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6 18:31: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雙語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雙語教育論文

篇(1)

一、雙語教育的概念。

“雙語”的英文表達為“bilingual”,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懂得聽、說、讀、寫,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種語言知識和能力比另一種語言好的情況。[2]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名的教育家昆體良,就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問題。他所提出的“雙語”是指希臘語和拉丁語。昆體良主張,在語言的學習上應先難后易。時至今日,為了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變化,我們提出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所謂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幼兒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前兒童雙語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全球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國際間交往的日趨頻繁,一個以漢、英兩種語言為媒介的雙語教育正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基礎教育階段蓬勃興起。雙語教育成為了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與趨勢,更是21世紀培養適應全球一體化,是世界激烈競爭中取勝人才的需要。而許多生理學家和教育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幼兒期是人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因此,對學前兒童進行雙語教育將是總的趨勢,勢不可擋。而據有關調查表明,目前在我國,有80%的以上的幼兒園和家長對學前兒童的殺、雙語教育表示贊同。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

學前期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因此,對幼兒進行雙語教育應該是在發展母語的同時所進行的第二語言的啟蒙教育。它是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在發展母語的同時,為幼兒提供良好第二語言學習環境,通過幼兒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方式,將第二語言的意識灌輸給幼兒,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理解和運用第二語言的能力,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以及其全面發展的教育過程。

有研究表明,0—9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發重要時期,特別是5歲半左右是兒童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每個孩子都有形成兩種以上語言中樞的可能性。但是,

孩子在這一敏感期內若未獲得第二語言的刺激,則第二語言的中樞機能就不可能轉入活躍狀態。[3]可見學前期兒童不僅有能力并學習第二語言,而且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

另外,根據彭菲爾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調查,學前兒童似乎有一種“轉換機制”[4],如果他們的左半球語言中樞受到損傷,言語中樞就會轉換到右半球,

其語言能力仍然可以發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腦受損傷,則會出現失語癥,

而且語言機能不能恢復。

神經生理學研究證明,最初兒童的大腦兩半球都存在著發生語言的形態學基礎。對患病兒童施行大腦部分剖離手術研究發現,10歲前的兒童仍能恢復語言能力,而10歲以后則會形成永久的言語缺陷。這一實驗表明,兒童的語言中樞尚未定位,此時大腦的可塑性使得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可以不受大腦語言中樞定位的影響,大腦的兩半球都可以參與語言的學習。因此對學前兒童進行雙語教育不易受母語的干擾。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幼兒期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在此時期幼兒對語言學習刺激特別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較易接受這種刺激,從而建立與該種刺激聯結的行為(形成經驗和知識)。因此在這一時期對幼兒實施雙語教育,可以使兒童的語言的獲得更輕松、更容易,發展也更迅速。

(三)雙語學習對學前兒童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學前期幼兒具有驚人的學習潛力,一些專家認為,讓學前期兒童大量接觸外語將會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語言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對學前期兒童進行雙語教育有助于兒童思維的發展。擁有兩種語言的兒童思維的靈活性比只擁有一種語言的兒童要強。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對此進行對比:“如果允許你給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話,你是否可以把“狗”稱為“母牛”,而把“母牛”成為“狗”?”有50%的雙語兒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單語兒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別產生的原因在于雙語兒童能較早的意識到物體與名稱之間是一種語言代碼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任意的、約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單語兒童這方面的意識明顯比雙語兒童要差[5]。

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還是交際的工具。雙語學習是在真實的或者模擬的社會情景中進行的,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見雙語的學習不僅發展幼兒的思維,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有助于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

三、開展雙語教育注意的問題

(一)合格、稱職的師資

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要保證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兒教師。所謂稱職的師資就是“外語教師幼教化,幼兒教師外教化”,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能勝任學前雙語教育的教師應該具備兩個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能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狀況制定教育計劃,選擇教育內容,能采用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組織活動,并通過雙語教育活動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二是有較為扎實的外語基礎,能運用規范的語音進行正確示范,掌握豐富的詞匯并能隨機靈活運用,能了解外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習俗、傳統,等等。

目前我國的雙語教學師資相當匱乏,因此我人為應大力開展雙語師資培訓。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專門師資,是促進雙語教育發展的關鍵。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的高等院校里的學生,使其具備相當的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知識,把學前雙語教育設置為獨立的專業,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前雙語師資現狀;其次,在學前師資培訓內容上,特別要考慮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重視應用性內容,強調英語口語化,包括一日活動組織用語、教學用語、日常交際用語等等。

(二)教育教學的方法應靈活多樣,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

對學前兒童實施外語教育時所要采用的方法與成人不同,施用于成人的教學方法在幼兒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同時不同的教學方法又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對于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必須要寓教于娛樂,寓教于生活中,寓教于應用,這樣才能讓學前兒童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對第二語言的興趣和愿望。2001年6月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幼兒園教育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6]同時,幼兒期兒童是認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發展,而他們的思維方式又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并不嚴格強調知道的邏輯體系與知道的掌握程度,強調的是孩子們構建知識時的感受性,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理解和運用第二語言的能力,對語言的興趣及敏感性,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因此,學前兒童的外語教學應盡量采用游戲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學。如兒童節快到了,可以以兒童節為主題開展主題活動,其主題就是“Children’sDay”,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及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明白“Children’sDay”的意義,并學會說;當然可以選則國外的文化進行游戲教學等,如當圣誕節來臨之際,多組織一些有關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圣誕節的來歷,學會說圣誕節相關的句子,如“MerryChristmas”等等。

雙語教學的教師還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語言的完整性,用外語來學習外語,而不是借助于母語。保持語言的相對完整性和獨立性,對培養幼兒的語言是相當重要的。例如:你一邊洗蘋果一邊對孩子說:“I’mwashinganapple.Doyouwanttoeatit?”會比教師先用漢語把要說的話要做的事說清楚后再告訴幼兒要好的多。前一種方法保持了語言的完整性,使幼兒在沒有任何負擔的情況下而不知不覺得學會可外語。而后一種做法即會讓幼兒有種除母語以外的語言不是很重要的想大,不僅降低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還會引起語言上的混淆[7]。

另一方面在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教材的選取方面也是尤為重要,要根據學前兒童本身身心發展的特點,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選擇對學前兒童有利的,讓其感興趣的教材。再結合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發到及至。

(三)明確雙語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前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和初步的外語聽說能力

從教學目標上看,以培養學前兒童興趣以及語言是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主要目標。興趣的培養是幼兒學好第二語言的關鍵。而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幼兒喜歡以快樂的方式接受新知,他們是在玩耍中得到知識、鍛煉能力等。其次,孩子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思維。主要以直觀的、行動的方式進行。這種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在直接感知和實際行動中進行的。結合幼兒思維發展的趨勢,讓孩子在直觀中感知、在游戲中記憶的方法,潛移默化地產生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如,當孩子積累了若干個動物單詞后,教師可自編一個邊講邊練邊玩的兒歌:Icanrunlikeahorse;Icanwalklikeaduck;Icanjumplikeafrog;Icanswimlikeafish……。

