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活動評價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30 15:21: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讀書活動評價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讀書活動評價總結

篇(1)

一、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1、繼續開展教師讀書活動

結合學校"讀好書,寫好字"活動的開展,大力加強教師讀書活動的開展,并將活動落到實處。學期初,學校為每一位教師購買了閱讀的書籍,老師們制定個人的讀書計劃;學期中,教師們撰寫讀書反思論文參加學校的讀書論壇活動;學期末,教師撰寫讀書總結。學校鼓勵教師建立教學博客,將學習與寫作相結合,將學習與反思相結合,將學習的收獲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來。

2、教研活動中開展學科微課題研究。在微課題研究中,各教研組的教師們加強理論學習,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反思開展研究。

3、開展新一輪小學教師基本功提升工程。

學校組織教師參加歷城區教研室的培訓活動,并組織參加培訓的教師及時在校內對全體教師開展反饋性培訓。每位教師根據學校教師基本功的實施方案和辦法,制定個人學習計劃,開展即興演講、課堂教學、課件制作、作業與試卷設計為主要內容的理論學習活動。

二、加強教學工作的常規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落實《歷城區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試行)》,不斷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落實三級課程管理。規劃學校課程體系,積極開發學校特色課程,并將學校校本特色課程開發與綜合實踐、美術、體育、地方課程等課程相結合,積極開展國家課程校本化、師本化研究。

2、各教研組認真學習歷城區教研室下發的各科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評價方案。通過學習加強對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教學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等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導處加強常規教學工作的檢查,每次檢查有記錄,并且每次檢查后及時反饋。

3、借鑒市區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各學科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基本規范,開展高效課堂研究。通過"教科研活動月",開展了課堂教學研究。

4、教研組每學期初制定教研計劃,每月有教研總結。每次教研活動在嘗試"確定主題——制定目標——設計方案——實施研究——總結提升"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下,將教研活動落到實處,開展教研活動的課程化研究。

5、完善學生評價方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各位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開展無分數評價。9月份,學校組織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學科質量診斷與評價及課業負擔"測試活動。10月份,學校迎接了歷城區教育局的檢測工作。

篇(2)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語文素養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形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明確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新的課程體系,并將此類課程的宗旨定位在“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揮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應廣辟渠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領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互動、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通過多年的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一、落實課標,拓展實踐的空間

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亮點是“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的改變,使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改變了以往純語文的教學模式,逐漸演變為以有利于學生發展為宗旨,以某一學科為主、其他學科為輔的綜合性的課程。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課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點,是重視“過程”的優化,而不片面追求結果。閱讀是一種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教師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創造,就成了過程優化的關鍵。為了落實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讀書興趣,很多班級開展各種關于讀書的專題活動。如“讀書之星”的評比,制作書簽,比賽誰讀的書最多,誰的讀書筆記最豐富……孩子們自主地在書海中盡情遨游,讀書的熱情日益高漲。一個學期下來,有的學生讀書多達幾十本。在鼓勵學生自主讀書的過程中,又注重了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班會定期舉行閱讀交流活動,推薦好書,交流讀書方法。在活動中,他們不僅能學到好的讀書方法,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語文素養,大大提高了審美情趣、創新精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樣,讀書成了一種享受。

二、走向社會,生活處處皆語文

生活即語文。新的課程設計注意了這種關系,將“生活世界”引進教材。從社會生活、自然現象中去發現問題,展開語文實踐,進行探究性學習,實現了語文教學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實踐機會。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況,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設計了“蔬菜營養多”的實踐作業。鼓勵學生跟隨家長上菜場買菜,看一看、問一問、聞一聞、嘗一嘗,親身體驗買菜的過程,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和文化價值,并寫一寫自己最愛吃的一種蔬菜。這項活動中,學生收獲很多,挑食情況有好轉。再如,學習“體育世界”單元后,很多班級舉行了“奧運知識知多少”主題班會。學生通過電視、報紙、網絡,搜集了許多資料,了解了奧運會的發展史,奧運會的金牌榜,歷屆主辦城市等知識;學生還介紹了自己最喜歡的奧運冠軍,并將資料圖片與同學交流分享。“神舟五號”上天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成了世人關注的熱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契機組織學生搜集有關的新聞圖片、文字,此事件對中國發展的影響等,分類整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生活中實踐,學生學習了用語文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生活的資源來豐富語文知識。

三、真正實現小組合作,發展學生個性

綜合性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學生可在小組內選擇最想研究的子課題。在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在小組里承擔的任務。這樣給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使小組成員之間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大大增強了團隊的力量。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盡可能地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讓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調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地搜集資料。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完成分內工作的前提下去幫助其他小組成員,協助其他小組成員開展調查研究,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體驗其中的樂趣。

四、及時有效地評價

評價是綜合性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評價做得好,可能會極大地激勵學生。如果評價過程不全面、不合理或在評價的某一細節出現問題,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活動課的操作進而產生不良的效應。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過程中,了解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過程中所體現的主體價值和成果價值這兩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兩點。而前者又是重中之重,因為作為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成果的贊揚和肯定,更多時候還需要深厚的人文關懷、情感關注和心理的慰藉。學生對于各種信息進行處理、整合所得的學習成果,雖然顯稚嫩,但不乏獨到見解,應該充分肯定去賞識學生的成果。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應給予學生展示空間,使學生保持連續不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興趣的連續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不同的選題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既要認識收獲,也要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評價基礎上鼓勵進行小組間的評價、總結。在小組評價中,應從學習他人的優點入手,培養學會認識他人長處,強調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同時,在小結自己的收獲時,鼓勵他們對學習的方法、形式進行總結,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精神,為下次綜合性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將語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于體現教育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促進課程之間的綜合與吸納,克服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割裂現象;有利于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與人格的發展;有利于科教興國與素質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篇(3)

