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31: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輸配電線路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在對導地線進行重新連接之前,需預先做好準備工作,預先連接好基本的原件,且對機電整體設備實施性能檢測,在保證原件的安裝滿足相關標準的情況下,正式開始工程檢修工作。如果導線橫截面并不大,那么可采取耐張線夾予以連接處理。根據線路的施工狀況,在確保耐壓理論滿足施工強度標準的基礎之上,對拉斷力進行準確的計算。
(2)在進行停電檢修時,必須做好全面的安全防護措施,例如:開展接地檢驗,對電路進行檢查等等。就桿塔作業而言,在停電之后實施絕緣體清除作業時,將接地線接在驗電線路的一段上,然后相關作業人員對臨時接地線展開檢查,從而保證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結束線路檢修之后,將臨時安裝的接地線予以拆除,以確保架空線路的正常運作。
(3)若在檢修時必須進行帶電操作,需在旁安排專門的人員監護,從而確保工程檢修的安全。通常情況下,專門的監護人員所負責的工作范圍不單單只是一個部分,而應當是保證整個檢修過程的安全。特別是在檢修一些較為復雜的架空線路時,應當多安排幾名監護人員以保安全。此外,在進行帶電檢修時,檢修人員需和帶電體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證自身的人身安全;與此同時,檢修人員應當做好各個方面的應對及反饋工作。
2強化防雷處理
因為配網架空線路一直暴露在外,所以在雷雨氣候環境下,極易受到雷電的影響,并且該類線路一般都會經過山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架空線路遭受雷擊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也是導致配網架空線路施工常常發生故障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情況,需進行相應的防雷處理。
(1)絕緣體:提升架空線路中絕緣體的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架空輸電線路受到雷電的襲擊。在實際中,一些電力工程中的高壓輸電線路采用的是大跨越高桿塔,這就加大了桿塔落雷的可能性,且在落雷期間因為塔頂有比較高的電位,所以必須實施電路絕緣處理。一般情況下是在高桿塔上增加大量的絕緣子串片數,拉長地線、導線之間的距離,提升架空線路的絕緣效果。
(2)避雷線:為了避免遭受雷電的襲擊,在配網架空線路中經常采用避雷線進行避雷,且有較好的效果。在配網架空線路中應用避雷線,其主要作用體現在能夠防止雷電對導線的直接影響,同時還可對雷電流予以有效的分解,如此一來就可較好的控制通過桿塔的雷電流,經由控制各個地線路絕緣子的電壓來達到防雷的效果;此外,避雷線的安裝簡單、便捷,是一種較為實用且有效的防雷手段。
(3)消雷器:近些年來,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下,電力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愈來愈多的防雷技術或裝置被推出,防雷器就是其中之一,是一種新型的直擊雷防護裝置。通過實際應用發現,將該裝置應用于配網架空線路上,能夠獲得較好的防雷效果,其不但可以防止架空線路受到雷電的襲擊,同時還可為配網架空線路的施工營造較好的條件,特別是在預防線路故障上,有一定的優勢。
(4)降阻劑:在配網架空線路上采用接地降阻劑,其目的在于控制電阻值;有關資料顯示:在應用降阻劑之后,伴隨著時間的逐步推進,接地電阻也將漸漸變小。降阻劑的應用,結合了諸多學科的知識,如化學、物理,同時該物質本身的PH值基本上在7.2~8.2之間,偏堿性、中性的特點,可將接地體鈍化,繼而提升架空線路的抗腐蝕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架空線路的防雷性能。
3敷設電纜與接地工程
在電力工程施工前,應對施工圖紙進行仔細的會審,詳細掌握施工工程的特征與設計想法,且嚴格按照圖紙展開施工;在圖紙會審時,一旦發生問題,需第一時間提出來,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以免對工程進度帶來影響。在施工期間,需嚴格審查施工原材料,其中電纜為重點審查對象,必須對其內部層間、阻值加以檢查,只有這樣,方能確保工程的順利開展,方能確保工程的質量。在電纜敷設方面,電纜預埋深度一般在70cm以上,電纜彎曲半徑必須是電纜本體的十五倍,機械施工電纜的牽引作業,必須對其施工行駛速度進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是15m/min,長度大約為50m以下;在此過程中,不可出現外皮損壞的狀況,且牽引不可過度。熱力管道和電纜兩者間需保持1m以上,且在電纜溝內整齊排放,且對支架進行捆綁與固定處理。在對電纜上部與下部進行掩埋時,要求沙層厚度或者是軟土厚度需在100mm以上,且在兩邊覆蓋50mm,之后再作上層保護層,其所選材料可以是蓋板,亦或者是紅磚;在進行回填的過程中,回填物不能使用硬質雜物或石塊。另外,應當在施工現場進場處、接頭處以及轉角處等位置,作方位標識,對電纜進行回填前,需實施一次絕緣測試。在進行電纜頭制作,又或是電纜剝削作業時,應確保持續性,以最大限度的縮短絕緣暴露的時間,在剝切電纜的過程中,不可損傷線芯與絕緣層,且徹底清理所需的裝配件。在安裝接地體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照有關規定的尺寸來展開,且在安裝期間,假使發現地表異物,必須將其移除。在結束接地體的焊接工作之后,必須對焊接部分予以防腐處理,如此一來,即可防止接地體因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意外事件。在開展接地施工時,需對接地電阻值予以有效的控制,且在結束真空斷路器之后,對電阻狀況加以限制。
中圖分類號:U22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雷害事故是架空送電線路最頻發的事故,我國歷年送電事故統計中,雷害事故平均約占60%以上。在雷曝日平均40日以上的多雷地區和強雷地區,雷害事故可達送電事故的70%以上。線路防雷工作在架空線路的安全運行工作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著重結合目前已采用的新技術談談防雷方面的措施
二.輸配電線路遭受雷擊的形式及危害
1.輸配電線路容易發生雷擊的原因分析
輸配電線路雷擊故障危害嚴重,我們應在了解這些故障的基礎上探討防雷措施。概括地說,輸電線路雷擊故障的原因有如下七點:線路絕緣水平低;帶電部分對地間隙不夠;避雷線布置不當;避雷線接地不良或避雷線與導線間的距離不夠;線路相互交叉跨越距離不夠;線路防雷薄弱環節措施未到位;線路處于雷擊活動強烈區。
2. 輸配電線路遭受雷擊的形式
線路遭受雷擊的形式主要包括感應雷、直擊雷、球形雷。
(一)直擊雷
直擊雷在發生時候可以讓巨大的雷電電流侵入地表,使得被雷擊的地方接觸的到的各種金屬產生很高的對地電壓,很容易發生觸電事故的發生。同時,由于直接雷擊釋放出的電流巨大,沖擊電壓很容易讓電力變壓器和發電機發生燒毀,也可能造成電線燒毀,或者斷裂,因而產生停電,甚至誘發火災,因此,這種雷電的毀滅性巨大,造成的損失嚴重。
(二)球形雷
球形雷出現的次數少而不規則,因此取得的資料十分有限,其發生的原理現在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球形雷能從門、窗、煙囪等通道侵入室內,極其危險。
(三)雷電感應,也稱感應雷
雷電感應分為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兩種。巨大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大磁場;這種磁場能在附近的金屬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壓,造成對人體或者設備的二次放電,從而損壞電氣設備。
3. 輸配電線路遭受雷擊的危害
雷擊對線路的危害非常大。造成絕緣子串閃絡,電源開關跳閘,嚴重時引起絕緣子串炸裂或絕緣子串脫開,從而形成永久性的接地故障;雷擊導線引起絕緣閃絡,造成單相接地或相間短路,其短路電流可能把導線、金具、接地引下線燒傷甚至燒斷;架空地線檔中落雷時,在與放電通道相連的那部分地線上,有可能灼傷、斷股、強度降低,以致斷地線;當線路遭受雷擊時,由于導線、地線上的電壓很高,還可能把交叉跨越的間隙或者桿塔上的間隙擊穿。
三.輸配電線路的防雷措施分析
建筑物輸配電線路系統對整個建筑物功能的正常運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建筑物內部的各種輸配電線路系統以及系統設備也是極其容易發生雷擊事故的環節,因此,根據雷電的不同特點和造成損害的不同方式,科學做好防雷措施,是保證整個建筑物內部輸配電線路正常運行的關鍵。筆者以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整體防雷系統
從整個輸配電線路系統而言,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從整體上做好防雷規劃,從內到外,做到防雷措施的全面覆蓋。整體而言,外部可以可以安裝避雷針,接閃器等,避免雷電直接打擊輸配電線路或者是相關的線纜配電箱等基礎設施,引起火災或者事故。同時,內部要做好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共用接地系統和浪涌吸收保護器等一些子輸配電系統,通過它們可以將引人建筑物內的浪涌電壓和浪涌電流瀉放到大地,并將其鉗位在一定的電壓范圍內,以完善地保護電氣設備。從整體上做好防雷規劃,內外覆蓋,這是采取具體防雷措施之前的基礎性工作。
2.實施多級保護措施,做好配電系統的防雷
建筑物的輸配電系統是保證整個建筑物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部分,而輸配電系統也是容易遭受到雷電襲擊的部位之一。因此,做好配電系統的防雷措施,是整個防雷系統中的重要環節。雖然目前很多建筑物都會在配電系統的進線處安裝避雷器,避雷帶等防雷器件,但是,經過很多次實踐證明,單一的防雷措施或者是防雷器件難以真正保障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轉,當雷擊降下時候,建筑物的自控設備的電源機盤依然會受到電擊而產生損壞。在對配電系統防雷時候,要據實際情況做好多級防護措施。
首先要在變壓器二次側安裝好各種防雷裝置,讓外線產生的電壓可以迅速得到釋放。其次,要在各個控制站PLC專用隔離變壓器前,主要是釋放外線殘壓,和配電線路上感應出的過電壓和其他用電設備的操作過電壓。同時,要科學設計安裝好隔離變壓器,加大對各種電磁干擾的處理力度,減少雷電波誘發的雷擊事故。最后,要在PLC專用電源模板前安裝好保護措施,以便用最短的時間讓前面的殘壓得到釋放,應盡可能從總配電柜開始將自控系統的電源線單獨布排。各級防雷器應盡量靠近被保護設備,以避免雷電侵入波發生全反射。
3. 降低接地電阻
(一)水平外延接地,如桿塔所在的地方允許水平放射接地體時應盡量采用水平放射方式。因為水平放射施工費用低,不但可以降低工頻接地電阻,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沖擊接地電阻。
(二)深埋式接地極,如地下較深處的土壤電阻率較低,可用深井式或深埋式接地極。
(三)填充電阻率較低的物質或降阻劑。如附近有可以利用的低電阻率物質可以因地制宜,綜合利用。
(四)敷設水下接地裝置,如桿塔附近有水源,可以考慮利用這些水源在水底或岸邊布置接地極,可以降低接地電阻,提高泄流能力。