由于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實施直觀教學、教學與游戲相結合,教學的全過程都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溝通,這就使得幼兒在沒有教學任務壓力的情況下,自然輕松地學習語言。另一方面鑒于幼兒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種新的語言本身對他們就有強烈的吸引力,這對他們興趣的培養也是一個有利的條件。實驗說明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加,幼兒學習外語的積極性也在增強,并促進了漢語的學習。遵循幼兒語言發展規律就要,就要強調聽說領先、以聽促說、聽說結合的原則。當兒童在早期逐漸獲得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后,就會逐漸用所獲得的語言同母語者同老師以及他們的伙伴進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這個時候教師或是家長一定要給予幼兒一定的鼓勵與肯定,讓幼兒在經常性的使用中,逐漸形成了第二語言的思維習慣,從而促進了第二語言的習得和發展,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同時,家庭也是學前兒童學好第二語言的關鍵。

生活中有許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家長要有目的地選擇日常的事物,作為激發幼兒興趣的素材。如逛超市時,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的眼光,適時地用雙語來豐富他們的詞匯量。如在游玩時,家長要主動地運用英語問候語向外國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問候語的使用。又如,孩子喜歡看卡通片,家長可選擇卡通和英語相溶的碟片,讓孩子在看看、玩玩中習得英語。

(四)開展多形式的活動

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幼兒活動主要以興趣活動為主。通過活動,兒童可以獲得身心自由,處于精神愉悅狀態。

自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形式生動,范圍廣泛的生命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自由學習是相當重要的,不能讓幼兒有任何負擔的情況下進行雙語教育的學習。

當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動都應根據學前兒童的特點、水平、需要以及內容的不同而選擇。教師或是家長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而采取適合的有效的活動方式來促進幼兒第二語言的學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五)創設良好的雙語學習環境

篇(2)

1前言

雙語學習對于當今社會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達到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技術上的利益共享。因此,雙語教育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種旨在培養和造就雙語并用人才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怎樣利用外界環境以及自身因素的改變,最大效益地掌握與使用第二種語言。

早教計劃以及錯過學習關鍵期兒童的雙語學習是這個教育領域的研究重點。這兩個問題的探討分別涉及雙語學習的年齡與第二語言使用頻率這兩個影響因素的研究。研究者在雙語學習相關腦機制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為早教計劃以及錯過學習關鍵期兒童的雙語學習提供重要啟示。

2雙語學習的影響因素對于雙語學習的作用

2.1 學習年齡對雙語學習的影響

雙語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兒童應該何時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是不是越早越好?研究者從早晚期雙語者的表征結構和激活區域這兩個腦機制的研究中得到了答案,同時這也涉及到學習關鍵期的問題。

2.1.1 雙語表征與激活區域腦機制對雙語學習影響

首先,許多研究表明早晚期雙語者雙語表征的腦結構是不同的。Chee 等人選取漢英兩種語言的早期(6 歲以前)雙語者完成句子判斷任務,腦機制結果記錄激活最強的區域在前額皮層中部和下部,左側的激活范圍更廣,兩種語言的激活區沒有差異。還有的實驗也顯示早期雙語者的雙語表征是在同一個系統中進行,而晚期雙語者則是在不同的腦結構中進行雙語表征。從不同的表征系統中提取與編碼兩種語言的路徑,肯定多于從相同的表征系統中提取與編碼語言,所以晚期雙語者提取與編碼雙語的速度慢,學習與使用雙語的消耗代價更大。

其次,第二語言的學習需要動用更多的腦功能區域即語言加工資源。在激活區域方面的腦機制研究發現,早期雙語者比晚期雙語者學語時激活的腦區更多,尤其是大腦的前額皮質這個負責工作記憶的部位,這意味著早期雙語者擁有更多的資源去加工語言。因此早期雙語者在加工資源方面有更多的優勢,使得個體可以有更加豐富的加工資源去加工第二語言,而晚期雙語者的加工資源就比較匱乏不能夠勝任其加工任務,使得第二語言的加工速度與準確度大大下降。

2.1.2雙語學習關鍵期對雙語學習影響

個體第二語言的學習年齡的問題總歸為個體的語言學習生理關鍵期,即個體發展的某些特定時間段,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此時容易受到某些經驗的影響,從而改變腦結構及其功能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同類型的人的可塑性只在人一生的某些確定時期占據優勢地位,而在其他時期較少發生。個體過早或過晚的開始學習第二語言都是不利的。有腦的影像學證據表明學習開始得越晚,學習越困難,特別是在語音和語法方面。Gopnik 的實驗表明,6~12 個月是嬰兒區分各種不同語音的敏感期,而到1 歲半時,只能保有接觸到的母語的語言能力,其他語言能力均下降。最初十個月的特定語言經驗會使大腦對該語言的語音很敏感。同時,10 歲是學習語法的關鍵期,過了關鍵期后雙語加工的大腦激活模式已發生異常。因此,晚期雙語者處理信息的大腦功能不如早期雙語者。大腦關鍵期對于雙語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2.2 雙語使用頻率對雙語學習影響

當人們經常練習或是使用一種東西的時候,就會增加對這件事物的熟悉感,而熟悉感會改變學習結果。因此,提高第二語言使用頻率就會增加對第二語言的熟悉感。

根據Kroll非對稱性模型的觀點,詞匯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間都有聯系,只是它們之間的強度不一樣。第一語言到第二語言之間的詞匯表征強度弱,而第二語言到第一語言之間的詞匯表征強度強。如果直接采用第二語言與第二語言的聯系進行反應,排除一語在二語學習中會形成的負影響,增加二語使用的頻率,就可以使學習者在學習時更傾向于通過舊有的第二語言去連接要學習的第二語言,避免一語的負遷移影響,這對于學語是十分有利的。當個體通過二語使用頻率的提高使得二語的熟悉度增加后,他在腦機制上也會有所改變,額葉是負責控制非目標語言的腦機制,如果經常的使用第二語言,能夠使額區得到鍛煉,并且能增加第二語言的激活程度,使雙語者在使用第二語言的時候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語言的干擾,直接提取二語。因此,錯過雙語學習關鍵期的學習者要注重提高二語學習以及使用的頻率,增加其對于第二語言的熟悉度。

上述研究表明,早期學習第二語言的人更容易達到流利水平, 晚期雙語者的第二語言不容易達到高度流利的狀態,即使能達到,在語音和句法上也不能達到母語的水平。因此,對兒童實施語言的早教計劃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對于已經錯過早教年齡的學習者來說,也可以通過練習、提高二語的使用頻率來使得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增加,彌補其早期的學習缺陷。

3雙語學習年齡與熟練度對我國雙語教學的啟示

3.1 尊重個體的語言習得關鍵期,實施雙語的早教計劃

研究中存在著關鍵期劃分的爭議,因此首要任務是依據學習者內部生理機制的成熟劃分雙語學習的關鍵期。在確定學習者的關鍵期后,應針對生理成熟尤其是大腦結構完善的個體實施相應的雙語教育,特別是語音方面的教育,語音訓練對幼兒英語語音意識和字母知識有促進作用。要注重二語學習關鍵期的大腦結構的培養,提高學習的效率。

3.2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純二語的學習情境

長期以來,我國雙語教學的模式都是通過第一語言連接第二語言的方式進行,這會產生語言的負遷移即語用失誤現象。因此,創造一種純二語的教學環境十分必要,讓學習者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使其感受到一種非說不可的緊迫感,激發其對于二語使用的渴求。對同一內容的學習在不同時間內多次進行練習,提高個體的二語使用的頻率以達到一定的二語熟練度。

3.3 合理使用雙語學習的策略針對不同個體綜合運用教學策略,如記憶策略、形象結合等,使個體的雙語學習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杜好強,黃瑞楓.雙語腦研究進展對我國早期兒童雙語教育的啟示[J].長沙師范專科學校校報,2009,(3):24-27.

