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30 10:34: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管理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管理學論文

篇(1)

(二)處理

篇(2)

在傳統教學中,課程的主要安排是課堂理論教學,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本身缺乏企事業管理的實踐經歷,他(她)所教給學生的也只能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與實際容易脫節,對管理原理的解釋缺乏針對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釋不到位,結果常常是紙上談兵。

(二)教材建設落后

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是國內和國外企業經典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層出不窮,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不斷更新、完善和發展,一方面卻因為不少高校把管理學等同于其他專業基礎課,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識陳舊、案例老化、方法落后,大大影響了學生對前沿知識的學習、接受和理解。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落后

原理課的教學最容易陷入“填鴨式”的“滿堂灌”,沒有師生互動,或即使有也因為互動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雖然在有的教學過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為方法不佳,學生參與度低,沒有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充分鍛煉,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現行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試卷面成績。雖然平時成績占了一定比例,但因為課堂教學內容容量很大,課堂理論教學時數又少(36學時或54學時的),不能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績中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的努力度、創造度、收獲度是件比較困難的事。

(四)合適的教學案例較少

案例在原理講述中的作用,相似于高等數學課的公式應用:數學課為了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應用,必須通過多個例題的講解練習,學生才能掌握;要讓學生對管理學原理理解透徹,也得通過多個案例的分析。但國內教材中多為理論闡述,配套的教學案例較少(多為每章或多章后附1-2個),使得課堂教學所能選擇的案例內容少,純理論講述往往引不起學生共鳴,吸引不了學生的眼球,收不到應有效果。

二、管理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重新審視課程定位與教學理念

管理學原理是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還承擔著培養學生管理素養的任務,具體包括引導學生明確管理的角色認知,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協調、溝通和決策能力,擁有團隊精神和人本主義意識,形成現代管理思維理念等。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層次目標應該是企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者。根據管理學原理,中層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技術技能、人際技能三者之間的比例應該是相當的,從而決定該課程的定位:

(1)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堅持以應用技術能力培養為主線。

(2)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實訓,注重能力培養;

(3)重視學生的實踐、參與度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所“教”的管理原理原則應該結合目前企事業單位的現實,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原理原則提些思考問題,讓學生課外查資料尋找答案,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從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我總結發現、自我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實現這些轉變,不是單靠管理學科的教授者轉變理念,院校的管理者,直至教育部門的管理者都要對此有認識,在眾多部門的配合下才能保證付諸實踐。例如上海市教委吸收MBA的好做法,規定應用性學科的教師必須到企事業單位掛職半年以上,并給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給予時間與經費的支持),切實解決任課教師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為教師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如在20世紀90年代海爾集團迅速發展的時候兼并了青島紅星電器廠,并很快利用海爾的管理經驗使紅星電器廠扭虧為盈,這一經典管理案例被哈佛商學院收入其管理學教材中。我們在管理學教材建設方面也要向國外學習,對國內外管理學的最新理論及案例進行精心選擇,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案例。另外,因為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的寬泛性,與后續的有些專業課程如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在內容上會有不同程度的重復。因此對管理學原理課程的基礎性特點,對涉及后續課程的有關內容的講述要做適度的調整。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理論講授法是最為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要提高這種方法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大力推行參與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和教師一起為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給自覺性差的學生以學習的壓力,一方面成功解決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現在常用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管理游戲、團隊教學法等。但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首先,教師要對管理理論理解到位,才能挑選到與之相適合的案例;其次,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才能挑選到時效性強、現實性強,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能達到真正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再者,對案例教學還需要特意設計教學方法,讓學生有備而來、有話可說、有感而發,能遵循事先的教學安排進行討論活動,避免案例教學最容易出現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松散局面。哈佛商學院MBA的學生一共要學800個案例。我們國內教材中沒有那么多的配套案例,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收集。現在被教師嘗試采用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和團隊教學法的共同特點是學生參與教學中。教學設計的方案不同,學生的參與度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學校將班級改制成模擬的貿易公司,選出總經理、副總經理,成立人事部、財務部、采購部、市場部、銷售部等。根據每章節內容,創設不同的模擬子情景:每個學生根據所學的組織職能知識擬定自己的崗位工作職責,讓總經理、副總經理與各部門負責人一起協商組織結構的設計,討論計劃決策、組織、領導、控制這些管理職能中的具體方法等。但實施這類仿真模擬有時需要昂貴的設施,另外,參與的學生多了,課堂突發性事件難以防范,教師難以左右教學局勢的發展,因此一般條件下較難以做到。

(四)改進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應用性非常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課程目標的重點。現行的課程考核一般分為兩部分:形成性考核(即平時成績)和總結性考核(即期末成績)。例如重慶三峽學院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40%(其中平時表現占20%,大作業占20%),總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知識性考核占40%,能力性考核占60%)。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平時課堂考核占1/3(包括課堂討論、主題辯論、案例總結等),平時課后考核占1/3(包括課后作業、小論文、專題調研報告等),期末理論考核占1/3(包括知識性考核占40%、能力性考核占60%)。平時成績該記哪些內容,期末筆試又該如何出題與分布分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

(1)合理成績折算比例。形成性考核成績內容應該有平時表現(包括出勤、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情況,大作業(主要是指課后作業、小論文、專題調研報告等)情況;總結性考核(即為期末考試)成績內容包括知識性考核與能力性考核兩部分,占分一般前者略少于后者。考試題型多樣化,使課程考試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廣度。

篇(3)

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探究式教學作為在國際上備受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以問題做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且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現實生活中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3](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較少講述,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不但學習知識,同時也增加了社會交往,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能力和協作技巧。(三)教學雙方應明確自己的定位。教師應明白自己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只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和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和信息的咨詢者。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題綱,選擇出適當的案例;同時,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而學生要改變觀念,完成角色轉換。由于中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對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覺得太“花費”時間,所以,學生也應盡早意識到問題所在,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四)教學模式中的各種教學方法一定要與評價考核相結合。各種類型的教學方法如果不跟考核掛鉤,很難期望有好的效果。因為人本身存在惰性,如果沒有考核,單憑熱情,很難持久,也難免出現“搭便車”行為。所以,教師要花較多的時間設計考核方式和方法,并花費較多時間實施考核。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管理學》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一)研究適于開展基于問題的“探究式教學”的內容

