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4:55: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學實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分層教學的實施
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點,筆者近年來在教學中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教改實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2.1對學生進行分組
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個新班的時候,便用一套難易適中的題目對所教班級進行測驗,然后按照學生的測驗成績將各班的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分為A、B、C三個學習小組,其中A組為最基礎的小組,B組為中等成績組,C組為成績優秀組。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分組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這樣的詞語,我在分組時便是這樣對學生講的,A組為基礎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競賽組,同時我還用了另一種說法,就是A組為銅牌組,B組為銀牌組,C組為金牌組。這樣學生即使分在了A組也不會有什么自卑感。同時我對學生說,我們的分組只是暫時的,每一次測驗我們都會對學生進行重新分組,并且在學習中途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參加高一級小組的學習。
2.2分層備課
對學生進行分組后,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組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備課時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留于形式。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
2.3分層授課
進行分層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點象復式教學。限于客觀條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課里將不同組的學生在不同的課室上課,因此,課堂教學時如何進行便是一個問題。以高二代數《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的解法》為例,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處理教材的:在給全班學生復習了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單調性之后,我便給學生講解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的解題策略,便是將不等式進行轉化,然后用通過具體的例子進行講解,這時,我對不同小組的同學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對全班同學說,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題,對A組的同學必須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話說,也就是A組的同學對例1和例2必須切實掌握:
例1解不等式(見數學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見教材P23例4)。
通過對例1和例2的解答,我給A組的學生指出,對于指數不等式,我們首先要看能否將它們化為底數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數函數的單調性得出指數間的關系。對于對數不等式,特別地給學生強調,對數的真數為正數這一條件,然后再根據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將其轉化。
對于B組的同學,我除要求它們掌握A組的例題外,還要求它們掌握例3這種較為復雜一點的指數不等式問題。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導B組的同學分析例3中數字間的關系,9=32,4=22,6=2×3,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敏感性。在講例3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將其變形為,然后可以假定A=用換元法將解出,最后由指數函數的單調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為。
對C組的同學我除了要求他們掌握B組的問題外,對C組學生的綜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講了例4,要求C組的同學切實掌握例4的解題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這個不等式的過程中,用到了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單調性,還用到了數學方法中的換元法,更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參數a,在解題的過程中必須對參數進行分類討論,例4是培養優秀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好例題。
由于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了對各組同學的具體要求,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便根據自己的基礎掌握不同的內容,學生便不會出現因聽不懂例題的內容而在課課上睡覺現象。
2.4分層作業
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在對學生實施分層上課后對作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還是以《解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為例,我是這樣對學生布置作業的:
A組作業: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B組作業: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
3.求函數的定義域.
C組作業:
1.同B組1(1);
2.同B組2題;
3.同B組3題;
4.解不等式
5.解不等式
2.5分層輔導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輔導是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我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后,在課外的輔導方面我采用了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的辦法進行學習輔導,即通過對口扶貧的方式進行輔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的辦法是,我課外直接對C組的同學進行輔導,B組的同學由C組的同學進行輔導,A組的同學由B組的同學進行輔導,這樣,將全體同學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我對學生說,自己會做題還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題,只有你能講解后別人能聽懂則說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給學生說,你們都是老師的助手,你們之間的相互輔導實際上也是在減輕教師的負擔,因為兩個班有一百多名學生,全靠老師一個人是照顧不過來的,更何況我在學校行政事務方面的工作無很多。作為辦公室主任,我在學校還擔任了學校行政辦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還擔任了學校的會計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給學生講明了這樣道理,學生都極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層測驗
為了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測驗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方式。我自從采用分層教學后,對學生的測驗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試卷,以使不同的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都能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在測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選擇不同的試卷,即A組的同學可以選擇B組的試卷,同樣,B組的同學也可以選擇C組的試卷。每次測驗后各個組進步較大的同學可以上升一個小組,而退步的同學則的降到下一個小組。
3.收獲與體會
我們學校是一個有近1500名學生,100多名教師,31個教學班的大校,我是學校辦公室副主任,擔任學校辦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時擔任高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此外還擔任學校會計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從我采用分層教學之后,我教得極為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在全年級的六個教學班中名列前茅。我是在高一上學期中期考試后由于原數學教師的工作原因而接手的,我接手的是高一(3)、(4)班兩個班的數學課。當時年級學生在學校中期考試中的情況如下表所示(考試由學校交叉命題,交叉閱卷,任課教師在學生分數出來前均不接觸本級學生的試卷):
班級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2.248.545.748.350.253.9
及格率55%50%47%49.5%52%58%
優秀率19%15%10%12%17%20%
綜合名次246531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我接手前學生的成績分別為年級的第四名及第六名。
之后又通過半年多的教學,在高一學年結束時由市教委教研室統一命題,全市統一考試及閱卷,學生的考試成績為:
班級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4.150.055.258.447.449.7
及格率52%48%54%60%40%42%
優秀率30%29%33%40%20%23%
綜合名次342165
通過以上的統計不難看出,盡管我采用分層教學的時間還不到一年,但是學生的進步是顯著的,此外,在全國希望杯數學邀請賽中,我所教班級有一個學生獲全年級唯一一個全國三等獎。我在學校擔任的工作相當于三個人的工作量(并沒有多拿一分錢的工資和獎金),有老師和我開玩笑說我是能者多勞,其實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對學生采用了分層教學,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學生幫我完成了。
總結分層教學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體會:
(1)因為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并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實教落到了實處。
(2)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兼顧了低差生,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懂,聽得明,作業做得會,這便是學習上的一種良性循環。
(3)在分組的過程中以A、B、C組出現,而不出現差生等詞語,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課堂上,某些A組的同學能聽懂一些B組的內容,B組的一些同學能聽懂一些C組的內容,這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4)在輔導的過程中,讓C組的同學輔導B組同學,B組同學輔導A組同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又減輕了教師的負責,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其它教學方面的工作。
1.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概念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概念,而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是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發現是創造的一種重要形式。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親自獲得知識也是一種發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創造力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開發學生創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個人的創造力能被開發到什么程度,能否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如果一個人不想去創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創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為科學和人類進步獻身的高尚品德,那就會給他的創造力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就可能會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因此,在進行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要學的新概念、新知識感興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大膽進行聯想和猜測,以培養學生的挑戰性和冒險性;通過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優良品質等。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造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為創造提供要求,為創造提供成功的可能,為檢驗創造成功與否提供檢驗的標準,因此可以說實踐是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創造的機會進行成功的創造,提高創造能力。同樣,創造力的提高,會促使一個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見解落實到實際中去,在創造活動中養成實踐的習慣,進一步提高創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去探究新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發現新概念;可以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概念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
以上各教學目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創造性教學的基礎,創造性教學的目標則是雙基目標發展的結果。因此在概念的創造性教學中,除了要確定雙基目標外,還要確定培養創造力的目標,做到在打基礎中學創造,在學創造中鞏固基礎,提高創造力。
二、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首先必須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如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結合的原則等,這是因為它們是指導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一般性原則。其次還要遵循以下幾項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創造性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各自的主體精神和主體作用,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使教、學的主體共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從知識水平、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心理特點的掌握和教學規律的運用來說,教師是教的主體;從教學是為了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的轉化來說,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中如果沒有學生主動的感知、思維,單憑教師的灌輸,學生的認識無法實現;如果只有學生主動的感知、思維,而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認識同樣無法實現。因此在進行創造性教學時必須遵循主體性原則,因為它是實現創造性教學的的前提。實施主體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活動量,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時間和空間;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自主精神,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使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得到發展。
2.探索性原則
探索性原則,就是教師要努力使教學活動富有探索性,為學生創設進行觀察、探索、發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聯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新知,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自覺進行探索新知的過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學習中體驗探索的樂趣。探索性原則是創造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根本目的決定的。這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活動以傳授為主,以“告訴”的方式讓學生“占有”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造成了置學生于被動地位,只能形成對講授傳播的依賴性和被動性,無法經歷探索發現的過程,沒有求異思維、馳騁想象的機會,抹殺了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的潛在能力。而兒童本身存在著創造潛能,需要親歷大膽懷疑、多方設想、探索發現、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將創造潛能轉化成現實的創造能力。實施探索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討論、發現;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聯想和猜測,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
