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橋梁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8 14:55: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土木工程橋梁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土木工程橋梁論文

篇(1)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 課題名稱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GBC1211059

作者簡介:宋高嵩,男,1964年出生于山東省平度市,工學碩士,教授,從事工程:土木工程教學,研究方向:道路工程規劃設計。林莉,哈爾濱理工大學 ,副教授。王曉東,哈爾濱理工大學 ,講師。

1、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土木工程(建筑、道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包括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三個層次的教學計劃。該計劃的特點是:文理滲透的公共基礎,系統寬厚的技術理論,靈活多樣的專業方向,多維立體的實踐體系。在教學內容上[1] ,精選課程內容,做到厚基礎,寬口徑,減少必修課門數,增加選修課門數,提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含量。方案設計[2]如下:

公共基礎課(人文社會+數理化+外語+計算機文化+體育等)一公共理科平臺

專業基礎課(力學+地質水文+測量+材料十結設十土木概論等)一大土木基礎平臺

(兩大平臺)+(道路+橋梁課程模塊)一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

(兩大平臺)+(結構工程課程模塊)一建筑工程方向

從以上人才培養方案來看,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但具體到每個細節和環節來看,如何提高學生素質,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操作性不強,目標不明確,難道就是增加或者減少幾門課程就做到創新了嗎,人才的培養素質就提高了嗎?從事土木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和管理的人員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程質量意識。以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和創業能力為重點,以造就適應現代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和工作體系。經過四年的學校生活,在濃郁的育人氛圍中,養成人才必備的優良素質。目前的三段式人才培養方案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尤其實踐環節,缺乏考核標準,尤其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不合理。本文從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從發,探索研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 培養創新型本科人才,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新思路

1.1計算機課程的上機訓練與考核的創新改革

傳統的上機訓練是學生上完理論課后,組織學生到計算機室練習,由于時代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廣泛運用,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和練習非常不感興趣,尤其很多學生幾乎每人一臺筆記本,結果造成上機效果非常不好,打游戲,玩手機現象非常普遍?;谝陨锨闆r,結合學生的特點,把學生上機訓練的內容,設置成游戲通關的模式,學生每過一關,相當完成一個上機訓練項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過關情況進行成績評定。這種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兩者結合,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2 土力學、建筑材料試驗課的創新改革

土力學、建筑材料試驗課與工程實踐結合緊密,但由于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再加上目前學生普遍動手能力較差,另外,土力學、建材試驗課接觸的試驗原材料如沙土、水泥、石料等較臟,環境差,造成學生參與意識差,試驗無從下手,試驗數據不準確,效果不理想等狀況。這類試驗課改革的思路是教師上課前先把試驗項目告訴大家,讓學生分組上網收集資料編寫試驗項目所需的原材料、試驗儀器和操作步驟,當然,上試驗課程前教師可以先領著學生參觀試驗儀器,并檢查試驗準備情況。上實驗課時,教師主要負責檢查,糾正學生試驗過程中的錯誤,讓學生獨立完成試驗項目,并且鼓勵學生在實驗時提出自己對實驗方法、試驗儀器的改進、改良,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操作能力,由被動變為主動,由上實驗課時不知所措,到上實驗課時自己盡快完成,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一舉多得。當然,比較理想的的土力學、建筑材料試驗課程的上課方式是采用集中訓練的方法,土力學一周,建筑材料3~4周,讓每個學生在實驗室獨立系統地完成每一個試驗項目,采用抽簽比賽的方式進行考核,效果會更佳。另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試驗員資格考試,獲得試驗員資格證書的成績評定為優秀。

2. 培養創新型本科人才,提高課程設計教學效果的新思路

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包括混凝土樓蓋設計、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設計、單層廠房設計、房屋建筑學、梁橋工程設計、結構工程基礎設計、橋梁基礎設計、鋼結構設計、路基路面工程設計、施工組織、道路勘測設計。這些課程設計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設計計算分析,另一種是計算分析和結構外形設計。

對屬于純粹計算分析的課程設計,例如,施工組織中的概預算計算分析,路面設計中的厚度計算、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設計、橋梁基礎設計等、建議鼓勵學生使用計算分析軟件來代替繁瑣的手工計算,把學生從枯燥的計算中解放出來,學生盡可能地掌握軟件使用技巧,有可能的話,讓學生參與計算程序的修改和調試,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加造價員從業資格等考試,對獲得造價員資格證書的學生,施工組織課程設計成績直接評定優秀。

對于屬于結構外形設計為主,計算分析為輔的課程設計,如房屋建筑學、橋梁工程設計、路基擋土墻設計、單層廠房設計、道路勘測線形設計等,建議教師在上理論課時就把課程設計題目提前布置下去,鼓勵學生采用紙質模型、繪圖渲染等手段表現設計效果,最后課程設計期間,鼓勵學生全身心投入設計中,采用競賽的方式進行成績評定,例如房屋模型大賽、橋梁模型結構大賽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3. 培養創新型本科人才,提高實習教學效果的新思路

土木工程專業的實習包括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地質實習和生產實習

對于認識實習,傳統的做法是參觀城市的著名建筑、著名橋梁和預制廠等內容,寫實習報告的形式完成實習內容,為了增加認識實習的知識性、趣味性,在參觀的基礎上,聘請有關工程師、項目經理實地講解和講座的形式,實習成績考核采用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評定。

對于測量實習,可采用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與學校附近的公園、小區聯系,為他們測繪地形圖,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測繪水平,另外,開展測量競賽考核活動,例如,水準高程測量大賽、導線閉合測量大賽,既提高學生的測量技術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又可以公平合理地評定學生成績。同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測量員資格考試,獲得資格證書的給予獎勵。

對于地質實習采取實地踏查與鑒別分析相結合,采用礦石鑒別大賽等手段,提高學生巖石鑒別能力,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鑒賞水平。

對于生產實習,多年來一直采取與生產相結合的辦法,學生直接參加工程建設第一線,頂崗掛職鍛煉,實習結束后寫一份實習報告和交一份實習鑒定進行評定成績,總體看來沒什么大問題,但在成績考核方面,應根據學生工地實際情況,在實習期間擬定論文題目,結合工程實際撰寫科研論文,實習結束進行論文答辯,對優秀論文推薦雜志發表,實習產學研一體化同步發展。使學生的創新水平得到真正實質性提高。

4. 培養創新型本科人才,提高畢業設計教學效果的新思路

學生的畢業設計是學生能力的綜合培養的重要階段,應該從選題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根據學生大學近三年多來的學習體會、就業情況、考研情況以及將來的自身發展情況綜合考慮。

對于已經考上研究生的學生,著重從科研能力方面培養,在畢業設計階段跟著導師從事科研工作,撰寫切實可行的科研論文,對于能發表EI、SCI檢索的論文,畢業設計按優秀成績評定。

對于已經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應根據就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將來的就業要求,實行雙導師制,由用人單位和學校各指派一名指導教師,共同研究和探討畢業設計題目,學生可以在用人單位提前實習就業,在此期間完成畢業設計或者論文,但必須和工程生產實踐相結合,解決工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或者有所創新,例如改良、改進試驗檢測方法、施工方法、施工設備等,只要有創新點,就可以完成畢業設計,有發明專利的成績直接評定優秀。

對于未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重點從工程基本訓練方面選擇畢業設計題目,例如,道路線形設計、玻璃幕墻設計、超市設計等內容,在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創新思想,另外,鼓勵學生從基礎做好設計,把基本知識掌握牢固,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每個設計。在設計中讓學生體會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端正就業態度。最后取得設計、就業雙豐收。

