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護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7 16:31: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產科護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產科護理論文

篇(1)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的產科護理,即產前進行健康宣教及圍生期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1)應用新式護理觀念,護理人員以“產婦-家庭”為核心,遵循“尊重、支持、合作、選擇、授權、靈活性、信息及力量”原則,使產婦獲得人性化的護理,且其家屬也獲得相應的服務。(2)營造良好的產房環境。通常溫馨、舒適的環境可以讓產婦放松心情。針對部分產后情緒低落者,可在病房內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安慰產婦的情緒,或者保持病房安靜,讓產婦多休息。(3)在健康宣教過程中,鼓勵產婦積極表達內心的感受,包括期待、焦慮、恐懼等,據此,護理人員進行積極引導,組織小組討論或者要求家屬一同學習分娩知識,掌握分娩技巧,增加自信。(4)產時允許產婦的丈夫或其他1~2個親人陪產。(5)產后指導產婦及家屬共同學習照顧新生兒的技能,幫助產婦轉換角色及掌握母乳喂養的技巧。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的母親角色適應、母乳喂養技能、新生兒護理技能、護理滿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前4項評價指標分良好、一般、差三級。

1.4統計學方法選取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產婦的母親角色適應、母乳喂養技能、新生兒護理技能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36、18.881、14.583、8.696,P<0.05)。對照組產婦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34,P<0.05)。

篇(2)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產婦,均為單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統疾病及妊娠期并發癥的可能。按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產婦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70例患者。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7.92±5.31)歲,其中有42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有28例經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干預組產婦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02±5.34)歲,其中有25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45例經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方法

為對照組產婦進行產后恢復情況的觀察、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生活護理、圍產期健康教育等常規產科護理。為干預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行母嬰床旁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

①在產婦分娩后及時定期觀察其子宮復舊的情況。積極主動地與產婦進行交流,了解其實際需求。根據產婦的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為其制定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案。對產婦進行圍產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關于分娩的知識。指導其科學地進行產后母乳喂養。以視頻、宣傳冊及現場演示等方式幫助鞏固產婦及其家屬了解母乳喂養的方法。

②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為產婦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鼓勵產婦早期下床進行適當的活動。

③在產婦分娩后加強對其腹部、及手術切口的清潔護理。監督產婦為新生兒進行預防接種及沐浴清潔,在產婦分娩后第1d、第3d及時為其新生兒進行床旁疾病篩查。在產婦出院時,對其產后康復和嬰兒喂養等方面進行指導。

1.3觀察指標

①以自評抑郁量表(SDS)和自評焦慮量表(SAS)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

②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對產婦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

③采用我院護理部自擬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在兩組產婦出院前向其發放該問卷,讓其自行勾選“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中任意一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4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錄入、及邏輯糾錯,采用SPSS14.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檢驗水準為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的比較

與進行護理干預前相比,兩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干預后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均較優,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產婦在進行護理干預后的SDS評分、SAS評分及PSQ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在進行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3)

2結果

2.1導致差錯出現的原因及分類

用錯液體發錯口服藥15例,占41.67%;電腦錯輸漏輸醫囑9例,占25%;醫囑核對錯誤4例,占11.11%;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發生的壓瘡3例,占8.33%;新藥物不熟悉引起的差錯2例,占5.56%;輸液外滲面積≥3cm×3cm2例,占5.56%;孕產婦觀察不及時致分娩待產室1例,占2.78%。

