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31: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市場營銷課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理論型學生與實踐型學生在教育的定位方面是不同的,所以在培養目標和教育功能上面也不能等同視之,在課程的設置方面也要表現出差異性。在市場營銷理論等關于理論一方的研究科目上,理論型的學生要比實踐型學生所開設課程總量要大,而在廣告學、電子商務等綜合應用型科目上則是實踐性學生開設的量大。這表明高校設置市場營銷課程時,充分考慮了理論型學生與實踐型學生在培養目標和知識需求等方面的差別。
1.2不同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的差異
經過二十多年的借鑒與研究,我國的市場營銷專業已經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體。在國家規定的學生培養計劃的指導下,國內的各院校根據院校自身的特點進行了市場營銷課程的設置,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各高校學生課程的設置主要有以下兩種特點:一是院校的教學背景對市場營銷課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理工學科院校開設營銷專業的課程,比較注重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數據挖掘、消費者分析等領域提供了新方法;而傳統商學院校沿襲了傳統,保持了其在營銷戰略規劃、拓展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二是大多數院校設置的實踐型營銷課程在某一個類別中比較集中,這說明目前各高校對實踐型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課程體系建設趨于同質化。國內當前的MBA課程參照的是美國商業大學協會制定的課程標準,再由該協會負責評議,這使得各院校的特色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表現得不夠明顯。
2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
2.1如今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在近二十年間,中國在市場營銷專業上的教育成績斐然,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培養了一批精通市場規律、掌握多種營銷技巧的營銷人才。但現有市場營銷人才卻呈現了金字塔格局,即高層次的營銷人才比較稀缺,特別缺乏既擁有強大理論知識,又可以靈活使用營銷技能的企業營銷人才。從市場營銷的理論研究型人才的課程設置方面來看。一方面,學生課程注重理論研究,強化了學生在模型構建等方面的能力和創造性。而另一方面,理論方法型課程卻很薄弱,表現出了下面的問題:①重應用輕理論,課程定位不清;②不重視方法的創新;③課程設置老化;④修課數量偏少,缺乏時代感;⑤課程內容單一、重復。從市場營銷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的課程設置方面來看,教育導向上的差別也沒有很好的在課程上設置上體現出來。近年來國內的MBA學員呈現出低齡化特征,MBA課程本身是面對企業中層管理者的,要求其課程設置上應該偏向于對市場的調研能力,分析能力、拓展實踐能力等的實際執行能力的培養,這是我國各高校的研究社課程建設中沒有完全的體現出來。
2.2我國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課程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在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教育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這種差距在我國相關研究人員和教師的不斷研究與實踐下逐步縮小。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是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教育水平提高的推動力量。市場營銷教育的發展需要中國企業在營銷活動中的實踐積累,也需要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理論研究,探索適合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市場營銷理論,以指導中國企業的實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高層次營銷人才的培養模式將更加靈活。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課程建設將圍繞“專精結合”的培養目標,不斷加強學生在市場營銷專業上的理論研究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與教育服務化思想深入人心,我國的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教育水平也將進一步改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發展愿望與興趣愛好進行課程設置。今后的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課程會著眼于全球,立足于本土,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營銷課程。
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設備的配備,實訓器材的添置,否則會影響實訓教學效果。此外,在實訓過程中也存在著某一些學生違規或不當操作,輕則造成浪費,重則造成器材損壞。
(二)實訓課課堂教學方法呆板
有的教學把實訓室當成課堂教學,或者類似參觀實習,有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言堂,或者是盲目追求操作統一,便于管理,教師說一步,學生做一步,學生自主性不夠,不便于區分學生的優劣,也不便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學生手高眼低的學情,沒有達到學習效果
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動手能力強于本科生,但是理論知識薄弱,造成手高眼低。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往往做了一大堆,錯了一大堆,卻不知道錯在哪。
(四)教師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低,經驗不足
高職高專學生對老師依賴程度大,每個小環節都需要答疑解惑,才能放心走下一環節,擔心走錯一步,全盤皆輸。因而,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指導老師必須對每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都了然于心,否則難于駕馭課堂。然而大部分教師在大學里學習的都是理論知識,實際操作不夠,再加上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教師普遍感到實訓課教學比理論課教學更辛苦,挑戰性更大。
(五)管理實訓教學課堂難度大
課堂組織上,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分組進行實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常常出現各組進度差距很大。因而,不能由學生自行分組,影響整體教學進程。如果實踐教學所有學生集中上,沒有分組操練,則變成了參觀實踐,容易流于一種形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少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課堂沒有遵守相關規則,有的學生是沒有領會和理解,而誤操作;有的學生好問,但不少思路都想歪了;有的學生是做錯了一步后,沒有及時糾正,后面就破罐破摔了;有的學生干脆是來敷衍了事,蒙混過關,一有機會就做點小動作。因而,不少實訓教師反映,實訓教學非常辛苦,而且又是一次性連續上四節課甚至更多。這種集中實訓,持續時間長,學生個體差異又大,需要兩個及以上教師相互配合。
(六)實訓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不少院校實訓教學起步較遲,沒有建立規范全面的實訓教學考核評價辦法,對實訓教學的要求沒有規范,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使實訓教學考核流于某種形式。實訓教學有別于理論教學,不是簡單的成果考核。而是結合過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它既需要體現實訓的特色,又能反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區分個體差異。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必須把實訓課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改變教學觀念,激發教與學的活力。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應充分體現工學結合,適應市場需求,以職業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教學導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真正切合實際多方研究,探索適合高職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之路。
二、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一)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增強實訓教學硬件建設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臺,建立長效雙贏的互利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實驗室、實訓室,為企業培養并輸送其所需的人才,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共同發展”。企業培訓與學院實訓相結合,既緩解企業人力資源的空缺,又為學院就業開辟渠道,又節約雙方資金投入。需投人專項資金,滿足設備維護、耗材所需。利用真實的職業環境實現實踐教學的同時產生效益,變消耗性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為生產性的實訓基地,形成可持續自我發展的實訓基地。還可通過校友捐贈方式,籌集專項資金。
(二)完善實訓教學軟件建設
完善校內外實訓室及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度。組織編寫適合實訓課程和實訓室設備設施操作手冊,完善工作日記、學員手冊、教師手冊等學材,為順利開展實訓教學奠定必要基礎。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與企業(如用友,浪潮等)聯合開發市場營銷教學軟件、操作手冊。建立培訓平臺,實訓教師與企業培訓師互動學習。教學軟件及教學模型以企業的實際市場經營為學材。使教學軟件符合企業工作實際,符合高職學生教學需要。
(三)創新實訓課程教學方式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營銷實戰合作的企業單位,按照企業的市場營銷模式,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實現校內培養和企業需求零距離對接,并簽署雙方合作協議。以項目為載體,實行任務分解,分階段,分目標,定要求。實訓基地采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和無線攝像頭全程監控,既可為學生展示清晰的教學觀摩,又便于教師的自我修正,提高教學技能。
