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發展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9 09:18: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發展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會計發展史論文

篇(1)

一、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定義

(一)相關性的定義

通俗地講,相關性就是與信息主體相聯系或有關系。FASB認為,相關性包括兩層意義:內容相關,即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時間相關,即及時性。IASB在《關于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對相關性做如下定義:當信息能夠幫助使用者判別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或者通過確證或糾正使用者過去的評價,從而影響到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時,信息就具有相關性。同時認為,信息要與決策相關必須具有預測價值。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不僅要保證會計準則的制定質量和會計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還需要考慮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杜興強,2008)

(二)可靠性的定義

FASB認為,可靠性是指確保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一項信息是否可靠,可從三個方面衡量:反映真實性、可核性、中立性。IASB對可靠性的定義則為:當信息沒有重要錯誤或偏向,并且能夠如實反映其擬反映或該反映的情況供使用者作依據時,信息就具備了可靠性。

二、相關性與可靠性的關系

(一)西方會計學界的觀點

威廉姆.R.司可脫(2004)認為,在非理想狀態下,通常需要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權衡。現實總是處于非理想狀態中,人們也常常面臨著對可靠性和相關性的權衡問題。FASB認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個并列的、主要的質量特征。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委員Wallman(1996)建議,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的披露,應摒棄單一的“黑白”模式、轉向共分為五個層次的、彩色報告模式,并含蓄的指出,相關性是會計信息最為重要的質量特征。Wallman的觀點雖然激進,但卻代表了會計實務界對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關注。而英國“財務報告原則公告”(1999.12)指出,“財務報表的信息必須相關和可靠,當兩者互相排斥,需要對產生信息的方法選擇時,所選擇的方法應是能使信息相關性最大化的方法”。

(二)我國會計學界的觀點

朱元午(1999年)認為,應正確處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過于強調相關性和過于強調可靠性都可能招致失敗。葛家澎教授指出,“財務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反映企業的經濟真實,是可靠地記錄并報告企業經濟活動的歷史”。可靠性是財務會計的本質屬性,是會計信息的靈魂。即使在將來,公允價值的應用可能越來越廣泛,但公允價值不可能完全取代歷史成本。而且公允價值的應用也要求可靠,力求充分而公允地表述企業的真實情況。可靠性是基礎、是核心。企業的會計準則中體現出:相關性顯著大于可靠性。

三、相關性與可靠性在資產負債表下的分析

會計信息的主要功能在于降低投資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并借以提高投資者決策的科學性,最終達到促使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和趨利性流動的目的(杜興強,2004)。目前的財務報告模式無法同時提供與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有關的會計信息,因為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是公共選擇的結果,由此財務報告形成的信息對于不同使用者而言,就存在著信息過載和信息不足的問題。因此促使了財務報告領域內一系列的革新和發展,于是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現了“資產負債觀”的核心理念。

(一)資產負債觀的定義及歷史演變

1.資產負債觀的定義

在企業收益計量理論中,主要存在資產負債觀和收付實現觀兩種流派。資產負債觀是與收付實現觀相對應的一種會計理念,它是指會計準則制訂者在制定規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應首先定義并規范由此類交易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計量,然后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資產負債觀下收益的確定,不需要考慮實現。只要企業的凈資產增加了,就應當作為收益確認。資產負債觀認為,企業的收益是企業期末凈資產比期初凈資產的凈增長額,而凈資產是由資產減去負債計算得到的,因此這種確認收益的方法被稱為資產負債法。在資產負債觀下,損益表成為資產負債表的附屬產物。

2.資產負債觀的歷史演變

在會計的發展初期,作為萌芽階段的資產負債觀被應用。隨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從中世紀以來,由于資金的擁有者將資金的使用權讓渡給管理層而形成了委托關系。資金的所有者非常關注投入資金的運營效果,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直接進行公司管理,只能借助于財務報表來分析投入資金的運營效果,關心的是利潤指標,這里用的會計理念主要是收付實現觀。近年來,國內外經濟都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物價的波動幅度也隨之越來越大,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面臨嚴峻考驗,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和發展要求會計對價值變動所帶來的損益變化進行及時的反映。這樣,會計觀念也就從注重收益的價值計量轉變為注重資產的價值計量,以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作為計量收益的基礎,使資產負債表成為最重要的會計報表。

(二)相關性與可靠性在資產負債表下的分析

1.相關性的分析

資產負債觀側重信息的相關性,原因在于資產負債觀更注重交易和事項的實質,要求首先界定每筆交易或事項發生后對企業資產和負債變化的影響,確保企業各時點上的資產和負債存量真實準確,從源頭上理清該交易或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的影響及后果。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得到很好的滿足,必須保證某一時點上資產、負債的價值計算準確,確保資產、負債信息的真實可靠。為滿足這一要求,企業的會計工作者就必須選擇合適的計量屬性進行科學計價。最新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等屬性。比如對那些與市場價格波動密切相關的金融資產、非貨幣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中所涉及的資產、負債采用公允價值屬性計量。由此可見,采用資產負債觀處理會計業務,科學計量就成為準確提供會計信息的重中之重。但相關性并不排斥可靠性,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及時、準確地提供資產負債的真實相關信息反而能更好地體現信息的相關性。

2.可靠性的分析

可靠性在資產負債觀下受到一定的影響。首先資產與負債的現行價值運用要受到一定環境的制約,影響到可靠性,這是資產負債觀的缺陷;其次資產、負債的價值確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由于受到財務會計本身的特征所制約,財務會計在消除環境的不確定性的同時,由于估計和判斷的大量存在,卻可能將“不可靠性”導入會計信息系統;最后雖然資產負債觀以凈資產的增加表現企業的收益,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操縱利潤的行為發生,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管理當局有可能以犧牲委托方的利益為代價來尋求個人私利,最終借助于會計信息進行掩飾或粉飾。如果為了相關性,犧牲太多的可靠性,對會計理論和實務也是不利的。

相比之下,收付實現觀側重信息的可靠性,為了確保信息的可靠性,更多地采用歷史成本進行會計計量,如果資產的持有時間較長或外部環境的變化較大,歷史成本和資產的公允價值會相差很大,這將嚴重影響信息的相關性。此外管理當局平滑利潤行為使得人們對收益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傾向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是并沒有排斥可靠性,只是有所側重而已。在會計的長遠發展路途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是統一的,希望兩種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能達到最佳組合,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興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基于會計準則視角的分析[J]當代財經,2008(10)

[2]蓋地;楊華。基于全面收益理念的資產負債觀及其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的體現[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3)

篇(2)

我國政府應增加對注冊會計師專業人才教育的投資,并支持會計師事務所與高等院校合作培養注冊會計師專門人才。目前大約有22所大學已實施了注冊會計師專門化教育計劃,設立了CPA專業,其核心課程包括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和管理會計、審計、管理咨詢、稅法、經濟法、會計電算化和審計等。應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專門化高等教育,使高等院校會計人才的培養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為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的長遠發展儲備后續人才,并培養造就一批碩士生、博士生加入注冊會計師隊伍,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的整體素質。

