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18: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風險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醫院如何防范財務風險,已日益成為提高醫院服務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內容。所謂財務風險,是指醫院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醫院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產生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醫院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出現財務風險,導致償債能力降低。
二、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筆者認為,當前醫院的財務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從投資上看,目前不少醫院在進行固定資產購置和更新時,缺乏投資項目的效益分析評價,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學的依據和方法,導致盲目購置、更新固定資產或投資項目工期長、資金回收慢、投資效果差,造成資金浪費。
從資金的使用上看,目前醫院的藥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藥品管理直接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益。雖然目前醫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過降低藥品的進價來降低藥品的購置成本,而忽視了藥品的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形成了藥品大量積壓、流動資金占用過多、醫療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狀況。
從資金回收上看,一些醫院由于投資過多而導致過度負債經營,資產負債比例過高,償債能力持續減弱,財務信譽下降,一些壞帳爛賬收不回來,使醫院自有資金甚至瀕臨30%的警戒線。而醫療欠費問題向來是不少醫院都頭痛的問題,有的病人經濟困難導致欠費發生,有的病人則用假名惡意欠費,醫療糾紛本身更是不少欠費的主要原因。而由于醫藥費的拖欠導致的資金回收困難,也使醫院財務報表與其實際的財務成果相距較大,而蘊涵巨大的財務風險。
資金的收入上來看,也存在著部分醫生截留病人醫療費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項,有的不開票據或收費不入賬,不僅在資金上對醫院造成損失,長期的話也造成了患者對醫院的意見增多。從而導致醫院門診量減少,醫療質量降低,收支結余長期出現赤字,資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下降,形成財務風險。
三、健全財務管理機制,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筆者認為應通過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機制以加強對醫院財務風險的控制。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實行預算控制
應當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準,規定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采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以此保障資金支出有預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資。但也要避免過繁過細。如果醫院預算對極瑣碎的支出也作細微的規定,就會使各職能部門缺乏應有的自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醫院經營管理的效率。要一方面要使預算更好地體現醫院整體目標規劃,另一方面應適當掌握預算控制的度,使預算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二)加強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節能降耗,降低服務運營成本。成本控制可通過制定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以及成本權重,對材料消耗,水電消耗,公務費消耗等實要現事前控制,對服務質量,單位成本費用等進行量化考核,從而實現成本的全過程控制。要切實發揮成本核算在獎金分配中的作用,通過建立一套權、責、效、利統一的、真正具有激勵機制的獎金分配方案,結合醫院的實際和各科室的特點,在統一的成本核算實施辦法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科室的特殊情況作局部的調整,某些核算因素應做到因科而異。
(三)業務收入管理
根據衛生部《醫院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醫院要在嚴格界定各項業務收入性質基礎上,分別將各項業務收入計入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科目中。醫療服務和藥品經銷的各項直接費用,要分別列入醫療支出和藥品支出。醫院的管理費用,要按制度的規定合理攤入醫療成本和藥品成本。要依據有關規定嚴格控制費用支出,嚴禁亂攤費用、擴大成本。各臨床科室要堅持不多收、不漏收的收費原則,使用財政部門統一監制的收費票據,切實加強收費票據的管理,認真執行國家《醫療財務制度》及《醫療會計制度》及醫院內部的財經規章制度。各類收費票據要由財務部門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經各收費處審核款、據相符無誤后,將收據存根、收款日報表及繳款單一并上交財務部門進行二次審核進行核銷。以此增加收費管理的透明度,杜絕不開票或不入賬的做法。
(四)醫療欠費管理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和欠費預警制度。可以在一個地區建立患者失信記錄,將患者欠、逃費情況和病情建立檔案,在區域內實行信息共享。同時,對多次惡意欠、逃費者將其列入黑名單,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時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并提供證據。當其在醫院就診時,如非緊急情況,必須交足住院押金。病人醫療費用的擔保應堅持擔保負責原則。患者應先交錢后人院,預交款不足時應提前及時催交。若因病情危重、急救或無主等特殊情況,也應由醫務處主任或分管業務的副院長書面通知收費處,方可限時開通欠費的綠色通道。但財務處應負責催繳因此所形成的欠費。此外,醫療費用也應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做到科學施醫、合理用藥,嚴格控制醫療總費用的增長,以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支出以此來避免客觀醫療欠費。
(五)逐步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監測指標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財務危機由產生到惡化,并非瞬間所致,通常都是經歷了一個漸進積累轉化的過程。因此通過觀察這些財務指標變化,便可以對醫院的財務危機發揮監測預警作用。目前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七個指標,其中指標1至3屬于財產效益狀況,而4至7屬于資金運營情況。
1、總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確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對醫院來說,經營性資產收益率至少不應低于醫療市場或行業的平均值。若實際資產收益率達不到市場或行業平均水平,將會導致醫院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危機的連鎖反應,所以一般認為該指標不應高于50%。
2、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是從所有者角度考察醫院盈利水平高低;而總資產收益率則從所有者和債權人兩方來共同考察整個醫院的盈利水平。所有者權益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收益越高。
3、資產負債率。從財務角度看,舉債太多,超出債權人心理承受程度,則醫院將很難再借到錢;但舉債太少,則表明醫院比較保守,也表明經營者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很差。因此在利用資產負債率制定舉債決策時,充分估計預期利潤以及舉債風險以做出最優決策。
4、流動比率。從一般財務觀點看,流動資產高于流動負債,表示企業有償債能力,因此流動比率指標是衡量醫院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最通用的財務指標,通常這個指標合理的評價標準為150%左右。這個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償債能力越強,流動負債獲得清償的機會越大,安全性越大。
5、資金安全邊際率。資金安全率>0,而安全邊際率<0時,醫院財務狀況尚好,但營運效率欠佳;安全邊際率>0,而資金安全率<0時,醫院財務狀況已有危機,應加大賬款回收力度;而若2個比率同時<0,醫院財務危機隨時可能爆發。
6、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為變現性較高的流動資產,等于流動資產減去藥品、庫存物資、在加工材料加藥品進銷差價,可以以此評估醫院償還短期負債能力。
7、應收款周轉率。應收款周轉率反映醫院應收醫療款的變現速度和管理效率。應收款周轉快,說明醫院資產流動性強。
其他指標如業務自給率、債務基金比率,存貨周轉率等,都是建立醫院財務預警制度可以選用的指標。不僅要對醫院的財務狀況建立指標分析,各個科室也可以建立相應的指標系數,由此配套而形成財務指標體系,這樣無論哪個指數出了問題而報警,就可以立刻判斷財務風險出現的源泉,即使進行財務治理。應逐步將這些財務指標納入績效管理計劃,作為考慮標準,使工作人員能意識到此類財務管理并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工作,醫院每個工作人員都可能對這些財務指標的變化負有責任,從而把財務管理變成綜合考量、防范風險于未然的手段。
總之,現代醫院的財務管理應當從過去僅有收入支出管理,轉變為資本運用的管理,從被動的風險處理到主動的財務風險防范,如此才能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文貞,秦永方,王金秀.醫院財務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一、從微觀企業收狀況考察財務危機
近年來,亞洲經濟動蕩不安,無論從宏觀或微觀方面,都應防范風險,建立預警系統。
首先,從微觀的企業收益來講,有三個層次:其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后的經營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后為經常收益.其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已近破產。即使期間收益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營業務或偶發事件所形成凈資產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價證券及土地。但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可以說已經出現危機信號,這是因為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若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損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問題不太嚴重的話,是可以正常經營。如三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二、資本結構不合理是產生財務危機的重要原因
