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0:35: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專業學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計算機英語教材現狀
作為計算機及IT行業的行業性語言,英語有著其他語言無法替代的功能。目前,計算機領域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大部分都源自國外,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為了學習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和使用最新的計算機軟硬件產品,必須要熟練掌握計算機英語[1]。這也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紛紛開設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的目的所在。
然而,由于國內許多大學的計算機英語課程作為專業英語教學起步較晚,現有的計算機英語教材雖然多達30種,但大多內容陳舊,缺乏最新的科技動態和流行術語等,教材規劃不夠系統,編排也較為簡單,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材為了兼顧不同專業的特點,往往選材廣泛、內容多樣,這固然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也因此缺乏針對性。教材在內容安排上與專業課程不同步,學生在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背景下,學習起來也相對困難。再次,部分教材雖然以經典原版教材為基礎,在語言表達和內容組織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課文中缺少規范性的學術文章,無法提高學生對專業學術論文的認識。以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計算機英語》為例,該書2008年更新至第三版,書中課文采用計算機領域英文時文和經典原版教材,但并未標注課文出處和作者。筆者以為,這并不是規范的做法。學生在學完這門課程后,無法對學術文獻的規范性有初步認識。最后,大多數高校設置計算機專業英語這門課程的初衷在于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駕馭能力,因此,教材也應更關注內容的實用性,讓學生多學習在其它專業課中涉及到的具體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以后從事IT行業的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現有的計算機英語教材種類繁多,大多教材內容較為全面,基本包括了計算機專業涉及的詞語和知識,但時效性、實用性和規范性較差,不利于學生了解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和實用工具軟件。鑒于此,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取舍,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詞匯和知識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選取相應的英文資料以及記載最新科技動態的學術論文進行講授,以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時效性。
2 使用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的建議
教師選用教材時應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特點,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教材,并且注重教材的易用性和體系結構。仍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12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三篇文章,其中,課程A為精讀材料,課文B和課文C為泛讀材料。考慮到課程的課時量(32課時)、課文的長度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要保質保量地講授完整本教材的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以往幾年的教學也驗證了這一點。為此,教師應大膽刪減教材內容。同時,為了提高課程的實用性,以及學生對學術文獻規范性的認識,需要補充適當的內容。具體而言,教師可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 刪減教材內容
刪減教材內容不僅僅指刪減教材中的某些章節,還包括對教材內容的重組,讓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必須掌握的內容。教材中的課文一般圍繞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進行展開,學生在學習時首先要掌握必需的專業詞匯,然后是用英語表達計算機理論和實踐操作的語句。筆者建議重點講解詞匯以及與計算機理論相關的語句,在此過程中可適當穿插對語句格式和語法的總結性講解,而將與實踐操作相關的部分作為一個單獨的教學內容。
2.2 結合專業軟件,引入英文技術文檔作為補充教材
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計算機專業英語這門課程比較枯燥,很多學生將其作為大學英語課的延伸,無法將其與其它專業課知識結合起來。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經常需要使用英文軟件,但很多學生在使用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當軟件出現錯誤提示時也不知其意,久而久之,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鑒于此,教師授課時可結合學生正在使用的專業軟件,通過對軟件使用過程中涉及到的詞匯進行講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軟件相關的英文技術文檔作為教材,講解常見操作的英文表達方式,若課時允許,甚至可以向學生演示如何按照技術文檔一步步操作軟件。
2.3 結合專業特點,引入最新學術論文作為補充教材
目前本科院校學生在大學四年級都要完成畢業論文,但如何撰寫規范的畢業論文對于學生而言仍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對于二本院校的學生。從筆者今年參加學生畢業論文答辯的情況來看,學生在撰寫英文摘要和翻譯外文文獻時普遍存在較大的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利用翻譯軟件進行翻譯,英語表達存在較多的語法錯誤,難以閱讀。考慮到一般大學都沒有開設學術論文寫作尤其是英文學術論文寫作指導的相關課程,則在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中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選擇篇幅較短的學術論文作為教材的補充,以提高學生對學術論文規范性的認識,培養其撰寫英文摘要的能力。此外,學科前沿一般都先以學術論文形式發表,然后再引入教材,其時效性遠高于傳統教材,因此此舉也可為學生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3 結束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28-01
0.引言
畢業論文是高職高專學校應屆畢業生按照教學計劃在畢業前必須完成的反映學生綜合知識水平和代表學生見解、能力及成果的學術論文,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也是實現培養目標和檢驗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對我院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指導學生寫畢業論文,是教師對學生所做的最后一次執手訓練,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寫論文在他們的經歷當中還是第一次。所以進一步規范畢業論文的組織、指導與答辯等主要環節的工作程序,以提高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1.基本情況分析
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共涵蓋6個專業共287人,共完成 287篇畢業論文,其中軟件技術專業(軟件編碼方向)39篇、軟件技術專業(動漫設計與制作方向)50篇、軟件技術專業(印刷圖文信息處理方向)32篇,網絡技術專業57篇、計算機應用專業(過程控制方向)75篇、圖形圖像專業34篇。基本情況見下表:
表1 2013屆專科畢業論文成績統計表
2.過程分析
2.1 征題與選題
本屆畢業生共292人,為了使學生能有較大的選擇空間,我系在教師中進行廣泛征題,所擬題目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學術性,難易程度適中,但未能保證學生一人一題。
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實驗性、動手性強的論文選題,要求導師以體現工學結合,專業與現實選題為主,報銷優秀的版面費,負責統一打印論文;增加動手訓練機會。
2.2開題
學生選題經確認后,由畢業論文工作指導組正式下達畢業論文任務,選派指導教師,組織學生認真進行開題的各項準備工作。按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基本上在規定時間完成了開題報告。
2.3答辯安排
成立了論文答辯委員會,負責畢業論文的評閱及答辯總體安排。對于論文評閱,要求教師按照論文的學術水平、論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論文規范性、論文結果等進行全面、認真地審閱和評分。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畢業論文答辯資格進行了審查。
在答辯前召開了答辯組成員的培訓工作會議,把答辯的安排和程序提前通知學生,確保答辯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為答辯工作的順利開展作了很好的準備。增加了同行評審,抽查了部分學生參與了論文答辯。
在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結束后,答辯委員會進行了畢業論文成績總評,同時評選出本年度系級優秀畢業論文,共計24篇。
3.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是提高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前提。按照相關畢業論文工作的規定和部署,組織成立了畢業論文工作指導組,制定了實施方案,積極開展了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畢業論文思想動員和教育工作,傳達了關于畢業論文有關工作的統一要求和具體管理規定。并詳細做出了畢業論文工作具體安排,作為進行畢業論文工作的主要管理文件,主要內容為:當年畢業論文的具體工作,如動員、部署、檢查、評閱、答辯、評定成績、總結等工作的程序和實施時間安排等。
制定了論文指導教師工作細則。主要內容為:指導教師的職責和作用,對指導教師的要求,指導工作計劃、安排與進程,指導記錄等。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對于選題、開題、撰寫、指導、答辯整個過程,嚴格按照文件要求進行監督和管理。本著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的原則注重過程管理,哪怕在實驗過程中多次失敗,多次嘗試,都是對學生最大的鍛煉。經過這樣的改革,畢業論文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真正的投入,得到了回報,那就是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論文寫作過程及論文本身的規范性也有明顯改善,基本杜絕了論文嚴重抄襲行為。
