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預算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23 23:37: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政府預算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政府預算管理論文

篇(1)

一.前言

1959年《財政法組織法》(LOLF)確立了法國財政預算的基本框架。期間,該法令雖多次被修訂,但仍然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國總統希拉克頒布了新《財政法組織法》,明確提出建立以結果和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并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新方法編制的預算案。該法案被認為是法國公共財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給法國財政預算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顯著變化。其最大的意義在于使法國的公共行政從傳統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務領域從此也開始面臨一連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響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技術變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國際競爭的挑戰,許多國家的行政管理發生了重大變化。以韋伯的官僚理論為代表的、等級深嚴的傳統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個世紀的漫長年代后,正轉變為公共管理的、責任的、服務的、企業化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論源于歐美國家,最早由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提倡推行。隨后該理論在西方國家逐漸受到重視。美國學者戴維·奧斯本在其著作《摒棄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論,并強調“再造政府就是用企業化體制來取代官僚體制”。[①]戴維·奧斯本認為,在傳統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產品時力不從心,窘態百出工商管理論文,因此該模式應當被改革。戴維·奧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資源條件下,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和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同時,政府應當擁有一定的公共企業精神,并學習或運用企業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運用私人企業管理技術以及用結果指標來評估績效,讓政府更具活力及競爭力。

在戴維·奧斯等學者的推動下,新公共理論的影響日益擴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特別是西方經合組織(OECD)的會員國,相續進行了改革,提出了“績效政府”的理念。法國在這方面雖然改革起步較晚,但是也出臺了相關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內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取消對各地方政府的監管,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擴大地方民主,增強地方民選機構的權利等等。

2.改善法國政府財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從法國國內看,法國的公共債務問題一直困擾著法國歷屆政府站。2005年,法國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經遠遠超過了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的上限,達到了66.8%。同時,西方各國政府都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機構、改善公共財政管理,而法國卻相對滯后,這就迫使法國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從2000年以來,法國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失業率上升、國內投資與需求大幅度減少,這造成了法國財政收入銳減。與此同時,為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法國政府又大規模投入資金。這導致法國公共債務規模明顯擴大。

三.改革的主要內容。

與1959年以來形成的預算體制相比,新《財政法組織法》的變革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預算的績效的管理。在過去,各部門預算支出項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議會根據部門需要進行撥付。在這樣的機制下,預算項目很難體現各種計劃的性質也很難明確各級行政管理者的責任。新《財政法組織法》運用績效機制來推動財政預算,重新建立了財政預算機制。新機制使得各級管理者的責任明確、國家政策連貫而緊密。該機制把財政預算分為“任務”(mission)、“項目”(programme)、“行動”(action)。“任務”是財政預算的最高級工商管理論文,體現了國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應的財政預算安排。同時,若干個“項目”組成了某個“任務”。“行動”又把項目的各項計劃具體化。

新《財政法組織法》規定,各級、部門必須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計劃與工作安排;同時,每項具體計劃的效果必須通過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并把結果反映到年度績效考核報告中。

2. 項目的行政負責人責任更為明確、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新《財政法組織法》的另一最大的亮點在于,除了不能觸動人員工資之外,只要能保證項目目標圓滿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門項目負責人可按實際情況自由調度資金預算。同時,為了保證項目負責人的公正、廉潔,該法案還規定必須強化行政部門內部審計職能,使每個公共政策項目執行者承擔了更多的義務與責任。 3.強化了議會對財政預算的民主監督力度。新《財政法組織法》實施之后,議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對財政預算的監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強。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財政預算更為透明。根據新《財政法組織法》第五十條規定,當政府向議會提交國家未來四年的發展報告的時候,必須同時提供相關數據與證據的來源,以供議會調查、審議,從而提高財政預算的真實性。其次,擴大了議會對預算批準的范圍。得益于財政預算的分任務管理與績效管理機制,議會可以通過討論國家公共政策與發展策略來決定對某項任務是否賦予相關財政預算支持,從而大大提高了議會的決策者的角色。在新《財政法組織法》實施之前,議會由于缺乏必要的時間與手段,只能針對整個國家財政預算的一攬子計劃進行投票。只有約占6%的財政預算真正被議會深入討論研究。新法案實施之后,“任務”、“項目”、“行動”與它們所需要的財政預算一目了然,議會成員可以從容不迫的進行討論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與財政預算捆綁進行表決,提高了議會地位和權利。一方面,決算法草案的審議時間縮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審議的宗旨不再是對財務報告進行技術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對公共政策進行評估,并對每個項目的結果、成本和使用進行分析。

四.新《財政法組織法》對公共服務機構的影響

配合新《財政法組織法》,法國從希拉克政府到薩科齊政府,都對公共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漸進式改革。薩科齊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進行工商管理論文,無法考察其最終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應當承認其改革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減少了財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顯上升,威脅到了法國的財政與金融安全,薩科奇政府制定和實施了稱為“公共政策全面修訂” 的全面改革計劃,旨在對公共支出進行結構性削減站。這項計劃確定了很多改革目標:實現政府機構現代化;改善為公民和企業提供的服務;確保公務員能夠因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廣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體目標是用更少的資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該計劃是法國政府全面轉型的范例,它由370項經過開支審查篩選出的舉措組成,同時,每個政府部門都必須節約開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減少了公務員數量與規模:法國公務員的數量從2003 年開始減少,減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務員人數介于7萬到8萬人之間,而該年就裁減了1萬5千 個職缺。[②]如今,薩科奇政府實行每兩名公務員退休后只補充一名新公務員的政策。行政人員的開支從而大大減少。

3.對公共部門進行分類改革。現有的公共服務部門被分成三大類:一是關系到民生與社會穩定的教育、公共衛生等部門,將繼續由國家管理;二是涉及國家安全和戰略意義的領域,具有一定商業色彩的軍工、航天和核電等部門,國家將繼續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資本開放的其它的部門,如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領域內國有企業壟斷將被打破,私人資本獲準進入。

4.行政部門的創新改革。主要有兩項:一是預算法采取“目標管理”原則,各行政部門將根據目標制訂預算;二是對政府各部門引入外部審計,同時對崗位任務和人員設置等深入調研并提出現代化管理建議。