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把財務狀況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三類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措施。
三、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
然而,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3.2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從資產獲利能力看: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
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
對償債能力,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
上述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二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二大部分,而經濟效率高低又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帳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
產銷平衡率=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
對企業發展潛力方面選擇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殖率.這里采用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對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一個是不允許值,設計并計算各類指標單項功效系數,運用特爾菲法等確定各個指標權數,用加權算術平均或者加權幾何平均得到平均數即為綜合功效系數,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財務狀況。然而,企業為適應未預料的需要和機會,應該具備采取有效措施,改變現金流的流量與時間的能力,這就是財務彈性。主要與企業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有關。反映財務彈性的指標有:用于測定企業全部資產的流動性水平的營運資金與總資產比率,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其中:
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本金+現金利息支出)
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計算如下
(資產-負債-待處理資產損失-未彌補虧損-潛虧)/(固定資產凈值+在建工程+長期投資)。
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
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
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雖然,上述指標可以預測財務危機,但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于舉債導致的,一個全部用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標有;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比,資產留存收益率以及債務股權比率。其中:
債務股權比率=平均總負債/(平均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無形資產-待處理資產損失)
3.3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采用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后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采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途徑。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如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過大,必然惡性循環。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于利潤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是:第一產業為
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
四、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二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后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于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還本付息問題,可長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風險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上。而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確定性。籌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及防范有幾方面:由于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一旦籌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資金,可爭取提前還債等補救措施。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并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由于存在風險反感,投資者所要求的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用于回報承擔投資風險的那部分額外報酬,稱為收益。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于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著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企業財務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帳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機會成本,常用有價證券利息收入表示。2)應收帳款管理成本,3)壞帳損失成本。應收帳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使企業產生利潤,然而并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于應收帳款管理在以下幾方面強化:1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2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3確定合理的應收帳款比例。4建立銷售責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當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光遠:《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年版。
[2]朱翠蘭:《論股份公司財務管理目標》,《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3期。
[3]劉惠利:《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新思考》,《財經理論與實踐》
財務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經營主體對其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分析評價,并適時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范和控制,以經濟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保障理財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保證其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財務風險的實質就是企業財務成果的風險和財務狀況的風險,是企業未來財務收益不可能實現的概率。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的實質,就是在財務風險和財務收益之間進行權衡,以便能做出科學的財務決策,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企業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內,努力提高企業的收益,從而增加企業的價值。
一、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外匯風險
1.外匯風險的定義和分類。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中的外匯風險是指因匯率變動,公司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收入和支出的價值量增加或減少,從而發生損失或收益的不確定性。在進行財務管理及經營的全過程中貫穿著國際資本的流動,跨國公司不可避免地會在國際范圍內收付大量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債務。一旦匯率發生變動,,將會給公司運用外匯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外匯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交易外匯風險。交易外匯風險是指企業對外投資及經營中以確定的外匯進行交易,在交易與價格結算期間內,因匯率發生變動影響企業收入或支出金額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己經列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應付款項目。
(2)會計風險。會計風險是由于匯率變動使企業的資產價值在進行會計結算時可能發生的損益。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企業的外幣資產、負債、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轉換成本國貨幣來表示。境內母公司在每一個會計年度期末需將境外投資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合并成匯總報表,在將子公司報表以東道國貨幣計價的會計科目折算成母國貨幣的過程中,由于匯率變動有可能給境外企業帶來損失。由于外匯市場的匯率頻繁波動,使會計賬目中的本幣數也會發生相應變動,給企業帶來損失或收益。
(3)經濟外匯風險。經濟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動引起境外投資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導致業務現金流量可能發生變動而產生的經濟損益的風險。