2.2護理差錯與護士工作時間的關系

護理人員工作時間1~3年16例,占44.44%,4~7年7例,占19.44%,7~10年5例,占13.89%,10年以上的8例,占22.22%。

2.3發生護理差錯的人員資歷情況

主管護師1例占2.78%;護師9例,占25%;護士25例,占69.44%;助產士1例,占2.78%。

3討論

3.1原因分析

核對制度沒有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貫徹實施是導致護理差錯發生的關鍵。產科護理人員因為患者多,病情變化快,急危重患者多,護理人員與床位比例低于標準規定,繁重超負荷工作量導致她們體力透支身心疲憊,久而久之,對身體健康產生極為不利影響是發生護理差錯的外在因素;因為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執行制度不嚴格、工作鬧情緒、心不在焉是發生護理差錯內在因素。護理操作是一種枯燥繁瑣重復性高的過程,容易使護理人員產生麻木、枯燥乏味的感覺,致使護理人員逐漸喪失了工作熱情,出現煩躁情緒,她們習慣用以往的經驗來解決和處理護理患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忽視了核對制度在整個護理工作過程中貫徹執行,自以為是。此次調查顯示,由于治療操作過程中心不在焉,忽視護理規章制度,核對制度沒有徹底運用到護理操作過程中以致于出現漏輸錯輸醫囑,換錯液體,打錯肌肉注射針,發錯口服藥所占比例最高為77.78%。這些護理差錯發生與產科護士沒有熟練掌握查對制度,責任心缺乏有關。護理人員在本科室工作的時間長短有關,在本科室工作三年以內的護理人員發生差錯的比例最高,因為產科的護理工作專業性強、患者周轉快、病情變化迅速多樣、風險極高,這就要求產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應急應變能力,默契配合醫生,鎮定自若,忙而不亂。而這些低年資的護士因為他們參加工作的時間短,缺乏專科知識專業技能,經驗少,遇到急危重癥患者出現手忙腳亂,導致護理差錯發生的根本原因。十年以上的護理人員雖然已取得護士執照,因學歷較低,政策性晉級障礙,造成工作懈怠,責任心不強,學習不積極,5~10年間的護理人員學歷高、學習積極主動、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對服務對象。充滿了事業的信念對產科護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用現代護理觀對患者進行高質量整體護理。此階段的護理人員發生護理差錯的比率低。護理人員隨著資歷提高,差錯的發生逐漸減少。對于這部分護理人員由于具備較高的資歷,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嚴把質量關,進行護理查房和護理會診,指導低年資護士解決護理難題,并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并積極開展護理科研,在護理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3.2防范措施

嚴格掌握和執護理工作制度,發生護理差錯的原因一方面與責任人缺乏臨床經驗,工作能力低,專業知識掌握的不牢固,缺乏處理問題的應急能力等因素外,護理管理和規章制度的不完善或不落實有直接關系。在護理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為確保護理質量的提高,護理部又修改和補充了護理規章制度,護理常規,操作流程,病例書寫規范和各項護理質量標準,分層落實,組織實施。并不斷的進行檢查,開展知識競賽和護理操作比賽,不斷舉行知識講座和技術培訓,提高了護士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認真貫徹執行和遵守護理核心制度,在各項護理操作中時刻牢記“三查八對”,以預防和避免差錯發生。加強基礎質量管理、環節質量管理和終末質量管理,基礎護理是產科護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專科護理,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加強基礎護理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護理人員樹立整體護理的理念,強化護理人員重視基礎護理。護理部成立了基礎護理管理小組,科學的制訂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和終末質量標準,定期開展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定期檢查經常督促,對護理人員嚴格要求。通過對護理差錯的調查分析,找出引發差錯的薄弱環節,制訂出適合本科實際情況的具體規定:午夜班更改為雙人值班,并且還設置了聽班制度,保證了患者多工作量大時有兩名以上護理人員值班,避免因工作繁忙而發生護理差錯。護理值班人員分工協作,責任明確,藥物從藥房取出,液體配制,到患者用藥等一系列環節要雙人核對,層層把關,責任到人。輸液患者懸掛輸液卡,術后臥床的患者,一律懸掛防壓瘡卡,責任護士定時為患者翻身,記錄并簽名,以杜絕壓瘡的發生。終末質量是評價護理活動的最終結果,是所有病人護理結果評價。基礎質量評價,環節質量評價,和終末結果評價是密不可分的,評價結果所獲信息經過反饋糾正偏差,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以降低差錯的發生。加強護理人員的再教育,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護預防和減少理差錯的發生,護理部在了解護理人員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的基礎上,作出培養計劃,穩定護理隊伍,保證護理業務骨干發揮護理特色,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有計劃的安排全院各級護理人員的業務活動,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舉辦新知識新業務講座,選派業務技術骨干外出進修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本科室護士長根據本科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相應的具體措施,護士長不定時抽查考核,重點考核“三查八對”在操作過程的運用情況。責任護士必須熟悉所管患者診斷、治療及護理措施,并認真做好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問題,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要求全體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疾病護理常規,各種護理操作流程、危重患者搶救技術等專業技術知識,不斷的進行提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針對發生護理差錯發生的實例,在每周總結例會上,再進行分析、講解、討論、評價,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本科室全體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責任心,提高了護理差錯的防范意識,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全科護理人員牢固樹立防范意識,護理差錯的發生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此可見預防和消除護理差錯最有效的策略不是對“犯錯誤的個人”進行懲罰,而是應該對系統問題進行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出引起安全隱患的原因,制訂出防范隱患的具體措施,嚴格按照護理規章制度處理日常工作中所出現的護理問題,并虛心向上級護師請教,及時向值班醫師匯報,避免和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