(二)改進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

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報考資格要求較低,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均可報考。而在美國,注冊會計師的報考人員要求具備碩士水平。此外,我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內容理論不夠深,實務不夠強,有相當一部分非執業者對會計審計業務知之甚少,某些基礎性、實務性工作幾乎不得要領,但僅憑精通幾本考試用書也能獲得注冊會計師資格。因此,應提高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門檻”,建議要求報考者具有會計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允許非會計專業本科學歷者經過強制性培訓后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另外,還應加大考試的廣度和深度,盡可能接近實務,并逐步向國際水準靠攏。

(三)加強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進一步發揮國家會計學院的作用

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更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關于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的內容,除了專業和相關學科知識、技能的培訓外,還應對其進行計算機知識和外語培訓。我國已于1998年在北京建立了國家會計學院,于2001年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這兩個國家會計學院是進行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培訓的重要基地,應遵循朱總理“聘用世界最好的師資來教學,努力辦成國際一流的會計學院”的指示,重視與世界著名學府和國際機構的交流,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努力為中國注冊會計師提供高層次、高附加值的職業后續教育,為提高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整體素質發揮重要作用。

(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目前在中國培養會計人員的高等教育中,還未單獨開設“職業道德”課程,其他課程中涉及職業道德的內容也是一筆帶過,很少有案例研究和相關討論。在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會計及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中也難見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這是形成我國會計界職業道德水平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國的高等學校教育及其有關后續教育中設置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已是當務之急,它將對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準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五)開展人才培訓的國際合作

我國的會計人才培訓應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方針,與國際會計公司廣泛合作。一方面選派年輕、英語基礎好的注冊會計師到國際會計公司學習和鍛煉;另一方面也邀請國際上的知名學者和國際會計公司的職業經理到國內傳授經驗和技術,引進原版培訓教材,使我國注冊會計師直接學習國際先進的會計服務業技術和經驗,加速實現執業和管理水平國際化進程。

實現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經營

我國已基本上完成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脫鉤改制工作,現在又加入了WTO,要抓住機遇,有步驟地推動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兼并與聯合,爭取在未來幾年內形成一批實力較強、能與國際會計公司相抗衡的中國自己的”一大”、”二大”會計公司。筆者認為,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實現規模經營的具體途徑,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

(一)組建國內集團事務所

所謂集團會計師事務所是由眾多的具有內部聯系的事務所,按專業化、協作化、聯合化、集中化的原則,以一個或幾個大所為核心,在自愿、平等、互利、互補的基礎上,打破部門、地區、所有制、規模大小的差異,聯合若干個分所、成員所組成的多形式、多層次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大型聯合體。這種會計師事務所要求各個事務所有統一的專業技術標準、統一的業務質量控制、統一的人事管理制度、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統一的企業文化,意味著人才、客戶、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共享,作到優勢互補,分工更細。

1.培育核心所。核心所的成長方式主要有三種:(1)自身繁衍。事務所積極開發業務資源,廣為招賢納士,通過自身的積累來提高實力,以達到一定的規模。其優點為穩妥扎實,無須法律程序,但上規模緩慢,易受地域限制;(2)吸收合并。接納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事務所加入本事務所,加入方解散并取消法人資格,僅有接納方存續,即“A+B=A”。事務所的吸收合并是善意的、出于市場自主需求的主動行為,這種需求可能包括:大所看中了小所的人力資源、經營特色、地理位置,而小所因經營不善、債務沉重或客戶變遷、經營多角化等原因,產生了加入大所以擴大發展的動機;(3)新設合并。事務所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事務所合并成立一個新的事務所,原合并雙方解散,取消原法人資格。新設合并一般適用于強強聯合,采用這種合并方式前合并的各方都具備了在行業內較高的聲望和品牌,丟掉哪一家牌子都是不小的損失,因此合并后名稱合二為一,即“A+B=AB”。

在我國,以強強聯合為特點的新設合并是效率最高的一種合并方式。其一,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壯大規模;其二,在我國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發達城市不乏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事務所,強強聯合具有一定的基礎;其三,同吸收合并相比,減少了”傳、幫、帶”的投入,合并雙方已具有了較強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客戶資源優勢,更易形成優勢互補,發揮規模效應。

2.建立分所和發展成員所。這屬于核心所的擴張方式。(1)建立分所。新設立分所的目的是出于滿足客戶資源分布、節省交易費用的市場需求,而不必受行政區域的限制。分所只是總所的一個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其人、財、物、執業質量受總所的統一管理,其民事責任也由設立分所的總所承擔;(2)發展成員所。成員所方式是國際會計公司擴大規模的通行做法,它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更大規模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核心所通過發展成員所,享有較高規模布局自由度,通過發揮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地區優勢,可以滿足企業集團對事務所的地區性要求、技術要求。發展成員所要本著“寧缺毋濫、循序漸進、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逐步向外擴張。成員所不宜過多、戰線不宜過長,松散型的成員盡可能不予考慮。在管理上,核心所應以資本控制為紐帶,對成員所實施統一的人員控制、制度控制以及質量控制。

(二)成為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成員所

部分事務所,可以考慮加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并成為其成員所,借助國際所來擴張規模和實力。成為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成員所,減少國內事務所上檔次的漫長的探索道路,是一條迅速學習和進步的捷徑。從目前的行業形勢來看,證券市場的舞弊層出不窮,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審計的難度和風險日益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單靠事務所自身的積累,難以上規模、上檔次。而成為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成員所,不僅可以引進境外資本,增強我國事務所的資金實力,還能引進國際先進的注冊會計師理論和執業經驗,更好地和國際會計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拓寬我國會計服務的業務邊界

拓寬我國會計服務的業務邊界,會計師事務所走多元化經營道路,是會計市場開放和發展的客觀需要。一個機構從事多項業務服務,可以共享各種專業人士的知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入WTO后,國內事務所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必須積極開展市場營銷,不能只開展單純的審計業務,而應拓寬業務范圍,培養新的業務收入增長點,實行多樣化經營戰略。搶灘咨詢市場已成為世界注冊會計師行業新一輪競爭的焦點,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應當順勢而為。

(一)傳統的管理咨詢服務

貿易自由化將加速經濟全球化,并加劇市場競爭。傳統管理咨詢主要回答這樣一些問題:如何采用科學的經營管理戰略使股東的投資價值最大化?如何縮小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證券市場的差距?如何為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提供適時的理財咨詢?如何為商業銀行建立風險管理系統?等等。這些問題說明了管理咨詢服務對于中國經濟和世界接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傳統的管理咨詢服務市場上,我國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涉足卻不多,因此必須抓緊時機,積極開展相關業務。

(二)新興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將是掌握知識和信息的人才。對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創新要求未來企業必須重視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主要包括:職工教育與培訓項目設計、提供職工利益管理、職工工資及利益分析與規劃、利潤分享計劃、貨幣購買養老金計劃、職工股票所有權計劃、養老金退休金及福利計劃、保險金管理、企業生產、推銷、會計及人力資源工資的整套系統重建、系統整合、數據庫管理、網絡設計、客戶價值管理、人力資源咨詢專門化服務等。