5.強化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公共部門的各項公共事務分為“任務”、“項目”、“目標”、和“指數”。“任務”是指各項社會事務,如交通、社會治安等。“項目”是指細化后的各項“任務”,如在就業“任務”中,就有增加就業的“項目”;“目標”是每個項目要達到的目的,如增加就業的“項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目標”。最后,“指數”是指量化后的結果,主要用于評估各項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的數量等等。

法國政府在推進公共部門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以法國內政部為例, 2005年法國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人數低于5000人,與2002年相比受傷者減少了25%,而死亡率則減少了36%,創歷史之新低。與2002年相比,違法活動減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違法活動則減少了20%。[③]

五.借鑒與啟示

法國作為西方發達國家工商管理論文,其公共部門頗具特色,它在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著十分關鍵作用。雖然由于政治體制和國情不同,不能引入他們的所有做法,但他們績效考核的理念、嚴格的責任機制,對推進我國事業單位績效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1.深化市場化改革,減少公共部門監管。當今世界是信息化社會,全球一體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在法國,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早就是一個現實。在我國,一方面,民眾借助互聯網等手段開始尋求公民參與的過程來充實公民生活,來有目標地表現公民意識,并學習表達自己對公共事務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擴張,經常造成公共部門逐漸遠離其所服務的社會大眾,忽視民眾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發社會沖突。在新形勢下,要解決事業單位中的績效改革問題,其基本點還是應當立足于對公共部門,包括對事業單位權利的限制和對公平性的追根問底。只有在上層建筑中確立了公平性與市場經濟的自由與充分競爭,社會才能充滿活力和創造力。沒有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作為社會子系統和公共部門的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效果也無法保證。所以,政府、事業單位不能既當游戲的裁判又做選手,它們應當把主要精力用到保護公正與提供公共服務上來。

2. 重新認識公共部門的本質。高績效政府組織是指政府組織以績效評估體系為標準,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滿足度的一種管理模式和組織形態。它強調了以社會公眾的滿意度作為產出的最終標準。法國新《財政法組織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為公眾更好的服務站。對于我國的事業單位,一方面,其“績效”必須最大程度地凸顯其社會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潛在的自利性和營利性;另一方面,其“績效”還必須同時依循各自具體行業的內在要求,凸顯其獨特的公益價值。在我國,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社會公益性做得不盡如人意。事業“績效”應有的內涵和標準均被嚴重異化、扭曲。所以,事業單位全面實行績效改革工商管理論文,不能不首先從理清什么是事業績效開始。我國的事業單位屬于公共部門,所以它們的績效應當是“公共、公平和責任”。

3.績效考核制度應伴隨著我國財政體制的改革。從法國經驗看,財政績效管理伴隨著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發展、政府管理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法國2006年執行的新預算案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了新的結構。新結構分為“任務”、“項目”、“行動”三級。每一個級別都有相對固定的行政負責人。這就使得各部門公共政策項目負責人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擔更多的責任。而目前我國的財政預算與管理體制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它與事業單位甚至政府部門的績效管理體制改革無法匹配。

4.應當強化公眾與人大對事業單位績效的監督與評估作用。法國議會是新《財政法組織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為新《財政法組織法》而強化。議會有權監督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由此可以具體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預算的透明度。在我國推進事業單位績效改革過程中,績效指標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證公平公正、具備公信力是我國目前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一個難題。由于缺乏可以借鑒引用的辦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單位的績效考核變成了“官績效”“一言堂”。因此,績效考核需要考慮多維度考核,以使考核結果更加客觀、公正。鑒于事業單位的公益性質,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應當作為績效考核指標,讓學校、醫院所在的社區代表、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績效評價中來,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任青霞:有限政府與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研究,2004(1).

[2]陶學榮:公共行政管理學導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篇(2)

[DOI]10.13939/ki.zgsc.2015.07.082

當今世界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各種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進步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高校作為我國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過程中不僅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同時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近年來,隨著政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的順利實施,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及獲得的科研經費均呈大幅上漲趨勢,經費來源也趨于多元化,除有國家財政撥款外,還有高校自籌、校企合作開發。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對科研經費管理重視不夠,缺乏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在經費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超額度超范圍支出、使用與預算脫離等現象屢見不鮮。在這種形勢下,高校必須積極探索科研經費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規范科研經費管理,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促進高校科研工作健康發展。

1 高校科研經費的來源

1.1 縱向科研經費

(1)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國家社科規劃辦、信息產業部、衛生部等各部、委(局)批準立項的各類科研經費。

(2)省科技廳、教育廳、衛生廳、省社科規劃辦、信息產業廳、省發改委等各廳、局批準立項的科研經費。

(3)各市、地等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批準立項的科研經費。

(4)學校與外國政府、學術機構間的國際科技合作經費。

(5)由政府部門立項,由項目主持單位轉撥到高校的項目合作經費;由政府部門批準立項但經費由科研項目負責人自籌的項目經費。

1.2 橫向科研經費

是指高校教師及科研人員以學院名義承擔的企(事)業單位根據生產實際和社會發展需求委托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等科技項目或與之合作的科研項目所取得的經費。

1.3 其他科研經費

是指高校立項資助的科研經費及按有關文件規定給予的配套資助經費。

2 目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現狀

2.1 科研經費預算編制缺乏科學依據,隨意性大

科研經費是科研項目順利完成的物資保障,科研經費預算是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礎,可見經費預算的重要性。但大多數科研人員都不是財會專業出身,對經費預算的嚴肅性、關鍵性缺乏足夠的重視,而且目前在支出項目、預算定額等方面還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所以在編制項目經費預算時,往往無據可依,只能憑經驗估計,尤其是當項目主管部門下撥的經費較多時,沒有將項目經費預算與項目研究目標、相關的政策和經濟合理性結合起來,編制的隨意性較大,使得經費預算缺乏科學性和實際操作性。

2.2 科研項目管理與經費管理脫節

大部分高校科研項目由科研部門管理,財務部門負責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財務部門對科研項目的內容以及經費的預算不了解,缺乏對項目經費預算執行管理的依據,也未及時向科研部門反饋經費開支中存在的問題;科研管理部門注重爭取項目,忽視了經費使用情況,也不向財務部門提供完整的項目資料與信息,這兩者缺乏信息的溝通與傳遞,使得科研經費的項目管理與會計核算各成一體,經費的使用失去監管,個別項目負責人甚至本著“項目是我申請的,科研經費是我爭取到的,我愛怎么用就怎么用,只要能夠完成課題就行”的思想,隨意支出,用虛假發票套取科研經費。

