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30 10:34: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建筑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建筑教學論文

篇(1)

二、課程教學要以職業技能素質養成為核心

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素描課程應該把握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所具備的職業技能要求這一關鍵環節來組織教學內容,換句話說,教學應該為人才的職業技能養成服務,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專業教學要求。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有建筑設計能力和造型表達能力,就必須具有一定的視覺感受能力、空間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視覺感受能力包括接受視覺信息的能力以及視覺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臻g造型能力是由空間形象的構想思維能力以及思維活動成果的形象外化表達能力所構成的。空間形象的構想思維能力我們稱之為構思,思維活動成果的形象外化表達能力我們稱之為繪畫。簡單地說,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學生的造型能力由兩個部分構成,即構思能力和繪畫能力。構思能力的素質要求指向空間構成的可能性與合理性,繪畫能力的素質要求指向外化表達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審美能力包括審美主體對形式美感的認識與評價能力以及創造與表達能力等,認識與評價能力包括對美的感受力、對美的判斷力,創造與表達能力包括對美的想象力、對美的外化表達。這三種能力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的關系,缺一不可。建筑設計技術專業開設素描課程的目的,就是通過素描教學和訓練有效培養并提高學習者的視覺感受能力、空間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在這三者中,空間造型能力是建筑設計專業的核心技能,也是課程教學的重心所在,素描課程的教學應以空間造型能力養成為最基本核心,兼顧視覺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養成。

三、基于專業特點和職業技能要求組織教學內容

目前,多數高等職業學校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素描課程還是參照傳統的繪畫類專業教學模式確定的建筑素描課程教學內容。一般來說素描課程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教學課時大多控制在80至96個學時之間。教學內容大致是作為三部分安排:石膏幾何模型寫生(幾何模型單體及組合體的寫生、浮雕柱頭花飾寫生)、靜物素描寫生、建筑與自然風景寫生。從這些內容來看,大體上是延續以繪畫學科發展為目的的教學價值取向,以明暗(光影)寫生為主要表現手段,以研究其形體結構、透視關系、質量感覺為主要目的,大量的時間用于探索如何真實地再現對象和相應的表現技巧上。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對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教學來說是不恰當的。建筑的三維空間展現是其最基本的形態特點,這一點和雕塑藝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與繪畫相去甚遠。即使是雕塑,與建筑對三維空間的塑造形式也是不同的,雕塑對空間塑造的重點在形體的空間存在形式上,注重的是形體的外在形式,而建筑對空間塑造的重點是形體空間存在狀態和的內部空間構建并重,甚至更注重內部空間的構建。“雖然繪畫中包含了幾乎所有的藝術規律,但將它作為建筑的基礎還是應有所選擇。”傳統的素描教學力求造型諸因素的全面和完整,對建筑設計技術專業來說,在不到100個課時的學習時間內,讓學習者掌握全面完整的素描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做法是不現實的,更是沒有必要的。作為建筑造型基礎的素描教學,在內容上更應該凸顯空間結構以及美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專業特點和職業技能要求組織教學內容。把握建筑區別于其他造型藝術門類的特點,基于專業的職業技能要求來構建課程,以形體特征、空間結構、透視規律、形式美感為核心來組織素描的教學內容,形成以結構研究為主的結構素描和以視覺傳達為主的表現素描兩個內容模塊。結構素描訓練以幾何體和幾何體組合為主要內容,研究形體的基本結構以及形體在空間中的透視變化,研究不同形體組合結構的構造關系;表現素描訓練以多種表現形式為主要內容,探索光影色調、質感表現、肌理感受、特征速寫、精細描繪、意象表達、抽象表現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美感特征。通過兩個內容模塊的教學培養學習者的空間造型能力、形象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篇(2)

全國解放以來,我國工業建筑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工業建筑無論是在量還是在質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出現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

1.1.1新興的工業園區迅速發展

高新技術在向生產力轉變的過程中出現了更多的工業建筑類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斷涌現,諸如高新技術產業區、科技園、軟件園、創業園等。這些新興的工業園區都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除了生產建筑之外,還有完善的辦公、娛樂、科研等多種功能的輔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設計了優美的廠區環境,把生產、工作與生活設施綜合起來,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體現了企業精神和城市現代風貌。