2.外匯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幾點:
(1)管理策略。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建立外匯市場情報系統,及時掌握外匯匯率現狀和預測匯率變化,在此基礎上結合公司具體投資行為做好預測工作。(2)生產策略。公司應選擇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的地域并通過靈活的采購政策,以抵制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獲得生產上的相對成本優勢。同時加強研發力度來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維持公司的市場競爭力,減少外匯風險影響。(3)市場策略。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產品定價、促銷以及多元化等市場策略來規避外匯風險。
二、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管理風險
1.管理風險的定義和分類。
(1)組織風險。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面臨與本國截然不同的經營環境,內部組織機制與外部環境變化的沖突再所難免。無論企業由于惰性而保持原來的組織結構,還是為了適應新的競爭環境而變革,都必然充滿風險。這種風險的表現形式隨著企業對外投資成長階段的不同而變化,依次表現為領導權風險、自風險、控制權風險、組織作風風險和企業再造風險
(2)財務管理風險。企業對外投資不僅包括實業投資,也包括金融投資,在此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所涉及的內容復雜,包括資金的來源管理、資金的運用、境外籌資管理等各個方面,加上企業會計制度與東道國制度或是國際慣例的差異,使得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也相當復雜。
(3)人力資源風險。企業的人力資源投資是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資的內容主要包括員工招聘投資、培訓投資、福利和社會保障投資、勞動力配置投資等多個環節。與企業物質投資風險不同的是,人力資源風險不僅來源于市場,更主要來自于主觀因素。
2.管理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風險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進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方式;第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強化國內母公司對境外投資企業的控制;第三,加強企業的外部監督和約束,降低資產經營風險。
(2)財務風險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財務風險的審查制度,確定海外投資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第二,依據風險的類型,選擇適當的資本結構,強化資金流動的管理;第三,強化資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選擇多個投資方案的組合,利用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財務方法防范風險。
(3)人力資源風險與文化風險的防范。第一,重視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第二,創建共同的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資源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三、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經營風險
1.經營風險的定義和分類。
(1)宏觀經濟風險。宏觀經濟風險是指由于東道國宏觀經濟運行失調,發生不景氣變動,出現如通貨膨脹、債務危機、經濟衰退等現象,從而給外國投資者帶來經濟損失。東道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同時也反應其政治風險的大小。
(2)微觀經濟風險。即商業風險,是指由于境外投資企業微觀經營環境如市場、價格、匯率等因素的變化給企業投資造成損失的可能。微觀經濟風險與東道國經濟或產業的競爭程度和企業對市場信息的掌握與應變緊密相關。主要有市場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價格風險等等。
(3)企業運營風險。企業運營風險是指海外投資企業自身由于對海外投資項目的選擇、論證以及在市場開拓和決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出現偏差而引發的運營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場進入風險。由于國際營銷環境的錯綜復雜,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國家間文化的差異,任何境外投資企業不可能完全適應市場的要求。因此,如何選定目標市場,以何種模式進入目標市場,這一過程必然充滿風險。第二,產品風險。是指企業產品在開發過程和其后的商業化過程中因受產品的各個層次因素和與產品相關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的產品價值波動的不確定性。
2.經營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統分析財務管理的經營環境。由于我國跨國公司普遍缺乏財務管理的經驗,因此在財務管理的時候首先一定要重視項目投資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須做到對海外市場的經營環境的全面分析和評估。評估重點在于對企業在東道國經營影響重大的經濟政策、制度的穩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質量,社會環境,法律體系,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選擇東道國大型競爭對手不太重視的產品市場,以優異的質量和合理的價格打開市場,條件成熟后,進一步進入主導產品市場。在區域策略上,先選擇竟爭對手勢力薄弱的周邊市場,積累經驗和實力,然后向核心市場發展。
(2)培養公司全球業務活動的整合能力。我國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的產業主要集中在貿易、資源開發和制造業等全球性產業,這在客觀上需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對生產、經營和管理進行有效的協調,以獲得全球競爭效率,降低經營風險。通過對企業全球資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國際機會,通過利用海外子公司與國內母公司的整體優勢和有效協調增強應對風險和危機的綜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學習能力。跨國公司為保持在海外市場可持續的發展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和危機,必須形成自己的全球學習能力。我國跨國公司經營管理者必須以一種不斷質疑、挑戰、激勵和創新的態度,促使企業整體積極面對市場的變化,保持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里的憂患意識和替覺意識。四、新階段我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技術風險
1.技術風險的定義和分類。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市場上競爭各方由于技術水平的差異,從而產生競爭優勢的高低。技術水平低的國家或地區會出現由于缺乏技術而產生的風險。這種風險是競爭中各方在創造和使用技術后產生的不平衡風險。其實質是由于各國的社會、經濟、技術等綜合因素的作用,導致企業技術研發、取得和運用活動中的失敗、中止、延期從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產品開發風險。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需要根據東道國市場需求的特點,開發相應的產品。而新產品的開發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的,無論是自行開發還是合作,是購買還是引進關鍵技術,都是高風險的項目。特別是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產品開發風險很大。
(2)技術保護風險。技術是一個企業的生命,但由于受到東道國或第三國相關企業、組織和個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資企業的有形和無形資產會遭受巨大損失。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技術保護主要通過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來進行。但如果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不力,企業就會面臨技術外泄的巨大風險。同時企業專有技術是無法通過法律形式保護的,因為其技術內容和訣竅處于機密狀態,不能讓其他經營機構知曉。但企業在技術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會被利用,競爭對手會利用對方企業少數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種辦法達到竊取技術機密的目的。
(3)技術引進風險。技術產品存在無形損耗,因此先進技術也只能在一定時間內才能發揮效用。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引進技術的風險主要包括:企業一哄而上,重復引進:對引進的技術項目不加論證,導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技術開發后,應用效果并不明顯;引進的技術作價過高而且成熟度低:技術合同落入專利保護期或專利循環等不利于企業的境地;使用許可技術生產的產品受到返銷限制,造成企業法律上的侵權。
(4)技術壁壘風險。技術壁壘風險是指一國或地區以維護國家及地區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等為由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措施。技術措施越來越多的被用作貿易和投資的保護手段來限制國外商品和投資對本國產業的沖擊,技術壁壘己成為實施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高級形式,已經成為各國企業對外投資不可忽視的重要風險之一。
2.技術風險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視技術研發、轉移、保護等方面的論證和咨詢。對外直接投資總是伴隨技術的輸出,從而涉及到專利、專有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的保護。因此,在技術外移之前,應該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法律專家、財務專家、投資專家等對投資項目中的技術方案進行先進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的可行性論證,充分估計技術實施后的問題和困難,對結果進行預測。
(2)健全技術開發和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行為,防止其操作失誤造成的風險和損失。特別是對人員接觸機密技術、攜帶資料出入、樣品送檢、技術交流、技術檔案借閱、技術機密和商業機密的管理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技術研發的關鍵科研人員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帶來的技術流失。