5、結論

培養創新型土木工程本科人才,不是簡單的喊口號,應該從人才培養方案入手,貫穿教學的每個環節,處處體現培養創新型人才思想和方法、手段。我們從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實踐的各個教學階段分析研究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思想,在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開展實踐性教學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方面,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盡可能地將實踐性教學貫穿于高等本科教育的全過程,使教學方式從“以教為主”,逐步向“以學為主”轉變。學生只有通過實際演練才能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才有可能形成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這方面,與企業的合作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本科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不僅需要有全面的知識,而且需要有更好的適應性、開拓性,有更加靈活的創新意識和更加健全的創業心理。加強實踐教學為學生這些創新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創造了基本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從細節入手,貫穿實踐教學的每個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篇(2)

【文章摘要】

《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方向的一門專業拓展課,其為擴展橋梁方向學生的專業知識而開設,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本文以該課程建設現狀為背景,論述了該課程建設的思路:革新教學理念, 合理定位教學目標,展示橋梁科研前端,突出工程實踐,探索人才創新體系,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建立學生科研與工程實踐的培養體系。同時,介紹了課程建設成果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大跨徑橋梁;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表示碼: A 文章編號:

《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為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專業的特色方向課,是拓展橋梁專業知識,深入學習研究大跨徑橋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主要教學內容為大跨徑橋梁的結構體系、構造原理、設計計算理論、施工技術及典型大跨徑橋梁工程案例,包括大跨徑梁橋、拱橋、斜拉橋及懸索橋等設計與施工案例。通過各教學環節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大跨徑橋梁的發展歷史,掌握常用大跨徑橋梁的結構體系的分類、構造選型、構造處理和大跨徑橋梁的設計計算方法及施工方法的要點,并了解我國現代橋梁的最新建設發展與建設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身責任感。

1 《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課程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改革開放前,由于我國橋梁工程以中小跨徑橋梁為主,未設置《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這門課。從上一世紀90 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橋梁事業不斷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為學生擴展現代大跨徑橋梁知識、提高創新能力設置這門課程顯得十分必要與重要,包括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福州大學等在內的國內一些高校在土木工程專業都逐步設置了大跨徑橋梁課程,《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已成為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課程設置歷史短、課程內容覆蓋面廣、難度大,至今國內還未有一本適用的本科生教材,而教材或講義及課件是教學過程所必須的最重要資源。針對《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無可用的成熟教材、無系統的教學課件現狀, 以及課程實踐環節強、技術更新快、創新性強等特點,以提高學生興趣與參與意識,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展示橋梁科研前端,探索人才創新體系,研究建設《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課程體系顯得十分必要。

2 《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課程建設思路及內容

2.1 革新教學理念,合理定位教學目標

《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教學實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世界橋梁發展的現狀及我國橋梁建設的新成就,增強學生對不同類型橋梁建造方法的認識、理解,掌握最新先進的橋梁設計與建造技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為此,在2012 年,進行了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修訂,在突出理論基礎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大跨徑橋梁的結構形式、構造、設計構思和理念的教育,突出橋梁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的創新教育。

2.2 展示橋梁科研前端,突出工程實踐,探索人才創新體系

由于《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課程具有設置歷史短、內容廣、難度大、實踐性強等特點,編著一本本科生適用的教材或講義是保障教學效果的前提。針對這一狀況,廣泛收集了相關的專著、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及新聞報道,吸取最新橋梁工程建設及研究成果,編制了實時更新的課程講義,并制作了對應課件,大跨徑橋梁的建設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綜合國力的最新體現,代表著材料、工程科技的最高水平, 大跨徑橋梁的建設常常需要破解一系列技術難題,需要堅持不懈的研發與創新, 在橋梁建設日新月異的今天,講義與課件力求反映最新的、典型的新建的與在建的大跨徑橋梁的技術創新成果,傳遞最新信息,例如:2006 年建成的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的創新的組合結構形式、2008 年建成的蘇通大橋創造的多項世界之最背后的技術挑戰和科技難題、2008 年建成的世界首座墩頂轉體斜拉橋——北京西六環跨豐沙鐵路斜拉橋在施工方法的創新、2012 年建成的國內跨徑最大的三跨懸索橋——南京四橋在防裝裝置、錨碇等方面的創新、正在建設中的采用世界最長沉管隧道施工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等,讓學生深入了解最新的大跨徑橋梁建造技術,突出工程實踐,不斷地跟蹤大跨徑橋梁的前沿發展動態,通過全面展示橋梁科研創新前端,著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該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直觀性, 尤其是構造、方法和施工過程的講解,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解析透徹,易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針對現狀,經過反復實踐研究,全新制作的課件實時反映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理論聯系實際,化抽象為具體,數千幅圖片將枯燥、抽象的結構構造與施工過程呈現為有趣的、直觀的內容,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現手法來展示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橋梁構造和施工方法,且信息量大,能增加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維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課程實踐中,課件預先拷貝給學生, 有助于課前預先預習及課后的復習觀摩, 促進了優質資源共享。通過以上《大跨徑橋梁設計與施工》課程的資源建設為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所制作的課件實時反映國內外重大橋梁工程項目與研究成果,突出工程實踐與創新。195

篇(3)

1.基本實踐能力

(1)表達能力。是指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能力、課程演講能力、完成課程論 文能力、文化活動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調查能力。

(2)計算機應用能力。是指計算機應用技巧能力、應用土木工程設計軟件能力、應 用工 程項目管理軟件能力、應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軟件能力、應用土木工程施工監理軟件能力和 網絡技術應用能力。

(3)外語能力。是指外語交流能力、土木工程專業外語應用能力、工程管理專業外 語應用能力和外文文獻閱讀能力。

2.工程實踐能力

(1)知識積累能力。是指完成專業課程設計能力、課程實習中掌握知識能力、崗位 實訓能力 、認識實習中掌握知識能力、生產實習中掌握知識能力、畢業實習中掌握知識能力、實習過 程中探索性學習能力、工程實際知識的接受能力、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能力和實習中掌握“ 三新”的能力。

(2)主動實踐能力。指對土木工程實踐問題的質疑能力、對土木工程實踐問題的觀 察能力、解決土木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土木工程實踐協同工作能力、工程實踐小組領導能 力、深入 工程設計的實踐能力、深入工程施工的實踐能力、探索性工程實踐能力、專業基礎理論的應 用能力和專業課知識應用能力等。

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

1.理論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工程測量與檢測技能應包括工程測量、結構檢測、道路檢測和橋梁檢測等方面的技能。 這些是工程建設過程中,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工程技術人員應具備的常規技能。應屆 畢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考核的首要技能就是工程檢測操作技能。 由于畢業 生畢竟缺乏工程經驗,不能馬上從事管理崗位的工作,因此工程檢測操作技能就成為畢業生 的基 本技能。理論課的教學應該使學生在校期間具備熟練掌握常規的工程檢測操作的理論知 識。同時,在教學中,需要從多個方面加強實踐內容的教學,為提高學生工程測量實際能力 ,奠定堅實的基礎。

工程技術應用技能應包括工程管理、工程施工技術中的新工藝、新技術并能發現工 程常 見技術問題和解決常見技術問題的能力。當畢業生在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后,在熟練掌握工 程檢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用人單位會將工作優秀者安排在適當的管理崗位上,從事工程技 術的管理工作。這也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第二階段的考核。必要的施工計劃、合理組織可 行的施工方案,實施過程中有關技術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這些是保證工程進度和降低施 工成本的決定因素。

