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09:52: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等教育理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教材編排方式方面,有按知識體系編排和以工作過程導向編排兩種方式。按知識體系編排的教材,有其合理的一面,就是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較為扎實。但這種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材體系很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編排方式是根據酒店業務流程為單位,將教材內容分為相對獨立的模塊或項目。該過程突出表現為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地探求知識點,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筆者統計來看,現有教材以知識體系編排為主,比例達到86.7%、另13.3%的教材采用工作過程導向的編排結構。從2010年起,教材編排結構有所變化,以工作過程導向編排方式增長較快,在所有工作過程導向編排結構的教材中占78.6%。從發展來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材編排方式將成為高職院校教材編寫的主流。這是與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相吻合的。
(二)教材類型
以教材的適用對象作為研究對象,高職高專教材占24.7%,通用型教材占75.3%。通用型教材往往在前言中闡明教材適用對象較為寬泛,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的專業教材,也可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教材,還可供行業企業人士使用。這說明大部分教材沒有明確區分高職高專、本科、中職等不同層次級別的教學。另外,教材以系列形式出版的較為常見,比例達到79%、其余為21%。系列教材的類別如表1所示。
(三)教材內容
在教材內容上,酒店管理專業類教材主要集中在管理理論知識、業務操作與管理(前廳、客房、餐飲等)、專業英語等方面,占教材出版總數的99%,其中,管理理論知識類占據41.1%、業務操作與管理類占據51.6%、專業英語類占據6.3%。毫無疑問,這些一直是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重點,也一直是學者關注的重點對象。酒店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教材的編撰也需要和行業發展緊密相關。從現有教材選題內容來看,酒店管理專業教材的傳統內容高度重復,且新興內容未能有效發展。從統計結果來看,2000-2013年關于飯店法規和酒店規劃設計的教材僅占據1%,而且基本都是2010年后出版的。(四)教材編著者樣本教材涉及編著者113名。從構成來看,97.3%編者來自于院校,其中86.7%的編撰者具有高職稱資格。以高職稱院校教師為主組成的教材編者團隊,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材的質量。但是,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材體系,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必然成為旅游職業教育教材開發的必由之路。[2]從樣本編者來看,僅3名編者是來自行業企業的人士。盡管院校教師為主的編者團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材的學術水平,但是缺乏行業企業人士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教材與行業發展的現實脫離。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材定位
盡管教育部早在教高[2006]16號文件中就已經指出,要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正式明確地提出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但就提出問題到真正實施和實踐,也是近幾年的事情。盡管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總是存在各種問題與滯后,如高職教材建設滯后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從之前所述的高職高專教材遠遠落后于通用型教材、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嚴重缺乏等都可窺一斑。
(一)人才培養目標是教材建設的根本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扎實酒店經營管理與服務所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能適應現代酒店前廳、餐飲、客房等部門一線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材作為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知識載體和實施教學的基本工具,直接關系到高職教育能否為一線崗位培養符合的技術應用型人才。[3]因此,基于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教材應定位于“酒店職業能力為本位”。
(二)教學改革是教材建設的基礎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其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革。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強調以實訓實踐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教學內容改革要緊緊圍繞培養適應現代酒店一線部門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技能訓練為教學重點。因此,基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建設應遵循這樣一種思路,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突出高職教材的“應用性”。
(三)酒店行業市場變化是教材建設的條件
一方面,過去30多年,我國酒店行業人才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對數量的極大需求,而且在質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養既會操作、又懂管理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酒店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行業發展新特點、新趨勢層出不窮。因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酒店行業市場的變化,以行業需求調研作為基礎,適應行業變化、及時調整教材體系以及教材內容的更新,從而可以更好地引導教與學的方向。
三、教材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契合
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狀為基礎,結合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體系內容改革以及行業市場的變化,教材建設要突破傳統教材模式,從教材結構到教材內容都要體現鮮明的“工學結合”特色。
(一)教材結構和教學模式的契合
利用學校和酒店行業兩個平臺的資源建設教材和實行模塊化教學,是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必然要求。工學結合模式要求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材。首先,酒店行業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酒店管理專業教材要反映實際工作業務流程,要求體現實用性,這樣的教材僅僅靠校內教師是很難完成的,只有和酒店業內人士共同協作才能完成。校企共同開發教材和實施教學過程,不僅可以保證對學科專業的準確把握,而且能實現教材、教學和行業現實發展的接軌,進而全方位對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其次,以教材結構模塊化實現“做中學”教學模式。工學結合模式要求教學模塊化和流程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材結構與之相適應。改革傳統的以知識體系編排教材的做法,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根據工作流程將教材分為若干個獨立的模塊或項目,這是教材結構改革的必然趨勢。比如2010年出版的高職教改系列教材《客房管理實務》《前廳運轉實務》和《餐飲服務與經營管理》均采用了模塊化、項目化的結構編排方式,以“入門入職”作為首項目或者首模塊,模塊和項目以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編排。模塊化、項目化等適合情景教學的教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材形式和教學手段的契合
由于酒店管理專業高職教育教學更強調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時不能采用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知識灌輸,而是需要按照現代教材觀念,進行自下而上的誘導。[4]高職生盡管學習自主性較差,但是他們喜歡參與教學活動、好動手操作、善于交流,所以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特點,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除傳統課堂講授外,教學手段還可以添加與紙質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資源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鑒于現代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和時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博客、微博、E-mail、聊天工具等網絡交流工具來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答疑解惑。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要求教材素材的多樣化,突破傳統教科書的限制是教材發展的趨勢之一。首先,構建立體化教材平臺。自2000年以來,高職類酒店管理專業教材仍然以傳統紙質教材為主。據樣本統計,僅有24.8%教材配套有教學資源包、電子課件等,立體化程度有待提高。立體化教材是通過多種教學資源,最大限度滿足教師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它的特點之一是以多媒體、多模態、多介質方式來存儲和呈現教學資源。[5]立體化教材不僅是媒介的轉換,更是教材發展范式的轉變。[6]隨著出版技術的發展,教材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光盤、網址都可以是教材。現代媒體技術不但可以將海量的資源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生動形象的動畫形式呈現。這種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可以把拓展性內容、輔內容和互動性內容結合在一起,達到超越紙質教材所不能達到的效果,豐富和發展紙介質的功能。[7]其次,自編講義、自編教科書可以彌補現有教材無法滿足教學目標與改革的需求。與歐美國家相比,自編講義、自編教科書等在我國的發展尚不規范,基本上是各院校自主管理、自主認定和自主選用,自編講義、教科書往往是作為現有教材在無法滿足教學目標與改革需求時的一種補充。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推進教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教材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契合
