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0:35: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業衛生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文作者:孫麗芳工作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學生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對策
就業服務質量概念質量既是一種客觀現實的物質存在,也是一種理想的意識形態。[2]就業服務質量,其核心內容是就業,其表現形式是服務,其追求目標是質量。目前的狀況是內容和形式均已具備,關鍵是質量需要不斷提高。就業服務質量的概念,可以描述為學生提出的就業服務需求與學校可供的就業服務之間的滿足(或適應)程度。學生的就業服務需求往往會受到就業時間、就業地點、就業環境和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因而會提出新的服務需求,學校提供的就業服務應該是因需而變,保障就業服務的質量不斷完善。就業需求與就業服務雙方之間的適應程度越是吻合,就業服務質量越好,反之質量就差。因此,就業服務質量,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它是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它隨著時間、地點、就業對象的不同而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和豐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思維模型為提升就業服務質量,需要構建衛生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思維模型,簡稱“軸承模型”(見圖1)。1.模型結構。由外圈、內圈、滾珠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1)外圈是內外分界和交匯處,既可以外接社會公共就業服務系統,也可以對接各用人單位;(2)內圈是軸心也即核心,就業服務系統的核心是服務:即領導服務中層中層服務教師教師服務學生學生服務社會。服務是學校服務社會的核心內容。服務要有規范,故用方形線條表示;(3)滾珠是就業服務系統內的要素部分,滾珠的個數因需要而定(模型中暫列3個重要滾珠)。每個滾珠對就業服務都起重要作用,滾珠本身自成系統,相互之間必須聯動。一個不動,軸承將停止轉動;(4)保持架是軸承發揮作用的支持和維系部分,代表就業服務體系的內在體制,也決定著體系的運行機制和方式。保持架能將外圈、內圈和滾珠等各部分串聯固定起來,使軸承發揮穩定的聯動作用。2.模型理念。“軸承模型”內含三種理念:(1)服務理念。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2)聯動理念。組合軸承,功能倍增;(3)穩定理念。關鍵在于動,重心在于穩。3.模型功能。依據該模型,可用于構建就業服圖1就業服務體系的軸承模型務運行體系;制訂就業服務工作方案;開發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優化就業服務業務流程;促進課程教學方式改革。培養就業服務專業人才;提升就業服務質量等。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原則根據“軸承模型”,提出衛生高職學校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五項原則。(1)“三全”原則。“三全”即就業服務要全員、全程、全年開展;(2)高效服務原則。就業服務體系要實用、高效,能夠產生積極效應的服務系統;(3)協同合作原則。校內就業服務系統與校外的相關服務系統對接,發揮聯動作用;(4)信息化服務原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管理技術,構建就業信息服務平臺;(5)優化改進原則。以服務滿意為最高評價標準,堅持動態優化改進,提高服務效能。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方案根據上述原則,構建衛生高職學校學生求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方案(見圖2)。[3]1.組織結構。由六個模塊組成:國家政策模塊、學校就業指導模塊、職業技術教育模塊、學生德育模塊、院校合作模塊和求職就業信息服務模塊。2.內在聯動。各模塊之間具有密切關系,孤立的模塊不能發揮理想的服務效應。聯合運作效果倍增。3.功能展示。每個模塊內部均有具體功能。發揮各自功能,合成就業服務體系。
就業服務優質工程實施
就業服務質量工程項目就業服務質量工程項目組成。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分解成以下五個主要部分:招生質量工程、素質教育工程、教學質量工程、創新創業工程以及信息服務工程[4],作為學校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實施項目。各工程項目目標任務1.招生質量工程。實施計劃優質招生。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每年按800名計劃面向江蘇全省招生,錄取分數嚴格控制在當地中考總分的70%以上。計劃招生數經專業人才市場調研和上級部門審核批準,保持與就業需求相一致,與衛生事業單位人員的科學編制數相平衡,為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把好招生入口關。2.素質教育工程。實施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工程,在原有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強化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增加社會醫學心理、人際溝通禮儀和求職面試技巧等課程,提高學生服務人民健康,“用愛和知識守護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將南丁格爾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等融為一體,使學生從心理和意識上早期接納與適應就業崗位需求。3.教學質量工程。各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市場調研滾動修訂,專業課程設置與工種崗位需求相吻合,教學內容與工作流程相一致,使現在所學與將來所用相結合。如護理專業開設“護理信圖2衛生學校學生求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息技術”課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開設“康復輔助器材設計”等,將校企合作、理實一體、產教結合落到實處,提高學生就業勝任力與用人單位的信任度。4.創新創業工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工程是學校近三年來的提升就業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創新創業教育工程全面展開,拓展學生思路、密切校企合作、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業能力、塑造創優人格,使學生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善于觀察社會,發現需求,主動適應,努力創優,使大部分學生能夠很快就業,一部分學生能夠自己創業。5.信息服務工程。[5]實施就業服務信息化工程,學校構建“就業信息服務平臺”,讓學生享受到就業信息“一站式”服務的實惠。在原來每年舉行兩次大型“畢業生招聘洽談會”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實施“就業社區”的“綜合式”服務,為學生牽線搭橋,提供快捷的就業路徑,尋找理想的就業崗位。人生必須工作,勞動創造一切。求職就業是基本人權之一,也是所有人的生存之道。有一份工作,會創造一份財富,發展一項經濟,穩定一片社會。全校師生、職能處室、專業系部、各班主任,為學生的就業服務,責無旁貸。學校不僅要教書育人,更要助人就業,上下形成共識,師生共同努力,幫助學生高質量就業,就能很好履行職業學校的社會責任,贏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內涵認識不足。
不少教育工作者生硬地割裂了職業素質教育的內涵,認為職業素質教育就是“職業”加上“素質教育”,將中初等教育的“素質教育”理念照搬到高等職業教育中來,與一般意義上的校園學生活動混為一談,使職業素質教育脫離了其市場性、職業性的本質特征。
2.教育內容偏差。
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應當是基于崗位需求,以勝任力塑造為基準的教育活動。目前不少院校在開展職業素質教育時,普遍存在輕職業能力,重特長強化的偏差,教育內容多為對唱歌跳舞、演講辯論等學生特長和愛好的強化,對學生關鍵能力,尤其是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職業實踐和執行能力的塑造普遍缺失。由此造成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較差,職業道德認同和職業道德培養不足,對學生今后的求職和職業發展貢獻度較低。
3.教育形式單一。