(五) 合理接地。合理的接地設計是整個建筑物輸配電線路系統防雷措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物輸配系統中,一般會有構筑物接地、配電系統及強電設備接地、計算機自控系統接地等三種接地方式,因此,科學設計,使得這三種接地方式之間互相配合,有助于大大降低雷擊通過接地網絡對系統的毀壞。以計算機自控系統為例,一般采用系統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等幾種接地方式。在防雷措施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各種接地方式合理的組合,使得接地電阻值最小,取得最佳的效果。
4. 架設耦合地線
提高線路的反擊耐雷水平,降低反擊跳閘率,一般主要應用在接地電阻較高的線路。根據日本電力中央研究院對500kV同桿雙回線路的計算結果表明:在對雷擊性能改善效果相似情況下,采用耦合地線的總費用約為增加絕緣的4.5倍。因此在使用耦合地線時應對效果和費用做綜合比較,多數情況下該方法的性價比較低。
5.耦合地埋線
沿線路在地中埋設,并可與下一基塔的桿塔接地裝置相連的l~2根接地線。據本電力單位的運行經驗,在一個20基桿塔的易擊段埋設耦合地埋線后,10年中只發生一次雷擊故障。此法可降低跳閘率40%,能顯著提高線路耐雷水平
四.結束語
輸電線路的防雷并不只是以上一些措施就能徹底解決的,而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肯定在今后的線路維護工作中還會遇到新問題,隨著運行管理經驗的不斷豐富,再將成熟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相信線路防雷工作一定會提到一個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謝思壽 10KV輸電線路雷擊的防雷措施及其效果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8期
[2]高新智 仇煒 韓愛芝 李景祿 陳國盛 針對某35 kV配電線路防雷問題的探討 [期刊論文] 《高壓電器》 ISTIC PKU -2010年4期
[3]何文旭 農村電網輸配電線路防雷措施 [期刊論文] 《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05年3期
[4]張日朝 淺談輸配電線路安全運行管理 [期刊論文] 《中國科技博覽》 -2011年14期
[5]崔海 侯茜 李向奎 范憲銘 輸配電線路運行中防雷措施的原理及應用 [會議論文] 2009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專業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
一、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概述
目前我國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參與人員數量較多,但是這些人員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員的各方面知識水平和素質也需要提升。對于輸配電線路施工操作人員的培訓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就難以替身操作人員的實踐能力,參加培訓的人員因為實踐比較少,所以技能就比較差,正是這種原因使得人們對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設計現狀
(一)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概況
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是對現實配電線路施工技術系統的抽象屬性的模仿。人們利用這樣的模型進行試驗,從中得到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所需的信息,然后幫助實踐者對現實世界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的問題做出決策。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是一個相對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對真實系統某些屬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層次的,既要針對所欲處理的客觀系統的問題,又要針對提出處理者的需求層次,否則很難評價一個仿真系統的優劣。
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一種先進的實施培訓手段,提高培訓的效率,強化培訓效果。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設計是在計算機的基礎上開發,通過Internet 軟件平臺及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數據庫技術,綜合設定,使得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具有實用性和可維護控制性。
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開發,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國外對于計算機仿真系統的應用,尤其是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等大型企業開發計算機仿真系統,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樣參加培訓的人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具體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作業經驗,其技能可以與在現場工作2年的人員比,因此很多國家都看到了計算機仿真技術的優越性,計算機仿真系統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目前我國對于仿真系統的應用也是在一些危險性較大的領域,例如大型的鍋爐裝置、化學化工及變電站的應用中,后來有人提出在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作業中應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統在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作業中應用僅僅停留在提出的階段,還沒有完全開發出完善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
(二)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功能設計
目前關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設計的思想越來越統一,即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必須能夠便于施工技術模型的調試和輸配電線路畫面的構造,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還應采取先進的運行軟件和保證運行數據相分離的一種設計思路。
關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功能設計應該分成培訓師和受培訓者兩個方面的功能,對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培訓師功能應該是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訓者的機器,包括受培訓者機器的開始暫停關機等功能,另外可以準確知道受培訓者機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產生源,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培訓師機器功能還應是控制受培訓人員考核的現場等具體狀況。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學員機器功能設計,首先要依附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培訓師機的功能下,即能夠受到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培訓師機器的監管控制。在這種模式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受培訓人員的機器可以提供參家培訓人員的操作畫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圖、、控制組、趨勢圖及操作記錄等具體的監控畫面。
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將電網仿真系統和輸配電線路仿真及配電站系統仿真等有機結合進行設計,該系統應該具有的特點是確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網應用為核心,利用工作站、開放式系統及微機構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擴充和升級。此外,在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軟件上采用了軟件相互支持系統技術,這樣使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系統更加便于修改和維護。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慮了仿真電網和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及仿真變電站之間的相互影響,使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更加具有真實性。最后,還應通過采用了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多媒體技術,逐步實現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的圖像化和可視化,比較完整的反映出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作業情況,同時也使仿真的對象更加便于更改和進一步擴充,這樣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就會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通過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為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作業人員提供了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手段,同時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培訓模式,它的設計及應用可以提高整體的輸配電線路施工作業技術,進一步確保電網安全,同樣也大大提高了作業者的勞動生產率,為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著顯著的作用。