教材內容是課程的具化形式。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應立足于學生的就業崗位,以職業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來進行構建。[8]從統計分析結果來看,高職類酒店管理專業教材在題材上仍然以基礎管理知識、業務操作與管理、專業英語等內容組成,這是符合學科專業特點的。但是,職業性和實踐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大特點。實習實訓課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實習僅作為一個教學環節,未納入課程體系,居于從屬地位。[9]實習實訓課程納入專業課程體系后地位將大大提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實訓課程主要有綜合性的實習教學環節和與專業課程對應的實訓課程兩個部分。在綜合性的實習教學環節上,亟需開發類似于實習指導書和實習指導手冊的教材,內容包括酒店從業生涯規劃、酒店實習案例和方案等,內容注重專業性和實用性,這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性。在實訓課環節上,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和“調酒與酒吧管理”等,這些課程的實踐實訓比例都比較高,需要開發相關的實訓手冊以供指導。實訓手冊或教材應側重于實訓內容、操作要點和標準、操作流程和步驟等,應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直觀性。
二、高校“思政課”教育:塑人靈魂的工程師
1.高校“思政課”教育為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研究提供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指導。有部分學生認為,我既不信奉唯物主義世界觀、也不信奉唯心主義世界觀,我信奉我的專業,因為我將來只靠它吃飯。這種觀點不僅錯誤、而且在
實踐中有害。雖然,大學生想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以便將來能夠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無可厚非。但是,任何人的思想都離不開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在不同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所作的行為。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任何專門學問的研究只是對世界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任何研究都離不開世界觀方法論指導。
2.有益于大學生修煉良好的人格魅力。
要想將來當專家,不僅要受世界觀支配,而且還必然受一定人生觀、價值觀支配。一個人不管他能否成為專家,學生時代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將來要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培養自己一個什么樣的人格。即使成為專家,也存在著一個具有什么人格力量的專家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專家,在個人的榮譽、地位、利益等系列問題上,如何對待?已經成為專家,將自己的智慧用于為自身個人利益而努力奮斗還是造福于人類社會?當科研受到挫折和失敗時,是氣餒、退縮,還是迎難而上直至成功?遇到科學研究的社會環境不理想,是抱怨、發泄還是積極克服、主動進取?如此等等系列問題,都需要作出明確的、毫不含糊的回答。不僅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人生觀,以它為思想武裝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德才兼備。大學生只有以這樣正確的人生觀作為人生行為的指導,努力學好專業,將來才有可能成為受到國家和人民歡迎和重用的、有人格魅力的專才、專家。
三、高校“思政課”教育:授業育才的引路人
1.解決人才發展的正確方向。
長期以來,有部分人認為高校教育是通過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來實現,與“思政課”教育沒多大關系。這是對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偏見,好多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這一現象的出現就是明證。事實上,專業知識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的特征之一,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與專業課教育教學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兩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授業育才的雙輪車。而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顯得更加重要,因為能夠解決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為誰服務、代表誰的根本利益的專家、學者,這是一個更加重要的、帶有方向性的根本問題。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適用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所有的學科、所有的領域的知識,大到宇宙天體演化、社會形態更迭,小到基本粒子的結構演變,還無一不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都可以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作為指導思想,去進行分析與研究。當然,科學方法論的普遍原則,不能等同也不能取代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但是我們不能以具體科學方法的不可取代性,排斥理論的普遍指導作用。
2.引領實事求是作風的樹立。
任何學科科研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也離不開科學精神的引領。實事求是,不僅是我們黨的正確思想路線,也是一種科學精神。實事,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這是任何科學研究都必須遵循的出發點,堅持實事出發就是堅持唯物主義。求,即探索、研究,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對其對象的未知領域進行求證、求解、求新。一個“求”字凝聚了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精神,如嚴謹治學精神、刻苦鉆研精神、甘于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等。是,即規律,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揭示客觀事物運動發展的客觀必然規律、建立關于規律的知識體系。為了達到此目的,就必須做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總之,任何取得成功的科學研究都是實事求是精神的結晶。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成人高校學籍過程管理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相比之下,對成人高校的角色定位、學籍管理制度效力、責任等問題卻很少有人論及。目前,高校與學生法律關系模糊,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中的法律性質不明確。由于缺少有效的立法協調機制,學籍管理制度制定過程缺乏法律支撐與指導,導致制定制度不嚴格、不民主,執行制度缺乏效力。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發展不均衡
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制度一直借鑒《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和《高校學生行為準則》的規定。雖然從管理模塊上看,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同點較多,但普通高校是培養全日制學生,而成人教育的教學不僅局限在校內進行,還在函授站進行,成人教育的學習形式多樣,教學方式、學籍管理、學生管理都與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差異。此外,成人學籍管理制度基本是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制定的,在入學報到期限、成績考核、轉專業與轉學、學制、休學、退學等要求方面,各省之間有很大區別。例如,廣東省教育廳會對成人學生部分科目進行統考、抽考,而在許多省,統考和抽考一般由高校統一安排。這些制度的差異,折射出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不規范。
(三)政府權限集中,執行制度手續繁瑣
轉專業、轉學是學籍異動的兩個主要方面。隨著成人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多數省(市)對于轉專業和轉學的要求都逐漸降低,辦理手續簡化,學籍異動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除體育、藝術類等專業外,理工學科范疇、文史學科范疇內部都可以互轉。從政策執行的角度上看,因為成人高校學籍管理部門熟知本校學生情況,了解學生動態,許多省份成人高校都有轉專業的審批權,再報送省教育廳備案即可。個別省份對于轉專業的學生要求較為嚴格,各高校的管理權限小,學生入校后發現報考專業不適合自己長遠發展,因轉專業手續繁瑣,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退學。雖然學籍管理制度對轉學進行了規定,但是如果細化轉學手續,轉學手續難度高。即使轉學不轉專業,各高校的專業目標、專業定位不同,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都有很大區別,甚至課程成績、學分相互得不到認可,給轉學者造成困難。
(四)剛性學制束縛學習積極性
經本文調研,成人學生中許多是在職工作人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的主要目的,有18%是為了取得文憑,有68%是為了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學生不僅看重學習時間的長短,還很看重教學水平的高低。目前,高中起點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的成人教育學制為3年或者2年半,高中起點本科教育學制為4年或5年。在剛性學制的時間限制下,一些學生只能按教學計劃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學業,降低了學有余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許多成人高校學制仍舊以剛性學制為主,教學模式單一,照搬普通高校課程大綱,缺乏對學生個性化指導,公共課較多,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工作脫節。
(五)制度執行程序不夠嚴格,缺少法律規范
