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3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語文教育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以下為求學網為您編輯的:“語文教育類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范文”,敬請關注!!
語文教育類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范文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語文教育類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范文”,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關鍵詞】:素質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學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認為,這關鍵就是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的教育功能
小學數學教材中孕育著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有許多有教育意義的理論知識和數學問題,比如實踐第一觀點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應逐漸領悟并逐步樹立的觀點之一。再如對立統一觀點.小學數學中的大與小、多與少、有限與無限、正比例與反比例等都是對立統一觀點的具體體現。大與小、多與少雖然是對立的.但兩者相互依存這就是統一。數學知識同客觀事物一樣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這就促成了數學知識的運動、變化和 發展.比如除法、分數、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區別又相聯系、相互作用。數學就是在這種聯系和作用中得到了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全到相對全面。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加快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成為 現代化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浯來表述,并借助于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因而數學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因素。
數學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多種方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
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大都缺少這種意識。主要表現為書本與生活相脫節,在學生潛意識中知識都關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沒有數學,而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客觀世界才是個大數學大世界,它不僅孕育了數學還是數學的歸宿。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這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系:多少年來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天天與書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卻掂不出一盒粉筆或一瓶飲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對重量的實際感受.更可怕的是他們壓根就無意去獲取這種感受,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知漢全在教室里、書本上不在窗外豐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的一項基本任務,在小學階段以培養初步的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所有這些都與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密不可分,發展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尤為重要。3、重視非智力因素 發展
在教學中忽視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無助于學生接收知識、發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學認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動與智力因素的活動是統一在學習活動中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終發揮著作用:調動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進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知識本身引起無意注意
隨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學生對知識逐漸對知識本身產生直接興趣,利用新舊知識矛盾,或知識不確定性等等都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有時上新內容的課時,可以旗幟鮮明地提出,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或提出一個與舊知識相關,但全靠舊知識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引入新課,這些都有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效果。
關鍵詞:當今時代;小學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關于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質的初步形成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夠完善,很多問題不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解決,別人說什么他們就會信什么。因此,學生形成思想品質的時期主要是在小學教育的時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由此,教師在這個階段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將一些規章制度制定出來,在這個時期的學生非常的聽老師的話,也就會自覺的遵守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識基礎
九年義務教育是我國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扮演著基石的角色在整個高年級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在小學教育階段處于上風,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其最為基礎性的階段有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和生存的發展。因此,在學生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學時代積累的知識來奠定基礎。如: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會學習到大量的英語單詞,并在現代化的小學教學中,教學條件的提升,教學資金雄厚的學校都會聘請有外教,這樣學生從小學就能夠積累豐富的英語單詞和良好的口語能力。自然科學能夠提起小學生對自然探索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保持知識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個性
