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系畢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8 11:26: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音樂學系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音樂學系畢業論文

篇(1)

1、A4紙打印

2、頁邊距:上(2.5cm) 下(2.5cm) 左(2.7cm) 右(2.7cm)

3、行間距:28 磅

4、段前:1行

二、論文字體 字號

1、封皮(直接下載)

2、題目:黑體 小二(副標題:黑體三號)

2、摘要和關鍵詞:(見下要求)

2、標題:(見下目錄要求)

3、正文:宋體 小四

4、表題、圖題:宋體 五號

5、引文注釋:宋體 五號

6、參考文獻:宋體 五號

三、論文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和核心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字數:音樂學系、藝術管理系不得低于8000字,其他系不得低于3000字。

2、緒論

引言、概述、前言。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問題的提出,選題的背景,文獻綜述,研究方法,論文結構安排等。用簡短的文字進行概括,一般在300字左右。

3、本論

具體章節。本部分是論文作者研究的內容,是論文的核心。各章之間互相關聯,符合邏輯順序。

4、結論

是論文最終總體的結論,應明確、精練、完整、準確。著重闡述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學術領域的作用、意義,也可以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三、論文目錄

目錄(黑體 三號)

引言(黑體 三號)………………………………………………………1

一、×××(黑體 三號)……………………………………………1

(一)×××(黑體 四號)……………………………………1

1.×××(黑體 四號)……………………………………1

2.×××(黑體 四號)……………………………………2

……

(二)×××(黑體 四號)……………………………………5

1.×××(黑體 四號)……………………………………5

2.×××(黑體 四號)……………………………………6

……

……

二、×××(黑體 三號)…………………………………………10

(一)×××(黑體 四號)…………………………………10

……

……

……

結語(黑體 三號)……………………………………………………20

四、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摘要、關鍵詞

【摘要】(黑體 四號)×××××××××××××××××××××××××××××××××××××××××××××××××××××××××××……。(宋體 四號)

【關鍵詞】(黑體 四號)×××…… (宋體 四號)

【Abstract】×××××××××××××××××××××××××××××××××××××××××××××××××××××××××××……。(Times New Roman 四號)

【Key word】×××……(Times New Roman 四號)

五、論文的裝訂

第一部分 封面

第二部分 任務書;開題報告(音樂學、藝術管理)

第三部分 指導情況記錄

第四部分 審閱表

第五部分 答辯記錄

第六部分 論文題目頁

第七部分 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摘要、關鍵詞

第八部分 目錄

第九部分 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

第十部分 參考文獻

第十一部分 致謝

第十二部分 附錄

篇(2)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地方高校教學系管理水平績效策略研究”(09SA178)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教學評估是推動地方高校轉變管理職能,突出教學管理,調動高校院(系)教學管理人員遵循高等教育辦學規律和教學規律,對整個教學活動、學習實踐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和激勵的過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雖然完成了??葡虮究?、單一型向多科型的轉變,為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面對現實,我們應清醒看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內部管理、績效水平、思想解放、教育觀念和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地方發展之所需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如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教學生產力,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而及時調整專業結構,整合教學資源,強化辦學特色,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是目前地方新建高校面臨的主要任務,而加強其內部教學管理績效水平是重要的解決途徑之一。

1 以院(系)為中心,促進教研室、教師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形成

地方高校辦學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質量體現在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教學實踐運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級基層管理機構。以四川文理學院音樂系為例,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各項指標的具體要求下,音樂系充分發揮教研室的作用,營造出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競爭向上的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師隊伍和教育教學水平,促進了本科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各教研室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內樹信心,外樹形象”活動,增強教師自信心和責任感,樹立良好師德師風,認真履行教師職責。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明確《教研室主任崗位職責》,規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冊》,包含了教研室工作計劃、活動開展、教師備課、教學進度、教學質量控制和工作總結等,使教學環節常態化。

教研室以團隊建設為中介,開展“向課堂要質量”活動,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各教研室定期開展“老教師上示范課,中年教師上公開課,青年教師創優質課”活動,公開評課,教師間相互探討,在研討與交流中融匯;在法與內容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切實提升教學水平,確保教育教學質量。

教研室以團隊作用為促進,加強教師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著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音樂系涌現出了鋼琴教研室、聲樂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師創新教學團隊、青年教師科研團隊等優秀團隊,聲樂教研室被學校授予“優秀教學團隊”稱號。

2 以專業建設為驅動,促進內涵式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

學校應把專業建設作為院系績效考核的重點項目之一,根據對院(系)專業建設水平進行考核和評價,加大對新專業建設經費投入力度,同時,還要對新專業給予指導,并給新專業適當的優惠政策,切實達到加強新專業建設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學院音樂系為例,從2007年來,以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為依托,為適應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需要,緊緊圍繞“強專業、育通才、廣就業”辦學特色。在師范教育中融入非師范教育,在師范性素質教育基礎上體現社會舞蹈表演專業的個性教育,注重川東巴渠民間音樂的開發和應用研究,貫穿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始終。伴隨著專業建設的加強,新專業實驗室建設逐步完善,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趨于合理,作為支撐的課程體系已經形成,人才培養方案大膽創新,帶動辦學內涵的整體提升。為此,我們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

2.1 緊密聯系專業實際,展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討論,形成科學規范的課程體系

地方高校音樂本科專業辦學歷史較短、資金缺乏、師資隊伍素質發展不均衡等客觀原因,普遍存在著生源素質差,課程體系建設基礎薄弱等現象。其教學現狀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切合自身實際制訂了《音樂學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并展開對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的核心內容“四個促進,三個基本,兩個突出,一個引導”的學習討論,反復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生的學習定位、教材的選購、教學實踐基地建立以及課程設置的科目、開設的時間、時數、學分安排與分配等內容是否對人才培養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評價標準和激勵作用進行論證,從而形成既穩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新格局。將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創新為“平臺+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分為專業學科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地方特色課程、學生自主課程、藝術實踐課程等;以專業基礎課程為基礎平臺,以專業學科課程為專業平臺,以專業選修課程為專業發展模塊,以地方特色課程為專業特色模塊,以學生自主課程、藝術實踐課程等為實踐教學模塊。實現強化實踐育人,主動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為城鄉綜合一體化建設基層、社區培養“定崗式”應用型音樂藝術人才。

2.2 重視教材選用評估,自編教材初顯成效

學院制訂了教材選用與評估制度,嚴格教材選用程序,重點選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教育部推薦、面向21世紀音樂專業教材、自編教材、實用性強和得到師生廣泛認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師生評價優良的教材達94%。教材編寫有了較大的突破,至2012年教師主編教材3部,主編教學參考書3本。

2.3 注重隊伍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加大對教學管理人員培訓力度,增加教學管理人員培訓、進修、交流、學習的機會,使教學管理人員不斷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促進新建應用型高校教學保障體系的研究,學習和借鑒國內外質量保障體系先進理念,并將“教育即服務”的理念貫穿于內部質量保障的各環節,充分體現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的成才和發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改變單一依靠監督檢查進行質量監控的狀況。自覺地把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理論運用于工作,提高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和工作執行力之中。

2.4 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確保教學質量提高

為確保教學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主要分為校、院系兩級。校級監控體系:領導聽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務處質量科;院系級監控體系為:聽課評課、教學督導小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明確具體,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健全,建立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專業教師評議制度、學生意見反饋制度、教學督導制度等,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激發教師投身教學工作的熱情。同時,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的相關要求,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教師分類管理、分類評價辦法,以學生評價、教師互評、領導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在評價方法的運用上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

3 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逐漸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養定位其應用型,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為地方和社會所需的各類應用型人才,追求現代大學“構建主動適應地方和社會對職業能力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涵,便成了首當其沖的重要工作。制訂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以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從實踐教學入手,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給學生創造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通過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實訓排練,國際交流、校內外交流表演、畢業專業匯報、藝術創作表演等舞臺實踐,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建立牢固的文藝建設體系和服務意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結合我系實際,重點進行了以下探索:

3.1 以評促改,把課堂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的第一步

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的示范教學,要求學生唱(奏)教師首先要進行示范,學生再進行現場唱(奏),體現了實踐性教學能力的提高首先來自于實踐性課堂教學。為鍛煉和提高師生的教學與實踐能力,設立了學生“個人音樂會”專項基金,新建可容納400余人音樂廳,為音樂學專業的辦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證。

3.2 改善實訓場地條件,保證實訓實習時間

為進一步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學校制訂并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工作的實施意見》,依托地緣和專業優勢,積極加強與藝術團體合作,引進社會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合作辦學、合作育人模式。通過教學評估,配備了琴房、多媒體教室、舞蹈教室、數碼鋼琴教室、MIDI教室、排練廳、實訓室、音樂廣場等教學設施,從而滿足音樂學專業學生學習實踐的需要,確保實訓實習的時間。建立穩定的教學實習實踐基地15個,其中,人文藝術合作育人創新基地1個,國際文藝交流中心1個。與四川省交響樂團合作簽訂了“人文藝術合作育人創新基地”協議,在云南麗江合作打造了一臺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節目,形成合作培養音樂與舞蹈藝術人才;與地方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合作,加強新課改合作研究和培訓,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改革。與此同時,積極向海外拓展合作辦學空間和國際交流,與俄羅斯皇家芭蕾舞、韓國草堂大學等開展海外合作交流。

3.3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將社會實踐納入音樂本科教學計劃,設置2個學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學生參加各種層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均按照學校的有關規定折算成學分,納入課程考核。學校重在引導和鼓勵學生深入農村、企事業、社區、中小學校等,感受社會的發展變化,增強適應社會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分赴基層,開展文化、藝術活動和幫扶活動;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區、留守兒童之家、義務演出、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院(系)還組織學生參加地方大型文藝演出,發揮在當地的文化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演出中得到舞臺鍛煉,音樂系參加歷屆大學生藝術節得取得優異的成績。

3.4 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強化專業綜合訓練

音樂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主要有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音樂會相結合方式。各階段要求明確,流程清晰,管理規范,對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從開題、撰寫、指導和答辯等環節均有具體要求,每年舉行優秀畢業論文(設計)答辯觀摩和優秀畢業論文(設計)評選。按規定確定指導教師,明確指導教師工作職責,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結合社會實際,來自藝術實踐、實習、和社會調查中的畢業論文(設計)比例不斷增多。2011屆本科專業畢業生畢業論文(設計)來自實踐環節的比例平均達到了53%。近三屆畢業生有72篇被評選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設計)。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職業技能得到了全面鍛煉,達到了培養要求。

