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30 10:35: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家庭消費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家庭消費論文

篇(1)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儲蓄率呈下降趨勢,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都呈上升趨勢,但進入2000年以后,居民儲蓄率持續上升,消費需求卻開始萎靡不振,經濟增長大部分依賴于出口和投資,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圖1描述了90年代中后期我國居民消費和儲蓄的變動過程。以2000年為分界點,居民消費率和最終消費率經歷過一個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而居民儲蓄率的變動則正好相反。其中最終消費率先從1995年的58.1%上升到2000年的62.3%,然后下降到2012年的49.5%;居民消費率則從46.6%上升到47%,然后下降到2012年的33.5%。同一時期,居民儲蓄率則是從24.2%下降到23.9%,然后上升到2012年的50.2%。圖2描述了90年代中后期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可以發現城鄉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化特征并不相同。其中1995-2000年間城鄉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2000年以后城鎮居民消費傾向下降的趨勢加快,而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較為穩定,2005年以后農村居民消費傾向開始高于城鎮居民。但同一時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為13.4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率為12.5%,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于農村居民。由此可見2000年后居民消費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城鎮居民的消費下降所引起的,而消費下降并不是由收入下降所導致的。主要是因為2000年前后正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傳統的福利制度如教育、住房、醫療和社保體制的市場化改革也隨之逐步展開。根據預防性儲蓄理論,各項改革措施的實施導致居民對未來預期不確定性增加,因此開始降低當期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已有的研究表明居民儲蓄意愿首位是由不確定所帶來的預防性儲蓄動機,目前為應對未來不確定的儲蓄動機已占到57.7%,其中為醫療(養老+防?。┒M行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已占總儲蓄意愿的12.3%(甘犁、劉國恩,201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鎮居民經歷了比農村居民更為曲折的改革路徑,因此城鎮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要強于農村居民,其消費傾向也快速下降。在幾項重大體制改革之中,醫療體制改革對城鎮居民具有重要影響,接下來我們將基于微觀調查數據考察城居保這項重要的醫療體制改革對城鎮家庭消費的政策效果。

(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改革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自1998年開始正式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該保險制度只覆蓋了部分城鎮從業者,沒有將非正規就業的勞動者和無繳費能力的職工覆蓋,上述弱勢群體只能以自我保障和家庭保障為主。為了完善城鎮的醫療保障制度,填補城鎮醫療保障制度覆蓋的空白區,國家開始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居保)。城居保主要以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鎮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無工作的居民為參保對象,是由政府主導建立并引導個人、家庭和集體等多方籌集資金,以大病統籌為主的醫療保險制度。近幾年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循序漸進地推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逐步覆蓋我國全體的城鎮非從業居民,保障城鎮居民能夠平等地獲得基本醫療服務。2007年城居保在全國79個城市啟動試點,2008年進一步擴大了試點的范圍,2009年試點城市達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由于城居保所要覆蓋的人群是經濟水平多樣化且分布分散的多個群體組合,因此在具體實施中,遵循自愿參加的原則,但為了減少逆向選擇的發生,有些試點城市也在嘗試以戶為單位自愿參保。根據CFPS項目的入戶調查數據,得到調查地區城居保的參保情況,結果見表1。2008年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個樣本城市城居保的參保比例為12.29%。2007-2008年間城職保的參保比例小幅增加,而城鎮居民中新農合和其他醫療保險的參保比例大幅下降,可見沒有醫療保險人數比例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城居保參保比例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

(一)數據

本文使用數據全部來自北京大學“985”項目資助、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執行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微觀調查數據,旨在通過跟蹤搜集個體、家庭、社區三個層次的高質量微觀數據,反映中國社會、經濟和健康的變遷情況,以分析社會民生方面的問題。該項目于2008年和2009年在北京、上海和廣東通過PPS抽樣方式進行了入戶調查,本文通過對這兩年樣本的整理,獲得了模型回歸所需要的845個家庭所有變量的面板數據。本文按照臧文斌等(2012)的方法區分城居保家庭與非城居保家庭,把在2007年至少有一人符合參保條件并在2008年至少有一人參保的家庭作為城居保家庭,至少有一人符合參保條件但在兩年里都沒有參保的家庭作為非城居保家庭。通過這樣的處理,我們把前一組作為實驗組,后一組作為控制組,來考察城居保政策對城鎮家庭消費的影響。從表2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2008年城居保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支出要低于非城居保家庭,其中人均醫療支出要高于非城居保家庭,而其他各項支出都要低于非城居保家庭。另外,城居保家庭男性戶主所占的比例高于非城居保家庭,全體樣本戶主年齡平均大約為54歲,城居保家庭戶主的年齡要比非城居保家庭戶主的年齡要大6歲左右。戶主婚姻狀況以已婚為絕大多數,且城居保家庭戶主受教育年限要低于非城居保家庭。

(二)計量估計方法及變量設定

我們首先用雙差法(DID)來估計城居保對城鎮家庭消費的影響。居民是否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自愿行為,而差分的方法可以較好地解決由于自我選擇所導致的內生性問題。雙差法可以消除所有不隨時間變化的選擇性偏差,在估計面板數據模型時較好地控制了家庭和年份的固定效應,模型中所有不隨時間變化的影響被家庭固定效應所控制,而所有家庭隨時間變化的影響由年份固定效應所控制。本文中雙差法(DID)的回歸方程如下:Yit=α0+α1Yeart+α2Secut+α3Yeart*Secut+α4Xit+α5Dit+εit其中,Yit是家庭i在時間t消費支出①的對數值。Yeart是代表年份固定效應,如果2008年則取值為1,否則為零。Secut代表家庭固定效應,是用來區分控制組(非城居保家庭)和實驗組(城居保家庭)的變量,如果家庭中至少有一個人在調查期間參加了城居保則取值為1,否則為零。Yeart*Secut是時間和保險政策變量的交叉項,其系數代表DID模型估計城居保政策對家庭消費的凈影響。Xit代表隨時間變動可能會影響消費行為的戶主特征變量,包括戶主性別、年齡及其平方②、婚姻狀況和教育程度③;Dit代表家庭特征變量,包括家庭年人均收入對數④、家庭常住人數⑤、家庭參加公費醫療和城職保的人數。該模型中交叉項Yeart*Secut的系數α3代表城居保改革對家庭消費的凈影響,理論上講由于家庭參加了醫療保險后醫療支出的不確定性減少,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可能下降,因此α3可能會大于0。但該理論假設成立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是因為城居保是自愿參加的,可能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即那些身體健康狀況差的家庭選擇參加保險,為了消除這種選擇性偏差,我們借鑒白崇恩和李宏彬(2012)的方法通過加入年份和2007年健康狀況的交叉項,來控制不同初始健康狀況的家庭在消費上有不同的潛在時間趨勢。另外,參加城居保的家庭可能本身比不參加的家庭富裕,而且不同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消費增長率,同樣我們通過加入年份和收入的交叉項來允許消費的時間趨勢隨收入而變化。

三、實證結果

(一)城居保對家庭醫療消費支出的影響

城居保對家庭自付醫療支出影響的回歸結果見表3,模型(1)只估計了時間、城居保以及交叉項和對醫療消費支出的影響,隨后逐漸放寬模型假設,模型(2)中加入家庭人均收入對數、年份與家庭人均收入對數的交叉項,模型(3)加入年份與家庭初始健康狀況的交叉項,模型(4)加入戶主和家庭變量特征的控制變量?;貧w結果顯示,四個模型交叉項回歸系數都為正,但在10%以上的水平上均不顯著,說明城居保沒有增加參保家庭的自付醫療消費支出??梢姵蔷颖U咴诓⑽疵黠@增加居民醫療負擔的同時提高了城鎮居民對醫療服務利用效率(Lin,2009)??赡艿脑蚴浅蔷颖=档土酸t療衛生服務的相對價格,改善了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提高了參保家庭的相關福利水平。模型(2)回歸結果顯示,家庭收入增加1%,醫療消費支出會相應增加17.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醫療服務既是必需品也是正常品,其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也逐漸增加,但增長的速度隨著收入增加而逐漸降低(黃楓,2012)。模型(3)的回歸結果顯示初始健康狀況差的家庭的醫療消費支出有著明顯的增加,可見參加城居保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模型(4)回歸結果顯示,在戶主特征變量方面,隨著戶主年齡的增長,家庭醫療消費支出逐漸減少,但從年齡平方的回歸系數中可以看出,當戶主年齡達到約35歲以后,家庭醫療消費支出則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增加。戶主已婚家庭在醫療消費上的開支要多于未婚家庭,可能原因是已婚家庭撫養小孩的可能性較大,醫療花費也會相應增加。戶主的教育年限對醫療服務支出有顯著正效應,戶主教育每增加一年,家庭醫療消費支出增加5.7%,可能是因為受教育越多的人自我保健意識越強,會增加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在家庭特征變量方面,家庭常住人口越多,醫療消費支出也越多,即家庭成員每增加一個人,醫療消費支出增加3.4%,可能是因為家庭人口增多的同時也增加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而且家庭規模的擴大也增強了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使得家庭成員可以更多的利用衛生服務。參加公費醫療的人數每增加一個人,家庭醫療消費支出增加6.7%。值得注意的是公費保險人群醫療支出的增加要大于其他保險人群,反映出公費醫療具有一定的道德風險,而城鎮職工與城鎮居民保險人群的醫療消費支出增加較小,與所有人群的平均水平大體相當(趙紹陽,2010)。

