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18: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非現場審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審計成本含義及構成
1.1 審計成本的含義
審計成本的一般含義是指由于事務所承接審計項目所發生的相關費用,即審計項目成本。審計項目的成本是由于事務所接受審計業務所增加的一切人力、資金和物力的消耗的貨幣化,也就是普遍意義上理解的審計成本。審計項目成本控制是事務所審計成本控制的重點,研究它的構成具有重要意義。科技論文。
1.2審計成本的構成
審計項目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構成。直接成本是直接構成審計項目成本的費用,它包括業務承接費用(即審前調查成本)、審計計劃費用、現場審計的外勤審計成本、非現場審計的內勤審計成本。其中有必要強調的是現場審計的外勤審計成本,它主要由審計時間成本、審計取證費用以及專家聘請費用等組成。而間接成本主要是指為審計業務服務的費用,如與被審計單位協調的成本、城市間以及市內交通費等。
2. 審計成本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認為,影響審計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影響審計成本的核心因素。它對審計成本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當中,在一定的期望審計風險下,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大小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可接受的檢查風險的大小。二是較高的審計風險將增大事務所出具不恰當審計報告的可能性,因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科技論文。此時,審計風險雖然沒有增加審計風險損失的數量,但是增加了風險損失成本發生的概率。
2.2 審計技術方法
先進高效的審計技術方法能明顯地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目前審計技術方法對審計成本的影響體現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通用審計軟件的開發等極大地提高了審計的效率,使得注冊會計師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從而大大降低了審計項目成本。“軟件”方面主要是指更有效地分配審計資源于風險審計領域的審計方法的應用,如風險基礎審計方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為降低審計成本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3 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管理水平
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事務所一般具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和完備的時間、資金預算,能夠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同時,較為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降低了出具不恰當審計報告的可能性,降低了風險損失成本發生的概率。
2.4 審計項目的規模
審計項目的規模一般與被審計單位規模相聯系,被審計單位的規模越大資產規模或報表項目規模也就越大,發生的事項越多,賬戶余額越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審計時投入的審計資源相對與小規模的單位也就越多審計成本也就相應地會加大。由此可以看出,審計項目的規模與審計成本之間正相關。
3. 審計成本的控制
3.1 辨證地引入風險導向審計
風險導向審計提供了一種既能保持審計效果又能使審計效率較高的全新思路。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執業理念的改變。在選擇審計戰略時,注重在審計效果和審計效率之間選擇一個均衡點。其根本目標是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審計人員和社會可以接受的水平。具體為:
1、明確客戶服務及其他規劃目標。具體內容為:明確客戶服務及其他規劃目標,取得或更新對客戶業務與產業的了解,執行全面控制環境的評估,對重要性作初步判斷,決定要審查的重要賬戶,確認影響這些賬戶的資料來源,編制審計計劃。
2、了解和評估重要的資料來源,目的是尋找并確定控制弱點。一般在期中時進行,具體包括:確認重要的估計和資料過程,對各項過程取得了解,考慮何處可能出錯,確認與評估相關的控制。
3、執行初步風險評估,目的是通過風險評估選擇可靠的、有效益的審計查核程序即首先考慮固有風險,再對控制風險做出初步評估。具體內容包括:確認重要的作業和交易;了解重要交易的流程,繪制流程圖;研究判斷錯誤可能發生的所在,一是要辨認流程中的關鍵環節,二是要控制目標與流程中的重要環節串聯,三是要確認交易流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
3.2 節約時間資源,降低審計成本
時間資源=∑時間+∑勞動(知識),時間資源能夠產生價值,增加經濟效益。同樣浪費時間資源,勞動的成本就會增加。首先,要嚴格時間資源的管理。時間資源的管理,就是研究如何根據每種資源的差異,研究高值、低值時間資源的分布,調配時間資源與人力資源以達到很好的結合,使之產生的資源價值最大。其次,優選審計程序,減少中間環節。審計程序越繁瑣,審計成本就越高,因此,必須在保證最佳資源配置的前提下,慎重選擇恰當審計程序。科技論文。主要包括:設計提出各項具體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的比率。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政府職能部門和人員編制既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試行按比例規范行政成本投入的,凡是支出超過規定比率、幅度的,應該視為支出過大或不當。在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審計評價上,主要依據國家關于建設工程的有關規定和定額標準,既要看工程造價、預決算是否真實、合法,有無高估冒算、損失浪費等問題,又要看工程質量是否達到設計標準,同時還要看項目竣工后能否真正發揮作用和產生預期效益,有無潛在隱患或重大決策失誤等問題。在轉移支付,社會保障費以及其他各類非生產性財政支出的效益評價上,可考慮以定性評價為主,主要看是否按資金的性質、用途和規定使用,有無截留、擠占、挪用、滯撥等現象。因為對這類支出只要按政策執行到位,其效益性也就得到了實現。
3.3 加強審計成本控制,合理轉嫁成本
加強審計成本控制,可以采用合理轉嫁成本的方式,促進審計資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審計成本的最佳方式是節約審計時間同時擴大審計成果。審計成果數量越多,審計成本越低,而單個審計平均單位審計成果就越大。反之則相反。利用和擴大審計成果,可以采取增強服務效果,幫助被審計單位制定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堵塞漏洞,擴大審計成果。
對審計經費實行定額預算。審計經費是由審計項目決定的。在審計前,可采用由審計項目定人員、由人員定預算、由時間和預算定工作量、由工作量定經費,實現審計經費使用的計劃性和科學性。例如澳大利亞審計署,政府年度審計計劃的編制就包括審計經費預算。審計經費預算來源于每個具體項目成本費用的總和。每個具體項目的成本費用又是根據項目要達到預期目標所需的工作量計算得出的。由于審計項目的多樣性和不可測性, 特別是一些審計項目較為復雜或有較強變化性,給定額的確定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對于一些特殊的審計項目,可以采取經費包干,節約獎勵的方式。
【參考資料】
[1]萬寶璋.中國審計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呂先锫.審計成本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林萬祥.成本論[M].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關鍵詞]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問題;措施
經過20余年改革與發展,中國證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矚目的成就。據報道,中國證券業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億元,純利123億元,中國證券業在近年將會實現盈利,扭轉前幾年的虧損局面。但中國的證券業還處在非常關鍵的階段,資本市場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中國證券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穩定的運營機制。為了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監管部門應重視對證券公司的審計監管,而證券公司更要加強內部審計,以保證資本市場和市場經濟健康與持續地高效運行。
一、加強證券公司內部審計是經濟穩健發展的迫切需要
證券公司屬于高風險行業。近幾年,中國證券公司已出現透支挪用資金、法人投資者以個人名義炒股、編報虛假申報材料、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等一些違法、違規行為。2002年以前,我國高風險證券公司被處置還屬于個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場低迷,證券公司連續幾年出現全行業虧損,多年積累起來的風險集中爆發,因重大違規行為受到處置的證券公司數量急劇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時間就有34家高風險證券公司被處置,證券公司面臨行業建立以來的第一次系統性危機。在證券違法犯罪案件中,證券經營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超過半數,顯示在證券公司取得良好經營業績的同時,自身的內部控制有待優化。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國務院總理簽發國務院522、523號令,《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21世紀國內證券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在重新“洗牌”中經受到嚴峻的挑戰。如何防范和化解風險,既是監管機構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證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責任。《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第133條規定,“證券公司應設立監督檢查部門或崗位,獨立履行合規檢查、財務稽核、業務稽核、風險控制等監督檢查職能;負責提出內部控制缺陷的改進建議并敦促有關責任單位及時改進。”約束、自律作為證券公司獲得良好信譽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操勝券的法寶。證券公司內部審計是對公司經營活動全過程進行的監督,目的是防范風險,糾正違規,加強內部控制,保障證券公司健康發展。證券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對于公司的規范經營負有重要責任,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程度直接影響證券公司的長期生存與穩健發展。因此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已成證券公司當務之急。
二、我國證券公司內部審計現狀與問題
目前,證券公司普遍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內部審計工作現狀與其重要性并不相適應,內部審計還遠沒發揮其應有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范圍有限,未覆蓋到各部門、各環節。證券公司內部審計部門應實施全方位審計,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審計范圍并沒有覆蓋各部門、各環節。例如,有的證券公司只注重對營業部和分支機構業務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的監督,而未涉及到對公司總部的重點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的審計,如投資部、資產管理部、財務部等。有的證券公司雖然開展了針對這些部門的審計,但在審計實施及出具審計報告時有所顧忌,不能客觀反映真實情況。總體來說,內部審計部門代表公司對下屬營業部的稽核審計工作比較容易開展,對總部其他同級部門或投資部等重要部門實施審計則有一定難度。