4 緊密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促進辦學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務地方,與地方互動”是績效考核對院(系)辦學定位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職責和突破點,近年來,各院(系)積極“找路子”,緊密圍繞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合作共建活動。四川文理學院音樂系緊緊圍繞學?!傲⒆愦|,服務全川,輻射周邊省市”的辦學思路,突出專業特色,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層,服務城鄉經濟文化建設”的辦學定位,狠抓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積極引導學生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提高專業實踐技能,繁榮了地方文化市場,提高了達州市民的文化藝術修養。近年來,獨立承辦的各種類型的演出已有數百場,在達州市及周邊縣市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比如,2008年參加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開幕式“火之歌”;2009年達州市第十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現場會文藝演出;2010年參加達州市元九登高節“大巴山民歌會”;2011年獨立承辦“巴國情韻”——紀念李依若100周年誕辰文藝晚會等。先后還多次為“留守兒童基金”舉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依托地方與服務地方相結合,避免了辦學定位的“大而空”,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篇(3)

不可否認,大眾化背景下的中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確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的問題,論文的質量有明顯的下滑趨勢。2007年12月,《中國青年報》組織了一次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在2243名受訪者中,71.3%的人認為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42.5%的人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應取消。[1]也有專家學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不高,而且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讓‘摻水’論文泛濫,不如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盵2]

相對于重點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區域的劣勢和辦學經驗的不足,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師資力量偏低,條件保障有限,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面臨更大的困難,存在更多的問題。目前,國內學術界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的成果是比較豐富的,但從某一層次或某一類型的角度對進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見。盡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本科畢業論文存在諸多共性,但其差異性也十分明顯。因此,我們把研究的對象定格為地方高校。準確說是地方普通高校,不含地方重點高校??紤]到對象的同質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我們又將研究范圍鎖定在傳統的“文學類”本科專業,包括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類、藝術類等專業。

為此,我們設計了“地方高校‘文學類’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問卷調查”,在孝感學院和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兩所地方院校展開調查,涉及漢語言文學、廣告學、對外漢語、廣播電視新聞學、英語、法語、美術學、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音樂學等十個本科專業。涵蓋了這兩所地方高?,F有畢業生的所有“文學類”本科專業。

本次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關于畢業論文存廢的調查”,設計了“您覺得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是否有必要?”、“有學者提出本科學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建議取消畢業論文寫作,您認為呢?”二是“關于畢業論文的寫作的調查”,共設計了“您認為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必要開設專門的論文指導課?”、“您真正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累計多長?”等7個問題。三是“關于畢業論文指導的調查”,設計了“您認為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指導幾位同學比較合適?”、“您愿意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等 6個問題。四是“關于論文質量的調查”,也設計了 “您在寫畢業設計(創作)或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您對您的畢業論文的期望值是什么?”6個問題。

二、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2011年5、6月份,我們在孝感學院和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文學類”專業開展調查,利用2011屆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進行的間隙進行問卷,共發下問卷750余份,收回574份,回收率76.5%。在回收的問卷中,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111份,孝感學院外國孝感學院語學院159份,孝感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102份,孝感學院音樂學院79份。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語言文學系123份。

在第一部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的調查”中,盡管社會上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還是表現出應有的冷靜和理智。在“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否必要?”的調查中,認為“沒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無”的分別占12.89%、73%、14.11%;在“有學者提出本科學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建議取消畢業論文寫作,您的觀點是( )”問卷中,認為“沒有必要應該取消”、“不應該取消”、“無所謂”的分別占21.25%、63.59%、15.16%。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認識到本科畢業論文的價值和重要性,認為應該保留畢業論文的聲音還是比較強烈的,但不可否認,認為畢業論文沒必要、無所謂、應該取消的也占有相當的比例。而在“有些藝術類專業堅持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并舉,您認為( )”的調查中,認為“應該”、“可根據專業和學生實際任選其一”、“無所謂”分別占18.64%、72.82%、8.54%。

在第二部分“關于畢業論文的寫作的調查”中,有78.28%的學生學習過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有81.6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畢業論文寫作前開設專門的論文指導課程。在“何時開始準備畢業論文”、“論文選題何時確定”的調查中,回答“第七學期”的分別為64.98%、64.57%,回答“第八學期”的也占17.68%、11.87%。而在“第七學期”以前的僅占20%左右。在“真正用于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調查中,回答“半月以內”、“一個月左右”、“一學期左右”、“ 一年左右”的分別為14.36%、50.26%、31.87%、3.5%,這充分說明,學生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這在音樂學專業表現更加突出,在79份問卷中,半月以內完成的31人,一個月左右完成有33人,分別占39.24%、41.77%。

在第三部分“關于畢業論文指導的調查”中,在“是否認為學生與論文指導老師之間應雙向選擇”的問卷中,認為“是”的為80.28%,說明學生還是相當認可實行雙向選擇的;在涉及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論文數量多少為宜時,74.96%認為“5位以下”, 22.43%認為“6-10位”,僅有2.61%認同“11-15位”。在“愿意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的問卷中,選擇“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嚴格管理型”、“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嚴格但不乏親和力型”的分別占26.75%、66.61%,而選擇“比較放任松散管理型”的僅為6.64%,這說明學生還是愿意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指導,但最受歡迎的是水平高能力強、管理嚴格由尊重學生的指導教師。在問及“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指導教師給予的幫助”時,80.8%的學生認為是“大”;在調查指導老師是否認真負責時,81.8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指導教師是“認真負責、有敬業精神和職業操守”;這兩項調查說明“文學類”專業學生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是認可的,這也透露出地方高?!拔膶W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總體面是好的,是有責任心和責任感的。

在第四個方面“關于論文質量的調查”中,認為院系畢業論文管理“嚴格而應該”、“不嚴格”、“一般”分別為59.69%、7.85%、32.46%,這說明院系畢業論文管理還存在明顯的問題,嚴格管理的只占60%。在問及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期望時,回答“能及格就行”、“真正反映大學四年的學習水平”、“希望達到優秀論文” 分別為26.31%、53.31%、20.38%,說明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期待是正常和正態的。在問卷中令人堪憂的是論文質量,在調查學生的寫作態度,認為“比較認真”、“不認真”的分別為61.89%、14.34%,認為“認真”的只占23.79%;在問到是否存在抄襲時,認為“嚴重”、“一般”分別為16.26%、65.21%,而認為“不嚴重”只有18. 53%;這從側面說明,本科畢業論文中相當多的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還是有問題的,也存在著較嚴重的抄襲現象。在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是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在“您在寫畢業設計(創作)或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的問卷中,有39.77%的人認為“面臨就業壓力,無心寫作”,15.14%的人認為“不知如何寫作”,19.46%的認為“考研、實習與畢業論文相沖突”,9.15%的認為“找不到所需資料”。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認為“就業、考研、實習”是畢業論文寫作中遇到最大困難的達59.23%,這說明就業、考研、實習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沖擊是巨大的,也是當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碰到的最大難題,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保障就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三、建議和對策

通過以上“地方高?!膶W類’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問卷調查”的分析,盡管我們只選取了2所學校,但這2所學校分別是地方高校二類本科和獨立學院性質三類本科院校,目前,中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主要也是由這兩類構成,窺斑見豹,從中不難看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一些成績和不足。

從以上的數據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普通高?!拔膶W類”本科畢業論文這一層面而言,總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因此,只有創新機制,注重改革,加強引導,才能改變現狀,保證質量。

首先是開好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課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從問卷結果分析,地方普通高校相當一部分專業都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也有些專業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在問卷中有21.72%的學生沒有學習畢業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即便是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的專業,大多在6-7學期,時間偏晚。為了提高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水平,我建議都必須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納入正常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而且最好在第5學期前完成。而且,畢業論文寫作課程必須完成三項任務:讓學生了解本科畢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認識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和價值,消除在畢業論文上存在的錯誤認識和糊涂觀念;讓學生熟悉本科畢業論文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構成,了解各環節的內涵和要求,掌握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規定,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觀。

其次,要加大本科畢業論文改革的力度。針對地方普通高?!拔膶W類”本科專業的實際,對現行的畢業論文進行大膽改革。

一是對藝術類專業實行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表演)任選其一。由于新世紀持續高溫的“藝考熱”,導致了地方普通高校藝術專業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比較而言,藝術類專業的師資力量偏弱,物質保障也相對困難,加之藝術生的文化素養偏低,要在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創作)兩線作戰,其困難可想而知。還有藝術類專業傳統的“重技輕文”,學生普遍選擇以犧牲畢業論文而保全畢業設計(創作)。因此,為了保證畢業論文(設計或創作)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建議藝術類專業改變目前普遍的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創作)并舉的局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任選其一。

二是形成本科畢業論文的替代機制。設計科研學分替代畢業論文,學生在專業方面取得重大成績的,可以用專業方面的成果代替畢業論文,如語言文學類專業的文學創作、翻譯,音樂舞蹈類專業的藝術表演,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各類新聞報道,還有學生在讀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等。達到規定的科研積分的學生,畢業論文經批準可以免做。

再次,化解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實習之間的矛盾,為畢業論文提供必要的時間保證。

從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就業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影響巨大,而考研和實習也對畢業論文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主要是由于這四項工作在時間上高度重合,其重要性上各不相同:就業是大學生的終極目標,考研是提升自身實力的重要手段,畢業論文和實習是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影響學生能否順利畢業和拿學位的關鍵性因子。從目前的實際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大多集中在畢業年級,而考研和就業也貫穿這一年的始終,復習備考――考試――面試――錄取環環相扣,而準備就業材料――跑人才招聘會――面試――試用――上班也是不斷循環。加之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四綜合癥”,因此,學生在本科畢業論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是相當有限的,論文時間難以保證,論文質量自然受到嚴重的影響。