“探究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完全不同,基于問題和資源的教學是它的重要特點。在完整的《管理學》的課程體系中,每一個章節都有諸多的內容,如果不分主次,也不考慮《管理學》與其他課程在內容上的銜接,那么在有限的課時中進行探究式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需要課程組教師之間以及與經管類其他專業的教師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對于內容重復的、在以后的課程當中會重點講授的如財務管理、現代管理方法、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等課程的內容,只做簡單介紹即可,管理學課程的重點放在管理與管理者、東西方的管理理論的演進與發展、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管理環境研究、決策、組織結構設計、組織文化、領導理論及領導藝術和控制等內容上,同時這些內容也要根據不同專業的開課情況進行適當增減,所使用的案例及問題也要根據不同專業進行篩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

(二)研究適于開展“探究式教學”的組織形式

探究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在具體進行教學組織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目的,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探索出的教學方法主要有:1.課前演講此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小班教學。教師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告知學生此要求,根據班級的規模和課時,確定好每次要演講的學生。演講內容要求跟管理學的內容相關,演講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這種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尋找適合演講的管理學的材料,或者是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者是對書本知識的感悟,通過這樣的演講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思考一些管理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加工整理,以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增強了學生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演講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提問和引申,問題與管理學的內容密切相關,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對案例的選擇;二是案例分析的具體方式。(1)對案例的選擇。首先,筆者一般選擇能夠引起學生更多思考的、篇幅不是很長的、不一定是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有些案例的編寫可能不是很完美,或者是有缺陷,但這樣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案例的過程中發現更多問題。有些耳熟能詳的案例如海爾、聯想的案例一般只用于學生課下閱讀,而不用在討論課上,因為這樣的案例可供查詢的資料太多,且因為時間較長,已經有了共識,不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其次,討論中更多選擇使用本土的案例。因為雖然如哈佛商業案例等國外的案例很有名、很經典,但它畢竟是西方人編寫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學生比較難以理解,且國情不同,適用性不強。這樣的案例一般只放在恰當的地方,如組織文化這部分的內容,主要用他來說明組織文化不同,管理的具體方式和方法也會不同;最后,為了更具有挑戰性,筆者還組織學生自己編寫案例,通過自己的觀察、調研及資料收集編寫合適的案例,要求案例中要設計3個以上的問題,并且要自己給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對案例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鍛煉學生的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2)案例分析的具體方式。既可以采用由學生獨立分析,再以主動發言、他人辯駁補充的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組討論,后進行全班討論的形式。前一種方式主要用于大班教學(主要是因為大班一般有100人左右,要分組討論涉及分組太多,上臺發言的人太多),后一種方式主要用于小班教學。教師應該提前將要討論的案例告知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案例,熟悉案例內容并有較為深入的思考,也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討論。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積極思考并愿意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要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案例分析進行總結,教師不是對結果或爭論下最后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對于仍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可由教師集中講授。也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等待課后進行進一步討論。3.角色扮演。教師給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學生設身處地地分析與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從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發,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分析與決策,形象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提高學生實際決策的技能。觀看角色扮演的學生也能對所學記憶深刻。如在講到“動態的組織行為”這部分內容中的“招聘”有關內容時,筆者就設置了一個情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早晨,某企業的人力資源部招聘人才,招聘者和被招聘者如何表現,交給學生課下去商量研究。到了下次上課的時候,學生經過小組的討論,設想不同的被聘者的行為模式,進行現場角色扮演。現場氣氛輕松活潑,很多具有表演天賦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把大家帶入到真實的場景中,同學好奇又充滿期待的觀看他們的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直觀感受到不同的人的表現,對所學記憶更加深刻,也更加知道將來應該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素質,這樣比教師在講臺上講一兩節課的效果要好得多。4.組建虛擬公司。從課程一開始,筆者就引導學生以6-8人為一組組建虛擬公司,以后的眾多調查訪問、撰寫商業計劃書、課堂小組討論等內容都會以虛擬公司為單位開展。同時,進行的調查訪問及撰寫商業計劃書也為以后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打下了基礎。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建立起以團隊學習為基礎的學習探究活動。團隊學習便于集中團體智慧,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不僅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全方位能力的鍛煉機會,也給學生提供了與同學通力合作,共同分享的機會。以商業計劃書為例,給每個虛擬公司10萬元的啟動資金,要求學生編寫之前先要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研,了解一般企業運作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礎上編制商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中要求包括公司名稱、該行業的SWOT分析、人員負荷圖、甘特圖、資金使用及財務計劃、營銷及宣傳等內容,每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上臺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可以適當提問,也可以就項目適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可在課下探討如何完善該項目。經過不斷修改,在期末時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有價值的創業計劃,并且還可以進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比賽。這種方式不但激勵學生自己要思考很多的管理問題,并且要親自去調查實踐,同時也可以跟國家級、省級、校級的創新創業計劃大賽相結合,讓學生既能夠鍛煉能力,又有機會獲得回報,形成良性循環,更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的學習。5.讀書筆記分享。探究式教學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但是在課堂上,而且也包括課外。針對目前電子產品發達,學生閱讀紙質書籍大幅減少的時代,我們在課程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要選擇相關書籍(1本)或學術論文(10篇)進行閱讀并寫讀書筆記,在課程結束前組織學生分組(可以以虛擬公司人員為基礎,也可以打破以前的分組,目的是讓學生吸收了解更多同學的想法,這樣有利于創新)進行交流討論與分享,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暢談,每組選派一名組長組織大家討論,并代表本組上臺與全班同學分享本組讀書心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但對自己讀的管理學書籍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與他人分享前需要自己對自己所讀的內容了如指掌并在短時間內闡述該書的觀點及不足),而且還可以了解到更多其他管理書籍的內容,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6.課堂辯論賽。對一些具有現實意義又具有較大爭議的問題,可以通過辯論賽的方式來進行。因為這實際上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一種綜合能力的競賽。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他們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查找資料的能力以及統籌分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辯論團體內部的默契和團結協作能力,增加友誼。如在組織文化這一章,筆者就設置了一個辯論題目:儒家文化有利于(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將班級分為兩個組,代表正反兩方,每組派出四名辯手,兩名計時員,比賽主席由學生自薦或推薦方式產生,具體的辯論環節由學生自己討論決定,但必須包括同學的現場提問,辯論結束之后,任課教師做總結發言,對正反雙方的學生的現場表現及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推選出優秀辯手和獲勝的一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對于儒家文化和市場經濟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效果非常好。