[2]Chee,M.W.,D.Caplan,C.S.Soon,N. Sriram, E.W. Tan, T. Thiel B.

Weekes. 1999. Processing of visually presented sentences in Mandarin andEnglish studied with fMRI[J].Neuron(23): 127-137.

[3]趙小虎等.國人英文語言活動區功能磁共振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6(2).

[4]Arturo E.Hermandez et a1.In search of the languageswitch:An fMRI Study of Picture Naming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J].Brain and Language,2000,73.

[5]Kim, K. H. S., N. R. Relkin, K. M. Lee J. Hirsch.1997. Distinct cortical areas associated with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s [J].Nature 388:171-4.

[6]賈艷萍.左右腦傾向對外語記憶策略的影響[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3(3):50-1,79.

[7]Bornstein,M. H. Sensitive Periods in Development : tructural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Interpretation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9(105) :179.

[8]Gopnik ,A. , Meltzoff ,A. N. and Kuhl , P. K. The Scientistin the

Crib : What Early Learning Tells Us about the Mind [M]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9 :NY.

[9] 語言學習敏感期的腦與認知機制研究———兼談我國外語教育政策和實踐.周加仙[J].全球教育展望.2009,9(38):20-25.

[10]宋微.大腦語言功能與第二語言學習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7(11):3425.

[11]Kroll J F,Stewart E1 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1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4(33):149-174.

[12]胡笑羽,白學軍.雙語控制的神經基礎及其對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6(1):70-74.

篇(3)

現行的一類模式它依從母語教育的現代教育基本原則,以學生的母語優勢為基礎,用母語來教學各門學科知識,不僅沒有語言障礙的存在,同時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也極為有力,這是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的最可靠的語言信息。所以,所謂的教學語言障礙并不是因為學生本身母語造成的,而是教育機構對于學生教育沒有做到以人為本,對于教育可以循序漸進,當學生掌握一定漢語后,逐漸加大漢語教學力度,對其他課程也進行漢語教學。這可以使得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類模式藏語文或者蒙語文僅僅作為一門語文學科,教育者追求的是它的繼承和傳統文化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沒有充分體現它的工具性。二類模式藏語文或蒙語文的課程價值具有單一性。

所以把現行的兩種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將對雙語教育教學有積極的作用,從而提高牧區教育的普及力度。通過教學實際分析,一類模式對于學生的發展更有積極作用。

篇(4)

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生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校,要力爭在三年內開出5%至10%的雙語課程。”從近幾年各高校對雙語教學學生調查問卷統計結果看,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滿意度不高。本文結合我國雙語教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分析影響雙語教學質量的因素,并提出以下幾點保證雙語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全面提高雙語教師的教學水平

1.教師首先必須要正確認識雙語教學的本質和目標

教師是雙語教學的直接實施者,是開展雙語教學和保證雙語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由于存在對為何要開展雙語教學以及雙語教學要達到何種目的認識不清的問題,給如何開展雙語教學工作帶來盲目性。有人把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作為雙語教學的唯一目的;也有人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兩種語言能力。這些對雙語教學的本質和目的的錯誤認識,導致對教學規劃、課程安排、教材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評估、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等一系列問題的錯誤定位和選擇,最終使雙語教學的目的無法實現。實際上,雙語教學并不是必須要求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全英模式也是雙語教學的一種形式。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語言和專業是雙語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但是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和專業知識進行跨文化交流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認識還不夠,而這恰恰是雙語教學的真正目的。所以正確認識雙語教學的本質和目的,才能把握好課堂信息,保證教學質量。

2.教師要有過硬的英語運用能力

雙語教學對教師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和寫作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高校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很多,但具有一年以上的出國經歷和外語專業學習經歷的卻很少,再加上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不具備專業知識等實際情況,致使雙語教學師資嚴重不足。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是保證雙語教學質量的首要選擇。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聘請有厚實專業知識基礎的外籍教師或有國外留學經歷的碩士、博士生進行雙語教學。這樣可以快速滿足對雙語教師的需求,但目前這對普通高校還有一定的難度。

二是在專業知識扎實、英語水平較高的教師中選拔優秀人才作為雙語教學的師資儲備。通過聘請國外知名學者定期培訓、選擇青年教師到國內著名的大學接受專項培訓、派送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或參加國內外雙語教學研討會等途徑,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的學術動態,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外語水平,使其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探討科學教學方法,為從事雙語教學打下基礎。這是目前較直接且有效的途徑。

三是建立雙語教學師資來源渠道。短期見效的在職培訓固然能解決燃眉之急,但從長遠來看,沒有穩定的雙語師資來源必然導致師資隊伍的青黃不接。為此,有必要在師資的源頭上下功夫。如:采用“雙學位”的方式,培養“外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也可以對師范院校和外語院校就讀的學生在高年級分流,使那些有志于雙語教學的學生輔修外語或專業知識;還可以從跨科(原專業是外語)報考的研究生中選拔雙語教師等。這樣就能源源不斷地為高校輸送雙語教師[1]。

3.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采用雙語教學無疑給學生增加了學習難度。為了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影響學科教學效果,教學中講究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方案、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

(1)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雙語教學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戰。教法必須靈活多樣,切實有效。譬如提問,討論,舉辦學生主題講座、辯論賽等;借助實物、圖片、視頻、案例等輔助手段創設情境而進行的教學和活動教學,可以緩解學習者的語言思維壓力;通過讓學生用外語撰寫課程論文、案例分析等來強化外語能力和對學科知識的理解;通過網絡課程,提前公布下一次課的生詞的發音、意義、用法等,幫助學生在課前熟悉生詞,以提高他們的課堂效率。

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Stephen.D.Krashen(1985)認為,“人類語言的習得只能通過理解語言信息或獲得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input)來獲得。以理解為基礎的教學法,如全身反應法(TotalPhysicalResponse),要比傳統的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Methods)有更明顯的效果”[2]。雙語教學即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賦予教學以積極的情感特征,讓每一個細小的動作和微妙的暗示都能起到調控學生情趣變化的作用,實現師生心靈與情感的溝通,保持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不斷激起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愉悅的情緒體驗,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達到“樂不思蜀”的學習境界[3],進而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益。