(二)城居保對家庭非醫療消費支出的影響

城居保對家庭非醫療消費支出的DID回歸結果見表4,在此不包括醫療消費支出,以避免參保家庭由于醫療支出增多所帶來總消費支出提高的偏差。模型回歸步驟同上。四個模型交叉項的回歸系數都顯著為正,模型(4)的回歸結果顯示參加城居保的家庭的非醫療消費額大約增加6.9%,可見城居保對非醫療類消費的正向作用比較穩健。這個估計結果要小于臧文斌等(2012)估計我國城居保對家庭消費的影響(13.0%),但是和美國20世紀80年代Medicaid條件放寬后家庭消費的增加相近(5.2%)。可能的原因是北京、上海、廣東屬于我國收入較高的地區,因此城居保對家庭消費的拉動效應要小于其他城市。就參保家庭而言,2008年參加保險家庭的人均非醫療消費大約是11147.06元,6.9%的增幅大約是769.1元,要高于各地的保費支出①。從表4可知2008年城鎮家庭平均的邊際消費傾向僅為0.211,所以城居保對居民消費的刺激作用也要高于政府直接的現金轉移支付。參保家庭非醫療消費增加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因為醫療保險減少了參保家庭的醫療開支,使得家庭可以把節約的開支用于家庭消費的其他方面;另一個也是因為參加保險減少了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所以居民把減少的預防性儲蓄用于增加當期消費。模型(3)的回歸結果顯示初始健康狀況差的家庭非醫療消費會降低,可見潛在的醫療負擔會減少家庭消費,但負向效應較小,表明醫療保險減輕了醫療負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費保險的作用。模型(4)的回歸結果顯示,在戶主特征變量方面,戶主的教育年限對非醫療消費具有顯著的正效應,戶主教育每增加一年,家庭消費平均增加7.8%。這可能是因為教育水平較高的居民具有穩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收入預期,所以這樣的家庭具有較強消費能力。在家庭特征變量方面,家庭常住人口對消費支出具有顯著的正效應,常住人口每增加一人,家庭消費增加2.9%,隨著家庭規模的增大,家庭消費支出水平也趨向增加。但如果家庭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家庭規模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將逐漸下降,可能是由于消費支出較高的家庭自身生活質量較高,因此家庭規模變動所引起的消費支出變動較?。ê聳|陽,2011)。家庭中參加其他保險的人數越多,非醫療消費支出就會越高,參加公費醫療和城職保的人數每增加一人,家庭非醫療消費分別增加6.3%和5.2%。值得注意的是公費醫療保險對消費正效應要大于城職保,反映了參加醫療保險人群的預防性儲蓄動機要低于其他的社會群體,特別是享有公費醫療的人群更是如此。

(三)城居保對不同收入分組家庭各項消費支出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分析城居保對家庭消費的影響,接下來我們考察了該政策對不同收入的參保家庭分項消費支出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5。本文根據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分布把所有參保家庭(實驗組)樣本分為三等分組,即家庭為年人均收入少于或等于10000元的家庭為低收入家庭,收入界于10000元和27000元的家庭為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在27000元以上的家庭為高收入家庭。從非醫療消費的回歸結果來看,低收入家庭參保后其非醫療消費支出比參保前增加11.9%,但中高收入家庭的非醫療消費在參保前后沒有顯著變化。城居保對低收入組家庭消費的影響和臧文斌估計結果(13.0%)接近,可見城居保對于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個地區的低收入組家庭消費的拉動效應和其他城市大體相近,但參保對于三個地區的中高收入組家庭的消費幾乎沒有影響。從分項消費的回歸結果來看,對低收入家庭而言,參加城居保對日常生活及其他支出①的正向影響最大(系數為0.094),可見低收入家庭把減少的預防性儲蓄大部分用于增加家庭日常開支。其次,參加城居保對教育支出也有顯著的正效應(系數為0.072),說明由于醫療支出的不確性減弱,使得低收入家庭調整了人力資本投資的構成,相應增加了教育支出。最后,參加城居保對居住支出沒有顯著影響,因為居住支出屬于家庭的長期規劃,短期變化彈性較小。對于中高收入家庭而言,參加城居保對家庭的非醫療消費沒有顯著影響。在家庭醫療消費方面,參保對中低收入家庭醫療支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系數分別為0.095和0.038),可見因為醫療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的醫療負擔,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上述結果表明參加醫療保險釋放了中低收入階層的醫療需求,但對高收入家庭的醫療支出沒有明顯的影響。

(四)城居保對不同地區家庭各項消費支出的影響

城居保對三個地區城鎮家庭各分項消費開支的DID回歸結果見表6。在非醫療消費方面,北京家庭參保后非醫療消費支出增加最多,其次是上海和廣東,非醫療消費分別比參保前增加11.4%、9.7%和8.1%。從分項消費支出的估計結果來看:在教育支出方面,廣東家庭參保后該項消費增加最多,比參保前增加11.2%,其次是上海和北京??紤]三個地區不同的家庭結構,我們可以發現廣東家庭在校子女的人數最多,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廣東的教育支出為何增加最為明顯。在日常生活及其他支出方面,北京家庭參保后該項消費增加最多,比參保前增加10.1%,其次是上海和廣東,說明參保后的北京家庭把減少的預防性儲蓄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費和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由于日常生活支出是家庭非醫療消費的主要支出,因此參保對于日常生活支出的影響和非醫療消費的影響是一致的。在家庭醫療消費方面,廣東家庭參保后該項支出增加最明顯,比參保前增加了9.6%,其次是上海和北京。200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三個地區中北京家庭的健康狀況最好,其次是廣東和上海。從過去半年的患病情況可以看出,北京近半年來從未患病的比例高于上海和廣東。廣東近半年一度患病和二度患病的比例要明顯高于北京和上海。上海近半年來一度患病的比例高于北京,二度患病比例和北京相近。其他控制變量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基本上是符合理論假說的。例如,戶主變量特征方面,戶主的受教育水平對家庭的教育支出有正向影響,其中北京地區的正向效應最明顯,然后是上海和廣東。分地區數據顯示,北京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達到了10.3%,上海的比例是8.8%,而廣東的比例僅有4.2%,不足北京和上海的一半。家庭變量特征方面,家庭收入的增加對非醫療消費有正向效應,其中上海地區的正效應最大,廣東居中,然后是北京。這可能跟各地的收入水平有關。200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最高,約2.1萬元;廣東居中,約1.4萬元;北京最低,約1.3萬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2010)。

篇(2)

2回歸結果分析

為了確認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采用Hausman檢驗進行驗證。運用Eviews6.0軟件對模型進行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的擬合,再根據檢驗結果選擇相應的估計方法。表1報告了被解釋變量為CO2排放總量自然對數的回歸結果。根據檢驗結果,模型I~IV的Hausman檢驗結果分別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表明應當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調整的R2統計量顯示,方程的擬合優度較好,說明變量之間的聯合解釋能力較強。模型I~IV中,模型I只包含了基準模型的四個變量,即家庭戶總數、家庭戶規模、居民消費和能源強度變量的回歸結果。為了檢驗模型I的穩健性,借鑒前人的研究,模型II~IV在模型I的基礎上依次添加了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和外資依存度。根據表1回歸結果,家庭戶總數的估計系數在各模型中差別不大,都在1%的水平顯著為正。家庭戶總數的增加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單元,導致鋼鐵、水泥等工業產品的消費需求上升,從而促進CO2排放總量的上升。從彈性系數來看,家庭戶總數的變動對我國CO2排放的影響很大。家庭戶規模變量與CO2排放總量顯著負相關,說明大的家庭規模有利于CO2排放量的減少。一般來說,家庭規模具有規模經濟性,較大的家庭規模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家庭戶是消費的基本單位,有些能源消費是每戶家庭(無論規模大小)必不可少的,如住房、制冷、取暖、家用電器等,這種能源消費受家庭戶人口數的變化影響不大,大家庭的人均能源消費要少于小家庭的人均能源消費,因而有利于CO2排放量的減少。居民消費對CO2排放總量的影響十分明顯,且估計系數都在1%的水平顯著為正。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家用電器、住宅以及私人汽車等高能耗商品日益成為人們消費的熱點。消費產品的高碳化傾向,導致能源消耗總量和CO2排放總量急劇增加?;貧w結果顯示,居民消費是影響我國CO2排放的最重要因素。