(二)內部審計重視財務、淡化管理。證券公司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在運轉過程中極易發生各種風險,近年以來被處置的高風險證券公司數量之多史無前例。而我國證券公司的內部審計大多將主要精力放在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審查及監督上,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報表、賬簿、憑證及相關資料,內部審計的職責集中在“查錯防弊”上,很少對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評價和提出管理建議。事實上,證券公司發生或產生錯誤與舞弊等問題不限于財務部門,更多的是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也并不僅限于“查錯防弊”。把審計重點局限于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上,不利于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
(三)重事后檢查,輕事前、事中控制。內部審計部門在事后監督檢查,主要是財務數據的檢查方面比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還遠遠不夠。事后檢查只能發現已經發生的問題,而如何防微杜漸、亡羊補牢才是問題解決的關鍵。嚴格來說,制定、執行制度并不是內部審計部門的主要工作,但內部審計人員由于工作的關系,可以深入基層,掌握第一手的資料,有機會了解內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環節,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證券公司內部審計重在事后發現問題,忽視了對可能產生的風險或不安全隱患的防范與分析,對于事前、事中控制的關注遠遠不夠。
(四)內部審計技術落后,審計效率不高。綜合治理后,證券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業務種類不斷增加,證券公司內部審計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而部分證券公司審計手段比較單一,基本上還是采用現場審計方式。證券公司規模擴大后,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數量不足以及財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內部審計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甚至會影響到審計報告的及時性。現有審計手段遠不能適應業務活動的節奏和風險控制的要求,審計效率不高,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監督評價和提供增值服務的作用。
三、影響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制約因素
(一)內部審計部門缺少應有的獨立性。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靈魂,也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具備應有的獨立性,才能客觀地實施審計,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評價。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內部審計職業實務標準》中,對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地位作了明確規定,核心內容有3條:內部審計機構應置于組織內部的較高層次,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其隸屬關系和領導層次的高低,領導層次越高,獨立性和權威性越高;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應直接向組織內的最高決策層負責并報告工作,從而保證內部審計活動的實施;內部審計活動不受其他職能部門或個人的干擾。同時,按照規定證券公司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董事會負責,獨立于證券公司其他部門,對公司所有部門、所有環節實施監督。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部門雖然名義上歸董事會領導,與內部其他部門處于基本平級的地位,內部審計人員的績效考核與晉升等還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的缺失必然會導致審計范圍受到限制。
(二)對于內部審計職能的認識急需深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重新修訂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內部審計職業實務標準》,將內部審計定義為:一項為了增加價值和改善運營所進行的獨立的、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運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評價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新定義中突出內部審計的“咨詢”、“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這種內部審計不同于傳統的“監督導向型”內部審計,而被稱之為“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從現實來看,證券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多是在實踐中摸索和成長起來的,內部審計的理論基礎并不扎實,對于內部審計職能的認識不夠全面。在審計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往往重監督評價,輕控制和服務。主要審計力量集中在財務數據的事后檢查方面,對于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不夠重視。在為公司經營管理提出建議,發揮服務職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現場稽核手段應用不夠充分。證券公司目前內部審計手段還比較落后,基本上采用現場稽核方式。綜合治理完成后,證券公司數量減少,規模擴大,營業網點不斷增加,證券公司內部審計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傳統審計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的要求。近年來,證券公司逐漸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監控系統和集中的財務監控系統,通過將交易監控和財務監控連通運作,實現了交易數據和財務數據的互相核對。環境的改變為非現場稽核審計的實施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非現場稽核手段應用不充分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效率和效果。非現場稽核成為了證券公司在現階段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課題。
(四)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較低,復合型人才匱乏。目前,我國大部分證券公司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準入標準和考核機制,內部審計人員的崗位要求不明確,難以保證內部審計隊伍的素質。內部審計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通曉財會知識、審計理論、法律知識,還必須掌握電腦知識,并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當前相當一部分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電腦知識,業務知識面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當繁忙,缺乏專業培訓,專業能力下降,不適應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任務要求的需要。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缺乏復合型人才,影響了內部審計作用的有效發揮。
四、改進我國證券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只有獨立于其他職能部門,并在證券公司內部位于比較高的層次,才能確保內部審計意見、結論和建議的公正、客觀、權威和有效,真正發揮公司最高決策層的參謀和助手作用。為保證證券公司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僅是名義上,實質上內部審計機構也要置于董事會或監事會領導下,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直接對董事會或監事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任免,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評價與考核,要直接由董事會或監會事決定。內部審計機構的年度審計工作項目計劃、人員計劃及財務預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層和董事會備案。內部審計機構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時多次向最高管理層和董事會提交工作報告。
(二)全面發揮內部審計職能與權威性。內部審計作為證券公司治理結構中監督、反饋系統的核心,客觀上要求內部審計為公司提供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如果內部審計仍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審計,就無法滿足這個要求。因此,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必須從傳統的“查錯防弊”轉向為公司內部的管理、決策及效益服務。內部審計的職責應從審查和監督向評價與咨詢方面拓展,其作業范圍不應當局限于財務領域,而應擴展到公司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
(一)信息化給計算機審計帶來了較大挑戰。
當今社會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資訊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無形的資產和寶貴的社會財富,信息技術正以空前的影響力、傳播力和滲透力,不可阻擋地改變著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環境下,一方面國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信息化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超高速寬帶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云計算、物聯網、計算機仿真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應用不斷涌現,全面提升了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國家電子政務得到快速發展,國家審計的信息化建設也必須努力適應、快速跟進;另一方面被審計單位不斷采用新技術,信息系統日趨復雜,數據量急劇增長,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審計機關和被審計對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須處于同一個量級,才能相互適應,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關系。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審計監督的信息化成為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機,搶占審計發展的突破點和制高點。
(二)信息化條件下的計算機審計風險。
1.系統風險。信息化條件下,計算機審計不再是常規的簡單的數據式審計,更加關注信息系統本本身,信息系統的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等給審計人員帶來較大挑戰,需要審計人員除了具備常規的數據分析技能外,還要掌握的系統設計架構、系統布局、網絡布局、軟硬件環境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通常情況下,能掌握上述一方面專業知識就已經很不容易,要系統全面地將上述知識全面掌握,難度非常大。由此可見,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的系統風險非常大。