(2)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制做CAI課件,彌補雙語課堂教學中諸如教師英語口語和學生專業術語、專業語言特點薄弱等不足,在課件中插入英文聲像圖片資料和設計練習,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培養學生聽、說、寫的能力。

網絡化的教學環境是以往的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無法比擬的,它的出現使教學手段多維化、立體化。建立雙語教學網絡課程網站,呈現課程教學信息,設置相關知識、教學資源庫鏈接,豐富學習資源,拓展知識領域,營造雙語氛圍,創造協作式、探索式學習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雙語教學的難度。

二、合理選擇教材和教學資源

雙語教學必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否則將是無源之水。國外優秀原版教材有許多優點:(1)英文規范,內容新穎,注重納入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2)實用性、針對性強,出版周期短,知識更新快;(3)采用優秀原版教材可以借鑒國外現代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4]。

但是原版教材的缺點也很明顯:(1)國外原版教材實踐性強,但由于國情、政策的差異,這些教材的內容不能直接引用或操作,只能作為借鑒和參考;(2)由于中西方教材編寫思維方式的差異,國外原版教材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與國內教材相比,教材內容發散性強,條理不夠清晰,知識不夠系統,不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3)在引進原版教材時往往只選擇某一門課程教材,容易忽視該課程與先修、后續課教學內容的銜接問題,不利于學生系統知識結構的形成;(4)采用原版教材在國內市場很難找到配套的外文參考資料。

由于國外原版教材優點缺點都很明顯,所以在原版教材選擇上應非常慎重。呼吁國內各學科專家對原版教材進行研究并作出推薦,通過有效途徑教材推薦和評價信息,幫助高校提高原版教材選用質量。

雙語教學雖然以引進原版教材為主,但考慮到國內雙語教學的長遠發展,所以在引進原版教材的同時,應抓緊建立和完善國內雙語教材的編寫和更新機制,充實雙語教學資源。一是組織學科專家改編國外原版教材,使一些優秀原版教材本土化;二是自編適合國內雙語教學需要的教材,即篇幅、結構合理,難度適中,教學內容體現中西文化融合,保證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5];三是翻譯國內優秀的專業教學資源。

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雙語教學在我國正處于探索階段,完善教學管理機制,是規范雙語教學、推動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保障。

1.建立雙語教學激勵機制

不僅教育部[2001]4號文件對雙語教學提出要求,而且正在實施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也將雙語教學列為評價學校教學建設與改革的一項重要指標。為推動雙語教學的開展,建立雙語教學專項經費已提上日程。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和激勵機制。

2.確定雙語教學標準

各校對雙語教學的認識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對雙語教學的要求也存在差異。因此,亟需對雙語教材、大綱、作業、考試等內容和要求提出明確要求,避免雙語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3.認定雙語教學師資

學校主管部門應該組織開展雙語教學師資資格認定工作,這很關鍵,是保證雙語教學質量的前提。

雙語教學師資認定可以通過外語口試(兼聽力)、筆試、能力測試等方式進行。只有通過雙語教學能力測試并被授予雙語教師資格的教師,才允許走上雙語教學的講臺。

4.監控和評價雙語教學效果

學院成立雙語教學質量考核小組,定期聽課,發放學生調查問卷,定期召開雙語教學師生座談會,了解雙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雙語課程教學質量評估。對教學效果較差的課程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或中斷雙語教學,以保證專業教學的質量。學校應充分運用校內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激勵為主,科學評價,推動雙語教學工作的開展。

5.合理設置雙語教學課程體系

針對目前大學生英語應用水平普遍不高的現狀,合理進行雙語課程體系的設置很有必要。

首先,雙語教學課程不允許任意開設,應選擇學科發展迅速、具有國際通用性的學科的相關課程進行開設,例如金融、醫學、信息、法學、生物技術等。其次,注意雙語教學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和連貫性。在雙語教學開展之前,除了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之外,還應開設專業英語、專業外文資料選讀等課程,介紹專業領域中的通用英語知識等[6]。第三,選擇理想的雙語教學課程開設時間。雙語課程最理想的開課時間是三年級,大學一、二年級主要開設大學英語,第四學期開設專業英語,這樣可為正式的雙語教學做好前期鋪墊,大大縮短專業英語的講解時間,增加課堂教學容量。2005年教育部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了改革,雙語教學的開展正好適應從應試型外語教學到應用型外語教學的轉變。因而,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適當減少外語課學時,相應增加雙語專業課程的學時也是提升雙語教學質量的保障之一。

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該承認,當前我們距離高層次的雙語教學要求和目標還有相當的差距,因此,對開展雙語教學的高校來說,保證雙語教學質量是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張衡,杜偵.淺談高校雙語師資培養培訓[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1,2).

[2]Stephen.D.Krashen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M].Londom:Longman.1985a.2.

[3]任長虹.高等學校實施雙語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4(4).

篇(5)

2教材選擇

一本合適的雙語教材是雙語教學成功實踐的基本保證。雙語教學,無論采用什么具體的方式,教材首先必須是英文版的。與自編或匯編材料相比,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更有利于學生提高運用英語學習的能力。并且國外優秀教材注重當代科技前沿的發展,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時國外經典教材都是一流科學家所寫,作者本身即是位于學術前沿的學者,又是經驗豐富的教師。根據本專業培養計劃,結合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了JamesA.Jacobs和ThomasF.Kilduff著作的《EngineeringMaterialsTechnology》(第五版)。該教材語言流暢,邏輯清晰,表述科學,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材料學基礎知識,熱處理原理和金屬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基礎知識。該書圖文并茂,在內容安排上由淺入深,便于教與學。且該教材與國內的經典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材料》內容基本一致,該教材也是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碰到較難理解的英文表述,特別是一些專業詞匯和機理分析時,比較容易找到相應的中文參考書學習。

3教學手段

在“工程材料”雙語教學中,教學方法是以多媒體為主要形式,并結合了混合型的雙語教學模式。“工程材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多媒體教學方便將理論性較強的知識以仿真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這是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方便學生理解與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同時大量使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表格圖片來彌補教材的不足,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通過播放相應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對相應的技術有直觀了解。對重點教學內容和難點教學內容,教師借助板書給予充分說明和特別強調,便于學生抓住重點。

4教學方法

4.1循序漸進的授課方式

雙語教學在實踐中一般采用三種模式進行:沉浸式、過渡性和保持型雙語教學。授課學生如果沒有經過特別選拔,英語水平一般差異比較大,如果突然接受高要求的全外語專業教學,會激發學生的畏難情緒,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在雙語教學中主要采取過渡性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調整雙語教學的比例。在教學初期中英文各占一半,使學生逐步進入到英文思維和表達環境中,在教學中后期加大英語使用比例,僅對較難理解的專業術語和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進行一定的中文解釋和說明。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努力用英語提出和回答問題,加強師生間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交流和互動的次數與程度,隨著教學逐步深入,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逐漸增多,對英語環境的適應不斷增強,使學生從開始的不敢開口轉變成基本敢用能用英語表達。