(四)分析學情,以學定教
幾年來高等教育招生人數逐步擴大,高職院校的學生高考分數普遍不高,意味著學生學習基礎薄弱,不少高職學生由于高考失敗,對學習缺乏奮斗的目標和動力,對學習、生活、就業悲觀失望。課堂的學習狀態不佳,課堂開始前十分鐘還有注意力,后面興致就大大降低,大部分學生實踐學習的興趣大于理論學習。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情緒、學習動機,為銜接教學,“以學定教”作準備。因此,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尤為重要,同時也可以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五)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助手”。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掛職,也可以到實訓基地學習,以便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專業教師引進上要從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上進行詳細規劃:年齡結構上注意老、中、青相結合,知識結構及職稱結構上呈高、中、低梯度搭配。培養專業帶頭人,培養中青年專任骨干教師。為了貫徹工學結合的辦學精神,還要通過“走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雙師型”隊伍的建設,“走進來”是指聘請校外的專業人員對部分實踐課程進行指導,“走出去”是指通過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專業教師進修或走進企業頂崗,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專職教師為骨干,以校外兼職教師和企業專業人員為補充,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實訓指導教師隊伍。鼓勵和支持專業教師通過培訓獲得高級市場營銷師,會展策劃師,國家公關師等相關職業資格。校企深度互動合作,“雙向互聘”是指校企雙方對各自設立的經營實體或教學科研實體在人員上交叉引進、相互聘任,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學校的實踐教學上互為補充,共同受益;“雙向培訓”是指學校通過聘請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參與校本培訓,或派教師下廠鍛煉,學校開展各類專題培訓班提供企業員工培訓或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訓輸送急需的職業人才;聘請既有高超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擔任兼職顧問,參與本專業實訓課程改革和課程體系開發,重點承擔相關科研任務。
(六)科學組織管理實踐教學
采用實訓室開放的方式,課上教師演示性操作,課堂學生分組練習,限制時間,掌控進度。采用多項目同時進行的方式,提高了實訓室利用率的同時,避免實踐教學組織上的浪費學時或者師資緊張等問題,也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采用模塊式實訓教學方式,分模塊進行任務教學;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建立相關興趣小組,讓先學會的同學,學得比較好的同學,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也帶動后學的同學,最終所有人都學會;也可采用超市性實訓教學方式,情境式教學,既增強仿真性,又提高“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效果;還可以采用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方式,為企業輸送后備技能型人才,也能鍛煉學生應變能力和動手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實訓教學的考核體系
加強過程考核,建立多元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從學生課堂紀律,認真嚴謹態度,團隊協調能力,知識領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等多方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注重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還應關注學生今后的發展潛力,使考核評價結果具有就業指導意義。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納入到考核體系中,實現證書考核替代期末考評。實訓課成績評定根據學生在實訓課和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及提交的報告或總結等實施。以全過程評價為主,最終提交的報告或總結為輔。過程考核角度包括考勤,操作的準確性,時間的掌控性,理論運用,課堂表現,記錄的及時性及準確性等。
(八)將教學內容與考證相結合
為了適應市場對就業需求,要求高職學生雙證畢業,即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對應的職業資格證-“營銷師”,“仿真實訓、課證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課證結合”是指把職業證書考試所需要的課程融入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將營銷師職業證書的考試大綱結合到課程學習中,實現職業與課程學習的對接。在有限的時間,既提高技能,又增強就業保障。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取得營銷師、會展策劃師、國家公關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為了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合格率,保證更多學生取得雙證畢業,建議將職業資格考試的科目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同時,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到考核體系中,與以往相比,學生職業證書合格率和畢業生的就業率也明顯提高。
三、教學效果的評估
通過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在實訓平臺上指引實踐,也在實踐中升華了理論。在模擬企業經營中,充分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提升高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能反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我院在實施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就業
市場營銷實訓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參與實踐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學生可以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學會系統思考問題,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組與組之間的對抗與競爭,激發了課堂氛圍,也提高了教學效果。課證結合的方式為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保障。
(二)教師改進了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興趣
我院實訓指導教師都是在一線實踐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深知實訓課教學比傳統講授式教學難度大,而且也更辛苦。但實訓課上得好,方法得當,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學生不能理解老師的思路,老師也不懂學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困難,實訓課也只能流于某種形式。實訓課程改革以來,促進了教師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方法,既激發課堂氣氛,也增強教師的教學興趣。
二、物流市場營銷課程標準的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相關專業已制定了物流市場營銷的課程標準。在課程定位方面,有的將物流市場營銷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有的將其作為重點課程;在設計思路方面,有的從物流營銷崗位職責入手確定課程內容,有的從物流營銷工作流程出發設計課程內容;在課程目標方面,都主張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從事物流市場營銷崗位的工作能力和職業技能;在教學內容和學時的分配上,大多是根據物流市場營銷實際工作內容和流程來確定教學內容,并分配相應的學時。也有部分課程標準按照市場營銷理論的4P或6P理論來確定教學內容。從國內物流市場營銷課程標準的研究現狀來看,雖然能夠結合物流營銷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學習目標,根據崗位工作內容和流程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景,初步實現了工學結合,但總體上來看,許多課程標準的制定沒有緊密聯系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沒有深入剖析物流市場營銷崗位與普通營銷崗位的區別,沒有制定出具有物流行業企業特色的課程標準。因此,建議在深入分析物流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特點后,比較物流市場營銷崗位與普通營銷崗位的異同點,以物流市場營銷崗位實際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和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為依據,制定基于物流市場營銷工作過程的課程標準,使其不同于普通的市場營銷課程標準,具備物流企業特色和物流市場營銷崗位工作的特點。
三、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物流市場營銷》課程標準設計
1.課程定位
“物流市場營銷”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職高專學生特點,結合本專業“知識+素質+能力”的教學目標要求,通過系統學習,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以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使學生具備細分和選擇物流目標市場、制定物流營銷策略和營銷戰略方案等實戰技能。本課程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設計指導思想