二、活動目標:

(一)整體目標

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師生的文化知識結構,豐富文化知識內容,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全體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彰顯我區學校的整體辦學特色。

(二)具體目標

1、教師方面: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增強學識功底,打造一支學有專長、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蘊的教師隊伍。

2、學生方面: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讀書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促進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活動對象:

全區初中在校教師、學生

四、活動實施:

(一)活動指標:

能欣賞文學作品、閱讀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淺易文言文和誦讀古代詩詞,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閱讀淺易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二)實施途徑:

1、精心組織,形成網絡

學校要把讀書活動與“正教風、強素質、提師能”活動相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與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相結合,與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相結合。同時,利用廣播站、墻報、黑板報等各種宣傳工具進行大力宣傳,造成學習的濃厚氛圍。要在師生中成立讀書小組,切實組織好班級晨讀、午間閱讀和課外閱讀。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建議有條件的家庭要經常性帶孩子到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等開展讀書活動。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閱讀課外書籍(時間不少于30分鐘),并給予一定指導。

2、注重指導,培養習慣

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制訂學期閱讀計劃,并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各類書目(初中學生閱讀書目由各學校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自行選定)。要將閱讀指導課納入學校的課程計劃,閱讀指導老師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開辦“好書介紹”、“讀書心得”等宣傳欄目。要教會學生寫讀書筆記,并要求學生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好詞、好句、好段等摘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3、營造氛圍,激趣引路

各學校要配合讀書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閱讀氛圍,保證讀書時間(每天學生在校讀書時間不少于30分鐘),讓學生在寬松、自由、靜雅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的熏陶,學會與書本對話。各校要重視和加強圖書室、閱覽室的建設,要根據教育發展新形勢和新課程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淘汰那些知識陳舊、不適合師生閱讀的書籍,重新添置符合師生閱讀層次、引發師生閱讀興趣和適應形勢要求的書籍,各校要首先配齊推薦書目中所規定的圖書。每個班級都要建立圖書角,可由學校圖書室負責提供圖書,也可由各班級學生自帶圖書,交流閱讀,要做到常換常新。還要積極倡導家長為學生創設家庭小書庫,為學生讀書營造良好氛圍。

4、搭建平臺,展示成果

為激發師生的讀書興趣,培養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和競賽。平時各班要開好每月一次的讀書班會。學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定期出版手抄報,并組織評比活動,要利用學校和班級的宣傳欄、黑板報開設“閱讀專欄”,報道閱讀積極分子、刊登學生的閱讀習作,要積極鼓勵師生向各級各類刊物投稿,參加各類論文、作文評比。每學期要選取一些重要的節日(如五一、六一、國慶等)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匯報閱讀成果,并將學生參加讀書活動獲獎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

五、活動步驟:

1、啟動階段:(每年9月)

主要工作:

⑴各學校根據區下發的《讀書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制訂本校的讀書活動方案。

⑵各學校在做好圖書室、閱覽室和班級圖書角建設的同時,根據所提供書目,添置圖書,為讀書活動的全面啟動做好準備。

2、實施階段:(每年10月—第二年5月)

主要工作:

圍繞學校讀書活動實施方案,正常開展各項讀書活動。

⑴保證讀書時間:學校要妥善安排好每天的讀書時間,保證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在學校和家庭的課外閱讀時間均不少于30分鐘)和閱讀量。學生在校的閱讀時間要相對集中和固定,并排入課程表。

⑵明確讀書內容:學校要積極開展好“和好書交朋友”活動,根據必讀書目和學校推薦書目,分學段指導學生制訂分月閱讀計劃和建立學生閱讀卡,確保讀書數量和質量。

⑶狠抓讀書效果:各學校讀書活動領導小組要經常性地開展指導和督查活動,要精心組織好讀書班會和讀書節活動,做到每天一檢查,每周一匯總,對檢查出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公布,做到計劃有落實、過程有記載、活動有主題、結束有總結,確保將讀書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使讀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3、總結評價階段:(2005年6月—2006年8月)

主要工作:

1、各學校全面總結、評價讀書活動開展以來的各項工作,對讀書活動中涌現出來優秀的讀書團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并研究制訂下一年度讀書活動計劃和方案。

2、教研中心組織讀書知識競賽和優秀讀書筆記評選活動,并評選出“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和“書香學生”。

六、活動保障:

篇(4)

構建“書香校園”,第一責任人是校長,落實的關鍵在教師。

在“書香校園”工程中,校長的首要任務是積極引導教師讀書,打造一支愛讀書、會讀書、能讀書的教師隊伍。同時學校領導班子要配備精干的人員專門負責“書香校園”的創建工作,各班級主任和語文老師是“書香班級”創建的直接責任人,全校教職員工都要參與“書香校園”的構建活動,做到明確職責,上下一致,齊抓共管。校長負責整項活動的決策、協調,并組織成立一個由3-5位資深教師、一位專家共同組成的評價督導組,定期給校長提供對構建“書香校園”的評價督導報告,為校長的決策提供咨詢和建議;圖書館管理員首先要努力恢復圖書館的“學校文化橋頭堡”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推薦和購買圖書,及時寫“新書書評”,協調學校各年級的用書情況,全力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等;教導主任要負責師生閱讀書目的制定、師生日常閱讀情況統計與匯總、定期舉辦師生讀書沙龍等;總務主任要提供后勤保障,以及圖書室、閱覽室的布置等。