1.1.2工業建筑的廠房設計向大跨度和“彈性”大空間發展

為了滿足企業改建、擴建的生產需要,工業建筑的廠房設計向大跨度和“彈性”大空間發展,廠房內部空間環境引入人性化的設計,保護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產效率。

1.1.3工業建筑結構類型趨向多樣化

大開間、大跨度的柱網形式,型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預應力結構、空間網架結構、輕型鋼結構、桁架結構、懸索結構、空間膜結構等結構體系以及壓型鋼板墻體和屋面體系等廣泛應用于工業建筑。

1.1.4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得到重視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目前,尚有一些因工藝落后而廢棄的工業建筑其建造質量仍能滿足其他用途。因此,以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來對待因時代變遷而出現的眾多舊工業建筑,重視對其進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為我國現代工業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國老工業基地的一些工廠企業通過調整生產結構、挖潛改造,重新煥發青春,如長春一汽大眾新廠。舊城中的老廠有的易地重建,有的舊貌換新顏,如前文所提到的1933老場坊的改造,將已廢棄的工業遺產盤活,現已改造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時尚之都。

1.2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的發展趨勢

隨著數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現代工業生產的模式也在發生變革,已從早期以加工業為主,轉型為以電子信息工業、化學、生物、金屬機械工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即從勞動密集型轉型為技術密集型。在全球范圍內可持續性發展觀念和各種文化思潮的興起,都極大地促進了工業建筑創作的進一步繁榮。在當今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3]:生態、節能、省地、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人類工程學的應用以及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的趨勢;高科技化及多元化的趨勢;文化性趨勢。

2.3我國工業建筑與國外的差距

與過去相比,我國工業建筑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建筑在觀念方面、體制方面、技術方面和教育方面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4]。這里固然有各專業工業設計院在“以工藝為主”的思想指導下,建筑師們普遍認為工業建筑僅僅在工藝流程之外依附結構“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對工業建筑創作缺乏熱情等原因,但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教育界對工業建筑教育的忽視卻更值得我們深思。

2我國高等院校中的工業建筑教育

工業建筑設計水平就是建筑師技術水平的體現,而建筑師的技術水平與學校教育、在職培訓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調查發現,我國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嚴重忽視工業建筑教育的問題。因此,如何盡快全面提高我國工業建筑的整體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解決我國高等院校的工業建筑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2.1我國高校建筑院系工業建筑教育的現狀

2.1.1課程開設方面

國內大多數高校建筑院系不重視或完全忽視了工業建筑的教育。據統計,在我國設置了建筑院系的高校已超過60所,但在這些院校的建筑學教育中,基本上取消了工業建筑設計原理的講授和相關的課程設計。根據調查,只有重慶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中南大學等不到十所高校的建筑院系開設了工業建筑設計原理這門課程。長期以來,高校建筑教育對工業建筑的忽視造成了優秀工業建筑設計人才的缺乏,嚴重影響了我國現代工業建筑設計水平的提高,導致我國工業建筑創作思想領域一直處于比較低沉的局面。

2.1.2教學師資力量方面

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備工業建筑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高校建筑學專業的教師大部分只是具有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實踐經驗,現有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工業建筑教學的需求。

2.1.3教輔教材方面

與工業建筑相關的教材嚴重匱乏,現有的教材內容舊,技術落后,所講述的創作思想遠遠滯后于當代建筑理論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當前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課程的教學需要。目前,市面上介紹國內外優秀的工業建筑作品,以及新技術、新材料、新的建筑理念在工業建筑中的應用等相關的參考書籍寥寥無幾。

2.2加強工業建筑類型特色教育,培養寬口徑設計人才的建議與對策

2.2.1加強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

建筑教育的教學計劃及大綱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拓寬專業,增加社會適應性,構建以學科為基礎,學科交叉、文理滲透為途徑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專業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訓練,將學生培養成為專業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建筑設計人才。

2.2.2重視工業建筑教育,加強學生對工業建筑的全面認識

通過建筑歷史、設計原理、材料構造、工程實踐等環節,讓學生了解工業建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引導學生對工業建筑設計產生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科技新知識解決工業建筑的整體性、綜合性、靈活性等問題,加強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綜合性知識的學習,處理好工業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間的相互關系,進而訓練其發展思維,鼓勵其獨創性,以彌補傳統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2.2.3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思想

