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18: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專業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技術培訓學校中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特點
技術培訓學校的教學特點以加深計算機專業應用為教學目標,建立一個合理的、清晰的教學思路,通過由淺入深的系統性的計算機知識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學習,保證學生對于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現場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證計算機培訓的有效目標,完成學生對于實際就業的需求。在市場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的職業目標逐漸特顯,為了加強求助者在市場競爭中的技術能力優勢,加深市場的科技改革開放發展,保證計算機崗位的市場需求,合理的安排學生對于計算機培訓的課程是加深技術培訓學校對于計算機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
加強市場需求和技術培訓學校的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課程的合理化,加強企業對于實際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方向認識,保證學生可以在技術培訓學校學習完成后,直接在企業中有效的進行計算機專業應用,加深計算機硬件組裝、計算機軟件維護的能力學習,加強計算機的應用水平培養,保證計算機人才的相關市場實訓經驗,從而降低企業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技術培訓時間,使企業可以更好的完成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的有效應用。加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際教學應用,加深學生對于專業的技術能力的培養,樹立合理的計算機能力的解決方法,保證學生在實際計算機應用中的能力培養,保證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的認識,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拓展性學習,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能力,保證企業對于計算機技術方面的有效學習,從而提高企業計算機專業技術的發展。
三、加強技術培訓學校的實際教學能力水平
1.加深技術培訓學校對于計算機職業模擬環境的培養通過對技術培訓學校的教師技術能力的配需,加強技術培訓學校對于專業技術教學的特殊性認識,合理的編排教學課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專業技術的應用,在實際教學中加深學生對于未來職業工作的環境,模擬實驗完成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工作場合的認識,與實際的工作過程相契合,保證實際工作的真實可行性。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計算機性能要求的日漸提高。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的今天,一些在傳統上由PC機處理的任務將轉移到網絡上處理,從而也對計算機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技術瓶頸”成為目前擺在PC制造商面前的主要困難,比如一種新型的個人計算方法等。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要打破這些技術壁壘,就要求這些制造商們必須開發出更為高級的微處理技術和更先進的計算機存儲技術。為此,目前各國的計算機研究開發人員正在加緊研制新型的計算機,計算機無論從體系結構的變革還是到器件與技術革命都要產生一次量的乃至質的飛躍。在不久的將來,新型的量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納米計算機等將會在21世紀悄悄走進我們的生活,乃至遍布于社會各個領域。
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自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從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到現在正在開發的第六代神經網絡計算機,計算機的體積不斷變小,但性能、運行速度和存儲功能卻在不斷提高。然而,人類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科學家們一刻也沒有停止研究更好、更快、功能更強的計算機。從目前的研究方向看,未來電腦將向著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一)工作專業化。其實用過計算機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我們的每一件工作都需要一部高性能的PC才能完成,甚至有的時候,你采用高性能的計算機來辦一個簡單的事情還可能帶來麻煩,因為高性能會帶來高能耗、高發熱量等不良的負面效應。因而可以預測,未來的計算機會根據大家從事的工作不同,在其性能上和外觀上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專項工作的PC將會有專用設備,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其實現在您如果仔細留意的話,目前在我們的身邊就正在發生這樣的變化。比如大型超市里的收銀機、售賣彩票的PC機和銀行的運行終端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提高某一項工作的效率和減少成本,逐漸由通用PC慢慢演變而來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趨勢就會出現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比如用“家庭智控計算機”作為家用電器控制中心,為我們控制家中的電燈、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等,把我們的家變成一個智能的家。
(二)系統智能化。伴隨著計算機的綜合能力的日益強大,可以預見,未來民用化的計算機也可能會開始具備某種程度的智能化,以幫助我們來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甚至出現以前我們所想的專門做家務活的機器人,這樣可以讓人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工作、學習、交際和娛樂等。大家知道當今社會,電子寵物已經越來越受到青少年一代的喜愛。這不僅因為電子化的寵物比真實的小貓小狗飼養更加方便,而且它還可以不斷進行更新換代,另外它更容易與主人進行交流,甚至可以模擬多種寵物,可以與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等等。這些優勢將讓電子寵物取代一部分真正的寵物,成為未來人類的新伙伴。
(三)設計環保化。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社會的發展也應當以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為前提,計算機行業也不能例外。我們知道隨著計算機綜合性能的提高,其能耗也將隨之越來越大;而且現在計算機在人們的家庭生活中的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運行的時間也將隨之變得更長。因而為了不讓計算機成為家中用電量最大的電器,技術人員也想盡各種方法讓計算機的能耗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像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專門化的計算機,它不僅讓計算機的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可以讓低性能的硬件系統具備專業的功能,從而達到減少能耗的目的。另外還可以通過采用新的架構,比如采用“量子”“光子”“納米”方式代替現有的硅架構的計算機,大幅降低計算機的能耗。而耗電的第二大戶——顯示系統,也將因為LCD、OLED等顯示器的普及,不再成為用電大戶。
(四)交流人性化。作為未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的工具以及家庭的智能控制中心,計算機需要和使用人之間進行不斷地交流,才能更好為使用人服務。這就要求計算機和人之間的交流要人性化,才能讓使用人真正樂意使用計算機。我們用美國微軟古川副總裁所說“計算機將會變成一種能夠與用戶交流冷暖和喜怒哀樂等情感的產品”這句話來闡述未來計算機的發展思路,我想再貼切不過了。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可以想象,未來的計算機的與使用人的交互方式將會實現多樣化.而且隨著計算機智能化的提高,多數工作它們可以自動選擇操作的流程,其中的過程無需人們參與,所以軟件的界面也越來越簡單,使用起來就像現在操作家用電器或者手機一樣簡單,使用人無需再進行專門的學習或培訓,就連老人小孩都能運用自如。信息技術的發展會使人們與計算機交流就像與人交流一樣。人們使用計算機將變得更自然。其結果是:計算機的用戶界面將變得更像人,雖然其應用程序并非“人工智能”程序。
二、移動技術的發展
隨著因特網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成熟以及計算機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未來社會各個行業新的業務和應用將隨之不斷涌現。移動計算正是為提高工作效率和隨時能夠交換和處理信息所提出,業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引入了移動計算的信息化平臺有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加上綜合信息化平臺不但要達成業務網絡和傳遞網絡的互聯互通,還要具備移動或無線的運作能力。第二,可移動性將會帶來自由性和自如性,這是豐富商務操作的充分條件,為其帶來了更大的便利。第三,讓更為靈活的信息和越加務實的要約真正具有時空價值和可轉讓性,進而有機地在行業內化競爭為合作,化封閉為共贏,激活固化的產品和服務,使企業和行業更加輕松面對機遇與挑戰,使運營者富于想象力。這些都是構筑一個行業信息平臺的必要條件。
移動計算主要包括三個要素:通信、計算和移動。這三個方面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其實在移動計算這個概念提出之前,人們對它的三個要素的研究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而移動計算是第一次把它們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它們三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例如,通信系統的容量可以通過計算處理而得到提高。移動計算,由于它是一個大融合的綜合工具,所以它至少可以在三個層面上為信息化“錦上添花”。首先,它可根據應用者不同的需要融合各種通信網絡和技術,以達到效用的完全性;其次,它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完美融合,能夠使兩者在行業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它可以將企業管理工具和業務工具融入信息化的大體系之中,使企業的管理、經營決策的做出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平臺之上,因而大大增加了它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雖然移動性可以給計算和通信在行業內帶來新的應用,但同時不可避免的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面對無線移動環境帶來的挑戰。在無線移動環境中,信號要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因為會有多徑和移動,給信號帶來時間地域和頻率地域彌散、頻帶資源受限、較大的傳輸時間延緩等等問題。這樣一個環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動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中未遇到的問題。第一,信號通道可靠性問題和系統配置問題。有限的無線帶寬、惡劣的通信環境使各種應用必須建立在一個不可靠的、可能斷開的物理連接上。在移動計算網絡環境下,移動終端位置的移動要求系統能夠實時進行配置和更新。第二,為了真正實現在移動中進行各種計算,必須要對寬帶數據業務進行支持。第三,如何將現有的主要針對話音業務的移動管理技術拓展到寬帶數據業務。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計算網絡中的成熟技術移植到移動計算網絡中。當然,隨著網絡技術和移動計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完善,這些問題都將會得到有效的解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邁入一個全新網絡世界。那時候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將會如何,我想非常值得我們期待。