二、建立制度,狠抓落實

再完美的計劃不落實也等于零,切實可行的創建目標、計劃、措施,必須靠制度來落實。因此,必須建立健全讀書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如《教師讀書跟班隨讀制度》《學生一日常規讀書檢查制度》《圖書角圖書流動管理方法》《圖書室、閱覽室管理規定》《書香班級評價方法》《課外閱讀考核細則》《閱讀之星評選辦法》等等。校長室、教導處加大管理力度,每周檢查一次教師讀書指導課的備課、指導情況和各班讀書活動,認真總結經驗,尋找差距,及時改進。

在構建“書香校園”的過程中,教師理所應當成為學生心目中一本活生生的大書、好書,成為閱讀的旗艦、知識的海洋、生活的楷模、精神的支柱、理想的火炬。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民族未來的引路人,教師的素養決定著學生的素質,決定著國家與民族未來的實力。馬克思曾說過: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也在接受教育,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教學相長。在當今教育體制下,教師受輪訓或脫產學習的機會是比較少的,教師只有通過自我學習才能不斷自我提高。而學習的基本途徑就是讀書。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從教育的功利角度講,要教好學生,必須先教好自己。教師沒有辦法教給學生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有人說,合格的老師能給學生指出光明,而優秀的教師本身就是光明。要讓學生愛讀書,培養讀書的習慣,教師本人就必須愛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師的意識到位了,教師的行動到位了,學校各項制度的落實也才能到位。構建“書香校園”,沒有教師的參與是不可能實現的。

三、評賽結合,榜樣激勵

學校要把“書香校園”創建過程作為強化管理的“重頭戲”。平時學校領導應認真檢查、指導創建工作;組織全校性古詩詞、美文誦讀比賽,讀書筆記、心得體會、手抄報的展評,讀書征文的比賽,黑板報、教室文化環境布置檢查評比等;期中、期末按評價標準,對各班課外閱讀的陣地建設、讀書數量、讀書活動、閱讀習慣、讀書成果、師生共讀等進行考評,并納入教師績效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

篇(5)

1.評價原則

1.1以生為本的原則。我們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而是為了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樹立終生學習的愿望。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評價的激勵性,力爭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各盡其美。

1.2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學生課外閱讀不能只是滿足于學生走馬觀花地看了多少本書,而是要讓學生在豐富積累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實現從"量"到"質"的跨越。因此我們注重研究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讀書方法,把閱讀和習作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寫批注,寫讀書筆記等,對學生靈活運用自己積累的課外知識進行評價,不斷強化課外閱讀的實際效果。

1.3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的原則。課外閱讀主要是學生課堂之外的獨立閱讀活動,不受時間空間形式的限制,具有相對的開放性。學生由于閱讀興趣不同,所選讀物不同,基礎不同,很難制定完全統一的量化標準。因此,課外閱讀活動評價要注重對學生閱讀過程的關注,將評價日常化,抓住課外閱讀的主要特征進行定性評價適當結合定量分析,以便讓評價客觀準確更有說服力。

1.4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課外閱讀活動的評價應體現評價的激勵性和導向性。教師和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要積極參與到評價過程中,通過評價來主動調整閱讀的策略,提高閱讀效果。學校和家長也要參與進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感態度、方法習慣等進行評價,形成立體的評價,理解、欣賞、激勵學生,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師生主動發展的功能。

2.評價方法

2.1星卡評價。我們借鑒德育活動中星卡評價制度。設置綠星卡、紅星卡、藍星卡和黃星卡。學生獲得十張綠星卡即可兌換一張紅星卡,獲得五張紅星卡可換一枚帶有學生自己照片的"優秀讀書郎"獎章作為留念。十張紅星卡可換一枚"一星級讀書好少年"獎章,同時將獲獎學生的照片張貼在學校宣傳櫥窗內。十五張紅星卡可換一枚"二星級讀書好少年"獎章,同時學校給家長發送喜報。二十張紅星卡可換"三星級讀書好少年"獎章同時獲得貼有和班主任合影的紀念卡。二十五張可換"四星級讀書好少年"獎章同時獲得帶有校長簽名的紀念卡。上不封頂,一個學期全校總結一次,給予表彰。藍星卡是進步卡,五張藍星卡可換一張綠星卡。黃星卡是針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和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設置的,有效期是一個學期,凡是達到一定數量的都發放"讀書好少年"獎章作為紀念。星卡循環使用,評價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弄虛作假等不良行為可暫扣星卡,待學生改正后再歸還。星卡由學生自行保管,藍星卡、綠星卡和黃星卡遺失不補。紅星卡丟失需個人寫出申請,家長組長簽字方可補辦。兩次丟失不再補辦。不許買賣、轉借、私拿別人星卡,一經發現給予沒收星卡的懲罰。

2.2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評價。建立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發展狀況與點滴進步。一人一袋,學生自行保管,隨時充實,定期展覽。平時注意收集各種與自己閱讀相關的材料,包括讀書活動照片、讀書筆記,獲得的有關讀書的各種獎勵、自評互評表、讀書計劃、讀書隨筆、自制書簽等等,鼓勵學生進行階段總結。記錄袋內容豐富,學生時常翻看,能體驗閱讀成長的快樂。使課外閱讀評價處于動態的良性循環中。

2.3自我評價。讓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大大方方寫出自己的優點,找出自己的不足,學會反思,悅納自己,改進閱讀方法和習慣,激勵自己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增強學生積極快樂的閱讀體驗。

