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31: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污水處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實驗部分分析
2.1藥品及儀器介紹
實驗中采用的藥品為AlCl3以及聚丙烯酰胺加之質量分數為50%的氨基三亞甲基膦酸,質量分數為45%的羥基亞乙基二膦酸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實驗中使用的儀器包括:JJ-4型六聯電動攪拌器、實驗室臺式濁度測定儀LP2000-11型,HANNA,速臺式離心機TGL-18C型。
2.2實驗的具體方法及步驟介紹
2.2.1針對循環冷卻水排污水水質的分析研究
本組試驗中的用水全部采用某煉化公司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排污水,pH7.0~7.5的水質指標,5.02NTU的濁度,997mg/L的總硬度(用CaCO3計),390mg/L的總堿度(用CaCO3計)。
2.2.2實驗方法
選取500mL的廢水倒入1000mL的燒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以處理藥劑,使殘余藥劑質量的濃度分別保持10、20、30、40、50mg/L,等到其混合均勻之后,加入混凝劑15mg/L+助凝劑0.2mg/L。使用六聯攪拌器進行攪拌,首先用300r/分鐘的速度攪拌一分鐘,以達到藥劑和廢水能夠充分融合的目的,然后再用每分鐘70r的速度攪拌10分鐘,以加快絮體的增長速度。將剩余廢水倒入500毫升的量筒中,將絮體沉降100毫升所需的時間詳細記錄好。然后將其放置半小時,取液面下2~3厘米處的水樣作為樣本,對上清液的濁度以及COD進行檢測,對絮體的體積以及泥渣虛度進行測定。
2.2.3測定及分析方法
濁度:使用LP2000-11型濁度儀。COD:依據GB11914-1989《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標準。絮體的體積:將混凝燒杯中的泥渣放置于量筒中,經過30分鐘的沉淀后記錄其體積。泥渣虛度:將混凝燒杯中所有的泥渣倒入帶刻度的離心管中,記錄體積為V1,之后在倒入離心機中以每分鐘4000r的速度,進行5分鐘后,將壓實后的體積記錄為V2,泥渣虛度S公式為:S=V1/V2。
3結果分析
3.1混凝效果與殘余藥劑的關系
3.1.1與濁度的關系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的濁度會隨著殘余藥劑質量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1427。
3.1.2影響絮體沉降的速度在質量以及濃度都相同的殘余藥劑中,1427對絮體沉降的速度的影響最小,而HEDP與ATMP對其的影響基本一致。
3.1.3影響COD上清液的COD在沒有殘余藥劑的摻雜下最低,混凝對COD的影響不是很顯著。
3.1.4影響泥渣的體積泥渣體積與殘余藥劑質量濃度成正比關系,在加入有機磷系阻垢劑后,兩者之間成反比關系。
3.1.5影響泥渣虛度殘余藥劑質量的濃度與泥渣虛度之間成正比關系,對其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在加入ATMP之后。
3.2殘余藥劑對于混凝效果的影響
3.2.11427的影響
1427在水中的沉降速度會因濃度的升高而降低,絮體的體積與其濃度之間成反比關系,泥渣虛度與其成正比關系。
3.2.2有機磷系阻垢劑的影響
絮體體積與殘余的有機磷系阻垢劑的濃度成反比關系。
1.1.1污泥來源和條垛式堆肥技術于2008、2010年同季采集(均在夏季),初始城市污泥均來自北京高碑店、盧溝橋及吳家村污水處理廠的混合污泥,并進行條垛式堆肥處理,溫度50~60℃,之后濃縮、脫水,大約25~30d后成為腐熟的干污泥.然后風干、碾碎,過篩,把污泥中的較大塊物體等進行細化,經過篩選使之粒度達到60~80目,備用測定.以上以A型堆肥污泥表示.
1.1.2污泥來源和高速活性堆肥工藝于2012、2013年同季采集(均在春季),初始城市污泥均來自北京市昌平區南口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并采用一種高速活性堆肥工藝進行處理(high-raterecoveryoforganicsolidwtessystem,HiRosSystem).該工藝采用機械熱化學穩定及活化法,處理工藝中的所有反應釜、儲槽、傳送器等均為密閉系統,在高溫高壓下,完全殺菌及殺寄生蟲性、并可分解有毒有機化合物,有效去除重金屬危害,從而將有機固體廢棄物轉化為無味無臭、高品質的有機肥.之后再進行風干、碾碎及過篩,把污泥中的較大塊物體等進行細化,經過篩選使之粒度達到60~80目,備用測定.以上以B型堆肥污泥表示.
1.2測定方法
供試A、B型堆肥污泥的理化性質均采用常規測定方法[19];pH采用pH酸度計法(HANNA,pH211酸度計);汞(Hg)、砷()含量的測定采用原子熒光光度計測定(AFS3000,北京科創海光儀器有限公司);全磷、全鉀及Cu、Zn和Cd等其他金屬或元素含量的測定均采用酸溶-等離子發射光譜法測定(等離子發射光譜儀IRISIntrepidⅡXSP,美國Thermo公司).每個測定項目均設置3個重復,最后算平均值,并以干基表示.以上測定在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進行.