篇(4)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產婦150例,均為初產婦,排除意識、精神障礙者,排除合并妊娠并發癥者,排除依從性差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簡單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75例,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6.5±2.1);孕周38~42周,平均(39.5±0.5)周。對照組75例,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6.5±2.1);孕周38~42周,平均(39.5±0.5)周,兩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實施產科常規護理方式

包括常規檢查、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擬定臨床護理路徑表,由科室骨干成員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小組,參考《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手冊》,結合本科室實際情況、產婦需求及護理要點等,制定出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流程為縱軸的具體可行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并監督、評價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實施情況。②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表,入院即刻,做好接待工作,向產婦介紹環境,結合相關檢查對產婦生理、心理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做好護理評估及健康宣教等;產前,對產婦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緩解壓力,建立信心,并做好飲食指導工作和衛生處置等;產時,實行“一對一”全程陪產模式,指導產婦正確用力、呼吸方法緩解分娩疼痛,鼓勵產婦,打消顧慮,使產婦獲得充分的心理支持;產后,密切關注母嬰生命體征,指導產婦新生兒喂養相關知識,做好保健工作;出院指導,協助產婦辦理出院手續,告知產婦產褥期護理及新生兒護理基本知識,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于出院前向所有產婦統一發放調查問卷,統一回收,并由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小組統一考評。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6.0對本文所有數據進行錄入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組觀察組產婦滿意度為98.67%(74/75),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為97.33%(73/75),護理質量達標率為98.67%(74/75);對照組產婦滿意度為88.00%(66/75),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為84.00%(63/75),護理質量達標率為98.67%(74/75),觀察組產婦滿護理滿意度、母嬰保健知識合格率、護理質量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857、7.878、5.792,P均<0.05)。

篇(5)

2優質護理模式

2.1提高護士優質護理服務的意識組織護士學習優質護理服務內容,轉變服務思想,加強對護理禮儀、人性化管理服務、健康知識等體檢服務的配套培訓,樹立“以產婦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意識,從“產婦要我服務”到“我要為產婦服務”[1]。

2.2改善產科住院環境為產婦提供溫馨的病房氛圍,病室放置鮮花,消除異味,可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病房及病房走廊內張貼關于新生兒沐浴、撫觸、自然分娩優勢、母乳喂養方法等相關宣傳圖片,變為產婦自行學習圍產期的保健知識。病房內添設按摩儀、產后足浴盆、微波爐、溫奶器等基礎設備,為產婦產后快速康復和新生兒護理提供人性化護理基礎。

2.3組織政策健全產科規章制度,規定產房的助產士實行彈性排班,根據病房住院產婦人次,對護理資源進行合理安排,要求助產士必須服從安排,聽從指揮,隨叫隨到,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在15~30min之內達到產婦身邊。產婦分娩時可讓產婦自由選擇一名熟悉的護士進行陪伴分娩,分娩過程中由該名護士對產婦進行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術上的指導,如指導產婦如何呼吸、用力和在宮縮間歇休息等。安排高年資護士負責病情復雜產婦護理,并對低年資護士進行指導。開展床邊護理及開放式嬰兒護理服務,后組織護理骨干建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遵循PDCA原理,實現護理質量的可持續性改進[2]。