4.對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畢業論文反映計算機專業學生通過兩年半的專業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研究實踐能力、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對許多問題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見解,絕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濃厚的科研興趣和熱情。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知識面比較窄,思路不夠開闊,對如何撰寫論文了解不夠,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能力欠缺。許多人不理解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錯誤地認為,這是強加給他們的額外負擔,有部分學生不按學院關于畢業論文有關工作的統一要求和我系的具體管理規定敷衍了事。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我們對今后的畢業論文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組織有科研實力和經驗的教師在學生中開展撰寫科研論文的教學活動,積極孕育良好的學術氛圍,為畢業論文打好基礎。
二要將學生的畢業論文更多地和教師的科研項目結合起來,提前開展、合理安排畢業論文工作。加強學術合作精神,使指導教師的指導更專業,學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確,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三要提高學生索取信息、計算機繪圖、數據處理、多媒體軟件應用等的能力,以及對資料、信息的獲取及獨立分析的能力,學會將現有的資料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并作出切實的表達。
四要進一步強化教師責任心,強化學生從事論文工作的自覺性。進一步加強對論文選題的審核以及過程管理。
參考文獻:
拓展實踐范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社會保障專業是一門需要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專業,因而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將實踐教學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中。具體分為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學校創新課題項目、學術論壇、畢業論文等部分。其中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是指借助社會保障專業申請的幾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信息、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創新課題項目是指借助學校科研平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術論壇是指社會保障專業定期聯合其他相關專業舉辦以學生為主的論壇,每期論壇由一位學生主講,在互動的過程中,彌補各個專業學生的學科知識漏洞,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應變能力。畢業論文是實踐教學的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須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整合教學資源
現代專業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資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吸納多方資源。整合的教學資源既包含師資,也包含教學硬件資源。黑龍江大學借助社會保障審計科研項目,鼓勵各個學科背景教師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對真實、海量的社會保障審計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條件,盡可能地整合硬件資源,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加大審計和計算機專業設備的開放程度,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數據庫,方便各專業廣大師生便捷地使用資源,并應用于研究工作。同時,強化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分析、評價、仿真、預警與建議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來推動學科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民生領域科研團隊能力,培養多學科背景的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社會保障科研項目,采取聯合立項、聯合科研、聯合創新的方式,增強跨學科師資團隊的科研能力建設。此外,加強不同學科間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建立合作教學、共同培養的機制。
(二)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
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提高學生選擇的自由度。社會保障專業結合自身專業的需求選擇不同院系的課程,如選擇法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經濟學院福利經濟學、審計學、統計學課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數據庫與軟件應用等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跨學科進行課程選擇,三年選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課程學習且考試合格,即達到跨學科選修課標準。這種課程設置充分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特色,在滿足廣大跨學科研究生選課需求的同時,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跨學科選修課程的設置將為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踏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我國古代先賢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在治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吸收不同的學術觀點,從不同的理論中提取精華。因而,教學體系的構建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廣泛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學術交流活動,一方面,鼓勵包括社會保障專業在內的多學科背景學生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通過學生間的互通,逐漸形成理性思維邏輯,構建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培養思維方法。另一方面,邀請社會保障專業教師、計算機專業教師、審計方面研究者等定期給各個專業的研究生開展學術講座。通過研討活動相互學習,教學相長,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互動,建立學科聯合培養機制。
(四)開展雙語教學
目前,黑龍江大學在社會保障專業教學領域積極探索開展雙語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社會保障專業雙語教學目標以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為核心,兼顧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研究,將英語作為一種拓寬研究視角的工具。從教學模式上看,以社會保障專業導師選取的最新、最前沿的學術論文為教學素材。目前黑龍江大學社會保障專業雙語教學主要選取《Public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SocialWelfarePolicy》和《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等SSCI期刊核心論文為授課教材。從授課方式上看,導師與學生實現雙向互動,開展廣泛討論與研究,以期達到深入理解論文的目的。教學過程最后由專業導師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梳理,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業界信息、理論知識、論文寫作、語言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可見,開展雙語教學,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能力,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提升了文獻的搜集和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國際社會保障最前沿的理論,為學術論文的撰寫起到指導性作用。今后黑龍江大學仍將社會保障雙語教學納入專業教學體系,并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完善雙語教學的內容,打造雙語教學的專業特色。
教學條件體系的構建
(一)探索建立學生實習途徑
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綱要均提出了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隊伍的要求,規劃要求未來要把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這里所指的人才需兼具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目前,黑龍江大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關注度不高。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在教學條件體系構建中要將實踐教學納入到教學活動中。但結合當前黑龍江大學社會保障專業建成時間短、學生數量少的實際情況,專業自己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和實習基地不具有現實可能性。因而在探索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將選擇“學生自主找實習單位和專業推薦實習單位”的方式。學校加強同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社區、慈善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拓寬實習渠道。通過探索建立學生實習途徑,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逐步建立實踐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學習相互補充的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Culti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formation Capacity for Computer Majors
MA Mia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With the population of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t is very easy for people to obtain all kinds of message in the world. As for a modern college student, it is an indispensable basic literacy for him to search and gain specifi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ents majoring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discuss some basic contents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ir information capacity.