2.3 科研項目購置的固定資產權屬不明,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科研經費開支審批實行項目組負責制,使得課題經費的管理、使用各自為政。比如各項目組設備的添置,大多由課題項目經費支付,使用權也歸項目組,其他項目組不得使用。一些項目負責人或項目組成員往往同時參與多個課題的研究,通過不同的項目經費重復購置設備,特別是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歸個人使用的物品。項目結題后,項目負責人也未將設備移交高校,仍長期滯留在項目組(或負責人),導致部分科研人員視其為私人財產而長期占用,進而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

2.4 科研經費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國對科研項目的績效雖有考核,但其機制不夠完善。現有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注重定量評價,評價一項科研成果往往看發表了多少論文、專著,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又有多少。其實一些科研項目,尤其是應用型的項目,其成績和效果并不是靠論文就可以產生的,要看成果的轉化以及實際的運用情況。論文、專著、專利等以無形資產形態存在的,其經濟和社會價值往往難以確定,因此現有的考核評價體系不能反映項目的實際效益情況。再者,雖然對項目的考核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辦法和措施,但評價對象選擇機制缺失。在實際工作中,對哪些項目進行評價,如何進行評價,高校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有相關部門要求進行項目檢查時,高校才被動迎檢。所以無論科研項目做得如何,很少有主動進行績效評價的,最后科研項目變成了自我總結,請來的專家也是項目負責人自己請來的專家,一般都能通過驗收。

3 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措施

3.1 強化預算意識,確保預算落到實處

對于高等院校科研經費管理,最關鍵的就是預算部分,而經費的預算和決算由項目負責人編制,所以項目負責人應該主動或被動地接受預算編制知識的培訓,強化預算意識,嚴格按規定編制項目經費的支出明細,不得擅自對科研項目經費預算進行調整,也不能編制虛假預算以套取經費。同時,財務部門在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工作中,要從高校全面建設和長遠發展全局出發,充分發揮經費預算管理的監督制約職能,要站在全局謀劃經費預算管理工作,做好高校領導的經濟高參。

3.2 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協調

(1)科研管理部門將已經立項或簽訂合同的情況:含項目負責人姓名、聯系方式、課題性質、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期限、經費金額、項目狀態(已立項、項目進行中、已結題)等登記到信息平臺。

(2)財務部門根據銀行進賬單,到信息平臺查找該款項分屬為哪個項目的經費,并實際到賬金額、到賬日期登記到相關的項目。

(3)科研管理部門根據財務部門登記的經費到賬情況打印經費到賬確認單,通知項目負責人并制作經費使用卡。

(4)項目負責人憑經費使用卡進行日常業務支出的報銷。

(5)財務部門設立科研項目專用賬戶,并定期將項目的經費使用情況上傳到信息平臺;項目負責人將項目進度及取得的成果及時更新。

(6)結題時,科研管理部門將項目狀態更改為結題,并將項目結題通知單交與財務部門,以便財務部門對已經結題的項目經費進行統一管理。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有效保證科研經費支出的計劃性和合理性,科研部門、財務部門可以隨時監督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也有利于對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

3.3 逐步建立科研經費績效考評制度

科研經費績效考評的主要內容是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及其成效。包括:績效目標和預算的合理性、組織實施和管理效能、項目的社會效益、項目的持續性影響、資金的使用效果以及財務管理狀況等。根據以上內容可建立相應的考評指標,對項目取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進行考核和評價,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減少資金浪費。并將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對項目負責人科研考評的重要依據。

雖然,目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但通過相關制度和建立和完善,積極運用專業知識和現代管理辦法,創新管理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保障高校科研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勝華.新形勢下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思考[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7(12).

[2]楊杰.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篇(3)

一、引言。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部分事業單位完全推向市場,部分事業單位由國家賦予了一定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政府新公共財政體系框架的建立,政府經濟職能的“市場化”傾向加強,作為完善政府職能的輔助部門———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它正從單純的“公益性”向“綜合性”逐漸改變,其市場性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其服務對象、服務方法以及取得資金的來源等,與以往相比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2006年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進一步完善了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并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企業會計法規體系。而我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務管理滯后且明顯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遺留痕跡。財務管理相對單調與簡單的常規做法與其實際發展的復雜性之間產生了較大的矛盾,造成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方面的種種問題。 

二、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多渠道,財務管理難度加大。 

完全推向市場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已經脫離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范疇。而尚未被推向市場的事業單位,仍保留計劃經濟時期的痕跡。即,財政低層次的保障,允許事業單位開展一些收費或者經營服務,甚至有些事業單位成立下屬企業進行經營,以彌補經費的不足。這樣使得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更加廣泛,財政撥入資金、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等多渠道,使得資金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2·國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行的是預算績效考核,強調的是預算管理,從而使得資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計劃經濟下,我國的財政是一種大包大攬的財政,政府統攬一切,財政通過直接分配來實現政府目標。事業單位對于資金的來源與使用缺乏足夠的自主決策權,它只是政府目標的執行工具,無需對資金使用產生的效益負責,財務管理相對簡單,主要就是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 

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業單位作為獨立的法人,擁有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經營收入和有權進行相應的投資,無疑也會參與到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使得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不再局限于預算管理。但是,現行的財務管理體制圍繞的仍然是預算資金的使用,一方面給事業單位開了創收的口子,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按照企業模式運作,迫使各事業單位更加注重的是預算執行,而非經濟效益,很少考慮行政成本,成本核算粗放,也使其很少進行相關的財務決策,導致資金效益顯然低下。 

3·財政收支兩條線的改革力度不夠。 

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是改革的必然要求。財政體制改革提出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部分事業單位由于在稅收和非稅收入定位不明確,仍有一些單位出現自收自支的現象,事業單位的部分資金尤其是經營性收入游離于財政監管之外,非稅收入管理制度尚待進一步完善。 

