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30: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藥學科研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是高等院校依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本科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然而,由于金融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主要以課堂理論為主,實踐動手鍛煉相對較少,這給學生造成了畢業論文僅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錯覺;還有,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這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不得不以學生就業為主,而找工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重疊,考慮到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于是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學生在思想上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致使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滑的現象。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使得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所以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學生人數相對于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為了端正學生對畢業論文不正確的態度,切實扭轉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態勢,使他們能夠及時適應社會的需要、真正認識到金融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一、撰寫畢業論文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訓練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環節。這個階段,在金融學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選題、填寫開題報告、搜集資料、撰寫論文,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學生對所研究金融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又要使專業指導教師利用自己淵博的專業學識和認識問題獨特視角,對學生的研究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學專業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其次,以學生為主展開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工作。在此期間,除了指導教師定期檢查督導每個學生的研究進展情況外,學生應主動向指導教師匯報畢業論文的情況,及時將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映給指導老師,盡快得到正確的幫助建議。再次,指導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初步的基本評價。最后,該成績也是每一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的必要成績之一。在指導老師認為研究成果達到畢業論文的水平后,由學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答辯專家小組,通過答辯形式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統科學的評價。符合金融學專業學士學位畢業論文要求的,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績。
二、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重要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包括開題報告和論文正文兩大部分。通過填寫開題報告,每個學生可以選擇確定各自適合的論文題目;了解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找出該論文研究的切入點;設計論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內容;明確研究方法等等。在這個階段,學生運用所學金融知識判斷和界定所關注的問題,將自己研究的內容劃定在金融學領域,以符合所學專業的要求。通過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掌握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及進程,了解相關學者在研究本問題時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結論等,從而保證自己的研究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也確保使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向前推進一點。通過對論文基本內容的設計,學生運用金融學的理論,對所研究的金融問題形成一個比較概括性的認識。
在論文正文寫作階段,學生要首次獨立地思考如何圍繞開題報告確立的研究題目和研究內容展開研究工作,比如,根據開題報告要求,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如何搜集相關資料?運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如何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處理、提煉?根據金融學相關理論的要求,如何運用掌握的資料說明、支持文章的觀點?
因此,撰寫畢業論文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金融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實際金融問題,并初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1.現狀分析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于20世紀80年代相繼開設醫學檢驗5年制本科專業。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家教育部醫學檢驗專業(101001)納入新成立的一級學科醫學技術類(1010)之下,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也改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醫學檢驗本科均調整為四年制[1]。因此,對于原來以培養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來說,鑒于部分較早設立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畢業論文設計;如何使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適應新形勢,培養高素質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對于原來培養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畢業論文要求,是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畢業論文是本院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學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2,3],其目的是通過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學科內某一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綜合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樹立嚴謹的治學態度,為畢業后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我校自2002年開辦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以來,一直嚴格要求學生在實習階段由實習單位高年資帶教老師結合檢驗工作實際,進行畢業研究論文設計、實驗工作、分析匯總、撰寫畢業論文、返校論文答辯等環節。使學生從實際工作出發,培養實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養方案中明確維持畢業論文要求。現我結合我校以往培養過程,分析探討醫學檢驗本科生畢業論文要求對培養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畢業論文各環節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分析
2.1實習基地的選擇
醫學檢驗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展是在各實習基地進行的。因此,實習基地的選擇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實習醫院的臨床規模,更要求實習醫院有帶教實力的充足的、高素質的論文指導教師。我校在開始實習之處,經過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蘇開辟了多家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作為實習基地。對于指導教師的選擇,與實習單位積極溝通,實習醫院檢驗科均安排責任心強、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有各級科研課題并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論文導師,且實行導師一對一的指導方式,為保證論文質量奠定了基礎。
2.2論文選題
選題是進行論初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選題得當決定了論文研究的意義和創新性。選題鼓勵學生結合導師現有的科研課題,在對本專業的現狀進行調研,提出課題的初步方向或題目,由導師分析結合學科發展方向后確定。有條件的實習醫院在選題時應盡量結合一些前沿技術,如最近質譜技術在微生物鑒定中的應用。這樣,從選題開始就使得論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論文開題
選題完成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閱讀相關文獻,對所選擇的研究課題進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課題設計的目標、內容、試驗方案及預期結果,形成開題報告。該階段鍛煉學生查閱、理解、消化和提煉文獻的能力,好的開題報告應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實驗或設計方案,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每個實習點均有多名實習同學,相應有多名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組成指導組,學生圍繞課題設計進行PPT演講。導師組對課題立項、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的順利進行提供依據,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2.4課題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學生真正進入課題中的階段,該階段是畢業論文的核心。在實驗研究開始,指導教師應嚴格要求,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步讓學生獨立實施,并做好詳細的實驗記錄,導師定期與學生溝通,對研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指導,關注實驗進度,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該階段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可以同學間先討論分析問題,網上查找資源,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對實驗內容和結果進行及時分析處理,對實驗方案進行可能的修正,學會對結果進行分布總結。該階段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5論文撰寫