三、結論
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仿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供電有限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很大的資金和時間等用于施工技術人員的培訓及考核,著力開發完善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的仿真系統,使得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的仿真系統能自由安排培訓項目,并且允許人員在培訓中發生各種錯誤,同時演示出因為操作錯誤造成的種種后果且不帶來任何實際危害,不受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此外還可以人為制造各種故障來綜合培訓操作人員處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輸配電線路施工作業人員進行重復性集中培訓,從而使的操作人員在短期內接受較多的培訓項目,縮短總的培訓周期??晒澕s大量的培訓時間與經費。所介紹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目前已經投入運行,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能極大地提高培訓的質量,在短時間內提高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對電力系統的建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很多設計成果效果較為顯著,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應用水平,還需要更好的完善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爭取達到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術在變電站仿真中的應用[J]. 電網技術.2000(9)
[2] 湯曉青,周林,栗秋華.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仿真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四川電力技術.2007(2)
[3]姜芳芳,來文青,龔慶武.虛擬現實在變電站仿真系統中的應用[J].高電壓技術.2005(7)
電力系統是由發電廠、輸電網、配電網和電力用戶組成的,是將一次能源轉換成電能并輸送和分配到用戶的系統。輸電網和配電網統稱為電網,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配電網是電力系統中直接與用戶相連并向用戶分配電能的重要環節,由架空線或電纜配電線路、配電所或配電變壓器、斷路器、補償電容、各種開關、繼電保護、自動裝置、測量和計量儀表以及通信和控制設備等組成,除因電網結構薄弱、停電檢修、拉閘限電等因素會導致配電網供電可靠性下降外,雷擊也是造成配電網供電可靠性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漳州常山架空輸配電線路路防雷水平的判斷
判斷線路防雷性能優劣,主要以雷擊跳閘率和耐雷水平來衡量,前者是指每100km年均雷擊跳閘的次數,后者是指雷擊線路絕緣而不發生閃絡的最大雷電流的幅值。前者越低,后者越高,都表示防雷的性能好。引起線路的跳閘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雷電流幅值大于或等于線路的耐雷水平,引起絕緣發生工頻閃絡;第二當工頻閃絡變為穩定工頻電弧;輸電線路上所出現的大氣過電壓一般包括感應雷過電壓和直擊雷過電壓,從通常的運行經驗分析,后者對電力系統的危害比前者要嚴重得多。
1、感應雷過電壓
當雷擊發生于線路附近的大地時,由于雷電通道周圍空間的電磁場的變化急劇,會在線路上產生一定的感應過電壓。雷擊放電的開始階段,先導放電,線路處于先導通道和雷云的電場中,因為靜電感應,沿導線方向的電場強度分量將導線兩端與雷云異號的正電荷吸引到靠近先導通道的一段導線上變為束縛電荷,導線上成為束縛電荷,導線上的負電荷則由于電場強度分量的排斥作用而向兩端運動,經線路的泄漏電導和系統中性點流入大地。
2、直擊雷過電壓
輸配電線路遭受直擊雷雷擊的情況一般分為以下3種:雷擊避雷線或擋距中央,雷擊桿塔塔頂,雷擊導線或繞過避雷線擊于導線?,F以中性線直接接地系統有避雷線輸電線路為例進行分析。雷擊塔頂前,雷電通道負電荷在架空地線上和桿塔上感應正電荷;雷擊時,雷電通道負電荷和架空地線上、桿塔上正電荷快速中和隨機形成雷電流。雷擊將造成桿塔橫擔高度處、塔頂處、線路絕緣子處電位升高。導線、地線的電壓升高。當線路絕緣子電壓沒有超過線路絕緣水平時,桿塔與導線之間不會出現閃絡;如果雷擊桿塔時雷電流超過線路的耐雷水平,就會發生線路閃絡,即“反擊”。
二、漳州常山架空輸配電線路防雷措施的優化與提高
1、線路型避雷器的應用
無串聯間隙型避雷器直接與導線連接,利用避雷器電阻的非線性特性保護絕緣子串,與帶串聯間隙型相比具有吸收沖擊能量可靠,無放電延時的優點。同時,為防止避雷器本身故障時影響線路正常運行,無間隙避雷器一般裝有故障脫落裝置,即帶脫離裝置的無間隙型避雷器。帶脫離裝置的無間隙型避雷器通過脫離器與導線相連。脫離裝置由脫離器、絕緣間隔棒等組成。在正常情況下,通過雷電流和操作過電壓電流,脫離器均不動作;在異常情況下,當避雷器發生故障損壞時,工頻電流通過脫離器,脫離裝置能可靠動作,使損壞的避雷器自動與導線脫離,保證正常供電,絕緣間隔棒保持導線與避雷器之間有足夠的絕緣距離。
2、采用帶間隙的線路避雷器保護進線段終端桿
帶串聯間隙型避雷器與導線通過空氣間隙來連接,間隙擊穿電壓低于絕緣子串的閃絡電壓,正常時避雷器處于休息狀態,不承受工頻電壓的作用,只在一定幅值的雷電過電壓作用下串聯間隙動作后避雷器本體才處于上作狀態,因此具有電阻片的荷電率較高,雷電沖擊殘壓降低,可靠性較高,運行壽命較長等特點。因串聯間隙的隔離作用,避雷器本體部分(即裝有電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擔系統運行電壓,可以不考慮長期運行電壓下的電老化問題,且本體部分的故障不會對線路的正常運行產生隱患。
3、其他防雷措施
(1)保護間隙。保護間隙即為在絕緣子串旁并聯的一對金屬球電極,并依據相關絕緣子50%雷電沖擊試驗值確定其間隙距離,使其間隙放電電壓低于絕緣子串放電電壓,當線路處于正常運行狀況時,保護間隙處于工頻電場之中,但電場強度較低無法將空氣間隙擊穿,其對線路正常運行無影響;當導線發生雷擊時,在導線與地之間(即絕緣子串兩端)出現較高的雷電過電壓,此時由于間隙的放電電壓低于絕緣子串放電電壓,雷電過電壓通過間隙放電,工頻持續電流在間隙間燃燒受到電弧電動力和風的作用逐漸熄滅,使得絕緣子串得到保護而免于損壞;若導線為絕緣導線時,間隙防雷裝置可有效保護絕緣導線避免發生雷擊斷線事故。由于空氣絕緣可在短時間內自行恢復,間隙放電屬于瞬時性事故,從而提高了重合閘的成功率。但是,加裝保護間隙之后會造成線路耐雷水平降低,增大了跳閘事故發生的風險。因此,在10kV配電線路中允許一定跳閘率的情況下,可采用加裝可調間隙防雷裝置,從而保護絕緣子因雷擊閃絡而損壞、炸裂導致線路落于橫擔上或因雷擊絕緣導線而導致絕緣導線斷線事故的發生。(2)降低接地電阻。降低接地電阻可大幅降低輸電線路反擊跳閘率,由于10kV配電線路雷擊跳閘主要由感應雷引起,因此降低接地電阻在10kV配電線路防雷措施當中的效果并不明顯。但是降低接地電阻有利于雷電流沖擊波的泄放以免設備遭受雷電沖擊波的損壞。此外,降低10kV配電線路的接地電阻可降低雷擊大地時桿塔的電位,防止了雷電波通過地面反擊到配電線路。
三、結語
對于配電線路的防雷,其防雷應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直接影響到了配電網傳輸電網的經濟效益,為此必須要對配電線路防雷措施進行優化應用研究,本論文所探討的配電線路防雷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應用措施,更多具體的配電線路防雷措施應用有待于廣大技術同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胡曉霞.關于配電線路防雷與接地應對措施的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3,03:140.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得到提高,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水平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計算機、RTU以及一些其他的自動化設備被應用到電力系統中,我們指導微電子設備的工作電壓只有幾伏,工作電流十分微弱,正是如此其對外界的干擾抵抗十分弱。再加之,由雷電帶來的瞬變磁場十分強,對于微電子器件產生的干擾很大,嚴重的甚至直接損壞微電子設備,給電力系統帶來損失。近幾年,盡管電力企業在不斷的采取措施加強對電力系統的防雷保護,但是雷害事故還是時有發生,所以加強電力系統防雷措施的研究和探討還是十分必要的。
二.對于雷電侵入波產生的過電壓的保護措施
一般而言,電力企業對于雷電侵入波產生的過電壓的保護是通過避雷器以及避雷針來實現的,這兩者相配合的實現了對進線段的有利保護,效果比較好。通過對進線段的保護,可以利用其阻抗限制雷電流幅值,以及利用其電暈衰耗來達到降低雷電波陡度的目的,再在進線段上安裝避雷器,通過避雷器的作用可以使得電流不超過絕緣配合所要求的數值,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實現第一道防雷。
三.對于UPS過電壓的保護措施
感應雷或沿電源線進入室內的雷電侵入波會使電源電壓急驟升高,從而導致UPS及后接設備損壞。有些UPS中盡管裝有壓敏電阻,但還是很難保護自己及后接微電子設備。對電源,可靠有效的防雷方法是采用四級保護。每一級用三極氣體放電管,將大的雷電限制到后續保護系統可允許的范圍;第二級用限流模塊;第三級用壓敏電阻;第四級用TVS管,使輸出的箝位電壓達到規定的要求。采用上述四級保護后,UPS或被保護電源一般不會因雷擊而損壞。
四.對于載波機過電壓的保護措施
載波機遇雷擊易損壞的部分通常為電源盤、用戶話路盤及高頻電路盤。高頻電路盤上通常裝有放電管,具有一定的耐雷水平;電源部分可采用上述電源過電壓保護方式;用戶話路盤由于鈴流電壓與通話電壓不一致需要在保護裝置設計上精心考慮,使之在兩種不同電壓下均能有效的地保護用戶話路部分最好的辦法是將保護器件置于載波機內,考慮到實際情況,外置保護模塊應設計考慮得周全一些。為了有較好的防雷效果,我們在防雷時可以使用Modem、程控交換機通信線、用戶話路盤以及信號線來實現四級保護,同時可以安裝自動報警裝置。
五.接地電阻與屏蔽