Key words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capac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0 引言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地通過因特網快速、便捷地進行很多活動,如辦公、購物、娛樂、學習等。2011年5月,美國國際數據公司一項名為“數字世界”的調查顯示,2010年全球將產生1.2 Zetta字節的數字信息。①在這個信息富足、數據泛濫的時代,高校教育如何抓住機遇,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與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性人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根據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2001年第4季度報告,21世紀的能力素質包括基本學習技能、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②“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指人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信息素養的概念源于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其本質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即: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獲取、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③④⑤⑥
本文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討論信息素養的核心“信息能力”,探索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培養,并具體總結歸納了一些該專業大學生在信息表示與獲取等信息能力中應掌握的方法、工具與相關軟件。下面我們結合計算機專業的學科特點,針對本科生信息能力的培養問題,從數據獲取能力和信息表示與加工能力兩個方面,論述該專業大學生應具備的一些基本信息能力。
1 數據獲取能力的培養與常用工具
對于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來說,有目的地、快速高效地獲取所需資料不僅可以強化和豐富課堂學習的效果,還是課外學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必要的調研手段。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數據獲取能力的培養主要圍繞利用因特網和各高校現有電子資源,快速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獲取相關論文、專利、軟件展開。下面分類總結一些常用的信息獲取方式及工具軟件。
1.1 搜索引擎的使用
重點是學術搜索引擎的使用。學術搜索引擎的特點在于所搜索的資源以學術論文、國際會議、權威期刊、學者為主,常見的學術搜索引擎有:
(1)Google 學術搜索(/):Google 學術搜索主頁的邀請口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該搜索支持按作者搜索或按標題搜索,支持特定題目最新研究進展的搜索和特定出版物內論文搜索,結果可排列出文章的不同版本以及被其它文章的引用次數。2006 年1月,搜索擴展至中文學術文獻。
(2)Scirus科學搜索引擎():Elsevier科學出版社開發的免費網絡檢索引擎,提供基本檢索(Basic Search)和高級檢索(Advanced Search)兩種界面。
(3)Arnetminer(/):面向科研評價領域,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工程研究室開發完成,它側重作者信息的檢索和挖掘,適用領域專家和科研評價搜索。
(4)Libra計算機學術搜索(/):微軟亞洲研究院開發的“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范圍的免費搜索引擎,適合跟蹤某學術研究領域的興起與發展,查詢知名學者、學術會議和期刊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此外還有CNKI Scholar學術搜索、讀秀學術搜索以及由NEC研究所建立的CiteSeer學術搜索等。
1.2 數字圖書館的使用
充分利用所在高校圖書館中的電子資源,包括館藏資料的獲取、常用的中英文數據庫、學位論文、電子圖書等。
(1)中文數據庫。常用的數據庫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等。
(2)外文數據庫。常用的數據庫有:①Elsevier ScienceDirect電子期刊數據庫,由ELSEVIER公司出版,收錄了1800余種電子期刊,涵蓋工程技術、材料科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十余個學科。② SpringerLink 電子期刊數據庫,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收錄了490多種期刊,覆蓋了醫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等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3)電子圖書。①超星圖書館,目前最大的中文在線數字圖書館,提供大量的電子圖書資源提供閱讀,其中包括文學、經濟、計算機等五十余大類,數十萬冊電子圖書。②SpringerLink 電子期刊數據庫,提供20多種世界知名科技叢書,共2000多卷。此外,讀秀學術搜索和CNKI Scholar學術搜索等也提供電子圖書服務。
1.3 專利的搜索與獲取
(1)Google Patents(/patents) ,英文界面,支持基本檢索和高級檢索兩種方式,可搜索到超過國內外7百萬項以上的專利,提供海量專利和商標數據免費下載。
(2)中國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 /zljs/) ,中文界面,涵蓋1985年9月10日以來公布的中國專利信息,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可瀏覽到各種摘要、說明書全文及外觀設計圖形。
此外,不同國家的專利搜索還有USPTO美國專利搜索、歐洲專利搜索、加拿大專利搜索、新加坡知識產權局專利搜索、日本專利英文版、韓國專利搜索等。
2 信息表示與分析能力的培養
以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為例,熟練掌握日常的文字等編輯與處理,例如:
(1)文檔結構圖的使用。文檔結構圖是一個由文檔各個不同等級標題組成的獨立窗口,用于顯示整個文檔的層次結構和內容安排。通過使用文檔結構圖,便于快速瀏覽和定位文檔內容。
(2)公式編輯器的使用。包括:①采用word 2003自帶的公式編輯器;②采用MathType等非Word自帶的公式編輯器。
(3)表格的編輯與處理。包括:①表格的設計,其中,三線表以其形式簡潔、功能分明、閱讀方便而常被使用;②表格的繪制,即Word 中的“繪制表格”功能;③與Excel 2003等軟件結合運用等。
(4)目錄的使用。尤其當文檔較長、文字較多時,文檔編輯離不開目錄生成、目錄更新、域更新等相關操作。
(5)參考文獻的使用。包括:①正確表示參考文獻,了解各類文獻類型和標識的相關規定,如GB 3469、GB7714;②能以交叉引用的方式在正文中編輯、修改、更新參考文獻。
此外,應靈活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附件“記事本”軟件。記事本是Windows操作系統提供的一個小巧簡單又頻繁使用的文本編輯器。它不僅可以簡單的文字編輯工作,還可在沒有編程環境下,閱讀或編寫一些小程序,如MATLAB的M文件、C或C++的源程序文件,均可在記事本中打開與編輯。
2.2 圖像、語音等軟件的使用
除各類專業的圖像與語音編輯軟件外,Windows操作系統自身就提供了一些簡單的圖像或聲音編輯工具,例如系統中“附件”-“畫筆”,和“附件”-“娛樂”-“錄音機”等。
2.3 軟件設計與開發輔助工具的使用
對于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而言,在學習了數據結構、面向過程的C程序設計、面向對象技術與C++等語言課后,已具備初步的程序設計與軟件開發能力,應掌握一些軟件設計與開發相關的輔助工具。
(1)掌握快速設計用戶操作界面的技巧。例如,Microsoft Visio中“軟件”-“Windows XP用戶界面”、Microsoft Visual C++、Microsoft VB、MATLAB等可視化程序開發軟件也提供了類似功能。
(2)掌握面向對象技術中類的相關表示。例如,通過Visio進行UML建模的能力訓練。與之類似的其它UML建模工具還有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等。
(3)掌握各類流程的表示方法。例如:Visio中“流程圖”-“基本流程圖”和 “流程圖”-“數據流圖表”的繪制技術。
3 結束語
信息素養不僅是一定階段的培養目標,而且是每個信息社會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和基本生存能力。盡管我國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相信,我國大學生信息能力標準、方法與相關體系會相繼出臺,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當代高校教育的發展。
基金項目:陜西師范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研究項目(2010063)
注釋
①人類進入“澤它時代”[J].政工學刊,2010(9):80.
