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8 14:55: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需求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需求管理論文

篇(1)

2馬斯洛需求理論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1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需求

高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既有著敏感的心思,也喜歡追求新潮,為了表現自己,常常特立獨行,甚至出現與班級制度唱反調的問題,而教師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表現,不同的表現代表相應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例如,學生不安心上課、焦慮,大多是由于安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基礎知識薄弱,不愿意學習,少言寡語,是由于尊重需求未得到滿足。只有正確意識到學生的需求,了解他們的困惑,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到,每一個學生都是有進步空間的,必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到問題,從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角度而言,如果學生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就會長期處于焦慮狀態,并表現出某種行為。教師需要注意每一個學生的言行舉止,識別出他們的潛在需求,切實地為他們解決問題。

2.2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需求

就現階段來看,很多教師依然在采用“量化式”管理模式在管理班級,只注重整個班級中的量化考核結果,并不注重考核的過程,也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這顯然是無法達到管理目的的。教師必須要真正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落實到實處,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需求,切切實實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馬斯洛需求理論角度而言,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牢固、穩定的地位,也希望可以得到外界的高度評價,高職學生大多學習基礎差,自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意見,創設出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

2.3滿足學生的生理需求

數據顯示,在高職院校中,貧困學生的比例著實不低,大約有20%,對于貧困學生,學校與教師應該予以他們一些實質性幫助,減輕他們的壓力,讓學生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只有滿足了基本需求,才能夠讓他們朝著更高的方向努力,更好的學習,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幫助他們養成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鼓勵他們定期鍛煉,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質。

2.4滿足學生的安全需求

在高職院校中,建立科學的管理團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穩定的管理團隊能夠減少學生之間的沖突,為此,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班委會,采用教師任命與學生投票的方式選擇管理人員,學生投票一般僅僅考慮到自身的情感問題,而教師任命即可兼顧行為、思想、品格等方面,這就可以選擇出最優的班級管理班子。同時,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大多住校,日常衣食住行均需要自己進行處理,教師可以常常深入到班級與宿舍中,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和住宿氛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安全教育工作,內容需要涵蓋到交通安全、用電安全、上網安全等方面,滿足學生的安全需求,讓他們可以踏踏實實的進行學習。

2.5滿足學生的愛與歸屬需求

愛與歸屬需求屬于高級需求,如果學生得不到來自家庭、群體的關心,就會產生空虛、失落、孤獨的心態,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為此,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措施滿足學生的愛與歸屬需求,這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

2.5.1開展合理的教育

在學生進入到學校之后,教師需要及時開展入學教育,包括行為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內容。在情況許可的情況下,教師需要主動與每一個學生進行交流,歡迎學生的到來,交流活動不需要有順序,通過交流大概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學生存在的負面行為要及時地回避,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讓學生可以獲取到足夠的歸屬感。

2.5.2建立積極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屬于一種特定的價值觀念與精神思想,每一個班級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獨特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行為來促進這種文化的形成。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予以適當的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讓學生得到滿足,自覺保持行為,并將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在周圍群體中傳播開來。

篇(2)

建國以來,基于政府管制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形成了“國家集中計劃,政府直接管理”的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變更和取消,甚至課程學科體系的構建都需要經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學校嚴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或批準的專業目錄,學方案、學計劃和統一專業教材開展教學工作,招生和分配也由國家統一進行,形成了一統性、單一性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放以來,盡管國家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實施通識教育、英才教育,進行專業調整、管理權限下放、就業市場化等,但高校專業人才培養基本秉承傳統的單一性培養模式。表現在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幾個顯著特點:培養目標偏重于政府部門的人才需要,但對廣義的公共部門的人才訴求重視不夠;教學內容偏重于政府管理基礎理論的灌輸,忽視不同部門公共管理與服務的特殊素質和能力培養;知識結構偏重于政治理論水平、行政素養的培養,忽視管理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育。公共管理人才供給與社會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偏差,社會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矛盾凸顯。

2.單一性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第一,培養目標籠統、不明確。單一性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上沒有形成一個能夠體現復合能力,且目標明確的層級就業模式和發展方向,學生的學習重點和就業預期不明確。課程設置范圍和主題寬泛,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等課程大量設置,學生就業方向模糊,甚至產生專業合法性危機或認同危機。學生不知道為何而學,學了往哪去,用人單位也不知道畢業生能干什么,學生對未來缺少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第二,培養方向偏失,培養模式根基不足。單一性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在人才培養方向上重官員、領導等官僚型人才培養,而缺乏服務基層大眾等事務型、服務型人才培養。這種嚴重滯后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轉型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造成人才培養方向的偏失。同時,現行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忽視了當代社會人才選擇的專業性、市場性和實用性,培養模式根基不牢靠。第三,專業進入壁壘低,專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培養模式優勢缺乏。從現實情況看,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進入經濟工商管理法律等領域時,時間成本和智力投資比較高,但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生卻可以很容易地進入公共管理領域學習、工作;即使是公務員考試,招考職位的數量和人數也更傾向于經濟、會計、計算機、法律和中文等,確切針對公共管理的專業人才需求不多。借用邁克爾•波特的壁壘分析框架,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生存現狀正處于進入壁壘低而退出壁壘較高的尷尬境地,該專業很難顯示出核心競爭力,這也反映了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優勢的欠缺。第四,課程設計結構不合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不足。一般性公共管理通識教育過于籠統和寬泛,雖然在教學中加強了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基礎理論課程,但體現專業特色的技能課程、技術課程、創新能力培養課程相當少。即使是設計的學生能力考核方式與組織,依然以理論知識為主,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依然薄弱。

二、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的實踐探索

早在2004年,周口師范學院就嘗試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的改革實踐。近年來,國內部分高校(如山東農業大學)嘗試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改革實踐,并初步形成了基于社會多樣化人才需求,以“近期求就業,遠期求發展”為培養原則,側重培養學術型人才、實務型人才和跨專業結合型人才的公共管理專業分類培養模式。實踐表明,分類培養較好地適應了公共管理人才需求差異性增大的趨勢,更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職業發展的規律。

1.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的特點

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是依據時代特征,淡化專業本位,拓寬專業口徑,構建以學生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課程結構體系設計。低年級統一開設專業理論基礎課和通識課程,夯實學生專業理論基礎,高年級根據職業發展特點及就業需求,設置若干培養方向和教學模塊,按就業與發展方向實施分類培養。其主要特點有:第一,培養目標的多元化。專業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實際,設定多個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多個培養方向、建設多個課程模塊,形成多路徑培養體系。如就業主導型培養目標,即讓把部分實踐能力強、富于創業精神的學生選擇公共事業管理培養方向;準公務員型培養目標,即讓部分有志于公務員事業的學生選擇公務員培養方向;科研發展型目標,即把一部分理論基礎扎實、刻苦鉆研且富于創新精神的學生安排進入研究生培養方向等。設置多元目標能夠增加學生選擇機會,提高目標達成度。第二,課程體系構成的多元化。基于多元培養目標和分類培養思路,課程體系構成必須多元化。課程設置不僅要有理論類課程,而且要有實踐類課程;不僅要有專業基礎平臺課程,而且要有不同的模塊方向課程;不僅要有案例教學、實習實踐實訓等實際仿真課程,而且要有調查研究、畢業論文等綜合知識運用環節。此外,要適當開設企業管理類課程、人文科普課程以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提高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第三,就業、發展渠道的多元化。當今就業市場復雜多變,學生的就業、發展適應性比就業、發展的專一性重要。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發展渠道的多元化,就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強調公共精神、公共理念、公共管理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在政府部門、公共事業單位、社區和企業等在內的各類組織事務性、管理性崗位上的廣泛就業性和升學讀研的多樣化和靈活性。第四,師資隊伍的多元化。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既要以管理學科為基礎,構筑起由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法學等學科交叉發展形成的多學科知識結構體系,又要以適應多元化職業發展要求為目標,加強專業的職業技術、技能培養訓練,構建多學科、多模塊、多素養的復合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專業師資隊伍必須多元化。