2結果與分析
2.1堆肥污泥的營養含量如表1和表2所示,在A型(條垛式)和B型(高速活性)堆肥污泥中均含有可觀的營養含量,且不同類型堆肥污泥和年份間的各項營養指標均表現出較大的差異.A、B型污泥的有機質、全氮、全磷和氮磷鉀總養分(N+P2O5+K2O)與往年相較均有所增加,譬如A型污泥的氮磷鉀總養分在2010年較2008年增加了15.6%,B型污泥的氮磷鉀總養分在2013年較2012年增加了29.7%;而A型污泥的速效氮和全鉀與往年相較則表現為減少,譬如A型污泥的速效氮含量在2010年較2008年減少了50.7%,與之相反的是B型污泥的速效氮和全鉀則比往年都有所增加.由表1和表2所示,A、B型堆肥污泥不同年份的pH平均值分別為7.1和7.2,有機質的平均值分別為203338.0mg•kg-1和298531.5mg•kg-1,氮磷鉀總養分(即N+P2O5+K2O)平均值分別為41111.7mg•kg-1和65901.5mg•kg-1.以上A、B型污泥各項營養指標的平均值與表3比較而言,A型堆肥污泥的有機質含量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A、B級污泥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4600-2009)的標準要求,但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中的有機質標準要求,而A型污泥的pH和氮磷鉀總養分以及B型污泥的pH、有機質含量和氮磷鉀總養分均符合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類型的標準限值要求。
2.2堆肥污泥的營養元素含量和重金屬污染由表4和表5所示,A、B型堆肥污泥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同時也含有諸多重金屬,而且不同年份間的各元素/金屬總量均呈現明顯的差異.2010年與2008年比較而言,A型污泥中Cu、Zn、Ca、Fe、Mg和Na的總量均表現為增加,而Mn則有所減少;2013年與2012年相較而言,B型污泥中的Cu、Zn、Ca、Na、Al、Cd、Cr、Hg、S的總量均明顯增加,而Mn、、B、Pb、Fe、Ni、Mg總量則有所減少.另外,各金屬/元素的總量在A、B型污泥中亦呈現較大的差異.譬如,A型污泥不同年份的Zn、Fe總量平均值較B型污泥的分別高出85.9mg•kg-1和1913.0mg•kg-1;而B型污泥不同年份的Mn、Mg總量平均值較A型污泥的分別高出819.3mg•kg-1和8827.1mg•kg-1。從不同污泥處置類型中重金屬的控制限值可知(見表6),我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A級污泥的標準限值,在各種污泥處置類型中是最為嚴格的.由表4和表5所示,A、B型堆肥污泥不同年份的Cu總量平均值分別為188.5mg•kg-1(范圍為183.4~193.6mg•kg-1)和188.6mg•kg-1(范圍為135.2~241.9mg•kg-1)以及Zn總量平均值分別為896.1mg•kg-1(范圍為781.5~1010.7mg•kg-1)和810.2mg•kg-1(范圍為755.0~865.4mg•kg-1),與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類型的標準限值比較得知(見表6),其不僅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4600-2009)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中的Cu、Zn總量的標準限值要求,而且遠低于最為嚴格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A級污泥的標準限值(即總Cu<500mg•kg-1和總Zn<1500mg•kg-1).A型堆肥污泥中的Cd、Cr、Pb、和B的總量(僅為2010年數值)分別為2.9、82.0、105.1、17.0和42.1mg•kg-1(見表4);如表5所示,B型堆肥污泥不同年份的Cd總量平均值為2.8mg•kg-1(范圍為2.6~3.0mg•kg-1)、Cr總量平均值為140.1mg•kg-1(范圍為130.1~150.0mg•kg-1)、Pb總量平均值為69.2mg•kg-1(范圍為67.9~70.5mg•kg-1)、總量平均值為7.9mg•kg-1(范圍為5.4~10.4mg•kg-1)以及B總量平均值為80.2mg•kg-1(范圍為78.7~81.6mg•kg-1).上述A、B型污泥中的重金屬含量與表6中的標準限值比較得知,各金屬總量均達到了我國各類型污泥處置的標準限值要求(見表6),其中包括達到最為嚴格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A級污泥的標準限值要求(即總Cd<3mg•kg-1、總Cr<500mg•kg-1、總Pb<300mg•kg-1、總<30mg•kg-1).但是,B型堆肥污泥的Hg、Ni總量存在超標的情形,且不同年份間存在明顯的差異(見表5).具體而言,B型污泥不同年份的Hg總量平均值為12.8mg•kg-1以及2012年的Hg總量為7.1mg•kg-1,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B級污泥的標準限值要求(即總Hg<15mg•kg-1),以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4600-2009)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中的中性和堿性土壤(pH≥6.5)的標準限值要求(即總Hg<15mg•kg-1),但其它的標準限值要求則不符合(見表6);Hg總量在2013年為18.4mg•kg-1,對任何污泥處置類型中的限值要求均不符合.另外,B型污泥2013年的Ni總量為120.0mg•kg-1,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B級污泥的標準限值要求(即總Ni<200mg•kg-1),以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4600-2009)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中的中性和堿性土壤(pH≥6.5)的標準限值要求(即總Ni<200mg•kg-1),但其它的標準限值要求均不符合(見表6);B型污泥不同年份的Ni總量平均值為246.4mg•kg-1和2012年為372.8mg•kg-1(見表5),均不符合任何污泥處置類型中的限值要求(見表6).
3討論
城市污泥通過制肥,不僅可解決農田、園林及綠地急需的有機肥料的來源問題,同時也能尋求城市污泥的合理處置途徑,并成為最有效的資源化途徑之一.近年來,我國污泥資源化處置技術投產項目顯著上升,其中農業對污泥制肥的吸納量很大,且污泥制肥資源化處置技術的應用已占30%,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已有研究表明,污泥經堆肥處理后,可使污泥中腐殖質含量增加,而腐殖質因含有多種多樣的官能團從而吸附重金屬,或者改變重金屬的化學形態,促使污泥中重金屬穩定化,即大多數重金屬以穩定殘渣態或以殘渣態和有機結合態兼具的形式存在,從而降低生物毒性和土壤的污染風險.特別是堆肥污泥相較其它處理方式(譬如厭氧消化和顆粒污泥)而言,堆肥過程更有利于降低Mn、Ni及Zn等的有效性.由此說明,堆肥處理是降低污泥在農田、土地改良及園林綠化中重金屬污染風險的重要途徑.北京不同城鎮污水處理廠堆肥污泥(即A、B型),不僅含有較為豐富的有機質和植物所需的氮、磷等多種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而且污泥的一些營養成分/元素諸如有機質、全氮、全磷和氮磷鉀總養分等含量與往年相比均有所增加.據馬學文等[26]對全國范圍111個城市共193個污水處理廠污泥營養含量的調查可知,有機質、氮、磷、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41.15%、3.02%、1.57%、0.69%,除了北京地區A、B型堆肥污泥的磷含量平均值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相當外,其有機質、氮和鉀含量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A、B型污泥的有機質、氮、磷含量比往年均有所增加則與全國的略增走向是一致的.在B型堆肥污泥中,Cu含量比往年有所增加,而Pb含量則比往年有所減少.這與我國城市污泥中Cu、Pb含量在短期的趨勢一致[26].但是,從長期而言,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中Cu含量則是下降趨勢[27].除Hg、Ni有超標現象外,A、B型污泥的其他重金屬含量均低于我國最為嚴格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農用泥質》(CJ/T309-2009)中A級污泥的標準限值,這與姚金玲等對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和西北地區116家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研究結果一致.另據張麗麗等[27]對我國城市污泥中重金屬分布特征及變化規律的研究結果表明,近10年,污泥中Ni、Cd、Hg含量的超標倍數最高.這與本研究B型堆肥污泥中存在Hg、Ni超標現象相吻合.此外,來自北京不同污水處理廠的A、B型堆肥污泥,其營養和重金屬/元素含量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即污泥的不同來源可能是主要原因;亦可能受其它因素諸如污水處理規模、處理工藝和運行條件以及污泥堆肥工藝的影響[11].另有研究表明,污泥成分有時會因工藝過程和分析技術而產生顯著的差異.而今后,北京地區A、B型堆肥污泥的資源化應用中,一方面,可能面臨著潛在的Hg、Ni環境污染情況,需要優先關注;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探索污泥堆肥過程中重金屬鈍化的調控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屬的危害,譬如可利用鐵氧化菌對一些重金屬進行生物浸礦,可能是污泥制肥的一種可行策略,以及在堆肥過程中加入石灰等物質亦能降低重金屬的有效性.另外,除了污泥資源化應用中的重金屬污染外,還有一些因素諸如糞大腸菌群菌、多環芳烴(PAHs)等影響著污泥處置類型的選擇,而本研究未涉及這些方面,因此還需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北京堆肥污泥中其他污染物的含量,從而進行合理、有效的污泥處置.
