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1 05:00: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三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界定為“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是心理健康[1]。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該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美好時期,是獲得知識技能、塑造和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有用人才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心理的發展與成熟。目前,全國各地都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現有的研究大部分關注的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和需求狀況,為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于2014年7月對青海省西寧市5所中學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文獻查閱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由3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家庭居住地區(城市或是農村)、民族;第2部分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調查,包括研究對象是否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對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目標、功能、內容、途徑的認知等;第3部分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調查,設置了一個問題“您覺得作為青少年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2.2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指導語,以不記名和自愿參加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向調查對象說明填表方式,由研究者集中發放問卷,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9份,有效回收率達93.8%。
1.2.3統計學方法
對于獲取的定量資料,經雙人核對錄入,建立EXCEL電子表格數據庫,邏輯檢查后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描述性分析,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469名學生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分別為160人、152人、157人;A學校學生為78人,B學校學生為86人,C學校學生為100人,D學校學生為110人,E學校學生為95人;其中女生為245人(52.24%);以漢族學生(91.04%)和農村學生(98.51%)為主。
2.2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
2.2.1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獲悉程度
問及“您是否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回答者中,89.77%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除C校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比例為78%,其余院校比例均在85%以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初一、初三年級聽說過健康教育的學生所占比例均達到90%以上,而初二的學生所占比例略低為80.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2健康教育的獲悉途徑
選擇網絡、電視這一途徑的學生人數最多為47.74%,其次依次為他人、書籍、其他。男、女生間選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初三學生中,選擇網絡、電視途徑的學生所占比例最多為58.74%,其次依次為初二、初一年級學生,各年級之間有統計學差異。A、C、D、E學校的學生選擇網絡、電視途徑的人數比例均在45%以上,而B校學生選擇這一途徑的人數僅占26.19%,該學校學生選擇他人的比例最多為51.19%,各學校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2.3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及需求情況
絕大多數的被調查對象都對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僅3.33%選擇“完全不了解”。對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的了解程度較高,74.35%能正確回答。而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開展途徑、功能、內容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極少,僅占9.03%、8.79%、1.43%和6.18%。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有97.01%的初中生選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3討論
3.1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認知與需求的總體狀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都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獲悉途徑主要為電視、網絡;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目標、開展途徑、功能、內容等問題,回答正確率較低。而97.01%的學生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這一現象提示西寧市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不高,需要引起當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相關方面的宣傳和教育。
3.2影響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認知與需求狀況的因素
3.2.1外在因素
3.2.1.1學校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各學校也是近幾年才開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關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也不夠深入[2],部分專業人才學歷低、資格水平低、實踐度低,不能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處于西部地區的青海省在教育方面與內地有一定差距[3]。學校教育觀念陳舊,片面強調學生升學率,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機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督導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程度偏低。另外,學校之間也存在著教學力量的差異。A、B兩所學校聽說過心理健康的學生比例最高,B校較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開展了心理課程,并經常進行心理方面的知識講座。A校的教育水平在5所學校之中相對較高,學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相對全面和優質,師資力量較為雄厚;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強,能夠自主通過網絡、電視了解相關知識。
3.2.1.2社會因素
有研究顯示,來自農村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極其低下[4]。環境因素越好,越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發展。本次調查對象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水平低與我國農村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也有很大的關系[5]。其次,應試教育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通常對來自農村的學生而言,知識可能是其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因此,偏遠地區的學校會更加注重專業文化知識的教導,而忽視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3.2.1.3家庭因素
處于農村地區的家庭經濟水平不高[6],家長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很多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認識,不了解也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至于不能及時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能在孩子出現心理疾患時給予正確引導。
3.2.2個體因素
3.2.2.1性別
從性別來看,男女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相當,此結果與李美華[7]的研究結果一致??赡芘c這一階段男女生所處環境基本相同,獲取信息的途徑,面臨的問題也大致相同有關。
3.2.2.2年級
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級學生剛結束升學考試,而初三年級學生又要面臨升學考試,因此,初一、初三年級學生比初二年級學生更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初三年級通過電視、網絡途徑(學生獲取健康教育知識的主要途徑)的學生比初一、初二年級的多,可能是由于初三年級學生接觸網絡、電視的時間更長。可以開展健康教育的途徑,大部分學生只能答對兩個或三個,正確率不高,此與各年級學生缺乏正規的健康教育有關。
3.3建議
3.3.1學校方面
肖漢仕[8]認為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學校老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因此學校所采取的措施能夠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現狀。首先,學校要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內容應廣泛多樣,如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等。教育學者吳澄波[9]提出語文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最優化載體。其次,指導具有閱讀能力的學生課外自學有關實用的心理指導讀物。注意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滲透。
3.3.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心理健康的發展更是影響巨大,因此父母理應肩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重視并加強與子女的有效溝通,對孩子的反常行為予以關注并提供真誠的幫助。為了促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實施,學??筛鶕W生家長素質的現狀,通過開辦家長學校,推薦、發放科學而實用的心理指導讀本,宣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從而確保能夠順利構建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環境,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架橋鋪路。
3.3.3社會環境
社會大環境也應營造出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通過播出公益廣告、出版相關書籍等方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調查結果可知,電視、網絡是學生獲得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應充分利用這一重要渠道加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目標、功能、內容、開展途徑等知識的宣傳與普及。
作者:閆雪梅 馬圓圓 鄭玉花 吳絲絲 杜春燕 蘇春香 劉天貺 楊曉瑋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秋梅,孫文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7:8-12.