現代計算機的發展,使得軟件種類多種多樣。在日常工作、學習、社交、娛樂等方面,都有各種軟件與之配套。據調查統計,目前學生對于計算機的使用,更多的是把計算機當成一臺“游戲機”,作為從小接觸計算機特別是計算機游戲的90后,約6成以上的學生是把計算機當成娛樂的工具,只有不到3成的學生開始把計算機當成自己學習、工作的主要工具。這是當代大學生的一種常態,而這種狀態,隨著各個專業的不同也呈現兩種不同的趨勢。以傳統藝術(如書法、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為主的美術類學生,在計算機的使用用途上,依舊會保持原有的特征,計算機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工具,今后主要用途也還是在娛樂上,隨著專業深度的提高,利用互聯網來進行資料收集、專業學習交流的情況占到一定的比重,而在自己的專業上,計算機直接使用的情況并不多見,這類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及重視程度相對較低。而一些設計類專業,計算機在平面設計、建筑規劃、動畫制作、圖像媒體編輯等方面已經是必不可少甚至最主要的工具。隨著專業的發展,計算機在學習工作上的比例會逐漸提高,利用網絡進行素材收集和信息交流的比例也會增大,這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計算機使用時間,學生使用計算機玩游戲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計算機對于他們來說會真正成為賴以生存的工具,這類專業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使用和課程則更為重視。
1.2大學新生配備的計算機類型
近幾年,大學新生入學的“配套設備”越來越高端,智能手機和筆記本幾乎已成大學新生必備品。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時已經有了自己的電腦。并且這個比例逐年增加,即使是一小部分還沒有電腦的學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把采購電腦加入了近期購買的計劃之中。而因為筆記本方便攜帶、造型時尚等優點,成為大學生電腦類型的首選。最近一屆大學新生的統計情況表明,73.59%的學生目前使用的電腦類型為筆記本。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上,在計算機硬件方面,應增加筆記本電腦應用相關知識點,同時也要強調筆記本的空間散熱局限性會導致CPU速度下降等特點。因為設計類專業特別是涉及到大量圖像處理的建筑設計、三維動畫等專業,需要圖像渲染、視頻編輯、格式轉換等大量計算功能,目前高年級的相關專業仍然需要使用運算效率更高的臺式機進行專業軟件的運行,筆記本在這些場合顯得有些弱勢,這些筆記本與臺式機相比較的知識點,雖然不在教材中,但同樣也會在授課內容中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專業學生做一些普及。而繪畫類學生使用計算機的主要目的還是以日常生活、娛樂為主,筆記本是目前階段最適合他們的計算機類型,這方面知識只需要簡單帶過即可。
2針對調查結果,在教學上的調整
藝術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大綱不涉及編程等知識,因此最主要的內容就是office軟件教學,這部分的調查數據是我們最關心的,也是直接影響我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通過調查可以看到,對于Word和Excel這兩個最基本的軟件,學生選擇“略懂一些”的占大多數,基本維持在70%左右。Word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較高,有16.37%的學生可以做到“熟練掌握”,只有10%左右的學生基礎還比較薄弱,選擇“完全不會”,盡管還是占一定比例,但這個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對此,在Word授課方面,就要簡化一些基本操作的授課內容,主要講述新版本軟件的界面變化及功能改動,并且以課堂練習的形式對軟件水平進行檢查,在課堂練習巡視過程中發現極個別基礎特別薄弱的學生后,應以“加小灶”的形式單獨指導,把“課堂作業”當成他們的授課內容,并增加課后練習來提高軟件熟練度。Excel軟件則呈現另一種局面,因為Excel在美術專業學生日常生活里的使用頻率并不高,大部分學生對于Excel軟件的接觸僅局限于中學階段的相關課程,只有5.63%的學生可以做到“熟練掌握”,22.18%的學生則“完全不會”。而Excel軟件功能豐富的特性,使得它的授課內容較多,對于美術類專業學生來說,枯燥的表格數據處理等功能只會使他們昏昏欲睡,毫無興趣。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既要照顧一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又要考慮如何避免學生被復雜枯燥的表格處理所困擾,在Excel的教學內容安排上,應當下一番功夫。
首先在軟件介紹階段,并不直接從最基礎的內容講起,而是通過展示Excel開發的游戲、制作的圖像及Excel的高級功能,讓學生從娛樂和專業的角度重新認識這款軟件,先引發學生對這款軟件的興趣,再導入一些基礎概念。而在講解原本讓美術類學生感覺非常頭疼、枯燥的表格處理、公式函數、數據排序篩選等功能上,使用與學生生活較為貼近,學生更感興趣的考試成績統計表、教師工資表、運動會統計表等,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內容,也可以現學現用,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來增加學生對Excel軟件的熟練程度和使用技巧。PowerPoint作為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工具,在各個課程里都是教師使用的主要授課工具,學生對于這個軟件并不陌生,但據統計,只有54.05%的學生選擇了“基本掌握”,有35.21%的學生選擇了“完全不會”,相對于Word和Excel來說,PowerPoint軟件的普及程度低了很多。按我校的教學進度,經常會有其他專業課程布置的各種作業需要用到PowerPoint,因此學生會有大量的實踐機會,雖然部分學生軟件并不熟練,但因為軟件使用方便,基本操作也不復雜,并且整個Office軟件界面的通用性,經過前兩個軟件的學習,多數基本功能學生都可以通過實踐和自己摸索掌握。而軟件本身的功能特點,使得用PowerPoint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編輯圖片及動態效果,這類以圖像見長、偏向設計的軟件非常容易受到美術類學生的喜愛,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都很高,上課的氣氛也很活躍。
對于這類軟件的教學,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模仿課件,產生固定模式,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并不能只講授如何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而是要把各種元素的添加特別是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以及元素動態效果的設置等向各個功能的分解,而這些功能的組合則應由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天馬行空,自由發揮,把PowerPoint作業當成一次藝術設計的過程,而這正是個性張揚的美術類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美術類學生想象力豐富、對色彩把握準確等特長在PowerPoint的教學和作業中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每年都有大量創意十足、制作精細的精彩作業呈現。而在課內再將這些精彩作業予以展示和講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網頁制作軟件方面,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只有不到1%的學生選擇了“熟練掌握”,而有70.42%的學生選擇了“完全不會”,可以說網頁制作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領域。網頁制作本來就是一個易學難精的領域,一個高質量的網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制作水平越高,越需要各種新知識、新技術的支持,而初高中乃至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都沒有太多的課時用來把網頁制作講得非常仔細和透徹。因此,教學難點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網頁制作軟件的基本使用技能,進而培養網頁制作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外能夠去深入學習網頁制作。授課內容既不能太難使學生望而卻步,也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學不到東西。鑒于大部分學生基礎較薄弱,在授課內容安排上可以采用兩段式模式,即先以單網頁網站的形式制作一個包含不同分類站點的導航頁面,并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常用的網站放入自己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網站的制作,讓學生接觸網站制作中最基本的元素添加、鏈接設置、網站結構等相關知識。對于初次接觸網頁制作的學生,這些基本知識再加上網頁直接鏈接的跳轉,就可以完成最簡單的靜態網頁制作了。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則在第二階段先通過講解框架、層、動態HTML、動態頁面過渡等軟件自帶功能,提高網頁網站效果,并介紹網站架設步驟,使得學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以成品形式在互聯網中展示,再通過展示各類、各種高水平網站,講解新技術用于網站的使用方式及效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今后的網頁制作中有進一步的發展。而采用3~5人的小組模式來完成網頁制作課后作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專業作業繁重的課余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就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互相合作,提高學生團隊意識。
0引言
