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31: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英語教研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引言
畢業論文寫作是檢驗畢業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重要方式。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是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發揮英語專業特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保障畢業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職高專外語系課程改革與建設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和高校校園網寬帶的不斷升級,使基于網絡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學成為可能。
畢業論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學生必須通過參與研究和寫作的整個過程才能建構自己的學術研究理念和實踐技能。結合網絡教學的特點,發揮建構主義理論對網絡論文寫作教學的指導作用,整合網絡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基于網絡技術、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2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評價體系
基于網絡的論文寫作教學新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建構主義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指導和促進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他們認為學習者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兩種方式,促進自身認知結構發展的。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應是主動的、探索式的、協作式的學習。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像建構理論下的情境創設、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人與人的協作關系都是隨時空轉換而不斷變化的。而以往論文寫作教學中的終結性評價,關注的是整個階段的教學結果,不能對教學過程起到跟蹤、監控、檢測和指導的作用。為了彌補終結性評價的缺陷和不足,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發展,科學地、理性地、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從知識、能力、品質、態度等多項指標去衡量每一名學生。運用更具個性發展的評價策略,激發學習者潛意識中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眾多更具特色的學習個體融于網絡學習這個大環境中。
3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維評價體系的評價方式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維評價體系其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評價資料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而完成。評價體系:
(1)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實現自我反饋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習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使學生由評價客體成為評價主體,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增強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同時,我們也不應忽略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的作用。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2)通過對評價對象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提高評價的說服力。建構主義重視個性發展,提倡多情境解決問題,主張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畢業論文的寫作一般分五個步驟:
1)選題;
2)搜集材料;
3)論文提綱的撰寫;
4)撰寫初稿;
5)修改初稿、完成論文。
根據Willis的任務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把選題分為前期寫作任務,搜集材料,論文提綱的撰寫以及撰寫初稿分為寫作期,而修改初稿、完成論文分為任務后的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把論文質量監控和管理分成3個方面: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監控;論文寫作過程質量監控;論文寫作中期檢查和學生意見反饋。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監控主要任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各個環節的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寫作態度。同時在論文寫作各個階段進行論文寫作課堂教學,內容涉及畢業論文選題、寫作方法、規范格式、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等。論文寫作過程質量監控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就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監控,如定期抽取某個小組,了解其組員畢業論文撰寫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論文寫作中期檢查和學生意見反饋表。在論文寫作進展到中期時,教師自己填寫其中檢查表,對自己的進度、組織安排、質量監控等各個方面進行自查。學生意見反饋表主要涉及教師的態度、科研水平、教師對畢業論文指導、組織安排等方面的問題。
4 實施畢業設計管理系統
首先是通過網絡監控畢業設計的選題。學生根據選題的基本原則填寫畢業設計選題表,并通過e-mail發給指導教師。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要充分體現其職業性和崗位性,畢業設計選題應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高職高專英語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的基本原則是結合英語專業特點,符合本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不應該只是單一的語言技能,更應該是英語語言技能與文秘、商務、旅游等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此外,題目難度應適宜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同時題目還要求有科學性、實踐性、針對性、創新性。指導教師通過網絡對選題進行審批。
其次是對設計過程的管理。畢業設計前期,管理部門落實管理選題工作并監督進展情況,提供標準來確定各種表格填寫是否規范。根據畢業設計進度要求,學生網上提交選題報告。教師在網上進行評閱,通過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畢業設計中期,學生網上提交設計稿并匯報設計情況。教師通過檢查工作進度,了解畢業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網上指導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和質量,可考察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工作態度,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原則性錯誤能及時指出,并幫助其改正。對部分態度不認真或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及時幫助和教育。通過網絡,教師可全面審閱學生的書面材料,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表達思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關鍵環節如設計方法、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結論等環節進行指導時,指導教師通過存儲的學生的初稿進行評閱并做批注,最終論文定稿。畢業設計后期,指導教師可檢查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對進度緩慢的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意見,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同時決定畢業設計答辯的具體安排等。
5 建立評估體系,導向規范評價
建立質量評估體系應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評估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依據畢業設計的質量要素,依據科學性、可操作性、導向性和可比性的原則,我系建立的畢業設計質量評估體系包括6個評估要素,細分為18個評估項目(見表1)。
6 畢業設計教學管理、評估體系的實施效果
我系學生畢業設計始于2006年,幾年以來,我系實施畢業設計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取得了如下成效:
(1)進一步完善了畢業設計工作的有關文件。我系制定了有關畢業設計工作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為畢業設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畢業設計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發揮了系、教研室在畢業設計工作中的作用。畢業設計有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而系、教研室兩部門在過程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系是宏觀監控組織,教研室則針對高職英語專業特點,加強了對畢業設計的組織、管理和檢查,制訂了畢業設計工作的相關細則。
(3)加強了畢業設計工作的質量保障與評估。在貫徹實施畢業設計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過程中,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不斷提高。1)提前選題時間,選題從第五學期開始,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設計準備階段,并充分利用寒假開展社會調研工作,增強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并結合專業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環節、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及時選擇或更換題目。實踐結果表明,提前選題時間,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才能;同時,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查閱、調研文獻資料,提前進入角色,為第六學期開展畢業設計工作奠定較扎實的基礎。2)加強了對畢業設計工作的中期檢查。教學督導組成員、主管教學系主任、教務處有關人員深入到各專業查閱有關畢業設計的教學文件,了解設計的選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3)編寫了畢業設計指導用書,規范了畢業設計的撰寫形式。4)在畢業設計工作結束后,教務處對當年的畢業設計進行抽查、審閱,了解當前畢業設計質量以及存在的不足,評出系、校級優秀畢業設計。5)在畢業設計工作結束時,組織專家組按照畢業設計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對當年的畢業設計工作進行評分,明確現狀,找出差距,及時改進,不斷提高。
畢業設計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我系畢業設計質量的穩步提高,畢業設計的成績分布合理,設計優秀率保持在10%左右,良好率穩定在60%以內,中等率在20%及格與不及格率控制在10%左右。理論性題目保持在40%以內,而實踐性題目穩定在60%以上。
參考文獻
[1] Airasian Peter W.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Graw---Hill,1991.
[2] Cohen Andrew D.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room[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 丁光惠,唐正連,楊偉等.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4).
Abstract:ItisbasedonLanguageAcquisitionTheory,Construdivism,Psycholinguisticsandonthelearner-centeredideas,insteadofbeingbasedonteacher-centeredideas.IncollegeEnglishteaching,itrequireslearnerstoactivelyparticipateinrealcommunicationactivities,toactivelyaccomplishtasksbyusingtargetlanguage,todeveloplanguageknowledgeaswellascompetence.
Keywords:task;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collegeEnglishteaching;application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交際語言教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和形成了一種為國際上廣泛接受和使用的新的語言教學模式——“任務型語言教學”。它是建立在外語教學法研究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基礎上的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啟示下提出的外語學習途徑”[1]。教育部2001年7月的《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目的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和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音運用能力”[2]1。在英語教學策略方面,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教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2]29。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任務的定義
不同的專家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任務進行了界定和解釋,Long是最早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學者之一,他給任務的界定是:任務是人們為自己和為他人所做的、作為義務性的或有報酬的一項工作。Prabhu給任務下的定義是:任務是需要人們經過一些思考從所給的信息中得出結論的一項活動,這一過程由教師控制和調節。Nunan從交際的角度出發認為:交際性任務是一項課堂活動,它要求學生用目的語進行理解、操練、使用或交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Ellis的任務是指以意義為中心的語言運用活動[3]。
盡管對交際學習中任務的定義說法不一,但是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的特點:①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②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不應是籠統的或是現實世界中某種活動的翻版,而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欲望的;③任務的設計和執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4]。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基礎
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任何一種語言教學途徑或教學法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來自許多方面,諸如心理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課程理論、學習理論、社會語言學、心理發展以及教育理論等。但它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心理語言學理論、語言習得理論和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1.心理語言學理論
任務教學法基于前蘇聯心理語言學家Vygotsky及其追隨者Wertsch等人關于語言和學習的理論。Vygotsky強調學習的社會性以及教師和同伴對促進個人學習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把心理、社會、語音結合起來,構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也為“任務型語言教學”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學習者是在社會交往、相互作用中發現、學會并運用知識的。“知識的發展經歷兩個過程:首先在社會層面,然后是個人層面;首先是人們之間相互作用(interpsychological),然后是個人的作用(intrapsychological)。高級思維起源于人們之間實際的相互作用”[5]。任務型語言教學正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完成(transact)某些任務,使外語學習者自然地學習、習得語言,擴展中際語體系和促進外語學習進步。
2.語言習得理論
語言習得指的是一個人語言的學習和發展。該理論采用對語言學習者的縱貫研究及實驗方法,著重研究音位、語法、詞匯及交際能力的發展,主張在新的語言點介紹之后,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活動,增加接觸語言的機會。根據語言習得的規律,語法知識的記憶不能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必須有大量語言的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也就是說學習者能理解一項語法規則,但未必能內化并運用這項規則。學習者不僅需要在不同情景以及不同的語境中反復接觸含有這項語法規則的實踐機會,而且還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這些固定的表達方式,從而逐漸發展自己的語言系統。
語言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條件是有交流的機會,即Willis所說的use。語言習得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參與與語言熟練程度的提高關系極大。因此,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認為,掌握語言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當學習者積極地參與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也被掌握了;當學習者所進行的任務使他們當前的語言能力發揮至極點時,習得也擴展到最佳狀態。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結構和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交換信息。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個任務,并想方設法把這個任務完成好,此時他們的思維過程與集中在語言形式上的機械性練習是不同的[6]。
3.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發展是社會合作活動,這種活動是無法被教會的,知識是由自己構建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這種構建發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強調學習者個人從自身經驗背景出發,建構對客觀事物的主觀理解和意義,重視學習過程而反對現成知識的簡單教授;強調人的學習與發展發生在與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之中。教學應該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學的知識可以在其中得到運用。
學生個人的發展是教學的核心。因此,教師在組織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個體作用,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料和語境,將學生校外的生活經歷與校內的學習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自己進行意義的建構,而不是令其接受現成知識,直達結果。教師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學生的內在知識系統,并提供給學生一個可同時進行探究的環境。課堂應該充滿對學生具有挑戰性的各種真實的機會。學生自由地按自己的節奏,結合自己的經歷,通過自我調控的發展過程去發展。教師要使外語教學富有教育性,就必須了解學習者的個人特征和個人需求,幫助學習者理解任務的意義和目標,同時,要為學生創造適宜外語學習的心理環境,促進學生形成控制自己行為的意識、信心和能力。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主張學習過程應充滿真實的個人意義,要求外語教師學會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學習能力的發展、積極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四、應用實例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當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為本”、“以學習為本”,注重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對當前和今后的高等教育人才的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尤其具有時代意義[7]。本文以NewHorizonCollegeEnglishBook1Unit1“LearningaForeignLanguage”一課為例,來說明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及其運用。本文是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的第一次英語課,是他們由中學的學習模式向大學學習模式的轉折點,對于他們的英語學習來說也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學生對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也同樣懷著新鮮感和好奇心,因此,這篇課文課堂內容設計的好壞、學生的認可度對于他們今后外語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學習外語的親身經歷——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熟悉的,并且他們自己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體驗,而作者通過網絡學習外語這一做法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如何通過設計一些趣味任務,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一系列“任務”的過程中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至關重要。
圍繞課文,筆者設計了以下項task-oriented的活動:
Task1:Todaywearegoingtodealwiththetopic“LearningaForeignLanguage”.Allofyouhavelearned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forabout10years.AreyousatisfiedwithyourpresentEnglishlevel?Doyouthinkyouareasuccessfullearnerornot?WhatareimportantfactorsinyourEnglishlearningexperience?