閃光點隱藏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特質的不同閃光點自然不一樣,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當將這些閃光點發現,并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和啟發,使得獨有的特性能夠在學生身上形成。在小學階段,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有計劃和意識的進行系統的學習,在此時期,無論是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是認知能力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他們對事物和知識的認識能夠從具體過渡到抽象,由復雜代替了簡單,不斷的提高了他們在推理、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二、關于將小學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師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教授他們知識,引導他們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根據現如今在我國的小學教育現狀,還有待完善的地方,筆者在認真進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多元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很多新鮮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這樣的背景之下,不僅使得他們對周圍事物更加的挑剔,還加大了小學教師的教學難度,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是每一個教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而這就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其變得有趣生動,在課堂中針對學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學游戲,增加教學設施設備,使用多功能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盡可能的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便達到學習效果,促進優秀品質的養成。
(二)建設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
思想發育在小學生階段還不夠成熟,這時候將班級文化角科學合理的布置出來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安置一個專門的書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適合學生學習、有趣的雜志和圖書,有專門的板報能夠提供給學生自行發揮,將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出來,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和動手寫作能力,并養成看書讀報的好習慣。可見,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夠將良好的品德養成,幫助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筆者了解到,有的小學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小,很多認知都缺乏,教學知識沒什么難度,就放松了對學生的教學任務,而這是一個誤區,小學生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識,小學教師必須充分、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根據學生的發展特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熱情,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溝通關系的建立
關鍵詞: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④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的有無。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表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于品行障礙,對于這一類行為的矯正 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采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采用宣泄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泄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泄 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采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 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采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沖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于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于嚴厲的要求所致 ,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并不少見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鑒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 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采用后,對幼兒會有什么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2.完善監管制度,提升論文指導工作質量。首先要做到兩個實事求是:一是實事求是確定每位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限制每位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是確保論文指導工作質量的需要。二是實事求是確定論文指導報酬。中央電大有“對每名學生的指導時間不得低于10學時”的工作要求,但沒有相應的統一報酬標準。可以這樣說,科學確定報酬標準已成提高論文指導工作質量無法回避的問題。其次是建立指導教師考核機制。以抽查論文指導工作、邀請學生評議等方式,對指導教師的工作水平和質量進行考核。同時,通過精神表揚和適當提高報酬等形式對考核優秀者進行表彰。最終實現以考核促提高,引導指導教師強化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切實提高指導工作水平和畢業論文質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點環節指導,嚴把三個關口
1.突出起始指導,嚴把選題關。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不僅決定著論文的質量和價值,也關系到論文寫作的成敗。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選對了題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導教師必須突出對畢業論文選題的指導,幫助學生選對題、選好題。一般而言,學術論文選題應該特別強調學術性、創新性原則。但開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眾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非理論型學者為目標。因此,開放教育畢業論文不能片面追求與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樣的標準,而要建立與自己辦學特點相適應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突出重實踐、重提高的選題原則。基于上述認識,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選題應該堅持三原則,首先是專業性原則。畢業論文貼近專業實際選題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不能選擇經濟或法律方面論題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這應該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應用型原則。開放教育學生基本為在職人員,選擇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因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其有關聯。因而,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開展應用型研究。再次是難易適中原則。怎樣選擇一個難易適中的課題呢?一是方向對路。避開自身弱項和盲點,少些玄奧、抽象的學術研究、理論研究,多些應用研究、實證研究。二是大小合適。畢業論文選題過大過小,都會影響論文質量。相對開放教育學生而言,盡量做到選題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導,嚴把抄襲關。“畢業論文應由學生本人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必須杜絕一切抄襲、剽竊行為。”首先要判斷初稿是否具有抄襲嫌疑。判斷標準一看初稿質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鑒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襲。一是通過中國期刊網搜索,二是通過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題目搜索法進行搜索,這樣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襲的論文。后用段落語句搜索法進行搜索,這樣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襲和雜湊抄襲的論文。再次是處理抄襲論文。對上交抄襲論文的學生,不僅要退回論文,責令其重新選題和寫作,而且還要進行嚴肅批評和學術誠信教育。而對由學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則就論文觀點、材料、邏輯結構、寫作規范等方面進行修改指導。