能源強度估計系數與CO2排放總量顯著正相關。這主要由于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依賴于大量的能源消耗,仍然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以及能源利用率不高,技術水平落后,對CO2排放產生了直接的促進作用。產業結構對CO2排放的影響顯著為正,說明第二產業比重的提高對CO2排放產生了推動作用。第二產業的能源消耗往往要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高很多,尤其是重工業,往往都是高耗能產業。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階段,第二產業比重過高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CO2排放量的上升等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能源消費結構與CO2排放總量存在負相關關系,即加大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有利于CO2排放總量的降低。與煤炭相比,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熱量值和燃燒效率高,CO2排放量小,是實現我國能源低碳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國當前能源技術水平條件下,通過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對于轉變能源消費結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外資依存度估計系數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環境的影響是負面的。由于我國當前的環境規制力度不夠,外商直接投資更多地進入了碳關聯度較高的產業,同時通過加工貿易將高碳產品返銷回國內,導致了能源消費需求的增加和CO2排放總量的上升[12]。

篇(3)

教育政策是實現整個國家教育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反映了政府在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對教育發展不同途徑和方向的選擇,其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府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志與愿望。從1985年開始的教育體制改革到2006年這22年間,年均出臺88.8件教育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促進了教育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改變了家庭教育消費,特別對收入增長緩慢的農村來說,教育政策變化影響著他們的家庭生活消費。

一、教育政策的變化發展

(一)不同類型劃分的教育政策變化分析

1、教育管理政策的內容及主要變化。一是各種宏觀指導性的政策,主要包括法制建設、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該政策的變化主要強調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弘揚社會主義精神風貌。二是教育經費的政策,主要包括撥款、學費、國家助學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其變化始于1985年。在這之前,中國教育財政體制主要是單一的國家供給制,無論義務教育還是非義務教育,由私人分擔的比重都不大。1985年后,基礎教育實施財政分權改革,基礎教育投資責任層層下放,農村地區教育籌資負擔加重,特別是非義務教育收費制度改革提高了教育收費標準,使家庭分擔教育成本的比例不斷上升,其變化對家庭教育消費影響較大。三是教育管理的政策,包括教育舉辦權、后勤社會化等問題,該政策的變化強調了教育決策的自、不同層次辦學主體的資格以及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問題。四是教育環境的政策,該政策主要強調包括校園周邊環境、學生外出活動安全、校園文化建設等內容。

2、教育教學政策的主要內容及主要變化。教育教學政策主要包括以下5種政策:一是教學的各種具體政策,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計劃等方面的政策;二是關于教師的政策,包括教師的培養、培訓、聘任等問題;三是關于學生的政策,包括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等問題;四是關于質量的政策,主要反映在優秀人員獎勵、教學評估等方面;五是有關學術的政策,包括學術組織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政策。這些政策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單位自主辦學條件下的教學活動規范化管理,其變化對農村教育消費的影響很小。

(二)不同層次劃分的教育政策變化分析

1、基礎教育教育政策變化?;A教育是提高整個人民群眾和民族的文化素質,關系到整個民族文化和素質的根本。因此,國家不斷地集中精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制定和出臺政策指導來支持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基礎教育投資責任的變化:基礎教育投資責任層層下放,農村地區教育籌資負擔加重,為了扭轉了農村教育政策不力的狀況,2006年起開始實行了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重要政策。

2、高等教育教育政策變化。高等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教育,它是一種非義務教育,且其常具有十分突出的專業性。中國的高等教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眾化教育轉化,高等教育收費由國家主要供給逐步向個人負擔轉變,大眾化教育使得高等教育不斷擴展,特別是1999年后的擴招,高等學校的數量急劇上升,為了適應時代對高等教育超常規發展的要求,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來規范和引導高等教育。這些高等教育政策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教育經費、教育教學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而且這些政策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產業化

和市場化。

二、教育政策變化與農村教育消費的影響

(一)農村教育消費變化狀況

本文以中部地區的江西省1995~2007年農村居民的教育文化人均現金支出為例來說明農村家庭教育消費的變化狀況。

1、農民家庭教育消費支出成為家庭消費的主要部分。從表1可以看出,文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一直維持10%以上,最高達16.23%。對于廣大農村家庭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家庭來說,教育消費支出在農村家庭總支出中居于首位,這多是以農村家庭一部分成員取消享受資料、發展資料,僅維持低層次的生存需要為代價的。

2、農民家庭教育消費結構比較單一,學費支出成為教育消費的主要部分。農村教育消費比較單一,消費支出主要為學費支出,學費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基本上都在75%以上,特別在高校擴招和還沒有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免費的那幾年,學費支出基本上占教育支出的80%以上,最高達84.94%。這一點說明農村除了繳納學費以外,用于提高綜合素質的其他教育卻很少。

3、國家義務教育免費政策使農民受益。2006年開始在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實施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重要政策,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農村教育消費占收入和占消費支出的比例從2006年開始有所下降,到2007年均下降近2個百分點。

(二)教育政策變化對農村教育消費的影響

教育政策對農村消費影響最大的政策就是教育經費的政策,其變化特點若拿“90后”的話來說就是“以前讀小學要錢,讀大學不要錢,輪到我們現在是讀小學不要錢,讀大學出大錢”,這說明了基礎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在收費方面的差異。由于目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免除了學雜費、書本費,初中生每學年的收費僅400元至800元,對于農村來說負擔也不算不大。隨著中考和高考升學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進入高中或中職學習,非義務教育的高中(高職)及高等教育的教育消費支出大增。以江西省調查為例,高中生每學年的收費為2000~3800元,另外由于鄉鎮級的高中制學校較少,基本都集中到縣城及以上,所以農村學生多數都是住校,因此住宿費、伙食費等費用的支出對于農村家庭來說偏高。

另外,高等教育消費年年遞增,已成為一些農村家庭的最大負擔。從1995年至今,大學學費從每年幾百元一路飆升至4000-8000元不等,學費猛漲約15倍。40%的農村家庭認為教育消費支出負擔重,50%認為較重,只有10%認為輕。這道出了教育體制的改革使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由國家財政單一供給向多渠道籌集轉變,多種渠道的學校自籌經費在高校經費投入結構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這使得高校向受教育者收取較高的學費,這對大部分農村家庭的教育消費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三)教育消費支出對農村家庭生活水平的影響

教育政策使農村的文化水平大幅上升,科技文化給農民增收帶來了收益,農村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農村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但在農村出現的教育消費型貧困與當前教育收費居高不下密切相關,使得農民不堪重負。從表1數據可知2007年江西省人均可用于儲蓄的金額最大為1102元(用收入減去生活消費支出),而1位大中專生1年的學費最低在4000元以上,也就是說,農民家庭中4人才能送1個大中專生上學。而因“家庭收入低-沒錢投資教育-子女就業機會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家庭收入低”,這成為一個貧困代際傳遞的“怪圈”,“教育消費型貧困”帶給許多農民擔憂的前景。

三、提升農村教育消費的對策

(一)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致富能力,提升教育消費能力

雖然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使農村文化水平得以提高,但農民的教育消費質量和水平依然不容樂觀,現行的高教收費政策對廣大農民來說壓力依然巨大。因此,積極關注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出臺具體的支農措施,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致富能力,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居民教育消費的承受能力。

(二)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和教育投資回報率,增強農民教育消費的信心

對于農村家庭而言,接受教育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其接受教育是為了改善生存條件,但其收益卻并不明顯,這顯然會抑制農村教育消費的增加。各級主管部門、高等學校和用人單位要積極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組織指導和管理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活動,搭建各種雙選平臺,提供公平競爭的就業機會,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另外一方面可以對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提供補助或提供創業基金,一定程度上實現教育消費的投資回報,提高農民教育消費的積極性。

(三)加強金融部門對農村教育國家助學貸款的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工作

金融部門要在教育消費方面有所作為,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已經出臺的各項助學貸款政策,及時了解掌握貧困學生助學貸款的實際需求,加強助學貸款品種和服務方式創新,探索將保險引入助學貸款業務的新途徑,對符合條件要求助學貸款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貸款支持。

(四)設立國家獎學金、助學金支持農村學生,減輕農村家庭教育消費負擔

政府可以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投放更多的資金用于國家獎學金、助學金項目,鼓勵學校通過各種途徑設立更多的獎學金項目,這樣既可以鼓勵農村貧困的品學兼優學生勤奮學習,有可以為農村家庭教育消費減輕負擔。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F01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025-03

價格與消費是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經濟因素,價格水平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根據價格曲線也可看出,價格越高,消費需求越低,價格越低,消費需求越高。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漲速明顯加快,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肉禽蛋、鮮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等商品價格均保持在高價位上運行,人們日常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價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與宏觀經濟運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首先,價格作為一個現象,折射出的是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實質性問題。此外,價格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同時扮演著“市場調節器”與“宏觀經濟運行指示器”的雙重角色。因此,物價波動一直是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價這一關系到民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認真研究、科學合理地分析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是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我國物價水平的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歷史各物價水平變動階段