1.1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現狀
1.1.1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菏澤市城區目前已建成污水處理廠3座,設計處理規模為每日16萬m3,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能夠到達再生水回用標準,菏澤市3座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水量約為12萬m3。菏澤市集中式再生水利用管網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主要由某水務公司負責,該公司負責菏澤市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一級A標)尾水的開發利用,并與污水處理廠簽訂回用協議。尾水主要回用于工業生產冷卻、水體景觀、火力發電等可以接受其水質標準的用水。菏澤市在經濟開發區內用水集中區域投資1800多萬元建設再生水利用管網工程,鋪設供水管線13km,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再生水和河道地表水輸送至發電廠等用水戶,目前日供水規模5萬t,其中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量為每日2.3萬m3。
1.1.2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現狀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由各工業企業單位或住宅小區建設和使用,菏澤市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發展較慢,已建成的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分布在住宅小區、學校、服務行業、市政園林綠化等行業和單位,處理后的再生水主要回用于綠化、道路清潔、公共衛生間沖廁及景觀環境用水,這部分再生水回用量較小,未形成規模,是集中式再生水利用的有效補充。
1.2菏澤市再生水處理工藝情況菏澤市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已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達標排放的尾水經消毒處理后達到相關再生水水質標準。分散式再生水處理工藝按組成段可分為預處理、主處理及后處理。預處理包括格柵、調節池;主處理包括混凝、沉淀、氣浮、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二次沉淀、過濾、生物活性炭及生態處理(人工濕地等工藝)等處理工藝單元;后處理為膜濾、活性炭、紫外線消毒等深度處理單元。由于再生水回用對有機物、洗滌劑及氮、磷的去除要求較高,因此再生水處理的主體工藝通常為生物處理工藝。
1.3菏澤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情況a.制定完善了再生水利用的地方法規和配套政策。2009年,菏澤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城市排水許可及雨污分流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城市排水管理工作加強規范管理,對雨污分流工作強化管理。隨著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落實,2010年菏澤市印發《菏澤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和《菏澤市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對菏澤市節約用水工作的監督管理,同時對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加強領導、加大力度,保證污水處理費征收到位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通過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初步形成鼓勵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和再生水利用的政策激勵機制。b.新建工程項目全面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菏澤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所有的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已嚴格實施節水“三同時”制度,菏澤市城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對節水措施方案進行審查把關,要求所有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必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特別是符合再生水和雨水利用設施建設條件的,必須同期配套建設,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規劃、建設、房管、環保等部門在環境影響評價、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環節切實配合把關。c.加強水資源論證,促使新上項目使用中水。菏澤市地處巨野煤田,煤炭儲存條件較好,建設火電廠條件優越,同時菏澤市屬于欠發達地區,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70%以上。菏澤市發改委、經信委、水利局印發《菏澤市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規定》,規范和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所有取水建設項目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對于可利用中水的項目,必須首先利用中水,特別是發電和城市熱電聯產項目。一些發電廠已大量利用城市中水和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用水,大幅提升了菏澤市中水利用水平,節約了新鮮水資源取用量。
2菏澤市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問題
a.污水處理后中水得不到充分利用。一是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善,污水處理廠實際生產能力小于設計生產能力,污水處理廠存在吃不飽的情況;二是大量對中水有需求的用戶由于中水管網未鋪設到位而無法使用中水,給城市雜用水和綠化利用中水帶來困難,影響整體效益發揮;三是中水各時段的水量不穩定,與企業用水時段需求不匹配,造成中水利用困難和利用成本增加。b.污水處理收費體系不完善,運行經費不到位。菏澤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經費不足情況較普遍,受限于市政污水管網建設,城市污水收集率較低,污水處理費征收率偏低,菏澤市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額不足以維持污水處理廠運行,需要政府財政資金補貼方能維持污水處理廠的運行。c.現行水資源費價格體系不完善。菏澤市地表水水資源費為0.2~0.3元,地下水水資源費0.55元,加上污水處理費,新鮮水的直接用水成本不足1.6元,然而再生水回用處理成本偏高,管網建設投資大、見效慢,部分取用水企業不愿關閉自備井使用中水,造成自備水源井關停工作進展緩慢,同時也給發展中水用水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2拉森樁施工工藝流程及施打順序
施工工藝流程為:測量放線位置平整打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拉森樁施工從北向南進行施工。
3拉森樁施打方法
