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3 09:45: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師音樂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師音樂教學論文

篇(1)

(一)可操作性。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模式是根據一定指導思想去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形式,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有規律可循,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梢哉f,這是一種程序化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被模仿、被傳授和學習,被高校公共音樂教師學習后,用來運用指導自己的教學,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教學中,不能把學生當成觀眾,而是參與者、創造者和表演與欣賞者。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設計一套情景,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這樣就是一種可操作的模式。

(二)完整性。一套教學模式,必須是完整的。首先,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模式有其完整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公共音樂教學模式操作過程是完整的。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去參與課堂,喚起學生對未知的探索欲望。最后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也有完整的評價系統,對于課后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三)針對性。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是有針對性的教育,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培育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德育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所以課程設計,內容選擇都決定了這種教學模式的針對性。

二、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功能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定有規律規范的教學框架,依據一定的教育理念,其對音樂教學意義重大。

(一)可以更新教學觀念。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專家,重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健全大學生人格魅力,培養適應社會的復合型人的才。無疑,音樂是融德育、智育、美育等為一體,學習音樂可以鑄造完美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這種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腦、樂于探究,培養自覺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舊有的一人堂的教學不適合高校音樂教學,音樂教師應該寓教于樂。高校公共音樂教學首先是人的教育,而后才是音樂的教育,育人是基礎。高校教師,能夠用新的觀念、新的思想來支配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有一定的思想指導,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可以改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兩個概念,很多人把他們弄混。教學模式是較為系統化的操作體系,而教學方法是具體操作手段,是教學模式體系中構成要素或有機的組成部分。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模式是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選擇過程中不斷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進。

(三)公共音樂教學模式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是在考慮所有教學規律、方式、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內外部條件,選擇最優的的組織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的選擇,正式考慮了優化教學的原則,認真進行貫徹執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本身教學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過程,而是隨著時間和環境、要求的變化而不斷改進和提高,經過修訂的教學模式,更能靈活指導教學實踐,是教學過程不斷優化,最終能夠改善和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篇(2)

1.聲樂教學課程安排不科學,內容形式呈現單一性聲樂學科與我國其他新興學科一樣,缺乏更豐富的實踐活動,聲樂學科的教師在課堂上依舊照本宣科,死板地將書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內容晦澀難懂,枯燥乏味,違背了開設這一學科的初衷。

2.課程設置隨意且單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認可的使用教材,因此,聲樂教學沒有一個規范的教材指導,各個學校也是自選教材或者由教師自編教材,這就使得聲樂教學不能在某種意義上得到統一和同步,而是成為相對較為隨意的一個學科,這不利于各個高校間教學經驗的分享,不利于聲樂教學的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授課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只能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模仿一些在聲樂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名人,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們“同類化”和“外在化”,只能學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二)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聲樂課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內容廣泛、所涉獵的范圍大等,對聲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教師除了要掌握教學所必需的歌唱技能,還要有豐富的聲樂實踐經驗,不能總是紙上談兵,要具有扎實的聲樂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F階段,我國聲樂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不乏優秀的專業教師,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無責任心。

(三)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聲樂教學不能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聲樂基礎不同,對聲樂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所以,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不能“一刀切”,不能對每個學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對學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能力、個性特征等,進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因跟不上課程節奏而喪失學習興趣。

二、改進高校聲樂教學的對策

(一)完善高校聲樂教學體系

要想更好地實現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個完整的聲樂教學體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確的教育體系,才能明確聲樂教學的目標,實現培養優秀聲樂人才的計劃,達到促進聲樂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可能走彎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認真對待,及早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可以借鑒他國聲樂教學的優秀方法和手段,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傳統聲樂教學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與教學內容的選擇息息相關,只有科學的、先進的聲樂教學內容才能培養學生的聲樂素養。作為授課教師,首先,應該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常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聲音類型和聲部的定位。其次,還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聲樂理論知識,并結合聲樂歌唱實際,要求學生按時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養學生對于好的、美的聲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

(三)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教師

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師具備較好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是完成聲樂教學的重要前提。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需要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并能將這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實踐活動。二是要能夠對學生進行聲樂技能、技巧的培訓,引導學生投入到聲樂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可以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也能進行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而推動聲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深造,堅持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掌握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聲樂教育的整體水平。