2.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的優勢

較之傳統的單一性人才培養模式,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突出了教育的個體性、選擇性和發展性,尊重了學生個性、特長,有利于化解教、學供求失衡,建設和諧高效課堂,并促進學生向其理想的方向發展。它是對學生的全程全員管理,也是對教學過程的動態管理和彈性管理,有助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提高教學質量;它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因材施教,是協和學生人生職業規劃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務實之舉;它是協和學校培養、學生發展與社會人才需求的供求結構性矛盾的有效舉措,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它尊重了學生的“感性選擇”,體現了學校資源的“理性配置”,優化了學習條件和環境,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一,分類培養有助于實務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公共管理專業是應用性專業,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培養的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實務型公共管理人才。實務型公共管理人才需要從業者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因此,培養目標應充分考慮公共部門的職業性質,按照職業角色要求設置培養目標。通過分類培養,更能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一方面在課堂上通過案例教學鞏固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校府合作”模式,送學生到政府單位實習、見習,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第二,分類培養有助于學術型人才培養。一是在理論課程內容上適當加大學習的深度和難度。二是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里,以科研項目促進教學,學研結合。如教師通過科研項目緊跟本學科前沿領域的發展,并將承擔的科研項目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帶入課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應用。三是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由導師指導學生學習與生活,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學習模塊,培養學生興趣與愛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第三,分類培養有助于跨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理論上講,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應從事公共管理相關工作,但由于崗位競爭激烈,現實中很大部分的公共管理專業學生都選擇了跨專業的工作;同時,企業與政府部門的交集越發頻繁,具有公共管理知識背景的人才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因此,基于社會需求,部分高校制定分類培養方案,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適當培養一部分既具備公共管理知識又掌握其他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三、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的完善

1.加強分類培養模式實踐的拓展和宣傳,提升認同感

分類培養的實踐范圍要不斷拓展,實踐內容要深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成長勢頭。目前,國內高校的專業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經過不斷實驗與創新,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創新,不斷的深入研究和完善,使分類培養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備,分類培養成果更具顯示度。同時,還要不斷拓展實踐領域,不斷細化實施方案,通過創新拓展和樣板示范以及宣傳交流,使其產生更大的輻射力、影響力,實現更廣泛的認同。

2.把握人才需求趨勢,明確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

理論上講,高校公共管理類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面向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一些非營利組織,然而,通過對近年來公務員招考數據的分析表明,政府部門對公共管理類人才的需求量并不突出,而對諸如計算機等專業性技術人才的需求卻比較大,政府部門對公共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度甚至不及企業。曾經有學者研究指出,社會組織對公共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度排序依次是:需求一般(67.0%)、急需(25.5%)、可有可無(4.7%)和不需要(2.8%)。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迫切要求公共管理專業轉變一貫的“單一型”專業培養模式,創新培養方式,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明顯加速,公共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成為必然趨勢,客觀上要求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必須不斷改革創新,努力為社會發展、也是為自身的健康發展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人才。社會需求是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

3.堅持“以學生為本”,完善培養規格和課程模塊設計

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是由人才培養模式所決定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主題,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成才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學校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基本目標。因此,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就業、發展需求出發,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校風、學風及文化氛圍等,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進行相應的課程模塊設計,努力實施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力。

4.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公共管理是一種管理服務實踐,需要有創新思維和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現實的公共管理教學組織與社會的人才素質要求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就業選擇與發展機會,應當轉換培養機制,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如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建立“雙循環”教學機制。教師要作實踐調研,形成與教材匹配的“活教案”,豐富課堂教學;學生要深入崗位(部門)管理,帶著疑問回到課堂;同時,邀請政府官員到課堂,講解社會實際、傳授實踐經驗。還如采用“層級分類式”教學方法,低年級實施通識教育,高年級分類“重點培養”。擬繼續深造的學生,強化他們的專業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如參與教師課題研究等;準備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強化其公共管理基礎知識、調查研究和社會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擬到企業的,強化其經濟管理、市場營銷、人際溝通、調查研究能力的培養。另外,“多學科”滲透式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法不可或缺,可通過“專家講壇”、“市縣長論壇”形式,邀請不同背景的專家、教授作專題講座,開拓學術視野,增長學生見識,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5.整合資源,夯實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實施的物質基礎

資源是人才分類培養模式運行的物質基礎,在資源供給問題不能迅速化解的情況下,通過資源優化與整合,為人才分類培養模式搭建資源平臺成為必然路徑。一是師資隊伍的優化與整合。一方面加強教師培訓,另一方面聘請兼職教師和引進專職教師,解決教師資源不足問題。二是充分挖掘網絡資源,加強課程開發與建設,實現特色、優勢課程資源共享。三是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注重校內實驗實踐條件的整合,理順管理體制,打破門戶之別,避免資源人為分割,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共用。

篇(3)

二、項目目標與原則

工廠設計理念:綠色、節能、健康、環保。工廠設計目標:世界級制造(WCM)工廠。項目需求:數據采集、能源重點監控、數據分析與節能、成本分析與生產計劃、能源管理分析等。客戶有很多節能環保理念及舉措,需要統籌管理、綜合需求,建造完整的能源管理系統,指導及幫助生產。項目原則:從設計執行到實施,整個過程都遵循美國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LEED金級認證)的各項要求。•項目實施與應用情況西門子為漯河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能源管理系統包括生產能源監控系統、樓宇自控系統和智能照明系統。上位軟件WinCCV7.0配合電磁流量計、渦街流量計、超聲波熱量計等現場儀表作為生產能源監控系統的數據采集上層SCADA系統,APOGEE作為樓宇自控系統和智能照明系統的數據采集軟件系統,B.Data作為工廠管理級軟件負責全廠的能源數據歸檔、運算分析、趨勢圖表和報表打印。該系統提供了統一的數據接口平臺,實現了項目預期功能,可以滿足工廠提出的節能、成本控制等目前實際需求,并助力太古可口可樂漯河廠實現了LEED鉑金級認證。基于WinCC/B.Data的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具有如下的特點:•易集成性:作為全集成自動化(TIA)的一員,確保與西門子產品線的完全集成,技術數據和商務數據處理系統實現了全面整合;•易操作性:基于對象的設計思想,具有友好的組態界面,可自動管理內部、外部能源報表;

•可預測性:具有基于歷史負荷數據和生產計劃的負荷預測功能,通過生產相關負荷預測的方式可以提高規劃可靠性;•成本控制:能進行能源成本分配,易與財務系統關聯(如SAP),采購能源時,還可以為采購部門提供成本優化支持;•科學管理: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建立能源和原料帳目的公司級透明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重點完成了WinCC監控畫面設計,B.Data數據采集、數據分析,B.Data算法實現,報表功能與模板設計,能源采購預測及能源調度,權限管理與網絡瀏覽,系統集成方案與關鍵接口設計等功能的實現。本項目還包括對生產過程的能源監控、樓宇自控,以及智能照明系統的能源監控。在項目中,WinCC可用作OPC服務器或客戶機,OPC通道是WinCC的OPC客戶機應用程序。本項目WinCC的OPC通道不僅可以與樓控等服務器實現數據通訊,還可以與第三方具有OPC通訊服務器的終端設備通訊,如與ERP和MES等系統通訊,該項目中已為ERP和MES預留接口。

篇(4)

1.1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定位不清晰

對于我國高等教育來說,高職教育的定位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自學、創新、研究等能力的培養,而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導向可以分成四種:供給導向,根據學校自身資源提供教育產品;經濟導向,追求辦學經濟效益最大化;就業導向,以學生高就業率為導向;實踐導向,強調課程實踐、實驗和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些導向總體來說與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高職教育定位并不清晰。