教育部高度重視中職學校教材建設,對中職學校和廣大教師寄予厚望,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2000.3.21)中提出:“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博士論文,實驗教材。因此,編寫、選擇和補充適合中職學生口味的“教材套餐”,既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合力,精耕細作,精心打造,同時也是中職學校和全體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博士論文,實驗教材。
1 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源質量較以往下滑,出現了實驗教材偏難,與學生實際接受能力脫鉤現象。以往的中職生錄取是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之間的分數段,而今是在普通高中分數段以下,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生源質量下滑,而教材內容和形式變化少,超出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果不佳。特別是近年來,這一問題不但沒有改變,甚至更加突出。
二是實驗教材和理論教材的風格接近,忽視了實驗教學的特點,難以實現實驗教材的創新。博士論文,實驗教材。博士論文,實驗教材。課程總框架上理論課重而實踐課輕,而且專業課也是重專業理論而輕技能訓練;授課模式上仿效理論教學,實踐課無法形成體系。造成實驗課成了理論課的附屬。
三是實驗教材建設未與市場需要接軌,與用人單位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實驗教材建設沒有邀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對市場了解不多不深,出現了編寫實驗教材所選素材的“信息孤島”現象。
四是實驗教材的更新速度慢,與計算機軟硬件的更新速度相比存在滯后的現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而實驗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對較慢,導致實驗教學教材和實驗教學環境不一致的情況,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效果。
2 中職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建設若干問題探討
中職生的實驗教學,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選擇好的實驗教材,不斷完善教案、講義,進行模塊化整合,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一本滿足專業要求、學生愛不釋手的實驗教材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的前提和基礎。
1)建立“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并配套相適應的三類實驗教材
由于計算機專業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我們在理論教學的同時,特別注重加強實驗教學,以培養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素養和基本技術技能的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擇或編寫三類教材,即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版本級別的實驗教材來滿足三個層次學生的實驗教學,即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開發性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博士論文,實驗教材。學生按不同層次分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學習,并分別接受教師指導與訓練,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分類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實現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
2)組織編寫創新型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構建和完善適合中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
創新型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的編寫從滿足經濟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發,在課程結構、教學摘要有各種風格的視頻和音頻教材,同時輔之以虛擬實驗室,為中職學生奉獻教材精品和提供訪問友好的虛擬實驗室平臺,促進中職教育又好又快良性發展。博士論文,實驗教材。
如何構建和完善適合中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我們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北大青鳥從教材到教學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洪恩集團計算機教學軟件使很多人學會了計算機的操作等等,我認為構建和完善適合中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首先要從實驗課程教學質量標準評價體系建設和實驗課程教學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入手,建立和規范對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全面監控和全程監控反饋機制,同時加大過程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關鍵作用;其次就是引進、學習一些知名教育集團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加以消化吸收,構建適合本地學生的實驗教學體系;最后就是加強職業教育校際間的交流,聯合編寫教材或講義,通過實驗教學研討會、教師教學比武和學生技能競賽等活動來不斷完善和豐富本地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
3 結束語
總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建設一定要以職業能力發展為主線,以培養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素養和基本技術技能的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拋棄,不放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王興玲,李春榮,劉士才,杜樹杰,王燚,網絡環境下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bkpg.ouc.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56
[2]衛紅,本科層次會計學科實驗課程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9,9
教育部高度重視中職學校教材建設,對中職學校和廣大教師寄予厚望,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2000.3.21)中提出:“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因此,編寫、選擇和補充適合中職學生口味的“教材套餐”,既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合力,精耕細作,精心打造,同時也是中職學校和全體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1.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生源質量較以往下滑教育學論文,出現了實驗教材偏難,與學生實際接受能力脫鉤現象。以往的中職生錄取是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之間的分數段,而今是在普通高中分數段以下,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生源質量下滑,而教材內容和形式變化少,超出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果不佳。特別是近年來,這一問題不但沒有改變,甚至更加突出。
二是實驗教材和理論教材的風格接近,忽視了實驗教學的特點,難以實現實驗教材的創新。課程總框架上理論課重而實踐課輕,而且專業課也是重專業理論而輕技能訓練;授課模式上仿效理論教學,實踐課無法形成體系。造成實驗課成了理論課的附屬。
三是實驗教材建設未與市場需要接軌,與用人單位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實驗教材建設沒有邀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對市場了解不多不深,出現了編寫實驗教材所選素材的“信息孤島”現象。
四是實驗教材的更新速度慢,與計算機軟硬件的更新速度相比存在滯后的現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而實驗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對較慢,導致實驗教學教材和實驗教學環境不一致的情況,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效果。
2.中職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建設若干問題探討
中職生的實驗教學,要求我們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育學論文,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選擇好的實驗教材,不斷完善教案、講義,進行模塊化整合,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一本滿足專業要求、學生愛不釋手的實驗教材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的前提和基礎。
1)建立“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并配套相適應的三類實驗教材
由于計算機專業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我們在理論教學的同時,特別注重加強實驗教學,以培養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素養和基本技術技能的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擇或編寫三類教材,即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版本級別的實驗教材來滿足三個層次學生的實驗教學,即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開發性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學生按不同層次分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學習,并分別接受教師指導與訓練,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分類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實現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
2)組織編寫創新型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構建和完善適合中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