(三)新興的網絡咨詢服務

加入WTO后,電子信息與通訊技術在我國會計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與普及將為注冊會計師行業開拓新的服務業務。據專家估計,美國與電子商務有關的咨詢收入占全美咨詢業務收入的比率,將從1998年的29%升到2003年的57%。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也必須正視這種事實,改良自身的經營理念與技術方法。網絡技術的運用,大大降低了外地業務的成本,節省下來的人力與財力可用于新業務的開展與客戶資源的開發。而信息的光速傳輸和全天候的在線提供了全新的業務時空,甚至可以發揮數量龐大的非執業會員和其他專業人士的潛能,加上原有的客戶資源,完全可以憑借咨詢的業務平臺,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四)國際化業務

持續性的對外開放政策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更多的中國跨國公司將參與國際競爭。國際化客戶日益增加,國際會計、國際審計、國際稅務、國際營銷管理等跨國公司經營和貿易活動密切相關的服務需求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將有更多的外資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中國,會計服務市場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會計師事務所應將國際化業務作為未來的優先戰略,引進新的國際服務項目以及國際和技術,拓展國際業務,“出口”會計服務,幫助中國企業尋找國外市場,為外資企業提供會計、稅務、法律法規咨詢服務,滿足國際客戶的服務需求,積極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提高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國際認可度。

嚴格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管理和質量控制

會計師事務所應樹立品牌意識,“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良好的品牌是靠自身卓越的執業質量和職業道德與良好的信譽來維持的。

(一)健全內部人事管理制度

面對入世的沖擊,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要增強競爭力,必須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首當其沖應改變的管理制度是人事管理制度。會計師事務所是知識密集型企業,事務所內部如果沒有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無法留住優秀人才的。應當建立健全嚴格、合理、透明的各種制度,如人員聘用、考核與晉升制度、工資福利與保險制度、合伙財產的管理與處置制度、合伙人與員工爭議制度等。

(二)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

執業質量對事務所的生存和發展來說生死攸關,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后更是如此。我國的各個會計師事務所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預警、監測和防范機制;對于具體的審計項目要確立項目負責人負責制;強化對業務質量的三級復核制度的執行;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部門(如技術標準部),依據統一標準,對所內各業務部門及下屬分所、成員所進行定期質量檢查,做到防檢結合,以防為主。要將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劃分事故等級,通過教育、解聘甚至機構調整等辦法,予以糾正,把執業過程中的風險點消滅在形成過程之中。

(三)購買注冊會計師職業保險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高風險行業。除加強自身的質量控制外,會計師事務所還應購買職業保險,將事務所的風險部分地轉嫁給保險公司。這既是加強自身風險防范能力的一種表現,也是對社會公眾負責,可以提高事務所的聲譽。我國目前基本上未規定實行注冊會計師職業保險制度,僅在事務所的會計制度中規定按收入的10%提取職業風險準備金。這很難抵御日益增加的執業風險。如今,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幾家保險公司的條款已經出臺,責任保險制度已由理論探索轉化為實踐運作。會計師事務所應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保險意識,主動購買保險。

改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執業環境

(一)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會計審計準則體系

加入WTO后,經濟全球化對其各成員國之間的國際會計協調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審計準則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制定會計準則時,在考慮中國國情的同時,應大膽引進國際通用的會計慣例,加快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使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與披露等方面更符合國際慣例,以提高會計信息在國際范圍內的可信性、有用性及可比性,更好地滿足各利益主體的決策需要,為國際會計界所認可。審計準則方面,應在現有的獨立審計準則體系的基礎上,修訂完善獨立審計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實務公告、執業規范指南。筆者建議,審計準則制定主體中增加企業方代表,使各方利益得到更好的均衡;審計準則的內容方面,還應補充咨詢等業務的具體準則和實務公告。

(二)打破市場壁壘,減少政府對會計服務市場的不當干預

應繼續大力推進體制改革,為注冊會計師執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減少不當的政府干預,打破市場壁壘,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用正常競爭手段達到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目的。減少政府對會計服務市場的行政干預必須在經濟環境綜合治理的前提下進行。第一,加強廉政建設,嚴厲打擊腐敗行為。一旦查出政府部門通過行政干預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而產生行敗和權力尋租行為,就應當查明原因,從嚴懲處,以形成注冊會計師良好的執業環境。第二,進一步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真正切斷政府部門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聯系。清理整頓和脫鉤改制工作必須嚴格把關,確保人事、財務、業務與名稱等方面真正脫鉤,防止出現“明脫暗掛”、“權力加盟”現象。第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擺正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10

[中圖分類號] F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23- 0016- 02

1 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1 對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認識的局限性

首先,我國各大中小型企業會計電算化事業起步晚,電算化的重要意義并未得到企業經營者的充分認可和重視。一方面部分決策者的思想觀念仍被傳統的會計理論所禁錮,膚淺地認為賬本和算盤就是財務會計使用的所有工具。另一方面,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利用計算機代替手工核算就是會計電算化的所有內容,會計電算化只是會計部門的任務。如此片面的認識給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運用和推廣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阻礙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進程。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對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僅僅側重于對會計人員的減負,只是將電算化簡單地代替手工核算,使得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更好地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務。其次,相關部門對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硬件投入和軟件更新跟不上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沒有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優勢。

1.2 會計電算化普及率總體偏低

實踐中,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遠遠落后于現今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同時企業應用會計軟件的水平和從業人員在應用方面的能力,也跟不上會計軟件本身的發展。問題表現為會計軟件往往功能齊全,但在企業實際操作中只是較少的部分功能得到了利用。部分企業能使用軟件中的會計核算功能,但對決策分析和財務管理功能的使用卻很少,致使會計信息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1.3 會計電算化應用在總體上還處于低層次水平

目前在我國應用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只有較少企業采用決策性財務軟件和管理型財務軟件,而采用ERP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的企業仍停留在使用傳統的核算型財務軟件的階段。因此,目前的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難以對企業管理產生實質性的改善。

1.4 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尚不完善

財務數據是企業的絕對秘密,然而在當前會計信息運用中存在著數據保密性、安全性差的問題,這是因為絕大部分的軟件系統把重心放在完善會計功能和適應財務制度上,而忽視了數據的保密問題。會計檔案管理作為會計電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管理、保存、調閱、利用方面進行加強,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2 我國會計電算化相關問題的改善策略