2.控制風險。信息化條件下的計算機審計更加關注在總體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控制風險的把控。數據分析的模式更傾向于“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分析”。對于總體分析和系統分析來說,對新消息系統和業務數據的控制測試尤為重要,也是一大難點。
3.組織風險。信息化條件下的大項目更多,為了整合資源,需要搭建大項目的組織模式,特別是數據分析平臺的模式,需要將業務人員和計算機專業人員有機整合,整合多部門、跨專業數據,進行數據關聯挖掘和分析,在組織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審計機關內部風險。一是人才匱乏。信息化條件下的計算機審計需要既懂審計業務,又精通計算機技術的復核型人才。國家審計機關雖然通過計算機中級考試培養了大量計算機人才,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審計人員的知識儲備還是難以滿足信息化建設的需要。二是軟硬件環境相還有待加強。審計機關經過金審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設,基本搭建了適應我國審計機關發展的軟硬件環境,但審計機關的電子政務建設還是與財政、稅務等部門有一定差距。如審計機關未布置主流的ORACLE環境,對流行的空間地理技術等新技術不掌握,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弱化了審計機關的監督能力。
二、信息化環境下的計算機審計的組織方式和主要內容
(一)組織方式。
近年來,審計機關開展的財政大格局審計、社保資金審計和省長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打破業務和行業界限,將審計機關內部有機整合,“全國一盤旗”,嘗試搭建數據分析平臺,組建數據分析團隊,提出了“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分析”計算機審計思路,取得了較好效果。如有的特派辦創新計算機審計模式,探索構建“特派辦級分析平臺、項目審計組級分析平臺、審計人員級分析平臺”的三級數據分析平臺。整合多部門、跨專業數據,搭建特派辦級數據分析平臺,進行數據關聯挖掘和分析;根據審計組的業務需求,組建審計組級數據分析平臺,開展針對性的數據采集和分析;根據具體需求,針對特定數據,構建審計人員級數據分析平臺,迅速完成個性化的數據分析。通過數據信息與業務經驗的緊密結合,人力資源與設備資源的科學組合,業務骨干和計算機骨干的有效整合,以及審計延伸與數據分析時間的合理安排,增強了計算機技術對審計工作支撐能力,強化了數據分析審計成果的轉化率,大大提高了信息化審計能力。
(二)主要內容。
1.開展信息系統審計,探索信息系統審計的方式方法。圍繞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這三個著力點,研究建立信息技術項目績效評價體系,逐步探索開展對電子政務項目和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績效審計。
2. 拓展計算機審計的寬度和深度。計算機審計要向被審計單位管理領域和業務的核心技術環節滲透,關注數據產生的關鍵控制節點,在常規的數據式審計外,更加關注數據產生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研究和評估信息系統能否有效滿足管理需要,以促進完善系統、提高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審計建設性、預防性的 “免疫系統”功能。
3. 占領信息技術高地,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積極學習和研究被審計單位及行業廣泛應用的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自動監測技術等先進技術和方法,并探索運用于審計,不斷創新審計技術方法,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監督能力。
隨著審計制度的不斷完善,審計方法也不斷在更新變化。2007年國家電網公司推進審計管理業務應用試點和推廣工作,實現審計信息化縱向和橫向集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審計人員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審計方法的使用會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就具體一個項目審計來說也往往是多種審計方法綜合作用的結果,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審計經驗、對新知識的獲取能力、社會綜合知識與日常生活閱歷以及道德品質存在較大差異,這些都會影響到審計成果。如何保證審計質量,將審計成果有效運用是電力企業面臨的問題,也是依法治企的咨詢保證。
一、“專家意見法”在審計項目業務管理中運用的背景
1.經濟的發展和交易的復雜多變性
(1)面臨較大的事項審計壓力,需要轉變理念,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公司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建設正在深入,隨著公司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建設各項措施的落實,各項業務基礎工作得到逐步加強,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這在客觀上要求審計將注意力更多地轉向企業績效和風險防范方面。但目前公司的審計人員對于本單位的詳細情況如內部控制不a太熟悉,對近年出臺的審計制度及各項辦法僅有膚淺的認識,因而其專業能力不高,審計壓力較大。
(2)電力企業的多經及集體企業的機制、經營模式的轉換對審計帶來壓力。電力企業所屬的多經及集體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需要進行調整和組合。因企業發展的需求,公司決策層要求內審人員參與到該類企業調整和組合中,主要是為了改善組織基本程序的咨詢工作,對傳統保證業務進行補充。然而目前狀況下內部審計人員對市場環境、經濟調整方向、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組織的選擇都不甚了解,無法保證咨詢服務。
2.機構設置及審計人員繼續教育狀況不佳
(1)審計組織體系亟待繼續完善,審計資源配置尚需進一步完善、優化,審計任務繁重與審計資源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市級供電公司審計部作為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負責開展系統內部審計工作,下屬縣公司只配備一名專職審計人員,系統內公司審計人員數量較少,人員得不到擴充,審計力量自然薄弱。
(2)審計職能發生重大變化。目前正值審計從查錯糾弊的復核型審計向績效型和風險型審計轉變的時期。這必將對審計深度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對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審計不僅要承擔監督者的角色,而且要擔負起咨詢專家的角色。這就迫切需要審計人員借助專業管理理念,助力實施審計項目。
(3)公司管理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需要加快更新審計手段。隨著各業務信息化進程的加快,ERP系統的廣泛應用,企業經營管理信息量呈幾何數級的增長,內部控制的關鍵控制點也隨之發生變化。原有的審計方法已無法適應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實現審計工作信息化,從原來簡單的手工審計、現場審計,轉變為計算機輔助審計、非現場審計分析與現場審計相結合,并逐步開展 IT 審計,從源頭上完善控制。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面窄,在軟件的應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先進的審計技術在企業中根本沒有應用,審計人員對信息化專業知識急需加強學習與應用。
3.前期的審計過程中出現審計結果的不確定性,導致審計成效不明顯
(1)營銷方面,在電價執行過程中因缺少專業知識的判斷,在發現戶表卡用電按類別為居民生活而現場核實該用戶為商業、居民混合用電后,審計判定得出該用戶目前用電與月均電量不符,電量定比明顯不合理的結論。由于審計判斷不夠專業,導致被審計單位不滿,審計單位反映該戶從事百貨經營,無冰箱(柜)、電視等電器,百貨經營門面僅有兩盞40W日光燈,無需整改,導致審計意見未落實。
(2)物資方面,目前電力企業大量進行物資集約化管理、使用ERP系統,而審計人員對ERP物資系統缺乏認識,通過物資系統界面得不到直接的審計依據,在審計工作中對物資系統的物資量與實存差異原因不能深化;工程剩余物資長期滯留倉庫,對此無法提出合理意見與建議;物資框架采購量的分配比例及實施的效果不好確定;未能深入理解物資采購周期、交貨周期及規定的供貨周期之間的聯系以及其對物資管理的影響比重。
(3)因對地方政策與國家電網公司下發管理辦法不一致問題無法準確把握,導致不利于審計。如財務收支中,對福利費及職工食堂補助來源及使用渠道、保險業務中對企業年金的支付依據無法統一認識。如稅款繳納中,一貫要求被審單位遵循規范、強調稅法的明文規定,未了解當地稅務環境,誤導了被審單位納稅行為,造成損失等等。
二、“專家意見法”在審計項目業務管理的運用
1.完善池州供電公司審計專家網絡,確保審計專家資源能被有效利用
審計的知識結構和持續學習專業技能能力以及接觸的審計客體和審計工作時間的差異性,使得每一個審計人員所獲取的審計經驗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說審計經驗具有獨有的特性。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審計也不例外。一個優秀的審計人員所形成的審計經驗就是通過從事、分析和總結一個個典型的審計項目或審計案例的基礎上取得的,并通過長期的審計實踐培養了審計人員職業判斷的敏銳性與直覺,形成了以揭示審計客體存在的舞弊問題為基礎的審計基本理念。在審計人員面臨新的挑戰,無可借鑒的經驗及依據的情況下,必須借助行業專家的業務知識和豐富經驗。如何借助這些外部專家力量?首先應形成一個企業內部“審計專家網絡”,挑選的專家應有一定的代表性、權威性。其次在進行預測之前,應取得參加者的支持,確保他們能認真地進行每一次預測,以提高預測的有效性。同時也要向組織高層說明預測的意義和作用,取得決策層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支持。
2.借助“專家意見法”加強審計業務管理水平
(1)充實審計力量,提升審計機構獨立性。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的位置雖然極其特殊,但它仍然是組織內的一個職能部門,獨立性問題對內部審計而言總是一個難題。為使內部審計有效運行,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持續監督的基石應該有足夠廣、足夠高的業務知識作支撐。池州供電公司成立了內審專家網絡,與該網絡專家人員建立牢固的關系,并且直接進行溝通,這是十分重要的。“專家意見法”的推進及運用保證了內審機構的嚴謹、專業性,較好地實現其獨立性。
(2)保證“以審代培”后續教育。目前企業對內審的認識不到位,難以吸收優秀的人才加入到內部審計隊伍中,自然無法完成自身的群體良性循環,進而難以實施科學、合理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易導致內部審計失敗。為彌補內部審計不足,在內審工作中通過不斷借助“專家意見法”的工作手段,從中辨別、吸收專家的獨立判斷,積累專家不同意見,形成內審機構工作資料。一方面加強了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另一方面使內審人員在精通財務知識和審計技巧外還具備生產、技術及管理方面的知識,使內審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分析能力。例如,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內審人員面臨著多項系統化審計,由于專業化的局限性,內審人員借助“內審專家網絡成員”,在科技信息部門、技術支持室以及發展策劃部門專家的支持下,利用各位專家對系統的理解、功能點的利用、審計過程的建議、審計結果的意見,先后進行了SG186系統審計調查、ERP系統下工程審計、多經企業物流系統的專項審計等,專業、高效完成了審計工作。
3.借助“專家意見法”加強審計前端準備工作,減弱審計過程的不確定性
審計人員帶著疑問和問題去實施審計是目前較為普遍采用的一種審計方法,也是最見成效的。通過審計成本的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問題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另外,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作業時要考慮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以及審計客體自身環境的影響下,導致違規違紀、舞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審計人員要通過對審計客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審計目標和能夠收集審計證據的基本線索、依據,有針對性地組織和進行審計作業。