我校畢業論文大綱要求由綜述及科研論文組成,綜述要求學生圍繞科研論文,查閱大量文獻,總結出課題目前的現狀及發展方向。科研論文由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四個方面內容構成。要求學生參考相應格式文獻,立論正確,依據充分,數據資料準確,正確認真嚴密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利用圖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論證推理嚴密,統計推導。指導教師認真評閱、仔細修改,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完成論文寫作。該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
2.6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是訓練學生進行科研匯報的良好途徑。論文按臨檢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檢驗等專業分組。答辯評委會由本校附屬醫院醫學檢驗專家及資深任課老師組成,根據分組情況,論文先由相應專業組專家函審,初審合格同意答辯,如問題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見,修改后參加答辯。答辯過程包括學生陳述、評委提問、學生回答、評委打分等環節,該過程充分鍛煉學生歸納總結、口頭表達及臨場發揮的能力。
3.結語
關鍵詞:夏至草失血性休克器官自由基
淋巴循環是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淋巴循環維持機體穩態和疾病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1]。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致組織微循環低灌注是引起肺、心、腎、肝等多個器官的功能障礙、誘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室研究表明,淋巴微循環與休克的發生、發展及轉歸關系密切[2],良好的淋巴微循環有利于休克的代償,淋巴微循環障礙可促進休克的惡化[3]。夏至草具有利水消腫、活血化淤作用[4],夏至草醇提物可明顯改善大鼠的淋巴微循環障礙[5]。本研究觀察了夏至草醇提物對失血性休克大鼠多器官自由基損傷的影響,旨在闡明夏至草對失血性休克以及淋巴微循環的藥理學作用。
1材料與儀器
1.1動物與分組
18只健康清潔級Wistar雄性大鼠(中國醫科院實驗動物繁育中心提供),體質量220~300g。隨機均分為3組(均n=6):對照組(僅行手術)、模型組(復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輸血加生理鹽水進行治療)、夏至草組(復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輸血加夏至草醇提物進行治療,MI)。實驗前大鼠禁食12h,自由飲水。
1.2藥品與儀器
唇形科夏至草屬植物夏至草MrrubiumincisumBenth的全草(內蒙古駐張家口醫藥站提供,經河北北方學院中醫系姜希強教授鑒定),按文獻[6]報道方法,制備夏至草醇提物,經水煎醇沉,再經活性炭脫色、滅菌制成原生藥含量為5g·ml-1的注射液(pH、澄清度、溶血實驗檢測均為合格);戊巴比妥鈉(北京化學試劑廠生產,批號20000919);肝素鈉(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責任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01218),FJ-200型高速分散均質機(上海標本模具廠),自動抽注機(浙江大學醫學儀器廠)。
2方法
2.1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復制及液體復蘇所有大鼠肌注質量分數2%的戊巴比妥鈉(50mg/kg)全身麻醉,無菌手術,行右側頸總動脈和左側頸靜脈插管,備放血及輸液用。舌靜脈注射質量分數0.5%肝素(1ml/kg,700U/ml),全身抗凝。穩定10min后,經自動抽注機自頸總動脈緩慢放血(失血量以全血量的1/5計,全血量以體重1/13計),3min完成,保留備回輸用。以無菌林格式液瓶作為Lamson瓶,連接無菌輸液器,將液面調整至固定高度,維持低血壓(40mmHg)90min,復制大鼠重癥失血性休克模型[7]。然后,模型組、夏至草組以自動推注機自左側頸靜脈緩慢回輸放出之血液;輸血完畢后,夏至草組輸入6g·kg-1劑量(生藥)的夏至草醇提物(輸前用生理鹽水等倍稀釋),模型組輸入等量的生理鹽水。對照組僅麻醉及頸部手術,不放血及輸液復蘇。
2.2組織勻漿標本的制備行液體復蘇后(或相當)3h,分別處死動物。選擇固定的肝、腎、心、肺組織各0.8~1.0g,加9倍的4℃無菌生理鹽水,應用FJ-200型高速分散均質機低溫制備10%組織勻漿,應用高速低溫離心機以2500r/min離心10min(離心半徑8cm),取上清液置于-26℃冰箱內。
2.3組織勻漿MDA,SOD測定應用改良硫代巴比妥酸(TBA)微量法測定各臟器組織勻漿MDA含量、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SOD活性(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組織勻漿蛋白以考馬斯亮藍法進行定量。
2.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以±s表示,經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P<0.05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3結果
3.1夏至草醇提物對失血性休克大鼠各器官組織勻漿MDA含量的影響模型組肝、腎、心肌、肺組織勻漿MDA含量均顯著高于夏至草組和對照組(P<0.01),而夏至草組肝、肺組織勻漿MDA含量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夏至草醇提物對失血性休克大鼠各器官組織勻漿SOD活性的影響模型組肝、腎、心肌、肺組織勻漿SOD活性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夏至草組除腎勻漿SOD活性低于對照組外(P<0.05),肝、心肌、肺組織勻漿SOD活性與對照組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且各器官組織勻漿SOD活性高于模型組(P<0.01)。見表2。表1夏至草醇提物對休克大鼠各器官組織勻漿MDA含量的影響(略)表2夏至草醇提物對休克大鼠各器官組織勻漿SOD活性的影響(略)
4討論
失血性休克是臨床急癥,微循環障礙以及凝血功能紊亂是引起大鼠肺、腎、肝等多個器官的功能障礙、誘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1]。因此,從改善微循環障礙以及血液流變性異常來尋找藥物和其他有效措施正成為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夏至草具有利水消腫、活血化淤作用[6],前期工作研究表明[5],靜脈推注不同劑量的夏至草醇提物可改善大鼠的淋巴微循環障礙,增強腸系膜淋巴管收縮頻率及幅度,腸淋巴流量、蛋白輸出量明顯升高,該作用在6g/kg劑量時最顯著,1g/kg劑量則對淋巴循環未發生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呈劑量效應關系。為此,本研究選擇了應用6g/kg的劑量,從自由基損傷角度觀察夏至草醇提物對急性微循環障礙大鼠器官損傷的影響,闡明夏至草的藥理學作用,并為器官損傷的藥物治療提供實驗依據。
自由基損傷在細胞損傷乃至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病學中具有重要作用[8]。研究結果表明,大鼠重癥失血性休克后,模型組肝、腎、心肌、肺組織勻漿自由基的代謝產物MDA含量均顯著升高,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SOD活性降低,結果提示失血性休克在引起大鼠急性微循環障礙的同時,加重了組織細胞的缺氧以及酸性產物潴留,加速了自由基的生成,這是引起自由基產生和釋放的重要原因[9],表現在各臟器組織勻漿的自由基產物MDA含量增多,也加速了SOD的消耗;而過多的氧自由基進一步激活補體,補體系統被激活,補體活化產物(C3a,C3b,C5a等)可以刺激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和氧自由基,后者進一步通過膜脂質過氧化作用攻擊內皮細胞而加重損傷,形成細胞損傷的惡性循環。輸入夏至草醇提物后,各臟器組織勻漿MDA的含量均顯著低于模型組,SOD活性升高,結果提示輸入夏至草醇提物有效地減輕了失血性休克大鼠各重要器官的自由基損傷,這主要是由于夏至草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環作用,減輕了休克時大鼠的急性微循環障礙,從而緩解了細胞的缺氧狀態,抑制了自由基釋放,使機體自由基的產生與清除趨于平衡,減輕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傷作用,最終達到了保護器官功能的作用。
綜上所述,夏至草醇提物對失血性休克障礙大鼠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其機制與夏至草醇提物有效改善微循環流態[10,11]、改善細胞缺氧狀態,從而減輕組織細胞的自由基損傷有關,這為深入研究夏至草醇提物的藥理學作用提供了實驗依據。以活血化淤類中藥為靶標,可為微循環障礙類疾病的治療開辟新途徑。
【參考文獻】
[1]FldiM.LymphologyinthesecondMillennium[J].Lymphology,2001,34(1):12.
[2]張靜,姜華,薄愛華.失血性休克時淋巴微循環的變化[J].中華醫學雜志,1991,71(1):24.
LI Yaling1,2 YE Yun1 HUANG Yilan1,2 LI Jun3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Anorectal Disease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in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our school" for short) has been rapid, 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st-clas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statu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study the new trends of the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from the realitya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service clinical pharmacy personnel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w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linical pharmacy.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臨床藥學是一個醫、藥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以患者為對象,以提高臨床用藥質量為目的,以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為核心[1],研究藥物臨床安全、合理、有效應用方法及規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核心是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其任務就是要實現老藥新用、常藥特用、優化量效等。臨床藥學已成為醫院藥學發展的新方向和藥學學科的新研究領域[2],它的進步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藥物治療水平,推動了藥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筆者采用調查問卷、文獻查閱、深度訪談、電話咨詢以及網絡等多種形式對西南醫科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國內、外一流大學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進行研究與分析,提出提高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建議,以期為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的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現狀
我校于2013年開展了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學制學位:三年學制、畢業后授予理學碩士學位;培養方式:采用理論學習、教學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集中授課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導師指導與學科集體培養相結合,在教研室領導下組成以導師為組長的指導小組對研究生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及獨立工作能力等全面負責,側重素質和能力培養;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臨床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時具備藥學、醫學及其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際交流能力,能夠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從事臨床藥學實踐和教育,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技能,具有獨立進行課題設計、從事臨床藥學創新研究的能力,能夠在藥品臨床??用、研究、開發和管理方面從事臨床藥學工作的高級復合型臨床藥學人才;研究方向:藥物臨床應用研究、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藥物應用安全性研究、循證藥學研究。課程設置:包括專業基礎課程(高等藥劑學、醫學科研方法學導論、外科學進展、循證醫學、腫瘤基礎理論、藥物分析選論、內科學進展、醫學分子生物學、醫學信息檢索、現代儀器分析實驗與技術)和專業課程(臨床藥理學、專業外語)及公共課、選修課。考核方式:考試、論文答辯。實踐教學分為教學實踐和臨床藥學實踐,臨床藥學實踐分為初級實踐(在門診藥房、住院藥房、藥庫、藥檢室、制劑室、靜脈藥物配制中心、臨床藥學室等部門輪轉3個月)、高級實踐(在導師和指導小組指導下參與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腫瘤科等臨床科室輪轉5個月)和專科實踐(根據個人興趣選擇臨床藥學某個專業方向進行較深入的專科臨床藥學實踐,時間4個月)。