工業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占有較大的比例。無論舊工業的改造還是新工業的開發,工業建筑始終與城市規劃、環保、節能、地理環境、經濟、文化、人居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現代工業建筑設計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來實施,使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可通過在建筑設計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可持續建筑理論教育,鼓勵學生關注環境,探索高舒適、低能耗建筑設計,探索新能源、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生態、藝術、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

2.2.4重視工業建筑生產和生活區域的環境設計

在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思想,重視工業建筑生產和生活區域的環境設計。隨著現代化工業生產的生產工藝、管理高度科學化及人們經濟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產條件、勞動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工業建筑設計中,也應更多地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設計上表現為注重營造室內外環境。

2.2.5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學科的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采取“請進來帶出去”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校開設工業建筑設計課程時,聘請設計院具有實踐經驗的建筑師、結構工程師、暖通設備工程師來學校給學生講授各學科與工業建筑相關的知識,并結合設計院現有的工業建筑項目給學生布置課程設計題目,讓學生“真題真做”;學校與設計部門聯合建立實習基地,畢業設計時將學生分派到設計院去,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工業建筑設計的相關原理,加深對工業建筑相關規范的理解和執行,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在設計中的跨學科交流和協作能力。

2.2.6建筑教育是終身的教育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能隨時吸取新的創作思想,運用新的科技成果,發展、整合專業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才能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取得創新和發展。

3結語

近幾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工業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科技的進步使得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工業建筑的發展同樣面臨著新的挑戰?;仡櫸覈I建筑發展的歷史,我們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不可否認我國工業建筑的發展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在設計理論、技術、教育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吳良鏞先生在《北京》中提倡“全方位教育”,并指出“未來建筑事業的開拓、創造以及建筑學術的發展寄希望于建筑教育的發展與新一代建筑師的成長”[5]。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國工業建筑創作的整體水平,應對信息時代所帶來的新的挑戰,在此,我們建議高校建筑院系重視和加強工業建筑教育,呼吁更多的建筑大師、建筑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工程界有經驗的工程師,都來參與我國高校建筑院系的工業建筑教育事業,共同開創我國工業建筑設計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摘要:闡述了我國工業建筑的現狀以及信息時代下工業建筑的發展趨勢,指出了我國工業建筑設計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結合我國高校開展工業建筑教育的現狀,分析了產生差距的原因,呼吁重視工業建筑的教育,并對我國高校工業建筑教育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信息時代;工業建筑;建筑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趙崇新.變身、平臺、再生-圖說1933老場坊改造過程[J].工業建筑,2008,38(10):4-7.

[2]費麟.中國工業建筑面臨新世紀挑戰[J].新建筑,2004,(03):4-10.

篇(3)

2《建筑法規》課程教學

根據近年從事建筑法規教學的經驗和本課程理論與實踐性強的特點,針對建筑法規教學過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調查研究,以及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較合理可行的《建筑法規》課程教學方法。

2.1明確教學目標針對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提倡高校改革的要求:“培養應用性的人才”這個戰略思想。建筑法規依照這個戰略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目標就是首先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糾正認識的誤區,工程建設活動不僅是一個技術勞動的過程,其成敗不僅取決于技術,法律對于工程建設活動的程序,工程建設參與者的資格、相互關系以及工程建設中各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都有明確的規范,僅掌握專業技術知識遠遠不夠,熟悉建設法律知識是從事工程建設活動的必備前提?,F在的工程建設活動都要求持執業資格證上崗,取得這些執業資格證,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讓學生重視法規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然后在教學工程中通過優選教材,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基本法律知識,能簽訂工程合同,解決基本的工程糾紛,保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守法維權。

2.2優選教材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多多少少存在崇拜教材的心理,而法規教材的編寫往往滯后于國家頒布的最新的同時又是最實用的法律法規,所以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首先注重教材內容的實效性,教材內容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同時選擇帶有實用背景的工程案例分析的教材,這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利用法律知識來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時,查閱相關的法律頒布的背景資料以及相關案例的出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克服學習法律知識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能力。