4·資金來源多渠道,綜合預算編制不完善。 

由于預算編制是從基層由下而上進行編制,編制上的不科學性使得一些事業單位人為地將有些經營性資金不納入預算管理,游離預算管理之外從而可能引發小金庫。 

5·事業單位人員經費、部分業務運行。 

經費不足,造成資金使用上的不規范。 

在我國部分事業單位國家只從政策上給予保障,財政預算經費如人員經費、部分業務項目經費等是嚴重不足的,從預算的角度上看,得先保證人員經費的支出,經費的不足,導致資金的濫用,有些單位因沒有或者經營性收入不足,從維護穩定的角度出發,用項目經費、基本建設經費發放人員津補貼。 

6·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由于事業單位未對國有資產進行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有效劃分,事業單位的經營創收正是利用了這部分資源進行科技服務,創造了一定的財富,彌補事業經費的不足。從國有資產的構成來看是不均衡的,資產的購置者、使用和維護者不一致,勢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單位資產的運作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同時也造成成本費用支出的不合理。 

7·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薄弱、財務崗位權責弱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職能實現工具弱化了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主動財務管理意識,再加上財務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讓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低下,從而使得本應發揮財務控制和監督職能的財務機構基本上作為一個會計核算單位或報賬機構存在。其主要表現有:①財務人員沒有參加重大經濟決策的過程;②財務控制流于形式,如一些財務人員僅僅從會計的角度對發票、報銷單等資金劃撥手續進行審批,而沒有按照相關合同或文件對支出金額的正確性、合理性進行核對;③財務人員沒有對會計信息進行相關的整理、提煉和加工,有些單位甚至全年都沒有編制過基本的財務報表,其直接后果就是既不能為相關的經濟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又沒有及時掌握本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 

三、對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財務管理的建議。 

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市場主體的相互獨立和產權清晰,在新公共財政與新公共管理主義的改革浪潮中,為了適應與促進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了政府改革的必然趨勢,這勢必要強化政府在公共事務中的“市場化”地位,讓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加和諧與融洽。因而,加強自身的“市場化”地位也成為了改善作為完善政府職能而存在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為了更好的加強事業單位的“市場化”地位,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繼續深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改革。 

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刀切的財務管理體制已經很難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事業單位發展,我們應該繼續深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增強其“市場化”地位。 

1·繼續完善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確定不同的市場主體地位。 

事業單位的存在具有歷史特殊性,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改革浪潮中,有加強“市場化”的趨勢。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都需要關注其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所以,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完善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從而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目標。 

具體來說,準政府類型和純公益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追求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重點在資金使用上而非其資金盈利性;準公益性事業單位的目標是追求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使用的綜合效益最大化,關注的重點除了資金使用以外還有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的保值、增值以及盈利;純經營類的事業單位就應當與市場中的企業定位一致,追求的財務管理目標是盈利最大化,但其前提條件是其追逐盈利的過程中不能對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產生負的外部效應。 

2·引入權責發生制,增強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財務決策權。 

對于準政府類和純公益類的事業單位,其主要定位還是在于其政府職能的實現,無需關注財政資金的盈利性,需要的相關信息比較少,所以可以仍然適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對于純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而言,企業的市場地位需要更加全面和相關的會計信息來支持其財務決策的做出,因此應當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體制,增強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準公益性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相對比較復雜,既要考慮財政資金的使用,又要兼顧社會資金的盈利性,單純的用某一單一的會計核算體制都難以滿足其財務要求。所以,相應的解決方法有兩種:①嚴格區分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途徑,對于公益性的資金使用,沿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體制,而對于經營性資金使用,引入權責發生制。 

②對于難以具體區分資金使用的,在用收付實現制核算的基礎上,再用權責發生制核算一遍,從而滿足事業單位參與市場競爭的信息需求。 

(二)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從只注重財政資金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轉到對單位全部資金的來源、使用以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全過程進行核算和監督: 

1·加強綜合預算管理。事業單位預算是根據各單位職責、工作任務和事業發展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反映單位資金收支、業務活動和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方向,是部門預算編制的基礎,也是單位財務工作的基本依據,所以各單位的預算外收入、經營收入也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編制年度綜合預算,全面反映部門及所屬單位預算內外資金收支狀況,不得“坐收”、“坐支”。 

2·深化和完善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運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軟件對財政數據進行分析,加強財政與經濟聯系的分析,同時完善和利用各部門的財務軟件系統對預算外、經營性資金全面剖析、把握資金的走向,關注資金的使用效率,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提出對策,提高預、決算分析水平,更好地為領導決策服務。 

3·加強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產權登記、變動和糾紛的調處,盡可能地將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區分開來,對單位資產的運作以及資產保值增值情況進行有效的審計監督,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加大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增強對事業單位財務決策的外部監督事業單位雖然是作為政府職能的輔助部門存在,但是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前提下,事業單位與政府之間同樣存在“委托—”關系。事業單位目標利益函數和政府的職能目標函數是存在差異的,在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這種目標差異矛盾就變的更為明顯與尖銳。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更助長了事業單位財務“機會主義” 

行為,從而阻撓了政府職能目標的實現。 

因此,適當的財務公開就像是引入一個有效的外部監督,一方面,加強公眾對政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約束事業單位的“機會主義”行為。 

(四)強化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基本素質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是改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狀況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這個前提是遠遠不夠的,財務人員的素質高低也起著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財務管理意識和專業水平。一方面,強化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要讓投資風險、籌資成本、資金的時間價值、經營收益等基本財務意思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強對已有財務人員的后續教育以及新進財務人員的專業水準把關,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國賢。服務型政府的預算框架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11):1~11. 

[2]馮永梅,王澤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的變革[j].注冊會計師與審計,2008(9):30~31. 