第一階段:1953―1965年(共13年)。這一階段,我國物價水平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升降,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率出現了一次高聳的峰和深陷的谷。1959~1961的3年中,零售物價水平持續上漲,于1961年到達頂峰,漲幅為16.2%。1962年,零售物價下跌,1963年跌至-5.9%的波谷,峰谷落差達22.1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1966―1976年(共11年)。在這一段時期內,我國物價水平的變動幅度極小。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率曲線幾乎是一條水平直線,其漲幅從未超過1%,跌幅也僅有一年略微超過1%,最高點(1975年,0.6%)與最低點(1969年,-1.1%)之間的落差只有1.7個百分點。這一時期零售物價的高度穩定,是特定的歷史條件造成的,當時的中央政府直接通過行政手段凍結價格。這樣,盡管經濟在劇烈地波動,而價格水平卻“紋絲不動”。

第三階段:1977―1999年(共23年)。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物價水平長期僵持不變的局面被徹底打破,零售物價開始持續上升。1999年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為1978年的359.8%。在這一時期,價格漲幅的波動性也變得非常明顯。從1977年到1999年,我國物價漲幅可觀測到4次明顯的循環波動。

第四階段:2000―2007年(共8年)。中國經濟在經歷了1991―2001年的完整波谷―波谷經濟周期后,從2002年起重新進入本次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2003年與2004年實際GDP增長速度接近潛在GDP增長速度,而2005年實際GDP增長速度超過潛在GDP增長速度,其間通貨膨脹卻相對溫和。在2006年中國經濟繼承了2005年的強勁擴張趨勢,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保持高經濟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增長型經濟周期的位勢上,2006年將構成本次經濟周期的波峰年度。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兼顧經濟穩定的內部平衡目標與外部平衡目標,進一步促進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以及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全面拉動,在總體經濟景氣進入本次經濟周期收縮階段后延續其繁榮形態。2007年實際GDP增長速度略低于潛在GDP增長速度平穩回復至潛在GDP水平。

(二)我國現階段物價變動的狀況及原因

物價上漲影響居民的生活,從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漲速明顯加快,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2007年1―11月份CPI同比上漲4.6%,漲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尤其是11月份CPI同比上漲6.9%,環比上漲0.7%,創1996年底以來的新高。另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和央行公布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等均呈現加速上升的勢頭,已超出各方預期。

從統計數據來看,2007年的CPI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以11月份為例,當月以糧食為代表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2%,推動CPI上漲了6.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88.6%,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6.6%,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同比上漲38.8%油脂價格同比上漲35%,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8.6%,鮮果價格上漲12.9%,鮮蛋價格同比上漲10%,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6.8%。而工業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扣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后,前11個月的核心價格指數僅同比上漲1%左右。

物價上漲是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原因之一: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由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并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動。近10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一直低位運行,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現在的價格,多數低于10年前的水平,只有個別品種略高于10年前水平。但與此同時,種植養殖成本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質。

原因之三:供求結構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跌到谷底,導致生豬存欄下降,去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周期性上漲階段。部分地區出現的疫情,也加劇了生豬供應的緊張。

民以食為天,糧食、肉、禽、蛋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今年以來食品和副食品價格的上漲過猛,波及面過大,豬肉的漲價帶動了其他生活資料(如牛羊肉、蛋、奶)價格上漲。這是事關人民群眾(特別是在校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低保人群等弱勢群體)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事關全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勢必影響到千家萬戶居民的生活質量。漲價使多數中低收入城鄉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但沖擊最大的是城鄉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對一些縣城的民工生活沖擊較大,感到壓力沉重。

二、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物價波動主要由市場中的商品供求狀況所決定的,即供給小于需求是物價上漲,供給大于需求是物價下跌,供給等于需求時物價穩定。物價波動可以調整市場中商品供求關系,即供給小于需求時抬高物價可以使供求平衡,供給大于需求時降低物價可以促使供求平衡物價波動。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衡量一般家庭(不含共同事業戶)實際購買各項消費性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情形。所得稅、購置土地、住宅及人壽保險等支出不屬查價范圍。

大多數國家都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反映城鄉居民購買并用于消費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動情況,并用它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從2001年起,我國采用國際通用做法,逐月編制并公布以2000年價格水平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定基指數,作為反映我國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主要指標。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負責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編制及相關工作,并組織、指導和管理各區市的消費價格調查統計工作。

我國編制價格指數的商品和服務項目,根據全國城鄉近11萬戶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構成資料和有關規定確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251個基本分類,約700個代表品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是在對全國550個樣本市縣近3萬個采價點進行價格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國際規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來的。

CPI=(Pt1Q01+Pt2Q02+…+PtmQ0m)/(P01Q01+ P02Q02+…+P0mQ0m)*100

式中:P――商品價格;Q――商品數量;m――商品的種類;t――現期;0――基期。

公式中,分母表示在需要進行比較的基期里居民對有關商品的支出總額;分子表示居民在現期以現行價格購買相同種類、同樣數量的商品支出總額。

把上述公式用文字簡化表達就是:

CPI=現期購買商品支出總額/基期購買商品支出總額×100(商品是同類商品,與取樣樣本有關)

19世紀中葉,德國著名統計學家厄恩斯特?恩格爾(Ernst Engel)在研究英、法、德和比利時等國工人階級不同階層的家庭調查資料時,得到一系列數據,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他發現了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或個人收入越低,其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反之,其比重越小;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會逐漸減少。對國家而言,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平均支出中購買食品支出的比重越大,這一規律被稱為恩格爾定律(Engel's Law)。后來,人們把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稱為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費支出)×100%

恩格爾定律的原理非常簡單:一個家庭或個人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食品數量是基本不變的。在這個前提下,恩格爾系數值越小,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或個人支出的比重越小,自然就意味著家庭或個人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則說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可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成就。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更是將恩格爾系數作為評價國家貧富和地區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為絕對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在我國,恩格爾系數同樣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機關的工作報告,還是新聞媒體關于本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報道,都可以見到恩格爾系數蹤影,使用頻率極高:中國宣布“總體達到小康”所依據的一個重要指標便是“恩格爾系數”;政府機關很多工作計劃的依據也是本地的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定律是在假定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其受影響較大除收入以外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物價水平:當食品消費數量不變時,物價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名義收入不變時實際收入的降低,即意味著在相同收入下食品支出的增加。因此,物價水平上升,恩格爾系數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而影響恩格爾系數的主要因素有收入狀況、物價水平、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狀況、福利政策和消費習慣等。其表現為:

1.近年來我國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服裝支出、醫療保健支出、交通通訊支出和住房支出的不斷增加造成的:當居民購置住房等耐用消費品時,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用于食品的支出就會減小,因此恩格爾系數會下降;當老百姓對醫療、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加時,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就會擠占對食品的消費,從而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下降。

2.隨著家庭設備用品消費的增多,恩格爾系數是上升的:當居民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剛開始增多時,生活消費會從溫飽型消費轉向營養型消費時,谷物在食物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會不斷減少,肉乳品及精細食品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因此,在生活剛剛開始好轉的某段時間內,恩格爾系數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家庭設備用品相對于一般消費品來說,使用期限較長,單位產品價格較高。居民為了購買耐用消費品,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蓄,在維持基本生活的食品支出不變時,其它各項消費性支出就會減少,因此積累期的恩格爾系數會上升。

3.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恩格爾系數是上升的:食品消費數量不變時,消費物價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名義收入不變時實際收入的降低,即意味著在相同收入下食品支出的增加,從而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上升。

4.物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居民消費的水平。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因此,居民對食品價格非常敏感,稍有異動就會引起居民的廣泛關注。由于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收入對生活的保障作用逐步減弱,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更難以承受。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必然帶來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增加,因為食品這類生活必需品消費彈性小,替代效應不明顯,不管價格是否上漲,必須得消費。價格上漲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欲望,通常物價上漲時,人們為了緩解這一壓力,不得不降低消費檔次,減少消費數量來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就造成了消費量的下降,生活質量的降低。

綜合以上分析,消費品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給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帶來一定困難,其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具體表現在:一是采取買價廉質次的商品,來確保量的滿足。二是提取存款或借錢應對急需。三是改變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減少非必需品的消費。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支出成為壓縮對象。四是主要消費品價格的快速上漲,還給低收入居民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壓力和價格預期。

三、建議

綜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議:要加強價格監控和調控,大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積極促進居民消費。政府應堅決制止搭車漲價和哄抬物價的現象,維護市場的穩定;對房地產業等價格過高的行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抑制商品房價的過高過快上漲;對低收入階層在擴大就業、提高低保水平、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等方面出臺操作性強的政策;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鼓勵和引導合理消費,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而帶動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大幅提高,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當前的宏觀調控重點,既要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緩解資源瓶頸,加強對通脹的預警和疏導,又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培育市場和有效擴大消費,緩解消費品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

主要解決方案:

1.應適當調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我國投資增長速度過快,經濟局部過熱與多年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且投資結構欠合理無不關系,因此,為降低投資增長速度,抑制通貨膨脹的惡化,緩解經濟結構的失衡,適度調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2.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緩解對生產資料的過度需求。一是堅決遏制某些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人民銀行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加強“窗口”指導,商業銀行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信貸審核。三是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制定限制性價格政策,控制這些行業的盲目擴張。同時,加強對煤、電、油、運的協調,緩解瓶頸制約。

