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歷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7 16:31: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生歷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生歷史論文

篇(1)

提問方法具體可以總結為兩種:歸納比較法和換位提問法。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一項關聯性和銜接性較強的課程,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比較和分析能夠提高新知識的學習效率。通過不斷的歷史知識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就可以利用歸納比較法對未知歷史知識進行探索。不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是一理通百理通的。歷史知識學習也是一樣的,通過對一類事物的比較或是相關事件比較,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同時也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另外一種就是換位提問法,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和心理特點架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換位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提出同時期幾個人物讓學生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并說明原因。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歷史背景思考當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開設“對話”式課堂教學

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組成問題提問和討論小組,利用辯論和提問等方式激發學生思維活躍性,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其成為課堂主人,開發學生智力,讓學生勇敢的迎接挑戰,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比如說反法西斯戰爭,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日本能夠以少數人的劣勢占領大半個中國,都有哪方面因素?學生必然會對此中說紛紜,這時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讓同樣觀點的同學組成一組,由學生自由發言,這樣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嚴密性和全面性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對學生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3堅持“以學生為本“”問題為紐帶”的歷史教學理念

培養初中生問題意識首先應從教育觀念入手,初中歷史教師要樹立學生為主,問題為紐帶的全新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歷史學習環境,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在傳統的硬式灌輸學習理念影響下,造成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嚴重缺失,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們應積極改進這一狀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產生課堂主人翁的自覺,成為課堂的主人。堅持“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帶著問題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形成問題意識。

篇(2)

二、立足教材,深挖意識責任培養的素材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優良的品質并非是生而俱來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卻可以激發個體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使之成長為一個品質優良的人。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徑去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處于心智發展時期的初中生來說,許多人都有英雄情結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師可以立足歷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識培養的素材,用偉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跡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強意志。如初中歷史教師可用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等人的英勇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用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著史、蘇武牧羊等故事鼓勵學生磨煉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難作斗爭。當然,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歷史影視資料、電子素材搜索和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歷史情感養成和責任感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深挖社會責任感培養素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篇(3)

很多學校和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是認識不夠深刻、沒有很好地付諸實踐。歷史課上,教師只是單純講解歷史知識,而且關注點放在新課程標準上,忽略了將社會責任感與歷史結合起來講解,導致歷史學科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優勢無法發揮。

(二)歷史教學與社會生活脫節

學習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鏡、以史為鑒。所以中學歷史教師在講課時,應該將歷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中感悟并學習在面對社會責任的問題時,應該如何做,促進自身修養和行為的進步。然而現實生活中,為了節省時間,歷史教師只是講解歷史知識,忽略將歷史教學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二、如何加強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一)強化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

總的來說,歷史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強化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言語引導、典型示范和制度規范。言語引導。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講道理引導學生,使學生明辨是非黑白,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當然,歷史教師需要結合時展、學生需求,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言語引導,告訴他們什么是真善美,喚起他們善良的本性,從根本上認識什么是社會責任感,承擔社會責任。典型示范。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歷史事件,剖析歷史人物內心情感、優秀品質,強化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教師的有力引導是關鍵。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樹立一個高素質、高社會責任感的形象,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制度規范。有紀律,才能有標準,才能有保障。學校制定科學、合理的行為規范,一方面是強制性地約束學生行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從中深刻認識社會責任。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自覺性不強,自主性缺乏,科學合理地行為規范能夠給他們幫助。

(二)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

初中生的情感波動比較大,教師要善于引導,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并讓他們牢記在心。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通過教學方式多樣化吸引學生注意力,要利用現有資源,并不斷尋找新資源。傳統的課本、習題冊是基礎,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影音,加深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其次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這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小組討論來實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讓學生獨立思考,將歷史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明白承擔社會責任的影響,促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最后教師可以適當地推薦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片或是書籍,讓學生有選擇地了解,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觀。有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自學空間,反倒會促使他們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理解更透徹。