由于受到師資、場地等條件的限制,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很多高職院校迷信課堂教學和理論講授,單純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實現職業素質教育各版塊的教育目標,忽視了實踐教育的作用。如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即開展“職業道德”課程,卻忽視了道德環境的日常塑造和實踐強化;需要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即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卻對創新創業實踐和團隊管理缺乏興趣。
4.管理機構乏力。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多由學生工作部門或共青團組織牽頭組織實施,由于不是教學組織和管理部門,職業素質教育相關模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較少(或呈碎片化),難以與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工作部門和共青團組織主要從事對內管理的工作,與行業和企業的聯系較少,對市場的靈敏度不高,難以有效利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平臺,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響。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素質教育基本特征
職業化是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而職業化的標志就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塑造和形成。因此,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應當成為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的基本范式和典型路徑。
(一)能力本位的定義
能力本位,即將學生能力構建和培養作為教育的重心,以從事職業標準和崗位需求為出發點,通過解析該職業和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來設置培養目標,編制教育內容、方法和過程,檢驗和評估教育效果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模式。由此可見“,能力本位教育”首先是一種“能力中心”的教學模式,即“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該模式主張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水平的提升,而是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的塑造和形成;同時,該模式更加強調在發展職業教育時企業的參與,其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具備職業和崗位的實際勝任能力。
(二)職業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職業素質,是為從業者所具備的與其從事職業相關,并對職業活動起核心作用的關鍵品質及能力,即滿足和適應職業生涯需要的特定品質及能力。職業素質教育即職業品質和能力的塑造和培養過程,既是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的結合,也是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相融合的集中體現。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具備以下特征:
1.職業性。
職業素質教育的首要特征就是其職業性,一方面,職業素質教育主要著眼于職業和崗位需求的共同特征,通過通識教育和社會實踐平臺對學生進行培養,形成普適性的職業能力,如學生的創造力、執行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等;另一方面,不同職業所要求的職業素質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通過積極引進行業和企業的力量,通過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交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和鮮明行業特征的職業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其職業操守,塑造其職業修養,使之感受到相應的職業文化環境氛圍,為今后良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2.自主性。
它一方面是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即在成效評價中積極引導學生對教育過程和對自己的幫助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評價,并以學生自我評價的滿意度作為進一步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指標和參考。
3.共育性。
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的共育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校內人才培養過程而言,職業素質教育需要學校在整體上的規劃設計,教學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等職能部門和各院系共同落實和實施;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入行業和企業的力量,探索校企合作的職業素質教育新模式,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職業素質教育目標。
4.實踐性。
實踐性是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最顯著特征。首先,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在目標上是基于職場和工作環境中的運用,主要目的是形成學生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其次,職業素質教育在實踐教育上應當占到較大的比例,即讓學生通過實習實訓、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在真實的社會環境和職業環境中形成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基本態度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再次,在成果上,職業素質教育的實踐性最終體現為學生的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狀況,即學生在就業和工作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實際水平。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素質教育路徑
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素質教育,其中心思想和核心工作就是從職業能力角度劃分職業素質教育模塊,通過學生相應能力的塑造和形成達成職業素質教育目標。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素質教育模塊分區
根據職業素質教育內容及特點,我們可以將教育內容分為六個模塊,即職業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適應教育、職業文化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分別對應學生六項職業核心能力和素質。
1.職業規劃教育。
職業規劃教育著眼于構建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認知,培養其職業興趣,幫助其作出職業決策,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對學生進行職業趨向測試,幫助學生完成自我認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了解自身的特點和主要職業傾向;(2)開展職業認知教育,在新生入學時安排專業介紹和專業熟悉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和熟悉相應的企業和行業,幫助學生進行職業探索;(3)配備兼職專業導師,在行業和企業中聘任兼職教師擔任專業導師,建立班級導師制度,建立學生與行業和企業人士深入接觸、溝通的渠道和平臺;(4)強化職業生涯課程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在自我認知和職業探索的基礎上,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職業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著眼于構建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學生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職業操守,為社會和用人單位貢獻自己的才智,主要包括:(1)營造職業環境,塑造職業性格。開展職業態度啟蒙和職業素養養成教育;組織參觀教育基地和企業實訓基地,強化社會實踐,開展員工崗位體驗活動。(2)通過主題活動、專題講座和素質拓展活動,加強團體協作、誠信感恩和企業忠誠度教育,培養學生對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的感恩心與回報意識。