②王浩,張琳琳.論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與文獻檢索課創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26(4):77-79.
③李耀俊.中、美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管窺[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31(1):69-71.
1 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促進研究生的知識積累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然而,當前的研究生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因此要對研究生教育的三個主要參與者――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管理部門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和不足進行研究。
(1)導師方面:主持的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較少,缺乏指導經驗,給學生制定的科研選題太難或者太易。沒有系統地將科研成果轉換為知識點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
(2)研究生方面:面對導師指定的研究方向或科研課題無法下手,習慣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綜合性較強的科研選題,獨立思考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較差。
(3)管理部門方面:未明確提出如何評價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指標,無法對導師及研究生進行科學的、量化的考核。缺乏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最新的科研成果的交流,未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科研平臺。
2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漸進式的。根據認知和實踐的規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模仿經典、夯實基礎;開展研究、發現問題;思維創新、解決問題。如圖1所示。
因此,要根據研究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培養策略,逐步拓寬研究生的科研視野。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研究生積累基礎知識,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科研素質。
2.1 第一階段:分解經典案例,解讀經典論文。重復和再現主流技術
創新的起點在于模仿和學習,為了讓研究生具備創新的基礎,第一階段需要指導他們掌握研究領域最主流最前沿的技術;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研究這個選題,經典的解決方案是什么,核心的關鍵技術是什么。
(1)對于偏重工學的計算機軟硬件項目,研究生導師可以依據經驗,將經典的項目案例分解為一系列子功能,進一步劃分為一系列小的知識點。讓研究生依次掌握這些已顆粒化的知識點,最后再整體理解完整項目(變得相對容易),進而能模仿實現該項目的各個細節。項目分解方法可采用項目管理的工作分解結構(WorkBreakdown Structure,WBS),如圖2所示。
(2)對于偏重理學的科研論文,研究生導師先選取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論文,從選題、研究方法、結論等方面進行深入解讀。每篇代表作涵蓋若干知識點,研究生依次掌握這些顆粒化的知識點之后,就不會盲目查閱最新的參考文獻,如圖3所示。
2.2 第二階段:關注研究熱點,加強學術交流,明確研究領域和方向
在有良好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選擇什么樣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是每個研究生面對的難題之一。
(1)對于偏向工學的應用型研究生,需要指導他們在橫向科研課題中注重發現和改進原系統的缺陷和不足,以及關注用戶提出的新需求和未解決的問題,逐步明確研究問題和研究方向,準確提煉出核心的關鍵技術,再圍繞這些關鍵技術問題進行科研選題,如圖4所示。
(2)對于偏向理學的研究型研究生,在縱向科研課題的研究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廣泛閱讀最新的學術論文,或參加國際會議進行學術交流。這些論文和會議經常會在交流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指出尚未解決的問題(OpenOuestions)。圍繞這些問題制定的研究方向,既是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同時也是其他研究者未解決的問題,具有較好的創新性。可以指導研究生了解學術前沿知識,明確創新內容,提煉出關鍵的科學問題,再圍繞這些關鍵問題進行科研選題,如圖5所示。
2.3 第三階段:橫向觸類旁通。縱向融會貫通。創造性解決科研問題
當明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后,如何創造性地解決科研問題,就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重點。根據使用的技術和求解問題的角度,可以把科研創新分為4類情況。
(1)利用新技術,解決新問題。當傳統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決新問題時,研究生提出新的方法或利用新出現的技術來有效地解決該問題,將是一種較大的創新。
(2)利用新技術,解決老問題。當出現新的技術和方法時,研究生能將新方法應用于解決老問題,發現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求解傳統問題的效率,這同樣是一種創新。
(3)利用老技術,解決新問題。當出現新問題時,研究生能利用已掌握的成熟技術成功解決新出現的問題,這無疑也是一種創新。
(4)利用老技術,解決老問題。研究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解決傳統的老問題,這是一種模仿和復制他人的工作。雖然不屬于科研創新,但是這個步驟往往是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階段。
因此,對于偏向工學的橫向科研課題,我們需要培養研究生觸類旁通的能力,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對于偏理學的縱向科研課題,我們需要培養研究生融會貫通的能力,研究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理論,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算法。
本期名師講堂欄目,讓我們走近真誠熱情、樸實無華的何欽銘教授,去體會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的教學經驗,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分享他作為一名大學教師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隨著全球化、國際化的的不斷發展,國際化教學已經成各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升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就是推動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工作,就是在不同專業中開展雙語教學。各高校要求開設雙語課程并引進原版教材和提升師資水平。所以,在全國范圍內,高校課程改革中的一部分雙語教學改革已經逐步推廣開來。雖然社會各界對雙語教學的最終效果以及經濟價值存在爭議,但是就目前我國發展現狀而言,雙語教學是滿足學生適應現代化社會、面向國際社會需求的重要途徑。
1.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雙語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專業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雙語教學只是通過一種語言媒介,在學校教育的課程學習中來幫助學生掌握兩種語言,而不是通過語言課程的學習來實現語言教學的目的。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雙語教學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計算機專業知識日新月異,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讓計算機學習者應接不暇。而計算機專業的前沿陣地是在歐美地區,大部分專業技術資料都是英文編譯。計算機的編程軟件也大部分都是用英語編寫的,參考資料以及原版資料都是英語。國際重要技術推廣,較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也大都是英語撰寫。因此,為了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更好的、更及時、更準確的了解專業前沿信息,開設計算機專業的雙語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從專業知識的學習、吸收及更新上,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先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才能推廣雙語教學工作。如果按傳統的漢語教學,在翻譯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對其中專業詞匯的誤翻譯,喪失英文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這凸顯了計算機雙語教學的必要性。正好可以以此為契機,提高教師與學生對計算機雙語教學的熱情。再加上計算機專業的英語教材多于其他專業,這也為雙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雙語教學的教材上選擇性也比較多。
2.計算機專業雙語課程的設置
計算機專業雙語課程設置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學科知識,還要不斷加強外語的學習,如果課程設置稍有偏頗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還會降低教學質量,也會影響到教師授課的積極性。針對學情,在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中通過專業基礎課與專業選修課兩個方面來推動雙語課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基礎知識的鋪墊,在課前,學生通過漢語專業課學習已經了解了基本內容,這樣學生在上雙語基礎課程的時候就會順利銜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學生也了解了專業基本用語的翻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在雙語課堂上的學習。