創新型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的編寫從滿足經濟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發教育學論文,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與改革創新。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的內容,以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提高。總體來講就是打破“三種思維定式”和做好“三個結合”。打破“三種思維定式”其實是先洗腦。具體來講:一是打破高教系列和中職系列實驗教材一體化混編模式;二是打破將理論教材的編寫模式應用于實驗教材編寫模式之中;三是打破單一實驗教材版本,不分層次。做好“三個結合”就是要與時俱進。具體來講:一是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相互滲透,互相促進;二是要將實驗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實現與企業對接,與社會融合;三是要將實驗內容與計算機軟硬件更新結合起來,實現實驗內容與實驗環境同步。創新型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團隊,有科研院所參與,有企事業精英加盟,通力合作,把中職計算機專業實驗教材編寫好,既要有內容豐富和適合實驗教學的紙質教材,也要有各種風格的視頻和音頻教材,同時輔之以虛擬實驗室,為中職學生奉獻教材精品和提供訪問友好的虛擬實驗室平臺,促進中職教育又好又快良性發展。
如何構建和完善適合中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我們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北大青鳥從教材到教學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洪恩集團計算機教學軟件使很多人學會了計算機的操作等等,我認為構建和完善適合中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首先要從實驗課程教學質量標準評價體系建設和實驗課程教學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入手,建立和規范對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全面監控和全程監控反饋機制教育學論文,同時加大過程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關鍵作用;其次就是引進、學習一些知名教育集團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加以消化吸收,構建適合本地學生的實驗教學體系;最后就是加強職業教育校際間的交流,聯合編寫教材或講義,通過實驗教學研討會、教師教學比武和學生技能競賽等活動來不斷完善和豐富本地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
3.結束語
總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建設一定要以職業能力發展為主線,以培養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素養和基本技術技能的計算機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拋棄,不放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計算機新模式
目前我院IT 類專業的特色是把初職稱資格證作為合格畢業生的條件;中級職稱資格證帶動各門課程的學習,以50%以上學生能取得中級職稱資格證作為努力目標,深入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就業能力和就業后的工作能力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2.實施新模式目的
2.1 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接軌”
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水平(資格)考試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信息產業部共同組織的考試,該項考試已于國際接軌,國外IT 行業認可,設三個級別層次,共有20 種崗位資格考試,這些“以考代評”的專業職稱考試與崗位能力要求相適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我院的培養方案與企業人才的需求相符,使學生走出校園就能上崗,縮短了學生的適應期,降低了企業的培訓成本。
2.2 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和就業競爭能力
我國將相關的計算機軟件水平(資格)考試資格證書納入學生培養方案并由學校組織實施的院校不多。計算機軟件水平(資格)考試證書的考試內容與IT 企業實際工作緊密相關,學生必須通過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環節的鍛煉才能通過考試,獲得相關證書。從我院目前學生就業崗位來看,取得中級職稱考試證書的學生大部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就業崗位、就業地點好,起薪3000~5000元;取得初級職稱(助理工程師)考試證書的學生就業崗位、就業地點較好,起薪在2000~3000 元;其余的學生就業崗位一般,有的很難就業。
2.3 提高學生起點,為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計算機軟件水平(資格)考試將資格考試和水平考試合并,采用水平考試的形式,執行資格考試政策,即學生參加該考試通過后即可獲得由國家人事部頒發的相應職稱資格:初級資格為助理工程師級別,中級資格為工程師級別,高級資格為高級工程師級別。
3.實踐新模式
3.1 構建教學計劃核心課程
我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科專業,為保證該人才培養新模式的順利實施,我們選擇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水平(資格)考試中級資格中的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網絡工程師、軟件設計師考試內容和考試大綱分別作為三個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制定的依據,設計該專業教學計劃中核心課程體系,將初、中級水平(職稱)考試內容嵌入式及課程化。
按照前期趨同,后期分化的集約型、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的原則,設置平臺——模塊——課程組三級指標課程體系。前兩年按計算機類一級學科打通培養設置課程,主要安排全校性公共必修課、通選課和學科基礎課,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基礎、離散數學、數據結構、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系統原理、軟件工程、計算機專業英語等。
3.2 教學改革深入化,全面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深化改革,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將實驗課程按內容分段、分級,建立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提高型實驗、課程設計、IT 企業實習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七層次實踐教學新體系,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加強其實踐能力的訓練。我院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我院相繼與企業建立了實踐實訓基地,建立了校院兩級實驗室、大學生軟件創新實踐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共計30 多個,這些基地每年能夠容納近200 余名本專科學生進駐實習,完全解決了學生的工程實踐瓶頸問題,形成了集實踐教學、科研訓練和社會實踐為一體的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基地。
(3) 加強管理,強化畢業論文(設計)和能力訓練
加強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管理,一是突出選題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確保綜合訓練的要求。二是做好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化指導工作。三是嚴格畢業論文(設計)的答辯,實施院、校二級答辯、審核制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和水平。
(4) 搭建平臺,拓展創新人才培養新空間
首先讓骨干教師參與到企業單位實際項目開發過程當中,然后將實際項目開發流程和實現過程帶到課堂分組實踐,建立以實際項目為主導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項目教學完全按IT 公司工程項目運作,由指導老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負責管理和指導,設立項目開發部,項目經理、項目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等全部由學生組成,由我院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項目完成后聘請企業專家對該項目的質量和功能等進行考評,最后該項目小組對該項目進行展示,接受學院的全體學生的質疑和尋找的挑戰。
3.3 加強師資培養;
為了讓我院的師資貯備,我院深入實施IT專業多層次的計算機專業職稱資格證書主線人才培養新模式,主要的措施:一是在35 歲以下青年教師中實施“講師+X 工程師”雙師型工程,青年教師必須至少取得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水平(資格)考試中級資格中的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網絡工程師、軟件設計師的一種資格, 35 歲以下教師全部達到了上述規定;二是我院每年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師到IT 企業參與項目開發達一月;三是專人負責輔導學生軟件設計師、網絡工程師、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級別考試工作。
4.模式改革的成績及問題與不足
4.1 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績;通過以多層次計算機專業職稱資格證書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我校在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學生創新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學生專業水平和就業競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取得一些成績。
(1) 近幾年的全國計算機軟件水平(資格)考試中我院學生的通過率逐年攀升。在2009 年5 月的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我院一本科學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系統分析師”級資格(水平)考試。 (2)大大提高了我院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 (3)學生的科研成果豐碩,學生參與項目訓練的人數越來越多,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有20多篇,其中核心的5篇。(4)我院在各種競賽中獲得優良的成績,我院學生在2008 年取得了C、Java 語言程序設計組10 項國家三等獎,16 項優秀獎;2009年取得了C、Java 語言程序設計組3 項國家二等獎、12 項三等獎,15 項優秀獎等。