4.2采用靈活多樣的雙語教學考核方法

對課程進行考核既能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也能評估一段時期教學的效果,還能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雙語教學的考核包括了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相對非雙語課程,我們的平時成績比重更高,以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加強雙語教學效果。平時成績的評判依據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互動中表現出的專業知識素養和英語的聽說能力。同時建立題型多樣、知識覆蓋面廣的全英文試題題庫,考核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英文的讀寫能力。

篇(6)

生物醫學的無國界屬性使醫學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具有迫切性和無法回避的必然性,我國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課程雙語教學是國家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及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卓越醫生的必然趨勢,雖然此教學模式在國內仍處于初級階段,或者說進展比較緩慢,甚至有不少爭議,但隨著我國醫學領域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英語作為全球性通用語言必然滲透于臨床醫學教學之中。這一趨勢無論人們主觀上喜歡與否,都將無法改變。21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不能用英語進行學術層面的交流,可以說與傳統意義上的文盲無異。

1.2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順利開展雙語教學要求師生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通過對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大四年級23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85%以上的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4級考試或6級考試,英語基礎相對較好;53%的學生非常愿意接受臨床部分學科的雙語教學,35%的學生愿意嘗試雙語教學,僅12%的學生不同意嘗試雙語教學模式;89%的學生認為臨床課程雙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幫助,90%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幫助,但也有32%的學生對開展雙語教學信心不足。從教師的角度看,目前學校師資隊伍學歷、學位結構有很大改變,近幾年一批高學歷的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雙語教學的骨干力量。學校的網絡和多媒體教室也是雙語教學的重要保障,能滿足教師雙語授課的需求。

2漸進式雙語教學模式

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不能一蹴而就。新鄉醫學院是省屬地方性醫學本科院校,雖然每年生源豐盈,錄取分數居高不下,但就實際英語水平來講,學生高分低能的狀況依然存在,語言應用能力不高,加之醫學課程專業性強,行業術語多,疾風驟雨式的全英語教學效果較差。所以,不能追求全英語的教學形式。在內科學雙語教學中,作者因地、因人制宜,嘗試了中文和英語同時進行,學生適應以后逐漸加大英語比例的漸進式教學模式。比如在講解某些醫學定義、概念、診斷程序時主要使用英語講解,中間插入漢語解釋;插圖和表格用雙語標注,英語講解。晦澀的醫學術語則用漢語講,顯示英語釋義。允許學生拷貝教師使用的雙語教學課件,以便課后復習。作者認為,以下基本要素和實施模式決定雙語教學的最終效果。

3雙語教學實施策略

3.1有的放矢,選用合適的雙語教材

作者認為在內科學部分章節開展的英漢雙語教學,如消化道疾病,學生認知程度較高,比較易懂,可以從原版英語教科書中選擇相應的章節和圖表,經過教師的加工整理,制成課件,加注必要的母語來組織教學,其有利方面在于原版教材語言和內容都有保障,關鍵在于教師有的放矢的操作和編譯能力。如果是自編或翻譯過來的英語教材,語言和描述的準確性無法保障,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2提高師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語言應用能力指語言輸入和語言產出雙向能力,而不是英語應試能力。雖然本校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好,但醫學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相對不足,且英語詞匯的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第8版全國醫學院校規劃教材中各門學科均附有大量的專業詞匯和術語,任課教師應及早引導學生多讀多記,講解必要的構詞規律,如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詞根、前綴和后綴的釋義及發音規律,如英語后綴:-itis(inflammation炎癥),-osis(ab-normalcondition,disease不正常狀況,疾病),-oma(tumor,mass腫瘤,腫塊),這些后綴的倒數第2個元音字母帶重音,且發元音字母重讀開音節讀音。掌握了構詞法和讀音規則可以使英語學習事半功倍。詞匯的大量積累能夠使學生有信心接受,有激情參與雙語教學。當然這對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有很高要求,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

3.3雙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

教師必須懂得雙語教學絕非是全英語教學,教師使用外語的比例也不一定要達到80%以上,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可以從最初的20%~30%,過渡到50%~70%,逐步達到以英語為主授課;課件以英語為主,可以有漢語注釋。教師的語速不能太快,力爭音正腔圓,繪影繪聲,聲情并茂;難讀的詞匯多讀幾遍,重點內容可以啟發學生參與,比如翻譯或復述。雙語授課不是雙語教學競賽,只有教師的表演,缺乏學生的互動不是完美的課堂教學。授課是師生雙向交流,既要講得好,學生也要聽得懂,涉獵知識的效度高。

3.4配套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措施

雙語教學的開展不是教師隨意的、基于愛好的個人行為,應置于整個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之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制定雙語教學的可行性措施,如教師的培訓、教材的選用、教學條件的改善等。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雙語教學應有配套的傾斜政策,比如工作量的計算、優先提供國外進修機會等。雙語教學也必須有教學評價的指標,不定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真實反映,做好教學反饋。

篇(7)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從2001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許多高校均把大學物理選作實施雙語教學的公共課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資借鑒的經驗,對于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并無現成的答案。這些問題也就成了制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深入發展的主要因素。幾年來,在江西省教育廳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們結合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參考的結論。現以研究論文的形式予以發表,供從事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及其它專業雙語教學工作的同仁參考。

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內容

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并由這個目標而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其教學目標包括一般雙語教學目標和物理學學科教學目標二個子目標。

1、一般雙語教學的目標。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使用二種語言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與用雙語講授的學科的類別無關。它是各類雙語教學共有的教學目標或一般目標。

加拿大學者麥凱和西格恩認為,雙語教學同時具有三個目標:其一是語言目標,即提高學生運用二種或二種以上語言的熟練程度;其二是學術目標,即促進學生的學術能力;其三是社會目標,即滿足社會和文化需要[1]。我國雙語教育專家王斌華認為,我國實施雙語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出發點是提高英語水平,滿足國家、地方和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需要[2]。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雙語教學的一般教學目標應當是它的語言目標,即改善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教師認為,要從事學科教學的雙語教師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學科教學的時數有限,學科教學的重點是學科內容而非語言。然而,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這正是雙語教學得以存在的基礎。而且,雙語教學的語言教學功能是專門的英語語言教學無法取代的。以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為例,在專門開設的英語語言教學課程中,并不會專門教學生學習事物間時空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和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以及數量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

結合專業教學內容給學生講授這些語言知識,既必要又自然,學生學習起來能做到學用結合,更有利于接受這些語言知識。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的目標應當是一致的,即應當具有相同的學科教學大綱。那種以犧牲專業教學內容為代價的雙語教學是不值得提倡的。不過,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學任務和課時設置的匹配問題。如果要大學物理雙語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學時數內完成相同專業內容的教學任務,那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雙語班還有語言教學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是無法逃避的,它是順利進行專業內容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時數應當約高于普通班的教學時數。