任務1分析:這是一個導入步驟,目的是想激發學生對主題或任務的關注和興趣,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任務情景氛圍中。在這一階段,老師要使所設計的問題盡量貼近本課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即強調導入與任務的相關性。
Task2:Lookatthetopicinourtext“LearningaForeignLanguage”andtrytopredictthecontentofthetext.
任務2分析: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后,就可以直接進入今天的主題或任務,即通過標題對課文內容的預測。在這一活動中,通過討論這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預測這一閱讀技巧的訓練,并且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Task3:Discussingroups:DuringyourEnglishlearning,haveyoueverbeenhappywithyoursuccessesandcriedaboutyourfailures?Whatareyoursuccessesandwhatareyourfailures?Whatarethecausesofyoursuccessesandfailures?Compareyourswiththeauthor’s.(Thewholeclassmaybedividedinto4~5groups.)Aftergroupdiscussion,eachgrouptriestoreportthesuccessesandthefailuresandthereasonsofthemintheirlearningexperience.
任務3分析:選擇這樣的任務作為接觸課文前的“熱身練習”(Warm-upexercises),是因為它從學生自身的經驗背景出發,將他們個人學習外語的親身經歷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可以提供給學生生活的環境與課堂學習是一體的感覺,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以前學習成功與失敗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促進他們今后的學習。同時通過與作者外語學習中的得與失的比較,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對課文的一種深入挖掘。
Task4:Discussingroups:Trytomakealistof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learningEnglishthroughcomputercourses.Andthenreporttothewholeclass.(Themoreitemsthegroupmentions,thehighermarksthegroupwillget.)Comparetheitemseachgroupprovides.Thenmakeacomparisonbetweentheitemsyoumentionandthosementionedbytheauthor.
任務4分析:通過討論比較,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對于通過網絡學習外語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教學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能夠激活學生的內在知識系統,提供給他們一個可以進行探究的環境進行有意義的構建。同時與作者的親身經歷進行比較,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加強互動,語言輸入與輸出量大量增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提供了綜合性、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機會,口頭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另外分組競賽的組織方式使課堂氣氛緊張、熱烈、活躍。
Task5:Nowadays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isgettingmoreandmorepopularinChina.Itisbelievedthatcomputerswillsomedayplayaveryimportantroleineducation,andperhapswillgraduallytaketheplaceoftheteacher.Whatdoyouthinkofit?Doyoubelievethatcomputerscanandwilltaketheplaceoftheteachersinthefuture?Why?Whynot?/Compare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betweencomputer-assistededucationandteacher-conductededucation.
任務5分析: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提高創新和實踐的機會,這部分可以作為學生創新的內容。整個班級可以分為兩大組,以“計算機將來是否可以代替老師”作為正反方的觀點,互相展開辯論。在這一階段,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語言交際技能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大家所關心的熱點問題上,轉化成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是學語言的最終目的,也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主要宗旨。另外,正反雙方大辯論的形式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了較好發揮。
五、結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旨在把語言教學中的交際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語言學習的“任務”是指有目標的交際活動或學生為達到某一具體目標而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而以任務為本的學習是“在干當中學習”和“以應用為主的語言實踐”,因此有利于發展技能。“任務型語言教學”與傳統教學根本的區別是把面向書本轉為應對四面八方的人和事,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發展自身潛力,表現自己的價值[7]。但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任務設計很難把握,任務的系統性和延續性也難以得到控制,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程改革[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ELLISR.Task-basedlanguageand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1-5.
[4]龐繼賢.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導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F5.
[摘要]諺語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國語言文學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諺語體現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由于人類的普遍社會活動和心理思維過程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英漢諺語也存在著相同之處。但由于各國具體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英漢諺語又存在著差異。本文分析了英漢諺語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提出英漢諺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滲透與融合。英漢諺語有著相同的起源和語言特點。都來自民間生活,神話傳說,文學作品和外來語。英漢諺語的語言具有簡煉和生動形象的特點。但從具體內容來看,英漢諺語表現了不同的地理、歷史、宗教和文化價值觀念。最后指出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諺語逐漸打破國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漢諺語在互相滲透與融合。
[關鍵詞]諺語;相同點;不同點;融合
1.Introduction
Thedefinitionofproverbby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is“shortwell-knownsayingthatstatesageneraltruthorgivesadvice.”(精練的俗語,或為普遍道理或為勸誡語)WuZhankunsaidthatproverbsarethecrystalofnationalwisdomandexperience.Theyarefrequentlyusedorallyandhandeddow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andusuallygivepeopleinformationandspeakthetruth.Theyareshortsentenceswithcommonstyle,concisestructure,andvividlanguage.[1]WangQinsaidthatproverbsarethesummingupofpracticalexperiences.Theyaretheoralformsoflanguagethatgivepeopleexperience,adviceorwarning.[2]ThegreatEnglishphilosopherFrancisBacononcesaid:“Thegenius,witandspiritofanationarediscoveredinitsproverbs.”
Fromthesedefinitions,wecanseecommoncharactersofproverbs.Proverbsarethecrystalofthenationalwisdomandexperience.Proverbsarecolloquial,sotheyareveryeasytoberememberedandhandeddown.Theyusuallygivepeopleadviceandwarning.
Proverbsarethecreamofalanguage.Languageandculturearetightlyinteractedwitheachother;eachinfluencingandshapingtheother.Languageispartofculture.TheChineselanguageispartofChinacultureandEnglishlanguageispartofEnglishculture.Languageisthecarrierandcontainerofculture.Humanknowledgeandexperiencearedescribedandstoredinlanguage.[3]Asapartoflanguage,proverbscloselyintegratedwiththesocietyandculture.Proverbsreflectmanyaspectsofthenationsuchasgeography,history,religiousfaithandvalues.
EnglishandChinesebelongtotwodifferentlanguagesystems,havinggreatdifferencesintheircultures.Buthumanbeings’commonsocialactivitiesandemotionalreflectionandobservationoftheworldareinmanyaspectssimilar.Sonotonlydifferencesbutalsomanysimilaritiesexisti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Withthecommunicationofworld,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repermeatingandinterfusingeachother.
2.Similariti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
Thesimilariti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mainlylieintheiroriginsandlinguisticcharacters.
2.1Similarorigins
Proverbsareconcise,vividandcommonshortsentenceswhichbeusedandpassedonorally.Theyarethesummingupoftheexperienceintheproductionstruggleandthesociallifeandthecrystalofwisdom.[4]AnEnglishproverbitselftellsusthat“Proverbsarethedaughterofexperience.”Fromthesewecanfindthat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enjoythesimilarorigin:theybothoriginatefrompeople’sdailylifeandexperience.Specificallyspeaking,theybothcomefromfolklife,mythology,literaryworksandfromotherlanguages.
2.1.1Originatingfromfolklife
Proverbsarethesummaryofpeople’sdailylifeandexperience,andcloselyrelatedtothepracticeofpeople’slifeandwork,revealingauniversaltruthfromdetailssoastoenlightenpeople.Therearemanyproverbsoriginatedfromfolklife.Theyarecreatedbyworkingpeople,suchasfarmers,workmen,hunters,businessmen,army-menandsoon.Theyusefamiliartermsthatwereassociatedwiththeirownfields.E.g.:
Farmerscreatedthefollowingproverbs:
(1)Makehaywhilethesunshines.
(2)Aprilrainyforcorn,Mayforgrass.
(3)肥不過春雨,瘦不過秋霜。
(4)春天不忙,秋后無糧。
Workmencreatedthefollowingproverbs:
(5)Strikewhiletheironishot.
(6)Agoodanvildoesnotfearthehammer.
(7)木匠怕漆匠,漆匠怕光亮。
Hunterscreatedthefollowingproverbs:
(8)Hethatisafraidofeverybushwillneverproveagoodhuntsman.
(9)上山打虎心要狠,下海提龍心要齊。
Businessmencreatedthefollowingproverbs:
(10)Youpayyourmoneyandtakeyourchoice.
(11)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樣待。
Army-mencreatedthefollowingproverbs:
(12)Agoodgeneralmakegoodmen.
(13)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Thesewerefirstusedbyalimitedgroupofpeopleinthesamefields.Becausetheyarephilosophicalcolloquialism,latertheygraduallygainedwideacceptanceandpartlybecamepartofthecommoncornoflanguageandarenowusedinmanyothersituations.
2.1.2Originatingfrommythology
Eachnationhasitsownmythology,fableandallusio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cientGreekandRomancivilizationbequeathmanymythologiesandallusions.Theybecomeoneofthemajorsourcesofproverbs.ThestoriesandheroesinGreekMythology,TheFableofAesopandTheHomerleftalotofproverbs.E.g.:
(14)IfeartheGreeks,evenwhenbringinggifts.(Fromthewell-knownstoryoftheTrojanhorsebywhichtheGreekstookthecityofTroy.)
(15)YoucannotmakeaMercuryofeverydog.(FromRomanMythology.Itmeansthatnoteverymindwillanswerequallywelltobetrainedintoascholar).
(16)Thefoxsaidthegrapesweresour.(FromTheFablesofAesop.Itmeansthatonesaidsomethingisbadwhenonecannotgetit.)
Chineseculturecantracebacktoancienttimes.Thereweremanynaturalphenomenonsandourancestorcan’texplainthesephenomenons.Theycreatedthemythologyandfabletoexplainthephenomenon.SomanyChineseproverbscomefrommythologyandfable.E.g.:
(17)八仙過海,各顯神通。(from《八仙過海》)
(18)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fromafolklegend)
2.1.3Originatingfromliteraryworks
Many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comefromliteraryworks.Anation’sliterarylanguagesareitslanguage’sginger.Theypromotethedevelopmentoflanguage.Someofbrilliantsentences,plotandhero’snameinliteraryworksbecomeproverbs.[5]
Therearemanygreatwritersinwesternsociety,suchasShakespeare,FrancisBacon,JohnMiltonandsoon.TheyhadmadedistinctivecontributionstothedevelopmentofEnglishliterature.TheirworkswereacceptedandpassedonbyEnglishpeople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ManysentencesbecometheEnglishproverbs.
Shakespeare’sworksarethemostcolorfulliteratureoriginofproverbs.ManyEnglishproverbsarefromtheworksofShakespeare.E.g.:
(19)“Thebiterissometimesbit.”isfromShakespeare’sHamlet.Ittellspeoplethatthosewhodobadthingstootherswillbringthemselvestrouble.
(20)“Allisnotgoldthatglitters.”isfromShakespeare’sTheMerchantsofVenice.Itmeansthatthosewhohaveagoodappearancearenotnecessarilyprofoundorlearned.
Someotherwriters,philosophers’wordsalsobecomeproverbs.E.g.:(21)“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isfromadistinguishedEnglishphilosopherandwriterBacon’sOnReading.Ittellspeoplethatreading,conferenceandwritingcanmakeapersonlearned,sharpandprecise.And(22)“Thechildhoodshowstheman”isfromMilton’sParadiseRegained.
