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31: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大會計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long-distance open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Jiang Gefei
【Abstract】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main link in the open education teaching courses and to research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e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long-distance open condition and break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one of the center contents for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the open education experimental uni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summa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long-distance open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eilongjiang TV university, the writer wa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Keywords】Open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Plan and construction of system evaluation
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性教學是指學習者在遠程開放學習過程中,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確定學習目標,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完成的練習、實驗、實習等一系列學習實踐活動。其環節主要包括: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如課程作業、實驗、實習設計等;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如社會調查、各類實習、見習以及畢業設計論文等。
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應用型會計人才,而會計實踐性教學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畢業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的關鍵所在。我們感到,當前不僅迫切需要改善實踐教學的環境和條件,更重要的是必須更新廣大師生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理念,精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激發成人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興趣和熱情。這既是電大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求學者需要必須作出的回應,也是電大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選擇,對發展遠程開放教育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架構。實踐教學體系是指由實踐教學活動的各要素,如教師、學生、課程、制度、評價等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具體包括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保障體系、模式體系和評價體系四個分體系。實踐體系框架見表一。
1.1 目標體系。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就是培養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根據實踐教學的目標,圍繞會計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和全面能力的培養要求,構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并反饋和指導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進和發展。具體包括專業認知目標、專業技能目標、創新能力目標、綜合能力目標。
1.2 保障體系。主要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和環境來支持實踐教學體系的正常運行,制度建設主要是從課程實踐性教學、集中實踐性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方面出臺規范實踐性教學的相關制度,環境建設主要包括校內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網絡虛擬實踐平臺等方面,保證實踐教學體系運轉。
1.3 教學模式體系。黑龍江電大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包括三個層次,即課程實驗、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以“密切聯系實際”原則為指導,安排課程實驗,指導畢業實習,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我們針對不同實踐教學內容構建了不同的教學模式。
1.4 評價體系。主要是針對各實踐教學內容建立實踐教學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實踐教學指標體系進行定量評價。通過評估實踐教學情況,促進實踐教學改革,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2.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保障體系構建。