4.2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 多層次計算機專業職稱資格證書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認識不足。還有不少教師對教學計劃中根據計算機軟件水平(資格)考試資格考試的要求構建教學計劃的核心課程的歸屬性質以及與理論教學的關系認識不一,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造成某些教學任務形成了一定的阻礙。
(2)加強教學實踐的認識,改善不足
一直以來教學方式都是受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束縛,學校里不少老師都是對教學實踐認識不足,不夠重視,僅依附于理論知識的教學,武斷的認為學生的問題,主要看理論知識來判斷,武斷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得加強改善。
(3) 投入實踐教學有待加強改善
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雙師型”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現狀來看,不容樂觀。為此,有必要加強“雙師型”師資的培養,這對提高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
1“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
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那么究竟什么是“雙師型”教師,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科學解釋。“雙師型”教師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基于當時職業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的現象,為了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使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能夠很好的結合起來,以適應社會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提出的。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就其內涵來看,“雙師型”教師是復合型人才,既具備教育教學能力,又有相應的專業實踐技能。就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師來看,大多數接受的都是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專業實踐能力,難以滿足社會應用型人才的特性需要。“雙師型”教師是時展的要求,“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模式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色與本質。
2高職計算機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現狀
就大多數高職院校來看,其“雙師型”計算機師資相當匱乏,這一現象普遍存在。由于種種原因,高職計算機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師資來源渠道單一
就高職院校來看,其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主要以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為主,缺少高學歷和實踐能力強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師資來源渠道極為單一。
2.2“雙師型”教師比例過低,結構不合理
高職院校需要的是“雙師型”的復合型人才,但就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來看,即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操作技能的“雙師型”老師相當缺乏,比例很低,難以適應高職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與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師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結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整體的“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二是教師個體所具備的“雙師型”素質。高職院校應從數量和質量上對“雙師型”結構進行界定,對現有的不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結構加以改善。
2.3管理機制不健全,教師接受培訓的難度大
對高職院校來說,“雙師型”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健全的管理機制。很多高職院校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造成計算機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到了課堂教學上,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實踐教學上,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此外,因參加培訓的教師數量過多,而培訓體系的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樣一來就增大了教師培訓的難度。
2.4缺乏真正意義的“雙師素質”的師資支撐
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隨著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對師資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就目前高職計算機教學體系來看,還缺乏真正意義的“雙師素質”的師資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還沒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由于認識上的混亂和模糊造成制度和政策制訂的偏差,不利于“雙師型”師資的培養;其二,對“雙師型”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夠重視,很多計算機教師參加實踐性技術培訓的積極性不高,難以達到“雙師型”教師素質的要求;其三,缺乏“雙師型”教師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這對計算機教師來說,影響了他們成為“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不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3高職院校“雙師型”計算機專業師資培養的必要性
3.1“雙師型”計算機專業師資培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出現,技術應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歡迎。高職院校的目標就是會社會培養復合型的技能人才,教師是作為培養人才的關鍵,這就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現代科技、管理知識,還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既能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實踐和相關技能的訓練,使自己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2“雙師型”計算機專業師資培養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人才培養的水平和學校的競爭力,“雙師型”教師適應時代的要求,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要改變以往在教師培養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的現象,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對高職院校來說,加強“雙師型”師資的培養刻不容緩。
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作為高職教育的計算機教師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只有成為復合型的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還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才能為國家培養所需的人才。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從多個方面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等開展培訓,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4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對策
4.1制定引進“雙師型”人才的優惠政策
就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來看,嚴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要引進人才,需要優惠政策的保障,為此高職院校要在技術人才引進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并制定出有關的優惠政策,廣泛宣傳,積極實施。高職院校在技術人才引進方面要以本院校的培養目標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積極引進社會及企業的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如可從電腦公司聘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來擔任計算機專業課教師,從軟件公司邀請專家進行講座等,不斷改善學校的師資隊伍結構,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
4.2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教師進行上崗鍛煉
校企合作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特色體現,高職教育與企業的合作已成共識。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掛鉤,一方面,學校可以與合作單位的技術人員進行交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學校通過與專業有關的企業聯系并得到他們的支持,積極選送教師到對口單位上崗鍛煉,進行專業實習和技能訓練,使教師獲得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水平。頂崗實習可以使專業課教師直接進入生產第一線,不僅可以獲取先進的技術,還能積累實踐經驗,為實踐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提高自身的雙師素質有積極作用。
4.3自主實踐,進行項目開發