3.突出修改指導,嚴把質量關。對畢業論文修改的指導務必要抓住三個環節:首先是初稿檢查環節。全面、系統地檢查初稿,清楚其錯誤和缺陷,是指導學生進行論文修改的第一步。對論文初稿的檢查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先整體后局部。即先進行全篇檢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詞語和標點這樣的順序進行檢查。二是先內容后形式。內容決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據內容選擇形式,修改論文也要根據內容調整形式。同時,初稿檢查還要關注論文的四大要素,即觀點是否正確、新穎、全面、明確,材料是否充分翔實、具有說服力,結構是否完整、合理、科學、均衡,語言是否準確、流暢、簡潔。其次是論文修改指導環節。經過認真細致的檢查后,如果沒有發現重大問題,確認論文不必重寫,就要指導學生進行修改。論文修改一般都要經過幾個來回,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根據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的思路進行修改,二是按照從大問題到小問題的順序進行修改。再次是論文格式指導環節。關注的重點是要素是否齊全,格式是否規范,特別是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夠規范則要予以糾正,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定稿。為提升學生的論文書寫能力,確保論文質量,在論文修改指導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兩個極端:一是“放羊式”指導。不少教師在對學生的論文選題和初稿指導比較認真,但在將初稿修改意見反饋給學生后就很少過問了。二是“保姆式”指導。在論文修改指導過程中,修改意見過于細致周全,就連每個詞語和標點的錯誤都一一列出,甚至覺得反復指導十分麻煩,干脆自己幫助修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合開放教育特點,優化論文指導策略
開放教育無論是生源特點,還是教學模式,都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就決定了開放教育畢業論文指導方式應該選擇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個體指導與集體指導相結合。一般而言,畢業論文指導更多地屬于個別化教學活動,即由指導教師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但開放教育畢業論文僅有個體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它還應該安排至少三次的集體指導。一是選修畢業論文寫作課程,對畢業論文寫作進行宏觀指導。寫作是一項綜合性精神勞動,對人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論文寫作作為比一般文章寫作更為復雜的寫作活動,對人的綜合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但開放教育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寫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選修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課程,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畢業論文寫作知識,掌握畢業論文寫作規律和技巧,引導學生盡可能將畢業論文寫得規范、得體,就顯得十分必要。二是畢業論文寫作前夕集中輔導,對畢業論文寫作進行具體指導。在即將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前夕,選派論文寫作水平高、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結合以往畢業論文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畢業論文如何確定方向、選題,如何收集、整理和篩選材料,如何謀篇布局、規范論文格式進行全面輔導,盡可能淡化理論闡述,強化方法說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同時,趁機對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的動員。三是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集中輔導,及時解決共性問題。通過前兩次的集中輔導,學生雖然對畢業論文寫作中一些應知應會的知識與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寫作過程中,仍然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各種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是共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既為了提高指導效率,也為了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指導教師可以召集自己指導的全部學生,對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指導,至于具體次數可以視情況而定。
【摘要】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向觀眾傳達情感,分享內心想法的重要藝術形式。觀眾通過舞者的動作神態感受到了舞者的情感態度,這樣的舞蹈才是具有內涵和靈魂的舞蹈。因此,本文積極響應中職舞蹈教學號召,致力于構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溫度的中職舞蹈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舞蹈;情感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7
舞蹈教學是中職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中職學校舞蹈生眾多,但是真正能夠通過肢體動作抒發個人情感、升華舞蹈感情的學生卻并不多。很多學生對舞蹈的認識過于淺顯和單一,認為只要動作做到位就達到了標準,因此忽視了舞蹈最本質的核心情感要求。基于此,中職舞蹈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指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傳達情感,并借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具體探究過程如下。
一、中職舞蹈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生抒感的需要
一方面,抒發內心情感、分享個人感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訴求和欲望,而有效的情感抒發途徑和媒介就顯得至關重要。中職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較為規律單調,缺少多樣化的手段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內心的壓抑,不良情緒的累積,給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中職學生在學業上經歷過失敗,遭受過挫折,所以往往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學生情感體驗更為豐富,負面情緒的累積也較為嚴重,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也遠超他人,因此,中職學生群體中焦慮、不安、自卑和緊張情緒較為常見。而教師以舞蹈教學為媒介,結合對情感的探討,對內心的剖析,對意志的強化等教學任務,則能夠給廣大中職學生創造抒發個人情感,釋放不良情緒壓力的有效途徑,富有情感的舞蹈教學課堂能夠安撫學生的情緒,并通過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將學生帶入到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用舞蹈滋養精神,從而獲得內心的釋放,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打造課堂文化的需要
中職教育不僅僅重視職業技能教育,對文化教育和藝術教育同樣有著較高的要求,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綜合的素質和審美情趣。而在打造校園文化氛圍這一過程中,舞蹈教學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僅僅只是舞蹈本身的教學也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很多教師忽視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使得學生將舞蹈學習當作強制性的任務,學過就算過,而無法將舞蹈學習真正轉變為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重要環節。因此,中職舞蹈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透過舞蹈的外在形式,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與心靈對話,讓舞蹈學習的精神滿足超出身體的疼痛和疲憊。這樣,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認可舞蹈學習,并積極在課外進行舞蹈練習與表演,打造多元校園文化。