3.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就是在教學中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要結合實例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要組織有效的練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性原則是創造性教學的目的所決定的。創造性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是與實踐活動密不可分的,創造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表現,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實施實踐性原則要注意:在教學中要把所講授的數學概念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的去理解和掌握概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質疑、想象、動手;特別要注意,凡是學生能自己想出來的、能講出來的、能做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成功,讓學生在學和做中能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愉悅,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創造動機和創造熱情,使學生能不斷地追求新知,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成功是一個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對小學生來講,成功對他樹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欣慰,便會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教學中經常激勵學生并幫助他們經常體驗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進取的心態,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堅定他們的創新意志,進而形成穩定的創造動機。這也是在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要遵循激勵性原則的原因。實施激勵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積極尋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發現其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要采取寬容態度,不要過多指責;要容忍學生幼稚的或不成熟的想法,尊重并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造機會使學生能經常體驗成功,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創造潛能。
以上各教學原則是一個密切聯系的統一的整體。在創造性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這些教學原則的內在涵義,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互相配合,發揮這些原則的整體作用。
三、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引入概念的教學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礎。引入這個環節設計、組織的好,后面的教學活動就能順利展開,學生就會對教師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比較,繼而順利地形成概念。
1.引入概念的方法
(1)實例引入
實例引入是指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實例,從具體的感知引出概念。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使抽象的數學概念用學生所接觸過的、恰當的實例進行引入。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由于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因此不能直接給出“分數”的定義,必須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分數”的概念。教學時,可以通過列舉大量的、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實例,如平分一張紙、一個圓、一條線段、4個蘋果、6面小旗等,來說明“單位1”和“平均分”,然后再用“單位1”和“平均分”引出“分數”這個概念。
(2)舊知引入
舊知引入是指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數學概念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許多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上,是舊概念的延伸和發展。利用學生已有概念引申、推導出新概念,可以強化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幫助學生建立概念體系,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是系統的、完整的。利用這種方法引入,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講小數乘以整數或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時,可以從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入;講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概念時,可以從約數這個已有概念引入。
(3)計算引入
計算引入是指通過計算發現問題,通過計算引出概念。教材中有些概念既不便用實例引入,又與已有概念聯系不大,就可以通過對運算的觀察分析,發現其中蘊含的本質特征,揭示數量或形的本質屬性,達到引出概念的目的。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可以先給出幾個乘積是1的兩個數相乘的算式,如“3/8×8/37/15×15/73×1/31/80×80”,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再觀察、分析,從中發現規律,繼而引出“倒數”定義。
(4)聯想引入
聯想引入是指依據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引入方法。由于數學知識間存在著類似、平行、遞進、對比、從屬、因果等關系,這就使學生的大腦能將兩個看似互不相及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像展翅的雄鷹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教學中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發多端的聯想,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自由聯想的天地中獲得最大發展。如在教學“百分數”時,上課伊始就給學生提出這節課要學習“百分數”,要求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聯想,學生依據自己的直覺大膽想到“百分數與分數有關”、“百分數與百有關”、“百分數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分數”等,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新課。這樣引入,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2.引入概念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引入概念不能局限于某一種方法,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適當的引入方法。引入概念,它的任務并非是單一的,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唯一的,因此在教學中所采用的引入方法往往是各種方法的協調運用。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既可以用“舊知引入”,即根據除法與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引入;也可以用“計算引入”,即讓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通過計算,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從而達到引入的目的;又可利用“聯想引入”,讓學生對課題展開聯想,引入新課;還可以先采用“聯想引入”,再采用“舊知引入”。
(2)要適當的運用變式。變式就是變換概念的非本質屬性,突出本質屬性,從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正確理解。在進行概念的引入教學時,往往由于教師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某些片面性,會使學生忽略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影響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在舉例或使用教具時,要適當的運用變式。如使用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教具時,不能總是固定在一般位置上,而要采取變式的方法,變換教具的方位,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不同事物的各種性質,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這樣學生才能不受事物的非本質屬性(方位不同)的影響,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形成概念的教學
形成概念的教學是整個概念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因此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就是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
1.形成概念的方法
(1)比較發現
比較發現是指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總結出本質屬性或規律。這種方法是針對事物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探索,能提供對事物較為全面的認識,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發現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知識間的異同和關系,防止知識間的割裂與混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
如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先給出一些自然數,讓學生分別找出這些數的所有約數,在比較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然后根據約數的個數把這些數進行分類,①只有一個約數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的,即約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最后引導學生根據三類數的不同特點,總結出“質數”和“合數”的定義。
(2)類比發現
類比發現是指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都相同或相似,聯想或猜想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繼而得到新的結論。它是依據客觀事物或對象之間存在的普遍聯系━━相似性,進行猜測得到結論的發現方法,它可以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建立概念系統。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類比發現”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手段。
例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根據比與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系,即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或除法中的被除數,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或除號,后項相當于分母或除數,比值相當于分數值或商;再根據學習分數時學到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大膽進行猜測,在“比”這部分知識中是不是也有一個比值不變的規律;最后通過驗證,得到“比的基本性質”。
(3)歸納發現
歸納發現是指引導學生對大量的個別材料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總結,從特殊中歸納出一般的帶有普遍性的規律或結論。歸納發現是一種不完全歸納,但它仍能從特殊事例中發現該類事物的一般規律,因此這種方法也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發現方法。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的直接觀察,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也可以讓學生對實際例子進行分析,歸納出結論。
例如在講“乘法分配律”時,先讓學生計算:
①(32+25)×432×4+25×4
②(64+12)×364×3+12×3
計算后很容易發現每組中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以看出左邊算式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算式是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雖然兩個算式不同,但結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
(4)操作發現
操作發現是指講授新的知識前,教師要求學生制作或給學生提供學具,上課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實驗,使學生主動地、獨立地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操作是一個眼、手、腦等多種器官協調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去發現概念,可以開發學生的右腦功能,使學生的左腦和右腦協調發展;利用操作發現還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能使學生經歷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掌握新知。
如講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那出課前準備好的不同的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等),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拼擺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找出原來三角形與所拼成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再根據它們的關系和所拼成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5)嘗試發現
嘗試發現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現,在嘗試中成功。嘗試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尤其是未知事物的一種方式。許多發明創造都是通過嘗試而成功的。教學中讓學生嘗試著去進行發現,成功了可以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如果失敗,則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使學生了解錯誤產生的根源,為下一步的嘗試成功打下基礎。
如教學“帶分數乘法”時,出示“”,讓學生進行嘗試計算,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做出了以下幾種解答:
然后讓學生對幾種方法進行評價,發現每種方法的優點及不足,最后總結出一般的帶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形成概念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適當運用對比。對于容易混淆的新舊概念,要通過分析、對比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既要找到它們的內在聯系,又要找到它們的根本區別。例如,在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時,“正比例”的意義往往影響學生對“反比例”意義的理解;也可能出現學生學習了“反比例”的意義后,而干擾學生對“正比例”的理解與掌握。這就需要及時地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對比,找出兩個概念的相同點(它們都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一種關系),以及它們的不同點(“正比例”是在比值一定的情況下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反比例”則是在積一定的情況下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清晰地建立“反比例”的概念,而不會與“正比例”產生混淆。
(2)要及時作出言語概括。數學中的有些概念是給予了科學的定義,而有些概念則不給定義,是通過描述或舉例說明的方法給出的。在形成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所學概念準確、精煉、及時地概括出來,使其條理化,便于學生記憶。在進行言語概括時,注意要讓學生動腦總結,教師不要包辦代替;總結準確的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不準確的要及時糾正,予以鼓勵。進行言語概括還要注意適時,要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學生豐富了感性認識后,順水推舟地揭示概念,如過早地概括出概念,學生就會對概念死記硬背,使概念的掌握流于形式;過晚就起不到組織、整理概念的作用,達不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三)運用概念的教學
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而概念的運用則是一個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它們是學生掌握概念的兩個階段。通過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深、豐富和鞏固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運用過程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等,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運用概念的方法
(1)復述概念或根據概念填空。例如:
①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質?(復述比的基本性質)
②把單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的數,叫做分數。(填關鍵詞語)
(2)運用概念進行判斷。例如:
①判斷正誤:
a.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叫做方程。
b.“32+X=69”是方程。
②選擇:下面哪些方程,哪些不是方程?為什么?