ManyChineseproverbsarefromclassicChineseliteraryworks.Thefourgreatworks:ThePilgrimagetotheWest,TheThreeKingdoms,ADreamofRedMansionsandTheMarshRebellionarethemostpopularclassicsinChina.Suchas:
(23)溫故而知新。(Bystudyingtheoldonelearnssomethingnew)---《論語》(SelectedReading)
(24)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thewisdomofthemassesexceedsthatofthewisestindividual.)---《三國演義》(TheThreeKingdoms)
(25)三十六計,走為上計。(Ofthethirty-sixstratagems,thebestisrunningaway.)---《水滸傳》(TheMarshRebellion)
(26)謀事在人,成事在天。(Manproposes;Goddisposes.)---《紅樓夢》(ADreamofRedMansions)
(27)說曹操,曹操到。(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三國演義》(TheThreeKingdoms)
Literature,asamirrorofsociallife,isanothersourceofproverbs.Manysentencesintheseliteraryworksarefullofwisdomandeasytoberemembered,sopeoplelikethemandusethemagainandagain.Atlast,theybecometheproverbsandarewidelyused.Wecansaythatproverbsarethecreamoftheliteraryworks.
2.1.4Originatingfromotherlanguages
Withthecommunicationofworld,nation’sboundaryisbeingbroken.Moreandmorelanguagescontactedwitheachother.Becauseofthegeographyandhistory,Englishwasinfluencedandimpactedbyotherlanguagesinitsdevelopmentprocess.SoEnglishhaveabsorbedagreatnumberofexpressionsofothernation’sculture.Sodoproverbs.ManyEnglishproverbsarefromLatin,Greek,FrenchandChinese.Asthereasonofhistory,mostoftheseloanedproverbsweretransferredintoEnglishandsomemaintaintheoriginallanguages.
ManyEnglishproverbsoriginatefromLatin.E.g.:
(28)Artislong,lifeisshort.
(29)Thewishisfathertothethought.
SomeLatinproverbsaretransferredintoEnglish.ForexampleEnglishpeoplehavegot(30)“Soonripe,soonrotten”from“Citomaturumcitoputridum”.
ManyEnglishproverbscomefromFrench.Forexample,Englishpeoplehavegot(31)“Whenthefoxpreaches,takecareoffyourgeese”from“Quandlerenardsemetaprecher,gardeauxpoules”.
Englishproverbsalsocomefromforeignwriters’works.Forexample,(32)“Constantdrippingwearsawaythestone.”isfromRomanpoetOvid.
Chinesepeoplehavealsogotsomeproverbsfromotherlanguages.Suchas
(33)“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isfrom“Thegrapesaresour.”
(34)“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isfrom“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
(35)“條條大路通羅馬”isfrom“AllroadsleadtoRome.”
ThesehavebeenacceptedbyChinesepeopleandbecomeChineseproverbs.
Fromabovewecanfindoutthat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havesimilaroriginsfromfolklife,mythology,literaryworksandfromotherlanguages.FromthesesimilaroriginswecanseethatEnglishandChinesepeoplehavesimilarsocialactivitiesandemotionalreflectionandobservationoftheworld.
2.2Similarlinguisticcharacters
Proverbsarecreatedbycommonpeopleandorallyhandeddow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againandagai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reconciseandvivid.
2.2.1Conciseness
Thecleanestwaterisspring;themostrefinedwordsareproverbs.Proverbdictionisneatandsimple.Proverbsusethefewestwordstoexpressthecontents.Theyareconcise,condensedandcompact.Mostof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resimplesentences.E.g.:
(36)Easycomeeasygo.
(37)Nopainsnogains.
(38)人勤地不懶。
(39)人心齊泰山移。
Proverbsaresimpleandshortsentences,sotheycanberememberedandhandeddow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
2.2.2Vividness
Proverbsuserhetoricaldevicestoattractthereadersdeeply.ManyChineseandEnglishproverbsusethesamerhetoricaldevicessuchassimile,metaphor,repetitionandhyperbole,etc.
Simileisusedveryfrequently.Itisafigureofspeech,inwhichamoreorlessfancifulorunrealisticcomparisonismade,using“like”or“as”.[6]Herearesomeexamples:
(40)割麥如救火。
(41)剩秧如剩草,缺秧如缺寶。
(42)Agoodfriendisasthesuninwinter.
(43)Ablackplumisassweetasawhite.
Metaphorisafigureofspeech,whichconciselycomparestwothingsbysayingthatoneistheother.[7]Itdoesnotliterallydenoteinordertoimplyaresemblance.E.g.:
(44)Timeisfatheroftruth.
(45)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
(46)一寸光陰一寸金。
(47)謊言怕真理,黑暗怕陽光。
Repetitionisanotherrhetoricaldeviceusedtoexpressstrongfeelingsoremphasizesomemeanings.E.g.:
(48)哪個老虎不吃人,哪個地主不狠心。
(49)Manylords,manylaws.
Gorkysaidthat,“Thetrueartisauthorizedtoexaggerate.”Hyperboleisanexaggerationusedtogiveemphasisandstrikethereadersdeeply.E.g.:
(50)Athousandyearscannotrepairamoment’slossofhonor.
(51)谷子栽得稀,不夠喂小雞。
Theexaggerationisnotfalse.Itcomesfromthetruefeelingsandbasesonreality.[8]
Apartfromtheaboverhetoricaldevices,thereareotherdevices.TheyareAntithesis,Synecdoche,Personification,etc.
Theuseofrhetoricaldevicesmakesproverbsfresh,humorous,implicitandfullofwit.
Though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enjoythesimilarorigins,theyalsohavedifferencesintheirdetailedcontents.Wewilldiscusstheirdifferencesfromthefollowingaspects:differentgeography;differenthistorycustoms;differentreligionsanddifferentvalueconcepts.
3.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
Languageisstronglyinfluencedandshapedbyculture.Languageisthemirrorofculture.Itcanrepresenteveryaspectofculture.[9]Proverbisanimportantpartofanationallanguageandtheyreflecttherelationbetweencultureandlanguage.Differentnationshavedifferentculture.Generallyspeaking,themajordifferenceslieingeography;historycustoms;religionsandvalueconcepts.Asaresult,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redifferentinthedetailedcontents.
3.1Reflectingdifferentgeography
Anation’sgeographicalenvironmentisaframeworkinwhichalanguageandculturehavebeendeveloping.Thegeographicalfeaturesofacountryareinevitablyreflectedinthenationallanguageingeneralandproverbsinparticular.[10]
EnglandisanislandcountryandlocatedinthewesternseasideofEurope.Englishpeoplelivebyseasideandtheirlifecannotdowithoutsailingandfishing.SomanyEnglishproverbsarerelatedtoseaandsailing.E.g.:
(52)Thebestfishsmellwhentheyarethreedaysold.
(53)Allatsea.
(54)Beingonthesea,sail;beingontheland,settle.
(55)Letanother’sshipwreckbeyournavigationmark.
Chinaisanagriculturecountry.Everyfeudaldynastypaysmuchattentiontoagriculture.Agricultureisthefundamentalandcrucialtrade.Sotherearemanyfarmingproverbsaboutagriculture.FarmingproverbsconstitutealargepartofChineseproverbs.TheyarethecrystalofagricultureexperiencesofChinesepeople.Itcanbeseeninthefollowingexamples:
(56)春雨貴如油。(Rainduringspringtimeispreciousasoil.)
(57)種瓜得瓜,種豆得豆。(Asapansows,soshallhereap.)
(58)人勤地不懶。(Ifmanisdiligent,soilisnotidle.)
(59)瑞雪兆豐年。(Asnowyear,arichyear.)
(60)一粒下地,萬粒歸倉。(Fromonegrainsownintotheearth,onethousandgrainswillspring.)
(61)前人種樹,后人乘涼。(Ancestorsplanttreeswhiledescendantsenjoythecoolunderthetreeshade—enjoyingthefruitsoflaborofone’sancestors.)
Fromabove,wecanseethat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reflecttheirdifferentgeographicalconditions.Englandisanislandcountry,somanyEnglishproverbsareabout“sea”,“fish”,“ship”andsoon.WhilemanyChineseproverbsareaboutagriculture,suchas“豆”,“雪”,“倉”,“地”,etc.
3.2Reflectingdifferenthistorycustoms
Eachnationhasitsownhistory.Sinceproverbsarehistoricalproducts,theymayreflectsomeaspectsofthenationalhistory.
EnglishproverbsarerelatedtothehistoryofEngland.E.g.:(62)“Itisashardtopleaseaknaveasaknight.”AknightreferstoamangiventherankofknighthoodbytheBritishmonarch.TherearemanylegendsabouttheEnglishknights(e.g.:KingArthurandhisgreenknights)intheancienttimes;and(63)“Fromwhippingposttopillory.”Awhippingpostisaposttowhichapersonwastiedforapublicwhippingandapilloryisawoodenframeworkwiththreeholesintowhichtheheadandhandsofanoffenderwereloked,exposinghimtopublicabuseandridicule.[11]
Chinahasalonghistory.Thereisthousandsofyears’feudalsocietyinChina.Peoplewerebondedbytherankofclass.Therulersexploitandbullythepeoplecruelty.TherearemanyChineseproverbsaboutfeudalandgenderdiscrimination.E.g.:
(64)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Themagistratesarefreetoburndownhouses,whilethecommonpeopleareforbiddeneventolightlamps.–Thepowerfulcandowhattheywant,theweakarenotallowedtodoanything.)
(65)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Behindthereddoorsmeatandwinegotowastewhileoutontheroadsliethebonesofthefrozen.)
(66)嫁雞隨雞,嫁狗隨狗。(Marryacockandfollowthecock,marryadogandfollowthedog.—Followthemanyoumarry,behefowlorcur.)[12]
Fromabovewecanseethat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reflectthedifferenthistory.EnglishproverbsarerelatedtokingandknightwhileChineseproverbsreflecttheChinesepeople’sgrudgeandresistancetorulers.
3.3Reflectingdifferentreligions
Religionisaveryimportantpartofculture.Differentreligionsreflectdifferentculturalcharacters,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anddifferentculturaltraditions.Religionisaculturalphenomenon.Proverbsarecloselyrelatedtotheculture,soproverbscanreflectthedifferentreligiousfaith.[13]
EnglishpeoplebelieveinChristianityanditisthemostinfluentialreligioninthewest.ManyEnglishproverbsreflectEnglishpeople’sreligiousfaithandmanyofthemareabout“God”,“devil”,“heaven”,“church”,“cross”and“hell”.E.g.:
(67)Aspoorasthechurchmouse.
(68)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
(69)ThedevilcanciteScriptureforhispurpose.
(70)Bettergotoheaveninragsthantohellinembroidering.
(71)ThewaytoheavenisbyWeepingCross.
TheproverbsaboveareapparentlyrelatedtoChristianity,becauseinthem“God”,“devil”,“heaven”,“church”,“cross”and“hell”appearwhicharetheembodimentsofChristianity.
Incontrast,BuddhismisthemostpopularreligioninChina.ManyproverbsareaboutBuddhismsuchas:
(72)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Neverburningincensewhenalliswell,butclaspingBuddha’sfeetinanemergency.)
(73)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Themonkmayrunaway,butthetemplecan’trunwithhim.—Afugitivemustbelongtosomeplacethatcanprovideclues.)
(74)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Likeaclayidolfordingariver--hardlyabletosaveone.)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ThebutcherwholaysdownhisknifeatoncebecomesaBuddha.)
Theseproverbsareabout佛,和尚,廟and菩薩。ThedoctrinesofBuddhistadmonishpeopletodogooddeedsandsotheycangototheheavenaftertheirdeath.TaoismcomesnexttoBuddhisminChina.ThereareproverbsaboutTaoismsuchas
(76)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7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etc.