本科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實習的沖突由來已久,它是地方普通高校面臨的一個難題。雖然這一問題早已顯現,但長期以來未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專業盡管也采取了一些應對之策,但限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也沒有從根本上緩解這一矛盾。從目前的現狀分析,化解這一矛盾無外乎朝著兩個不同的向度發展:一是如前所述的改革,改變畢業論文的現有模式,以改革促發展;一是將畢業論文提前至第6學期進行,實行“錯峰”,提前盡管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但可以基本上消除現行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加強管理,注重引導,實行獎懲并舉。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下滑,除了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和指導教師等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的不科學不到位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子。要改變地方普通高校的現狀,要解決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扭轉論文下滑的趨勢,就必須加強對畢業論文的管理,增強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性化,為畢業論文營造良好的氛圍。

篇(4)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許多中小學校將美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強了音樂教育在內的藝術課程的教學;普通高校紛紛開設以審美為核心內容的音樂藝術課程;音樂教育專業招生規模迅速擴大,教學質量同時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國家重新制訂和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學校藝術類課程標準……,這些都充分地說明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培養我國音樂教育事業所需師資的工作母機—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在為國家音樂教育事業作出很大貢獻的同時,現行的音樂教育理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估體系等各個方面顯然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已嚴重影響高師音樂專業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提高,制約著我國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而,高師音樂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不僅勢在必行,更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深化。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近年來,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于基礎教育,堅持應對社會需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如何突出師范性,適應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拓寬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口徑,如何改革音樂教育專業招生考試內容及方法,進而探索形成有別于傳統音樂學院式的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課題,并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

為了更新教育觀念,探索教學改革的方向與路子,我院兩次舉行

“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討論會”,分學科、分教研室就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專業課程體系的整合、如何突出專業特點、拓寬專業課程的口徑、如何提高師資隊伍素質與水平等問題進行大討論,針對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目標和任務,并根據新的形勢要求,確定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

1、提出樹立培養“社會人”的全新的人才培養觀,破除以往我們的高等音樂教育專業局限于培養“單位人”——學校對學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結果助長了學生的惰性、依賴思想,造成學生競爭性弱、能力不強的做法;

2、加強教育思想的創新,破除一些陳舊教育教學的觀念、制度、做法,總結辦學經驗,開拓辦學思路,大膽創新實踐;

3、不斷提出新的科學的合理的目標,在辦學規模、學科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機制上實現新的突破;

4、在繼承和發揚原有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辦學途徑、辦學手段,在穩步推進本科教育的同時,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并以發展網絡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研究生教育、復合型的音樂教育為突破,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符合社會需要的音樂教育優秀人才;

5、在強調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6、發揮優勢和特點,加大對外交流合作,培養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國優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其前身為藝術師范系的音樂師范專業,32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音樂師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績。面對國內外音樂教育的新形勢,經過社會調查和到兄弟院??疾鞂W習,我們對培養目標重新進行科學的定位:即能上好講臺、多能一專、先博而后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校音樂師資、社會教育機構師資以及為音樂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層次培養后備人才。我們不僅應當要求他們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和把握學校音樂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培養目標,能深入地理解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而且還應當要求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審美能力、教育實踐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質。

培養目標緊扣“以人為本”的宗旨,教育教學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習,為了一切學生(面向全體)的學習,突出“人本主義”。

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結構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為與培養目標和規格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了學科課程設置及課程結構的思路??佳辛藝鴥韧飧邘熞艚痰淖钚聞討B,結合我院教學實際,我們提出了一個"深大高新寬全大課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礎;

“大”——大量的信息;

“高”——較高的實踐能力訓練;

“新”——新的藝術視野;

“寬”——拓寬的專業口徑;

“全”——全方位的知識、全面素質的培養。

(一)探索有別于傳統音樂學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

客觀來說,過去一個時期,由于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至使我們的專業課程教學出現過一些失誤。我們發現,在教學上承襲和借鑒的基本上是普通音樂學院式音樂表演專業的一整套教學思想、內容、方法、質量觀及評估機制,音樂技術課則長期沿襲傳統“一對一”個別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對音樂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樂教育專業與音樂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招生入學選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這一模式,就容易將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變成了低水平地重復傳統音樂學院專業培養模式了,這十分不可取。眾所周知,音樂學院培養的主要是上好舞臺的音樂表演人才和音樂創作人才,而音教專業則是培養上好講臺的音樂師資,目標不一致,教育教學就必須突出各自的特點,因此音樂教育專業只能是吸取傳統音樂學院教學模式中有利于發展音樂教育專業的東西,而不能全盤照搬。

(二)整合與培養目標、規格和教育教學規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我們認為,一名合格的高師音樂本科畢業生,從專業學習的角度來看,除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外,必須大大加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動口、動手、動體的能力。因此根據國家教委《關于改革與發展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及《關于下發高等師范專科二年制(三年制)音樂(美術)專業學科課程方案(試行)的通知》精神,參照文化部印發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本科專業教學方案》,尤其是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音樂的《音樂課程標準》之后,對應新的標準提出的教育教學新的理念、新課程的目標、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評估要求,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重新整合課程體系,設置了兩大類課程:

第一大類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公共文化課;

第二大類是專業課程,并將專業課程的結構分為四大板塊:

1、音樂基礎理論及音樂創作、鑒賞知識板塊: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和聲、歌曲作法、曲式與作品分析、配器常識(含小樂隊編配)、中外音樂史、音樂名著欣賞、民族民間音樂概論、電腦音樂制作等。

2、聲樂演唱知識與技能板塊:聲樂(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合唱與指揮等。

3、鍵盤演奏知識與技能板塊:鋼琴、手風琴、電子琴演奏、鋼琴伴奏編配(含即興伴奏)。

4、音樂教育理論與藝術實踐板塊:教育學、心理學、中學音樂教育法、舞蹈、美術常識、藝術實踐、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寫作等。

此外,為使學生的專長得到進一步發揮,知識面得到拓寬,還將選修課程逐步擴大到100余門,開設了作曲、音樂史論、音樂教育理論、音樂文學、各種器樂演奏、美術常識等選修課和有關講座。

四、突出師范性——多能一專、全面發展。

我們認為突出師范性,首先必須要大力夯實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四大基礎:

1、公共文化課的基礎;

2、專業理論課的基礎;

3、專業技能課的基礎;

4、音樂教育理論課的基礎。

高等師范教育的特點決定于其培養人才的職業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學的理念必須體現以人為本。作為教學單位,我們培養出可以迅速勝任教師職業的音樂師范生,既滿足了國家對教師的急需,也確立了自身在社會上的專業形象——師范性的形象。師范性應該是師范教育最具本質、最具特性的東西,它既遵循藝術師范教育學科的內在規律,又與師范的培養目標緊緊相扣,從學科建立到課程設置,從教育指導思想到教學管理,從授課方式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實踐環節等,都應是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有別于其他學科特點的教育體系,在每門課的施教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教學法則是貫穿教與學的主線,明明白白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學什么、怎樣學、如何教”。一句話,高師音樂教育的一切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服務于基礎教育的素質教育,才是最大的師范性。因此高師音樂專業的教育體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專、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就此,全院領導、教師逐步達成了共識: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師范性。

五、拓寬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口徑

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復合型人才。因為科學技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每種社會職能也無不交叉涉及多種領域的業務,勢必要求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復合化。我們要求學生按前面培養目標努力做到“多能一專、先博而后深”。

所謂“多能”是在專業知識的范圍內,力求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扎實、全面及求得知識能力結構的多樣化,以利于增強人才的靈活性、適應性;在“多能”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一個課程作為提高與發展的專長方向,以滿足音樂教學各種工作崗位的需要,也利于發揮人才自身的特長。“多能一?!毙腿瞬艅t蘊集了無可估量的能量,將大大推進整個音教事業的發展。

我院在拓寬師范生業務口徑的途徑有,如:

1、增設電腦音樂基礎課程,講授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及課件制作知識等;

2、在音樂教育學課程增加國家音樂課程標準等最新內容的講授;

3、擴大選修課,除傳統選修課聲樂、鋼琴、電子琴、手風琴、民樂、作曲理論、舞蹈等課程以外,增設教師口語、播音與主持、音樂鑒賞等一百多門選修課程,大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實用性。版權所有

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與水平是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重要條件

1、認真學習“新課標”,明確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師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是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即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合格的師資?!度罩屏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的出臺,給高師音樂教育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基礎音樂教育師資的“搖籃”,其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不僅直接影響到《課標》的實施,而且也關系到本身的生存和發展。然而,要使學生日后服務于基礎教育,教師就首先要立足為基礎教育服務,因此我們認為要求教師學習貫徹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學習中,我們的老師充分認識到《課標》所闡述的十個新的基本理念,更是從“以人為本”的觀念出發,在不同的層面和側面上,均體現出鮮明的人文精神:

培養學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發展學生音樂興趣,終生享受音樂——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使每一個學生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音樂中受益——面向全體學生;

讓每一個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注重個性發展;

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重視音樂實踐;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想象力——鼓勵音樂創造;

開闊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倡學科綜合;

增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民族音樂;

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理解多元文化;

讓學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評價機制。

新課程給音樂教育最根本的變化將是學生音樂學習方式的變化,這一點,也正是音樂課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明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課程評價要發揮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化時代”和“學習化時代”,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給學習者固定的知識,而是轉向塑造學習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感受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終生熱愛音樂,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學會如何生存。近十幾年來,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變化和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體現了21世紀音樂教育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版權所有

2、加強師資隊伍和學科人才建設也是我院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們采取的辦法是:

(1)“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學習借鑒兄弟院校先進教改經驗,改進我院教學管理。通過派員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國和港澳臺地區訪問、交流和演出,邀請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伊斯曼音樂學院、波蘭音樂學院肖邦鋼琴學院等中外著名專家教授來院講學,以及舉辦“樂器演示會”等活動使師生們開拓了藝術視野,學到國內外許多新的音樂知識及新信息。

(2)注重業務學習和提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連年派出部分教師分赴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著名音樂院校進行學習、訪問、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點音樂院校學習進修。并且由院領導帶頭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師參加“音樂學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研修班”學習并已順利結業。此外,部分青年教師已考上碩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師積極地就讀在職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學習充電提高業務水平的良好風氣。

七、高師音樂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成果

我院經過幾年來教育教學的改革,并已初見成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強調音樂師范生應練好“音樂書法”——即樂譜書寫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樂理》課及畢業班的《配器常識》課上加以嚴格要求,同時充分發揮《配器常識》課綜合性、實用性、創造性較強的特點,使這門課成為提高學生的音樂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能解決實際應用的課程。