篇(3)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106-01

一、高師音樂教學的現狀剖析

我國高師音樂教學是我國音樂教育中的主要支撐力量,經過長期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的高師民族音樂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師的教育觀念及素質結構、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單一、對傳統文化融入不足、多元音樂文化意識淺顯等弊端。大多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時采用的都是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們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下進行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協作和共同解決問題的互動性,民族音樂課變得較為單調、枯燥、乏味。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音樂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極不平衡,以鋼琴、聲樂、中西器樂和綜合音樂理論教師為主,專職民族音樂教師很少,學科隊伍師資匱乏,重技輕藝,重西輕中。作為教學主體的實踐教學環節開展很少,或者手段簡單,欠科學性,這與當下教育部門所呼吁倡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科學教育理念相違背。種種現象,無疑會制約著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發展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進步發揚,作為基礎音樂課程的民族音樂課程教學能效如果滯后,其它的音樂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再深亦是缺憾。因此在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教學中需要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入,通過對民族音樂文化、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促進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轉變,調整高師音樂教學的結構,構建科學的、完善的、合理的高師音樂教學體系。

二、高師音樂教學與文化的結合

教育部最新的《指導綱要》中明確強調:提倡學科知識的綜合,注意音樂與文化相結合。應該貫穿“文化中的音樂”和“音樂中的文化”的理念和方法,以利于理解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和音樂在文化整體中的位置和特點。使高師音樂教育在突出師范性的同時還能傳播和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為培養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所有的音樂課程尤其是民族音樂課的內容需要向橫向拓展,尋找與其它知識領域的切合點??梢钥紤]在教學中增加不同地域風格的現代創作音樂的介紹,內容涉及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流行歌曲和器樂作品。特別是運用民族音樂元素創作的流行歌曲、或具有流行音樂外觀形式的民族音樂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到民族音樂其實無所不在,離我們并不遙遠。這種由導入,漸進趨近的方式,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事半功倍之效,逐漸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并在此過程中樹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高師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建議和對策

在觀念上要樹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觀念。把民族音樂放在第一位,扭轉重視西洋音樂輕視民族音樂的觀念。在聲樂、器樂、音樂理論等課程中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盡可能多的向學生灌輸我國的傳統的音樂文化,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比較中西音樂文化的差異,盡可能多的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成為一個合格的音樂工作者。其次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人才,培養一批傳承民族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增強和提高承擔民族音樂教學的教師素質和業務水平,切實提高民族音樂教育效果和質量。再次,調整民族音樂教學的結構。特別是在聲樂教學中要充分吸收民族音樂中合理的發聲技巧,加大聲樂演唱中的民歌曲目;在樂理教學中要加大民族調式理論和民族音階理論教學;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增添優秀民族曲目;在器樂教學中設置民族器樂的教學。

對民族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要遵循四個原則:第一,促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加強民族音樂的唱奏能力與民族音樂文化視野的統一。要求學生既能掌握所唱奏曲目,又能對所掌握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作理論性系統性的表述,按照民族音樂學的觀點,“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為什么”。第二,提高學生的審美內涵,堅持嚴密的技術結構和深層審美內涵的統一。要求學生以嫻熟的技巧準確掌握曲目所固有的形態結構,并能對該形態所表達的深層審美意蘊有深刻獨到的感悟。第三,知識技能的素質和數量的統一。一方面要求學生準確、到位,并有較高文化品位地掌握唱奏風格,又要對所要掌握曲目的量有硬性要求。第四,傳統的系統性和個人的創造性。既要求學生對傳統的音樂藝術成果有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以保證個性創造力的發展。

篇(4)

多媒體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所表現出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隨著各高校硬件設備的逐步完善及校園網絡的建設,多種媒體的使用、計算機課件的開發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可喜地看到,許多老師都已感受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便捷,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多媒體和制作計算機課件用于教學。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發現,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一、力戒貪多求全,課件制作軟件的選擇以適用為原則。在制作計算機課件時,有的老師只是一味簡單地把學科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課件中,畫面呆板,文字太多太密,課件僅僅起到了代替黑板板書的作用。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不是從教學內容實際出發,也不是從教學方法的需要出發,而是一味追求媒體形式的“大”而“全”,好像不加入幾段音頻或視頻,不用3Dmax做幾個動畫,便不是真正的多媒體課件。有的老師把功夫下在課件表面制作技術上,在界面、色彩、配音、按鈕等方面制作得很精關,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結果教學雖然很熱鬧、很生動,但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實際效果并不好。筆者以為,媒體的選擇要力戒貪多求全,重在需要,貴在精。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是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資料及多媒體制作手段完美結合的產物。在制作課件之前,一要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好素材。課件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素材一一特別是音樂多媒體課件,有很多的音響、中外古今音樂家畫像以及樂器的圖片資料等等。在開始制作前應首先收集整理好素材,如果是邊做邊找,就會導致制作過程混亂無序、費時費力,有時還會造成大量返工和修改,事倍功半,影響課件質量。二要認真備課,并對課件制作的目的、擬達到的效果進行思考。教師對自己本學科各章節的重點、難點要十分清楚,在資料準備充分的前提下,經過仔細篩選、深思熟慮、精心設計,反復推敲課件中的各個環節;既要最大限度地體現計算機課件的優勢,又不至于喧賓奪主,忽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教師變成了解說員。經過這樣的準備、制作過程做出的課件才可能是精品??傊?,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效果夕州可,最終還是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必須根據教師講課的思路用得恰到好處,才能顯現出這種教學手段的效果。再者,對于大多數音樂教師而言,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尤其是各種軟件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在課件制作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效果與效率的關系,爭取用盡可能少的投入收到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正確認識、使用多媒體課件要從教學實際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當用則用,不當用時堅決不用,切不可追求表面形式。以《外國音樂欣賞》為例,如果我們手頭的音響資料大部分是磁帶、錄像帶或VCD,DVD,教室里又有現成的播放設備,播放起來也不麻煩,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把這些影像資料轉錄、制作到課件中,況且Authorw等軟件播放較長、較大的視頻時,質量往往不好。當然,若是到外面比賽,為了攜帶的方便,則另當別論。如某些章節或問題用語言、文字、圖形等形式能表現得十分清楚時,就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截取。在課件制作軟件選擇方面,也應捌昌適用即可的原則,Powerpoint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對僅需蛋對雷入一些圖片和音響資料的音樂史論課,就很實用。所以,能用Powerpoint制作的,就沒必要非用Authonvare,Director等軟件來制作。