2.4相互評價。讓學生按照評價標準相互評價,評價往往更全面更客觀。在實踐過程中,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長對每位組員進行評價,組員相互評價,也可對組長進行評價,并填寫評價記錄表。老師給予適當指導,通過相互評價,學生知道了怎樣客觀評價他人,不是光表揚或光"挑刺",還要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真誠提出自己的建議,不僅可以互相監督,還降低了教師的工作量,加強合作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2.5教師評價。教師是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學生往往更看重的是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貫穿于活動的整個過程,占主導地位,很多評價工作靠教師來完成,教師要注意觀察,正確使用評價語言,進行指導性評價。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獨特的閱讀體驗,在各種展示交流活動中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評價,讓學生縱向比較,及時肯定學生點滴進步,促進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同時學校對教師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督促教師認真參與。

2.6家長評價。受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生和家長共讀一本書,目前大部分是無法實現的,更談不上家長的指導了。但課外閱讀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家里進行。怎樣讓家長進行監督,我們我們一方面積極組織家長培訓,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針對農村家長的特點制定了家長評價表,要求家長實事求是填寫,老師到校抽查,并對家長評價表高度重視,尊重家長的意見,及時與家長溝通反饋,對做的好的家長進行表揚,樹立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帶動其他的家長。

3.評價工具

量規評價。針對不同評價主體發放多種評價量表,其中包括開展各種讀書活動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在不同的實驗階段穿插運用調查問卷評價、觀察評價、訪談評價等評價工具。

4.評價內容

4.1閱讀量的評價。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三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有明確的規定,即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其中一二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三四年級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不少于100萬字。同時要求背誦一定篇目的優秀古詩文。詳細的數字,為我們具體操作提供了依據。

4.2閱讀興趣和習慣的評價。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并長久持續下去,成為學生的內心需求。有研究表明持續穩定地做某一件事,堅持二十一天就會形成習慣。有了閱讀的習慣,通過大量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受閱讀的快樂,就會不斷強化學生閱讀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4.3閱讀能力的評價。教師要注重課內外銜接,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實現知識的遷移。這樣才能保證課外閱讀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關于課外閱讀能力的評價是形成性的評價,主要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在課外閱讀時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活動過程的資料都放入學生的閱讀成長記錄袋,讓學生經常補充完善,感受自己閱讀的進步。以上是我們初步建構的適合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評價體系。經過實踐檢驗,我們發現學生在牢固樹立課外閱讀意識,產生閱讀興趣,感受閱讀快樂,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及形成閱讀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語文綜合素養得到較大提升。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葉瀾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2]《中小學教學評價系列叢書》,丁錦輝,開明出版社,2005.1;

篇(6)

一、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完善教科研規章制度

為了使教科研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我們重視科研隊伍建設,建章立制,完善計劃。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地點做法

1.制定教科研工作規劃

為把教科研工作作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突破口,我校制定了《學校教科研工作三年規劃》。教科研整體目標:在三年之內,落實教科研工作的過程管理,建設一支優良的教科研教師隊伍,形成教科研的氛圍,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使學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教科研階段目標,第一年,重點完善落實教科研工作各項管理制度;第三年,主要構建以教科研促教研的校本研修模式,營造良:好的“實踐-反思-矯正”的教科研氛圍,整體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第三年,著力完善教科研工作評價體系,總結、提煉、推廣校本教研的成果,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規劃中我們達成了“三要”的共識:第一,要立足教科研尋出路、謀發展;第二,要向教科研要質量、要效益;第三,要靠教科研出成果、出特色。

2.加強組織領導建設

我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業務副校長、分管教科研的主任、學科教研組長、課題主持人等為成貴的教科研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

3.完善教科研制度

結合市教研室下發的有關文件精神,我校根據實際情況,相繼制定了學校學年度《教科研工作計劃》《教科研工作考核條例》《課題管理工作條例》等一系列制度,為學校扎實開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4.建立教科研四級管理網絡

我校主要采用分層負責制的管理辦法:即以校長為組長的教科研領導小組,負責定向;以業務副校長為主的教務處具體指導教科研工作,負責定標;以各學科教研組長或各課題組主持人負責的教研組或課題組具體落實教科研工作,負責定位。

通過這種“學校―教務處―課題組―教師”四級管理網絡,使各個環節責任清、任務明,便利管理與檢查。

二、開展“教科研月”活動,規范教科研工作管理

“教科研月”是我們學校近年來有特色的活動。我們將每學年每學期的第―個月定為“教科研月”。在“教科研月”中,我們著力開展一系列激科研活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突破;主要內容有:

1.課例研討

在“教科研月”中,為深化有效課堂建設,積極推進“導學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開展了課例研討活動。

具體做法是:

活動的第一步是由各教研組共同確定相同的教學題目;第二步由同學科的所有教師分別備課;第三步教師上課,教研組集體聽評課;最后,教師反思剖析自己的課堂教學:取長補短。通過這種“觀、研、評、思”研討的方式,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更可以綜合提高教菲的專業化水平。

2.課題研究

在“教科研月”中,我們組織教師對研究的小課題進行課題的論證、專題研討、總結提升、材料撰寫等工作,保證小課題研究的有序進行。

在參加市級課題培訓會議的基礎上,我們狠抓了校級培訓。目的是使小課題研究主持人及時掌握小課題研究方法。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每一次的課題開題論證、中期檢查等,都作為良好的培訓資源;我們通過網絡向老師們推薦關于怎樣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過宣傳總結骨干教師的先進經驗,展示推廣骨干教師的小課研究成果,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骨干教師與其他教師結成小課題研究幫扶對子,或成立以骨干教師為首的各種課題小組,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我校課題研究工作逐步走向規范、科學。