4+3X=106+2X7-X>3
17-8=98X=018÷X=2
(3)運用概念進行推理。例如:
①填空:
a.如果a和b的最小公倍數是ab,那么a和b是()。
b.奇數+奇數=()奇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②判斷:
a.如果ab=7,那么a和b成反比例。
b.一個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
2.運用概念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中主要是通過練習達到運用概念的目的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練習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練習的目的要明確。在練習時必須明確每項練習的目的,使每項練習都突出重點,充分體現練習的意圖,做到有的放矢,使練習真正有助于學生理解新學概念,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如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新學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設計針對性練習;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定式的干擾,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可以設計變式練習;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設計對比練習;為了幫助學生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加深學生對新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設計開放性練習;為了幫助學生溝通新學概念與其他知識的橫向、縱向聯系,促進概念系統的形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設計綜合性練習等。
(2)練習的層次要清楚。小學生認識事物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一個逐步深化和提高的過程。因此練習時要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逐步加深練習的難度。如學過“商不變的規律”后,可以安排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a.90÷30=(90×)÷(30×2)15600÷1300=156÷
這一層是基本練習,它是剛學完新課之后的單項的、帶有模仿性的練習,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
b.根據72÷9=8,說出下面各題的結果:
720÷90=7200÷900=72000÷9000=
這一層是發展練習,它是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練習,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c.填空:
(1200×4)÷(400×)=3
(1200÷5)÷(400)=3
(1200)÷(400)=3
這一層是綜合練習,它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深化概念,提高解題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由技能到能力的轉化。
“大氣壓強”這堂課是初中物理的難點和重點。一位僅有四年教齡的青年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一節課內就輕松自如地完成了原來需要兩課時的內容,學生對基木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運用的靈活性,都遠遠超過了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的效果。測試表明,教學質量比用傳統方法授課提高了一倍以上。一般來說,教師講授馬德堡半球實驗時,把兩個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氣后叫一個學生拉一下,拉不開,就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氣壓強有多大?學生沒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體,可以在課堂里模擬300多年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分拉兩個半球的馬匹從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緊張而有節奏的馬賽進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聲,把兩個半球拉開,聲像并茂,把學生帶入了現場實驗情景,所有學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體對馬德堡半球進行剖析講解,強化了學生對大氣從四面八方施壓給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師做測量大氣壓強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實驗時,由于無法改變教室里的大氣壓強,只能憑嘴講:隨著大氣壓強的變化,管內水銀柱的高度也會發生相應變化。而運用多媒體后,就能模擬這一過程。運用大氣壓強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機及離心式抽水機,不少教師因為這部分不作考試內容,往往就略去不講,即使講,也只能在掛圖上講解,學生往往一知半解,無法看到抽水機的動態工作過程。而多媒體卻方便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以講解活塞式抽水機工作原理為例,當活塞提起時,圓桶內形成一個低壓區,下邊大氣壓強將閥門沖開,使整個圓桶內形成低壓區,外面的大氣壓就把水壓入桶內。這一動態過程是在一瞬間完成的,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即可視學生理解程度,隨時停頓或放慢速度,以便講解清楚。這樣,就化難為易,使所有的學生都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24時記時法”是小學數學教學難點,然而,一個僅有兩年教齡的青年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配以動畫、錄像、聲音、文字、計算機隨機出題,12時與24時計時法的互換算,時鐘轉動與線段計時同步延伸運動等等,將這堂課上得有聲有色。一道綜合應用題要求學生計算坐火車從上海出發,途經蘇州、南京、泰安等地到達北京所花的時間,計算機屏幕上同時展示了火車運行的動態過程以及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蘇州虎丘山、南京長江大橋、泰山南天門和北京天安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進入。
以上兩堂課于1996年5月16日向江蘇省全省展示后,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以及香港和美國的報紙都及時地報導了這一科研成果。目前,已有上千個由教師和學生自己開發的多媒體課件廣泛地運用于中小學和幼兒園。來自蘇州市一中的實驗報告表明,他們開發的40多個多媒體課件應用于課堂教學后,普遍提高教學質量40%,節省時間50%,總計能提高效益一倍左右。民治路幼兒園采用多媒體講授“準點和準點半”,只用了一課時就完成了原本需要兩課時的內容。蘇州市聾啞學校教會學生在計算機上畫圖以后,聾啞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充分顯示,他們采用計算機設計的彩色圖案精美絕倫,不僅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正常的健康兒童。
學生參與多媒體創作既開發了自身的潛能,也為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蘇州中學一位學生設計制作的智能化圍棋比賽軟件獲江蘇省OEH多媒體創作一等獎。另一位學生為了形象地表達功和能的轉換與守恒關系,自學了大學《普通物理學》教材的相關部分,用力和距離相乘的“面積”形象地展示了功能轉換和能量守恒定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這一內容。一位初中學生用不到半天時間制成了船閘工作示意圖,通過二維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船過水閘的運作過程。教學相長,學生創作的多媒體課件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蘇州市多媒體教學的發展歷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歷史上生產工具的革新往往會引發一場生產力革命,蒸汽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引發了工業革命,計算機的發明引發了信息革命。可是,計算機在教育領域中引發的革命卻姍姍來遲。其中有許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受計算機發展水平的制約。多媒體進入教學領域,國際上也是近三四年的事。美國克林頓總統1996年才宣布要在每所中小學推廣多媒體教學,法國政府計劃從1995年到1998年在高中重點發展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處于世界前沿的新加坡1997年計劃在全國試驗,1998年在全國推廣。1995年,當江蘇省教科所為蘇州市展示了多媒體計算機的功能及介紹了國際上多媒體教學的發展背景后,我們立即意識到,一個新的機遇已經展現在眼前。在多媒體教學上,我們與發達國家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憑著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奉獻精神,我們有希望走在這場革命的前列。蘇州市教科所主動請纓,省教科所把多媒體教學的攻關任務作為課題下達我所。從1995年10月18日開始,蘇州市的多媒體教學大體經歷了科研攻關、擴大實驗和普及推廣三個階段。
(一)科研攻關階段。從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為科研攻關階段。我所與市教研室通力合作,組建了“初中物理”和“小學數學”兩個課題組。課題組經多次觀摩研討,了解熟悉多媒體計算機的功能,然后編寫“創意流程書”。在編寫“創意流程書”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有分歧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要將整堂課的內容全部用多媒體來教學,另一種意見認為多媒體不能包攬一切,應該解決重點難點。我們支持了第二種意見,并取得了共識。在省教科所的及時指導下,開發制作了一批中學物理和小學數學的課件。其間,進行了反復的試驗和修改。為了檢驗高新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我們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大膽起用了青年教師,于江蘇省首屆OEH多媒體課件展示會上開出公開課,一舉成功。
(二)擴大實驗階段。從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為擴大實驗階段。為了迅速推廣多媒體教學的成果,在市教委的統一部署下,我所在一年時間內共組織了八次培訓班。全市各學校派出一至二名骨干教師接受培訓。入學水平是通過計算機市民初級考試的教師。培訓內容有四項:多媒體教學的發展背景、創意流程書的設計原則與優秀多媒體課件介紹;動畫制作;交互軟件;獨立創作簡單課件。不少學員通過學習消除了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恐懼感和神秘感,他們說,在計算機上畫圖比制作幻燈片還容易。原來要十幾個人合作幾天才完成的行程問題課件,現在幾分鐘就可以制作出來了。一位小學教師深有感觸地說,原來編了三個月才完成的課件,學了多媒體制作技術后,三天就完成了。一位教師進學習班時連怎么開關計算機都不懂,結業時已能制作漂亮的二維動畫……誰先接受培訓,誰就能先出成果。市聾啞學校在全國聾啞教育中成為第一所采用多媒體進行教育的學校。全市地理教研活動,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而引起一場“小小的地震”。學員們回到學校后,在中小學各門學科中都開發出多媒體課件,并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對比實驗,在實踐中檢驗、完善和修訂多媒體課件。全國各地同行們慕名而來,并要求參加培訓和邀請到當地去講學。在1997年上半年江蘇省教委組織的首次優秀多媒體課件評獎中,共評出一、二、三等獎189個,其中,蘇州獲82個,占43.4%;評出一等獎28個中,蘇州獲14個,占50%。
(三)普及提高階段。從1997年8月開始,進入普及提高階段。昆山市長江路小學、蘇州市民治路幼兒園、吳江市北厙中心小學、蘇州市三中、蘇州中學、蘇州高級工業學校、吳江市實驗小學、常熟市元和小學等等一大批學校的校長們認識到,多媒體是提高教師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相繼對教師組織全員培訓。為了適應這一形勢,我所組織力量及時開發出質優價廉的為多媒體教學服務的雙向傳輸網絡。市場上一個擁有32臺計算機的教室,安裝一個傳輸多媒體的網絡要8萬元左右,而我們開發的才不足3萬元。這一技術突破,及時滿足了學校全員培訓的需要。許多學校為了支持、鼓勵和組織教師參與多媒體教學的開發和實驗,還制訂了相應的激勵措施。教師們要想開發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學習現代教學理論,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因此,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成為提高教師素質的契機和抓手。
三、創作多媒體課件的原則