篇(4)

關鍵詞 高校 科研經費 管理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科研經費收費不科學、流失嚴重

在高校科經費的收費方面并不科學,直接導致了高校資產的流失。由于高校對科研成果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費用,國家對科研成果也會收取一定的稅金等等,高校會直接向科研人員進行收取或者代收。有些科研人員為了不繳納這些費用,會想各種辦法去應對,例如科研人員自己爭取得到的科研支持經費轉移到校外單位,或者科研人員在校外自己接手科研項目,不入學校賬戶,卻依然使用學校的科研設備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高校額無形資產流失,增加科研成本的同時還不能給高校帶來科研成果的利益。

2.對科研資產的管理不到位

(1)固定資產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從購置的固定資產來看,用于科研的固定資產雖然在購買時有按照正常的固定資產購入程序入賬登記,但是入庫的時候缺乏正規專業的驗收,而且使用的時候基本都是由課題負責人進行使用,也是由他們來進行保管和日常管理,等到科研項目完成后,這些固定資產沒有統一收回管理,漸漸的就丟失或者損壞,導致科研固定資產利用率很低,流失率很高。

(2)對無形資產的保護力度不夠。無形資產的形成都需要漫長的科研過程,科研的過程就需要一筆可觀的科研經費,形成后還需要對這些無形資產進行保護,例如對專利技術進行專利申請,對論文進行公開發表等等。很多高校因為科研經費的預算不足或者對這些無形資產的重視沒達到一定的程度,對這些已經形成的無形資產不實施有效保護,就導致無形資產的浪費或者這些無形資產被盜取的情況。

3.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不合理

高校的預算編制一般是通過對上一年預算的執行分析,然后再對下一年的財政支出做重新的預算。預算管理中的預算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對科研經費的使用存在負面影響。根據財政部制定的科研經費開支范圍和標準進行的預算,并不是每項預算都一定能執行完,通過預算監督,這些沒執行完的預算,財政到年末還是會收回,這些未執行完的預算勢必影響到下一年的預算支出,有可能還會減少對下一年預算的財政支出。這樣,高校會因為擔心影響下一年的科研經費的縮減,所以,在未進行年末財政結算的時候,會增加各種不管是有需要還是根本不需要的業務增加科研經費,向本年度的預算貼近,這樣就會造成科研經費的浪費。

此外,科研項目經費的財政撥付不夠及時。科研經費的財政撥付需要高校提供經費開支的項目申請,需要做很多前期調查工作,例如項目的可行性、項目所能帶來的效益等等的調查。這些準備需要大量財力支持,而這些是需要高校現行墊付的。在傳統的國庫支付制度下,對高校的財政撥付都是實撥資金,高校進行墊付的時候,可以通過各賬戶間進行調整,保證資金周轉。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就沒辦法進行各賬戶間的資金調整,一方面需要資金的項目沒辦法進行墊付,暫時不需要資金的項目又囤積資金,在年度預算結算的時候暫時未使用完的資金又被收歸國庫。這影響了科研項目的順利進行。

4.科研經費的監管體制不足

科研經費監管機制的這種不足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從外部條件來看,高校在對外部的監督管理方面不夠完善,而且在跟高校外部的合作主體協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包括財政、審計、資助主體、資助項目等等。其次,從內部條件來看,高校內部的監督管理方面同樣存在不足,這種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經費管理跟項目管理不能有效配合。經費不能及時補給項目,或者項目對經費的需求過多。其二,高校內部管理機制內部各部門相對分散獨立,信息不對稱,而且各部門的信息交流有限,資源共享不足,同時也不能夠達到統一全方位的監督。科研的經費監管機制第三個方面的不足體現在如何使用科研經費不足上。就現在來看,高校科研經費的項目負責跟經費的審核批準都未分開,沒有經過專業或者缺乏實踐的分析就審批的經費使用,這就有可能導致項目經費分配不科學,不合理,甚至出現一些不法的使用情況。

二、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措施

1.完善項目經費管理責任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理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責任制度,將每個部門需要承擔的職責跟責任進行劃分,每個部門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并付諸行動。從項目負責人角度出發,項目負責人應該合理使用科研經費,辦理各項入賬以及支出登記跟手續,并且接受相關部門對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跟檢查,承擔對科研經費合法有效使用的責任,以防科研經費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科研成果的的保護,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這就需要規范對科研成果的收費制度,以及對科研人員的監督,堅決打擊科研人員進行校外的私人的科研行為。對那些規范的對高校科研有貢獻的科研人員進行獎勵制度,對那些有損高校科研成果以及對高校科研成果造成流失的科研人員進行嚴厲的懲罰制度等等,來達到對科研成果的保護。

2.加強高校科研資產的管理

從設備的購置方面,要做好預算調查,調查清楚是否已經購置有此設備,或者購置的設備使用度多高,能否達到一定的預期效益,調查清楚后才可以將需要購置的設備加入預算內,這樣就能很大程度的節約科研經費。當然,在購置回設備后,還需要對設備進行嚴格的入庫驗收,由專門的人員進行保管養護跟調度,使得科研設備能夠共享跟得到妥善保管,提高科研設備的利用率。另外,還需要提高對無形資產的重要性的認識,對無形資產進行保護。同時也要將無形資產納入財務管理當中。只有這樣,高校科研形成的無形資產才能有依有據的被有價值的引用,而且高校的科研無形資產會越來越多,被外引用的也會越來越多,將無形資產納入財務管理當中,更加有利于對高校科研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和管理。

3.進行合理的預算編制

科研經費的監管機制要順利有效的實施下去就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定項目預算,這也是預算管理的關鍵所在。要合理制定項目預算,首先政府方面要對科研成本有著更為合理清晰的概念,這樣才能未預算體系建立合理的標準跟依據。其次,在預算方面,要本著對本年預算執行的前提下同時為下一年預算編制提供重要合理依據,實行績效預算。再者,對預算編制的工作人員道德素質專業素質進行培養的同時,要將科研工作人員與財務人員進行獨立,再統一。獨立完成各自工作,在統一進行信息整合,參與預算,用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預算執行。所謂的預算執行,就是依據制定好的預算,進行科研項目的執行,經費的撥付以及經費撥付的監督管理。要執行預算,必須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在國家有關規定下,結合項目經費的使用,在進行監督,確保經費的使用合理、合法。另一種方法,是實行科研合同制,以合同的形式來進行科研活動,通過合同的約束力,也能一定程度上確保預算的執行。