(3)加強投資項目的技術保險。對于風險較小、無法投保的技術項目,對我投資的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的投資贏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建立保險基金以補償可能發生的損失。對風險較大的技術項目,則需要去東道國或母國保險公司投保。同時,為降低境外技術風險程度,還可以選擇資信好的東道國企業進行聯合技術研發,選擇合適的合作方式,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部分轉移技術風險。
(4)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技術壁壘的風險。首先加快產品和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素質和質量,產品按國際標準生產,考慮以國際先進技術標準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向,并積極參與國際上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工作。其次,加強與國內和國外技術咨詢機構的聯系,及時了解東道國技術壁壘的信息。
參考文獻:
1供電企業財務管理特點分析
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供電企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增長顯著,在財務管理中具有以下特點:
1.1資金高度密集
目前電力企業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電力需求強勁是一種全球性現象。國際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未來30年里,全球私人投資者和政府必須向電力產業投資10萬億美元,中國電力產業所需投資也將超過2萬億美元。根據“十一五”規劃,全國未來五年電網建設投資將超過10000億元,平均每年2000多億元。大規模的城網、農網、縣城網建設已經展開,盡管如此,電網建設速度相對經濟發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對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來說還是稍顯滯后,這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加大電網建設投資規模和力度,獲得強大的資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貨幣資金也就從可能轉化為成為必然。
1.2資產比重較高
供電企業生產的主要內容是電力銷售和電網維護,各級各類供電設備、網架結構是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因此,在資產構成中固定資產占有絕對比重。如HB省電力公司2007年固定資產269億,占總資產84%。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資產流動性和投資風險、資產貶值風險同時存在。
1.3融資風險較大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急劇增加,電源建設投資迅猛增長,電網結構的薄弱和供電卡脖子現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來供電企業對電網新建和維護投入大量資金,預計“十一五”期間全國電力公司投資120億元用于電網建設,其中大部分以融資貸款方式取得,造成資產負債率急劇上升,償債風險和還本付息壓力巨大。
1.4投資收益回收困難
由于電網的社會化和公益性,國家對電網投資制定了明確的指導性意見,包括城鄉電網改造、村村通電、戶戶持卡、同網同價等,造成一些電網投資帶有明顯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業投資收益的風險控制原則。特別是電力銷售價格受國家控制,企業無法根據投資行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潛在風險。
2供電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電企業財務特點及其管理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后,筆者進行分析歸納,將供電企業基于上述特點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2.1政策風險
政策性風險是國家政策對企業資本運營和經營活動產生的風險,諸如利率調整、匯率變動、財政稅收政策等方面。供電企業作為國家骨干企業,其經營發展必然和國家政策要求有密切關系,供電企業的發展必須以滿足國民經濟整體利益為出發點,這樣必然面臨政策性層面的財務風險。
2.2自然風險
供電企業屬于典型的高危行業,目前電力設備受外力損害的現象較為普遍,諸如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會造成設備的損毀報廢。自然災害引發的電網崩潰、大面積停電等事故也屢見不鮮。供電企業只能通過提高抵御自然風險的技術能力和加強企業管理來規避這種風險,并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
2.3籌資風險
企業因籌資活動而引起的收益不確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償付本息的風險。供電企業屬于微利企業,自有資金匱乏,償債能力不足。一、二期農網改造和縣城電網改造工程的巨大資金投入,絕大部分依靠銀行貸款,資產負債率過高,還本付息的壓力相當大。再加上電力企業屬于高投入的技術密集型企業,設備更新較快,自有資金不足,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面對銀行利率上調的趨勢,勢必增加還貸壓力。
2.4營銷市場化風險
目前電力交易逐步趨向市場化,在這種交易模式下,電價體現電力商品的需求彈性,在電力供需的動態平衡過程中電力現貨價格必然上下波動,形成電價方面的風險。同時廠網分開、直供大用戶的分割、用戶需求、市場購買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戶市場資源風險。
2.5資產風險
農網改造形成的資產總量并沒有給電力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且資產產權關系尚未徹底理順,產權主體不明晰,管理職責不到位。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資產長期掛賬,賬面資產與實際發揮效能的資產存在很大的數量和質量方面的差異,資產收益率低,速動資產占固定資產比率小,資產結構方面也存在風險。
2.6成本控制風險
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包括對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產費用的控制。企業成本不實,會計信息失真,將直接誤導供電企業的有效管理和科學決策,最終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給企業經營成果帶來風險。
3供電企業應用財務風險的管理策略
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電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復雜,更需要我們制定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為正確進行各項決策的風險預防與控制創造條件。常見的風險策略有:
3.1風險回避策略
風險回避(RiskAvoidance)是考慮到風險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較大時,主動放棄或改變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方法。就風險管理的一般意義而言,回避風險是一種最徹底處置風險的方法。通過回避風險,可以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完全徹底地消除某種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而不僅僅是減少損失的影響程度。然而,回避風險終究是一種消極控制風險的方法。采取風險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項經濟活動尚未進行之前。為此,要放棄或改變正在進行的經濟活動,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為:第一,回避風險是人們感知風險存在并且對損失的嚴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礎上,才具有實際意義。第二,對某一具體的風險單位來說,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經濟危機、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種風險,又可能產生另一種新的風險。一般來說,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采用風險回避策略。如某風險帶來的損失概率和損失幅度相當高,或者在控制風險時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風險所需成本相當大,甚至超過了其產生的效益值。
3.2風險接受策略
風險接受也稱風險自留(RiskRetention),它是一種由企業自己承擔風險事故所致損失的一種財務風險管理技術。其實質是將企業自身承受的風險以及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財務風險承受下來,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減少風險或減少不利事項的發生。企業可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特定財務風險的關鍵變量并加以控制,以減少風險程度或減少不利事項的發生,使財務活動朝有利于企業的方向發展。風險接受是處理剩余或殘余風險的一種技術即殘余技(ResidualMethod)。當其他風險管理技術均無法實施或者即便能實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時,只能選擇風險自留,與其他風險管理技術是一種互補的關系。在一定條件下,它是一種積極、有效、合理的風險管理技術。如我國財務會計中為防范應收賬款不能收回風險(即信用風險)提取壞賬準備金,即是企業主動接受風險的一種方式。風險接受適用前提是:第一,企業財務能力足以承擔風險損失的極限值。第二,采取其他風險管理技術的費用大于自我承擔風險所付出的代價。第三,風險管理缺乏處理風險的知識和經驗,疏忽處理或沒有意識到風險的存在,無意識地承擔風險。
3.3風險防范策略
風險防范是在損失發生前消除或減少可能引起損失的各項因素,避免損失的產生。它是風險管理中最積極、最主動的風險處置方法。風險策略的實施,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適當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當,可以減少損失發生的概率。第二,風險分離。風險分離是將企業面臨損失的風險單位分離,從而達到縮小損失幅度的目的。我們通常講的“不要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是這個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對于同行企業所發生的風險損失進行分析研究,探尋事故成因,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風險損失。第四,應急計劃。企業的經營者為應付潛在的嚴重損失環境而制定的應急的計劃,包括搶救活動及企業在發生損失后如何繼續進行業務活動的計劃。第五,教育與培訓。教育與培訓的目的在于通過教育與培訓,使財務管理人員了解風險、防范風險,知道在風險事故實際發生時如何處置風險,樹立風險意識。
3.險轉嫁策略
風險轉嫁策略是指企業將風險損失通過一定方式有意識地轉移給與其有利益關系的另一方承擔,自己不承擔。風險轉嫁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財產轉嫁策略。這是將存在風險的財產轉嫁給他人或其他群體的風險轉嫁。第二,財務成果轉嫁。這是將存在風險及其損失的財務成果進行轉嫁的方式。但這種轉嫁方式是在轉嫁的同時可能付出一定費用,支出代價。具體有保險轉嫁、非保險轉嫁兩種形式。
3.5衍生性工具避險策略