(二)

改革音樂學院式的視唱練耳教學探索有師范特色的視唱練耳教學路子。建立視唱分級教材及分級考試制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保證全體學生按教學大綱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讓部分學有余力以及有興趣繼續學習視唱的學生能向更高級別層次邁進;運用固定調唱名與首調唱名法并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視唱的熟練程度和賀御能力得以提高,這些均大大提高了視唱練耳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概論》三門史論課的授課方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改為教師課堂授課與指導學生自學并舉方式,教師隔周上課講授本課主要內容,并列出參考書目及布置課后作業、論文題,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學會更充分地利用圖書館、欣賞室等的各種信息、資料,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這三門課的參與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在鍵盤樂器的教學中,采取了小組課、集體課與個別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改變了原來鋼琴、手風琴課單純“一對一”式的授課辦法。學生在集體課或小組課上,不但能互相觀摩學習,學到了演奏技巧,還學到了如何教學的方法。由于在集體課中運用了先進的數碼電鋼琴教學系統進行教學,其教學效果優于個別課的授課方式。鋼琴課還準備在2004新學年啟用分級教程教材。

(五)加大對音樂教學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國高校中最早的電鋼琴教學系統,后又相繼增建了電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學錄音工作室等。

(六)應對基礎教育的需求,將電子琴課納入了必修課,還提出并推行“手風琴與電子琴同步教學”的課題,大膽進行相關教學實踐,使學生在這些健盤樂器的學習上融匯貫通,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很受學生歡迎,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和好評。

(七)將原有的鋼琴、和聲、鋼琴伴奏編配幾門課三門課程串起來成為一個大的課程組合,將這些課程的教師組成課題組,根據這幾門課的最終要求來設計教學指導思想、教學計劃、教學方式:鋼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簡單規范的鍵盤和聲彈奏訓練相結合)——和聲(和聲知識與規律、習題、作品應用的分析與鍵盤和聲彈奏訓練相結合)——鋼琴伴奏編配(加強鋼琴伴奏織體音型的移調訓練、伴奏編寫、即興伴奏配彈等)。加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八)及時將《電腦音樂基礎》作為必修課。我們充分認識到,在21世紀,主導知識經濟的必將是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坝嬎銠C是打開21世紀大門的金鑰匙”這一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計算機作為最基礎、最前沿、發展最快的學科和專業,是當今迅猛發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半娔X音樂制作技術是打開新世紀音樂殿堂大門的金鑰匙”的理念同樣地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士所接受,應對基礎教育的要求,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學習計算機,學習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就成了高等音樂教育教學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為全體學生開設了《電腦音樂基礎》的課程,使廣大學生能盡快地結合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來進行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的學習。進而學習和掌握音樂教學課件的制作、開發和應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許多學生在畢業實習就制作和應用音樂課件進行教學,受到學生及用人單位歡迎和好評。

(九)聲樂課改變以往套用音樂學院聲樂專業一對一個別課的授課方法,進行了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的辦法的嘗試。努力將教學法貫穿于整個課程當中。

(十)舞蹈課得到了重視與加強;增加了課時;設立了側重舞蹈的選修;教學內容中還增加了校園小歌舞編排等方面的實用技能學習。

(十一)2001年開始至今,在《音樂教育學》的課堂上組織全院學生學習貫徹國家音樂課程標準,了解最新的音樂教育理念、了解新課程音樂標準的音樂鑒賞與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領域的教學方法,并從新的角度認識音樂教育的功能、目標,音樂教學原則、音樂課程理論、音樂教學藝術、音樂教學(含教育實習)指導策略、現代音樂教學技術、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與培養措施、音樂教育研究、國外著名音樂教育體系運用等。使全院學生注重國家新音樂課程標準頒發后新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密切聯系了我國和我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新教改實際,并實踐于教育實習中,有助于培養音樂師范生成為新型的合格音樂教師。

(十二)大力加強藝術實踐,將藝術實踐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進行考核和量化評分。藝術實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下鄉采風及創作實踐。廣西地處少數民族地區,每年3月,是少數民族民俗藝術活動較多的時期,我院堅持安排二年級學生下鄉采風,同時就地搞當地學校藝術教育狀況調查活動,對學生進行直觀的民族音樂藝術教育,讓他們了解基礎教育實際情況,大大增強他們學習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和堅定他們從事音樂教育專業的決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時激發了他們運用所學知識結合采風的感受,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有的獲全國音樂比賽獲獎,有的在全國音樂刊物發表,更多的是自己的匯報音樂會上演,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創作實踐,學生們反映了這些活動是“終生難忘、終生受益”

2、組織文藝活動及登臺演出實踐。如每年舉辦的音樂教育專業技能五項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講演、板書)大賽、校園文化藝術節、“藝苑杯”聲樂大賽、詩歌朗誦、大學生口才及講演比賽等;還有每學年的教學匯報音樂會、作品音樂會和音樂舞蹈晚會等。讓學生有許多機會來展現他們的藝術才華。

3、積極組織我系學生參與社會的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我院學生節目曾獲教育部舉辦的大學生藝術節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學生合唱團多次獲全廣西合唱比賽特等獎,并榮獲廣西區教育廳頒發“廣西大學生愛樂合唱團”稱號

(十三)多元的音樂教育實習方式。我院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探索與改革:

1、定點實習。加強音樂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已建一批實習基地學校:如有柳州三中、廣西壯文學校、邕寧高中、邕寧職業高中、南寧第一職業高中、南寧地區第一師范學校等。

2、學生分散實習,教師帶頭指導實習。采用了讓學生回原生源地實習的辦法。接納我院實習生的各級學校已達200余所,使實習生有更多機會在教學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課外活動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鍛煉與提高。同時為畢業生進行畢業“雙向選擇”提前作了準備,增強了我院與社會各界溝通聯系的機會,使畢業生就業途徑更多,渠道更通暢,擴大了學院在社會的影響,生源得到擴大。

3、抓好實習準備工作。為使實習生能在畢業學年分散到全區各地實習,獨立地進行實習工作,我們抓好了教育見習環節。帶領學生到學院所在地——南寧市有關學校聽課、評課、參加課外音樂活動的輔導。并在教育實習前一學期,根據音樂教育內容(樂理、聲樂、欣賞等)逐項進行試教、試講,以取得教學的體驗,學會分析教材、備課、上課、評課、總結等環節。為他們進行下學期的教育實習打下基礎。我院教師還承擔省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音樂師范生教育實際指導策略》,獲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導了學生的教育實習工作。

(十四)緊抓畢業論文寫作環節。蔡世賢院長、陳玉丹教授一起經過兩年多時間開設系列的講座和積累,完成了近七萬字的《音樂教育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的書稿,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題庫,以指導學生通過論文寫作,提高音樂師范生的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調研的能力、查閱報刊、文獻資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資訊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著適應社會發展、社會需求、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對我院課程銜接進行了較大的改變,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學科知識與能力教學的銜接。

1、舞蹈普修課調至一、二年級上課,舞蹈條件及基礎較好的學生三、四年級可以繼續選修舞蹈課,這樣,使學生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學習舞蹈基本技能,同時有機會將學習的內容融會貫通,應用到實踐中。

2、《鋼琴伴奏編配》課安排在本科第三學年,??圃诘诙W年開設,比原來提早了一年開設,保證了學生鋼琴學習的延續性和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

3、《教師口語》課由原來在第三學年開調在了第一學年上,以保證我們廣西少數民族部分學生克服語音不準的問題。

4、將原在最后學期安排的大部分課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幾個學期進行,一改畢業班最后一個學期安排的課程內容較多的情況,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教學實習、畢業論文的撰寫或找工作,做好準備迎接社會的挑選。

(十六)為了應對社會對人才需求方向的變化,拓寬辦學思路。增加了音樂學(音樂教育)新的專業方向:電腦音樂制作專業方向、舞蹈教育專業方向。

(十七)《視唱練耳》、《樂理》、《曲式分析》、《和聲》、《中國音樂史》、《音樂教育理論》等課程,將最適應教學需要的教材應用到教學當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試。招生確保規模擴大和生源質量兩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積極承辦廣西高校藝術類專業統考工作,改過去各院校分散招生為全區(省)性的統考,貫徹執行寬口徑、重基礎、重素質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的內容、形式和評分辦法、評分標準都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定,使考試走向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統考成績在區(省)屬院校同類專業中通用,改變了一校一考,報多校必多考的狀況,有利于考生公平競爭;有利于學校公正選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樂專業新生的整體質量,并有利于減輕考生的負擔,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堅持了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于基礎教育,堅持了應對社會需求,堅持了多能一專、先博后深、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了突出師范性,堅持學習借鑒傳統音樂學院式的音樂教育體系而有所突破創新……。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路子是正確的,成績是可喜的。然而,時代在不斷前進。應該看到,雖然在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新的偉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師音樂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不僅勢在必行,更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深化,不斷探索并形成有中國特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等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

我以為,改革和與時俱進地發展,是我們高等音樂教育專業永恒的課題。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參考書目:

①《國家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紀教育目標研討會報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突出師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紀的教學體系》

篇(5)

俄羅斯鋼琴教學成績斐然,受到全世界鋼琴演奏家、教育家的極大關注。俄羅斯高等音樂教育學府、師范院校和音樂院校在音樂教育鋼琴方向的學生教學及鋼琴演奏專業學生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同一個教學系統,培養不同發展方向的優秀人材,高師的教學體系與音樂院校的教學體系一脈相承,均以凸現音樂風格、強化技術要求、發展靈活多樣的練習手段、明確客觀完善的評價體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俄羅斯鋼琴演奏教學體系中,首先應該注意的是藝術感的訓練。鋼琴演奏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自我表現的一種手段。演奏家通過對樂器的演奏,形成人與世界的關系及其對這個世界的反應。所以,鋼琴演奏的教學工作必須成套地全面地進行,甚至對于所有業余演奏者來說也應如此全面地學習。為了突出鋼琴學習的專業研究方向,教師主張鋼琴學生自主選擇針對某一作曲家、某一演奏時期、某一演奏風格的系統性曲目,確立研究專題,并以鋼琴演奏效果進行補充和論證。在理論研究發展領域內做到理論與演奏實踐相結合,畢業音樂會曲目與畢業論文答辯內容相呼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彈奏水準。