(1)審計事項前端準備工作中應用“專家意見法”理念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審計人員處于信息掌握的劣勢地位時,去揭示審計客體舞弊等風險問題往往如大海撈針。一方面,企業的審計成本與審計作業時間的制約要求審計組在一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審計任務。另一方面,審計客體舞弊行為的預謀性與隱蔽性藏匿在各種經濟活動中的某一個環節或事件中,并在虛假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護下使審計人員在有限的審計時間里難以揭示出“紅旗標志”問題,導致審計工作事倍功半或審計失敗。此時,最有效果的審計方法就是獲取審計線索并可利用審計專家的經驗判斷,提煉焦點線索,實施下一步的工作——審計證據收集。
根據中外學者對管理概論的認識以及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可將內部審計管理理解為,在內部審計活動中,一定的人和組織依據所擁有的權利,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及創新等一系列職能活動,對內部審計人力、物力、財力及信息等其他資源進行協調或處理,以達預期審計目標和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審計管理水平不高是影響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我國內部審計與國際現代內部審計的主要差距之所在。因此,必須與時俱進,努力探索科學的內部審計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提高內部審計管理水平,以推進我國內部審計的現代化進程。
一、我國內部審計管理現狀
( 一 )內部審計的管理體制不完善 內部審計管理體制是指內部審計管理系統的結構和組成方式,即采用怎樣的組織形式以及如何將這些組織形式結合成為一個合理的有機系統,并以怎樣的手段、方法來實現內部審計管理的任務和目的。《中國內部審計論壇》、《中國會計視野》、《中國審計論壇》三家網站于2005年聯合發起的《中國內部審計職業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內部審計機構設在董事會(或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的占46. 42%,由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領導的占24. 61%,由財務經理領導的占8. 03%,隸屬于紀檢監察部門的占20. 94%。調查結果說明,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比較隨意,使得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客觀性和權威性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證,影響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原則需進一步明確,科學性有待提高。
( 二 )內部審計法規體系進程緩慢 目前內部審計的法規體系建立基本成熟,已形成了以法律為準繩、以基本準則為指導、以具體準則為主線、兼顧特定業務操作指南的,一整套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中國內部審計法規體系。對確保內部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規范內部審計行為,提供了較有力的法律支持。但現實中,相關法規的執行情況與執行的效果卻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是目前還缺乏對法規貫徹執行的有效的、成熟的和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另外,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方面還缺乏內部審計執業規范。
( 三 )內部審計隊伍素質不高 當前內部審計正從傳統審計向現代內部審計轉變,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內部審計人員的實際素質情況與期望值有較大的差距。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來自于財務部門,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和足夠的生產經營管理經驗,有相當一些人員不具備必要的學識及業務能力,難以提高或保持其專業勝任能力。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人員中普遍存在專業職稱擁有比例不高、經濟師、工程師及律師等專業人員配備比例太低,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效果和權威性。建立一支穩定、高素質的隊伍,對內部審計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四 )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落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及經營活動中不確定因素的增加,非現場審計工作無疑是提高內部審計績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已越來越受到內部審計部門的高度重視。非現場審計工作在技術上所需的突破與創新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我國現有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現場審計工作的開展,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審計大多還停留在經驗估計、手工操作階段,在審計工作中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不多。二是內部審計軟件技術水平尚待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主要是利用審計軟件,依據預定的程序和方法來分析、評價和檢測各單位的經營狀況、風險管理和控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對審計軟件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較高。
二、我國內部審計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 一 )科學構建內部審計機構組織模式 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可分為以下模式:(1)董事會領導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直接隸屬于董事會。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主要負責人的任免和人員的配備、職責范圍的確定、報酬等由審計委員會決定。同時,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向審計委員會負責,并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此種模式下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層次高、獨立性強、權威性高,能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有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職能的發揮和問題的及時解決,確保董事會對生產經營風險了解和控制。(2)監事會領導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監事會,由監事長分管,獨立性最高。此種模式從設置層次、地位、相對獨立性上來看都很高,如果監事會有權力與能力行使所有者賦予的監督權,內部審計的監控功能也能發揮最好。如果監事會本身的獨立性都難以保證,那么監事會領導的內部審計機構則很難有效發揮其功能。(3)總經理(首席執行官,CEO)領導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此種模式下,內部審計機構的層次、地位、獨立性相對較差,其工作容易受到限制。一方面總經理既是經營者又是監督者,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另一方面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各職能部門的地位相等,審計的范圍相對狹小,難以對本級公司的財務和總經理的經濟責任進行監督和評價,不利于對企業高層決策及其經濟行為進行監督,對經理層的違法違紀和難以控制。(4)財務總監領導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內部審計由公司財務總監分管。內部審計機構只能開展部分日常性的審計工作,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營行為、經濟責任缺乏有力的監督。此種模式下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最低,監察效果最差。無法有效的為經營決策服務,難以實現內部審計的根本目的。實際上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模式不分優劣,有效的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形成權力制衡機制并促使其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確立,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單位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合適的內部審計機構組織模式,以便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
(二)推動內部審計行業協會建設 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是政府和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加強宏觀指導的一個載體和有力助手,可把政府和審計機關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制度,結合內部審計實際貫徹執行下去。同時,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也是政府有關部門獲得改進和加強對內部審計宏觀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將內部審計需要政府在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上給予支持和解決的實際問題反映上去。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內部審計行業的自律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宏觀管理的國情,也有利于同國際接軌和擴大交流。為構建現代化的內部審計行業,需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協會在深化審計理論研究方面的作用。加強內部審計協會的組織建設,健全辦事機構,密切與審計業務部門和其他有關單位的聯系和合作,根據需求確定研究方向和重點不斷改進組織開展理論研究的方式方法,為內部審計事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論支撐。
( 三 )全面推進內部審計法治化建設 (1)健全并完善中國特色內部審計法律法規體系。要不斷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內部審計法律規范體系,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法規的可操作性程度。具體包括:一是著力構建內部審計指南體系。以審計法律法規和準則為依據,立足我國審計實踐,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有步驟地開發審計指南,構建涵蓋通用審計指南和專業審計指南的內部審計指南體系。通過制定分專業的審計業務技術規范,為內審人員開展具體審計業務提供指導,審計全面提高審計業務規范化水平;統一審計作業規范,包括建立統一相關制度、指南等。解決缺少操作及控制標準、標準不一致,難以考核等問題。二是加快內部審計規范的制定和完善進程。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制定包括內部審計準則、質量控制準則和后續教育準則在內的完整的內審規范體系。三是加快內部審計條例的制定,以適應新形勢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四是堅持和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逐步規范公告的形式、內容和程序,把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作為審計結果公告的重要內容;堅持和完善特定審計事項階段性審計情況公告、重大案件查處結果公告制度。五是完善內部審計統計制度。建立健全科學的內部審計統計指標體系,提升審計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強化內部審計統計數據有效利用,更好地為審計業務工作和審計機關領導提供政策建議和決策參考。(2)推進內部審計法規的執行與落實。具體包括:一是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督促內部審計人員認真學習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提高其依法辦事和依法審計的意識和能力,推進內部審計機構嚴格依法執業,全面履行審計職責。二是大力推行審計項目審理制度,逐步規范審理工作流程,明確審理工作標準,提高審理工作質量。三是加大審計業務質量檢查力度,提升優秀審計項目評選水平,促進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加強對內部審計機構相關審計報告質量的核查,推動內部審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四是加大審計整改落實,完善后續審計制度。積極開展后續審計,及時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處理,總結經驗,完善制度,改善管理,加大對審計意見的落實跟蹤,督促整改。