專業選修課是面對高年級學生開展的,因為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專業術語,基本知識掌握清楚,形成了基本的知識體系,也完成了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能較好的適應雙語教學。這時專業選修課可以幫助這些高年級的學生拓寬知識面,針對不同的個人興趣進行選修課的學習,一方面在選修課中可以增加專業知識層面,也可以更好的訓練學生的雙語思維。在選修課教師的選擇上,要盡量選取那些有國外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講解,他們可以把先進的外國經驗與我國計算機教育更好的結合,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推向更高的層次。
3.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
影響雙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材的選擇。引用國外優秀的計算機教材是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世界大門的一條途徑。大量的使用原版教材是我們學生接觸前沿專業信息的捷徑。計算機專業教師也可以到權威的網站以及論壇中下載一些專業性的英文資料,經過專家研討,編輯成教材,這些教材更有助于學生了解國內外專業發展動態。但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在原版教材的引用上,必須要基于學情。學生的基礎水平不一樣,所以他們的知識結構也不同,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難以達到應用原版教材的程度。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教材的選編上要難度適中,選取適合學生閱讀層次的內容。不同年級的專業基礎層次不同,也要酌情增加難度。同時,我們面對的原版教材是另一個教育體制的內容,不同階段的教育目標不同,所以我們要基于我國教育體制及結構現狀來對原版教材內容進行取舍。
4.計算機雙語教學組織
教學組織是否合理是保障雙語教學良好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將直接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不僅需要側重教師教的過程,還要注重學生學的過程,兩者相互制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手段多樣化,就會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更高,最終取得雙贏的局面。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采用。在雙語教學中,我們常常面對原版教材的一節課信息量教大,部分單詞、語法又成為閱讀障礙的情況。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介入可以很好的彌補這個不足。教師既可以縮短板書書寫的時間,又可以增大課堂師生互動的時間。教師要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方式,突出重點,適時總結。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容量,但有些學生不能根據課件內容理解及把握重點。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重點部分可以用板書輔助,并及時對知識點加以總結,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總結課堂重要知識。在雙語教學十,還需要對常用專業詞匯進行反復強化,讓學生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對知識形成體系,有利于日后的復習和應用。
雙語教學必須要注重師生的互動,由于語言問題,可以在課堂中多設置討論環節,教師深入到學生中,聽取學生的觀點,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以便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在雙語教學的作業設置上也要加大對外語的應用,從課堂到作業到考試要一貫制運用外語來進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雙語思維,強化雙語教學的效果。
在雙語教學中還需要注重一點,就是部分內容原版教材中只是泛泛而談,我們要針對這些話題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專題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究,在討論中擴大知識面,從而彌補教材中的不足之處。
計算機教學中雙語教學的實施,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符合我國為培養面向世界的高等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對我國的計算機教學工作的推進和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雙語教學在我國仍然是一個新的教學方式,還有待于深入探究,要實現這個教育目標,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積累,以期雙語教學方式早日成熟,不斷推動學生的專業學習。
【參考文獻】
[1]徐鹿,黃穎利.對目前大學雙語教學的思考――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五”規劃課題研究報告[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上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
[2]葉雪梅,張曉蕓,孫繼銀,張偉.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4).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7-0000-01
Practice Study on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Wu Jianju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stitute of Yangquan,Yangquan045001,China)
Abstract:Computer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tual situation,make the current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needs of society,put forward a new training model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Talent training;Practice
計算機的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養計算機人才的重要環節。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應加強對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視,不斷完善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人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陳舊
經調查發現,很多企業及學生認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現象,認為學校教授的知識與社會發展不符,沒有適時更新,甚至所有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都統一實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體系,因此很多畢業生認為學校學習的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嚴重脫鉤。例如,學校教學主要應用windows平臺,而在實際工作中則對windows和Unix/Linux都要求能夠熟練掌握,而在學校應用較少的JSP/J2EE及Java程序,在工作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二)教學方法單一
現有的高職院校教學方式已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仍延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過于注重單方面知識的傳輸,教師仍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削弱了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難以符合創新型人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
(三)實踐環節薄弱
教學實踐是現有教學體系中做薄弱的環節。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過于注重應試教育模式,理論課程多、實踐環節少,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產生影響。由于很多高職院校學生沒有形成獨立編程的習慣,也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就會表現出軟件工程能力差、編程不符合標準等現象,甚至不會編寫開題報告或者文檔等。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一)優化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的優化實際上就是對培養方案的重新設置,即在滿足計算機專業的前提下,應給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減少必修課,加強對選修課的重視,讓學生有更多選擇。另外,計算機課程也可按照模塊分類,對相似課程進行整合。例如我國高職院校中有“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而針對計算機專業,可加之有關職業道德、計算機犯罪、信息時代與知識產權等內容。隨著課程設置內容的優化,更能符合社會對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一方面,加強對基礎課程的建設,增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開闊學生視野;另一方面,應提高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設置,尤其加強編程類教學,提高學生實際程序設計能力。高職院校應該認識到,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以基礎課程拓展學生事業、啟迪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專業認識;對于編程與程序設計等實踐類課程,應注意由易到難的推進過程,最終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加強學術論文的質量。
(二)改善教學手段