實踐是推動理論發展的原動力。總結三年多來我市多媒體教學的經驗,我們歸納出創作多媒體課件要堅持的七條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首先,課件設計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不能把錯誤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給學生,這一點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識。然而,市面上出售的許多光盤恰恰在這一點上就沒有過關。我們在開發多媒體課件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我們在旋轉的地球外制作了一層厚厚的大氣,作為《大氣壓強》這一課件的開頭。在試驗時誰也沒有發現,地球的旋轉是從東往西的,開出公開課前方有教師指出,地球旋轉方向不對,才及時糾正。多媒體課件作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廣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現科學性錯誤,則造成的損害遠遠不是一個教師的失誤所可比擬的,因此,在這一點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其次,要充分運用多種媒體,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用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同時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形成良性刺激。最后,要充分運用現代課堂教學論的已有成果,優化組織課堂教學,按照教學規律實施教學。
(二)輔原則。十年來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始終存在兩種不同的設計思想。一種觀念認為,選擇優秀教師設計教案,由計算機專業人員制作出課件。這種一加一的開發模式固然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能很快地出產品,出經濟效益,但是,再好的教師,再好的教學方法,不可能面對所有的學生都那么高效。況且,不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就匆匆忙忙地投向市場,是對教師和學生不負責任。難怪教師普遍反應,市場上購買的教學光盤好看不適用。以巨人集團(已破產)生產的光盤為例,完全成了教材的翻版,它把教師排擠到邊上,用機器取代教師,對學生實施目中無人的教學。這種設計思想,既違背了教學規律,也忘記了國情。因此,我們始終堅持計算機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不管計算機發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終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只能輔助教師的教,輔助學生的學。為此,我們設計多種課件,供教師和學生選擇,使教師把課教活,學生學得主動。
(三)悅納性原則。一般來講,每個教師創作的課件都是蔽帚自珍,然而,如果不能做到使大部分教師和學生愉快地接納的話,其應用價值就非常有限。多媒體課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接受市場的檢驗。“大氣壓強”這個課件,二年多來,凡是教授到這項內容,學校都用多媒體上課,連實習教師都爭著使用。
(四)交互性原則。交互性是多媒體的一大特性和優勢。多媒體從本質上說,就是對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式處理。人機之間缺少“友好”的交往,嚴格來說還稱不上多媒體。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大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檢索方便。無論你需要哪一個課件,哪一部分內容,只要一按鼠標,計算機就會把你需要的內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實際過程發生在瞬間,然而,為了講清原理,必須分解動作,多媒體能夠完全受控地適宜于不同的教師與學生,可以放慢運動速度,也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動作,也可連續運作。三是分步提示。學生采用多媒體課件自學或解答某些難題時,計算機能分步提示學生,按照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循序漸進,引導和指導學生學習。四是自動批閱試題。計算機能隨機出題,對于學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閱,給學生及時反饋,及時解決疑難問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為個別化教學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條件。
(五)簡約性原則。現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維的敏捷性,注重學生感悟和直覺的培養。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必須重視這一原則。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以最簡約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所謂名師出高徒。名師的高明之處正在于此。現實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對于復雜問題束手無策,畫蛇添足地引出結論以及低估學生的理解能力把似是而非的證明教給學生等問題。在用常規方法的教學中,其負面影響尚不算大。若是作為固化的科研成果,在大范圍內進行推廣,則實為不宜。比如,圓面積的計算,是小學六年級教學中的難點。教科書上一般將圓分割成16份,然后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為了使學生相信,還需把一邊切去一個“三角形”補到另一邊上,這樣似乎拼成一個長方形,然后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有的教師甚至畫蛇添足,要學生把16個扇形堆放成一個大三角形及梯形,以此來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我們在這一課件的設計上,先將圓分成二個半圓分別涂上紅色和藍色,然后將每個半圓平均成四分之一個圓,并將其鑲嵌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時候,這一圖形并不顯示什么特征,隨著將圓分成8份、16份、32份和64份,按上法而成的圖形越來越趨近于一個長方形,教師在這里把極限的思想直觀地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想象,如果把圓按照這一辦法無限細分的話,將十分精確地變成一個長方形。這個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產生了十分明顯的效果,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多媒體課件創作一等獎。
(六)藝術性原則。優秀的多媒體課件都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一。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盡量把課件制作得精美一點。一般來講,采用二維動畫用于教學已經能產生預期的效果。當然,采用三維動畫立體感更強,教學效果會更好。由于制作三維動畫技術要求和計算機要求都較高,所以,我們不過份地提倡和強調。
(七)效益性原則。效益性原則是多媒體課件創作中必須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多媒體課件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現代教育技術既可以強化素質教育,也可以強化應試教育,創作多媒體課件的指導思想必須是為了提高素質教育的效益。搞錯了方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課件做得再精美也是一個失敗的課件。效益是質量和效率的乘積。課件的好壞最終要受課堂教學實踐效果的檢驗。只有被課堂教學實踐反復證明和廣為證明,相對于傳統教育手段來講,能明顯提高效益的課件才是值得保留、肯定和推廣的課件。效益性原則也是自然淘汰法則。凡是違背這一原則的多媒體課件遲早要被淘汰。
四、多媒體教學將引發教育革命
教育革命是極大地變革傳統教育模式以明顯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過程。教育革命往往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后,已經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結構和教育評價等等形成了極大的沖擊,世世代代被壓抑的教育生產力奇跡般地被解放出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凡是親身參加了這一實踐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多媒體進課堂引起的革命性變化。多媒體教學不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靜為動,把平時教師說不清道不明,學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的交互性特征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測試表明,多媒體教學還明顯地縮小了學生學習成效的差距。成功的多媒體課件實現了其他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教學效果,體現了“不可替代性”原則。多媒體教學的誕生使許多基于傳統的粉筆和黑板這一“小生產”基礎上產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面臨沖擊和考驗、反思和革新。不少傳統教學手段條件下產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理論,由于較多的依賴于教師自身的素養,造成了成果推廣的局限性。而多媒體教學則強化了先進教學方法的可傳播性,每一位合格的青年教師采用優秀的多媒體課件都能上出精彩的課來。這就為解放教育生產力揭示出可喜的前景。目前,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結合,廣泛深入到教育領域,必將促使教育產生革命性變化。
一、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前英語教學情況
大學公共英語一直實行自然教學班授課,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相同的教材,采取相同的教學進度。然而,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區,學生的個體差異也非常大,所以,盡管老師非常努力的試圖照顧到每個學生,但因差生和優生的差異較大,結果總不盡人如意。上課睡覺,不認真聽講以及逃課現象時有發生。不只是英語差的學生,也包括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原因是差生聽不懂,優生又覺得太容易,教學效果較差,每次考試的及格率以及英語三級、四級考試過關率也都讓人失望。
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踐
根據實際,我們學院決定試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2006年下半學期,新生入學伊始,我們系和教務處共同組織大學英語分級測試,并參考學生高考的英語成績,按成績把學生分為A、B、C三級,充分利用學院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把所有英語課都安排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分級之后,C級學生使用《全國等級考試教程》第二級,B級學生使用《新時代大學英語》預備級,A級學生使用《新時代大學英語》第一冊,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同時規定,期末考試也進行分級測試,并且根據成績高低,實行滾動制,也就是說,C、B級學生如果考試成績高,可以進入B、A級學習,而A級學生如果成績差,再參考平時上課時的表現,進入B級學習。這樣,可以激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此外,2006年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充分證明了這一教學理念的可行性和優勢。A、B、C三個級別學生的及格率都達到了80%以上。課堂紀律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幾乎沒有了上課睡覺、看小說的現象;遲到、曠課的更是越來越少,學生對老師的滿意程度也逐漸增高。
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雖然分級教學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發現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和進一步提高。
1.分級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存在的負面影響及對策