三、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

要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實現普通大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專業內容教學任務,首要的問題就是教材的選擇。教材內容相對太淺或太深,范圍太寬或太窄均不能滿足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要求。

目前,我國引進了許多國外原版大學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種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國現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學大綱的普遍要求,只有通過統計分析才能確定。為此,我們對現有大學物理英語原版教材和國內流行的大學物理教材按照、熱、光、電和近代物理五個指標進行了統計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國原版教材《西爾斯物理學》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內容范圍和深度上都與我國現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編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則在內容范圍和深度方面與我國同類教材存在顯著差異。國內其它大學物理英語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學物理簡明教程》,張三慧的《大學物理》,均由于受編者母語的影響而在行文風格和語言特征方面與原版國外教材相去甚遠。盧德馨的英語版《大學物理》盡管語言流暢,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韻味,但其內容顯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大綱要求。因此,我們認為《西爾斯物理學》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較適合選作我國工科院校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材。

四、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相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語言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完全沿用傳統大學物理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完成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任務。究竟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我們結合國內外有關雙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1、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課程的教學方法是由課程的特點所決定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有二個主要特點:其一,它是一種雙語教學;其二,它的內容是物理。

作為雙語教學,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與人們對雙語教學的定義有關。語言學家M·下·麥凱認為,雙語教學這個術語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系統[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對雙語教學給出了如下定義:雙語教學,就其最低標準而言,應當是一種在教學的某些過程中至少使用兩種教學語言的教學方法[4]。我國學者對雙語教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定義。王斌華教授認為:“我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語(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知識的教學。”王本華則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將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它各種學科的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2]。

比較上述各種定義,我們認為,可以把雙語教學的定義表達如下:雙語教是指在非語言學科教學中使用二種語言的教學,其目的是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

本定義的恰當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體現了教育部提倡雙語教學的初衷,通過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國目前雙語班學生第二語言的實際水平。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國家提倡雙語教學可能包含著促進民族平等與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國并不存在這種社會基礎,不存在說英語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語而無需進行漢語解釋或輔助的雙語教學班級,在我國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們認為,將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有時甚至是由不懂漢語的教師實施的教學稱之為雙語教學是不恰當的。

如果接受這種授課方式的班級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課程,那么這些班級可以叫做雙語班;但由不懂漢語的教師上的課絕不能稱之為雙語教學課。雙語班和雙語教學課顯然是二個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我國的雙語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含義。因此,必須選擇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國外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不使用母語的教學模式,稱之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該模式源于加拿大,對語言環境和授課對象要求較高。第二種稱之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主張在使用母語的同時也使用外語,但并未對同一門課程中是否使用二種語言教學做出明確區分。第三種雙語教學模式被稱之為過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允許學生在開始階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到只使用第二語言的學習。最終使學生完成從借助第一語言的學習向借助第二語言的學習的過渡。

比較上述三種雙語教學模式,我們認為,較適合我國雙語教學目的和要求的應當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綜合模式。可以把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這個模式的含義是: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允許老師用母語向學生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講授對應的英語表達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直接通過外語理解和掌握學科教學內容。

保持過渡式是比較符合我國目前雙語教學班學生第二語言實際水平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檢驗。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課時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學語言的變更,雙語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語言教學,以便學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師用另一種語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學生掌握這些語言知識也正是雙語教學的目標。所以,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傳授這些語言知識,而在于這些語言知識的相對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傳授,以及本課程在語言教學方面能提供多少時間。

我們的體會是,當必須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超過每堂課時的30%時,就無法完成學科內容的教學任務。而在對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語6級的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時,用了語言教學的時間約為10%。但實際情況是,我們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對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在3-4級范圍。處于這個水平的學生在閱讀教材和聽講過程中所碰到的語言問題并不僅僅是單詞問題,實施雙語教學的困難很大。要使學生明了課程內容,老師必須花費將近50%的時間去教授語言知識。顯然,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實施雙語教學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們認為,適合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生群體應當是英語平均水平在4級以上的教學班級。對這樣的班級實施雙語教學,課堂上用于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的學時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語言教學的20%課時應在總學時中補足。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中的語言教學方法。雙語課中的語言教學應當結合課程內容的需要而進行。大學物理是一門集實踐性和理論性于一身的課程。該課程所涉及到的許多語言點學生在公共英語課程中均來專門學習過,這些語言點可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1)物理專業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

(2)客體時空位置、狀態及相互關系的表述方法

(3)數量關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表述方法

這些語言點分布于整個物理課程中,如何傳授這些知識是雙語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不掌握這些知識,學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聽不懂老師的講授。

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先集中講授這些語言知識,然后再進行專業內容教學。然而,根據雙語教學的語言學理論和我校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這種方法并不恰當。對于專業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的學習,或許可以采用印發資料的方式讓學生預先自習。但對于后面3個語言點的學習,就只能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因此,我們主張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語言知識。

美國南加洲大學的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是與語言學習完全不同的,類似于母語學習的下意識過程,只有通過“習得”而掌握的語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際環境中,表述說話者想要表述的意義。學習者“習得”一定語言規則后,會對語言輸出進行監控,使其合乎已知規則。而這些規則的“習得”,則是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5]。顯然,我們的主張與這種觀點是一致的。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科內容的教學方法。由于知識表述形式的變更,大學物理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方法也必須作相應的變更。這些變更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課堂語言的使用。由于雙語班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普遍較低,尚未達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語言講授的課程的水平。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講述中,必須同時使用兩種語言。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兩種語言進行講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專業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學課件的制作。雙語教學班的課件應當不同于非雙語班的課件。許多在普通教學班中可用口頭表達的教學內容,應當在雙語班的教學課件中出現。其目的在于幫助第二語言(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聽懂課程內容講解,并強化語言知識。

(3)課堂師生間互動。應當適度增加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答問的機會,并要求學生使用第二語言(英語)問和答,但不能強迫。通過這種方法給學生提供語言應用的機會,增強使用第二語言的興趣。

(4)課后作業安排。在每個章節講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適量的作業,并且要求學生解答時不得使用母語。此舉在于給學生提供檢驗學習效果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掌握英語提供適度的壓力。

除了在上述4個方面雙語教學方法與非雙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外,其余教學方法均無差別,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和體會

自2002年以來,我校就開設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數年來從未間斷。不少同學反映,通過雙語班的學習,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以2006年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為例,雙語班學生與全校其它非雙語班學生使用同一考卷(譯成英文),雙語班的考試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試平均分還高出幾個百分點,達到中上水平。

總結幾年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開辦之初,由于缺乏經驗和理論指導,在教材的選擇上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先后選用的幾種國內外教材均不理想。后來,我們將對教材的要求細化為統計指標,通過對多種國內外教材的統計對比分析,最終選定了較適合雙語教學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備一定英語水平的學生。要實施雙語教學,雙語班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是辦班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們的體會是,當一個雙語班學生的英語水平低于4級,參加雙語班的學習是不恰當的。由于4級水平以下的學生無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師全部用中文講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這種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雙語班的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可彌補的。