2.1 實踐性教學的制度建設。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保障體系是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和環境構建來支持實踐教學體系的正常運行。自開放教育試點以來,黑龍江電大相繼出臺了規范實踐性教學的相關制度,如規范課程實踐性教學開展的《會計學專業課程作業管理辦法》、《會計學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管理制度》等;規范集中實踐性教學開展的《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撰寫規范》、《會計學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實施細則》、《會計學專業模擬實驗實施細則》等,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制度,如《關于加強實驗教學過程管理的若干規定》、《課程實驗教學管理規范》等,都是實踐教學軟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確保實踐性教學落到實處、確保實踐性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2.2 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從滿足學校大多數專業以及包括基層教學點學生在內的實驗需求出發,根據課程、專業特點和要求,建立具有特色的專業實驗實訓室、遠程實驗環境等,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際操作技能。我校按照“資源共享、一室多用”的原則,現開放教育會計學專業同高職會計學專業共用會計學專業模擬實驗室,這些以模擬環境和條件為主要特征的實踐基地為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實習場所和可多次重復練習的機會。
2.3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校外實踐基地作為學生實踐實習的主要場所,其提供的客觀環境遠比校內教學環境要豐富和復雜,其建立取決于承擔實踐單位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對口的專業業務領域和一定的接收能力。我校建設校外實踐基地的方式:一是校企合作共建了哈飛財務公司、東方集團、工大集團等8家實踐基地;二是利用高職學院會計學專業實習基地,實現實踐基地共享。我校同黑龍江糧食職業學院合并后進行了教學資源整合,會計學專業共用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基地的實習能使學生了解會計學專業的業務流程、工作原理等,系統掌握并強化會計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
2.4 網絡虛擬實踐平臺建設。對于在職在崗的絕大部分開放教育學生而言,相對集中安排進行的實驗和實習直接與他們的工作時間發生了沖突而使工學矛盾更為尖銳。探索信息技術和實踐教學的結合,開發實踐課件和虛擬實驗系統,創建網上共享實驗環境,勢在必行。這是開放教育實踐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我們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我校非常重視網絡虛擬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會計學專業在稅法等課程嘗試進行網絡模擬實驗,通過積極開發多媒體實踐教學資源,制作課程實驗包和實驗箱、開發實驗用課件、開設網絡實驗課等,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形式的資源,滿足各門課程、各種需求的實踐教學要求。
3.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體系構建。
黑龍江電大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包括三個層次,即課程實驗、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以“密切聯系實際”原則為指導,安排課程實驗,指導畢業實習,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我們針對不同實踐教學內容構建了不同的教學模式。
3.1 遠程虛擬型實踐模式。這種模式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計算機網絡空間開展的實踐教學。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遠程虛擬實踐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平臺和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遠程教育實踐基地、設備等不足的問題。學生在基于網絡的實踐教學平臺上,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虛擬實驗室、虛擬實驗課堂、仿真實驗等進行課程實踐性教學和集中性實踐教學的各種實踐教學。我校會計學專業在稅法課程首先嘗試遠程虛擬實驗,同廈門中遠公司合作開發了多媒體操作系統,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為學習者設置了一個虛擬實驗環境,通過交互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從稅額計算到報稅的全過程實務。還允許學生通過互聯網下載,在家里完成實驗操作,再通過網絡上交實驗報告,實現了實踐教學的網絡化。我校現已構建了遠程虛擬實驗的平臺,會計學專業在課程實驗、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環節主要采取這種模式來完成。
3.2 實驗室教學模式。實驗室教學模式是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安排學生到能滿足其實踐需要的具備相應技術裝備的實驗室,通過參加學科或課程實驗而獲取相應知識,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實踐教學模式的基礎。會計學專業實驗室教學模式是從大量的實際業務中選擇一部分典型業務作為實踐的內容,在模擬環境以及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踐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手工模擬做賬;二是利用財務軟件實現電子做賬。現在我校會計學專業統一采用中央電大提供模擬實驗軟件,該軟件是構建一個樣本企業的動態會計模擬平臺,由學生對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會計處理和編制會計報表。通過實驗室模擬實驗,指導教師可以及時解決學生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對學生的操作做全方位的監控。