3.職業適應教育。
職業適應教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主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和職場適應實踐兩方面內容:(1)注重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培養。針對不同專業及其崗位對員工心理素質的不同要求,開設不同的心理教育課程和不同的主題活動,以此提高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開展入職特訓專項活動。對一次吸納學生頂崗實習或就業人數較多的,學校和企業可以聯系組織對該批次學生的入職特訓專項活動,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入職教育和培訓,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在進入職場初始階段的調整期,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4.職業文化教育。
職業文化教育主要著眼于提升學生職業文化素養,即通過以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為抓手、行業企業專家講堂為平臺,建立校企文化融合機制,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互動融合,主要包含:(1)融合企業制度文化。在實習實訓環節中,充分尊重企業和行業的管理制度,以對相關管理制度的履行和遵守作為學生在實習實訓環節成績評判的重要依據,使學生盡快適應管理,熟悉業務。(2)認知行業理念。充分利用專業認知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的平臺,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到校舉行講座或擔任就業指導課程兼職教師,向學生傳遞本行業的職業訴求和主要精神理念。(3)感知企業精神。對校企合作較為深入的重點企業,應適時舉行企業文化推介活動,通過企業文化宣講、文化宣傳片放映、現場參觀等方式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和交流。
5.職業技能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素質教育視野下的職業技能教育主要著眼于在專業教育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強化職業技能競賽的組織。(1)將職業素質教育全方位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促使技能培養與職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從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出發,教學部門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到考核標準的制定,教師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將該課程和環節主要著眼于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職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告知學生,使其了解該部分教學內容對自己今后職業生涯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自覺性。(2)有效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構建“專業技能競賽體系”和“專業學習型學生社團體系”兩大主干活動體系。積極承辦或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與素質競賽;尤其在競賽過程中注重強化對學生的指導,通過競賽活動全方位檢驗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在緊張氛圍中的身心適應、調節能力。
6.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主要著眼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主要內容有:(1)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通過專業教研室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起來,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專業視角挖掘深入研究和實踐的突破口,尋找自主創業的市場切入點。(2)強化創新創業團隊輔導和項目孵化。開辟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創業扶持基金,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獎勵制度和創業導師制度,積極聯系專業創業孵化園區和機構,積極構建校內創新創業團隊與校外企業之間的幫扶、指導機制。
(二)職業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
1.建立多方參與的職業素質教育工作機制。
建立由學校領導牽頭,學生工作、教務管理、就業、校企合作、共青團及二級院系參與的職業素質教育工作機制,按照前述六大教育模塊分頭組織實施和落實各項教育任務。同時,學校要通過校企合作機制平臺,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縮短學生職業適應階段為突破口,改變過去那種通過邀請企業老總舉辦講座的“蜻蜓點水式”的合作方式,吸引行業和企業深度參與教育過程,實現校企雙方在學生素質提升過程中的共同付出、共同獲益。
一、當前金融危機對就業情況的影響
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導致大量企業招聘需求疲軟,證券、銀行、保險、期貨、房地產等行業招聘崗位數相比往年大幅縮水。阿迪達斯中華區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面向畢業生的招聘是一種長線投資,公司不會減少類似宣講會的場次,但金融危機確實會對招聘計劃有影響,2009年公司會減少招聘的人數。蘇寧電器有關負責人則表示,蘇寧目前已經不是成長期,所以招聘重點已經不是數量而在于保證質量。往年公司會在北京和外省市開多場宣講會但2009年只保留北京的一場宣講。
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歐陽暉表示,大學生就業難已不是一個新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指出,2007年全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然有100萬沒有找到工作。從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統計看,和去年同期相比,2009年大學生就業比率有所下降。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工作崗位減少、大量員工失業、應屆畢業生數量又創新高,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似乎已很難避免。對于有經驗、有資歷的職場前輩也許不構成太大的威脅,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人脈,使得他們另謀出路的難度相對不高,而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就業可能就難了。
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貧困女大學生就業更難
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就業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對就業期望很高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了。隨著20世紀90年代高校的擴招,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就在社會積極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建言獻策之時,貧困女大學生群體的特殊困難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的《中國貧困女大學生調研報告》指出,社會用工方面存在性別歧視,貧困女大學生畢業后去找工作,很多用人單位將其拒之門外。調查表明,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要求“只要男生”或者“在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在同等條件下,男生簽約率明顯高出女生8個百分點。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在調查中發現,在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求職、應聘中,超過半數的招聘單位提出“只要男性”的要求,甚至一些國家政府部門、銀行、高校、醫院、報社及國有大中型企業也在招聘條件中明確提出“只要男生”,使具備同樣應聘條件的女生失去競爭機會。