1.2教學方式落后,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有待豐富

當前我國國內高職教育的教學方式仍然以傳統的理論授課為主,方式較為落后。雖說伴有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方式,但是也僅以一些多媒體形式或者實驗室教學為主,沒有真正邁出學校大門,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足,教學形式過于枯燥。課程體系設定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目前高職類院校在物流管理的課程設計上以傳統的倉儲、運輸、配送、采購、信息等為主要內容,這些課程的內容絕大部分與社會相脫節,存在盲目設置的問題,導致學生畢業以后不能加以應用。此外有很多內容存在重復設置的問題,內容設置過于理想化,這都是由在課程體系設計之初沒有進行深入的社會實踐調查導致的。

1.3理論與實踐脫軌,實習資源匱乏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從原先的中職類院校升級而成,大部分物流管理教材在內容編制上仍然沿襲著中專教材,或在其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增減。有的院校直接選用本科類院校的教材進行授課,其內容與高職類院校并不匹配。總的來說,當前高職類物流管理教材理論與實踐脫軌,過分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忽視了應用層面的培養,沒有從根本上體現高職教育的本質特色。此外,缺乏一定的實習資源也是當前高職物流教育的突出問題。我國大多數省市并沒有足夠的相關物流企業滿足學校的需求,只能供學生參觀學習,不是讓學生真正地上崗進行操作。實習仍然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2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模式

2.1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重新構建理論教學模式我國早在2007年就開始大力資助高校籌辦各類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希望通過競賽的模式提高當代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理論水平。從2010年開始,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就已經在天津市成功舉辦了四屆,參賽隊伍持續增加。同時,為了更好地籌備國賽,很多省市地區也都紛紛舉辦省市級職業技能大賽,為學生參賽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可以說,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可以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提高實踐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為學生的理論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1.1通過競賽模式,促進高職類院校教學方式改革

傳統的高職類院校仍然沿襲著單純的理論授課和案例分析并行使用的教學方式。這與職業教育重視的能力素質培養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競賽模式的導入,讓學生能夠在高仿真模擬實操的環境中親身進行操作。比如很多院校專門建立高仿真自動立體化倉庫,讓學生可以親眼見到現代化倉儲行業的硬件設施及其應用,還有一些高仿真軟件的應用讓學生可以直接在電腦上3D模擬倉儲配送的整個過程,并且可以進行角色的互換,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2.1.2通過競賽模式,促進高職類院校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

目前在高職類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中,有些課程并不符合高職類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需要。可通過舉辦高職類物流管理技能大賽,將大賽之所需、所用的相關內容加入到課程體系中,新增一些實訓類課程,加強學生動手和操作能力,讓學生更能適應物流技術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需求。

2.1.3通過競賽模式,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校通過競賽機制的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不再單純地為了考試得分或者獲取獎學金,還可以參加相關省級和國家級比賽,從而學習到更多的物流知識,為自己今后的求職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2.1.4通過競賽模式,大大提升高職類院校教師“雙師”素質建設

要想在競賽中取得好的名次,一方面需要學生個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對學校現有專業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類院校老師的理論知識要過硬,職業技能水平要得到提高。教師在整個競賽過程中,通過與全國各高職類院校教師的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2.2通過“以行動為導向”的思路構建實訓教學模式

2.2.1重構高職物流管理實訓教學目標,以此進行實訓教學內容體系改革

根據高職類學生畢業以后的就職方向規劃,目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物流職業無外乎兩方面:一方面是物流基層作業人員;另一方面是物流基層管理人員。這兩種人員的倉儲作業能力、運輸作業能力、配送作業能力需要通過實訓教學才能進一步獲取。對于實訓教學的目標定位,我們應該清晰地劃分為三部分:(1)面向物流相關企業崗位的技能要求;(2)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和新能力需求,包括為人處世、與人交流等社會工作能力;(3)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具體包括前面所提到的倉儲、運輸、配送等能力。在實訓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上,可以分三步來走:第一步是開展物流操作的初步技能訓練,加強學生對物流基礎理論教學的直觀認識,比如說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企業或者學校實習地點的參觀學習;第二步是開展單項的專門技能實訓,這些主要是結合具體的專業核心課程開展,比如“倉儲管理”、“運輸與配送”、“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等,加強學生對核心專業技能的進一步掌握;第三步是綜合項目技能訓練,這一步主要是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匯總,讓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或者校外實習企業進行綜合化的項目模擬操作,從而對物流管理有進一步認識,進一步擴展所學范疇。

2.2.2大力推進校內實訓設施、設備建設,以此進行實訓教學任務體系改革

物流管理專業由于其特殊性,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相當高,有很多物流企業迫切希望前來就業的學生能夠直接上崗,而不需要長期的企業培訓。目前我國校外實習資源有限,很多實訓環節只能在學校內進行。比如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化分揀線、叉車、堆垛機等都應該是現代化物流實訓基地應該具有的基本設施設備,有一定資金實力的學校還應該配備AGV小車、激光掃描設備、ERP沙盤等,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流。

2.3通過“校企合作”的思路構建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

2.3.1合理的管理機制的建立是保障校外實踐教學正常進行的必要前提

第一,學校應該單獨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部門負責學生的校企合作事宜,責任到位,由專門的領導負責。并且制定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合作規范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辦法,定期對實踐教學環境進行督查,開展相應的考核和評價體系;第二,學校應該派專門的實習指導老師進行實習指導工作。每位老師負責相應的實習學生,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工作情況和生活狀況,防止學生出現負面情緒。實習學生每周完成實習周記,總結自己的工作情況,并進行匯總和反饋;第三,企業在體系保障方面,除了保障學生基本的經濟利益外,還要給學生進行必要的專業技能培訓、定期崗位輪換,讓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充分受到平等待遇和安全保障。

2.3.2篩選正規企業,保證校外實踐基地符合實踐需要

實踐基地的篩選是保障校外實踐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在考察前期,要考察該企業是否具備一定的條件以供學生進行實踐。一是企業的崗位職能設置是否與學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一致,對于物流管理專業而言,該企業所設置崗位必須能夠滿足學生對基本物流技能操作的環境需求;二是企業的背景文化是否與學校培養學生的理念一致,一些企業如果觀念較為落后,設施設備不到位,崗位設置存在明顯問題,則不能作為學校篩選實踐基地的后備隊伍;三是企業的地理位置,學生年齡較小,很多學生還沒有獨自出去工作的經歷,在篩選的時候盡量挑選離學校較近的實習企業。

篇(5)

關鍵詞冰球冰蓄冷數學模型模擬

AbstractPresentsamathematicalmodeldescribingthefreezingandmeltingprocessesoftheice-storagecontainerwithencapsulatediceinsphericalcapsulesandconsideringtheinteractionbetweenglycolandthecapsules,theheatexchangeperformanceofthecapsulesandtheheatlossoftheice-storagecontainer.WithacomputerprogrammecalledSTAITdevelopedtosolvethemodel,simulatesseveralcasesincludingfreezingandmeltingprocesses,andcomparespredictedresultsandexperimentalonesandshowsagoodfitofthem.