2.3“研討式”教學方法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放棄傳統板書式,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也不能完全依賴案例教學法,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及法規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二者結合的,經實踐教學證明教學效果比較好的“研討式”的教學方法。1)研討主線的確定。研討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找到課程研討的主線,對于法規課程的主線主要是按照工程項目建設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立項計劃部門審查可行性研究選擇建設地點勘察設計任務書的編制和審批勘察設計文件的編制施工安裝竣工驗收。按照上述工程項目的建設程序,課前預習時首先給研討小組布置相應的研討提綱,學生查找相關的案例,找出相關的法律知識點,提出問題,課堂上每一個研討小組根據自己案例,分別講述自己案例中相關章節的知識點,等每個小組講述之后,由教師聯系書本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的案例討論加以強調總結,給出每一階段的相關法規知識。2)研討案例的選擇。除了課下學生自主選擇案例,課堂上教師的課前研討案例的選擇也很重要,因為只有教師選擇了合適的案例,才能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效果就有了好的開端,所選擇的案例最好是新近發生的,當前報紙媒體的,廣大群眾都在關注的;上緒論課時,就選擇了2012年8月發生的哈爾濱陽明灘大橋被四輛重載貨車壓塌,四輛貨車沖下橋體,造成人員傷亡這樣的事件,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思索事件發生的原因,學生很快就進入熱烈的討論中,并積極發言,最后教師引導學習法規的重要意義,學生很快就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行學習,其他章節的學習也是如此,查找到最近的相關案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更深入細致的理解法規的含義和學習的意義,在接下來的建設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相關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同樣教師和學生在課下都有查找相關的法律案例來加深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把握,學生案例的查找是根據教師在課前給的研討主題和相關的內容來確定查找的方向,并且研討小組要根據查找的案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闡述的觀點要緊扣教師給的主題以及要學習的法律基本原理,教師查找的案例是總結性的、綜合性的,能對要學習的建設工程相應階段的法律知識有一個系統連貫的把握。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研討的積極性,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總結性的引導案例,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和對枯燥法律條例的理解和掌握。3)研討小組的確定。為了對比研討課的效果,在上課時摒棄了法規傳統的大班課的做法,以小班授課的方式進行,每班的人數控制在30人以內,研討小組確定也相對比較容易,5人~6人一組,5個~6個研討小組,研討小組的確定是根據學生的意愿自由的組合,并且鼓勵他們給自己的研討小組命名,鼓勵各組之間的競爭,這樣每一組都很齊心協力,上課的熱情很高,學生的研討興致更高,研討時每個人都積極發言,為了自己小組的榮譽每次討論時出現不同觀點時,大家都爭得面紅耳赤,發言時更是激昂慷慨,真正鍛煉了學生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學生查找的相關案例也成為了教師教學內容必不可少的補充,大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經過兩學期實踐證明案例式研討教學法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實踐動手的能力,通過用往年的建造師考試真題進行測試,學生法規專業課的過關率達到86.5%,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4課程的考核方式本課程主要采用“研討式”的教學方法,因此考核時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考核,平常課堂參與研討的積極性,案例討論時的發言是最終考核時的重要參考,平常的成績占總考評成績的70%,最后還會優選歷年一、二級建造師考試的真題對學生進行理論考評,這個成績占最終考評成績的30%。這樣的考核方式,同樣會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會更加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篇(4)

《建筑材料》課程通常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針對施工員、監理員、安全員、質檢員、材料員崗位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次,該課程涉及的材料種類較多,涉及到:水泥、石灰、鋼材、混凝土、瀝青與瀝青混凝土等各種材料。而各種材料的性質、結構、功能又都不一樣,材料與材料之間聯系不大。有的材料在生活中常見,但學生以前沒接觸到也不會留意,因此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到大學后第一次接觸到該專業性的內容通常會比較茫然。

1.2實訓達不到效果

《建筑材料》課程一般有理論教學與實訓兩部分。在現在教學中,在實訓時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大多只是選擇幾個簡單的實訓內容讓學生進行練習或者演示。這樣一是無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二是讓學生覺得這類實訓課很輕松,給有些自覺性不強的學生有了偷懶的空間。體現不出高職教育的“做中學”、“學中做”的要求,也就不符合高職教育改革提出的: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1]。