二、中職舞蹈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正確認識情感化教學,構建素質教育課堂
中職舞蹈教學中情感教育工作落實的第一步必須要先從教師做起,先從優化教師教學理念做起,正確認識和接受情感化教學,打造具有情感深度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成人”為目標,帶領學生在審美、道德、精神、意志等多個方面獲得成長與進步,不僅改善學生的形體,提高學生的動作標準程度,還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品質,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打造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素質化教學課堂。
(二)善用經典舞蹈作品輔助教學,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感知力
學生對舞蹈情感的發掘,對舞蹈情感的抒發不足,很多時候是由于學生積淀不夠造成的,學生缺少對舞蹈情感的豐富認識,自然也就無法形成自己對舞蹈情感的個性化理解。因此,廣大中職舞蹈教師在舞蹈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時候要積極彌補學生這一缺陷,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素材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并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舞蹈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從而為學生舞蹈情感的豐富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根據舞蹈教學的實際需要,提前借助多媒體和互聯網為學生收集相關的經典舞蹈作品,并重點關注舞蹈作品中對情感的抒發和展現,由簡入難,逐步帶領學生認識多樣化的舞蹈情感。比如在表現人與自然相處時的態度與情感時,教師可以選擇楊麗萍的孔雀舞為展示素材,并配合專業人員對舞蹈表演的點評和對舞蹈情感的評價進行展示性教學,幫助學生不斷豐富自己對舞蹈藝術的情感理解,從而逐漸形成獨特的舞蹈情感感知、抒發和表達方式。
(三)保持情感體悟,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光,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
人們對于情感的體悟往往不是憑空產生的,更多的時候需要建立在個人經歷、生活閱歷、具體事物等基礎上,通過判斷其中的美與丑,對與錯,善與惡而逐漸構建豐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的時候,也必須要以舞蹈本身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對人,對物,對生命進行感悟,對日常生活,對個人經歷進行反思,發現細微之處的藝術之美和舞蹈之美,繼而收獲豐富的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成長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或者一次經歷,從中發掘情感并將其編為一支舞蹈,通過藝術化的手段分享細微的情感,展示自己對美的感悟和認識,讓舞蹈真正與情感相連,從而有效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
(四)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將情感教育與表演實踐結合
藝術來自生活,情感源于實踐是不變的真理,對中職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同樣有指導意義。教師積極為學生創造舞蹈表演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走上真正的舞臺,面對真實的觀眾進行表演,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收獲對舞蹈情感的不同認識,并不斷豐富學生個人的內心情感,提高學生舞蹈情感的抒發表達能力。如為了加深學生對不同舞蹈情感的理解和認識,教師應當安排學生到不同的環境中進行舞蹈表演,近距離感受人、自然、社會情感與舞蹈相聯系的切入點,即從中獲取豐富的情感,展現學生自身較好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總而言之,正是因為有了舞者傾注的心血和情感,有了舞者對舞蹈動作背后內涵和情感的挖掘才使得舞蹈擁有了靈魂,舞蹈表演擁有了感染力和影響力。舞蹈教學不僅僅是肢體動作的教學,更是對美的分享和熏陶,對情感的浸潤和共鳴,因此,教師必須要構建具有情感深度的舞蹈教學策略,不僅要培養學生用舞蹈動作抒感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挖掘舞蹈背后深層情感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感知力。
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藝術素質教育與舞蹈教學的思考論文
摘要:藝術素質是學生綜合修養重要方面,舞蹈作為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素質教育融入舞蹈教學,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當前的舞蹈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試制度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立足于素質教育的背景,分析了傳統舞蹈教育的弊端,指出了當前舞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教師要有掌控教學的專業度、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延續性、與多學科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思維上的創新性。
關鍵詞:藝術素質教育;舞蹈教學;創新;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5
舞蹈是一種通過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的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形式。舞蹈教學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創造性的、啟發式的舞蹈教學應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其教學目標、教學形式以及教學過程上應逐步規范化和系統化,這就需要我們舞蹈教師不斷地摸索和研究,善于積累和總結,站在不同的視角,采用不同的方式與學生展開教學對話,加強學生的舞蹈實踐能力,落實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要求。
一、傳統的舞蹈教學
舞蹈課程目前一般是納入高中音樂課程,是音樂課程的一部分。從教學形式來看,主要分為這幾部分,首先是教師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其次是教師對舞蹈動作、基本的動作進行演示,然后是學生實踐練習,最后教師來考核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樣一個過程。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因為這樣的課程是非升學考試的內容,所以學生的課時較少,一般是一周一節,所以學習的內容不多。因為需要學習理論,所以在練習方面課上的時間是比較緊張的,需要學生進行課下的練習,但實際上學生課下練習的不多。從學生參與度來看,女生更喜歡一些,在動作練習方面也更加放松,而男生因為興趣度不夠,所以在理論學習中就往往不太積極,導致動作僵硬。到學期末考查一般是以學生舞蹈動作展示為主要考試形式,基本上沒有統一的考試標準,所以學生也比較容易通過,這往往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程度不夠。總體上來看,學生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升學考試的學科上,極少數藝術特長生因為升學專業考試的需要,專注程度要更高一些。
二、當前舞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缺乏變化。誠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實施,新的評價機制正在推進,特別是國家提倡要重視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從現實來看,可能是長久舞蹈教學課程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缺乏變化,方法比較單一,缺乏變化,一般還是在堅持原有的教師講理論、示范動作,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這樣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下,基本上是教師在主宰著課堂,學生被動參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溝通少;學生興趣度往往不高,學習積極性不足,這樣的現實不僅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氛圍,而且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影響了教學質量。這與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也是背離的,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要求。