2 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分析
2.1 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優勢
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成為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擁有臨床藥學研究生導師5名,都是從事臨床、教學、科研的高級雙師雙證導師[3];擁有3家直屬大型三甲附屬醫院及30多家非直屬三級教學實踐基地,多家實踐教學基地同時也是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具備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的豐富經驗及優質資源。通過對我校臨床藥學相關師生廣泛調查發現,他們均對招生就業情況評價較為滿意,這與“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醫院藥學服務由原來的“以藥品供應為中心”轉變到“以病人為中心”[4]以及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水平需求、藥學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需求、學生就業背景需求[5]有關;教師隊伍、教學質量與效果評價也較為滿意,這與我校擁有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及較好的教師隊伍有關。
2.2 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不足
美國是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的發源地,195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院的Donald Francke教授首次提出六年制Pharm.D.(Doctor of pharmacy)[6],國外發達國家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現己較為成熟,國內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中國藥科大學是最早(2006年)獲批設置臨床藥學專業的學校,我校的批準時間是2011年。由于我校地處中西部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學科發展時間短,與國內一流大學及歐美相比,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尚不成熟:學制學位較為單一,培養方式合理,但很多?節未到位,培養目標是復合型人才,與現代臨床藥學教育發展方向(服務型臨床藥學人才[7])有所偏頗,研究方向較少,需拓寬研究領域,課程設置無特色,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欠缺。目前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還屬于科學學位型培養模式,畢業授予理學學位,這與我國還沒有獨立設置臨床藥學專業學位有關[6];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積極性差,盡管應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但還有待提高;課程設置欠合理,教材實用性較差;見、實習安排不盡合理,臨床藥學實踐范圍較窄,時間短,偏重于藥學研究、實驗室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以及用藥咨詢,而臨床用藥決策參與較少,不能適應現階段醫院藥學、社區藥學領域對臨床藥學人才的需求[8];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尚需修善,教師、學生國際合作交流機會少,很難跟上學科前沿。
3 建議
3.1 加快“以病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轉變
目前我校是培養能夠在藥品臨床應用、研究、開發和管理方面從事臨床藥學工作的高級復合型臨床藥學人才,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臨床藥學專業以培養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服務型臨床藥學人才為目標,一個優秀的臨床藥學工作者應是健康服務的提供者、決策者、溝通者、引導者、管理者、教育者、監督者、控制者、終身學習者和研究者[9]。培養服務型臨床藥學人才,更符合現代臨床藥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我校臨床藥學教育應從“以藥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服務教育理念轉變,由培養“化學型藥學人才”向“臨床型藥學人才”的轉變,由“科研型”向“服務型”藥學人才的轉變。
3.2 建立多學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
從目前國際臨床藥學教育現狀及我國醫療機構對臨床藥學服務的需求來看,我國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務應是培養能勝任臨床藥學工作的臨床藥師,屬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應開展專業學位型教育。目前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學制只有3年,授予理學學位,建議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銜接,逐步增設6年制本碩連讀、8年制本碩博連讀、5年制碩博連讀,增設博士點,畢業時授予藥學(專業學位)碩士、博士學位,山東大學[10]、北京大學[11]開設的臨床藥學專業本碩連讀可為我校提供寶貴經驗。這種多學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有利于節約培養時間,有利于課程設置的連貫性,更有利于學生在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能與臨床醫生在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學歷學位、職稱等各方面匹配并通力合作,更符合我國不同層次、不同地區學生和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利于突顯我校特色辦學,實現我校品牌效應。
3.3 拓寬臨床藥學專業研究方向
我校臨床藥學專業研究生招生方向只有4名,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簡章更沒有備注研究方向,作者根據我校實際情況、臨床藥學發展新方向及國內、外一流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方向建議該專業導師及新增導師應向群體藥物生物等效評價、糖尿病并發癥發病機制與治療、個體化給藥研究及藥物代謝研究、藥物相互作用研究、藥物新劑型與制劑新技術、藥物基因組學、合理用藥與臨床藥物評價、上市藥物評價研究、臨床藥學服務和個體化給藥方案設計、藥物不良反應監察、新制劑的開發和評價、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及給藥方案設計、生物活性肽研究等方向拓展[12]。
3.4 廣泛應用混合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如今互聯網背景下,建議我校師生廣泛利用智能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線上、線下教學,這種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打造教學團隊,有利于過程性評價[13]。教學方法與手段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建議教師聯合應用講授式教學法(LBL)、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BL)、基于問題的學習(PBL)[14]等教學方法,通過教師授課、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藥學沙龍、實驗、專題 講座、模擬訓練等多種形式,充分運用數字化教學,使臨床藥學教學以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方式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興趣,加深其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記憶,從而將教與學、學與用有效銜接,將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專業與素質緊密結合。
3.5 加強教師隊伍團隊意識,構建實踐教學基地合作交流平臺
師資力量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教師隊伍來自藥學及其相關學科,多為藥理學、中藥學等專科教師,教師知識結構較為單一,不能有效地將合理用藥與臨床問題有效結合,建議教研室對整個團隊進行有效整合,建立醫、藥導師組制度,通過團隊定期開展醫學、藥學沙龍(處方用藥分析、專科用藥解說、經方應用舉例、典型案例探討等)、專題講座等,達到醫藥互動、醫藥互補、知識共融、醫通藥情、藥知醫意,增強雙方共識,彌補學識漏洞,極大地提升教師隊伍的關聯度與支撐度。我校實踐教學基地多,質量高,但其與教研室及導師聯系不緊密,交流平臺不完善,建議各實踐教學基地與教研室及導師建立開放性、多媒體、多層次交流平臺,讓導師參與建議實踐培養方案的制訂,優化、整合學校與社會多種優質資源,構建學校、醫院、醫藥企業多重實踐教學平臺,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避免資源的重復投入和浪費。
3.6 優化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實踐教學
我校臨床藥學研究生教育課程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公共課、選修課4類,復旦大學臨床藥學研究生課程分類和我校相似,但其教材選擇和我們差距很大,而美國Pharm.D研究生教育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藥學相關課、醫學相關課、臨床藥學相關課[15],作者認為美國Pharm.D研究生教育課程分類更為合理。建議加強學生藥學、醫學相關知識培養的同時,應重視臨床藥學相關課程的普及,建立針對性更強的選課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科學知識:公共基礎課增設人際交流學、自我保護和人文素質、心理學、信息檢索與寫作;藥學相關課增設藥學倫理學、藥物信息學、藥物經濟學、藥物計量學、藥物毒理學、藥物流行病學、藥學政策與公共衛生;醫學相關課增設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重癥醫學、急診醫學;臨床藥學課增設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治療學、循證藥學、臨床藥學實踐導論、藥學監護、臨床藥物評價、藥物警戒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藥事管理。我校教學實踐安排很為合理,臨床藥學實踐共1年,實踐范圍較窄,時間短,畢業學生不具備獨當一面的素質,不能滿足醫院藥學、社區藥學、促進合理用藥等相應崗位與實際工作的需要,建議實踐范圍拓寬至社區、社區藥房、社會大藥房、藥廠、實驗室以及臨床腎病科、ICU等科室,實踐時間從1年延長到2年,半年理論課程結束后進入實踐教學,理論課始終要與臨床藥學實踐緊密協作、穿行,可將理論課以藥學問診、藥學查房、藥歷書寫、文獻分析報告、臨床處方點評、講座、典型病例討論、醫學藥學沙龍、多學科綜合門診、藥學監護、用藥宣教、ADR監測等形式安排在臨床藥學實?`環節中去,同時建立研究生培養校內、校外雙導師制[16],使從事臨床藥學實踐的學生與住院醫師一樣在臨床科室輪轉、管理患者、參與查房和會診、處理醫囑和藥物治療等,實現院校教育與崗位培訓的無縫銜接,畢業時培訓考核合格可授予臨床藥師崗位培訓證書,這對學校吸引生源,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就業順暢,減少學生就業單位培養經費等不失為一個好舉措。
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2-0043-03