( 四 )推動內部審計人才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1)培育和開發人力資源。內部審計管理機構要定期對各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狀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建立優化內部審計發展環境效益的人力資源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人才培養、開發和使用,培養一批高級審計人才和高級審計管理人才,帶動審計工作的全面發展。(2)健全內部審計人員管理制度。加強對單位主要領導的審計知識培訓,提高單位領導對內審工作重要性認識,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優化審計人才成長環境;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崗位制度,堅持內部審計人員持證上崗;完善內部審計人員選拔、業績考核、激勵制度。(3)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后續培訓。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規范建設;制定后續教育培訓辦法,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執業水平;創新教育培訓模式,改進培訓方式;建立行業之間、地區之間業務活動交流平臺,舉辦審計專業培訓班和專題研討班,促進提升業務能力。(4)建立內部審計人力資源共享平臺。各單位想要在短時間內獨立的培養出大批、全能的內部審計人才不太現實且成本較高,可嘗試建立內部審計人力資源共享平臺。科學利用外部人才資源,積極引進一批固定的不同領域的專家顧問,探索建立外聘專家庫和專家咨詢制度;也可在一定系統內設置人才庫,吸收本級或所屬單位各專業優秀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隨時在本系統進行聯審聯查,或者解決內部審計領域專業配套問題。
( 五 )完善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為了提高內部審計的績效水平,應進一步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計算機輔助審計,加快審計數據庫建設和信息化辦公系統建設,把先進的審計方法與先進的審計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審計工作的科技含量。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標準規范體系。進一步建設、推廣、完善審計信息化建立健全標準規范體系,推動審計方式創新。標準規范的信息化體系可以防止工作的隨意性、無序性,應加大信息化環境下審計的作業流程、文檔撰寫、質量控制等標準規范制定,逐步完善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方式。(2)構建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系統包括建立審計應用系統,即滿足審計管理、現場審計、聯網審計、審計項目組織管理;建立單位總部財務、所屬單位財務系統與內審機構的互相連通、資源共享的網絡系統。(3)建立完善的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加快信息傳遞速度,提高審計信息利用率。對關系單位發展的特大型投資項目、重大突發性事項、單位重大決策措施的執行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對重點部門和重點單位實行聯網審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實時的審計監督。(4)提高審計管理數字化水平。完善并推廣審計管理系統,基本形成以審計項目計劃實施、審計質量控制、審計成果利用、審計資源調配、機關事務處理為主線的審計管理數字化,創新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管理方式。(5)建立審計信息網絡及安全保障系統。建立符合國家信息安全保密要求的內部審計專網和局域網;推進內部審計數據庫建設,結合數據積累,完善對宏觀經濟政策執行情況的內部跟蹤審計,深化對預算執行的內部審計評價,探索對單位經濟運行安全的內部審計評價。建立審計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促進審計業務協同;保障視頻、數據、語音等網絡應用的暢通與安全。(6)加強計算機培訓與普及。建立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的人員培訓模式,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結合內審人員水平,側重開展計算機基本操作、通用軟件使用、專業審計軟件使用、局域網構建、數據采集等技術,探索多樣化培訓方式;探索計算機審計人才使用、考評模式;總結計算機審計方法體系和操作制度,提高審計人員整體水平。
( 六 )構建內部審計質量管理體系 (1)深化內部審計理念。要轉變傳統的審計理念,提升審計業務領域的目標;提升內部審計反映問題的層次,由單一反映企業某一方面,如財務收支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升為反映影響全局的宏觀性問題及單位關注的普遍性問題;提升審計建議水平,由針對單個部門提出審計建議,提升到為整個單位的科學發展提出審計建議,發揮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2)推廣先進的審計方法。要大力推廣和完善審計抽樣、內部控制測評、風險評估等審計方法;要實現由賬目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的逐步轉變;要善于總結和交流,將審計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法及時得到推廣。(3)積極推進審計公告制度。進一步規范內部審計公告的程序、內容、形式,并把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作為審計結果公告的重要內容。通過在單位范圍內公告內部審計結果和審計工作的其他情況,促使被審計單位自覺加大整改力度,同時對審計人員本身和工作質量起著監督作用。(4)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監督與考核。為了實現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日常監督與定期監督相結合,個人自律與他人監督相結合,事前監督、事中控制和事后獎懲相結合,應采取制度約束、督導復核、考核和追責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多種控制手段。一是內部審計制度約束控制。健全、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有利于實現對內部審計全過程的控制,明確有關各方人員的責任,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為此,內部審計機構應建立全面的內部審計質量內部控制制度。具體應包括:審計立項制度、內審人員委派制度、審計計劃編制規定,審計外勤工作管理規定,審計取證注意事項,審計工作底稿編寫及復核制度,審計報告撰寫及復核制度,重大、疑難問題的請示報告制度,內部審計人員考核與獎懲辦法等。二是內部審計督導復核控制。改進和完善復核工作,探索建立審計項目審理制度,加強審計工作過程中的質量監督控制。具體措施包括:設立獨立質量檢查部門依據統一標準對審計項目質量進行檢查控制,并加強對檢查成果的利用,劃分質量事故等級實施分類處理,針對普遍性質量問題組織業務培訓,以提高審計質量;通過建立書面化的質量控制單,明確內部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應該履行的職責、實際履行的職責以及差異的處理方法等,強化一線內部審計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實施內部互查制度;抓好三級復核制度的落實。三是建立內部審計工作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內部審計機關預算管理,強化內部審計成本控制,推進預算公開,努力做到申請計劃有概算、正式進點有預算、審計過程有核算、項目結束有決算、成果績效有評估,切實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績效。四是內部審計責任追究控制。正確確認審計責任,明確劃分各層次的責任,做到獎罰分明,充分發揮責任追究的積極作用。
( 七 )構建內部審計文化體系 (1)加強內部審計文化的研究。通過國家審計署、內部審計學會的渠道,積極號召各級單位加強對內部審計文化理論的研究;加強審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2)構建內部審計文化平臺。加大審計宣傳力度,增強審計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協調性。通過審計簡報、理論研究中心的刊物《審計理論與實踐》以及各單位的內部報刊雜志等平臺,積極宣傳內部審計工作,使內部審計文化融入到各單位文化建設中。(3)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內部審計文化。我國內部審計文化的系統性建設要與審計制度建設相結合,與推進審計業務活動相結合,與改進審計工作作風相結合,與改變審計環境和規范審計人員行為相結合,把審計創新貫穿于審計文化建設的始終。從我國各行業、各單位實際出發,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契機,努力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蘊含審計精髓的審計文化體系。
三、結論
內部審計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效益和質量,進而影響到內部審計部門職能、作用和工作目標的實現程度。因此,現階段應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內部審計的管理體制與組織體系,明確國家審計機關與行政主管部門在加強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方面的職責;加強內部審計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大內部審計管理的法規建設力度;及時制定“內部審計條例”。這既是整合審計資源、規范內部審計的發展、保障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內部審計職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然需要。
參考文獻:
[1]董桂晶:《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增值型內部審計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0年6月。
[關鍵詞]風險管理審計內部審計問題優勢
風險管理起源于20世紀60、70年代,20世紀80年代在金融、保險、制造業等行業的大企業有了發展,從風險管理內容的規范性來看當屬銀行和保險業。風險管理審計是在20世紀末2l世紀初,隨著風險管理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風險管理成為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它不僅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更加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風險管理成為組織中的關鍵流程,促使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不僅是測評控制,而且包括確認風險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風險管理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新階段。