3.努力促進糧食增產,增加糧食供給,使糧食價格回升到一個合理水平。由于以糧食為基礎的食品類價格占居民消費價格的權重大,食品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在低收入群體中所占支出比重較大,所以,保持糧食價格基本穩定、合理回升至關重要。一是要搞好糧食總量平衡工作,引導糧價穩步回升,逐步達到一個合理區間。二是要加強農資價格監管,穩定農資價格,穩定糧食生產的物質成本。三是要在糧食生產方面給予稅收、信貸、價格等政策優惠,減輕種糧農民負擔,保護和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

4.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首先,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快速上漲構成物價水平上漲的一個方面,而且對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和消費能力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其次,房地產業的產業關聯度較大,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構成了能源、原材料供給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再次,從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的具體波動情況來看,土地價格和商品房價格上漲較快,而土地租金價格上漲有限。這說明,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以及與此相關的價格波動具有泡沫成分,這可能隱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因此,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是控制物價上漲和金融風險的良策。

5.對貨幣供應量的超速增長進行適當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超速增長是導致近期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所以今后一段時間,要對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進行調控:一是要加大公開市場業務力度,對沖因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二是對金融機構進行“窗口指導”,提高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適度控制貸款規模;三是要解決長期機制問題,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解決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剛性問題,使貨幣政策調控更加有效。但要注意,這種調控只能是微調,力度不宜過大。這是因為,一方面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固然可以在壓縮投資需求方面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無助于結構性矛盾和供給瓶頸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需求增長必須通過增量貨幣才能實現,如果實際信貸規模出現大幅下降,在短期內對快速增長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擾動。一旦投入產出的鏈條被人為割斷,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甚至重新回到通貨緊縮的泥潭里。

6.加強價格監測分析工作,建立價格異常波動應急機制。價格監測是價格決策和宏觀調控的基礎,要突出監測重點,完善有關制度,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走勢,善于發現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建立應對價格異常波動的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提出控制價格上漲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王爾中.物價上漲對福建城鎮居民生活的影響.2005

2.江學軍,唐煥文.中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會議論文,1997

3.劉宏宇.從宏觀市場價格到市場“負熵”.會議論文,1996

4.蔣衛東.人民幣實際匯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學位論文,2007

5.王振龍,趙昌昌.統計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6.黃小雄.關于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指數反常規問題研究.學位論文,2006

7.南蘭.我國物價周期波動的實證分析.學位論文,2006

8.姚大鵬.對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現象的研究.學位論文,2005

9.盛陽.對當前中國物價波動分析及對策研究.學位論文,2005

10.劉飛.我國價格指數和經濟波動關系的實證研究.學位論文,2005

11.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學位論文,2004

12.劉士寧.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動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學位論文,2003

13.孫武斌.1992~1996中國價格總水平上漲治理政策研究.學位論文,2000

14.中國進入物價較高時代.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7

15.余豐慧.物價上漲中百姓生活不下降.期刊2007

篇(5)

一、 引言

世界正在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狀態,中國的老齡化進程也在加速發展,60歲以上的老人占全國人口的11%,預計到21世紀20年代,老年人口數將達到2.43億,占總人口的17%,會形成一個龐大的老年消費群體。預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6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4億人,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可能突破8 000萬人。根據中國國家老齡委提供的數據,2011年中國老年人用品市場的總需求量將超過10萬億元,而現階段全國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不足市場需求的10%。目前已有許多學者對老齡人口消費決策行為進行研究,但是很少有學者關注中國老齡人消費自我概念特點與購買決策風格的關系研究。我們認為研究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與購買決策的關系,有利于更好的服務老齡市場。

我國關于自我概念與消費行為方面的研究始于最近一段時期。劉鳳娥和黃希庭(2001)將大學生消費者自我概念分為四種類型,即情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和心靈自我。楊曉燕(2002) 研究了中國女性消費者自我概念與消費態度的相關性。她將中國女性消費者自我概念分為五個維度,即情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心靈自我和家庭自我。曾智(2004)通過研究自我概念的四個結構成分表現自我、情感自我、發展自我、心靈自我與大學生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得出他們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陳玉國 (2005)探討了消費者決策風格與不同世代的相關關系。趙恒(2007)研究了消費者的自我概念和手機消費中品牌的關系,結果發現,消費者自我概念同品牌形象之間的一致性在不同消費者人群中具有差異。陳延斌(2007)使用購物決策量表研究了大學生自我概念與消費決策間的關系。李曉蕾(2008)研究了中國女大學生消費自我概念特點與購買決策風格相關關系。張旺芝(2008)以石家莊市為例,對城區老年人消費行為特征進行了實證研究。本文試圖以老年消費者為對象,引入自我概念理論,并考慮到老年人的性別、健康狀況等相關特性,以情感自我、表現自我、心靈自我、家庭自我四個維度研究自我概念與老齡消費者購物決策相關關系。

二、 研究框架與研究假設

本文對老齡人消費自我概念特點的研究綜合選取了楊曉燕(2002)等的結構成分研究思路,確立老齡人消費自我概念的四個維度,即情感自我、表現自我、心靈自我、家庭自我,并基于這四個維度,從整體的視角來分析老齡人的自我概念特點。情感自我展示的是個體對待環境中各種事物的感受方面;表現自我的特點是喜歡通過各種方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思想;心靈自我展示的是自己對內心世界方面的關注,注重內心世界的感受和體驗;家庭自我是消費者在家庭物質生活方面的觀念和形象特征。并且,不同性別與不同健康狀況的老齡人口消費自我概念都會呈現不同的差異性特點。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個假設:

H1:不同人口統計變量的老齡消費者在消費自我概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H1a:不同性別的老齡消費者在自我概念的四個維度情感自我、表現自我、心靈自我和家庭自我四個維度上存在差異。

H1b:不同健康狀況的老齡消費者在自我概念的四個維度情感自我、表現自我、心靈自我和家庭自我四個維度上存在差異。

老齡人進入到一定時期之后,身體健康狀況會逐漸成為制約或促成他們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性別作為人口統計中非常重要的變量,也會對老齡人的消費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男性購物時表現得會更加果斷,而女性可能在選取物品或服務時考慮的因素會更多一些,女性對于距離遠近、是否是名牌產品、是否有折扣等可能會給予較多關注。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二個假設:

H2:不同人口統計變量的老齡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H2a:不同性別的老齡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方面存在差異。

H2b:不同健康狀況的老齡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方面存在差異。

消費行為是人們對自我認知的外在體現。對自我的認知不同,往往會做出不同的購買決策。自我概念從某種意義上是由個體所擁有的某些物品,如汽車、住宅等所界定和展示的。然而,不同的個體對這些物品的注重程度是有差異的。老齡人的消費自我概念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他們的購買決策。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三個假設:

H3: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的不同維度對購買決策有顯著影響。

H3a:情感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有顯著影響。

H3b:表現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有顯著影響。

H3c:心靈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有顯著影響。

H3d:家庭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有顯著影響。

老齡人的購買決策服從其內心對自我的認知。性別作為人口統計變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自我概念與購買決策關系之間也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老齡人由于健康狀況的不同,自我認知對購買決策的影響也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由此,提出本研究第四個假設:

H4:不同人口統計變量會調節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與購買決策的關系。

H4a:性別差異會調節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與購買決策的關系。

H4b:健康狀況的差異會調節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與購買決策的關系。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涉及到老齡人口統計變量, 如籍貫、性別、健康狀況,也包含與情感自我、表現自我、心靈自我、家庭自我相關的題項。我們選取長春市6個區:朝陽區、南關區、二道區、寬城區、綠園區、雙陽區老齡人口為樣本對象。首先,通過查閱2009年資料得出這6個區的人口比例,算出每個區所要發放的樣本量。然后,分區進行問卷發放和回收。本次調查選取樣本4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321份,有效回收率達到80.25%。在對數據進行整理之后,得到樣本特征如下:女性占51.8%,男性占48.2%,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從健康狀況的分布來看,身體狀況一般的居多,達到54.9%,而很差和較差的分別為4.5%和15.3%,健康狀況較好的占20.9%,很好的僅為4.4%。經檢驗我們發現,自我概念量表及購買決策的Cronbach's 系數均超過0.70。同時,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量表KMO值為0.638,巴特利球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的KMO值為0.618,巴特利球的顯著性概率0.000,均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表1是對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的性別和健康狀況所進行的方差分析。從表中的統計分析可知,性別對心靈自我有著極顯著的影響,對總自我概念也有顯著影響,對情感自我、表現自我、家庭自我影響則不顯著;健康狀況對總自我概念及其四個結構成分都有顯著的影響。性別和健康狀況的交互作用對總自我概念的影響極其顯著,并且對情感自我和心靈自我的影響顯著,對表現自我和家庭自我的影響不顯著。表2是對老齡消費者購物決策的性別差異和健康狀況差異所進行的多元方差分析。通過多元方差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老齡消費者購物決策受性別差異影響的顯著性為5%,而受健康狀況和文化程度的影響顯著性為1%。性別與健康狀況的交互作用對老齡消費者購物決策的影響也非常顯著。