二、充分發揮MIDI教室的作用,提高音樂理論課教學質量。計算機課件不是萬能的,有些課程鍘門完全可以采取多種媒體并用,如利用MIDI教室進行教學。其實,很多理論課都可以在MIDI教室進行,像和聲、復調、作曲、配器、視唱練耳等。以《和聲》課為例,教學中有大量的譜例,想把它做成計算機課件會有相當大的難度。在MIDI教室中上課,就可以發揮作曲軟件的多種功能,實現計算機課件無法達到的效果。如Sibelius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將和聲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對和弦連接,教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律的同時,通過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各種表現形態,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不同的音域音區等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已的聽覺與視覺感知,對教師所彈的各種連接形態作出自己的音響判斷。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學生看得見、聽得著,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因此,在高師的許多音樂理論課中,用MIDI系統進行教學,不僅更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使抽象的理論教學變得真實可感、活潑生動,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的音樂思維,更加激發起他們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樂理論課學習的效率。

篇(5)

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在新世紀面臨的新形勢,教育部在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十二條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意見,其中之一就是要通過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來提升教學水平,并具體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強校園網、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的基礎上,讓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逐漸達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所限,人們對計算機音樂的應用研究起步較晚,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目前尚處在開發階段。本文擬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針對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在高師音樂理論教學中實際應用的若干問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與經驗。

一、《和聲學》教學

在高師院校的音樂系科里,黑板和鋼琴一直是和聲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由于我國的普通音樂教育基礎薄弱,許多高師學生在入學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聲。面對如此的教學對象,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和聲譜例在學生心中難以形成和聲音響的聽覺聯想,因而幾近于“紙上談兵”;而鋼琴上彈出的和聲音響瞬間即逝,學生因看不見其樂譜形式,故而又等于“對空彈琴”。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和聲學課程的教學,學生常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盡管教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辛苦,但學生最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瑣的清規戒律。由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樣避免書面作業錯誤這一教學誤區之中,因而,在他們的耳朵中感覺不到和聲的音響美,思想上也無法形成最一般的和聲思維習慣,學到最后,多數人終于失去了對和聲學習與應用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高師和聲學課程教學質量難以提高之關鍵所在。

為解決和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的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難以溝通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引進了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主要采用美國Passport Designs公司開發的《Encore》制譜軟件(Version4.2.1)、英國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聲教學軟件(Version 5.0)和美國Jo Brodtkord公司與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聯合開發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軟件(中音公司全權國內發行),綜合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多媒體和聲教學,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樂譜顯示功能進行課堂講授

Encore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將和聲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對某種具體的和弦連接,教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律的同時,通過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各種表現形態,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區等和聲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己的聽覺與視覺感知,對教師所彈的各種連接形態作出自己的音響審美判斷。實踐證明,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學生看得見、聽得著,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判斷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樂譜編輯功能進行習作示范與作業講評

MW3的樂譜編輯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對學生的書面作業進行分析講評以及在課堂上進行習作示范時,利用該功能常能取得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對和弦連接中最常出現的平行、反向及隱伏五八度等不良聲部進行,可以利用樂譜編輯中的拷貝(Copy)功能,將包含上述錯誤的和弦連接片斷拷貝到下方相鄰音軌的同一節拍位置,并在新音軌上利用編輯功能將多余聲部刪除,只留下構成平行進行的兩個聲部,學生視、聽后就會對問題一目了然,無須再作過多的說明。