有些單位考慮到女.陛的生理特點,認為雇用女大學生會增加其社會成本,不利于其提高效益。受“男強女弱”觀念的影響,用人單位對女大學生存在著“競爭意識、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低于男生”的偏見,認為女大學生的工作意識、工作能力、社會接觸面等方面都與男生有一定的差距。女大學生工作幾年后,又要面臨結婚、生育、撫養子女等現實問題,在該崗位上帶來了斷層的可能性。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欠缺,女性在這些期間的工資和福利還必須由用人單位來承擔,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用人單位的生產成本,影響效益,這是單位所不能接受的。這種認識的偏差,嚴重地影響了女大學生的就業,尤其是存在經濟困難的女大學生更是容易受其影響。
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組織的,對農村大學生就業狀況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就業情況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90.8%,大學生群體對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不樂觀。根據該項調查,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排名依次是專業、性別、外貌、家庭出身及國家政策,家庭出身成為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第四大因素。對于貧困女大學生而言,家庭貧困和身為女性的雙重壓力使其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與其他學生相比,她們更渴望早日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以改變自身境遇,為社會貢獻一份光與熱。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造就了貧困女大學生這樣一個邊緣化的就業群體,她們的就業價值取向問題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三、貧困女大學生要有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選擇多條就業路徑
找工作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不能以想象面對現實出現的情況。如今的經濟危機形勢對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工作比以往更難找,尤其對女大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針對這種情況,應該采取以下的措施:
第一,貧困女大學生自入學之日起就應該明確自身職業定位,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工作預期,不要高估或者低估自身的競爭力,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學校應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的正確引導,使其能正確地認識到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樹立較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就業期望值。由于貧困大學生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會由于背負著家庭的殷切期望,而為自己定下了一個比較高的就業期望層次,這必須要根據自身的綜合素質而定。大多數貧困大學生的初次就業會挑選一些經濟狀況比較優裕的單位,且其預期的薪金期望值都超過了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造成就業失敗。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至關重要,它不僅是研究生學習思考的產物,也是研究生學術研究的開端,不僅代表了研究生導師研究的方向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所在學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學位論文的撰寫是培養合格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經歷的基本訓練, 即使在招生數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論文的質量也不能降低標準。因此學位論文的質量保證更具有研究價值。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授予學位的要求一般是: 通過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訓練而達到一定的水平,具有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業務的能力,并掌握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在開題前明確提出撰寫論文的重要性和具體要求。讓學生認清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培養目標和規格上的“職業化”特點,讓他們在學習理論課程的時候充分感受教師給予的知識與自己的實際之間的聯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論文作為自己研究生層次教育的總結,論文寫作是在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即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又要通過調查研究,撰寫對自己的實際能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的論文。
作為定性規定,在開題的題目中指定題目范圍,以軟性和硬性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自覺性。煥發學生的積極性。對事情的積極態度主要是看此件事情是不是對當事人具有刺激性的作用。在開題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論文撰寫不是為了拿文憑,而是要在進入課題程序以后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如果這個內容我研究好了,在上我會有更大的進步,即完成學業又提高水平,甚至有可能與自己的待遇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何樂而不為。在論文撰寫結束后,能有些新的成就或能提出合理性的建議,將是對自己論文的一個最好驗收。
二、切實加強導師的論文指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畢業設計的實踐,熟悉相關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論及研究現狀,逐步提高學術研究能力, 力爭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出有價值的甚至是創造性的成果。指導教師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直接體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論文的質量當中,并且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雙導師作用。建立雙導師制,就是要將學校導師在理論方面的優勢與企業導師在實踐方面的優勢有效的結合起來。只有校企導師雙管齊抓,才能保證學位論文質量。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來說,雙導師制度尤為重要,在學校中要遴選那些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科研經驗的研究生導師,并且要求他們必須已經培養過三屆以上的導師制碩士研究生;同時在企業中聘請相關方向的高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技術或管理人員,因為他們中很多人肩負企業重要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管理或高級管理,他們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理論知識,并且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和一些現象相當敏感,這樣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協助指導學生選題和論文撰寫。
三、建立合理的學位論文評價體系