Keywordsencapsulatedicestoragesphericalcapsulemathematicalmodelsimulation

1引言

冰蓄冷空調系統是在空調負荷很低時制冷儲存,而在新空調負荷高峰時化冰取冷,因而可以全部或部分轉移制冷設備的運行時間,從而縮小供電網絡的峰從電力負荷差。因此,冰蓄冷空調系統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發展非常迅速,已廣泛使用十幾年之久。

冰蓄冷空調系統由蓄冰設備和空調系統組成。根據ARI《蓄冷設備熱性能指南》,蓄冰設備可分為冰盤管、冰球、冰片滑落、冰晶等幾種形式[1]。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冰盤管和冰球[2]。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冰盤管式蓄冰設備進行了研究[3],生產廠家也開發出許多系列的冰盤管產品。但由于冰盤管管道較細,流動阻力較大,技術要求較高,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生產冰盤管的廠家。而冰球式蓄冰設備由于結構簡單,已成為蓄冰系統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2]。

由于密封球體內的結冰和融冰過程是一個伴隨著相變的導熱與自然對流換熱的復雜過程,掠過冰球的載冷劑的流動和換熱過程也很復雜,因此目前很難看到有關冰球蓄冷和取冷方面的文章和廠家資料。國內較早研究冰球特性的是清華大學的趙慶珠教授,她在1994年發表兩篇關于單個冰球蓄冰和融冰過程的文章[4,5]。而實際的冰球蓄冰設備是將許多冰球堆集在一個圓形斷面蓄冰罐中,因此了解蓄冰罐的蓄冰和融冰特性對冰球式蓄冰罐的生產、設計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載冷劑在冰球式蓄冰罐中的流動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涉及載冷劑掠過冰球的換熱以及冰球內的要變換熱過程。對此作如下簡化:①冰球在罐內均勻分布,載冷劑和冰球中介質的熱工參數只沿流程發生變化;②冰球的傳熱性能只與冰球中的冰量有多少有關[4,5]。根據這兩個簡化條件即可得到冰球式蓄冰罐的數學模型。

2.1數學模型

將冰罐中的冰球沿載冷劑流程分成若干排,每排中的冰球個數為N,每個冰球的表面積為A,每排冰球占據的長度為E,冰罐中載冷劑的有效流通面積為F。在每一排中,載冷劑的溫度相同,冰球的溫度相同。載冷劑側的能量方程為

(1)

(2)

(3)

(4)

式(1)~(4)中,Tf為載冷劑溫度,τ為時間,uf為載冷劑流速,af為載冷劑的導溫系數,qht為單位體積載冷劑與冰球間的換熱量,qfls為單位體積載冷劑通過罐壁的熱損失,ρf,cf分別為載冷劑的密度和比熱容,Kc為冰球的溫度,D為冰罐直徑,Tamb為周圍環境溫度,Rw為冰罐壁熱阻,aw為載冷劑與冰球外表面的換熱系數,an為冰球中的介質與冰球內表面的換熱系數,R0為冰球殼熱阻。

其中aw由下式確定[6]:

(5)

(6)

式(5)(6)中,dp為冰球直徑,λf為載冷劑的導熱系數,Pr為載冷劑的普朗特數,Rep為載冷劑的雷諾數,v0為罐體中載冷劑的表現速度,νf為載冷劑的運動粘度。an由文獻[7]回歸得到。冰球側的能量方程為

(7)

冰球中無冰時:(8)

冰球中冰水共存時:(9)

冰球中全冰時:(10)

初如條件:Tb=T0,Tf=T0,ε=ε0(11)

邊界條件:Tf|x=0=Tfin(12)

式(7)~(12)中,Qht為單位冰球與載冷劑間的傳熱量,m為單個冰球中介質的質量,cw為水的比熱容,ε為冰球中的結冰率,qlt為冰的常融解潛熱,ci為冰的比熱容,T0為初初始溫度,ε0為初始結冰率,Tfin為冰罐中載冷劑的入口溫度。

2.2方程的離散和求解

采用隱式格式對上述方程進行離散,用追趕法求解離散后的方程組。具體計算過程如圖1所示。

圖1框圖STAIT程序的計算

根據圖1所示的計算框圖,筆者編制了計算冰球式蓄冰罐的計算程序STAIT(SoftwareofTime-dependentAnalysisforIceTube).

3模型驗證

為了驗證上述模型是否合理,筆者利用STAIT計算了若干個工況,并與深圳中電大廈門冰蓄冷系統的實測結果進行了比

較。

3.1深圳中電大廈冰蓄冷系統的簡介

深圳中電大廈是我國第一家正式運行的冰蓄冷系統,其蓄冰系統部分如圖2所示。

圖2深圳中電大廈蓄冰系統示意圖

1995年6月,清華大學熱能空調教研室趙慶珠教授應邀對該系統進行了實測。此次測試包括單罐的蓄冷取冷過程、雙罐串聯和并聯的蓄冷取冷過程。本文中的實測結果摘自此次實驗的測試報告[8]。

3.2模擬結果與實測結果的比較

利用STAIT程序,筆者計算了表1所示的8個測試工況下的蓄冷和取冷過程。圖3至圖10分別給出了這8個工況的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的比較。

表1STAIT計算工況工況編號狀態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流量/m3/h

1單罐蓄冷13日20:2114日7:52361.9

2雙罐蓄冷13日20:2114日7:53315.8

3單罐蓄冷14日18:3215日7:53360

4雙罐蓄冷14日18:3215日7:53314

5單罐蓄冷15日20:2316日7:53360

6雙罐蓄冷15日20:2316日7:53314

7單罐蓄冷15日10:3315日14:18191.6

8雙罐蓄冷15日16:3315日20:20179.4

圖3工況1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4工況2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5工況3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6工況4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7工況5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8工況6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從圖3至圖8可以看出,蓄冷開始時,載冷劑的溫度下降較快,當降至-4~-6℃后,載冷劑的溫度幾乎不再下降。這說明冰球結冰前水溫下降較快,而一旦開始結冰后,冰球與載冷劑間的換熱是非常穩定的。不論是實測還是計算結果,都反映了這一規律。從圖中還可以看出,不論是單罐蓄冷還是雙罐串聯蓄冷,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均吻合較好。

圖9工況7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圖10工況8冰罐入口溫度和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從圖9和圖10可以看出,取冷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出口水溫上升較慢。經過一定時間后,出口水溫上升較快,逐漸接近入口水溫。計算和實測結果均反映了這一趨勢。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除取冰開始的段時間里計算和實測有些差別外,二者相互吻合很好。造成上述差別的原因主要在于實際開始取冷時冰罐中的結冰率沿程并不均勻,而模擬計算時卻采用了相同的結冰率。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給出的數學模型定性上與實測結果完全一致,定量上與實測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提出的冰罐模型是合理的。

4結論

本文針對冰球式蓄冰罐的換熱特點,提出了以單個冰球換熱特性為基礎的冰罐的數學模型。該模型考慮了載冷劑的掠過冰球的換熱、冰球內相變換熱、冰罐的漏熱等因素。并編制了求解冰球式蓄冰罐的換熱特性的程序STAIT。利用STAIT程序,計算了8個不同的蓄冷和取冷工況,并將計算結果與深圳中電大廈冰蓄冷空調系統的實測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冰球式蓄冰罐的數學模型較好地反映了蓄冰罐的特點,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吻合很好,可用于研究冰球式蓄冰罐的熱工特性。

5參考文獻

1AIR.蓄冷設備熱性能指南,1994。

2李華堅,陳建平,空調系統的蓄冷調荷技術,暖通空調,1992(5)

3TBJekel,JWMitchellandSAKlein.ModelingofIce-StorageTanks.ASHRAETrans.1993:1016-1024

4趙慶副教授,蔣久軼,冰球蓄冷過程的傳熱研究第一部分:冰球蓄冰過程的數值模擬。1994年暖通空調年會論文集。

5趙慶珠,蔣久斬,冰球蓄冷過程的傳熱研究第二部分:融冰過程的傳熱分析,1994年暖通空調年會論文集。

篇(6)

一、引言

軟件需求開發是軟件工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軟件生命周期中的需求、設計、編碼、測試和維護等各個階段中,需求開發處于軟件工程的開始部分,它提供構建軟件項目的根基,決定軟件開發成果滿足客戶需求的匹配程度。軟件需求開發環節的失誤會隨著開發進度的擴大而蔓延,資料表明,軟件項目中由于需求開發管理混亂而造成的返工開銷幾乎占了總開發的50%。本文應用項目管理理論分析軟件需求開發階段的系統構成,并設計管理模型來提高軟件需求開發的管理效率。