3.3 結合工作型實踐模式。結合工作型實踐模式是指實踐教學與學習者的工作緊密結合,其特點是既能充分發揮學習者在工作第一線的優勢和主動性,又能更好的促進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結合和運用,從而有效提升職業技能和工作質量。我校在會計學專業課程實驗和集中實踐性環節中既發揮校外基地的作用,同時更多的是采取學生結合工作來進行,課程責任教師布置課程實驗時和學生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結合起來,既便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實踐課程作業,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畢業論文指導中要求學生從選題到畢業論文撰寫都要結合實際工作,這樣既避免了學生抄襲,還促進了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4.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應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實踐性環節教學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還應遵循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1 實踐教學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開放教育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運行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現在組織準備、實施指導、過程管理、取得效果四個方面。
①組織準備。要求實施前建立工作檢查小組;檢查小組有明確的綱領性工作文件;要保障經費的合理投入、有效使用。
②實施指導。要求計劃安排合理、內容詳盡;指導要聯系實際,具有針對性;詳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創新性指導。
③過程管理。要求指導教師按計劃進度進行指導;指導記錄齊全;個人總結、綜合總結完整、全面、詳盡。
④取得效果。要求按計劃要求的質量;學生成績分布規律;學生能力培養。
4.2 實踐性教學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4.3 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利用層次分析法(AHP)最后對實踐教學指標體系進行定量評價。注意到指標既有絕對值又有相對值,既有定性指標又有定量指標,因此必須進行數據的標準化處理。然后用線性加權求和法進行綜合評估,其具體步驟如下:
①將因素集合X劃分成子集,作為第二級因素集合,即:X=(X1,X2,……,Xn),記Xi=(Xi1,Xi2,……,Xim)i=1,2,……n。
②取評價集V=(V1,V2,……,Vk)Vj(j=1,2,……,k)表示評價目標優劣程度的集合,分為A、B、C、D四個評價等級。
③對于每個Xi的m個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綜合評價,考慮Xi中各因素在等級評價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得到Xi上的一個模糊子集Ai,Xi的總的評價矩陣為Ri,則得到:Bi=Ai×Ri=(bi1,bi2,……,bik)。
④對X的n個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綜合評價,Xi的綜合評價結果為Bi,它是X中單因素Xi的評價,考慮X中各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得模糊子集A,總評價矩陣R=(bij)n×k,于是得到B=A×R,即X的綜合評價結果。
5.結論。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對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遠程開放教育由試點轉為正常運轉,現行實踐教學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亟需改進,黑龍江電大會計學專業通過建立遠程開放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加之有效的評估和管理,對現行實踐教學體系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和完善,找到新的契入點,必將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少剛等.遠程開放教育實踐性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4(8)
目前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革命,這場革命將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發生人類文明史上的改變。這場革命的核心就是知識。從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經歷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在進入了知識社會(阿爾溫·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預言這種改變是有史以來最深刻的社會巨變和創造性的重建。并將人類文明稱之為農業化浪潮,工業化浪潮,第三次浪潮——信息化浪潮)。
縱觀人類文明的變遷,會發現人們對知識的界定,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時代背景的不同而變化著,形成了多種認識觀點。知識社會中”知識”的概念比傳統的概念要寬泛得多。經合組織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書中將知識劃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知道是什么的知識(Know—what)。是指關于事實方面的知識。第二類——知道為什么的知識(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科學理論。第三類——知道怎樣做的知識(nK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藝和能力。第四類——知道是誰的知識(Know—who),涉及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這在社會高度分工的經濟中顯得尤為重要。
正是基于對”知識”的這種重新認識,才使得人類對于知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上的覺醒,從而推動了實踐意義上的社會變革。從社會生產與分配方式看,生產資料的內容體現著不同社會經濟時代主要特征,例如農業社會表現為土地,工業社會表現為資金資本,而知識社會則表現為知識資本。知識資本已經成為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指廣義上的實施企業化管理的組織)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世界管理大師(知識經濟理論的創始人)彼得·F·德魯克在《后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society)中提出,知識資本的比例遠遠大于資金資本,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作為分配的主要依據之一。他的論斷一針見血:”世界上沒有貧窮的國家,只有無知的國家”,”知識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競爭的決定因素”。