論文水平的要求是對論文量的升華,主要包括論文選題、研究方法、技術難度、成果評價、獨立性、論文寫作等方面。其中,研究方法、技術難度和成果評價是論文水平的核心。在研究方法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論文要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必要的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個方面提出獨立見解,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嚴把論文開題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要有一定的獨特性、技術難度和量,最關鍵的是具有實用性。論文選題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完善論文外審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規定,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須經同行專家評閱來鑒別其是否達到了所申請學位的學術水平,即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制度。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任務不斷加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外審論文匿名評審制度防止“人情風”和“關系風”事件的發生。同時建立抽檢制度,對論文進行再次審查并且建立學位論文評審的淘汰機制避免評審中的人情關系等非學術因素干擾學術評判,便于評審專家以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給予學位論文客觀的評價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嚴格論文寫作規范 建立網上論文格式審核系統。建立論文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秦惠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辭典[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1994.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7-0001-04
20世紀90年代末,為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需求,我們國家做出了加快發展高等教育,擴大高校招生規模的重大決策。為此,整個高等教育規模增長幅度非常顯著,并實現了從精英化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質疑。大學畢業論文作為衡量高等院校教學水平和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近些年來其總體質量水平呈現出下滑趨勢,這對于高校、學生和社會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1]。
畢業論文是我國高等院校實現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目標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在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和全面素質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畢業論文屬于一項涵蓋學校教學管理的定位、目標、機制與實踐,大學生多層次文化素質、個體化需求與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內外環境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性教學管理工作。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水平,應從系統的角度全面認識和考慮大學生素質能力的層次化特點、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化和多元化”需求、指導教師學術水平差異化與責權利險不統一、學校畢業論文定位導向與傳統管理機制的不合時宜性等重要內容與影響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優化建立以大學生為中心的多層次類別畢業論文教學定位與導向、基于責權利險一致性的畢業論文項目管理路徑法,為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水平提供了一種系統化的教學管理新思路和立體化解決方案。此方法對發展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畢業論文教學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及其影響因素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部先后多次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等教學管理都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2]。然而,當前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仍令人擔憂,其主要表現在形式重于實質、研究水平低、選題陳舊不當、內容抄襲拼湊、寫作表達水平低、論文文本不規范、文獻格式混亂等眾多方面[3-6]。針對這些各種類型問題,研究分析其關鍵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方案才是解決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問題的有效途徑。目前,國內研究學者主要從學生、導師和學校等不同維度給出了科研能力差、學生就業壓力大、實驗設備不足、重視度不夠等大學生個人素質因素[7],指導能力有限和責任心不強等導師方面的影響因素,以及不合理的論文教學定位、論文管理流于形式等學校方面的影響因素[8]。為此,表1詳細列出當前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研究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與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為了有效改善和解決我國當前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低劣問題的關鍵在于,應以系統視角來全面認識和綜合分析外部社會環境下招聘單位對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考察需求、學校對學位論文定位與質量評價管理、導師在學位論文創新性等方面的指導過程與績效考核、大學生自身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與責任態度等眾多方面因素,采取因時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則,建設選取一套以大學生為中心、以導師為主導的大學生畢業論文教學管理分類定位與項目管理路徑方法,充分發揮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等不同維度上各種影響因素的積極疊加效應。
二、多層次類別的畢業論文教學定位與導向
中圖分類號 G424.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4-134-03
畢業論文(設計)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生在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必須進行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在畢業前的最后學習和綜合訓練階段,是學生深化、拓寬、綜合所學知識的重要過程,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是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是衡量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依據。在2012年筆者承擔的8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中,其中有1名同學的論文獲得了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4名同學的論文被評為院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為此,筆者將根據自己的實踐體會闡述畢業論文的核心工作及影響因素。
1 注重能力培養、加強創新是畢業論文的核心