2.實驗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質量控制離不開建筑材料質量的驗證試驗、混合料的配比試驗、施工 過程中分項工程及分部工程的質量抽檢試驗和交工竣工時的驗收試驗。學生畢業成為工程 技術人員后,這些相關的試驗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是經常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學生在校期 間所學的建 筑材料試驗、建筑結構質量監測、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監測和橋梁工程施工質量檢測等課程都 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項目應覆蓋工程全過程的的實驗內容,精度要 求要符合工程實際的要求,以此縮短從試驗室到施工現場之間的距離。

根據土木專業的特點,我們把四年的實驗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考慮,堅持實驗教學四年 不斷線并將土木工程 的封閉實驗室變為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實驗條件。大 學一、二年級開展結合工程測量、工程材料、力學等基礎課的實驗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各種 實驗 設備和儀器的操作,了解實驗環境和實驗室管理,掌握基礎性驗證實驗的基本步驟和數據處 理的方法。大學三年級結合道路、橋梁、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安排設 計 綜合性實驗、建筑工程檢測試驗、道路檢測與橋梁檢測試驗,由教師提出課題,學生組成小 組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設備,擬定實驗步驟,完成實驗課題的報告和技術總 結。大學四年級學生進入了專業課學習,結合橋梁工程、砌體結構等專業課的學習,由學生 選擇工程實用性實驗課題,經指導教師推薦,經相關程序審批,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和 技術總結。優秀的實驗成果,學校要給予資助。

3.工程實習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 業實習。

認識實習的目的是增加新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感性認識,使其對本專業有一個初步的了 解。首先開設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將土木工程概論按專業學科劃分成總論、力學、建筑、巖 土、道路、橋梁、結構、施工、防災等幾個單元,每個單元分別由對此領域的應用、現狀及 發展都了解比較透徹的、在該學科有較深造詣的專家或教授進行講課。在期末的認識實習中 ,讓同學們根據實習的感受,結合上課的內容寫出圖文并茂的實習報告,從而做到理論指導 實踐,提高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感性認識,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打下了良好的 基礎。

轉貼于

在生產實習、畢業實習中,組織學生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工程技術服務項目。在進行 特殊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中,指導老師聘請工程技術專家結合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疑難問 題,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接觸到一些新的 技術問題,并指導學生對新技術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增長學生的知識面。在實習的過程中 ,為學生創造深入施工現場的條件,讓學生真正接觸實踐,親自動手,完成實際項目上的工 程測量、工程試驗、結構檢測、道路檢測和橋梁檢測等方面任務。

三、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法

1.項目教學法

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僅靠學生到施工單位實習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要求教師自始至終地結合專業特點,運用多種實踐性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 實踐能力。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生產科研項目而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 我校與施工生產單位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項目來自于教學基地。選擇的項目要具有一定的 應用價值,能將某一個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與工程施工企業實際生產 過程有直接的關系;學生有獨立制訂計劃并實施的機會,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學生能 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項目工作具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運用新 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習結束時,教師與施工企業專家共 同評價學生的項目工作成果。

通過項目教學,可以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既 提高了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又使得學生通過實際的工作,鍛煉專業技能,提高環境 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

項目教學過程的多樣性使學生不僅具有實踐能力而且具有發展能力,可以隨社會的發展 和職業的不同而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可以在畢業后以一個熟練技術人員的身份立即進 入社會和工程施工生產領域。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就業選擇,而且可以改變學生的從業觀念 ,有助于畢業生得到社會的認可。

2.實錄案例模擬教學法

開設實錄案例教學課程,可以對畢業班的學生進行實際工程教育。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室 進行實例教學,利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一些實際問題 的感 性認識。尤其是對于工程測量、工程試驗、結構檢測、道路檢測和橋梁檢測等方面在實習的 過程中沒有接觸到的,或者是目前學校實驗條件不具備的試驗檢測項目,都可以通過多媒體 進行演示。對于工程設計、工程施工新工藝和新技術,發現工程常見技術問 題和解決常見技術問題等方面,學校給予立項,組織部分教師深入工程實際,進行工程全過 程的實錄,采集成影像教材給學生播放,并由教師配合講座,從而使學生掌握施工全過程的 施工工藝。

目前,土木工程專業的工程管理課程的教學,由于教師普遍缺乏施工企業管理實踐 工作經驗,因此造成理論知識與施工企業實踐技能脫節,造成學生也缺乏工程管理實踐學 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真實的社會實踐環境。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不能到 真實的工程管理崗位實習,必然降低畢業生的管理實踐能力。我們采用模擬教學法構建師生 之間的互動平臺,正確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工程管理實驗教學,使學生在模擬的工程 管 理崗位上扮演職業角色,聘請有經驗的施工管理企業經理加以指導,這就從根本上彌補了客 觀條 件的不足。為學生提供近似真實的施工企業經營環境,可以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質,提高學 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曉.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 06(5).

[2]張季超,童華煒,張春梅.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J] .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2).

[3]孫文彬.加速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5) .

[4]時志軍,李曉蓮,李靈君.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天水師范 學院學報,2007(9).

篇(4)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36-03

為進一步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借鑒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樹立“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選擇土木工程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改革與實踐研究勢在必行。為推進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建立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內容、知識學習方式、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實踐教學及能力培養方式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大型企業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基本技能、表達能力和工程綜合能力,創建高校和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土木工程技術人才。

一、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土木工程行業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在工程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夠參與項目開發和工程設計,能夠進行項目立項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方案比選、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的設計工作,具有專業軟件的應用和開發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場經營和開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學生在企業工作和學習,結合工作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完成論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標準及培養體系

在企業的學習和工作,應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領域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并熟練使用;熟練掌握專業軟件的應用,并初步具有專業軟件的開發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項目規劃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與人溝通與交流,能夠與人協調以及整合可利用資源的能力;了解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具有開拓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的意識和能力;掌握本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具備收集、分析、判斷、歸納和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能夠應用外語交流,具有良好的國際觀,了解國際先進的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和設計標準,與國際同行業接軌。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勤奮、進取、不斷創新,企業、行業和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能力。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將在學校聘任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企業設計工程師以及學校指派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直接來源于企業工程設計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能夠使學生通過工程設計中關鍵問題的研究,獲得較全面的基本訓練,培養能綜合運用科學技術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論文應在雙導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論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設計類、結構分析軟件應用類、結構監測和試驗類或工程管理類,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中均應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部門的專家。