學籍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規定不規范,必然導致執行程序不嚴格,從而引發高校學籍自主管理權與學生受教育權的沖突,發生了一些不該發生的制度執行問題。例如,個別成人學生因未被授予學位而狀告母校,主要是由于高校形成處分決議后,沒有將處分決定告知學生,也未告知其應有的相關權利和申訴渠道,制度執行不規范。有些學生或者家長法律意識淡漠,常為解決某一問題擁堵學校大門,甚至采用更激進的措施。沒有科學合理的學籍管理制度和正當程序,無論是學校的“執法均等”還是學生合理合法的請求、選擇、知情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和維護。缺乏法律依據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成人高等教育各方權益,還嚴重影響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從長遠分析,則可能對成人高等教育事業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改革策略
(一)學籍管理制度納入法治化軌道
為順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成人高校應以國家制度規定為依托,依法治校,從法律視角分析現階段成人學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逐步規范、細化各種制度,構建適合成人學籍管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學校要有管理自,學生要有受教育權。尤其是對學生轉專業、轉學、休學、復學、退學、畢業、結業等要求堅持以生為本,既保證學生受教育權、申訴權,又要從學校自主管理角度出發管理和約束學生。因此,完善健全的學籍管理制度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
(二)健全學籍管理制度,簡化執行程序
目前,各省制定的成人學籍管理制度差異性大,有的省份由教育廳制定并出臺了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也有的省份沒有出臺具體的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為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各省應逐步健全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制度,使各成人高等院校及其函授站“有法可依”。同時,省級主管部門在細化、落實教育部規定,制定本省學籍管理制度時,不僅要考慮到省內成人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還要從成人函授站分布、制度執行性的角度出發,考慮到省級學籍管理制度的貫通性。這不僅能促進各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還能保證各成人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良好銜接。
(三)細化學籍管理制度,完善學籍管理體系
健全學籍管理制度體系,應重點加強以下制度建設。
1.成績考核要求
成人學生基本上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統一上課,但各高校對于考試和考查課程的比例要求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制定學籍管理制度時,應該以條款的形式對課程分類、考試和考查課程比例做必要說明,對考核形式、成績評定依據、標準要有明確的規范和闡述。同時,還要保證制度的規范性和可執行性。
2.轉專業制度
在轉專業要求方面,根據教育部“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的規定,省級主管部門在批準學生是否可以轉專業方面,應該給予學校自主管理權限。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考慮,學校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可以結合學生培養效果、學習需求進行轉專業,這也是保證正常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從學生管理角度考慮,公平、有效轉專業是維護學生權益的重要體現。同時,高校在制定轉專業細則方面,既要緊密依據教育部的規章制度行文,又要結合專業特點、專業定位制定條款,細化學生申請轉專業的范圍、申請條件和流程,明確轉專業在學科門類、學歷層次、學籍狀態界限以及課程補休與免修要求。
(四)強化教學改革,落實、實行彈性學制
彈性學制是指學生有一定選擇性的學習,由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和學校培養方案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其學習年限也有一定伸縮性。彈性學制的落實應用,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規章作保障。目前,許多成人高校在試行彈性學制,但教學安排、考試安排、學籍管理制度都沒有緊密契合彈性學制的安排,造成了學制只延長不縮短。因此,真正落實應用彈性學制,把“彈”字作為學籍制度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現階段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制度的發展方向。
一、“問題式”教學法的提出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這樣一來,在教學中摸清學生的思想情況就成為我們知識處理和轉換的強有力依據。如何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知識來處理轉換新知識呢?我想“問題”是最好的幫手。
二、“問題式”教學法的特征
民主性、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創新性是“問題式”教學的幾個基本特征。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慣例,要求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平等的對話,和諧發展。“問題式”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本的教學形式,它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它發端于問題,行進于問題,終止于問題。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并產生求解過程的強烈愿望,是問題式教學的前提。正是由于問題激發學生去觀察、思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表現出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積極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力圖克服一切困難,發展其創造性人格。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發現問題,創設積極的問題情景,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種具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又是教學過程發展的動力。因此,問題情景的創設成為教師進行問題式教學的關鍵環節。
三、高等數學教學中使用“問題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在高等數學學習過程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斷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求解問題,衡量我們學習數學的成效也主要通過解決數學問題的水平來評價。因此,在數學活動中問題以及問題解決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學習的數學是由概念、定義、定理、公式、公理、定理等組成的知識系統,數學知識體系展開的基本形式是不斷地提出數學問題,并在相繼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來和精心組織起來的。教師可以逆向地超越現實的時間和空間,說明在以往條件下事件發生的狀況和特點,揭示認識主體的意圖、目的、思想與抉擇等進程的信息,同時與學生共同探求數學對象的特性、關系結構和規律。學生是在主動參與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數學的。
數學對象來源于實踐,但又不同于客觀世界的具體事物,而是對它們從量的側面某些本質特征進行抽象化、形式化、模式化,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它們進行研究。這一過程本身促使個體的思維水平經由直觀動作思維階段、直觀表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階段向辯證思維階段發展。數學問題應適當增加來自現實生活的實例,有利于啟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價值的認識,進而認識到數學活動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價值,激勵學習的內部動力。
電大開放教育學員學習高等數學存在基礎知識薄弱、記憶力差、水平參差不齊,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與普通高校學生相距甚遠,這無疑為高等數學這樣一門高度抽象、邏輯嚴謹的課程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大多有一定的生活、工作經驗,善于觀察,重視學以致用。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揚長避短,在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自終貫徹這樣一個基本思想,那就是:數學源于生活,其認識過程是沿著“從簡單到復雜,由有限到無限,從宏觀到微觀,由感知到感悟。”逐步形成其理論體系,并最終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四、高等數學課程“問題式”教學法案例
下面以“導數”知識為例來說明“問題式”教學在高等數學課程中的應用。
(一)教學的總體設計
問題式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組織形式、和學習結果用坐標
其中,實施步驟包括:1.提出問題2.探求問題3.解決問題4.拓展問題5.深化問題;相應的組織形式為:1.創設情景2.自主學習3.合作探究4.鞏固應用5.反思小結。
導數知識學習過程可表示為:實例=>導數知識=>導數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導數知識是中心。應用問題式教學法的總體構思如下:首先,舉出兩個實例,提出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需要的已知知識和解決的思路;其次,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得出導數的概念、基本公式、運算性質以及運算方法;第三,總結出利用導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組織實施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實例1.對一個喜歡吃巧克力的人來講,有一個實驗表明:吃一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35,吃兩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60,吃三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75,吃四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80,吃五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75。由簡單的觀察和計算可知,從吃第一顆巧克力到吃第五顆巧克力,每多吃一顆巧克力它產生的效用增加量分別是25,15,5,-5,呈遞減的趨勢,換句話說,如果吃了四顆巧克力后,再吃第五顆、第六顆的話總效用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也就是說不再會得到更多的滿足了。那么請問,換了你你會吃幾顆巧克力?
