化學與健康結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8 11:26: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與健康結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與健康結課論文

篇(1)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

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以300~350字為宜。外文摘要內容及格式應與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約250個實詞。

關鍵詞

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時有中、英文對照,分別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錄

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要求標題層次清晰,標明頁碼。

4.正文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4.1緒論(前言、引言)

緒論(前言、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是畢業論文主體的開端。包括畢業論文的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意義、采用方法、理論依據和具備的條件、畢業論文構成及主要內容等。

4.2本論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實驗材料、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實驗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本論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對論文中出現的名詞術語、物理量、公式、數字、圖表、符號、計量單位等一律采用國際、國家通用標準。

4.3結論

畢業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為一章編寫。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是整個論文的歸宿。要求精煉、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5.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于參考文獻中(15篇左右)。

6.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畢業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7.附錄

對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

基礎醫用化學論文范文欣賞:

【摘要】本文針對大一醫學生各門基礎化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從精選實驗內容、優化實驗項目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等各方面采取的措施進行小結。

【關鍵詞】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

面向醫學院一年級新生開設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包括《基礎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化學》等,涵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等專業。在課程教學中,實驗課是最能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環節,鑒于中學階段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訓練很少甚至空白,如何在大一時利用有限的實驗課學時更好地培養醫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已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多年來,各高校針對化學各專業學生進行的基礎化學實驗內容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普遍建立了“基礎實驗-中級實驗-綜合實驗-創新實驗-畢業論文”一條龍的實驗教學體系,時間從大一延續至大四。將這些成功經驗照搬用于醫學生的化學課程實驗教學顯然是不合適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不僅需要結合醫學專業特色挑選實驗內容,更得考慮在有限的實驗時數內,通過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與實踐,激發大學一年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我們進行了如下一些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精選實驗項目,優化實驗內容

基礎化學實驗“水質總硬度測定”[5]除了自來水樣外,增加了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兩個樣品,不僅激發學生興趣,還能通過水質硬度大小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討論,培養學生對醫學專業的熱愛。

在“熔點測定”[6]實驗中,除了練習毛細管法外,還將顯微熔點測定儀以及數字化熔點測定儀的使用方法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掌握經典方法的同時認識較先進的儀器設備。待實驗經費較充裕時可以考慮購買,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引導學生對實驗手段、實驗結果進行對比。

“常壓蒸餾及沸點測定”[6]除了蒸餾工業酒精外,將另一樣品溴苯改為汽車防凍液,因為溴苯毒性大,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另外,化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橫向整合,縱向打通”,重視課程的層次性和教學內容的相關性[1],將《基礎化學》理論課中學習的依數性凝固點降低、沸點升高與《有機化學》課程基本操作訓練聯系起來,既貼近生活,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又補充和完善了防凍液的基本性能[7]數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知識體系的系統性。

及時將文獻中介紹的新知識、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到實驗中。例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備”,將催化劑由濃硫酸改為一水合硫酸氫鈉[8]及TiO2/SO42-固體超強酸[9],按照綠色化學的理念對實驗內容進行相應改進。同時,該實驗對產品的表征除了根據餾液的沸點外,將折光率的測試改為確定樣品密度,只需在稱量產品質量后量取產品體積即可,操作簡單易行。產品沸點以及產品密度相互佐證,提高了產品表征的可靠性。

2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

化學實驗一般遵從學生預習、老師詳細講解示范以后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在實驗講解的過程中總會有少數學生心不在焉或似懂非懂,導致實驗過程不順利或影響實驗結果。采用提問式、討論式或其它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備”:如何創造條件使平衡右移?反應完成后最經濟有效的除去雜質方案?產品的表征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或途徑等問題的提出,都能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參與討論,或者由某一學生演示實驗裝置的安裝、分液漏斗的使用操作等,使每位學生都能用心參與,不再有旁觀者,進而對實驗方案、操作步驟以及原理都有充分地認識,做到動手前對整個實驗過程思路非常清楚、實驗時心中有數。

對實驗中學生遇到的問題,盡可能采用啟發式或者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問題所在并得到解決方案,比如“分子模型操作”實驗中,有學生對含兩個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與Fischer投影式的表達以及內消旋化合物、對稱面和對稱中心的概念理解感覺有困惑,指導老師在學生做好模型的基礎上,先要求學生回憶Fischer投影式書寫規則,再結合模型進行Fischer投影式的表達;接著借助內消旋酒石酸分子模型說明對稱面、對稱中心的定義;最后和一對對映體的模型進行對比,使學生充分理解內消旋化合物的含義。“乙酸正丁酯的制備”,直接回流法和分水回流法哪種方法產率較高?建議和同組同學商量后選定其中一種方法進行實驗,合成產品產率的高低影響因素有很多,只有通過整個班甚至整個年級兩種方法實驗結果的統計才能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水質總硬度測定”實驗,有些滴定后的樣品放置一段時間后為什么返紅?分水回流法制備乙酸正丁酯,分水器在實驗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點漏,如何補救?等問題,教師不是簡單地給出一個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分析可能原因并通過實驗確認結果如何。啟發式或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與同組同學的商量、討論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實驗過程中貫穿綠色化學理念,例如要求學生預習并思考,實驗會產生哪些廢物?如何處理?另外,節水、節電、節約試劑,比如蒸餾裝置,相對兩組冷凝水串連并將冷凝水開到最小;乙醇可反復用于“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等,是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綠色化學意識的一些做法。

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利用實驗錄像素材,結合PowerDirector、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視頻以及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11-13],可以保證在較少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介紹相關化學實驗知識。目前已完成實驗視頻5項,包括水蒸氣蒸餾、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等,并已應用于2012、2013級醫學各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中,效果良好。逐步開展和完善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是醫用基礎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頭戲,任重而道遠。

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手段的提升,使學生帶著問題和對問題的興趣進行實驗,能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醫用基礎化學實驗課的能動性,保證教學質量,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樹永,張劍榮,陳六平.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和措施初探[J].大學化學,2009,24(4):24-28.