4.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監管

首先,從外部條件來看,要加強高校對外部合作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高校與財務部、審計署以及項目資助部門的協作。財務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的基礎知識教育工作,也要明確科研項目的經費開支范圍跟標準,使得高校科研項目有標準可依,同時也方便了財務部門對高校科研經費的核算以及監督等工作的順利實施。其次,從內部條件來看,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監管體系以及對內部科研經費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素質培養。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監管體系,就需要將高效科研經費的項目負責跟經費審批工作進行獨立執行。科研經費的項目負責部門負責提供項目所需要的經費標準以及范圍,而經費審批的工作則交給專門的審批部門,這樣,經過雙重的把關,才能確保科研經費的有效投入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科研經費的濫用。對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要加強對科研經費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同時也要加強其道德素養,用良好的精神風貌以及熟練的專業技能,促使科研經費的高效使用。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供應鏈(SC) 式整合;資金流優化;集群式SC;財務決策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紹興市哲社科“十二五”規劃2014 年度重點課題“產業集群背景下紹興紡織供應鏈財務決策研究”的研究成果(125J103)。

【作者簡介】曾麗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

一、引言

經濟發展到不同階段,需要相應的管理技術和水平與其相匹配,產業集群的發展也不例外。我國傳統產業集群的形成與初級發展大多依賴于地理區位、自然資源、勞動力、市場需求等天然的要素稟賦優勢,管理技術和水平似乎并不重要。隨著這些比較優勢的逐步喪失和外部環境的變遷,集群中的企業意識到必須致力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進整個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提供個性化服務等,才能獲得持續發展,而這些都需要借助各種現代的管理理論如JIT(即Just In Time,準時制生產方式)、企業再造理論、全面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和技術,如MRP (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MRPⅡ (即制造資源計劃)、erp (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 等管理系統才能實現。此時,集群內的企業注重的仍是自身業務流程的改進。如今,產業集群在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實踐中,意識到僅僅依靠業務流程的改進帶來的利潤增長空間逐步縮減,靠單個企業的力量難以突破發展困境。因此,對產業集群內分散的企業進行供應鏈(即SupplyChain,簡稱SC) 式整合,并注重SC的資金流管理對產業集群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將應用SC管理和財務管理理論,在對兩者進行系統整合的基礎上,探討在集群內進行SC式整合并優化SC資金流的財務決策問題。

二、SC管理與財務管理整合之文獻綜述

財務管理和SC管理基于它們共同的內容(資金流) 和相似的目標(前者目標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后者目標是SC整體效益最大化),具有天然的粘合性,在國內外,不管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應用,它們都已在一定程度上交叉融合。

(一) SC管理與財務管理整合之理論研究成果

在理論研究方面,既有基于SC 的融資、投資、營運(存貨、應收款、現金)、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又有SC環境下的預算、決策、績效評價研究;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研究;既有一般性的理論闡述,又有針對特定行業或企業的實證研究。但大部分研究是基于SC視角對某一項財務活動或財務管理的某一個環節的局部研究,而關于SC和財務管理的系統整合研究并不多。

在國內,陳良華①于2000年率先進行了SC管理下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過程重組研究,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預算管理從傳統以企業為邊界延伸至整個SC,為財務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即SC視角;馮巧根(2001) 提出了基于SC的財務管理重點;楊紹輝(2005)、賀碧云和吳先金(2006) 等探討了財務SC的流程設計;周傳麗(2008) 提出了SC財務目標為集合體收益最大化與主體利益最優化;楊健(2009) 構建了財務SC管理模塊,包括采購與付款管理模塊、存貨與倉儲管理模塊、銷售與收款管理模塊、財務SC關系管理模塊;江其玟和胡幽研(2009) 構建了基于SC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概念模型;王娟(2010) 構建了基于SC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基礎模型。

在國外,對財務管理和SC管理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財務SC。基倫聯合公司(Killen&Associ?ate,Inc,2001) 提出了財務SC (FSC) 概念:它是代表與現金流通有關的所有交易活動,從客戶下訂單、沖賬到買方付款,其功用與實體或物資的SC 同等重要,是SC 實物鏈條的同步支持系統。SAP研究院(2002) 認為,財務SC是比ERP系統更為高效的SC整合工具,其優勢是能將財務鏈條沿著SC關系鋪開,更有助于企業外部業務處理。此時,財務SC還是基于信息化和自動化的財務流程。

隨著研究的深入,財務SC的概念外延被大大拓展了。C.Read,H.Scheuermann等② (2005) 提出財務SC包含著直接影響現金流和營運資本的流程與交易,它是從SC或購買者的選擇出發,通過支付流程、信息報告和分析以及現金流預測進一步向外延伸的財務(金融) 活動和資源鏈條。Killen &Associate Inc(2000) 提出財務SC的運行要素有兩個:交易關系和交易流量。交易關系不僅包括節點企業彼此之間產品或服務的買賣關系,還包括節點企業彼此之間的金融交易關系,例如供應商為制造商提供短期銀行信貸的擔保關系。交易流量則是指節點企業之間產品、服務或資金融通的數量以及相應的信息和票據流量。交易關系產生交易流量,交易關系和交易流量沿著SC延伸就形成了財務SC。此外, F.R.Boucher ③ (2002)、S.U.Rahmen ④(2006) 等還探討了財務SC信息架構。

(二) SC管理與財務管理整合之實踐應用現狀

關于財務管理與SC整合在實踐應用方面的最佳體現就是ERP軟件,不管是國內面向中小企業的用友、金蝶還是國外面向大企業的SAP,它們基本都已經融入了SC管理理念,既是財務軟件,又是SC管理工具。尤其是SAP的財務SC管理模塊提供了十分完善的財務SC整體解決方案,并且已經在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實踐中使用。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信用管理、直接賬單、爭端管理、收款管理、集團現金、資金和流動性管理及風險管理。SAP通過一套自動化、快速、整合的財務SC管理全新思路致力于更快地解決爭端、減少結算周期、降低賬單成本、減少壞賬損失、改善現金管理、優化營運資本、提升與客戶的關系管理等。

綜上所述,關于財務管理與SC管理的整合,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理念的提出、模塊的構建、基礎模型的構建、模式的研究等,尚缺全面、系統的定量研究。而關于財務SC,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財務管理與SC的整合。首先,其只是SC管理和財務管理的局部整合(僅涉及籌資和營運,而未涉及投資和分配)。其次,由于兩者的結合點只體現在日常的營運活動中,尚未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從而實現全過程的資金流的優化管理,未能實現資源在整個SC中的優化配置。最后,現有的大部分ERP軟件未能實現財務SC 的全部功能,在系統設計上,一是局限于營運資金管理;二是只是管理信息系統而非決策支持系統,即其主要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而非為決策提供支持;三是在實踐應用中遠未達到理論研究水平,僅僅被應用于提高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自動化程度。