[2]馬眸眸.新形勢下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2:21.
[3]席美云.青海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6):98.
[4]沈德立.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8(5):71-75.
[5]歐友湘.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23.
[6]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88-95.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大中專學生,更是心理問題多發人群,有關調查顯示,該群體心理健康狀況低于社會同齡青年,為精神疾病的高發人群。心理健康是醫學生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將來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重視學生心理輔導,建立規范的學校心理輔導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我們做此調查研究,以期為同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學校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 對象:分層隨機抽取某衛校學生380名,發放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65份,有效率96.05%。其中男生160人,女生205人;一年級學生132人,二年級學生125人,三年級學生108人。
2. 方法: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進行測試。共有90個項目,1~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說明心理水平高,以因子分≥3分作為判斷,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依據。學生獨立填寫SCL—90問卷后當場收回,進行統計處理。
二、結果
1. 衛校學生SCL—90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見表1):表1顯示,衛校學生SCL—90各因子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經檢驗,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
2. 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見表2:表2顯示,衛校學生主要心理問題依次為抑郁、強迫、偏執、敵對、人際關系等(檢出率1.92%~13.33%)。有1項或1項以上≥3的癥狀人數共87人,心理問題發生率為23.84%。
3. 年級比較:不同年級學生SCL—90各因子比較:一年級學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二、三年級學生,一年級學生除焦慮、抑郁、偏執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二年級學生;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依次是抑郁、強迫、人際關系、偏執等;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依次是人際關系、強迫、抑郁、偏執等。心理問題發生率一年級學生最高,其次是二年級學生,最后是三年級學生。
三、討論
1. 衛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衛校學生存在一定心理問題。SCL—90因子分≥3檢出率1.92%~12.33%的調查結果遠高于上海1.46%~10.06%的報道,與我國常模比較顯示衛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衛校學生主要心理問題依次為抑郁、強迫、偏執、敵對、人際關系等;另外,調查顯示 , 衛校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23.84%高于全國大學抽樣調查結果20.23%,心理問題發生率存在年級差異。由此可見,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2. 衛校學生心理問題分析:一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大多數青少年都曾夢想著一天離開父母,自己一人走向社會獨立生活,他們渴望獨立,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但是他們離開父母到外求學,大都經歷思念父母的感情體驗,他們感到心理上的空虛與孤獨,信心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就會依賴性更加增強。二是與學生對其前途的擔憂程度及專業熱愛程度有關。醫專學生就業面較窄,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找到理想工作,因此學生對前途甚憂,不熱愛本專業,心理空虛,因而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三是情緒波動大,容易激動。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良性格,從小嬌慣、任性、父母關心不夠、縱容等;學習不能投入,耐心不夠,生活上以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發脾氣;部分學生情緒抑郁、沉默寡言、孤獨自卑,行為退縮。
3. 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陶冶學生高尚情操,促進其全面發展。其次要認真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輔導與服務,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緩解他們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廣播、電視、???、校報、櫥窗、板報的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多種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參考文獻】
[1]官永玉. 玉林師范學院大學生因病休退學情況調查. 職業與健康 ,2011, 27(16):1866-1867.