2.對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度不夠。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強調學生是主體,各學科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也就是適應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其終身成長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就是一個重要內容,而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流程,重視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學科課堂教學中來。而就舞蹈課來看,學生確實是也在參與,但是這種參與并不是發自學生內心,是被動的。同時,在舞蹈課上,有些教師的要求過于嚴格,給學生自己創造或者發揮的空間不大,缺乏對學生的鼓勵,課堂氛圍也影響了學生在課上的發揮。這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性會受影響,學習的動力也會不足。
3.考試與評價機制有待完善。考試與評價是舞蹈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考試和評價能夠直觀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措施。然而,當前的舞蹈學科的考試和評價機制有待完善,考試形式單一,缺乏創造力,對于學生素質的呈現不夠。評價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更多,并沒有把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納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進來,對于學生的影響就會下降。同時,考試與評價更多側重于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關注不夠,對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評價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問題。
三、藝術素質教育對舞蹈教學的啟示
1.掌控教學的專業度。教師能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專業水平是素質教育舞蹈教學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把握一個“度”,既要塑造一個容易和學生溝通的、讓學生認同的師者形象,又要展示出自己作為舞蹈教師的專業水準和控場能力使學生信服。在教學中不能走極端,如果教師為了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刻意隱藏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教學中設置過多的游戲和有意思的活動,或者盡可能做一些學生容易模仿的動作,雖然能使學生顧忌較少地進行嘗試肢體活動,但是也會產生負面效應,不僅使學生對于教師的專業性產生懷疑,也不易于促進學生動作質量的進步。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為了收獲學生的認同而一味地向學生示范“高、精、尖”動作,雖然能打消學生對教師業務水平的疑慮,但是容易使學生心存抵觸,產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讓學生感到“我永遠也達不到那種水平”,從而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去摸索和嘗試,既要及時樹立起權威和專業的典范,引領學生沉浸于舞蹈,也要與學生形成平等的會話狀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考,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的律動。
2.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延續性。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不能止步于課堂中,教師要有足夠的魅力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至課堂外,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延續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校的教育環境中,特別是藝術課,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很難投入地去學,更不用說進行課外的拓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該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在課堂中要善于捕捉學生和發現學生的興趣,善于創設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盎然的興致中迅速自然地進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拓展,給學生展示的平臺,使學生在課堂中積累的方法和小成果得到展示,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種成功的體驗能使學生感受到舞蹈帶給他的快樂,從而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潛在的力量,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學習中。學生只有對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詮釋舞蹈的寓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和靈氣。
3.與多學科的融會貫通。《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拓寬音樂的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各學科的課程資源共享能為舞蹈教學帶來豐富的源頭活水,藝術素質教育下的舞蹈教學的課例設計和具體教學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與多學科進行對話交流,通過交叉吸收和跨領域借鑒其他學科的知識點,不僅豐富了舞蹈藝術的表現形式,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收獲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領域的知識,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藝術。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必須科學、合理,不能過于牽強,其內容必須圍繞舞蹈以及相關內容展開,融合過程要以“舞蹈”為載體,不能喧賓奪主,偏離舞蹈藝術的主旨。這種融合是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多樣化的表現,舞蹈與多學科的碰撞,有利于豐富舞蹈課程內容,從而發現創新點,提升協調各學科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教材中孕育著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關鍵詞】:
素質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學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認為,這關鍵就是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的教育功能
小學數學教材中孕育著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有許多有教育意義的理論知識和數學問題,比如實踐第一觀點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應逐漸領悟并逐步樹立的觀點之一。再如對立統一觀點.小學數學中的大與小、多與少、有限與無限、正比例與反比例等都是對立統一觀點的具體體現。大與小、多與少雖然是對立的.但兩者相互依存這就是統一。數學知識同客觀事物一樣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這就促成了數學知識的運動、變化和 發展.比如除法、分數、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區別又相聯系、相互作用。數學就是在這種聯系和作用中得到了發展,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全到相對全面。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加快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成為 現代化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浯來表述,并借助于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因而數學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因素。