在做習作示范時,教師可將同一條習題拷貝到同一節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軌中,通過啟發講解,讓學生對同一習題做出多種不同的和聲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單軌放音功能,把通過課堂討論所得到的各種和聲配置方案分別放音讓學生傾聽,視聽結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和聲聽覺能力及和聲思維能力,并培養其高雅的和聲審美趣味。

在對學生的書面作業進行分析講評時,也可采用同樣的方法,將習題原樣輸入到計算機內并拷貝到不同音軌,在新的音軌中對習題進行分析改錯(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別放置在不同的音軌里,各個音軌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隨時單獨放音傾聽)。改題結束后,通過新舊配置方案的音響對比,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和聲配置方法會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學習不同類型的和聲風格并幫助進行和聲改題

tonica是一款專門用來學習四部和聲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與其他軟件相比,雖然tonica的界面設計不太友好,但對于和聲教學來說,tonica專有的練習功能仍可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例如:可以將教師在課堂上做過的為旋律(或為低音)配和聲的例題或學生課后作過的書面習題,利用tonica的自動配和聲功能,選擇不同的和聲風格另做幾次不同的和聲配置,讓學生體會不同和聲風格之間的技術差異。另外,可以將學生的和聲習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導入tonica,利用它進行和聲作業的技術性改題。在目前許多院校的和聲學教學采取大班上課的特殊情況下,采用tonica幫助進行和聲改題無疑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和聲教學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實時錄音功能進行鍵盤和聲彈奏指導

鍵盤和聲彈奏是高師和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眼看和弦標記、心想連接規則、手彈四部和聲,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彈奏時往往顧此失彼,彈錯了音而自己卻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實時錄音功能,在學生彈奏之前按下錄音鍵,彈奏與錄音就會同步完成,并即時生成樂譜,這樣,轉眼即逝的鍵盤和聲彈奏轉換成了具體存在的五線譜形式。以學生現場彈奏即時生成的樂譜為依據對其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問題。另外,為加強鍵盤和聲練習與即興伴奏課程的銜接,教師可將學生彈奏的四部和聲在新音軌中演化成常見的伴奏織體(或簡單的伴奏音型),通過四聲部的和聲輪廓與伴奏織體的鮮明對比,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練耳》教學

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課程的兩大中心教學內容之一,其重要性對于專業音樂學生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師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專業起點較低、視唱練耳課時偏少且學習年限又短,故長期以來練耳教學多在較低層次上徘徊不前。特別是近年來因招生人數盲目擴大導致數十人的大班上課,更使得這一問題每況愈下,已經成為嚴重影響高師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在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系統進入課堂教學之后,我們采用了美國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練耳教學軟件進行練耳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譯為“練耳大師”)是一款交互式多媒體聽覺訓練教學軟件,它包括旋律音程與和聲音程的性質及音高聽辨;原位與轉位和弦的音高聽辨;長短不一、風格各異的四聲部和聲進行聽辨;數十種調式音階的類型及音高聽辨;十多種拍子類型,1-6小節長度的節奏視奏、節奏模仿、節奏對比練習;4-12小節不等的旋律聽記等十項訓練內容。每一項訓練內容又根據不同的練習難度分別設定為10-60課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和開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質聽辨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進度的要求并根據學生(甚至是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在同度至兩個八度之間設定聽辨材料的范圍、聽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聲音程、旋律音程的進行方向是上行還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現。(二)在音程的音高聽辨中,可以設定是否指定調性、是否顯示調號、是否顯示旋律音程的第一個音或和聲音程的低音、參考音是單音或是調內和聲進行等等。(三)在和弦聽辨中,可以設定聽辨材料的范圍、聽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進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聽辨傳統和聲范圍內的各種和弦材料(可以選擇只聽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聽各種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現代和聲的和弦材料進行聽辨。(四)其余各項練習內容如音階、節奏、旋律、四部和聲等,都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己)根據教學要求自行設計每一課的訓練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僅可以在視唱練耳課的課堂教學中使用,還可以在學生的課后練習中廣泛使用。如果學習者真正能夠按照教師或程序設定的教學計劃,通過電腦循序漸進地學完各項內容的所有課程,其聽覺能力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必然會大大超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大綱所要求達到的程度。