[2]肖小華,鄒小勇,張杰鵬,等.基礎化學實驗(綜合)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3,28(4):36-38.

[3]付穎,葉非.基礎化學系列實驗課程體系優化[J].大學化學,2013,28(2):25-28.

篇(2)

按照一專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應培養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創造型高級食品科技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可以設置食品科學、食品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四個專業方向。其中,食品科學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食品科學有關的生物學、化學、食品原料學、食品工藝原理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現代食品高新技術,具備較強的食品科學領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食品工程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食品工程有關的生物學、化學、工藝及設備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食品制造、食品加工及綜合利用的基本理論,具備食品工程設計和技術改造的知識和能力。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有關的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水產品利用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的基本方法。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較系統地掌握與食品質量與安全有關的化學、生物學、毒理學、衛生學、食品法規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質量控制、食品安全生產的基本技術方法。

二、培養目標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新世紀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出發,努力探索“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培養目標上,應該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并注重沿海海洋經濟建設。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政治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業務能力強,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能適應現代食品工業發展需要的高級工程師。畢業后可從事利用農牧漁業初級產品,以物理和化學手段為主進行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的科研、設計、管理和生產監督的工作。通過培養學生應具備下列幾方面的知識或能力:具有堅實的食品科學、食品工程學以及相近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原料的生物學特性、加工特性、綜合利用以及貯藏、加工、運輸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一般工程規劃設計能力、技術經濟分析能力、工藝設計與設備選型能力;具有食品質量管理能力和食品安全控制基礎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新產品開發能力和食品制造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三、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強化基礎、優化結構、拓寬口徑、重視實踐、注重素質、強調創新,建立系列相關課程和專業方向模塊課程體系。因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應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通識教育選修課(即素質教育課)。其中,公共基礎課包括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大學英語、體育、軍事理論課等;學科基礎課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現代工程制圖、大學化學、大學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等;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包括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化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與檢驗、食品工藝原理、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選修課包括模塊課程組和其它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包括人文社科類、工程經濟類、體育類及其它四大類;本專業主干學科是食品科學與食品工程學。本專業主要課程除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外,尚有大學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化學、物理化學、現代食品工程制圖、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原理、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分析與檢驗。

四、人才培養模式和主要教學環節安排

1.人才培養模式。按院招生,按院管理和培養,按需擇業。學生入學后第1-3學期完成大部分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的學習;從第4學期開始,學生必須選擇四個專業方向之一作為主修方向,主修方向選定后,其方向內課程為必修課程,學生可按國家、社會需要和個人意愿選擇其余三個專業方向之一為輔修方向,也可在其它課程中選修直至修滿24學分(簡稱“1+n模式”),但必須完成所選專業方向的畢業論文;學生除選擇本學科學習外,還可按學校的有關規定跨學科學習。通識教育選修課一般安排在5-7學期,第8學期不安排課堂教學,只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原則上要求畢業論文應為主修方向畢業論文。學生必須修滿159.5學分(其中必修125.5學分、選修34學分)才能畢業。

篇(3)

學生所獲得的基礎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但大量知識的擴展卻來自課外,化學課外活動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

1.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和活動都是在興趣沖動的基礎上產生的,在課外活動中,學生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化學現象,然后,通過實踐研究,就會感到所學知識的用處,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內驅力,進而轉化為推動學習、探索的現實力量。

2.發展創新能力

學生從書本上獲得系統的知識后,必須將這些知識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才會得到滿足,從而產生新的求知欲。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3.培養創新個性

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個性和特長,有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動手能力差;有的學生理論知識一般,但動手能力較強,開展課外活動時,對前者能起促進作用,為后者能提供更多的成功機會。

二、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活動課,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化學課本知識,無論是概念、實驗、科學探索以及閱讀材料,都有很多應用性因素,針對這些知識的應用或與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通過設計,可組織很多活動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組織學生從廢定影液中回收銀,已知葡萄糖可以從銀氨溶液中還原出銀,那么能否從含廢定影液溶液中還原出銀呢?這時分成兩組活動,第一組學生用葡萄糖做實驗。我提示學生溶液要控制在堿性條件下并加熱,很快有灰黑色的海綿銀析出,最后匯總,利用鋁熱反應最好。第二組學生用蔗糖代替葡萄糖,先使蔗糖在酸催化加熱的條件下水解,再做上述實驗,結果發現,同樣可以從廢定影液中還原出銀。兩組比較,用蔗糖還可以降低材料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根據新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設計活動課,讓學生有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

課本中的“實踐活動”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的實驗,課本中設計的實踐活動,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器材不受限制,由此組成的課外活動簡單可行。例如:組織學生利用蘋果、柑橘、番茄等物質制作原電池,并向學生提供幾種電極材料、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溶液,啟發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進行各種嘗試,活動中學生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展示了創新精神。

3.根據某些化學習題設計活動課,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

化學習題學生一般都是以書面形式完成的,這種作業方式是理論到理論,即使老師做出講解,學生還是“紙上談兵”,而某些化學習題或與化學有關的綜合知識,如果老師稍作改動或挖掘,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親自動手,親自體驗。