數學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多種方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
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大都缺少這種意識。主要表現為書本與生活相脫節,在學生潛意識中知識都關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沒有數學,而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客觀世界才是個大數學大世界,它不僅孕育了數學還是數學的歸宿。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這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系:多少年來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天天與書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卻掂不出一盒粉筆或一瓶飲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對重量的實際感受.更可怕的是他們壓根就無意去獲取這種感受,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知漢全在教室里、書本上不在窗外豐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的一項基本任務,在小學階段以培養初步的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所有這些都與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密不可分,發展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尤為重要。3、重視非智力因素 發展
在教學中忽視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無助于學生接收知識、發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學認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動與智力因素的活動是統一在學習活動中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終發揮著作用:調動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進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知識本身引起無意注意
隨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學生對知識逐漸對知識本身產生直接興趣,利用新舊知識矛盾,或知識不確定性等等都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有時上新內容的課時,可以旗幟鮮明地提出,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或提出一個與舊知識相關,但全靠舊知識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引入新課,這些都有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效果。
摘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 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 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課程標準》把創設“問題情境”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改革綱要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善于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的思維總處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積極狀態,始終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問題情景;意義;創設;原則;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生活與數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很貼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對數學的親切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物體分類”一課時,可創設情景: 課前在學生課桌上雜亂無章地堆放著許多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紙張。上課伊始,問:“同學們,課桌上這些紙片影響了我們上課,請你們想想辦法該怎么辦?”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把它們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還要用怎么辦。”“我們可以一類一類的把它們分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都同意這種做法。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如果要你們整理課桌上的紙片,你們打算怎樣整理?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試一試。”這樣,“分類”就不再是教師的主觀要求,而是學生的實際需要。不僅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心理,而且生活化的問題情景為學生調動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可能,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人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創設問題情景,目的是讓學生產生驚、奇、疑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一、“問題情景”的概念
這里的“問題”不同于“問題解決”中的“問題”,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還包括數學概念、數學規律(甚至自然界的規律)以及學生頭腦中出現的各種疑問等等,“問題情景”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問題情景”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規律,并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諸如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客觀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發現規律的興奮以及對教師的熱受,等等。我們應該把 “情感——能力——知識”模式,即把“情感”作為首要的教育目標.這看似偏激,但確是有感而發:當一名學生從學校畢業后,他所獲得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第一,正確的人生觀;第二,終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學的能力.前兩條的培養都要涉及到情感問題;培養情感要靠各種“情景”的設置.這也正是近年來人們關注“情景教學”的原因。
2、“問題情景”是數學概念賴以產生的現實背景,是產生某一數學概念的源頭。陳重穆先生在《淡化形式,注重實質》一文中提出,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這不符合認識規律;要把問題背景放在前面,即在呈現概念之前,首先應呈現與之相關的足夠的材料,使數學概念以及數學思想方法從其中自然地產生出來,而不是教師和課本強加給學生的。
二、問題情景教學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意義
(一)問題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情景教學一開始就提出了起關鍵作用的、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并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二)問題情景教學促進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有了問題才會去思考,對學生來說提出一些他們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向心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問題情景教學強調概念的形成過程、解題的分析思考過程和規律的揭示過程,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問題的探索研究上來,使學生容易想進去,學進去,從中嘗到思考的樂趣。真正做到把興趣還給學生,把魅力還給數學。