【Abstract】Aim at some malpractices of pharmacognosy examination system, the exploration on reformation of test content and test type, and so on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a estimation system of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examination has been taking in this paper. By optimizing curriculum’s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t facilitated student’s studying initiative. In the same time of theoretical study,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ed student of hi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dvancing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Pharmacognosy Examination reform Quality of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生藥學》主要研究具有醫療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動物和礦物藥的真偽優劣和內在質量變化規律,探討生藥資源和可持續利用。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生藥真偽優劣的鑒別能力及開發利用生藥資源。所以,以前的生藥學教學工作,主要圍繞生藥鑒別進行課堂教學,實驗課以對生藥進行顯微鑒別為主,理論考試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實驗考試局限于生藥的顯微鑒別。缺乏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綜合培養。而學生考試前突擊背書,考后就忘。這樣怎么能培養出適應時展的優秀藥學人才呢?為此,多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生藥學考試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生藥學》考試改革前的問題
以往《生藥學》考試多采用單一的閉卷考試,甚至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筆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水平的尺碼,這就使得一些學生采用考前死記硬背的方式應付考試,背對考試內容就能得高分,造成學生高分低能。有的學生平時學習很努力,但沒有背對考試內容,考試成績就不理想。還有學生考前想方設法從老師那打聽考題,要老師劃考試重點,這樣的考試怎么能培養出具有高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以往《生藥學》考試也采用過單一的開卷考試,結果兩極分化嚴重,在考場上翻書快,參考資料帶的與考試內容相符的學生往往考高分,反之考低分。還有學生認為開卷容易,根本不認真學習,考場上翻書連答案都找不到,考不及格。我院曾有個高職班生藥學開卷考試不及格率達56%。
以往《生藥學》考試內容單一,以選擇題為主,學生答題只涂答題卡上的a、b、c、d或e,很少涉及生藥偽品鑒定、質量評價及生藥資源利用等內容。導致學生在外單位實習寫論文不會用《生藥學》知識。如有的學生把赤茯苓(茯苓近外皮的淡紅色部分)與白茯苓(茯苓內層的白色部分)當成兩個種;把茄科植物曼陀螺的雙韌維管束說成異常構造;做貯存對生藥黃柏質量的影響,選用的實驗材料只貯存了1~6個月……問題不少。
以往《生藥學》考試評價方式不合理,基本上是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筆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水平的尺碼,這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許多學生平時不看書,不認真做實驗,只在考試前突擊背書,學習的目的是考及格,至于提高綜合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很少有人考慮。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培養的學生怎么能適應現代醫藥事業的需求?考試改革迫在眉睫。
二、《生藥學》考試改革的實踐
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中,生藥教研室響應桂林醫學院黨委關于考試改革的號召,在《藥用植物學》考試改革[1]的基礎上,進行《生藥學》考試改革,為了達成培養目標,制訂了考試大綱,讓教師和學生都明確課程考試的目標,有目的地開展教和學。積極倡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方式,不斷改革考試內容,逐步建立健全合理與科學的教學考試評估機制。
1.改革考試內容
以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考試內容偏重學生掌握知識的考核,導致一些教師和學生只重知識的記憶、注重分數,因而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開發。因此必需大力革新考試內容,改革后的《生藥學》考試內容堅持以能力發展為主,減少機械記憶便能作答的題,增加綜合分析題,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考核,注重其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考查。實驗考查內容包括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方法(含儀器、設備的使用)、結果分析等。例如2010級藥學生考核生藥學實驗,一改以往只考核學生平時實驗做過的十幾種常用生藥的粉末兩兩混合,做顯微鑒別,這屬于應證性實驗。代之而來的是創新性實驗,即由學生自己選擇藥用植物園中種的藥用植物或其它地方的藥用植物,上網查它們是否被別人做過生藥學研究,選沒有做過生藥學研究的藥進行生藥學研究,應用生藥學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對該藥進行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包括組織切片、繪圖、描述特征,并通過數碼互動裝置將生藥的顯微圖象真實地記錄下來)、理化鑒定(包括試劑的配制,各類成分的提取,理化鑒定結果的描述與判斷),最后將全部實驗過程、方法、結果、結論、參考文獻等寫成論文。從2010級藥學生以創新性實驗的形式考核生藥學實驗的結果看,學生應用了《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的知識及分析手段來研究生藥,所分析的生藥都是前人沒做過生藥學研究的材料,經他們研究后,寫出的論文圖文并茂,并找到了每個藥的鑒別特征,所做的研究及寫出的論文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通過這樣的實驗考核,學生懂得了查文獻資料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研究生藥,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方法,有的學生在校期間就發表科研論文。通過這些舉措,為將來做畢業專題和其他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創新考核從強調記憶轉變為強調智能開發和素質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使過去的教學模式逐漸過渡到教學科研型模式。而理論知識考核也不再是以選擇題為主,60%的試題需要學生經過分析、綜合、歸納才能作答。如某藥材公司派青年人去收購黨參、黃芪、甘草、當歸、何首烏等根類藥材,在沒有儀器和化學藥品,也沒有顯微鏡的情況下,請你給他們支招;某單位只提供顯微鏡,要求青年人檢驗1包藥粉中是否有肉桂、厚樸、黃柏、人參、石菖蒲,請你給他們支招。這樣的題目可考察學生對生藥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應變能力,考查學生在分析問題過程中所提出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
2.改革考試方法和形式
高校考試制度存在的種種弊端,實際上成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絆腳石。[2]其中考試形式單一化導致教師在課堂單純為了傳授知識,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學生為了應付,缺乏學習興趣,只在考前突擊記憶,考試目的功利化,過分夸大分數的價值功能,嚴重影響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為了使學生能在考核中充分顯現出自己的特長并鍛煉各方面的才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在教改中對考試形式進行了改革,采用靈活多樣化的考試形式。如開卷、閉卷、筆試、口試、實驗設計、實驗現場考核、搶答、撰寫小論文、課堂討論、生藥鑒別大賽、寫調查報告等,考核時間也不限定在期末進行。同時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讓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1)了解我最喜歡的生藥的研究進展。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我們讓學生以我最喜歡的生藥的研究進展為題,查閱文獻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綜述,并上交附加全部參考文獻全文的文件夾。學生有研究家鄉特產藥材的;有寫中藥提取分離新技術的;有寫中藥降血糖的藥理研究進展的;也有寫抗癌中草藥的最新報道的。然后在班上宣講,每個同學參與評分。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查閱文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明白知識無處不在,學會了隨時搜集身邊的資料充實自己。
(2)理論聯系實際,到藥材市場中調查研究生藥的真偽優劣。教師根據教學重點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和要求,由學生搜集和研究資料,完成任務。這類有研究性質的作業,可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主動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科研意識,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良好作用。如在生藥鑒定章節的教學中,老師舉了桂林藥材市場中出現的一些造假現象:用豆科植物刺田青的果實冒充決明子;將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根染成紫色冒充紫草;甚至用毛茛科雪上一枝蒿冒充五加皮泡藥酒毒死了人等。學生們感到生藥真偽鑒定對臨床用藥安全有效非常重要,很想自己把假藥揪出來。于是老師帶學生到桂林藥材市場參觀,并安排學生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如果鑒定出假藥,記實驗考核優秀。讓學生自由選擇,為學生特長發展提供自由的空間。[3]于是學生紛紛買中藥,帶到學校,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后通過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與藥典上記載的鑒定方法和鑒別特征進行對照,從而確定自己買的中藥的真偽,并寫出鑒定報告。有的學生果然鑒定出了假藥。它們分別是用百合科麥冬的根狀莖染成黃色冒充黃龍草、用桑科薜荔的果實冒充王不留行、用海棠果冒充山楂、用去掉蘆頭的人參冒充西洋參。
(3)生藥鑒別大賽。《生藥學》教研室與團委已聯合舉辦了兩次生藥鑒別大賽,為了豐富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對《生藥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學以致用,使廣大學生能掌握常用生藥的鑒別方法。通過初賽選拔前20個參賽隊進入決賽,最終角逐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生藥鑒別大賽的內容有生藥的來源、鑒別特征、化學成分和功效等,全體評委給出分數的平均分為參賽小組的得分。通過比賽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生藥真偽鑒別的能力,提高了團隊協作精神,促進了對生藥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這樣的活動引起了全校不同專業同學的強烈反響,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由于生藥鑒別大賽是生藥學考試方式改革的形式之一,凡是參加和獲獎的學生記生藥學平時成績,見表1。
總之,教師根據《生藥學》課程的特點和全面考核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探索恰當的考核形式。形成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見表2。
三、改革成績的評定方式
考試不但具有評價作用,而且具有激勵作用,是檢查教學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質量指標。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分方案是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教學改革的效果要靠考核評分結果來檢驗。所以,想要獲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改進考核評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這既能促進教師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又能促使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因此,我院在《生藥學》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改革的同時,還對考核成績的評定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力求逐步構建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體系,目前的方案如下:
課程總成績由幾部分組成,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30%,形成性成績占總成績的70%(其中論文綜述占20%、實驗考核占20%,平時成績占20%包括課堂討論發言、作業、生藥鑒別大賽、面試等,期中考試占10%)。這樣的綜合評價不但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全面評價學生掌握生藥學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從多方面考察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較好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有某方面成績如論文或綜述成績的評定可讓全班學生在聽論文演講后參與打分,然后將全班學生打的分相加,除以全班學生人數,得到的平均分為該生的得分。這樣的評價方式不是教師說了算,讓全班學生參與,綜合了大家的評價,使成績的評定方式更科學合理。這樣的綜合考查和科學評價,無疑會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起到良好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四、生藥學考試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醫學院《生藥學》考試改革已在兩個班試行,并以考試改革前的班為對照班,而考試改革班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然后檢驗考試改革效果。檢驗指標初步設為:寫論文或綜述的數量,寫論文的學生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百分比;將10種生藥提供給考生,其中有偽品,檢出偽品的學生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百分比;將2~3種生藥的混合粉末提供給考生,根據顯微鏡檢驗,全部判斷正確的人數,除以全班學生人數,得出判斷正確率;參加創新實驗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百分比。通過對比,初步考察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情況,檢驗考試改革效果,見表3。
五、結束語
傳統的教育制度帶有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使考試的內容、方法、形式等符合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只有進行考試方法的改革,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不斷改進考核評分方案既能促進教師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又能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通過訓練學生的分析、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的教學更符合“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創新人才是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等教育目標,是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轉變教育觀念,強化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現代醫藥事業的創新人才,才能適應醫藥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實習是高等醫藥院校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要途徑。藥學類專業的實踐性較強,實踐教學尤其是畢業實習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至關重要。實習基地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的根本保障,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和實現辦學目標的需要,也是學校與社會互動的需要。認真開展藥學類畢業實習工作、因地制宜地建設和發展實習基地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我院辦學規模的擴大,大力加強藥學類實習基地建設,已成為當前我院實踐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1實習基地建設的目標
教學實習基地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院招生規模的增加,學生實習的人次也逐年攀升。按教育部規定本科畢業論文一人一題的規定,畢業實習的難度增加。相應地對教學實習基地的要求也提高了。實習基地建設要以滿足實習為基本要求,創建教學地位穩固、管理嚴格規范、環境條件優越的實習教學基地,形成寬專業、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實踐教學體系。
2實習基地的需求
目前我院共有教學實習基地18個,其中掛牌教學基地10個。我院現有的實習基地,剛好能滿足目前學生的實習,而且幾乎達到飽和。由于我院的招生人數增加,學生實習人次的逐年攀升,為了充分滿足各專業學生的實習需要,必須采取多種形式的實習:畢業實習、專題實習、藥房見習、課程設計、藥廠參觀等,包括將有簽約意向的學生直接送到簽約單位實習。另外,我院新上的藥學專業、中草藥栽培與鑒定的實習基地基礎薄弱,須努力加強開拓和建設的力度。由于實習基地數量的增加,越到后面開拓的難度可能越大。為了充分滿足各專業學生的實習需要,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學校和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多形式、多渠道開創實習門路,才能完成因學生數的增加而產生的大量實習任務。
按照學院的發展規劃以及目前實習模式,藥學院到2011年約有本科畢業生900多人,如按每個基地能接收15人實習,大約需要實習基地40個,現有實習點l8個,需開拓20多個,按3年時間計算,每年需開拓8個實習基地。
在目前高等學校大發展的形勢下,各個高校在原有專業大幅度擴大招生以外,不斷地挖掘辦學潛力,拓展辦學空間,致使教學實習基地的開發與建設面臨嚴峻挑戰。
省內外同類院校眾多,基地的競爭在所難免。同類院校不斷開發與之聯系較為密切的相關學科及相關專業,就醫藥類院校而言,山東省就有8家之多,幾年后將對我院這些專業的實習和就業帶來很大的沖擊,由此所帶來的教學基地的建設問題不言而喻。
實習類型多且復雜,實習安排相當困難。我院各層次各專業的實習類型多且復雜,有畢業實習、專題實習、藥房見習、采藥實習、課程設計、藥廠參觀等類型,加上學校擴招及兄弟院校之間的競爭等主客觀原因,造成實習安排相當困難。同時由于向教學基地的投入少,給管理帶來極大的難度。
我院學生人數急速增長,各種新專業及方向急速增多,實習安排面臨挑戰。新專業教學基地的開拓,形勢將更為嚴峻。
3實習基地建設方法及措施
3.1強化實習基地建設本著明確職責、尊重對方、積極主動、加強溝通、互惠互利、保證質量的原則,選擇醫藥行業內科研實力、經濟實力強的單位作為實習基地,與擬建實習基地的單位進行多方聯系與溝通,考察對方的實習硬件設施與帶教人員的實際情況,與實習單位就合作建立實習基地的事宜進行友好協商。將考察報告上報學校,經審核批準后建立并授予山東中醫藥大學實習基地牌匾。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制藥企業需要與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聯合,才能為企業不斷輸入新的技術和人才,因此,可以充分發揮我院中藥學名牌專業的效應,在開發傳統實習基地的同時,也要通過發展非直屬附屬醫院、藥廠,擴大中藥學及藥學類專業等實習基地。目前我院已建立了一批穩定的實習基地,基本滿足了中藥專業擴招后大規模藥學畢業生對實習場所的需求。
3.2擬采取的措施面對教學基地建設面臨的挑戰,應抓緊時間,除維持與穩定好現有的教學基地外,須不斷開拓新的優秀的教學基地,以完成未來幾年因大規模擴招形成的學生急劇增加所帶來的學生實習問題。
(1)努力開拓新的優秀的教學基地①按照各專業的培養計劃和要求,以能滿足該專業的實習為前提,做好實習基地的開拓與建設規劃,保證學生實習的可持續發展。②主動出擊,到實習單位宣傳聯系,用真誠打動實習單位。③充分利用廣大校友的現有資源,努力開拓新的教學基地。④發動全院教職工充分利用各種方式,積極聯系,為實習提供基地信息。
(2)維持與穩定現有的教學基地①加強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的領導工作,成立領導小組,把基地建設作為學院的一個重要事情來抓,重點攻關,使教學實習基地的開拓、建設和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②條件成熟的實習點,爭取掛實習基地牌,增強其責任心和榮譽感,以穩固彼此之間的關系。加強對實習單位的宣傳力度,包括單位的基本情況、發展方向、遠景規劃及企業文化等內容,從而提高實習基地的知名度,促進實習基地的建設。③主動與基地密切聯系,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教學相長的原則,與基地簽定相關協議,加強與基地的內涵建設,使互惠互利原則能夠有計劃、雙向和連續性的得到落實,加強與各實習基地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了解實習基地的發展變化,組織力量,努力為實習基地提供幫助?1。及時了解社會和實習用人單位對實習生的希望和要求;把實習單位對于藥學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作為藥學專業培養的目標,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結構更加合理,教學內容更受歡迎,使學生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推薦,邀請用人多的實習單位到學校選人,讓學生自主選擇實習單位,基本實現雙向選擇。④通過如學術交流、科研協作等多種形式合作,優先優惠安排學員培訓、進修學習、繼續教育、優先安排畢業生等形式,幫助和支持基地的各方面建設,鞏固已有基礎。⑤為提高實習基地帶教教師的積極性,增強帶教教師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學校聘任每個實習基地的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我校的外聘兼職教師,負責我校實習學生的實習帶教工作,提高帶教質量。每年對各實習基地進行評優及評定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在精神上給以鼓勵。
(3)加強規范化管理,積極推行二級管理模式加強學院內部的建設,完善各種管理條例,規范管理,為實習基地建設打下良好基礎。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分階段評估實習基地的開拓與建設工作。由專一的工作人員負責實習工作的具體實施,確保相應工作落到實處。制定責任制,完善條例,做到責任明確,落實到位。建立起藥學院和實習基地二位一體的互動式教學實習管理機制,對帶教教師的標準提出要求,對其職責具體量化;建立健全實踐教學實習規章制度,制定一套教學實習管理手冊,努力使藥學實習工作科學規范化運行,制度化管理;同時加強監督檢查機制,成立實踐教學實習督導檢查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學生實習單位進行實地檢查,對實習全過程實施督查和調控;加大對實習生開題申請、中期檢查、論文審查、論文答辯等實習質量的監控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075-02
波譜解析作為高等院校藥學、化學等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是學生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所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培養科研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波譜解析課程具有知識點多、抽象且系統性不強等特點,學生難以理解,特別是課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圖譜,具有相當的難度。另外,課程內容涉及到有機化學、物理學、分析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而這些學科大多在大一開設,學生基礎薄弱或相關基礎知識的遺忘,都會給課程的學習帶來難度,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我們希望通過改革課程的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全面掌握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解決科研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手段的改革