篇(4)

2.再問管理學——“管理學在中國”質疑

3.秘書學具有鮮明的管理學學科屬性

4.中國管理學發展方向之管見

5.實踐視角下的管理學學科屬性

6.管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學科地位

7.中國管理學反思與發展思路

8.管理學批判理論述評

9.安全系統管理學的建構研究

10.管理學百年回顧與展望——第4屆“管理學在中國”學術研討會述評

11.走向21世紀的管理學

12.管理學百年與中國管理學創新發展

13.國內外管理學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的比較分析:2001~2009

14.管理學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學技術化及其方法論

15.PBL教學法在《護理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16.管理學:科學主義還是人本主義

17.尋找管理學理論的科學性

18.基于文獻計量學的管理學學科半衰期研究

19.元管理學:研究對象、內容與意義

20.“管理學在中國”研究的理論反思與實踐探索

21.論管理學的普適性及其構建

22.基于知識圖譜的管理學理論前沿分析

23.管理學的學科屬性與學科定位

24.東方管理學視角的企業知識型員工管理

25.從管理學到公共管理學——歷史角度的考量

26.管理學的元問題與管理哲學

27.管理學范式理論述評

28.經濟學與管理學區別和聯系的再思考

29.試論我國教育管理學的理論類型

30.比較安全管理學研究

31.基于CSSCI的我國管理學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32.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改革與設計

33.中國戰略管理學研究的發展述評

34.“管理學在中國”研究:概念、問題與方向

35.構建中國管理學理論自信之路——從個體、團隊到學術社區的跨層次對話過程理論

36.調節變量在中國管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37.中國管理學發展進程:1978~2008

38.中國管理學研究情境化的概念、內涵和路徑

39.中國管理學構建問題的再思考

40.試問管理學——管理學在中國側議

41.科學觀之演進與管理學科學屬性之爭

42.扎根理論研究法與管理學研究

43.基于管理學視角的旅游規劃失靈分析及對策

44.管理學案例教學法實踐與思考

45.管理學方法與經濟學方法的借鑒、融合

46.中國當代行政管理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分析

47.再思管理學學科性質與使命——管理學價值分析方法論探索之導引

48.管理學門類的誕生:知識劃界與學科體系

49.個人知識交互現象及管理學意義

50.中國教育管理學30年:成就、特點與問題

51.西方管理學屬性之爭對中國管理學元研究的啟示

52.論教育管理學的社會科學屬性

53.網絡范式下的管理學研究及前沿熱點

54.公共管理學:定位與使命

55.中國情境下的管理學研究探索——基于理論發展脈絡的視角

56.管理學合法化運動的歷史、危機與前瞻

57.混沌理論對管理學發展的啟示

58.中國戰略管理學研究現狀評估

59.本土化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60.管理學研究中的社會網絡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視角的12個管理學頂級期刊(2001~2010)文獻研究

61.經濟學視角下管理學研究方法建構探究

62.管理學的意義虛無、境界考察及價值反思

63.學術期刊核心編委群體識別和測度——以管理學CSSCI期刊為例

64.財務管理學的困境與出路

65.管理學學科屬性的定位——基于交叉學科的視角

66.管理學研究的理性回歸和道德堅守——管理學在中國的歷史與現實

67.中國戰略管理學的近期發展:一種本土視角的回顧與前瞻

68.論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

69.中國管理學發展進程:1977—2006

70.管理學視角下的民營化現象:一個多層面的研究框架

71.對2000年以來我國教育管理學研究方式的考察——基于805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內容分析

72.論管理學范式革命

73.“管理學在中國”——本土化學科建構幾個關鍵問題的探討

74.管理學發展的歷史邏輯

75.論管理學的現代主義遺產與后現代精神

76.淺議管理學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特點、方法設計與有效性討論

77.“中國管理學”發展中的范式問題

78.面向中國問題的管理學研究

79.從公共行政學、新公共行政學到公共管理學——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的“范式”變化

80.2009年我國管理學熱點問題研究

81.我國信息管理學發展現狀與趨勢

82.管理學研究方法:基于人的特殊性視角

83.論本土實踐經驗對中國管理學的理論建構

84.學術期刊開放存取現狀與模式研究——CSSCI管理學期刊案例分析

85.管理學的歷史演進:研究范式的角度

86.中國管理學案例研究:綜述與評估

87.問題與抉擇:高等教育管理學發展中的反思

88.西蒙管理學研究方法論探微

89.基于引文分析的文獻老化研究——以圖書情報和管理學為例

90.管理學在我國的發展:回顧與展望

91.論教育管理學的性質

92.西方管理學流派的重新劃分

93.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對象與方法及其相互借鑒

94.圖書館學、情報學與信息科學、信息管理學等學科的關系問題

95.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管理學——從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與實踐說開去

96.論中庸管理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97.論教育經濟與管理學是關于公共教育管理的科學

篇(5)