實踐教學不僅僅是學生的動手練習,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指導,將提高實踐效果。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入計算機輔助教學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生動、直觀、多樣化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并通過計算機的模擬效果,觀察動態實踐情況。另外,教師通過利用軟件的交互性,還能有效控制實驗的操作過程,以獲得更好的實驗結果。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更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幫助提高教學效果。針對專業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網絡作用,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資料,以獨立獲得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對CorelDraw、Photoshop及Flash等軟件的應用,通過網上的實例、教程等,讓學生深入了解更多的思想與方式,獲得更多靈感,還可加強在論壇中的交流與探討,豐富學生的興趣。
(三)搭建與企業合作的實踐平臺
職業教育的發展應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調整經濟結構與各行業中的人力資源需求狀況為根本依據,培養出適應生產與服務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市場調研,針對市場需要開設相關課程。學生也可利用假期時間,在學校與老師的指導下,獨立策劃、組織、參與有關計算機行業的市場調查,既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能力,也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并深入了解計算機行業信息,讓學生對自己有更明確的定位,為今后走向社會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另外,學校還可加強職業規劃內容,既可由學校獨立完成,也可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通過職業規劃,分析學生的基礎素質、心理特征、性格偏好等,按照當前市場的崗位細分,幫學生制定短期與長期職業規劃,并盡量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短期實習就業機會。實際上,高職院校必須對計算機市場的職位細分情況有充分了解,并對每個崗位的任務、特點、職能等進行歸納總結,加強校企聯合的教學模式,以更多培養適應市場發展的人才,這也符合教育部的全新理念,也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校企合作及人才培養新形勢。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學校教育,高職院校的發展也離不開企業的實踐知識。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結合企業需求,成立董事會或者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并在職業培養目標、人力資源狀況、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加強研究。在開展實際工作過程中,企業應多聯系IT企業,并簽訂合作協議,探索并完善企業用人的“訂單式”教育培訓模式,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人才,并形成長期合作,既能滿足學生就業,緩解就業壓力,也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加快企業發展。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等基本價值取向,也就是培養出既具備專業計算機知識,又有較強動手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而當前很多大學生都僅掌握理論知識,卻忽略了實踐應用,造成實際工作中的力不從心。因此,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中,高職院校必須結合本校的專業特色,建立數據庫技術、嵌入式檢測、多媒體應用、程序設計等多方面的實踐平臺,以滿足特定的創新性與教學性要求。例如,學校成立學生課外活動基地,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也讓學生提前感受未來工作環境。對于基礎知識牢固、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應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將理論聯系實際,從科研項目中提煉關鍵技術內容,并定期參與校內組織的學術研討并呈交學術報告,以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與創造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例如,在“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設計”這門課程中,教師可提出讓學生獨立完成數據庫工程設計師工作的暢想,鼓勵學生設計出自己最熟悉的數據庫應用系統,學生選擇題目并獨立完成或者3、4名同學分為一組,共同合作完成數據庫應用系統。高年級的同學也可參與到教師科研項目中,盡早接受高層次的科研練習。教師也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并指導學社參與科技活動、科研課題組等,讓學生提前感受濃厚的學術氛圍,更早了解前沿科學技術,并感受學科思想、學科概念、研究方式與分析方法等,從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五)完善評價機制
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中,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一段時間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與操作技巧進行評價,或者在課堂教學中對某個學生、某個知識點、學習習慣、日常規范的點評等,科學的評價機制,能更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與個性發展空間。對學生的期末考核重點,應重點在操作系統方面,如鍵盤指法操作、文字處理、漢字輸入、windows系統操作、制作電子表格、設計PPT演示文稿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因人而異,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重點考核學生是否在操作技能方面有所提高與進步,可采用分層次考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既有文字處理、漢字輸入方面的能手,也有編程、設計方面的能手,各取所長。
由上可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不僅涉及到學校單方面對學生的培養,與學生個人、企業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因此,必須加強學校、學生、企業及社會間的溝通,從多方面著手提高實踐研究,做到相互發展一致,進而避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不符。
參考文獻:
[1]張偉,唐昌建.計算機模擬技術輔助教學與創造性人才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09,4
[2]譚敏生,李憶華.計算機學科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23)
[3]劉堯猛、陳軍.注重創新人才培養的計算機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1
0 引言
當前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每時每刻都經歷著不同變化。在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大部分新技術都來自國外,包括科技專著和新開發的應用軟件。我們在學習這些新技術時會面臨語言上的障礙,常常會出現對新技術理解不精確、不全面的情況,這就使我們在新技術研究上處于落后狀態。同時,當今社會對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并且熟練掌握英語的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作為培養后備人才的高校必須要重視計算機英語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利用這個學好其他專業課的必備工具,掌握最新的科技動態,閱讀最新的科技文章。
1 當前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計算機專業英語是專業基礎課,不像專業課那樣受到學生重視,也不像基礎英語課那樣受到四六級考試的影響。很多學生對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抱著通過就好的態度,在課堂上學習沒有主動性,沒有認識到學習專業英語的重要性,造成課堂學習效果不好、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的惡性循環。
1.2 教學手段單一,內容枯燥
現在許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都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即以教師講解為主,以學生聽課為輔。許多教師采用單純講課的教學方式,認為專業英語課就是給學生解釋文章含義,講解專業術語,介紹一些簡單的專業知識,不需要練習聽說能力,認為這些都是基礎英語課的任務。教學模式也是“閱讀+翻譯”或“詞匯講解+翻譯”的形式,教師在講解時采用單一的口頭表述和板書形式,教學內容也相對枯燥,因此學生大多處于被動狀態,課堂氣氛不活躍。
2 如何培養學生興趣
2.1 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計算機專業英語需要建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專業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應該是使學生能夠利用英語獲取國外的相關前沿科技信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學習專業英語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發展及其對勞動力素質要求高的現實情況,進一步明確專業英語學習與將來就業的重要聯系,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2.2 加強基礎英語學習
加強基礎英語學習是專業英語學習的有力支持。基礎英語中基本語法的介紹,短語的使用,詞匯含義、句子結構分析都是專業英語中閱讀理解文章的重要基礎。良好的英語功底是學習專業英語的必要條件。
3 教師教學方法探討
3.1 擴充學生的專業背景知識