(三)培養學生社會行為能力

對社會責任感有了充分認識,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關鍵的就是讓學生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將理論付諸實踐。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志愿活動,像在重大的歷史紀念日,向路人或是小學生宣傳紀念日的由來和故事;每個人輪流做值日,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集體榮譽;參觀烈士陵園或是歷史博物館。把學生從課堂上帶進社會,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社會責任,從而學習并踐行。

篇(4)

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的措施

針對當前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應該從教師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對于歷史教師來說,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他們給學生搭建好有效地平臺,而且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協調好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來源。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應該從歷史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間段進行統籌安排和規劃,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完善。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之前就要將歷史課程預習的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能夠查閱關于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從這里應該看到的是歷史教學過程中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課前預習對于學生來說是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手段。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的角色,讓自身從講授課堂理論的角度轉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提升的過程,這樣的話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僅只是空洞的歷史史實,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在其中,這樣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從而更加完善地提升了日常教學的效果。對于教師而言要想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不僅僅應該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認識,而且還應該努力提升其日常教學的效果,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提升歷史教學效率不僅僅需要教師在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且也需要學生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日常教學安排,這樣才能夠將歷史教學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起來,從而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篇(5)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具有較強的權利意識,并且對于個性張揚和獨立聲音的表達也非常重視。因此,在實際的觀察過程中,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對個人利益的保護也相當重視,他們自身作為教育的消費者,對這個身份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會主動地思考思想教育和消費方面的問題,例如學校的收費是否合理,對于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學生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采用適當的途徑解決。

1.2積極表達權利訴求

當代大學生不僅僅是停留在權利的自我意識階段,他們還希望自身的權利受到關注,比如他們更多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將自己的權利意識更合理地表達出來,通過表達來改變目前的狀況。他們希望管理人員能夠重視他們表達的權利,進而改變學校的制度,從而實現自身權利。

1.3學生對權利意識依然比較模糊

由于當代大學生社會資歷尚淺,知識面在一定程度上還比較狹窄,因此他們對于自身的權利認識依然比較模糊,而且年輕人比較沖動,因此對于權利的夸大屢見不鮮,甚至很多學生只一味抱怨學校的問題,而對學校管理層做出的努力視而不見。對于學校學生權利,我們不僅僅是需要遵守法律,賦予學生相應的權利,還需要防止學生出現過于極端的舉止。

2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內容

2.1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中國的很多學生都在家中嬌生慣養,個人意識較強,而集體觀念和分享意識較差,且容易產生激動等過激情緒,而現階段國家的高考模式難以對學生的受壓能力和受挫能力進行檢驗。雖然高效擴招逐漸普遍化,但重點大學的數量卻沒有明顯變多,因此學生面臨的升學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加,這就給學生在大學里的正常生活帶來了隱患,也給學生的管理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同時,由于目前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管理暫時沒有相應的理論體系,也缺乏模塊化的管理系統,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往往采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消極處理方式,缺乏系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

2.2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管理的內容

在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以中國國情和國際發展趨勢為依據,以科技創新和發展經濟為目標,深入貫徹科學的主旨思想,在具體工作中,以學生為本,以發展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開展工作,不斷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力,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全面建設現代化和系統化的學生管理體系。

3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3.1正確認識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

首先,我國教育和傳統的計劃經濟教育有本質的區別,計劃經濟時代,學生進入了高校意味著拿到了“鐵飯碗”。在這種模式的教育下,學生與高校之間的管制是一種單項的“予”與“取”的關系,是管理和被管理之間的關系。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關系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特別是大學生和市場進行雙向選擇的到來,學生不僅僅需要接受教育,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獲益”,因此,需要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

3.2正確認識和對待高校學生的權利意識

出色和高效的管理對于我國高校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應該站在服務角度,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意識,因為高校是否能夠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意識是整個管理成敗的關鍵。同時,制訂相應的制度,通過與學校多交流,掌握學生的動態,學生通過正當的途徑表達自身的權利需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使雙方處于互相信任的基礎上。