EnglishandChinesepeoplehavedifferentreligiousfaith.Differentreligionsleadtothe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Christianityisthemainreligion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somanyEnglishproverbsarerelatedto“God”.WhileChinesepeoplebelievedinBuddhismandTaoism,somanyChineseproverbsareabout“佛”and“道”。
3.4Reflectingdifferentvalueconcepts
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valueconceptsmainlylieinindividualismandcollective.
Westernersbelievethateverymanisequal.Theyaspiretofreedomandequality.ManyEnglishproverbsshowAmerican’sadvocatingoffreedomandindividualism.E.g.:
(78)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
(79)Hehelpslittlethathelpsnothimself.
Thesetwoproverbsillustratetheindividualrole.Thewords“themselves”and“himself”showthatindependenc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irlife.
(80)Everymanisthearchitectofhisownfortune.
(81)Ifyouwantathingwelldone,doityourself.
Thesetwoproverbsattachimportancetoindependenceandself-reliance.Self-relianceimpelspeopletocreateopportunities,seekcompetitionandbereadyforrisks.
(82)“Itisthesqueakywheelthatgetstheoil.”givesprominencetotheindividualism.
(83)“Everymanafterhisfashion.”laysstressonindividualdifferences.
Onthecontrary,Chinesepeopletakemodestyasvirtue.Theyrespecttheoldandtakegoodcareoftheyoung.Theircharacteristicsare“justiceandhumanity”,“modesty”and“love”.[14]Chinesepeoplepaymuchattentiontocollectivismandthinkhighlyoftheroleofgroups.Theylaystressonhelpeachotherandrelianceeachother.Theyalsopayattentiontothe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andtheytrytosavetheotherside’sface.ManyChineseproverbsreflectthistrend.[15]E.g.:
(84)“孤樹結成林不怕風吹,滴水集成海不怕日曬。”showsthestrengthofcollectiveorunion.
(85)“四海之內皆兄弟。”reflectstheimportanceofmutualhelpandreliance.
(86)“相互協助事好辦,各自揣私心事難成。”laysstressonthe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
(87)“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suggeststhatpeopleshouldsavetheotherside’sface.
Thereareexceptionsthatareoppositetothemainstream.SomeEnglishproverbsalsoreflecttheimportanceofcollectivism.Forexample,(88)“makeyourselfnecessarytosomeone.”Chinesetraditionalvalueconcepthasbeengreatlyimpactedwiththeinputofindividualism.(89)“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iscontrarytoChinesecollectivetendency.Inspiteoftheseexceptions,theirmainstreamsarenotchanged.
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havemany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Withthecommunicationofworldculture,proverbswillbreaktheboundaryofstatesandnations,promotetheculturalconvergenceandachieveinterfusio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repermeatingandinterfusingeachotherconstantly.
4.Permeationandinterfusion
With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disseminationofinformation,the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amongcountriesareexpanding.Thecontactamongstatesandnationsismoreandmorefrequent.Differentnationalculturesarepermeatingandinterfusing.Languageisthecarrierofculture.Culturalconvergenceisdirectlyreflectedintheintegrationoflanguage,atthesametimetheinterfusionandchangingoflanguagereflectandrecordtheevolutionofculturalconvergence.[16]Proverbisthecrystaloflanguage.Ithasnoexception.
Thecommunication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ismoreandmorefrequent.Thesetwoculturesaffectandpermeatemutually.EnglishabsorbmanyChinesewords,andagreatnumberofEnglishwordsalsoenterintheChineseculture.Forexample:
(90)“以眼還眼,以牙還牙”isfrom“Aneyeforaneye,atoothforatooth.”
(91)“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isfrom“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
(92)“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isfrom“Sourgrapes”andsoon.
(93)“Distantwatercannotquenchafirenearby”isfrom“遠水解不了近火”
(94)“Don’tclimbatreetolookforfish.”isfrom“勿緣木求魚。”
(95)“Takeawayfuel,takeawayflame.”isfrom“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96)“Thetruthbyincessantendeavors.”isfrom“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RecordsoftheHistorian)
(97)“Betterreturnhomeandmakeanetthanlongforfishbythewaterside.”isfrom“臨淵而捕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HistoryoftheHanDynasty)
FromaboveproverbswecanseethatmanyChineseproverbsbecomeEnglishproverbsandChinesepeoplealsoacceptalotofEnglishproverbs.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repermeatingandinterfusingeachotherconstantly.
5.Conclusion
Proverbsarethecreamofalanguage.Theyarecloselyrelatedtoanation’scultureandenjoygreatculturalvalues.Theyreflecttherelationbetweencultureandlanguage.Eachnationhasitsowngeography,history,religionandsocialattitude.Becauseoftheculturalgeneralitiesanddifferences,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havetheir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Theyarepermeatingandinterfusingeachother.Soacomparativestudyofthemcanhelpustolearnalanguagewellandunderstandthetruemeaningofother’swordin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References
[1]武占坤.中華諺謠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P6
[2]王勤.諺語歇后語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0.P8
[3]王振亞.語言與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18-19
[4]成志偉.中華諺語大觀[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P1
[5]胡文仲主編.平洪,張國揚著.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P139
[6]TomMcArthur,RoshanMcArthur.OxfordConciseCompaniontotheEnglish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P550
[7]同[8].P374
[8]同[2].P54
[9]同[3].P19
[10]同[3].P192
[11]同[3].P198-199
[12]武世花.英漢諺語對比研究[J].鎮江高專學報,2003.4.P50
[13]同[5].P107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英語則是進行國際交往的工具。隨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小,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越來越多,與許多周邊國家的國際貿易交往越來越廣泛。對于即將在中國舉辦的2008年奧運會來講,培養大批的,有嫻熟的外語語言能力,有高超的外交水平的優秀人才是勢在必行的。一個人的語言文字能力、交際能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英語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把培養語言交際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把這一思想貫穿在教學過程之中。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育的重點。
一、聽、說結合,提高語言能力
學習語言總是音感先行的,以聽、說入手是外語教學的特點。課堂上我用英語組織教學,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讓學生聽得明白,聽得有趣,津津樂道。在聽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以說的方式表達出來。我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如復述課文,值日生報告,背誦小詩文,學生之間的相互問答等方面來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復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和連貫表達的有效訓練,一開始對有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我就反復播放課文,讓學生反復聽,直到聽懂課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止,或用問答方式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語言復述全文,直到不加提示,學生也能獨立復述的程度。我還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喜好出發,選擇各種各樣的英語聽力材料進行練習,也可以將好的材料與同學們分享。互相幫助,一同提高。這樣長期地堅持聽、說訓練,學生會說得越來越流暢,讀得越來越準確,語言能力也提高了。
二、語言習得與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習得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基礎。克拉申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語的能力),主要不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而是習得的。”學習英語指的是學習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等語言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如果采用傳統的“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教學方法,對掌握及應用英語是無益的。不但教學效果不佳,而且會給學生造成學習英語有負擔。習得是在自然的交際環境中使用語言的潛意識過程。習得者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掌握語言的同時,語言能力已有所提高。我在課堂上用英語教學的同時,通過大量使用手勢或動作及實物展示,進行啟發式教育,讓學生充分理解英語句子、對話、課文,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逐漸掌握語言,從而無意識地習得語言。如在一次課堂教學中,我加入了一個對“楊利偉”——這一學生崇拜的中國英雄的采訪練習,一下子讓學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之中,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要與“英雄”交流,當他們用并不熟練的英語進行采訪或是向英雄表達敬仰之情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群熱情、自信的孩子。小小的一次練習使學生們消除焦慮情緒,幫助他們建立了自信心,并能主動、大膽的發言,使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之中。學生主動接觸英語,從而達到語言習得。當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熟練地用英語與他人溝通時,語言能力也在無意識中提高。
三、創設語言情境,提供語言實踐機會
語言能力的提高,取決于實踐機會的多少,如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又取決于教師在課堂和課后為學生創造的語言情境。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設置良好的情境,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積極進入自己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中,在演示過程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運用新穎的課堂教學設計,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利用自己設計的值日生報告、講英文小故事、對話表演及課文中的片段表演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膽量。隨著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越來越熟練,請每一位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在樹立了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的同時,通過相互的交流,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也大大提高語言的熟練程度。
2.學生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在教室里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社會實踐中正確地運用。然而如何將教室這個小小的空間,變幻成各種各樣的場所,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就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在一節關于Shopping的課中,我就將教室里的講桌假設為柜臺,學生們的文具為商品,由學生來做售貨員和顧客,來操練CanIhelpyou?Whanwhuldyoulike?Howmuchisit?Isthatall?等購物用語,不僅讓學生過了表演癮,在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也讓英語真正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我經常用教室里的桌椅、黑板及準備的小道具來設計看病、借東西、問路等情境教學。學生學習起來,感覺趣味性強,難度低,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積極性。
3.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使創設情境更真實化。我用Powerpoint設計的動物園,栩栩如生的動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斷飛入的句子,為學生提供了語言提示,幫助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多媒體技術為語言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提高了學習效果。
4.使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聽說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多媒體能促進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提高學生對感知對象的理解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看錄像、聽錄音進行對話問答,通過聽覺、視覺直接接受所學內容,進入英語的思維過程,加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加大課堂容量和練習密度,達到最佳效果。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新目標)第七單元Howmucharethesepants?教學時,我利用幻燈片把服裝、鞋帽、水果等一些商品投到大屏幕上,讓學生直接地看到這些東西,并利用本單元所學詞匯、句型進行購物對話,輪換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如:
A: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B:Yes,please,Iwantasweater/skirt/……
A:Whatcolordoyouwant?
B:Blue/Black/White/……
A:Hereyouare.
B:Howmuchisit?
A:Tendollars.
B:I''''lltakeit.Thankyou.
A:You''''rewelcome.