三、《樂器法》教學

樂器法知識是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音樂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識。因條件所限,過去的樂器法教學多局限于書本知識的介紹,學生對各種樂器的了解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觀看樂器圖片,而無法聽到各種樂器的實際音響,顯然,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教學方法。在MIDI和多媒體系統進入課堂教學之后,我們采用美國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多媒體光盤軟件《 Musical Instruments(樂器)》,該光盤存儲了世界各地從古至今數百種樂器的聲、圖、文資料,分別按形制、地區、樂隊編制和樂器名稱分類,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用。例如,在介紹提琴類樂器時,通過該光盤可以直觀地看到從古提琴到現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產生于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不同形制的提琴類樂器,聽到它們各自演奏的、選自著名音樂作品的獨奏音響,同時還可看到有關該樂器的外形結構、形制數據、發展歷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圖文資料。除西洋樂器外,該光盤還收集了亞、非、拉、美各洲各國的眾多民族樂器。僅就中國樂器而言,該光盤就收集了各民族的樂器達數十種之多。使用該光盤進行樂器法教學,不僅可以按照傳統的管弦樂器分類法進行講解,而且還可依照時代、地區、民族等各種標準作分類介紹。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手段進行樂器法教學,學生看得見、聽得著,直觀性強,聽、視覺印象強烈,都說是參觀了一個龐大的世界樂器陳列館,收獲特別之多。

四、《配器法》教學

配器法是研究多聲部管弦樂音樂作品寫法,特別是研究樂隊音響及音色組合的作曲理論課程。高師音樂系科因教學環境及條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學多局限于書面寫作練習及鋼琴音響試聽的舊模式當中。雖然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論與寫作技巧,有的人還試寫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學生沒有試聽自己配器作品實際樂隊音響的條件,故配器法教學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為改善配器教學之現狀,我們采用了美國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開發的專業音序軟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該軟件非凡的聲音編輯功能,配器法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木管組及銅管組樂器的配器時,各種樂器的不同的旋律結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聲配置,通過MIDI系統均可發出具體、真實的樂器音響,有利于學生對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當介紹弓弦樂器的弓法技巧時,利用Cakewalk的聲音編輯功能,將同一段音樂采用增加或縮短音符的節奏值(tick)、增加或減少音符的擊鍵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離音符另建新軌(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連弓、分弓、跳弓、頓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過對Modulation控制器數據的實時處理來獲得。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直觀講解,學生對所學內容就會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另外,將學生的配器習作采用MW3或Cakewalk輸入計算機后,通過MIDI系統即可產生較為真實的樂隊音響,教師結合實際音響進行分析、講評,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配器法教學的質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換代產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這個版本中,聲像、表情、合唱、混響等音樂要素均可在主窗口進行最直觀地調整,這無疑會給配器法的教學帶來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樂史》教學

美國Midisoft公司開發的《Music Mentor(音樂教師)》是一個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它將西方音樂的歷史分為早期(Early Music)、巴羅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現代(Modern)共五個時期,并將各時期的音樂按照構成因素分解為旋律(Melody)、節奏(Rhythm)、和聲(Harmony)、音色(Timbre)、織體(Texture)、曲式(Form)等六個專題。采用Music Mentor進行西方音樂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既可以研究與某一歷史時期有關的全部六個專題,也可以研究與某一專題有關的各不同歷史時期。以時期劃分為序,學生可以看到并可聽到各種音樂要素在某一時期表現出的風格特點;以音樂要素為序,學生又可以觀察到某一音樂要素在各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以該軟件做為西方音樂史教學的輔助手段,使音樂史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具體直觀。

另外,若需要對西方音樂史作更深入的了解,還可以采用美國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體光盤軟件《So I've Heard》。該軟件采用交互式多媒體手段,提供了從古希臘音樂到20世紀電子音樂的歷史發展概述。第一卷名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時代的音樂);第二卷名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樂范例);第三卷為《Beethoven and Beyond》(貝多芬及以后);最后兩卷分別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義音樂的頂點)和《Here and Now》(當代音樂)。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圖畫和大量的音樂作品實例,可以使我們的音樂史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6)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主要特征

傳統音樂文化特征主要表現為:首先表現在傳統音樂的體系律制方面,屬于“三律并用”的體制,據相關資料地記載,古琴一般使用的是純律,琵琶和阮一般采用的是平均律,而簽上則采用的是三分的損益律,這三種音樂的律制在長時間中是同時存在的;其次是在傳統音樂的體系中,音階與節拍也有屬于自己十分獨特的特征,音階一般采用五聲性的旋法加以調式音階,律動主要包括了均分律動和非均分的律動這兩種,在結合與不規則的使用中,就形成了具有一定節奏與節拍、整散結合與戲曲中的坐唱念打、緊拉慢唱的方式;最后是在記譜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記號與符號將曲子的中高低、強弱以及長短等內容表現出來,如其中工尺譜在多次更改之后仍沿用至今,從而使得大量優秀的傳統音樂得以長期的保存與發展。