3.讀書論壇

以青年教師為主,成立讀書沙龍。我們要求青年教師能夠在通讀《煙臺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閱讀必讀書目》等教育專著之后,寫出讀書筆記,并進行讀后反思,力求“讀得深入,寫得實在,講得精彩”,在理論上豐富自己;之后,再舉行青年教師讀書交流會,進一步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組織開展“讀書與專業成長”演講比賽。在學校制定《演講比賽規程》的基礎上,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級部初賽。各級部根據學校統一要求,組織級部比賽,評選出本級部優勝者一名,并上報學校,參加學校比賽;第二階段為學校比賽。學校組織專門評委,將各級部上報的優秀選手組隊抽簽,進行比賽。比賽按照教科所下發的《青年教師讀書成長演講比賽的評選標準》,有序序進行。根據比賽結果推選學校優秀選手參加“海陽市青年教師讀書成長”演講比賽。

4.利用網校

進行網絡環境下的教科研,是我校校本教研的新舉措。我們依托網校優勢,開設了網校課堂、教師博客、學科教研、課題研究、教學案例等欄目。積極開展網絡教科研,使教科研活動不斷注入生機和活力。

學校還根據每位教師的自身特點,制定合理的科研活動計劃,使網絡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如,計劃、總結無紙化。每位教師充分利用網校這一平臺,將學期初的個人教研計劃、學期末的總結等全部到網校個人空間、網校博客及網校相應欄目中。

三、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科學評價機制

篇(7)

課外閱讀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篩選,除了要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外還更應該使他們感興趣,閱讀內容要呈現多元化原則。我校課外閱讀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南方分級閱讀系列

南方分級閱讀以“教孩子閱讀,給孩子未來”為理念,以推廣青少年兒童閱讀為突破口,緊密依托國內外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名家、作家,組建專業研發和推廣團隊,倡導“什么年級讀什么書”、“什么年齡讀什么書”,研發青少年兒童閱讀書本、動漫電子讀物及關聯產品,開展系列讀書評比活動。南方分級閱讀讀物非常適合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目。

2.我國文化經典

我國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提高文化素養。我們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推薦了不同的經典篇目。

3.中外經典名著

因為“名著是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書,是世界上億萬讀者多少年來為從中得到特別啟迪而閱讀的書”,孩子需要閱讀名著已達成共識。我校教師立足課內,由課堂閱讀帶動課外閱讀,以課外豐富課內。

4.兒童報刊雜志

報紙雜志定期發行,內容更新快,篇幅短小靈活,圖文并茂,更能吸引小學生,對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大有好處。報紙雜志的對象很明確,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適合的刊物,更有針對性。我校學生人手一份報紙,訂報率達到98%,訂雜志率達到50%以上。學校讀書氛圍濃,2012年被評為廣州市讀報用報先進單位。

二、課外閱讀活動形式的多元化

1.開展晨讀晚誦活動

晨讀,是課堂知識鞏固與課外閱讀延伸的重要陣地,開展晨讀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默契。我校要求各班早上8:10--8:25組織開展校園晨讀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中華經典文化的熏陶。

2.利用廣播陣地開展午講活動

我校下午2:00-2:15是紅領巾廣播時間,星期二開設《師說論語》欄目,由老師通過廣播跟學生講論語,星期五開設了《老師講故事》,每星期五下午廣播時間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讀美文佳篇。有趣的故事,聲情并茂的講述,優美的文章激發了孩子們讀書的欲望。周三和周四是全校聽評書《岳飛傳》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傳統說書的魅力。

3.舉辦一年一度的讀書節

每年的四月至六月是我校舉行讀書節的時間。在讀書節期間學校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生動、活潑、新穎的讀書活動:“大書米和小書迷”、親子閱讀活動、講故事比賽、經典誦讀班際PK賽、優秀詩文朗誦比賽、手抄報設計比賽、讀書卡設計比賽、立體書設計比賽、讀后感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評選讀書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評選書香家庭。在三個月里,許多同學在這些活動中表現出色,脫穎而出。這些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師生的讀書興趣,促進了家長、教師、學生讀書方法的進一步交流。

4.邀請專家與學生零距離交流

2011年邀請作家趙小敏到校為全校師生講座。2012年10月份,我們開展了“我與作家零距離”活動,著名詩人雪野來我校講學。

5.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讀書活動

以活動來檢閱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持久保持,還能深化課外閱讀的效果。

6.競賽評比激發閱讀興趣

在課外閱讀評價中,引進競爭機制,組織孩子們參加各種形式的閱讀競賽,可使他們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競賽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7.成果展覽展示閱讀成果

班里設專門的“閱讀專欄”, 在墻上設立統計表,比比誰讀的書多,誰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誰寫的讀后感更有真情實感,有時也在專欄中報道閱讀積極分子的事跡、刊登學生的讀書體會。

三、課外閱讀評價的多元化

(一)評價方式多元化

我校認真學習貫徹《語文課程標準》有關“評價建議”,建立新的課外閱讀評價方法。這一評價方法強調評價的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全面評價,每一個學生建立詳細的閱讀個人檔案,以便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1.采用考級制度進行定量評價。

課外閱讀具有開放、廣泛性,因此評價起來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學生也很難了解自己課外閱讀地好壞。