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自身價值依附于某種原生資產價值的金融工具。一般是指與期貨、期權、掉期相聯系的合約,其主要目的不是用于資金借貸,而用于轉移資產價值波動所引起的價格風險,即用于保值或投機。衍生性商品工具一般多用于防范商品價格風險,而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廣泛應用于防范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貨幣購買力風險、信用風險等。這些衍生性工具為投資者提供了保值投機和套利的機會。利用衍生性工具管理財產風險,其目的是套期保值。例如在股票市場上,如果要對各種股票價格都進行套期保值的話,既需要大筆費用,又極為麻煩。這時,投資者可以利用股票指數期貨對其持有的股票組成進行套期保值。如果投資者預測股市趨勢下跌,則期貨合約的盈利可以抵消持有股票現貨的損失;假設股價不跌反而上升,則其現貨方面的盈利反會被期貨合約的損失沖抵。
總之,對供電企業而言,上述的風險管理策略,在實施時,應結合自身經營現狀及管理的實際,有選擇性的謹慎使用,并根據不同的風險,采用不同的風險策略及其組合。
參考文獻
2.完善行政單位中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建立起與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相適應的內控體系
行政單位中的內控體系由政府采購內控、資產管理內控、收支管理內控及預算管理內控等組成,根據行政單位中的財務管理特點完善內控體系是控制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為了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內控體系及控制財務風險,則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對內控環境進行合理優化。優化內控環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強調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并為各項風險管理制度的落實提供有利條件。在優化內控環境時可以通過強化文化宣傳的方法,讓相關人員意識到風險管理對于本單位的意義,包括高效管理各職能部門,提高本單位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公信力等;還應認識到強化風險管理對于社會穩定、和諧與發展的意義,例如減小公共事業建設支出成本,確保公眾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等。(2)在行政單位中建立起防腐預警與反腐機制。企業內控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經營效益,而行政單位開展內控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阻止個別人員濫用公共權力,避免專項資金被非法挪用及預防腐敗問題的發生,以確保財政資金實現專款專用,充分發揮最大效能,從根本上遏制財務風險。對此,應將防腐、反腐機制建設的內容融入到內控管理工作中,以“不能腐敗”及“不易腐敗”有效防范財務風險。(3)應重視完善行政單位的監督體系。監督體系由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兩部分構成,控制財務風險的關鍵點在于強化內部監督管理工作,保障審計監督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以通過提高內部審計監督質量有效約束各類財務風險操作行為,從而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率。
2.2根據財務管理目標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
管理財務風險的主要目標包括提高財務資源的利用效益,降低財務資源的運行成本,有效防范違規性財務活動出現的風險,保證財務工作科學、準確及規避會計系統中出現操作風險。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則應建立相對完善的風險管理流程。(1)收集財務風險信息及識別財務風險。收集風險信息是實施風險管理的前提,也是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首要環節,對于行政單位而言,應重視收集、整理財務管理工作中與公共服務目標背離及損害公共利益的信息。在收集好財務風險信息之后,應通過分析信息識別行政單位潛在、面臨的風險因素與財務風險。(2)分析風險及計量風險。分析財務風險指的是計算或估計風險出現的可能性與風險發生后可能引起的損失、損失程度等,同時預計風險發生時對內部管理工作造成的影響與帶來的后果。例如,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計算財務會計核算的差錯率評價財務風險。差錯率的計算方法如下:先采用內部稽核的方法找出差錯憑證,隨后計算出差錯憑證與憑證總數之比即可;也可以通過抽查差錯收費票據,隨后計算出差錯票據金額與票款總額之比。通過采用具體的指標對財務風險進行定量分析能夠為管理措施的調整提供依據。(3)風險決策與風險處理。風險決策指的是根據風險分析與計量結果,比較風險管理成本與風險收益,并在此基礎上選擇風險偏好,以決定風險應對態度及優化組合風險管控技術措施,從而消除或減少風險。風險處理指的是嚴格執行各項管理方案,確保單位中的各個部門協同應對風險事件。
2.3強化行政單位中的財務預算工作
財務預算不合理可間接引發多種財務風險,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重視強化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通過編制相對合理的預算方案積極防控財務風險。在開展預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應將收支平衡作為基本原則,并考慮預算安排與發展計劃等方面的內容,保證預算計劃及收支預算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在行政單位當中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機制,以便統一強化管理財務風險。此外,在管理財務預算的過程中要重視做到勤儉節約、突出管理重點及統籌兼顧,確保財政經費預算計劃中突出新技術開發或引進方面的內容,并全過程及動態化監督經費使用過程。(2)應在行政單位中建立起信息平臺,利用信息平臺及時掌控財務工作情況,包括各個部分資金預算情況與資金使用情況等。在編制財務預算方案的過程中應考慮到項目實施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或追加預算金額,確保收支預算處于合理及公平狀態。此外,應基于信息平臺建立起財務管理系統。利用網絡及時各項財務預算信息,包括管理成本、員工工資、預算方案等,以便共同管理及監督財務預算工作,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從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一)財務杠桿失衡引發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之所以會實現多元化經營,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多元化經營實現分散投資,以此來化解當前鋼鐵行業中低迷的經營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發生。由于鋼鐵行業本身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而多元化的經營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很容易出現財務杠桿失衡的風險。對于財務杠桿這把雙刃劍,如果鋼鐵企業能夠很好地把握、控制生產經營風險,那么可以幫助企業不斷擴大規模、獲得經濟利潤,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進一步加劇財務風險的發生。隨著近年來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期貨交易風險也成為鋼鐵企業面臨的又一風險。從本質上講期貨交易風險是由現貨交易風險派生于演化而來的。在我國,由于期貨市場的建立時間較短,人們對期貨交易的風險也缺乏必要的認識,因此,使得期貨交易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這也就增加了我國鋼鐵企業期貨交易的風險。
(二)現金流斷裂引發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擺脫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為企業開辟新的產業、擴展不同領域、降低整體經營風險、避免企業經營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但是,在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資金、人力資源、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分散經營而使企業深陷多元化經營的沼澤不能自拔。鋼鐵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作支持,而下屬的子公司也需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做好無法短期內收回投資的準備,在這一過程中,一旦子公司出現應收賬款激增、產品滯銷存貨激增的問題必將導致整個企業資金流動受阻,從而引發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三)內部經營整合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行業之間的差異必然會帶來不同的營銷模式與競爭策略,在技術開發、生產運作、業務流程等方面均會產生差異,同樣也會導致企業管理機制的差異。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模式必然會通過企業的財務流、物流、決策流、人事流等給鋼鐵企業的原有產業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并對企業的管理機制提出了調整的要求。最終在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找到最佳的契合點,為鋼鐵企業的穩步發展創造條件。當鋼鐵企業進軍其他行業,產生并購時,必然會在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等方面產生差異最終導致企業文化等方面發生猛烈碰撞,為企業的內部經營與管理帶來風險。
(四)成本管理增加帶來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在實現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不僅要承擔多元化經營帶來的高額的交易費用,還必須承擔組織運作帶來的不同成本,成本壓力的增加使得鋼鐵企業的管理難度與廣度增加,也增加了企業決策失誤的幾率,從而增加了鋼鐵企業的組織成本,成本壓力的增加為鋼鐵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風險。鋼鐵行業本身是一個資金密集性的行業,故如果涉足多個領域,那企業的財務風險必然會增大。例如:有的鋼鐵企業有自己單獨的銷售公司、維修公司等,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溝通成本。
(五)資源配置與資金運營不當帶來的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模式的實施需要鋼鐵企業必須將原有的有限資源進行重新分配,這樣很容易造成子公司由于缺乏足夠的資源而發展受到阻礙,在新開發的領域中失去先機與競爭優勢,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的經營帶來較高的財務風險。另外,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目的是為了擺脫虧損的困境,緩解競爭壓力。這就導致鋼鐵企業內部在經營理念、財務制度、管理模式上存在企業內部的相互影響,雖然企業在新的領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利潤,但是不可避免風險的傳遞,經常會由于一家子公司出現問題而導致整個鋼鐵企業集團出現財務風險。