一、銀行風險的界定及類型
1.銀行風險的界定
關于銀行風險現有兩種說法。一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而招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貨幣經營和信用活動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有蒙受經濟損失或獲得額外收益的雙重機會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個觀點。
銀行風險存在于銀行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可以說,銀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謀取收益的。對銀行風險的正確理解須注意以下幾點:(1)銀行風險不等于銀行損失。風險指的是發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損失是消耗或喪失的東西,是原來不確定事件形成的一種事實。兩者的著眼點不同,風險著眼于未來,損失著眼于現在和過去。(2)風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它具有雙重性。(3)它包含多層次風險內容且有動態性的范疇。多層次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政策風險、決策風險和操作風險等。(4)商業銀行風險更多的是經濟運行中風險的反映,與經濟主體的行為目標、決策方式和經濟環境相聯系,并不單純是銀行自身的問題。
2.銀行風險的類型
我國銀監會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實施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指出,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含利率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
從實踐來看,對于銀行影響比較大的風險主要有四種: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定位、職責與作用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與咨詢活動,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擁有一定的優勢。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熟悉本單位情況,對單位面臨的風險更了解;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是組織內部成員,其利益同組織發展、興衰密切相關,對防范各種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有著更強烈的責任感;內部審計部門不同于其他部門,不從事具體業務,其職能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可以跳出業務各環節的圈子,從全局出發、綜合、客觀地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1.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定位
現在我們所說的風險管理越來越趨向于廣義的概念,公司治理也好、內部控制也好,實際上都屬于風險管理的范疇,只是風險管理所涉及的層次有所不同,而內部審計一直都擔任著重要的角色。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薩班斯一奧克斯法案》指出,董事會、高層管理者、外部審計師與內部審計師作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成為開展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必須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對組織機構整體風險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定位應該是參與者、協作者和監管者。
2.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責任
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一條主線。因此,內部審計應當也必須參與風險管理。隨著風險管理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發生了變化,現代內部審計除了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之外,更加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內部審計不等同于風險管理。IIA指出,內部審計師在建立和管理風險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有別于“風險所有者”的作用。為了避免起到“風險所有者”的作用,內部審計師應該要求管理層證實其在確定、防范、監測風險以及風險“所有者”的責任。2004年9月,IIA針對COSO委員會新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以《全面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角色》為題發表了一份職位說明書,指出,內部審計的核心職能有五項:為風險管理流程提供保證、確保風險得到正確評價、評估風險管理流程、評估關鍵風險的報告體系以及審核關鍵風險的管理活動。其次,職位說明書對內部審計在風險防范方面的職責也進行詳細的描述:協助識別和評價風險、培訓管群層如何應對風險、協調全面風險管理活動、完善風險報告體系、維護開發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支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為決策層擬定風險管理戰略。最后,也明確內部審計不應承擔以下責任:(1)設定風險額度;(2)強加風險管理流程;(3)向管理層提供風險保證;(4)做出風險應對決策;(5)以管理者名義執行風險應對方案;(6)風險管理的受托責任。3.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國內外企業,特別是世界知名企業,如杜邦公司和微軟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都比較完善,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風險管理是一項重要的管理責任。要實現其業務目標,管理層應該保證擁有健全的風險管理過程,并能發揮作用。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應該在確定組織是否建立恰當的風險管理過程以及這些程序適當有效地運作等方面起監督作用。內部審計師應該通過檢查、評價、報告風險管理過程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建議來協助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的工作。還需要指出的是,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可以隨著時問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并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即從無任何作用,到作為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的一部分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審計,到積極持續地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過程,到管理和協調對風險的管理過程。
總的來說,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檢查與評價,內部審計部門運用審計手段對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二是管理與協調,內部審計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對各種風險要素進行識別、分析、協調、管理,并提出控制風險的有效建議;三是顧問與咨詢,內部審計師以咨詢顧問身份協助企業確定針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并評價其合理性與有效性;四是報告與防范,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及時傳遞并督促落實風險審計的成果,使各類風險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本文出自:
三、銀行風險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都有針對性地組織了風險管理與審計等課題的研究。但是銀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還存著以下問題:
1.內部審計理念落后
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2、審計業務管理更加規范。我局始終重視審計質量,制定了《審計項目審理復核工作辦法》,對所有審計項目全部提交審計會議進行研究決定,同時制定了較為科學的審計質量考核評比辦法。今年4月,邀請市局法制科王家駒同志來我局進行了審計質量案卷評查,對評選的三類優秀審計案卷進行了表彰,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整改,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審計報告公告方面,我們始終堅持與被審單位定向溝通和公告,在不涉及工作秘密的前提下,適當在內網上進行公告,結果公告率達到了22%。在公文管理方面,進一步規范收發文制度,公文質量進一步提高。在檔案文書處理方面,我們強化了保密措施,及時進行了入卷歸檔。今年我局堅持積極推進無紙化辦公,對非涉密文件進行網絡傳輸,極大地提高了我局的信息化水平,較好地完成了各類電子政務事項。在審計統計方面,我們嚴格按照省、市審計部門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審計臺帳,審計報表報送及時準確。
3、干部培訓教育不斷強化。一是認真開展了深化干部作風教育整頓和創先爭優活動,使干部作風紀律有了明顯轉變;二是認真開展了干部業務培訓,今年,我們先后舉辦了《審計法》、《國家審計準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難點及報告撰寫》、《金審工程基礎知識》等業務培訓,取得了明顯成效。除此之外,我們積極選送干部參加省廳、市局統一組織的培訓,今年先后有3人參加了省廳舉辦的業務知識培訓班,有10人參加了市局舉辦的AO現場審計培訓班。
績效審計在西方國家的興起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它的產生是針對政府部門所具有的非營利性來衡量政府工作績效的水平,查找政府工作中阻礙績效發揮的問題,最終實現發揮政府最大效能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的目的【1】。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擔負著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審計方法,其能否正確履行職責直接關系著國家金融乃至整體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在人民銀行內部推行績效審計對于人民銀行提高自身的績效水平,履行好自身職責,實現人民銀行工作的最終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5年,在人民銀行內審工作會議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項俊波同志提出,內審部門要積極探索績效審計在中央銀行的運用,開拓創新,推動人民銀行內審工作不斷上層次、上臺階。2007年,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海口中心支行等分支機構開始進行績效審計試點和研究,經2年的實踐和摸索,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開展模式和審計方法論文服務。
一、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
績效審計的核心涵義在其“3E”性,即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2】。對于人民銀行來說,績效審計的核心內容就是履行職責過程中資源利用的“經濟性”、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和行政活動的“效果性”【3】。審計內容具體可以細分為資源配置、管理決策、內部控制和業務管理等幾個方面。
