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自考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1 09:52: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土木工程自考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土木工程自考論文

篇(1)

《建筑力學》是土木工程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涵蓋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及結構力學,其范圍之廣、內容之多、難度之大是其他專業課程難以比擬的,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力學的積極性,又可照顧到學生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圖示法

學生在學習《建筑力學》課程時往往會感到內容多、概念多、公式多、計算多,難以掌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力學的系統性和規律性,盡可能使學生所學的內容綱目清晰。圖示法是指在教學中對某一章節或前后章節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將所學章節內容串連成一條線,引導學生沿著圖表所提供的線索,學習內容前后呼應,從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在講授“桿件的軸向拉伸與壓縮變形”一章時,可采用圖示法讓學生參照圖表所提供的線索循序漸進。即首先分析外力,并在此基礎上用截面法研究桿件的內力;然后分析桿件橫截面上的正應力及桿件的線變形和線應變;最后通過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強度和剛度的校核、設計截面、確定許用荷載等。

二、導讀法

導讀法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我們不僅應教會他們學習知識,還應教會他們如何學習知識。因為進入社會后再沒有教師手把手地教,社會對高學歷的追求又迫使他們繼續學習,多數人會選擇以自考的方式來獲得高學歷,這就要求學生具有相當強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校學習期間有意識地鍛煉學生這種能力也是教師的一種責任。導讀法正是為培養這種能力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皩ёx”中的“導”指教師的因勢利導,它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限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導”而不是“牽”,是啟發、指導,而不是注入、“填鴨”;“讀”則指學生的閱讀實踐,它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特殊形式的認識活動和能力訓練。在《建筑力學》導讀內容的選擇上,應選擇那些教學大綱要求“了解”或“選學”部分的內容。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不會因為對這部分內容的不理解而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對于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學生,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選取了“剪切與扭轉”、“組合變形”、“影響線”等章節作為導讀內容。導讀的這種講課方法關鍵在于教師對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生的引導,提出的問題要有的放矢,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間,問題的答案最好不要能直接在書本上找出。考慮到力學課與其他課程的區別,每次導讀后都需要教師對所“導”內容進行串講和精講。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可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缺點是導讀的效果受學生自學能力和教師導讀水平的限制,若內容過深則達不到教學要求。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通過學生做習題的方式,加深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設計練習應側重放在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上;對學生易于接受、知識連貫性強的內容,宜布置有關開發智力、提高思維能力的題目。這樣既能保證讓學生按時完成練習,也能讓他們在體會成功喜悅的同時發展智力。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成就感則是使學習繼續下去的動力,因此,練習的內容應該由簡到難,聯系題型應多樣化,方式應新穎?!督ㄖW》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計算性較強的課程,因此適當地練習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受課堂時間和授課學時的限制,練習法教學不宜過多、過長地使用,最好每章或每兩章講完后,進行一次綜合性的練習。

四、案例法

《建筑力學》課程不同于《數學》等基礎課程,有很強的工程背景,且工程應用性強。在教學中,應注重引進工程案例進行講授,如講授壓桿穩定時,引入施工中腳手架設計、現澆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撐系統失穩等案例,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由于學生對案例分析很有興趣,一旦發現今后工作中的問題能夠自己解決,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通過自學加強對本課程的理解。這樣既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加強理論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能力。 轉貼于

五、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以各種電教媒體如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幻燈片等為標志的一種教學方法?!督ㄖW》課程有很強的工程背景,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工程實例通過屏幕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感性認識,幫助學生解決力學模型建立的問題,用形象生動、賞心悅目的動畫將內容形象地表達出來,以達到化解教學難點、縮短學生認知過程的目的。

六、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項目教學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創造條件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嘗試。在項目教學中,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訂、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成為活動中的主人。在教師創設的條件下,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自主完成一項典型的工作任務,并在完成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教師則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咨詢者。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選好項目。教師主導下的項目教學法,首先要為學生設置出合適的項目,提出任務,并激發學生興趣。目標的制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

2.分析項目。分析項目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采用討論、問答等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可視具體情況把項目分解成一些“階段任務”,“階段任務”又可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務”,逐步細化。通過細化任務,可使學生明確具體的小任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保障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篇(2)