三、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基本要求

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標準和培養體系,學生論文選題和科研綜合訓練應直接來源于土木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因此可從大土木工程領域中多方面選取,如:(1)工程結構設計與靜動力力學分析;(2)大型構筑物的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3)大型構筑物現場監測與試驗研究;(4)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如結構抗震與防災減災;(5)一個較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6)高層建筑結構或大跨鋼結構設計;(7)橋梁設計和施工監測;(8)路基路面設計和施工監管;(9)高邊坡與深基坑工程設計;(10)隧道結構分析與工程設計;(11)地鐵區間和車站結構設計等。對于論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設計性或研究性論文。論文主要應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獨立完成與誠信聲明;選題的依據與意義;國內外文獻資料綜述;論文主體部分:研究內容、設計方案、分析計算、實驗研究等;結論;參考文獻;必要的附錄(包括企業應用證明、項目鑒定報告、獲獎成果證書、設計圖紙、程序源代碼、等)和致謝等。對于論文的內容可以要求有:(1)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2)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3)論文工作應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一般應至少有一學年的論文工作時間;(5)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版式規范。對于不同領域或形式的工程專業論文應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如:(1)工程結構設計類論文,應以解決基礎建設或工程實際問題為重點,設計方案正確,布局及設計結構合理,力學分析數據準確,設計符合土木行業標準,技術文檔齊全,結構設計方案能夠投入實施或通過了相關業務部門的評估;(2)應用基礎性研究類(包括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預先研究、實驗研究等)項目論文,綜合應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分析過程正確,實驗方法科學,實驗結果可信,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3)工程結構力學分析和設計軟件應用類的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應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總體結構力學建模正確,應用程序編制或工程軟件應用正確,文檔規范,并通過結構工作狀態測試或可進行現場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術管理類的論文,應有明確的工程結構應用背景,建立項目管理過程和經濟概算預測及評估,研究成果應具有一定經濟或社會效益,統計或收集的數據可靠、充分,理論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學正確;(5)工程結構施工監測和結構試驗類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施工現場,如橋梁、道路和大型結構物施工過程監測,關鍵結構的強度和動力學性能試驗等。掌握試驗和監測設備的使用技術,監測和試驗數據可靠、翔實。論文闡明試驗結果在具體結構現場的應用和有效建議。

四、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關系到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是否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學制定有效的評價指標,來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實現多樣化考核方式,包括產業界專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通過引入企業質量管理理論,探索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加強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質量管理與監控。然而對學生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的質量管理則要對不同領域或形式的論文,根據論文內容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進行論文的質量評價與控制,見表1、表2。

五、結論

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型人才,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條件。改革現有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統一、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有機協調發展是必要的。根據自身實際和專業特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規律,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并進行整體優化,著重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培養口徑與和職業要求等關系,形成有利于培養工程師應具有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刪繁就簡、推陳出新,增加新興科學技術和工程應用知識;充分利用行業優勢與特色,進行產學研合作,建立互動共贏、各負其責的校企聯合培養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等實踐環節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銳清,曾寶成,劉濤.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17).

[2]張式谷.撰寫學位論文瑣談[J].理論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艷艷,祁石磊.碩士研究生現狀分析與管理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紅,吳國娟,鄧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S2).

篇(5)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交通運輸部的成立,對大交通概念下的土木工程檢測技術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更高、更明確的要求。本專業培養掌握一定的土木工程基本知識和檢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土木工程質量檢測領域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主要面向工程檢測單位、各級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從事路基、路面、橋梁、隧道、機場、水運等工程的試驗與檢測、質量檢驗評定工作,也可面向大中型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或監理單位從事工程設計或管理工作。主要課程有公路施工技術、橋涵施工技術、路基路面試驗檢測技術、橋涵工程試驗檢測技術、隧道工程試驗檢測技術、工程測量、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道路建筑材料、檢測儀器及設備等。具體的工作崗位或部門為:工程試驗檢測、工程施工、公路測設、工程養護維修、工程管理等。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為:具有識讀和繪制工程結構設計圖的能力;具有公路與橋涵勘測、施工放樣和竣工測量的能力,達到中級測量工以上水平;具有土木工程試驗檢測的能力,達到中級試驗工以上水平;具有從事道路與橋涵工程施工與管理的能力,達到中級施工員的技術要求;具有編制公路工程估算、概算、預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處理和協調正常事務的能力。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職業人:首先,應具備基本素質與能力,包括邏輯推理和數學應用能力、語言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其次,應具備基本的職業知識與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解決現場施工技術問題,具有從事道路、橋梁、水運、機場道面、隧道工程試驗檢測的能力。再次,應具備較強的職業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的能力、施工與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術與管理方法和公路養護的多專業技能。

1.2立足于本院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的辦學歷程及社會聲譽

1997年,本院開始設置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專業;2004年,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本專業統一更名為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試驗與檢測方向);2008年更名為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該專業歷經十五年的辦學歷程,已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和人才培養方案。除了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之外,土木工程系現有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公路監理、港口工程技術、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橋梁與隧道工程方向)、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鐵路工程技術等九個專業,形成較全面的、立體化的、高職高專層面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其中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土木工程檢測專業作為安徽省教育廳2008年批準的重點建設的省級特色專業。以本院土木工程實驗實訓中心為依托,建設土木工程檢測特色專業具有有利的先決條件。該中心現有專職教師29人,中、高級職稱比例55.5%,雙師比例95%,外聘兼職實訓指導教師34人,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他們分別來自施工一線、工程管理、檢測公司等相關部門?,F已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雙師型”素質、技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專業齊全的專職教師、業務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省內知名專家、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本院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建設具有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本院堅持“立通,服務行業,面向社會”的辦學定位,緊緊圍繞行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推進專業建設和改革,精心打造“安徽交通黃埔”品牌,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吃苦,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后勁足”,畢業生就業質量一直居于省內同類院校前列,在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中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贊譽。

2土木工程檢測技術特色專業教學探索的意義

教學探索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主動探索教學實踐過程規律、原則和方法及有關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的科學研究活動[3]。特色專業是指充分體現學校辦學定位,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獲得社會認同并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4]。高職院校的特色專業教學探索,出發點是教學,歸宿是人才的培養、就業的競爭力和未來職業的能力。歸根到底,就是為了適應新的就業形式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人崗匹配的要求,培養社會急需的、動手能力較強的專門技術人員。

2.1理論意義

2.1.1促進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

積極探索有效的專業教學方式方法,開展特色專業教學研究,對于鞏固現有專業成就,開拓專業未來發展思路,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任何一門專業教學都有其自身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模式,把握教學規律,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方能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業績。

2.1.2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院的發展

使教師成為研究者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和衡量標準。教師專業化的實現最終都要依靠教師為其本專業的發展作出貢獻。特色專業建設為教師開辟一個廣闊的空間,教師在這個舞臺上將有更多的機會與業界同行交流教研經驗,探討學科前沿,促進其專業化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教育改革中出現了一種教師培養的新形式———專業發展學校。專業發展學校一方面促進教師的專業化,同時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研究能力的發展[5]。

2.2現實意義

從區域背景和人才需求背景看,開展檢測技術特色專業教學探索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根據黨的十七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公路交通提供安全、便捷、快速、可靠的保障,以滿足將資源與市場、生產分工與合作緊密聯系的要求,全國公路交通建設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安徽地處華東腹地,扼華中而東西,向來為東南沿海通往中西部的交通要塞。公路交通運輸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十二五”期間,全省交通建設總投資3200億元。其中,鐵路1400億元(含城市軌道交通200億元),公路1300億元(含高速公路850億元),航道、港口200億元,民航50億元,管道80億元,綜合交通樞紐170億元[6]。巨大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急需大量建設人才,實行學歷證書和多種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并重的教育模式,畢業與上崗“零距離”,樹立培養滿足社會“急用”、上崗“實用”的新型人才觀、以適應具體崗位及崗位群的能力結構需求的“綜合崗位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為基礎”的質量觀和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根據畢業生跟蹤調查和行業人才需求調查,今后幾年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將呈上升趨勢。近年來,土木工程檢測專業人才緊缺,施工單位、檢測單位、監理單位等都需要相當數量的土木工程檢測專業人才,在畢業生招聘會上,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現象。該特色專業建設目標是將現有的橋梁、隧道、機場、道路等的檢測技術向港口、航道、船閘檢測技術方向拓展,培養的人才在全省交通系統形成“水陸兩棲”、一專多能的試驗檢測技能型人才,從而形成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的特色,使該專業在本地區達到領先水平,為其他高校同類專業的建設與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3本院土木工程檢測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成就