拉森樁施打采用振動打入法,需要一臺45t打樁機械手,配液壓350振動錘,樁錘的激振力不小于60t。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采用單獨打入法,這種方法由于單根打入,易向一邊傾斜,累計誤差不易糾正,墻面系統平整度難以控制,施打時需要采用以下措施:1)先由測量人員根據拉森樁布置圖定出拉森樁的邊線,然后掛繩線作為導線,打樁時利用導線控制拉森樁的墻面平整度。2)吊起拉森樁,人工扶正就位。3)在施打過程中通過專業經驗豐富的人員,采用目測的方法控制拉森樁兩個方向的垂直度,發現偏斜過大時,應該及時調正后再打。4)開始打設的第一、第二根拉森樁的打入位置和方向要確保精度,它可以起導向的作用,要求每打入1m就應目測一次,發現偏斜立即糾正。5)施打順序。先從基坑北側部位開始,施打過程中為防止樁向一邊傾斜,前10根樁采用左右間隔跳打的方法進行,等10根樁打完形成一片墻體后再采取向一個方向連續施打的順序進行。6)拉森樁拔出。采用拉森樁作為支護樁,型鋼可拔出重復利用。應在基礎外施工完畢和回填結束,現場具備拔樁條件后進行拔樁。拔樁時應注意事項如下:a.根據沉樁時的實際情況確定拔樁起點,必要時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樁的順序最好與打樁時相反。b.振打與振拔:拔樁時,可先用振動錘將樁鎖口振活以減小土的粘附,然后邊振邊拔。對較難拔除的板樁可先用振動錘將樁振下100mm~300mm,再與振動錘交替振打、振拔。c.當樁尖在地下只有1m左右時應停止振動,用吊裝設備直接拔樁。d.待樁完全拔出后,在吊樁鋼絲繩未吊緊前不得松開夾持器。對引拔阻力較大的拉森樁,采用間歇振動的方法,每次振動15min,振動錘連續不超過1.5h。7)在拔樁期間應重點考慮拔樁對基坑周圍建筑安全的影響,特采取以下安全預防措施:a.在拔除靠近建筑場一排拉森樁時,要采取振動錘低頻率振動和慢速拔樁的方式,盡量避免拔樁過程中帶出下面過多的土體,以最大限度減小土體變形。b.拔樁期間應對建筑場進行連續沉降觀測,同時派專人監護邊坡上口土體變化情況,如發現建筑場沉降過大或土體開裂等異常情況,應采取邊拔樁邊注漿的方法進行后續拔樁施工,注漿深度同拔樁深度。8)基坑開挖。等拉森樁施工完以后,方可進行基礎土方開挖。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為保證基底土體穩定性,我方在基坑開挖到底后,將預先進場的砂石料堆放至拉森樁底部,以便控制拉森樁根部向基坑內位移。混凝土墊層施工時,采取隨清砂石混料隨打墊層,分段流水作業施工的方法施工墊層。
生化處理,同初級處理一樣,采用的是傳統的生化技術。生化技術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污泥本身。在污泥中存在著一些對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有破壞作用的特殊細菌和真菌,如此一來對污水中的BOD和病菌能降低十分之一左右。舉個例子來說,農村新能源中的沼氣,就是采用的厭氧技術的處理污水的,在污泥中厭氧菌的作用下,有機質就會在被處理,在這個過程中沼氣就產生了。深度處理,是對二級處理的優化過程。除了一級中的化學絮凝劑、二級中的活性炭,還會投放一些交換樹脂,或者是進行一些反滲透的工藝,污水中的殘留的溶于水的糖分、鹽類和一些碳水化合物,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污水來源及其處理后的用途是污水處理技術的選用必須考慮的。農村地區的污水來源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成分就是各種固體的懸浮物,還有一些病原菌等有機污染物。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即再生水,可以用來灌溉農田、澆花澆樹、美化環境、觀賞水池、拖地洗車等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
1.2生活污水的處理系統
1.2.1集中處理系統。主要是傳統的物理手段,比如在農村建立污水處理廠,通過地下管道等把生活污水集中到一起,然后進行。或者是開放一塊森林或濕地,根據土地與地下水聯結的特點,或者是植物(主要是大樹)的自身凈化作用進行處理。
1.2.2分散處理系統。主要是科學的化學手段,也是建立一個污水處理廠。不過在廠子里,采用攔截、沉淀、消毒、殺菌等方式,對收集起來的污水采取高度化的科學手段進行,使得處理的結果更安全。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日趨完善,這種分散的污水處理系統越來越受到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的青睞。
2農村污水處理問題
在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生活污水分散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發工作,能源消耗上采用的是微動力或無動力,也創造性地發明了一些污水處理裝置,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因此在實際應用上不盡人意。
2.1赤潮現象抑制技術不穩
由于水中含有的磷和氮元素超標,水體就會出現赤紅色,導致魚蝦大量死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赤潮,也就是水體富營養化。目前我們國家的污水處理系統中還不能完全突破這種生物處理技術,因此對未來的發展也是大為不利的。
2.2再生水的回收利用不完善
雖然現在的分散處理技術已經能夠對污水進行有效處理后的排放工作。但是沒有實現再生水的就地應用,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還造成了科學技術的價值大打折扣。農村地區面對嚴重的生活污水窘狀,不得不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發達地區,人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生活污水對生活質量帶來的弊端,處理生活污水成為其工作的中心之一。在對生活污水處理上,采取了一些實效性很強的措施,利用耗能較低費用較少的經濟實惠的實用技術。在經濟稍微不發達的地區,尤其是在人口集中區,人民也意識到了生活污水帶來的困擾,因此在尋求如何有效地處理生活污水技術上,也有了實際的行動。
3污水處理系統選擇
污水處理系統有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兩種模式。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采用的手段也不盡相同。適合集中處理模式的地區有:東部沿海地區、村落密集地區、污水量大地區;適合分散處理模式的是村落較分散的山區。對于排水設施不健全的北方和中部地區,也要采取一些措施:安裝帶有節水器的衛生馬桶、修建沼氣池、鏈接污水管網絡。
4農村污水處理投入和產出效益分析
4.1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投入
4.1.1集中處理系統的投資。污水深度處理的工程費與要求的出水水質是密切相關的。污水處理的投入與出水水質是成正比的。一般而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程費用和運行費用比較高,土地處理系統和人工濕地系統的處理費用相對較低。
4.1.2分散處理系統的投資。目前的成套模塊化生活污水納濾膜污水處理設備,每套售價在幾萬到十幾萬不等。4.2農村污水處理效益分析
4.2.1經濟效益。利用再生水灌溉農田、澆花洗車,可以減少對干凈淡水資源的使用;同時也能降低臟亂差的環境造成疾病帶來的損失,增加當地的經濟效益。
4.2.2能源效益。污水處理裝置都采用微動力,對能源消耗較小,而且在二級處理時還會產生沼氣,可以用來燃燒發電等,產生巨大的能源效應。
4.2.3環境效益。污水橫流,破壞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治理生活污水,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還能夠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4.2.4社會效益。污水處理后帶動了經濟的發展、能源的增長、環境的提升,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上,在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上,在農業與工業的和諧發展上,都有客觀的社會效益。