專業英語的教學基礎是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文化知識的缺乏,也會帶來英語閱讀理解上的困難。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要有專業知識作保障。計算機英語不同于其他的計算機專業課,涉及范圍比較廣,涵蓋整個計算機專業的相關內容,從基礎的低級開發語言到高級面向對象語言,從計算機組成原理到計算機的體系結構、數據結構、編譯原理和人工智能,從文字處理、圖像處理到數據分析的各種應用軟件,以及網絡安全和數據通信等都被包含在計算機英語的范疇中。
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各種英文書籍和資料中選取最新計算機技術發展動態內容,將其作為學生閱讀的重要材料,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專業英語這門課逐步積累計算機專業知識,達到專業知識和專業英語知識相輔相成的效果。
3.2 幫助學生掌握構詞法
單詞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學生若要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首先要擴大詞匯量。學生在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生詞。這些生詞專業性比較強,與日常生活中的英語相比差別較大,很多學生在翻譯文章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詞義,因此就不能很好理解文章內容;而且科技類的文章更新很快,每天都有新的內容出現,這就需要學生及時更新自己的詞匯庫。
對于學生來說,單純的死記硬背不僅增加了學習負擔,而且記憶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構詞方法,加強對詞義的理解,達到長久的記憶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單詞的結構,利用其中的規律用以下幾種方法將單詞歸類。
1)派生法:在現有詞匯基礎上添加前綴或后綴,組成新詞匯。
Micro-微型:microsoft微軟、microprocessor微處理器。
Multi-多:multifrequency多頻的、multiprocessor多處理器、multiuser多用戶。
Hyper-超級:hyperlink超鏈接、hypegext超文本、hypermedia超媒體。
Tele-遠程的:telecommuting遠程辦公、telemeasurements遠距離測量。
-ware部件:software軟件、hardware硬件、firmware固件、groupware組件。
-able可能的:scalable可縮放的、portable便攜的、programmable可編程的。
-ity性質:accountability可核查性、availability可用性、reliability可靠性。
-meter計量儀器:telemeter測距儀、spectrometer分光儀、barometer氣壓儀。
2)合成法:將若干個單詞的前后相互拼接,組成新詞匯。
compuser=computer+user計算機用戶;
syscall=system+call系統調用;
codec=coder+decoder編碼解碼器;
transceiver=transmitter+receiver收發器;
calputer=calculator+computer計算器計算機。
3)復合法:將多個單詞組合,組成新詞匯。
-based基于:rate-based基于速率、credit-based基于信譽、file-based基于文件。
-centric以……為中心:client-centric以客戶為中心、user-centric以用戶為中心、host-centered以主機為中心。
-oriented面向……的:obiect-oriented面向對象的、market-oriented市場導向、process-oriented面向過程的。
-free自由的,無關的:lead-free無鉛的、jumper-free無跳線的、paper-free無紙化。
Info-信息:info-channel信息通道、info-tree信息樹、info-world信息世界。
Event-事件的:event-driven事件驅動、event-oriented面向事件的、event-based基于事件。
4)縮略法:將若干個主干詞匯的首字母拼接成一個新詞匯的縮寫。
Flops(Floating-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每秒浮點運算次數
Spool(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 online)假脫機
BASIC(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代碼
PCB(Process control block)進程控制塊
ADE(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應用開發環境
Radar(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雷達
3.3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對文章的翻譯,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增加,英語學習已經不只局限在單純的寫作與文章翻譯上,同時高校學生也以各種不同方式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聽國內外學術報告并作相關學術匯報,而在這些交流中英語常常作為通用語言,因此計算機英語教學也需要培養學生聽和說專業英語的能力。
提高學生聽和說的能力,需要構建良好的語言環境,增加學生表達也就是說的機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視聽、情景和功能融為一體,通過播放相關科技前沿的視頻文件,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感性的認識空間,將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動態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習新技術,增進師生間的交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適時加入互動演示環節,將口語表達的內容加入其中,這樣既有語言環境又有練習內容,既生動又有表現力,還可以配合一些視頻或者練習中的情景對話,不僅使內容更加豐富,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
4 教材改革探討
4.1 內容豐富,圖文并茂
以往專業英語的教材大多是大篇章的文字敘述,整個教材內容枯燥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教師也很難形象生動地進行教學,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教材設計應該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加課本內容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單詞,了解各種相關術語的背景知識,熟悉軟件開發過程的流程。
例如,教師介紹計算機硬件組成內容時,在幾十分鐘的教學過程中,一味地閱讀文字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且隨著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很多學生對硬件部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教師只進行書面知識介紹,會讓學生覺得講的都是重復的內容,這時我們如果添加各種硬件的圖片,從圖片著手進行介紹,學生就會有興趣知道各種硬件部件的具體外形,教師講課也會起到良好效果。這樣,學生在了解專業英語名詞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硬件各個組成部分的印象,了解了各種部件的結構和功能,對以后學習硬件設計有很大幫助。
4.2 內容要有層次
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英語好壞程度各有不同,因此教材的編寫也需要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從易到難,逐漸增加文章的深度,擴大知識的廣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高英語素質和能力。教材內容要結合專業知識的深度,從簡單的文章開始,通過相對簡單的說明介紹相關內容,隨著教學的深入逐步增加語法和詞匯的難度,加入相對復雜的長句。
計算機英語教材大多是科技說明性文章,里面的句子都比較復雜,常常會出現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等,學生在理解這些句子時要把握句子當中的主語、謂語、賓語,找到修飾的關鍵詞,從而更加有效地理解文章中每個句子的含義。對于詞匯的準確理解和記憶也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從簡單詞匯開始,在熟知、熟記、熟練的過程中,由記住一個簡單詞語開始,逐漸熟悉復雜的計算機專業詞匯,幫助理解長句。例如,教材內容可以先從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開始,逐步擴展到各種編程語言,再進一步延伸到計算機各個專業應用領域,讓學生在英語學習和專業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
4.3 注重時效性
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應該注重時效性,增加對科技前沿相關知識的介紹,如前沿計算機科學科技文章、學術論文、計算機類相關應用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隨時把握專業發展的最新動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實用性。陳舊的課本知識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學習需求,現在網絡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學生了解新科技、新動態的方式和方法也多種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時刻把握最新動向,編寫教材時與時俱進,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例如,教師可以對教材中介紹常用軟件的內容作相應的刪減,介紹一些當前比較流行的開發語言和計算機相關學科的前沿科技文章等。
5 結語
要提高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水平,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條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使計算機專業英語能夠真正為學生學習其他專業知識服務,為社會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志艷.如何提高學生計算機專業英語學習的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1(30):204-205.
[2]史婷婷.計算機專業英語興趣教法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0):66-99.
[3]袁本濤.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現狀與趨勢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6(2):44-51.