2.4加強圍產期健康教育產前向產婦講授圍產期的健康知識,講解分娩時護理配合、藥物知識的基本情況、分娩注意事項及技巧,指導產婦分娩時所采取的、呼吸方法等,使其有心理準備,解除思想顧慮,增加應對能力。產后開展床旁護理,講解產婦自身健康保健方面知識,包括產后惡露、排泄、傷口、的清潔護理、營養指導、會護理、產后性生活指導及避孕方法,排泄、休息知識的指導,功能鍛煉的方法等,告知其不要過度避風和過度保暖,勤換內衣、內褲及洗手的重要性,增加產婦的自我保健能力。教會產婦產后康復操的做法,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開展嬰兒開放式護理,嬰兒沐浴、游泳、撫觸均在床邊完成,適時指導產婦及家屬嬰兒護理知識。

篇(6)

分娩雖是一種生理現象,但對產婦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生理變化和精神刺激。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護理模式的影響,在醫護人員中常出現只重治療措施的執行而忽視了心理護理的重要性,盡管她們的工作一絲不茍,但簡單、生硬,甚至惡劣的語言往往會增加產婦的心理負擔,再加上產婦有怕痛、怕難產、怕胎兒畸形等,及受他人壓力或本人愿望如怕生女孩等影響,使產婦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從而對自己能否順利通過分娩喪失信心,不能全力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影響了產程進展,增加了分娩痛苦,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應有的并發癥,如子宮收縮不良引起的子宮出血過多等等。

分娩過程中產婦心理及生理方面會產生相應的一系列變化,焦慮、恐懼是心理應激最常見的反應,常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另外,分娩時產婦往往會大喊大叫,體力過多的消耗極易疲勞致使產程延長,據我院今年對1000例孕婦觀察統計,有98%的產婦對分娩有恐懼感,來到陌生環境的產婦焦慮、期待等不良情緒十分明顯。鑒于上述情況,醫護人員尤其要對初產婦關心倍至,熱情幫助,使產婦人院后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要首先應給病人創造一個優美、舒適、整齊、安靜的環境,保持室內外色澤柔和,通過醫護人員禮貌、誠懇、親切的接待減輕病人的緊張心理;其次,在分娩開始之前醫護人員應做好產婦的疏導工作,根據產婦的文化程度,讓她們對產程出現的一些先兆癥狀,如不規則的子宮收縮,陰道有血性分泌物排出等有所了解,使其處于較佳的心理狀態,從而發揮產婦的自我調節能力,順利進入產程。在進入第一產程后,子宮的規律性收縮使產婦劇烈腹痛,難以忍受,產婦往往懷疑自己能否正常分娩,對醫療、護理產生不信任感,表現煩躁、恐懼、多慮,加之腹痛使其對分娩失去信心,反應冷淡、消極。醫護人員要做好產婦的思想工作,耐心地講解腹痛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使其主動參與分娩過程。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產婦的情緒變化,以滿腔的熱情去感化產婦。進入第二產程,醫護人員應用語言誘導法幫助產婦運用正確的腹壓,使其在自然穩定的情緒下配合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順利分娩。醫護人員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盡量減少產婦的痛苦,使產婦感到信任。待進入第三產程后,產婦對自己所處的分娩情況及嬰兒的情況如性別、發育等焦慮萬分。為防止產生因不良情緒而導致的子宮收縮不良、出血增多等不良后果,醫護人員應用溫和可親的語言把所應告知的情況及時、準確地告訴產婦,并用語言誘導產婦穩定情緒,使其安全、輕松順利地通過第三產程。分娩后的婦女往往對自己能否分泌足量營養豐富的乳汁產生懷疑,醫護人員應耐心詳細地講解母乳的生理特性,使產婦充分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初乳的營養價值,使產婦樹立堅定的信心,并鼓勵其與嬰兒早接觸,早吸吮,加上合理的膳食,使產婦盡早盡快分泌出最佳乳汁,使嬰兒健康成長,從而提高人口素質。