二、軟件需求開發管理過程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軟件需求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變化性、主觀性等特點,并帶來軟件需求開發管理的復雜性。軟件需求開發是一定的組織利用有限的資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可以作為項目來進行管理,其管理過程由需求獲取、需求分析、編寫軟件需求規格和需求驗證四個階段構成。

1.需求獲取

需求獲取是在問題和最終解決方案之間架設橋梁,其主要任務是和用戶方的領導層、業務層人員進行溝通,獲取用戶的具體需求,并了解用戶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硬件環境、軟件環境、現有的運行系統等具體情況,同用戶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和方式。軟件需求獲取的方法有:與用戶交談,向用戶提問題;參觀用戶的工作流程,觀察用戶的操作;用戶工作的情景分析;現有系統的問題報告和改進要求,事件和響應;市場調查和向用戶群體發調查問卷;與同行、專家交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分析已經存在的同類軟件產品,提取需求;從現有產品或競爭產品的文檔中提取需求;從行業標準、規則中提取需求;從Internet上搜查相關資料等。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通過建立業務模型的方式來描述用戶的功能需求,為客戶、用戶、開發方等不同參與者提供一個交流的渠道。業務模型可以映射出軟件產品的核心需求,即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應描述軟件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對輸入的響應,并描述特定條件下的系統構成等。軟件產品本身可能還存在與業務無直接關系的非功能需求,具體與系統的總體特性有關,如可靠性、響應時間、存儲空間等。非功能需求定義系統提供服務或功能的約束,包括時間約束、空間約束、開發過程約束及應遵循的標準等。通常這兩類需求構成軟件需求的總集。

3.編制軟件需求規格

軟件需求規格的編制是為了使用戶和軟件開發者雙方對該軟件的初始規定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使之成為整個開發工作的基礎,需求分析完成的標志就是提交一份完整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以一種開發人員可用的技術形式闡述軟件必須提供的功能和具備的性能,以及必須考慮的限制條件。軟件項目客戶通過軟件需求規格了解軟件項目能夠提供的軟件產品,檢查軟件需求是否滿足需要;項目管理人員根據軟件需求規格制定項目的開發計劃和管理過程;軟件開發人員通過軟件需求規格理解要開發的產品及具體要開發的內容;軟件測試人員通過軟件需求規格驗證軟件。

4.需求評審

編寫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還應當進行需求評審,確保需求確定的科學性。可采用下列指標進行評審:(1)正確性:每條需求都正確代表構建軟件系統所要完成的事情。(2)無歧義:每條需求只有一種解釋。(3)完備性:需求不能發生遺漏,應全面考慮相關問題。(4)一致性:用戶需求必須和業務需求一致,功能需求必須和用戶需求一致。(5)重要性和穩定性分級:現有資源不足以實現所有需求時,可以根據級別的高低決定實現的先后,舍棄一些級別低的需求以保證項目的按期交付。(6)可驗證性:需求分析是可測試的,只有系統的所有需求都是可以被測試的,才能夠保證軟件始終圍繞著用戶的需要,保證軟件系統是成功的。(7)可修改性:每一條需求都易于完整一致的進行變更,且不改變需求集的結構和風格。(8)可跟蹤性:每條需求都是可溯源的,且存在一種機制使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引用需求是可行的。(9)可理解性:用戶和開發人員都完全理解需求集的整體行為、所提供的功能及其中的每條需求的含義。

三、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模型

1.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模型構建原則

軟件需求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管理模型的構建應遵循下列原則:(1)程序性原則: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應遵循固定的業務流程,可將其劃分為需求獲取、需求分析、編寫軟件需求規格和需求驗證四個階段,前一階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2)系統性原則:軟件需求開發要在限定的時間、成本條件約束下達到一定的質量,實現軟件系統的最優,要求管理遵循系統管理原則,實現目標最優。(3)簡化性原則:化繁為簡,將模糊的、潛在的復雜問題明確化,以圖表的形式表示出,并以簡化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便于項目管理。(4)平衡性原則:管理軟件需求開發的具體事務要有一定的側重。對于需求開發過程事項,應根據影響大小分清主次,關鍵的事項或者事項里的某個多發問題點,著重管理,達到在管理上的主次平衡。(5)高效性原則:模型的設計必須以促進需求開發目標的實現為前提,提供給相關人員一個展示需求開發管理和有效解決方案的平臺。(6)時時控制性原則:及時控制需求開發過程中影響進度、成本、質量等問題,及時發現解決沖突事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證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7)動態性原則:開發中應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先進的技術應用到軟件需求開發中,并學習借鑒相關軟件需求開發的成果。

2.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構建了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模型,見下圖:

該模型遵循了軟件需求開發的管理流程。啟動階段,軟件開發進行了可行性研究,軟件項目已立項,項目正式啟動。軟件需求開發管理階段是模型的主要部分,按照項目流程,依次劃分為需求獲取、需求分析、編寫軟件需求規格和需求驗證四個階段。總結階段,對軟件需求開發管理進行總結,并進入到軟件程序設計階段。模型的核心部分是應用項目管理的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對軟件需求開發進行動態管理。進度管理就是制定出經濟合理的進度計劃,然后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檢查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之間的差異,并及時找出出現差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以確保項目按時按質完成。進度管理應加強溝通,掌握可能延誤進度的環節,并嚴格控制進度變更。成本管理就是對項目所需的成本情況進行詳細地分析和估算,編制資源需求計劃,并編制項目所需的成本估算和預算,在執行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項目成本進行控制。成本管理應嚴格控制加班、浪費等額外支出。質量管理是為了保證項目的可交付成果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圍繞項目質量而進行的計劃、協調和控制等活動,其具體內容涉及質量規劃、實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通過進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質量管理,使軟件需求開發成為進度快、成本低和質量合格的有機統一體。

該模型規范了軟件需求開發的業務流程,并在整個軟件需求開發的不同環節之間建立聯系,明確需求開發過程與自身各任務項之間以及項目其余環節所存在的各種聯系。模型各環節間的相關性、可追溯性保證了軟件項目需求開發過程,可以遵循統一的管理模式。該模型具備可配置性。每個軟件項目,都具有個性化管理需求,在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可以針對具體的開發團隊,項目要求,管理側重點,擴增相應的管理模塊,將此模型推廣到任何一個軟件需求開發項目。

3.模型應用

由于軟件需求開發具有復雜性,其主要表現為需求描述問題,明確表達需求較難確定,并且難以統一;需求完備問題,需求沒有遺漏,難以準確劃定系統范圍;需求的變更問題,需求變化是永恒,需求不可能是完備。模型應用需做好以下工作:(1)文檔化管理。需求必須有文檔來記錄,該文檔必須是正確的,是經過驗證的,是在受控的狀態下變更的。開發或管理人員常常會在含糊的情況下把認為是相對簡單的需求忽視而省略文檔記錄,其實未必簡單,只有想清楚、寫清楚、說清楚才說明已經真正把需求整理清楚了,同時方便日后維護工作的展開。需求含糊的情況下要進行會議形式處理,并邀請相關人員參加進行需求澄清及確定,需求在進行多方確定后進行歸檔。同時軟件需求的復用率也是相當高的,可以避免升級時重新將需求再次獲取,只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作為文擋需求復用升級處理。(2)審核評估需求變更,減少變更的影響。在管理軟件開發過程中,需求漸變是必然的,無論需求變化的程度如何,只要需求變更就必須進行評估。在需求變更之前必須由項目管理人員審核,再傳給開發人員進行評估等工作。管理人員必需依據對整套系統的了解程度分析需求變更過程中可能受影響的系統及受關聯的功能模塊,并制定積極應對措施。(3)整體管理。應識別、確定、結合、統一與協調軟件需求開發管理過程中所需要進行的各種過程和活動,保證進度、成本、質量等各要素的相互協調。