[4]吳璟莉.提高計算機專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探討[J].大眾科技,2011(10):189-199.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仍很大。盡管畢業生的就業口徑寬,但是隨著計算機專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近幾年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很大沖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明顯下降,出現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比較困難的現象。
就業工作的好壞不僅是對學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評估,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而且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新建地方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須立足地方,根據校情及社會需求修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構建新的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本文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特點、趨勢,結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就如何做好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對策提出思考。如何培養適合用人單位需求的畢業生顯得尤為重要。改進人才培養方法和提高計算機專業就業競爭力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辦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新建地方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論從生源水平還是教學條件方面都不能和國家重點院校相比,但是新建地方院校卻學習和采取與重點院校相似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這就使得新建地方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定位與社會需求脫節,畢業生既無科研優勢,也無技術優勢。
專業培養定位與社會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期望呈現多樣化,而新建地方院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上有明顯偏差,缺乏合理的分類,滿足社會需要的針對性不夠明確,導致了結構上的不合理。教學內容的設計存在盲目性,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要求。
2.課程體系相對滯后,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體系相對滯后,教學方法與內容陳舊,嚴重脫節于當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理論授課內容偏多,即出現理論多、實踐少,基礎多、綜合少,講述多、活動少的現象,導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偏少,給學生留的發展和創造的時間較少。這直接造成學生沒有專業學習目標,只知道學習是為了考試過關而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談不上在專業上有一技之長。
實驗室硬件建設條件跟不上。由于受資金.場地等原因的影響,實驗室設備更新、數量保障、實驗室課外時間的落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與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與該學科的實驗要求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實驗課程附屬于理論課程,課時很少。其內容也大多為驗證性實驗,且內容要求單一,沒有從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方面考慮也就是項目開發能力,也沒有考慮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實習實踐環節缺乏,大多數院校以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作為實習實踐的環節,這些實踐環節存在著學科片面性、與企業應用脫鉤、缺乏系統的、全面的、充分的實習實踐環節,往往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差,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3.師資建設滯后
教學一線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無暇從事應用項目的開發科研工作,只為教學而教學。缺少實踐應用經驗,無法在計算機應用上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建議。
用人機制欠缺,激勵機制不完善,不能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一技之長,使得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嚴重受挫,高素質師資配備難以及時跟上,難以確保教學質量。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就業影響分析
1.社會用人與學校培養人存在脫節
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辦學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相對滯后,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建設滯后等眾多因素導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出現同質化、無特色,與市場脫節的現象;加上學習計算機科學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學生之多,這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產生直接的影響。
人才市場需求與學校教育沒有實現有效的銜接,無法跟上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用人單位正在使用的平臺、工具和專業技術,課堂上根本沒有涉及到;加上學生項目經驗缺乏,無實踐工作經驗,實際動手能力不強,這導致學生面試時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應用技術、研發中的具體過程、細節,回答不出來。
2.就業指導工作膚淺,缺乏個性化服務
盡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因缺乏經驗和系統化,還停留在表層。一是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缺乏專業性,目前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基本都是由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和畢業班的輔導員兼任的。沒有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和專業化的培訓,且對社會、行業和企業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多。二是就業指導工作的只注重形式。例如:每年臨近就業時,只是召開畢業生就業工作動員會,大致地講解就業政策和分析就業形勢,從理論上傳授擇業技巧,提供一些就業信息等,而忽視了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和未來人生的指導,特別是忽視了對大學生就業理念和就業素質的長期培育和指導,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3.學生個體因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招生并不樂觀,生源的質量還存在一些問題,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所選擇的專業。部分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習沒有興趣,對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實,畢業時無一技之長。
部分學生就業期望過高,而就業準備卻不充分。如:對個人擇業目標,甚至對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在擇業過程中,往往出現盲目性、從眾性。有些學生缺乏常規的求職技能,致使錯過一些好的就業機會。
總之,由于學生缺乏應有的基本素養和職業素質,學習基礎不牢、學業不精,動手能力不強、毫無特色,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轉貼于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新建地方本科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系列課程綜合改革建議
如何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制定合適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專業定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根據變化了的就業形勢及時制定相應的對策,不僅是提高新建地方本科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就業率,而且是新建地方本科計算機專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
1.調整課程設置,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1)明確培養目標,確定培養方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為社會所接受,能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因此,課程設置要結合自身教學和管理實際,課程設置要立足社會需求,以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性為出發點。按照培養目標設計課程結構、編制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材料。
(2)以動態和發展的原則設置課程體系。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快,專業課程設計(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要跟上新技術的發展,就要不斷地修訂培養方案和內容。例如,可在選修課中設置小方向,緊跟專業發展的趨勢和社會實際需求。
(3)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出發點來設計課程體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積極爭取地方財力,大力改善校內教學設施與實驗條件;加強與區域內相關企業合作,積極建設校外實踐基。要重視實驗課的教學與內容的安排,且把課外實踐活動納入總體培養方案中,以提高學生參與實踐課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采用導師制改進人才培養方案。考慮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導師不足,大一、大二的學生可以班建制管理,課程也以班建制設計,不過要安排適當的校外實習,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專業興趣、培養自己的專業方向。在大三時,課程設計應細化培養領域,重在培養學生技術專項和特色。學生可根據自己確定的專業方向選擇自己的指導老師(導師主要負責學生的學習,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而不是在做畢業論文時才選擇論文指導老師。采用導師制可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組成學習團隊,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大專業,小方向,模塊化,因材施教;可讓學生提前為畢業論準備,有目的上好實驗、實踐課,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和創新能力。
2.完善教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積極尋求產學研合作教學途徑。新建本科院校沒有經驗積累,師資科研力量比較薄弱,社會認同度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建設,完善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的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題或項目的申報,通過項目教學,為對外開展產學研合作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要不失時機尋求與區域內的相關企業加強合作,積極主動地參與區域內企業的技術創新,以便直接獲得校外的實踐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辦學經費緊張,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落后與不足現狀,可提升學校在培養創新方面的能力,擴展實際訓練條件。
產學研合作辦學可以促使教師深入企業生產實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從“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轉變,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解決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差,理論脫離實際的局面。通過產學研合作,以科研促進和帶動教學,可以促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的不斷更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要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教師的一技之長。一方面,為培養“雙師型”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批派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或學校進修學習,了解計算機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高自己實際動手能力和科研開發能力;另一方面,可聘請企業計算機技術人員擔任實訓課教師。
3.以科技活動為依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創業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通過大學生社團形式組建計算機科技協會,以社團為紐帶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例如開展“學術科技論壇”、“計算機學術論文競賽”、“計算機軟件設計競賽”、Linux大賽、案例制作和項目開發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4.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個性化服務
采用導師制,全面關心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指導學生的的就業工作,將就業理論指導貫穿于學習階段的全過程,使學生做好人生理想規劃。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確立高尚的求職道德和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使學生正確處理社會需要與個人成才、事業與生活、個人與集體等各種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