因此,我們產科醫護人員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習心理學,掌握一定的心理護理知識,才能更仔細地觀察產婦的心理狀況,從而完成高質量的護理任務。

【關鍵詞】心理護理產科臨床作用

篇(7)

本院產科2013-01~2013-04間給予傳統護理模式的50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婦為對照組;2014-05~2014-08間給予國際產科護理模式的50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婦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條件(單胎頭位;產道正常;胎兒發育正常)。排除標準:妊娠并發癥產婦;心、腦、肺、肝、腎等器官嚴重疾病產婦。兩組一般資料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傳統護理模式

產婦入院后,建立其病歷檔案,進行胎心、胎動、血壓等的監測;對產婦進行飲食指導,告知其注意事項;保持產婦住院病房的潔凈;監測產婦宮縮規律,宮口開大2cm~3cm后,送入產房待產;產婦宮口開全采用傳統的方法指導產婦用力。采用傳統保會陰接產。

1.2.2國際產科護理模式

1.2.2.1國際產科護理模式

由產科醫生1名、產房工作經驗3年以上的助產士6名組成培訓小組,采用Roy適應模式、Orem護理模式等相關的護理理論,根據會陰側切發生的原因對助產士進行魚骨圖分析,國際產科護理模式培訓,并且現場組織觀摩接生操作和進行床邊示教,同時考核其對SBAR溝通模式的掌握程度,考核合格后上崗。

1.2.2.2國際產科護理模式應用

產婦入院前孕婦學校并利用幻燈片、動畫、紀錄片等多媒體形式,詳細講解孕婦所需物品的準備、即將進行的分娩過程的具體流程及注意事項,入院后相關手續完善后,由責任護士向其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告知產婦健康飲食及運動的重要性,并根據產婦個人習慣,與其一起制訂詳細的健康教育內容,同時根據產婦的精神狀態、性格特點等準確評估其心理狀態,加強與其交流,盡量讓產婦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分娩時可能產生的痛苦。宮頸口開大到2cm~3cm的時候,安排產婦進人分娩室,采用一對一式分娩,給予舒適撫摸、鼓勵、安慰及如何在助產士指導下用力等支持同時評估產婦會陰胎兒等情況;待宮口開全后,指導產婦正確用力(產婦不想用力時不指導產婦用力,宮縮間歇期緩慢屏氣用力,宮縮期張口快節奏的哈氣);當胎頭娩出2/3時,指導產婦嘴巴張開,做喘息式的急促呼吸;當胎頭全部娩出后,指導產婦宮縮時再放松、哈氣。助產士不干預不保會陰狀態下接產,胎兒自然機轉分娩。在產后2h送回病房,指導其飲食、飲水,同時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會陰側切、會陰Ⅲ度裂傷、新生兒產傷、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以SPSS17.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運用國際產科護理模式后,產婦會陰側切率由原來的85.5%下降至31.0%;兩組產婦會陰Ⅲ度裂傷、新生兒產傷、新生兒重度窒息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篇(8)

1.2護理人員因素:在實施產科護理時工作責任心不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觀察病情不仔細,病情記錄不詳細,母嬰出現異常先兆或產程停滯等不能及時發現處理等。助產士業務技術不夠熟練,缺乏對某些癥狀的認識和預見而延誤診治,如對巨大兒的分娩估計不足導致滯產;對會陰保護不當致會陰裂傷;產鉗助產造成產傷并發癥等。部分護理人員護理文件書寫不夠及時、規范,工作時服務態度冷漠生硬,與產婦及家屬不能及時有效的溝通,導致糾紛的發生。

1.3產婦及家屬因素:產婦在分娩期間,體內激素水平發生很大改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情緒上的波動,嚴重時出現生理疾病,一些孕婦及家屬不了解可能產生的并發癥,這為護理埋下不安全隱患。妊娠和分娩雖然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具有不可預知的風險。