有人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種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的認識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去反駁,但問題在于”建設者”(一個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人群名稱)能否立足于這樣的認識去進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活動。
面對知識社會的發展需要,電大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其重要作用呢?下面就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有效組織會計教學活動、學校管理等三個方面對上述論題做一些探索。
一、電大會計教學目標定位
(一)、影響會計教學目標定位的因素
會計實踐、會計理論、會計教育三者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從會計發展歷程來看,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的需求,決定著會計教育與教學。會計教育總是立足于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應用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推動會計實踐的發展。因此,會計教學中心的定位實際上是動態的、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前提的。
就當前會計實踐的需要來看,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經濟組織形式多樣化、市場交易復雜化、生產要素構成多重化、信息技術普及化、學科研究細分以及應用綜合化的發展趨勢,這直接導致了會計教學內容的復雜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會計教育的階段化。
因此,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應當充分考慮上述經濟的、技術的、學科研究與應用等各因素的影響。
(二)、電大會計教學目標定位——培養能力型會計人才
無論”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都是教學理論研究中認識的發展歷程。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落在一個實體的定位上,這導致了教學主體的割裂,忽略了教學主體的互動,而且不適應教育教學的開放性的時代特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結合電大生源特點,會計教學目標應當定位于培養能力型會計人才。
所謂能力型人才,不同于以往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側重于知識的轉移,而能力型是側重對知識的再創造,即對會計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發明出與之相適合的新方法。這才是知識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從教育哲學觀來講,大學教育的理想目標是使得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既為生活做好準備,又為謀生做好準備。然而實際上這總是難以兩全。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在《大學一解》中就此闡述到:”通專雖應兼顧,而重心所寄,應在通而不在專。……夫社會生活大于社會事業,事業不過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輔翼人生,推進人生,固為事實,然不能謂全部人生寄寓于事業也。”就電大的會計教學目標來說,培養能力型會計人才實際上是兼顧了兩者。
這一目標的實現,要配合以專業知識傳授及技能訓練為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旨,以人文文化熏陶為拓展的教學模式。
二、合理組織會計教學
從會計教學體系的構成環節看,會計專業的教學計劃、教材以及考核都對教學質量有重要的影響。教學計劃決定了專業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考核內容(教學大綱、考試內容)直接導引”教”的目的和”學”的目標的深淺度。但本文主要是針對會計教學組織形式中的課堂教學、課外讀書、網絡學習三個方面對提高會計教學質量做一些探討。
(一)會計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中,每個學校都把自己視為教育的終點。一旦學生上完足夠的學期,其教育過程即告”完成”。但在知識社會中不存在這種”完成的教育”。教育貫穿了整個人生,只有終生受用的知識,沒有終生夠用的知識。如前所述,為實現教學目標,電大會計課堂教學應當通過傳授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包括認識與發現能力、判斷與推理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歸納與演繹能力等)、學習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并將人文文化寓于其中。換句話說,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專業知識;第二,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力型人才)。具體把握以下幾點:
1、教師須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在教師備課的時候,教科書無論如何不能作為知識的唯一的來源。(這恰恰是目前存在的現象!)教師應當知道的東西,要比他教給學生的多10倍、20倍。教科書對教師來說,只不過是他應當”善于彈離的跳板”而已。例如講解復式記賬的原理時,對復式記賬方法產生的時代背景要進行一個簡單描述,這就牽扯到中世紀歐洲的經濟、政治、宗教等方面知識,僅靠一兩本書是滿足不了需要的。教師不應該充當復讀機的功能(難以置信的是現實中的念教材竟然成為了一種教學現象)。如果一位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那么可以斷定,這位教師距教育工作者的素養要求還差甚遠。再者,課堂上,教師關于教材的思考,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師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關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學生感知所教的東西就很費力,甚至聽不懂教師的講述。