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的主要活動有學生和家長的專題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咨詢日及心理影片展播,旨在營造全校心理健康氛圍,加強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方法,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此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性高,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一、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紀實
11月22日在升旗儀式上,學校心理教師秦艷霄的講話拉開了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的帷幕。同日下午,初一、初三年級各班舉行心理主題班會。初一年級班會主題是“初中生活,我準備好了”,初三年級班會主題是“心新向榮”。本次初一、初三的主題班會均由各班的心理委員主持,班級氣氛熱烈,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有效解決了心理困惑。
11月23日下午,心理教師尚玉寧為全校學生做了有關感恩和如何調整考試心態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列舉事例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學會體諒、理解父母;同時介紹了考試的目的,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學習查找知識的薄弱環節,利用考試進行總結和反思。本次講座對廣大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調適自我起到了一定的排憂、解惑的作用。
11月24日下午,全校學生觀看了電影《叫我第一名》。它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癥的人,憑借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如愿成為人們眼里妥瑞癥患者不可能從事的職業——教師的故事。此次電影展播,幫助學生們學會了從容地正視、接納自己的缺點,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激發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增強了追求夢想、堅持到底的信念。
11月25日是本次心理宣傳周的“心理咨詢日”,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多位專家為全校學生提供權威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心理測試和咨詢,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了自己,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11月25日下午,達博教育向我校愛心捐贈心理實驗器材。捐贈儀式由宋晉安副校長主持,達博教育及我校多位領導出席了捐贈儀式。宋晉安副校長表示我校會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來回報社會的厚愛。
11月26日下午,我校邀請陜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咨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做了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劉老師采用體驗式的方式,使家長在活動中感受不良的親子溝通方式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笑聲中反思、收益,改變與孩子溝通的心態和方法。
本周全校學生參與心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作品類型包括心理格言、心理漫畫、心理健康教育徽標、心理情景劇劇本等。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積極向上,具有科學性和創意性。學生們踴躍報名參加,經評委組決定,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的創作才能和個人風采,起到了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心理教師秦艷霄的指導下,初二年級各班心靈導師(心理委員)聯合制作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戰勝恐懼、告別孤獨、微笑每一天、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等主題。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
二、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特色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此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向全校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師生全力配合開展工作,保證了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校園網站也就本周活動進行了相關系列報道。
2.普及性高、參與面廣。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學生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征集、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咨詢日、心理影片展播。每天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全體學生普及、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而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選擇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達到全員參與、全員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3.針對性強。對于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選擇了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參與此活動。11月初我校心理教師對家長進行親子關系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并向每位家長發放調查結果和建議,同時家長給予學校反饋。本次參與講座的初二年級的家長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親子關系需調整的那部分人;初三年級各班由班主任在了解班級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每班選擇5名需要調整親子關系的家長參加講座。此次活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選擇需要幫助的家長參加家庭教育講座,可以指導他們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能。
4.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的作用。我校各年級各班設置了心理委員兩名,心理教師定期召開培訓會和座談會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包括專業心理知識的講解和助人自助技能的指導。旨在由心理委員觀察并及時報告同學中存在的異常心理現象,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同學、朋友間的心理輔導,化解他們的人際矛盾,解除心理困擾,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培訓會上,心理教師就如何制作心理展板、如何支持召開好心理主題班會等對心理委員進行相關培訓。在本次活動周中,心理委員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主動、積極地開展工作。他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周圍同學積極踴躍參與活動,協助學校更加有效、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邀請校外心理專家。邀請校外心理專家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專業服務,是本次心理活動周的特色之一。周四的“心理咨詢日”,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專家孫愛娟、司曉東、嚴靜和稽亞萍老師為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現場咨詢。周五的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咨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做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