1.4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醫院的環境和使用的設備及其他相關因素,常見有病房地面濕滑、空氣質量以及設備消毒等,這些均可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防范措施

2.1完善各項護理管理制度:加強護理風險防范,確保護理安全。加強法律知識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定期對婦產科相關操作規程進行審核,發現問題的制度及時修訂,結合臨床實踐工作經驗,修補安全制度漏洞和不足的地方,加強護理人員交接班查房等制度的落實,從制度上規范護理工作,從根本上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2.2加強業務學習和技能培訓,提高護理質量:操作中嚴格“三查七對”等規章制度,對新護士、低年資助產士認真“傳幫帶”,組織人員定期行產科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整個護理工作水平。加強工作人員責任心的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避免護理缺陷的情況發生。

篇(9)

選擇2013年1—6月我院產科收治的孕產婦44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85例和觀察組260例。兩組均為初產婦,單胎,無合并癥或并發癥,正常分娩。年齡20~33歲,平均27歲;孕周31~41周,平均(38.30±1.89)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產科護理。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貫穿整個產科護理過程的新型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1入院時健康教育

由責任護士熱情接待,進行入院宣教。介紹責任護士、主管醫生、病區的探視制度、病區布局、母嬰同室制度,發放母乳喂養知識宣教材料并講解其內容。對待產婦應特別告知,入院后不要擅自離開病區,以免延誤對孕婦及胎心的觀察和各項治療護理。

1.2.2產前健康教育

目前大多數產婦為初產婦,由于無生育經驗,缺乏分娩知識及對宮縮疼痛認識不足,容易產生過度焦慮。責任護士告知孕婦分娩是一個自然正常的生理過程,幫助孕婦掌握必要分娩知識,樹立健康觀念和自然分娩信心。教會孕婦待產期間自數胎動,胎動過多過少、腹痛加劇、陰道流血流水等產前先兆,應及時告訴護士。

1.2.3臨產時健康教育

孕婦有規律宮縮或宮口開大1~2cm時,責任護士護送孕婦轉入產房待產,指導孕婦緩解疼痛。協助孕婦進食、進水、如廁,介紹導樂助產,陪伴分娩注意事項,對有剖宮產指征孕婦做好相應的術前、術后健康教育。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孕婦恐懼感。

1.2.4產后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幫助并教會產婦按摩子宮,促進子宮收縮。產后會因子宮收縮引起下腹陣痛,經產婦尤為明顯,2~3d會自然消失。產后當天的宮底平臍或臍下一橫指,以后每日子宮下降1~2cm,10d后入骨盆。督促產婦產后4h內應排尿,以防止產后出血及尿潴留。指導產婦飲食,產后1h即可進流質或清淡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也可適當吃一些水果及新鮮蔬菜,防止產后便秘。指導并協助產婦第一次起床活動,告訴產婦動作應緩慢,防止性低血壓。預防產褥期感染,側切傷口感染,使用消毒衛生墊。因產婦產后出汗較多,應勤換內衣內褲。告訴產婦3d內陰道流出物為紅色量多,以后逐漸減少,一般3~4周干凈。

1.2.5母親角色轉變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幫助產婦母親角色的轉變。發放健康教育畫冊,觀看同病室其他產婦喂養嬰兒的實況,與同室產婦互相交流,加快學習新生兒護理技能及母乳喂養知識。注意母乳喂養前的衛生,喂奶前必須洗手,指導產婦正確的哺乳姿勢及含銜•79•姿勢,講解勤吸吮的好處。指導產婦與新生兒同步休息。