直觀教學,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外語的教學效果。
教育界一直很重視選用英語原著進行英語語言教學。文藝著作是頗有價值的語言資料,因其能經受時間考驗,揭示人性,并擺脫時間、空間限制把文化和歷史信息傳遞給讀者。本文分兩部分充分展現出英語語言教學中采用英語文學的意義。前部分通過評析國外資深語言學者的見解來分析文學和語言的關系,證明這種教學方式的益處和重要性,即有利于學生掌握正規的英語,豐富文化知識,并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后部分設置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選用一首英文詩歌為例并設計出相應的課堂活動,從而例證該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一、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英語原著的理論基礎
本文引用了三派學者的意見來闡述觀點,他們分別是:卡特和隆(Carter and Long),拉扎爾(Lazar),柯利和斯萊特(Collie and Slater)。他們一致認同該教學方法,并把語言教學環境下選用的英文原著歸類為三種模型:文化模型,語言模型和個人成長模型。可以作為模型的事物,必定具有可模仿的潛能。正是因為英語文學具有這三種模型功用,才能在英語語言教育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下面將依據這三種模型提供的理論基礎,來證明此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文化模型
文學可以作為英語教學的文化模型,因為它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最能代表某一文化。學生可以從中接觸到“一定歷史時期的普世價值觀”。卡特和隆主張把文學作為文化模型,能教會學生了解和鑒賞異于他們時代和社會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認識到文化賦予該文學的傳統遺產,如思想、感情和藝術形式(1991, p2)。拉扎爾認同該觀點,然而他也指出,把文學當作接觸目標文化的途徑有三個缺點。首先,文學是虛構的,不能純粹展現當時社會的原貌。第二,文學通常描繪的是上流社會文化,角色通常受過良好教育,因此有時會忽略通俗文化,很多學生對普通百姓的文化行為反而更感興趣。第三,學生容易受到滲透在英語文學里的帝國主義價值觀影響,不利于應對真實世界的人和事。因此,學生在接觸文學構造的社會、政治和歷史事件時,必須批判地認識文學里有失偏頗的描述和文化內容。同時,教師要仔細選擇跟學生實際生活有關聯、有積極意義的材料。(Lazar, 1993)盡管原著有弊端,但是它很大程度上展現了現實世界,為少有機會出國、想感受國外生活的學生打開了一扇觀察英語國家文化生活的窗口。
2.語言模型
文學自古被認為是學語言最好的原材料,拉扎爾提出三個理由:促進語言習得、發展語言知覺、發展理解能力。他認為學生能從文學作品里獲得很多新的語言知識,探索精湛的語言使用能力,發展詞匯歸因和解釋的能力。
在筆者看來,語言教學的第一目標便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然而,何種教學法才最能有效地通過英語文學幫助學生領會其中的語言和故事的來龍去脈,是中外學者不斷探索的課題。拉扎爾的方法是泛讀和收聽文學錄音資料。卡特和隆認為閱讀英語文學并融入上下文來理解故事內容是提高語言能力有價值的方法,然而如果文學作品只是用來教學生學習特定的幾個單詞、句式,則是誤解了“作品的語言性質”,導致學生機械地學習甚至失去學習動力,無法享受詩歌或故事帶來的樂趣。
為了豐富學生語言知識而教文學,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通過在作品中接觸各種形式的寫作文體,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句型、段落構成和功能(Collie and Slater 1987)。這有助于他們提高寫作技巧,也有助于中、高級學生了解語言范圍之廣。這種教學方法的消極性表現在,原著里有些詞匯和慣用語已經過時,或表達不當,容易誤導學生(Lazar,1993)。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批判地學習,同時學會鑒賞語言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
3.個人成長模型
個人成長模型可以說是前面兩個模型的綜合。卡特和隆證實了教文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今后一生中都保持享受和熱愛文學的習慣。把文學作品作為個人成長模型來教授是有益、可實現的,因為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欣賞評價復雜的文化要素,從而對本源社會和文化有更成熟的見解,更明白自己在所處生活環境中的個體身份。因此,如果學生能學會有效地閱讀文學,便能更好地發展個體,并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在選材方面便要慎重,必須選擇適合學生自由響應和參與、能激發文學熱情的材料。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接觸文學原著有助于提高文化素養,發展語言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批判能力和對情緒的感知,從而培養其塑造完整的人格。要實現這個目的,合適選材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選擇語言難度適中、與學生生活有關聯、可以激發學生進行跨文化對比的文學作品。
二、教學方案及其活動設計緣由
為了更清楚地論證在英語語言教育中應用英語文學的意義,本文設計了一套教學方案,即在英語泛讀課上教一首西奧多?羅特克(Theodore Roethke)作的詩――《我父親的華爾茲》(“My Papa’s Waltz”)。目標學生是本科大一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中等。選擇這首詩有三個原因:一是語言難度適中,篇幅較短,適合學生在一節課(45分鐘)理解詩歌并完成相應活動;二是詩歌脈絡清晰,通過舞蹈過程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對父親的感情;三是敘述事件逼真,易于讀者感同身受。顯然,這首作品的選擇滿足了原著選擇的要求,即易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回應作品,自由進行反思性思維。以下是詩歌原文:
My Papa’s Waltz
The whiske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依據該詩歌設置了四項活動:
1.完型填空:教師先簡單介紹英詩文體的基本知識,如韻律、押韻和語調;接著學生獨自完成填空練習(原文劃線處為要求填空的單詞)。
2.段落釋義:教師選取第1、4段,要求學生用現代英語改寫。
3.詩歌音律:教師再次解釋英語傳統語音規律,把本詩的韻律與華爾茲舞曲作比較。播放一首華爾茲舞曲及本詩的錄音,要求學生齊讀本詩,請學生解釋該詩韻律創作的緣由。
4.個人反饋:教師播放截取自網上的一段錄像,關于一位老人對該詩的評價,然后要求學生寫下童年與父母的美好回憶,100詞左右。學生分組(3-4人/組)討論自己的童年經歷,并與小男孩的經歷相比較。
活動1、2目的是強化學生語言能力。完型填空擴展學生對詩體和格調的認識,釋義讓學生了解詩歌語言特點。教師介紹詩歌特點是本方案的首要任務,因此學生才有能力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詩歌的文體通常偏離正常的語言標準,因此在語言課堂選擇詩歌能使學生接觸多樣的語言,擺脫“理想化語言規則”限制,掌握獲得不同交際目的的新方式(Leech, 1988)。有些教師擔心學生對英語的運用還不熟練,偏離正軌的詩歌語言會誤導他們。就這一點,拉扎爾提出,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人日常交流使用的語言也非教科書條條框框所規定的,他強調要讓學生正確識別詩歌句法的與眾不同,并跟正常的語言運用相比較。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才能有效認識這種特定文體的語言格式效果,從而透徹理解詩歌內涵。這兩項活動實現了使用文學作品作為語言模型,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擴大語言知識面的目的。
羅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對詩歌作了很高評價,認為人類進化是“動物發展有韻律的語言作為代代相傳重要信息的方式”,而大聲朗讀詩歌能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詩歌,因為“詞語的自然聲響能讓人獲得感覺或理智的解脫”,找到與作者溝通的媒介。活動3使學生熟悉詩歌風格、節奏和韻律。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獨特的節奏和韻律使它獨具音樂性,便于記憶。正如標題所暗示,該詩的節奏像極了舞曲旋律,因此把該詩與華爾茲對比最能清楚展現它的音律。該活動使詩歌展現為一種可發現、可享受的事物,使學生更有興趣深入了解詩歌的形式、學習詩人運用的技巧和鑒別技巧的術語。
活動4是針對卡特和隆提出的原則“如果學生可以對故事感同身受,就能激發閱讀動機”(p19)而設計的。在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把詩中情景與自己的經歷、感受和想法聯系起來,甚至把思考范圍擴大至整個世界,批判地對比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從而豐富文化知識并促進人格成長。活動過程中,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參與小組討論。
三、結語
本文通過兩部分論證了英語文學應用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前部分通過引用國外資深語言學者的見解來說明采用原著的理由,對文藝作品三種模型(文化模型、語言模型、個人成長模型)的歸類進行闡述,指出文藝作品作為三種模型運用于語言課堂的好處和弊端,點明正確做法。后部分采用一首英文詩歌為例并相應設計出四項課堂活動,解釋該教學法的實際運用。總之,本文的材料和例子充分闡明了英語文學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英語教師可針對學生特征謹慎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原著開展英語教學,這對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會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Carter,R,and M. N. Long. Teaching Literature .London: Longman, 1991.
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人學率已經超過15%,高等教育正式從“精英教育階段”進人到“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走過精英教育階段后,在大眾化教育階段還要不要精英教育,對此學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雖然承認大眾化教育階段仍然存在“精英教育”,但卻混淆了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與精英教育階段的本質區別;一些學者僅從“大眾化”概念的表象出發,試圖用“量”的擴張來說明“質”的下滑的合理性,進而對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提出質疑。
對“精英教育”這個概念在認識上的分歧,必然造成指導思想上的自行其事和實踐上的各取所需,進而對高等教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重新審視“精英教育”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科學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精英教育是伴隨教育發展過程而出現的一個概念。當教育發展成為一種特權之后,它只能為所謂的“精英階層”所享有。這其實就是一種為“少數人集團”服務的“英才教育(elististeducation,也譯為精英教育)”。“英才”即精英,是指“由于具有權力、才能、財富等而被視作最好或最重要的社會集團”[1],很顯然,按照今天的精英標準,當時所謂的英才未必人人都是精英。隨著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日漸明顯,歐洲各國也越來越重視精英教育。對精英的選擇逐漸擺脫了“政治經濟的階層”標準,而偏重于通過心理測驗等等精確而公平的選擇方式[2]。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美國朝野震驚,以科南特、里科弗為代表的要素主義教育學者猛烈抨擊美國在與前蘇聯腦力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是“對優秀智力的漠不關心”,強烈呼吁要重視“智慧的訓練”[3]。美國隨后制定了精英教育的政策和法規,特別是1958年《國防教育法》出臺,提出“為了國家安全必須選拔我國大批的天才兒童,并努力進行天才教育”[4],把精英教育的作用提升到國家存亡的高度,這一時期,精英教育的發展可謂登峰造極。至此,不論歷史上關于精英的評價標準有何變化,精英教育一般都是指一種優秀人才的培養模式,它的主要功用是“教育和培訓經過嚴格選拔的學生,以使他們適應需要高標準和高度創造性的腦力工作”[5],這是從人才培養質量的維度上理解和使用“精英教育”一詞,它既適用于基礎教育領域,也適用于高等教育領域。1973年,馬丁·特羅教授根據他對美國高等教育歷史的研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發展階段論,即按照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適齡人數占全部適齡人口的比例(毛入學率),將高等教育發展過程劃分為精英教育、大眾化教育和普及教育三個發展階段。他把高等教育毛人學率小于15%的階段定名為精英教育階段,并總結歸納出這一階段高等教育體系的結構和特征。他的有關論文報告在OECD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后,“精英教育”階段這個概念被世界各國教育界廣泛認同,并用以衡量本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自此,精英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成為按照量的規定來劃分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的稱謂,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第一階段的標識。于是,精英教育的概念就具備了雙重涵義:或指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精英教育階段,或指一種以培養社會精莢為目的的人才培養模式。當從后一個角度來使用精英教育一詞時,人們往往習慣于按照高等教育發展第一階段(精英教育階段)的一些質和量的特征來把握它的涵義。
正是因為精英教育這一概念在發展過程中有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對精英教育的理解出現了很大的分歧。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之后,人們對“精英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過去的基礎上,而忽視了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與“精英教育階段”的所謂“精英教育”的必然聯系與本質區別。一些學者即使把“精英教育”理解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但對精英教育的范圍界定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者認為“精英教育”是專指高等教育領域的人才培養模式;有的學者把所有高于本科層次的碩士生、博士生教育視為精英教育,而把所有本科、大專、高職層次的教育均統一到大眾教育[6];有的學者則堅持精英教育至少有兩大塊:一塊是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教育;另一塊則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所培養的本科精英人才,也應屬于精英教育[7]。還有一些學者指出,精英教育涵蓋國家的整個教育層次系統,即不論初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存在精英教育。
“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發展,不是不要精英教育,而是要更加保護精英教育,政府必須支持、保護、發展精莢教育,這是政府和全社會的責任”[8]高等教育發展階段論的創始人馬丁·特羅教授的這段話,表明精英教育在大眾化教育階段不僅必然存在,而且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大眾化教育階段畢竟不同于精英教育階段。進人大眾化教育階段以后,高等教育不僅表現為量的擴張,還主要表現為質的轉變,即在教育觀、教育功能、課程與教學形式、學生經歷、領導與決策、學術標準、學術管理、入學與選拔、院校管理等方面發生根本變化”[9]。如果說前一階段對精英教育的把握還主要是從“量”上分析,那么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則更強調“質”的突破。
隨著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精英教育的外延在不斷拓寬,內涵在不斷豐富,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精英教育與精英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上已經大相徑庭。如果不給“精英教育”賦予新的內涵,或繼續用前一階段的精英教育模式來指導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不但高品質的精英教育發展得不到保證,而且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也會受到阻礙。
首先,兩個“精莢教育”不是同一個概念,其內涵存在質的區別。前一階段的“精英教育”雖然也包括“培養模式”意義上的涵義,但其本意是對高等教育發展過程階段的劃分,是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這一發展階段的指謂。雖然馬丁·特羅教授本人也承認,這一數值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不是一個固定的區別標準,各國可以對精英教育階段標準進行新的劃分[8],,但15%這一數值畢竟得到了多數國家和學者的認可并采用。而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不再具有劃分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的功能,而是專指存在于高等教育始終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質上具有規定性,但在量上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由于各國教育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其精英教育規模不可能用一個標準或尺度衡量,它是一個動態數值,其決定因素既有國別間的橫向差異,也有一個國家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縱向變化。其次,兩個“精英教育”的教育對象選拔墓礎存在質的差別。在精英教育階段,因為人學人數極其有限,整個高等教育系統均被視為精英教育。進入精英教育的教育對象是進入高等教育的全體學生,其教育對象選拔的基礎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其毛入學率的計算基數是全體適齡人口數。在精英教育階段,“精英教育階段”同“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同人才培養模式)基本處于“全包”的關系,而在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同高等教育發展階段不是“全包”的關系,它本身處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的第二個階段,二者屬于“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大眾化背景下接受精英教育的對象,不再是全體進入高等教育的學生,而是其中一部分優秀學生。因此,其選拔基礎應是可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少數優秀學生,其計算基數不再是全體適齡人口數,而是高等教育的總體規模。
由此可見,在精英教育階段,整個金字塔都被視為精英教育,而在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只能是接近這座金字塔塔尖部分的優秀學生。盡管大眾化教育階段金字塔的塔基在不斷擴張,進入金字塔的門檻也在降低,但進入塔尖部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第三,兩個“精英教育”的實施主體在學術地位上存在質的差別。前一階段的高等教育機構數量較少,既然同屬“精英教育階段”,也就基本上承擔了精英教育的任務,其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目標沒有多大的區別,因而也就不存在重點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間的分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與高等教育多樣化的過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9]。特羅教授把高等教育多樣化定義為“對應于規模的擴大,新階段的要素成為制度和結構,整個高等教育多層化、多元化的過程”[5]。可見,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高等教育機構的數量、種類、形態和職能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高等教育資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競爭中必然進行分化和重組。高等教育機構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和高等教育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在層次上按照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在辦學模式上按照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進行重構,并帶來辦學職能的重新分工、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目標的重新定位。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不再由全部高等教育機構承擔,而只能由研究型教育機構和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的專業學科來承擔。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大眾化階段的精英教育日益表現出國際化趨勢,現代性和開放性更加顯著,學校的目標定位不再滿足于立足本土,而是強調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對精英學生的吸納也跳出了本國的界限,向世界開放招生,表現出跨國界、多文化的特征。