2.1 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

面對我國會計電算化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應從多方面采取應對措施。積極提高人們對會計電算化的思想認識是首要任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引導人們認識到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是不可逆的,將在企業管理中發揮關鍵作用。其次,要使人們認識到會計電算化旨在發揮其數據管理中的強大功能,而不是單純代替手工勞動,也并不是簡單地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再次,要向人們強調建立科學的會計信息系統的重要意義,數據共享是實現財務高效管理的必要條件,也是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正確而全面的信息的必要途徑。提高人們對會計電算化的思想認識解決主觀方面的問題十分重要,為企業真正采取行動、加快會計電算化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2.2 重視會計電算化理論的研究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會計電算化理論研究為實現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充分有效運用提供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對會計電算化進行理論創新,要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第二,重視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為理論研究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最后,進行相關的實踐探索,借鑒已有經驗進行理論研究。另外,要重視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和數據保密工作,企業風險防御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與此息息相關。

2.3 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篇(4)

1.國營型階段

即所謂的“掛靠所”。我國在開創注冊會計師事業之初,會計師事務所是通過掛靠于某一國家機關而建立起來的。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進入新的時期,“掛靠所”的弊端就逐漸顯露出來了,這種國有型會計師事務所退出了歷史舞臺。

2.合伙合作型階段

合伙型會計師事務所不依附于任何機構和組織,雖然能保證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但是申辦條件嚴格和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導致發起人承擔風險太大。

合作型是注冊會計師發起并投資成立的承擔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

3.規范發展階段

80年代后期,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逐漸地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這個階段按照其不同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有限責任型,集團型和個人型。

二、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現狀

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在我國改革開放、國有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到1992年底全國已有會計師事務所1422家,到2005年底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達5600多家,注冊會計師65000多人;到2006年底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到5800多家,分所638家,注冊會計師達71596人。

(二)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內資會計事務所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品牌吸引力不夠,競爭力不強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目前只有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雖然數量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職業經驗,但從整體來看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規模小、競爭力弱的突出問題。

2.高級人才匱乏

目前我國高級會計人才,即精通業務、善于管理、熟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十分匱乏。據統計,我國有900多萬財會人員,有高級職稱的會計人才只有6萬多。但根據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萬名注冊會計師,而目前注冊會計師不過13萬,具備從業資格的注冊會計師不過6萬多,其中被國際認可的不足15%。執業會員普遍感到工作壓力、強度和風險過大,難以保持很好的工作狀態。行業環境和薪酬水平不理想,難以獲得期望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導致很多高端人才離開了會計師事務所行業。

3.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執業質量不高

我國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大多是在原掛靠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受人事關系、行政干預和利益驅動等因素和本行業發展初期法律法規和執業準則不完備、不規范的局限,許多事務所原本執業質量就低下,責任風險隱患大。不僅注冊會計師數量少,而且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面對一些外資企業的業務,英語水平不高就表現得十分明顯。

4.市場競爭無序

許多中小事務所沒有其自身業務特長,沒有其擅長服務的領域,為了爭奪客戶的競爭往往演化為服務價格的競爭。另外,為了爭奪客戶資源,或者由于僥幸心理的存在,在認為其發表的審計意見不會遭遇訴訟等心理的作用下,尤其在被審計單位非年度報表審計時,許多事務所違規操作,牽就被審單位,出具與被審計單位真實情況不符的審計意見。隨著我國加入WTO,這樣不規模的執業環境,無序競爭,將導致許多中小事務所失去生存空間。

三、成功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經驗

1.品牌優勢

說起天健,在浙江企業中的名聲是大的驚人。一些大的上市公司都是邀請天健來審計年度報表,許多浙江公司以讓天健審計為榮,這讓天健的業務量直線上升。這些年,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在品牌建設上作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2.經營優勢

天健會計師事務在實行多元化經營方面是成功的,它的服務領域不僅包括會計、審計、資產評估、保險評估、管理咨詢、稅務服務等方面,還伸向了工程造價咨詢和基建審計服務,軟件研發及服務,會計培訓服務等方面。

3.人才優勢

人才是事務所最寶貴的資產。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十分重視對員工的培訓,事務所設有自己專門的培訓機構,他們把培訓當作體現公司文化、幫助員工發展、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進而增強事務所核心能力的一件重大事情來抓。完善的員工培訓體系保證了天健的高質量服務。

四、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建議

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將會加快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1.走品牌化之路

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對于會計師行業來說,口碑無疑是最好的宣傳廣告了,所以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對于會計師事務所是一項相當大的財富。向顧客提供一流品質的同時,提供一流的服務。嚴格要求自己,在行業做到最好。

2.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應根據入世后會計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養和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培訓力度。要建立起一個面向市場的人才培訓制度,以入世為契機和動力,充分利用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技術資源和培訓機制,加速我國注冊會計師達到國際水平的步伐。:

3.服務領域多樣化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對客戶提供的服務范圍很窄,而客戶的服務需求很多,如納稅籌劃、財務人員培訓、設置財務制度等等,這些服務需求都未得到有效滿足。事務所的客戶相對固定,對他們的經營、財務優缺點比較熟悉,向他們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很受他們的歡迎,借此會計師事務所也可增加業務收入來源。

4.規模化經營

這也是入世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的唯一選擇。規模化經營的目的,是擴大市場份額,健全服務功能,拓展服務領域。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增強競爭力。

5.加強行業管理

應建立與稽查特派員總署、證監會、審計署等部門的聯手監管方式,對弄虛作假者予以嚴懲;逐步建立事務所執業報備制度,利用行業信息網絡,對事務所執業情況實施監管;最終形成嚴密的政府、行業、社會監督網絡。

五、結束語

總之,我國會計市場潛力巨大,加入WTO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但也有較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隨著中國加入WTO組織,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已走上正規化的市場軌道。我們應以加入WTO為契機和動力,積極學習和借鑒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國際知名會計公司的雄厚實力和對成熟市場經濟所需中介服務的深入了解,不斷開發市場,促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和會計市場的規范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奕明.WTO與我國會計市場的開放.會計研究,2000,7.

篇(5)

一、我國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眾所周知,會計系統作為一個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組成的整體。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會計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其他因素變化。第二,會計系統與會計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并相互作用,會計系統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以更好地適應環境的發展和變化。第三,會計系統本身是一個動態概念,它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之中,但其發展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會計系統的這些特點,使會計實踐教學更為復雜。縱觀我國會計實踐教學,主要是兩種方式,一是建立實習基地(高校會計專業與某一部門或行業建立長期協作關系,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前實習時由學校派專業帶隊教師長駐實習基地實習),這種方式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是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方式。當時的會計專業都在財經類院校開設,而財經類院校都有主管部門,有的財經院校隸屬于財政部,有的隸屬于人民銀行,有的隸屬于供銷總社等,在主管部門的指令下,企業比較容易接受學生實習,且當時并不存在“商業秘密”這一現象的干擾。

二是建立實驗室,編制會計實踐教材,在實驗室里指導學生進行實習。從目前來看,這種方式存在兩種傾向,其一是會計實踐教材偏重于管理,與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或管理學案例教學區別不大(有的會計實踐教材模仿哈佛大學MBA案例教材,將其案例改變企業名稱,其余全盤照抄);其二是照搬某一企業的會計資料,在實驗室中進行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的簡單的賬務處理過程。這兩種實踐教學方式存在許多困難,具體表現為:

1.實習基地難落實。會計專業學生的社會實習環境大都是企業、公司或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公司等生產經營單位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沒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實習服務或者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其原因:第一,學生實習一般時間都不會太長(兩至三個月),學生熟悉業務之時,也是實習即將結束之際,因此,多數單位會計人員都認為接受學生實習只會增添麻煩而不愿接受學生;第二,實習單位會計資料涉及到企業的一些商業秘密,不愿意讓學生接觸,或者一些單位自身會計工作就不夠規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更不愿意將其“秘密”暴露給外人;第三,會計工作一環扣一環,哪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影響全局,實習單位對學生從事實際操作不放心;第四,在實習過程中,事事都要實習單位人員帶領,占用了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時間,一些企業經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效益不佳,自己的事情都沒有處理好,哪有精力指導學生實習;第五,隨著電算化的逐步實施,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越來越少,困難越來越大。因此,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越來越困難。

2.實習經費和師資的短缺。我國高校的教學經費一直比較緊張,特別是經濟較落后地區的高校,花在學生實習上的經費有限,用于實習基地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的經費就更少。近年來,在改革開放、發展商品經濟的大潮中,社會上對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需求旺盛,待遇優厚,導致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流失嚴重,而隨著形勢的發展,高校招生的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普遍采用的由學校統一安排、教師帶隊指導的集中實習模式變得越來越困難。

3.會計實習資料的不可操作性。在實習基地實習缺乏可操作性時,許多學校建立了會計模擬實驗室,選擇一定的會計資料進行模擬實習。但在選擇模擬實驗資料時,有的過于強調其真實性,將某一企業某一時期的會計資料毫無遺漏地照搬照抄,缺乏代表性,同時也沒有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加工整理。由于企業主體的特殊性,大量的特殊業務夾雜其中,使學生無從下手;另外有些模擬資料與實際相差較遠,有的是教師根據教材編造出一個虛假的企業和一些缺乏客觀依據的業務,模擬實驗成為會計作業的翻版,缺乏真實感。這些情況都影響了會計模擬實驗的可操作性。

4.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監督和會計分析,使學生所學知識達不到全面實習的要求。目前的會計模擬實驗基本都是要求學生完成“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循環,即依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根據賬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據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處理,缺少了“審核、監督”以及對所得會計數據進行分析及管理等重要環節,使學生在觀念上沒有或淡化了“審核”這一重要的工作,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審核或分析能力上缺乏實踐知識。

5.實習質量低下。大多數高校會計實驗指導教師是由專業教師或實驗員擔任,其中有些教師從未從事過會計實際工作,未親身經歷具體的業務環境,在模擬實驗過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課本知識和能力進行感知,其指導與解釋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另外,學生實習時間多安排在大四上或大四下學期,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正處于為聯系工作單位而奔波階段,沒有太多心思花在學習上;也有部分學生工作單位落實后,趁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好好享受一下如此“長假”,因而在實習時,只是應付而已,使會計實驗課程達不到應有目的。

二、改進當前會計實驗課程的對策在郭強華、邱蕓對全國14所重點大學會計教學現狀評估及改革方向的調查報告[1]中列出的“實務模擬-作案例-在老師指導下閱讀書籍-作習題-寫論文”選項中,有33.13%的人選擇“實務模擬”和28.77%的人選擇“作案例”,反映學生實用主義傾向明顯。但基于我國會計專業學生實習困難的現狀,結合會計教育應培養既能滿足當前社會需要,又具有發展潛能的復合型會計學人才的目標,針對上述存在的具體問題,筆者認為應在高校加強會計實習基地的建設;同時在單位實習困難的情況下,重視會計實驗室的建設及會計實驗課程的開設,雙管齊下。

具體地,應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實施力度:第一,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高校在環境可能的情況下,與社會上的企業聯營,建立一批協作單位特別是與企業單位協作,也可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讓學生有計劃、分期分批地去鍛煉、實習,或學校開辦企業。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后勤管理社會化的模式,后勤集團采用企業化管理方式,學校可與校辦企業或后勤集團公司聯系,吸收部分教師和學生參與日常管理,運用所講所學知識對企業隨時進行診斷和剖析。校辦企業與社會其他企業不同,與高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和學生參與企業管理,既為企業節省了人工費用,又使教師和學生有了鍛煉的機會。第二,解決有經驗的會計師資短缺問題。改善會計師資隊伍的狀況,不能片面強調覺悟和奉獻,而應真正建立一種有效機制,吸引優秀人才成為會計教師,并不斷培養、提高其能力和素質,更新其專業知識。這種機制應包括兩方面:一是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高校。二是培養現有會計教師的業務能力,更新教師知識。而對從事實踐教學的會計教師,除注重其理論水平以外,還應注重其實際業務的處理能力。除與專業任課教師一樣要強調學術水平以外,還應建立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師評價體系,獎勵從事實驗課程設計、注重實踐的教學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創新的教師;在培養年輕教師攻讀更高學位同時,鼓勵從事管理學和經濟學的教師在企業界兼職,以便更好地從事會計實踐教學。有的高等院校鼓勵從事會計實踐教學的教師要具備“雙師”(講師和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資格,這樣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釋,并利用自己在以往的會計工作中存在各種會計理論中沒有解釋到的現象,設置在不同的會計環境提出不同的問題,以供學生進行判斷和理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指導會計實踐課程。如聘請退休會計人員,或臨時邀請在職會計人員指導實習,以增加會計工作的現場真實感,增強學生的感染力,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效果。

第三,按規定程序搜集、整理會計實驗所需材料,力求所選資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首先,要解決目前會計實踐重核算、輕審核、輕監督、輕分析和不重視管理的現狀,可以在準備的實習資料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憑證,如假發票、違規提取現金及納稅申報表中故意隱瞞應稅所得額等,也可故意設置一些憑證要素不齊全或手續不符合要求的資料,如在發票中大小寫金額不同、報銷憑證中無經手人或證明(驗收)人簽字等等。用這些外露或隱含的有問題的資料,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挖掘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重視并及時處理。但針對這一問題應謹慎從事,以避免引起誤解(有的學生對沒有發現的問題會認為是正確的憑證)。這就需要實習指導教師除具備會計核算教學經驗外,還應具有一定的會計分析、會計審核及會計管理能力。其次,建立一套系統的會計核算原始資料,其中包括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原始憑證,在會計專業本科生大二下學期完成基礎會計學和中級會計學等相關課程后,進行會計核算的簡單處理: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在大三完成審計學課程的學習后,再對已完成的核算體系進行審查,從中發現不合理、不合法或不真實的業務,并寫出審計報告。超級秘書網