1.接地。合理的接地設計是整個電力系統防雷措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會有構筑物接地、配電系統及強電設備接地、計算機自控系統接地等三種接地方式,因此,科學設計,使得這三種接地方式之間互相配合,有助于大大降低雷擊通過接地網絡對系統的毀壞。以計算機自控系統為例,一般采用系統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等幾種接地方式。在防雷措施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各種接地方式合理的組合,使得接地電阻值最小,取得最佳的效果。防雷接地是為防雷保護需要而設,以降低雷電流通過時的地電位升高,因此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接地電阻值越小過電壓值越低。因此,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應盡可能降低接地電阻。 在接地時要盡量的減低電阻,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深埋式接地極,如地下較深處的土壤電阻率較低,可用深井式或深埋式接地極;填充電阻率較低的物質或降阻劑。如附近有可以利用的低電阻率物質可以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敷設水下接地裝置,如桿塔附近有水源,可以考慮利用這些水源在水底或岸邊布置接地極,可以降低接地電阻,提高泄流能力。
2.屏蔽。為了達到減少雷電電磁干擾的目的,主控樓、通信機房的建筑鋼筋、金屬地板均應相互焊接,形成等電位法拉第寵。設備對屏蔽有較高要求時,機房六面應敷設金屬屏蔽網,將屏蔽網與機房內環行接地母線均勻多點相連。架空電力線由站內終端桿引下后應更換為屏蔽電纜;室外通信電纜應采用屏蔽電纜,屏蔽層兩端要接地;對于既有鎧帶又有屏蔽層的電纜應將鎧帶及屏蔽層同時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將屏蔽層接地。電纜進入室內前水平埋地10m以上,埋地深度應大于0.6m;非屏蔽電纜應穿鍍鋅鐵管并水平埋地10m以上,鐵管兩端應良好接地。若在室外入口端將電力線與鐵管間加接壓敏電阻,防雷效果會更好。
六.綜合性防雷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整體防雷系統
從整個電力系統而言,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從整體上做好防雷規劃,從內到外,做到防雷措施的全面覆蓋。整體而言,外部可以安裝避雷針,接閃器等,避免雷電直接打擊輸配電線路或者是相關的線纜配電箱等基礎設施,引起火災或者事故。同時,內部要做好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共用接地系統和浪涌吸收保護器等一些子輸配電系統,通過它們可以將引人建筑物內的浪涌電壓和浪涌電流瀉放到大地,并將其鉗位在一定的電壓范圍內,以完善地保護電氣設備。從整體上做好防雷規劃,內外覆蓋,這是采取具體防雷措施之前的基礎性工作。
2.實施多級保護措施,做好配電系統的防雷
電力系統自動化是保證整個電力系統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部分,而輸配電系統也是容易遭受到雷電襲擊的部位之一。因此,做好配電系統的防雷措施,是整個防雷系統中的重要環節。雖然目前大多都會在配電系統的進線處安裝避雷器,避雷帶等防雷器件,但是,經過很多次實踐證明,單一的防雷措施或者是防雷器件難以真正保障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轉,當雷擊降下時候,建筑物的自控設備的電源機盤依然會受到電擊而產生損壞。在對配電系統防雷時候,要據實際情況做好多級防護措施。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地網的改造,我們可以在容易受到雷擊的部位安裝ZGBZ-Ⅱ型載波機過電壓保護器、DGBZ-Ⅱ型電源過電壓保護器、MGB-Ⅰ型Modem過電壓保護器和XGBZ-Ⅱ型信號線過電壓保護器。通過工作實踐證明了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七.結束語
我們必須要充分的認識到電力系統自動化防雷工作的必要性,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所研究的防雷措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對于整個電力系統自動化防雷工作而言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整個電力系統防雷以及安全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而且可以肯定的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難題,我們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必須正確看待,從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法。同時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的學習探討新的技術措施,不但的將得出的新方法以及新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相信防雷工作一定會提到一個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謝思壽 10KV輸電線路雷擊的防雷措施及其效果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8期
[2]高新智 仇煒 韓愛芝 李景祿 陳國盛 針對某35 kV配電線路防雷問題的探討 [期刊論文] 《高壓電器》 ISTIC PKU -2010年4期
[3]何文旭 農村電網輸配電線路防雷措施 [期刊論文] 《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05年3期
作者簡介:倪良華(1966-),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志超(1960-),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院長,副教授。(江蘇 南京 210013)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學院重點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3-0062-02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發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綠色能源利用蓬勃興起,智能電網發展方興未艾,電力行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發展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隨著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特高壓遠距離輸電網的規劃與建設,對具有高水平的專業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這為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結合電力行業發展與改革的大背景,為培養行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主動適應行業對專業人才需求變化,更新人才培養理念,開展輸配電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從輸配電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定位好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整合優化現有教學資源,構造完善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實踐教學基地及現場實習基地,促進教學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與方法;同時根據學生發展特點,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和現場實踐,讓學生學習掌握新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這是目前輸配電工程專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與行業發展不相適應。國家電網發展特高壓輸電和新能源技術,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不斷涌現,現有輸配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沒能很好地與時俱進,從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進一步明確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第二,原有課程知識體系中,理論課程中部分課程存在交叉重復現象,部分理論教材內容未能及時反映行業領域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技術,滯后于現場工程實際,不利于學生學習系統知識和跟蹤學科前沿知識,不利于學生從系統角度思考問題,不利于學生未來較快適應現場工作。
第三,教學方式方法手段單一,現主要以課堂灌輸式講授為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夠,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和信息技術資源利用不充分,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第四,教學評估體系不完善,難以全過程監控教學過程,考核手段單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報告的形式考查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掌握情況,不能多元化檢驗、評價學生的綜合水平,更無法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與實踐
“十一五”期間,通過承擔教學改革立項課題的研究和教改試點,經過多年專業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了一條新時代背景下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之路,取得了頗為豐富的教學成果。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與實踐歸納總結如下。
1.緊跟電力行業發展,定位好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電力系統及自動化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不斷涌現,國家電網正朝著大區域、大規模電網方向發展,同時電力行業需要多種層次的專業人才。認清并明確輸配電工程本科專業所培養人才的層次,是形成人才培養理念的關鍵。為此,深入到電力公司、送變電公司、電力設計院、電力監理公司、地鐵公司等單位進行廣泛調研,虛心聽取用人單位對輸配電專業人才的需求意見,是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第一要務。目前現場方面的人才層次不高,而用人單位對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量較大,要求所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較高,專業方面不僅要具備完備的電工理論基礎、機械工程知識、電力工程知識、輸電線路工程知識,還要求具備實踐動手能力強、現場適應能力強、管理能力突出、團隊合作意識好等綜合素質。