通過檢驗老齡消費者自我概念對購買決策的影響關系,我們發現感情自我、表現自我、心靈自我和家庭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都是顯著的,從而我們進一步選用分組回歸分析來檢驗性別和健康狀況對老齡人消費的調節效應。計算結果在表3中給出。由分組回歸分析結果可見,女性消費者中情感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未通過檢驗;兩組中表現自我對購買決策的影響力均通過檢驗,標準系數分別是0.216和0.369,這說明女性消費者中表現自我的影響力顯著強于男性消費者;兩組中心靈自我對購買決策的影響均通過檢驗,標準系數分別是0.173和0.206,也這說明女性消費者心靈自我的影響力顯著強于男性消費者;兩組中家庭自我對老齡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均通過檢驗,標準系數分別為0.273和0.300這說明女性消費者中家庭自我的影響力也略強于男性消費者。

由表4中可見,在健康狀況較差的老齡消費者中,情感自我對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未能通過檢驗。健康狀況很差時表現自我對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未能通過檢驗。隨著健康狀況的改變,各自我概念維度對購買決策影響的作用漸進性并不明顯。例如很好與較好相比較,心靈自我的標準系數分別為0.185和0.211,可見,健康狀況較好的心靈自我影響力比很好的心靈自我影響力顯著。然而,通過較好與一般的比較, 又會發現心靈自我的標準系數分別為0.211和0.173,健康狀況較好的心靈自我影響力又比健康狀況一般的心靈自我影響力顯著。

四、 研究結果與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由于退休金、養老保險等的增加,以及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和回饋,老齡人的購買能力在逐漸增強。通過本文的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許多老齡人出于對自我概念的滿足從而做出不同的消費決策,老齡消費者在不同性別和不同健康狀況方面存在顯著的消費差異,針對老齡人的上述消費特征,企業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展開他們的營銷策略。

1. 針對老齡人的特定情感需求,設計富有人文關懷的產品。目前,我國正步入老齡化階段,各個城市的老齡人口比例不斷上升。但據統計,我國的主流產品市場并沒有重視這一逐漸龐大人群的需求,針對老齡人的產品和服務比較單一,大多集中在保健品領域,或是僅處在邊緣產品形態上。雖然現代的老年人越來越開放,接受新鮮事物的認知程度正在不斷提高,但是,普遍來說,他們對產品的要求更注重效能性和可操作性。如今的城鄉二元化化社會,造成很多年輕人和老年人相隔兩地,子女在外打拼事業,老人晚年難免會有孤單寂寞的感覺,所以我們認為,適合現代老年人的產品更應該彰顯人文關懷,無論在產品設計上還是服務管理上都應該照顧到老年人所特有的情感需求,才能成為市場的贏家。

2. 從物有所值型出發,加強符合老齡人消費習慣的定價策略。企業可以根據老齡人性別等方面不同實行差別定價。對于女性老年人,產品應更多考慮情感訴求。而針對男性老年人,則更多地考慮產品的功能,選取相對較高定價,以彰顯產品的價值。同時,對于老齡人這樣的特殊群體,需要運用特殊的廣告運作方式來進行市場開發,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老齡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意識和從前相比都發生很大的改變。如今的老齡人的消費心態正朝著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他們遠比我們想象中更能接受新鮮事物,因此應該適當把握新穎時尚元素,注重情感自我,對一些注重時尚的老齡人提供相應的時尚服務。一些老齡人還可能更愿意花一些錢來補償年輕時候的消費缺憾。因此,企業也可以針對老齡人的這些特點,注重產品和服務的時尚性。

參考文獻:

1. 陳延斌. 大學生服裝消費決策風格量表編制及其與自我概念關系研究.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

2. 陳玉國.消費者決策風格與不同世代之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

3. 李曉蕾.中國女大學生消費自我概念特點與購買決策風格相關關系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

4. 劉鳳娥,黃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維度多層次模型研究述評.心理學動態,2001,(2).

5. 楊曉燕. 中國女性自我概念與消費態度. 南方經濟,2002,(11).

6. 曾智.大學生自我概念與消費行為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4.

7. 張旺芝.城區老年人消費行為實證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

8. 趙恒.基于自我概念的品牌態度實證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

篇(6)

在全球化語境和社會現實的雙重背景之下,有關都市現代性的探討與爭論層出不窮。關于“大都會”(metropolis)生活的描述――無論是西美爾所指涉的公共空間比例的大幅增加、波德萊爾及本雅明筆下“漫游者”的舞臺,抑或是馬克斯?韋伯所強調的“不同個體能夠共同進入的最無個體性的生活形式”――都突顯出了其迷一般的特質。作為中國都市現代化最早的發端之地,上海的現代性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界關注的焦點。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上海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情長意深,傾國傾城。多少傳奇,寫不盡她的風姿;多少寓言,變作了她的胭脂。上海,到底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還是一個幻化的迷夢?

蔡翔先生的論文《城市書寫以及書寫的“禁言之物”――關于〈城市地圖〉的文本分析和社會批評》選擇系列文章《城市地圖》作為文本分析的對象。他以上海想象的生產轉換為一個現代性的“民族寓言”為切入點,分析了上海兩種記憶的歷史對視、“風景”與“本土”的對立,空間生產、“禁言之物”與文化等級制度建構,從而提出都市的現代性想象,與被書寫遮蔽/遺忘了的底層記憶和地理的命題。其論文涉及三大領域:記憶、人文地理和城市研究。整篇論文不但試圖在文學文本和社會文本之間尋找其內在的關聯,而且同時采用了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的方法,顯示出了一種獨特的學術視野和跨學科研究的特征。

論文第一部分《兩種記憶的對視:上海的歷史》追述了作為上海“底層”和“上層”象征的以蘇州河南北為界的城市人文地理區劃的形成過程。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上?!钡摹凹w性敘事”實際上“無視”了其“底層”代表――蘇州河以北的生活敘事。而這一被城市主流話語所遮蔽的“外部”卻在諸如《楊樹浦》、《浜北人》和《虹口軼事》等文學文本中無意識的“復活”,從而使我們得以見到一個同上海的“集體性敘事”形成“對視”的與電車、高樓、街道、人群、酒吧、霓虹燈等象征著都市現代性的物象所截然不同的“本土化”的上海。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棚戶區”的下層空間里,個體沖不出“家庭生活式”的聯結,他們被邊緣化卻又極力想進入城市中心生活;他們被城市的上層階級拒絕――在這個以消費為最主要特征的社會里,貧困使他們成為最卑微的“他者”。誠如西美爾所言,現代性的歷史就存在于貨幣經濟的發展之中;是貨幣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引起了現代社會關系的轉化,而且貨幣經濟也是現代都市生活風格的主要根源:它主宰著都市里現代人心態和氣質的微妙變化,并決定著他們的精神生存境遇。置身于消費社會之中,底層階級無法擺脫金錢對他們命運的宰治,同時也無可避免的會產生身份置換以及上層化的愿望。就深層意義而言,這體現出的是一種“政治無意識”,即:就某個政治群體(如階級、政黨、集團等)中的政治個體來說,他們作為個人所應該具有的那些有個性的思想意識,被無個性的、統一的政治意識形態所代替。在這個時候,這些個體的政治行為,實際上主要是被他們的思想意識中那些無意識因素所支配著的。作為被主流話語所“遮蔽”的存在,下層階級渴望著來自城市中心的認同;在尋找自身意義的過程中,他們是需要被上層社會所表征與建構的“他者”――意識形態強大的收編作用由此可見。

論文第二部分《意義尋找和“禁言之物”的出現》進一步展示了社會底層和上層之間的對立。文章指出,“在某種意義上,由于地理隔絕的原因,空間往往會演化成不同的階級形態乃至階級的生活形態?!?[1]然而這種“底層”與“上層”之間的對立在空間上卻又不是永遠壁壘分明的。在城市的中心地帶仍然居住著不計其數的貧民;在高樓林立與優雅的人性背后隱藏著的是黑暗骯臟、狹窄不堪的底層居住空間,以及一種隨之而來的“羞恥”感。這便是底層生活殘酷的真實寫照:它與上層社會并存卻永遠被其排斥,而成為敘述的“他者”,淪為主流話語中的“禁言之物”。“風景”與“本土”的對立也隨之產生:亦即“文化上和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人的空間”和“被剝奪了資源的,無權無勢的當地人的空間” [2]的對立。這種對立源自人在城市中的意義尋找,而意義的產生顯然已經由“政治無意識”而意識形態化了。因此,底層階級無論這樣努力都始終是都市里的“異鄉人”,孤獨、焦慮、寂寞以及彷徨時刻伴隨在他們關于身份置換與上層化的想象之中。

論文第三部分《“街道”的重現與職業化的空間想象”》指出“城市下層生活的記憶淡化乃至消失,在某種意義上,或許與‘家庭’在敘述中的退出有關。”[3]而當家庭或是下層生活已成某種“禁言之物”的時候,意義的尋找,亦即敘述的中心便理所當然的開始向城市中心轉移。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一大批年輕的有著職業身份的非專職白領作者的出現,“街道”開始大量的在敘述中涌現。敘述者對“街道”的成功進入意味著“風景”與“本土”對立的消失:由于職業的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向城市中心;他們尋找自身意義的同時也隱含著對占統治地位的文化資源的空間爭奪。然而,先于這種成功“進入”之前發生的是他們的身份置換:即將自身轉化為消費主體――這也是他們成為消費社會“風景”的最根本前提。由此,依據一個人的出身、門第而對其進行身份劃分的傳統模式在消費時代宣告徹底破產;取而代之的是以消費方式與內容為劃分標準的更為不公平的社會關系。于是,在這種巨大的現代性力量面前,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被成功地壓制和扼殺,整個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自由和創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就此而言,現代性已由制度層面轉向社會層面,即從宏觀轉向了微觀。

論文最后指出,有關“上?!钡募w性敘事的某種起源來自于對現代性的“塑造”或者“構建”。而現代性在當下的中國尚處在一個未完成的狀態,因此“城市書寫”會生產出更多的“禁言之物”,也會有更多殘酷的真實存在被遮蔽;與此同時,在意識形態作用下的文化等級制度也成為“城市書寫”所無法彌補的“先天不足”。

(作者單位:四川外語學院)

注釋:

[1] 蔡翔《城市書寫以及書寫的“禁言之物”――關于〈城市地圖〉的文本分析和社會批評》,《視界》2004年第14輯,215頁,河北教育出版社.