二、高職聲樂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1、有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傳統音樂因其有著非常深厚的藝術傳統而更多地呈現了人的“心靈狀態”,這種優秀的音樂里滲透了一種區別于其他國度的人文精神,并釀就了溫良醇厚的中華民風。因此,把這樣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一代代音樂人的責任和義務。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中,更重視歐洲音樂文化體系的教學,這對于傳統音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沖擊。因此,將傳統音樂文化引入高職聲樂教學課堂,不僅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傳統音樂方面的感悟能力,也讓高職學生在傳統音樂的學習過程中了解中國部分民族的風俗人情以及傳統文化,同時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

2、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中以前的音樂教育都是以識譜唱歌或是簡單的音樂欣賞為主,聲樂教育并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因此學生考入大學之前大多只通過集中短期培訓參加藝考。并且高職院校學生因接觸歐洲西洋唱法晚及不習慣西洋風格聲樂作品的音列組合,因此很多學生難以正確掌握古典音樂的精髓,聲樂水平得不到提高,對于聲樂的學習也逐漸喪失信心。如果能將學生從小就習慣聆聽的傳統音樂文化引入到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之中,學生情感上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把當地優秀的民歌作品作為教學內容,當地民歌唱法中的精華用于演唱技法訓練,因從小的視聽習慣,學生就更容易學會。

3、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綜合性素質人才。高職院校教學目標就是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是一種優秀的音樂文化,因其在歷史的長河里經過反復沖刷卻沒被淹沒反而得以傳承至今,足以說明傳統音樂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是幾千年音樂文化沉淀的精品。同時,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帶有濃厚的歷史色彩,經過一代代中國人民的傳承和不斷改良,不僅音色豐富,其內容也帶有中國某個時期的文化特色。因此,如果能夠將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引入到如今的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感受到這些文化自帶的魅力,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同時,還能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審美能力以及音樂創作能力。

三、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引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措施

1、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的老師在聲樂教學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傳統音樂中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文化,還要注重學生情感上的培養,讓高職學生熱愛中國的傳統音樂,同時也重視中國的傳統音樂。只有學生重視并熱愛,才能主動去學習。我國的傳統音樂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特色,因此,高職院校的聲樂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分析一個音樂作品之前,先帶領學生對這部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例如作品的來源、創作背景,以及發展背景,學生對這部作品了解的越深入,作品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傳統音樂作品產生了興趣,學起來也就相對容易,聲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方式,如果聲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單一古板的進行教學,學生在沉悶的環境下自然不能學好聲樂。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具有很強的民族和歷史特色,且包含的內容豐富,因此,高院校的聲樂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傳統音樂這一特色,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例如,高職院校的聲樂老師可以利用當今的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聲樂課堂的教學中播放中國的傳統音樂,比如播放不同中國樂器演奏的同一作品,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音樂的海洋之中,全身心感受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聲樂老師可以通過舉辦表演唱比賽、公開課、課堂音樂會、音非榫熬緄刃問劍豐富課堂的教學模式,加強課堂上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氛圍,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參與者的角色,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與學生一起針對某一個傳統音樂文化作品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傳統音樂文化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傳遞和表達。

3、重視學生對于傳統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目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演繹一定難度聲樂作品的能力,更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聲樂學習之中提高自身的聲樂造詣和音樂素質。因此,高職院校的聲樂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在音樂感知力和想象力上的培養,抱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作品的同時提升音樂感知能力。而傳統的音樂文化,則會對學生這方面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傳統音樂文化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感知音樂的美,學會在作品中去尋找美、體驗美和發現美。聲樂老師要善于引導,加強學生在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4、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聲樂老師也應該具有很高且全面的專業素質,如果聲樂老師沒有深厚而全面的音樂素養,也就很難將傳統音樂的精髓傳遞給學生。聲樂教師不光要掌握系統而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該從縱向和橫向上全面掌握我國的傳統音樂,熱愛各地民歌、小調、說唱及戲曲的音樂,學習它們的演唱技巧,熱愛古琴、古箏、二胡、笛蕭、嗩吶等民族器樂的傳情達意方式。因此,學校要重視對聲樂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只有聲樂教師提升了音樂方面的綜合素質,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音樂的形成和發展是以傳統的音樂文化作為基石,而聲樂藝術又是現代音樂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在高職聲樂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文化,對于促進高職聲樂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璐.淺析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職聲樂教學[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7)

篇(7)

流行音樂有著非常廣泛的受眾群,深受高職學生的喜愛,在整個音樂文化中,流行音樂文化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音樂風格的種類非常多,其表現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因此,如何把流行音樂文化有效的與聲樂教學進行結合,形成高質量的教學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要正視流行音樂文化,了解流行音樂文化