2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2.1以任務驅動為導向

在理論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學生的職業資格考試如施工員、材料員考試的要求來選取。重點介紹現有建設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如混凝土、水泥、石灰等。此外,還要根據專業需要來選擇內容,如交通土建專業還需要重點講解瀝青及瀝青混凝土的相關內容。建筑材料還是一門迅速發展的學科,新材料不斷出現,為了讓學生能及時了解材料方面的最新成果、國家的新規范、新標準,需要及時向學生介紹,還要舍去一些已經過時現時很少使用的材料。我院課程內容的選取為:集料的檢測與運用、膠凝材料檢測與運用、建筑鋼材及墻體材料檢測與運用、復合材料的檢測與運用、新型混凝土配制、檢測與運用。

2.2多種教學手段應用

2.2.1實物展示法

為了避免課堂上的空講,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在教學中更為形象、具體的體現所講內容,可以將實物進行演示。如講到地面裝飾材料時,可以準備一些實木地板、復合地板、竹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以及分辨。這樣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認識,對所學內容也就更感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2.2現場教學法在講到有關內容時,將學生帶到學校附近的裝飾市場,讓學生進行自己調研。將全班分組后每一個小組安排調研一種材料的任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將調研的成果匯總,制作PPT在課堂進行成果、心得匯報。這樣每一個小組自己深入調研一種材料,聽別的小組介紹其他材料,既提高了效率又學的了東西。在調研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與商家、同學以及教師分析,這也能培養學生與社會打交道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2.3強化實訓環節

實訓環節和課堂教學不同,其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能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加強和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實驗教學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仿真教學模式,以提高實訓教學效果[2]。

2.3.1實訓教學的組織

在實訓過程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多,首先將全班學生每4人進行分組,每組設一名組長。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位同學都有動手練習的機會。此外,由于在學生自己動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在實訓時由理論教師和另外配備的一名實訓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訓,這樣可以提高指導效率。

2.3.2實訓教學方法

實訓的特點是有相應的操作規范。在每個實訓室的黑板上都張貼上該實訓室所承擔實訓項目的操作規程。這樣學生在操作時可以直接參考。此外,由于涉及到一些儀器等的使用,在實訓前,教師應先做講解以及演示,將實訓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講解,以防出現安全事故,特別是機械的操作。遇到學生不會的問題,給予講解或演示,直到學生能獨立完成實訓任務。在實訓周時,將學生分為三大組,將實訓內容由三大組輪流來做,如第一大組做砂的測定,第二組做水泥測定,第三大組做鋼筋試驗。然后小組輪流試驗。最后的新型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由三大小組同時進行,數據共享。

2.3.3實訓場地的開放

建筑材料實訓室實施全方位開放,包括:時間開放、空間開放、設備開放等[3]?,F在由于對設備使用方面的考慮,實訓場地基本上只是在實訓時才對學生開放。二是由于實訓時間有限,而有的試驗需要時間較長,并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因此,只有實訓室開放,學生才能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相應的試驗。同時實訓室的開放也有利于師生進行課題研究[4]。

2.3.4實訓成績的考核

課堂的實訓以小組成績來打分,分為數據處理40%、操作的規范40%、考勤20%三部分來評定課堂實訓成績。實訓周成績單獨作為一個學分計入學生成績。實訓周成績按照操作規范30%、數據處理20%,考勤10%、考試40%。實訓周的考試由于人數較多,不可能每一個學生把每一項內容都考核,因此采用抽簽方式決定每一個學生的考核項目。

篇(5)

2.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通過對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立足于時展和教學實際,提出以下解決途徑和方法,以便可以切實提高四年級學生的設計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2.1打破設計教學長周期模式

中低年級的課程設計教學周期一般為九周,在這樣的長周期中,容易出現學生“前松后緊”的散漫狀態和教師“放羊式”低效管理以及只重視最終圖紙成果等弊端。故可以將九周的設計長周期拆解為長短周期相結合的模式,如在高層綜合辦公樓課題設計中:第一、二周為學生實地調研、查找文獻及教師理論教學,在這個環節中鼓勵學生多人成組調研,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調研,“帶著問題去發現問題”,通過采用調查問卷采訪及計算機輔助模擬等方式為后續設計提供定量的分析依據,使調研成果真正能為后續設計服務;在第二周穿插一次與課題相關的快速設計及研究環節,促使學生盡快進入設計狀態,并在快速設計中反思問題、總結經驗從而反映到正式設計環節中;第三周至第八周即展開正常的高層建筑設計課題,變傳統的師生“一對一”坐診式交流為調研小組討論,激發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督促學生提高效率、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完成相應的成果,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的表達方法進行成果匯報;在第八周時再次穿插一次快速設計及研究環節,對學生之前所學進行總結和回顧;第九周提交正圖并進行公開的答辯評圖。由此可以看到,這種長短周期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貼近了設計院實際的工作狀態、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更加符合學生對于知識學習鞏固的內在規律。