四、結語

軟件需求開發在軟件項目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應用項目管理理論,設計了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模型。該模型遵循項目管理流程,將軟件需求開發劃分啟動、需求開發過程、總結三個階段,并將軟件需求開發過程劃分為需求獲取、需求分析、編寫軟件需求規格和需求驗證四個階段,模型應用項目管理的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對軟件需求開發進行動態管理,實現軟件需求開發項目目標最優。該模型能夠提高軟件需求開發管理效率,確保軟件開發能夠按進度,低成本,高質量地完成。

參考文獻:

[1]景慎艷:軟件項目需求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27)

[2]左懷遠:軟件項目中的風險管理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8(3)

篇(7)

女生情緒具有一定的內隱性。與男生比較,女生性格內斂,表面上平和細語,但內心深處卻積攢著抑郁、憤怒、苦惱、恐懼、興奮、激動等情緒,所以,有的時候很難發現她們真實的想法。女生情緒具有一定的外顯性。他們喜歡與自己的閨蜜聊一些她們關于生活、學習、愛情的方面的話題。在尋求幫助的同時,敞開心扉,這個時候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所以女大學生的情緒變化無常,讓人難以捉摸。

1.2情緒中表現出感性大于理性的特點

女生的某種情緒得不到控制,一旦持續時間較長就會產生集聚效應,使得情緒大范圍的擴散,將這種情緒強加到相似的事情或相似的環境當中。不自覺的將情緒帶給別人或帶到這件事情當中,感情用事,失去理性思考,這樣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2.網球隊女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教練開展訓練

隊員情緒管理對教練員展開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通過認知、產生動機、情緒調整等配合完成的系統工程。學生有一個好的情緒才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加強學生情緒管理,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將幫助學生抵制抑郁、煩躁、憤怒、激動等不良情緒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在網球訓練中,學生只有保持一個好的情緒才會對訓練抱有積極的態度,在執行教練訓練意圖及在完成訓練任務上會有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有利于促進球隊內部的和諧

情緒是一種表達內心想法與情感的心理活動,在人與人之間起著表達與傳遞信號的作用。事實上情緒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較語言更具有優勢,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良好的情緒管理將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那么,在球隊中保持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教練對隊員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教育,認識到情緒管理對對內和諧的重要性。好的情緒可以傳播甚至泛化,使得大家都具有好的情緒;消極的情緒也會互相傳染,將大家的情緒搞得消極。只有每個人都抱有積極的情緒才會保障球隊內部環境的和諧。

2.3有利于自身訓練水平的提高

自我情緒的管理對于隊員自身訓練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積極地情緒使得學生有好的心情、好的狀態,從而會積極投身訓練當中,充分理解技、戰術的應用;如何合理的分配體能;積極承受訓練帶來的強度與負荷,保質保量的完成訓練任務,從而提高訓練水平。相反,情緒管理不好會導致訓練懈怠;不能認真理解教練意圖;甚至思想怠慢導致身體肌肉消極運動所產生的意外受傷,傷病的產生不只是訓練效率的低下,還有可能長時間的養病,這種狀況隊員自身從何談訓練水平的提高。

3.網球隊女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

3.1提高認知水平,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提高自我認知水平。情緒的不穩定并不是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是否有理性的思考,女生看待事情往往帶有感性色彩去解釋與評價,如果改變我們的認知水平,理性看待問題,改變了對事情的看法,消極情緒、不穩定的情緒將會改變。提高認知水平,理性思考人或事將會促進自我情緒的管理。合理的宣泄與表達。合理的宣泄與表達在一定意義上會釋放不良情緒,讓心胸豁然開朗,有如釋重負只感覺。合理宣泄可以通過打墻、發球等練習手段進行,可以對墻狂打但注意千萬不要受傷。合理表達注意觀察對方的情緒,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就會在表達出自我感受的同時不去傷害到對方。嘗試不同的情緒體驗。情緒急躁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平靜心態的事情。如練習第二次發球,要求穩定性,這樣可以調節急躁情緒。情緒抑郁時做一些亢奮的事情。如練習第一發球,調動自己的興奮度,從而調節抑郁的情緒。

3.2建立師生間的交流平臺,輔助學生情緒管理

教練是一支隊伍的靈魂,沒有教練的技術與精神指導,這支隊伍是沒有戰斗力的。其實教練有時像隊員的父母,有時像隊員的哥哥姐姐,他們需要教練的關懷與指導。教練作為隊里面年長者在人生閱歷和情緒管理上都更有經驗,所以,教練在訓練場上是技術顧問,在場下是心理醫生,這種角色的轉換不可缺少。尤其作為隊員情緒的間接管理者更需要和隊員進行溝通,而且察言觀色、建立信任、有心靈上的溝通這些一樣都不能少。所以教練與學生應建立一個心靈交流的平臺,輔助學生進行情緒管理。

3.3加強隊伍凝聚力,提高情緒管理效率

一個好的球隊并不是訓練的時候到,結束離時開,它一定是大家除訓練外還有其他情感的交流,這樣的隊伍才是有凝聚力的隊伍。重點是,一支凝聚力強的隊伍會給所有隊員精神上的支持,而且當團隊的凝聚力驅使時,帶給大家的是自信、樂觀、快樂等積極情緒,遇到煩心事或困難會有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有利于個體不良情緒的宣泄與表達,抑郁、急躁等情緒會明顯改善。

篇(8)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見到一些新異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鑼打鼓送老工人退休;農村小伙子娶新娘,壯漢抬著轎子,一隊鎖吶樂隊在前面開路,十分熱鬧;還有農民吊在竹桿上車水灌溉;婦女搖著紡線車;從蛇肚內取出蛇膽和酒喝,等等現象,都能使游客產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臺旅游團在廣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區小飯店供應烏黑的墨米飯,吃慣了白米飯的游客,見此米飯既好奇又膽怯,不知此為何物?熱情的導游說:大家吃吧,這叫墨米,是廣西河池地區東蘭縣的特產,為什么呈黑色呢?據民間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東蘭附近的紅水河也斷流了,方圓數百里田地龜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漢的地里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著。為救活這蔸禾苗,老漢爬了九重山,走過十六個村莊,還是不見水的蹤影,沒辦法,只好忍痛割斷自己的手指,用鮮血澆灌禾苗。說來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潤,居然長得很茁壯,結出一串顆粒飽滿的稻穗,老漢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鄉親們把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來,翌年春天用它播種,得到的稻米顏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飯,香氣撲鼻。常吃墨米,可治療慢性肝炎,胃炎,貧血,故有“藥米”之稱。通過導游介紹了墨米的神話故事,頓時使游客情緒活躍起來,團內幾位港臺老太太紛紛要求購買帶回去,讓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采,許多外國游客品嘗中國菜,見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贊不絕口,胃口大開。在餐桌上看到這些菜,就象是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機拍照留念,有的請主人介紹它的名稱、來歷、制作方法、特色等,他們聽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確,中國菜融實用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不僅味美營養豐富,而且菜名頗具詩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錢遍地”,這菜名豪華氣派,實則是金黃的冬菇擺在翠綠的青菜上;粵菜“龍鳳呈祥”,多么喜慶吉祥的名字,原來是雞、蛇一塊燒煮而成;用母雞燉甲魚,真是逗趣諧謔,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令人大飽口眼之福。服務員小姐又捧來一盆清香四溢的釀豆腐,已有飽意的客人一箸未動,服務員小姐笑迷迷地說:這道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愛吃的御膳宮食。一聽說皇帝吃的御膳,幾位外國朋友頓時雀躍,筷勺齊上,一盆釀豆腐一掃而光。說實話,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夾瑪瑙肉糜精工烹調而成。其特點是過油而不膩,湯濃而不沾,外脆內嫩,甜中透鮮,汁若琥珀,形似金元,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初次品嘗這道菜,飽享口福,獲取知識,實是受益非淺。