所有教授公共英語的老師都普遍反映,部分A級學生存在驕傲自滿的情緒,學習上也存在浮躁的現象。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到了部分B級和C級學生,尤其是C級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影響了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雖然他們只是英語成績較差,但分級教學的現實結果讓學生認為自己成了大家眼里的“差等生”。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可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比如,在06級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周安排講座,明確告知學生,分級教學的宗旨是使所有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提高和進步。分級教學并不是老師準備棄置不顧,相反,C級教學恰恰是我們最為關心的,任課教師都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英語基礎極為扎實的老師,有助于同學們的學習。另外,A級學生也要認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雖然底子比B、C級學生稍好一點,但如果不努力,成績考不好,依然會進入B、C班級學習。這樣,徹底消除學生的自滿、自卑兩種心理,充分發揮分級教學的優勢。
2.分級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分級教學加大了教學管理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學生管理和排課兩個方面。分級教學打亂了以往按專業編排的班級,這使學生管理工作變得分散,所以需要建立更加科學、有效、可查的學生資料擋案。在排課方面存在按專業排專業課和按英語水平排英語課的時間交叉問題,存在專業課和英語課協調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系里統一安排英語課時間,即先安排好英語課,然后各系再安排專業課。
3.學生單項能力存在差異以及由此引發的問題及對策
大學英語分級的依據只是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而沒有考慮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單項差異。事實上,即使綜合語言能力相近的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也肯定存在差異。在聽說課上,聽不懂,也說不出,所以上課消極被動,甚至失去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我們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除了要練習我們課本上的聽說任務,我們還可以采取欣賞著名英語影片以及經典英語歌曲的形式,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有聲資料,為學生創造一個集文字、聲音、圖象為一體的多維英語教學環境,切實增強學生聽說英語的興趣,全面提高英語的綜合能力。
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實踐取得明顯成效,為學生營造了較為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普遍提高。所以分級教學是值得肯定的教學改革。但是教學過程中依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改進。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進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使分級教學體制趨于完善。
我國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規范化、抓質量的階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符合企業用工標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為當前中職學校的第一任務。
1研究背景
琿春市職業高中從2015年開始大力開展教學改革工作,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積極推廣教學改革,電子商務專業響應學校的號召,開始探索適合實訓類課程的教學模式。2018年初步形成“基于ARCS學習動機模型的五環節”教學模式,此模式雖然有效提高了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實現了“以學為主”的教改目標,但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方法方面的改革仍是未能跟上企業工作崗位需求,課堂教學質量未能達到企業用工標準。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結合企業實際崗位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教學任務,按照工作過程設計并實施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習內容和職業標準的無縫對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實踐
研究團隊按照“學習+運用+改造”的研究思路,以典型的教學課例為載體,以課堂觀察為方法,通過模式建構階段(學模):模式實踐階段(研模):模式定型階段(固模)三個階段開展建模實踐研究。(1)學模。在學模階段,通過分析和歸納文獻資料,提升理論基礎,再對學校電商專業實訓類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后,初步擬定教學模式,并學習相關理論基礎、教學流程。(2)研模。開展實踐研究,通過多輪研究課,重點研究了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操作要領,結合課堂觀察結果,不斷完善教學模式。(3)固模。通過不斷進行診改實踐,完善教學模式,確定了適用范圍,完成研究報告。
3教學成果
模式特點。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指通過對接企業崗位需求重構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將企業工作過程和教學過程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工作情境(模擬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和評價活動,以此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模式的關鍵要素有教學任務工作化、學習過程職場化,學習評價標準化。教學任務工作化是指課堂教學任務需從企業需求出發設計。學習過程職場化是指以企業工作過程為基礎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活動。學習評價標準化是指根據企業工作崗位要求提煉出評價標準,運用標準對于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在企業工作中可以直接運用最終的學習成果。模式操作方法。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始終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結合工作過程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六步驟,將基本教學環節劃分為:“創設情境,提出任務”“分析任務,突出重點”“完成任務,突破難點”“展示任務,總結反饋”四個環節。其中,第二個環節包括“決策”和“計劃”,最后環節融入“檢查”和“評價”過程。具體操作方法和要點如下。(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①創設情境。教師結合職業環境,創設帶有相關問題或懸念的情境,只有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專業性的情境才能有效喚醒學生的直覺、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幫助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②提出任務。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工作化的教學任務,便于學生提前認識職場工作要求,有利于學生自然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教學任務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在了解工作崗位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經驗設計任務;二是要充分貼近學生未來工作環境和生活;三是要有針對性,圍繞問題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難易度的任務;四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時了解學生的關注點,設計任務時增加趣味性;五是要有可操作性,能夠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任務;六是要具有拓展性,通過拓展任務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創新意識等職業素養。(2)分析任務,突出重點。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任務分析、自主制定任務實施計劃。教師應把任務要求明確傳達給每一位學生,還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其具體步驟或實訓思路。必要時,借助多媒體廣播軟件、微課視頻、學習任務單等不同工具手段解決重點問題。(3)完成任務,突破難點。學生根據任務分析結果獨立或小組協作實施任務,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任務實施過程,在必要時及時給予幫助、提供學習資源或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為滿足全體學生學習需求,應設置不同層次、多樣化的任務,提供的學習資源也應不同,通過設置分層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就感。同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4)展示任務,總結反饋。學生通過展示成果、對成果進行自評和互評,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教師則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反饋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此環節提倡多元評價,但評價一定要有相應的標準,教師根據企業工作要求設計出不同的評價量表,引導學生進行標準化的自評和互評。同時,教師還應多方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完成的任務、交流學習心得、評價作品,并及時進行公證、合理的反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和滿足感,達到當堂達標的目的。
4教學評估
模式的實踐效果。(1)落實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主學習任務的參與比例和學習秩序明顯提高,獨立學習、交流協作和討論的頻次、時間增加,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結合工作過程設計的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更加貼近企業,有效加深對工作內容和行業的理解,有利于養成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實踐反思。在模式的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仍需轉變。雖然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長時間習慣的被動學習的觀念還未能完全轉變,需要教師繼續在實踐中幫助學生轉化。后續將深入研究如何將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評價、教學策略的進一步優化,進而有效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改變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5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此,琿春市職業高中在電商專業實訓類課程教學中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本文從模式特點、操作方法要點、實踐效果和反思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1],石偉平.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106-114.
[2]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構: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學習《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體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9-12.
[3]趙志群,海爾伯特?羅什.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4]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趙志群,海爾伯特?羅什.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M].背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6]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黃曉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子商務》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20.