1.2污水處理負荷率全省各污水處理廠平均處理負荷率73.19%,有51座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率高于80%,其中負荷率高于90%的污水處理廠有小河污水處理廠(一期)(100.07%)、龍里縣污水處理廠(111.75%)等25座,但金陽、盤縣、紅果、赤水、仁懷、茅臺、萬山、興義頂效、晴隆黃果樹、劍河、黃平、鎮遠等18座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率低于50%,其中紅果(25.08%)、德塢(16.05%)、遵義北部(26.76%)、興義頂效(28.33%)、晴隆(21.33%)、黃果樹6座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率低于30%。從各市(地)污水處理負荷率看,貴陽市、畢節市、黔南州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污水處理負荷率高于80%,而六盤水市和黔西南州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污水處理負荷率低于55%。相當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不高。
1.3運行效果2012年52座城鎮污水處理廠COD實際進水范圍為97~550mg/L,進水平均值為194.85mg/L;COD出水范圍為11~58mg/L,出水平均值為26mg/L;COD去除率范圍為69.89~94.89%,去除率平均值為86.34%。BOD實際進水范圍為32~160mg/L,進水平均值為80.51mg/L;BOD出水范圍為4~20mg/L,出水平均值為9.41mg/L;BOD去除率范圍為44.23~94.74%,去除率平均值為85.98%。氨氮實際進水范圍為7.67~60mg/L,進水平均值為26.2mg/L;氨氮出水范圍為0.40~9.94mg/L,出水平均值為4.27mg/L;氨氮去除率范圍為17.24~98.90%,去除率平均值為84.14%。出水COD、BOD、氨氮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的要求。TP實際進水范圍為0.12~8.81mg/L,進水平均值為2.69mg/L;TP出水范圍為0.14~1.19mg/L,出水平均值為0.68mg/L;TP去除率范圍為32.61~96.97%,去除率平均值為71.77%。除顏村、仁懷、安龍、凱里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總磷超標外,其他污水處理廠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的要求。從不同工藝總磷的去除率看,氧化溝、IBR、活性污泥法、曝氣生物濾池、A-TF工藝的總磷去除率在75%左右,效果較好;而AB法的總磷去除率不足40%,相對較差。
1.4減排情況2012年52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共削減COD78039.25噸,減排效果顯著。其中,貴陽市COD削減總量最大,削減量占到了貴州全省的35%左右;遵義市和畢節市次之,二者占到了貴州全省的25%左右;黔西南州、安順市和六盤水市的COD削減量較少,三者全年削減量占到不足貴州全省的13%。從不同處理工藝看,活性污泥法單位建設規模COD削減量最高,曝氣生物濾池次之,而生物濕地法、AB法等較差。全年52座城鎮污水處理廠BOD、氨氮、總磷削減量分別為22874.17噸、5806.40噸、547.05噸。不同地市、不同工藝BOD、氨氮、總磷削減情況與COD情況類似,但總磷削減以AB法和A-TF法較差。
1.5單位能耗、藥耗貴州省2012年各污水處理廠能耗統計結果顯示,污水處理廠單位能耗范圍為0.02~1.33kwh/m³,單位能耗范圍跨度較大;全省單位能耗平均為0.35kwh/m³,其中,單位能耗低于0.20kwh/m³的污水處理廠有小河、新莊、花溪、鎮遠等12座污水處理廠,其中多為貴州省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單位能耗于高于0.45kwh/m³的污水處理廠有赤水、仁懷市、下午屯、晴隆、從江、雷山、三穗等16座污水處理廠,基本為小型污水處理廠。說明污水處理廠運行能耗與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關系較為密切。不同處理工藝單位能耗統計見圖4,生物濕地、IBR工藝單位能耗高,單位能耗在0.50kwh/m3左右;氧化溝、曝氣生物濾池、微波處理三工藝單位能耗介于0.35~0.42kwh/m3之間;AB工藝、SBR工藝和A-TF工藝單位能耗較省,均低于0.20kwh/m3.貴州省2012年各城鎮污水處理廠單位藥耗范圍為0.06~1.70g/m³,單位藥耗平均為0.41g/m³,單位處理水量藥耗的跨度范圍也較大;其中,單位藥耗低于0.20g/m³的污水處理廠有小河(二期)、二橋、花溪、朱家河、顏村、龍坑、榕江等1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單位藥耗高于0.80g/m³的有遵義北部、仁懷、興仁、織金、赫章、岑鞏、麻江、三穗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這些城鎮污水處理廠多為一體化氧化溝、IBR等工藝。不同處理工藝技術單位藥耗統計見圖5,AB工藝、A-TF工藝以及SBR、活性污泥法、生物濕地和微波處理單位藥耗較省,單位藥耗在0.20g/m3及以下;而HASN工藝、A/O工藝、IBR工藝和氧化溝單位藥耗在0.40g/m3及以上。由此可知,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對單位污水處理藥耗有明顯的影響。
1.6單位運行成本貴州省2012年各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統計顯示,污水處理廠單位運行成本較高的有晴隆、普安、紅果、劍河、從江等11座污水處理廠,這些污水處理廠多為IBR、一體化氧化溝工藝的小型污水處理廠。不同處理工藝技術的單位運行成本統計見圖6,IBR工藝、生物濕地工藝運行成本達1.0元/m³以上,氧化溝、HASN工藝、活性污泥法工藝運行成本在0.75~0.85元/m³之間,SBR、曝氣生物濾池工藝運行成本在0.55~0.65元/m³之間,A/O工藝、AB工藝和A-TF工藝運行成本在0.30~0.45元/m³之間,微波處理單位運行成本低于0.10元/m³。可知污水處理單位運行成本與污水處理工藝、建設規模密切有關。
2貴州省已建城鎮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的問題
2.1排水系統建設相對落后目前貴州省9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合流制2座、分流制37座、混流制59座,雨污合流制和混流制占了62.24%。至2011年底,貴州省排水管網建設總規模為5976.84km,其中污水管網長度3124.91km、雨水管網長度1568.41km、雨污混流制管網長度1283.52km。其中雨污合流制管網長度比例在50%以上的城鎮有修文、清鎮、六盤水市、遵義市、綏陽、都勻市等共23個市縣。從區域分布看,黔南州雨污合流制管網所占比例達50.89%、安順市達46.19%、遵義市達40.57%、銅仁地區達36.21%、六盤水市達31.88%。
2.2建設規模偏小因貴州缺乏長期積累的污水水量資料,城鎮污水處理廠設計往往基于規劃面積、人口和工業發展的預測及其生活污水量、工業廢水量和公建、商業設施污水量所占的比例計算確定污水量,由于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致使水量計算估值趨于保守,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普遍偏小。根據2011年污水處理負荷率低于60%的城鎮污水處理廠與2012年污水處理負荷率高于90%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比較,修文、綏陽、湄潭、天柱、獨山、龍里、甕安共7座污水處理廠在列,管網建設有所完善的新建污水處理廠馬上面臨擴建問題,說明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論證上存在不夠合理的地方。
超濾膜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表現為對需要進行處理的化工污水進行分離、凈化、濃縮,同時有機結合膜孔徑實際大小,有效地將存在于污水中的顆粒進行分離。該種技術在化工、醫藥、食品等領域的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應用微濾膜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將菌類、藻類等微生物進行清除,保證處理系統上不會存在微生物粘附現象,同時存在于其中的氧化劑還對微生物的繁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應用超濾膜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還可有效降低污水渾濁度。在化工污水中通常均會含有較多雜質,這些雜質的存在對光線的投射產生一定阻礙作用,對污水的處理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應用微濾膜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時,可促進污水渾濁度得到有效降低,進而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1.2微濾膜技術