4.設計實驗專題開展化學活動課,讓學生在專題實踐中學習、應用,深化知識

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是多方面的,許多知識在教材中未必都加以介紹,通過活動課對專題知識進行介紹,會得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我們以“吸煙有害健康”為專題設計活動課,主要進行以下幾項的檢驗:(1)用新制的Cu(OH)2檢驗煙草中是否含有醛類物質。(2)用雞血檢驗吸煙的氣體中能產生CO氣體。(3)用95%酒精和氯化汞溶液檢驗煙草中含有尼古丁。(4)用95%酒精和飽和的亞鐵氰化鈉溶液檢驗煙草中含有聯苯胺。最后,進行匯總得出結論:吸煙有害健康,提醒同學們不要吸煙。

篇(4)

二、工作目標:

1、繼續深化教育科研,強化學科研討,提高教學質量。

2、抓實傳統項目,加強業余訓練,提高運動質量。

三、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

1、規范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表上足、上好體育課,認真落實“體育大課間活動”,課余時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總量。本學期,要強化學生體能訓練,確保成績合格率達市規定指標。

2、做好器材管理

篇(5)

通過緊密結合教材基礎知識或重點知識的應用性知識的補充、討論與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熱點滲透教學

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情景素材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等,能夠強化學生對化學與生活有關、對生活有用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人類保護臭氧層的行動”,這既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也是一個“人文意識”問題,圍繞“從電冰箱的普及與換代到臭氧層”開展探究,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訪問網站,獲得知識。在講授重金屬汞的性質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其危害,講述汞蒸汽對人體的危害可以使學生們認識到用行動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樣清理破碎的水銀溫度計、如何處理含汞的廢舊電池、廢日光燈管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使化學教學更貼近于社會實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所學知識富有時代感,具有實用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未來的人文關懷,將自然科學融入整個人類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進行生活與化學關系專題教學

高中化學專題教學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體教學形式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與書本中的化學的聯系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介紹化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介紹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動態與趨勢,介紹化學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作用,介紹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介紹化學與社會的關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解當前化學合成材料的發展概況,人類已經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體多個部位的化學材料。

四、與生活中化學知識相關的實驗探究教學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入抽象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理性認識。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謹慎的科學態度,以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為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選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進行“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等實驗。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為實驗內容可進行“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進行模擬保水試驗”等實驗。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五、進行與生活有關的論文寫作教學

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課題報告,探討實驗中的問題或寫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向學生介紹撰寫小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得明白就達到了要求。例如,將“糖類”設計成主題為“糖類與生活”的拓展課,課前充分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提出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引導他們提煉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與糖尿病”、“糖與減肥”、“糖與健康”等小課題。然后把全班學生組合成幾個組進行專題研究,同學們查找資料、走訪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實驗,在組內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課題報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則,鼓勵學生將課外新聞記者材料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寫出科技小論文。在將閱讀材料整理成文章,并發表自己的見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問題的學風,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的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直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化學教學內容可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用語、化學計算以及化學實驗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或者說都能很好地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本文就當前化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不能緊密聯系的現狀提出將生活中的化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的相關教學方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社會生活中,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接受這樣一種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并愿意在教學中付諸實現,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學習,注意搜集各種新知識,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各科知識的普遍聯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的進入化學學科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化學與生活[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11):58-59.

[2]李琴.將社會生活中的裕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D].華中師范大學,2008:3-27.

[3]張俊英.現代生活中的化學[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

[4]劉長笑.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與綠色化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8.

篇(6)

絕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把學生始終放在心上,了解學生才能為德育打好基礎。不了解學生,怎么能教育好學生呢?

――賀紅巖

賀紅巖的眼里沒有差的學生,她的世界里沒有愛的荒原,她用愛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里種下一片綠洲。“絕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我們會持續關注存在問題的學生。有的學生在被糾正之后,還會出現反復。”到學生家里去看一看,可以引導家長一起教育學生。一些少數民族的同學基礎較弱,內心也比較敏感,在學校中可能不習慣與老師直接交流,而“家訪可以多角度地認識學生”。“老師親自來我家,讓我覺得自己很受重視。”一位學生說。

“我們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有時教育孩子干著急,使不上勁。和老師聊一聊,我就更了解自家孩子,明白以后該怎么教育孩子。”家長阿勒騰說,“平時我們工作忙,對孩子的關心少,一中的老師可幫了我們的大忙!”

伊曉芳、池夢夢的家離縣城有20多公里,伊曉芳父母早逝,跟著叔叔嬸嬸生活。一走進伊曉芳的家,賀紅巖就四處打量,從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看到了貧困給這個家庭帶來的壓力和困難。賀紅巖和伊曉芳的嬸嬸聊了起來,她一邊詢問,一邊不時用筆把情況記錄在小本子上。得知這家四口人一年僅有萬把元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后,賀紅巖對伊曉芳的嬸嬸說:“現在國家有‘兩免一補’政策,孩子上學的事不用擔心,我們也會給伊曉芳盡快安排一位資助者,你可以放心讓她去上學。”從伊曉芳家里出來,賀紅巖又驅車來到池夢夢家。看到有老師來家訪,池夢夢的養父母十分激動。賀紅巖又給他們講了講資助政策,表示會為池夢夢解決上學中遇到的困難。“過去,家訪要靠騎自行車。”賀紅巖說,最遠的地方要騎上4個小時才能到,但她從來沒有叫過苦,也沒有因此退縮過。20多年來,她訪遍了每個學生的家,有的去了兩三次甚至更多。