1.2教學方法單一《護理管理學》中包括豐富的管理理論及原理,相對于有限的學時而言信息量非常大,因此教師教學的主要采用講授法,才能以較高的效率介紹更多的知識,但是這種以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法”,令本來就比較枯燥的理論更加乏味,尤其是長期單調的教學方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臨床護理工作的特點要求護理管理者必須具備多種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這種被動的學習中,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懶于思考,學習主動性較差,對于課堂的參與性低,當面對一些案例討論,需要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很多同學采取回避的態度,即使發言時也表現得很不自信。

1.3教師授課師資不足《護理管理學》作為護理學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對授課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不但需要精通護理學基本理論和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管理學的培訓和進修,才能勝任部分章節的授課。加上課程本身理論性強,學生的興趣難以激發,因此對授課教師的要求更高。但是目前部分院校該課程的授課教師整體師資還不足,有些院校還存在一門課程都由一位教師負責講完的現象,這些與課程本身的特點和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不僅如此,師資單一導致教學風格單一,管理學是一門不精確的學科,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具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對學生而言,教師多樣性就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

1.4實驗教學資源匱乏學習《護理管理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分析和解決臨床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但是目前部分院校教學完成全部停留在教室,缺乏臨床醫院環境支持,導致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2改進措施

2.1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轉變《護理管理學》課程價值在于將管理的方法用于護理實踐工作中,因此作為護理專業領域的從業者,上至教學領導,下至專業教師,首先應該轉換教育思想,按照交叉學科課程的教學規律去設計課程,應該將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研究、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大量知識的傳授。

2.2注重師資培養該課程屬于交叉學科,這就要求授課教師既懂得管理學,又熟知護理學,還要具備駕馭教學的能力,而客觀現實中這三者者兼具的人才往往也是護理專業教學中最缺乏的師資。我們可以從中青年教師中挑選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良好的臨床綜合能力與教學能力的教師來擔任主講教師,同時廣泛吸取不同背景的教師充實到教學隊伍中。過去很多院校主要由基礎護理教研室的教師承擔《護理管理學》教學,現在可以安排有一定臨床管理經驗的教師,長期從事醫院護理管理實踐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參與教學,把工作中碰到的實際問題與理論相結合,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特別是一些綜合性大學中人文資源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例如聘請管理學院的教師負責該課程概論部分的講授,不僅對學生是一種優勢資源的應用,對護理專業教師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機會。

篇(6)

2《管理學》課程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優劣勢

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特點在于將實例引入課堂,將理論串入實際,實行全員參與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動式學習。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師生間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討。學生由聽眾變成課程教學的參與主體,教師由權威講解變成課程教學的參與者和引導者,二者同為主體,互動討論。在《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中實行互動式案例教學帶來了較好的成效,由于課程內容和互動式案例教學方法特點等因素的制約,運用此法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2.1優勢分析

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給課堂環境、師生關系和教學質量等許多方面都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該方法的影響主要包括:(1)轉變了師生關系,增加了師生交流溝通的機會,改善了死板的教學環節,有效地調節了課堂氛圍。在課程教學中,師生之間由以往的主動講授和被動接受轉變為現在的自由、互動討論,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親近,更顯尊重和信任。(2)引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了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大膽質疑的精神,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講授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在無形中鍛煉并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4)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時間,無形的延長了學習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互動式案例教學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閱相關知識點,以便帶著問題和興趣參與案例討論。這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更有效的互動探討案例,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從整體上而言,教師和學生通過對互動式案例教學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和問題的認識由個別到一般,由抽象到具體,由微觀到宏觀,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關知識。這有利于改善《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2.2劣勢分析

但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使該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該方法對師生的要求較高,其容易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1)案例選擇不合理。若是教師提前沒有全面考慮到教學內容、進度、難度和要求,學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則可能會導致案例選擇不合理。進而使案例教學的內容和環節設計、構思等方面出現問題,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實行成效。(2)堂前準備不充分。若是教師堂前沒有詳細講解課程理論知識,則不利于學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師堂前沒有熟知案例,在出現探討障礙時,可能不會較好的引導案例討論,調節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若是學生堂前沒有按照教師要求仔細閱讀、思考案例,可能會導致課堂探討環節不順暢,浪費課程時間,發言較少。(3)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時間較短,若是教師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易導致師生互動較少,討論效率低。若是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思考時間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進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師講解過少,學生思考時間較長,易疲憊懶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動,有時彼此推脫,較依賴教師最后的解答。(4)教師易于照本宣科,探討引導不合理,現場氛圍沉悶。若是討論受阻后,教師主動分析案例,自行按課本知識點籠統講解,而非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分析問題所在,暢所欲言各自觀點,積極發問各自疑惑,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參與力度,使案例教學失去意義。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留出適當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引導其開發性思維,拓寬其思路,恰到好處的指引案例討論,進行啟發式教學,運用多元化的問答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等較難把握。

3《管理學》課程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真正的實現互動式案例教學,必須保證教學的有序性和結構性。互動式案例教學不是簡單的問答,而是師生相互探討,關注實際問題,尋找相對較好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是一種教學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因此對師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識儲備,更新知識層次,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并超越自己,為學生提供較好的教學環境和適當的學習方式。從案例選擇、堂前準備到案例探討及后續引導等方面都需精心準備。學生應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堅持堂前預習、堂中學習和堂后復習,積極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經常思考,善于請教。

3.1案例選擇

案例選擇是否合適是案例教學成敗的基礎,而在《管理學》課程中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因此,課程教學的內容是決定案例選擇的關鍵因素,學生興趣點是影響案例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而興趣是激發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探討的動力。首先教師需要考慮到課程知識點和案例的關聯性,分析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有選擇性的篩選案例,使其既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與教學目標相符,典型貼切,又要避免抽象、難理解的案例內容。其次教師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學生的求知興趣點,既要知道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又要了解學生渴望了解學習的知識和期望的教學形式。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注意整理歸納教學知識點,綜合考慮教學要求、內容、進度、難度、關聯性、接受度、學生求知心理和興趣點,同時注重增加案例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使所選案例既能包含學生需要學習和鞏固的知識點,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挑戰心理。