微濾膜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體現為利用微孔精密過濾技術,將存在于污水中的細小細菌、固體顆粒等進行有效清除。該種技術具有良好的去污效果。現階段,微濾膜技術被普遍應用于半導體污水處理中,該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不僅可大大降低微濾膜的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有效促進污水處理過濾器所具有的反洗性得到有效提高。將微濾膜技術應用化工污水處理中時,可通過不同孔徑可對污水進行分級過濾的功能來完成對化工污水進行一系統處理的工作。該種技術的應用具有較為理想的經濟價值。
1.3反滲透技術
反滲透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體現為將水等作為溶劑對小分子、離子等物質機械牛截留,通過選擇性的滲透方式將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離,將存在于膜兩側的靜壓當做主要推動力,完成全部膜分離過程。該種技術主要是在造紙工業、食品工業、冶金工業等污水處理中得到普遍應用。反滲透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具體為滲透、反滲透、滲透平衡。在滲透環節中,主要是借助半透膜將鹽水和純水進行分隔,純水滲透到咸水中將鹽水的濃度降低。在反滲透環節中,主要是借助半透膜將鹽和純水進行分隔,咸水滲透到純水中。在滲透平衡環節中,主要是借助半透膜將鹽水和純水進行分隔,咸水、純水雙向滲透。
1.4電滲析技術
電滲析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是借助水處理等膜分離設備來實現對污水進行一系統的處理。該種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了膜所具有的選擇透水性特點,在直流電場環境中,借助外加直流電場作用,對陽離子、陰離子的通過進行有效控制,進而保證部分離子可順利地滲透到另一個水域中,進而實現將水濃度淡化的目的。
1.5納濾膜技術
納濾膜技術的應用可有效地對反滲透膜技術、超濾膜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相關缺陷進行彌補。在對化工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納濾膜技術可有效將污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硬度、色度、異味等影響進行解除。例如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解除雜質、脫色、濃縮等生產環節中,可充分利用NF來實現酵母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應用到納濾膜技術將存在于發酵液中的有機酸進行回收和利用。納濾膜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選擇性的利用納濾膜生物反應器,應用于半連續生產工業中。
①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已相對成熟,但其污水處理設施基建費用和運行費用高,不適合在農村地區推廣。污水處理的運行費用一般包括:電費、藥劑費用、人員費、定期修理費用等,較高的運行費用最終將導致“建得起,轉不起”的尷尬局面。因此,基建投資少是保證污水處理設施在農村地區推廣的前提,運行費用低則是保證污水處理設施持續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
②工藝多樣化。我國南北地域氣候差異大,且居住方式和生活習慣有很大不同,因此污水處理工藝應呈現多樣化,以適應建設地區的氣候和水質、水量等條件的變化。
③運行操作簡單、效果穩定。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運行,大都需要由村民自主管理來完成。而村民的技術知識水平和管理操作水平相對較低,且缺少專業技術人員,因此農村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應該采用運行管理簡單且成熟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
2污水處理措施
2.1污水處理模式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大體上有3種模式:
①接入市政管網模式,適用于靠近城鎮或靠近城鎮污水管網的農村,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輸送到城鎮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有這種條件的村莊,應優先考慮這種模式;
②集中聯片處理模式,若接入城鎮污水廠管網條件不可行,單村或者集中聯片的幾個村莊集中收集污水后,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③單獨分散處理模式,因居住分散、地形復雜、污水難以集中收集,宜以組團為單元,分區收集污水,每個區域污水單獨處理。所以,污水處理模式應采取“銜接地方規劃、合理利用資源、聽取群眾意見、科學規劃設計”的原則來確定。
2.2污水處理工藝
目前,國內外污水處理技術從工藝原理上基本可分為自然處理系統和生化處理系統兩類。自然處理系統主要是利用土壤過濾、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進行污水處理的系統,或稱為生態處理系統。常用的有: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水平流、垂直流)、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塘處理系統等。生化處理系統又分為好氧生化處理和厭氧生化處理。好氧生化處理主要是通過動力給污水充氧,培養好氧微生物菌種,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機質、氮及磷等。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轉盤法、SBR法等。厭氧生化處理主要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在無需氧氣的情況下把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機物。常用的有厭氧接觸法、厭氧濾池、UASB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等。針對農村地區特點,常用污水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
1)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有條件的村莊,可充分利用現有的農田灌排渠道與附近的荒地、廢塘、洼地和沼澤地等,建設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該系統一般由人工基質和生長在其上的沼生植物(蘆葦、香蒲等)組成,是一種獨特的“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生態系統,利用各種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級過濾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濕地處理系統工藝設備簡單、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運行費用低,能耐受沖擊負荷,凈化出水水質良好、穩定。缺點是占地面積大,需要解決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及受氣溫和植物生長季節的影響等問題。人工濕地可與穩定塘等其他工藝聯合運用,例如重慶大學的蔡明凱等人采用厭氧生物濾池-人工濕地-生態塘工藝處理養殖廢水,經過各單元的處理,CODcr去除率約為80.30%,SS去除率約為94.69%,NH3-N去除率約為73.39%,TP的去除率約為86.78%,出水濃度能夠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