把德育內容融入學科教學

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是相通的,做學問與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們可以在講解自然學科規律的同時,浸透人生道理,啟迪學生智慧。――賀紅巖

賀紅巖上化學課,下了功夫,也花了心思。如何把枯燥的化學課上得生動活潑,學生既愛聽,又愛學呢?賀紅巖嘗試把德育內容融入化學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一的時候,在講到“二氧化硫”這課時,賀紅巖很自然地就聯系到環保話題。看到學生們討論熱烈,她干脆組織了一次以“還我綠色”為主題的班會,設計了一個模擬法庭,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有的扮演污染企業的老板,有的扮演村民,有的扮演法官,有的扮演環保人士。大家各抒己見,發表不同的觀點,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賀紅巖動了一個“小心思”,一堂化學課變成了一堂德育課。“這堂課下來,收獲不小,要感謝賀老師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可以發表看法的平臺。”學生張東說。

在上“堿工業”這一課的時候,賀紅巖把獲得國際金獎的中國侯氏制堿法融入到化學課中,把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告訴大家中國人同樣可以有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她鼓勵學生要勤于思考,發憤圖強,將來報效祖國。就這樣,一堂化學課,讓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還加深了學生對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的思考,讓學生受益匪淺。

每堂化學課,賀紅巖都從德育故事開始,中間都要穿插德育內容,她將教學目標與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做人的準則、傳統美德等巧妙地融入到教學中。幾乎每個知識點,賀紅巖都有一個德育故事,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學生癡迷呢。

賀紅巖把德育融入課堂的德育課程化、科目化的創新做法,如今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第一中學全面推廣,她的努力,使得學校把德育課堂主渠道真正落到了實處。

形成開放、立體的德育體系

在活動中注重和學生溝通,發明其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要第一時間糾正。至今,我校沒有出現任何破壞民族團結與穩定的事件。――賀紅巖

在擔任學校德育主任后,面對德育的新情況、新問題,賀紅巖努力創造條件整合德育資源,使學校形成了課內外、校內外結合,知識、能力、行為并重,課堂、學校、社會聯動,開放、立體的德育體系。她修改完善了學校班級管理考核制度,出臺了適合學校實際的學生與班主任隊伍管理辦法和全面細致的德育考核細則與方案,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邁進了更加科學規范化的管理模式。2004年率先在全縣開展了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創新型德育主題班會課示范展示活動,受到州教研室和縣德育辦以及全縣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實現了主題班會與德育主題教育向多樣化。針對網吧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她發出了健康上網、安全使用網絡的倡議,在全校組織開展了拒絕網吧、遠離違紀,勤奮學習,做誠實守信的好學生主題簽名勵志活動,修改完善了《學生安全上阿管理實施方案》,得到校領導的認可,還通過校領導提交給上級部門在全縣范圍內實施。

在從事學校德育工作以來,她堅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她以創建自治州級德育達標學校和兩基迎國檢為契機,牽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以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文明禮儀與誠信教育、理想信念生命價值和科學人文素質的教育德育活動。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手抄報、黑板報評比、廣播宣傳、主題班會,法制、安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網絡危害等方面的案例講座等形式對學生時時進行交通安全、旅游安全、活動安全、飲食安全、防溺水、防觸電等安全教育,強化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定期召開家長會,不定期地接待家長來電來訪,增強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充分發揮了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

爭做德育研究學科帶頭人

學校只有把德育工作做好了,就能夠把學校的整體教學工作帶動起來,就能夠為黨的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賀紅巖

篇(7)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1.3食品營養衛生知識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同國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家對國民的食品衛生教育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滲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種由5個苯環構成的多環芳烴,是含碳染料及有機物熱解的產物,具有強致癌性,在燒烤、燻制食品如烤鴨烤羊肉串中含量較多.對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結合芳香烴的學習,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在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以阜陽空殼奶粉事件為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或營養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樣會危及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這些知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杜絕陋習,改變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以防止學生在食用時或食用前的處理不當造成食品污染.

2進行專題知識講座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的食品安全知識,是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融合、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但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識,學生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識缺乏一種整體感.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由零星、分散走向整體、統一,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應對同類食品污染物進行歸納總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和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機污染物很多,通過調研我們得知,有毒重金屬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嚴重.由于重金屬常以慢性中毒的隱蔽方式危害人類,因此常被消費者忽視.而在有機教學中,重金屬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有機反應中,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金屬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視,我們以曾昭瓊主編的《有機化學》為教材,將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屬的有機反應進行總結.以此為平臺,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專題講座.相關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金屬汞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鉛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鎘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錳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鉻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等.通過專題講座,學生關于重金屬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體的認識.由于我們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學生反應強烈,在進行激烈討論時認為有機化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如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發展綠色化學,消除有機反應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現狀.

3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

通過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滲透以及專題講座的途徑,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同時,學生在上述途徑中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處于“被動”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來認知食品安全知識,從更深層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彌補前兩種途徑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與有機化學教學的融合.