三、心理健康宣傳周效果
1.營造了良好校園氛圍。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識,形成了人人重視心理健康、關注心靈成長的良好氛圍,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消除了對某些心理學知識的誤讀。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由每班心理委員負責,聯合宣傳委員及其他學生,結合學生們對心理知識的需求,在經過調查、整理資料、設計展板版式后制作,如:《我愛我自己》通過“心中的瓶子”“we think”“量一量你有多少水”“如何愛你自己”和“愛自己愛別人”五個板塊闡述“學會自愛”這一主題,其中針對“愛自己”和“自私”兩個概念的不同進行了明確的解釋,消除了大部分學生對“愛自己”認識的偏見。
現場心理咨詢也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發展、成長的重要性,關注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有心理困惑可以求助心理老師。糾正了一些對心理學認識的誤區,消除了一些對心理咨詢的誤解,取得一定的效果。
3.增強了學生心理自助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逐漸開始接受心理咨詢服務?;顒咏Y束后主動求助心理老師解決心理困惑的學生人數逐步增多。這些表示學生希望在心理咨詢后提高自身心理自助的能力,這也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逐漸深化。
4.提高了家長親子溝通的能力。我校精心挑選200余名需要幫助的家長,針對他們在親子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并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召開家庭教育講座。講座后,專家和心理教師一起為家長做了現場咨詢,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困惑。家長們表示:講座很實用,既使自身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又學到了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中圖分類號】 R 395.6 R 1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6-0532-02
為更好地協助學校抓好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筆者對某中專學校3個年級中專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金華鐵路司機學校一至三年級中專生,共發放問卷1 260份,收回有效問卷1 186份,有效率為94.13%,其中一年級375人,二年級398人,三年級413人;男生603名,女生583名。平均年齡18.12歲。
1.2 方法 調查對象無記名填寫問卷,當場收回。調查內容包括:(1)一般情況(年級、班級、性別、出生年月、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等);(2)周步成教授修訂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1]。該量表除總量表分外,含有8個分量表和1個效度量表,可根據各內容量表的結果,診斷出個體在某一方面的問題傾向,各個分量表得分≥8為異常;總量表分≥65分即認為心理問題傾向較嚴重,需要進一步分析,并進行心理輔導。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2.0軟件建立數據庫。對3個年級中專生的總量表及各內容量表的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次調查全量表得分≥65分的有34人,占總人數的2.9%;1~8個分量表得分≥8的人數(不同方面心理狀況異常者)為316人,占總人數的26.6%,中專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為70.5%(836/1 186)。
2.2 不同性別中專生心理異常檢出率 調查顯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男生。男、女生心理異常檢出率分別為42.3%(255/603)和16.3%(95/5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28,P<0.01)。
2.3 不同年級學生MHT各分量表心理異常檢出率比較 3個年級中專生總體個別量表的陽性檢出率比較高,一年級學生在對人焦慮、孤獨傾向、恐怖傾向3個方面的檢出率比二、三年級高,沖動傾向二年級為最高,自責傾向三年級為最高;經χ2檢驗,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2個方面不同年級間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其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但學習焦慮3個年級均較高。見表1。
2.4 不同年級中專生MHT各分量表得分和總分比較 方差分析顯示,3個年級總體在MHT各分量表得分和總量表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見表2。
3 討論
我國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心理異常的發生率為2%~30%[2-3]。本研究顯示,該校中專學生不同方面心理異常的檢出率各不相同(1.5%~49.1%),平均為25.3%。高于Duarte等[4]報道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異常發生率(15%~20%)。調查結果較高可能與被調查的中專學生是在重點高中、普高、職高錄取后的最后一批初中畢業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有關。三年級學生和朱濤等[5]報道中學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是“自責傾向”和“學習焦慮”相同。
本調查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女生,與國內大部分有關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結果[6-8]不一致,而與曹志發等[9]報道一致。在個體訪談中了解到,存在心理異常的男生98.4%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和離異家庭的學生,與獨生子女家庭重男輕女觀念比較重、長輩溺愛、過度的保護以及離異家庭父母的管教欠缺有關。
本次調查發現,中專學生主要異常心理表現居前3位的是學習焦慮、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學習焦慮率很高,可能是因為初中進入中專學校學習,專業性強,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較差,又因知識點與初中不銜接而不感興趣;父母期望值過高,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也無形中給子女增加了學習焦慮。除學生自身的問題與家長有關外,可能與中專這種相對特殊的教育環境(低就業率和低學歷使學生產生恐怖和壓抑情緒,從而產生自卑,懷疑自己的能力,導致不自信)有關。
根據中專學生的心理特點,中專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特別關注,中專男生的心理健康更需關注。沖動直接破壞學生的人際關系和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甚至引起嚴重的后果,給學校的管理埋下隱患。這將成為心理干預的重點,并應提到更高層面上來處理和防范惡性事件的發生。筆者建議:中專學校應成立心理健康輔導站;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一些娛樂、體育活動,科學試驗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10],在活動中使他們的情緒得到適當的疏泄、鍛煉,并建立廣泛的興趣,從而找到自我,建立自信。對心理問題傾向較嚴重者進行個別咨詢,必要時進行團體心理咨詢,使他們有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致謝:金華鐵路司機學校的領導、團委老師和同學及數據錄入人員給予本次調查大力支持和幫助,特此感謝!)
4 參考文獻
[1] 宋專茂,陳偉.心理健康測量.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207-218.
[2] 楊宏飛.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顧.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4(4):289-290.
[3] 魏俊彪.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海南醫學,2002,13(8):69-70.