2、運用探索問題式的授課方法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以事實為起點、解決問題為終點、提供充足的知識背景這種探索問題式講課方法很適合會計課堂教學。
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腦力勞動的一面鏡子。假如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為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而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那么這種囫圇吞棗的后果就是將學習變成了苦役。
會計學科知識具有實踐性以及以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作為理論支持的特點——這是對會計學科特點的極為重要的認識起點。會計”事實”是支持思考的素材,教師應當選用一部分事實放在課堂上講,而把另一部分事實留給學生自己去搜集和加工。對搜集事實的過程給學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導,教給學生如何對事實進行思考,以此來培養學生搜集和加工事實的技能。
課堂上的提問以及練習是經常使用的互動手段,但不可以反復咀嚼已經熟知的東西,以免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冷淡和輕蔑的態度。提供的材料既包含一定”份額”的已知的東西又包含一定”份額”的新的東西,這是一個不可突破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建立在思維本質上的穩定的興趣,并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對有能力的同學提供現實中的會計難題,比如將會計究竟是什么、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衍生金融工具、國際會計的協調化、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價值的確認與計量、網絡技術對會計的影響、會計控制功能的實施、環境會計問題等一些新問題在相關學科里提出來,可以開拓學科知識的認識領域,引導學科知識的深入與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區分機械學習與判斷分析
會計學科知識總是包含機械成分和判斷分析部分。比如會計核算的程序,就是機械操作。而會計事項的處理則需要會計的判斷分析。會計教學不應該有”更容易掌握”的出發點,將全部的知識都轉為機械記憶。當學生的頭腦需要考慮、深思和研究問題的時候,教師卻讓它擺脫思考,使出教育學上歸納的所有的”巧妙”辦法,使自己的教學變得盡可能地”容易理解”,這樣做是很愚蠢的。這就好比是給聰明伶俐的頭腦做催眠術,使它變得遲鈍起來,貽害不可估量。應該尊重思維的客觀規律,少一些武斷。慷慨于事實吝嗇于概括,把思維能力的成長體驗提供給學生。
在優秀教師那里,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有經驗的教師明確地認識到,詳細講解某一原理、事項或理論,就是不僅要向學生揭示問題的實質,而且要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使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詳細的解釋。對會計政策、會計理論、會計實務傳授”唯一正確”的認識傾向是有害的,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維。事實上,會計實踐已經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需要職業的判斷能力。因此,把一些知識的”磚瓦”遞給學生,讓他去掂量,怎樣把這些”磚瓦“用到正在建筑的”樓房”上去,是一種高明的訓練思維創造活動的做法。
4、提供適當的課后案例以鞏固知識
鞏固知識不應當僅僅歸結為當教師剛剛講完時就立刻喊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給學生布置適量獨立完成的課后案例,讓他們去深入思考教科書內容,這才是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機械記憶來識記基本的會計理論、會計知識,但是主要地還是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它們。教師應當努力為教材的無意識記憶創造一系列條件。概念、觀點、方法不應羅列太多,否則將導致記憶成本過高,變成只有學習沒有智力的腦力浪費。當然,提示學生在聽講過程中做簡要的筆記,把主要的邏輯點及其順序記錄下來,以及課后的整理,這也是一種鞏固知識、訓練抽象思維能力的有效辦法。
5、融人人文文化,浸潤生命對美的理解
人生光有點小聰明、僅掌握一些簡單工具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意識到這一點的不只是教師。勞倫斯·H·薩默爾斯(哈佛大學校長)曾經就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說到:假如我們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傳,一切將覆水難收。我們需要擁有一種最基本的判斷力,這種判斷力既無法從對自然科學的探尋中得到,也不能從社會科學中獲得。人文科學應被置于人類所有閱歷的頂峰。
知識社會的教育觀,既不能容忍有知識的野蠻人(這種人過著吃穿富足而精神貧乏的生活),也不能容忍有文化的非專業性人才(這種人缺少責任感與效率觀)。(后者比前者貽害更大)
教師只有對會計學科知識的人文內涵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有意識地把人文教育融合進會計教學當中,讓學生感受和欣賞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活動的理性與人文之美。
(二)課外閱讀
課堂教學畢竟是時間短暫而寶貴,大量的學習還是在課后進行。
電大會計教學以專科層次為主,設置的任何一門課程都不能覆蓋經濟生活中的各個復雜方面,很多問題要在更高級的課程中解決,甚至一些問題則根本不能在課堂上解決。
但是,對于一些課堂上沒有明確討論過的學科中的問題,則可以通過閱讀,并將它們與所學過的基本原理聯系起來思考,從而得到滿意的解決。
閱讀應當跟學習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閱讀能深入了懈并思考各種會計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支持和會計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這樣將有助于學科知識的掌握與拓展。
科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教師不可能做到把層出不窮的事務、概念、理論、方法、制度等完全補充到課堂教學里去。因此,閱讀就成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在學校圖書館里,應當有足夠的書籍,用來擴充學生在教材方面的知識。(不幸的是,電大系統書籍少而且陳舊是常見現象)