對物流企業的營銷策劃員、攬貨員、業務員等崗位進行調研,了解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由物流企業專家和學校專業負責人共同分析崗位應具備的專業素質、技術技能,按照技術和素質的要求,結合崗位應完成的工作任務,設計課程學習領域,并結合物流師職業資格技能鑒定標準,細分學習情境,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職業技能鑒定標準三者的統一。課程的學習領域分為營銷基礎認知、物流市場分析、目標市場選擇、營銷手段策略制定、營銷戰略策劃等五大模塊。在課程教學中,學生扮演物流營銷崗位工作人員,教師通過情境教學、項目教學,利用各種營銷工具和方法,讓學生在物流營銷各個學習情境中進行實戰演練,從而鍛煉學生的工作技能和職業素養。此外,本課程將建立網絡學習互動平臺,平臺內容包括課程標準、電子課件和教材、能力訓練區、互動答疑、實訓視頻等,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學習和互動交流。這些體現了課程開發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3.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營銷基礎認知、物流市場分析、目標市場選擇、營銷手段策略制定等模塊的系統學習,掌握物流市場營銷理論知識,了解營銷對物流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意義。(2)能力目標。一是會使用物流市場營銷各種實戰工具和工作技巧;二是能應用物流市場營銷分析方法;三是會制定物流市場營銷調研方案;四是能制定物流市場營銷4P方案。(3)素質目標。一是能自主進行學習,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二是能較好地進行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善于與人交流和溝通;三是具備物流營銷職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四是通過團隊合作鍛煉,能夠迅速融入集體,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4.教學實施建議
鑒于物流市場營銷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建議在教學中根據現代物流企業和市場的發展變化趨勢、依據物流市場營銷崗位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根據教學情境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實地調研法等教學方法,以工作任務為引導開展課程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邊操作、邊講解、邊指導,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形成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5.課程考核方案
課程考核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結合課程的學習目標,注重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將能力和素質考核放在首位,同時輔以知識考核,力求能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具體考核時,從項目考核和期末考試兩個方面進行,項目考核總分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匯總得出本課程的整體成績。項目考核從5個能力訓練項目開展,其中各個項目的分值分別為:營銷基礎認知10%,物流市場分析調查與預測20%,目標市場選擇策略20%,物流營銷手段策略20%,綜合性項目30%。每個項目通過學生平時在項目實訓情況和課堂表現來考核,著重考核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根據每次提交的實訓報告或作業完成質量來評分。
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訓設備的配備,實訓器材的添置,否則會影響實訓教學效果。此外,在實訓過程中也存在著某一些學生違規或不當操作,輕則造成浪費,重則造成器材損壞。
(二)實訓課課堂教學方法呆板
有的教學把實訓室當成課堂教學,或者類似參觀實習,有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言堂,或者是盲目追求操作統一,便于管理,教師說一步,學生做一步,學生自主性不夠,不便于區分學生的優劣,也不便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學生手高眼低的學情
沒有達到學習效果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動手能力強于本科生,但是理論知識薄弱,造成手高眼低。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往往做了一大堆,錯了一大堆,卻不知道錯在哪。
(四)教師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低,經驗不足
高職高專學生對老師依賴程度大,每個小環節都需要答疑解惑,才能放心走下一環節,擔心走錯一步,全盤皆輸。因而,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指導老師必須對每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都了然于心,否則難于駕馭課堂。然而大部分教師在大學里學習的都是理論知識,實際操作不夠,再加上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教師普遍感到實訓課教學比理論課教學更辛苦,挑戰性更大。
(五)管理實訓教學課堂難度大
課堂組織上,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分組進行實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常常出現各組進度差距很大。因而,不能由學生自行分組,影響整體教學進程。如果實踐教學所有學生集中上,沒有分組操練,則變成了參觀實踐,容易流于一種形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少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課堂沒有遵守相關規則,有的學生是沒有領會和理解,而誤操作;有的學生好問,但不少思路都想歪了;有的學生是做錯了一步后,沒有及時糾正,后面就破罐破摔了;有的學生干脆是來敷衍了事,蒙混過關,一有機會就做點小動作。因而,不少實訓教師反映,實訓教學非常辛苦,而且又是一次性連續上四節課甚至更多。這種集中實訓,持續時間長,學生個體差異又大,需要兩個及以上教師相互配合。
(六)實訓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不少院校實訓教學起步較遲,沒有建立規范全面的實訓教學考核評價辦法,對實訓教學的要求沒有規范,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使實訓教學考核流于某種形式。實訓教學有別于理論教學,不是簡單的成果考核。而是結合過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它既需要體現實訓的特色,又能反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區分個體差異。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必須把實訓課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改變教學觀念,激發教與學的活力。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應充分體現工學結合,適應市場需求,以職業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教學導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真正切合實際多方研究,探索適合高職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之路。
二、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一)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增強實訓教學硬件建設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臺,建立長效雙贏的互利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實驗室、實訓室,為企業培養并輸送其所需的人才,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共同發展”。企業培訓與學院實訓相結合,既緩解企業人力資源的空缺,又為學院就業開辟渠道,又節約雙方資金投入。需投人專項資金,滿足設備維護、耗材所需。利用真實的職業環境實現實踐教學的同時產生效益,變消耗性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為生產性的實訓基地,形成可持續自我發展的實訓基地。還可通過校友捐贈方式,籌集專項資金。
(二)完善實訓教學軟件建設
完善校內外實訓室及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度。組織編寫適合實訓課程和實訓室設備設施操作手冊,完善工作日記、學員手冊、教師手冊等學材,為順利開展實訓教學奠定必要基礎。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與企業(如用友,浪潮等)聯合開發市場營銷教學軟件、操作手冊。建立培訓平臺,實訓教師與企業培訓師互動學習。教學軟件及教學模型以企業的實際市場經營為學材。使教學軟件符合企業工作實際,符合高職學生教學需要。
(三)創新實訓課程教學方式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營銷實戰合作的企業單位,按照企業的市場營銷模式,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實現校內培養和企業需求零距離對接,并簽署雙方合作協議。以項目為載體,實行任務分解,分階段,分目標,定要求。實訓基地采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和無線攝像頭全程監控,既可為學生展示清晰的教學觀摩,又便于教師的自我修正,提高教學技能。
(四)分析學情,以學定教
幾年來高等教育招生人數逐步擴大,高職院校的學生高考分數普遍不高,意味著學生學習基礎薄弱,不少高職學生由于高考失敗,對學習缺乏奮斗的目標和動力,對學習、生活、就業悲觀失望。課堂的學習狀態不佳,課堂開始前十分鐘還有注意力,后面興致就大大降低,大部分學生實踐學習的興趣大于理論學習。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情緒、學習動機,為銜接教學,“以學定教”作準備。因此,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尤為重要,同時也可以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五)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助手”。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掛職,也可以到實訓基地學習,以便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專業教師引進上要從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職稱結構上進行詳細規劃:年齡結構上注意老、中、青相結合,知識結構及職稱結構上呈高、中、低梯度搭配。培養專業帶頭人,培養中青年專任骨干教師。為了貫徹工學結合的辦學精神,還要通過“走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雙師型”隊伍的建設,“走進來”是指聘請校外的專業人員對部分實踐課程進行指導,“走出去”是指通過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專業教師進修或走進企業頂崗,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專職教師為骨干,以校外兼職教師和企業專業人員為補充,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實訓指導教師隊伍。鼓勵和支持專業教師通過培訓獲得高級市場營銷師,會展策劃師,國家公關師等相關職業資格。校企深度互動合作,“雙向互聘”是指校企雙方對各自設立的經營實體或教學科研實體在人員上交叉引進、相互聘任,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學校的實踐教學上互為補充,共同受益;“雙向培訓”是指學校通過聘請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參與校本培訓,或派教師下廠鍛煉,學校開展各類專題培訓班提供企業員工培訓或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訓輸送急需的職業人才;聘請既有高超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擔任兼職顧問,參與本專業實訓課程改革和課程體系開發,重點承擔相關科研任務。