[2] 同上,218頁.

[3] 同上,219頁.

參考文獻:

[1]蔡翔:《城市書寫以及書寫的“禁言之物”――關于〈城市地圖〉的文本分析和社會批評》,《視界》2004年第14輯,河北教育出版社.

[2][英]弗里斯比:《現代性的碎片:齊美爾、克拉考爾和本雅明作品中的現代性理論》,盧暉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篇(7)

 

教育公平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性公平,是現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內容,體現了現代社會文化價值觀。我國政府為了實現教育公平,一直在不斷努力著[1]。

1 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狀況的城鄉比較

西部義務教育資源不僅總體落后,而且教育資源過多集中于城市,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的差距尤為明顯[2]。

1.1 城鄉學校在辦學條件方面差異迥然

在初中教育階段,城鄉生均校舍建筑面積之比為13:3,城鄉生均實驗室面積為8:1,城鄉生均計算機數之比為7:1(均根據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統計年鑒》計算整理而得)。在西部,有些城市投入上千萬元建設所謂“示范性學校”的同時,西部農村不少學校卻在危房里上課。按照《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6年的數據測算,農村學校尚有危房32963503 m2。

1.2西部城鄉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比較

由于經濟發展的水平不同城鄉差異,西部城鄉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也存在很大差別。如下表1 所示,2006年,城鎮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人均為1021.43元,而農村家庭人均僅為47.97元。城鎮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占全年可支配收入的10.5%,而農村家庭該比率為1.54%。

表1 西部城鄉家庭教育文化性支出比較

 

 

  人均教育文

化性支出(元)

人均教育文化性支

出/人均消費性支出(%)

人均教育文化性支出/人均

全年可支配收入(%)

城鎮

1021.43

13.61

10.50

農村

篇(8)

一、開篇介紹

首先,要先向在場的老師問好,講述自己的姓名、班級、專業以及論文題目。再者,要講述論文的指導老師,并對老師的指導工作表示一定的感謝。

你可以這么說:“我是來自XX專業XX班的XXX,我的論文題目是《XXX》,本篇論文是在XX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這期間,XX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下面我將這篇論文的寫作研究意義、結構及主要內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師作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p>

二、文章的研究意義

選擇一個方向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應當是有據可尋的,在這個部分可以結合社會背景,參考的資料數據,以及自己的觀點,大致描述出選擇這個視角來作為論文題材的原因,讓老師感覺到這確實是篇有研究價值的論文,同時也感受到你付出的努力。在開頭你可以這么說:“首先,我想談談為什么選這個題目及這篇文章的研究意義……”

三、分析文章結構及內容

1.從已經做好的網頁上復制內容,會引起格式的問題。

2.從編輯器復制內容到編輯器,也是會有問題的。

3.所以必須保證從秀米復制到編輯器。

4.正文里面出現例如超鏈接,會過長引起問題,需要自己手工再調整。

四、謙虛結尾

不要忽視這個小結尾哦~不論是從知識層面,或是生活經驗來看,我們看待問題的程度肯定都是不及老師的,因此要說出自己論文中的不足之處,讓老師感受到這不僅是一場論文自述,而是你在抓住機會學習。

你可以說:“在這篇文章中雖然……但是還有……的不足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這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將虛心接受。以上是我的論文答辯自述,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級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及對策探討》。論文是在袁老師的悉心指點和大力幫助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袁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向現場的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課題選擇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的熱情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在最初試圖以《金融企業上市的意義》為題進行研究時,還是頗有顧慮的,最大的難題在于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學院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最終確定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嘗試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開此論文的撰寫工作。在著手準備論文寫作的時候,大量閱讀相關方面的各種資料。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的概況有了大致了解,縷清思路的基礎上確定研究方向,然后與老師商討,確定論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然后,為了完成論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主要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學習教材的理論資料。在袁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經過閱讀主要參考資料,擬定提綱,確定中心思想,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12年2月20日正式定稿。

下面我將本論文寫作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經濟高速運轉的助推器,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論述該論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研究的內容與總體思路第二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通過分析融資渠道,探討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與融資來源,以及各種融資方式的優缺點。并且重點研究融資現狀,包括內源融資、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的現狀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該部分分別從內部原因、外部原因探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分析內部的問題所在,比如缺少抵押擔保資產、制度不規范、抗風險能力低、信用等級偏低等。外部的影響,比如銀行、政府、擔保機構的不支持等。

第四部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解決對策;包括:整頓與提高企業自身素質,政府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擔保體系,建立和完善融資體系,完善法律體系等。全方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和存在的不足。

經過本次論文寫作,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由于學生能力不足,在遣詞造句上,雖然我對全了細致修改,但個別語句語序凌亂、語句僵硬、口語化的問題依然不可避免。在許多內容表述上存在著不當之處,與老師的期望相差甚遠,許多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本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學生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位評委老師閱讀論文并給予評價和指正。

謝謝大家!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二)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我是XX科技學院中文系03漢師(1)班的學生。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試論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我的指導老師是何清老師。我當時之所以選擇研究凌叔華的女性意識是因為:在五四時期的作家中,凌叔華是給了我別樣感受的一個女作家。她的小說中很少有驚心動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氣勢,但她小說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過這力量是深蘊于內的,而且敘述的調子是平靜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們“幽深、姻靜、溫婉、細致,富有女性溫柔的氣質?!蔽蚁刖褪沁@樣的一種風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覺間走進了她的世界。而且,作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華筆下那種時而諷刺鞭撻,時而同情無奈的女性心理,這也體現了五四時期的女性意識,為我們全面了解我國女性意識的發展歷程及其表現特點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點。凌叔華寫作的小說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礎,此外,我在大學期間還選修了女性文學相關課程,對女性意識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有利于該課題的研究和寫作工作的開展。

我的論文《試論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從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入手,解讀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但本論文的寫作是以孩子為視角,將筆觸集中在凌叔華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夠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華的小說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華在其小說中所呈現的獨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筆下所展現的女性意識,從而促進現今女性意識的更好發展。

具體來說,我的論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讀五四時期的女性文學及凌叔華筆下的女性意識,指出凌叔華成為女性意識由向外索取客體轉向自覺地對女性意識本體進行精心注目和審視的最早的女作家。這種內審為女性意識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第二部分,論述凌叔華是怎樣通過孩子這一視角來展現女性世界、表現女性意識的。主要結合其小說集《小哥倆》中的具體的作品從“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兩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論述。以實證來論證凌叔華的女性意識。

第三部分,主要論述凌叔華小說中獨特的表現手法。孩子視角的運用,第三人稱的寫作手法,畫面感的表現形式,這些都突出了凌叔華女性意識的表達力度,更能表現出凌叔華作品的獨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將凌叔華在寫作中關于孩子的作品與冰心作比較,從她們寫作孩子的目的、立場、角度的不同來突現凌叔華隱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識。突出凌叔華在五四時期所展現的獨特女性意識。

近年來隨著學術界對于女性意識研究的日漸深入。20世紀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納入到考察的視野,凌叔華就是其中一位。但長期以來,眾學者對于凌叔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小說的寫作獨特性以及她與契訶夫、曼叔菲爾德的比較上。但是較少有學者關注凌叔華作品中在兒童視角下所展現出來的女性意識,這是關于凌叔華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讓我們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華的女性意識。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畢業論文結束語。例如:在畢業論文的準備和寫作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的蘇軾寓惠散文方面的相關書籍和學術期刊論文,并參考了部分畢業論文總結范文。。這得得益于我們學校圖書館豐富的參考書籍和中國學術期刊網中的專業論文。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何清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級社工班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社區照顧理論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一是因為目前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關注養老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我個人對養老服務的興趣。我的學年論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區照顧的,題為《從“我國老年人的戀家情結”視角看老年社區照顧的開展》,而畢業論文就是對學年論文的深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淺薄研究能夠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肖云老師。從確定選題、擬定提綱、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師的精心細致指導,使我很快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方法,并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不管今天答辯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勤勞動,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正。