高等教育的多樣化,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和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適應學生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社會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和學校辦學模式的多樣化需求的產物。因此,多樣化教育有著豐富的內涵,它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多樣化的辦學層次與多樣化的教育水平;多樣化的辦學特色;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等。其中,多樣化的人才培養其實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多樣化專業教育。多樣化專業教育,不僅僅是多種專業的教育,也不僅僅是設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目錄外的新型專業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專業教育之間的結構柔性化。原有的教育體系,盡管專業眾多,層次分明,但相互之間的結構是剛性的。因而,多樣化人才的培養就是要打破這種剛性結構,面向對象,使教育結構柔性化。在優化的專業教育體系中,讓不同潛質、不同能力和不同志向的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發展渠道,這是有別于計劃經濟時代、精英化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

基于這樣的認識,學院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內涵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多樣化人才培養的一般理解是:不同的學校應該有各自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定位;同一個專業在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目標定位和培養規格。我們進一步認為:要讓不同潛質、不同能力和不同志向的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發展渠道,學校要創造條件,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培養過程等進行多樣化的設計與實踐。具體而言,就學校內部而言,不同的專業應該有不同的培養類型定位(如研究型、復合型、應用型、管理型等);就某個專業而言,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就業趨向。

二、多樣化人才培養的實踐

1.確立多樣化人才培養的目標

在1998年,學校提出了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主要培養面向地方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工程、管理等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同時培養基礎理論知識寬厚、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基礎型人才和學科交叉、知識綜合、適應面廣的復合型人才。并據此對各專業大類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多樣化的目標與要求:對文理等基礎性專業:以培養基礎型人才為主,輔之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工科類專業: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輔之以工程管理型人才的培養;對經管類專業:以培養面向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輔之以具有工程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形成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模式

“平臺+模塊”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是實現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關鍵。我們在設置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時主要抓了以下兩點:一是進行“公共基礎平臺”和“公共選修平臺”的建設,為人才的多樣化發展提供共性基礎;二是設置靈活多樣的專業方向模塊,滿足同一專業學生的不同發展要求。目前,學院已設置有92個專業方向模塊,例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根據紹興紡織行業發達,外貿紡織類人才需求量大的要求設置紡織品貿易方向;工商管理專業針對紹興中小企業林立,但缺少中小企業管理經營人才的問題,設置中小企業運營管理為主要特色的市場營銷方向。

這樣的“平臺+模塊”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設置為形成我校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奠定了基礎,我校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可概括為以下三種:

(1)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專業或專業群,采用靈活的培養模式。

對于具有一定招生規模的機械、土木等專業采用2+2的培養模式,即打通前二年的學科基礎知識平臺,后二年分流培養;在一些與地方支柱產業密切相關的如紡織、化學等專業采用“3+1”(三年在學校、一年在企業)或“2+0.5+1+0.5”(學校與企業交替培養)等培養模式。

(2)在基礎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基礎學科的教學,開設教學實驗班。

學校制訂了以“寬口徑、厚基礎、有潛力”為特點的基礎型人才的培養方案,自02年開始,開設了文理基礎性專業的教學實驗班,根據專業特點和不同的培養要求分別實施2+2、1+3或四年一貫制等培養模式。

(3)在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科交叉,設置復合型專業。

充分發揮學校多科性優勢,注重專業的學科交叉,工管結合,文理滲透,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學校已設置信息與計算科學等8個復合型專業,培養既懂計算機又懂管理,或者既懂紡織技術又懂外貿,或者既懂土木工程又懂管理的等各類復合型人才。

3.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的保障

(1)在不斷完善“學分制”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推行“輔修制”、“第二專業制”、“轉專業制”等有利于學生自主成才的做法,為實現多樣化人才的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一套“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個性與共性相統一,形成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相應”的質量評價標準。為糾正以往對學生質量評價過分注重知識層面考核的傾向,學校現已對100多門課程進行了以強化能力、素質為重點的考核方式改革,如采取“自學考試認定”(規定部分專業課程的成績允許學生通過參加自考認定)、“半開卷考試”(允許學生攜帶一張與考試內容相關的A4紙參加考試)、“學年論文或課程設計替代”、“操作考試”、“非第一課堂成績抵沖”(以第二、三課堂活動中所獲優秀成績抵沖相應課程學分或納入總學分)等多種考核形式,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目前,我校教學改革已經從由點到面的推廣,進入到數量與質量的同步增長,成為培養多樣化人才的助推器。

(3)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如在“能力、素質”層面,質量評價堅持“一點突破,全面開花”的方針。凡在第二或第三課堂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其成績可相應抵沖課程學分或納入總學分,以激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和能力傾向。

三、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成效

1.實踐成效

(1)自2001年以來,我校學生在各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20余篇,其中在國家一級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出版個人專著6部。物理系97級學生陳剛的論文在國家一級專業期刊《物理學報》上發表并被SCI收錄,此后又有18篇論文在SCI的重要期刊上發表,獲得了專家的較高評價,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人文學院學生主稿的《十少年批評書》在最近的文壇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02級學生盧瑾撰寫了80萬字的文學作品《星月寶鑒》,在網絡上十分流行,影響很大。