3.1形成“模塊化”特色教學

就目前而言,“模塊化”教學已經不是一個新鮮名詞,在教學改革的呼聲中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中。但相對于傳統的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來說,尤其是我校的高職教育中,一直沿用傳統的分課程、分章節教學模式?!澳K化”教學概念一旦進入檢測專業教學領域中,必定會引起新的教學思維和突破。將檢測技術專業教學內容劃分為以下幾大模塊:基礎知識模塊、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試驗模塊、橋梁與隧道結構檢測模塊、公路、市政、機場道路現場檢測模塊和港口、航道與船閘結構檢測模塊。每個模塊實行導師負責制,全面負責該模塊的教學與學生考評。

3.2打造精英教學團隊

優秀的教學團隊是教學改革與建設的帶頭人和開拓者,組建一支創新能力強、協作意識強、知識資源強的教學團隊,方能切實提高本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本院把對土木工程檢測技術特色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最終落實為對教師的培育培養上:一是加強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育培養,在學歷進修、科研經費、職稱評審上都有一定的傾斜和照顧。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撰寫學術論文,申報科研項目,參加學術會議,以科研促進教學,切實提高檢測技術專業實驗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所有青年教師都要努力做到“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兩條腿走路。二是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培養,“雙師”型人才是特色專業發展的靈魂,委派教師到企業進修學習,引進優秀的企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在本院土木工程檢測技術特色專業建設中,有計劃地選派5名教師走向生產一線鍛煉。三是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育培養,選拔檢測專業帶頭人1名,制定專業帶頭人培養方案。輸送2名培養對象到職業教育發達地區參加精品課程建設的培訓與學習。建設結構科學合理的教學梯隊,具體表現在年齡、教齡、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做到科學合理。只有化解這些結構性矛盾,才能突破制約專業發展的瓶頸,向更高、更寬的平臺發展。

3.3完善成熟的實訓條件

檢測技術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模塊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教學、實訓、專項培訓、頂崗實習等。具體有:道路建筑材料綜合實訓、測量綜合實訓、公路工程認知實習、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橋梁工程認知實習、水運工程質量檢測實訓、機場道面試驗檢測實訓、隧道工程試驗檢測實訓、橋涵工程試驗檢測技術專項培訓、路基路面試驗檢測技術專項培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前期工作、畢業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答辯。擁有專用實訓基地建筑面積5200平米、具有真實或模擬現場的專用實訓場所10000多平米。建有工程測量、檢測、力學、水泥、水泥混凝土、瀝青、瀝青混合料、集料、工程地質、建筑結構、工程CAD、勘測設計等實訓室;同時擁有安徽交院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安徽交院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安徽交院公路設計事務所3個校內綜合實訓基地。通過多年加大投入,擴建場地,現已基本建成實驗實訓設備先進,融教學、生產、科研、培訓、技能鑒定“五位一體”的開放式綜合實驗實訓中心,2007年被交通運輸部行業技能鑒定中心確定為安徽“交通行業技能鑒定站”。而且是安徽省交通系統唯一的試驗檢測技術培訓基地。建設具有校企深度融合特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新建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38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障實訓基地健康可持續發展。

3.4提升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

本著“立通、服務社會、互動雙贏”的原則,本院檢測技術特色專業建設,始終以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為宗旨,積極服務地方交通建設。利用學院的優質教學資源,通過參與生產、項目咨詢、技術開發、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方式,實現“教育資源社會化”,增強學院社會服務能力,把學院建成安徽交通行業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基地、技術開發和咨詢服務基地、干部和職工繼續教育基地、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基地和安徽高職教育的“雙師素質”培訓基地。本院受安徽省交通廳工程質量監督站委托,長期舉辦全省試驗檢測人員培訓班,為我省交通建設一線培訓了大批試驗檢測技術人員。

4結束語

在參與土木工程檢測技術特色專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深有以下幾點體會和感受:

4.1特色專業建設是一項集體工程,是一項團隊成果需要凝聚團隊的向心力,發揮團隊的集體智慧,團隊成員協商分工,尤其在校本教材的編寫上,充分體現合作的重要性。專業教師各有所長,搭建能夠讓教師充分施展才能的平臺,激勵更多的優秀教師發揮聰明才智,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大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還要開拓思路,注意多專業的結合,檢測技術專業與土建其他專業的密切結合。

篇(6)

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內容按照課程體系改革指導思想的要求,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內容有:(1)制定新的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2)了解本專業學科范圍內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編寫路橋方向課程體系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3)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辦法進行改革實踐;(4)建立實習基地,對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進行改革實踐。課程體系改革的途徑為了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在課堂教學學時少的情況下,優化課程設置,整合和重組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協調發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1.構建課程平臺,明確專業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礎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橋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管理等。土木工程專業各個不同的方向,在基礎力學、工程材料和結構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為了適應學生就業市場的變化和單位對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為了加強學生的工程能力與素質教育,在大學的前三學年,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搭建公共教育平臺(即公共基礎課程、大類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到第四學年由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即專業方向課程),只有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業﹑服務社會。2.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專業特點。在制定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上,應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設置。如將力學類、結構類、施工管理類及工程材料、工程測量課程等分別采用精簡歸并重復性內容,剝離共性理論性內容,重新構建課程等辦法,避免課程的重復。同時,在課程間反復協調的基礎上,修改課程教學大綱,使學科基礎課實現“寬厚”,專業課實現門類多、內容新、學時精和信息量大。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實現土木工程專業的真正方向,較容易地解決“專業口徑寬、學時少”出現的各種矛盾,以滿足學生專業課學習的要求,滿足畢業生在工作中的專業改向、新項目研究或繼續專業學習的要求,為將來在不同的領域發展奠定基礎。

提高教師素質,建設特色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積極參與實際工程項目,同時還要進行科學研究,在自我學習提高的同時,有義務將本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設中。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課程體系改革成果的載體和改革得以實現的手段,也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方向課程體系的教材內容應相互協調,緊密結合工程實際,要與教學計劃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施,在路橋方向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中,我們編寫出版了《橋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測設計》、《土木工程專業路橋方向畢業設計指導》等十幾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緊跟學科發展,培養創新思維。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創新思維是關鍵。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我們適當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經濟和反映本專業新技術的選修課等,例如:《交通工程學》、《公路經濟學》、《公路網規劃》、《道路景觀設計》、《公路測設新技術》、《地鐵與輕軌》、《路面管理系統》、《路基處理技術》、《工程加固技術最新進展》、《道路橋梁檢測新技術》、《midasCivil軟件工程應用》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滿足企業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舉辦專題講座,例如:道路工程專題講座和橋梁工程專題講座。為了把握最新道路與橋梁工程知識,定期邀請設計院﹑施工企業、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目前道橋工程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方向,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穎的設計方案、成熟的施工經驗、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檢測設備和技術。注重實踐教學,加強應用能力。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我們有實驗課、工地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課外科技創新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學生逐步確立工程結構意識。根據課程的特點,對體現專業內容的實驗,在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學時的同時,由實驗指導教師根據內容對實驗小組的每位同學進行現場提問考核,重點考核實驗的步驟、環節,確保人人會做。實驗后學生要上交一份內容詳細的實驗報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實踐教學資源,選擇央企、大型國有或民營企業,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到工地實習。時間視工程情況而定,一般在6周時間。首先,邀請工地的技術人員給學生介紹工程概況,然后,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現場參觀,技術人員講解技術要求,最后,學生根據所見所聞向技術人員提問。實習期間,學生在工地現場由技術人員安排工作,專業教師協調管理。