(三)問題情景教學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提出問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鼓勵學生之間互相研討問題,大膽向教師提問題或提出創見性的觀點,根據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討論、辨析,并在關鍵處予以點撥。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互作用,實現教學相長。
(四)問題情景教學重視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當學生解決了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及時的鼓勵與表揚會使其產生一種愉悅的心境,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創設問題情景的原則
1、語言明確具體:設計的問題要具體,避免空洞,語言要準確,不能含糊不清。2、針對性強:問題情境應根據教學內容,緊扣教材中心及重點、難點。3、啟發性:應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提出問題應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4、新穎有趣:奇特而有趣的問題易引起學生注意。5、富有挑戰性:提出的問題要難度適中,在“最近發展區”內。如在學習直線與平面平行時,我設置這樣的問題:現在假如你是一名高級技工,需要在教室安裝電棒,請問,你怎樣安裝才能使懸在半空中的電棒與天花板平行?學生憑觀察、猜測回答:“只要懸掛電棒的兩根線一樣長,電棒與天花板就會平行”。老師接著問:為什么?學生確實感到問題的存在,此時老師引入正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學習如何判定直線與平面平行”。這個問題緊扣教材中心及重點、難點設疑,又結合實際,集啟發性、挑戰性、明確性、趣味性為一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創設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的方法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可用下列幾種方法來創設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
(一)利用學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創設類比發現的問題情景
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屬性,對于這些概念的教學,先引導學生研究已學過的概念屬性,然后創設類比發現的問題情景,這樣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得以同化與構建。
(二)利用已有相關概念的比較,創設歸納發現的問題情景
有些數學概念是舊有概念的擴充,若能在教學過程中,揭示概念的擴充規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這類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創設,其關鍵是揭示出相關概念的擴充發展的背景及其規律,從而引出新的數學概念。
(三)利用相關數學概念,創設引發猜想的問題情景
許多數學概念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建立起新舊概念間的聯系,從而引發猜想并驗證,使學生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創設抽象與概括的問題情景
有些數學概念源于現實生活,是從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對于這些概念的教學要通過一些感性材料,創設抽象與概括的情景,引導學生提煉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
(五)通過學生實驗,創設觀察、發現的問題情景
有些數學概念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親自實驗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領悟數學概念的形成,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數學概念。
總之,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的生動、有趣并富有現實意義的特點,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發展,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目的。這正如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所說:”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造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有創造、發明和發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開放教育;翻轉課堂;滿意度
1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在教育部下發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提出,將進一步推動數字校園和智慧校園建設。在互聯網+智慧教育的理念下,國家開放大學將要完成100間云教室建設,并將搭建基于VR的實驗實訓平臺,繼續推進數字化資源開放與在線教育聯盟建設,形成優質可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網絡學習資源,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1.2開放教育與傳統高等教育的區別
國家開放大學(簡稱國開),是有別于傳統教育的開放教育,相比較傳統教育,在生源、授課方式與時間、學習環境都有著十分顯著的差異性。從生源上看,開放教育的學生以有一定知識積累、工作經歷和社會閱歷的成人為主,從年齡、學習環境、從事行業等方面都個體性差異。從學習環境上看,工學矛盾是開放教育學生必須得面對的問題,由于學生采取業余時間在開放教育中學習,學習中的碎片時間段較多,現實條件不允許學校安排同傳統高等教育等量的課程時間,學校和學生更多地采用自學和遠程方式來解決工學矛盾。從學習需求來看,在開放教育的學生更多為了適應職業發展、薪資酬勞或興趣愛好而修讀心儀專業,有較明確的學習目的性和學習動機。
1.3翻轉課堂在開放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礎設施條件允許。成人學生具有一定的物資條件基礎,有翻轉課堂所必需的網絡環境和信息化終端,開放教育具有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實施的物質基礎;翻轉課堂課前可以利用微課小視頻,或其他學習資料等有效學習途徑進行片段式學習,學習的節奏由學生自由控制。經以上分析,決定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為開放教育提供更靈活地選擇和更鮮活的生命力。
2微課與翻轉課堂
2.1相關概念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出現,使隨興趣學、不受時間地點和次數所限自主學習模式受到廣泛關注,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一部分以微視頻作為載體,微課進入大眾視野。微課又稱微課程,是針對教學中一個難疑點、活動或實驗演示等借助視頻的方式呈現,將碎片化的知識立體呈現,它有精短、重復觀看、針對性強的特點[1]。在教師預判對學生在知識獲取中將遇到的學習障礙,制作相關微課內容,使一些在授課中難以用語言和板書表達的知識點利用視頻的形式,形象直觀展示給學生。本研究中的微課以教學內容為目的,時間在5分鐘左右,內容較獨立的微視頻,同時,本研究中討論的翻轉課堂主要以微課為載體的。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內容,學生課后完成作業,當這種教學方式被顛覆轉換成“課前自主學習,課中討論問題、完成作業”,翻轉課堂應運而生。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的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兩位教師最先倡導翻轉課堂的理念,薩爾曼可汗創立可汗學學院,使其成為較有影響力的翻轉課堂模式[2]。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學生、學習時間環境、課堂活動和評價方式等教學要素都發生了改變,而這些改變是與開放教育有不磨而合的契合之處,并吻合開放教育的教學理念,開放教育目前采用適應電大學生實際特點的面授與網絡的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并使工學矛盾得到緩解,當翻轉課堂的理念提出,各種移動智能設備的價格低廉,網絡速度與價格平民化,面授和網絡自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優化。在開放教育中,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程度自主選擇微課內容進行學習以及學習的時長與次數,使課堂灌輸內容時間縮短,并能在課堂在分配更多的互動和釋疑時間,更能加強知識的內化,鞏固知識點,在單元面授課時間內能使更多知識點得到強化,使工學矛盾得到更大程度的緩解。
2.2開放教育在微課與翻轉課堂的踐行現狀