[4] DUARTE C,HOVEM C,BERGANZA C,et al. Child mental health in Latin America:Present and future epidemiologic research.Int J Psychiatry Med,2003,33(3):203-222.
[5] 朱濤,屈二軍,陳蘭英.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成績的關系.中華醫學叢刊,2003,3(7):87-89.
[6] 忻菊萍.625名城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中國校醫,2002,16(6):575-576.
[7] 穆玉吉,張樂怡.農村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3,19(5):361-362.
[8] 趙白帆,儲勇,劉梅,等.重點中學生新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5,21(6):420-423.
2.教師應創造積極的課堂教學,營造出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當學生精神壓力過大時,極容易產生緊張、壓抑的情緒,上課容易分神,不參與老師的互動,學習興趣也隨之下降,進而可能發展成曠課、逃學。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放棄努力去學習英語的時機,失去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失去了許多有可能獲得成功的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創造積極的課堂教學,營造出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都融人到課堂活動中去。例如,在講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二冊的trait 1 Lesson 1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每位同學的新年小禮物,比如每位同學一份卡片,上面寫著老師對學生的祝語,一方面是稱贊學生的優點,另一方面也對學生提出勉勵。在課堂上,將禮物分發,同時教授“present”單詞。然后,詢問學生收到的印象最深刻的禮物是什么,力圖將話題引致“bike”上去。這樣,學生也會更有興趣地帶入到禮物的美好回憶中,注意力也會更集中在“bike”上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邊做騎車的動作,邊說單詞,“bike,bike,I like bike”,學會新句型“I like bike”。按照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到單詞、句子,還能使學生欣喜地收獲一份禮物,學會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普高落選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又有哪些心理問題,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希望為中等職業學校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東省青島市3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23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為93%。
(二)測量工具
采用錢銘怡1999年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該量表由P(精神質)、E(內外向)、N(神經質)、L(掩飾性)四個分量表構成,共有48個項目。該問卷有較好的效度和較高的信度。
(三)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結果見表1)
表1: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
■
由表1可知,中職校的男生和女生在E、N、L各分量表上沒有差異,而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3),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兩者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在E分量表上女生和男生雖然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女生的得分低于男生,低于全國常模。這些數據顯示女生的心理問題比男生更多,她們更內向、冷漠,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差。這啟示我們要多加關注女生。
(二)獨生與非獨生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結果見表2)
表2:獨生與非獨生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
■
從表2可見,獨生與非獨生的中職生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顯著的差異(T=-0.261,P=0.001),非獨生的中職生得分高于獨生的中職生,高于全國常模,這與以往的研究不同。在E、N、L各分量表上兩者沒有顯著差異,但在E分量表上,非獨生的中職生得分低于獨生的中職生,低于全國常模,在N、L兩分量表上兩者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我認為導致非獨生的中職生在P分量表上分高的原因可能與其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有兩個孩子的父母更容易采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方式。由于生活壓力的增大,無論生活在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每天都為生活而忙碌,父母對于孩子只是盡力滿足其物質上的需要,很少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和幫助。另外,在實際生活中,父母為了降低消費支出,在家庭生活中就要求許多資源需要與兄弟姐妹共享,在資源共享中可能就會出現矛盾,而矛盾的解決也許是由父母的審判來決定但不一定公平,又因為對父母還有依賴,這就造成孩子內心的不滿和敵意卻不愿表達出來,所以情緒開始不穩,變得冷漠無情,不與人接觸;或者矛盾的解決是遵循強者為王的規律,這樣競爭意識在他們的頭腦中從小就形成了。而對中職生來說,隨著學習、情感、就業等壓力的增大,他們早以感受到競爭壓力所帶來的痛苦,因此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般有性格內向孤僻、對人冷漠、常抱有敵意和較強的攻擊性心理。
(三)不同年級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結果見表3)
表3:不同年級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情況
■
對一、二和三年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年級的學生在EPQ中沒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發現,在E分量表中,二年級學生的均值差與一年級學生的有顯著差異(T=0.87799,P=0.05),與三年級學生的也有顯著差異(T=1.05272,P=0.05),二年級學生的得分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低于全國常模,而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無顯著差異。這說明二年級學生比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性格外向,心理更健康一些。這可能因為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基本適應了在校的生活,逐漸增強了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且此時學習課程的范圍已經縮小,公共基礎課結束,完全是專業課的學習,學習壓力相對減小,他們相對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要開朗、活潑一些。但三個年級學生的得分低于全國常模,說明中職生還承擔著社會輿論的壓力,有悲觀傾向,不愿放開自己,做事存在顧慮等心理。在N分量表中,三年級學生的均值差與二年級學生的有顯著差異(T=0.81771,P=0.05),三年級學生的得分高于二年級學生的,但與一年級學生的沒有顯著差異,并且一年級與二年級學生的得分也沒有顯著差異。這也許與三年級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有關,因為就業已經迫在眉睫,他們對就業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然而在社會實踐中卻發現自己在校學習的東西遠遠不夠,要在企業中成為一個管理者或是一個技術型人才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職生就業前景仍不容樂觀。特別是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高學歷的大學生就業都成為問題,中職生更是擔心自己能否成功就業,并對就業后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存在很多顧慮。這些因素使得即將畢業的三年級學生出現了情緒上的較大波動,如焦慮、緊張、易動怒、抑郁等。在P與L各分量表上,三個年級學生分別比較,均值差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這表示他們普遍存在適應性不強,不關心他人,并常抱有敵意,或者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所以常常帶有掩飾性心理。