實習后學生要上交一份圖文并茂的實習報告。對專業課程設置的課程設計,例如:《橋梁工程》、《道路勘測設計》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設置1周時間的課程設計。教師列出主要參考資料,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基礎資料、認真討論不同的方案。在結構計算中,首先要求學生必須明確工程結構概念,再結合具體設計內容,引導學生重視結構構造問題,并按規范要求認真。設計后,學生要上交一本計算書和施工圖。為了加深學生對橋梁結構的了解,熟悉各種橋梁結構形式、構件構造特點及傳力特點,給出要求,讓學生采用最簡單的材料,自己動手制作模型。通過做模型參加競賽,使學生加深對各種橋梁結構形式構造的了解,讓復雜的理論知識感性化,同時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增進同學間的感情。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學生潛力。學生成績考核的本身,對教學改革有著明確的指導意義。學生成績的考核包括:理論考試、課程設計考核、實驗考核、實習考核、畢業設計考核及參加相關科技活動情況等部分。根據培養內容學分績點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閉卷考試、開卷考試、綜合測試、大作業、命題論文、實習報告等多種形式。在考核內容上力求體現出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理解重點知識、靈活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這種考核辦法改變了以前學生應付考試、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尷尬局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挖掘其潛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通過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學改革要服務于社會,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使學生真正具備較強的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以實現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作者:趙青 單位:安徽建筑工業學院

篇(7)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0前言

1988年教育部頒布了最新本科專業目錄,從此以后我國的土木工程專業正式隸屬于“大土木”的框架。從大土木的意義上講,“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所有課程中相對較新的一門課程。塔里木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土木工程專業于2003年開始招生,其下開設有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兩個方向。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在建筑工程和道路與橋梁工程的設計、施工、研究等等方面都本著“立足南疆、面向兵團、服務新疆”的宗旨,培養了大批“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高素質人才,尤其為南疆土木工程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推進作用。自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成立之始,就開設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近年來,作者一直從事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其課程特點及教學進行幾點探討。

1課程特點

教學的對象是大一新生。本課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是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教學內容多,教材更新慢。本課程涉及內容涵蓋土木工程專業全貌,既有本專業的許多相關課程內容,如土木工程材料、基礎工程,又有各種工程結構的勘察、設計、施工、項目管理以及計算機等多方面知識,因此教學具有一定難度。再者,現代的土木工程發展較快,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材料等日新月異,而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更新較慢。所以,為了充分發揮本科的先導作用,需將土木工程最新信息及時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學時少。教材在編著時因考慮到概論類課程的學時較少的情況,在內容上范圍較廣在深度上較淺,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我校本課程的授課學時數為24學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把較多的教學知識點和本課程的前沿動態生動有趣地傳授給學生,不僅需要對教學內容熟練掌握,也需要對教授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與補充,是這門課程所直接面臨的難題。

2教學探討

豐富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于任課教師而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知識素質,也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科學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中,多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PPT制作技巧,所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提高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傊瑥氖隆巴聊竟こ谈耪摗闭n程教學的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及其學科前沿的新工藝、新材料及新技術等最新知識,還要不斷探索和豐富完善教學方式方法,并定期參加工程實踐培訓與學習鍛煉提高,以豐富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教材對于任何課程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目前,我校本課程選用的教材是由葉志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的“土木工程概論”。選擇本教材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教材采用四色印刷,重點反映土木工程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將歷史人文內容、哲理貫穿于教材中。二是本教材結合網絡資源,利于教師將文字教材和網絡資源結合起來展開教學;三是本教材按20~30學時的教學計劃編寫,與本校本課程的24學時較為接近。針對學生不同的專業方向,授課內容詳略得當。當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普遍采用分流模式。例如我校土木工程專業下開設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在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時,希望他們對這兩個方向將要學習的內容、課程和特點都已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因此,在有限課時情況下,兼顧“大土木”原則,任課教師可根據專業區別盡可能詳細地反映課程總體內容,突出相應重點。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建筑工程方向可以簡單介紹建筑按用途分類和按主體結構所用材料分類兩種分類體系,重點放在多層、高層與超高層建筑體系上;而道路工程方向可以重點介紹交通土建工程和橋梁工程;對該課程的教學可根據不同專業模塊方向進行有側重點的講解。

采用啟發、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各種啟發誘導來挖掘學生的潛能。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教學原則。從我校土木工程專業一年級學生的生源及高考錄取成績情況來看,具有以下特點: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好,學習積極性普遍很高,對學習充滿了渴望和濃厚的興趣;同時,對土木工程專業不是很了解,尚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采用啟發、互動式教學方法。比如授課老師在講解道路的線形組合時,可先讓學生思考一下道路的線形形式,在提出“連接兩個城市的道路的線形為何不全部采用直線,兩點間不是直線最短嗎?那樣既可降低工程造價也可使車速開得更快嗎?”等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然后就可引出道路線形組成及結構組成等知識點。當然,任課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把身邊熟悉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等引入課堂,以課堂提問的互動方式穿插于課堂教學中;或在適當時候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分組討論,課后布置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課去圖書館或網上去收集、查閱資料,或到實地進行考察等,以小論文的形式遞交,其成績可計算在本課程的結業考試中。加強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目前我校開設的與“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聯系最為緊密的實踐性教學就是開設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專業認識實習,所以實踐性教學和課堂教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問題。而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課堂內容的教學與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又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為了解決兩者的脫節問題,在授課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可采用靈活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在講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類、組成、作用等知識點時,可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去實地考察校園內各條道路及本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基本情況,這樣能讓學生在接觸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從感官進行認識,學會將理論與實踐良好融合,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記憶。另外,為增強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建議把土木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提前到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完成后。通過帶領學生親身實地參觀觀察本市及阿克蘇地區的具有特點的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特種結構、各類橋梁、城市道路及沙漠公路等實體建筑,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考試方式多樣化。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臃ń虒W的目的是否達到,既能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學生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開卷和閉卷是傳統教育下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于考核問題,我校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時成績,第二部分為期末試卷的考試成績,平時成績一般占總成績的40%,期末綜合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傊?,要有效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準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3結語

本課程所包括的內容較多,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為有效地發揮本門先導課的作用,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本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能夠為新生入學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程開個好頭,充分發揮“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在專業教學當中的先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何忠明,胡慶國.高校“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0(16):100-101.

[3]楊柯.“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與探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1).