1.資源配置方面:一是人力資源的配置與管理審計方法,如配置的人員數量、人員結構,包括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等是否合理科學,是否符合營業部的業務工作需求;是否將人員學習培訓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如何,員工激勵機制如何;人員平均工作量是否充實,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的現象等等。二是物質資源配置情況,如硬件設備設施的性能能否滿足業務核算系統的要求,是否存在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資產。
2.管理與決策方面:一是工作規劃的合理性,主要是看部門是否制定了中長期規劃,規劃內容是否全面,是否涵蓋了黨風廉政建設、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內容,是否采取確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工作規劃的實行。二是領導決策的科學性,側重點主要是領導決策是否按規定的議事程序進行審計方法,領導決策是否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是否充分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領導決策是否體現了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重大事項的決策是否體現了合理性和經濟性。三是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如員工對與部門的認知度、團隊精神、內部組織結構的合理性,權限管理是否按制度要求實行分級管理,是否按要求進行授權管理,發現問題的整改能力如何等等。
3.內部控制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控制度是中央銀行各單位依法、正確、有效履行職責,促進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內部控制上,重點應放在內部控制的“四性”上。一是有效性,內部控制是否準確識別和防御風險,促進業務運行和管理活動正常開展論文服務。二是全面性,內部控制是否覆蓋各層級、各崗位的各個方面,完整貫穿業務運行或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三是及時性審計方法,內部控制是否優先定位于業務運行或管理活動的首位,是否堅持“內部控制先行,從源頭控制風險,是否根據各方面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修訂有關制度,是否結合實際制定了防范各項風險的應急方案。四是合理性,內部控制是否與中央銀行營業部的管理要求和業務要求特點相應,是否在綜合考慮風險損失和機構自身條件下,考慮以合理的成本、恰當的措施和方法來處理風險。
4.業務管理方面:營業部是為轄區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窗口,如何評價其提供金融服務過程中是否體現了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開展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在開展對金融服務業務的績效審計時,主要把握下面的內容:一是業務工作的完成情況,是否按時按要求完成每一筆業務。二是業務工作量情況,工作任務是否合適審計方法,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現象。三是業務工作的效果如何,“窗口服務”滿意度如何,業務差錯率是否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等等。
二、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的方法運用
績效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其必然需要運用多種審計方法。本文結合營業部績效審計的工作實踐,對部分績效審計方法做一介紹【4】【5】【6】。
1.審計查證法。審計查證法是指審計人員運用檢查、觀察、詢問、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序等傳統合規性審計方法來進行調查取證論文服務。如對內部管理、內控機制建設等方面內容的審計可以使用該方法。
2.比率分析法,指審計人員對反映部門業務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標進行驗算和比較,如業務差錯率、重大業務差錯率等進行驗算,并與上年度、人行系統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等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為提高業務服務質量提供建議。
3.問卷調查法,指通過對特定客戶或人群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的方式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的一種方法。營業部主要是為轄區金融機構提供柜臺服務,為了評價其服務的質量審計方法,可以采用客戶滿意度調查的方式進行。
4.業務活動分析法,是指采用對比分析法、業務跟蹤法、統計分析法等業務活動分析技術方法,找出業務活動中影響效益的關鍵因素并進行評價。
5.其它方法,如領導座談法、函證法等。領導座談法主要應用于前期審計調查階段,由部門領導向審計組成員介紹部門的總體工作情況,以便審計人員對被審計部門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便于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函證法主要用于向辦公室、人事、監察等部門核實被審計部門的相關獎罰信息。
三、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的具體建議
(一)明確審計目標,把握審計方向
明確審計目標是開展績效審計工作的基礎,也是控制審計質量的源頭,是整個審計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7】。與傳統的內部審計不同,績效審計是對審計對象利用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的綜合評價,它不局限于傳統內部審計所進行的合規性和合法性鑒定,而是上升到對工作業績與效率的評價層面上來【8】。一般來說審計方法,績效審計有以下幾點目標:一是促進審計對象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管理,實現從管理中要效益;二是發現薄弱環節,預防業務風險,杜絕重大業務差錯;三是實現部門人財物資源的優化配置;四是理順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論文服務。
(二)加強績效審計程序創新與管理
盡管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的程序與其它類型審計一樣,可分為審計計劃、實施、報告和后續階段【9】。但績效審計畢竟是新興的審計形式,沒有完整的模式可以遵循,實際工作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如績效審計需要針對被審計部門的實際情況設計客觀科學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研究采用合適的審計方法等,這恰是以往的履職離任等合規性審計所沒有的【10】。因此,創新績效審計程序,嚴格按程序辦事,是績效審計工作實踐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三)編制周密可行的審計方案
開展任何形式的審計項目審計方法,編制周密的審計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績效審計當然也不例外,比如要明確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對象、審計人員組成、審計進度安排等等。但與以往的領導干部履職離任審計有所不同的是,編制績效審計方案時,要根據被審計部門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用以指導整個現場審計的實施。
(四)強化審計結果,為相關部門改善工作提出審計建議
與以往的領導干部履職離任等常規性審計相比,績效審計更加注重績效的表現,即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種行政資源的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通過績效審計,審計人員應該針對審計中發現的不足和缺陷及時反映給相關部門和領導,并提出改進建議,充分發揮績效審計的監督功能。
參考文獻
【1】邢俊芳,陳華,鄒傳華.最新國外績效審計[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2】宮軍.我國效益審計現狀和特點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No.9,2007,pp.78-79
【3】李雪琴.淺議政府績效審計方法及應用[J].中國審計, 2006年專刊,pp.22-24
【4】林綏.人民銀行開展內部績效審計初探[J].福建金融, No.5,2006,pp.37-39
【5】劉洪潔.建立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的實證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No.9,2007,pp.78-79
【6】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內審部課題組.人民銀行績效審計初探.金融研究報告選登,2007年13期
【7】王素斌.人民銀行如何開展績效審計.廣西金融研究,No.2,2007,pp.63-63
【8】人民銀行九江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績效審計在基層人民銀行的運用研究.金融與經濟,No.2,2007,pp.62-64
【9】鄺必清.農業綜合開發效益審計探析[J].海南審計,No.3,2007,pp.41-45
1 《審計實務》課程目標
《審計實務》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內外審計工作的人員崗位,確定他們需要掌握對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發表意見的全過程,能熟悉企業的基本內部控制制度,掌握問卷調查、盤點、函證、審閱、分析性復核等審計方法,能查找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能根據企業會計報表進行一些主要項目的審計,并能發表正確的審計意見,能合理出具審計報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具有強烈的誠信、責任、成本、審計風險、團隊合作等意識。使畢業生上崗后即能獨立承擔相應崗位的工作。
2 目前高職高專《審計實務》課程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高專《審計實務》課程,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略了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教師通常采用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被束縛;實驗、實訓條件不完善。這就使畢業生缺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及對工作缺乏責任感、創新能力弱。
3 提高《審計實務》實踐能力
為了適應高職人才培養的需求,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應作整合,形成完善的結構體系。課程體系以審計人員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審計實際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生通過學習就可以全方位的訓練自己的專業職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為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實用性高技能人才。