3.3積極引導學生的權利意識觀念

對于學生的權利意識,校方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在引導學生權利意識時,需要注意引導的方式和合法性。對于高校教育而言,權利意識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一個分支,能夠培養大學生的主題意識,維護大學生的尊嚴,而且對于學生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幫助。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需要意識到大學生權利意識的變化帶來的積極作用,鼓勵大學生向學校管理人員提供意見。高校教育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從而積極引導學生更多地接受權利意識教育。

篇(6)

二、職業生涯理論的切入點

(一)社會實踐階段論

在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中,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4歲)、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5歲)、衰退階段(65歲以上),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較好完成發展任務才能順利進行下一階段的發展。我國學生在大學之前基本沒接觸過職業社會,所以,大學階段需要完成舒伯生涯發展理論中成長階段和探索階段的雙重發展任務。因此,這一階段不僅要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并了解工作的意義,同時還要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并實現職業偏好。大學里的社會實踐就成為完成這一生涯發展任務的重要載體。通過社會實踐,不僅要對自我有充分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個性需要、職業興趣、能力水平,還要完成對社會的初步認知,了解工作、了解崗位、適應職業,初步完成職業準備。大學階段的社會實踐可分為三個發展期:探索期,考慮需要、興趣、能力及機會,作暫時的決定,并在幻想、討論、課業及實踐中加以嘗試;訓練期,針對探索期的決定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參與相關實踐項目,有目標地鍛煉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明確職業選擇;擇定期,生涯初步確定并試驗其成為長期職業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適合則可能再經歷上述各時期以確定方向。

(二)社會實踐環境模式論

霍蘭德認為,一個人之所以選擇某職業領域,基本上是受到其興趣和人格的影響,生涯選擇是個人在對特定職業類型進行認同后個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在霍蘭德理論中,提出大多數人屬于六種人格類型,同時有六種環境模式與這六種人格類型相對應;人們尋找的是能夠施展他們的技能同時表現他們的態度、價值觀和人格的職業;人們的職業行為是由其人格和環境特征的相互作用所決定的。在社會實踐中這六種環境模式同樣存在: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當學生處于興趣類型與實踐環境一致和相容的情境下時,個體滿意度會較高,主動性會增強,效率也能得到提升;相反,在興趣與實踐環境對立和相斥的情境下時,個體的負面情緒會占主導,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的情況就會時有發生。因此,在社會實踐活動類型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這六種環境模式,讓學生在每次社會實踐中選擇與自己人格類型相適宜的實踐項目參加。

(三)社會實踐動態適應論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羅圭斯特和戴維斯提出了人境符合的心理學理論,即當工作環境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內在滿意)、個人也能滿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滿意)時,個人在該工作領域才能夠得到持久發展。個人與工作之間存在互動的關系,符合與否是互動過程的產物,個人的需求會變,工作的要求也會隨時間或經濟情勢而調整,如個人能努力維持其與工作環境間符合一致的關系,則個人工作滿意度愈高,在這個工作領域也愈能持久。大學生社會實踐應借鑒此理論,社會實踐本是大學生認知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符合適應論的背景,隨著學生的認識不斷發展和提高,應提供給學生更適宜的平臺和機會。所以,所組織的社會實踐項目不能一成不變,應有階梯性和發展性。可在低年級階段設計相對簡單的實踐任務,到高年級階段安排復雜的實踐任務,從而維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符合性,實現動態適應。

三、職業生涯理論指導下的社會實踐活動改進措施

(一)職業化:職業指導提前融入社會實踐之中

社會實踐作為學生認知社會的重要途徑,應與學生的職業選擇密切相關。社會實踐的成功與否、實效與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緊密聯系,可以說,社會實踐是學生走上職業道路前的鋪墊。因此,在社會實踐中應安排職業指導內容。在社會實踐活動實施之前,一般考慮在策劃階段,學生應提前完成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評估;同時對職業有初步意識,了解什么是職業,能對職業做出選擇,即完成社會實踐階段論中的探索期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進行理論知識的普及,通過組建生涯團體輔導小組來組織學生進行認知探討,通過邀請校友、成功人士講座及企業的宣講會等形式來促使學生思考開展怎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能輔助職業認知。