第四,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的入學選拔標準將出現質的提升。在精英教育階段,高等教育入學選拔標準一般采取剛性指標,其衡量學生能否入學的標準都是一維的,剛性的,并且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和統一招生。不管考生報考何類學校,都是采用一個評價標準。雖然國家通過改革招生考試制度,對考試科目和內容進行了改革,錄取分數線根據各省(市、自治區)的招生指標劃定,但結果是照顧了“公平”而犧牲了“效率”。進人大眾化教育階段后,隨著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和社會對各類人才需求多樣性的凸顯,多樣性必然成為大眾化教育階段的重要特征。這種變化隨著高等教育機構辦學模式的重新定位而出現多樣化的入學選拔方式,這在已經進人大眾化教育階段的國家可以得到證明。大眾化教育階段的高等教育入學選拔方式在向柔性化、開放式轉變的同時,更加突出高排斥性和高選擇性。而對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而盲,其歷史使命決定了入學選拔方式必然是“柔性化、開放式”與“高排斥性和高選擇性”的統一,并側重后者。因此,國家對高等教育關注的重點要逐步由面向“全體”的高等教育轉向面向“精英”的高等教育。中央政府只抓“精英教育”層面,實行全國統考統招,為優秀考生進入精英教育機構接受精英教育打通渠道,而將非精英教育交由地方政府操作。
正是由于對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的內涵缺乏正確的理解,因而出現許多有違精英教育規律的現象。例如,不了解現階段精英教育只能是金字塔的塔尖部分,有的學校不顧自身的歷史和條件,盲目追求發展精英教育,盲目攀高和追求升格,勉為其難地搞所謂精英教育。又如,沒有弄清現階段精英教育的入學選拔方式是“柔性化、開放式”與“高排斥性和高選擇性”的統一,有的精英教育機構在招收學生的時候沒有做到高排斥性、高選擇性,使大批本可以接受高等精英教育的優秀青年被人為地邊緣化,而一些不該或本不適合進入精英教育機構的青年卻搶占了這些優質資源,使精英人才的選拔通道受阻。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有些精英教育機構為了眼前的利益,明顯越位,搞短期行為,發展非精英教育,同一般高等教育機構爭奪非精英教育生源。這些現象既損害了教育公平,又降低了教育效率,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等精英教育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大眾化教育階段之前的“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階段劃分的數量概念,兼具“發展階段”和“培養模式”的雙重涵義,處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的第一階段,是建立在適齡青年總量基礎之上的數量概念。大眾化教育階段的“精英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而是處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的第二階段,是建立在高等教育總量基礎之上的數量概念。前者側重強調量的劃分,而后者側重強調質的本質。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建議用“高等精英教育”代替被泛化的“精英教育”,并賦予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高等精英教育的定義:高等精英教育是指建立在高等教育總量基礎之上的、由精英教育機構承擔、具有質的規定性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趙厚勰.“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資優教育”辨[J].中國特殊教育,2003,(3):90.
[2](美)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5—66.
[3]齊麓甫,王宏方.要素主義的天才教育觀及其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4,(12):72,
[4)潘發勤,楊得國.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學科結構[J].上海教育科研,1997,(1):16,
[5]馬丁·特羅.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J].外國高等教育資料,1999,(1):3—4.
[6]周云峰,朱徐瑞.淺議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關系[J].教育與職業,2004,(17):13.
1.引言
現代英語的詞匯總量已達到200多萬,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擴大。而詞匯教學成了當今英語教學中令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難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遵循英語詞匯教學原則,就此課題作一探討。
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著名語言學家里弗(River)也認為,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外語的關鍵,沒有詞匯就沒有能運用所學的結構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實上,一個人詞匯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學生的最大的“攔路虎”,英語詞匯不但數量大,而且非常活躍,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也不斷發生變化,其中詞匯的變化最快、最明顯。主要表現在:(1)新詞的不斷出現。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economiczone(經濟特區),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等。(2)舊詞又增添了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更加普遍。如:runsontheboard:successes;achievement.(口語)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電子裝置具有的具體能力或功能),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Catchyoulater!(再見!)clone(克隆/復制品)等。(3)英語大量吸收了外來詞。如:elite(優秀的團體,精華,杰出的人物)是來自法語,kung-fu(中國功夫)來自漢語,judo(柔道)來自日語等。
英語詞匯的多變性讓學生望而卻步,但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左右的認讀詞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①從以上可看出,學生學習三年英語,再加上小學三年,他們只需掌握1500左右單詞,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但從中也可看出,詞匯教學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則、構詞法,要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更要掌握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應科學地、系統地把單詞教給學生,而且詞匯要放在一定的語境里教,才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類和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謂的“詞匯教學”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只注重了語音、語法和句型的教學,對這些知識,反復講解,反復操練,不厭其煩,只想讓學生在考試時能取得高分。對于詞匯教學卻一點也不重視,認為詞匯并不需要教學,只要教會學生去讀這個單詞和理解它的意思,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然后給學生聽寫就完成詞匯教學。教師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詞匯的輕視,不愿花功夫在詞匯學習和積累上,只是考試前突擊一下,抱著僥幸的心理應試,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詞匯老是念不出、拼寫易錯,他們花在記憶單詞的時間多但遺忘快,而且連常用詞匯的基本含義也掌握不好,換個場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明白、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生詞時就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在做看圖寫話時,看圖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詞匯知識的缺乏,一提筆卻抓破頭皮也寫不出一個詞來。以上種種可看出,不是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而是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在詞匯教學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②這些任務也是詞匯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3.當前初中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發現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看教學是否符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詞匯教學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1)質量并重,逐層加深。((2)立足于詞匯教學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胡春洞,1990)③
3.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語詞匯通常由常用詞、根詞等組成,而這些詞在英語總詞匯量中只占一小部分,這些詞數量雖少,但用途卻非常廣泛,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引申義、修辭義等。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都作了具體的要求,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作出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都“一古腦兒”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單詞都不會,而且連常用的詞也掌握不了。也正是這樣,不少學生對掌握詞匯失去了信心。在閱讀文章時,遇到較多的新單詞,便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亂選個答案,特別在看到似曾相識的詞匯,又認不出的時候,便產生一種焦慮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單詞就害怕,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從中也可看出這樣教學違反了“質量并重,逐層加深”的教學原則。
3.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設語境
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如:Isherunninginthe100meters?(賽跑)RunforPresident.(競選)Thereportraninallthenewspapers.(刊登)Heranacowintoabarn.(趕)等。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有些教師還成了“詞典專家”,把那個單詞的意義一個不少地抄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課后去背。如:dark這個單詞,教師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有:名詞:黑暗、愚昧無知;形容詞: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無希望的、悲傷的、無精打采的、未啟蒙的、意義不明的、曖昧的等,這種把單詞單獨講授,而與一定的語境脫離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控制下,學習時得不到快樂,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抵觸心理,接受不了教師輸入的信息,導致成績下降,只有20、30分,這樣的成績又反過來加重了學生厭煩,抵觸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便由于教學方法的不當和不正確的學習態度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3.3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輕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許多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別人溝通不了或出現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習俗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語言的深層基礎。然而有的教師只按照課后的詞匯表,詳細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對于單詞的文化背景卻只字不提,覺得這些一點也不重要,多講浪費了上課的時間。殊不知,多講解一些文化習俗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也由于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這樣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就喜歡用漢語詞匯的讀音、類別、釋義來規范英語詞匯,用漢語的語言習慣來表達英語。比如說在聽到一個外國人說:“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中國學生第一個反應卻是:“哪里,哪里,一點也不漂亮。”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當聽到別人夸獎時自謙一番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習慣,當聽到別人稱贊時,西方人說聲:“Thankyou。”便坦然、開心地接受,要不稱贊者會以為自己判斷力有問題,也會因此而不高興,由此可見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這種心理無助于學生學習英語,反而拖了學習的后腿。這種方法違背了“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的教學原則。
4.詞匯教學的幾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最大程度上參與學習,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能逐步形成積極學習的觀念。“外語積極學習的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辯、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別利雅也夫認為,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詞就是一個復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說和寫的過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結構復雜的反應(在口關頭或書面表達自己思想時)。”(轉引自程世祿、張國揚,1996)⑤就是因為詞的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外語的積極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單調、枯燥,只有這樣才會積極參與解決上面所產生的多種心理障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4.1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從前面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第一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可看出興趣是多么重要,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斯波斯克(B.Spolsky)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本身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學習外語的態度、學習這種語言的愿望和為學習這種語言而付出的努力。”(轉引自林崇德,2001)⑥當教師首先呈現的東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度積極、而且有種強烈想法的感情,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如:玩“Simonsays.”這個游戲時,由教師或學生發命令如,“Handsonhead”,“Pencilsindesk.”,“Handsonshoulders”,“Handsbehindyourback”等等,當在命令前加上“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執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沒有“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靜止不動。這個游戲正符合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但如果他們不會說單詞和句子,就無法參與,這樣就使他們迫切想學會單詞,自然他們也愿意為此而付出汗水。這一些都是因為處于青少年這個階段虛榮心較強,愛表現,想引起別人注意的年齡特點。
也正是這樣,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筆者認為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蘋果,口中問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舉起兩個蘋果問:“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問自答,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appl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蘋果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4.3英語解釋法
“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則。”(林祟德,2001)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學生用英語思考,在英語教學大綱中,也要求教師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教學。因為中學生身處的環境是說漢語的環境,如果在每天一節英語課上已不能完全接觸英語,沒有一個說英語的環境使他們鍛煉和培養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別說課后能說得更多。而這種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英語解釋法是用簡單的,學生們已學過,熟悉的詞匯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樣用簡單英語解釋單詞,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于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重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了解更多的詞匯知識。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1)holiday:timeofffromwork(2)invite:asksomeonetodinneroraparty(3)housework:workdonearoundthehome(4)afternoon:between12:00and6:00inthedaytime(5)exam:animportantschooltest(6)different:notthesame(7)entrance:placewhereyougoin。當然用簡單英語解釋英語單詞,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4.4語境教學法
“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4.4.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
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rainingandIwanttogoout.Idon’twanttogetwet.Ihaven’taraincoatbutIhaveanumbrella.I’llputupmyumbrella.Therainiscomingdownonmyumbrellabutitisn’tcomingonme.Myumbrellaisprotectingmefromcatchingrain.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4.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Hello!MayIspeaktoJim?