參觀蕪湖鐵畫,是一大藝術享受,工人們以錘,以鐵當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鐵畫來,來廠參觀的日本友人也贊不絕口:“真了不起,中國的文化太偉大了”。工人師傅手中的錘簡直比畫家的筆還要來得自如。

鐵畫原名鐵花,為明末湯鵬所創制。它酷似國畫、水墨畫,然而,卻是采鐵作畫,以錘鍛制而成。它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將繪畫與工藝相結合,構成黑白分明、虛實相對、蒼勁凝重、豪放瀟灑、有強烈立體感的獨特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枝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鐵畫一直銷往國外,深受國際友人青睞。日本朋友親眼目睹之后,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地,對異國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許多游客觀后感慨地說:此次中國旅游真是不虛此行。

三、旅游者的懷舊心理

探古訪幽乃是旅游者懷舊心理的反應。游過的山水名勝,有機會重游,會感到十分親切,遐想萬千。西安是中國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想當年,盛極一時。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墻基礎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明城墻。游人見到象巨龍一樣的城墻,靜臥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古時的盛況,一一浮現在游人心中。朝代興衰,歷史滄桑,留給后人無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區的秦嶺支脈驪山,西周時期,周幽王曾與褒姒在此建驪宮行樂,并點燃烽火,戲弄四方諸侯,后被犬戎殺于驪山腳下。人們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尋歡作樂,皇帝國威在驪山大修華清宮。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四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使人遙想當年驪山變成達官貴人的享樂之地。誰料結果發生了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于馬嵬坡。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敗的必然結果。人們驅車來到驪山腳下,仰望長空,撫今追昔,想當年華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燈紅酒綠度時光,廣大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悲憤交加。詩人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名句。

總之,不同類型的旅游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

篇(9)

這種“管理即控制”模式還會營造一種過火的政治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勢力范圍之爭、勞工爭端、高壓統冶等一些現象屢見不鮮。這不僅會給公司帶來不良后果,而且最終還會削弱公司實力,從而使公司無法達到為用戶服務的目的,甚至還會產生“過分控制”的現象。比如把產品引入市場這種最簡單的事情也要經過各級簽字,多方協商,達成協議才得以批準。由于機構的復雜,做一項簡單的工作也會不知不覺地卷入政治漩渦中。

很多人認為:大企業應該建立起龐大的管理機構對企業實施管理,也就是說:企業越大,行政機構就應該越多,企業因此才能發展。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即使是小企業,在經理們事無巨細的干預下也不會繁榮,反而會每況愈下。但惠普公司的經驗卻告訴我們,管理機構是可以做到又大、又富于靈活性的。為了更好地解釋這兩種管理模式所帶來的不同后果,還是讓我們看看惠普是怎樣超過Digital而成為美國第二大計算機公司的吧!

在所有的70年代繁榮一時的計算機廠商中,歷經了15年的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卻能轉危為安,而沒有面臨停工、破產和失去市場威脅的企業,也只有惠普公司一家了。

許多企業的經理們要靠“數量”取勝。歸根到底就是要通過克扣員工工資來增加企業利潤。比爾·休略特和戴維·帕卡德(惠普公司的創立者)卻認為只有員工們受益,企業才會繁榮,企業應該給員工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幫助他們擺脫隨時被解雇的不安心理。隨時解雇員工的做法在當時的電腦界是很正常的。但比爾和戴維卻認為,強大的企業應該是一個團結協作的團體,應創立一種不拘禮節的公司作風。在經營和管理惠普公司的過程中,比爾和戴維創立了一種為員工服務的企業文化。在這種新型管理模式的指導下,惠普公司不斷繁榮發展。

當時惠普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總部設在馬薩諸塞州的Digital公司(1957年由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師肯·奧爾森創立)。奧爾森認為Digital公司的一切行動都要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他甚至創造了企業座右銘:“一個公司,一個策略,一個思想。”Digital公司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即控制”管理模式走向極端的一個例子。

奧爾森的命令就是圣旨,沒有他的命令任何工作都不能啟動。專斷是Digital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雖然現今的許多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但在當今的形勢下,這種做法必然會使企業走向滅亡。

從表面上看起來,惠普公司的經營方式與Digital 極其相似,兩個公司都向同類用戶出售小型計算機,但惠普公司權力下放,企業文化輕松靈活,員工們有決策權。而在Digital公司,獨斷專行的管理思想滲透到了Digital公司企業文化的各個環節。當時的Digital 公司是個成功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小型機廠商,同時也是北美洲第二大計算機生產企業(僅次于IBM公司)。就是到了1988年,Digital公司在小型計算機銷售方面也仍處于領先地位,年收入達到124億美元,幾乎是惠普公司年收入的兩倍。

1994年,情況發生了變化。由于管理得法,惠普公司年銷售額增至240億美元,公司以每年銷售額增長24%的速度迅速發展。而Digital公司的年收入卻只有135億美元,如果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來,它的銷售額同1988年相比還有所下降。

權力下放幫助惠普公司及時對用戶需求做出反應。因此,惠普公司很早就進入了個人計算機市場。目前,惠普的各個分公司不僅向市場上銷售桌面計算機,他們還設計出一種便攜式超小型計算機并投放市場。惠普的打印機分公司還占領了桌面打印機市場。惠普公司在計算機領域因勇于改革,大膽創新而聞名。他們經常主持研制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英特爾公司聯合設計的P7型超速微型數字機就是他們革新的成果。

90年代的計算機工業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惠普公司也面臨低盈利、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和要求苛刻的用戶群體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令世人關心的是,惠普公司如何對這些挑戰做出反應呢?惠普沒像其他公司那樣加強和鞏固高層管理部門的權力,而是更進一步地下放權力。

與惠普公司不同的是,Digital公司龐大的官僚機構決定了他們很難生產出令用戶滿意的產品。創始人肯·奧爾森對個人計算機不感興趣,當然對用戶的需求只能置若罔聞了。把持Digital公司決策權的總部的領導者也都持有這種偏見。結果Digital公司在IBM推出IBM PC機后又白白耽誤了10年。

惠普公司是通過權力下放的管理方法來解決財務危機的。而Digital公司在銷售額下降,公司陷入困境之時卻堅持遵循管理即控制的企業思想模式,自上而下實行財務控制,并加強和鞏固了公司內部的官僚機構。

Digital公司從IBM那樣的傳統公司雇來了“鐵腕”經理,以此加強公司的凝聚力。不久,裁員開始了。最初被迫下崗的是那些有實踐工作經驗的“現場”銷售人員。Digital公司把能傾聽用戶呼聲,能為用戶服務的人員都當作了裁員對象,Digital公司因此失去了用戶,自然也失去了市場。所以當1994年5月《商業周刊》感嘆Digital公司處境每況愈下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篇(10)

 

中職專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確定后,為學生提供優質教材,便成為體現課程理念、提高課程質量的重要方面,教材編寫團隊的課程思想、人員組成、作用發揮等是教材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

中職“專業課程綜合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項目教材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是跨學科的,一個項目總需要多學科知識和多種技能教育管理論文,因此,開發專業項目課程、編寫項目教材需要優選多學科、多類型人才,包括學科專家、技術專家、實訓教學研究人員、課程專家、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人員等,集各位專家的長處,各類專家各負其責,共同編寫每個項目及其中的每個工作任務,打破一本教材幾個人編寫、每位編寫人員各編若干章節的傳統編模式。無論是編寫成套教材,還是編寫單本教材,都要組成一個團隊,其中,有一位領銜人和若干名成員。