教師要把流行音樂文化融入到聲樂教學中,并且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那么首先就必需了解和正視流行音樂文化,流行音樂的內容比較通俗,形式豐富,風格多樣,旋律動聽,淺顯易懂,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很受大眾的歡迎。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包括整個音樂教學,一提到流行音樂,一些教師就把它定義為不健康的音樂作品,并且非常排斥這種類型的音樂,在教學過程中不會播放流行音樂,也不允許學生唱流行音樂,更有甚者連談論都不可以。其實這是對流行音樂文化的一種片面認識,作為一名高職音樂教師應該尊重多種音樂文化,既然流行音樂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那么教師也應該接受,一方面要從內心真正的正視流行音樂文化,肯定流行音樂文化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深入的了解流行音樂文化的特點和發展現狀,了解班級中哪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是學生喜歡的,為什么喜歡,學生喜歡的這些流行音樂作品在風格、節奏等方面又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只有正視和深入了解流行音樂文化后,才能有效的把流行音樂文化融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

二、在演唱的技巧中恰當的加入流行音樂

在聲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演唱的技巧。按照唱法的分類來說,流行音樂也可以叫做通俗音樂,這種音樂唱法特點在于演唱者的整個狀態比較放松,唱的形式自由,它特別強調利用演唱者的原有聲音進行演唱,沒有過多的規矩。以往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生演唱技巧時,特別注重強調“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原生態”唱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諸多“規矩”的限制,在機械式的格式下進行演唱,反而禁錮了學生能力的發展,這并不是聲樂教學的目的。高職聲樂教學培養的是未來的小學教師,需要的是自由、自然的歌唱,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高職聲樂課堂,應該做的是在學生原有的發聲能力上進行引導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的演唱技巧時,可以引入通俗唱法,摒棄一些不必要的規矩,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在表現形式上恰當的加入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文化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表現形式方面豐富多彩,甚至引領著整個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流行音樂文化中,樂隊是比較常見的表演形式,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樂隊表演的方式比較即興、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這種表演形式借用了先進的科技技術,把各種樂器的演奏和演唱者形成有效的結合。以一種充滿個性的方式把音樂帶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據了解,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當中,有不少學生都會玩樂器,甚至還有些學生組成了自己的樂隊,作為一名教師,從培養人才的角度出發,應當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把每個學生的掌握的不同樂器和聲樂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聲樂課程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聲樂知識,而不是處于被動的狀態。

此外,歌舞劇也是流行音樂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把歌舞劇的表演方式融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聲樂技巧也是很有幫助的。一般的歌舞劇都包括了演唱、表演、舞蹈、對話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通過歌舞劇的運用可以讓學生的演唱技巧表現出來,根據不同的表演角色采用不同的唱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給予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而且能夠掌握更多的聲樂演唱技巧。

四、根據歌曲的內容,有選擇的使用

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百年歷史,但流行音樂文化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在演唱技巧、藝術表現形式上合理的運用流行音樂文化的確給高職聲樂課堂帶來了生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在看到流行音樂文化帶來的益處時,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由于流行音樂文化表現的內容和形式沒有統一的格式,良莠不齊,很多的流行音樂作品也未必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一些傳播正能量的流行音樂作品的確是佳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的進行引入,有些流行音樂純粹是爛大街的口水歌,例如愛情買賣諸如此類的歌曲傳唱度很高,但是根本沒有什么可以吸收的養分;還有一些流行音樂作品傳播一些不健康的負能量,這樣的作品也不應該出現在課堂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愛好和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教學。例如王力宏的《龍的傳人》、謝霆鋒的《黃種人》、周杰倫的《霍元甲》、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等等,這些都是積極向上的歌曲,其實這類歌曲還有很多,關鍵是教師慎重選擇。

五、結語

綜合上述所說,流行音樂文化的有效運用的確是提高學生聲樂知識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丟棄傳承的聲樂,而沒有目的去追求流行音樂,傳統的聲樂作品始終是學習的基礎,流行音樂作品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不管是傳統的聲樂還是流行音樂,都應該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有效、恰當的運用他們,真正的把流行音樂文化融入到高職聲樂教學中,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學習聲樂知識,實現音樂本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篇(8)

二、多掌握一些現代潮流歌曲

實踐中發現,處于最具朝氣和最容易被影響年齡段的中小學生,對于一些新的歌曲更加熟悉,而聲樂教育中那些經典的作品,并不被他們認可。高師聲樂專業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中小學教育更加有效,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這就需要高師聲樂專業學習期間,應該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一些屬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作品,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當下正在流行的一些潮流歌曲。因為近些年來流行起來的一些潮流作品,被學術界批判為沒有內涵、沒有音樂素養的不入流作品,在教育中多被排斥,這實際上不利于聲樂教育的發展。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講述這種相對簡單的作品,概括性的指導一些基礎性的聲樂知識,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實際需求。所以除了關注這些潮流作品之外,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還需要去研究、分析這些作品,積累一定的知識,為自己的聲樂教育做好鋪墊。