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子女數量的減少,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目前快速老齡化的現狀。在我國城市社區快速蓬勃發展,社區服務功能日益擴展和凸現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區為依托和載體,使之承擔和發揮其養老服務功能,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需要研究的問題。

近年來,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的研究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漸走向深入,研究視角也在不斷拓展。從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文獻來看,多數研究集中在社區的境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養老工作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優勢視角、增能理論也開始得到了初步應有。以社區照顧理論的視角來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運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見。雖然這些相關研究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都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數研究從社會調查的角度出發,比如對我國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狀況的調查等;問題的分析多數也僅僅局限在淺層次的空洞層面,分析還不夠深刻細致,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問題解決,太過注重養老的物質層面,而忽略內心和精神層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慮不夠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觀政策的層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體,也難以落實,同時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結合當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重點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社區照顧理論的分析、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社區照顧理論下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對策。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社區照顧理論的來源、相關概念、內涵及特點。旨在增加對該理論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獻的查閱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概括了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總體現狀。主要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方式呈現多樣;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環境日趨優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1)對社區養老服務認識不足(2)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少(3)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不高(4)社區醫療有待加強(5)政策法制不健全(6)資金缺乏且來源渠道單一。并對其進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社區養老的意識2、豐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3、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培養,提高服務質量4、加強社區醫療水平5、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6、多渠道的籌集資金。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是金融學專業***,非常感謝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導老師是***老師。下面我就論文的相關情況向各位老師作一下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民收入連續幾年獲得穩定增長,農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與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當前,農村是擴大內需的突破口,經濟增長的潛力在農村,而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本課題通過分析農村消費信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策略,可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提供政策建議和理論依據,使我國農村需求潛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村金融市場實現繁榮。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農村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相應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當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切入點,定性的研究阻礙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從調研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信貸情況入手,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狀況,針對制約我國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和農村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需求的特點,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進而提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狀況,指出目前農村消費市場缺少足夠的信貸支持,從側面說明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現狀,提出目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資金投放不足、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落后于經濟的變化發展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第三部分針對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開拓創新,推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改善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等若干對策。

與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創新的之處是對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論文答辯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班的學生XXX,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XXXX》,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XXX老師。本論文是在XX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再次謹向X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謝!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近年來,隨著教師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為研究的新熱點。作為教師信念的核心,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學校教學和教育革新的關鍵。研究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實增強自信與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質,促進教育能力的發展,而且能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師培訓者制定科學的教師培訓方案提供有益的參考,使之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目前,我國對教師自我效能感問題的探討,有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對我國教師進行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中既有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結構及與學校因素的關系的探討,還有對專家、新手型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對比研究。但是,關于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的研究資料匱乏。

因此,我對XX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考察該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差異狀況及其特點,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與小學教師專業的發展的密切關系。并結合調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以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夠提供給小學教師建議與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教師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提出相應策略和結論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為例闡述了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現狀,進而分析自我效能感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現狀:阜新市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較高;在個人教學效能感方面有顯著差異;學歷因素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顯著;教學效能感與教齡間有密切關系;與性別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并對上述的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存在的現狀提出以下策略:教師方面,培養教師角色意識;建立心理防御機制;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學校方面,創設寬松的工作環境;減輕額外的工作負擔;消除城鄉教育的差距;改革現行學位要求,強調綜合素質。

最后一部分是論文的結語,是對整篇論文主要觀點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訪談調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

其次,本人對XX市部分小學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對象注意了市區與農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對大量的資料和訪談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原因,并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

篇(9)

一、教學教研方面三年來,我擔任一個重點班和幾個普通班的政治課教學任務,所教班級從高一到高三,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xx年高考也取得了優異成績。

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生動、形象地開展教學活動。xx年年,在××市高中政治“四優”評比活動中,我的課件《家庭消費的內容》獲得市一等獎。今年,接手高一,面對新課改和新教材,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認真鉆研新課標、吃透新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并將自己的做法加以總結,撰寫的教學論文《探究式教學之管見》獲市優秀論文一等獎。同時,我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參加了市政治骨干教師培訓,并成為區政治中心備課組成員,通過與同行的交流,開闊了視野,吸取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增長了教學智慧。

篇(10)

 

一、引言

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在GDP分析中常被譽為拉動經濟增長的3個主要因素,這其中,消費對與經濟增長則具有持久的推動力。近些年來,我國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轉換和消費需求擴張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進入21世紀,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斷增大,消費結構問題一直是消費經濟研究的重要內容,是一定時期人民群眾消費狀況的重要標志。

國內對于消費結構的研究一直熱度不減。如尹世杰(1983)在其主編的《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中系統研究了消費結構問題,是我國進行消費結構理論研究的開端。丁聲俊、葉方恬(1990)在《中國消費結構和食物結構》一書著重研究了食物消費結構問題,并分析比較了國內外消費結構的一般趨勢。林白鵬(1993)在其所著《中國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關聯研究》一書中將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兩個領域聯系起來研究。孫鳳等(2000)通過面板數據分析了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結構的影響。尹世杰(2001)在《中國消費結構合理化研究》一書中重點研究了實物、住房、勞務、文化教育、信息和旅游等不同消費支出項目支出結構合理化的途徑,并指出“要實現消費結構合理化,必須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要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又必須根據消費結構的變化,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趙衛亞(2003)建立了中國城鎮居民的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收入層次的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的差異。周建軍等(2003)運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和趨勢分析方法對我國1992-2001年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進行了研究。綜合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消費經濟有了重大突破。首先是表現在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了轉型,國民經濟轉型方向總體上是從“外需依賴型”轉向“內需擴大型”,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從“生產經濟”轉向“消費經濟”。其次表現在消費結構的轉型上。城鎮居民消費逐漸由重實物消費轉為物質消費和服務消費并重;農村居民消費也由溫飽型逐漸向小康型轉變,由生存性消費逐步轉為發展性消費。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城鎮居民收入高、消費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費對農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費結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為往往成為我國居民消費行為研究的重點。

二、ELES模型簡介

ELES模型是由經濟學家Liuch(1973)在英國計量經濟學家R.stone于1954年提出的線性支出系統(LES)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擴展線性支出系統(ELES)模型較以前的線性支出系統(LES)模型相比較,其在研究消費結構的變動特征和靜態分析方面則顯示出了相對較多的優越性,彌補了LES模型的一些缺陷。該系統假定某一時期內人們對各種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量取決于人們的收入和各種商品的價格,而且人們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超過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兩部分,并且認為基本需求與收入水平無關,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將剩余收入按照某種邊際消費傾向安排各種非基本消費支出。ELES把消費者對各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支出看作收入和價格的函數。其經濟含義為:在某個時期,價格和收入一定的條件下,消費者首先滿足一個基本需求,基本需求與收入水平無關??鄢拘枨笾С龊蟮氖杖雱t按一定比例在各類商品或服務之間分配。

ELES模型基本表達式為:

(i =1,2,…,n) (1)

其中, 表示消費者對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支出;為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為消費者對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基本需求量;為模型參數,表示邊際消費傾向;y為消費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消費者對第i類商品或服務的基本需求支出。

將上式進行變形整理:

令=+y (2)

其中=-?。?)

對(2)式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LS),得到和的估計值

對(3)式兩邊求和,即=(1-)經濟論文,整理后=/(1-) (4)

將(4)代入(3)式中,得到=+/(1-)。

三、實證分析

為構建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ELES模型,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可用性和權威性等原則,筆者收集了2009年按照不同收入分組的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數據和消費支出數據(見表1)雜志鋪。

表格中將“可支配收入”記為“Y”,將“消費支出總計”記為“V”。根據目前通行的統計口徑,把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分為8項: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雜項商品和服務。分別按順序用V1、V2、V3、V4、V5、V6、V7、V8代表以上列舉的8個項目。下面利用這些可得數據進行計量分析。

表1我國城鎮居民2009年消費支出情況(單位:元)

 

項目

最低收入戶

低收入戶

中等偏下戶

中等收入戶

中等偏上戶

高收入戶

最高收入戶

Y

5253.23

8162.07

11243.55

15399.92

21017.95

28386.47

46826.05

V1

2293.82

3009.48

3640.22

4410.49

5367.01

6360.33

8135.04

V2

458.48

684.18

962.45

1263.8

1601.19

1986.16

2782.3

V3

578.93

735.23

880.76

1131.03

1493.31

1775.08

2863.28

V4

226.04

366.43

521.47

701.08

977.07

1325.54

2114.2

V5

362.6

504.09

632.03

834.48

1072.01

1322.4

1745.91

V6

394.8

582.28

861.44

1285.03

2047.83

3181.88

5858.67

V7

457.22

665.96

953.75

1290.09

1807.73

2461.1

4116.41

V8

128.67

195.43

286.68

393.73

598.21

851.39

1388.59

V

4900.56

6743.09

8738.79

11309.73

上一篇: 六步教學論文 下一篇: 學校教育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 | 亚洲区视频在线看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