2)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適合于農戶居住的土地較分散,且村莊周邊往往有閑置荒地。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是一種基于自然生態原理,予以工程化、實用化而創造出的一種小規模污水凈化工藝技術,是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經過一定構造、距地面約50cm深和具有良好擴散性能的土層中,投配污水緩慢通過布水管周圍的碎石和砂層,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層中擴散。表層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區處于好氧狀態,污水中的污染物質被過濾、吸附、降解。由于負荷低,停留時間長,水質凈化效果好。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建設容易、維護管理簡單、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把整個處理裝置放在地下,不損害景觀,不產生臭氣。缺點是占地面積大,易滋生蚊蠅,冬季運行效果差。清華大學在2000年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中,首先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地下土壤滲濾系統,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對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均具有較高的去除率,CODcr、BOD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0%、90%、90%和98%。
3)好氧生物處理系統。好氧生物處理系統是現階段污水處理中最常用的一種處理技術。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眾多,各有優缺點。選擇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論證和比選,注重經濟適用。生物處理法就是通過風機等設備給污水輸氧,培養生物菌種和微生物。通過菌種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分解為無污染的CO2、水等物質,少部分合成為細胞物質,促使微生物增長,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凈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氣、沉淀、排水功能于一體,不斷地轉換,省去了傳統的污泥回流設備,大大降低了建設費用;A2O法具有脫氮、除磷功能,還有如生物轉盤處理工藝、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工藝等。生物處理法和自然處理系統比較,占地面積小,抗氣候等外界影響的能力強,處理穩定、效率高,但基建投資、運行成本要高于自然處理系統。
4)厭氧生物處理系統。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厭氧條件下,兼性厭氧和厭氧微生物群體將有機物轉化為CH4和CO2的過程,又稱為厭氧消化。污水厭氧生物處理工藝按微生物的凝聚形態可分為厭氧活性污泥法和厭氧生物膜法。厭氧消化無需攪拌和供氧,動力消耗少;能產生大量含甲烷的沼氣,可用于發電和家庭燃氣;可高濃度進水,保持高污泥濃度。厭氧處理工藝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我國農民在古代早已開始應用厭氧發酵技術漚制糞肥,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而且至今仍在應用。我國是世界上利用厭氧消化技術制取和利用沼氣最早的國家之一。現在,厭氧沼氣池處理污水技術在我國中東部地區應用較廣。厭氧沼氣池將污水處理與沼氣的利用有機結合,實現了污水的資源化,是最能體現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農村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沼氣池與其他污水處理工藝組合使用的模式來處理生活污水。江蘇省常州地區采用了“污水沼氣凈化處理+人工濕地”的污水處理方法,它在原來水壓式沼氣池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提高,采取適當的過濾、沉淀和人工濕地的方法,目前這種污水處理模式在當地成效較顯著。經過各單位處理后,氨氮去除率達93%,總磷去除率達86%,出水水質能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B排放標準;其建設成本每戶約2500元,年維護費12.5元/人,非常經濟。為此建議將厭氧沼氣池作為農村生活污水初級處理措施與其他污水處理工藝組合使用,同時要重視對沼氣池出料口出沼液的收集和處理。
2.3污水收集系統
污水收集系統基本上由污水收集管網和調節構筑物構成。污水管道的選擇根據技術經濟比較,建議DN<400mm的污水管道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雙壁波紋管,500mm≤DN≤600mm的采用PE(聚乙烯)雙壁波紋管,DN≥800mm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下面主要對調節構筑物中化糞池與調節池進行說明。
1)化糞池。化糞池是污水收集系統中的重要單元,應避免化糞池滲漏引起的二次污染。農村改廁工作已成為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大部分農戶建有沖水式衛生廁所,污水經過廁所進入化糞池,然后進入村莊污水管網。但多數化糞池結構過于簡單,多采用12磚墻,沙漿抹面,從表面看做到了防滲,但由于化糞池埋深淺,經過1a凍融后,化糞池多數會出現滲漏,給污水收集帶來困難。所以,村民家中化糞池應根據實際加以維修和改造,避免滲漏,確保污水能進入污水管網。
2)調節池。水量變化大是農村污水的特點之一,白天幾個時段集中排水,夜間基本沒有排水。若污水收集系統中不設調節池,水量、水質將都難以有效調節。水量大時,一方面由于污水沒有出路,只能直排,另一方面污水處理系統必須根據水質變化情況,不斷調整運行參數,增加了管理難度。所以在污水收集系統中必須設調節池,并且調節池容積應足夠大,水力停留時間達到6~8h為宜。
2.4污泥處置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如寄生蟲卵、病源微生物、細菌、合成有機物及重金屬離子等。污泥處理就是要使污泥減量、穩定、無害化及綜合利用。由于農村污水處理站規模一般較小,產生的剩余污泥也相對較少,單獨對污泥進行脫水或壓榨處理既不經濟也不合理,只能妥善儲存,累積到一定量后拖走處理。建議農村污水處理站對污泥處理采用“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模式,各村將剩余污泥貯存于污泥池,所屬鄉鎮有關部門統一安排環衛吸糞車運走,送至區縣集中處理。建議設計一個較大的污泥儲存池,能儲存污水處理站半年左右的剩余污泥量。
1.1格柵間生產、生活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兩條寬格柵渠道,在一條檢修時,另一條可通過全部的流量。為保證污水處理廠各處理構筑物的設備穩定運行,設置粗、細格柵兩道去除污水中的大塊污染物。污水經兩條渠道重力流進入調節池。渠道內設液位開關,清渣工作可根據格柵液位或設定的時間自動啟停,清理下來的柵渣落入柵渣小車中,由值班人員適時清運。進水渠內設置溢流堰,超過污水處理廠設計流量污水可溢流至雨水排水系統。