二、課程安排

在課程設置上,除了一些必修的音樂基礎課程外,還開設一些理論課程,如在音樂學院開設了俄羅斯音樂史、鋼琴教學法、室內樂課、聲樂伴奏課藝術實踐課等必修課程,而且都是教師一對一地授課。學校有專門的室內樂教師為學生助奏,專業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又如師范大學的音樂系開設了高校音樂教育學、音樂創作、音樂創作心理學、音樂評論等必修課程。

俄羅斯的的鋼琴專業分兩類,一種是鋼琴專業,另一種是鋼琴伴奏專業。針對這兩個專業設置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課程;鋼琴專業則重視專業技能課、和聲、復調、作品分析、外國音樂史、俄羅斯音樂史、鋼琴藝術史、現代鋼琴藝術、鋼琴演奏教學法這些課程;而鋼琴伴奏則重視鋼琴伴奏、室內樂、聲樂伴奏、器樂伴奏指揮。

學時安排的也很多,鋼琴專業的學生鋼琴專業課500學時、音樂史300學時、鋼琴藝術史280學時、和聲70學時、復調70學時、文化藝術史70學時、曲式分析70學時;鋼琴伴奏專業的學生鋼琴伴奏500學時、排練課280學時、室內樂280學時;兩個專業的其他課程也都在70-120學時,可見俄羅斯的教學量大、實踐課多。

雖然近年來國內高校也新增了一些輔的演奏及教學課程,但是這些課程進行的質量并不高。

三、教學方法

俄羅斯鋼琴教學以歌唱性、復調性彈奏為顯著特點。因而,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選擇曲目的獨到之處,就在于強調曲目的音樂性和復調性。除了常見的音樂會演奏曲目。頗具新意的是激發學生音樂感的各類改編曲。這些作品的彈奏效果突出歌唱性、復調性和交響性,能充分強調藝術感染力和鋼琴這一樂器的豐富表現力。學生在練習和演奏過程中,時時被音樂要求和演奏激情牽動,技術問題的解決很自然。達到自然的彈奏境界,音樂的美感就更為突出。這是鋼琴教學中的一種良性循環,此種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建立演奏作品的良好心態。學生在練琴時,就具備自己能達到的音樂標準,實現彈奏教材和彈奏目的的統一,教材的實效性更為突出。

篇(6)

鐘先生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解放前夕,參加學生運動,以歌詠作為反對政府的武器,秘密出版油印歌集。說起這些,鐘先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個時代的歌曲“山那邊(解放區)啊好地方,窮人富人都一樣”,“抗戰前,十幾年,抗戰中,消極觀戰整八年,到如今,依靠美帝打內戰,想把整個中國出賣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鐘先生在中學時代就成為了歌詠團骨干分子。高中一年級時,年僅16歲的他毅然離開校園,換上戎裝,成為第三野戰軍炮兵文工團的一名戰士。

1949年底,入伍不足一年的鐘先生下連隊體驗生活,從未受過專業音樂教育的他接連創作了《轟下?!贰ⅰ栋汛笈谕系胶0丁穬墒兹罕姼枨?,歌曲得到領導的贊許,成為文工團的演唱節目。很快,他就被編入了文工團的創作組,同時自學小提琴、二胡演奏。

鐘先生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在部隊的日子里,文工團買來了手搖唱機和78轉黑膠唱片,使他第一次真正聆聽到西方古典音樂――那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從此他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盡管唱片里的音樂旋律跌宕起伏,音響色彩豐富,聽起來十分震撼。但是,這與自己熟悉的音樂語言、現實生活有很大距離。相比此前接觸到的部隊音樂、農民音樂,實屬艱深。根據需要,他在當時的創作主要還是集中于群眾性的小型作品。

鐘先生深知,這樣下去自己的音樂造詣很難得到提升,他在入伍的第六個年頭里,迎來了部隊整編的機會,于是連續打了三次報告要求復員,目的是為了報考音樂學院。之后的一年埋頭苦讀,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都寄來了錄取通知書。鐘先生選擇了前者,1956年只身北上求學。

崎嶇坎坷求學路

1958年,為了響應中央指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部分師生前往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社會歷史調查和收集民歌。鐘先生作為其中一員,被分到青海組。全組只有他一人來自藝術院校,任務是給土族、撒拉族和青海藏族寫出文學藝術方面的調查報告。提起這次不尋常的采風經歷,鐘先生回憶起:那時從青海西寧到玉樹,沒有火車,也沒有長途汽車,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每隔幾天的一趟貨車,人只能坐在裝滿貨物的車頂之上,拽著繩子,單程就要足足花費五天。沿途可以看到翻車,有一段路全是雪地,司機看不清路面,讓大家下來走,一個個穿戴得都很可笑,連口罩也結了冰;最狼狽的是有一天晚上,到了食宿站,床鋪已經滿了,只能躺在臨時找來的一塊潮濕的木板上。所謂食宿站也只是一望無際的高原上孤零零的兩座小帳篷。艱苦的條件并未阻止鐘先生的采風之路。高寒氣候導致的風濕,使他的雙手關節至今仍有點畸形。但是青藏高原度過的十個月,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他深深體會到民族地區的基層百姓是那么淳樸、憨厚,那么需要文化生活。同時,也正是這次調查活動,改變了他的專業方向。

1959年,文化部研究所抽調全國的民族音樂教師,編寫《民族音樂概論》,由于那次采風經歷,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三年級的鐘先生,轉入了音樂學系,并參與了編寫工作。當時我國的音樂學和音樂學院的音樂學系都處于初創階段,師資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民族音樂教師,于是他成為了定向培養對象,第二年就開始半工半讀,在學校與其他教師、同學集體開設了“少數民族音樂”課。

事實上,鐘先生在音樂學系的求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當時的專業課很少,甚至沒有主課老師,也沒有寫作畢業論文的要求。起初他作為少數民族音樂的定向培養對象,但是沒過多久,又被要求研究亞非拉音樂,就是現在所說的世界音樂。在國內,凡是有非洲文化代表團訪問,就陪同他們到全國各地演出,向他們學習。鐘先生強調每個民族都有很好的東西,接著又唱起了蘇丹南部的歌曲《瓦西法》,并戲謔地稱這是根據蘇丹代表團一名團員在演出之余特地為他演唱所記譜的,全中國只有他一人會唱。

盡管初涉音樂學領域遇到了諸多困難,但恩師的孜孜教誨、同窗的熱心幫助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為后來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經驗。例如“專與寬的結合”,鐘先生認為音樂學范圍很寬,不同于演奏、演唱等專業。在大學念書,尤其是研究生階段,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這需要聯系自身所處的社會現實,根據個人的興趣、條件與需要,將這三者綜合起來考慮。每個人都應該在了解學科發展全局的基礎上,為自己尋找定位。所謂的定位,不一定局限于我們現有的學科分類,不能把興趣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之內,不同學科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研究方向確定下來以后,要不斷地尋找合適的選題和項目。

學貫中西為人師

1962年,鐘先生從音樂學系畢業,由于語言障礙,感覺對少數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都難以深入研究,因此轉向“中國漢族民歌”教學。

音樂時空:您對“20世紀西方音樂”教學方面有哪些建議?

鐘子林先生:老師講課,無疑應該生動,吸引學生,但同時,又要條理清晰,內容詳實,使學生學到東西,學到盡可能多的東西。這兩者結合起來,不是很容易,我自己講課就比較呆板。但我們應該努力。此外,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十分重要,在課堂上,不可能有時間聽那么多音樂,需要在課下由學生自己去聽,同樣,學生也要在課下閱讀很多文字資料。不然,課堂討論不起來,都會影響教學質量。所以,一方面,要進一步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教師的責任心。

博學篤行數家珍

特殊的歷史條件鑄就了鐘先生非同尋常的音樂學人生,說到專業問題,他更是如數家珍,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從事音樂學研究數十年積累下的寶貴經驗。

音樂時空:在您看來,20世紀西方音樂的價值何在?

鐘子林先生:如何認識西方現代音樂?它的價值何在?這是研究西方現代音樂的首要問題,它的價值主要在于對音樂進行了各種新的實驗,這是它對世界音樂發展的貢獻。首先,它打開了新的思路,突破了調性的限制,接著,各種標新立異的流派、主張都出來了。其次,出現新的作曲技法,從音高、音色、音響、和聲、節奏、織體到音樂的材料、結構等等,都有新的探索,使表現手段更為豐富多樣。因此,20世紀西方音樂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作品,而在于探索,在于實驗,在于提出問題,引起思索。既然是探索,就不能靜止地看待一部作品,一種音樂風格。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John Cage,1912~1992)的《變化中的音樂》是第一首偶然音樂作品,名氣很大,但很少有人真正聽過它的演出。事實上,它的出名主要在于提出一種觀念與方法,而不在于作品本身。這種觀念和方法被后人接納并采用,未必不會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香港作曲家林樂培的《秋決》中有一段偶然音樂,效果很好。作為一種創作手法,偶然音樂應該得到肯定。我在書里也是這樣寫的:方法不嫌多,就看如何使用。事情還在發展,需要時間,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一些新的東西。正如簡約派音樂,誕生之際被認為過于簡單,而今所謂簡約派音樂已經變得很不簡約,還經常與其他音樂流派、音樂風格結合,有一些成功作品問世。又如考威爾(Henry Cowell,1897~1965),他的《瑪瑙瑙的潮水》,在鋼琴上使用了音塊,聽起來沒什么勁,但是潘德雷斯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的《廣島受難者的哀歌》使用了音塊,效果驚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方現代音樂的很多創新是不是為后人開辟了道路?

音樂時空:能否請您分享一些20世紀西方音樂研究的治學理念?