一、領銜人

領銜人應是具有組織管理能力、掌握專業知識的職業教育課程專家。領銜人從學術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要將先進的、切實可行的職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編寫的各類信息與教材編寫團隊共享,帶領大家共同提高,建立起高效的指揮系統、信息系統、評估診斷系統和反饋系統教育管理論文,有效地組織教材培訓和教材使用實驗論文服務。可聘請全國職業教育著名專家對教材的編寫理念、研制方法與程序等進行指導,使教材體現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和學習理論,提高教材質量和可信度。

領銜人既要領導編寫團隊認真研讀專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更要基本統一團隊編寫中職專業教材的指導思想。中職專業教材除具有學術性、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生活性、工具性、權威性外,更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的項目課程,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材

教材要充分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以能力為線索,以“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以科學的行動過程呈現項目,由實踐整合理論,切實落實“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在結構體系上,由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專業課程方案和設計教材框架。

企業的產品和設備是各種各樣的,企業的實際工作也是龐雜的。在企業某一職業的林林總總的工作任務中,總包括若干項基本操作要素,把這些要素提煉出來教育管理論文,進行科學地優化組合,便成為該職業的基本工作項目。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的針對性和綜合職業素質,完成從學生到生產一線技能性人才的轉變,還應有一些實際工作項目。基本工作項目和實際工作項目組成該職業的項目系統,如果掌握了這些項目就能勝任該職業的工作論文服務。由此產生的面向工作領域的項目課程的工作項目,多數并不是真實工作中的工作項目,而是加工后的工作項目。工作項目多數源于職業工作,又高于職業工作。在每一個工作項目中,還可以有若干個工作任務或訓練課題,其中,既包含工作技能與技術要領,又蘊含相關知識。

項目課程教材中的知識負載,其實是工作任務選擇設計的自然結果。要全面分析本專業工作領域需要哪些系統的理論知識,將現實工作需要的知識教育管理論文,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編入相關課程相關項目的相關工作任務;為中職學生職業生涯打基礎、添后勁的知識,也應根據其與工作任務的關聯性有機地編進相應工作任務。這兩類知識,都要科學地、系統地融入項目課程系統的各個工作任務中。

2、研究性學習課程教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程教材最終要落實到學生身上,所以編寫教材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自主、自覺、更快、更好地發展。要注重教材在使用過程中的研究性,一是教材內容的呈現要逐步過渡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項目式研究性學習,二是留有足夠的空間讓授課教師進行二次開發。教材不僅“導”學生,還要“導”教師,讓教師更好地“導”學生。

教材要把握中職生的特點論文服務。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的各種能力發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教育管理論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思維形式多趨于表象性,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應充分考慮中職生的認知特點,遵循他們的技能與心智發展規律,采用積極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自發地掌握技能、學習知識,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實踐證明,直觀性強的教材受到中職學生的歡迎。教材的直觀性表現在:第一,使用形象化的文字來描述事物,注意回避難以理解的理論闡述,對于以定義形式出現的概念,盡可能用經驗(實例)加以驗證式說明,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育管理論文,使用圖表、圖象、錄象、計算機模擬、字體變化、紙張色彩和底紋的變化等直觀表現形式。第三,內容編排的藝術性,材料呈現的藝術性。

3、提供多種教學媒體

教材一般要提供以下教學媒體:(1)紙質教材,(2)電子光盤,(3)專題網頁資源,(4)供編寫人員及學科專家、技術專家與教材使用者互動的網站或網頁,(5)與使用者交流的專用電子郵箱等。

領銜人在編寫團隊集中研討的基礎上,形成教材編寫提綱與教材體例,并組織研制教材樣章,供編寫人員模仿與參考。

二、專業骨干教師

高素質的作者隊伍是構建品牌教材的基礎論文服務。中職教材具體的編寫工作應由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教科研基本功扎實的專業骨干教師來做。專業骨干教師包括專業課教研人員、學科專家、學科教育專家、實訓指導教師等,大量的教材文本編寫任務應由其中的“雙師型”教師承擔,他們的文字功底應較強。有創新之師才能造就創新之生,所以參編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

專業骨干教師,尤其是在相關課程中有多輪授課經歷的優秀教師教育管理論文,不僅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掌握專業課程教學規律、教學特點及本專業領域的教學現狀、教學動態,能夠把握學生的需要、感受、興趣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過程性,能夠從學生認知水平提高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對教材的編寫提出構想。在這方面,無論是課程專家還是企業專家都是無法替代的。參編教師要到生產一線進修和崗位實踐,摸清生產實踐的崗位群分布情況,弄清生產實踐的工作過程和技術要領、行業企業的標準和規范,使專業教材達到企業要求,還要認真研究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標準,使教材能夠兼顧職業技能鑒定。參編教師應不受原有課程的影響,拋開個人的利益關系,嚴格依據工作任務組織課程。專業課教研人員還要從教學科研的角度對教材提供中觀的意見。

在編寫的過程中,應穿插集中培訓、集體討論、自我學習、企業調研、學生問卷調查等工作教育管理論文,這樣不僅可以使參編教師開闊思路,保證教材的編寫質量,還可以使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教理念也會在教師的頭腦中深深扎根。

三、行業企業技術專家

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包括技師、車間主任、班組長等基層部門負責人等論文服務。他們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深切地了解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他們來自實踐,精于實踐,是實踐專家。應召開有代表性的實踐專家研討會,請他們對相關職業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分析具體崗位的職責任務,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的框架。由實踐專家和教師,共同歸納每一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確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務的詳細內容,綜合設計課程項目教育管理論文,確定教材的編寫內容,包括“工作與經營過程”、“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和“對工作的要求”等。按照從事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組織教材內容,由實踐整合理論,確保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有了相關行業和企業技術專家的參與和支持,才能使教材的開發能夠真正做到以職業實踐為導向,使課程教材內容來自企業實際,符合行業企業生產流程,反映行業企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體現新標準、新規范、新能源、新材料、新知識、新技術及企業管理新理念,滲透企業文化和專業文化;才能編寫出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實際技能、學以致用的好教材;才能解決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密切學校與行業企業的關系,為學校最大限度地利用行業企業的各種職教資源提供可能。

四、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

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在教材編寫前及其過程中,要指導編寫人員深入掌握中職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中職學生的教育規律,使編寫人員在編寫中應用和遵循教育管理論文,并對教材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要與團隊其他人員共同研究,很好地處理企業需求、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三者之間的關系,使教材既符合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要求和相關專業崗位資格技術等級的要求,又符合職校學生的基礎狀況和掌握技能與知識的規律,還體現職業教育的性質、任務,達到中職相應專業的培養目標。心理學與教育學專家最好應了解中職的相關專業,以提高指導教材編寫的針對性。

五、教材編制技術人員

教材編制技術人員要進行排版、制圖、多媒體制作,包括動漫制作、影像錄制與處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藝術化處理等論文服務。教材編制技術人員也應了解中職的相關專業,以提高編制技術的有效性。

編寫中職專業教材的過程實質是研制過程,研制教材也是工作項目。教材文本初稿完成后,要集中編寫團隊全體人員,進一步研討教材的框架、編寫體例等,在此基礎上,逐項、逐條乃至逐句、逐圖對教材進行仔細推敲教育管理論文,發揮各類專家的特長,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定稿。此舉工作量雖然較大,但能大大提高教材質量。如此開發的教材,還要進行一輪小范圍實驗,實驗成功后才能推廣。為持續提高教材質量,在教材實驗和推廣過程中要建立教材使用的反饋評價體系,通過學生和教師使用滿意度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滿意度調查等多種形式,系統收集學生、教師、用人單位、畢業生等各方面對教材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與不足,對教材進行不斷修改和完善,形成教材滾動開發機制。

上一篇: 審計項目論文 下一篇: 保險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色妞网欧美吧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