從鄧先生批準創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依托廣播和電視實現遠程教學,到今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升級為國家開放大學,一直以來,開放教育,在空中課堂和網上教學都在傳統高等教育之前做了更多的嘗試和實現。2012年底,國家開放大學啟動“五分鐘課程建議工程”項目,旨在滿足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國家開放大學五分鐘課程網”2013年7月正式開通,免費向全社會開放,短時間內訪問量破百萬。五分鐘課程是時長為5至10分鐘的微型課程,可靈活使用各種設備進行碎片化學習。從2013年5月至今,新疆廣播電視大學籌建了國家開放大學系統云教室一期和二期的建設,現已建成云教室32間。云教室是通過通訊與網絡將大城市的課堂與邊遠地區的課堂互連,使邊遠地區的學生突破空間的限制與大城市的學生同步上課,優質教學資源得到共享,云教室的出現,將翻轉課堂的實踐帶到了一種新的階段,使課堂的翻轉不僅局限于師生面對面,可云上進行雙向互動[3]。
3翻轉課堂應用于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設計分析
3.1課程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國家開放大學本科層次公共統設必修課,考試分別在每年的4月、9月和12月三個批次進行全國網絡統考,本課程涉及的學生多,有利于實驗分組。該課程試題結構為選擇題40分,操作題60分,分別涉及windows7基礎知識、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塊,筆者作為該課程的多年授課教師,總結發現開放教育學生在操作題困難較大,選擇題可以自行記憶書后習題庫,操作題上自學難度較大,開放教育的面授課時間短,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考核范圍難以面面兼顧,學生在家電腦上練習時,一步操作不對,則效果不能呈現,針對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目前最迫切最適用于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時時在身邊,操作細化,反復觀看,課堂上交流,問題解決。
3.2實驗設計
實驗對象:2016年9月批次不合格學生50人(各專業均有),選取已經有過考試經歷且成績不合格的學生,他們有迫切需要通過考試的心理,且知道自己的弱項所在,會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需要的微課程來補差補缺,這樣也保證了參加實驗學生的基礎大致持平,不會因為開放教育中學生的個性化顯著差別影響實驗結果。教學的具體實施從2016年10月20日至2016年12月10日,進行為期7周的翻轉課堂教學。根據學生能否參加面授,將49人分成2組,實驗組26人,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參照組23人按傳統模式講授,課后練習。在教師相同,教學內容和學時均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教學差異效果。實驗模式:在實驗組的課前,教師針對考試大綱將授課內容分四大模塊,按模塊將重難點細分,普通知識點做成簡單的文字版操作步驟,用課程公眾微號推送,對較難的知識點,如“高級篩選”和outlook中更改信紙,用錄屏軟件camtasiastudio制作微課,上傳優酷,便于學生業余時間學習,在面授課時間,學生們將課前遇到的問題和仍然沒有學會的操作帶到課堂上去,由教師解決難題及總結。對照組在課堂上串講知識點,講授演示重難點操作,學生課后做題目練習。實驗內容:windows7基礎知識、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塊,列出細分提綱共78條,重難點28條,共做微視頻42個。
3.3反饋評價設計
本實驗將考試通過率和學習體驗作為教學效果評價指標。《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性質決定該課程對動手要求較高,機試的成績直觀地展示了教學效果。2017年2月初,該課程成績已下發。重視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從心理學和人性化的角度上注重學生的整個過程的學習體驗,學習體驗將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探索欲,本實驗為學習體驗指標設計了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別從學習時間(課堂安排滿意度、課余安排滿意度)、學習效果(課堂效果滿意度、課余效果滿意度)、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影響、學習障礙克服)三個主要維度共六個方面考察學生的滿意度。
4實驗結果
考試通過率方面:該課程的成績沒有具體分數,只有“合格”、“不合格”、“缺考”“作弊”四種。參照組23人,缺考2人,13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剔除缺考人數,考試通過率61.9%。實驗組26人,漏報考1人,缺考1人,16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合格率66.7%。問卷回收:共發放問卷49份,回收48份,2份無效,樣本容量46。統計分析方法:獨立樣本t檢驗。教育統計學統計規律表明,學生的智力水平,其中的學習能力,操作能力等呈正態分布[4]。因而,本實驗的體驗和效果基本服從正態分布,參照組和實驗組相互獨立,樣本容量較小,適應于獨立樣本t檢驗[5]。本研究中最大的改變是課余時間的安排和學習體驗,也就是翻轉課堂的實質,所以實驗從課余安排滿意度和課余效果滿意度兩方面觀察兩樣本間有沒有顯著差別。本實驗采用統計軟件IBMSPSS22.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觀測項的顯著性概率分別為0.875和0.869,方差不顯著,因此,兩觀測項從“采用相等變異數”行讀取數值,顯著性(雙尾)值0.05[6],表明,參照組與實驗組在課余安排和課余效果上存在著差異顯著。
5結論
本研究在開放教育的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翻轉課堂,從學生成績結果上看,學生從從前的“不合格”到考試“合格”,從參照組和實驗組分開來看,實驗組的通過率稍高;在選定的樣本范圍內,學生滿意度的問卷源數據和數據分析上來看,學生對這門課堂上的翻轉模式滿意度較高,翻轉課堂是適應開放教育中這門課的教學并有所裨益的。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不同教師在教學視頻的制作上和知識點推送能力及特點都會有差別,本次觀察偏重于學生成績提升的體驗滿意度,在教師的視角,翻轉課堂模式的效果如何還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叢健嬌.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在開放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19-20.
[2]戴寧.翻轉課堂的冷思考:價值與限度[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6,29(6):13.
[3]楊晉娟.探索基于云教室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模式—以新疆廣播電視大學為例[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0(71):24-25.
2轉型期高校機類畢業設計改革思路
畢業設計時間:轉型期高校培養的目標是職業技能型人才,畢業設計完全不用到最后一個學期完成,有想法的學生大三可提前申請做畢業設計,學生提出畢業設計內容,教師對可行性和工作量把關,根據內容和學生探討,師生共同制定畢業設計任務書,這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約束創新設計。畢業設計選題:目前畢設題目多雷同或沿用往屆題目,設計內容與實踐脫節嚴重,題目不能做到因人而異。轉型期高校教師準備的題目應以工程實踐型為主,理論型為輔,聯合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選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個人實際情況來制定選題,為下一步深入開展研究奠定基礎。指導教師選擇:提前在單位實習的學生,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聘請實習單位工程師或者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作為指導教師,設計內容為本單位的實際生產項目,企業創新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與學生畢業設計相結合,不僅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提升畢業設計的技術含量,更重要的是學生與實際生產和創新設計接觸,必將會更快的走向生產一線。但由于企業人員對學校的畢業設計要求不清楚,學校可以針對企業配備校內專業教師完成輔助工作,這樣既能把握好畢業設計的任務量和要求,又能與企業建立長期培養機制,同時彌補了專業教師帶多名學生不足的問題。畢業設計答辯:畢業設計答辯環節直接明了的考核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以往答辯是對參加畢設所有學生進行答辯,每一個學生至少10分鐘答辯時間。轉型期高校應轉變傳統答辯思想,畢業設計成績直接由指導教師進行考核,給出答辯成績。對于想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可以提出申請,統一組織答辯。但答辯上交資料應取消上交圖紙和設計說明書,避免紙上談兵,取而代之則是上交畢業設計完成的加工或者創新設計實物,教師針對所做實物進行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