課外討論和小論文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有選擇地布置課外討論作業,可以是具體的題目,也可以是一個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外討論或撰寫小論文.如2011年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劑風波,我們將其融入酯類化合物的學習過程,因為塑化劑的化學本質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了使學生對塑化劑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們讓學生撰寫與塑化劑相關內容的小論文,學生完成得很好.他們不僅通過文獻資料對塑化劑的化學本質、種類、在工業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劑的原因、對人類的潛在危害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那我們在實驗課上所制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劑的效果?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學生還設計出相關實驗來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劑的目的.更有的學生從塑化劑偶然被發現,感覺到化學專業的學生擔負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為有機化學中涉及的波譜分析是現在質檢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學習鹵代烴融合塑料的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塑料對食品安全影響.結果,同學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認為塑料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在焚燒塑料時,易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只要吸入一點點,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癥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溫情況下銷毀不會產生二惡英,提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課外討論和小論文撰寫,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起了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熱情.因此,通過課題討論,也間接培養了“專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類似小論文撰寫和課外討論的內容還有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峻.嚴峻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與普及,造成了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了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民眾宣教食品安全知識.該課題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滲透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平臺,將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來關注食品安全,從而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基于此,我們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社會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同學們積極將課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過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宣講過程中實現學以致用,使有機化學教學與食品安全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眾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為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做出貢獻.

篇(8)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于20世紀80年代相繼開設醫學檢驗5年制本科專業,發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家教育部將醫學檢驗專業(101001)納入新成立的一級學科醫學技術類(1010)之下,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因此,對于原來以培養5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來說,如何使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適應新的形勢,重構醫學檢驗專業四年制本科培養方案,是擺在醫學檢驗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結合本校于2013年開設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改革,回顧對重構四年制本科培養方案的體會與思考。

一、明確四年制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

四年制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檢驗技師,直接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特點是實踐能力強、具有一定科研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

二、課程體系設置

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構建課程體系是特色專業方向培養的核心,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1]。目前我國醫學檢驗教育仍沿用傳統的醫學三階段論,即醫學基礎課、專業課、臨床實習按順序、分階段進行,其優點是以學科為中心,循序漸進地教學,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2]。這種課程體系在過去二十多年的醫學檢驗教育中發揮了令人矚目的巨大作用,為我國的現代化醫療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醫學檢驗人才,并且在未來的醫學檢驗教育中還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四年制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育學制短、任務重,要在課程設置上既注重完整的知識傳授,又培養學生崗位基本能力,需要在強調學科系統性的同時,避免教學內容的相互重疊。必修課程學時過多,讓學生能夠有時間了解檢驗相關學科的知識,培養綜合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得到協調發展,適應臨床第一線對技術人才的實際需求。本校的四年制課程設置如下:

1.注重人文教育,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論、鄧論、概論,形勢與政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衛生法學等。

2.公共基礎課為專業學習打基礎,主要開設課程有:大學英語,體育,高等數學,計算機,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醫用物理學等。

3.大類基礎醫學課,為專業學習打下醫學基礎,主要開設課程有:正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統計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總論等。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中不斷深入,開設基因診斷學和醫學倫理學課程。

4.根據檢驗專業特點,開設專業教學課程,包括:血液學檢驗,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微生物學檢驗,免疫學檢驗,檢驗儀器分析,臨床檢驗學,寄生蟲及檢驗,檢驗專業英語,輸血與輸血技術,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等覆蓋醫學檢驗各個方向的專業課程。

三、加強臨床實習,增強實踐技能

根據醫院檢驗技師崗位的要求,現在醫院檢驗科從業人員中絕大多數是檢驗技師系列,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歸于醫學技術類就是適應這一實際需求。加強臨床實習,有助于培養動手能力強的、適應新的醫學檢驗發展形勢的人才。具體分階段進行:

1.在第二學年安排臨床見習,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可以以各醫院檢驗科及試劑、檢驗儀器生產企業為依托,時間2周左右。在第三學年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在實驗教學改革中引入CBL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好常見的檢驗指標,使學生應用基礎理論知識初步接觸臨床,對臨床有一定的感性知識,了解醫學檢驗內涵及發展。

2.強化臨床實習前的崗前培訓,安排在進入臨床畢業實習前進行。針對專業實習要求、醫學檢驗綜合技能培訓等項目進行。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態度,有助于提高臨床實習質量。

3.臨床實習強化檢驗的綜合技能。在第4學年進入臨床實習,時間52周。其中10周設置為臨床內科實習,使學生對臨床對檢驗的需求有初步的感性認識;32周檢驗專業的輪轉實習,在此期間加大力度訓練檢驗的操作技能,結合臨床資料分析檢驗結果及掌握其臨床應用的能力。10周設置為畢業論文撰寫,在臨床實習開始,針對每位學生安排一對一的實習指導老師,在進入專業實習時即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專業實踐課題設計,提交開題報告,由實習單位組織專家對課題進行評估。讓學生經歷從選題方向、查閱文獻、確定方案、著手實驗、反復驗證,再到論文的寫作與修改一系列過程,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嚴格專業出科和畢業綜合考核。各專業出科考試安排在某個專業輪轉結束時,如該生輪轉完生化檢驗,則在出科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記錄入實習綜合考評表。實習結束返校后進行畢業綜合考核,畢業考核主要為論文答辯,成立答辯委員會,專家根據論文實際工作,提出一些問題和建設性建議,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論文設計,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培養基本的科研思維并鞏固醫學檢驗專業技能。

四、結語

檢驗醫學是現代精密的實驗室科學技術與臨床醫學知識的有機融合,是醫學領域中發展較迅速的學科之一,其外延已經擴展到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檢驗、試劑研發、儀器設備制造和產品營銷等[3]。

對于新形勢下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培養,尤其原來以培養5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來說,必須進行高效的課程體系整合并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實驗教學,強化訓練學生的臨床檢驗基本操作技能,借鑒較早開辦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教學院校的先進經驗,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4],為全面推進醫學檢驗四年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學科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候振江,李紅巖,李吉勇.以就業為導向,構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J].檢驗醫學教育,2008,15(2):4-7.