實例2.瞬時速率問題。已知物體的運動規律既路程與時間的函數關系S=S(t),求物體運動的瞬時速度。
第二步,自主學習探究問題:
1.解決問題所用的已有知識:平均速度、平均變化率、極限;2.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如何解決分母不能為0的問題;3.思路與方法是什么:先從一點擴充到一個區間,再讓區間趨于一點。
第三步,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函數在一點導數的定義:略;2.導數的數量意義、幾何意義、經濟意義、物理意義:略;3.基本公式、運算法則:略。
第四步,反思小節深化問題:
1.利用導數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2.導數計算的題型及方法;3.可以利用導數解決問題的常見案例及解決方法。
五、“問題式”教學法結果分析
通過問題式教學在高等數學中的應用,筆者認為“問題式”教學法的精髓在于,教師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同時,這種教學法也能提高同學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式”教學法比較適用于數學課程的教學,特別是開放教育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因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數學的首要問題,只要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了,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參加課程的多種學習形式,一定可以達到學習目的,掌握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第二,引進開發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通識教材及各專業的行業教材。
教材是課程之本。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最佳的語言樣本,是有系統性、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材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聽說能力。因此,在教材引進和編寫上,“要堅持語言有意義的信息輸入,堅持輸入內容在主題方面有機聯系,互相映照,反復循環,爭取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對同一主題的語言輸入信息的多種形式的模仿、認知、交流和任務性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意義展開,以此逐漸讓學生形成以聽說能力為基礎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第三,改革考試測評和教師考核機制。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知識、信息、技術在產業的建立和發展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有益性愈加突出。市場經濟在我國的建立和完善,供需關系的廣泛建立使得教育面臨產業化、市場化的挑戰。就目前來看,高等教育的市場化、產業化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廣泛建立、培訓項目范圍的擴大化。然而,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的產業化、市場化才剛剛起步,這與社會、市場、學生、家長對高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存在錯配和供給不足的矛盾。以下從供求角度詳細分析。
(一)高校教育教學的“供”
改革開放和擴招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生源供給充沛,專業設置不斷精細化。從量上看,我國的高等教育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專業設置的精細化基本滿足了各行各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總體上看,人才供給大大超過了社會實際需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但是,部分學生熱衷于某些專業,生源數量往往超過招生數量,而一些特殊專業則門口羅雀。地區發展的不同對人才的需求無論是在專業素質還是人文素養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東部、南部沿海城市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首要選擇,而廣大中西部地區則高素質人才供給不足。專業、地區、生源、教學資源存在嚴重的錯配問題。從質上看,隨著擴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生源進一步擴大但畢業生素質卻在不斷降低,這不僅表現在專業素質上,更表現在人文、道德素質上。從高校教育教學的實際上看,這種資源錯配也較為突出。(1)高校之間的資源錯配。少數著名高校擁有相當充足的資金、師資、生源,而大部分高校則資金不足、師資較弱。(2)在專業設置上,部分專業生源過分充足但師資缺乏,部分專業生源不足但師資充裕;同時,高校內部的資源錯配。部分專業師資不足,而部分專業則師資過量。(3)專業培養的特征不明顯。研究型人才和實務型人才的特征不明顯,主要是培養方案和培養方法不恰當。這造成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千人一面,個性化和創新性不明晰。究其實質在于,在我國高校整體上專業設置缺乏規劃,導致一旦某專業在某時期比較熱的時候,高校一擁而上辦專業,加劇了資源的錯配。(4)在課程設計上,過分僵化的設計缺乏人性化、個性化的設計。一方面,高校提供的課程大多為通識性的知識,注重理論傳授,忽略了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個性化的課程過少,如書法、美術、珠寶鑒賞等受學生歡迎的興趣課程幾乎沒有設計。從高等教育的制度支撐上看,我國的高等教育制度主要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的部門規章和規定、高校的管理規定。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道德規范、學生學術規范以及心理健康標準、體育素質標準等標準。從強制性上看,大多數規范僅具有建議、知道的性質,即使作為效力最高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也僅僅規定了大量的任意性條款。這造成高校在實行教育教學管理時缺乏依據,尤其是剛性的規范,教育教學管理規定難以真正有效地落到實處。
(二)高等教育教學之“需”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看,隨著科技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科技人才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高技術人才的重要價值也日益凸顯。根據國務院2010年6月6日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2008年每萬人中研發人員24.8年人/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為24.4%,受過高等教育的占比為9.2%;依據規劃到2020年這一數字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研發人員為43年人/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28%,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占比為20%。從一個側面看,這也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即研發人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較大,人才的受教育程度要求較高。這就要求高等教育應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素質高的研究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從學生的狀況而言,市場經濟的一個副作用是催生了80、90、00后較強的競爭意識和物質、金錢觀。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觀念在這幾代人的價值觀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信仰、價值觀的缺失導致價值評判的易位。反映在求學上,表現為盲目跟風,缺乏目的和規劃,缺乏主動性。反映在就業上,表現為缺乏職業規劃、盲目就業、眼高手低。當前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尤為嚴重的情況下,學生的求學更加側重于實用有效的專業、知識,對理論性或需轉化實用的知識的渴求程度明顯低于對實用知識、技能的訴求。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結合使學生渴求一種實踐性較強且適應時展的知識和技能,因而處理問題、解決困境的能力在當前尤為重要。盡管各個高校的教學規劃中也存在著實踐性教學的規劃,而且也實施著規劃的內容,但由于學校、社會重視程度不足以及作為實習生“零”回報的設計,大大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實踐性教學大多流于形式,弄虛作假在所難免。
(三)高等教育教學的“供”“需”平衡