3.2堂前準備

堂前準備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討順暢的保障。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根據自身條件做好堂前準備工作。在選擇案例后課堂討論前,教師應首先應詳細講解課程理論知識,深入分析重點難點,為延伸的案例教學打好基礎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內容,注意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案例講解和討論環節,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拋出相關問題,考慮到在哪個環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探討障礙,在討論受阻時如何恰當的引導,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讓學生全員參與。注重基本知識點和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學內容和案例討論的時間間隔,不要使學生疲于堂前案例準備。同時鼓勵學生堂前預習,帶著問題和疑惑參與案例討論。學生在堂前應按照教師要求認真預習案例,自覺學習,分析相關問題,爭取在案例探討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討論時可以較好的陳述或提問。爭取經過案例討論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了解如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3案例探討

案例探討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專人負責式的分組討論或個人負責式的全員討論。在案例探討開始時,教師應注意把握好時間安排,如講解時間、思考時間、探討時間和總結時間。在案例探討進行中,教師首先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案例討論,思考案例存在的問題,相互協作發現新問題,共同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時熱情高漲,而到思考所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時行為散漫,應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適當的引導學生,調節課堂氛圍。在學生遇到思考困難時,適當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證案例探討不偏離主體的順利進行。然后注意進行啟發式探討,適時的提出啟發性的模糊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們從多種可能性出發做出多種備選方案,并分析評價各方案,做出合適的決策。鼓勵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同時注重整體效果,力爭全員參與,而非個別學生。學生在案例探討時應發揮主動性,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斷比較分析各種決策的優缺點,最后積極的向老師和同學們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相關疑惑和大家共同討論。

篇(7)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主要表現有:上課時靠后坐,甚至前幾排都是空的;上課時玩手機、聽耳機,心思全在課堂外;上課時昏昏欲睡甚至干脆趴在桌上睡覺,下課時卻生龍活虎;上課時聊意正濃、竊竊私語,有的甚至說話聲使得老師無法正常講課;上課時吃東西、隨意進出教室等等。總的來看,普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高,其次是職高的學生,最差的是3+2的學生。

(二)教材編寫偏重理論化

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較少,使得相關的理論與現實難以緊密的結合起來;教材中陳述和介紹的管理基本理論較多,很多學生難以掌握;教材課后練習較少,特別是缺乏典型的案例分析思考題等等。教材偏重理論化,較多地介紹基本理論知識,較少地引入社會典型管理案例,使得其很難吸引學生眼球,激發起自我學習的強烈愿望[2]64-66。

(三)教師教學缺乏創新性

教學的內容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完全做到與時俱進,沒有把握時代和社會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熱點和難點,使得教學的具體內容有些陳舊;教學過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群體發生的深刻較大變化;教學的現代化工具使用較少,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教學方法偏重于講述和自我分析,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我學習;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班級,授課形式基本一致,較少考慮不同學生類型之間的巨大差別等等。

(四)教學思路僵化較嚴重

每年面對的學生不一樣,而教學的路數還是照搬套用;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力不同,而教學的內容卻大致相同;同班學生的各自需求不同,而教師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較少等等。這種教學思路的僵化,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流于形式,只是為了追求及格或是高的分數,卻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五)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管理學原理》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預測、決策、計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溝通、控制和創新等。這些內容不是都要給學生講授的。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卻針對性不強,其主要表現在:對于普高、職高和3+2三類學生沒有做出嚴格的區分,哪類學生具體應該講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應該講到何種程度;對于同類學生沒有根據其是否為考試課,而在具體的講課中做出較大的區別;對于專升本考管理學和不考管理學的不同專業學生,沒有對教學內容做出具體的劃分等等。

(六)教學手段過度單一化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和計算機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領域。然而,由于我校教學條件的限制,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手段基本還停留在傳統階段,使得課程的教授效果有所減弱。

二、分類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于大學生的學習,要想使其更全面、系統和充分地掌握所學知識,其學習的積極性是最為核心的因素。根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普高、職高、3+2和非經管類的學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分別如下:對于普高可以講述現實案例、引入經典管理故事、坐前排平時成績加分、加強課中師生互動和開展案例式教學等方法;對于職高可以引入經典管理故事、坐前排平時成績加分、完成課后作業和開展案例式教學等方法;對于3+2可以引入經典管理故事、多做習題練習、開展啟發式教學和完成課后作業等方法。

(二)教材編寫實現案例化

首先,每章開頭時引入案例,通過案例吸引學生;每章具體內容中適當穿插小的案例和小故事,讓學生感受到趣味性;每章內容結束后,課后練習中也要適當加入案例分析,并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他們解決具體問題的操控能力。其次,要注意不能過分強調案例的重要性,使得教材變成了“案例”匯編,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卻支離破碎。再次,教材編寫案例化過程中還要注意案例和理論聯系的緊密型,兩者之間一定要有較強的聯系,不能牽強附會。最后,案例的選用和分析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類型而有所區別,如對經管類普高學生應采用大中型的案例,對經管類職高的學生應采用中小型的案例,對3+2和非經管類的學生應采用小型案例[3]202-203。

(三)培養教師更具創新性

一是教師應該高度關注社會和時代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結合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較新的且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二是重新認識現在學生的巨大變化,調查并評估其主要的學習動機和需求是什么,以學生為中心來重點講述其感興趣和最需要的理論知識;三是采用更多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四是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應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如對經管類普高應采用“講授為主、討論為輔、自學調節、練習補充”的授課形式,經管類職高采用“講授為主、討論為輔、練習補充”,3+2和非經管類采用“討論和講授為主、練習為輔”。