(四)專業和生源地不同的中職生在EPQ中比較未見顯著差異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EPQ中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在P、N、L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在E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全國常模。這可能和他們個人的境遇有關,大多數都是普高落選者,他們的心理和面對的境況大致相同。而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在EPQ中沒有顯著差異,這也許與青島市地區的經濟狀況有關。青島是一個發達城市,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家庭經濟狀況總體上較好,多數電子產品已經普及百姓家庭,網絡的使用拓寬了農村學生的視野,尤其是隨著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的發展,城鎮化建設速度之快迅速縮小了農村與城鎮之間的差距,因此生源地不同的學生在EPQ中比較未見顯著差異。
通過此次的調查研究發現:同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比較,青島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同時也暴露了中等職業學校確實應該加強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錢銘怡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2(3).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具體目標
1.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利用好沙盤游戲,做好學生的個體和團體輔導
2.重視心理咨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4.認真開展各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活動。
5.做好家長輔導學校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6.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7.爭取獲得綿竹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稱號。
三、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工作計劃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體途徑:
1、學生板塊
(1)課程設置:班級心理健康活動課(每周一次),參考課題
一年級:1、我是小學生——學生角色意識培養
2、集體生活真快樂——學校環境、學校生活的適應
二年級: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識培養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年級:1、與好習慣交朋友——良好學習習慣培養
2、定好學習時間表
四年級:1、人際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交往禮儀技巧
2、學會合作
3、學會感恩
4、讓自己更快樂——情緒調節
五年級:1、我的注意我做主——注意力培養
2、我是最棒的——自信心培養
3、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4、親吻考試焦慮——考試技巧培養
六年級:
1、我也曾失敗過——應對挫折能力培養
2、什么是競爭
3、如何與他人溝通
4、爸爸媽媽和我
(2)心理講座
a、打開心靈的快樂頻道
b、對六年級學生開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2、教師板塊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
(2)對教師進行情緒與壓力團體培訓,遵循教師自愿報名參加原則,情緒團體培訓每周一次,持續五周;壓力團體培訓每周一次,持續六周,在學校團體輔導室進行。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課活動,教師互相觀摩學習。
(3)咨詢室面向教師開放,讓每位教師在其中得到身心放松。
3、家長板塊
通過家長學校和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和親子教育方法
(二)心理咨詢室工作計劃
1、進一步將咨詢室設計得更加科學合理,如室內布置,心理咨詢室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等等。
(三)建立并整理好學生心理檔案,完善學生心理檔案制度
1、建立心理檔案制度,擬訂心理檔案守則和借閱規定。配合心靈守望計劃,做好學生的心理測試。。
1) 從當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來看, 在校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大概占到全體學生的30%45%左右, 這是一個讓人伏案沉思的數字, 而其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的學生則占到學生總人數的8%左右, 大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礙為抑郁等情緒問題及人際關系緊張、敏感等問題。
2) 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分布存在著顯著的年級差異、性別差異以及城鄉差異。從年級角度來看, 大學生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多, 也最為突出, 一年級次之, 畢業年級最少;從性別角度來看, 高校男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家庭以及偏執等方面, 女生則主要集中在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郁以及人際關系緊張等方面;從城鄉角度來看, 相對于城市大學生來說, 農村大學生由于經濟相對貧困往往在存在著自卑、人際交往障礙等方面的問題。
3) 盡管各方面的研究都顯示大學生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 但其中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接受了心理咨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性救助,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富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的必要性。
2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對策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復雜, 不同的心理問題往往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這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 必須找準病因, 對癥下藥, 幫助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1 建立常態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普查機制
定期開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普查是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高校應積極在新生入學、中期普查等時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調查工作, 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的心理介入。同時, 應努力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來建立專業的學生心理檔案, 以便更有效地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救助和治療。
2.2 通過專題講座、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等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
高校應努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技能的普及日?;?、機制化, 切實通過專題講座、專業課堂等途徑向大學生廣泛地傳播心理健康知識, 幫助他們建立起維護個人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 這是有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之策。例如可以通過如何做自身情緒的主人、如何與他人交往等主題講座,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幫助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
2.3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或中心