二、有效加強我國鋼鐵企業多元化經營財務風險的管控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中存在的各項財務風險,必須結合我國的國情,加強對鋼鐵企業財務風險的管控。
(一)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制定風險管理戰略
財務風險控制戰略是現代企業風險控制戰略的核心內容,它是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密切圍繞企業內部的經營目標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并經過市場評估、分析、處理面臨的財務風險。鋼鐵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發展多元化經營的同時提高財務管理風險意識,站在長遠發展的高度,制定財務風險控制戰略目標,并隨著企業經營戰略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多元化經營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業務上還需要集團企業的主業資金、人力資源、管理等的大力支持,因此,即使不同業務之間存在不同的財務風險,而財務風險之間的密切聯系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鋼鐵企業必須重視財務管理控制風險意識,將財務風險管理提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
(二)加強業務資源整合降低整體財務風險
鋼鐵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是伴隨著企業多元化經營而產生的協同效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為了使鋼鐵企業能夠進一步的健康、持續發展,并有效地實施多元化經營的戰略思想與目標,鋼鐵企業必須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有效的對各業務進行整合,實現資源使用的最優化配置。財務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權式、分權式、混合式三種,目前,全球大多數集團企業采取的都是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我國鋼鐵企業也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采取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
(三)加強對我國鋼鐵企業財務風險
控制的監督這就要求我國鋼鐵企業首先必須建立企業集團風險控制的監督流程,這是集團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最重要的內容。加強集團企業內部董事會、監事會、其他各委員會的作用,同時,還必須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其次,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風險監控指標體系。對財務風險實現事前識別預警、事中風險評估、事后風險應對。對于風險的識別應根據鋼鐵企業的自身環境變化、業務特點、經營需求等選擇一種適合的方式全面認識到各種潛在的風險。鋼鐵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任何財務風險都最終體現在資金的運作上,因此,必須通過一些財務指標的變化來判斷集團企業的經營狀況,以此實現對風險的控制。例如:產權比率、銷售現金流量比率、總資產周轉率等財務指標。
一些集團企業主營的經營項目涉及比較多的領域,隨著領域的擴大,集團企業的多元化形式也勢必帶來一定的風險。集團企業的投資有對外投資和集團企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的投資,其中,對外投資存在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小于預期收益率的風險:內部各單位之間相互投資存在資產項目的不合理性,使得新產品不能被市場認可,使得投資風險加大,而影響外部投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國家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等。
(2)集團企業的資金營運風險
集團企業在日常運營中,對資金周轉的需求量比較大,集團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而且集團企業大多是由多個自主經營的企業組成,如果出現單個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會給整個集團帶來風險。
2、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存在問題的原因
(1)集團企業在財務環境方面的變化
集團企業的財務環境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響,使得財務環境變得越來越開放,特別是在建立組織形式、引進外資等,這就導致企業的財務環境越來越復雜,環境變化比較快。這就對集團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由于財政相關政策和政府產業政策的變化,對財務管理體制的運行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集團企業的財務主體界限劃分的不夠清晰
一些集團企業由于長期在行政方式管理和經營的控制下,使其無法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而且對于出資者和經營者來說,其產權的界定劃分也不夠明確。
3、集團企業在財務管理體制上的完善對策
(1)集團企業的產權關系要理順,財務管理機構要完善。
集團企業的產權關系要以母公司為核心,母公司在集團企業的企業群體,中處于主導和支配地位,這就要求集團企業對子公司的不同財務部門進行層次劃分,適當對其職能進行定位,明確各自的財務權責范圍。
(2)集團企業在財權分配上要合理,堅持集權與分權的統一。
集團企業要將集權與分權的協調統一起來,合理分配財務權利。集團的整個戰略性決策、關鍵性投資決策等。都需要采取集權管理的方式,隨著集團規模的擴大,為了調動公司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集團企業應考慮將權力逐步下放,保證可以對日常財務管理活動進行約束。
(3)集團企業要加強資金的集中管理
集團企業要加強對全資、控股子公司資金的監控,做好對集團資金調度和管理工作,集團內部的管理層應充分考慮環境的變化。嚴格控制資金的流向,為集團內的主營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4)集團企業的財務約束與激勵制度要完善。
集團企業要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其功能;對于財會人員要提高專業素質,強化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與監督,并合理的選擇激勵方式,以完善管理制度。
基于管理學的專業理論,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指的是銀行在進行財務活動,包括資金存入、資金貸出、資金流轉等環節的時候,受市場經濟客觀存在的因素影響,整體的財務狀況的波動性較大,并且難以把控,具有非常明顯的不確定性,導致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失,其中財務報表的體現是最為直觀的。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即是通過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相結合的方法,依托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對其中的流動性風險、資本風險等進行針對性的控制管理,以求降低財務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伴隨市場經濟的進步,市場上的資金流動量越來越大,無論是現金形式還是轉賬形式,再加上金融市場的持續升溫,商業銀行普遍熱衷于金融產品的經營,如債券等。因此,負債業務的支付風險以及存款的支付風險將會是未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主要風險形式。
2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具體成因分析
2.1資本結構不平衡
經營、管理、保護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功能,然而僅就目前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情況而言,普遍都存在著籌資負債總量高,產權比例過于分散、資本不足且流動性較差的問題,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資本是銀行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的重要防線,當發生重大風險的時候,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行防御,有助于保障銀行自身與用戶的基本利益。而一旦資本結構出現不平衡的問題,銀行所持有的資金就會嚴重不足,資本充足率隨之急劇降低,風險應對能力被大大削弱。在此情況下,銀行需要籌借資金以應對風險,然而利息較高,且還款期限緊迫,如果銀行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尚無法還清債務,就會出現財務危機,影響正常的經驗活動。
2.2會計內部控制系統建設落后
一般而言,會計內部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三大制度,分別是會計內控制度、資金內控制度、信貸業務內控制度。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建立起了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然而制度的靈動性不足,財務風險的管理控制能力較弱,同時商業銀行的會計人員也并未在充分進行市場調查與經營環境分析的基礎上就會計內部控制系統進行優化,完善其基本功能,導致風險管理工作與內部控制制度脫軌,風險管理工作過于分散,管理效果不理想。三大制度得不到整合利用,相互分離,各自為政,資金的籌集、使用、管理等環節的工作效率較低,損害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
2.3信用風險偏高
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活動之一就是信用借貸,即是將資金借貸給急需資金的個人或企業,約定利息與還款期限。然而,部分借貸的個人或企業由于各種原因,并未能按時償還貸款,這就是貸款風險,容易將銀行的資金套牢,形成資本危機。當前,我國普遍存在著信譽度低,拖延還款期限的個人或是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弊端普遍存在,導致商業銀行的資金回籠難度大,不良資產比率過高,降低了銀行資金的安全性,導致資金流通不暢,財務風險更加突出。
2.4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薄弱
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在市場經營活動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是維系著整個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型業務的發展更加突顯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人才不足的事實,而大部分的財務風險管理人員由于專業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充分認識到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對財務風險本身的概念也混淆不清,片面地認為銀行的財務風險主要就是資金的不足,整體的效益觀較差。因此,其在正常的財務風險管理當中,由于管理理念的錯位,管理方法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一味地催促借貸人還款,而忽略了其他經營過程當中所存在的隱形風險,留下了諸多的財務風險隱患。