畢業設計階段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包括3個方面:其一是深化、拓寬、綜合所學知識能力的培養;其二是獲取知識、組織實驗研究、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其三是研究過程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中,指導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與啟發,傳授基本的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帶領學生成功自主地獲取信息和組織實驗研究。同時,在畢業設計的全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注重鼓勵學生發揮特長,查閱文獻,展開討論,并勇于向老師、書本、傳統理論、傳統工藝質疑,敢于創新,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去驗證。讓學生感受到科研需要探索,但更感受到創新思維和成功嘗試的快樂。
1.1 強調畢業論文工作的目標和要求 21世紀的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導的教育,以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樹立新的教育風尚,改革傳統教學方法,自覺地構筑21世紀教育模式,不僅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也關系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未來。在畢業論文工作開展中,在注重創新同時,從選題、擬定實驗方案、開始實驗,分析和糾正實驗結果等環節中,指導教師始終要強調畢業論文工作的目標和要求,實驗實施緊扣選題,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論文開展的過程也是團結合作的過程,要求我所指導的8個同學之間要相互溝通,在文獻資料、實驗技巧、論文撰寫等方面資源共享,對所遇到的問題相互之間開展討論;在時間、內容等實驗安排上相互協調,發揮各自所長,互相幫助。這樣可保證實驗進度和質量,使人力、物力、時間等達到了高效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之間增進了友誼,加深了解,使得實驗的過程成為一個愉快的過程。同時,在論文開始我就給每個本科生配備了1名研二的學生,在實驗技巧、數據處理及外文閱讀等方面給于指導,更有利于課題目標的完成和超越。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的開展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團結合作精神、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科學研究能力。
1.2 建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反向指導模式 傳統的指導方法是以“老師說,學生記”,學生完全按老師的指令操作,這種被動的論文(設計)指導依然是“灌輸”、“接受”、“服從”,學生缺乏主動創造的參與熱情,懶于思考,懶于設計,只是按部就班地跟在老師后面轉,不會跑題,但沒有創新[1]。要真正實現學生畢業論文的創新就需要改革指導方法。指導方法的改革就是建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反向指導模式,從論文選題,到方案設計,到實驗研究,到論文撰寫,一切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教師只在適當環節給予指導與引導,讓學生感受從未有的壓力、責任與動力。通過自我實踐完成畢業論文,學生發現和重視了自我個性,積極調查研究,參閱中外文獻,搜集資料,相互討論,綜合各種信息,以及與科研合作單位、同學、老師團結協作,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主動性,達到了綜合素質的鍛煉,這樣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指導畢業論文過程中,雖然強調目標,但只是給學生以思路,提供給他們創新實驗的參考資料,方案讓他們摸索,階段性聽取學生實驗動態的匯報,對有問題的環節及時給予指點,教給他們分析問題、處理數據的方法,同時也針對實驗中探索性問題提出觀點,并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參考。要求學生遇到問題時自己主動找合適對象溝通。食品08-1班同學何新萍完成的畢業論文“茴香精油在番茄沙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選題來自于企業實際需求――新疆中亞食品研發中心。課題目的在于使用茴香精油替代目前常用的化學防腐劑苯鉀酸鈉,并制備茴香味的番茄沙司,該公司產品主要出口中亞國家,而茴香頗受中亞國家飲食喜愛。那么就涉及到茴香精油怎么穩定、緩釋,多少添加量,茴香味番茄沙司的貨架壽命等關鍵技術問題。這位同學就經常主動到企業與技術人員溝通生產過程,制定實驗方案,模擬生產實際。試驗中的茴香精油微膠囊制作可以借鑒相關成熟研究的作法,而貨架壽命預測中動力學模型建立則是該同學的創新思維的成果。很好發揮了自己數學優勢,靈活運用了阿倫尼烏斯(Arrhenius)方程A=A0eKat ,建立了添加茴香精油的番茄沙司在貯藏過程中菌落總數變化的動力學模型,并很好地用于預測番茄沙司的貨架壽命。這位同學深刻感受到理論對生產實踐的指導,而又被實踐所檢驗的真理的意義,同時在為人處事、與人溝通方面產生了很大的飛躍,縮短了畢業后走向社會的距離。
2 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2.1 論文的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工作至關重要,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也關系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2]。我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一直采用雙選制,先將題目公開由學生選擇,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如果讓各專業的每一位教師在畢業生選題前為本科生作一次學術報告,讓本科生更多地了解本學科的學術前沿,同時也了解專業教師的研究方向,那么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選題最好來自于老師科研或者企業實際需求,這樣更易激發學生探知欲望和提高實驗創新能力。
2.2 本科學生 學生是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主體[3]。實踐證明,他們的求知欲(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等)、知識功底(專業知識、寫作及外語水平等)、能力(學習能力、實驗動手能力、生物統計等)、品行(誠信、守紀等)以及身體素質等都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有直接影響。由于大學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只要學風好,通過指導教師的正確引領,就能夠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
2.3 指導教師 學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基本教學模式是導師負責制,即指導教師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各個教學環節及其質量負責。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在保證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指導教師的科學精神、質量意識、工作責任心、學術水平、教學經驗與方法等方面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至關重要,教師在這一特殊教學過程中仍然起主導作用。另外,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問題就是畢業設計論文與就業之間的矛盾。如何做好學生工作,妥善處理這個矛盾,指導教師也非常重要。因此,如圖所示,教師隊伍在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六要素中處于核心位置[4](如圖1)。正如周濟指出: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3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成績
在論文答辯過程中還有一個誤區,少部分教師認為講得好成績應該高一些。而論文答辯不是演講比賽,也不是辯論比賽。雖然這一過程從字面上理解是“答”和“辯”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的論文題目不同,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的問題難度也不同,所以在給成績時答辯委員會成員的專業知識至關重要,只有在把握論文質量的基礎上,再根據問題的難易和回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才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志輝,叢希君,潘大偉,等. 跨學科指導工科類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的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6): 218.