對于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用在閱讀教科書上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時間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的。思考習慣的形成,思考能力的提高,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依賴于課外閱讀的。就這一點來說,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去,那么知識的積累、學習的效率是令人擔憂的。
著名作家林語堂在”論讀書”中尖銳地指出讀書之忌,可拿來以警示:1、所讀非書。學校專讀教科書,而教科書并不是真正的書。讀一部《小說概論》,到底不如讀《三國》、《水滸》。2、無書可讀。因為圖書館存書不多,可讀的書極有限。3、書讀不好。學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學,乃記問之學。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札記》早已說過。書上怎樣說,你便怎樣答,一字不錯,叫做記問之學。學堂所以非注重記問之學不可,是因為便于考試。
(三)網絡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開放性不僅體現在教育的終生性,還體現在現時教育的無限性,后者依賴于互聯網提供的廣博之信息。加拿大人馬歇爾·麥克盧漢說過,改變中世紀大學的并不是文藝復興運動,而是印刷書籍的出現。同樣,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是知識社會教育賴以支持的信息傳播前提。
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教學資源是任何一個課堂上的教師都無法比擬的。大量的分析素材(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豐富的案例資料)和教學課件、豐富的書籍與文章、隨時的BBS討論與快捷的郵箱傳遞功能等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限的選擇機會和交流手段,學生可以按需索取,自我服務。
三、學校經營管理政策
一提到教學質量,有人馬上就聯想到教師。這樣片面、孤立的看問題,是犯了認識論上的錯誤。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學校整體運營的綜合結果。事實上,學校教育理念的定位、理念實施的制度體現、激勵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考核與評價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教學質量。教師只是其中的一環。況且教師作用的發揮常常受制于學校的激勵政策以及教育投入的比重。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的教學,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另一方面還要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各項技能,只有兩者結合,學生才能學以致用。電大要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更要重視會計專業實踐性環節的教學。
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踐環節,也就是與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與課程理論學習同步進行的實踐活動,如課程作業和課程實驗等;集中性實踐教學,也就是需要綜合運用課程知識、集中進行的實踐活動,如課程設計、社會實習、社會調查、畢業設計等。
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認識不足
沒有認識到遠程開放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對遠程開放教育“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及其實現的途徑認識不到位。同時,將會計實踐教學看作是和理論教學一樣可以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采用自主化和個別化學習,沒有認識到遠程開放學習過程與其他環節是不一樣的,需要更多面對面的組織與指導。
(二)教材呆板、內容陳舊
目前電大會計實踐教學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案例教材偏少或案例代表性不強;電子教材不多,有也只是偏重計算機操作原理或程序軟件,功能不強;教材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會計有關的法規、制度、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分析方法都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這就要求會計實踐教學的內容及時更新,但目前反映新制度、新方法的實踐會計教材嚴重短缺。在會計核算方面用的都是多年前的舊材料、內容陳舊,與現在的制度、方法脫節;另一方面,會計實踐教學內容在反映學科熱點方面也嚴重滯后。
(三)實踐教學內容選擇不當,不能滿足不容層次學生的要求
首先體現在學生個體的差異上。現代遠程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學生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擁有不同的工作經歷、行業背景和職位差異,因而學生對會計實踐的要求也多元化了,而目前的會計實踐教學更注重單一目標的通才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個性需要的滿足。其次,表現在不同學歷教育層次上。目前中央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包括了開放本科和專科兩個層次。很明顯這兩個層次的實踐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上有很大程度的區別。
(四)設備、師資等軟硬件缺乏,難以保證會計實踐教學質量
隨著遠程開放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展,使得原本就短缺的實踐教學場地、設備等資源越發緊張;另一方面體現遠程教育特色的基于網絡的實踐教學平臺和資源的建設與開發又沒有到位,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要。在師資方面,缺乏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融會貫通、傳統理論與現論相輔相成、傳統口授能力與現代電子教學能力相結合的教師,而且目前實踐指導教師由于缺乏制度性地培訓,專業知識不能及時更新,又缺少會計的實際工作經驗,其整體水平不容樂觀。
二、改革會計實踐教學的初步構想
(一)根據本、專科學生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實踐教學計劃