計算機課進入高中課堂十來年,其學科地位、學習內容、指導思想、課程性質,甚至學科名稱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處理和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每個公民的必備知識和基本能力。然而,各地的信息技術教學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學又沒有既定方法,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模式。下面是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與體會。
一、學以致用,學生樂學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用”,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學以致用”的原則。
(一)教學內容的制定要與學生的“用”相結合。
現在的信息技術教材,各縣市所用的都有所不同。教師在選用教材時,應該要有所選擇,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制定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例如:“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卡,送給他人;“Word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作文、記日記、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制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歡的樂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樂于學。
(二)在應用中練習,鞏固知識。
學習知識與技能是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學生才會想辦法強化鞏固所學知識。這說明,在課堂上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實用性。例如:在介紹了“電子郵件”一課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訴學生,讓他們課外給我發電子郵件。學生給我發了很多電子郵件,其中有美麗的圖畫、精彩的賀卡等,有的學生還告訴我一些心里話。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寫的都是贊揚、鼓勵的話語,這在給他們以自信心和鼓勵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學習新知的勁頭也更足了。
二、興趣引路,寓教于樂
(一)巧設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的導語是很關鍵的。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計算機課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以快速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還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語言,讓學生欣賞美妙的音樂、美麗的圖畫,用Word設計的版報、用PowerPoint制作自我介紹,用Flash制作的動畫等。用這些生動、形象、具體例子激起學生學習熱情。
總之,上課一開始,就應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組織各類競賽,發展學習興趣。
按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組織一些不同層次的興趣小組,對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例如漢字輸入、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制作基礎等。學校也可通過各種競賽活動,來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如“指法輸入比賽”、“中文輸入比賽”、“繪圖比賽”、“優秀電子報刊展示”、“網頁制作比賽”等。通過一系列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電腦操作水平。也可把學生作品放在校園網上展示,一段時間后,組織評比、總結、反饋,對好的作品予以表揚。展示學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于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于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了一個追趕的目標,是一種鞭策。
三、幾種典型的課堂教學方法應用心得
(一)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實例,形象比喻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內存”時,可比喻“內存”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臺(內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可以說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可大量運用。
(二)聯系實際,設置懸念法。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以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比如:在教Excel中統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在電腦里處理,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么辦?然后引出Excel的統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件來完成任務,輕松又準確。又如:在講解Word操作技巧時,可讓學生思考:怎樣利用Word設計圖文并茂的板報,帶著這一問題聽講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有條件的學校,應能在硬件上保證教學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的基本硬件。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種信息。除上述硬件設施外,還可安裝一些網絡教室軟件,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教師具體的操作過程。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布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準備好足夠信息量的素材和習題,供選用、學習或探索。上機實踐,必須明確目標,落實要求,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一題多解,求解多樣化。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出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符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使用路徑時可以用絕對路徑,也可以用相對路徑;在編寫程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和算法。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四、全方位互動,培養合作精神
三、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1、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2、挖掘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作精神
【關鍵詞】創新探索實踐
一、創新教育在新世紀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當今世界的科技競爭、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創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數量的競爭。創新教育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焦點和核心,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要矗立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必須要有全民族整體素質、科學水平的提高。學校教育是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明確創新教育思想、創新教育培養目標和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想創新、敢創新、會創新。
二、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內容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是技術革命的生命。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應是:通過創新教育使學生對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解與組合后,產生某種新的、獨特的思想觀點、思路設計、途徑方法……的活動過程。
1、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點和意識。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創新的產品是獨出心裁、前所未有的。因此創新是超越,而不是跟隨。只有大膽向傳統挑戰,才可能創新。
2、培養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教學中的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新思維的主要形式有:①聯想思維。②直覺思維。③靈感思維。
物理實驗是人類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發明創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實驗教學,可以驗證書本知識,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溫前人創造的思維的過程,從中受到啟發,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個體順利發展的內在因素,是個人創新能力得以發揮的支柱,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獻身科學的精神、勇于面對失敗,百折不撓的意志,求實勤奮的治學態度和較強的自信心。
協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紀對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術革命,使人類在已經到來的21世紀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重大的發明創造,需要眾多人才共同去探索、開發、創造。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精神,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材的需求。
三、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1、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包括:創新的意識、熱情、進取心、自信心、創新的膽略;敢于質疑堅韌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觀念和意識,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啟發、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的教學過程要具有創新意識,為學生樹立創新的表率。無論教材提供的知識多么完整,由于各種原因總會留下縫隙,只要我們積極思考,善于“鉆空子”,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例如,在動量守恒的驗證實驗中,落點為什么會有較大的離散,原因應在碰撞的過程中被碰小球所處的支座與等大的入射小球軌道的末端不能嚴格在一直線上,兩球不是對心正碰。要減小誤差怎么辦?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現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學生提出減小誤差的方案,選出最佳的方案表揚。只要事事處處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會設計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次,教學活動要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腦海中經常出現“為什么”三個字。“月亮為什么不會飛走?”“蘋果熟了為什么會從樹上掉到地面上”,牛頓對這些自然現象的觀察,引發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多問“為什么”的習慣。例如:物理概念為什么要這樣定義?物理規律如何來的?實驗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做錯習題時更要問為什么會錯?知識聯系實際的“為什么”是創新意識的升華。例如:為什么我們乘車時會看到遠處的太陽向前走而近處的樹木會向后走?雨后的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為什么彩虹呈圓弧形等等,堅持不懈地尋根問底就會激發創新意識。
然后,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人的思維活動起始于問題,有疑問才會去思考。有疑問是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想、發現新觀點的起點,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也就要創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培養和發揮。
①提倡學生向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質疑。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教學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斷地“充氧”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若能實事求是地但陳不足,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就能成為學生培養質疑精神的好榜樣、好朋友,好老師。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非常寶貴,要鼓勵和提倡。
②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高中學生對知識、現象、實驗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對新異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他們對學習的知識愛提出一些疑問,例如:在滑動摩擦力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教材上給出的動摩擦因數都小于1,有沒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間有空隙的實驗中,得到酒精與水混和總體積縮小的現象。有學生提出所有兩種液體混和的體積都縮小嗎?有增大的嗎?在光電效應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入射光的頻率增大,光電子數目增加否?在透鏡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區域相消的,透射光應不變,為什么還會增強呢?等等。說明了學生存著強烈的質疑意識,孕育著可貴的創新精神。
③大力提倡學生爭辯。通過爭辯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質疑的敏捷性、靈活性。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就是海森堡與愛因斯坦等人長期激烈的爭論后,在海森堡的腦海驟然出現的。長期引導學生進行爭辯、互相質疑無疑會大大增強學生質疑的意識,使學生在質疑辯論中,搞清原來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會持質疑的態度上課,鍛煉思維的準確性、開放性,也提高了流暢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2、挖掘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
每個人都具有天生的創造力。對于每個正常人來說,創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沒有有無之別。科學家與普通人的差別,不在其大腦聰明與否,而是在其創造潛能能否得到培養與開發。物理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創新思維,實驗教學的重點培養動手創造能力。
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靈活性、求異性、獨創性和靈感性的思維方式,它往往能突破習慣思維的束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觀點富有創意。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熱情奔放,充滿對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具備心理發展基礎和可能牲。
①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從知識的傳授、解題的思維等,都要加強聯想思維的培養。聯想思維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在創造激情的推動下,通過形象類比聯想,把記憶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選擇、提煉,重新組合成新的映象的過程。威爾遜發明的、被盧瑟福稱為“科學史上最新最精彩的儀器”——“云霧室”,是與他在蘇格蘭群山的最高峰尼維斯峰度過幾個星期,對山間云霧繚繞的瑰麗的光學現象的觀察、思考分不開的。例如在講解分子勢能、電勢能時,應啟發學生聯想彈簧的彈性勢能、重力勢能與分子勢能、電勢能之間的共性,比較它們的異性,從而使“機械”勢能——“分子”勢能——“電”勢能形成一條鏈。又如:學習玻爾原子能級時,引導學生把核外電子在不同軌道上繞氫核運轉的情況與人運地球衛星在不同軌道上繞地球運轉的情況類比聯想,從而掌握電子繞行的動能、勢能、速度、周期等變化規律。應用類比聯想將知識系統化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聯想思維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啟發下,在數字計算和邏輯推理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圖景,反彈回來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幾乎和射擊時相等,這不像子彈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彈回來一樣嗎?這是何等生動的想象力。在教學中培養想象力是聯想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如子彈以一定的速度射擊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其阻力恒定,恰好能射穿五塊木板,求子彈穿過各木塊的時間比。從勻減速運動來思考這問題較難,可想象成讓恒定牽引力作用下汽車從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相等位移內的時間比,再將比值關系反向排列為所求。