鐘子林先生:各個學術領域的治學理念都有共通的地方。我只是想對于西方現代音樂的治學態度作兩點補充。第一,實事求是,這是研究的關鍵,根據實際情況來說明問題。我們需要理論的指導,但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什么是實際?音樂作品的實際,音樂生活的實際。不熟悉作品,寫出的文章從理論上看起來或許合乎邏輯,但經不起推敲。做音樂學研究,重視文字資料無可厚非,但實際音響也不容小覷,因此必須要熟悉作品。第二,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現代音樂作品,剛才已經提到,不僅看表象,也要關注它潛在的發展可能性。如果說,古典音樂,從作曲層面,我們經常將它與過去相比,看它是如何出新;那么對待現代音樂,還要把它與未來相比,看它可能提供什么。譬如,噪音音樂的實驗盡管以失敗告終,但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促成了具體音樂、電子音樂的誕生。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的《春之祭》首演,引起騷亂,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不堪忍受,憤然離場,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卻十分興奮,一再要求觀眾安靜。1984年,中央音樂學院大禮堂舉行了大陸首場電子音樂會,當時被認為是反傳統的電子音樂,今天卻已經成為傳統的一部分。去年,青年女鋼琴家陸歡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了約翰?凱奇的“加料”鋼琴作品《奏鳴曲與間奏曲》,演奏家認為這首作品具有“鐘一樣美麗的聲音”,可以“享受不同聲音帶給我們的奇幻世界”。我沒想到,變化真的很大。由此看來,當今的時代,是不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接受現代音樂?

對于西方現代音樂研究的方法也可以談三點,第一,對待音樂作品需要耳聽為實。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如果沒有聆聽音樂本體,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有時分析一首作品甚至需要欣賞多個版本,對照樂譜反復聽。第二,實地考察,親身體驗現在西方國家的音樂會都在上演什么?作曲家在創作什么?書本上提到的那些風格、流派是否還在繼續?又出現了哪些新風格、新流派?固然,我們可以通過看書、聽唱片了解音樂,但是這就像聽舞臺上的民歌與實地采訪聽到的民歌,感受是很不一樣的。第三,中西參照,約翰?凱奇等很多西方現代作曲家的思想都受到東方影響,西方現代與東方傳統具有某種意想不到的聯系。西方現代音樂中出現的元素,很有可能在中國古代音樂、中國民間音樂中早已存在。譬如,西方現代音樂念唱音調的問題,早在中國古老的說唱、戲曲中就已出現,這種說白音調被用在西方現代音樂中就變得十分“前衛”。如果我們熟知本土的傳統音樂,進行比較研究,對更好地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理解西方現代音樂都極為有利。

音樂時空:我們該怎么樣看待現代音樂與后現代音樂的關系?

鐘子林先生:不妨將20世紀西方音樂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初至1920年,即反叛與探索的第一階段,主要有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的無調性、斯特拉文斯基的原始主義、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的新民族主義、以及噪音音樂、微分音實驗等等。19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古典主義音樂盛行,迎來了傳承與復興的第二階段。1945年至60年代末,屬于求新與實驗的第三階段,序列音樂、偶然音樂、電子音樂、新音色音樂等等無奇不有。70年代起,進入后現代主義時期,作曲家們不再熱衷于創造、發現新品種、新花樣、新音響、新手法,而是更多地利用過去幾十年已經積累的各種手段進行創作。最初,是與當時音樂界出現的一種新動向有關,即所謂的“回歸”現象,傳統又開始重新得到重視,作曲家們從激進的創新逐漸轉向有調性的、甚至帶有抒情性的音樂創作。連整體序列音樂的代表人物布列茲(Pierre Boulez,1925~)都承認“整體序列方法只是產生了形式主義的烏托邦,沒有直接的效果”。于是,后現代音樂逐漸取代了日漸式微的先鋒派音樂。后現代主義又不同于第二階段的新古典主義,并非單純的復興、改寫古典音樂本身,像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的“新”,表現在復調、節奏、和聲、配器方面。后現代并沒有完全拋棄現代主義,而是“把現代音樂與過去的音樂重新聯系起來”。各種現代音樂語言和創作手法在后現代音樂創作中仍起著重要的作用。固守傳統音樂語言,很難出新,那樣,音樂的發展就趨于停滯;而音樂在更多情況下需要通過心靈感受的,需要表現情感,這一點是現代的先鋒派很難實現的。事實證明;傳統,是無法拋棄的,20世紀音樂的創新同樣也不容抹殺,兩者的結合便是一條新的出路。所以說,這是一個融合的時代。

音樂時空:從20世紀20年代,美國就已經產生了嚴肅音樂與爵士樂融合的“交響爵士樂”,時至50年代末,“第三潮流”被明確定義,音樂的跨界融合變得更為多元,您對這種跨界融合有什么看法?

鐘子林先生:融合,是后現代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之一。融合的方式隨著音樂的發展也變得日趨多元。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嚴肅與流行、引用與獨創、科技與藝術等各種融合方式不斷出現。簡約主義、新浪漫主義、第三潮流、拼貼音樂都基于融合的創作理念。但是,在融合的同時又必然出現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沒有任何一種流派或風格的音樂能夠占據主流地位,以至于每位作曲家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與愛好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當然,融合不是音樂的唯一出路,但是卻是一條切實可行之路,即便在今天的時代,仍然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音樂時空:據您所知,歐美國家對于20世紀西方音樂的研究達到了什么水平?

鐘子林先生:由于身在國內,無法真正掌握歐美國家的研究情況,從出版物來看,與國內無法相比。因為那是他們對自己國家音樂文化的研究,擁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音樂時空:國內對20世紀西方音樂的研究前景如何?

篇(7)

關于高等師范音樂教育改革的問題是常談的老話題。聲樂教學作為主要專業學科也隨著改革進入一個新的臺階。新形勢下對高師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在知識儲備與應教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從高師聲樂教育教學內容設置上看,基本沿襲著傳統的音樂學院聲樂專業教學模式,缺乏聲樂技巧、歌唱理論相關學科的橫向聯系,師范與非師范教學內容劃分不明顯,存在重技能輕文化、重單項輕綜合、重單一輕多元的弊端。

一、新形勢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

(一)我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全國的高等師范院校中,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出現得比較早,有完善的教學大綱和成熟的教學模式,但伴隨著基礎教育積極改革的步伐,以此自足、不求創新、因果循環造成音樂教育理念陳舊、模式僵化。我們要認真思考研究,不斷推進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標、新方法。目前有很多高等院校還是按照老的教學觀念模式,已經出現與基礎教育的要求脫節的現象,直接影響了音樂教育的發展進程。高等音樂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日漸突出,已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并存的良好發展,因此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發展應該與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有機地成為一體,既有共性也不失特性。

(二)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特色與培養方式

高等師范音樂教育是面向中專、中小學培養音樂教師隊伍,其教學特色在于培養音樂教學師資,具有師范性的功能。從廣義上講,音樂教育的教學,是從感性上感悟體驗,從理論上去認識把握音樂的本質。高等師范音樂教育與非師范性音樂教育不同的是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做到傳承,即學到手、用得好、傳下去,是實踐與理論并重的一項學習。

(三)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對社會的影響

高等師范音樂教育每年向社會輸出大量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是影響國家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血脈,也是從根本上改變本民族的國民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和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力量。音樂教育改革以來,眾多高等師范院校為弘揚民族文化,地方師范院校引入本土音樂資源是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要求,從而突出強調國民音樂教育、業余音樂教育和學校音樂教育。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音樂藝術對城市文化的發展促進作用日漸突出,促進群眾文化繁榮,推動文化產業良性發展?,F階段群眾聲樂文化已成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文化多元、藝術多樣的發展趨勢。群眾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歸根結底要靠音樂文化人的隊伍建設,依靠大眾喜愛的、有影響力的、有高素質文化藝術修養的文藝工作者來組織建設,這就給高師聲樂培養人才的要求帶來更大的挑戰。就業形勢的嚴峻也給高師聲樂人才培養和教學內容的發展帶來了考驗,高素質的聲樂教育工作者既要懂得聲樂專業技術,又能進行聲樂藝術實踐操作,畢業生專業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市場崗位的競爭。

二、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聲樂教學

(一)我國聲樂教學的發展

我國聲樂藝術在古代就有很高的成就,如韓娥的“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抖Y記·月記》中關于歌唱氣息的運用、行腔、吐字以及情感抒發的記載;《詩經》將民歌匯集;屈原的《楚辭》;中國說唱音樂鼻祖《荀子·成相篇》等。高等師范聲樂教育在不斷改革,聲樂教學不僅停留上個世紀20年代受歐洲文化影響,以美聲方法演唱風格占據主要院校優勢,洋為中用。聲樂教學更好地借鑒了西方融合多元素的民族唱法,更多地融入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成多元共生的狀態。聲樂教學以獨特的個性跟國際接軌,聲樂教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使之更科學化、系統化、理論化。

聲樂藝術雖不能通過具體的概念言語來形容,但可以結合聽覺,是用聲音與語言來表現音樂的形式。音樂教育是感性透過理性的認識,有意義且科學地傳遞給他人,從而得到體會的學習過程。聲樂教學也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二)高等師范音樂教育聲樂教學課程設置的思考

音樂教育相關課程設置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實踐課四部分。其中公共必修課包括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及應用、體育、教育學、心理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法規等課程,約占總課時的33%;專業必修課包括14門課程,其中師范必修聲樂、師范必修鋼琴、師范選修主科、學校音樂教學論與教材教法、合唱與指揮、鋼琴即興伴奏、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外國音樂史名作賞析、和聲、曲式等10門課程為核心課程(或稱為學位課程),課時約占總課時的44%;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課時約占總課時的17%;公共選修課分為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藝術素養類四個系列。要求學生至少選修10學分的公共選修課,約占總課時的5%,文科學生至少應選修2學分自然科學系列的課程,其他學分可以任選課程修讀,如意大利語、歌曲寫作、音樂課件制作、教師技能、形體、論文寫作等,課時約占總課時的11%;實踐環節構成主要包括教育實習、社會實踐、軍事課(含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實踐活動,為必修學分,課時約占總課時的6%。其一,公共課門類多,缺乏彈性、開放性,學生覺得枯燥,很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修感興趣的課程。其二,占據了學生自主學習專業技能的時間。專業必修的設置雖然豐富,但是由于課程獨立性強,學生很難將學科與學科之間縱向貫通,比如曲式、和聲、復調的學習為歌曲分析、聲樂演唱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很難去將這些學科之間進行橫向聯系。其三,音樂教育的理論課程更多的是對教育學、心理學和音樂教學法的導論,提出的是教育的共性問題,并沒有對聲樂藝術的個性問題進行理論教育,如聲樂教學法、聲樂藝術史、聲樂作品分析、聲樂心理學、聲樂美學的開設,理論基礎課程的缺乏,學生畢業后只會彈、唱,卻不懂如何教。高師音樂教育應該打破學科分割狀態,注重學科之間的縱向、橫向聯系,相互交叉、相互滲透。