三、掌握豐富的教學方法

互動、相互成長是新課改對中小學聲樂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培養目標,這也是高師聲樂專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但是因為在校學習期間缺乏實踐,對于教學的聯想常常是一人教學,遇到真正的實踐,需要展開教學互動時,不容易適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該更多的了解一些新提出的教學方法,掌握其實踐技巧、實施辦法,多閱讀一些老師的教學論文,總結經驗,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日后應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時靈活自如,還有助于自己在實踐中主動創新,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適應他們的教學模式。

篇(9)

藝術類選修課課程幾個方面,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專業課程進行了重新設置。

關鍵詞:技巧課 理論課和技能課 實踐類課程 姊妹藝術類選修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各級師范院校要積極配合我國基礎教育改

革,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及時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

教學觀念,爭取盡早培養出適合新課程教學工作需要的音樂師資。響應這一要求筆者

從課程結構方面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篇(10)

二、工作目標

課程改革穩步、高效的推進;

學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學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教研常規工作有序有效;

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三、工作重點

1、切實加強教師自身研修,提高專業水平,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將新教材和新課標的學習、研究以及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踐行后的反思、研討作為校本研訓的重點來抓,從而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實驗課題研究的實施管理,做好語文、數學結題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科研的先導作用。

4、組織教師組織各級教學比武、學科競賽和論文撰寫活動,促進教師業務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5、改革評價制度要求,建立促進學校發展,教師提高,有利于新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

6、堅持不懈地開展教研檢查、督導、總結評優工作。

7、組織六年級組教師迎接畢業考試。

四、具體措施

1、塑造行風形象,強化服務意識。

育人德為先。

本期我們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引導教師們理解和遵循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從業準則,使教師們能以高尚的師德修養、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真正成為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播者,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

2、抓實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讓教師走上名師成才之路。名??棵麕熤?,名師靠學校培訓。由此看來學校實現教、研、訓一體化是何等的重要,為了學校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本期將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級部門組織的各項課改培訓活動,如,請專家來學校進行講座,或讓老師外出學習返校校后再進行匯報,可采用講座、上匯報課等形式。

②我們要分析研究目前本學科課堂教學的現狀,多渠道引導教師以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研究課題,以學術沙龍、課堂觀摩、主題研討、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研討,在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分析與評價中去詮釋課改理念,真正實現理念與行為的有效轉化。

認真組織校內隨堂聽課、示范課、外出觀摩課、比武課等活動,把對課改理論的學習、對高師課堂的點評與教師個人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有機結合起來,在觀摩、比較、分析、反思中實

現理念與行為的有效轉化。

③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用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感染、熏陶教師。

④加強對新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加大實施新課程的宣傳力度。具體做法是:

a集體備課每4周不少于1次,每次活動都要做到有中心發言人,有記錄人員,每次集體備課先由中心發言人鉆研教材,搜集資料,精心設計教案,作中心發言,然后組內成員交流意見,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此基礎上分頭上課,再課后集中反思。通過集體研討,可形成一個集體教案,也可以形成幾個充滿個性的教案;

b切實繼續抓好“一課例三研討二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個人、集體備課組、教科室的作用。“一課例三研討二反思”方法有二:一是“一課例多人上”,即集體備課――第一人上課――反思、研修――第二人上課――又反思、研修――第三人上課,直至滿意為止,從中探討出一種最佳的教學模式在全校推介,真正達到教學資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一課例一人上”,教導處、教科室組織全校教師對某一課例進行反復研討、修改、匯聚集體智慧,從而打造出我校的“精品課”、“樣板課”,這樣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的教學研究活動,

通過反復觀看上課,親自參與反復評課、研修,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研究群體化,把教師引到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來,讓每位教師由“教書匠”向“科研員”轉化。

c著實抓好課題實驗,以課題研究帶動課改。請實驗老師在課題負責人的指導下本期做好后期的結題工作,寫出可行性強,實用價值高的結題總結報告,爭取獲獎。

3、加強教研常規管理,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②上課:嚴禁教師上課無準備、無教案,克服課堂教學隨意性。避免教學上出現原則性、科學性、知識性錯誤。課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訓練題密度適中,并分層次進行,不拖堂。提倡教師做到課前溫習教案,課中調整,課后反思,平時要有一周以上的貯備課。我們將隨時抽查,推門聽課,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③繼續抓好語、數中考、期考的命題及試卷分析工作,尤其是六年級的迎考工作。我們將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彌補教學不足。教研組長每月認真及時地組織教師開展質量研討會,

④督促各教研組開展好組內研討課、以

上一篇: 七年級數學論文 下一篇: 計算機組裝維護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一本大到香蕉精品 | 未发育女AV一区三区三区 | 中文字幕思思久久96 | 亚洲国产呦萝小初 |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