(2)我校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浙江省“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等活動中曾獲得100多個獎項。如2001年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以兩個一等獎、兩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獲得全省高校團體總分第三名。2003年,經管學院王仙兵同學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3)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使學校獲得了社會的認同。經過多年的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我校人才培養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獲得了社會的認同。如我學校生源質量逐年提高,一志愿填報率、錄取率及平均錄取分每年均有大幅度提升。如2004年我校二本、三本一志愿填報率達150%,文科和理科平均錄取分數線均明顯高于省定分數線,名列我省內同類院校的前茅。

篇(3)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1.南陽坡煤礦及回采工作面介紹

1.1南陽坡煤業位于山西省山陰縣西北部馬營鄉山峽村北側,屬梁峁狀黃土丘陵地帶,為緩坡丘陵,是黃土覆蓋在波狀起伏的丘陵古地形上而成,區內最高海拔為+1650.0m,最低海拔標高+1495.0m,最大相對高差155.0,井田面積約3.9942km2。

1.2回采工作面介紹

1.2.1聯合開采技術條件:該30205、4105采煤工作面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其中4105綜放面含煤地層為太原組,30205采煤面含煤地層為山西組。太原組(C3t)巖性主要由深灰色、灰黑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灰白色~灰色各粒級砂巖和黑色煤組成,下部夾有一層較穩定之薄層泥灰巖,即玉井泥灰巖,底部K2砂巖為薄至中厚層狀之粗砂巖,發育良好,層位穩定,其中4-1號煤層為全區穩定可采煤層;山西組(P1s)巖性為灰色、深灰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灰白~灰色砂巖及黑色煤層組成,其中3-2號為可采煤層。底界K3砂巖為粗砂巖,底部含礫,最厚可達十余米,層位穩定。

1.2.2頂底板物理力學試驗

2013年12月,該礦采取3-2、4-1號煤層頂底板委托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進行了巖性力學性質試驗,試驗結果為:

3-2號煤層砂巖頂板抗壓強度25.1~64.8MPa,平均49.2MPa,抗拉強度2.8~4.0MPa,平均3.3MPa。砂質泥巖底板抗壓強度36.0~40.0MPa,平均38.4MPa,抗拉強度1.6~2.0MPa,平均1.8MPa。

4-1號煤層,砂質泥巖頂板抗壓強度17.2~35.2MPa,平均28.8MPa,抗拉強度0.78~1.9MPa,平均1.3MPa,砂質泥巖底板抗壓強度38.8~45.6MPa,平均41.5MPa,抗拉強度1.6~2.0MPa,平均1.8MPa。

由上可知:3-2號頂板為中硬―堅硬,堅固―中等堅固類巖石,4-1號頂板為軟弱―中硬,不堅固―中等堅固類巖石。

1.2.3采煤方法

1)3#層工作面采煤方法介紹

30205 工作面采用單一走向長壁采煤法,一次采全高,頂板處理為全部垮落法。設計采高為 2.1m。采用 MG300/701-WD 雙滾筒煤機破煤,自動裝煤。使用ZY6000/14/33 型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 122 架,超前支護采用3.15型單體成排進行支護,沿 3-2 號煤層底板回采。

2)4#層工作面采煤方法介紹

4105 工作面采用單一走向長壁后退式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MG650/1510-WD 型交流電牽引采煤機沿工作面雙向割煤。根據工作面地質條件和現有裝備的技術性能,使用 ZF10000/23/37 型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 133 架,工作面上下端頭各使用 ZFG10000/23/37 型過渡液壓支架 4架,綜合考慮煤厚、支架支護最大允許高度和采煤機最低通行高度,確定采高為 3.2-3.4m,沿 4-1#煤層底板回采,采放比為1:1.1。

2.工作面空間位置關系與回采動壓影響說明

根據圖所示,30205運輸順槽與4105進風順槽平面重合,30205回風順槽與4105面回風順槽平面距離為17m,兩切眼平面距為0.64m,30205工作面超前4105面200米回采;兩煤層相鄰工作面留設煤柱為20m,如圖所示。

2014年1月份開采的30205 綜采工作面與4105 綜放工作面垂距23-26m左右,為近距離煤層開采。當時確定30205 綜采工作面超前4105 綜采工作面200m進行回采,由于受30205工作超前4105工作面200余米,30205工作面回采過程中采動影響不大;30205 綜采工作面的開采對4105 綜放工作面開采產生動壓影響較為明顯,主要對4105工作面運輸順槽造成嚴重的動壓影響,簡述如下:

4105工作面進風順槽由于受上層30205工作面采動影響,工作面切眼至推進里程300m段壓力加劇變化,巷道嚴重損壞,變形最嚴重處巷道高度達1.27m,寬度2.4m,支護錨桿、錨索大部分失效不能安全生產?,F場采取架設單體棚加強支護,但頂板下沉速度較快,已經架設好的矩形單體棚鋼梁、單體折彎,部分單體失穩,如圖6.1 ,6.2所示。

3.近距離煤層開采動壓對4105進風順槽受壓變形分析

3.1通過錨桿(索)工作載荷隨機測試與支護穩定性分析

3.1.1測點選擇

1)對 30205 回風巷端頭至工作面前方 50m 監測,監測對象為采空區側幫部第一根錨桿、幫部第二根錨桿和幫部第三根錨桿,監測錨桿數共計 42 根,監測次數為兩次。

2)對 30205 工作面運輸巷端頭至工作面前方 50m 監測,監測距離 50m,每隔 5m 監測一個斷面,監測對象為斷面所有錨桿(索),監測次數為三次。

3)對 4105進風順槽至工作面前方 50m,監測距離為 50m,監測對象為煤柱側幫部錨桿(普通錨桿)、頂部錨桿(高強錨桿)與錨索,監測次數為兩次。

4)對 4105 回風順槽至工作面前方 50m,監測距離為 50m,監測對象為斷面所有錨桿(普通錨桿)與錨索,監測次數為兩次。

3.1.2數據分析:

1)通過30205進、回風順槽錨桿(索)支護監測數據,對數據分析:30205 回風順槽整體支護較好,變形量小,達到安全支護效果;30205 運輸巷整體支護較好,變形量小,達到安全支護效果。

2)4105進風巷煤柱側錨桿(索)工作載荷圖

圖3.14105 進風巷煤柱側幫部第一根錨桿工作載荷

圖3.24105 進風巷實體煤側頂板第二根錨桿工作載荷

圖3.34105 進風巷煤柱側頂板錨索工作載荷

4105 進風巷煤柱側幫部錨桿工作載荷基本達到正常范圍值,部分錨桿由于片幫和煤破碎錨桿與錨索未達到理想工作載荷值(即達到錨固力的1/3-2/3),考慮錨桿(索)失效。

4105 進風巷頂板錨索中,工作載荷均達到60KN 以上,最大140KN,達到正常工作載荷范圍以內,工作載荷達到100KN 以上,但仍處安全范圍值內。

3)4105工作面進風巷距離開切眼100-300m 變形量較大,支護效果并不理想,幫部煤體松散,裂隙較發育,使得錨桿未達到理想工作載荷值,部分錨桿甚至失效。

4)4105 回風巷錨桿(索)所受工作載荷圖,實體煤側頂板第三根錨桿工作載荷較小,均小于50KN,實體煤側與采空區側錨索部分工作載荷較大,多數大于60KN,但仍處于安全范圍值內。4105 回風巷頂板煤體較破碎,幫部變形量不大,整體支護效果良好。

3.2. 覆巖結構理論計算分析

3.2.1相鄰工作面采空區側向支承壓力分布

通過覆巖結構理論公式計算(計算公式出次南陽坡近距離煤層協調開采圍巖運動規律及礦壓控制成套技術報告覆巖結構理論分段函數公式),得到30205相鄰工作面30207 面采空區一側煤體的側向支承壓力分布,如圖3.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空區外側煤體側向支承壓力峰值位置距采空區約20m,支承壓力峰值約為12MPa;距采空區0~4m 為低應力區,也是塑性區;距采空區4m~42m 為支承壓力影響區;距采空區42m 以外為原巖應力區;距采空區4m~20m 為彈塑性損傷區;距采空區20m~∞為彈性區。

圖3.4 采空區外側煤體側向支承壓力曲線

3.2.2 4#層工作面采空區側向支承壓力分布

通過理論計算,計算將3#、4#煤層合并計算,即4#煤層平均厚度為10m。取巖層移動角α約為80°,取采深為179m。得到4#煤層側向支承壓力分布,如圖3.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空區外側煤體側向支承壓力峰值位置距采空區約26m,支承壓力峰值約為12.52MPa;距采空區0~5m 為低應力區,也是塑性區;距采空區5m~50m 為支承壓力影響區;距采空區50m 以外為原巖應力區;距采空區5m~26m 為彈塑性損傷區;距采空區26m~∞為彈性區。