(3)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雙語教學的實踐表明,即使公共英語水平達到6級的同學,在接受雙語教學時也需要進行語言指導。某些與專業內容密切相關的英語表述方法,是學生在公共英語學習階段從未接觸過的,更不要說熟練應用。而這一部份語言知識的缺失若不補上,就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

(4)要制作內容詳細的英語版教學課件。鑒于我國目前公共英語的教學狀況,學生根本無法聽懂正常語速的英語講課內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內容較詳細的教學課件;以便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課件內容來理解老師的講授。

(5)要適度增加授課時數。由于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時間講授語言,真正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間相對減少。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總時數一般都在120學時左右。如果有20%用于語言教學,實際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數就會低于100學時,因此,我們覺得大學物理雙語班的物理課教學時數定為150課時較為適宜。

六、結語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擾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工作者的難題,本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雙語教學的內容是由雙語教學的目標決定的。而雙語教學的目標是由二個子目標構成的;其一是語言目標,其二是學科教學目標。這二個教學目標決定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內容既包括物理學科知識也包括英語語言知識。

2、教學方法是由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共同決定的。鑒于雙語班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我們提出保持——過度式作為雙語教學的模式。要求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使用二種語言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傳授相應的英語表述方法。使學生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達到直接通過英語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目的。

3、本研究發現,參加雙語班的學生,其英語水平應在4級以上;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應在總學時的20%以內;學科教學的總學時數應當相應地增加20%。

4、語言知識的教學應當結合內容教學進行,使學生通過“習得”的方式提高英語水平。即通過雙語講授、課堂師生互動和課后作業安排來增加學生語言練習的機會。

5、為了保證對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能實現普通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應當通過統計參數對比分析法選定合適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詳細的課堂教學課件。

雙語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尚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我們愿與有志于雙語教育事業的老師共同努力,把我國的雙語教育事業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2.M.F麥凱,M西格恩,嚴正等譯.雙語教育概論.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

3.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金融學科與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關,金融學專業的教學應該是活生生的、充滿各種色彩的教學活動,金融學科適用案例教學。其一,國內金融學專業教材多為引進內容或者其理論流派、脈絡及淵源多為外文闡述,雙語教學有助于教師原汁原味地講解本學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從本源理解本學科的內容;其二,金融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性金融產品和金融理論往往用英文闡述,甚至有些創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縮寫進行交流,例如CDO(債務擔保證券)、CDS(信用違約掉期)等,雙語教學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緊跟金融發展態勢、掌握前沿知識;其三,在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提高國際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樹立跨文化合作意識。

2.案例教學是實現雙語教學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金融學專業雙語教學過程中課堂講授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問題時的輔助手段,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一,案例教學創造了語言習得環境和問題展示環境,通過案例教學法能增加其對實際情境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案例教學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有更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其三,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專業金融英語資料的深層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學學生不僅在雙語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和識記專業英語的中文含義,而且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關的金融理論與實踐問題。

二、案例教學定位、方法與模式

1.案例教學的目標定位。

將案例教學引入雙語教學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改善單純知識描述、規范分析或演繹推理的枯燥過程,強化雙語教學的情境性,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性和互動性。因此,案例教學不是原有雙語教學任務的大量增加而是使雙語教學更加生動、便于理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是雙語教學的有效補充。在課時分配方面,不應大量增加案例教學的課時,從而導致原本緊張的雙語教學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而應該根據整個課程的設計、理論的特點以及案例內容的多少、深淺科學、合理地進行課時分配。

2.案例教學的引入方式與教學設計。

第一,在雙語教學和案例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的基礎上,教師選擇合適的章節進行案例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雙語案例,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甚至準備雙語案例。第二,在案例討論環節充分發揮師生間的互動作用。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在提出討論的主題和注意事項后,應該選擇多種討論方式,既可以選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詢問型也可以選擇教學對學生的問題引入型;既可以選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小組辯論型也可以選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扮演型。另外,為了避免英語水平差異性對學生案例教學參與的影響,可以采取小組討論與發言,并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廣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緩解對案例討論成果的鞏固。一方面,教師在案例總結時進一步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生課下思考和討論,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思考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對本次案例教學進行反思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進一步完善?教師應該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改進。

3.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

豐富的案例資源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在案例選擇和設計過程中,應該堅持針對性、問題性、適合性、規范性和系統性原則。案例的針對性是指教學案例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論而配置的,案例應該能夠包含大量的相關理論的信息[4];案例的問題性是指案例應當包含能夠引起學生探求動機的疑問性內容,從問題的發展到問題的解決能夠引起學生的情趣;案例的適合性是指案例不僅能夠與理論相契合也能反應金融發展最新動態,不僅能結合中國國情也能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規范性是指案例應當具備完備的情節,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時間、地點、案情起因、發展、結果都應當是案例的必備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應當具備人物及沖突的觀點等要素[5];案例的系統性是指案例應該根據金融學課程各部分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將不同的案例結合在一起。

篇(9)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構建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是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切入點。管理會計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自20世紀初產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會計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許多財經類院校都對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會計的理論及前沿;另一方面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有好處。筆者在兩個學期《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遇到不少問題,現將心得和思考闡述如下: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雙語教學的英文為BilingualEducation。這一概念來自美國這個擁有150多種語言的移民國家。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譯的含義是“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看,雙語教學主要指用漢語和英語課堂講授英文原版教材內容的教學制度。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國外先進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學術理論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樹立國際觀。據此目的,《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雙語教學首先應是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教學,而不是英語教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次要目標才是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此目標指導下,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絕不能是“漢語”和“英語”兩張皮,即先用漢語講解,然后用外語重復,或者先念一段課本,而后用漢語解釋。雙語教學要淡化“雙”的區別,將母語和英語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領會英文原版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精髓。

二、《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材問題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性依托,其選擇應以是否“有助于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規范和根本評價標準。雙語教學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經成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財經大學《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選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編寫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管理會計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譯本。雖然教師不要求學生中英文對照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自行購買。筆者認為這種“準雙教材制”在教學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會過分關注和依賴漢語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學習和體會,從而削弱雙語教學的作用。

運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的使用,專業內容的表達,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對培養學生未來的就業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版教材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先進性。一些前沿理論或方法,在國內本科教材中見不到,或者一帶而過,或者僅僅做抽象介紹,而原版教材中卻會有原汁原味的闡述。比如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法,這種方法被譽為是成本會計的里程碑,國內由于應用極少,故教材中多為簡略和艱澀的解釋,沒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說明。國外教材輕松解決了這一尷尬。類似的內容,比如成本企畫、平衡計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證、背景闡述比較多,洋洋千余頁的教材中,知識點比較散亂,對于習慣了國內教材風格的學生,對原版教材的知識體系編排還有一個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雙語教師既要努力讓學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識點。雙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要求課后學生對應國內教材進行學習,作為參考。但是,原版教材與國內教材相對照,同樣的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不同的章節和場合,如在Kaplan等編寫《管理會計》的教材中,成本差異分析,不同于國內教材出現在標準成本法的介紹中,而是出現在彈性預算的章節中。筆者建議,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體系編排,教師可以考慮以國內教材的內容體系編排為主線,調整穿插原版教材內容,這樣容易使學生通過中文教材與英文教材對照預習復習,把握管理會計的主要知識與脈絡。