(二)階段化:一個年級一個主題方向

根據社會實踐階段論的觀點,大學生社會社會實踐分為三期,分別是探索期、訓練期和擇定期。結合高職學生三年的在校學習經歷,我們可以將這三期嵌入到大學三年里。大一年級對應探索期,大二年級對應訓練期,大三年級對應擇定期。大一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目標是完成自我認知和初步職業認知,可通過參加生涯量表測試、自我總結反思認識性格、興趣;通過參加和活動認識個人能力;通過聆聽講座、生涯人物采訪建立初步的職業認知。這些途徑,不僅是生涯教育的手段,也是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大二階段,在大一探索期所做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同時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訓練和完善,這也是社會實踐活動大有作為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可以開展諸如職業調查、假期實習、勤工儉學、志愿者服務等深入職場的短期體驗式的實踐活動。大三階段,這是學生完成“職業人”轉變的最后一步,學生在這一年里要將短期的職場體驗轉換為個人的職業選擇,或重塑職業目標。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目標是完成崗位實習,初步體驗職業生涯。可以開展的活動有擇業指導、崗位宣講、畢業實習等活動。

(三)匹配化:通過社會實踐培養職業所需各項能力,增強個人核心競爭力

學生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各種可能,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多種嘗試,而不是僅僅只局限在自己所擅長的單一領域。學生的心性不定,興趣轉換極快。因此,我們在安排社會實踐任務時應將霍蘭德六種職業類型都涉及,要求每位學生每種職業類型都有參與。有親身體驗才能分辨適合與否,既驗證職業興趣量表結果,又進一步了解職業興趣類型。在設計項目時,應充分考慮任務難度和人員組合,每項任務都應設計為高低年級學生同時參加。對于低年級學生,實踐重點在了解項目內容和實施流程;對于高年級學生,實踐重點在完善項目、指導新人、實踐創新,完成個人能力的提升。通過這種安排,力求使每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伴隨著參與次數的增加,學生能從較低位的人職匹配逐步成長為高職位的人職匹配,再輔以職業技能遷移,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加求職成功率,最終增強核心競爭力。

篇(7)

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能使歷史課堂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走進歷史、理解歷史,記住歷史。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認識和理解歷史的內在思維路徑是得到歷史知識的“同化”,也就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構架為平臺來認識歷史、分析歷史,把一些歷史現象進行歸類以后進行整合,構建起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

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要巧妙地借助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歷史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例如我們在學習有關的歷史內容時,需要揭示這一歷史運動的弊端,也就是絕對平均主義的危害,我就引用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諺語,通過這個諺語就能夠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絕對平均主義的危害,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生動而深刻歷史表象。再如在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這一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畫一幅畫或者講一個故事的方式來描述山頂洞人是怎樣度過自己的一天的?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對山頂洞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認識,還能展現學生的個性和才能,為他們的才藝提供一個很好的舞臺。

二、教學內容的學習上要體現生活化

篇(8)

    學 生:×××(楷體小四號居中)

    指導老師:×××(楷體小四號居中)

    ×××學院(楷體小四號居中)

    (宋體小四空一行)

    1、課題來源(論文型課題的撰寫內容)(黑體三號加粗*)

    1.1內容(黑體四號加粗)

    邊坡是地殼表部一切具有臨空面的地質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度,包括人工邊坡、自然邊坡以及崩滑體。在重力、風化、侵蝕和其它地質作用下,邊坡不斷地發生變化,應力重新分布,并且隨著邊(宋體小四號)……    (宋體小四空一行)

    2、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黑體三號加粗*)

    ……(宋體小四)

    (宋體小四空一行)