為了加強學術交流,《上海預防醫學》蘇南編輯分部、《中國工業醫學》蘇南特約編輯部和《職業與健康》華東編輯部于11月5-6日在蘇州市樂鄉飯店舉行了《“三刊”編輯分部全體編委會議暨職業健康促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由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無錫、常州和南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辦。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沈陽、浙江和江蘇各市及縣(市)、區的80多位有關職業病防治等專業領域的領導、專家、教授、編委和作者參加了大會。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汪華主任、蘇州市衛生局王燁源副局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研究所李朝林主任、鄒昌淇教授、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周志俊教授以及《上海預防醫學》編輯部姚正鳴副主任、《職業與健康》張印德總編、編輯部張軍主任和《中國工業醫學》編輯部曹明琳主任應邀出席了會議。開幕式由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沈潔主任主持,王燁源副局長致歡迎詞,汪華主任作了重要講話,“三刊”編輯部領導也分別致辭祝賀。
王燁源副局長在講話中,對一貫大力支持、指導和關愛“三刊”編輯分部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三刊”編輯部的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感謝,并認為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源頭活水。“三刊”編輯分部的建立,為蘇南地區以至江、浙、滬長江三角地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對加強職業病防治學科的人才培養等內涵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了提高編輯分部的生命力,促進編輯分部的可持續性發展,編輯分部必須著眼促進疾控相關領域的科研和疾控能力建設,突出“三刊”在長三角地區預防醫學學術交流的平臺作用,充分發揮分部編委的專家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專題學術研討。為了征得更多的、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編輯分部還應著力于提高各地編委和作者的科研能力,加強與各地高校的科研合作。要認真做好雜志的征訂發行工作,加強讀者、作者和編輯部之間的聯系,使編輯分部在溝通讀者、作者和編輯部之間的聯系中起好紐帶與橋梁作用,從而使這一學術平臺在推進各地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汪華主任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三刊”編輯分部為江蘇省,尤其是蘇南地區在學術交流和學術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他指出,這一學術平臺的建立,充分展示了疾控體系與期刊雜志在人才智力和科研協作橫向聯系方面的優勢,樹立了學術期刊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新形象。同時,雜志也為全省預防醫學各專業人員提供了極好的專業學術平臺,為預防醫學各專業人員職稱晉升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希望編輯分部進一步搭建良好的學習、交流、服務平臺,為促進預防醫學科技人才的成長與提高,促進疾控體系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貢獻。希望全省各疾控機構都要重視學術建設,擴大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學術交流活動的范圍。他同時指出,在當前職業病防治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要進一步認真貫徹執行《職業病防治法》,切實落實職業衛生與健康的監督管理,不斷深化職業危害因素的防控,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安全健康的發展環境。
開幕式后,進行了專家專題講座和學術論文大會交流。李朝林研究員、鄒昌淇教授和周志俊教授分別作了《當前我國職業病防治形勢及任務》《二氧化硅與致病性》《幫助企業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組織是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首要任務》的專題學術報告。本次學術研討會共征集到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7篇論文進行了大會交流,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胡達敏供稿)
1通過簡單舉例說明預防醫學對臨床授課內容的不足起到補充作用
臨床醫學生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擴大了知識面,對提高其業務水平很有幫助。一般來說,臨床課教材只從臨床的觀念側重對常見疾病進行講述,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會遇到其他涉及預防醫學問題,這時候就可以將預防醫學的概念及其所涵蓋的主要內容做一個大體的介紹,即傳統的預防醫學主要包括三大衛生(職業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以及兩大工具(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而在行醫過程中涉及到的與預防醫學有關的最常見的問題如:某些患者得知病情后往往希望能得到膳食上的指導以及注意事項,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營養學知識方面的技術支持進行膳食治療與食譜設計;對于食物中毒的正確診斷、治療及處理,也需要食品衛生學的知識,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食品衛生學的常識才會及時地對防疫部門進行匯報,從而控制病例進一步增加;再有就是在進行常見或是疑難的職業中毒的診斷治療時,如果具有敏感的意識,就會對病人的職業史進行詳細地詢問,從而減少誤診;再有就是一些地方病的出現,又涉及環境衛生學的知識等等,類似這些問題在臨床講授中很少提及,而在實際工作中又經常遇到。尤其在基層工作中更是如此。
2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有助于加深對疾病的認識,發現重大事件
通過對比明確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區別和聯系。臨床醫學一般只談個體,即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而預防醫學則研究群體,即疾病譜、流行規律和預防措施。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可以對疾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臨床上的診斷治療都有較大幫助。例如,一個以主訴為咳嗽、咳痰、胸悶的病人入院后經胸部X線初步診斷為粟粒性肺結核,但是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并不支持結核診斷,經詳細的病史詢問后發現該患者曾參加過小煤窯的開采,患者描述當時開采時灰塵極大,非濕式作業又無佩戴口罩,同村去的老鄉也有類似的癥狀,經診斷為煤工塵肺,該病為法定職業病。為此,對農民工的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依法取締了許多非法經營的小煤窯,而發現這一重大事件的還是工作在第一線的臨床工作者。當臨床醫生變換從預防醫學角度看問題時,不僅能較為容易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能成為很多重要事件尤其是重大傳染病的一線發現者,如2003年發生的“非典”也是由一線的臨床醫生發現,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了更大的災難。
3有利于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培養實用型的基層醫學人才