針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必須緊緊將宣傳和咨詢有效結合起來, 這是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內在要求。高校應努力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機構建設, []定期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宣傳的同時, 對在心里健康調查中發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以及人際交往、情緒等方面的心理問題, 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環境;在進行心理指導及咨詢的時候, 還應該將團體咨詢和個別咨詢輔導積極結合起來, 其中團體指導用以解決學生群體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共性的心理問題, 如人際交往緊張、焦慮、敏感, 有效應對學習壓力等情緒問題等等;個別指導用以針對個別學生的實際情況, 幫助學生解決具有個體特征的心理問題等, 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3 總結
總之, 大學生群體中面臨著較為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 及時、有效地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是擺在當前高校心理咨詢實際工作部門面前的一項現實性問題, 這需要相關教師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及時把握大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戀愛、擇業與求職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 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教育, 幫助大學生實現健康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一、加強學校心理咨詢的迫切性
改革開放使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盡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自由度也在不斷加大,但以前起作用的某些價值觀現在不適用了,各種新的、老的價值觀因無法整合而造成了價值觀混亂,使部分人們無法適從,特別是初中生,正處在心理發育的轉型期,與社會發展中的轉型期發生共振,他們同時處于內在生理、心理發展的困惑與外在社會群體心理矛盾沖突的熱點上,使心理問題增加。
二、心理咨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對獨立的教育活動,是德育、智育等所不能取代的。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的各項工作有良好的推動作用。通過班主任給學生灌輸一些心理健康知識,運用心理咨詢技術對學生進行一些情感和人格的培養。
但是,由于專職心理咨詢師的數量較少,而且在鄉鎮一級的中學里,更是找不到這樣的人才,那么,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有重要作用的班主任就擔負起了這一責任,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然后將心理學的技術具體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作為初三年級的班主任,要時刻了解學生的心理。
1.初三年級學生存在的突出的不良心理
(1)學生尚處于青春期,思想不成熟,人生觀尚未形成,看問題比較偏激。
(2)初三年級學習壓力大,要面對多門學科,每天起早貪黑,還要面對很多講義和考試,遇到難題,學生會打退堂鼓,害怕中考不理想。
(3)長期的留守經歷,使學生陷入一種缺少愛的心理怪圈中。
以上種種原因,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因此,許多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
2.造成這些不同程度的焦慮的原因
(1)學習上,初三學生正值青春期,他們生理上急劇變化,心里動蕩發展。再加上初三課業緊張繁重,他們所面臨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變化的壓力相當大,表現為學習壓力大,導致學生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厭學、考試焦慮。教學內容過難,使學生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的刺激。
(2)人際關系。與教師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學生對抗學校,由于教師的認知偏差給學生造成心理問題,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也是學生人際較差的原因。與同學之間的關系:老師的不理解,學生的不認可,就會導致學生尋求別的方面的理解和信任。
3.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1)開設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主的有關課程
普及健康教育知識為主的有關課程的開設是學校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態度保證。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這對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2)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269-02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學者所進行的多項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發生率一直保持在20%~30%的水平[1]。軍校學員具有軍人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參戰人員要承受高強度的體力和精神負荷,面臨更強烈的心理壓力,要求具有高負荷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心理疲勞、干擾能力等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軍校學員良好的心理素質,防治心理疾病,維護軍校學員良心理健康的任務刻不容緩,但由于學科建設和培訓制度遠遠跟不上實際工作的需要,不少人在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化自理學知識培訓的情況下便倉促上崗,開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具體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展開。
一、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問題
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盡管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歷史短、起點低,研究基礎和研究力量比較薄弱,所以,在研究中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理論水平較低,指導實踐不力。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性研究方面的問題表現為:有特色的研究少,高水平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爭鳴類的研究少,發展層面的研究少,服務性的研究少等;除此之外,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相脫節,導致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乏有效指導,從而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因脫離實際而價值不大,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因缺乏科學指導而盲目運轉??傮w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水準不高,低水平的簡單重復現象嚴重,缺乏系統的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
2.專業化水平偏低,操作缺乏規范。由于某些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相應行為規范的約束和指導,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失控現象時常發生。在實踐性研究方面表現為:研究對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結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準確性,研究變量失控性,數據統計隨意性等。目前中國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都是借鑒國外現成的量表作簡單的調查和一般性驗證。在選擇研究的工具上,國外常用的有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試)、16PF(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EPQ(艾森克人格問卷)等,其中MMPI在近幾年用得比較廣泛;國內常用的研究工具大部分來自國外,主要有SCL-90(心理衛生自評量表)、16PF、EPQ、SAS(焦慮自評量表)、生活事件調查問卷等,最常用的是SCL-90。但是SCL-900的常模是1986年研制的,而且樣本量僅為1388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心理素質也在發生著變化,這類量表的局限性和可靠性也逐漸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質疑。