3.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注重專業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的培養,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一批既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較強指導能力的教師隊伍,教師的實踐性教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組織實踐經驗少的教師到審計部門實習、調研,同時專業教師還應到企業中進行鍛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適應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3.2 以工作過程(生產過程)為導向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根據行業標準,通過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分析來明確典型工作任務,由行動領域確定學習領域。對內容進行重組和序化,以審計實務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時序為依據,設計課程內容與順序。課程直接對應業務崗位,教學過程就是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教學內容就是系統化的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將整合的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作為學習情境,審計相關的理論知識被分解嵌入到各個教學情境中。各個學習情境所涉及的內容細分成若干個具體的技能和任務,各個學習情境按照工作過程組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3.3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
通過調研聽取專業人員和行業專家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明確專科畢業生審計方向的就業崗位群:(1)會計師事所助理;(2)政府審計、企業、單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根據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確定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熟悉審計職業工作環境、評估和防范審計風險的能力;對財務舞弊行為作出職業判斷、確認及處理的能力;正確確定審計目標,選擇適當的審計程序而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能力;正確編制審計工作底稿 ;正確發表審計意見;合理出具審計報告的能力。方法能力有:決策能力、執行能力、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通過自學獲取新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網絡和文獻等獲取信息和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計劃、評估工作結果的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社會能力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與他人的合作、交流與協作能力,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依據對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分析,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與評價體系,充分體現課程設計的職業性。
3.4 “教、學、做”一體化
教學場所應主要設在實訓室和實訓基地,會同企業人員,設計教學實訓項目,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情境,學習情境,完全采用真實審計實例為載體,即會計師事務所現場審計項目,審計理論知識融于一個個審計項目中進行講解,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做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真實的職業訓練。最后安排一周的實訓,完成一個綜合項目的實訓,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審計綜合能力。教師與學生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教學過程,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5 教學方法的選用
(1)“典型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教學中以典型任務驅動為主線,將學生自主策劃、實施、檢查、評價、教師指導,教、學、做有機結合起來,采用教師下任務小組策劃教師指導學生修訂策劃教師指導、學生實施學生寫工作記錄任務完成后評價(教師對學生評價、教師對小組評價、小組互評、學生個人自評) 撰寫工作總結的模式。“典型任務驅動”教學法培養了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專一性,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角色扮演法
雖然從總體上看,《審計實務》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主要角色就是“審計員”,但是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各不同小組和小組中的不同成員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項目負責人等。這樣有利于明確學生在小組中的責任,也便于不同小組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分角色實訓有利于學生在工作中進行換位思考,也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訓練。
(3)案例引導分析法
在學習情境實施的過程中,選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作為相關知識提供給學生,包括用于審計業務指引的實用案例、違法處理的警示案例。其中的審計業務指引案例是教學中最常用的案例。可作為學生在實施工作任務時的參考。案例演示能夠較好地引導課程內容的展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分析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在工作中有對比和參考,加深對這門課程的理解;違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意識;從而激發學生通過學好審計實務繼而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積極性。
《審計實務》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應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和工作任務為載體,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創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在審計事業的發展中,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不可低估。
歷任班子成員,均能堅持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為審計事業傾注一腔熱血,付出艱辛的努力。經常深入審計一線,與審計人員同甘共苦,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以實際行動破解一個又一個審計難題。2013年,在對某鎮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該鎮財務人員不積極配合審計組,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得知情況后,局長親臨一線,與審計人員同甘共苦連續奮戰15個小時,使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2015年3月,為了查清某管委會資金撥付情況,領導班子成員親自帶領審計干部深入管委會及其資金撥付的村組了解情況,按時向縣委、縣政府匯報了審計結果。
班子成員換了一屆又一屆,他們在工作中注重創新思路,講究方式方法,重視隊伍建設,狠抓效能建設,加強規范管理。從規范機關人員行為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機關考勤、學習、日常工作紀律制度,實行指紋雙簽與紙質簽到并行制度,嚴明工作紀律,從制度上保證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公正性;從提高審計質量著眼,結合工作實際,擬定了現場審計管理辦法、重大審計項目撤點驗收辦法,實行審計業務規范化管理;從提高機關效能出發,擬定了審計工作限時辦結、審計質量控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審計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建立了機關規范化管理的長效機制。
腳踏實地 認真負責
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牽扯到方方面面,具有承上啟下的協調作用,面臨的每項事情都非常具體與繁瑣,同時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辦公室工作人員從小處著手,盡職盡責的去完成每件具體小事。
藝術大師達芬奇,他進入藝術殿堂的大門,原來是從一個簡單的雞蛋開始。這個故事說明了,人生要高定位、低切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只有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未來。因此,在辦公室工作中,辦公室人員對撰寫的各類匯報、報告、總結、分析,填報的各類報表總是認真修改,認真核對每一句文字、每一個數字;對于審計業務科對外的法律文書,總是用心審核,嚴格把關,確保無誤;對于審計業務科上交的業務檔案總是嚴格對照審計程序和法律文件逐檔核對,決不讓有問題的案卷進入檔案室。
作為審計機關的一名干部,每項細小的工作都牽動著局里的每根神經,在其位,必須謀其政。因此,當工作與責任感、使命感、事業心聯系在一起時,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吃盡多大的苦頭,辦公室人員都心甘情愿地去付出,決不因為苦和累而放棄。
機關的科室負責人是機關的業務骨干和中堅力量,他們一直承擔著審計署、省審計廳、市審計局及本級政府交辦和局機關安排的重大審計事項,從不叫苦叫累。
2013年7月全省公安交警系統審計中,市局需要抽調我們一名審計骨干配合審計。我們的一名業務科長踴躍報名參與工作,當時他還是我局一項重點項目的審計組長,又是主審,為了完成市局安排的工作任務,他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排除一切干擾,吃住在審計現場,戰斗在審計第一線,連續作戰一個星期,按照省上的要求完成了任務,而手頭的工作自己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加點也完成了。
2012年,在對某區某單位的審計中,市紀檢委、監察局聘請我局人員參加。按照局里的安排,我局一名業務科長帶領其他兩位同志,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晝夜勞作,分工操作,各把一關,提煉有用資料,將審計結果逐條列出,指出哪些屬于經濟問題,那些方面還存在疑點,是下一步應該深查的方向,為整個案子的查處起到了推進作用,受到市紀檢委、監察局的好評。
依法審計 堅持原則
在工作中,審計人員善于利用被審計單位與其他單位的經濟往來,以及自身內部不規范的會計核算,發現被審計單位的違法違紀線索,堅持原則,依法審計,不徇私情,一查到底。
2013年12月,在審計水利系統某下屬單位時,因一張原始憑證的支出和收入不配比,引起了業務人員的重視。在與局領導溝通后,審計人員埋頭賬表、憑證和合同之中,迎著凜冽寒風出沒在田間地頭查看工程,五次深入農村村組調查,尋找線索,尋求當事人提供證據;和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唇槍舌劍,斗智斗勇;抵制金錢誘惑,堅持原則,依法審計,力頂說情風,毫不妥協,終于挖出了該單位設置的7套賬、3個基本存款賬戶,涉及金額522萬元,存在少交稅金15萬元、不合理開支32萬元,挪用專項資金38萬元等問題。并以此為原型,寫了《深查細究,刨根問底--由一張原始憑證查出的數套賬》審計案例,先后被《城市審計》和《現代審計與經濟》雜志登載,并被《城市審計》編輯部評為當年優秀論文。
2014年3月,在對某行政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審計中,針對該單位罰沒資金量大、下屬單位多、業務特殊的特點,對其及與其有密切關系的四個下屬部門進行了重點審計和延伸。發現該單位及其下屬部門無證收取管理費、協調費等100多萬元,應繳未繳財政資金90多萬元的事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工作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成績和榮譽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而審計人員在這些成績和榮譽面前從不自滿和驕傲,從沒向領導伸手要過待遇和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