高師聲樂教學不單單是教唱,更注重歌唱技巧的理論性指導,聲樂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培養學生能夠范唱中小學音樂教材歌曲的能力,還要有聲樂教學的能力以及根據音樂教育的發展能夠為社會娛樂實踐發揮特性的能力。必須掌握大量的聲樂理論知識與教學方法,還要具備一定的舞臺表演實力。

(三)高等師范音樂教育聲樂教學課堂上的幾點思考

1.課堂發聲的重要性

聲樂教學課堂大都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發聲,二是歌曲演唱。聲樂是一門長期積累、不斷練習的一個過程,考驗培養學習者的耐心與毅力。發聲對于初學聲樂非常重要,有助于訓練鞏固發聲肌體。由于現在高校低年級都是小組課,學生多,課堂練聲時間匆忙,忽略了學生的發聲時間,更側重的是學生歌唱作品的完成,這完全是一個誤區,好的歌唱習慣來源于基礎,通過練聲可以使發聲的各個器官不斷調節使之協調,更好地為歌唱奠定基礎。

2.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的重要性

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歌唱氣息可以調節喉頭的穩定,以更好地打開喉嚨建立良好的聲音位置。初學者更多的是靠教師的聽覺感受及經驗,鞏固自己的聲音位置,通過長期的學習可以自我總結科學正確的發聲方法。

3.教師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歌唱是對演唱作品的二度創作。聲樂藝術的魅力在于有很強的表現力,一種情感的抒發,體現人類精神、文化、情感的豐富世界。這就要求聲樂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具備范唱能力,而且要具備對歌曲樂譜的演奏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音樂教育聲樂專業的鋼琴伴奏沒有專業的指導教師,考試或參加比賽時大都為學生相互伴奏,有利的是學生可以加強鋼琴伴奏能力,但畢竟學生的彈奏能力參差不齊,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演唱技法程度也不如專業聲樂教師,所以課堂上教師的演奏可以帶動學生歌唱的情緒,因此音樂教育系聲樂教師培養鋼琴伴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運用高科技手段的重要性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社會對聲樂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要適應科技化發展,運用數字化手段輔助聲樂教學,數字化就是把電腦、投影、錄像機、攝影機投入到教學課堂中,使原本抽象的聲樂教學變得更加科學,不僅能夠使學生清楚地認識歌唱原理的本質,還能運用軟件對歌唱作品分析數據,對完整的歌曲演唱進行數據分析,能夠使歌唱完美化,加強學生審美體驗,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5.培養適應實踐的重要性

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檢測方式,注重理論技能實踐。在原有聲樂考核的基礎上增設小組唱、二重唱、表演唱、小型四聲部合唱歌曲的能力考核標準,完善教育實習的規劃體系,增加實習量,有針對性地建立自我實習檔案。

(四)高等師范音樂教師所具備的能力

在當今高師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對高校聲樂教師有新的要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相關學科基礎技能、自身專業修養、良好的師風師德并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勤于參加社會實踐跟上國家整體文化發展的同時,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作用,學生為主體的教育。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高等師范樂聲樂教師更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根據聲樂藝術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掌握聲樂相關領域的發展變化,以及國際國內前沿問題,加強自身藝術修養,與時俱進,以適應高師聲樂藝術教育改革和培養新時期藝術教學人才的需求。

三、對高等師范音樂教育聲樂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聲樂教學的發展要突出學科知識、技能技巧、相關文化的整合與融合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是以器樂、聲音為在校主修必修科目之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很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但是有個師范特色問題,師范類的聲樂教學除發聲,演唱訓練外,還需有一定的聲樂教學理論知識,如聲樂發聲基礎原理或者歌曲的音樂分析等,這樣才具備科學的教育教學性。

(二)聲樂教學的題材要豐富,內容要具有全面性,側重體現本土音樂文化

學生在接觸演唱曲目上,不要像非師范聲樂專業那樣有嚴格的聲部劃分、音色劃分,著重演唱某種風格的歌曲。要多聽、多唱、多積累聲樂作品,增強范唱能力。同時,作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學習素材,接觸各種風格的音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三)在聲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各有側重、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學生不僅在獨唱中唱好,合唱中也要唱好。加強合唱、合奏課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作為合唱中的一員,要如何組織進行訓練,如何帶動整體,同時學到指揮技巧、排練方法等,開拓思維,有創造力,更好地運用于社會及畢業后工作崗位的自我發揮。

21世紀,高等師范聲樂教育培養的目標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單一的培養目標已不再適應社會的需求,多元的聲樂文化蘊涵哲學、美學、社會學、藝術史學、人文科學等,使人們對聲樂的審美有更深刻的認識。高等師范聲樂教育聲樂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將以就業為導向迎合社會需求,使學生畢業以后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行業領域需求,提高組織能力與創造能力。高師聲樂教學研究的發展是要緊跟大方向,特別是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因為這是一個特殊的專業,其掌握著國家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的命脈,是培養音樂教師的源泉。

參考文獻:

[1]廖乃雄.論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2]黃小明.音樂教育理論與學科教學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楊瑞.高師聲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悅平.新形勢下我國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發展構想[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4).

篇(8)

然而遍覽歐美各地大學的學科設置,卻并不存在一個所謂的“美術學”的概念。至今還沒有與“美術學”對應的英文詞匯。歐美的美術史研究,且以德國為例分析,強調美術史本身的社會文化意義的派別影響最大。特別是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的研究方法成為美術史研究的主流,美術史巨子貢布里希更將圖像學的觀點進一步推延到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等等。在此意義上,美術史實際上是借美術的外殼,承載社會文化的歷史內容與含義。設在綜合性大學里面的美術史學科,大都擁有獨立的系別。如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這些知名大學均有美術史研究的專業。另外也有將考古與美術史并置的,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有名為“考古與中國藝術史”。美術理論,美術批評學科,常設在綜合性大學的哲學系美學專業。當然,也有一批藝術院校有美術理論專業。

總之,國外還沒有一個可以能夠包含史、論、評含義的美術學概念。同時,也似乎不存在一個學科管理意義上的美術學。在中國古代美術文獻中,常常把畫評、畫史、畫論結合在一起進行探討。例如南齊謝赫的著名批評著作《古畫品錄》便是這種體例。謝赫在這部著作開頭,就對畫品即繪畫評論做出概括,“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接著對繪畫的功能和作用發表見解:“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覽?!边@段話便是他的美術觀念和繪畫理論的表述。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即品評繪畫的六條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六條標準成為此后繪畫批評中的根本原則,也成為我國古代美學理論的重要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評理論和美術作品研究也可以進入史的范疇,中國古代畫論常將史和批評融匯其中。

美術批評與美術史、美術理論是三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學科,它們卻構成美術學的基本內容。美術批評學可以作為美術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當然在批評學領域,美術批評學也可以作為批評學的一個分支,與文學批評學、音樂批評學等并列。美術批評運用一定的批評方法與原則,對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題材、內容、思想和風格進行品析、評判,揭示其價值,分析其優劣,或者對美術現象,美術思潮、美術流派、美術活動進行分析評價,揭示其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這種活動就是美術批評或者叫美術評論。美術評論和當前的創作實踐活動聯系比較緊密,批評家要參與美術活動,及時了解創作動向,推動創作活動的發展,美術批評家有時還可參與策劃美術展覽,組織創作研討等活動,因此美術批評也是一項操作性、現實性比較強的活動。而美術批評學則是從理論上總結批評規律,提出批評觀念、批評標準和方法,或者總結歷史上的批評成果,建立起理論形態的批評學科。

美術史是由美術史家和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美術作品、美術文獻、美術遺跡進行發掘、研究、探討,客觀地揭示美術發展的歷史過程和基本規律的科學。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美術史著作是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它開創了撰述中國美術史先河。西方美術史學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紀意大利畫家瓦薩里寫作的《大藝術家傳》。這部書記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畫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動和創作,為后人研究文藝復興美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該書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藝術史學科的真正建立應以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出版《古代藝術史》作為標志。這樣,中國的《歷代名畫記》早于瓦薩里約700年,早于溫克爾曼約900年。所以,中國美術史的學科建立實際上始于盛唐。

美術理論是對美術問題的理論探討,通過對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及設計藝術作品也可以包括書法及攝影的功能與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結構、語言、風格及其中的審美規律和思想活動,揭示美術的普遍特點與規律。美術理論在狹義上主要是指美術基本原理,在廣義上則可以包括美術美學、美術哲學、美術心理學、美術社會學等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術批評理論也是美術理論的組成部分,但鑒于美術批評理論和美術評論活動相對的獨立性,因此美術批評和美術理論常常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進行探討。

篇(9)

    然而遍覽歐美各地大學的學科設置,卻并不存在一個所謂的“美術學”的概念。至今還沒有與“美術學”對應的英文詞匯。歐美的美術史研究,且以德國為例分析,強調美術史本身的社會文化意義的派別影響最大。特別是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的研究方法成為美術史研究的主流,美術史巨子貢布里希更將圖像學的觀點進一步推延到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等等。在此意義上,美術史實際上是借美術的外殼,承載社會文化的歷史內容與含義。設在綜合性大學里面的美術史學科,大都擁有獨立的系別。如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這些知名大學均有美術史研究的專業。另外也有將考古與美術史并置的,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有名為“考古與中國藝術史”。美術理論,美術批評學科,常設在綜合性大學的哲學系美學專業。當然,也有一批藝術院校有美術理論專業。

    總之,國外還沒有一個可以能夠包含史、論、評含義的美術學概念。同時,也似乎不存在一個學科管理意義上的美術學。在中國古代美術文獻中,常常把畫評、畫史、畫論結合在一起進行探討。例如南齊謝赫的著名批評著作《古畫品錄》便是這種體例。謝赫在這部著作開頭,就對畫品即繪畫評論做出概括,“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接著對繪畫的功能和作用發表見解:“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覽?!边@段話便是他的美術觀念和繪畫理論的表述。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即品評繪畫的六條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六條標準成為此后繪畫批評中的根本原則,也成為我國古代美學理論的重要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評理論和美術作品研究也可以進入史的范疇,中國古代畫論常將史和批評融匯其中。