通過上述分析,高校教育教學的供與需并不平衡,存在資源錯配、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部分教育資源供給過足,表現在部分專業設置的過量和部分行業需求供給過足等方面;另一方面,部分教育資源供給嚴重不足,表現在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環境科學、天體科學等方面。之所以出現資源錯配、供需不平衡,原因在于缺乏科學、合理、有效以及長遠的人才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促進規劃,忽視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后置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具體而言,雖然我國也存在人才發展規劃,但相比歐美國家,我國的規劃未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和學生價值觀變化的實際緊密并有效結合,忽視了教育教學的規律。長期以來,教育教學的管理性、監督性被過分強調,教育產品消費的特征被忽略,學生在教育教學中一直處于被動和被監管的地位,忽略了市場規律和教育規律,后置式的教育教學管理難以應對變化的實際。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和高等教育教學供需不平衡、資源錯配明顯的問題,高等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應從以下方面作出改進:(1)從國家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宏觀層面,應當注意高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培養的不同特點,強化不同人才培養的方法、方式上的不同,更加側重辦學的專業化,改變以往剛性的綜合辦學、計劃辦學,實施有計劃、有步驟的專業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更加強調專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著力解決就業難問題;(2)從高校教育教學的微觀層面看,強調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明晰學生教育消費者和教育管理接受者的雙重身份,更加注意教育服務的人性化,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改變過分強調管理的舊觀念;(3)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設置專業和教學規劃并注意學生的參與性,在培養上應注意學生的價值偏好,改變以往“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強迫或半強迫的培養方式;(4)注意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前置性,改變以往后置的專業發展、招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等培養方法;(5)教育教學活動更加人性化,強調學生的參與和提升學生興趣,在課程設置和教授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興趣;(6)確立人本觀念和教育服務觀念并以此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設計教育教學管理規定,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參與性,注重教育的消費性、服務性和規律性。
二、現行法框架下探索設計教育教學管理路徑的制度支撐
從我國現行立法體系看,依據立法和效力位階,我國關于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的立法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規范:第一層次為法律規范,主要包括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等屬于法律層面的規范;第二層次為行政規范,主要是一些行政管理的規范,包括了教育部制定的部門規章、國務院有關高等教育教學的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規以及地方政府規章;第三層次主要是經國務院、教育部等行政機關批準在高校內部實施的管理規定。從法律淵源的角度看,既包括國家制定法,也包括了高校的管理規定、習慣、黨的決定等非正式法律淵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此,在現行法范圍內探索出一條特色的、符合教育規律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之路具有重要意義。對法的淵源,可作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的劃分。所謂正式淵源主要是制定法;所謂非正式淵源主要是習慣、慣例等規范。以下分而述之:從正式淵源的角度看,主要是上述三個層次的立法,依據立法法第7條、第8條、第56條、第63條、第71條、第86-88條之規定,法律在上述正式法律規范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法律規范依據各自的權限對法律僅有有限的規定權并且不得違反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定。基于此,很有必要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做一具體分析。依據高等教育法第28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以下權利:(一)依據章程自主管理;(二)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三)招收學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據此,高校有權利制定并實施自治管理規范,組織教育教學管理活動并享有一定的處罰權。從此條來看,高校對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依法實施獨特的自治管理活動。結合立法法的規定,高校可以通過制定并實施自治管理規定、教育教學管理規定、學生處分規定等,在程序上需報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即可。據此,在制定法框架內,高校教育教學活動通過制度創新的方式并經一定的程序可以實現創新改革的目的。從非正式淵源的角度看,高校教學教育管理活動的主要依據包括高校制定的校紀校規、習慣、慣例等。通過上述分析,高校有權制定并實施教學管理規范并享有一定的處罰權。總體上看,這些校紀校規包括兩種:一種是須經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具有強制性的管理規定;一種是不須批準的具有建議、指導性質的管理規定。前者的制定和實施成本相對較高,而后者則缺乏強制力,實施效果差強人意,但此兩者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仍具有重要的價值,不可偏廢。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教育在我國也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大量的習慣、慣例,如秋季入學、老師授講學生聆聽、上請下教達者為師、不能遲到早退、不能無故缺學等。這些習慣、慣例在學生的啟蒙、初等、中等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行為強制和心理強制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雖然也發揮著作用,但主要是一種心理強制的作用,依靠學生的自覺實現。由此,將一些符合時展和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范的教育習慣、慣例成文化并通過有效的管理規定實施,實施對于教育教學管理活動具有重要的價值。
2計算機網絡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意義作用
其一,高校行政管理的任務是充分運用一切有效的資源為教學、科研、管理提供服務。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能夠將教育管理資源進行共享,高校教育機構內部在研發和管理本單位的信息數據庫時,要從通過級別、用途等角度將部分數據分配給各部門使用和維護,從而有效避免同類資料的重復收集。其二,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加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在重要數據安全管理、系統運行故障處理、網絡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較大的作用,能夠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務和技術上的支持。極大地降低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時效。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改變了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模式,使得行政管理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以優良作風為高校的各種管理工作提供優質服務。
3計算機網絡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3.1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平臺
其一,完善網絡平臺。計算機網絡平臺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理念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和升級。它也是一個規范化的體系,在共同的數字化標準、信息化標準、信息資源共享標準上運行。不同的學校在不同的時期,網絡平臺構建理念也不同。因此,高校應該根據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學校的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平臺,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其二,完善管理平臺。管理平臺首先需要構建網絡技術應用于各項活動的管理信息系統,即構建管理平臺的基礎。其主要包括學生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公共服務體系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其三,完善資源平臺。資源平臺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中數字化的各種資源,其核心是各種數據庫。學校的信息庫一般有學生信息庫、教學信息庫、科研信息庫等,詳情如圖2所示。在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就需要將資源平臺進行完善,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圖2高校教育行政管理計算機網絡體系架構
3.2增強管理人員運用網絡技術的意識