(六)科學組織管理實踐教學
采用實訓室開放的方式,課上教師演示性操作,課堂學生分組練習,限制時間,掌控進度。采用多項目同時進行的方式,提高了實訓室利用率的同時,避免實踐教學組織上的浪費學時或者師資緊張等問題,也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采用模塊式實訓教學方式,分模塊進行任務教學;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建立相關興趣小組,讓先學會的同學,學得比較好的同學,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也帶動后學的同學,最終所有人都學會;也可采用超市性實訓教學方式,情境式教學,既增強仿真性,又提高“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效果;還可以采用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方式,為企業輸送后備技能型人才,也能鍛煉學生應變能力和動手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實訓教學的考核體系
加強過程考核,建立多元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從學生課堂紀律,認真嚴謹態度,團隊協調能力,知識領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等多方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注重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還應關注學生今后的發展潛力,使考核評價結果具有就業指導意義。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納入到考核體系中,實現證書考核替代期末考評。實訓課成績評定根據學生在實訓課和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及提交的報告或總結等實施。以全過程評價為主,最終提交的報告或總結為輔。過程考核角度包括考勤,操作的準確性,時間的掌控性,理論運用,課堂表現,記錄的及時性及準確性等。
(八)將教學內容與考證相結合
為了適應市場對就業需求,要求高職學生雙證畢業,即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對應的職業資格證-“營銷師”,“仿真實訓、課證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課證結合”是指把職業證書考試所需要的課程融入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將營銷師職業證書的考試大綱結合到課程學習中,實現職業與課程學習的對接。在有限的時間,既提高技能,又增強就業保障。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取得營銷師、會展策劃師、國家公關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為了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合格率,保證更多學生取得雙證畢業,建議將職業資格考試的科目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同時,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到考核體系中,與以往相比,學生職業證書合格率和畢業生的就業率也明顯提高。
三、教學效果的評估
通過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在實訓平臺上指引實踐,也在實踐中升華了理論。在模擬企業經營中,充分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提升高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能反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我院在實施市場營銷實訓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就業
市場營銷實訓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參與實踐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學生可以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學會系統思考問題,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組與組之間的對抗與競爭,激發了課堂氛圍,也提高了教學效果。課證結合的方式為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保障。
(二)教師改進了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興趣
我院實訓指導教師都是在一線實踐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深知實訓課教學比傳統講授式教學難度大,而且也更辛苦。但實訓課上得好,方法得當,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學生不能理解老師的思路,老師也不懂學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困難,實訓課也只能流于某種形式。實訓課程改革以來,促進了教師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方法,既激發課堂氣氛,也增強教師的教學興趣。
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市場營銷學》教學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要保留工作過程的結構完整性。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所認為這個基本結構包括六個階段,即明確任務、制定計劃、作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和評定反饋。市場營銷的工作過程也涉及這六個步驟。以新產品開發為例,新產品誕生通常都是以目標戰略的制訂為起點。為了完成戰略的制訂則需要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即市場環境分析與調查。分析調查又為之后的具體策略(營銷組合策略)的制訂提供了依據。最后在組織實施前通過了解不同營銷觀念的利弊,明確自己的營銷理念,為統一團隊思想、執行計劃及之后的檢查反饋提供了保障。根據工作導向提供的思路,課程的內容按順序可劃分為五個模塊,即“目標市場戰略”、“市場環境分析與調查”、“營銷組合策略”、“市場營銷觀念“”營銷計劃、組織與管理”。相對于目前絕大多數教科書從營銷觀念學起再學習環境分析、市場調查,然后學習戰略和策略制訂的安排,這樣的順序更符合完成工作過程的行動模式(如圖1)。
3《市場營銷學》模塊化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構建
為了真正做到“教、學、做”相融合,針對工作過程分析得到的教學模塊設計了相應的學習情景和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模塊一“目標市場戰略”讓學生了解到完成一個任務的關鍵是制定清晰的目標,而通過學習細分、目標市場、定位等具體方法,能夠幫助他們找到方向,確立合適的市場戰略。這是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模塊二“市場環境分析與調查”把理論知識(宏、微觀環境分析和市場主體分析)與實踐操作(SWOT分析和市場調查)相結合,更好地體現了模塊教學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完成模塊中所帶的任務體會理論知識的意義并切實運用所學的方法了解分析現實市場環境,為戰略的執行打下基礎。模塊三“營銷組合策略”是市場營銷的經典內容和核心組成。由于該模塊涉及的內容較多,在任務設計時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結合案例和情境教學讓學生對知識有感性認識再根據其相應的市場戰略制定具體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等。模塊四“營銷觀念”旨在幫助學生開拓思維,了解其他市場運作者的營銷理念,啟發學生知己知彼。模塊五“營銷組織、計劃與管理”是一個綜合應用模塊。這個模塊幫助學生鞏固之前所學的各項知識和技能,同時形成更好的全局觀,學會統籌和規劃。因此這個階段的任務應體現應用的綜合性并且盡量圍繞學生熟悉的商品和市場環境進行,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所學知識技能來完成任務,在檢驗其營銷技能的同時深化其營銷體驗。學習之后,結合自身專業完成與專業有關的產品的營銷任務。例如,通過“對IPOD市場的SPT分析”這一情景完成了目標市場戰略中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的學習后,茶葉專業的學生需要完成的是對自己所熟悉的茶葉種類(紅茶、綠茶、鐵觀音等)制訂相應的目標市場戰略(即STP戰略);而金融專業的學生的工作任務可能是為某一金融產品(如某一理財產品)制訂其SPT戰略。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市場營銷學》這門專業基礎課中既學到通識的營銷基礎知識和基本工具又能將這些知識和工具應用于自己的專業領域,充分體現了專業基礎課的特質。
4評價標準
在教、學和做的基礎上,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編制指南》中認為職業能力是“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能力”。在《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中,這種對職業綜合能力的要求被分解為三種具體的能力,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從事一項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技能和相應的知識。這部分技能和知識學生主要通過相應的教學模塊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情境分析中的訓練取得。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傳統的卷面考核模式來評定。方法能力是職業活動中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包括合理安排工作計劃、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獨立學習新技術的方法等等。這項能力的評價根據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來評價。由于情境學習和工作任務的完成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小組成員的分工情況和工作過程中的表現是評定成績的主要依據,因此成績一部分來自小組互評,一部分靠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社會能力是從事職業活動所需的行為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職業道德和臨場心理素質等。這項能力在情景分析和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體現為團隊協作能力、責任心和誠實細心等。成績主要來自小組成員的相互評價。通過運用綜合評價體系,學生在課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都能得到相應的反饋,擺脫了以考試成績論成敗的傳統考核模式。實踐表明,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在社會能力甚至方法能力上有出乎意料的優良表現,在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后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而部分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會通過這個過程發現自己在方法能力或社會能力上的不足,從而有意識地加以提高。綜合評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它真正促進了高職學生整體職業能力的提升。