    3、國內外研究現狀(黑體三號加粗*)

    ……(宋體小四)

    (宋體小四空一行)

    4、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成果形式(黑體三號加粗*)

    ……(宋體小四)

    (宋體小四空一行)

    5、研究方法(含技術路線)(黑體三號加粗*)

    ……(宋體小四)

    (宋體小四空一行)

篇(9)

教育資源的整合程度對于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起到基礎性作用,在管理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要將整合教育資源的原則落實到位。其一,要以尊重教育活動的基本規律為前提,了解教育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發展形勢,探尋教育的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把握教育資源之間的關聯性,努力發揮不同教育資源的整合價值。其二,由于高等教育活動具有開放性特征,其教育資源在很大程度受到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管理活動與社會的關聯愈發密切,這就要求支撐大學生管理活動的教育資源在整合過程中,要充分考量社會因素的影響力。其三,深刻研究大學生管理的具體特點,根據管理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規律,把管理效率看作是教育資源整合的核心指標。

(二)落實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

落實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大學生主體權力的實現,是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的重要因素。其一,堅持尊重與理解原則。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尊重是一項重要指標,人人都渴望被尊重與理解,當代大學生也不例外。如果大學生沒有在管理中得到應有的尊重,而是被批判與侮辱,必然會激發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主動關心與尊重學生才是管理之道。其二,信任與關愛原則。相信學生能夠履行相應的責任,給予學生一定的管理權限,放手讓學生去做,逐步贏得學生的信任,用真誠的態度打動學生,增加管理的效果。其三,公平與激勵原則。良好的大學生管理氛圍具有公平與民主精神,教育管理者要以公平的心態處理學生問題,使學生能夠心服口服,從內心真正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最終達到管理的目的。

(三)調配大學生管理要素的原則

調配大學生管理要素是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的關鍵因素。其一,堅持科學性的原則。調配大學生管理要素,首先就要符合科學性原則,多選取管理中的成功經驗,以科學的理念為指導,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要求,符合大學生科學管理的基本規律。其二,政策性原則。開展大學生管理工作,確立大學生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都要符合國家的政策要求,根據國家的政策導向開展管理活動。其三,法制性原則。調配大學生管理要素,必須是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之下進行。

(四)收集大學生管理信息的原則

收集大學生管理信息對于增強大學生管理效能、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大有裨益。其一,堅持選擇性原則。在網絡化時代,大學生管理信息在數量上十分繁多,這些信息有的對大學生科學化管理具有促進作用,有些信息則會阻礙管理活動的順利展開,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二,堅持多元化原則。大學生管理信息從數量上講可以用“海量”形容,從類型上講,可謂種類繁多,這就要求收集信息過程中要具有多元化的視角,對不同類型的信息都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吸納。其三,堅持系統性原則,面對紛繁復雜的管理信息,不能倉促應對,要采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對信息進行系統的甄別與篩選,提高信息應用價值。

二、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的方法

(一)堅持“走出去”的方法

其一,樹立“走出去”的發展理念。高校管理者要不斷開拓思路,敢于接受新的觀點與方法,將終身學習理念融入到管理文化中,以理念更新帶動大學生在自學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學習,加強校際之間的學習、交流,形成富有活力的大學生管理文化。其二,加強國際交流。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新時期重要的發展戰略,傳統的大學生管理文化已難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亟待進行更新,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有助于提升我國的管理效能,這就需要依靠對外交流等方法,不斷改變自身的思維方式與管理模式。另外,大學生也要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知識與文化,在交流的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拓展學習與生活空間,鍛造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其三,加強與社區、農村的交流。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夠提升自我價值,增強自我管理能力,適應外部社會的形勢,增加社會經驗。高校大學生管理的重心因此也發生轉移,需要組織學生深入社區與農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行社會文化交流與思想理念革新,相互協同發展,共同提高。