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體系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載體,運用網絡技術來改變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首先需要人們轉變思想觀念,將管理和網絡技術聯合起來,將總結出來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轉移到管理應用系統中。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將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和行為程序固化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當中,并根據當今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對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計算機網絡化辦公體系對行政管理工作人員來說,是一種全新的事物,由于管理人員更加熟悉原有的人工傳遞信息的方式,有的人員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產生抵觸情緒,適應新型的辦公方式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使得管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手法,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利用率。
3.3提高管理人員操作網絡技術的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部門較多,這些部門的工作大致為教學、科研、財務、學生、人事、設備、生產、后勤等方面。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的管理職能進行劃分,將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相互協調和統一,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資源配置。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系統的研發過程中,需要與系統操作人員進行溝通,避免在應用的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錯誤。高校需要根據學校的各種需求,對現有的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管理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推動信息管理系統工作的不斷完善。
成教學生大多是在職人員,有的還是單位的業務骨干,平時工作任務繁重,經常出差,不能很好地保證學習時間;有的學生工作是三班倒休,經常下了夜班直接來上課,上課打瞌睡,很難有好的學習效果,工學矛盾比較突出。與此同時,他們大多數已經成家,家學矛盾也比較突出。他們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小孩要撫養,有的甚至是孕婦,這些家庭因素制約著成教學生的學習精力和自由性。
2.學生來源復雜,動機目的各異
成教學生來源比較復雜,背景各不相同,學習目的有很大差異:極少部分高考落榜生,沒學可上了,只能選擇到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習提升自己的層次;部分學生來校學習是因為在工作實踐中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過少,來學習是“充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為自己將來發展儲備動力而學;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功利性非常強,就是直接沖著文憑而來,缺乏學習動力,處于被動應付的局面;還有一些是被父母逼著來學習的,沒有什么學習目的,純粹混日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3.年齡跨度大,基礎差別大
目前成教學生的入學起點相對較低,其文化基礎知識相互間的差距較大。有些學生已經高中或者中專畢業好多年,原來學過的文化知識幾乎忘光,尤其是英語、數學知識;有的則是應屆高考落榜生,其基礎知識相對較好;還有少數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中等教育,他們的文化基礎就更加薄弱了。例如選定同一本高職英語教材,有些學生反映太難,有些學生反映太簡單,學生間的基礎知識差距比較大。
4.理論知識差,實踐經驗多
成教學生大多在理論學習上感覺比較吃力,難以掌握,例如英語、數學類課程。但他們具有相對豐富的社會和工作實踐經驗,在一些實踐類課程和與實踐緊密結合課程的學習中,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強,往往能夠較快接受并取得好成績。
二、基于學生特點的教育教學改革對策
1.實現開放式招生,執行寬進嚴出策略
近些年,我國的高考招生制度一直在改革,高職招生制度正在逐步向注冊入學制邁進,作為普通高等教育有益補充的成人高等教育再設置門檻似乎很難說通。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實行開放式招生,無需考試直接注冊入學。只要有強烈的求學意愿,具有基本的學習能力,都可以加入到成人高等教歷教育隊伍中來,把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真正辦成一種“沒有門檻的教育”。放寬準入門檻并不意味著降低要求,相反應該提高要求,走寬進嚴出之路。國家可以根據各專業的特點,選擇部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統一組織考試,通過這種統一、規范的國家級考試來嚴把出口關,有效地保證成教畢業生的質量,防止各高校濫發文憑。
2.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適應學生多樣化需求
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目前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一般都實行的是學年制和學年加學分制,即使是遠程教育也是實行的學年加學分制,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成教學生還要有學習年限,在課程選擇上的自由度也不高。依據成教學生的特點,實行彈性學制,即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一定幅度內可以縮短或延長學習年限,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調控學習時間等,只要學生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申請獲準畢業,這就為每一個愿意并能堅持學習的在職人員提供學習機會,能夠很好地解決制約成人學生的“工學矛盾”“家學矛盾”。依據成教學生特點,真正落實學分制。學校要規定每個專業核心課程,開放所有課程,賦予成教學生靈活選擇課程的權利。成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合自己專業的核心課程,可以跨學期、跨專業、跨班甚至跨校選擇選修其他課程,達到畢業學分后可以畢業。學分制將使成教學生在選課的過程中邊學習邊思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對于成教學生的個人發展無疑有很大益處,也有利于成人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擴大成人高等教育的受眾面。
3.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適合成人學習特點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基本上是參照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是其濃縮版。其偏重于純理論教學,實踐方面內容明顯不足,不適合工作在生產一線且文化基礎水平較弱的成教學生。成人學生喜歡以應用為中心并理解性地學習。目前急需突破這種“普教化”的思維定式,基于成人學生生源特點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以成教學生為本,搞清楚他們想學什么和需要學什么的問題;其次開展廣泛的社會調研,使人才培養的目標符合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學校可以邀請部分行業、企業人員和成人學生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來,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增強培養方案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充分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筆者認為作為成人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參照成人學生的特點,首先要體現分類分層培養的特點。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既要能夠滿足對于僅沖著文憑的低層次需求的學生的需求,其培養方案中的文化基礎課程的設置只需要確保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的基本素養即可,以必需夠用為限度,專業基礎理論要整合、精簡,為專業學習提供基本的知識儲備;又要能夠滿足對于“充電”的高層次需求的學生的需求,其培養方案中的文化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就需要提升層次,引入學科前沿知識,以滿足他們為今后發展儲備動力的需要。其次成人學生的培養方案一定要突出實用性、實踐性、時效性。專業課程的設置要側重理論聯系實際,用專業知識來解釋、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更便于他們理解學習,提升工作能力,還要將職業證書考試涉及的內容吸納到課程中來,激發學生求學的積極性,也為增強職業競爭力打下基礎;同時,要多增設選修課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工作實際、喜好,選修感興趣的課程。此外,要建立定期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度,將社會發展變化急需的課程納入培養方案,淘汰舊課程,增強人才培養方案的適用性。
4.改變授課內容及方式,注重實效性