本文應用現有的關于SC和財務管理整合的研究成果,構建產業集群、SC、財務活動三層次相關主體的多階段聯合定性決策模型,在此基礎上,探討集群式SC財務決策問題,建立定量的集群式SC財務決策優化模型。

三、產業集群背景下SC 管理與財務管理整合之定性決策模型

根據產業集群、SC、財務活動的發展和決策路徑,建立三層次相關主體的多階段聯合定性決策模型(圖1)。

該模型包含產業集群、SC、財務活動三個層次相關主體的決策。產業集群、SC、財務活動之間的關系如下:產業集群的發展有賴于對集群進行SC式整合,把集群內松散、無序的企業打造成許多具有競爭優勢的SC;SC的運作過程表現為各種業務活動,由于業務活動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在當前或未來引起資金運動,可以假設業務活動就是財務活動,SC 的運作最終表現為各種財務活動。因此,產業集群決策體現為集群內SC的決策,并且SC的業務決策與其財務決策高度統一。

模型將決策過程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按照各層次主體的發展和決策路徑循序漸進,并且與其他主體同階段決策無縫銜接。

各層次各階段決策內容分析如下。

(一) 模塊一:確定目標

確定產業集群、SC與財務活動三層次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并確保三層次的目標高度統一,總體目標與特定時期的具體目標無縫銜接。

總體目標一般保持長期不變,并已達成共識。產業集群的總體目標為持續發展,轉型升級;SC的總體目標為SC長期穩定發展;財務活動總體目標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具體目標反映了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相關主體的目標,它是總體目標的具體化,為總體目標服務,使其更具有可執行性。特定時期、特定環境是指相關主體的發展階段、宏觀經濟環境、政府政策等。產業集群具體目標有品牌建設、技術創新、物流園區建設等;SC具體目標有打造核心競爭力、創建綠色SC、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等;財務活動的目標有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風險最小化等。

三層次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產業集群目標的實現

依賴于集群內眾多SC目標的實現,SC目標的實現依賴于SC的每一項業務活動(也即財務活動)。

(二) 模塊二:方案設計

1.產業集群層次:基于產業集群目標,提出可能的發展路徑。常見產業集群發展路徑有工藝流程改進、產品創新、功能創新、鏈條轉換等。

2.SC層次:基于SC目標,進行SC設計,設計內容包括SC類型、合作伙伴選擇。

3.財務活動層次:基于財務活動目標,提出各種備選方案。

(三) 模塊三:方案選擇

1.產業集群層次:選擇最有效的發展路徑。

2.SC層次:選擇最優的類型和合作伙伴。

3.財務活動層次:選擇最優的方案,即進行財務決策。

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影響且依賴SC設計,SC設計影響且依賴財務決策。在進行SC設計時,需要遵循預期的發展路徑,在進行財務決策時,需要考慮預期的SC設計;產業集群發展路徑的實現需要依賴集群內眾多SC 的有效設計;SC 的有效設計依賴于SC 內多層次的財務決策。

綜上所述,前三個模塊集中于財務決策,因此第四部分將對財務決策進行定量化研究。

(四) 模塊四:方案實施

此階段主要是對產業集群的發展、SC 的運作、財務活動的實施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決策方案的有效執行。決策內容包括確定實際與預期是否存在顯著偏差、偏差的原因及影響、是否對偏差進行糾正及如何糾正、是否修訂目標。

(五) 模塊五:方案評價

此階段主要是對產業集群發展狀況、SC運作狀況、財務活動實施結果進行評價,具體決策內容有確定評價指標和方法、進行績效評價(效率和效果)、分析總結經驗和教訓、對相關目標進行修訂。

四、集群式SC 財務決策

(一) 集群式SC財務決策思路及特點

基于前文分析,產業集群、SC及財務活動具有天然的耦合性,產業集群、SC及財務活動的相關決策問題都具體化并集中于財務決策問題,產業集群和SC進行耦合形成集群式SC。因此,產業集群的路徑選擇、SC的設計、財務活動方案的選擇最終可轉化為集群式SC財務決策問題。集群式SC財務決策以財務決策作為切入點,通過管理財務活動,確保SC整體最優化。

集群式SC財務決策可分為外部決策和內部決策。外部決策將集群式SC作為一個整體,不考慮內部節點企業間的交易和活動,僅考慮與外部的交易活動,決策目標是實現集群式SC整體價值最大化;內部決策需要充分考慮內部節點企業間的交易活動,決策目標是確保SC整體收益、成本、風險在內部節點企業間的有效分配,真正實現SC節點企業間的利益同享、風險共擔。

核心企業是集群式SC決策的主導者。集群式SC財務決策主體是集群式SC,包括SC中的核心企業和節點企業,因此,決策過程是相關主體的動態博弈過程,為了實現整體最優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核心企業應成為決策(至少是外部決策) 的主導者。

集群式SC財務決策是多階段、多目標決策。

集群式SC財務決策的主要目標是實現SC整體價值最大化,在每一次決策時,不能僅僅考慮某單一財務活動效益最大化,而是要考慮與其相關的前后財務活動狀況,例如在進行投資項目方案選擇時,需要考慮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所有的財務活動。集群式SC財務決策涉及多個主體、多項財務活動,因此,在不同發展階段,針對不同的主體、不同的財務活動,應有不同的具體決策目標。

(二) 集群式SC模型構建思路

1.以項目對相關系列財務活動進行歸集。基于前文分析,集群式SC財務決策對象是系列相關的財務活動,為了便于模型的建立,將這系列相關的財務活動作為一個項目,將項目生命周期內所有的財務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決策。對制造企業,常見的財務活動可以歸集為以下項目:籌資項目、投資項目、存貨項目、分配項目。