在大四上學期結束進入單位實習前,已完成整個會計學科體系課程的學習,可以要求學生對前面的會計資料運用所學的財務管理學和管理會計學知識,對該企業的財務決策(籌資方式和投資方向)或企業的財務管理進行診斷,提出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另外,會計實驗資料應是在實際工作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加工整理而確定的,要考慮會計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邏輯性,對企業銷各個階段涉及各方面經濟業務進行整理,對一些特殊業務根據其發展的規律進行有客觀依據的虛構。編制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經濟業務的模擬實習資料,隨著國家經濟政策調整,會計法規和會計核算制度根據國際會計慣例的不斷變更,對實習資料要不斷進行修改,使其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篇(6)

我國會計界對財務會計,尤其是對財務準則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以及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與研究,但是卻缺乏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20世紀初,伴隨著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產生了管理會計。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會計得以在國外大中型企業中迅速的推廣與應用。管理會計是提供價值增值,為企業規劃設計、計量和管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過程,通過此過程指導管理行動、激勵行為、支持和創造達到組織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會計體制改革,會計學界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會計領域,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理論相對滯后,并且其在實踐中也遇到了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

二、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

(一)我國社會制度及管理體制的特殊性

我國目前仍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轉軌經濟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為政府對于企業經營的過度干預①。政府對于企業的干預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這種特殊性造成了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異,但是目前我國的管理會計仍舊處于對外國理論的介紹與引入階段,所以使得一些先進的管理會計理念在我國“水土不服”。

(二)沒有形成規范、健全的管理會計基本理論體系

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論結構,偏重于具體問題的分析而忽略了整體性。但是理論體系作為任何學科的基礎,它的全面與系統是其獨立存在并推廣應用的關鍵。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于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并不注重體系的研究,而我國管理會計仍處于對西方理論的翻譯和介紹階段,并且和企業管理實踐相脫離。所以,我們重復別人的多、開創性少,專題研究多、理論體系研究少,使我們在管理會計研究上難有更大作為②。

(三)學術界缺乏興趣,實務界缺乏重視

近些年來,我國會計學界的主要研究領域都集中在財務會計方向,例如對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還在圍繞量本利分析、預測、決策、績效評價、激勵機制而展開。同時,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經驗缺乏系統的總結和理論的提升。雖然管理會計引入我國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實務界得到全面的推廣與應用。這主要表現在:企業領導或財務負責人觀念陳舊,只重視事后的算帳、報帳工作,不重視管理會計③;企業會計人員掌握管理會計知識有限,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不了解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在我國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④;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經營決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責任會計等在企業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從總體來講,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應用有限⑤。

三、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未來發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會計協會

在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均早已設置了管理會計協會,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和建立管理會計科學并且提供一個管理會計的專業組織。

1.建立管理會計協會可以加強會計學術界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和體系的構架。同時,未來管理會計會向多學科、綜合性方向發展,管理會計學界可以依托協會進行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流活動。

2.管理會計協會的建立可以加強學術界與實務界之間的交流,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局面。學術界可對實務界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深入調查研究,從而將西方管理會計理論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實務界可以將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與學術界相互溝通,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并可以將學術界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幫助指導下迅速的投入生產實踐。

(二)加強管理會計教育

理論界要針對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與管理會計理論的最新發展編寫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經濟院校不僅要把管理會計作為專業主干課設置在會計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還要在其他相關專業中開設這門課程,力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掌握管理會計理論。只有讓企業領導對于管理會計具備一定的基本認識,使其意識到管理會計在企業未來生存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們才會在今后的工作共關注管理會計在預測、決策、規劃、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才會真正的將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企業的自身實踐。超級秘書網

總之,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以及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理論和方法必將得到完善。通過廣大會計人員和教學、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⑥,相信未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注釋

①Roland,G,TransitionandEconomic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0

②潘飛等:《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發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與應有的改進》,《會計研究》,1997年第4期。

④暨南大學會計系管理會計課題組:《中國管理會計透視與展望》,《會計研究》,1995年第11期。

⑤何建平:《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透視》,《會計研究》,1997年6期。

⑥原國家經委副主任袁寶華于1983年1月召開的“學習外國管理經驗的座談會”上提出的學習外國管理經驗的16字方針。見1983年1月22日的《經濟參改》。

參考文獻

[1]潘飛,文東華。《實證管理會計研究現狀及中國未來的研究方向》,《會計研究》,2006年02期

[2]余緒纓。《管理會計學科建設的方向及其相關理論的新認識》,《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02期

[3]潘飛,徐健兒,張麗萍。《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發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1期

[4]孟焰。《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會計研究》,1999年10期。

篇(7)

依托于方便快捷的網絡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的各業務部門完全可以實現各種會計信息及時地傳輸到財務部門,使得財務信息的處理效率大大提高。財務部門也可以將處理后的信息及時反饋,提高會計反映和控制各類交易的功能。

(五)財務管理成本降低

網絡會計是網絡經濟的一部分。通過網絡,企業的財務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節約交易成本、審計監督成本和納稅申報費用。網絡會計還可以實現多個模塊化的會計程序,滿足不同投資者和客戶的信息需求,從而降低溝通成本。

二、我國網絡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我國網絡會計發展時間比西方國家要更晚些,網絡會計實施的許多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但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企業信息化程度提高,網絡會計的發展是勢不可擋的。網絡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必然出現新的趨勢。

(一)網絡會計風險防范意識增強

網絡會計拓展了企業經濟資源的范圍,使企業資源趨于多元化,再加之信息時代信息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明顯加大,同時也給會計操作帶來很大風險。因此,企業應該認識到不能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是會計的最大風險,樹立和強化風險意識。在此基礎上,深化對風險本質的認識,將各種重要的資源以適當的方法列入會計系統,并盡可能地反映會計事項中的內在風險,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降低會計風險。(二)關于網絡會計安全手段的加強

從1986年開始我國相繼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計算機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條文,有力地保障了計算機系統和信息安全。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網絡會計安全方面的專項法律。制定和完善我國網絡會計的相關法律,使我國網絡會計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法制化軌道是必然的趨勢。此外,數字簽名和認證是網絡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尚處于協議應用階段,要實現協議安全支付就必須有CA認證中心。一個完整的認證中心來規范網絡會計行為也是迫切需要的。我國網絡會計安全問題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必將不斷加強。

(三)網絡會計管理職能顯明

網絡會計的職能主要有反映和管理兩個職能。反映職能是指詳細的、全面的會計工作的結果向信息使用者進行充分的揭示。管理職能是指為滿足國家宏觀調控、企業所有者及經營者的需要,會計工作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功能。由于網絡的快捷便利使得會計人員能夠通過在線訪問及時得到企業相關的會計信息又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橫向比較和正確決策。隨著網絡經濟和管理科學的發展,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網絡會計的管理職能會日益顯明。

(四)財務會計軟件和網絡的不斷改進

我國會計軟件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發展,企業會計信息化在政府、企業和會計軟件開發商等的通力協作下,得以不斷的發展進步。會計軟件開發經歷了從自主開發、委托定點開發到標準化、通用化、商品化、專業化階段。會計軟件應用從過去的單項業務處理到核算管理一體化,從事后記賬到事中預警、控制、事前預測,管理模式由分布式向集中式發展。網絡會計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通信質量和運作效率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我國網絡會計要成為一個安全的會計信息系統,首先必須具有一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以保證會計信息安全快捷地傳遞;其次就是保證財務管理軟件的安全及性能良好。