圖3.5 采空區外側煤體側向支承壓力曲線

3.3. 近距離下部煤層采場覆巖結構及其穩定性分析

綜采技術的關鍵之一就是采場圍巖的控制技術,采場圍巖能否得到成功控制是綜采工作面生產能否正常進行的前提。30205 綜采工作面與4105 綜采工作面重直距離相距23-26m 的近距離協調開采工作面,30205 在4105 工作面的正上方,且超前200m 開采,兩層煤的立體圖如圖3.6 所示。

圖3.630205 與4105 綜采工作面近距離煤層立體圖

1)極近距離下部煤層采場上覆巖層結構特征

就極近距離煤層群開采而言,當在己采完工作面的下部煤層中進行回采時,其頂板的特點是直接頂較薄,受到上部煤層采動損傷影響,多為裂隙結構,可視為塊體結構;直接頂之上又為上部煤層開采后垮落的散體巖石??梢姡瑯O近距離煤層開采頂板結構和開采邊界條件與普通單一煤層開采相比,具有明顯的區別。在煤層開采過程中,頂板承載能力將大大降低,頂板極易產生漏冒,形成大范圍空頂,造成垮面,開采難度極大,對工作面的安全開采構成極大威脅。

2) 側向周期來壓對巷道動壓分析

大量研究證明,采空區充填得越實,巷旁充填體承受的老頂作用力越小?,F場實際是兩工作面采空區基本充填滿,幾乎可以不考慮老頂的作用力。由此確定沿空巷道只要處于應力降低區域,只須承擔直接頂板的重量,巷道完整,不會發生垮落。但上覆煤層開采對下伏煤層的集中應力及下煤層開采的走向應力與側向應力呈疊加影響。

3)順槽側向應力分布分析

通過山東科技大學《近距離煤層開采圍巖控制技術》現場實際測得,4105 綜采工作面進風順槽煤柱側鉆孔應力計壓差隨距工作面距離的增大呈下降趨勢,距工作面17m 和22m 的鉆孔壓差較其他3 個深度鉆孔較高,說明該位置處的應力計側向支承壓力大,分析可得出其主要受上層煤3 煤留設的煤柱的壓力增高區。其主要是4105 進風順槽變形受3 煤開采支承高壓力、區段煤柱尺寸不合理造成的側向壓力影響巷道嚴重變形。

4. 主要結論

4.1通過現場錨桿(索)工作載荷隨機測試,4105進風巷變形較大,主要是錨桿不能達到理想支護;錨桿(索)工作載荷普遍不大;距工作面40m 以后由于片幫嚴重,致使幫部錨桿大部分失效,在今后施工過程中應加大對巷道錨桿支護質量監控。

4.2基于覆巖結構理論對近距離開采側向壓力進行了計算,得到4#煤層側向支承壓力分布,采空區外側煤體側向支承壓力峰值位置距采空區約26m,支承壓力峰值約為12.52MPa;距采空區0~5m 為低應力區,也是塑性區;距采空區5m~50m 為支承壓力影響區;距采空區50m 以外為原巖應力區;距采空區5m~26m 為彈塑性損傷區;距采空區26m~∞為彈性區。根據數據分析上部3 煤層開采后,滯后60m 左右覆巖運動停止運動,故4 煤可滯后3 煤工作面60m開始回采。

4.3 實測近距離開采支承壓力為:30205工作面順槽側向支承壓力較小。4105綜采工作面進風順槽支承壓力變化非常大,應力變化值在17m鉆孔應力計位置為9.5MPa,在7、12m鉆孔應力計位置為1.6-1.9MPa,遠遠大于4105綜采工作面回風順槽在工作面外側的側向支承壓力顯現,說明受本煤層煤柱及上覆煤層影響極大,現場以加大工作面支架初撐力為主要頂板控制手段。

4.4 4105 進風順槽變形受3 煤開采支承高壓力、區段煤柱尺寸不合理造成的側向壓力影響,故在4105相鄰工作面布置工作面時,須增加區段煤柱為32-35m之間,可以降低3 煤開采支承高壓力影響。

5.參考文獻:

[1] 何滿潮等.中國煤礦錨桿支護理論與實踐.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 張榮立等.采礦工程設計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

[3] 南陽坡煤礦井田地質報告

[4] 山東科技大學《關于南陽坡礦近距離煤層協調開采圍巖運動規律及礦壓控制成套技術》技術報告

上一篇: 經典哲學論文 下一篇: 大學生經濟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道本国产精品久久 | 三级国产精品伦视频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网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