2.將所有決策目標統一為項目現金凈流量現值最大化。針對某一項財務決策,往往涉及多個決策目標,既有貨幣化、可計量的經濟指標,又有非貨幣化、不可計量的非經濟指標,這些目標雖然相互作用和矛盾,增加了決策的難度和復雜性,但它們都指向價值最大化這一終極目標,即決策所選方案會帶來最大的現金凈流量現值。為簡化決策過程,將所有決策目標都統一為項目現金凈流量現值最大化。

所謂項目現金凈流量,通過以下幾步來表述:首先,項目現金凈流量指項目實施當前或未來所帶來的現金凈流量,現金凈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項目現金凈流量指此項目引起的增量現金凈流量,需將此項目引起的現金流量與其他活動引起的現金流量分離,前者是決策相關因素,后者是決策無關因素。其次,現值表明這一指標考慮了資金時間價值,它指應用一定的折現率將不同時點發生的現金流量折算到決策當前時點的金額,如果項目產生的現金流量延續時間不長(一般不超過1年),則不需要折現,將各時點金額直接相加即可。再次,由于決策肯定發生在項目實施之前,項目引起的現金流量金額、時點需要預測獲得,預測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對指標的計算時需要考慮風險因素。

(三) 集群式SC財務決策模型構建

集群式SC財務決策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外部決策,第二個層次是內部決策。

1.外部決策。建立如下集群式SC整體優化模型。

目標函數:項目現金凈流量現值最大化。

約束函數:資金約束、收益約束、風險約束、其他約束。

決策變量:所有影響項目現金流量的變量。

(1) 函數及變量說明。①項目現金凈流量。項目現金凈流量=項目現金流入量-項目現金流出量。項目現金流入量指項目生命周期內各節點企業的現金流入量,不包括節點企業之間的現金流入量。一般指此項目向市場提供最終產品所取得的銷售收入。項目現金流出量指項目生命周期內各節點企業的現金流出量,不包括節點企業之間的現金流出量。一般指各個節點企業為此項目在相應時期的現金流出。②約束函數。資金約束:各節點企業對項目的投入不超過該節點企業的預期投入;項目總投入不超過總的預期投入。收益約束:期望收益率不小于SC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期望風險凈收益不小于0。風險約束:預期項目風險水平不大于SC可以承受的或可接受的水平,可以用標準差表示項目風險水平。其他約束:利于SC的長期穩定發展。例如,客戶滿意度達到SC 要求的最低標準;研發投入不能低于一定的標準。

(2) 模型應用及求解。①確定備選項目方案。以核心企業為主導,在所有成員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各種可能的備選方案。②預測備選方案的增量現金流入量與流出量,并計算出增量現金凈流量現值。③評價備選方案是否滿足各約束函數,所有滿足約束函數的方案都為可行方案。④所有可行方案中,增量現金凈流量現值最大的即為最優方案。

(3) 模型輸出結果。項目總成本及各節點企業付出的成本、項目總收益、各節點企業間的內部交易量。

2.集群式SC內部協調優化。

(1) 確定集群式SC中相關節點企業應享有的項目收益。將項目凈收益在集群式SC相關節點企業間進行合理分配,是集群式SC內部的協調優化過程,也是集群式SC穩定發展的關鍵。在進行收益分配時,需考慮相關節點企業為此項目付出的成本、承擔的風險、對項目的貢獻程度,還需考慮一些間接因素如相關節點企業的生產效率、技術狀況、在集群式SC中的地位、核心競爭力、產品的獨特性及不可替代性等。

(2) 確定項目內部交易價格。項目內部交易價格指項目涉及到的集群式SC相關節點企業間的交易價格。通過集群式SC整體優化模型,可以獲得相應節點企業的成本;上面(1) 確定了相應節點企業應得的項目收益。因此,根據以下公式:各節點企業享有的項目收益=節點企業現金流入量現值-節點企業現金流出量現值,即可求出相關節點企業間的交易總額,進而求出交易價格。

在具體求解過程中,往往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集群式SC相關節點企業間不斷協調,調整各個參數或函數關系式,并代入模型計算,直到求得最優的解或使各方都滿意的解為止。對于比較復雜的項目,求解需要借助計算機及相關軟件才能完成。

五、小結

本文將SC管理與財務管理進行整合,以產業集群、SC、財務活動三層次主體的發展和決策為路徑,構建定性決策模型,使三層次的決策實現無縫銜接。在此基礎上,認為產業集群、SC及財務活動的相關決策問題都具體化并集中于財務決策問題,建立了定量化的集群式SC財務決策優化模型和內部協調優化思路。

本文的研究首先為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思路和對策,同時也拓展了SC管理和財務管理的視野,使SC研究視角從過去主要關注物流、信息流轉到關注資金流,以優化資金流為出發點來優化物流和信息流;其次使財務管理由過去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的財務問題轉到關注整個SC的財務問題,并站在SC的角度來組織財務活動、優化配置資源,實現財務管理和SC管理的共同目標。

本文關于集群式SC財務決策優化模型只是提供了思路和一般性的模型,對于模型在具體項目中的應用,受篇幅限制,沒有一一列舉。關于一些復雜項目的模型求解以及涉及非經濟指標的約束函數如何量化,有待進一步研究。

注釋

①陳良華2000 年率先進行了供應鏈管理下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過程重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9970095),參見《供應鏈管理下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過程重組研究》,《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 年第6 期,第111 頁。

②③④轉引自Ferguson.Renee.Boucher.SAP closes billing cycleeWeek 15306283[EB/OL].10/21/2002.

參考文獻

[1]馮巧根.基于供應鏈的競爭財務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1,117(7):46-49.

[2]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管理,2005,(10):179-183.

[3]賀碧云,吳先金.財務供應鏈模型的構建及其實施環境[J].財會通訊,2006,(4):77-78.

[4]周傳麗.基于相關利益導向的藥品分銷供應鏈財務目標[J].宏觀經濟研究,2008,(6):49-54.

[5]楊健.財務管理信息化視角下財務供應鏈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上),2009,(l2):51-52.

[6]江其玟,胡幽研.基于供應鏈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型構建[J].財會月刊,2009,34(12 月上旬):4.

[7]王娟.基于供應鏈視角下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上一篇: 呼吸內科護士自我總結 下一篇: 農村垃圾分類考察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直播的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第16页 | 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