(五)網絡會計信息監督加強

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企業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從而賦予了會計監督更為重要的使命。在這種新形勢下,會計監督的內涵正在發生變革,較之原來意義上的會計監督變得更有廣度和深度,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網絡會計的信息監督。網絡會計使得大量的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內外有關系統直接采集。一方面,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增強,有效地避免了會計處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另一方面,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變得十分方便快捷,不會像傳統會計一樣留下蓋章簽字,所以今后網絡會計的發展需要增設監控崗位,將會計人員的操作和數據同步記錄在監控人員的數據庫中,以便審查和跟蹤調查,以實現有效監督控制。

(六)網絡會計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

網絡會計需要系統內部有效的控制體制來加強安全。在會計操作系統中建立數據保護機制,健全日志機制。會計信息系統必然需要自動識別有效的終端入口,防止非法用戶登錄和錯誤口令超限額使用情況發生,并立即報警。增強網絡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墻技術、網絡防毒、信息加密存儲通訊、身份認證、授權等。

「參考文獻

[1]劉忠玉。會計信息化:21世紀財務會計發展大趨勢[J].財經問題研究,2004,(8)。

[2]姚友勝。基于網絡的企業內部控制及要素特征[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6)。

[3]崔曉清。21世紀網絡會計[J].財務與會計,2003,(4)。

篇(8)

這個時代對財務人員來說,會計的電算化發展是必然選擇,它的發展和普及對事業單位及其財務部門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各事業單位要及時地組織相關財務人員參加會計電算化的相關講座,在意識上強化他們對會計電算化的了解。同時我們要積極推廣會計電算化的管理知識,讓我們的財務人員在觀念上認識到會計電算化工作開展的重要性,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克服一切發展中的障礙,這樣才有利于我們擴大會計電算化的應用范圍。

(二)強化會計電算化軟件的管理功能

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會計電算化的管理功能,讓軟件的管理功能得以體現。對于財務軟件在管理功能上的不足,我們應與軟件公司多多溝通,給予其一些建議與想法,共同解決對于管理功能方面的問題。其次,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比較簡單,在軟件的運用上利用率較低。今后,我認為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會計電算化管理功能的軟件模塊,建立起涵蓋資金管理、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人事管理等多部門、多職能的會計信息網絡,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管理作用。

(三)會計電算化環境下出納工作的創新

出納人員可以提高會計電算化日記賬應用的次數,改變以往的手工記賬形式,在工作日內的記賬可以實現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比如有的事業單位通過票據通軟件與相關財務軟件的配合應用,實現記賬的信息化,具體操作流程是:票據通對原始票據進行處理,并且轉化為軟件數據記錄到出納日記中,自動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導出日記賬,再導入用友軟件中,簡化了重復錄入工作。票據處理是出納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最繁重的工作,出納人員每天要處理大量的票據,因此可以將這部分票據處理實現電算化自動處理模式,也就是說可以根據票據的時間,自動轉化成出納人員要求的格式,左右聯相互轉換,只需錄入右聯資料,左聯資料自動生成,極大地降低了工作強度,減少誤差的出現,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財務人員徹底脫離繁重的工作量,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

篇(9)

一、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

1、我國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中,大部分是利用電算化軟件處理日常會計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進行,很多單位因為缺乏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人員,使財務管理成為空談。同時我國多數企業的會計電算化仍停留于企業內部應用,實現對手工核算的模仿,或者大談如何與企業管理相結合并融入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說世界范圍內的會計電算化理論和實務都有相當的局限性。所以我國電算化尚需完備,需要不斷向深度發展。

2、在電算化實施中,財務數據與業務不能共享,致使財務軟件只在財務部門使用,不僅與企業外部信息系統隔絕,而且與企業內部業務部門也沒有很好的連接,財務部門錄入的數據,基本上只是單純為了記賬,完成事后對業務的反映工作。

3、會計信息安全問題。在會計電算化系統環境下,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性介質代替了紙介質,從而使會計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脅。具體表現在:①內部人員對原始信息進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會計信息虛假。②磁性介質易受損壞,信息和數據存在丟失或毀壞的危險。③電算化系統遭破壞,如硬件故障、軟件故障、非法操作、計算機病毒等可能導致電算化系統陷入癱瘓,使會計信息質量受到影響。

4、對審計的影響。在電算化系統環境下,審計線索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審計線索在電算化系統環境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肉眼看不見的電子數據、文件和磁盤。傳統的帳薄、經辦人簽字、記錄、訂單、業務操作文書等十分清晰的線索都可能不復存在,過去分散的內部控制現在都集中到信息中心或計算機管理部門進行實施和管理,并且舊的數據和資料在不斷的被新的數據資料覆蓋,使得審計軌跡被一點點抹去,系統和程序也處于不斷改進升級中,其處理時所留下的審計線索也在不斷變化當中。

5、會計的國際化問題。電子計算機信息網絡的普遍應用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人們已經能夠在幾秒鐘之內將幾十億美元甚至巨額的資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間相互流轉。從資本流轉程度和廣度來看,地球正在變小,企業之間的國際競爭將日趨激烈。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的生存,必須不斷加強新產品研制和技術改造工作,往往需要巨額資金,但只有較少企業能夠依靠自己積累的留存收益或本國的金融機構來應付國際競爭,大多數企業需要籌集國際資金。一個國家的資金貸出單位為了更好的制定信貸決策,必須對外國借款單位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要求他們提供符合國際慣例的標準化的會計報表。另外電子商務使得國際貿易迅速發展,而進行國際貿易必須首先了解企業的信用和財務狀況,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國企業的會計報表和會計制度,并要求有一個統一的會計程序和方法。因此在今后的電算化軟件開發中應充分考慮會計的國際化問題。

二、會計電算化軟件發展趨勢

中國企業在面臨網絡化生存的同時,還需面對WTO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目前會計電算化軟件規模和管理能力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需要,還應向縱深方向發展。今后軟件發展趨勢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應采用大型數據庫作為數據存儲工具。電算化軟件所要處理的是大量重要的數據和信息,對軟件所要支持的數據庫的容量、安全性和速度等方面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而大型數據庫具有安全、數據存儲量大、查詢方便等特點,能適應各種管理的要求。

2、在軟件開發中充分考慮應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是這幾年電子通訊技術中發展最快的技術,能夠實現網絡化管理、移動辦公、并保證體系開放、支持電子商務;實現財務集中式管理、動態查詢、實時監控、遠程通訊、遠程上網服務、遠程查詢等。

3、會計電算化軟件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電算化軟件應采用兩層加密技術。為防止非法用戶竊取機密信息和非授權用戶越權操作數據,在系統的客戶段和服務器之間傳輸的所有數據都進行兩層加密。第一層加密采用標準SSL協議,該協議能夠有效的防破譯、防篡改,第二層加密采用私有的加密協議,該協議不公開,并且有非常高的加密強度,兩層加密確保了會計信息的傳輸安全。