(二)采用平等對話與主動參與的方法

其一,平等對話。傳統的大學生管理方式通常采用家長式的訓導方法,對于學生不規范的行為,往往進行言語訓斥,給大學生造成了抵觸與反感心理。隨著民主、自由、法制等社會先進理念的逐步滲透,大學生管理工作也應引入平等對話的管理機制,將民主與平等精神貫徹到位,與學生進行心貼心的朋友式對話,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促使學生積極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其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管理。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沒有學生高校便喪失了意義。“讓學生參與管理,不但會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參政、議政能力,還會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校意識。”高校要給予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實現輪流值班制度,把管理工作納入學業成績中,形成激勵機制,在實踐中轉變學生被管理者的固化思維,努力實現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目的。

(三)注重“人”與“事”相協調的方法

大學生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與大學生之間就其學習、生活等事宜進行有機負責、指引、幫助的活動,目的在于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在某種程度上講,大學生管理便是由“人”與“事”兩個要素構成的,提升大學生管理的時效性,便是要注重采用“人”、“事”相協調的方法。傳統的大學生管理工作過于注重對于某件事、某些事、某類型事的關注,而輕視事件背后與學生的相處方式或教育方式的問題,總體上對學生的教導不夠。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管理工作日益復雜化,往往事件產生的原因也是復雜的,包括社會的因素、學生個體的因素、管理者的因素或管理體制、機制的因素等,但高校要做的是在不斷提升管理者素養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如何在管理中教育學生、疏導學生,培養其具有良好的品質,尤其是要知誠信、懂禮節,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與人際關系能力,使其明確具體的行為規范,保證人與人和諧相處、事與事協商解決。

(四)采用柔性化管理的方法

柔性化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其要求管理者要站在學生的視角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基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心理需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以委婉的方式實施管理。從內涵上講,柔性化管理體現的是一種“無為而治“,“即在管理中重規律、重德性、重內在、重激勵、重和諧,有目的地對大學生因勢利導,充分調動與發揮他們自身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由此逐步引導大學生產生強烈的道德觀,并內化為自覺的行為,最終達到管理的目的。高校要采用柔性激勵的方式推動大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提升綜合素養,并根據大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采用柔性激勵措施,如榜樣激勵、競爭激勵、物質激勵等。

三、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的途徑

(一)有效調配教育資源,做好提升大學生管理時效性的基礎性工作

其一,合理調配大學生管理所需的物質資源,主要包括硬件設備與資金。大學生管理是高等教育領域內的一項重要活動,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必要資金與設施設備,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課余文化活動、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等,離不開物質條件的支撐。高校要根據不同年級大學生的不同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在遵守管理規則的前提下,分層次、分梯度、有效地、合理地調配物質資源,促進大學管理的規范化。其二,合理配置文化、理念等軟資源。大學生管理時效性的提升,很大程度取決于高校文化環境與理念是否保持先進性,在現代大學制度盛行的背景下,合理發揮校園文化理念對大學生管理的促進作用是關鍵,要及時做好信息的收集、調配與反饋工作,推進大學生管理的科學化與民主化,明確工作的方向與原則。其三,合理調配高校人力資源。大學生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者對大學生的引導、培養、管理過程的活動,其時效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管理藝術及個人素養。

(二)尊重與維護大學生基本權益,深化“以人為本”理念

其一,轉變大學生管理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本精神作為管理的核心理念落實到位,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強調道德化教育,做到“為學生服務,學生學會服務”。其二,不斷完善大學生管理程序。在明確理念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程序,從法律、制度等方面充分保障大學生的基本權利,努力消除大學生權利實現的程序障礙。其三,建立健全大學生參與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是學生管理的“法律”文本,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作為學生管理實際工作的依循,直接影響學生管理的狀態和水平。