1.2.6新生兒護理的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向產婦耐心講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新生兒出生后應采取側臥位以免嘔吐羊水、粘液引起窒息。觀察新生兒的體溫變化。因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易受外界環境影響。體溫過低注意保暖,但不要用熱水袋以防燙傷,體溫過高及時松解蓋被。增加喂奶的次數,防止新生兒脫水熱。觀察新生兒大小便的情況。新生兒生后1~2d內大便為黑色或墨色的胎便,2d后隨著吸吮乳汁的增多逐漸變為黃色。若新生兒24h仍無大便,應告訴醫護人員。新生兒臍的護理。保持臍部干燥,避免尿糞污染臍部,示范新生兒更換尿布的手法。示范新生兒洗澡、撫觸,觀看錄像講解注意事項。新生兒大便后用溫水清潔臀部,防止紅臀、尿布疹、潰瘍。新生兒黃疸的觀察,新生兒出生后2~3d出現黃疸,4~7d高峰,2周后逐漸消退。女嬰有陰道出血、白帶是受母體內雌激素影響。新生兒喂奶次數少,尿片上尿跡發紅,告訴產婦及家屬不是尿血,是尿酸鹽沉淀現象。只要勤喂奶,尿量增多,現象自然消失。告訴產婦及家屬,新生兒在院期間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出生后72h做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篩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

1.2.7護理的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向產婦講解脹痛原因,主要是開奶后最初幾天新生兒未做有效吸吮,或者產婦產后1~2d內食入高脂肪的湯類營養食物過多。教會產婦正確擠奶及按摩的方法,并示范。哺乳期間佩戴大小合適的棉質乳罩以保護。

1.2.8出院時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向產婦講解在家休養注意事項,休養環境安靜舒適,室溫22~24℃,相對濕度50%~60%。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通風1~2次/d。15~30min/次,避免對流風。注意營養均衡,多食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類營養豐富飲食。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堅持純母乳喂養4~6個月。新生兒出院后每日用臍帶消毒液消毒臍部1~2次,保持新生兒臍部干燥。及時到當地預防保健門診辦理嬰兒的計劃免疫接種證。發放溫馨提示卡,使產婦需要時及時尋求幫助。

1.3觀察指標

干預后,比較兩組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護理服務滿意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護理服務滿意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篇(10)

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產科進行實習的護生50名為對照組,應用傳統帶教模式進行帶教,年齡18~22歲,平均(19.2±3.1)歲。另選擇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產科進行實習的護生50名為觀察組,應用目標管理法進行帶教,年齡18~23歲,平均(19.5±2.2)歲。兩組入選護生的年齡、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進行帶教,護生進入產科后,帶教老師向其介紹病區環境、物品放置、規章制度、注意事項、各班職責、工作流程、實習教學內容。觀察組在上述帶教的基礎上應用目標管理法進行帶教。統一培訓:對產科的帶教老師對目標管理法的內容進行培訓。制定具體的目標:結合產科的的總體教學目標、實習生的大綱要求及實習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包括理論目標、操作技能目標、服務目標等內容。其中理論目標指掌握產科的基本護理理論、護理常規、熟悉專科護理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目標包括會陰沖洗、按摩、產后子宮恢復、惡露的觀察等常規護理、母乳喂養指導。對在產科行手術的患者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胎兒宮內監測、產程觀察、新生兒護理等。掌握剖宮產、高危產婦的護理及各產程中的觀察重點。產婦的急危重癥多,發病急驟,病情進展快,有些患者入院時病情就很緊急。例如胎盤早剝、先兆子宮破裂、急性DIC、子癇、新生兒窒息等,一旦發病,需要立刻進行搶救處理。因此,教會學生如何觀察病情,如何正確使用各種急救儀器,如何正確掌握急救藥品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對危重患者進行妥善護理尤為重要。設立每個實習月分別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分別適合本科生、大專生、中專生的教學目標。服務目標包括組織紀律、工作態度、責任心、職業道德、醫德醫風、服務意識等。根據目標擬定帶教方案:帶教老師根據《實習生管理手冊》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確定護理實習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進度表格發給每位護理實習生,掌握實習生實習的掌握進度,使實習的目標具有可行性和可預測性。帶教老師的選擇:根據目標選擇有豐富臨床經驗和高學歷、責任心強的護師,且對帶教老師也要進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擔任臨床帶教工作。