首先,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純理論教育,將焦點放在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實用性、前沿性上。基礎課的教學內容要實用,要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的推導,理論以夠用和實用為度,重點講理論在實踐方面的應用。即便在進行必需的純理論內容的授課時,也要讓學生了解講授的理論內容將支撐到哪些實際應用,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所在。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和準確把握最新的學科專業動態,及時將最新鮮的資訊帶入課堂,促進成教學生的知識更新。其次,在教學方式方法上,要改變“滿堂灌”的模式。“滿堂灌”的方式尤其不適合已有一定工作經歷的成教學生。教師可以采取項目教學、實證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將理論教學融入項目、案例、實證分析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強了理性認識。最后,教學手段上要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例如MOOCS等)來輔助教學,綜合利用Flash、動畫短片、電影等進行教學,能夠將抽象的理論通俗化、形象化、生動化,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引發學生的共鳴,提高課堂的授課質量。
5.開發成人教育教材,突出實用性
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成教學生的教材比較少,成人教育大多數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教材,教師在選用教材的時候只是適當地挑選內容相對簡單的教材,然而這些教材并不適合成教學生。要加強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改革必須加強成人教育教材建設,編寫符合成人教育的培養規律和特點具有成教鮮明特點的教材。成人教育的教材要具有實用性、新穎性,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增加實例、案例分析等內容,使成人學生更易于理解掌握。成人教育教材改革需要國家制定相應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教師開發成人教育教材。成人教育教材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而言,其難度更大,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需要其了解成人學生的特點才能編撰。其不但適合成人教育學生使用,也將更適合其他社會人再教育、再充電的需要,受眾面更大,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有效載體。
6.實行多種考核方式,突出解決問題能力
目前,在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實踐中,普遍采用的是期末考試“一卷定成敗”的考核方式,受“工學矛盾”的影響,缺考率居高不下,畢業前補考突擊的現象嚴重,有的學生甚至補考10多門課程。針對成人學生特點,其考核重點應該放在學生能夠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變單一的試卷考試模式,嘗試推進口試、論文、實操等考核方式;即使是試卷考核方式也應減少機械記憶類試題的比重,多設置靈活的開放性問題,增加應用能力測試的內容;減少期末考試權重,增加過程性學習權重,設置“3+X”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重視平時學習。與此同時,有能力的單位應重點開發網絡試卷考核方式,建立網絡試題試卷庫,隨機組成試卷,這樣便于學生在各個時間段和各個地區參加考試,打破時空限制,有效解決工學矛盾,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教學成本。
黨的以來,我國的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管理機制日趨完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與其他高等教育,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成人高等函授教育以其靈活性、開放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的辦學特色和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函授教育以自學為主、面授為輔;函授學生大多分散在各個函授站學習;函授學生中在職從業人員占相當大的比例,他們一般都存在工學矛盾……,函授教育這些特點使其教學管理工作比其他形式的教育(如全日制脫產、夜大學、周末班等)顯得更為重要,管理的難度也更大。本文通過對成人函授教育質量管理中的幾個核心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成人函授教育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辦學指導思想不夠端正,忽視成人函授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成人函授機構在舉辦成人函授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嚴重影響了成人函授教育的發展。一是函授辦學機構辦學目的商業化。從本質上講,教育的功能是教書育人而不應該是以營利為目的,更不能完全的市場化。但目前事實恰恰相反,函授教育辦學目的的商業化傾向越來越明顯,甚至有的高校舉辦函授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經定位在追求經濟效益層面,承擔函授教育的高校已成為創收的經濟實體。很多高校對成人函授教育實行經濟承包管理,給定經濟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把成人函授教育給功利化了。二是辦學的高校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普通高等教育上,而對成人函授教育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重視。某些高校舉辦函授教育的目的出現嚴重的偏差,他們把成人函授教育作為學校創收、改善普通高等教育教學條件和提高學校教師待遇的途徑。為了追逐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函授點盲目大規模招生,而對函授教育質量的管理和建設問題卻被忽視了,許多擁有函授點的高校甚至沒有把函授教育質量工作列人學校質量建設的日程表之中,對于函授點存在的問題也很少幫助解決。當學校資源相對短缺時,首先讓路的就是成人函授教育,函授教育變成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附庸沒有加以扶持。一些函授點教學條件簡陋,教學投入不足,教學管理混亂,對教師隊伍、科研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不重視,辦學院校也很少對函授點進行檢查與監督。在這些負面因素影響下,成人函授教育的水平自然是難以得到提高。
(二)教師隊伍、管理隊伍相對不穩定,整體素質不高
函授教育的對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們大多是在職人員,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年齡比普通高校的學生偏大,也有一部分人已婚并有子女,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而強烈。這些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給函授教育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國函授教育的教師和管理隊伍相對來說整體素質不高,相對穩定性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諸多擁有函授點的高校中,有專門從事函授教育的專職教師的學校并不多,他們大部分教師主要是靠本校內全日制師資的支持,任課老師都是從各院直接聘請。他們缺乏對成人函授教育學生學習特點的了解和研究,在教學方法上照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致使教學缺少針對性和科學性,教學效果欠佳。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是臨時聘請的兼職教師,這些教師的流動性較強,缺乏穩定,在教學過程中缺乏連貫性,也難以從整體上保證教學質量。(2)許多高校對成人教育的管理隊伍在任職條件上缺乏嚴格的準人制度,許多成人教學點成了閑置人員的安置處。教學點內部大部分管理人員學歷不高,并且多數人缺乏相應的教育管理知識和對成人函授教育清晰的認識,而高校自身也很少花費力量對這些人員進行函授教育的管理培訓。
(三)招生制度不完善,生源質量下滑
高等函授教育的人學考試是采取全國統一考試的方式,具有嚴格的入學程序。其考試的內容理論性比較強,而參加函授教育入學考試年齡較大的學員,他們雖說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或實踐能力,但對于成人函授教育的入學考試還是只懂對照考試大綱復習,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函授專科升本科又要考英語,對在職人員來說更是沉重的負擔。從報考和錄取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招生專業太集中和大批學生跨專業報考的現象。由于跨專業報考的學生缺少對口專業基礎知識,當他們被錄取后必然會對教學的組織工作帶來困難,從而影響函授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根據近幾年來函授生錄取的情況,大部分函授生的年齡都較低,這些考生的成績左右了錄取分數的確定,使得一些年齡較大,又立志參加函授教育學習成才的人拒之門外。
(四)教學計劃滯后,教材普教化
現階段我國教育部還沒有制定統一的函授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這使得舉辦成人教育的學校各自為政,主觀隨意性大,課程設計和安排具有隨意性和盲目性,因師而異的現象比較普遍。許多函授學校的教學計劃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時數比例等方面科學性比較低,沒有能體現函授教育的特點,學員畢業后普遍感到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過低,很難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其次是教材內容陳舊,部分教學計劃幾年甚至若干年不變,不能及時向函授生傳授最新的知識和技能,難以實現函授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函授教育的過程中,學員對教材的依賴性很大。他們是業余時間,分散在各地通過自學獲得知識的,所以函授教育的教材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一直以來,函授教育所用的教材絕大部分是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沒有形成獨立的函授教材體系,函授教材只是在普通高校教材基礎上對內容做一些適當的刪減或變更,且大多數教材本子厚,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與成人教育的要求及特點相差甚遠。