1.靈活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波譜解析》課程內容抽象、繁雜,且包含大量的數據圖譜,如果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不僅浪費時間,教學效果也不好。學生面對書本上從未接觸過的各類圖譜,很難將其與分子結構聯系起來。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在筆者的實踐中,多媒體輔助教學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1)形象生動地展示各類儀器的基本原理;(2)增加各類化合物的特征圖譜,演示各類譜圖中吸收峰與分子結構的關系;(3)向學生靈活演示圖譜的綜合解析過程,增加學生對圖譜解析的感性認識。通過靈活應用各種多媒體軟件,使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2.與科研實踐相結合。《波譜解析》課程的教授,其根本目的是使學生能夠解析圖譜,推導出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或得到有用的結構信息。因此,除了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外,筆者結合所在學院的特點,在教學當中,與專業課《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緊密結合,向學生們講解天然藥物中一些常見分子類型如黃酮類、香豆素類、萜類等的解析方法,并將科研中的實際圖譜做為課堂上或課后的習題,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課程內容在實際科研當中的重要地位,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啟發式教學占主導。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解析,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具有相當的難度。學生需要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發散思維,才能順利的對圖譜進行推導、解析。因此,在教學中,要更多的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習題課上,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來講解圖譜解析思路,同時鼓勵其他學生提出質疑或給出不同的解析思路,教師加以啟發、引導。另外,設立挑戰機制,每節課后都會布置具有一定難度的圖譜,供學生們課余練習,能夠解析出正確結構的同學,可以獲得更高的平時成績。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出一種主動學習的氛圍。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課程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學生有能力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進行鑒定。學生必須在對基礎知識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歸納、總結才能推導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推導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為了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避免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同時全面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其專業綜合素質,我們對課程的考核加以改革,采取階段性測驗、應用論文寫作、期末綜合考試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1.階段性測驗(閉卷)。在課程所需講授的四大譜中,各部分內容沒有交叉,獨立成章,不存在教學上的遞進關系,因此可分別獨立考核。階段性測驗分四次進行,是在每一大譜內容結束后的即時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察內容以波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為主,故采用閉卷的形式。題型包括選擇、判斷、填空,并輔以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結構推導題,試卷涵蓋面較廣,難度中等。例如在核磁共振譜的授課內容結束后,考核學生對化學位移、耦合常數等概念的掌握,以及不同化學環境對氫核或碳核化學位移的影響,同時能夠利用氫譜和碳譜推導簡單的結構。該部分占總成績的40%,各章分配比例為:紫外光譜5%、紅外光譜10%、核磁共振氫譜與碳譜15%、質譜10%。
2.綜合考試(開卷)。在學期結束時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必須在對基礎知識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歸納、總結才能推導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開卷考試的形式,可以避免學生因記憶大量缺乏系統性的波譜數據而產生抵觸情緒,提高其學習興趣。考試時,學生可以查閱課本、參考書及各種工具書。但這部分題有一定的難度,試卷內容為較高層次的綜合解析題,不再單獨考查基礎知識與概念,要求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對譜圖進行解析。學生必須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難以完成。該部分占總成績的40%。
3.應用論文寫作。波譜分析是目前藥物研究、藥物分析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鍛煉其專業文獻查閱及專業論文寫作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考核中加入論文寫作方面的內容。論文作業的布置時間為期中,題目學生自擬。要求學生論文內容要突出波譜分析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在藥物研究,特別是天然藥物及民族藥物研究中的新應用。學生可以2到3人自由組合,合力完成論文,并在學期末安排論文寫作優秀者上臺進行講述。論文的成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劃分為不同的檔次: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新穎性。該部分占總成績的10%。
三、改革效果評價
為了更準確地測評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此次教學改革的效果,在期末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藥學102班全體同學,共47人。問卷設置基本以選擇題為主,同時輔以少量的主觀題。對調查中的關鍵問題分析如下。
1.對課程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數學生認為這門課程重要(重要55%,很重要9%,一般33.3%),但課程難度很大,認為課程難度很難和較難的分別占76%和16%,說明課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確實較難掌握。
2.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對于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評價,認為效果很好的占36%,較好的占30%,一般占24%,說明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內容。而對于教師授課方式的評價,認為很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占到32%和42%,同時認為教師授課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也占到63%,說明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確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3.對于課程考核方式的評價。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必要在每一章節結束后安排階段測驗(很有必要15%,有必要53%),只有6%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階段考核。同時,對于期末綜合考試,絕大部分學生都贊成采用開卷的形式(贊成95%,不贊成5%),說明開卷確實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減少學生因課程難度過大而產生的抵觸情緒。對于這種考核形式的改革,大部分學生認為會對他們的學習行為產生幫助(很有幫助10%,有幫助58%),說明課程考核形式的改革確實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四、結語
通過分析學生調查問卷,并結合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我們對于課程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學生反映希望能夠加大課程的學時數,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但也要認識到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仍有一定的壓力,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同時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成績考核體系,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圖譜解析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冷炎,蔣平平.《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廣州化工,2012,40(8).
[2]鄧芹英,劉嵐,鄧慧敏.波普分析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Examination Method in Spectroscopy Analysis
Muhetaer Kadeerhazi
為了提高藥學專業教育的綜合素質,筆者分析了藥學專業現在的教學體系及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現將具體分析情況報道如下:
1 改變藥學專業的現有教學模式
1.1 改變教學體系
現有的教學體系主要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驗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等三部分。而實踐教學體系則強調培養學生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以及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責任感。實踐與實際工作非常密切。我國現階段的許多院系、專業設置及課程內容的教學,往往缺乏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還延續著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這是個根本性的體制缺陷,我們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安排,與社會實踐相脫節,學生在校時雖然完成了規定的學科學習,但卻沒能學到社會實踐所急需的職業技能,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還得重新起步,把理論融入到實踐中去,因此教學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1.1.1 從課程設置入手課程設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職業特征,重點確立“適用型”人才培養。3年的大專課程從專業基礎課到專業課共計30余門課,而實際在校期間只有4個學期,真正地要學好該專業就得進行課程的篩選和優化,把高新技術重點化,根據市場需求做相應調整,在理論課程中可以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醫療機構制劑管理規范》等相關知識的實踐要點理論化,把理論實踐化,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參加模擬社會實踐,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藥品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實踐教學細致化、標準化、具體化、規范化,把“工作經驗”理論化,把社會知識濃縮進課堂,提高他們的社會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藥物分析實驗和實踐中,可以結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的實施細則對藥品檢驗的全過程實施規范和標準化:如滴定溶液的配置、定量玻璃儀器的校正、精密儀器的使用等要結合《GMP》標準操作來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縮短學生的二次培訓時間。在藥劑實訓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的制備工藝和技術要求來模擬生產現場,了解藥物制劑的規范化程序。在藥物化學實驗中結合藥品生產的合成路線了解生產工藝和標準操作規程。為了滿足科技的發展和需求,要把先進的檢驗技術融入課堂,讓學生走進社會就能按需所取。所以,教育的重點要與實踐結合起來,與社會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才能有利于學生和社會的長足發展。