高職院校的教師主要來源于正規院校全日制畢業生,由于他們接受的多是學科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就這一點來看,學校應該鼓勵計算機專業教師多參加產學研項目,這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有積極作用。通過在實踐中的鍛煉,使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較大提高。但是就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資金的限制,學校在科研設備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科研設備和力量都相對薄弱。同時,社會對高職院校缺少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高職院校難以在社會上找到相關項目。但是,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設計一些有關的小項目,如利用VB、ASP等計算機軟件設計學生管理系統、教師培訓管理平臺等。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要嚴格遵循項目開發程序,學校還應制定有關的政策,為項目的順利開發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還用從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為項目的開發提供有力保障。通過這些項目的開發,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雙師”素質,為實現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5高職院校對“雙師型”計算機教師的幾點要求
作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者任重道遠,在高職院校蓬勃發展的今天,對計算機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幾點要求:
第一,“雙師型”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還需要具有職業指導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第二,“雙師型”教師既要具備相關行業、職業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相應的行業、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從這一點來看,“雙師型”教師應能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進,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在對學生進行行業、職業知識講授的同時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適應社會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第三,“雙師型”教師既要具備學習的能力,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文化水平,又要具備一定的溝通、組織、協調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四,“雙師型”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除了具有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力和教學管理能力外,“雙師型”教師還更需具備相當的企業、行業管理能力,即懂得企業、行業的管理規律,又具備指導學生參與企業、行業的管理能力。
第五,“雙師型”教師應具備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面對快速發展的經濟、科學技術等帶來的變化,應具備相應的適應能力。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具備創新能力也是時代的要求,“雙師型”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善于組織學生開展創造性的活動。
6結束語
總之,“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模式已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認同,高職院校應加強“雙師型”計算機師資的培養,建立一支既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又具有過硬專業技術的計算機師資隊伍,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社會培養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以迎接21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蘇偉.對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探析[J].職教論壇,2011(26).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最后一個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在此期間可較為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高職畢業生提高專業綜合能力及職業熟練度;同時,畢業設計( 論文) 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所以,畢業設計( 論文)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但是,近幾年由于擴招、學生就業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普遍下降,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如何改革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提高畢業設計( 論文) 的質量,是一項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下面具體以計算機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為例來進行改革探討。
1.畢業設計(論文)現狀
1.1 時間安排上存在問題
我院的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論文)一般是安排在第六學期的第二個階段(即第六學期的第6周—第14周),總共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此期間學生需要完成查閱相關資料、選題、調研、畢業設計、撰寫論文、最后答辯等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具有實用性的高質量的畢業設計(論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
1.2 重視度不夠
高職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因為就業的壓力,絕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應聘工作上,而對于畢業設計( 論文) 則疲于應付,心有旁騖,無法專注于論文設計與論文寫作上。部分學生只是把它當成一次形式上的綜合作業來對待,沒有在相應的時候內完成對應的任務,經常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臨近答辯該定稿的時間還在匆忙的修改作品和論文。
1.3 選題局限
我院畢業設計課題大多是由教師給出畢業設計題目,學生選題并進行畢業設計。在選題方面,往往會出現以下的現象:課題缺乏工程背景、課題內容陳舊,學生只需要將系統界面稍作改動,將別人的論文稍作修改,就可以變成自己的系統和論文。
有些教師給出的題目本身來自生產實際的應用性課題,但由于在畢業設計期間大部分學生的思想狀態比較松弛,導致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敢把任務交給學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給學生一些輔的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1.4 監管不到位
畢業設計大部分時間由指導教師組織管理,學校僅限于對畢業設計相關表格,如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的檢查。由于受到學生找工作、去就業單位頂崗實習等特殊情況的影響,指導教師只能通過電話或電子郵箱等方式聯系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和困難。學校對畢業設計過程管理不嚴,且對已經簽署就業協議的學生的畢業設計采取遷就的態度,畢業設計整個過程缺乏詳細的過程管理計劃和專門的監督管理條例。
2.具體改革措施
2.1 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前期準備工作
提前做好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各項準備工作。在每年的9月初就應該布置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給出整個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各個階段的時間安排,明確強調本學期的工作重點,使大家心中有數,提早安排畢業實習工作。在12月初,給出“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工作日程”表,日程表要詳細安排從畢業實習初期到次年5月中旬有關畢業實踐各個環節的工作進度和要求。
2.2 采用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緊密結合的多元設計模式
2.2.1 聯合就業單位,共同指導畢業設計。在學生聯系好了工作單位,與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的前提下,學校應支持畢業生到工作單位去做課題,完成畢業設計。學生所做的畢業設計課題必須經系里審批,還要請用人單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指導教師,畢業答辯時邀請校外指導教師一起進行畢業答辯和成績評定。
2.2.2 校外企業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這部分學生畢業設計題目應與專業方向及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由于這部分學生大多不能經常返校與指導教師溝通畢業設計的進展情況,可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相互溝通,指導教師應該詳細布置期間應完成的任務,并定期檢查學生畢業設計進展情況。
2.2.3 校內實習與設計。對于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且未能找到校外實習設計單位的學生,應由指導教師幫其選定課題,并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努力創新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完成實習與設計任務。
2.3 以競賽及考證的方式替代畢業實習與設計
近幾年來各類組織舉辦了不少與計算機類專業有關的學科競賽活動,還有學生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積極備考國家及知名公司組織的計算機類認證考試如“軟件水平考試”、“思科認證考試”、“Oracle認證考試”、“微軟認證考試”等。對于學生參加全國或省市級計算機競賽并獲得一、二、三等獎,學生參與教師的部分科研項目,學生通過高水平認證考試幾種情況,其鉆研難度和深度,基本上能滿足高職畢業設計的要求,對于這部分學生學校應允許其在按規定要求做出相應的完善和補充之后,可以作為畢業設計的題目。這有利于優秀的學生提前畢業,順應學分制教學改革,也有利于優秀學生積極參加學生科技活動。
3.改革預期目標