2.5宏觀監管滯后
目前,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處于初步階段,市場經濟成分比較模糊,欠缺完善的市場準入標準,商業銀行在參與市場競爭的時候無發生占據有利的條件,尤其是非國有商業銀行,如各地的農村商業銀行等,導致出現財務管理風險。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嚴重的本位主義思想,罔顧經濟的客觀規律,致使地方性質的金融機構不斷出現,缺乏監管,將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無限放大。我國現階段對于商業銀行的管理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集中體現在宏觀監管滯后的環節,宏觀監管方案缺乏預見性與前瞻性,往往只是注重事后管理,而忽視了事前預防,難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宏觀環境的不理想,加之宏觀監管滯后,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層出不窮。
3強化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3.1創建財務預警監控系統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整合商業銀行的經營計劃、財務報表、利潤指標等內容,以現代企業管理的相關理論與經驗為指導思想,完善當前的財務預警監控系統,主要針對的是銀行的各項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管理,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財務預警監控系統與財務評價系統往往是結合使用的,功能上形成互補的關系,不存在重疊的問題,動態識別銀行經營活動中的風險信號,分析風險出現的前因后果,從而為工作人員制定風險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財務預警監控系統具有記錄功能,即是將已經發生了的財務風險問題的詳細情況進行完整的記錄,總結相關的經驗,防止類似的財務風險再次發生,造成雙重影響。
3.2完善信用評級體系
借貸服務是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防止銀行的資金被套牢,需要就當前的信用評級體系進行優化完善。首先,建立個人和企業信息數據庫,嚴格實施信用扣分的方法,權衡各項指標,對不符合要求的個人或企業堅決不批準貸款申請。其次,做好個人和企業的信息更新工作,定期將缺失的信息補錄進數據庫當中,與其他的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協助,通報借貸申請人或是企業的歷史違約情況。最后,要求工作人員嚴格執行信用評級體系,統一標準,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防止內外勾結,套牢甚至是侵吞銀行資產等違法現象的發生。
3.3平衡資本結構
理想的資本結構應該是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形成長期的平衡關系,處于穩定的狀態,資本結構不平衡是商業銀行一切財務風險的首要誘因。平衡資本結構,關鍵在于明確股東權益和負債比例的最佳范圍,以財務杠桿理論(financialleverage)為判斷標準,當財務杠桿利益為最小值的時候,證明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已經出現嚴重失衡的問題,需要及時調整;而當財務杠桿利益達到最大值的時候,證明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正處于最優的狀態,無需調整。同時,遵循資本充足協議(CapitalAccord),資本必須要保證足夠的充足率,預留風險應對的資金,確保銀行的經營活動正常進行。除此之外,對負債結構進行優化,設定合理的負債期限,以維系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以強化銀行的風險應對能力。
3.4保證財務決策的合理性
針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在進行財務決策的時候,普遍存在著主觀決策以及經驗決策的弊端,僅僅憑借決策人員的主觀臆斷,取法實際分析,所作出的財務決策具有很明顯的局限性。鑒于此,在全面思考財務決策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筆者建議使用定量計算分析法進行財務決策,根據市場分析的相關數據,創建決策模型,綜合市場背景與銀行內部的實際情況,包括資金存量、資金流向、資金回收前景等問題進行分析。如:在營業網點投資方面,充分考慮投資的報酬率、回收期、凈現值等因素,當效益估算達到合理范圍的時候,方才允許進行投資。再如:在籌資決策方面,必須要對資金需求量進行全面的預測與估算,在仔細分析資金成本的基礎上,確定合適的籌資手段。此外,為了保證商業銀行能夠達到預期的投資目標,規避財務風險,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建議采用債權性投資,將主動權控制在銀行自身手中。
3.5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對于管理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而言,內部各個部門都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要明確各個部門的權責,落實“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有權”的基本原則。為保證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在進行利益分配的過程當中,應當協調各方的利益,促使商業銀行的內部財務關系保持透明的狀態,有助于提高財務風險管理的水平。鑒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商業銀行進行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需要依賴于精確而及時的會計信息,以便及時調整財務風險管理的方案,將資金回籠,鞏固風險管理防線。所以,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增強銀行對抗風險的能力,需要對銀行內部的會計人員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強化其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做好信息采集工作,為商業銀行管理財務風險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中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財務風險構成因素
對于財務風險定義的解釋,可以概括為:由于一些不合理的財務結構或融資不當等因素導致企業喪失正常的賬目資金償還能力,從而使企業投資人的實際投資收益與預期收益呈消極背離的危險。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方方面面,大體而言可以概括為企業外部環境的動蕩性和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活動的不確定性,當企業相關決策與企業發展不匹配或不能應對外部環境動蕩性時,不當的決策活動則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或直接損失。在財務領域中,財務風險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財務風險可以理解為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因對各種系統的或者非系統的因素無法預料和控制,企業的實際財務目標與預期的財務目標出現差異,而這樣的差異會對企業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有帶來損失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即為廣義的財務風險。狹義的財務風險也稱融資或籌資風險,它的產生是由于企業的負債存在使得企業存在到期無法償還本金的風險,這是一個相對狹義的概念。本文所探討的主要是廣義的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構成因素。
(一)外部環境因素
國際工程承包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是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其應對的不僅是來自各個國家的企業的競爭,還要應對難以預測的國際環境。這一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存在著極大的投入風險。首先,國際工程承包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活動,國家之間的經濟環境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差異巨大,這些都是雙方合作的難度和風險;其次,西亞北非等地的政治環境動蕩,而我國承攬的很多工程項目處于這些地區,項目進展和人員安全時刻受到威脅,相應的企業財務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在國際市場上也常常出現評價標準不一致的情況,這一情況也會增加企業所面臨環境的不確定性,進而增加企業風險。
(二)財務管理制度因素
我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多數將工作重點放在工程項目的實施上,而在財務管理方面則重視程度不夠,這就造成了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規范,監管不嚴格,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夠,財務管理缺乏效率和前瞻性等問題。而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第一道屏障,沒有一個穩健運行的財務管理機制,勢必會增加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
(三)企業投融資戰略因素
1.投資風險
參與國際工程承包的中國企業既有大型壟斷央企,也有中小民營企業,大型企業集團往往資金充沛,投融資能力更強,然而一旦決策失誤,產生的后果也極大。尤其在對于還未發展成熟的企業來說,內部管理效率低,缺少行業內的領頭人物,項目運作也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這些都增加了投資風險。另外,我國企業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簽訂項目合同往往漏洞繁多,這又間接增加了投資風險。同時,有些企業缺乏長期的戰略眼光,只為獲得當前的既得利益,采取相對高成本和相對低效益的項目開發策略,這種做法不但可能導致預期效益難以實現,而且可能有項目虧損的后果。
2.融資風險
我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大多為大規模的集團企業,承攬的工程項目數額大、成本高、需要大額的資金的支持,然而在投融資領域,我國企業才剛剛起步,市場不夠活躍,政府的相關政策也不完善,因此融資難度極大。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企業在融資方式與融資渠道上有多層次的進展,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的成熟企業相比,依然有諸多不足,仍然存在著融資渠道單一,民間資本難以介入,過度依賴銀行等問題。這就使得企業資產負債表率增大,進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四)工程項目中的相關因素
1.投標報價風險
在工程項目投標階段,承包方與發包方都面臨諸多不確定情況,在項目初始決策階段的只能進行工程量的估算和概預算,施工圖設計還不完善,而工程量估算的結果往往與未來的實際結果不一致,甚至相去甚遠。如果承包商在投標前對工程所在地的相關情況了解不足或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工程概算,將導致報價出現疏漏而承擔成本增加的風險。