1.2調節水池污水經格柵后經提升進入調節水池。由于生產工藝所致,廠區各個車間的生產具有不同特點,導致生產廢水的排放不均勻,且生產廢水中匯入了部分生活污水,因此待處理的污水水量和水質在時間上會有變化,為了有效的利用污水處理設施的能力,需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一變化,以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效率和水質處理效果。減小流量波動,同時使待處理的污水均質,將下游處理的流量和水質變化減到最低限度。進入高效澄清池的水量和污染物濃度的變化不能是突然的沖擊變化,但可以是連續變化,即兩小時內水量和污染物濃度的變化不得超過平均進水流量和污染物濃度的10%。本工程中設置兩格調節池,總停留時間不小于2.5h,單池有效容積為1050m3,池內設置足夠能量的潛水攪拌機以防止懸浮物沉淀,并設液位開關保護潛水攪拌機正常工作。
1.3高密度澄清池它主要是由絮凝區、整流區、沉淀區和濃縮區及泥渣排放區等到組成,來水自澄清反應池底部進入,在絮凝區懸浮絮狀或晶狀固體的顆粒濃度保持在較佳狀態,然后在絮凝區區由于上升式導流堰板的作用,經過充分混凝過的水進入溢流式斜管沉淀區進行泥水分離,污泥隨重力沉至室底,而澄清水經過排水堰收集進入MBBR池中。污泥下沉至池底后順池壁進入污泥濃縮區,通過中心刮泥機將污泥收集除2%~5%污泥回流外,其余送到污泥處理間的泥漿池中待處理。高密度澄清池具有;表面負荷高、對原水水質波動不敏感,占地面積小,排泥濃度高,出水懸浮物含量低等特點。
1.4MBBR池來自高效澄清池的出水進入后續MBBR池MBBR池是預處理單元生化處理的核心構筑物,其原理是利用在廢水中不斷流動的生長生物膜的載體,去除污水中的CODcr、BOD5。MBBR工藝是吸收了傳統的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兩者的優點,形成的一種高效的污水生物處理方法,是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法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法相結合的一種工藝。MBBR工藝核心部分就是將比重接近于水的懸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氣池中作為微生物的活性載體,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處于流化狀態。與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懸浮填料能與污水頻繁多次接觸,因此被稱為“移動的生物膜”。對廠區部份生活廢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須進行必要的生化處理,才能滿足后續深度脫鹽處理工藝及景觀水池等因素要求,每年4~10月份陽光充足、溫度適宜,若未進行生化處理的水進入景觀水池中,不到三天,就會遍布滿池綠澡表苔,深度處理超濾系統與反滲透系統膜表面密布粘液,運行效率下降,工作時間短,殺菌劑投加量大等。
1.5V型濾池污水經MBBR池后經配水堰板均勻的進入3組均質濾料濾池,以去除殘留的SS,滿足回用水和深度處理站進水SS值指標。均質濾料濾池組主要包括:1)平行運行的一組相同的混凝土濾池;2)配水系統;3)通向自動閥和管道系統、至濾池底部、排水管等的入口廊道;4)反沖洗水泵間和反沖洗風機間;5)反沖洗水池。單個濾池包括:1)進水井;2)支撐底板;3)石英砂;4)每個濾池設一個前部安裝的清水收集槽,以及一個污水收集渠,由所有反應池共用。澄清水經配水渠進入濾池,污水從頂部進入濾池,由濾板濾頭確保將流量均勻分配到濾板下,同時濾板濾頭也起均勻配反洗水和反洗氣的作用,每平方米安裝約55個污水型濾頭。來自所有濾池的濾后水被收集到一個共用清水渠內,再進入反沖洗水池。每一組濾池內設置液位傳感器,通過濾池出水的調節閥控制濾池的液位,以實現濾池恒水位過濾,提高濾池的過濾效果。同時在每一組濾池內設置壓力傳感器,可用來監控濾池的工作情況。濾池反沖洗采用氣、水反沖洗方式,可以完成極其有效的反沖洗,優化反沖洗水的使用。反沖洗的設置可根據時間或濾池濾層的阻塞情況實現全自動控制,也可以用手動方式進行強制反沖洗。沖洗的實際頻率取決于堵塞的頻率,通常每天對濾池沖洗一次,整個沖洗周期持續約20min。沖洗周期中需要運行的濾池所有閥門都是氣動的,從濾池控制臺上按預定的順序啟動,反沖洗廢水排入調節池。具有沖洗水量少,濾層納污能力強等優點。經過上述預處理工藝后,各單元運行均達到設計技術要求水質滿足預期。
1.6(超濾+反滲透)系統部份回用水約100t/h,采用{超濾+反滲透}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作為連鑄閉路水及20t/h快鍋補充水,出水水質指標見下表。超濾系統主要是除去廢水中微粒及有機物等,反滲透系統是脫除廢水中的可溶性鹽、膠體、有機物和微生物。
1.7景觀水池(又名鵝趣苑)預處理出水通過景觀水池自流進公司生產貯水池中,作為公司生產補充水。景觀池中,亭臺樓閣、小橋曲徑、高(假)山流水、噴泉高歌、天鵝戲嬉、金魚穿梭、楊柳親水、頑石挺立。將景觀園林元素融入污水處理流程建設中,既能貯水,檢驗水質處理效果,又能成為新冶鋼工業游覽之地。
1.8污泥濃縮與加藥來自高效澄清池濃縮池段的剩余污泥在污泥儲存池內儲存并混合,然后由進泥泵輸送到板框壓濾機進行脫水。污泥儲池設置2座,可儲存一天以上的平均污泥量,池內設置立式攪拌機和液位傳感器。按照設計進水水質,污泥產量約為6.9t干污泥(TDS)/d。污泥脫水間設全自動板框壓濾機2臺,單臺過濾面積100m2。加藥間用于污水處理廠所需的所有藥品的集中貯存、溶液配制和投加,與污泥處理間合建。本工藝加藥由混凝劑制備和投加、絮凝劑制備和投加兩個系統構成。
2達到的效果
在近一年的運行中,黃石市環保局多次臨時突擊抽查湖北新冶鋼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檢測的數據表明,湖北新冶鋼污水處理出水水質指標已超過設計預期,驗證了在冶金行業污水處理中應用MBBR技術處理低濃度生化廢水工藝不僅可行,而且還是可靠的。將園林景觀元素融合污水處理建設之中,如利用景觀池中飼養的天鵝和小魚檢測出水水質,可直觀了解污水如何由濁變清過程,也是一次科普教育,成為了湖北新冶鋼工業旅游景點,接待了多方賓客,給該項目建設錦上添花。
2曝氣沉砂池設計及應用經驗
2.1曝氣沉砂池的工作原理通過在曝氣沉砂池內一側鼓入空氣,會使水流產生垂直于水平軸的豎向流,其與在沉砂池內的水平流疊加產生螺旋流,這使污水中的有機顆粒經常處于懸浮狀態,砂礫互相摩擦并受曝氣的剪切力,能夠去除沙粒上附著的有機污染物,有利于取得較為純凈的砂礫。由于旋流產生的離心力,把比重較大的無機物顆粒甩向外層而下沉,比重較輕的有機物旋至水流的中心部位隨水帶走,油類和浮渣等比重較輕的雜質在氣體的作用下上浮于水面被刮渣機刮除至撇渣斗后外運。沙粒在重力和旋流力的綜合作用下沉到池底與水分離,后進入砂水分離間進行砂水分離。從曝氣沉砂池中排出的砂中有機物只占5%左右,一般擱置一段時間也不會腐敗。在曝氣作用下,污水在池內呈螺旋狀前進的流動形式,水流旋轉速度在池過水斷面中心處最小,而四周最大,這就是能夠選擇性脫砂的主要原因。曝氣沉砂池水力流態及工作原理示意圖見圖1,圖2。
2.2曝氣沉砂池的構造曝氣沉砂池是一個長條形的渠道式構筑物,在設計中應以盡可能不產生偏流和死角為原則,在砂槽上方宜安裝縱向擋板,進出水口布置應防止產生短流。在渠道一側的整個長度上,距池底60cm~90cm處設置曝氣裝置。在池底設置沉砂斗,池底有i=0.01~0.05的坡度,以保證砂粒滑入砂槽內。為了使曝氣能起到內回流的作用,在必要時可在設置曝氣裝置一側的墻壁上裝設擋板。
2.3曝氣沉砂池中曝氣的作用曝氣有利于使污水中的污染物相互摩擦,使顆粒表面有機物容易去除,有利于顆粒混合絮凝沉淀。此處曝氣在整個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中起到了預曝氣、預充氧的作用,也起到防止污水腐化的作用。
2.4曝氣沉砂池曝氣設備選擇根據實際運行經驗及反復計算復核,得出結論為曝氣沉砂池的曝氣設備宜采用穿孔曝氣裝置,并設有空氣氣量調節閥門,孔徑為2.5mm~6.0mm,曝氣管距池底高度約0.6m~0.9m。
2.5曝氣沉砂池的設計參數在滿足沉砂池一般規定外,曝氣沉砂池還應滿足的具體規定主要有:旋流速度應保持在0.25m/s~0.3m/s;水平流速為0.06m/s~0.12m/s;最大流量時停留時間為1min~3min;有效水深2m~3m;寬深比一般采用1~2;長寬比不大于5;污水的曝氣量為0.2m3/m3空氣。
2.6曝氣沉砂池的計算過程其中,Qmax為最大設計流量;t為最大設計流量時的流行時間,一般設為t=2min~4min;v1為最大設計流量時的水平流速,一般為0.06m/s~0.12m/s;h2為設計有效水深,一般設為h2=2m~3m;d為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空氣量;k2為生活污水流量的總變化系數;T為排砂時間間隔;n為設計分格數;n1為最小流量時工作的沉砂池的數目;Qmin為最小設計流量;Amin為最小流量時水流斷面面積;h2為有效水深;h3''''為沉砂斗高度;h1為設計超高;S1,S2分別為沉砂斗上下口的面積;b1為沉砂斗底寬;b2為沉砂斗上口寬;斗壁與水平面的傾角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