B:I’msorryheisn’there.CanItakeamessageforyou?
A:OK!ThisisKate.Mytelephonenumberis87654321.
B:Allright.
A:Thankyouverymuch.Bye.
B:Bye.
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4.5通過謎語教單詞
猜謎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這種方法,覺得猜謎語在一節課上不太可能,一節課45分鐘可能會浪費掉20分鐘左右,特別單詞多的時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師們沒有注意到教授單詞絕對不是只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詞匯或根據詞匯的特點,應該找出一種最適合教某個單詞和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1)Whathasfourlegsbutonlyonefoot?(Abed)
(2)Whathasabedbutneversleeps,amouthbutneverspeaks?(Ariver)
(3)Whatfruitisneverfoundsingly?(Apear)
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4.6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程世祿、張國揚,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is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hasfourlegs.It’smadeofwood.It’susedfor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a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hasnumber…?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seealivingroom.”學生2:“Iseealivingroomandakitchen.”學生3:“Iseealivingroomakitchenanda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likemilk.”學生2:“Ilikemilkandpie.”學生3“Ilikemilk,pieand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
當然詞匯教學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說的這些,比如說:詞性轉化法,同義近義辨析法,交際法,圖表法,比較法,集中單詞教學法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5.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必需按照有關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認真地分析學生學習英語詞匯中存在的問題,因應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積極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
[1]胡春洞,1990,《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兼中,1993《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3]程世祿、張國揚,1996,《ESP的理論與實踐》[M],廣西教育出版社。
[4]汪榕培,2000,《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林崇德,2001,《英語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董蔚君,2001,《英語游戲》[M],安徽教育出版社。
[8]王文斌,2001,《英語詞匯語義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10]胡文仲,2001,《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為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
現在世界上說英語的人越來越多。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的作用很大。在聯合國,英語是幾種通用語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在國際航空、航海和體育界,英語是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在國際貿易中,英語也是最重要的媒介,連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業都要用到它。在科技界,英語也是國際性語言。
人類彼此間的交往隨著國聯互聯網的普及而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頻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須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外語學習、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誠然,語言的本質是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為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外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一樣。多學一種外國語,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從學習者的認知角度來看,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而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學習另外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在當前人們津津樂道于素質教育的話題時,更應當看到外語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必然產生重大影響。現代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學生課本上的東西,而是要通過教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這個世界發生過什么,正在發生什么?學生不僅僅是學幾個單詞、會幾篇課文、考試過關就意味著在學英語,而是通過對英語的學習,讓他們擁有掌握更多知識的神兵利器,猶如給盲人帶來了光明,給殘疾人送去了輪椅。人們可以通過學習英語了解更多外國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等。英語已經從一種單純的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資源庫。
2.新課程下的英語教育
實施課程改革后,新的高中英語教材詞匯量大,題材涉及面廣,不僅涉及藝術、科技、音樂、天文地理的知識,還涉及到許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例如急救、健康飲食、肢體語言、文化遺產和未來生活等。而這些課程的設置就正好反映了課程和教學這個問題。
(一)課程的本質是教學認識的客體——人類認識的成果——知識
為什么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要設置課程呢?課程到底是什么?教育是謀求學生發展的;人的發展是通過實踐和認識活動,主體客體化和體主體化的統一過程實現的;學生作為主體,如果沒有客體,不作用于客體,就不會發生認識,就無從發展。教育者之所以要設置課程,實質上就是為學生主體提供認識的客體,以便學生作用于課程這個客體,發生教學認識過程,實現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說,課程的本質就是教學認識的客體。課程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中介性。它是認識的對象,又是認識的中介和工具。它主要不是自然客體和社會客體,而是精神客體,學生不是直接跟自然界,社會現象打交道,而是通過課程這個中介客體去認識世界。所以說,課程本質上就是教學認識的客體,也就是人類認識成果,也就是知識。
由于主體的發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主體掌握客體的結果,所以客體就有促進主體發展的功能,并且客體的性質決定著主體發展的性質。知識作為學生認識的客體,就有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決定著學生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進而解釋道:“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轉引自張獻臣,2007:2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社會的主體人才的要求不同,這就必然要對我們的教材實施改革,使之適應社會的要求,經濟的發展,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而這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在教學之前要先把這些內容了解地透徹。
(二)教學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知識打開,內化,外化(劉碩,2003:1)
教學工作就是將人類歷史經驗的精華即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頭腦里的精神財富,近幾十年的研究,特別是蘇聯維列魯學派和皮亞杰的活動學說,更揭示了知識與發展之間聯系的具體機制,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論證,進一步說明:課程主要是知識,學生的發展就是對知識展開教學工作的結果。教學工作不是別的,主要就是對知識進行種種“加工”的工作。
客觀知識究竟要怎樣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呢?把定理,公式等等簡單地呈現給學生,肯定是不行的。必須由教師領導著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是建構主體的學習活動。
首先,將知識打開。知識好比一個百寶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寶:不僅內含有關于客觀事物的特性和規律,而且內含有人類主觀能力、思想、情感、價值觀等精神力量、品質和態度。知識不會自動地呈現出來,也不能簡單而直接的拿來,因此要想辦法讓學生經歷一下,并且不只是簡單經歷,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親身去體驗。所謂將知識打開,就是把知識原始獲得的實踐認識活動方式和過程,加以還原,展開,重演,再現……
例如,應盡量在日常教學中設法給學生創造交際情景,便于學生在口頭上和筆頭上運用所學的語言。交際情景的創設在對話課教學中是最重要的一環。教育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認為,人的認識過程是對進入感官進行選擇,轉化,儲存和應用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全方位地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才有可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1.利用視聽效果增強情景的真實性和趣味性
課文中的許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數學生沒有親身的經歷或體驗,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讓學生觀看地震資料片段,學生便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和體驗“quake”和“shake”等詞的意義,也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cutoff”和“falldown”等詞組用法。
2.利用聲像效果拓寬學生的交際領域
教師可以利用錄像機等設備給學生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看,并有機會相互交流。例如在SEFCBOOK1AUNIT6GOODMANNERS課時,就可以給學生觀看有關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及其他禮儀和我們國家相關的錄像,讓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其次,將還原,展開,重演,再現……的活動方式和過程,加以簡化。
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復制知識原始獲得的實踐認識活動方式和過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展開和簡化,特別是簡化有兩種水平和形式,即物質的水平和形式,言語的水平和形式,以及多種過渡的形式。情境教學告訴我們,創設情境的手段和途徑包括: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和言語描繪。通常理科教學中采用的探究學習或發現學習方法,則是提出課題,提供一定的結構性材料,引導學生自己操作,或表演,或實驗、報告、評價。其中,物質水平和形式占主導,也包括語言及多種過渡形式。按照加里培林的研究,內化的一般規律先是通過對實物的操作進行具體動作思維,同時用言語來表述,進而脫離直觀,借助表象進行思維,最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符號操作,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
再次,知識內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還需進行外化過程,即把此前領會的知識通過操作和言語展開,呈現出來,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就是練習、實習、實驗、操作、問答、考試等過程。
3.外語教學必須“以人為本”
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各個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征。
在外語教學中,在理論上“無懈可擊”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在真正廣泛運用時卻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須研究學習主體,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質教育上尋根求源。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者之間存在著差異。學習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師任意捏成其它的東西。他們各自有獨特的性格、動機和學習風格,這些特征都會影響學習者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知識,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是“魚”,二是“漁”,授之于魚,不如教之于漁。外語教學的過程中,“漁”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這遠比簡單地“授之于魚”要重要得多,對學生也有用得多。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近幾十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動機和態度等對外語學習的效果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如何將素質教育理論引入外語教學是當前外語教學的一大課題。外語學習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
外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還是應該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上?這就涉及到教育思想要如何轉變的問題了。事實證明,認為自己“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于助人、聰明、富于邏輯性和快樂”的人,一般來說,其學習外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性格的學習者。
4.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培養“一專多能”的跨學科、復合型中小學教師。
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的工作不僅是簡單的傳授知識,什么樣的知識、怎樣去教,這些問題都要求教師去推敲,去思考。要注重研究,注重分析,注重不斷地興利去弊,推陳出新,注重不斷地改革,改善它。
那英語教師應該怎樣去做呢?
