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31: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會會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適當的分離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能更好地滿足教育領域的要求,預算會計制度和財務會計制度的制定就需要分成兩套,預算會計仍然是采用現金制,財務會計則是采用全責發生,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供成本信息和績效信息。報告環節需要分別提供,使用者對這兩者的報告的信息要求不同。
(二)核算的融合
在學院日常核算中,需要設計一整套科目體系,其中包括預算科目和財務科目,當遇到兩者有相同的業務需要處理時就按照財務會計進行核算,月末的匯總要結轉到預算的賬簿體系,當兩者處理的業務有不同時就按各自的體系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理。月末編制預算報表。
二、預算會計和高校財會結合的具體路徑分析
(一)預算會計體系的重構
政府管理的現行規定對學院預算會計的設置體系有明文規定。預算會計不需要在其體系下設置完整的賬簿,只要按照現金制反應收支即可,因此,預算體系需要設置的總賬科目有:收入、支出、結余、累計凈結余。
1.預算收入在收付實現制下確認的收入,確認口徑可以和財務會計的一樣,這樣一來報表編制輕松了很多。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對于高校的收益影響不大,是非財政性的,預算會計體系的收入可以按財務會計體系的收入直接確認,無須再做調整。在學院確認預算收入時借方可記“預算結余”,貸方可記“預算收入”。
2.兩者在支出的確認中存在差異,其中包括:固定資產的確認支出、在建工程的確認支出、無形資產的確認支出等方面。在財務體系中不會將這些確認為費用,在預算中卻不是。在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方面前者確認為費用,后者不再確認為支出。如果飛行學院的固定資產是融資租賃的形式取得的,應該在支付時認定為預算支出。
3.無形資產所應用的實際情況不同攤銷方式不同,用于事業的價值一次攤銷,用于經營活動的價值分期攤銷。制度的改革后,統一了現有的會計政策,會計處理方法上與購置固定資產一致,無形資產的支出在預算支出中確認,確認后的預算支出應借記“預算支出”,貸記“預算結余”。
4.預算結余在預算體系中屬于平衡性的,反應預算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額,是在未來會計期間里可以使用的。5.累計凈結余科目所表示的是累計凈結余的數額。在年末學院應該講預算收入和支出的余額轉入累計凈結余科目,借記收入貸記累計凈結余,同時借記累計凈結余,貸記支出。結轉后收入和支出無余額。
(二)財務會計體系的重構
1.當購置固定資產時并不確認支出,而是需要資本化的相應處理,使用期間必須提折舊,記在當期的費用中。無論是用于什么性質的活動,取得無形資產不需要確認支出,直接進行資本化的處理。自行建造的固定性資產時需要進行資本化處理的,借方應記在在建工程,在工程結束時,需要轉到固定資產,記在建工程在貸方。
2.關于資產類也有相應的調整,原來的各項基金綜合的改為長期性、限定性、非限定性凈資產科目。期末余額分別反映長期資產形態的凈資產、有特定用途的凈資產、無特定用途的資產。
1.國家宏觀政策層面,稅收制度沒有提供足夠的鼓勵和支持。對后勤注冊實體的稅收減免,缺乏長效機制和足夠的耐心。臨時性的減免導致了對未來稅收優惠和支持政策的猶疑進而產生政策預期的心理恐慌。
2.資產管理現狀上,彌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庫”。十余年來的社會化運行結果,后勤實體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自有產權資產,以非注冊實體為大,并且以“小金庫”狀態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業體制和后勤剝離初衷使得非注冊后勤實體會計信息在高校預算管理和財務會計報告中被邊緣化,導致了該部分資產管理的真空狀態。
3.后勤和高校之間產權關系不清,完全社會化難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礙。現有后勤實體按照社會化要求注冊成為獨立法人,面臨著房產和其他固定資產與學校難以分割、產權清晰難以實現。法人實體基本以局部業務注冊登記,在經營上和后勤整體業務混同難以區分。
4.社會化實踐中存在甲乙方關系難以理清的情況:1)費用支付標準校際間差異迥然,后勤事實上承擔著高校建設的歷史包袱。2)甲乙方之間身份不對等,溝通協調成本大。3)公共財政框架下經費劃撥和支付存在困難。4)甲乙方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導致乙方沒有真正的用人自。后勤成為高校人才引進的家屬安置所和分流地。5)高校對后勤改革的效果和績效評價,存在多重標準,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訴求和社會化運作的經濟效益訴求之間取舍艱難。
(二)后勤會計管理制度選擇的隨意性,導致了管理混亂
高等教育規模擴張推進了后勤管理的企業化進程,但是在業務規范、業務拓展和盈利水平提升相關的會計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遵循企業會計制度,但是所提供的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質量水平值得研究和商榷。有些則選擇事業體例。這兩種情況下都存在會計核心要素管理的實質性措施不夠,后勤資產整體效益不佳,一些高校后勤由于會計管理混亂而出現經濟案件。歸納起來,后勤會計管理的問題主要存在核算方面、制度方面、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質量方面、信息與溝通方面。
二、一個成功案例——后勤會計運作的浙江大學模式
浙大后勤以起步早規范好,開創且堅持了自己獨特的會計管理體制(本文稱為浙大模式,以區別通常對浙大后勤治理和組織架構稱謂的浙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上述缺陷。
(一)浙大后勤與會計組織架構