2.2理論課教學與課程設計相結合

高層建筑的誕生本是技術革新與飛躍的產物,對其技術問題的鉆研應是本設計課程教學中必然包含的內容。由于設計教學時間有限,需要與其他相關專業理論課教學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使理論為設計實踐服務。以高層建筑設備部分為例,在四年級同時進行的建筑設備課教學中可開設專門的研究環節,針對建筑設備對于高層建筑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及剖面設計的影響及互動關系進行深入講解。如通過圖示說明建筑設備管線對于高層建筑剖面設計的制約,總結出了剖面凈高的設計數據,讓學生既知其然,又了解了其所以然。同樣的,諸如建筑結構選型、建筑防火設計等專業理論課均以類似的形式同課程設計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發揮其最優的教學效果。

2.3注重設計過程的研究

在課程設計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設計全過程的積極引導可視作教學工作的核心,具體則體現在引導學生運用理性的設計方法完成整個設計上。如在設計展開階段,引導學生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及地基特點估算出建筑基底面積、層數等數據并劃定出可建范圍,并在可建范圍內選擇適當的形體組織模式進行多樣性、可行性的組合;隨后在結構可行性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時代的美學要素、建筑與城市的關聯、建筑的個性與標志性等方面來塑造高層建筑的內部與外部空間形態。在上述引導式的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扮演向導的角色,學生則是互動教學的主體。通過實踐,即使是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可以順利展開設計,從而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果。這不僅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和自信心普遍得到提升,有力地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學習的意識,也增進了其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篇(6)

在建筑CAD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訓練學生CAD軟件繪圖能力,促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建筑平面圖、立面圖以及剖面圖的繪制,使其能夠熟練繪圖過程中需要應用到的各項指令,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心中想法通過CAD軟件表現出來。傳統CAD教學方式注重教師的理論講解以及一些操作指令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命令,但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欠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建筑CAD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夠局限于基本操作指令的學習。

1.2教學內容滯后

在建筑CAD中,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是AutoCAD。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致使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為CAD與AutoCAD的學習內容是一致的。事實上,國內大多數建筑設計單位都逐漸開始應用草圖大師、天正建筑等一些新型建筑設計技術。這些軟件的應用促使CAD軟件的滯后性更加突出。

1.3缺乏爭取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建筑CAD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夠突出CAD教學的專業特點,并且教學方式大多都是由繪制簡單建筑框架開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枯燥的門窗繪制消耗掉對建筑CAD的學習興趣。另外,這種學習方式促使CAD內容的學習較為零散,學生不能夠系統有效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

2高職高專建筑CAD教學模式的改革

2.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課程學習方式

在建筑CAD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掌握繪圖操作的基礎內容。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然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顯得十分吃力。例如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僅知道某一快捷指令,但不知道使用這一快捷指令的工具在哪里,不能夠完成繪圖。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掌握“人機對話”基本應用方式,沒有理解CAD軟件操作命令的提示。CAD實際上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環節相結合,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學生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實行邊講邊練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房完成CAD教學內容。并且,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夠及時反映給教師,提升CAD教學效率。

2.2以就業為導向實施教學定位

建筑CAD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型,使用的是現代信息軟件技術AutoCAD,就是將計算機輔助繪圖設計與土建專業內容有效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實現由傳統手繪方式向計算機繪圖形式轉變?,F階段,建筑行業發展中,建筑設計師、監理人員、預算人員、施工人員以及造價人員都會使用CAD繪制相應的建筑圖形。并且CAD軟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廣告、機械、環境藝術等均有應用。在高職高專中建筑CAD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使用較多練習案例促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土建工程制圖技巧,使學生能夠有效繪制相應的土建工程圖樣,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實力,有效拉近學校學習與實際就業之間的距離。

篇(7)