篇(8)

前言

為了配合教育部對本科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在第一學期開設《土木工程(專業)概論》課,旨在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新生進行專業啟蒙教育。幾年來,土木工程專業由單一的建筑工程正向著更廣泛的“大土木”工程方向發展,如何適應更高層次上的“大土木”工程的教學要求,需要進一步整合與擴展《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進行了不斷地探索與實踐。

1.在“大土木”工程基礎上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包涵的范圍非常廣泛,如建筑工程、鐵路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港口、碼頭工程、環境工程等。在這一“大土木”工程范疇內,應構建更寬泛的知識結構體系。經過精心篩選,結合本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整合與擴展,形成了簡明、實用、合理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土木工程專業概述、土木工程的內涵與發展歷史、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土木工程的力學與結構概念、各類土木工程概述、土木工程中的災害、木工程的展望、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安排與學習方法。這些教學內容安排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的類型及其各類工程領域的基本內容和發展情況,初步具備土木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清楚自己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進程安排,明確教學要求與努力方向,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理念,為學生今后積極主動地學好本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2.注重對學生工程意識與專業素質的培養

土木工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比較強,要求工程技術人員要具有很強的工程意識和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有待于日后不斷學習與實踐訓練得到充實,而工程意識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專業知識、技能、經驗、甚至是教訓的不斷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綜合素質。在現階段,學生還沒有積累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主要是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并從專業角度理性分析問題的意識。例如:在討論房屋工程的建設過程時,介紹它包括規劃、審批、勘察、設計(建筑、結構和設備)、施工、驗收、交付使用等階段,使學生清楚工程建設的過程是各部門、多工種全面協調合作的過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建立統籌整體、協同工作的大局意識。工程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理論聯系實際,灌輸實際工程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思想,使學生對土木工程有一個感性認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工程概念,樹立專業的思維方式,為工程意識逐漸形成日后的自覺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3.適當引入工程美學教育,突出“美學育人”的功能

當今中國理工科高等教育中美學教育缺失現象比較嚴重,人們一提到土木工程,就認為是“土”和“木”的簡單結合,仿佛我們培養的就是“又土又木”的工匠;土木工程冰冷、死板的外表使人們似乎處于鋼筋水泥的“叢林”中,缺少藝術氣息。其實,土木工程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品;工程技術的實踐過程也是藝術的創作過程,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應適當引入工程的美學教育。通過史詩般的土木工程發展史、大量豐富的世界著名建筑典范、千姿百態的橋梁工程、功績卓越的建筑大師與橋梁專家的不凡人生來激蕩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些靜止的建筑與橋梁工程猶如凝固的音樂,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增加工程教育的“文化”內涵,突出“美學育人”的功能,學生從中既領略了工程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又樹立了實用與審美、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工程設計理念。

4.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土木工程概論》課的內容繁雜,涉及面廣,圖片豐富,敘述性強,如果以課堂灌輸的方式教學,不僅教師講的口干舌燥,而且學生聽得枯燥乏味,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關鍵是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4.1 利用多媒體教學

以多媒體為載體,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等素材實現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的結合,使學生對土木工程的知識結構、應用領域和發展動態能夠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和感知。制作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課件,通過大量直觀明了的圖像配合抽象內容的敘述,并結合參觀進行現場教學,如充分利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如土木工程模型室、材料樣品室、施工工藝操作實踐教學基地等);或者通過參觀校園內的現有建筑及建筑工地現場等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的工程意識得到極大提高。其次,可觀看與土木工程有關的DVD錄像片,欣賞優雅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令人驚嘆的埃及金字塔、氣勢恢宏的故宮建筑群、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融合最前沿技術的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等,這些古今中外優秀的工程范例深深吸引著學生,激勵學生為之奮斗,既對學生進行了工程美學教育,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社會責任感。

4.2 結合問題式教學,使學生養成查閱文獻的學習習慣

“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使師生間缺少必要的互動與學生的獨立思考,況且學時有限,學習知識光靠老師課堂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采用問題式教學可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如古代土木工程離我們較遠,講起來比較抽象、乏味,若提問:山西應縣木塔為何歷經多次大地震仍完好無損?埃及金字塔在歷史上有什么作用?古人是怎樣開采如此巨型石材的?又如何建造高程如此精確的工程的?這些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留些問題讓學生課后解決,如在“土木工程中的災害”之“地震”一節中,在講解地震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抗震防震的方針及措施等問題后,聯系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再讓學生回去查閱5.12四川汶川地震的發生原因、強度等級、危害范圍、社會影響(包括心理方面)等文獻,并思考今后如何防震減災,作為工程技術人員應肩負起哪些社會責任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將課本知識融會貫通,學會汲取前人或他人的知識,提升理性的思維能力;并通過撰寫讀書報告或總結報告,訓練學生寫作的能力,為今后書寫摘要、論文、報告等文章奠定寫作基礎,養成遇到問題查閱文獻的學習習慣。

5.結語

總之,《土木工程概論》課的內容十分龐雜,而實踐性、綜合性又強,需要在“大土木”工程要求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引入工程美學教育,通過現場教學和參觀等實踐環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工程脈絡,具備初步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順利邁進專業的大門。

注:本文作者宿曉萍為在讀博士。

課題項目:本譚題得到吉林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支持,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支持。

篇(9)

一、路橋行業改革對路橋專業人才培養帶來的影響

我國道路橋梁行業的發展,對交通土建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企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近10年來,施工企業已劃分為3個結構層次: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及勞務企業。由于行業的結構調整,施工行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對行業內部分施工企業的調研表明:交通土建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對象是大中型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從事施工現場技術和管理工作,施工企業在承擔工程中的多樣性,決定高校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土木專業中相關專業方向的初步知識。

(2)施工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改制為有限公司,企業的改制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企業為了減少運行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必然要求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一專多能,對應這種要求,土木專業學生除了要強化本專業施工和管理能力外,對其他專業方向也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適應企業發展和需要。

(3)交通土建行業執業準入制的實施。執業準入制包括執業注冊制度和崗位資格證書。比如,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中,其業務范圍較寬,具體包含建筑、給排水、水利水電、市政、道路橋梁、園林綠化工程等。由此可見,對于從事工程施工的畢業生,除了要求主修某個專業方向外,對其他專業方向也必須有所了解,以適應施工行業的執業準入制的要求。

(4)現代交通事業的科學性、社會性、實踐性、創新性、復雜性等特點隨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加突出,縱觀近幾年道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難發現,很多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難以勝任一些道路專業方面的工作,要做到獨擋一面還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因此,為了給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較強實踐工作能力的本科人才,我們有必要對道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進行改革。

二、土木工程路橋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結合土木工程專業評估的要求,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并考慮我校冶金背景濃厚的特點及土木工程專業自身的師資結構和專業優勢,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對土木工程專業交通土建課程體系進行了全面改革。

在對土木專業往屆畢業生和建設單位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征求了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了我校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專業的培養理念:在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等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大批能綜合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懂經營、會管理,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突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過程,突出和強化以人為本、產學研結合的育人特色,將素質教育貫穿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中。提供不同層次的選修課,同時開設注冊師考試系列課程,將執業注冊制度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選修課學分達2分,占課內學時比例17%,占總學分比例15%,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程體系以工程理論和工程實踐教育為核心,按照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培養3個層次來構建,如圖1所示。

基礎知識中,數學、外語、計算機能力、工程力學、建筑制圖、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結構力學等知識是土木專業的學科基礎。

專業知識:開設結構設計原理、道路設計、橋梁設計等課程。其中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是將建筑結構設計和橋梁設計的共同基礎內容提取出來,包括各類基本構件的受力性能、承載力等,這部分具有共性的內容形成知識模塊,達到了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目的,又構成較寬的結構設計知識平臺。另外,在專業選修課中,除了設置交通土建方面的專業選修課之外,特別還設置了土木專業結構工程和巖土工程方面的選修課程,以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就業面,以實現在有限的學時內培養專業性強、適應面更寬的人才。

實踐能力培養,包括制圖、實驗、實習,綜合性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特別是綜合性課程設計,它在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中起“承上啟下”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與創新能力。此外生產實習開設的第七學期,鼓勵任課教師進行選修課考試考核方法改革,將有能力的學生的生產實習延長至半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結合就業逐步在工程一線進行,鼓勵學生赴校外進行畢業設計,學生在工地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概預算等工程實踐鍛煉,以達到技術硬,管理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目標。