②直覺思維不遵循一般邏輯規則,不局限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因而具有創造性、靈活快捷的特點。直覺思維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必有其自身規律,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認識的突變,其機理是許多知識因素與思維活動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迅速結合形成認識上的飛躍。這種飛躍產生基礎有兩個方面,合理而清晰的知識結構,是形成思維的內在因素;嫻熟的專項技能是產生直覺思維的外部條件。
直覺思維產生機理告訴我們,結合物理知識與技能教學,追尋思維活動的路徑,創設情境,能有效地誘發直覺思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扎實知識基礎,理解各部分知識關系,優化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融會貫通,才能起到居高臨下,高瞻遠矚的作用。面臨物理問題就能迅速作出取舍,產生直覺。精選習題,系統地培訓解決物理問題的專項技能,如整體與隔離法、觀察聯想、類比法、假設法、等效法、圖象法、數列、極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練各項技能,提高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有助于直覺思維能力的發現。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動手搞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寫小論文和科幻文章,培養他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直覺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學生遙控汽車在一平板小車上“進、停、追”平板車就會退、停、進,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滿足動量守恒定律的現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維直覺化。再如用“超級特技飛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脫離軌道運動,演示圓周運動向心力與速度的關系。用懸掛旋轉飛機驗證一維圓錐擺運動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又使更多的學生用直覺靈感思維來分析和感知物理現象和規律。
③靈感思維的養成是個逐步積淀的過程,對中學生靈感思維的培養,主要是培養設想、猜想思維能力。布魯納說過:“在自然科學和普通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迫根據不完善的知識去行動,我們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物理學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學創新這一本質的歷史,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打破常規思路的科學創新過程,往往會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會淡忘。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科學創新來自于創造性的猜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發掘教材中有效因素。變換常規的教學方法,放開束縛學生思路的枷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可引導學生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提出猜想:物體獲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是什么關系?然后再進行實驗定量研究來得出結論。在講等溫變化的玻意定律時,由學生初中的熱現象和生活經驗,先猜想一定質量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強和體積可能是什么關系?再通過實驗來驗證。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轉變”α粒子轟擊氮核的教學中,α粒子轟擊氮核產生了新的粒子是質子。這一現象發生是α粒子將氮核中的質子打出來的,還是氮核獲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再衰變產生的呢?允許同學們提出猜想,再引導同學們觀察分析布拉凱特云霧室拍攝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的三條徑跡的事實,論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涉及科學猜想的思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培養學生靈感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⑵、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重視實驗的創新與探索,設計問題的情境,顯示知識獲取的過程,實施“實驗、啟迪、引導”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創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①、由學生自行設計小實驗。例如:讓學生自行設計不同物體與小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同學們設計了不同的測定動摩擦擦因數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動,有斜面上滑動;有用橡皮筋伸長量比值法,也有彈簧秤讀數法;有勻速平衡法,也有勻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觀察一些落體運動后,由學生分析這些運動的共同特征。提出“這些落體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輕的落的慢”,由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同學們議論紛紛地設計了很多的方案,最簡單的是將質量差異較大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聽落在桌上的聲音是否有先后之差。再提出自由落體是什么性質的運動?你可以設計實驗來驗證嗎?同學們積極思考,共同商量,設計出了用打點的方法來測;有用光電計時方法來測;有用閃光照相方法來測;最有創意而又簡單的方法是“外報法”,物體從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是勻變速運動,(這是已有的經驗事實)增大角度物體的運動性質不變,只是加速度的值增大。當角度增大到90o時,就是自由落體運動,且只有重力作用,運動性質還應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教學中使學生動腦,動手的實踐中,感受“創新”成功的滋味,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②、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把教學與學生的這種愿望相結合,注意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和運用知識的機會、創造解決問題的條件,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和發展,并能在研究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人類駕馭知識、改造現實的自豪感,這種內在的情感體驗,會反過來激勵學生再探索、再創新。例如:測電阻的實驗中,給出學生足夠的電學器材,讓學生測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要求從零電壓開始逐漸到額定電壓為止。從器材的選擇,電路的設計,測量記錄到作出圖象,分析圖象的意義等都由學生自行設計。最后評比交流,使同學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再如單擺教學完成后,給出設計題目:提供一定容積的可樂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細線一根、米尺一把、小石子一塊和盛水的桶一只。試估測水從此瓶底小孔連續流出的平均流量。較多的同學開始很茫然,因水的體積和水流時間都有連續性,通過同學們認真思考、觀察,將已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多數同學能完成這個實驗。從標簽上讀出水的體積。用細線與石子組成單擺測時間。這些實驗與知識結合較好,又有較好的創意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
③結合物理知識進行科技制作,如:電學知識學完后,布置學生作一個小型的風力發電機。可以用現成的發電機零件組裝,也可用磁鐵、線圈等制作發電機,自制風輪,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去探索怎樣使輪轉動得最快,怎樣檢測發電機的電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條件下對比發電量大小。再如:講完全反射教學內容后,安排學生制作蜃景現象的模擬。同學們首先想解決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氣層,經同學們的討論研究,認為液體折射梯度容易實現,由不同液體接觸面上的分子擴散來實現。學生在科技活動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報答器,搖控航模,光控和聲控繼電電路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協作精神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面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于提倡人的創造型、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稱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創新人格表現為: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征。如質疑精神、創新意識;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欲;不竭的進取精神。為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在教學中,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解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獨創性與多樣性,鼓勵幻想,鼓勵向有創新精神的人學習和接觸。
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的精神。在創造活動中,錯誤和失敗遠遠多于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瓦特發明蒸汽機,萊特兄弟把飛機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萬次失敗的基礎上的,事實證明,失敗會使人聰明,“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學中要將科學家們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撓的意志,獻身科學的精神融合在知識傳授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人類的進步獻身科學的責任心和勇于創新的頑強意志。
物理教師可利用靈活的形式,由學生組合成不同的物理興趣小組,開展各種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等活動,舉辦物理知識競賽,實驗創新能手的評比等,辦好科技板報、手抄報,使班內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班級輿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流創新體會,鼓勵學生之間的適度競爭、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使全體學生的創造力和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相互激勵同步增強。
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二十一世紀創新人材的培養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教育既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地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明確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教學中貫徹創新意識是先導,創新精神是源頭,創新思維是關鍵,觀察、實踐是途徑,創新能力和創新人及協作為目標的教學原則。堅定方向,不斷努力,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棟梁之材。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
1引言
目前,很多初中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這些設施的配備,徹底改變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教師提前精心準備的課件,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微課教學就是多媒體教學中的新形式,它通過在課堂中幾分鐘的展示,就可以為教師節省大量講解時間,迅速讓學生理解。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2微課及初中數學微課教學的作用
微課的概念所謂微課,就是在實際教學中控制在5~10分鐘的短小課件。運用微課,結合學生在上課期間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教師可以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對課本中一些不易掌握的知識點長時間講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克服學習難點的動力和勇氣。同時,運用微課可以節約有限的授課時間,教師在對難點進行講解時會更加從容,可以讓學生進行更多解題的嘗試和鍛煉。初中數學微課教學的作用微課對初中數學教學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數學授課中起到啟發作用。微課的教學手段之所以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是因為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知識的難點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啟發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在知識難點傳授過程中,學生從微課中學到新的解題思路,在掌握一個難點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在以后遇到別的難題時動腦子解決,而不是對難題死記硬背,缺乏對題目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微課教學可以促成學生學習質量的大幅提升。2)微課教學在數學課堂中起到“回憶”作用。微課教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讓學生在復習階段特別是考試復習階段進行有效的課外復習。因為微課的互聯網特征,它可以在學校或家庭中進行重復播放。對知識的難點畢竟有的學生接受較快,有的學生接受較慢。對于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微課文件發送到班級的學習交流群,讓學生在家中進行重復學習直到掌握為止,沒有時間次數的限制,避免學生學過后掌握不了知識,從而影響學習以后的課程[1]。在面臨考試的階段,需要學生進行全面的復習,而時間又不允許,學生可以從電腦中調取教師制作的微課課件,迅速進行回憶,經過加深記憶,學習知識的效果會明顯增強。
3微課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使用范圍大,頻率比較高,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與傳統教學方式融合目前,作為學校骨干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師經過了傳統的師范教育的培訓,他們對傳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說運用得非常熟練,也積攢了相當多的教學經驗。面對信息時代的微課教學,他們積極地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適應了新的教學方式。然而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對微課教學的方式表示肯定,但因年齡等因素,在實際制作課件中還存在技術掌握不熟練而力不從心的現象。微課教學中翻轉式教學對學生的管理微課教學中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進行翻轉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通過微課課件進行預習,然后在課堂上將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講解。但是在分組討論過程中,課堂紀律也相對比較松散,有的班級甚至出現學生為了爭論某一題的解題方法而亂成一鍋粥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提前預判,把學生的分組情況、問題的討論、小組組長安排等具體事宜進行周密安排,避免出現混亂的課堂秩序,影響到正常討論的小組學習[2]。微課授課中教師理念的改變傳統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講臺下認真聽講,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對教師必須絕對的尊敬。在現代教學中,特別是在微課教學的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是平等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相對自由地進行討論和辯論,對待教師也會變成朋友的關系,可以與教師平等地進行學習上的交流。對這種在課堂上的身份變化,不少教師很難接受,不予理解。
4初中數學微課教學改進策略