1.1.2 從師資隊伍入手國外的大學院校師資隊伍實行的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老師在已退休的企業家中物色;三分之一的老師從現職的企業家中聘任;三分之一的老師則是大學的專業師資。這樣特色鮮明的師資結構,自然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使學生的大學生活具備了名副其實的職前準備。由于不同的師資所具有的各自社會職業背景和相關資源的擁有及影響力,使學生們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能夠更緊密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及良性互動,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學習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而我國現在的師資隊伍知識結構單一,普遍都是專業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很高,但大都缺乏臨床實際工作經驗,教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自然單一,過去的滿堂灌教育模式已經不能被社會發展和需求所接受。只有我們的專業教師把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水平高密度地結合起來,才能培育出受時代歡迎的學生精英。所以,建議我們的專業教師隊伍能夠深入社會基層,掌握各領域的一線技術要求和標準后再上講臺。
1.2 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
傳統教育課程設置的藥學與醫學的分離,致使藥學知識結構與社會醫療需求脫節。現在不同層次的藥學院校培養目標、課程專業設置基本相同,絕大多數的學生需要用人單位進行二次培訓[1]。以“執業藥師”為例,執業藥師現在承擔著集藥學、醫學、法律、交流與溝通等綜合素質于一身的藥學技術人員,由于傳統的藥學教育是以藥物為中心進行的單純知識、技術的教育,而不是以“人”和患者為中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如《臨床藥學》與《臨床醫學》的分離,使得藥學專業畢業學生知識結構與藥學實踐領域的需求脫節,學生對臨床藥物治療方案、對患者用藥評價、對藥物不良信息、對人文精神等普遍缺乏統一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只能是藥品供應者,而不是藥學服務者。藥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在實際臨床過程中又與醫學、環境等社會問題相互關聯。因此藥學教育該如何把“藥學-臨床”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專業作用,是所有藥學教育者的最終目標,也是社會對當代藥學服務工作人員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藥學專業的教育觀念應逐漸轉變,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和服務意識為主導,以便適應當前國內外形勢下藥學領域對藥學人才的需求。高等藥學教育一方面要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培養具有綜臺素質、夯實基礎、創新思維的藥學人才。另一方面要通過課程設置的調整與整個學校的培養方向結合起來,與社會需求,與學生就業目標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醫學與臨床藥學課程的比例,增加藥學交流、藥學倫理等人文綜合課程;進行學校與實踐機構的聯合,增強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師資中引進實踐領域專業人員,增強教與學中的實踐工作意識[2],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教育要加強與社會發展和需求的銜接,將巨大的就業壓力轉化為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將以前偏重于科研創新人才的培養轉換為以服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將教學計劃分為幾個模塊:藥學服務型模塊、藥品生產和經營型模塊、藥學科研型模塊等。然后根據不同的模塊形式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區分教學重點,細化功能區域,打破以前的大海撈針形式,避免學生學而不精、廣而不細的局面,有針對性地去適應社會的點需求,有目標性地去謀求學生的個發展。所以,專科教育要“專而精”,不能讓學生只懂皮毛,不知精髓。
2 提高藥學專業綜合素質教育
2.1 著重開展素質教育
專業教育必須著眼于未來,以共創明天的現實為目標,為消滅貧困、消滅偏狹做出服務。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綜合素質?第一要廣泛地學習人文和專業知識,以淵博的知識來填充自己,可知識并不等于素質,但可通過內練把知識轉化為素質,要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多從事社會實踐調查,多采集成功人士的經驗,多動腦筋深入基層了解問題,從每天的一言一行出發,把學習、生活有利地結合起來,提高閱歷資源,把良好習氣培養出來,提高自身修養魅力。 學習期間不僅要積極投身于校園文化生活,不斷與之交流和碰撞,才能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第二要走出固定的學習模式,多方位掌握人生技能,要勇于探索和創新,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平時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思考,體會做人和做事的準則,才能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一個高素質的藥學工作者,不僅要有過硬的藥學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超群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精神。所以只有提高專業綜合素質和藥學服務的水平,藥學人員才能提供安全、有效、經濟、合法的醫療綜合信息[3],才能滿足醫療水平發展的需要。 轉貼于
2.2 做好基層醫療需求的就業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要注重以人為本:不僅要尊重和發展醫學院校大學生的個性, 以促使其全面和諧發展;而且還要以基層社會需求為目標著重培養實用型人才,解決基層單位的迫切問題,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醫藥衛生事業做出貢獻,為消滅城鄉差距,消滅經濟發達與不發達地區之分而培養技術骨干。
合理的醫學專科院校的人文課程還應把課程的內容與時代的發展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校園學習的同時認識和了解所生存的空間,把有限的課程設置跟學生的現實需要聯系在一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將就業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結合起來,與國家的新農政策結合起來,與基層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的缺少狀況結合起來,把自己所學專業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根據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鼓勵他們扎根基層和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更需要有一批具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專業隊伍,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讓學生通過學習人文課程,讓學生確確實實能夠成為下得去,用得著的實用性人才[4]。目前基層的需要就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所以引導學生走入基層,服務基層是大勢發展所趨,是順應時展的要求。
3 建議
3.1 教育學生改變就業方向
面對日益激烈、殘酷的就業競爭,當前大學生就業難而基層、民營企業就業崗位虛位以待,這二者之間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哪兒?第一是擴招導致畢業生供給量大于社會需求量;第二是大學生就業地點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經濟不發達地區其實有著廣闊的就業場所,因此大學生就業出現地區不均衡,導致這些地區就業問題比較突出;第三是專業不對口,部分畢業生無法從事喜歡的工作,也可能導致部分畢業生在家待業或者不適應現有工作崗位而導致失業[5]。在現有的民營企業、基層單位中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較大,但目前的畢業學生大都不愿選擇這樣的單位,致使二者矛盾突出:學生就業困難,單位專業人員稀缺。這就需要國家的就業傾斜政策和當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才能使社會和諧、均衡地發展。所以我國的專業教育亟待改革,要讓學生明確就業方向,放寬就業范圍,拓展就業思路,根據市場需求,做好就業奉獻準備。學生只有不斷拉近與社會實踐的距離,形成就業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良性、密切的互動關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就業難的狀況。
《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提出,到2015年在全國衛生隊伍中,應有30%以上的人員從事社區衛生工作。按照這個綱要,大學生畢業走向基層是將來就業方向。在當前,也是盡快提高社區醫療技術水平的一個措施。現在的問題是,大學生畢業都不愿意去基層。因此,現在基層的大學生數微乎其微。因此,提高下基層人員的待遇,是吸引人才去基層的重要措施。也是下基層人員應當得到的待遇。我國一直有政策傾斜的辦法。在人才下基層方面,更應當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和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6]。
3.2 教育學生改變就業觀念
民營企業和基層醫療有著巨大的就業空間,在校期間要教育畢業生做好充分的就業思想準備,充分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到公有制單位是就業, 到民營企業、在基層同樣是就業。目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就業環境廣闊,就業單位急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就需要各大學做好學生的就業觀念的轉變,正確引導畢業生求職擇業要與社會接軌, 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 。要培養學生的艱苦創業精神,降低和調整就業期望值。幫助畢業生了解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端正就業理念, 改變就業心態, 確保盡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鄭宇民曾經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說過,“全國4 300萬個企業,民營企業占92%以上;全國就業人口7.79億。國有企業安排就業人口6 300萬。91.8%都是民營企業承擔的。”民營企業在當今就業問題上承擔著主力軍,但國企實際上是成為了當今大學生們的就業首選目標,這無疑是整個大環境造成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更要求畢業學生求職時要有充當普通勞動者的心態[7]。
基層醫療同樣急缺專業技術人才,但在每年的學生求職目標中,幾乎沒有學生填報這些志愿。即使有填報的學生也會覺得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得已而去的,其實對于這些專科學生來說,基層需要是最好的選擇方向。因為自己的專業層次不是很高,學到的知識不是很精,這就需要一個寬大的環境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需要艱苦的磨礪才能不斷更新自己。所以大學畢業時要做好走向民企、走向基層的思想準備,要有奉獻精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所以,民企和基層是目前大學生的廣闊就業市場,也是學生就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欣.借鑒國外經驗發展我國高等藥學教育[J].中國藥事,2009,23(11):1141-1153.
[2]胡明,蔣學華,張志榮,等.國外高等藥學教育發展趨勢及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發展及定位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2007,42(21):1676-1678.
[3]聶廣橋.論醫學專科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教育論壇,2010(9):76-77.
[4]雷英杰,丁玫雷.引導藥學專業本科生盡早樹立執業藥師意識[J].中國執業藥師,2010(7):46-48.