(四)教學思路突破常規化

《管理學原理》是具有典型文科性質的課程,其教學思路不能像理工科那樣形成非常固定的模式,而是要隨著學生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有所變化的,也就是說該課程的教學思路應該突破常規化,形成一種相對比較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一是每年面對學生的不斷變化,一定要積極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每年變化是持續不斷的,教師一定要克服自身惰性,根據學生的不斷變化來具體調整教學思路。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有針對性地講述課程內容。對于普高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課外管理知識的引入;對于職高學生,可以只講授課本知識;對于3+2和非經管類的學生,只選擇性地講授課本內容。三是針對一個班內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師應該講課時盡可能地考慮到大部分的需求就可以了。同時,對于要求較高的,可以推薦其他參考資料;對于要求較低的,可讓其抓住學習的重點內容即可。

(五)推行教學內容區別化

教學內容的區別化,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專業化,主要是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和綜合素質,以達到學以致用目的而進行的選擇性授課方法。具體來看,針對普高、職高和3+2三類學生應該講授的內容分別是:第一,普高。其教學內容應該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預測、決策、計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溝通、控制和創新等十二章的內容。其中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計劃、組織、領導、激勵和控制為重點內容,課時在4~6個學時;其他章節在2~3個學時。第二,職高。其教學內容與普高相同,其中管理概述、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為重點內容,課時數在3~5個學時;其他章節課時在2~3個學時之間,甚至有些章節可以不講,如預測、溝通和創新等。第三,3+2。其教學內容應該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計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和控制等八章的內容。其中管理概述、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為重點內容,課時在6~8個學時;其他章節課時在3~4個學時,甚至有些章節可以不講,如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人力資源管理等。

篇(8)

2.案例分析誤區。案例分析是整個管理學案例教學實施的關鍵環節。案例分析的好壞直接關系教學效果。但我們在進行案例分析時仍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第一,重視個體能力,忽視團隊合作。實施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管理者和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領導者。但我國高校實施案例教學時往往注重培養單個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忽視了團隊合作技巧和領導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大部分都是由個別學生單獨發表看法,而較少是通過一個小組或團隊共同商討、合作完成,特別是沒注意使團隊學習在課堂之外發揮作用。這不利于培養合格的管理者。第二,重視案例分析,忽略理論講解。盡管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的核心與重點,但一些教師卻過分強調案例教學的重要性,把案例教學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大大壓縮,甚至忽視對管理學理論知識的講授時間和內容。這種把案例教學絕對化,無視管理學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一方面,過度重視案例分析,割裂其與理論教學的邏輯關聯,會使案例分析喪失理論依據而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分析案例,最終使案例教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理論教學本身也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需要進行一定的理論分析和灌輸。如果缺乏理論基礎,案例教學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第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毫無疑問,案例教學模式的主體是學生,要保障學生在案例閱讀、觀點分析、問題討論、方案設計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在案例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一部分教師認為,既然課堂已經交給了學生,教師只要按照教案安排推動教學進程、維持秩序即可,無需過多干預教學過程。事實上,這等于放棄了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導向作用和調控職能。如果教師不主導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學節奏的控制以及教學問題的分析,那么就可能導致教學秩序陷入混亂,教學重點無法突出,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法的完善對策

為了切實發揮案例教學的積極作用,針對案例教學中存在的種種誤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合理選擇案例素材。在選擇案例素材的時候,教師必須把握以下原則。第一,案例必須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案例教學必須是以一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案例內容必須包含理論教學或實踐教學所要求討論的問題,不能完全脫離教材內容而空談案例,否則會讓學生覺得無所適從。第二,案例主題必須有時代性和新穎性。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每一個社會經濟發展時期會涌現各種不同的實踐案例。選擇案例要盡可能反映當今社會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案例,盡量不要選擇過時的案例。同時也要注意盡可能選擇反映我國企業發展特點的本土型案例,盡量避免過多選擇國外案例。這樣以增強學生對案例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提高教學效果。第三,案例必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教師選擇的案例必須有一定的分析價值和學理意義。案例應該反映經濟活動中具有一定共性特征和規律的市場現象。這些案例中所反映的問題能夠起到引發學生思考、分析、發現問題的功能,也能讓學生智從中學到經驗和受到啟發并開發智力的目的。

篇(9)

管理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管理學的藝術性主要就在于管理科學的實踐性,在企業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管理人員主要是在一定的科學管理的原理之下去學習怎么管理。這個學習的過程當沒有固定的模式,在獲得管理辦法的時候主要還是依靠管理的相關科學知識,同時還需要通過一定的管理實踐來培養和鍛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通過具體實踐所獲得的知識更加的可貴,因為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這些知識受到了失敗和成功的考驗和洗禮。管理的案例則正是從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管理的藝術。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很好地去掌握這種管理的藝術,那么對于他們的管理能力培養以及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1.2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已經學習到的知識應用能夠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

在管理學科的教學當中,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很好地駕馭這些知識,同時要讓他們具有豐富和發展知識的能力。只有通過自身的培養和實踐,學生才能夠很好地擁有對知識進行自我更新的能力。而案例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是其他人在對企業經過實際的調查之后寫出來的比較客觀的書面描述,所以選擇案例教學法是一條捷徑。案例教學能夠使得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從而達到對知識進行活學活用的目的。

1.3案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

管理學科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是依靠課堂進行灌輸的話,就很難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的時候采用語言也不能夠很好地表達出管理的情景。在采用了案例教學法之后,因為案例本身就具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會覺得很多情景都和他們家人平時的工作情況比較相似,在學習的時候也能夠更有興趣,使得他們的學習方式從之前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主動探索轉變。而且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也能夠積極地發言,教學的效果就能夠有效地提高,而學生學習的記憶也會更加的深刻。

1.4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管理學科采用案例教學法主要就是組織學生對相關的管理問題進行的一種分析法或者是討論法。管理的案例在主觀上面能夠有效地誘導學生的思維,誘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和鉆研問題,這樣的思維過程在無形當中就能夠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增強。而且在對案例進行討論的時候,需要用語言來把那些經過思維整理過的東西表達出來,所以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2在大學管理學科當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原則