篇(9)

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主要研究有害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和效應[1]。在污染源分析和確定、污染消除和控制、環保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2]。目前環境惡化、礦產資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新的污染物不斷出現,環境化學的研究也在發展[3]。高校環境類專業開設環境化學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能力,增強環保意識和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能力。環境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夠為后續專業課程的教學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專業興趣,使學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論,又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為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打下基礎。筆者從事環境化學教學工作10余年,文中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更新與方法的改進、實驗實踐教學以及考核等方面(圖1),對環境化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討,望能為高校環境類專業課程的建設和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1教學現狀

讓學生牢固掌握環境化學課程基礎知識和理論,是環境化學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重點[4]。在之前的教學中,環境化學開設在大一上學期,學生的基礎化學知識來源于高中的學習,這是遠遠不夠的,在學習環境化學時感到吃力。因此,在環境化學的學習之前,需開設無機、有機以及分析化學等課程,讓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教學時數安排不合理,環境化學教學選用教材為戴樹桂主編的《環境化學》(第2版),共8章內容。原有的48學時太少,應該安排足夠的學時才能夠把理論講完。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知識的更新和發展,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使教學內容能夠反映環境化學的理論、方法、技術等的更新。除了理論課,需安排實驗實踐環節,對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陳舊,仍然是教師講,學生學,教師的思維占據了主導地位,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1]。課程考核體系面過窄,不應單以期末考試試卷的成績來評定,而應當增加平時(如課堂討論、課程論文和專題報告等)的成績比例,才能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全面考核。實驗教學需讓學生參與實驗前的準備,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和總結,實驗結果應獨立分析。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讓學生擬定實驗項目和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課的考核方式應對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根據上述現狀,針對專業和課程特點,依據培養目標,完善教學大綱,對環境化學進行教學改革,培養綜合素質型的應用人才。

2教學改革

2.1課程設置改革

環境化學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習環境化學之前,先開設“環境學導論”進行專業引入,讓學生對環境問題和所學專業有初步的認識。在課程學習之前,增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相關基礎課程,為環境化學知識的掌握打下基礎。在培養方案的設置中,在大一上學期開設“環境學導論”“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課,環境化學安排在大一年級第二學期。環境化學共8章內容,應根據培養目標以及專業要求,對各章節內容進行選擇和側重,選取第二、三、四、五、六章節作為重點教學內容,理論學時增加到64學時。實驗環節設置28學時,包括基礎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基礎性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性實驗鍛煉學生獨立實驗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2.2理論教學改革

環境化學課程理論基礎較強,涉及的反應機理及過程較多、較難且枯燥乏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為必要。教學內容也應與時俱進,補充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2.2.1內容的更新和補充環境化學教材的更新滯后于其新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發展,應及時對教材以及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添加最新科研成果、案例及相關的環境保政策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知識面。(1)前沿知識的補充和介紹。補充反映環境化學發展的前沿信息,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環境化學的發展趨勢。在大氣環境化學一章中,補充的主要內容有:臭氧與PM2.5一樣,成為夏天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成為環保研究的新課題;氣溶膠污染了空氣,但是卻能抵消溫室效應;在無氟空調和冰箱的生產中,新型制冷劑的使用減少了對臭氧層的破壞;冬季的霧霾天氣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危害,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對環境的危害。在水環境化學一章中,以太湖、滇池藍藻的爆發,青島滸苔的大量生長來講述水體富營養化,并探索氮磷等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空間分布和轉化過程;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如有機氯農藥等的來源、分布特征、輸入途徑等的研究成果;西昌邛海人工濕地生態修復原理等研究成果;成都市活水公園人工濕地凈化水的典型例子等,并把筆者在科研中對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研究成果進行補充,讓學生了解前沿知識。在土壤環境化學中,補充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蜈蚣草等對土壤重金屬的修復情況等。(2)當前環境熱點問題探討。例如“垃圾圍城”,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斷增長,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及農藥的施用、作物秸稈、廢棄農膜、畜禽水產養殖產生的廢棄物、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使農村遭遇面源污染。飲用水安全問題是廣大的重大的民生問題,保護好飲用水和水源地,直接關系到民眾的健康和利益。“環境激素”以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是近年來被廣泛研究和討論的內容。冬季在我國多數城市出現的霧霾天氣PM2.5等都是環境熱點問題,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討論,拓展了知識面,并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3)專家進課堂,進行專題報告。邀請學科和行業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環境化學學科的發展現狀。安排本市環保局工作人員、環境監測站工程師以及環保工程師進行專題講座,引入前沿內容,并且對以后的就業方向、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認識。2.2.2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1)結合區域特點,開展案例教學。以世界公害事件為例(如水俁病、痛痛病事件),通過多媒體,展示大量的污染圖片。補充環境污染視頻資料,展現污染情況,增強學生對污染的感性認識。在講述大氣環境化學時,展示倫敦煙霧和洛杉磯煙霧事件等的圖片,讓污染狀況呈現,配上文字說明,讓學生記憶深刻。結合本地的污染事件進行講述,四川沱江特大污染,綿陽市涪江污染事件,草溪河的污染。大氣污染以成都霧霾紅色預警以及綿陽市越來越嚴重的霧霾天氣為例。通過把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與環境化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學習知識的重要性。(2)利用網絡資源、網絡技術,開展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視頻、聲音等先進教學技術,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在過程模擬、解決抽象問題、列表比較等方面能夠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例如:在講解影響污染物遷移的天氣形勢(熱島效應、海陸風、山谷風)的時候,通過制作動畫演示氣流以及污染物的遷移過程,形象直觀。在講解水環境中顆粒物的吸附作用時,通過圖片、動畫演示、表格的形式表現表面吸附、離子交換吸附以及專屬吸附之間的差別與聯系。當前環境問題通過圖片展示,例:大氣污染圖片(工廠污染氣體排放、汽車尾氣、霧霾天氣)、水污染圖片(污水排放、富營養化、赤潮)、土壤污染(農藥化肥污染、生活垃圾、重金屬污染)。通過電視、網絡和其他新聞媒體收集相關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當前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幻燈片拷貝下來,課后再去認真消化,使學生能精力集中地聽取難點。通過郵件、QQ聊天工具等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用QQ群分享課件、電子教案和環境視頻等資料,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掌握教學狀態和效果。(3)互動式和研究性教學。根據環境化學課程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教師講授后、師生互動進行討論。每次討論課后,提出與下次教學內容相關的討論題目,進行分組,例如:曾討論過的議題有“草溪河的水葫蘆哪里來”“現在的農村還是小時的農村嗎”“垃圾圍城”等。讓學生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認真思考,等上課時,根據相關議題進行發言和討論。在講解酸雨的形成時,提出議題“貴陽和蘭州的降水”,讓學生對比兩個地方的降水pH值不同的影響因素并進行討論,總結降水pH值的影響因素。通過分組討論,最后小組長發言,讓學生歸納總結,教師進行補充講解,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研究式教學通過分組,給出學生研究議題如“安昌河污染源調查”“草溪河富營養化問題”,分析污染形成原因、特征、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2.3實驗實踐教學改革