認清形勢,緊密跟蹤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調整輸配電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合理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專業建設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養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個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面向生產第一線、工程實踐能力強、能夠跟蹤本領域新理論新技術、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端專業人才,是南京工程學院輸配電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進實踐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是進行輸配電工程專業改革與建設的目標之一。經過多年努力,在增加實驗室建設投資的同時,通過與電力公司和送變電公司等單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共同建設了“輸變電工程實習中心”、輸電線路施工實訓基地、輸變電虛擬仿真實驗室、輸電線路測量實驗室、電纜故障測試實驗室、輸電線路金具陳列室、桿塔模型室等實踐基地。實驗基地及實驗室配置的設備種類齊全,功能全面,技術先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同時,為解決學生畢業現場實習問題,與地方市供電公司大力合作,設立了校企合作培訓實習基地,通過校內實踐基地的訓練和現場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緊扣行業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組優化課程體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關鍵因素。專業改革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教育部對工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電力行業對崗位職責及知識點的具體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突出以理論知識扎實工程應用能力強為培養主線,重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及實踐課等不同層次專業課程體系。專業基礎課方面,通過開設“電氣工程導論”課程,讓學生初步感知電力系統,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通過開設三大力學課程和電路、電機和電子技術等電類課程,將力學和電工類課程巧妙融合,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打下了良好基礎。專業方向課方面,為突出專業特色,優化相關課程,將“架空線路設計”與“輸電桿塔設計”課程合并,將“架空線路施工機具”與“架空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課程合并,增加“電力電纜”課程課時數和電纜故障測試技術相關內容,增加開設“配網技術”課程。專業選修課方面,開設能反映新技術、新設備在專業領域的應用類課程,比如“特高壓電網”、“遠距離輸電技術”、“輸電線路概預算”、“GIS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智能輸電技術”、“配電網靈活自愈技術”等課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實踐課方面,利用優質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參加輸電線路施工現場實訓,輸變電虛擬仿真實驗室基地實習,參加一次、二次系統設計和到企業現場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并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及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工程設計、科研項目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4.以“九個結合”為指導,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將輸配電工程專業的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具體措施歸納為“九個結合”: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校內教師課堂講授與校外專家專題講座相結合;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畢業設計與現場工程設計相結合;畢業實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編寫或選用教材與企業培訓要求相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與科研課題相結合;仿真實驗室虛擬培訓與現場具體實踐相結合。
以“九個結合”為指導思想的教學模式,常規課堂教學中輔助運用高級多媒體課件教學,將理論知識和現場知識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聘請高水平的專家到學校作專題講座,與師生共交流,拓寬了專業視野。學生畢業設計選題選自實際工程中的項目,做到真題真做,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具體工程實踐,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F場實訓與在輸配電虛擬仿真實驗室培訓互相結合,學生的工程實踐效果明顯增強。
5.重視科研進修實踐,提升師資隊伍素質
為了不斷更新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應倡導教師積極參加高校進修讀碩讀博,積極申報并承擔科研項目,并深入到電力企業現場參加工程實踐活動。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大部分專業教師達到了“雙師型”標準,一部分教師隊伍達到了“雙師型”加“科研型”標準,多名教師成為相關電力企業的特聘專家和顧問。教師的教學、工程實踐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顯提升。教師先后承擔省級、校級教研教改及橫向縱向項目多項,發表高質量的專業學術論文多篇,指導的本科畢業設計獲省級優秀畢業設計個人和團隊獎勵,學科研究形成了明確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務方面,承擔了多個變電站及線路工程二次線設計。
6.突出電力特色,邀請企業專家共同精編適用教材
為了突出輸配電工程專業的特色,編寫出能反映電力系統自動化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新工藝的系列化適用教材,特地邀請企業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幾年來共編寫出版各類規劃教材8本,其中《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輸電線路設計基礎》等為“十一五”規劃教材。
7.改革課程考核手段,多樣化地評價學生的水平
過去僅憑一張試卷或一份報告的課程考核手段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和能力,不能客觀、多樣化地評價學生。為此,應改革課程考核辦法,推行期末考試與平時出勤、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實驗報告、小論文相結合的考核制度,以確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水平。
三、總結
以上是主動適應電力行業發展,著力改造傳統輸配電工程專業,通過一系列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組合、先進實踐基地打造、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考核方法多樣化等方面進行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活動。經過改革,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就業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滿意,為培養適應電力行業需求的應用型本科高級人才作出了貢獻,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宏斌,等.面向中國智能輸電網的智能控制中心[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9,24(2):2-7.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電力能源是保障我國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能源基礎,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力系統規劃主要是由電力負荷預測、電源規劃及電網規劃組成,電網規劃是建立在電源規劃和負荷規劃基礎之上的,要求在保證輸電能力的前提下,將輸電費用降至最低。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是在根據原始資料和系統資料,對負荷和電量平衡作出分析,利用規劃方法,結合優化規劃的原則,從擬定的多種方案中,選擇技術可行,運行經濟,安全可靠的設計方案,以此確定最優的規劃設計方案。
二.電力負荷預測。
電力系統負荷預測程序是電力系統中進行負荷預測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它通過計算程序自動采集、分析歷史數據, 通過精密計算得到預測數據和曲線, 能夠使負荷預測準確度有大幅度提高。但是, 在程序中提供了多種預測方法中, 選取最準確、最恰當的方法是提高負荷預測準確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這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應用中要對負荷實際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做細致的分析。
1.回歸分析法。