2.1在選擇案例的時候應該要有一定的標準。

案例劃分的類型非常多,但是對于那些質量比較高的案例來說都應該要符合下面這些標準:對于學習的目標比較明確,而且范圍也適當;覆蓋的面比較大,綜合性比較強;案例的說明線索應該比較清晰,信息含量也應該比較大;沖突情節或者是疑難問題應該能夠引人深思;通過一定的努力之后就能夠獲得一些相關的信息;教學的案例應該簡潔,盡量包含一些有趣的故事情節或者是人物。

2.2對于案例教學和傳統教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應該要比較明確。

案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而傳統教學的目的則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案例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方式主要是啟發式,而傳統教學則是講授式;案例教學的溝通渠道是多相流動,而傳統教學則是單向流動;在案例教學當中教師的地位是輔導地位,而在傳統教學當中則是主導地位;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是主動學習,而在傳統教學當中學生則是被動接受;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而在傳統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比較低;案例教學法在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時候效率比較高,但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效率比較低,而傳統教學在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時候效率比較高,而在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時候效率比較低。但是要想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那么就必須要掌握科學的理論知識,從而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時候才有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在開展案例教學的時候,脫離了理論知識,那么案例教學也不能夠取得預期的目標。所以在大學管理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傳統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

2.3對于案例教學和舉例教學的不同作用應該要把握好。

很多教師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給學生討論和講解各種各樣的例子,然后再讓學生做很多的習題。舉例教學方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告訴學生在抽象或者是遐想的情景當中什么才是正確的,而案例教學的特點則是開闊學生在觀察問題時的視野,使得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提高。

3大學管理學科中案例教學的基本步驟

①教學之前的教師準備工作。教師在課前應該要對案例進行仔細的挑選,熟悉那些需要討論的材料,然后提出一些需要討論的問題,讓學生也做好課前的準備。②教學之前的學生準備工作。在案例的教學當中,學生是主要發言人,所以在上課之前,學生也應該進行認真的準備。首先學生應該根據教師所布置的案例進行仔細的閱讀,熟悉案例的一些主要內容。其次針對需要討論的問題查閱相關的資料。③對案例進行討論。在對案例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全班一起討論,也可以劃分成小組進行討論。④教師總結和發言。在案例討論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做一個比較簡短的總結。

篇(10)

1建立水資源管理學的必要性

水資源是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成為世界關注的重大資源環境問題。

我國水資源問題更加嚴重。目前我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影響工業產值2300億元,農業灌溉每年缺水達到300億立方米,直接影響糧食生產穩定和發展。據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將達到極限。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屬于四類以上的水質,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出現海水倒灌,如華北地區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矚目。

上述問題的解決,一靠科學技術,二靠科學的管理。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加強科學管理能起到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況水利科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約。

應該承認,目前我國很重視水資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須承認,目前的水資源管理工作,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與現實的要求相差甚遠,開展水資源管理系統研究,系統總結水資源整理水資源管理的知識體系,建立水資源管理學,指導我們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資源管理學是十分必要的。

2水資源管理學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2.1水資源管理與水資源管理學

關于水資源管理的概念,盡管我們用的很多,但目前學術界尚不統一。《中國大百科全書》是權威的工具書,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釋。

水資源管理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組織、協調、監督和調度。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技術和教育等手段,組織各種社會力量開發水利和防治水害;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處理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用水矛盾;監督、限制不合理的開發水資源和危害水源的行為;制定供水系統和水庫工程的優化調度方案,科學分配水量”(陳家琦等)(水利卷)

為防止水資源危機,保證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運用行政、技術、立法等手段對淡水資源進行管理的措施。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容包括調查水量,分析水質,進行合理規劃、開發和利用,保護水源,防止水資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時也涉及水資源密切相關的工作,如保護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樹造林,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鹽漬化、沼澤化、砂化等(李憲法等,)(環境科學卷)。

運用、保護和經營已開發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設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標是:保護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確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驗證水利設施的正確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種技術、經濟、行政、法律措施。隨著水利事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認為,目前關于水資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內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異。水資源管理具有時代的內涵,不同時代,水資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澇災害的管理,此時一切活動都圍繞其進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至今,不僅僅說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頌揚,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洪澇災害依然是威脅我們中華民族生存的大問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經濟的迅速發展,淡水相對于人的需求供給不足,水向水資源轉變,水具有了經濟內涵,此時,人類面臨的問題除了干旱洪澇災害之外,增加了水資源短缺問題,為了增加水資源供給,人類加大了水資源開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態環境惡化正在蠶食人類的文明。目前,人類同時面臨著干旱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多重危害,水資源管理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僅僅以水論水,解決我們面臨的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資源管理中的“水資源”,不僅僅包括通常我們所說的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而且應該包括能夠被人類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將水資源管理放在與水有關的復合系統之中,從綜合的角度出發,采取協調的手段才能解決人類對水資源需求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時代的烙印,與現代水資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陳家琦的定義偏重于開發利用,而且對水資源管理的內容進行了部分闡述;李憲法的定義,是以解決水資源危機為出發點的;李石的定義最終落實在“開發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設施”上,范圍更加狹窄。用現代認識水平來看,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補充的問題。

從整體上來看,這些定義以水資源開發作為主線,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保護為開發服務,“保護”處于被動的地位;其次,視野相對狹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資源本身,缺乏復合系統下對水資源的綜合認識,以水論水;第三,生態環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資源高效利用問題沒有提到應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進一步精練,在解釋水資源管理概念的同時,有的將水資源管理的包含的內容也納入進去,需要進一步提煉。

作者認為,所謂的水資源管理,就是為了滿足人類水資源需求及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和。

目前,關于水資源管理,我們開展了系列的工作,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形成了大量的知識,但水資源管理否能已經成長為“學”呢?,尚缺乏系統的探討。作者認為,水資源管理學是否成立,主要取決于水資源管理學是否具有明確的區別于其它學科的研究對象,只有明確的研究對象,水資源管理才能漸漸成長為水資源管理學。