2.閱讀成長記錄評價展示閱讀的軌跡

我們要求孩子每人建一個“快樂閱讀成長記錄袋”,用于記錄每學期課外閱讀的內容和成效。“快樂閱讀成長記錄袋”要求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課外閱讀過程和結果的資料,由學生、教師、家長共同來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發展狀況。

(二)課外閱讀評價主體多元化

1.學生自評

教師可讓學生每天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定期讓學生對自己的讀書活動進行總結,記一記自己閱讀中的收獲或不足,寫一寫下一階段準備閱讀的內容……

2.同伴互評

學生互評可以以小組或全班,采用互相交流,談自己的讀書心得等,變單純的檢測為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

3.教師點評

在所有的評價中,學生最為在意的是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給予評價。

篇(8)

第一 激發閱讀興趣

廣泛的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的內在條件,因此習慣培養中的重頭戲就是千方百計激發閱讀興趣。閱讀從傾聽開始,學生最初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源于傾聽,我們可以經常在早讀和語文課上,美讀名篇或播放名家的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到書中的快樂和情趣,形成讀書是享受的意識。其次,利用榜樣的力量,概述名家名篇精彩章節,講述名人勤學愛讀的故事,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強大的閱讀原動力。第三,教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讀書史,或讓學生傳閱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談論讀書對自己成長的作用等,言傳身教效果非凡。第四、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親近書籍,如學完了的《我的母親》,就趁機推薦網上“散文在線”中寫母親的一系列優秀時文,以加深學生對母愛的理解;講到《智取生辰綱》,則觀看相應的電視劇,比較編導對原著的改動,評析優劣,這樣的課外閱讀學生樂此不疲,興趣十足,再也無做題的勞累、上課的乏味。指導學生中我們要有意摒棄一切束縛和不利于激發閱讀興趣的條條框框,扭轉功利性閱讀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消解,讓孩子們放心讀,自由讀,快樂讀。

第二 開設閱讀課

閱讀按內容可分為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語文課的課堂閱讀是教師直接指導的在課堂上進行的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指在課內教科書之外,課堂教學的時間之外,學生所進行的各種閱讀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更為重要,據調查,中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取得所獲知識總量的40%。“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為養成閱讀的習慣,非多讀不可”(葉圣陶)。所以為保障閱讀時間,每周開設1――2節課外閱讀課,帶領學生跳出題海,徜徉書海,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閱讀課的開設已成當務之急,為了學生的習慣養成,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是老師們大膽邁出這一步的時候了。

第三 制定閱讀目標和計劃

美國著名學者諾.波特指出:“談到讀書,首先應該明確目的。對讀書的目的認識得越清楚,讀書的信心就越堅定持久。”“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漫無邊際的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終其一生也難有建樹。恩格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計劃地讀書簡直就是荒唐。”因此試驗中本人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個人時間、精力、閱讀速度、愛好等因素,輔導學生制定個人讀書目標、閱讀計劃及讀書范圍,比如七年級設定讀10本書,從九月開始,每月一本,固定每天讀書的時間,雷打不動地按計劃推進。

開卷未必有益,在日常的閱讀指導中,還可盡量引導并幫助學生凈化閱讀目的,過濾、剔除那些錯誤、雜散、低俗的閱讀目的,樹立正確、純粹、高雅的閱讀目的,提高閱讀品質,從而增強閱讀的科學指向,以期收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第四 強化訓練,促成習慣

習慣指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任何行為只有多次強化才能轉化為習慣,這其中,強化改變起了決定作用,因此,中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反復訓練、常抓不懈,防微杜漸,循序漸進。師生稍有懈怠,便會走樣;經常中斷,更是前功盡棄。為了使習慣培養過程形成系統,我們可以給學生們量身打造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強化訓練活動,結合各種評價方案,多管齊下,促成優良習慣的養成:

根據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理論,首先可以開展“閱讀馬拉松活動”,評選三次“閱讀進步獎”,21天后,評選“閱讀習慣明星”,以后再評選“月閱讀之星”、“學期閱讀之星”等,促使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進入第二個21天,有的同學閱讀意志會消彌,我們則鼓勵學生每人編輯一本文學讀本,自己組稿、設計封面、作序。用這種方法很能激起學生的讀書熱情,使其充分利用一切零散時間。看到自己的書籍新鮮出爐,學生們對閱讀的喜愛會油然而生。

在第三個21天,我們借助學校的“一二?九”大型活動,開展某種比賽,如課本劇展演或朗誦比賽等,繼續強化閱讀習慣。

在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上,強制的命令、強硬的手段、消極的懲罰,只會打消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多用鼓勵法,用愛和微笑心感化學生,讓學生樂意閱讀,并享受閱讀。

第五 指導閱讀方法

優良的閱讀習慣包括:專心讀書并努力讀懂;閱讀時精讀、泛讀和背誦相結合;使用工具書或參閱資料;思考和質疑;做讀書筆記;每天堅持讀書;廣泛交流;多運用等等。配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成,我們可以專門指導學生做批注的方法和讀書筆記的方法,這兩種方法最為實用,做批注是讀后寫總結的前奏,做讀書筆記是批注的深化,它們相輔相成,杜絕了學生的淺層次閱讀。圍繞讀書效率的提高,我們可以專門指導如何精讀、略讀、跳讀、瀏覽、默讀等方法。圍繞讀書內容的理解,我們可以專門指導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尤其是小說、散文、戲劇的閱讀方法,這幾種文體在課外閱讀中最受歡迎。