3.消極傾向顯現,研究不能全面發展。首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當前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出現了一些消極的發展傾向,導致研究不能全面的發展。如個別化傾向、醫學化傾向、片面教育化傾向、萬能化傾向等等。咨詢和治療上。使得研究工作越走越窄。其次,一些學校將學生視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一些醫療的方式對待那些心理問題并不嚴重的學生。最后,一直都有學者在探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關系的問題。但研究者多從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角度出發,分析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工具價值,沒有把兩者放在宏觀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的終極價值缺乏關注,在模式構建和機制創新上探索較少。
4.地區間差異大,整體水平偏低。當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等地已進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國而言,其研究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研究相對集中在經濟、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研究力量相對薄弱,大部分研究者都以自己所在省市來選擇研究對象。因此,有心理健康研究機構(主要為研究所和軍校)的城市,當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能受到較多關注。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這些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東南沿海等地區研究數量明顯多于其他省市,研究數量少的地區其研究水平還處于基礎階段。
二、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趨勢
今后一段時期,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會日益深入和廣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理論體系,指導實證探索。任何研究都要經歷理論探索階段,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關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心理健康標準等理論一直是研究者關注較多的問題,這些理論建構雖說沒有完善,但基本上已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相信今后一段時期,這些理論體系將更加完善。正確的理論,必然要指導實踐。目前,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逐步走上了實證研究的道路,雖然已經有很多學者開始研究諸如個別、團體心理輔導或咨詢、角色扮演訓練、課堂教學、情景練習等不同方式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但這些研究成果還遠遠滿足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這方面的需求。因此,今后在完善的理論的指引下,實證研究必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流趨勢。
2.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針對性教育。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以及不同性格類型的人進行與之相關的教育。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諸多問題及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一年級軍校學員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是對大學新生活的適應問題、學習與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學員則為人際交往問題、學習與事業問題、情感與戀愛問題;三年級學員主要為自我發展與能力培養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學員主要戀愛問題及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從年級看,四年級學員的心理問題要多于二三年級大學生;從地區看,農村貧困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全貌,針對他們各個時期的思想特點、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咨詢和治療,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結合多種方式,探索發展性教育模式。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是要對學員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和促進,使他們的心理素質不斷優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能適應社會,健康地成長和良好地發展。面臨著國際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趨于整合的新趨勢,當務之急應加強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積極開展以發展性、預防性為主的教育活動,以增強軍校學員對挫折與生活壓力的心理承受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廣泛開展對軍校學員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以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所以,軍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應盡快從被動轉向主動,積極開展多種方式相結合,且以發展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使軍校學員心理和行為問題能防患于未然或化解于萌芽狀態。
4.深化研究,全面推進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隨著觀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會獲得更廣泛而普遍的開展,由大中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逐步擴展到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另外,研究也將涉及到所有與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有關的方面如: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識、外界環境及休閑活動、精神疾病及生理問題、一般心理健康、轉業、心理輔導及治療、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人格特點等。不僅如此,服務對象也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從學校逐步推廣到社會,不僅重視學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關注教員、家長及監護人等的心理健康,滿足他們的需要,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實施和普遍發展。
5.健全教育體系,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思想道德和心理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是軍校學員樹立思想、確立“三觀”,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趨于完善的關鍵時期。但部分軍校學員心理發展中存在問題,將對其思想道德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今后各軍校應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軍校學員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中考察,探索軍校學員心理品質發展與思想道德發展的有機聯系以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優化及完善。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的基礎上,構建新形勢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模式,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