5教學改革成效
《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改變了以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商業意識的形成,培養其運用市場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實踐和教學反饋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他們認為這樣學來的市場營銷知識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用,并有興趣繼續關注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同時,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生從被動地按要求使用營銷工具回答問題轉變為有意識地運用營銷知識解決問題。可以看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通過教學實踐也發現課程模塊化后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沒有與工作過程導向相匹配的教材,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沿用現有的以理論知識體系為中心的材料;另一方面,實踐條件和教師的實踐經驗有限,在任務設計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與營銷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的地方。
1.理論講授法理論講授法應該說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被動接受,沒有充分的機會對所學內容及時做出反饋。而市場營銷學又是實踐性強的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易發揮,那么授課的預期效果就很難達到了。
2.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現在高校大部分的課程都使用這種教學方式。但是對于像市場營銷學這樣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光有理論知識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實踐性操作,這樣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在走出校門以后,可以更快的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
二、實踐性教學方法的探討
在傳統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用的情況下,作為高職的教師,就必須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而實踐性教學方法有很多,在本文中主要探討以下兩種方法:
1.案例法案例法介紹。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19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首創的。最早應用于美國的法學院。后來哈佛商學院首次把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教育教學,取得很大成功。案例教學法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協同工作,能較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案例法的組織實施第一,課前準備。首先,選擇案例。案例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它應該具有典型性,而且應該與所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系,蘊含相應的營銷理論和策略。所以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來源于實踐,選擇最為恰當合適的案例。讓學生猶如進入企業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才會認真的分析案例中的涉及的問題,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知識。其次,分析案例。在確定好案例后,明確案例中相關的理論知識點,圍繞知識點查找更多的關聯資料,讓案例分析可以有的放矢,更加的豐富。第二、課中實施。使用案例教學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組討論。首先,教師進行市場營銷學的理論知識的講授,讓學生明確這次課的目標方向。其次,把案例發給學生,提出論題。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完成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表述小組學生對論題的看法,并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課程的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在整個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積極組織和配合。給學生提供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們積極發言,暢所欲言,支持學生們的創新精神,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方案。第三、課后總結。在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做好本次課的總結,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合理的地方,不足的地方,為以后的課程積累經驗。
0引言
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相當強的學科,是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職業技能課,也是經濟管理各專業一門重要的職業技術課,因此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對提高高職院校經濟類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知名度和美譽度,對核心課程的建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市場營銷學》課程在全國高職院校普通開設的同時,各種各樣的教材、教學方法在不同的院校出現,雖然這樣有利于避免教學的單一化,但若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步伐的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是不成功的。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和調研發現,認為《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相對滯后、創新力度不大,所存在的深層次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傳統的教學方法仍占主要地位。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仍然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主要把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學生灌輸,即使采用案例教學模式,但采用的案例也是老一套,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有時會出現教師“一張口講,學生就知道講些什么”的尷尬局面。這種教學方法嚴重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空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嚴重了偏離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這樣培養出的人才被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的步伐拋到了后面。(2)專業型教師嚴重缺乏。由于《市場營銷學》課程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經濟學和市場學的理論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具有從事市場營銷的實戰經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專業型教師在高職院校里成為最稀缺的資源,使得教師只能從一些參考書上借鑒一些理論知識和案例給學生講解,實事求是的說,有的教師備一次課用上幾年,教學內容嚴重滯后,所授課的內容與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的潮流不相吻合,學生求知、求新、求異的欲望難以得到滿足,導致學生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嚴重“缺鈣”。(3)教材建設滯后,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明顯欠缺。雖然近幾年全國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市場營銷學》教材有幾十種,但是主要內容相互借鑒部分太嚴重,缺少特色,尤其是能適應本校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從學生基礎知識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編出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顯得尤為迫切與必要。
2幾點思考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筆者認為要切實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扎實有效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2.1教學內容的改革