高等中醫藥教育50余年來進行了很多適應社會變革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系統的學科群體和課程體系。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全國中醫藥院校在校生人數為80,637人,至2005年達到303,075人(《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辦學規模翻了兩番;多數中醫藥院校的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由原來的6一7個增加到20個左右。但是受現代大學制度和西醫教育模式的影響,高等中醫藥教育僅僅依賴單一的院校教育模式,并且根據臨床實際要求,中醫院校學生中西醫兩套理論都要學。基于中醫和西醫各自獨立的理論和臨床教學內容,培養的中醫院校畢業生中醫思維和中醫實踐能力不盡如人意,在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學術上也顯得不足,部分學生甚至面臨中醫不精、西醫不通的尷尬局面。
1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
院校教育往往只注重單科的專業知識傳授。課程設置不完整、沒有依據完整的中醫學知識結構來完成教學任務,相關經典醫學文獻學習不夠,忽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等中醫藥理論形成的外部因素的了解和學習,使得學生出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
高等中醫教育一直沿用基礎課程、臨床課程、畢業實習三段式培養模式。中醫學人才成長緩慢,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被割裂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階段,使得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臨床中醫技能不足,更缺乏理解經典、運用經典的能力,從而社會適應能力下降。
師徒傳承的傳統培養模式弱化,純正中醫后繼乏人。作為中醫院校,臨床實踐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但是由于擴招、培養目標不明,帶教老師水平參差不齊以及臨床實習基地西醫化等因素,臨床實踐中中醫比例過少,缺乏純正的中醫治療,教師和學生都偏于西醫知識的深化學習,或者西醫診療操作的鍛煉,忽視中醫知識的講解和運用,忽視鍛煉學生的中醫診療思維,長此以往,學生的中醫基礎知識漸漸弱化,中醫臨床基本功逐漸減弱,中醫思維慢慢被西醫的思維模式所取代,不能處理好中西醫的關系,使中醫實習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臨床中醫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中醫科研創新能力的不足。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校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從目前高校的學生培養過程來看,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比較注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度卻顯得不足。
中醫離不開創新,而創新離不開科研。目前的中醫教育既要有中醫的創新性,又要凸現出中醫的理論與思維,從科研中領會中醫理論的奧妙。然而,部分高等中醫院校不注重鍛煉中醫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與科研技能,許多中醫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與實驗室技能十分差,中醫畢業生缺乏基本的科研思維和方法,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不具備科研優勢。
2對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思考
如何使身處21世紀的高等中醫教育和中醫人才培養與中醫藥學術傳承發展相得益彰,既傳承中醫藥的思維方式,又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探索出不斷進步的中醫藥教育規律和培養方式,中醫院校必須進行辦學目標、發展戰略等宏觀層面的思考,還必須在培養模式,尤其是在臨床教學中保持和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克服套用西醫辦學模式的負面影響,從中西醫學發展規律的差異進行反思。
2.1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定位
高等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遵照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去辦學。中醫藥不同于西醫學的學科體系和思維方法,決定了中醫院校應該努力探索辦學道路,開展試點,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道路。當務之急是要深刻思索中醫教育的主要任務,繼承中醫藥傳統思維和方式,以培養具有中醫傳統文化基礎和具有在中醫領域進一步深造和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為目標,跳出固有的中醫教育體制,順應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拓展思路,敢于開展并確立新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
2.2對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幾點思考
(1)系統學習中醫課程,早期建立中醫知識架構
多年來,各界對于中醫院校課程設置的爭論一直未有定論,普遍認同的是要遵從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準確地體現中醫藥學的知識結構體系,中醫學的知識結構包括:學習中國傳統文史哲和自然知識以形成文化觀念和思維方式;學習中醫藥的經典醫著以確立中醫藥學的概念和體系;學習中醫藥治療方法,包括中藥、針灸、推拿、按摩、導引、食療等療法。
對于西醫知識的學習,各界也持有不同觀點,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賈謙教授的《中醫藥戰略地位研究總報告概要》中提出:“能否不要讓中醫藥院校學生學習西醫和外語課程,將來工作需要西醫知識和外語時,可以再脫產學習。起碼應允許一半中醫藥院校以純中醫藥院校方式存在,同時,應允許師徒傳承方式的存在,并給師帶徒出身的人以一定的學術地位。培養兼具中西醫知識的人才應該由西醫院校承擔此項工作”。筆者認為,在目前中醫院校普遍學習西醫基礎課程的現狀下,培養中醫藥學生最重要的莫過于建立中醫藥知識結構,加強中醫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核,加大中醫經典的學習深化,擴大中醫傳統文化必修課程的比例。當學生在學習初期接受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熏陶,牢固地掌握了中醫藥理論基礎的辨證論治體系后,再學習必要的西醫知識。中西思維的碰撞建立在基本理解中醫內涵和確立中醫整體觀的基礎上,那么,中醫藥學生也會更加客觀深人地看待中西醫診斷思維和治療方法的區別。
(2)重視中醫臨床技能的早期培養
中醫經典是中醫藥學獨特理論和臨床診療體系的基石,但其內容比較抽象,主要依賴于人的理性思維去學習和體會。因此中醫專業思想的根植,是一個臨床實踐與理論學習不斷反復的過程。中醫的院校教育應以中醫知識結構的方法論內容為重點,使學生能透徹地理解中醫最基本的原理,在此基礎上加強中醫的臨床技能的學習運用能力。
因此,應該在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的同時,進行臨床跟診、見習,也就是在貫徹“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中醫經典和臨床見習的同步性。可采取多種形式,如通過臨床典型病例中醫討論、臨床見習、中醫門診跟診,或者經典與臨床的講座等多種形式,在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理論課程的同時,接觸實際病例,在臨床上培養中醫經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經典并及時深化理解經典、運用經典的能力。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在本科教育和七年制教育中,以醫學知識基礎為根基,加強醫學生醫學基礎知識訓練。為了鞏固中醫學生的基礎知識,從學生人學的第二個學期起,每學期組織學生參加《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藥學》、《診斷學基礎》五門課為主的“中醫基礎知識競賽”,歷年的考試成績將作為進人臨床實習的先決條件,極大地強化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并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實踐課的比例,規定實踐教學應占整門課程的30 %。實踐學習時間的增加能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抽象深奧的基礎理論知識。70%的理論學習時間基本保證了理論教學的學時數,也為提煉實踐知識留下了足夠時間。
(3)繼承師承教育,發展院校教育
現今的中醫藥教育主要采用院校教育的形式,具有傳播知識的信息量大,傳授的知識標準、統一、規范,受教育的普及率高等特點。相對于院校教育,師承教育注重傳統文化學習,中醫基礎知識較扎實,有利于繼承教師獨特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因此將中醫藥教育的師承教育和現代的中醫藥院校教育更加有效地結合將更加有利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
在現有的中醫教育體制中適當的方式是在學生的臨床課和臨床實習中實行導師制。這樣,可以使醫有專長的教師培養學有專長的學生。同時可采用多種形式的師承教育,如普及性的師帶徒和高層次的師承教育,既有利于繼承老一輩中醫名家的個人經驗,又有利于從業個體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中醫學豐富的理論內涵,把握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臨床經驗,增強人才隊伍對中醫的信心。
針對近年來中醫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師承教育的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一代帶二代”、“跨學院、跨醫院、跨地區”的模式進行師承,甚至可以試行優秀的中醫藥博、碩士研究生輔導本、專科中醫藥學生的方式,在實踐中檢驗成果,不斷的修正培養方法。
根據鄧鐵濤等巧位全國名老中醫的倡議,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為試點,創新傳統“師帶徒”模式,發揮“集體帶集體”的優勢,全國名老中醫帶徒中青年骨干,由中青年骨干帶徒學生,師生定時見面,進行生動的授業解惑,并且實行定期的不同的名老中醫跟診制度。該舉措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畢業后均受到了就業單位的一致好評,不僅掌握了扎實的中醫藥知識,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而且擁有開闊的思維,在掌握自己導師的基本思想的基礎上,還不同程度地吸納了其他老中醫的醫學思想。
(4)中醫院校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