(五)教學過程管理松懈,質量評估體系不規范
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許多高校對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的過程管理比較松懈,對于遠距離教學的函授教育的教學過程管理更是少之又少。主要表現在:(1)教學上針對性不強。忽視函授學員年齡大小不一,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有的學校過多強調專業要求,有的則降低標準甚至是敷衍了事。(2)教學過程中學員的主動性沒有發揮的機會。函授教育大多采取集中授課的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注入式教學方法,滿堂灌,缺少師生互動。教師僅是照本宣科,學員僅是聽、記、背、考;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做的也僅是將現成的書本知識原封不動地放入自己的大腦。(3)重專業理論,輕職業技能。普通高校函授教育基本上是以講授教材上的理論知識為主。由于很少實施職業技能訓練,理論和實踐脫節,學員普遍感到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用處不大。(4)教學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敷衍情況嚴重。有些學校存在“一教就考”“一考就忘”的現象,短短幾天,講完一門考一門,學生考完就把這門課程的內容拋到腦后。(5)對于成人函授教育質量的評估也一直是不規范的。函授教育是一種獨立形態的教育形式,應該擁有一整套適合自身發展特點和規律的質量評價體系。但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檢查與評估制定一套完整的體系,而函授教育的辦學主體也缺乏科學評估檢測體系,使函授教育教學質量的狀況得不到及時評價,因而其教育質量很難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
二、提高函授教育教學質置的對策
(一)國家應盡快立法,確保成人教育的社會地位
在提倡終身學習、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終身教育一部分的成人教育愈顯出它的重要性。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始終沒有一部專門的成人教育法規,致使成人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迫切需要出臺一部《成人教育法》,以保證成人教育的社會地位和作用,推進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并以法律來規范成人教育的辦學全過程,由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和教學質量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保證。
(二)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教師是育人興校的第一要素,沒有教師的質量就沒有教育的質量。首先,把好教師聘任關,既要從普通高校聘請有經驗的、了解成教生特點的優秀教師來給函授生上課,還要敢于從生產第一線聘請有理論基礎的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來學校任教,函授生大多屬于在職生,他們要掌握的是實用性、實踐性比較強的知識,學習的動力來自于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的特點是學以致用,講求知識的時效性,因此,專兼職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注重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與溝通,要有規律地舉辦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并對好的教學經驗加以推廣應用,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再次,加強教師培訓,鼓勵函授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參加科研活動,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
課程問題是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體現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符合成人的個性特征,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個別性、實用性、即時性及綜合性,要特別注重實踐活動,重經驗、重能力、重思維、重創造,把握好課程的難度與深度,便于學員自學。同時,為了滿足學員多樣化的需求與個性化的發展,除了設置必修課外,還應盡可能多地開設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課。教學內容的選編則應體現學科發展的前沿性,既要符合成教生的個性特點,還要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改革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手段
當前,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已導致教育思想、觀念、模式、方法、手段等發生巨大變化,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成人高等教育要從人才所需的崗位知識與能力人手,充分利用以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可視電話等為代表的現代教學手段,方便學生適時學習。師生通過網上教學,運用實時、非實時交互手段,實施遠程教學和交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效率和能動性,從而根本改變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和實踐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方式,切實幫助學員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以適應未來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
(五)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首先,合理構建學校成教管理機構,并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宏觀調控。這就要求成人教育管理人員必須有較高的管理理念,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其次,要建立學校成教督導機制,對成教的各項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指導,以確保教學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最后,大力宣傳考風、考紀,嚴把考試考核關,考試是檢驗教師教學質量、學員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對教師、學員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只有嚴格考試制度才能保證學員間的公平競爭,有利于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六)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利進行是建立在先進的辦學條件基礎上的,國家應加大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資金投人,學校也要加大對成教的支持力度,教育部[20005]年1號文件規定,學校學費收人中用于日常教學的經費不得低于25%,鑒于我國成教幾乎沒有國家投入,建議此比例可以提高至30%一40%,只有加大投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才有保障。另外也要提高成教教師的待遇,并將他們的教學課時、教學成績納入年底的考評考核,在工資、福利、待遇等各方面保證與普通高校教師趨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為成教事業作出貢獻。
(七)考試方式多樣化
(二)充分研讀、吃透教育部及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關學籍的管理規定,以明確培養目標、保證培養質量為目的,制定和完善適合本校實際的成教學籍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策性和人性化并重。考慮到成人教育的特點,逐步推行彈性的學分制,讓學習時間充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前修完學分、獲得畢業證;對沒時間和精力的學生,可以適當延長學制、待其修完全部學分后再頒發畢業證書。對惡意欠費的學生,嚴格執行教育部學年電子注冊的相關規定,對不符合暫緩注冊條件或超出暫緩注冊期限的學生,不予注冊。
(三)利用現代化手段提高學籍管理質量和效率。學籍管理是一項嚴謹細致、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必須引進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國家教育部2002年啟用了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將全國高等學歷教育學生學籍、學歷信息統一納入平臺管理,成為我國高校學籍管理手段的重大突破,也為各高校的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各高校應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系統,制定嚴謹的操作流程,提高學籍管理質量和效率。同時,各高校還應利用成人教育的網站,建立信息平臺,及時教學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加強與學員間的交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四)建立信息化的學生學籍檔案,改變傳統的檔案移交方式。加強檔案工作宣傳力度,完善學籍管理平臺功能,將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籍異動、獎懲及信息變動情況等全部納入到系統中進行管理,由專人負責在系統中打印、制作紙質檔案并封裝。將成教學生檔案逐步納入到學校統一管理,移交方式逐步規范為機要郵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