實訓車間內應掛各種制度要求和實訓項目的操作過程圖解,有條件可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以便教師采用模像直觀教學模式,演示建筑現場拍攝的錄像和教學課件,與學生的作業成果和操作準確性進行直觀比較。同時應根據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配置必要的防護設施和用品,確保實訓的安全進行,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到符合教學需要、符合學校發展需要,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2、帶領學生認識身邊建筑的基本構造

初中生的生活經驗較少,不具備基本專業知識,沒到過工地,剛接觸建筑專業,直接灌輸理論或要求學生動手是非常難的。上課之前可帶學生參觀學校的建筑物、實驗室、實訓場,或結合課程內容到工地進行見習,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中也應購建各種建筑構造、結構構件實際模型,以便學生在教學中學。參觀見習應由專業教師帶隊并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對部分參觀內容以圖形予以表述,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

3、老師制作各類建筑模型

建筑是創造空間的專業,其產品是三維立體的,各種構件也是三維的,且有多種層次,結構構件或材料組成往往是被隱蔽的,在實際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觀察,學生在教學中接觸的教學內容多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展現,這大多是二維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體形像,空間想象能力難于得到煅煉,模型制作恰可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可把教學中的各種構件、系統要求學生畫出圖紙,制成立體模型。材料可用硬紙板、鐵絲、線、軟木條、薄膠合板,經濟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鋼尺、大頭針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圖中的三維空間、基本形體、組合形體可用硬紙板制作,建筑結構中桁架用軟木條制作,梁、板、柱用鐵絲作鋼筋、紙板作為模板,甚至整個結構體系也可制作模型。施工技術、技能操作前要求學生用模型進行預演。在模型制過程中,學生通過材料預算、決算,構件合理選取、連接,充分理解建筑的強度、剛度、穩定性、經濟性。

4、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

建筑工程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要在口頭上講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繪,也是非難的,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教師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制作的各種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現場施工環境,為專業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使學生對一些抽象的實驗、試驗過程和現場才能看到的操作過程更好地理解,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單調模式,使學習落到實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圖紙、詳圖,也可把一些施工操作過程拍攝成錄像在課堂上播放,或用動畫的方式演示一些構件的破壞過程,在課堂講解時更容易讓學生理解。

5、注重頂崗實習的效果,實現“雙證制”,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考核

在加大專業實習教學的基礎上,實踐教學體系中引入“雙證制”,即在獲取文化素質證書(含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證)的前提下,學生畢業前還應獲取土建施工員、土建造價員、材料員、質檢員等職業資格證書和鋼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崗證書。為畢業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并且在較短時間內能夠頂崗打下良好的基礎。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采取派出進修,引進等多種形式,提高專職教師隊伍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方面鼓勵在職專業教師通過參與產學研究、專業實踐能力培訓,參加注冊執業資格考試等形式,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施工現場,每年在施工企業鍛煉最少保證達到兩個月。

篇(8)

(二)多媒體教學的弊端由于上述的問題,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之后,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焦慮水平過高的情況下,心理語言活動過程會處于抑制狀態,思維變得遲鈍,學生越是聽不懂,焦慮程度就越高。如果在課堂上學生一直受挫、失敗,就會產生嚴重的焦慮,會破壞學習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聽力的信心。而多媒體授課形式,教師處于操作臺上,學生面對屏幕,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疏導和幫助。

二、建構主義理論對聽力教學的啟示

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教學。學習的過程是個體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認知和信息加工的主體。其次,主張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與學。認為在真情實景的體驗中,借助于必要的學習資源,才能積極有效地建構知識,重組認知結構。再次,教與學的整個過程離不開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最后,教師要為學習者設計教學環境,提供各種資源,鼓勵學習者主動探索并完善知識體系的建構。

在上述教學思想的啟示下,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發揮導向作用、組織作用,課堂上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努力營造真情實景,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語言能力進行交際,突出語言的實用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最終實現教育目標。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觀對聽力教學的啟示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一)關于教師首先,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串聯起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三大板塊。其次,選擇合適的素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中做好三個階段的工作:準備階段、實踐階段和反思階段。準備階段:課程準備階段,教師應先闡明聽力學習的特點、難點和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和漸進性,幫助其構建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策略;材料準備階段,教師須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背景知識,或通過圖片來激發學習興趣,消除緊張情緒,為新信息的輸入做好準備。實踐階段:要有針對性地、也要有創意地選擇符合教學目標的材料。合理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上,而非答案本身。在求證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分析、思考、判斷進而理解所輸入的新信息。同時輔以聽讀、聽說、聽寫練習,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提高語言輸入轉化為語言所得的效率。反思階段:通過對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和總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教材、媒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優化教學理念、方法和策略。