要在短期內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質量的營銷人才,對高職院校來說,任務相當繁重。因此必須在市場營銷專業主干課程的基礎上,對《市場調查與預測》、《推銷技巧》、《商務談判》、《公共關系學》、《企業管理學》等幾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刪去這幾門課程的共同部分,從整體上把課程內容的講授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各科教師就能突出重點,能有充足的時間從整體上保證本專業的教學效果,課程內容經過重新組合后,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更加突出,給學生能留下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以便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有目的的教學是實踐鍛煉后,學生進入社會,就非常容易的把所學專業知識與企業的營銷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有效防止“理論”與“實踐”兩張皮不相粘合的現象,這樣就能夠在短期內為各企事業單位培養出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市場營銷人才。
2.2教學手段的創新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那種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必須要改變教學手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互換角色,換位思考,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認為以下幾種教學手段需要加強:
(1)案例討論
現在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自身的基礎知識有限,只講授《市場營銷學》的理論知識,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很難調動起來,這樣就會陷入“學生厭學一教師厭講一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提高一教學效果不理想一學生厭學”的惡性循環陷阱,最終導致學生很難準確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論。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把理論教授與案例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可以使市場營銷的理論講授變得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趣味性、啟發性,便于學生在較短時間里掌握市場營銷學原理,并能靈活運用到企業的營銷活動中,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角色互換
要提高《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師單純教的模式,在教學設計上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課程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學生可到圖書館查閱相關的知識,可到網絡上搜索一些案例,可通過報紙、媒體等多種渠道獲取相關知識,也可以親自到企業進行調研或親自實踐,這樣圍繞一個教學主題,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到講臺進行10分鐘的主題發言,通過角色互換,學生能更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相關知識,教師除認真聽學生教授課之外,要對學生的講解進行點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循環滾動式教學
所謂循環滾動式教學就是教師把教學內容可以分成相關大類,一個階段講解每一大類每一部分,等第一大類第一部分講完之后,接著講第二大類的第一部分,如此循環下去,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對同一類知識的聽覺疲勞,可以給學生不斷補充新鮮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提前全面了解本課程的教學框架,避免學生出現“學著前面的忘著后面的”的現象。筆者通過對本課程的教學實踐得知:把市場營銷的“4PS”分階段的循環滾動式教學比單純的按章節依次講下去教學效果要好的多,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循環滾動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對相關知識掌握的系統性。
(4)情景模擬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加藝術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巧妙地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廠商、推銷者、顧客等不同角色,給教學相關知識點創設一個平臺,使學生把學習知識融入到一定得場景中,達到在演練中學習,在演練中提高。正如筆者曾經在課堂上講授促銷的手段時,就把男女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確立一個組長,分頭討論每一個小組要促銷的商品和采取的主要促銷手段,然后創設情景演示讓學生演示,通過這一方式,學生的參與氣氛非常熱烈,每一位學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華,這時教師要認真的總結,針對學生的疑問和提出的問題要給予解答和指導,這樣可以拉進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學任務在和諧、活潑、輕松的氣氛中順利完成。
3教學考核的改革
為了有效地提高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效果,推進教學考核手段就顯得尤為必要與迫切。在教學考核中可以適當縮減營銷理論的考核成績,重點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把學生的實踐教學作為重要的考核部分,注重學生平時課程的學習成績。通過教學觀察把理論考核、實踐考核與平時成績的考核按照3:4:3的比例是合適的,這樣有利于改變傳統單純的理論考核成績,有利于把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成績發揮出來。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定位與目標
《國際貿易實務》是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本課程承載培養市場營銷專業熟悉國際市場慣例和規則以及掌握外貿業務具體流程的專業能力的任務,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必修課程。
二、學情分析
(一)基本學情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般較為端正,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分析,這些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能力較弱,但內省智能較突出,能自律、按時完成任務。交流交往能力較強,擅長分組合作。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掌握了市場調查分析能力和經濟學基礎理論,具備商務英語基礎,掌握計算機、互聯網知識,能熟練使用PPT制作軟件。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學習目的現實,希望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能直接應用到工作中或取得較高的考核分數從而獲得獎學金,理論學習興趣不足,缺乏意志力、易出現學習障礙,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動力不足。
(三)學法指導
針對以上學情,采用任務驅動,開放、互動式的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模擬真實外貿工作過程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教師點評與學生互評均以積極評價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
針對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和以上學情,將課程內容按真實外貿過程設計為五大任務14個子任務。其中,任務三合同簽訂和任務四合同履行為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任務設計
任務名稱 分項任務
任務一 交易前準備 國際市場調研
尋找客戶
資信調查
任務二 交易磋商 建立業務關系
出口報價核算
還價成交核算
任務三 合同簽訂 合同條款擬定
簽訂合同
任務四 合同履行 商檢報關
制單結匯
落實貨款
備貨出運
任務五 業務善后 核銷退稅
索賠理賠
四、教學模式與方法手段
(一)教學方法設計總體思路
本課程按照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進行教學設計,選取教學模式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即把進出口業務流程設計為一個完整的項目,用五大任務驅動這個項目。這五大任務均是企業或職業活動典型工作任務,以外貿合同為主線,基于真實工作過程而設計。每個任務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組成,又分成進口和出口兩個分支。
(二)教學模式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具體操作為,在學期初,將每個教學班劃分為六個任務小組,分組時注意氣質搭配、知識結構搭配和性別搭配,分小組完成各教學任務。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每個任務小組的成員相同,但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的任務不同。在理論教學中,各任務小組按區域構建模擬貿易公司,組內確定公司內部職位。每個模擬貿易公司對應一個外貿區域,分別為:歐洲、亞洲、中東、美國、東盟和非洲。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分小組扮演船公司、進口商、出口商、進口地銀行、出口地銀行和以海關為代表的政府機構角色,完成外貿工作實訓。理論、實踐教學穿插、同步進行。
理論教學把課程內容分為進口、出口兩大分支。實踐教學則是按外貿流程實施,具體過程為:由進口商、出口商經過交易磋商環節簽訂外貿合同,在以海關為代表的政府機構、銀行、船公司參與下共同完成合同的履行。
(三)教學方法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各任務所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各有不同。教學方法選擇總的原則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表2所示。
表2 各任務主要教學方法
任務名稱 教學方法
任務一 交易前準備 任務驅動法
啟發式教學
任務二 交易磋商 角色扮演法
任務驅動法
任務三 合同簽訂 案例教學法
分組討論法
任務四 合同履行 分組討論法
啟發式教學
任務五 業務善后 案例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
(四)教學評價