業務架構上,浙大后勤是典型的甲乙方模式,甲方是后勤管理處,乙方習慣稱浙大后勤集團,從上至下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對內是浙大后勤服務中心,對外是注冊法人杭州浙大同力后勤集團有限公司(最早于1983年由老浙江大學注冊,后來改由作為大學和企業防火墻的浙大控股公司投資,增加了注冊資本),中心主任同時是公司總裁。后勤集團旗下設十三個業務單位,對內稱為業務中心,對外除飲食服務中心、幼教服務中心、通信服務中心外注冊了十一個二級公司,部分二級公司下面有不止一個法人單位。二級中心和二級公司也是一套班子同步運作。浙大后勤集團最高治理機構為董事會,由校領導和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構成。監事會負責監理,對董事會負責。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及其下屬對集團負責。
(二)浙大模式會計核算體系及運作特點
浙大后勤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財務部分別對內對外業務兩個賬套,獨立、平行核算各中心和注冊公司的營業收支、成本費用以及資產等事項,提供會計報告和財務分析,所不同的是對外核算賬套要向外部工商、稅務等機構提供基于稅務管理信息的報告和資料。每期財務報告由集團財務投資部統一匯總或合并,報送學校有關領導和部門。集團財務投資部除核算本級收支、與學校的撥繳款,協助總裁和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制定考核指標,匯總或合并各業務中心(二級公司)的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并向學校匯報。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在整個大學的財務決算體系中,浙大后勤集團整體資產負債表并入大學的部門決算,抵消與學校的內部交易事項后做合并(非匯總)反映。
具體說,浙大模式有以下特點:1)業務邊界清晰。對校內服務業務與社會服務業務
的清晰劃分,契合了后勤社會化做大做強、切實減輕大學辦學負擔的基本初衷。2)實現了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對內業務合理合法避稅,對外業務嚴格執行稅法和相關政策,浙大后勤各級會計組織內職責明確,內控規范,相關管理制度完善;銀行賬戶、印章票據管理規范,資金收付與調度嚴格執行一支筆審批程序,大額資金支出前有預審和聯簽制度,會計監督到位;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對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圖貫徹到位;檔案管理規范科學。3)會計管理流程規范手段先進會計考核指標科學。浙大四個校區后勤業務會計處理流程規范有很高的效率。以飲食服務中心為例,財務部設在紫金港校區,四校區之間設專崗傳遞每日大量配送采購與報銷結算單據。會計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則進一步優化了業務全流程。4)實現了后勤與學校報表項目的整合,后勤資產負債狀況每年度終了并入浙大部門決算,彌合了宏觀資產總量統計管理的漏洞。 三、浙大模式的啟示
(一)浙大模式有利于深入推進后勤社會化
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擴張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浙大模式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會計管理的一個創新,遵循了后勤管理的客觀實踐,對內對外業務規范核算、規范報告,符合現行政策框架;會計計量符合客觀性和明晰性要求的公認會計原則。浙大模式相對理順了高校和后勤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產權關系,資產并入大學的部門決算體系,在觀念上符合大學法人所有制思想,在會計指導思想上不僅實踐了決策有用觀,體現了對大學的受托責任。一般來說,后勤治理的業務模式和組織機構架構,決定了會計管理機制及其作用效果。但會計管理不是被動適應,它反過來引領后勤整體管理水平。十多年來,浙大模式穩妥推進,沒有迂回和反復、更沒有停滯,堅持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推動浙大后勤服務實現了高端化、品牌化,突破象牙塔而成功滲透到廣泛的社會領域。
(二)高校后勤社會化會計管理應綱目并舉,堅持規范化路徑
實現后勤會計管理的實效,必須在保障業務順利開展而成本不至顯著增加的情況下,抓好三個“規范化”和兩個“重點”建設,以此為業務部門提供支持,三個“規范化”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會計核算規范化、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質量規范化,意味著會計管理“不缺位,不越位”,因此需要制度化建設來保障。1)完善后勤治理架構,理順會計管理的體制機制。浙大模式的一個前提是規范的后勤治理架構:董事會、監事會和以總裁為首的管理層。后勤財務總監具有副總裁的超脫身份,會計機構層級明確,管理科學。我國高校后勤應進一步完善治理架構,進而優化會計管理的體制機制。會計機構負責人是對總裁負責,還是對董事會負責,應予以明確,并且規范。2)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包括會計管理體系、賬務處理程序、內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和倉儲管理制度、財產清查、授權審批、成本核算、財務分析等諸多方面,要重點加強。3)加強財務分析,提高會計報告信息質量,為治理架構層面和內部組織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
(三)加強后勤會計團隊職業化和核心人才遴選任用機制建設
1)關于后勤會計管理團隊的職業化建設。植根于浙江大學,浙大后勤人在更高平臺上,對會計管理問題做出了深刻思考和精準把握。但從全國范圍看,后勤會計團隊專業素養不高,直接影響了對政策法規的理解和對后勤經濟形勢判斷存在偏差,對新的管理思想、方法不夠敏感。后勤會計機構要創造條件,建立競爭和成長成才機制,鼓勵團隊成員有意識去充實和提升職業能力、服務水平,實現個人職業生涯和工作業績的共贏。2)關于會計核心人才遴選問題。管理也是生產力。浙大模式的關鍵在于一批水平高能力強、敢想敢做、高度敬業的專業化隊伍,專業水平高、溝通力強的核心人物是其靈魂。核心人物在會計管理的機制體制設計中起主導作用,形成了會計管理的核心能力。核心會計人才身份地位與負責對象,是影響眾多高校后勤會計管理的重大事項。
(四)加強高校后勤會計監管和指導體系建設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版權所有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