(二)關于學生首先,轉變學習理念,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和探究者。其次,由孤立的學習者轉為合作學習者。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探討、充分交流和合作。在入學之初,學生首先要了解聽力課的實質和目標,聽力是通過“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也就是讓學習者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第二步,明確教學大綱,了解學習任務。了解了課程的目標、進度、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測驗及考試等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第三步,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完成聽前、聽中和聽后所布置的任務,并在課外練習中發揮合作的優勢,強化技能,積累知識。第四步,要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聽提供說和寫的語言輸入和質量保證,訓練讀的速度和感覺,說和讀為聽力技能的發展提供支撐,通過寫來整理和培養英語語言思維,從而全面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第五步,要學會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

篇(9)

電工學涉及面廣,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對于文化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電工理論的學習有一定難度,而且他們的生活和生產經驗不足,對電工實踐也會產生畏懼心理。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承式教學模式不但使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更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其結果往往是,理論學不好,而實際動手能力又差。這種教學模式下,即使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也只能是改變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主張:首先,對于學習者來說,先前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講解一些電現象和概念時,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發現問題和闡述問題,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潛在知識經驗,使學生感覺書本知識只是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概括總結。其次,知識是個體主動構建的,因此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第三,尊重個人意見。知識不是說明世界的真理,只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因此,教師不應單以正確或錯誤來區分不同的知識概念。第四,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要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習氣氛,注重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電工教學改革

(一)教學的目的是學以致用

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獲得知識,對知識形成深層理解。電工學是研究電能的轉換、輸送、分配和控制的科學,是一門直接服務于生產實際的應用性的基礎學科,而建構主義電工教學理念,不是強調學生掌握多少理論的推導、概念的記憶和原理的分析,能否計算典型習題,而是要培養學生具備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篇(10)

二、教學方式

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對老師來說,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創造性的精神源泉。學生的興趣越濃,求知欲越旺,知識遷移就越快,信息交流量越大,從而達到最佳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運用,必須做到語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建筑規范

教材與建筑規范結合的力度較小,就我們學校而言,一些老師在進行建筑專業課程教學時往往局限在對教材的說教,缺乏和建筑規范的有機結合,導致一些學生對這一塊的思考缺乏邏輯性。如2006年,我們開始實施《住宅建筑規范》,教師在講授“房屋建筑學”這門課時,可以和這個規范相結合,但是一些教師卻按照書本循序漸進,沒有把這一規范穿去。我國建筑專業在建筑規范應用教材方面還處在空白階段,缺乏一些使教師和學生教與學兩個方面都可以直接使用和應用的教程。這使得畢業生盡管進入了建筑單位,但由于對規范不熟,無法盡快進入實際工作,阻礙了綜合能力的提高,往往還要進行建筑規范的學習和培訓。

2.實用的教學內容

在內容上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建筑工程測量中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GPS等儀器的基本操作,如何在實際工程中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建筑CAD》這門專業基礎課也是建筑專業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將來從事建筑設計,簡單繪圖打好基礎,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3.課堂外教學

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廣闊空間,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一個信息化平臺。如教師可以建立圖文并茂、資源豐富的網咯課程教學網站,把PPT,建筑規范,試題,補充知識放到網站上去,以便學生查閱,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自主學習資料。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可以讓在校學生參與,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網絡教學資源,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提高教學實效。另外,教師可以利用電子郵件和QQ進行師生溝通與交流,將答疑空間移到校外。

三、實際操作

建筑專業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以實踐課為重點,實踐題盡量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實際應用相貼切的工程任務之中。在課時安排方面實踐課時與理論授課課時為1:1,實踐的考核成績同樣不低于課程總成績的50%,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提高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為了保障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踐任務,教師應悉心輔導,學生應反復操作,體會通過某個操作所得的結果,尋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終達到能綜合運用的目的。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兩個部分: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考試;實踐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實踐作業作為考核依據,成績為百分制,理論考試占50%,實驗成績考試占50%。

上一篇: 建筑材料期刊論文 下一篇: 證券行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看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乱码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