回歸分析法, 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定量預測方法, 用數理統計中的回歸分析方法對變量的觀測數據統計分析, 并根據對規劃期內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預測來推算未來的負荷。優點: 預測精度較高, 適用于在中、短期預測使用。缺點:
( 1)規劃水平年的工農業總產值很難詳細統計; ( 2)回歸分析法只能測算出綜合用電負荷的發展水平, 無法測算出各供電區的負荷發展水平, 也就無法進行具體的電網建設規劃。
2.單耗法。
單耗法是預測有單耗指標的工業和部分農業用電量的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優點:方法簡單, 對短期負荷預測效果較好。缺點: 需做大量細致的調研工作,近期預測效果較佳。
3.灰色系統法。
灰色預測是一種對含有不確定因素的系統進行預測的方法。以灰色系統理論為基礎的灰色預測技術,可在數據不多的情況下找出某個時期內起作用的規律,建立負荷預測的模型。灰色模型法適用于短期負荷預測。優點: 要求負荷數據少、不考慮分布規律、不考慮變化趨勢、運算方便、短期預測精度高、易于檢驗。缺點: ( 1)當數據離散程度越大, 即數據灰度越大, 預測精度越差; ( 2)不太適合于后推若干年的預測。
4.趨勢分析法。
常用的趨勢模型有線性趨勢模型、多項式趨勢模型、對數趨勢模型、冪函數趨勢模型、指數趨勢模型等, 這種方法本身是一種確定的外推, 在處理歷史資料、擬合曲線, 得到模擬曲線的過程, 都不考慮隨機誤差。使用的關鍵是根據地區發展情況, 選擇適當的模型。
5.負荷密度。
負荷密度一般以kW/km2表示。一般并不直接預測整個城市的負荷密度, 而是按城市區域或功能分區。不同地區、不同功能的區域, 負荷密度是不同的。
三. 電力系統的電源規劃。
電源規劃的核心問題,是在規劃限定的時間范圍內,根據對電力負載增長的預測,確定在何時、何地,建設什么類型、多大容量的一批發電廠,以期既能滿足經濟發展所引起的負荷增長需求,同時又最為經濟合理。
我國目前的電力系統的基本情況是,隨著電力系統改革的深入,電廠與電網已經徹底分離,分別形成了發電公司與電網公司。雖然二者都處于壟斷地位,且以服務國民生產和生活為第一目標,但是作為相互獨立的經濟實體,二者同時也都要考慮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是主場化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同時也會引起一些協調的問題。
電源規劃屬于發電企業的工作,而輸配電線網絡的規劃則是電網企業的工作,作為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端,二者的相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即,電源規劃要以輸配電線路的規劃為基礎,電源負荷不能超出輸配電線路的負載能力,
而輸配電線路的規劃則要充分考慮中長期的電源規劃以做出合理的選擇,不能出現電源供應中心輸配電線路負載能力不足的情況。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如海南島,則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首先,跨海輸電可靠性差,且不經濟,海南電網需要在島內建設相對獨立的電源系統,但因其本身的經濟結構,電力消費較少,電力系統規模不大,自身可靠性較差,所以需要有連接外部電網的備用線路。同時電力系統本身的規模也限制了大容量電機的使用,經濟性不夠最優。
四.電網規劃。
電網規劃是根據負荷預測和電源規劃結果,研究未來合理的電網建設方案。
1. 規劃目標
構建安全、穩定、合理的電力保障體系,保證各項電力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協調、有序地進行,電網建設適度超前城市建設發展,滿足轄區內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要求,確保電網在國民經濟發展功能的發揮。結合地方現存電網特點,以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為指導,滿足地方供電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建成供電可靠性、收益平穩的,完全滿足全社會用電需要,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電力網。
2. 規劃目標。
(1)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地方電網應滿足西部新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為轄區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2)統一規劃、協調發展、遠近結合、適度超前。
電網建設應與城市建設統一規劃,電網建設與負荷發展協調,滿足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適度超前于城市發展,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3)安全可靠、運行靈活、經濟高效。
地方電網以滿足國家規定的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標準、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優質電能為宗旨,把建立布局合理、結構堅強、運行安全放在第一位。
3.規劃類型。
按照時間劃分,電網規劃可分為遠景規劃、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
遠景電網規劃:一般相對于一個較長的水平年,通過對未來各種發展情形的分析,研究電網骨干網架的遠景結構,如電壓等級、輸電方式等。
短期電網規劃:研究制度1~5年內電網的擴展決策,確定詳細的網絡方案。
長期電網規劃:介于兩者之間,研究電網的長期發展或演變。一方面通過長期電網規劃對遠景規劃進行修正;同時又指導短電網規劃,使短期電網規劃同長期電網發展一致。
五.電力系統的優化規劃。
電力系統的優化規劃基本任務是要研究和提出規劃期內的負荷水平(負荷預測):規劃期每年最大負荷Pmax,年電量需求Qmax,負荷特性曲線以及負荷分布;研究能源資源和運輸條件,確定能源布點、水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研究和提出大型電站的合理供電范圍;研究和提出電源合理布局及發展規模,確定電源規劃方案;研究電網發展方案,包括輸電和配電主干網絡布局及電壓等級選擇、變電所布局及容量選擇等等。
六.結束語。
電力規劃設計要通過技術和經濟比較,選擇較為優先的設計方案,通過深入分析,從網絡電能損耗、最大電壓損耗、線路和變電站的投資及每年電力網的運行費用等方面,作出詳細的分析,并確定最優秀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朱源源 Zhu Yuanyuan 對于我國電力規劃設計技術的探討 [期刊論文] 《科學之友》 -2010年18期
[2]李喜來 董建堯 段松濤 特高壓輸電線路鋼管塔設計關鍵技術與試驗研究 [期刊論文] 《特種結構》 ISTIC -2012年4期
[3]馮寧 基于我國電力規劃設計技術的研究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36期
0.概述
現代工礦企業中,三相異步電動機是最常用的電氣設備之一,在企業的生產設備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由于它們都是電感性負荷,所以在企業內部的生產運行中,功率因數一般都比較低,需要從電源中吸收大量的無功功率,才能正常工作,給企業造成較大的電壓損失和電能損耗。無功補償是指采用另加無功補償裝置的辦法,讓無功負荷與無功補償裝置之間進行無功功率交換,以提高系統的功率因數,降低能耗,從而大大減少供電線路,改善電網電壓質量。
許多企業一般都是在企業內部配電室里低壓母線上集中安裝一些電容器柜,對變配電系統的無功功率進行補償,這對于提高企業內部的供電能力,節約變配電損耗都有積極作用。可是,由于企業內部的電動機大都通過低壓導線連接,分散在各個生產車間,形成企業內部的輸配電網絡,由此,大量的無功電流仍然在企業內部的輸配電線路中流動,這些無功電流在企業內部所造成的損耗,依然不能解決。
電動機無功功率就地補償,就是把電動機所需要的無功電流局限在電動機設備的最終端,實現無功功率就地平衡,使得整個變配電網絡的功率因數都比較高,有效地減少輸配電線路的無功損耗。
1.三相異步電動機運行功率因數及損耗
三相異步電動機運行時,所消耗的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兩個分量。有功功率是用于電動機產生機械轉矩并且驅動負載所需的功率,它的電流隨負載的增加而增加,而無功功率,則是用于電動機內部的電場與磁場隨著電源頻率的反復變化,在負載與電源之間不斷地進行能量交換時所消耗的功率。無功電流在負載變化的情況下,其變化很微小,在相位上,電流的變化總是滯后于電壓90°,所以是純電感性質的。在實際運行中,電源供給電動機的總電流是有功電流和無功電流的矢量和,當電動機處于滿負荷運行時,有功電流大于無功電流,總電流的功率因數較高,而當負載下降時,有功電流減小,無功電流基本不變,所以功率因數降低。
可以這樣認為:當電動機的輸出功率一定時,功率因數越低,就意味著其所需的無功功率越大,因而造成的損耗也較大。實踐證明,無功功率所產生的電能損耗,主要是發生在輸配電線路上的,對于那些距離電源較遠,線路電阻比較大,電動機運行功率因數低的終端設備,所造成的無功損耗就更加突出了。
2.無功功率就地補償原理及電容量的選擇
2.1因為在電容負載中產生的超前無功電流與在電感負載中產生的滯后無功電流能夠相互補償,所以在電動機電源終端并聯一個適當容量的電容器,就可以使電動機所需的無功電流大部分由并聯的電容器供給,從而減少輸配電線路上的總電流,降低線路損耗。
若對該電動機的無功功率進行就地補償,使其無功功率為Q2,視在功率為S2。這時我們可以看出,就地并聯安裝了一個Qc=(Q1-Q2)的無功電容量以后,電動機從電源吸收的無功功率就由原來的Q1減到Q2,視在功率S2<S1,功率因數得到提高。很顯然,無功功率就地補償后,就等于減少了線路輸送的視在功率。。
2.2在給電動機選擇補償電容量時,根據電動機功率的大小,以及補償前后的功率因數值進行如下選擇:
即:Qc=Q1-Q2
Qc——補償電容量
P——電動機功率
一般情況下,選擇的補償電容量,只要能夠補償0.9~0.95就可以了,不宜選擇過高補償,否則會使投資費用大幅度增加。
在選擇補償電容量時,如果無法確定電動機的運行功率因數值,也可以根據以下的經驗公式進行選擇:
即:Qc=(1/4~1/3)P
這種選擇一般可以達到補償要求,而且不會出現過補償的情況。
3.無功功率就地補償的經濟效益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電動機無功功率就地補償后,實際上是節約了線路輸送的視在功率,而視在功率轉換為有功功率,就相當于節約了有功功率。
P——相當于節約的有功功率
S——節約的視在功率
P——電動機有功功率
S1——補償前的視在功率
I1——補償前線路電流
則其節電率為:
×100%=11.76%
電流節約率:(I1-I2)/ I1×100%=(105-94)/105×100%=10.48%
電流節約率<η說明補償正確。
注意:電流節約率不等于節電率。
如果每年按運行250天計算,則年可節電為:
(1.73×380×105×0.85×0.1176×24×250)/1000
=41400kWh
每kWh電價按0.5元計算,年可節約電費:
0.5×41400=20700元
每kVar電容量以55元的價格計算,投資回收期為:
T=(19×55×250)/(20700)=13天
可見,無功功率就地補償,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節電措施,僅節約線損這一項,一般在一個月以內就可收回投資。
4.補償電容器的安裝位置及注意事項
4.1安裝就地補償電容器時,應把它并接到電動機控制接觸器的負荷側,或者電動機的進線端,使之與電動機一起投入一起停用。但對于Y-起動的電動機,應將補償電容器的三個接線端子連接到電動機的D4、D5、D6三個端子上,使電動機在Y連接起動時,同時也將三相電容器短接起來,當起動完畢后,電動機進入連接運行時,電容器與電動機繞組并聯,投入正常的運行。。
4.2安裝補償電容器的電動機,不能承受反轉或反接制動。
4.3電動機仍在繼續運轉,并產生相當大的反電勢時,不能再起動。。
4.4應避免電容器和電動機產生自激電壓。
5.電動機無功功率就地補償的應用范圍
5.1長期連續運行的電動機,經常輕載或空載運行的電動機。
5.2離供電變壓器距離較遠的電動機,一般不小于10米。
5.3單臺容量較大的電動機,一般高壓電動機不小于90千瓦,低壓電動機不小于5.5千瓦。
參考文獻
[1]三相異步電動機經濟運行. 國標(GB12497-1995).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7-0046-02
高壓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與維護專業作為人才緊缺型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發展重點建設專業”項目,得到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專業依托廣西新型工業化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電力工業作為廣西“14+4”千億優先重點發展產業政策,堅持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適應,以提高服務廣西及周邊地區電力行業發展能力為目的,建設成以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特色的區域人才緊缺型專業。
一、建立“三個機制”,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
1.與行業企業合作開展產業發展與行業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調研論證機制
(1)成立學院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及高壓輸配電專業分理事會,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共育人才等各種合作事項。例如通過校企合作理事會高壓輸配電專業分理事會,與南寧超高壓局合作共建“輸電線路運行與線路檢修”“線路帶電作業技術”課程,南寧超高壓局派出專家到學院指導進行線路檢修實訓項目的實施,共同編寫教材。
(2)與廣西送變電建設公司進行“線路設計”課程的共建合作,并在其下屬企業順能電力勘察有限公司設立教師工作站,常年提供教師頂崗實習的崗位,為“線路設計”課程等專業教師提供頂崗實習和交流平臺。
(3)建設“校中企”,開展對外服務,與廣西寶光明電力電氣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電氣試驗中心”。該中心建在學院,與企業共享設備,例如輸電線路工程實訓基地的電纜故障探測儀與電氣試驗中心共用,廣西寶光明電力電氣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高壓試驗設備如智能高壓數字兆歐表、鹽密值測量儀等。通過共建的電氣試驗中心,專業教師組織利用共享的試驗設備進行教學使用,也可以參加企業的生產實際現場進行工作,組織進行對電力電纜的故障測距,直接為企業生產提供服務。
2.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課程體系構建論證機制
依托高壓輸配電專業分理事會平臺,實現校企之間的技術研討、經驗交流制度化。定期召開分理事會議,研討課程建設事宜,企業有重要的作業項目,立即通知專業教師前往參加,共同研究技術方案。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到學院進行線路檢修、帶電作業、線路施工等項目教學,商討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召開課程建設與改革研討會,就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的研討,為課程建設與改革提供支持。
3.行業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和反饋機制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結果評價為依據的數據化管理,引入麥可思公司,提供評判教學效果的科學方法,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專業引進麥可思調研機構進行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和人才培養質量分析調研,充分挖掘用人單位、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學生、家長等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優勢資源,指導專業建設與改革。
(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就業跟蹤體系和專業就業跟蹤管理群組。建立第三方評價機構調研以及專業的調研成果,完成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分析報告、畢業生就業跟蹤調研報告等,指導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課程改革。
(3)利用信息化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指導專業建設。在學院的統籌安排下,學院積極進行信息化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網上評教議教指標體系的改進、利用專業網上學習空間開展就業跟蹤、建立頂崗實習管理平臺、將資源呈現型的精品資源課程網站改革為學習型的數字資源課程學習網站,建立教師網絡課程管理空間和學生網絡課程學習空間。通過豐富的信息監控體系采集數據分析,指導專業持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方向設置調整、課程體系優化、辦學成本優化等。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三有四能二會”
人才培養突出三有:有事業心,有責任心,有上進心;四能:能勝任工作崗位,能吃苦耐勞,能遵規守紀;二會:會做人,會做事。
1.以區域產業(行業)人才需求為依據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電力是廣西“14+4”千億優先重點發展產業政策,特別是高速鐵路近來在廣西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電氣化的高速鐵路必須要有相應的高壓輸電線配套才能運行,對本地區本產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及時修訂人才培養計劃,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準確定位為電力、鐵路、冶金等行業,例如在2013屆的高壓輸配電專業的82名畢業生中,有高達42人進入了鐵路系統工作,滿足了地方產業發展的要求,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充分顯現。
2.實施“2+1”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頂崗實習規定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由專業指導教師、輔導員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管理,實施共管共育。[1]學生頂崗實習的成績由企業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的評定成績、平時成績及頂崗實習報告三部份構成。大學二年級開始確定頂崗實習指導教師,記錄多時段頂崗實習情況,全程監控頂崗實習的全過程。學生能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施靈活的頂崗實習成績評定辦法,在每個學期的假期,學生均可申請參加頂崗實習,累計實習時間達半年以上,便可評定頂崗實習成績。這種多時段頂崗實習時間累計制度,正是符合了線路施工、運行與維護行業的工作特點,一些施工作業點不需要很多人員,所以不能大批量地接受畢業生參加頂崗實習,分散成多時段后,學生可隨時選擇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工地參加實習,且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后,學生返回到課堂后會自覺地去學習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怎么明白的東西,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人才培養過程注重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精神培養
針對本專業工作具有危險、艱苦、需要體力支持的特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本專業注重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精神培養,在實施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按實際工作流程進行作業,填寫工作任務單、列隊宣讀,進行作業前安全檢查,向工作許可人報告,作業中進行工作監護,努力營造職業氛圍,培養安全意識。把體能測試引入到課程考核中,強化身體素質鍛煉,逐漸培養成能吃苦耐勞、嚴守紀律、照章行事的良好職業素質。
4.“四結合”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構建實施線路施工實訓項目虛實相結合,線路檢修實訓任務虛實相結合,電力電纜實訓過程虛實相結合,線路設計實訓崗位虛實相結合教學模式。[2]解決專業實訓中存在作業面廣、耗材大、不可重復的幾個特點,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培養在線路施工、運行與檢修、線路設計等崗位能力突出的畢業生。
(1)線路施工的項目虛實結合。線路施工中的鐵塔組立可進行組裝實訓,而桿塔基礎的澆制由于不可重復性只能進行虛擬的作業。
(2)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的任務虛實結合。輸電線路的檢修,例如更換500kV整串耐張絕緣子任務的實施,可通過線路道亨三維金具組裝軟件來“虛擬”實現。三維動畫仿真技術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畫面的推進可以進行絕緣子串的“虛擬”組裝。通過模擬仿真,學生可反復多次練習,熟練掌握絕緣子串組裝的順序。而500kV走導線檢修間隔棒等作業通過真實的任務作業完成。