現階段的實驗教學中,多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實驗教師準備好實驗所用樣品、藥品試劑、耗材等,實驗前教師把實驗目的、原理、操作過程、結果計算方法、注意事項等講得很清楚,之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和規程完成實驗。學生沒有去思考,無法從實驗中獲取知識和技能,不能提升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因此,對環境化學的實驗教學進行如下改革。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指導,通過工作任務的分配,讓學生參與試劑準備、采樣布點、實驗用品和儀器準備的整個過程。例如:在地表水溶解氧測定實驗中,依據實驗要求制定任務分配表,并讓學生分小組并相互協作完成。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以及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增強了團隊和作的精神。環境化學實驗時數為28學時,設計7個實驗,分為基礎驗證性實驗和綜合設計性實驗。基礎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加強理解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綜合設計性實驗系統應用所學基本理論、實驗知識和操作技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設計實驗去解決實際問題。基礎實驗包括大氣中TSP測定,有機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數,水中溶解氧測定等,通過實驗記錄現象以及結果,并進行分析,形成總結報告,教師根據實驗過程和結果予以點評。綜合設計性項目如:校內河流草溪河水水質評價等,分小組寫出設計方案,在教師論證其可行性后小組開展并完成實驗,撰寫實驗報告或小論文[5]。除了課程實驗,還安排課程的見習,包括到綿陽環保局、垃圾填埋場、綿陽永興污水處理廠等實習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使學生擴展了基礎理論,開拓了眼界,增強環保的責任感以及學知識的主動性。

2.4考試方式改革

課程考核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鞏固、歸納和總結所學知識。采取教學全過程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期末閉卷考試、平時成績(作業、討論和論文)、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及其科研小論文等多種形式,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將理論課成績分為兩部分,平時成績占20%(作業10%;討論5%;課程論文5%)和期末筆試成績50%;實驗課成績占20%,考勤成績10%。考核內容以應用為主,主要考核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6-7]。

3成果與展望

通過對環境化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取得各方面的進展。通過案例教學、聯系當前環境污染以及熱點問題,激發了學生對環境化學學習的興趣,拓寬了知識面。通過互動式和研究性教學,培養了學生探索和創新的能力。實踐環節,鍛煉了學生獨立實驗的創新能力以及協作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學生科研項目的申報,已有兩組2015級學生申報兩個學生科研項目,關于草溪河水質監測以及污染治理。學生主動參與教師的科研,積極申報學校的學生科研和創新項目,培養了獨立科研的能力。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有步驟、有計劃的開展課程建設和改革,將課程建設落在實處,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才能培養高質量和創新應用型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高樹梅,翟志才.“環境化學”課程多樣式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32):118-119.

[2]胡星明.高校環境化學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28(3):111-112.

[3]王強.多媒體教學在環境化學課程中的改革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6):178-181.

[4]鄭永紅,張治國,姚多喜.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淮南職技術學院學報,2012,12(2):62-64.

[5]齊云,遲杰,魯逸人.環境化學實驗教學之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2):104-106.

篇(10)

作者簡介:馮佃臣(1977-),男,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講師;宋義全(1963-),男,河北撫寧人,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教授。(內蒙古?包頭?014010)

基金項目:本文系內蒙古科技大學校內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JY200900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1)11-0128-01

一、“金屬腐蝕與防護”課程概況

金屬材料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需品被各行各業大量使用,而金屬材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腐蝕性環境介質接觸就會發生腐蝕,因此,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是一個重要的學科門類。

在化學、石油、造紙等工業中,金屬腐蝕造成設備的跑、冒、滴、漏會導致大量有毒物質的泄漏,污染環境,危害人民的健康。因此,研究與解決材料的腐蝕問題與防止環境污染、保護人民的健康息息相關。金屬的腐蝕甚至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在油氣田的開發中,從油水井管道和儲罐以及各種工藝設備都會遭受嚴重的腐蝕,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966年某天然氣井的套管發生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引發井噴和特大爆炸,造成人員傷亡,日產百萬立方米的高產氣井報廢。1971年某天然氣管線發生腐蝕斷裂,產生爆炸,直接經濟損失達7000萬元。1997年某化工廠?18個乙烯原料儲罐由于硫化物腐蝕引起大火,停產半年,直接損失達2億多元,間接損失巨大。1985年日本的一架波音747客機,由于應力腐蝕斷裂而墜毀,導致500余人喪生。