(三)把握大學生管理的基本規律,發揮各要素的聯動作用

其一,把握大學生管理的基本規律,了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及行為方式等,從大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深刻把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思想變化規律、學習生活規律等,由此創設大學生學習生活環境,制定管理決策,設計管理制度,提升大學生管理的時效性。其二,把握大學生管理的基本規律,深刻了解教育管理教師隊伍的選拔、培養規律,努力打造一支年齡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的管理隊伍,促使其成為大學生管理的好助手,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使其由被動管理對象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其三,把握大學生管理各要素的屬性與特點,具有社會形勢、政策與歷史發展規律橫縱相結合的大局觀,充分發揮各要素的聯動作用,達到最優組合效果。

篇(10)

例1參看圖1,根據圖1的電路圖用圖2的實物體現出來,請用筆畫出導線,且線路不能交叉).在這個電路圖中,如果要閉合圖2的開關,滑動變阻器應當調到最左邊或最右邊?解:實物連接圖如圖2.滑動變阻器應當調到最左邊.圖1圖2圖3分析:該題并不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實驗題,它屬于測定伏安法測定額定電阻功率的最基本的實驗題,也是實驗課程中學生一定會學習到的實驗題.然而,參看這道題中的考點,這題的第一個問題,如果學生只要了解實驗的步驟就能畫出實物電路圖,那么學生解答第二題時必須要了解這個實驗步驟真正的意義才能夠回答這道題,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時,不能讓學生僅僅只會死記硬背實驗步驟,而要能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將知識點形成系統.學生在學習時能理解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了解每個知識點真正的意思,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歸納與分類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從自主完善知識結構的角度學習作實驗.

二、讓學生設計物理實驗的習題

例2給你一個蘋果、水果刀、彈簧測力計、刻度尺,請設計出一個實驗測試出蘋果的密度.解:挖出一塊蘋果,將蘋果修整為長方體或正方體等易計算的蘋果塊,用彈簧測力計測試出蘋果塊的質量,借ρ=m/V的密度公式求出蘋果的公式.分析:從這道物理競賽題中可以看出,物理教師這體是以讓學生設計物理實驗的方式考學生是否真正懂得實驗的原理.學生要能正確的設計這個實驗,不僅要能深入的理解實驗的原理,還要具有方程思想.實際上方程思想是設計物理實驗的重要思想之一,以這道實驗題為例,它要求學生在了解密度公式的前提下,將現有的條件用方程的思想對應起來:即ρ=?;m=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的質量;V=水果刀與刻度盡計算出的體積公式.由已知條件解決未知的條件.教師完成實驗時,要從讓學生設計實驗的角度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學會使用方程思想.

三、讓學生猜想物理結果的習題

例3一個透明玻璃罐中裝有大半罐米.將一枚乒乓球與一枚玻璃球埋入米里,然后搖晃透明玻璃罐,搖晃一段時間以后,乒乓球慢慢浮出米堆,而玻璃罐沒有浮出米堆.請猜測以下兩種說法是否正確?由于乒乓球的體積比玻璃球大的緣故,所以浮出米面;由于乒乓的質量比玻璃球大的緣故,所以浮出米面.請設計出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測.解:選取一些沙子,分別稱出米與沙子的密度;將相同的米放入三個規格相等的玻璃罐中,將玻璃罐編號編為A、B、C,把質量不等的沙子放入罐中.其A與B的共同條件為沙子體積大于大米;其B與C的共同條件為砂粒的質量大于大米.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驗證以上說明是否正確.分析:這一道物理實驗題,是給學生已知條件,要求學生猜想得到的結果.從該題的出題思路中可以分析到,這一題的重點不在于學生是否能準確的得到哪種猜想正確的答案,而是看學生能否能用類比推理的思維科學的做實驗.即學生要能理解到,要觀察物理現象,就要先設定為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只設定其中某一種條件不同,在一種條件不同的前提下觀察物理變化,根據不斷的實驗,學生能用類比推理的思維找到物理規律.如果學生不能夠理解類比推理的思維方法,就不會理解物理實驗的過程,初中物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時,要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掌握類比推理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

四,讓學生構想物理條件的習題

上一篇: 男護士論文 下一篇: 改進設計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日本免费综合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