因專科階段的學生大多是剛接觸財會知識的,其培養的重點應放在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操作能力上。在實踐內容的設計上應突出全面性和直觀性,采用手工記賬的模擬實踐方法,通過“憑證—賬簿—報表”的循環,以掌握會計基礎知識、熟悉會計核算過程為導向,并且以手工模擬為基礎逐步開展計算機模擬,適當增加以側重熟悉動作或程度訓練為主的珠算、點鈔等實訓課。
本科階段學生的培養應重點放在制度設計、會計管理、會計監督等方面。在模擬實踐教材的設計中,除保留傳統的工業企業外,還應適當增加商品流通業、服務業、合資企業等行業的業務,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在材料的選擇上,應力求其具有全面性與代表性,補充有關會計管理、審核和監督等方面的內容,并在實踐中注重引進電算化系統。
(二)加大實踐教學的教材和資源建設
加大開發、編制會計實踐教學教材的力度。實踐教學教材要具有對實踐的指導性,在內容上要適應經濟發展、學科發展的要求,適應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應充分發揮媒體教材的優勢,重點制作會計的實踐教學錄像節目及課件、網絡等媒體教材,以擴大學員的視野,開拓學員思路,幫助學生熟悉會計、認識社會、展示一般情況下或通過課堂模擬實踐教學難以觀察到的各種會計現象和知識。
(三)多渠道拓展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基地,由于經費體制等各方面原因,單憑學校一方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校內、校外、學生和教師各方面資源。學校通過與企事業單位或一些培訓機構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這樣一方面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出謀劃策,為單位提供員工培訓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校經費緊張、實踐基地缺少的困難,同時也給年輕的教師提供了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學校可以以自身的機房,會計模擬實驗室作為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培訓基地,收取培訓費,同時享受合作單位為學校提供的免費服務。
(四)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盡管遠程學習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主,但遠程教育的實踐教學卻需要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為使學習者能夠更好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已有的實踐技能進行整合,更需要從專業實踐教學的角度,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系統訓練和實踐,更需要教師的個別化指導。在遠程開放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中,指導教師實踐教學的專業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對于電大系統來說,一方面,對于本校專業教師,加強培訓力度,參加有關培訓班的學習或定期派遣專業教師到掛靠單位進行鍛煉,提高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聘請經驗豐富的高水平教師或有關行業實踐工作中的中高級人員,或吸收實踐經驗豐富的開放教育學生參與實踐指導。實踐中的任何新的制度、方法的頒布實施,都可以通過他們很快反映到教學中去,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五)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方面,把專業技能培訓、鑒定結合到實踐教學中來,在實踐教學中突出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把社會職業崗位群的職能要求融入到實踐教學目標的要求中來。如要求專科畢業的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珠算等級證書等。
另一方面,把實踐教學與學生自身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的結合和運用,提高工作質量。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適用范圍較廣,既適合于課程作業,也適合社會調查、畢業作業(論文)等。結合工作實踐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習者在工作第一線的優勢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全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
如開放教育會計本科的《會計制度設計》的課程實踐就是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案例。不少學生本身就是企業的會計或管理人員,他們利用自己的工作崗位為基地,充分調查取證,分析企業會計制度,找出相應對稱,在實踐報告中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令人信服的結果,促進了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的進一步結合,取得了明顯的實踐教學效果。
(六)加強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管理和評估
為切實做好實踐性教學,及時了解和掌握實施情況,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管理。所有的實踐教學環節均應按教學計劃的要求認真完成,并進行考核,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應課程的學分。上級電大還應制定實踐性教學工作的評估體系,以供各試點電大進行自評和考評。通過考評,將實踐教學開展好的單位的成功經驗予以表彰和推廣,對質量不能保證的試點教學點進行批評,并協助其限期整改。 轉貼于
通過以上措施,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一定會有質的提高,可以切實解決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不足,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增強社會對電大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認可率。
參考文獻
[1]陸建新.重視會計實踐教學 提高會計專業就業率[J].南通工學院學報,2004,(3).
[2]李文,李倩.改革會計學科教學方法 推進素質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