腐蝕破壞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是十分驚人的。每年由于腐蝕可損失大約10~20%的金屬。2003年世界的鋼產量達到9.625億噸,中國的鋼產量高達2.2億噸,美國的鋼產量為0.914億噸。按下限計算,世界每年腐蝕掉的鋼大于美國的鋼產量;中國一年就有2200萬噸鋼被腐蝕掉,相當于腐蝕掉一個大型鋼鐵企業的年產量。通過普及腐蝕與防護知識,推廣應用先進的防腐蝕技術,可挽回經濟損失30%~40%。因此研究腐蝕規律、解決腐蝕破壞已成為國民經濟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所以許多高校的工科專業開設了“金屬腐蝕與防護”課程。

“金屬腐蝕與防護”是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選修課。主要介紹金屬腐蝕與防護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有關金屬腐蝕與防護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重點是電化學腐蝕的原理,以拓寬金屬材料專業學生的專業面,并使學生能夠在該領域從事基本的應用與研究工作。要求學生了解幾種常見的局部腐蝕的形式以及自然環境中的幾個腐蝕種類,了解各種環境腐蝕發生的影響因素及其防護措施。本科程為一門理論性與實用性并重的專業課,要求學生既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教學改革

之前本課程只是作為一門選修課,在課堂上以板書教學為主,學生以筆試的方式完成期末考核。近年來,材料研究課題有很多牽涉到材料的腐蝕方面的研究內容,本科生和碩士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又和指導教師的研究課題密切相關。有許多本科生畢業論文就是金屬腐蝕與防護相關的課題。但大多數學生對材料腐蝕的實驗方法了解甚少,甚至有時茫然不知所措,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畢業論文的完成進度和完成質量。據統計,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以下簡稱“我院”)2006年和2010年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過程中,涉及到腐蝕實驗的學生占畢業生總數的20~30%,因而,使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材料的腐蝕研究實驗方法和研究體系勢在必行。

一直以來,我院材料工程和材料成型專業學生由于受較傳統的教學體制的影響,對材料的組織與性能方面等傳統實驗方法學習和實踐環節較多,而對其他實驗方法如電化學腐蝕等實驗和研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較少甚至是空白。目前,由于國家對材料環境腐蝕的不斷重視,[1-2]特別是在國防現代化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力度的加大,材料在自然環境中或特定腐蝕環境條件下的腐蝕特性和腐蝕規律的研究日益增多,[3-4]因而要求材料專業的學生應對材料的腐蝕的實驗方法進行學習,掌握材料腐蝕研究方法的實驗體系,以能應對和滿足今后工作和學習的進一步需求。

1.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板書巧妙配合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教學輔助手段日益發展,“金屬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現在大量采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能夠顯示豐富的色彩、能容納大量的信息,可節約大量的課堂時間,教學直觀、易懂,能讓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便于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在介紹全面腐蝕和局部腐蝕時,可以利用圖片很容易說明每種腐蝕的形貌特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但也不能完全替代板書。多媒體教學攜帶的信息量大,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時間就相對減少,學生沒有遞進式的思考和探究,往往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和思路,在講述基礎內容時板書的教學效果將更加明顯。例如,在講述腐蝕電化學原理一章中陰陽極的腐蝕反應方程式時,可以充分利用板書將腐蝕過程的反應方程依次列出,在重難點處可以進一步在黑板上進行擴展,學生看著黑板聽著教師的講解或描述,把思路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在黑板上表達清楚,有血有肉,有理有據,在下面聽的學生不斷思考,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這樣才能隨時迸發出思想的火花,發現值得探究的現象,產生引入深思的問題。

2.增設網絡課件,延伸教學體系

不管課堂教學如何內容豐富,但時效性很強。無論課堂組織多么優秀,學生也不可能在90分鐘內一直全神貫注聽講。為了便于學生及其他相近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為了做到資源共享,課題組還開發了“金屬腐蝕與防護”網絡課件,把課件放在教學網絡平臺上,把教學大綱、課程重點難點、課后練習、提高練習等放在網上。學生隨時可以學習,學生有問題可以在網上留言提問,教師及時回復,這樣就方便了學生的學習。

3.增加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能力

由于“材料腐蝕與防護”是一門專業特色課程,與科研方向密切相關,其實驗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將來畢業論文的科研工作以及畢業后的工作提供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科學思維的保障。針對材料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以及近年來畢業論文的需求,課題組教師精心設計了實驗體系。一是基礎驗證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基本技能,鞏固基本理論知識。二是以任務為目標,提出設計性實驗課題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綜合和提高,加深對腐蝕防護的理解。三是開辟綜合性開放性實驗室,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設計實戰經驗。學生在開放實驗室里可以自主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指導教師予以指導。

我院在本課程的教學體系中增加了4學時的實驗課,這4學時的實驗課是在實驗室完成。學生親手做實驗,教師全程跟蹤指導。把實驗也作為學生本門課程結課的考核內容。

上一篇: 中小型企業論文 下一篇: 實用管理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乱理日本乱理片 |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日韩V欧美V国产 | 色婷婷色综合缴 |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五月丁香婷婷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