1.3評價指標

采用試卷的形式考核護生的理論知識達標情況,滿分100分,最低0分,60分為及格;操作技能目標考核采用多名帶教教師進行抽簽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每個細節的評分均提前進行指定,然后進行綜合評分,滿分100分,最低0分,60分為及格。服務目標方面設計調查問卷表,從組織紀律、工作態度、責任心和職業道德、醫德醫風、服務意識方面進行評價。上述評價結果匯總進行綜合評價,結果分為良好、一般及較差。良好:上述三項目標達標均在80分以上;一般:上述三項目標達標均在60~80分間;較差:上述三項目標達標均在60分以下。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各項目標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理論目標、操作技能目標、服務目標各項評分分別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綜合評價效果比較

對兩組護生的理論目標、操作技能目標、服務目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綜合評價良好率達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0%,而觀察組患者綜合評價較差率僅4.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實習實現了臨床實踐與理論相接軌的過程,也是護理學生從課堂學習轉化到臨床實踐的階段。護生臨床帶教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大綱規定的教學范圍內,由帶教老師指導學生完成的一項復雜的教學任務。有效的帶教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為日后護理帶教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對照組的主要教學方式為灌輸式教學,多由帶教教師根據已設定的教學計劃進行講授,或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查房,護生處于被動地位。本研究觀察組由帶教老師從臨床實習項目的背景、目的、方法、預期目標等方面進行講解,為達到預期目標,圍繞預期目標因材施教,采用護生喜歡的教學模式,如床邊教學、模擬教學、興趣教學等,使護生產生興趣,在整個帶教過程中鼓勵多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該種教學方式更加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注重護生專業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的正確運用。對于操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由教師及時進行指導糾正,最大限度幫助護生避免今后工作中可能產生的失誤。同時運用目標管理法,可以讓實習護生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工作方向。在護理學生進科后,帶教老師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如產科中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常規護理、護理操作技能操作等。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及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帶教老師與護理學生都有學習的方向感。通過制定目標,也使護生能掌握標準化、系統化及規范化的護理流程,實現產科護理管理正規化;同時目標管理法也大大提高了實習護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帶教效率,消除被動性。帶教老師通過目標管理法每周有計劃有目標地帶領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強化技能訓練,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短期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觀察組患者的理論目標、操作技能目標、服務目標各項評分分別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目標管理法可以使護生明確護理服務目標,取得較好的帶教效果,從而使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鐘小潔將120名實習護生分為兩組,每組60名,對照組按常規實綱給予帶教指導,實驗組根據實綱制定明確的完成目標,采用目標管理法進行護理帶教。兩組實習時間4周,結果證實,觀察組實習護生理論知識考核優秀或良好率達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實習護生操作技能考核情況優秀或良好率達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實習護生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率達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提示應用目標管理法可提高實習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王蓉將2007~2009年在婦產科實習的45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將2010~2012年43名實習護生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按傳統帶教法帶教,觀察組按目標管理教學法帶教,實習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成績進行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考評成績及對帶教老師的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將目標管理運用于婦產科護生的臨床帶教,有利于護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完成實習任務,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徐全能將96例實習護士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根據實綱制定明確的完成目標,應用目標管理法進行護理帶教,對照組按常規實綱給予帶教指導,結果顯示,觀察組實習護士的專科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知識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產科護理帶教中,應用目標管理法可提高實習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及護理質量,也提高了帶教老師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李素琴等將產科實習的40名護理學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其中參照組護生依據實綱中的內容進行常規的帶教模式,而研究組護生在此基礎上實施目標管理進行帶教工作,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學生的考核成績(95%)、健康教育掌握情況(95%)及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90%)分別優于參照組,進一步證實在產科的護理帶教中,實施目標管理調動了護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研究對兩組護生的理論目標、操作技能目標、服務目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的綜合評價良好率達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0%,觀察組護生綜合評價較差率僅4.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凌婭婭報道的結果一致。

上一篇: 工程造價 下一篇: 安全技術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观看 | 午夜飘花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日韩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