首先,確立目標。《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2)其次,可以根據英語新課標的理念,將3P模式發展為5P模式:Preparation(準備)、Presentation(呈現)、Practice(練習)、Production(運用)和Progress(評價)。
Preparation的功能是承前啟后,導入新話題或新內容,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經驗,啟發想象或預測等。新編英語教材中基本上都有“Warmingup”環節,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逐步導入新內容的學習,比如復習、預測、討論、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等。
Presentation的功能是呈現新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或創設不同的語境來介紹新的語言知識,比如用實物、動作、圖畫、簡筆畫、英語解釋、漢語解釋等。
Practice的功能是對新語言知識的操練(drills)和練習(practice)。這種練習通常是控制性的(controlled),它包括從非交際性語言活動到有意義的(meaningful)各種練習,再到各種具有一定交際性(communicative)的語言活動。
Production的功能是真實運用語言。這一步的功能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比Practice更高。語言活動通常是真實的或模擬真實的,具有真實的情景和真實的目的,要求學生運用真實而自然的語言,達到一個真實的結果。主要活動形式通常是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交際任務(realtasks)或項目(projects)等。
Progress的功能是檢測和鞏固。通過小結和檢查等評價方式來檢測和鞏固學生所獲得的語言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劉道義,2006:123-125)。
新教材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全體學生”是量,“全面發展”是質。質和量要一起抓,一個不能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個過程要經過“要我學—我要學—我能學”的階段。讓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逐漸變成獨立學習,更關注學習的情感,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多用鼓勵性話語,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少用命令式的語言,多用建議性語言。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與新課程同步發展,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專業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種超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要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要自覺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斷調適,而且要具備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道義等.新高中英語教與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教學啟發方法與技巧思想及實踐中外教育史上是源遠流長的。
在我國,“啟發”一詞源于《論語·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啟發教育的涵義是: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啟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的表述。舉出一個方面的事理啟發他,而他卻不能推知領悟其它與此相聯的三個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訴他。
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統總結教學理論的著作《學記》,對教學啟發方法與技巧也有精辟的論述。所謂“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意即:優秀教師教學總是注重啟發誘導學生,使之曉明事理:引導學生而不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而不強迫學生走;啟發學生而不代替學生達成結論。道而弗達,才能使學生獨立思考。師生融洽,學習愉快,又能獨立思考,這就叫做善于自發誘導。
德國民主主義教育第斯多惠也對教學啟發技巧思想的理論化做出卓越的貢獻。他認為“教育就是引導”,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這是啟發性教學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標志,“教師只有在起引導作用時,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兒童的主動性。”他建議:教學要采用發展的方法,即啟發學生的智力,使他們能夠“探求、考慮、判斷、發現。”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啟發式教學的涵義可以概括為: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藝適時巧妙地啟迪、誘導學生去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動腦筋思考和語言表達,生動活潑、輕松愉快地獲得發展。
二、啟發教學的原則與要求
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和總的教學方法,已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所熟悉。但啟發式教學并不是立竿見影,一用就能產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許多教師沒有真正領會啟發式教學的實質,或者對啟發式教學方法與技巧運用不當或運用不純熟,在教學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對教師的啟發引導反應遲緩。二是可能教師的問題缺乏啟發性,所提的問題太抽象,太龐大,或者跳躍太大,缺乏循序漸進,致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為此,我認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時,應考慮遵循以下原則:
(一)關鍵性原則
課堂上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師要啟在關鍵上,啟在要害上。這就要教師分清主次,學會抓主要矛盾。一堂課是由幾個環節組成的,而每一個環節也必然有一個主要矛盾,教師在抓住一堂課的主要矛盾的同時,還要善于抓住課堂教學中每個環節的主要矛盾,找出各個環節不同的關鍵和要害,一個個“啟”、一層層“發”,環環緊扣,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形式相結合,列舉法、設問法、類比法、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維方法相配合,這樣才會使啟發式教學的方法與技巧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及時性原則
進行啟發式教學,要像知時節的春雨,當需要時即發生,也就是說啟發要及時。而要做到啟發及時,就要注意創設“憤”、“悱“的情境。通過必要的設疑、鋪墊及一系列的啟發、誘導,把學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這時候,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高度緊張而活躍。這時,教師如抓住本質、在要害處稍加點撥,啟發的效果就會很明顯。要盡量避免超前啟發和滯后啟發。
(三)實效性原則
設計啟發式教學時,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已有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愛好等,做到講求實際、講求實效、啟而有發、問而有答、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利用正遷移規律。即作為啟發的知識材料應選用大多數學生所掌握的,感知過的,同時又能在記憶中得到再現的,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一定會啟而有發,問而有答。二是鑒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愛好不同,對不同學生,要注意運用不同的問題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異,不能用一個模式對待所有的學生。
(四)雙向性原則
雙向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發揚民主,創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課堂氛圍,做到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中進行多種形式的啟發。我們都知道,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導”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而不是代替學生走路。教師要充分喚起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使他們知道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要講求教學民主,講求雙向交流,真正做到啟而有發,問而有答,使啟發式教學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否則,師生心理相悖,課堂氣氛壓抑,必然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不利于啟發式教學的進行。要做到這一點光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努力還不夠,還要靠教師平時與學生建立起來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五)引導性原則
啟發的目的在于啟動學生的思維,為此應引導學生動腦,使他們通過思維來主動地理解知識,接受知識。為此我們應朝以下三個方面去引導:
第一,要運用新穎充實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即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常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用無窮。”由此可見教會學生學習,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能力,這是啟發式教學的目的之一。在進行啟發式教學時,要注意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參加學習活動以引導他們培養自己的注意、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多種能力。從而把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則外,我們首先應該更新我們的觀念。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不能誤把“滿堂問”當作啟發式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法寶。提問啟發,僅僅是啟發教學方法與技巧的一種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滿堂問”看起來很“熱鬧”,其實如果不注意設問的對象、質量、層次,不注意啟發的目的,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樣子,一個架式,學生沒有進入被啟發的角色,這樣的問,問得更多,效果也不會大甚至是浪費時間。我們必須認識到啟發式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教師不置一言,沒有提出什么問題。但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僅僅作出某種暗示,都會誘發學生的思路和聯想,同樣具有啟發性,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通過實踐,我總結歸納如下常見的方法:
一、創境法
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憤”、“悱”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圍中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我在講動詞“help”的不同用法時,我利用電腦多媒體播放了一個顧客買東西時店員問他:“CanIhelpyou?”的情景片斷和一個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畫面,然后讓學生自己體會它們之間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義并解釋出來,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這一詞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記憶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記。
二、激情法
課堂教學不僅有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有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噴涌,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像音樂指揮那樣激起學生的情緒,使之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從而為進一步啟發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上激情啟發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1、通過放錄像、錄音或生動講述,使學生仿佛身如其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維、去探索。例如,我教“AirPollution”一課時,我就放了一段關于污染的錄像,那些由污染產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為我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學生豐富想象的物品,使學生睹物思情,如英語課教“我的一家”時,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語介紹,借以激發學生的家庭觀念及熱愛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上“Lifeinthefuture”這課時,利用自制的CAI課件給同學看電腦在各個領域中應用的具體例子,使學生對電腦有了感性的認識,激發他們對本課的興趣,從生理學上來說,教師的自信、興奮、驚奇、贊嘆,對學生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活動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感情,并通過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調動起思維積極性,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三、設疑法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支點。會不會“設疑”是一個教師教學技巧的表現。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善于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應當指出的是,設疑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提問。它不是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設法造成思維上的懸念,使學生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進而激發解疑的動因和興趣。例如,有一次講到介詞后動詞的變化問題,一學生說介詞后的動詞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寫出一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紹but后用sleep還是sleeping?學生中大多數人都認應用后者。于是,我頗具哲理地啟發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數人手中喔。”這就形成了一個“懸念”,學生大腦皮層優勢興奮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決問題的興趣與需要,然而,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回家查資料,第二天告訴我。這樣,我不但通過設疑啟發學生去思考而且也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尋思法
如果說設疑啟發重在“疑”,即通過新舊知識的矛盾,了解問題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間的懸念來啟發學生學習興趣,那么,尋思啟發,則重在“思”,即通過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解決懸念來啟發學生。如我在講道sometime時就列出sometimes、sometime、sometimes然后問學生它們之間的區別。學生們似曾見過,但又說不清它們的區別。于是我就啟發他們: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時間、倍數、次”。然后逐步再啟發他們sometime表示“某一時間”sometime表示“一些時間”等等教他們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研討法
教師將啟發貫穿于講練中,通過循循善誘,步步啟發,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共同研究、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或提出問題后組織學生自己分組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這一方法在理解課文和處理難點問題上較為常用且效果明顯,特別在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面尤為有效。例如,我在上“AswanDam”一課時,待學生理解課文后我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問道:“一個國家花費了那么多時間和錢財建造這么一個大壩,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讓學生討論。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則時而給予鼓勵,時而提出反對意見使他們的思維更嚴謹,看問題更全面。例如,一個學生提出可把大壩上作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說那會污染水資源,如果一輛油罐車在大壩上翻車了怎么辦?我國的水資源保護法也有類似的條款。其他學生也提出要開發旅游項目、發展水養殖業等等,整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思維也非常積極,效果很好。
六、故謬法
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重點、關鍵處,故意出現錯誤,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如教師講完某一規則后讓學生一起做課堂練習時,可故意犯學生可能犯的錯誤,從而讓他們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謬法的好處是能引起學生高度注意,啟發他們積極思維,以探究正確答案,而且記憶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則容易造成學生思維混亂。
七、暗示法
課堂教學時,當學生思維出現故障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種種方法,給學生以暗示,或接通學生的思路,讓他順利得解決某一問題:或提醒學生思維中出現某些偏差,讓他們迅速回到正確的思路上來。如教師在處理課文時可把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以及一些關鍵詞按段落板書在黑板上,這樣在之后讓學生復述課文時,如學生遇到困難老師就可以用板書來暗示內容,幫助學生完成復述。
八、點撥法
點撥法也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引起認知過程中斷時給予的指點、啟發。所不同的是,暗示啟發,教師只作暗示,不明確說出答案;而點撥啟發,教師應把某些話說在明處。當然這些話只能說在關鍵處,否則就談不上“點撥”了。
九、對比法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貴情深。”教學藝術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會增進教育的魅力。積極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課堂氣氛和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們愛學生越深,學生也愛老師越深。愛好的學生是容易的,但是要面向全體同學,一個也不嫌棄,哪怕是最差的學生也要相信他能進步,能對他愛的起來,這就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有較好的師德修養。
外語教學過程從根本上說就是通過人際交往而達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調查表明:學生對外語學習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教師的關系。因此我們重視師生共同進入“外語教學社會”,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一紐帶將教師的熱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
二、采用新穎多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了師生之間親密無間的情感關系,還要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就是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參與各種英語學習活動,并從中獲得樂趣。要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有各種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1.課前五分鐘交談。課前五分鐘交談具有即興性質,也可稱作自由交談,這種交談完全體現了外語的交際功能,是一種培養學生使用外語的好方法。這種交談由于無范圍限制,更能培養學生在交際中的應變能力。這種交談既適應于小組又可在全班進行。要使這種交談有所收獲,關鍵在于堅持,而堅持的辦法是讓學生輪流對話。另外,內容上也應不斷更新。同時還應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內容提出疑點,求答案。這不僅有利于復習和鞏固所學材料,也有助于教師檢查教學效果,以便查漏補缺。
2.創設盡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盡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圍繞所學語言內容和知識進行具有交際性特征的語言實踐活動。當然這得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它雖然不是完全的自然的交際性活動,但是與機械的語言操作相比,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在這種交際性的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3.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學習。諸如“怎樣學習英語”、“單詞記憶法”、“句型模仿派生法”、“跳躍閱讀法”等。在教單詞時,我讓學生除了從常規的讀音規則、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方面記單詞外,還教給學生一些“趣味記憶法”。我在課堂上恰到好處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只有掌握了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才能多快好省地學習,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習效率”。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要讓學生養成盡力地用英語而不是用漢語思考問題,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口、筆頭作業的習慣,形成學習與思考的自覺性,從而取得成功。
4.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也就是因材施教,它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一個群體,絕對不可能大家站在同一個點上,各人的起步不同,學生成績、基礎可能參差不齊。因此,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知識基礎,然后進行分組,把一個班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所獲。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向學生提出問題。對學習成績較差的那些同學,要多帶讀、多操練,熟記所學的單詞、短語、句型;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他們上臺表演、復述所學內容。結合所學知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布置作業要按等級來分,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只布置課本上的練習題;對成績較好的同學,不但要求完成課內作業,還要布置一些課外習題,以幫助他們更快地提高英語成績,迅速成才。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一個明智的教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就學習上不懂得問題提問,以求最后弄懂。我還把能否找出問題當作檢查學生是否對新課進行了預習的標準之一。這樣一來,他們在課內外認真預習的前提下,提出不少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問題。我專門安排質疑、答疑的時間,先讓學生們在小組內互相解答,再由教師在班里解答,或者由小組長將解答不了的問題進行有重點的講解。這樣就基本上改變了以前教師認為是難點、重點,而學生卻認為不難,學生認為難的,教師卻在課堂教學時蜻蜓點水,一觸而過的那種教與學脫節的現象。自己努力理解了的知識比經教師傳授的知識更能使學生感到自豪,經久不忘。于是我在全班形成了以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為榮的良好學習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