2.資金鏈斷裂風險
隨著EPC承包模式逐漸成為主流,承包項目規模不斷擴大,承包商不但需要有設計、采購、施工及咨詢的全方位能力,同時需要雄厚的資金基礎。在這種形式下,業主一般要求總承包商帶資承建,一旦發包方不能按時支付工程款或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工程變更而雙方不能就工程量和工程價款達成一致意見時,承包方與業主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工期風險和資金風險,尤其對于承包商來說,工程款項往往數額巨大,為了保證工期往往還需繼續墊付資金進行工程建設,這對其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和融資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驗。
3.分包商違約風險
許多總承包商在承攬一個工程項目之后將部分標段分包給專業分包商。部分分包商為了中標而惡意報出低價,而在中標之后則以各種手段尋求工程變更,進而提高工程價款,從而攫取利益。如果總承包商不能妥善處理這類問題,工程可能出現工期延誤、工程質量差甚至違約的風險。
(五)人力資源因素
隨著我國企業不斷走向國際市場,業務范圍與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急需懂技術、懂管理并擅長外語交流的綜合型人才,而人才的缺乏與日益擴大的企業規模不匹配,這就使得很多企業在投融資、工程項目管理、戰略管理風諸多方面表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人才是諸多企業資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企業經營內容都由人來完成,如果相關業務領域的人員素質不高,將直接影響業務完成的質量,甚至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我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剛剛起步,大多企業還未把財務管理提升到戰略高度,財務管理往往處于被忽視的位置,這就使得本就基礎薄弱的財務管理環節存在更多的風險。在現實的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以及上級領導缺少風險管理意識是致使企業遭遇財務風險的關鍵原因。只有首先將財務風險管理提高到戰略高度,積極地培養有前瞻能力的財務管理人才,從而建立起有實力的財務管理團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管理效率低和失誤頻發的局面。
三、中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前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風險,針對上述主要風險,我國企業可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一)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相關管理機制
1.建立企業風險預測機制
企業面臨的一切風險首先誘發于外部環境的變動。因此,企業對外部環境的觀察與預測尤為重要,是否能準確把握當前乃至未來的市場發展方向以及預測企業風險和可能的市場機遇是企業能否應對危機并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環節。對于國際工程承包企業來說,就要透徹地掌握工程所在國的政治環境、法律制度、人文環境,了解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水平,熟知最成熟的企業管理與項目管理方法。只有有效地預測了風險,才能相應地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2.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機制
財務管理機制是企業管理機制的基本環節和重要環節。要做好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首先要夯實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從而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實力,以便在風險來臨時從容應對。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應首先強化財務管理意識,規范財務管理制度,細化財務管理流程,明確財務管理中的相關責任,進而在井然有序的財務管理流程中繼續構建財務的戰略管理能力。
(二)加強企業融資能力,完善企業投融資機制
我國企業應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聯系,通過增強企業的獲利、償債、履約、經營、發展等一系列綜合能力來提高信用等級,并通過良好的聲譽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同時,要深入研究金融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政策支持,科學合理地制定融資計劃,控制資金流速,結合合同管理有效地進行資金使用、資金結算和資金回收等。
風險投資做為知識經濟社會中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相結合而生成的一種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人的管理。財務上對人的管理,即對在風險投資這個特定行業做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執行與實施效果完全是依賴于人的素質與能力而定。如果沒有適當的財務管理人員,就無法滿足公司對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對人員的管理表現在:
1、實行嚴格的選聘標準。應該說公司目前對人員選聘的門檻不低,財務人員的招聘條件一是要求人品好,要誠實、敬業,要有責任心,要有對工作的摯愛和熱情。二是要求大學財會專業本科畢業,有三至五年的工作經驗,CPA(注冊會計師)和碩士研究生優先。這兩年來,BVCC招聘了一批學有專長,業務素質良好,可以獨當一面的財務管理人員,其中CPA和碩士研究生占到一半以上。財務人員良好的素質是公司向投資企業派出財務經理以保障公司利益的關鍵。
2、實行定期匯報制度。風險公司的外派財務經理通常每天工作在投資企業,財務部門每月召開一至兩次部務會議,專門匯報交流投資企業的財務情況及管理心得,其中重要的財務信息匯成文件上報公司領導及相關業務部門,以利于公司對投資企業的管理。
3、實行定期培訓制度。應該說風險投資公司的財務管理有別于一般的財務管理,它要求較高的財務前瞻性及較綜合的財務管理能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為盡快跟上這種變化,公司財務部門需要不斷地培訓。定期培訓制度一是適應會計制度的變革,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二是向國際慣例靠攏,加強對國際會計準則的了解,以適應國際化的步伐,三是加強對科技動態與財會專業的發展等相關業務的了解,比如,已進行過包括新舊會計制度的對比、企業價值評價、內資企業與合資企業稅收政策的比較、網絡與會計、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異同系列專題培訓。
4、注重總結研究成果。風險投資業務在我國是這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在公司開展風險投資的實踐活動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風險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問題、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等,我們把在實踐中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加以總結,形成了《風險投資財務分析與評價模型》、《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評述》、《風險投資企業財務管理的探討》、《關于產權交易市場的思考》等研究成果。研究和總結的結果,使大家都有很多收獲,既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又對下一步的工作有指導意義。
二、制度設計
設計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通過一定的程序和系統、一定的規章制度保證對投資企業管理的有效實施。風險投資的財務管理應該是一個系統,對于投資項目來說,它起始于項目的考察論證階段,結束于項目資本變現退出以后,貫穿于風險投資公司從資金——資本化——資金的長循環之中。
1、投資前期財務評價
項目投資前的財務評價很重要,它關系到投資項目的價值認定問題,沒有較大價值的項目是不值得投資的,但投資的價值點在何處,它是否真實可靠,這不能僅僅根據項目的技術是否先進,有沒有市場來定性判斷,還要做細致的經濟可行性及投資價值的評價。財務評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財務評價的經濟可行性是令人懷疑的。在公司的投資決策程序中,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由財務部門參與并出具財務審核意見,公司制定了一套標準的《盡職調查-財務可行性分析工作底稿》,從搜集資料的完整程度到資產、負債、權益的個體評價的認定細節做了規范性的描述,使投資評價工作有章可尋,對投資項目的論證過程起到既有提示又有要求的作用。對投資項目的投資前調查與了解是否充分,對其價值的判斷是否準確,定價是否合理,談判條件是否有利,直接決定了投資后管理的難度,也決定了將來退出時獲利空間的大小,因此,投資前的盡職調查和各種評審就顯得非常重要。財務部門對可行性報告出具財務審核意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項目的投資價值,規避投資風險,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2、投資企業動態財務管理
對已投資項目的管理是風險投資實現增值的必然階段。一般在公司與投資企業簽定合同文本時,從財務審核與監督的角度出發,專門設計了財務管理方面的約定,其中包括由風險投資公司委派財務經理的約定,指定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約定,對股東定期公布財務信息的約定等等。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從制度上保證了風險投資公司對投資企業的管理權和監控權,從而更好地保證了風險投資公司在投資企業的收益權。
三、管理手段
在財務管理具體實踐中,實行縱橫交叉的網絡式管理,可以既保證對投資企業的動態全面了解,又重點掌控一些核心企業。在管理方式上,財務部門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目前公司對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有以下幾種方式:
1、財務經理雙任聯簽制
風險公司從成立以來實行了獨具特色的投資企業財務經理雙任聯簽制,對投資企業的各項資金運轉由公司派駐的財務經理與項目方的財務經理實行聯簽,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動態跟蹤管理,確保公司的經濟利益。相對比較成熟,有自己比較獨立和完善的財務會計體系的公司比較適合采用這種模式。
2、財務經理單任制
財務經理單任制即由我方派出唯一的財務經理,負責管理投資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優點是控制比較嚴密,管理風險小,缺點是一個企業一個財務經理,管理成本高。新成立的大型公司,我公司在其中占較大股份的投資企業,或者是對我公司有較大影響的企業適合采取這種管理方式。我公司投資的華諾公司即采取了這種財務管理方式。
3、記帳制
對一些比較小型的創投項目,作為公司財務管理的延伸,我們采取記帳的方式,以相應降低管理成本。
4、中介機構審計的方式
還有部分項目是根據公司的需求,采取聘請我們信任的中介機構審計的方式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