目前培養的臨床醫生,主要面向基層,尤其是農村和社區,而適應基層的需求主要是全科醫生。我國現在正在進行社區醫療改革,全科醫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全科醫生培養過程中更是需要克服傳統醫學教育所存在的預防與臨床醫學相脫節的現象,應建立預防醫學的新理論體系,對醫學生進行宏觀指導。該理論體系包括:預防醫學貫穿在疾病自然史的全過程、三級預防的概念、全科醫學的涵義和在我國的可行性、醫學模式轉變理論與健康觀、整體醫學的觀念、初級衛生保健的概念等。不同地域、社會層面有著不同的衛生需求,如:很多山區和農村常見營養缺乏癥;衛生環境差導致的傳染病盛行;有些地區微量元素過多或過少導致的地方病。高級社區出現的某些心理問題,不健康的行為導致某些疾病的高發,慢性疾病如心血管、腦血管疾病、腫瘤將成為主要衛生問題,類似這些問題,往往需要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作為一名實用性人才,防治應該是一體的,通過預防醫學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防治的辨證關系,防為本、治為標,防治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因此,預防醫學教育不僅對培養實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對將來的社會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4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有利于醫學論文的閱讀與撰寫,培養科研思維
近年來,專業委員會為政府職業病防治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充分發揮了專業技術優勢。
2004年,專業委員會根據協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安全小康”的宏觀戰略目標,以提高勞動者的健康素質為目標,組織專家開展了《安全小康社會發展戰略及目標——職業衛生項目研究》和《中國職業衛生發展戰略及目標研究》,對我國職業病發病形勢、國外職業衛生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我國職業衛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需求進行了分析,結合協會“安全小康社會發展戰略及目標研究”,在充分研究論證基礎上,提出了“安全小康”職業衛生戰略目標、事實策略及保證措施。之后,還配合協會開展了礦山與非煤礦山塵肺病發病情況調查。
2010年國家職業衛生監管職能調整以來,專業委員會根據協會要求,組織有關專家開展了《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發展規劃》研究。通過收集國內外與安全評價、環境評價及職業衛生有關的文獻,采用現場調研、數據分析和座談等方式,對相關信息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基本掌握了我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結構和不同區域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需求,以科學規劃、規模控制、合理布局、資源共享為目的,研究和探討我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建設的總體思路、模式和規模。專業委員會在此基礎上撰寫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發展規劃意見研究報告》,受到協會領導的好評。專業委員會還按照協會要求,組織專家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及職業衛生專家庫管理、職業衛生培訓等工作,提供了相關建議和技術支持。
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國家對高危粉塵作業、高毒作業、放射性作業實施特殊管理。專業委員會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要求,組織專家開展了高危粉塵作業、高毒作業、放射性作業特殊管理的研究,通過收集文獻、分析國際組織及相關國家管理經驗,結合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實際,起草了《從事高危粉塵作業的特殊管理研究報告》《從事高毒作業的特殊管理研究報告》《從事放射性作業的特殊管理研究報告》。
這些研究工作,為政府職業病防治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發揮了專業委員會的專業技術優勢。
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協會是廣大知識分子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和推動學術交流是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換屆以來,專業委員會積極配合協會開展學術交流。2007年,協會、專業委員會與美國工業衛生協會聯合舉辦“2007中美職業衛生研討會”。會議對于促進中美兩國職業衛生交流與合作,探討經濟全球化新形勢下衛生管理、職業衛生服務、職業衛生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論、新技術,促進職業衛生工作的發展和職業衛生科學技術的進步,共同應對職業衛生領域的挑戰,有著積極的意義。
2012年4月,受臺灣職業衛生學會邀請,職業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濤,參加了在臺灣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職業衛生學術交流會并作了主題報告,介紹了我國職業衛生標準研究現狀,增進了臺灣對大陸職業衛生研究領域的了解,促進了學術科技交流。
2013年3月1日,在全國第十四個“愛耳日”到來之際,協會與3M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工作場所噪聲危害及個人聽力防護高峰論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濤做了主題報告,介紹了我國噪聲性耳聾發病的基本情況及特點,從落實責任、加強源頭控制,科學防控、綜合治理,落實制度、注重實效3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加強噪聲危害控制,增進勞動者健康質量,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健康飲食論文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家錦.高中化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初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
[3]石柏興.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3.
[4]趙冬.中國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74-78.
[5]張亞琴.血液透析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脂LDL/HDL-C及ApoB/ApoAl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1,12(12):1103-1104.
健康飲食論文參考文獻:
[1]翟一飛.中學生體育鍛煉自我妨礙行為的調查研究[C].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2008.
[2]李珊珊,王海俊,馬軍,張世偉.全國五城市不同營養狀況兒童青少年飲食行為調查分析[C].膳食營養、身體活動與健康——達能營養中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2008.
[3]季成葉.中國青少年生長與營養狀況變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05).
[4]劉海剛、王兆芬.如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健康飲食習慣[J].中等職業教育,2008(3)
[5]張金菊.怎樣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J].跨世紀,2008(11)
健康飲食論文參考文獻:
[1]董維杰.大學生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M]M.濟南:齊魯書社,2006
[2]楊金土.我國高職教育形式淺談[J]J.中國職業教育,2004(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