三、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

雙語教學的師資一直是制約雙語教學實施的“瓶頸”。在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目標下,雙語教師首先應是“專家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其次才是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管理會計發展至今,其學科體系涉及很多領域和方法,雙語教學首先從專業上要求教師能夠通曉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研究前沿,現代通暢的信息交流,使得這個層面的要求相對容易達到。目前《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語言。

對于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學校應該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筆者認為,近年來高校本科擴招,各學校會計專業師資均相對匱乏,所以對雙語教師的培訓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國外去學習,可以分步驟、分批次進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外教資源,對雙語教師進行培訓,包括語音、語調和日常用語訓練;第二步是“請進來”,可以從以英語和漢語為主的雙語國家(如新加坡)或多語地區(如香港)聘請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會計學專業教師或有意從事教學且具備雙語能力的高級管理會計人才,或者聘請其他高校在雙語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對教師的專業英語授課的語言交流技巧、授課方法等進行交流和培訓,互助教學,觀摩指導;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經過一定程序的挑選和考試,選派雙語教學中的優秀教師分期分批地到國外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和英語水平,同時也可對雙語教學的教師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在大力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雙語教師備課工作量太大,不僅

要查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資料,還要考慮如何與我國實踐相結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雙語授課的數倍。另外,多數財經類院校《管理會計》雙語的授課對象是十多個班級,在師資受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多班級授課,而且學生的外語基礎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和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結果。如果沒有特別的工作量核算、教學質量考核、教學研究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等政策傾斜,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勵教師堅持做下去。

四、《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篇(10)

在許多地方高校中,很多教師混淆了雙語教學與外語教學,把雙語教學當成外語教學,教學目標模糊不清.甚至相當一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幾個英文單詞和專業術語,再加一些中英互譯方法,或者過分強調教師的口語能力,實現英語思維,把雙語教學當成了專業外語.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必然會帶來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背離,最終導致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不甚理想.但雙語教學的本質仍然是教一門專業學科知識,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如何用外語來更加清晰地解釋和理解這門學科的概念與知識.同時讓學生使用外語了解這門學科在國際上先進的第一手資料,促進對本學科的掌握,外語只不過是教學中使用的工具而已.

1.2教材選擇的問題

當前對于教材的選擇主要途徑有:引進原版、教師自編和國內出版.這幾種途徑各有利弊,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純正的語言編寫的,引進也比較方便快捷,但是存在價格偏高,語法和詞匯超過我國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同時原版教材的編寫可能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目標要求有一定偏差.盡管如此,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處于優勢地位.學校自編教材和國內出版是指學校或者出版社組織專家和教師通過搜集資料、整合多種教材的方式自行編寫.這類教材的特點是集中了多本教材的優勢,語言的編寫上符合本校師生的外語水平,實用性強,但是對于編寫者來說,工作量大,負擔重,而且限于教師的英文水平,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難以實現[5].1.3雙語授課不規范在眾多地方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較多顯現出課程開設隨意性大的問題,只考慮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盲目開設雙語課程.教師和課程教材準備不充分,使課程銜接相當松散,甚至出現斷檔,令學生無法適從,很難適應雙語教學方式.即使勉強學到一些知識,也是斷斷續續的,中文不清楚,英文更不明白,難以在續課程中得到拓展與應用,教學效果可想而知[6].

2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的改革措施

2.1明確教學定位

首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水處理行業的現狀來看,新理論主要來自于國外高水平的期刊雜志,如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和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等知名期刊,很多新工藝來自世界一流的水務集團和環保公司.因此,需要投入相應的時間和精力,雙語教學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限,若全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是不切實際的,外文教材和中文教材混合用,教師采用外文與中文交錯講授的方式,關鍵知識點及章節用英語標注解釋.實踐證明,這樣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同,效果更好,有利于學生大量地學習和掌握環境專業的專業詞匯,提高學生閱讀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擴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2.2教材的選擇

中英文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完善對使用雙語教學的教師和學生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為高質量教材有利于優化課程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在當前國際化背景下,引進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是最好的舉措之一,可以直觀地對比國內外高校在教學內容上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3]75.然而對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若完全使用原版教材,學生會受到來自語言和專業的雙重壓力.因此,選取了英文版和中文版兩本教材,分別為:WastewaterEngineering:TreatmentandReuse(第4版,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清華大學影印本,是美國環境工程的權威性教科書,國內外都很有影響力),以及同濟大學高庭耀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紀的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這2本教材在教學理念、教材內容及編排等方面保持國外教材一貫的優點和特色,體現了學科的前沿性,具有較鮮明的突出特點.英文和中文教材結合的方法既能使學生較好地學習水污染控制知識的英文表達,又能結合中文教材進一步掌握專業內容.

2.3學時、教學大綱和習題庫的完善

WastewaterEngineering:TreatmentandReuse(第4版)原版內容較多,取材豐富,包含的內容遠遠超出我國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學時的限制.另外原版教材雖然有其突出的優點和特色,但由于國內外在國情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原版英文教材在內容編排、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教學要求、講述方式及總體架構上與我國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大綱有明顯的區別[7].而且對于地方高校而言,這套教材內容偏多,文字及語句偏難.因此,充分結合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編寫了適用于環境工程專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大綱.學生根據雙語大綱,自由選擇中英文教材的相關內容,不至于給學生的課程學習帶來很大困惑,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現有的中文習題庫和試題庫的基礎上,添加了大量國外原版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進一步完善了雙語教學體系.逐漸向英語習題過渡,使其比例接近50%,最終達到考試內容中有30%以上的英語試題.

2.4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

教學實踐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外語水平進一步提高有促進作用,專業課的雙語教學給學生繼續學習英語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擴大了專業詞匯量和英文理解能力[4].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采用的方式為:課件為全英文,講授時中英文結合,作業為中英文.由于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欠佳,以及他們沒有養成針對不同的目的調整閱讀方法的習慣,很多學生對于閱讀和理解英文教材感覺有困難.在教學中發現,中英文結合講授、全英文課件,可以使學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學生對英文專業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對于專業詞匯問題,將下次課遇到的詞匯整理出來,讓學生提前預習,在PPT中用英語注釋,可以鍛煉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有一定的困難,但堅持下去還是很有收獲的.

2.5師資隊伍建設

雙語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要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實現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接軌,教師面臨教學方式重大改變.因此鼓勵和吸引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到雙語教學改革中去,建設好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團隊.結合省級“卓越工程師”和校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示范教學”,大力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和素質,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教師在職學習深造,營造有濃厚學術氛圍的教學團隊.

上一篇: 教育發展研究論文 下一篇: 市場營銷課程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在线看AV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久综合久久一本国产AV | 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