對于學習成果如何進行量化考評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課程旨在構建多元化、全方位、過程化課程考核體系。考試以行動過程為導向,重過程考核。為了更好地構建以上考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考試改革的探索,方向如下:總評成績=理論成績(70%)+實踐成績(30%)。其中,理論成績(70%)為末考筆試成績,在理論成績中,加大實操考核力度。實踐成績(30%)構成如圖1所示。學生實踐成績中,每次任務由教師對于學生分組完成情況打分占40%,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情況打分占30%,學生各小組互相評價打分成績占30%,每次任務三部分成績相加為學生實踐成績。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6-0085-01
1 樹立營銷的觀念
現代營銷觀念認為,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在于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競爭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傳送它們所期望滿足的東西。
首先,要正確認識目標市場。多年的營銷實踐告訴我們,我們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在每個市場經營,并都滿足各種需要,甚至不可能在一個大的市場內做好全部工作,即便是強大的IBM也不可能最好地解決每個計算機用戶的需要。
其次,要正確對待客戶的需要,樹立客戶導向思想,從客戶觀點出發來確定客戶的需要,要做得比競爭者更為出色。
再次,進行整合營銷。企業內部與用戶群有時會出現不協調,利益有時會出現一定的矛盾。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從兩方面入手進行營銷整合,一是營銷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使營銷職能工作盡可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二是營銷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調,搞好“內部營銷”。
2 進行市場細分化,分析和尋找營銷機會
鋼鐵企業不能從營銷的角度來進行市場細分,不能對市場機會進行長遠的分析,是造成無序競爭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鋼鐵總產量排世界首位,但我國鋼鐵工業的產業集中度卻相當低,導致了產品集中度和生產效率普遍低下,成本高,質量檔次差。以年產50萬噸鋼以上的鋼鐵企業為例,幾乎每個企業都有幾個或數十個類別的產品,品種樣樣齊全,卻樣樣都做不強、做不大。建筑鋼材賺錢,各地區、各省市、大廠小廠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成風,無序的競爭幾乎毀了建筑鋼材的大好市場。板材、帶鋼、型鋼等都面臨著同樣的結局。
首先,我們從現代營銷理論分析,多品種生產不利于對產品生產線的管理,給生產和質量控制帶來一定的難度,影響生產效率;其次,品種樣樣齊全則樣樣難以形成銷售優勢,分散營銷精力,難以確定的明確的市場定位和主要客戶群體,給客戶服務帶來難度,不能讓客戶滿意。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先進設備的優勢,著眼于長遠,開發和培養新產品市場作為戰略儲備。同時,立足于現有的目標市場,穩固現有的銷售渠道,并與客戶建立更加穩定的合作關系,從而形成市場優勢,以確保能適應鋼鐵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形勢。
3 注重合作關系營銷,降低客戶流失率
過去,我們總認為客戶不成問題,他們沒有很多的供應商可供選擇,或者其他供應商在服務方面馬馬虎虎,沒有規模,或者是市場迅速擴張,以致不必擔心客戶會有太多的不滿意,或者即使有一點不滿意,客戶也不會輕意流失。很明顯,現在的情況正在迅速改變,許多外國的、中國的企業都在密切關注著客戶流失率,開始努力加強與最終顧客之間的聯系,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現代營銷理論認為要使客戶在雙方都有較滿意的盈利基礎上,能長期愉悅地與我們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降低客戶流失率。降低客戶流失率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設置較高的轉換壁壘。事實證明,這樣做的后果將使企業面臨因提供更高的讓渡價值而喪失更多的利益,客戶對讓渡價值的閥閘也會不斷提升,企業對市場的控制權將轉向銷售商。另一種途徑就是提供較高的客戶滿意,培植客戶忠實度,即開展合作關系營銷。我們深深體會到,隨著客戶規模不斷地壯大,他們偏好的供應商是能為更多領域里提品質量服務;把所出現的問題能夠圓滿解決;與客戶關系搞好融洽關系。另一方面,一個客戶關系建立后,我們就象管理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樣,把所建立起來的客戶當作企業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保持和客戶關系保持長久的合作營銷關系,在產品營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能夠吸引到更多更大更有發展眼光的大客戶共贏合作關系,形成合作雙贏、相互依存的長期發展關系,使雙方獲得更多、更長遠的盈利機會,實現產品營銷的目標。
4 開展全面質量營銷
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把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將提高產品質量和提供優質服務視為企業的頭等大事,全面質量營銷也因此應運而生。在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更要把全心全意的優質服務提到日程上,好的服務質量等同于好的產品質量,這將關系到全面質量營銷的核心關鍵成敗因素。因此,我們營銷部門領導必須擔負起兩項責任。(1)參與編制企業以全面質量管理的戰略策略;(2)在生產質量之外更要傳播營銷質量,切實提高營銷人員的技能水平,實行嚴格標準化管理,提高企業員工營銷服務質量。
一、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及現狀
創新是整個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李嵐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鼓勵創新和重視實踐,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實際緊密結合,改變那種只重書本知識,忽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現象。必須在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實施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這種創新體現為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創新、教育政策和體制的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創新,這一切的基礎依賴于教育思想和觀念的突破與創新。
(一)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必要性
1.市場營銷專業自身的特點要求必須勇于實踐、不斷創新。專業培養計劃中明確指出,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商務策劃、電子商務等深度理論知識,擁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從事工商企業管理及市場營銷的中高級專業人才。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市場研究、市場策劃、企業管理、廣告及公共關系、企業形象設計及品牌規劃、投資項目分析及商務談判、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實際工作。市場可謂瞬息萬變,只有具備適應市場變化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才能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2.市場競爭的內在要求,國際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要求現代市場營銷的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對未來市場變化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分析能力,敢于不斷進行營銷手段和方法的創新。中國加入“WTO”以后,市場的開放程度日益加強,國內企業受國際競爭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劇,經濟一體化浪潮促使企業競爭國際化。既懂得國際企業運作的規則,又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人才才能滿足這一發展趨勢的需要。
3.從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看,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強的人才成為“搶手人才”。隨著國外公司的大量進入及本國企業的加速發展,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趨勢是既要懂現代營銷管理,精通國內外業務,又要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據對現有人才需求狀況的調查統計,市場營銷類人才的需求位居前5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該成為市場營銷專業主要的教學目標。
(二)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
1.實踐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畢業實習缺乏基本的經費保障,對實習基地的建設重視不夠。以現有的畢業實習為例,四周實習課經費每生不足百元。從學院管理層而言,對學生畢業實習的重視程度和過程管理不夠,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經費支持。
2.學院領導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鑒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自身特點,我們增加了市場調查、營銷實習等環節,但執行中缺乏學院必要的經費支持,且在教師工作量的計算上受到歧視性待遇,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鑒于專業特點,為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我們在大三增設了學年論文并為今后的畢業論文奠定先期的基礎,這無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但在工作量的計算上按每生3學時對待,明顯偏低,缺乏學院有效的政策支持。
3.缺乏實驗教學的完整計劃和系統的教學指導大綱。現有的實驗設備特別是營銷實驗室的利用率不高。雖然對校內開放,但學生用于非教學性用途,諸如打游戲、聊天、QQ等多,用于教學性的實驗不多。這一方面是現有的實驗課設計不合理,另一方面也與教師的指導不足有關。現有的實驗“軟件系統”的建設不足,必要的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軟件匱乏,學院缺乏對實驗室的進一步投入。
4.市場營銷專業課的實驗內容缺乏創新。拓展市場營銷專業課的實驗內容已是當務之急。從已增加的實踐環節看,普遍存在著過程管理不嚴格,內容與形式缺乏創新,經費支持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夠等現象。
二、市場營銷專業創新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