三、土木工程專業成組課建設

按照強施工、能設計、懂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并與國家執業注冊制度相協調,為學生的就業、擇業和發展奠定基礎。對學科基礎平臺課、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分5個成組課模塊進行優化整合,突出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基礎模塊:道路工程制圖與CAD、土木工程概論

力學模塊:土木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水力學

專業基礎模塊:道路建筑材料、結構設計原理

設計基礎模塊: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基礎工程,公路小橋涵設計

施工管理模塊:道路工程測量、道路施工、橋梁施工、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

素質拓展模塊:注冊建造師或注冊造價師相關課程

基礎模塊培養學生的道路工程基本知識和工程制圖能力,力學模塊培養學生的工程力學基礎。專業基礎模塊和設計基礎模塊培養學生的結構知識、道路工程理論和設計能力,使學生初步達到“能設計”。施工管理模塊培養學生的強施工、懂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素質拓展模塊有利于學生盡早適應建筑市場的大環境。

對于專業課模塊,分別確立核心課程進行課程建設,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階段,在學習自身專業課模塊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根據各自的個人興趣和將來的就業去向,從結構和巖土方向的課程模塊中選擇課程作為選修課,從而拓寬其知識面,使學生畢業后既能勝任相應專業方向的工作和學習,又能了解其他專業方向的特點。

四、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聘請部分有實踐經驗的專業工程師任兼職教師,與企業建立固定的產學合作機制。

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在工程實踐中的創新思維和技術革新作為改革的中心課題。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采取4層次立體式實踐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

第l層次:基本的動手能力,包括認識實習、道路工程制圖和CAD、測量實習等。在大一學年和大二學年進行。

第2層次:專項能力訓練,包括道路建筑材料材料實驗、土木工程力學實驗、土力學實驗。在大二學年和大三學年進行。

第3層次:工程應用能力的全面訓練,包括路橋試驗檢測、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在大三學年和短三學期進行。

第4層次:綜合能力訓練,包括新技術專題課題、綜合性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交通土建綜合性課程設計包括: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道路勘測課程設計、路基路面課程設計、鋼筋混凝土橋梁課程設計。

工程管理綜合性課程設計包括:道路與橋梁施工組織設計、道路工程概預算編制。

同時加大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創建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

五、結語

學校的發展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特點和優勢方向,制定適當的人才培養計劃,為社會和施工一線單位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所以,必須根據其自身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自身的生源、地域、需求等發展戰略,力爭培養出一批能扎根工程一線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施于慶,管愛枝,祝邦文等面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0,5:456-458.

[2]李杰,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2:66-68.

[3]新世紀復合型土建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論文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34-67.

篇(10)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農學和工學學科為優勢,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和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于2005年6月創辦的二級學院。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核心,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學院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為學院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城市建設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城鄉規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學生1056人。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工程經歷豐富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職工34人,其中專任教師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75%以上專任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學院師資隊伍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8.6%,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0.7%。學院現有校級“師德標兵”1人,4人次獲校級“優秀青年教師”稱號,多人次獲校級教學質量優秀獎,現有3門校級優秀課程。學院下設三個實驗室:土木工程實驗室、城鄉規劃實驗室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具有多個教學實踐生產基地。(以上數據統計截止于2015年4月)

作為未來工程師的搖籃,學院秉承“立德樹人,求實創新”的辦學理念,堅持“重人品、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突出強調實踐能力,緊密結合社會需求,根據自身擁有的辦學資源及主要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著力培養服務城鄉建設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目前中國的基礎建設正在逐步興起,大跨結構、超高層的工程紛紛立項建設,這就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參與其中。同時我國目前的建設管理水平相對來說比較落伍,當前急需一批能夠提高建設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屬于基礎學科,建國初期在許多學校就已開設了土木工程專業。國家對土木工程專業一直很重視,1996年國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為一個大的專業,合稱為“土木工程”,簡稱“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專業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數。就業范圍也比較廣泛,設計院、建筑公司、鐵路、科研、公務員、教學及房地產都是很不錯的就業崗位。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屬于新辦學院的新專業,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屆,畢業了5屆,每年招生場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為例,僅第一志愿報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上二本A線的就有近千人,按照從高分到低分僅錄取了133人,但也遠超過計劃名額70人。從已經畢業的五屆畢業生在工作單位情況反饋信息來看,目前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還不夠完善,一些重要專業課未開設,一些內容相同的課程必須精簡,學生動手能力還需加強。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個年級(12個班級),已遠超過每年招生計劃規定的名額,今后招生還是擴招的趨勢,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這更增加了在農業院校創辦土木工程專業的難度。為了使畢業生畢業后具備最基本的工程設計能力、較強的工程施工組織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項目管理能力,使農業院校走出來的土木工程學生能和重點理工類高校畢業生一樣得到社會的肯定,從專業申辦至今,我們不斷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進行調研和探討,對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進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為祖國的建設培養出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

農業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究

我們參考一些重點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現有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3版)》為基礎,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在以下幾方面對農業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探究。

二、通識必修課程(公共必修課)教學進程計劃表

總學時: 513總學分:33

備注:《形勢與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學期內進行,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統一安排,學分計入第六學期。

通過比較各大高校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易發現公共必修課的課程名稱、學分安排及學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過對學生的調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質課、心理學、世界發展趨勢、文獻檢索、土木與生態等相關課程作為限選課,建議學生必須修滿10個學分。

三、學科基礎課程平臺教學進程計劃表

學分要求:學分:(47 其中必修40.5學分, 選修6.5 學分)

由于房屋的建設和計算離不開力學基礎,我們強烈建議在學科基礎必修類別里面增加兩門重要課程:《彈性力學及有限元基礎》,32學時,2學分;《結構力學(下冊)》,32學時,2學分。學科基礎選修類別里面增加:《建筑災害及其對策》,16學時,1學分;《卓越工程師培養》在前四個學期都可以安排。

四、專業課程平臺

學分要求:學分: (46 其中必修32 學分, 選修14 學分)

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目前無法分方向教學,專業課有點散而不精,建議增加:《混凝土結構:中冊》,32學時,2學分;《多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24學時,1.5學分?!镀鲶w結構》16學時,可以并入《混凝土結構:中冊》后階段學習,不必單獨開設,增加《砌體結構課程設計》1周,1學分(后續實踐教學平臺會再提);去除《道路勘測設計》,對于“大土木”來說,《路基路面工程》和《橋梁工程》這兩門課的課時可以適當減少。

近兩年城市建設學院飛速發展,學校對我們學院越來越重視,學院領導積極鼓勵年輕教師申請各種各樣的省級科研項目,隨著校區大遷徙,實驗室建設也緊跟步伐,隨著師資隊伍的日益強大,預計未來三五年,土木工程專業可以采取“平臺+模塊”的培養模式,即頭兩年半時間學習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后一年半時間分三個方向開展專業課的學習:建筑工程方向、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專業得到細化,學生學得更精更細,更有利于畢業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現有“大土木”的籠統教學,還是未來“平臺+模塊”的教學,建議都必須開展以下專業選修課,供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擴寬多方面知識面:《建筑設計》《PKPM結構設計》《工程結構事故分析與處理》《結構可靠度》《城市規劃與交通》《工程監理》等。

五、實踐教學平臺

思想政治理論課集中實踐學時共38學時,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承擔德育實踐16學時1學分;其余22學時由各學院結合入學教育、誠信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志愿服務等,在思政部的指導下以講座、參觀、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主動組織完成

課外

課外實踐要求學生至少完成2學分,根據學校《課外創新學分實施細則》認定

上一篇: 初中職稱論文 下一篇: 思想政治專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在线亚洲精品字募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