作者認為,水資源管理學已經清晰的研究對象,就是研究水資源高效利用保護的各種措施規律,水資源是管理的對象,也是水資源管理學管理的核心。水資源管理學是管理水資源知識體系,其理論基礎包括系統論、可持續發展理論、超生命周期理論等。

2.2水資源管理學研究內容

水資源管理學作為一門正在成長的學科,研究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諸方面:

(1)水資源數量管理和質量管理

其包括水資源數量管理,水資源質量管理,以及水資源數量和質量綜合管理。

(2)水資源法律管理

水資源法律管理,是通過法律手段強制性管理水資源行為,在水資源管理學中,水資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內容包括國內外水資源法律的比較、水資源法律演進、水資源法律具體內容、水資源法律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等等

(3)水資源權屬管理

水資源權屬管理是水資源管理學的重要內容,包括水權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資源行政管理

水資源行政管理,是通過行政手段對水資源管理的行為,是以水資源管理行政體制為研究核心,重點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關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門協調管理的問題,實現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務管理理論與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內容。

(5)水資源規劃管理

水資源規劃,是對水資源開發利用未來科學描述。水資源管理學中的水資源規劃,主要研究水資源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如水資源規劃的內容、原則、水資源規劃的方法、水資源規劃實施的保障等。

(6)水資源配置管理

水資源配置,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核心內容之一,他是以水資源承載力為基礎平臺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資源配置過程中,由于我們長期擠占了生態用水,必須給予認真的考慮和回補。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理論與方法能為水資源配置提供理論基礎和指南。

(7)水資源經濟管理

水資源經濟管理就是通過經濟手段對水資源利用進行調節和干預。包括水資源價值理論、水資源經濟管理體系、節水效益分析、水資源折舊、排污收費等等。

(8)水資源投資管理

水資源投資是維護水資源的重要保障,水資源投資管理主要包括與水資源投資有關的資金的籌措、資金的利用效率、資金的回收、資金的增(保)殖、資金投入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等等。

(9)水資源風險管理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既有自然風險,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為的作用產生的人為的風險,如設備出現故障導致供水中斷等,水資源風險管理研究這些風險的產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風險發生情況下采取的應急對策措施。

(10)水資源利用保護技術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節水技術管理(工業、城鎮生活節水)、農業節水技術管理、污水處理技術管理以及水資源配置技術、水利技術發展戰略等等。

(11)水資源工程管理

我國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資源工程管理就是結合社會、經濟、環境等特點,研究水資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論與方法。在水資源工程布局過程中,要將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產業制度和產業規模等作為重要因素加以考慮,謀劃優化的水資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綜合效益。

(12)水資源數字化管理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水資源的管理必將有傳統的管理走向數字化管理,“3S”技術在水資源管理中將日益普及。水資源數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管理的效率。數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擬、遙感監測、決策支持系統等是水資源數字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13)行業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具有多種功能,不同行業由于水資源利用方式、利用技術、利用效益等諸多因素的差異,對水資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資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業特點。行業水資源管理就是分行業研究水資源管理,如農業水資源管理、水資源景觀管理、工業水資源管理等等。

(14)國際水資源管理

世界有眾多的國際河流,國際河流的開發利用,由于涉及到相關的國家,上下游之間的矛盾處理更加復雜,水資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國際水資源管理,是以國際河流為研究對象,研究其開發、利用、保護和協調等相關問題。

(15)水資源綜合管理

涉及到水資源部門、行業和領域極其廣闊,對水資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論水,必須將其放在社會、經濟、環境等復合系統中進行處理。森林管理、濕地管理、婦女在水資源管理中作用、WTO條件下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根據水資源狀況通過國際國內市場進行水資源貿易(包括間接貿易,如進口高耗水產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資源綜合管理的重要內容。

3、水資源管理學與相關學科關系

3.1水資源管理學與水資源學的關系

水資源學是一門綜合叉性學科,目前該學科還沒有完全定型,正處于成長時期。通常認為,水資源學是對水資源進行評價并制定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規劃,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以及對水資源實行科學管理和保護經驗的系統總結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水資源學的基本理論體系是建立在水資源本身存在、運移、轉化和調控的基本規律與系統論的基本觀念和方法的結合上,研究的重點是建立在系統論基礎上對水資源系統評價、開發和最優調控的基本規律。

水資源管理學與水資源學既有區別也有聯系。他們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點是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叉科學,在形成水資源學的過程中,也漸漸形成了水資源管理的知識體系,水資源管理學漸漸成長。他們的主要區別在于水資源管理學所涉及的面更廣泛,而且水資源管理學與管理學存在密切的關系。

3.2水資源管理學與管理學的關系

管理科學是一門應用多學科與多領域理論、方法、技術和知識的綜合叉科學,其目的就是研究人類利用有限資源實現組織目標的管理活動方面的動態、復雜和創新的社會行為及其規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學重要研究內容。

水資源管理學中的管理對象是水資源,而管理學中管理的對象是人,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學的原理可以為水資源管理學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水資源管理學的發展為管理學延伸提供新的增長極。

水資源管理學也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

3.3水資源管理學與水文學的關系

水文學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時空分布與運動規律并應用于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科學,作為水利科學的一部分,水文學的重要內容是地面水與地下水的觀測、評估與預測,并為規劃與管理提供依據。

水資源管理學需要水文學的支持,水文學為水資源管理學提供基礎數據,水資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學提供的各種數據為依據進行調控管理水資源,水資源管理學的基礎是水文學,兩者關系非常密切。但水資源管理學所涉及的內容比水文學研究的范圍更廣泛。

4結語

水資源管理學是多學科交叉的年輕的學科,其發展具有很大的現實推動力和潛力,目前學術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視,相應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見。作者初論水資源管理學,意在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探討,推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值得說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資源管理學導論》即將完稿,并出版發行,但愿能為《水資源管理學》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姜文來,水資源價值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姜文來,楊瑞珍著,資源資產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上一篇: 混合學習理論論文 下一篇: 工程測量專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台湾久久三级日本三级少妇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 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