要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在專業培養中的重要性,通過教學改革加以解決。
1.從教學改革入手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和控制。對理論課內容及講授方法進行創新,多用啟發式,反對填鴨式,采用互動式,摒棄僵化式,切實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動腦、動手能力入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專業及專業基礎理論課要從教學內容的更新入手,建立全新的課程體系,要處理好現代內容與經典內容的關系。既要高度重視基礎理論,又要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在不斷摒棄陳舊內容的同時,在理論教學中貫穿必要的實踐(實驗)教學內容,使兩者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2.要從教學方法入手,變一味的理論教學為引導式、互動式教學。鼓勵高年級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問題研究、配合老師進行課題研究等多種主動學習活動。要鼓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及手段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應不少于總課時的20%。
3.從構建全部的教學計劃開始,設計全新的教學課程體系。以創新、實踐為結合點的全新課程體系,著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應多滲透實踐(實驗)教學內容。
4.加強對課程設計、專題實習(實驗)及畢業實習工作的指導。在總結以往實踐課程開設的基礎上,我們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踐課程的組織設計不太合理,特別是“市場調查”實踐及“營銷實習”存在重復性和慣例化,缺乏內容創新。為此,我們提出以營銷課程設計的方式充實實踐教學環節。
(1)第三學期開設“市場認知實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市場、了解市場營銷、學會做簡單的市場調查分析,并寫出專題分析報告,將所學的統計學知識、計算機文化理論等運用于實踐。
(2)第四學期開設的“專題市場調研”則是配合“市場調查與預測”理論課的教學深入進行的專題性研究。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可以針對某一特殊的產品、產業或服務市場進行專題性研究,從調查市場需求、市場潛力、競爭者狀況等等項目開始,培養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
(3)第五學期開設的“營銷策劃設計”旨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結合企業的營銷活動從產品、價格、廣告、促銷活動等入手設計策劃方案。從內容和形式上多樣化,可以是針對某一產品的廣告策劃與設計,也可以是針對企業的CIS策劃與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創新性的思維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案。
(4)第六學期開設“推銷實習”,它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種營銷體驗,也是結合所學的“推銷學”理論課做的一次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會感受推銷工作的“四個千”,即“千言萬言,萬水千山,千辛萬苦,千方百計”,讓學生擁有面對社會的思想準備。
(5)第七學期開設“學年論文”,是根據營銷專業特色開設的,實踐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對學生進入大四后綜合能力的鍛煉。學生通過做學年論文,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查閱資料、解析問題、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綜合鍛煉,在導師的指導下已經能夠進行專題研究。優秀的學年論文修改后還可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學生既為畢業論文奠定了先期基礎,又成為老師的好幫手。
(6)開設“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示。通過畢業實習學生得到實踐鍛煉,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過程。學生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培養了掌握各種工具、手段、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使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化,知識領域進一步拓展。在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中,應特別注意對選題工作的把握,選題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題目要盡量新穎、專題化,盡量結合學科前沿和科研課題,并有一定的理論深度。以上方案實施的關鍵在于抓過程管理,抓每一項實習的深入指導與具體落實,配備優秀的實習指導教師,落實實習項目。
5.充分利用寒暑假,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學習期間及寒暑假期間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或科學研究,特別是結合專業特點在工商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活動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及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通過參加第二課堂、創意設計大賽、專題項目研究等多種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依靠系團總支、學生會、科協等社團開展多樣的課題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總之,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方案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基礎,通過各種改革與創新設計而實施的復雜系統,它需要在理論上突破,實踐上創新,落實上深入,管理上嚴格,是本專業教師應努力追求的目標。
三、市場營銷專業創新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計劃實施的政策保障
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一靠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二靠實施這種計劃的政策保障。學院教學管理部門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鼓勵對理論教學手段與方式的創新改革,把傳統教育中的成功做法與創新教育的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評價體系、師資考核標準等方面引導教師的教學創新,結合不同專業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實踐環節教學,徹底改變只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實驗)教學的片面做法。為更有效地保證市場營銷專業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計劃的實施,應從以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1.將創新與實踐教學的實施狀況納入教學評價體系及師資考核標準中。評價一門課程的授課好壞,不單要看理論教學好壞,而且要看是否運用了鼓勵學生實踐創新的手段與方法。一門課程的教學實施是否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衡量授課好壞的一個標準。對那些敢于教學創新,使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得當的教師,在優質課評選、工作量的核算、評優等方面給予支持。如對于那些使用多媒體教學,實踐(實驗)環節落到實處的課程在工作量計算上給予一定的鼓勵。
2.由專家組對主干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評價,特別是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實踐(實驗)教學環節的比例進行研究。對實踐(實驗)教學計劃、具體內容的設計、實施的具體過程進行論證與督導。
3.大力加強實驗室建設,特別是實驗課教學軟件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我系已建成的市場營銷綜合實驗室而言,極缺專業課教學軟件,為此許多該開的實驗課難以開出。同時要大力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維護。目前學院管理部門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錯誤傾向,就是重實驗室硬件投入,而輕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經費嚴重不足,實習基地建設資金極度匱乏已成為制約市場營銷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應引起重視的是隨著人才需求狀況的變化,以及用人單位“主宰權”的強化,是否接受畢業生實習人數被許多企業大打折扣,實習已經由接受方需求轉變為供給方需求,為此不斷維護與建設實習基地是市場營銷專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就實習經費而言,日常開展的市場調研、營銷實習等實踐環節沒有經費,畢業實習經費每生不足百元,連四周實習的基本開支都難以維系,且在教師工作量的計算方面缺乏有力度的支持。
4.本專業開展的學年論文這一創新性實踐教學環節沒有得到學院的有效支持,特別是在工作量的計算上,每生按3學時計算工作量明顯偏低,難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包括其他的實踐環節,如營銷實習、市場調研等均按參觀實習計算工作量,使教師的勞動付出與獲得極不相稱,這也是重理論課、輕實踐環節的突出表現。要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建議教務處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工作量計算標準,并給予政策支持。
5.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課余時間參與工商企業管理與實踐活動。鑒于市場營銷專業自身的特點,可以允許本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開展各種營銷管理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設計、企業策劃、市場調查與分析等活動,并根據實踐成果減免學分。總之,大力培養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是本專業自身特點的要求。只有制定出科學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計劃,并強有力地實施這一計劃的政策保證,才能真正培養出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能強的市場營銷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