    美術批評與美術史、美術理論是三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學科,它們卻構成美術學的基本內容。美術批評學可以作為美術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當然在批評學領域,美術批評學也可以作為批評學的一個分支,與文學批評學、音樂批評學等并列。美術批評運用一定的批評方法與原則,對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題材、內容、思想和風格進行品析、評判,揭示其價值,分析其優劣,或者對美術現象,美術思潮、美術流派、美術活動進行分析評價,揭示其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這種活動就是美術批評或者叫美術評論。美術評論和當前的創作實踐活動聯系比較緊密,批評家要參與美術活動,及時了解創作動向,推動創作活動的發展,美術批評家有時還可參與策劃美術展覽,組織創作研討等活動,因此美術批評也是一項操作性、現實性比較強的活動。而美術批評學則是從理論上總結批評規律,提出批評觀念、批評標準和方法,或者總結歷史上的批評成果,建立起理論形態的批評學科。

    美術史是由美術史家和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美術作品、美術文獻、美術遺跡進行發掘、研究、探討,客觀地揭示美術發展的歷史過程和基本規律的科學。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美術史著作是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它開創了撰述中國美術史先河。西方美術史學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紀意大利畫家瓦薩里寫作的《大藝術家傳》。這部書記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畫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動和創作,為后人研究文藝復興美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該書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藝術史學科的真正建立應以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出版《古代藝術史》作為標志。這樣,中國的《歷代名畫記》早于瓦薩里約700年,早于溫克爾曼約900年。所以,中國美術史的學科建立實際上始于盛唐。美術理論是對美術問題的理論探討,通過對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及設計藝術作品也可以包括書法及攝影的功能與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結構、語言、風格及其中的審美規律和思想活動,揭示美術的普遍特點與規律。美術理論在狹義上主要是指美術基本原理,在廣義上則可以包括美術美學、美術哲學、美術心理學、美術社會學等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術批評理論也是美術理論的組成部分,但鑒于美術批評理論和美術評論活動相對的獨立性,因此美術批評和美術理論常常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進行探討。

篇(10)

調查主體:音教系2002級學生范真璇

調查時間:2004-4-29、2004-5-5、2004-5-7

調查對象:《管樂手冊》(陳建華著)、《器樂》雜志、華音網、音樂期刊網、音樂學系2002級學生陳汝絲。

調查地點:圖書館、同學宿舍、網站

調查次數:3次

長笛是最早產生的木管樂器之1。遠在古埃及時代,“長笛”1詞的含義很廣,所有的木管樂器不管性能獲自然屬性如何都用這個概念,形狀也各式各樣,有橫的、豎的、雙管的等。長笛是吹孔氣鳴樂器,廣泛用于現代管弦樂隊,有時用于軍樂,也常用于獨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長笛、中音長笛、低音長笛等,而以伯姆式C調標準笛為其代表。古6孔無鍵長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多8度,19世紀初擴為d1-a3,有完全的半音階。19世紀30年代初,慕尼黑的T.波姆作出重要的改革,波姆長笛擴展為c1-d4。《管樂手冊》中也強調了波姆在長笛的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書中提到第1位改良長笛的匠師卻是英國認威爾楊•戈登(Gordon V.179?—18??)他把長笛的主要部分加以改進,可惜沒有進行到底。徹底的改革是由波姆完成的。最初,波姆從改良運指法與音色著手,以后由于1825年將長笛的管形(到圓錐形)與音鍵加以改革,并且對音鍵的機械裝置做了各種補充。波姆式長笛不僅在基本音孔上增加了基本音鍵,而且在機械裝置上配有校正杠桿,可以把各種音建按1定的形式組合起來,從而使基本音孔與補充音鍵演奏起來同樣方便,大大的豐富了長笛的音色于表現能力。波姆對長笛的改革課稱為木管樂器構造方面的革命,他在長笛上使用的機械構造原理,很快被運用于其它木管樂器上面。

20世紀,在德國開始嘗試把古德國長笛與波姆長笛結合起來,瑪克西米里安•斯維德勒(Schwedler M.1853—194?)發明了1種組合笛,叫斯維德勒笛。而在法國則嘗試使用各種不同音孔的結合來追求音色的優美。他們的嘗試都是在波姆體系基礎上的豐富與補充。

因現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長笛制作日精,指法屢有創新,專業型笛尾加長,可下行至b音,此與吹奏#f4等泛音有關。因此目前音域擴展為b-#f4, 共44個半音。低音區b-#c2音色豐美醇厚,惟穿透力較為遜色;中音區d2-#c3音色清澈朗潤;高音區d3-b3音色光輝明亮,穿透力強; 超高音區C4-#f4,音色尖刺激,穿透力極強。近代作品有時用斷音強奏,以顯示特殊效果。

長笛族系低音長笛:C調,較標準長笛低1個8度,笛頭下端的管,拐兩個彎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趨重要,尤其是在長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渾然1體,可與弦樂重奏媲美。

構造、指法與音域

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厘米,笛頭閉塞,塞頭距管端約5 厘米,笛尾開放。為便于攜帶與調音,由2 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內徑1.9厘米,從與笛身插接處起, 其內徑至塞頭漸縮細為1.71厘米。以離塞頭1.7厘米為中心, 開橢圓吹孔,上覆吹孔蓋,開同樣橢圓孔,與吹孔相連,使蓋面與孔壁形成銳角,氣流即沖擊此邊棱,激棱發音,管壁開指鍵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鍵啟閉,以變換開管長度,產生不同音高。

以下為長笛參考圖片:

讓我們再看看《管樂手冊》中的敘述:現代管弦樂隊中所使用的長笛都采用波姆體系,共開有104或105個以上的音孔,每個音孔都裝有波姆式音鍵,能迅速開閉,是1種非常靈活的樂器。

圓柱形的管身共由3個可以拆開的節插接而成:

1、 節——又1個邊緣鋒利的吹孔,關內有軟木塞塞住笛管1端,并可移動,以便調整個別音。與主節銜接的1端能伸縮活動,可調高或調低整個音列,以適應樂隊的音高。

2、 主節——笛管基本部分,裝有各種開口音鑒與閉口音鍵(包括基本音孔鍵)。

3、 尾節——有用右手小指按的兩個開口音鍵,可奏出最低的#c1與c1音,有的長笛還有第3個開口音鍵,能奏出b音。另外還有1個用小指按的閉口D音鍵,演奏時需打開。

由此我們應該對長笛的基本形制有所理解了。

長笛的全部音域共有3個8度加1個3度:

并非所有的長笛都具有最低的b音,具有 b音的長笛就更少見了。1般說,長笛擅長于演奏升、降記號少的音樂,構造改進后,升、降記號多少的難易區別已基本不存在。

音區、力度及音色特點

長笛的全部音域可分為幾個不同的音區,各音區的表現力與力度變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看出,各音區之間的差別較明顯。兩個極端音區需要消耗大量的氣息。最高音區弱奏較困難,強奏能獲得華麗的效果,常用于樂隊全奏:低音區不能強奏,中強以下有效,弱奏時大調音色冷漠凄涼、小調音質柔和,更多用于樂隊中的獨奏段落。用得適當效果極好。最好的發音區域是中、高音區(從g1到g3),能演奏任何強弱的句子,相對說來氣息消耗不大,音質也好;中音區很富感情,音色柔美溫存,透明純潔;高音區音色清晰開朗,顯得特別鮮明。

于其它木管樂器相比,長笛的音色由于缺乏諧音,顯得冷漠,音響力度弱,表現力不夠豐富,音響也不如其它木管樂器豐滿,因此,不能模仿人聲,常用來表現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鳥以及回聲等等,具有獨特的能力。

演奏技術

長笛的演奏技術是所有的木管樂器中最靈活的1種,能夠奏出1切可能的經過音、音階、琶音、顫音,特別擅長演奏快速的斷音和快速的同音反復。長笛演奏時為雙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唇構成1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沖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銳角發音。

長笛有4種吐音法:

1、 單吐法——用“突”(tu)或“特”(te)的讀音動作吹奏。

2、 雙吐法——用“突—庫”(tu—ku)或“特—卡”(te—ka)兩個讀音動作吹奏。

3、 3吐法——用“突—庫—突”(tu—ku—tu)“特—卡—特”(te—ka—te)3個讀音動作演奏。

4、 彈吐法——用“突魯魯……”(trr……)的讀音動作演奏。

特殊技巧泛音的標記“?!庇浱?。

(2)震音于顫音:長笛演奏震音或顫音具有極好的效果,發音非常美妙。常用的音域從d1到#f3,只有個別例外。最低的 d1、c1、b音上的震音或顫音不要使用,因為這3個音都是用右手小指來演奏的。

(3)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 (4)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

(5)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擊樂的聲音效果; (6) 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 (7) 模擬銅管樂器:兩唇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在樂隊中的運用

長笛是木管樂器中演奏最靈活的1種,在其全部音域的各個音區,可采用各種演奏形式運用于管弦樂隊中。

低音區可以演奏旋律或作和聲性伴奏,也可做節奏性伴奏。如果以p的力度獨奏,并用非常輕巧而弱的伴奏,音響是美麗動人的。

中音區雖不能奏出光輝的音響,但發音音質柔美、恬靜,擅長演奏明朗而純潔的旋律,也能演奏憂郁的旋律。

高音區音色明朗,演奏靈活。它和樂隊構成復調式的對話時效果出色。1般說,如果樂隊音響不是非常強大,這1音區的長笛音色是不易被蓋過的。所以這1音區和最高音區也常用于樂隊全奏。

長笛的音域寬而高,技巧靈活,音色突出,經常用于演奏1些穿插性的模仿短句,是管弦樂曲寫作中被稱作“常規”的手法,雖然簡單,但卻能起到潤色作用。運用這種手法時,可以選用單1音色,也可以在低8度處加1支或兩支單簧管(雙簧管)構成8度的復合音色,特別是在弦樂擔任主旋律時更為常見。

在樂隊全奏時,長笛通常重復其它聲部(1般在最上面的8度或同度重復),或演奏華彩音型,或演奏節奏音性,音區大都在高音區與最高音區,較少用中低音區,尤其是低音區,因為在這個音區的力度是非常有限的。1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

上一篇: 環境倫理論文 下一篇: 市場理論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级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男女Av中文字幕 |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