通過對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進行改革。對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應提前部署,同時加強畢業設計的管理與指導,將畢業設計形式由單一模式轉化為多元模式,將學生被動的接受任務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尋找任務,鼓舞每個學生勤奮學習專業課程、努力拓展專業知識積極參加大型專業競賽和獲取權威證書提高專業競爭力。將學生畢業實習與擇業就業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及家長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聯系實習、設計單位。用人單位可將實習和設計工作作為考察和鍛煉學生的機會,這也是解決企業自身生產科研課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從而達到學校、學生及企業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 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產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主要內容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成為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重要推動力之一。黨的十六大從我國國情出發,提出了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等戰略思想。隨著這一精神的貫徹落實,各級政府扶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無限的商機。
“十五”期間,各級各類信息化人才五年共增加2000萬人,其中軟件人員增加300萬人,計算機人才需要每年增加100萬。在我國總共664所本科學校中,有505所學校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4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校人數接近理工科在校生總數的1/3。這一方面反映出高等教育對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積極響應,另一方面也說明計算機專業建設數量大、任務重。然而,高校在擴招的同時,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困難
國家和社會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需要,必然與國家信息化的目標、進程密切相關。計算機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計算機人才的層次結構、就業去向、能力與素質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計算機類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不是數量太多或質量太差,而是滿足社會需求的針對性不夠明確,導致了結構上的不合理。計算機人才培養應當與社會需求的金字塔結構相匹配,也應當是金字塔結構,這樣才能提高金字塔各個層次學生的就業率,滿足社會需求,降低企業的再培養成本。
2.高校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企業對素質的認識與高校通行的素質教育在內涵上有較大的差距。以學習能力為代表的發展潛力,是用人單位最關心的素質之一。企業要求人才能夠學習他人長處,而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盲目自以為是”的弱點十分明顯。
3.在校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亟待大幅度提高
目前計算機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學生不了解其作用,許多教師沒有將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致使相當多的在校學生不重視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有效地培養大批符合社會需求的計算機人才,全方位地加強高校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4.計算機專業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難以與計算機發展同步
目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內容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同步,教學模式還不夠豐富,必須進行大力度的改革。
截至到2004年12月,全國IT職位需求數達到72302個,比2004年1月份增長了17336個。需求職位以研發工程師、產品工程師、軟件設計開發工程師、結構設計工程師、系統分析員、Java開發工程師等技術崗位為主。赴日軟件工程師以及小語種IT工程師在本地就業機會也很多。然而,面對如此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是大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職位,另一方面卻是IT企業難以找到滿意的IT人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與IT企業結合不緊密。
針對以上問題,計算機教育界一直在開展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對策,其中層次化培養模式得到廣泛認同。即根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從事工作的性質來劃分,將計算機人才大致分為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從事應用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其中第一類以培養優秀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為目標,著眼于他們未來成為教授和學者;第二類注重培養工程實踐型人才,著眼于他們未來成為主任工程師、總工程師;第三類以培養專業技術熟練的、優秀的軟硬件生產、開發、經營、維護工程師以及專業技術管理工程師為目標。
事實上,我國的教育理論工作者早就從社會功能、智能結構等方面對人才類型進行研究,認為社會人才可分為四種類型: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這四類人才中,學術型人才要求基礎理論深厚,有較好的學術修養和較強的研究能力;工程型人才要求有較好的理論基礎,較強的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工程的能力;技術型人才也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更強調在實踐中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強調崗位操作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從事理論研究的基礎相對薄弱,學術型人才不應作為主要培養類型,而技術型和技能性人才更適合高職高專等院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以工程型人才培養為主。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角度看,工程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是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原理演變為軟件或硬件產品的設計、項目規劃或決策。強化實踐能力,注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提高與企業溝通的能力是這類人才培養的最佳手段。大力培養工程型人才符合地方院校特色,也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
2 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工程型人才的特征要求,本文從地方高校的角度,以蘇州大學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例,重點探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必備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比重,設立了數據庫綜合實驗和硬件綜合實驗等五個大型綜合實驗;制定了二年級到企業進行認知實習、三年級到企業進行暑期實習、四年級到企業進行畢業設計實習的企業實習計劃;開設了日語等小語種選修課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等公選課,包括聘請企業高級主管開設企業文化講座、IT項目管理選修課等。本節僅從強化實踐環節這一側面介紹我們在工程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的探索。
1.教學模式概述
蘇州大學與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昆山軟件園毗鄰,周邊IT企業眾多,其中蘇州工業園區55%的企業為IT企業。蘇州工業園區下屬的國際科技園現有企業240多家,80%為IT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主要從事軟件開發和IC設計。蘇州大學在多年教學中,結合地方特色,總結出了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法,在注重計算機專業人才基本理論培養的同時,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采取“理論―實踐―理論”循環教學模式,既注重理論教學中各門課程的相互銜接,同時將理論教學、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論文設計看成一個整體,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僅學到某門具體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某種具體的開發手段,更能全面掌握整個課程體系和開發過程。實踐教學中,我們建立了新的實驗教學模式,設計了從“單元實驗―綜合實驗―課程設計―開放實驗室―實習基地―畢業設計”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個性化設計能力。同時,我們與企業密切聯系,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實踐型人才”的新模式。
2.主動適應IT企業需求,定制企業需求的培養方案
隨著IT技術的迅速發展,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市的IT企業也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其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跟蹤IT企業的發展,分析其人才需求狀況,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重要參考價值。針對目前許多高校培養的本科生難以適應市場需求這一現狀,蘇州大學與蘇州市各相關企業聯合成立IT企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為蘇州大學IT專業的發展提供長期的指導與支持。同時,IT企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企業還不定期地給計算機專業學生舉行技術講座及前沿知識講座,并與教師進行座談,共同商討有關教學內容更新的問題。IT企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不僅為學生、教師打開了了解市場的窗口,同時也為企業和學校架起了人才需求的橋梁,從而實現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定制化培養。