指導閱讀方法為習慣養成鋪平了道路,學生只有會讀才能善讀,只有善讀才能愛讀,直至形成一種本能,見到文字就讀。

第六 制定閱讀評價

課外閱讀評價是課外閱讀教學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假設沒有評價,課外閱讀就無法驗證其效果。語文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倡多讀課外書,而不能進行相應的督促和評價,課外閱讀終將變成一句空談。我們可以構建起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不僅對讀書數量、書目選擇、讀書筆記等都做具體的評價標準,還應參與對學生讀書的動態化過程的評價,此外更要在以下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測評:

(1)閱讀時間

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保證30分鐘以上為最佳,如能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收到最好的閱讀效果。因此,我們可以下發“家校聯系本”,發揮家長的鼓勵、監督、評價作用,注重過程評價,一有進步就肯定,并在家長會上表揚優秀家長。

(2)活動展示

課外閱讀教學是否真正有實效,最終還要落實到豐富多樣的成果展示上。為此可以設立“讀書進步獎”、“月閱讀之星”、“學期閱讀之星”、“故事大王”、“讀書手抄報評比”、“讀書交流會”、“親子閱讀獎”“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知識競賽”、“朗誦比賽”、“優秀讀書筆記獎”、“課本劇展演”、“辯論賽”等活動和獎項,諸如此類的活動評價方式可以有效地鼓舞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起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擴大影響,使學生在賞識、鼓勵中愛上閱讀,使校園彌漫出濃郁的書香氣息。

總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上,本人恰當運用嚴中有慈、尊重賞識的“柔性”教育方式,構建了一套嚴謹的、循序漸進的體系,以強化訓練來建造,以閱讀課為練習場,以興趣為誘餌,以目標為燈塔,以方法為船槳,以評價來保駕護航,讓學生逐漸駕馭優良閱讀習慣的輕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快遨游,去追尋幸福的彼岸。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2]胡瑩《論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廣西師范大學》 2012年

篇(9)

An Analysis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Lijie

Huaihelu Primary School, Bayuquan District, Yingk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is the important tool of daily communication. Reading eval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nd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set up read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reading and reading ability.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ding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daily accumulation, usually exam and comprehensive tes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mportance to students' creative reading from the evalu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reading, methods and habi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Evaluation

在課題的引領下,我們深切感受到“評價”對于小學生幼小心靈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時,我們開始渴望著能有一種真正客觀公正、沁人心脾的評價體系來指導、推進我們的一線教學。我校的語文教學工作在近兩年以強健的發展勢頭躍居為全校的領頭學科。此課題可以說是為新課改開了頭,起好了步。下面,就我們在實驗活動過程中對小學生閱讀教學評價的一些點滴收獲,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是進行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閱讀評價對于學生積極樂觀的閱讀,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在課題伊始就確定了研究目標: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提倡積極評價,鼓

勵學生讀好書,好讀書,多讀書。通過多讀,使閱讀真正成為他們生活的自覺需要,感受閱讀的樂趣。 從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方面來看,它是一個“積累于現在,受益于未來”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評價注重了閱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日常積累,平時考試與綜合測試的結合,重視對學生多角度,創造性閱讀的評價,注重考查評價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和習慣。

一、談談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所采用的一些評價方式

(1)學生小組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隨時直接對發言人進行評價,指出該生的優點和缺點,同時讓其他同學學習他的優點和長處,要作到取短補長,如:對朗讀課文的同學在朗讀時應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朗讀時聲音是否洪亮,是否有感情,是否能夠作到流利的朗讀。對此,我們專門設計了小學生語文課堂

閱讀評價表。學生隨時可以填寫該生的閱讀情況.

(2)師生之間互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式。A、整體上,個別問題,單獨評價.B、對全班同學整體上的評價,即評價學生上課效率和反應能力以及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能力等.C、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自己的角度提出老師的不足。D、采取課后單獨與老師交流分析的方式.

(3)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常存在的一種方式,教師對學生采取鼓勵式的評價,即對他的優點及時表揚,使他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還采取批評教育的評價,我覺得在整堂課中也應該存在批評教育,當然其中方式要因人而宜.教師自評也

不能少,教師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學生更好的意見,完善自己的缺點.

(4)自評,即指出自己的優點及缺點,這個過程即能潛移默化地鍛煉學

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談談我們在閱讀評價中具體的實施方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是主體,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主要通過課內閱讀來培養。但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課堂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因而存在著費時低效的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益,我們在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對學生的閱讀

能力進行不同性質的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設計教學策略與方法,改進閱讀教學。

(一)關注每單元的形成性評價,找準提高閱讀教學的突破口。

對閱讀能力的評價,我們不僅要關注其結果,更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過程,把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環節。對閱讀能力的形成性評價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質疑問難,課堂檢測,課堂練習,課堂觀察,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閱讀專題活動,課外活動(手抄報、閱讀專題板報等),專項閱讀調查問卷等,也包括每單元的閱讀形成性測驗。下面以學生正確朗讀能力形成過程

為例,談談如何以評價促教學,體現“以學定教”的基本思想。

1.學前分析評價:每篇課文,我們要求教師課前應通過交談或簡單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及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上課伊始,基于學生對課文的認知水平,提出新問題,設計課堂導語,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時,課前先與學生進行了談話,我了解到90%的學生在二年級前就會背這首詩了,于是我臨時改動了預設的教法,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悟詩情后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小記者對詩人蘇軾的采訪,從采訪中我發現同學們對蘇軾的生平、生活小故事及惠崇《春江晚景》等詩也非常了解。這使我悟出了學前評價的彌足重要,若忽略了此評價,我們的教學目標或高于學生的