篇(10)

二、金融危機下對公允價值的質疑

美國的一些銀行家、金融業人士以及國會議員指責公允價值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認為金融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規定,在市場大跌和市場定價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導致金融機構過分的對資產按市價減記,低估了金融資產的真實內在價值,且加速了金融資產價格的下跌。由于巨額虧損和資本充足率下降,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資產拋售力度,對加重金融危機推波助瀾。

10月,60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寫信給sec,要求暫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他們認為失靈的市場常常意味著沒有什么價格可以作為基準來盯住,如果銀行不必按照市值來給資產定價,金融危機就會慢慢消退。

三、公允價值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分析

(一)公允價值如實反映市場波動所導致的金融機構經營業績的波動

當市場處于非理性繁榮狀態時,金融機構手中持有的大量以公允價值計價的金融工具價格也隨之飆升,從而產生巨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反之亦然。以a股市場為例,-,我國金融機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劇烈起伏(見表1),而公允價值在其經營業績中又占較大比重,如,海通證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占當年度凈利潤之比為19.44%,中國平安達44.19%,中信證券和中國銀行分別為24.74%和27.15%。因此金融機構的經營業績也隨公允價值劇烈波動。

不能因此而斷定是公允價值的引入引起了金融機構業績異常波動。客觀地說,由于公允價值對利率、匯率、稅率和資產價格的波動相當敏感,公允價值能夠揭示市場變化所導致的金融機構經營業績的波動。

(二)公允價值還可能緩和金融機構的業績波動

以交易性金融資產為例,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要求,交易性金融資產必須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公允價值在各個資產負債表日的變動必須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待出售時再轉為投資收益。因而出售時確認的損益對當期的影響將明顯小于按歷史成本計量的影響。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通過多次而不是一次反映收益,緩和了經營業績的波動。

(三)公允價值并非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sec應美國參眾兩院的救援法案要求,就公允價值對金融業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研究,12月30日提交了題為《studyonmark-to-marketaccounting》的研究報告。明確認為公允價值并非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陷入危機的主要原因。真正原因是信用衍生產品投資巨額損失、金融資產信用質量不透明以及貸款方市場信心嚴重缺失。該報告贊成會計界關于公允價值會計讓投資者認識到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情況的觀點。

四、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目前經濟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一)公允價值的產生背景

20世紀70年代,美國會計界和金融界一直對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披露等爭論不休,從而使人們逐漸認識到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嚴重缺陷,進而懷疑財務報告信息的相關性。由此產生了公允價值的概念。80年代末的美國儲蓄及貸款危機促使fasb廣泛推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90年代后,衍生金融工具產品的大量出現及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使公允價值成為其唯一被正式認可的計量屬性。

9月,fasb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統一了公允價值的涵義和計量方法。接著又于2月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9號——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選擇》,強制美國公司尤其是銀行和金融機構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特定的金融資產和負債。

(二)公允價值的科學性

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外部的利益關系人,會計信息應當對其決策有用。公允價值是現行交易中的估計價格,它立足于當前的交易價格,是最貼近資產和負債真實價值的價格信息。從本質上講,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能夠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因此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這主要是因為公允價值計量有以下優勢:

1、能使相似的資產或負債項目產生相似的確認、計量結果,使不同的項目出現不同的結果,增進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2、能如實反映現行條件下與資產相關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流入,或與負債相關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流出。

3、既能如實地反映繼續持有決策對業績的影響,又能如實反映取得或處置決策對業績的影響。

4、可以比較容易地反映大多數風險管理戰略的影響,有助于風險識別與管理。

5、能夠較好地滿足資本保全尤其是實物資本保全的要求,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金融危機后公允價值的廣泛引入仍是大勢所趨

fasb于10月了一項解釋公告,進一步闡明按市值定價的會計準則,該解釋公告允許金融企業對部分流動性較低的資產以高于這些資產當前售價的水平進行定價,這并未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樣取消按市值計價的會計準則。

11月11日,在由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提到,公允價值不是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對于金融市場的信用至關重要的公允價值應該保留下來,并建議加強公允價值相關信息的披露。

,sec副首席會計師stephanie hunsaker表示“sec最近完成了由國會委托的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該研究認為公允價值會計不應被暫停使用,但需要進一步改進。”

五、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難以體現其公允性

公允價值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

2、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的交易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公允價值。

3、不存在活

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就第一、第二層次而言,有時市場價格并非由于市場自身的原因而上下波動,據此確定的公允價值并不具有公允性,很難真實公允地體現產品的價值。而第三層次的公允價值認定,是建立在合理的主觀判斷和準確可靠的估值技術基礎之上的,鑒于無法保證主觀判斷的可靠性,估值技術也存在誤差,第三層次的公允價值計量結果同樣未必公允。

(二)公允價值的可靠性難以保證

公允價值的確定依賴于活躍的相關資本市場,然而當市場環境動蕩不安時,市場交易價格會大幅波動,從而影響信息資源及時準確的獲取。如果不存在相關資產的活躍市場,則運用現值技術等估計,但如果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公允價值的判斷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現值的主觀估計成分較大。公允價值的可靠性難以保證。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難度大

多種多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增加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了公允價值的彈性空間,增加了獲取公允價值信息的難度,特別是許多沒有相關市場價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價值更不易確定,需要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對公允價值進行估值。而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以及折現率的選擇等也是不確定的,在計量操作上同樣面臨著很大難度。

(四)公允價值的計量具有順周期效應

公允價值的的順周期效應,是指市場利好時,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產品在利潤表上顯示大量浮動收益,價值高估。誘使各大企業管理層滋生片面樂觀的情緒,進而誘使股東增添超額利潤的沖動;而一旦經濟下滑,相關金融資產價值看低,價值低估,金融機構要提高減值準備,這勢必會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和資本充足率水平。

六、規范與完善公允價值計量及披露方式

(一)規范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和確定標準

1、明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范圍。《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而對于非金融資產、非金融負債,其公允價值如何取得,準則并沒有明確的規定。為防止價格操縱導致的公司利潤管理、公允價值會計信息失真,應明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范圍。

2、規范公允價值確定的標準。對于已經存在活躍、公開的交易市場的,應由國家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明確其中符合公允價值確定標準的市場,其交易價格可以直接使用,形成相對統一、標準的公允價值信息;如需運用估值技術確定的,由相關部門指定研發機構,制定標準的估值模型系統,集中采集有效的市場數據,同時簡化系統使用者所能調控的要素,以降低主觀因素對估值的影響。

(二)完善公允價值披露模式

市場失靈時,公允價值計量會使資產價值偏離而不是公允。而歷史成本有其優勢,應該綜合利用歷史成本的更具可靠性與公允價值的更具相關性的特點,使兩者有效結合,實施歷史成本、公允價值等計量基礎并用的計量模式。

上一篇: 城鎮化建設論文 下一篇: 現代網絡技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欲求不满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