鑒于上述在微課教學中的不足,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改進策略。注重細節的選材制作一堂數學課中,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固然是最好,但是實際情況往往與愿望相反,過多的知識灌輸只會讓學生疲于應付,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反而更不理想。因此,數學微課的選材和制作一定要進行精心選擇,只有知識的難點和不易掌握的題型,才能夠進行微課的教學。如果那些能夠輕易掌握的知識也被制作成微課進行講解,學生就會對微課教學失去新鮮感,失去對較難知識點掌握后的興奮,逐漸失去對微課教學的興趣,關注和期待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重視微課的選材。在微課的實際運用中,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貼近日常生活的知識,以喚醒學生的興趣,因為跟生活實際相貼合的內容往往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記憶明確。而數學是一門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學科,只有融入生活實際,才能夠讓數學變得實用有趣[3]。在初中幾何圖形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選取一些有意思的場景,讓學生認識到點面線的結合以及角度的運用,比如鳥巢和水立方的建筑設計,它們就是通過不同的角度和弧度的結合,將建筑中的受力平衡分布,從而保證建筑物的牢固。同樣,幾何圖形也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教師可以搜集這些實際運用實例,向學生進行實景的傳授和教學,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奧秘。注重語言簡介和多變的形式微課因為時間的關系,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講解,所以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提煉和對重點問題的突出。在數學微課的制作中要針對題型的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語言組織,不但要準確地表達知識,更要結合語言的輕重緩急等進行藝術處理,做到微課邏輯準確、語言生動。同時在微課的制作形式上,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避免造成學生視覺疲勞,增強微課教學的效果。而且微課的運用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案或者是教學模板,不能一眼一板地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應該采用一些學生喜歡和樂于接受的形式,如動畫、漫畫、網絡語言等。將微課視頻與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結合起來,能夠生動活潑地喚起學生的興趣。如在因式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漫畫的形式,將因式里的一個個元素進行拆分,并設計成可愛的動畫形象,再通過動畫的形式將他們組合和分解的過程進行展示,從而讓學生明白因式分解的原理和分解方法。此外,現代初中生是在網絡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對于互聯網文化的接納程度比較高,一些網絡語言的運用也是微課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關鍵方法。教師可以適當融入一些網絡用語在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數學知識[4]。課堂討論和講解的處理課堂討論與課題講解的處理是微課教學的點睛之筆,學生在通過教師精心制作的微課課件學習后,對所學數學題型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這時授課教師再結合微課視頻進行專門講解,這樣的講解將更加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教師對課堂中的難點進行有效講解,可以對微課視頻做一個深入的補充。在學生的課堂分組討論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小組討論的結果和不易解決的題目進行解釋,同時教給學生對題目的解決思路,分組互動的學習氣氛也能有效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總之,微課運用的目的是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微課只是一種方法,而不是最終目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微課但是并不依賴于微課。在微課的運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課堂知識的講解和討論,對于微課知識的深入解析和發散引導才是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微課播放之后,教師要更加注重對知識點的剖析。仍然以上文提到的幾何圖形教學為例,教師通過鳥巢和水立方的圖片或者視頻展示不同的角度、弧度,之后要通過引導和啟發讓學生認識到銳角、鈍角、直角的不同特點,認識到四面體、五面體、六面體等幾何圖形的不同特性,還可以將勾股定理等幾何的基本知識和公式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實際的直觀感受掌握教學知識點,從而真正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
5結語
在國家重視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國微課教學的發展是迅速的。特別是在初中數學課的微課教學中,針對引導學生學習習慣為主要方向,充分地補充課堂教學中的難點教學,為教師創造更好的發揮平臺,為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供更好的教育渠道。微課教學在我國開展得比較晚,它的發展還有較大的空間,教育工作者應當抓住機遇,積極擴展微課在教育體系中的應用。
作者:董輝光 單位:壽光市稻田鎮田馬中學
參考文獻
[1]孫臻.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助力劑:微課[J].人生十六七,2016(20).
中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中等技術勞動者為目標,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職業素質教育。與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職業技術來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而且還要有強健體魄和健康心理去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對提高他們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體育教學就顯的尤為重要,這也是新時期對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1體育教學應加強德育滲透
體育是個大舞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則是通過體育教學去實現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神圣使命。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質,這些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從“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將“育體”與“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為他們將來升學或就業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和人文理念,真正體現學校教育培養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標。
在具體教學中,體育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加強德育滲透:其一,結合課堂常規進行德育滲透,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的教育。如通過隊列練習,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其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學生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如跑、跳、擲、基本體操、游戲、球類等。如在短跑教學中,結合技術動作要領,要求學生遵守規則,打消搶跑等投機心理,培養求真務實的精神。在這些教學內容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往往是游戲,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教學中滲德育無疑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如接力游戲“搶運傷員”,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嚴肅認真地完成“戰地”搶運“傷員”的光榮任務。其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大德育滲透力度。主要是利用體育教學活動的實踐環境,結合體育教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
2體育教學應注重職業特征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對專業、工種來說處于服務性地位,不同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專業技能,而不同專業技能需要相應的體能保證。如廚師對手腕力量要求比較高,海員必須學會游泳,保安必須熟練掌握擒拿格斗,賓館服務必須熟練托盤,服務業必須接受形體教育等。體育教學應體現職業技術學校的特點,根據不同專業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利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在保證學生身體全面發展的同時,應該根據學生所學職業的特點,使他們受到一定的專門訓練,獲得本職業所必須的身體素質和實用技能。在教學中,筆者嘗試從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專業身體素質入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他們具備適應專業崗位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如幼教班的教學,在準備活動中,由學生輪流組織領做熱身操,老師協助做好組織工作,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節奏感、自信心,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再如,計算機、電子專業要求學生的身體具有較好靈敏性和協調性,其體育教學應圍繞專業實際,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選擇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內容,實行有專業針對性的身體鍛煉,如健身跑、球類、健美操等項目。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這些運動項目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運動基礎。3體育教學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學生普遍入學成績差,常被傳統的教學觀念視為中考的失敗者,受到社會、家庭、學校和就業的壓力,造成中專學生普遍存在嚴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試、害怕與人交往。而有關調查研究表明,體育運動是一種良好的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人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是治療抑郁癥、焦慮癥的有效手段。再者,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在持續緊張的學習、工作壓力下,或是在情緒消極低沉的時候,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對消除疲勞,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大有益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強健康教育專題的教學。國家有關部門已頒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將健康教育專題列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必修課,并分配了一定的學分。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健康教育專題的教學,對學生培養健康意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顯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精神。其次,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及時采用激勵和肯定的方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在身體練習過程中能主動參與課堂,培養自我意識,樹立自信心;教師要通過創設運動情景,著力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緒變化,培養學生情緒的調控能力。
4體育教學應激發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其一,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其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啟發、鼓勵學生創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動作,讓學生有目的的質疑和實踐,在實踐中體會、思考、發現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其三,通過各種體育教學手段,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或技能,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線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其四,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切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使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得到更好地發揮,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5體育教學應關注女生身心特點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關注女生身心特點,根據體育教學要求和自身教育實踐,結合該階段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教學,以提高體育教育質量。首先,體育教學與女生身心特點有機結合。女生肌肉占身體的比重及肌肉力量均較同年齡男生差,在動作練習中容易脫手受傷,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女生的肌肉力量時應格外重視保護和幫助,消除女生的畏懼心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在體育課中,教師應向女學生講解月經期生理衛生,月經期科學鍛煉的知識,對痛經的學生應安排她們做些醫療體操等。其次,注意女生意志品質的培養。青春期后的女生,一般來說容易害羞,不大相信自己的力量,膽子較小。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女生意志品質的培養。練習中,在啟發自覺的基礎上,嚴格要求學生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練習任務,決不姑息遷就。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同時要給她們分析如何完成動作,如何克服困難,并指出具體方法。
最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機械加工的技術要求會越來越嚴格,為了讓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能夠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提高教學質量。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往的教學方式也要改變,從單純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向引導學生積極創造、獨立思考的方向過渡,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挖掘潛力,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的需求。
機加工教學理論與實踐統一的途徑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現代課堂教學不再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動性,而是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從教師讓學生學變為學生自己想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從最初的領導者變為現在的引導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讓學生發揮想象,集思廣益,將個人的創作性與實踐結合起來。機加工雖然大部分時間是按照磨具做東西,但是也忌諱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這樣的加工永遠是學習比人,而沒有自己的創造。
現在的實踐環節往往是學習有現成的模型可以看見或者現實生活中已經有實物可以參照,學生們只需模仿而無需創作,但是時代在呼喚靈感和創造,中國也在由“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我們的機加工實踐一定與要這樣的趨勢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創作,哪怕是對零件進行一個簡單的改造或在外形上能夠與眾不同,都應該給予學生鼓勵。
2)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而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團隊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績,達到最優目標。在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每組3-5人成立一個學習小組,教師將任務布置下去,給每組規定項目任務。
例如我們需要進行一個小型模擬刨床的實踐,教師先帶領學生將刨床的結構功能,主要特征和操作過程講解清楚,然后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大大提高,這比教師一個人連講帶做效果好的多。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工協作,能夠有效的彌補個人的不足,有些同學在講解理論時可能一知半解,又不好意思主動提問,小組協作可以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理解知識,向同組的學生學習請教,這樣既節約了課堂時間,有給學生充分的自,學生們常有“翻身農奴做主人”的感覺,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學習的效果也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