認知亦或低于學生的真實認知水平,都不可能真正做好“以學定教”。

2.學生自我評價: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自己練習讀正確。學生練

習讀書的過程,也是對正確朗讀的自我評價過程。

3.他人評價: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檢查朗讀:自薦讀、抽生讀、互薦讀、小組讀、齊讀等等,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此時的檢查讀就是對學生朗讀達標度的評價過程,通過評價朗讀,找出阻礙學生正確朗讀的詞句,進行強化訓練。這些訓練的詞句來自于學生的讀書實踐,體現了“以學定教”的基本思想。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在評價讀正確這一環節,因為學生朗讀水平參差不齊,往往出現阻礙單個學生朗讀的詞句卻不一定是全班同學朗讀的障礙,或者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難點的詞句又被掩蓋過去。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注意采用集體讀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正確朗讀的評價中來。課堂集體讀,在評價朗讀正確度時,其作用卻不可忽視,學生在集體讀時,每當遇到難讀的詞句,往往讀書聲就會低下去,或者不齊,集體讀的評價形式相對于學生單個讀而言,確定的朗讀難點更有代表性,況且學生在集體讀時,也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如讀書水平高的同學可以帶一帶水平低的同學。我們也注意到集體讀的弊端,尤其是品讀這一環節,齊讀應慎用。因為課堂上過多地使用齊讀,

容易形成唱讀等不良習慣,還影響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情,不符合新課標倡導的個性化閱讀精神。

4.、以評價促提高:對在上述評價朗讀中出現的難讀詞句強化學習后,再讓學生練習讀課文,同桌或小組互評朗讀情況,以評價促學習,最終把課文讀正

確,讀流利。

每單元教學結束,要進行形成性評價。單元形成性評價以A、B卷測試的形式為主。A卷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達標卷,B卷偏重于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訓練。每單元學習結束后,用A卷對全班同學進行測試,測試結束后,教師認真做試卷分析,引導學生針對測試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單元復習后完成B卷的測試。單元形成性測試后,讓學生把自己滿意的試卷裝入自己的檔案中。教師也依據學生

的測試情況,通過與對比班的橫向比較,調整下一單元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單元形成性評價除了AB卷測試外,還包括在活動中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如每月一次讀書交流會,學生可以展示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段或把讀書過程中的感受充分表達出來等等。每學期一次“我讀書,我快樂”

閱讀習作競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校園充滿了濃郁的書香氣息。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還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觀察和記錄。為了把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過程清晰地展示出來,我們為每個學生建立閱讀能力評價檔案,還設計了一張《小學生閱讀行為評價觀察表》貼在教室里,其內容包括聽力、朗讀、

作業、背誦、單元檢測等,凡是在各項語文活動中優異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顆星(貼在表上)。

(二)學期末閱讀能力總結性評價,擬訂下學期目標。

學生的閱讀能力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則需要認真做好期末總結性評價工作。因為,學生的成績不僅是教師反思教學的依據,還是學生繼續努力的開始。我校閱讀總結性評價的主要形式為筆試和非筆試。筆試通過語文閱讀能力量表測驗。在規定時間內書面完成一至三道閱讀題。非筆試主要考查學生朗讀、復述水平。我們采用的方法是:課題組定出朗讀和復述的考查要求。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全面考查,教師對每位學生兩方面能力進行考查打分,根據考查結果進行排序。課題組依據班排序表抽出一定比例的同學參加年級非筆試測試,每個年級的非筆試評委組由非該年級任課教師和高一年級的優秀學生共同組成,年級非筆試測試的朗讀試題是從學生課本和本學期指定的課外讀物中隨機選取兩段話,讓學生現場朗讀。復述內容出自本學期教材。最后根據抽取學生的考查結果,進行班與班

的比較,便于教師對照對比班尋找差距,調整下學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學期末每位教師根據學生測驗成績,結合學生的形成性評價,針對學生閱讀情況給予全面合理的綜合評價,并寫出激勵性評語。評價結束后把評價結果發

還給學生,由學生自已復查評價結果,并針對自己的表現仔細回顧,認真反思,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實驗研究初見成果

實驗以來,在有關專家的關心指導下,經過學校領導和全體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嚴格按照實驗方案要求進行,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各方面表現較好。

1.建立了一套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的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多元(教師評、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和評價方法多樣(口試和筆試結

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提高了學生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加,閱讀面不斷擴展。

學生一年半背誦四十余首優秀古詩,注意通過古詩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能較快地瀏覽,擴大了知識面,根據需要利用圖書館、網

絡等渠道搜集信息,較好地擴展了自己的閱讀面。

通過近兩年的實驗研究,我們明顯地感受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閱讀量明顯加大,課外閱讀總量平均每人超過了10萬字。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不僅讀所學課文,讀童話,讀寓言故事,還讀一些中外文

化經典,大大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

3.優化了閱讀教學課堂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

篇(10)

活動二,舉辦“紅旗飄飄,伴我成長”讀書活動,活動包括征文、演講、手抄報等形式。賽場上,選手們個個精神飽滿,或抒情悠揚、或婉轉動情、或激情滿懷,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觀眾,使大家的心潮也隨之澎湃起伏。選手們聲情并茂的演講把學校的讀書月活動推向了。

活動三,評選“書香班級”。為了把學校讀書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積極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結合各班班級圖書角的布置、讀書氛圍的營造,以及在讀書月中各項活動的參與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學校圖書室舉辦的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評選出了“書香班級”。

上一篇: 醫院科室財務總結 下一篇: 加固工程施工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 | 亚洲国产欧美91 | 亚洲中文字幕2020无线码 | 日本美女天天爽夜夜爽 |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