(3)電力電纜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虛實結合。在電力電纜附件制作實訓過程中,先觀看視頻,動畫模擬電纜附件的制作過程,再進行實際制作電纜終端頭。
(4)線路設計的崗位虛實結合。線路設計實訓室按真實工作環境配置所有設備,“線路設計”課程建設按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通過引入設計公司到班級,用真實的任務驅動,引領團隊教師及部分學生參與真實的輸電線路設計項目工作,充當助手完成較簡單的任務。第二階段將實現崗位的虛實結合,即教師設置虛擬的線路設計崗位,學生在虛擬的崗位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些任務由簡單到復雜,在完成了這些任務后,學生掌握了線路設計的軟件使用方法以及線路設計的相關規程規定。通過考核,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參加真實的線路設計崗位工作,在實踐中深化提高技能。
5.實行“雙證書”制度
實行“雙證書”制度,學生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獲得相應的學分,同時還參加送電線路工、電力電纜工、電工等職業資格證考試,獲得中級工證方可畢業。例如2012~2013年,本專業已畢業的兩屆畢業生中,雙證書率達100%。
6.探索系統培養,實現中職與高職教育的銜接
中職與高職教育,以自成體系的課程系統為基礎,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3]通過對行業企業進行調研,高壓輸配電專業對應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分析,來構建相互銜接專業課程體系。按照輸電線路建設過程,從輸電線路勘測、設計、施工準備、施工過程、交工和竣工驗收到線路的投入使用、線路的運行與維護各階段課程體系中,分別構建了中職的由“電工學”“工程力學基礎”“高壓電器設備電氣試驗”“工程測量基礎”“線路工藝實訓”“起重實訓”“配電線路”等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構建了高職的由“電工電子學”“輸電工程力學”“送電線路測量”“高電壓技術”“電氣設備”“線路施工”“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線路設計”等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實現中職教育的終點即是高職教育的起點這一要求。
三、搭建“四位一體”實訓平臺,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高壓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與維護專業按照合作性、開放性、共享性、職業性、系統性、領先性的“六性”要求,建成了融教學、培訓、競賽、科研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實現了教學內容項目化、實踐環境現場化、理論教學實踐化、學生身份員工化、教師角色師傅化的“五化”職業教育特征要求。
1.開展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
專業核心和骨干課程線路運行與檢修、線路施工、線路設計、電力電纜技術、線路概預算、送電線路測量、高電壓技術等課程,推行了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實施了項目化教學改革。團隊要求每位教師進行了所承擔課程的整體設計和一個教學單元的設計,選拔做得較好的教師參加學院教師職業能力測評,提升了專業教師進整體的職業能力。
2.以賽促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
在高壓輸配電專業團隊指導下,成立高壓協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動,舉辦了第二屆登高爬桿比賽,舉辦首屆高壓電工技能競賽,組隊參加第二屆廣西高職高專技能競賽的測繪比賽。高壓協會組隊與容縣電力公司、南寧供電局城西分局聯合舉辦配電線路技能競賽。高壓協會還協助團隊教師進行了電力電纜實訓室建設,組織成員參加配電線路施工實際工作,形成良好的運作機制,學生專業社團成了專業建設的得力助手。
3.加強校企合作,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升教學水平
第一,建設專業網站及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等三門核心課程的網站,以及互動交流平臺、在線自測系統建設,提升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第二,校企合作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與企業簽署共建高壓輸配電線路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協議,依托專業教學資源庫,企業及時上傳最新的規程、規定,典型案例等,讓團隊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最新資訊。同時,專業團隊開發的試題庫為企業員工的培訓提供便利。
四、實施教師“四個一”能力建設工程,實現師資隊伍“雙師化”
實施教師“四個一”能力建設工程,要求每個教師每年至少到一個以上企業進行調研,到企業進行一個月以上實踐鍛煉,參與一項以上的社會服務項目,主持或參加一項以上教科研項目的研究。
1.采取目標管理,制訂完成目標責任制度
重要的工作任務,通過開團隊會議,采納有效建議,發揮集體智慧,制訂合理工作方案,形成團隊合力,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對每項工作,能把任務細化,責任落實到人,實行目標管理。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給予表揚,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及時給予勸導,并記錄年終考核,這樣促使團隊成員能按任務和目標努力完成工作任務。
2.以老帶新,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尊重年長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發揮他們的長處,對于年輕教師,多給予督促指導。制訂了傳幫帶的導師制度,團隊2013年新引進的兩位年輕教師,均有相應的經驗較豐富的“老教師”幫帶,頒發聘書,實施導師制度,使年輕教師能迅速成長。
3.加強校企合作、國內會議交流,提升專兼職教師能力
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將專業課程中的畢業論文、頂崗實習、認識實習、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電力電纜技術等課程主要由企業兼職教師完成并參與校內生產型實踐指導。團隊教師到廣西電網公司桂林培訓中心參加由廣西電網公司人才培訓與評價中心舉辦的“2012年電力電纜試驗及故障查找培訓班”培訓學習,提升實訓水平;參加“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系列專題――資深專家剖析教改方向,國家名師指點課改方略”高級研修班培訓,提升團隊教師理論水平。
4.進行技術服務與職業培訓,提升專業影響力
第一,專業團隊參與高處作業證、高壓電工證、電工進網作業證等培訓和考證服務,面向社會的技術服務值達115萬元,社會效益顯著。第二,專業教師校企雙棲,提升專業服務能力。與南寧坤宇電力安裝公司合作,承接配電線路施工及電能表安裝施工工程,由專業教師帶領頂崗實習學生共完成了303戶居民的配電線路和電能表安裝工程,社會服務值達126.7150萬元。
五、結束語
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專業建設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涉及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訓基地建設、教學團隊培訓等內容。由于實際建設周期較短,很多成果來不及轉化,質量難以達到最佳,建議適當延長建設時間,以實現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0 引言現代工程對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體現在配電系統方面,要求配電設備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和靈活性,以適應日趨復雜的工程需要。作為工礦企業,能夠擁有一套性能穩定、可靠的輸配電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這為企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作為低壓電力供電系統中的一部分——母線槽系統能夠很好的滿足現代工程的需要,其優點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 系統走向靈活,可以交錯布置;
- 節省安裝空間;
- 方便工程臨時更改,母線槽系統可以重新組裝后再利用;
- 短路強度高,防護等級高,適用于各種惡劣環境。[1]
1母線槽的結構特點母線槽系統主要應用于變壓器給低壓配電系統的輸配電。在這個過程中,系統的各個單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該系統與電纜相比更加靈活、方便,在為負載配電時,其插接點的設置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現場需要預留插接口,使其在添加設備或設備更改時,可以重新進行插接以滿足需求。
母線槽系統由以下幾個單元組成:(一)饋電式母線或插接式母線直線段單元(二)變壓器進線單元、配電柜進線單元或電纜進線單元(三)換向單元:L型單元、T型單元、Z型單元(四)插接單元。
對于所有的母線槽系統,安全性能尤為重要,參考國家標準GB7251.2我們能了解到溫升、短路強度、母線干線系統電氣性能這3項技術指標是非常重要的,隨著計算機的普遍應用,諧波對系統設備的影響越來越被重視,結合產品的技術規范和我們從事的具體檢驗對母線槽系統進行分析[1]。
2.母線槽的溫升溫升的關鍵點在于產品的額定電流,計算及選型在安排母線槽系統布局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 負載或配電系統的場所、數量和連接方式;
- 分散系數;
- 設定的短路等級;
- 與配電柜連接須提供:配電柜的型號、進線方式(頂端、底端或背面);
- 安裝的地理位置和條件:空間尺寸、建筑物構造(針對懸掛和安裝)、母線槽走向、環境條件(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系統穿過的墻面;
- 與其他系統配套-比如與母線槽系統安裝配套的部分為:供電線路的平面圖、通風管道走向的位置、照明系統的平面圖;
- 需提供插接單元的數量和具置。
母線槽系統嚴格按照上面提到的幾點進行設計,借助以下公式計算額定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