3.建立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個性化設計能力
在專業實驗教學模式上,改變原有實驗課中傳統實驗多而反映現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的實驗少、驗證性實驗多而創新實驗少、實驗手段上采用傳統測試技術多而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少的狀況,建立了新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這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把有原來固定的實驗時間安排改變成靈活的實驗時間安排,把原來封閉的實驗項目改變成支持自主設計的實驗項目,把原來的成批實驗方式改變為滿足學生個性化要求的實驗方式。針對專業特點,可分設計算機硬件基礎實驗室、計算機軟件基礎實驗室、計算機軟件工程實驗室、計算機多媒體基礎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室、數據庫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以培養學生專長。
4.建立創新實驗室,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實驗室是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經。目前,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摩托羅拉中國有限公司、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紫金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建立了蘇州大學摩托羅拉單片機實驗室、江蘇省嵌入式軟件技術中心蘇州大學分中心等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實驗室,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同時,學院成立了自己的開放實驗室,主要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習成績優異且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學生提供了進行創新性實驗的條件,并制定了完善的開放實驗室條例,規定了其運行機制及運行模式。
如進入開放實驗室的學生必須結成科研小組,采用自主選題、指導教師指定課題或企業提供課題等方式,經開放實驗室評審委員會評定后才能進入開放實驗室。科研小組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務,并提交課題總結報告或論文。由于開放實驗室必須以課題小組形式申報課題,開放實驗室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開發能力。因此,開放實驗室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激情,為其成才創造了有利條件。
5.建設加強實習基地,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提高實踐能力的關鍵是要讓學生有與企業直接溝通的機會。因此,應積極引導教師主動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的主戰場,把專業建設深深根植于生產實踐之中。在實踐中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致力于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性的高級專門人才。目前,我們已在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的摩托羅拉、AMD、羅技、旺宏等世界知名IT企業建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與實習基地,并與中創軟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昆山成立了蘇州大學中創軟件工程學院實習基地。在實踐中教,在實踐中學,使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明顯增強。
我們將企業實習劃分成三個階段。一是認知實習,時間一般為一周,主要讓學生全面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各企業主要研究方向以及當前流行的開發工具和軟硬件平臺。二是暑期社會實踐,時間為50天,主要讓學生利用暑假深入企業,參與企業的一些小型項目或一些模塊的開發,甚至是文檔的整理工作,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所學知識到底能如何運用,并初步具備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實際項目開發的能力。三是畢業實習,時間為一學期,主要讓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較為完整的項目開發,目的是讓學生畢業后具備獨立勝任項目開發與設計的能力。
在實習基地建設中,應注重學生管理與質量監控。以畢業設計為例,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畢業設計的規章制度,如畢業設計計劃、畢業設計選題原則與類型、畢業設計的步驟、校外畢業設計試行辦法等條例,并發放企業嚴格執行。對于安排畢業實習生多的企業,我們還專門安排指導教師長駐企業,從而確保了畢業設計和論文的質量。
3 結束語
強化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近幾年來,我院學生多次在江蘇省程序設計及網頁設計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也始終在98%以上,人才就業面也非常廣。目前,在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我們在擴大實習基地范圍的同時,更加注重實習基地的內涵建設,如開展“多模式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IT人才”這一課題研究,希望通過IT企業教學指導委員會、IT企業聯盟等松耦型校企合作模式和共建創新實驗中心、實習基地等緊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性質和規模的企業采取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既達到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目的,也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實惠,從而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
(本文獲得“2005年全國青年教師計算機教育優秀論文評比”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二等獎)
參考文獻
1.陳建軍.IT業和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良性互動.通信信息報,2004,6
2.李曉明.陳平等.關于計算機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計算機教育,2004,8:11~18
任何課程的教材內容與該學科最新進展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差,這一點在計算機科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例如,早期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是Dos操作系統,而社會上廣泛應用的是新一代的Windows圖形界面操作系統;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是Dos下的各種應用程序和軟件,而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幾乎全是Windows下的各種應用軟件,學用嚴重脫節。目前,計算機科學的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學科發展的情況依然很突出。在遠程開放教育中,因其辦學規模大、數量多,對教材的可讀性要求高、大規模更新困難,這種情況就更加突出。
舉例來說,專科14門次課程中,直接涉及編程語言的僅有一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且只涉及c一語言,而實現交互式動態網頁所需的語言(如JAVA、VBscript、JAVAscript等和數據庫管理語言SQL等)卻很少涉及。又如“數據庫系統概論”課程也只涉及其基本理論,而目前應用較多的為實現交互式動態網頁所需的網絡數據庫操作技術卻很少涉及。另外,教材對目前常用的三種主要方法,RDS方法、ASP和PHP方法基本不介紹。
相比較而言,作為以面授為主的普通高校,由于是“作坊式”的教學方法,故比較靈活。但是作為遠程開放教育的計算機專業,由于其特點是遠程的、教學分離的,是“工廠化”的,采取這種機動的補充方式相對困難。
二、畢業設計工作的指導原則
為解決教學大綱提出的培養目標與既定教學計劃中課程設置的矛盾,填平“供需鴻溝”,遠程開放教育中最易嵌入、最易見效的措施就是:改造畢業設計這一教學環節,力圖在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同時,使學生在走出校門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此,畢業設計工作可確定以下指導原則。
(1)及時適應原則根據電大培養應用型人才和計算機技術更新快的特點,畢業設計工作的指導思想,居首位的應是使畢業設計的內容要及時適應社會需求。
(2)開放創新原則計算機專業領域中,創新是永恒的主題。鼓勵學生突破舊的系統,嘗試別人沒有想或沒有做過的事,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總的指導原則。
(3)輔導加互助討論原則計算機畢業論文輔導教學中,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分組學習模式中,小組成員討論交流的情況是否充分,小組是否有事實上的學術帶頭人,是小組成員設計水平好否的關鍵。
三、采取的綜合措施
(1)專家高水準的講座領路畢業設計期間,學校應組織包括外單位的專家在內的高水準的教師,甚至分工負責,針對學生需補充的專業知識作若干次高水準的講座。講座采用啟發式,高度濃縮,有講義、有多媒體的具體實例演示,并開出參考書目由學生自學。
(2)實用課題引導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提供的選題應是新穎的、實用的,能切合目前社會計算機應用的熱點。指導教師如沒有深入研究,沒有好的選題,教務部門應不授權其向學生推薦。
(3)小組學習模式為加強自學能力培養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課題相近學生應組成小組。指導教師應為每一小組安排幾名活躍的“小老師”,同一小組的學生安排統一的討論時間、統一的上機時間。
(4)規范的教務管理高水平的畢業設計不會自然地產生與形成,需要嚴格的教務管理來實現。我校通過設計使用四個規范的表格,落實嚴格的教務管理。
在籌備畢業設計工作的上一個學期末,對有關教師下發第一個表格——“畢業設計輔導工作申請表”,其內容包括畢業論文的選題、要實施的技術方案、已完成的研究工作、需配備的硬件、軟件環境和指定的有關參考書等。
開學后,教師將收到兩個表格,一是“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登記表”,登記開題報告成績、期中檢查成績、小組討論成績、畢業論文成績和論文答辯成績,總的評分由以上諸項加權綜合而成。另一個表格是“畢業設計工作進程安排表”。該表注明畢業設計過程中,各講座的內容與舉辦時間,開題報告上交時間,中期檢查時間,小組討論時間,畢業論文初稿上交和舉行畢業論文答辯的時間等,以讓教師和學員盡早知道畢業設計總的進程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