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27: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移動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研究背景
隨著物聯網、智能軟硬件的發展,移動技術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加快了我國由制造型國家向創造型、創新型國家轉變的步伐。然而我國的教育模式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以考試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能力。因此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而構建創造型國家的關鍵在于培養創新、創造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創新教育模式。2016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客教育的出現到風起云涌,為教育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正逐漸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方法。他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習變得更有意義?;谏鲜鲈蜃鳛橐痪€教師在教學中對高職媒體設計類課程進行了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設計并進行了應用,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
2創客和創客教育
在以學科整合為核心的STEM教育出現之后,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創造為主要目的的創客運動悄然興起,創客、創客空間等相關新名詞在教育領域相繼出現。創客起源于美國,源自英文單詞Maker。創客是指不以贏利為目的,借助網絡技術、智能軟硬件設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為現實的人群。他們沒有年齡、性別、種族之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創客,創客們所從事的創造活動都是在創客空間親自動手實踐完成的,在此過程中由學生擔任創造者的角色,教師僅僅是支持者。創客、創客空間的興起使得創客教育應運而生。創客教育指通過制定制度鼓勵學生開展創客活動,將理想變為現實,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創造能力的一種教育方式。隨著創客教育的發展,創客不僅局限于在學校擁有創客空間,同時鼓勵在家里構建家庭創客空間,在社區創建社區創客空間,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營造創新氛圍,通過網絡將學校、社區、家庭創客空間相互連接,形成創客網絡共同體。在創客網絡共同體中創客們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產品,可以交流自己的創意。
2.1移動技術支持下創客課程設計
創客教育是一種將移動技術與教育相融合,以“做中學”為基本理念的一種培養創新人才教育模式。在“網頁設計”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藝術設計能力和創作思維,以實現每一位同學的創意能夠實現。
2.1.1課程教學目標
“網頁設計”是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網頁設計的理論基礎和軟件基本操作后,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每一個項目的制作,使學生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自己的創意最終能獨立設計并制作出一個完整的網站。
2.1.2課程教學內容
“網頁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它涉及多種學科知識的融合。其內容主要劃分為3個模塊:界面設計、頁面布局、網站制作實戰,課程共72個學時。(1)“界面設計”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上網查閱資料,了解網頁設計的理論基礎,網站建設的流程、發展趨勢、色彩搭配以及網頁設計的流行趨勢。最后教師將學生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對學生自己所吸收的知識觀點進行積極地引導并提升。界面設計這部分內容涉及藝術欣賞,學生之前多欣賞優秀的網頁,多了解網頁設計的流行趨勢這對學生的動手操作打下了基礎。(2)“網頁布局”,布局指網頁文字、圖片、表格等元素等內容如何設置才能吸引瀏覽者的注意力。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通過上網瀏覽或閱讀書籍了解網頁布局的常見類型以及優秀的網頁布局的特點,教師對學生收集的內容進行總結,然后針對常用的頁面布局類型用CSS語句進行實現。(3)“網站制作實戰”這部分主要鍛煉學生對網頁設計知識的綜合應用。由于網頁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這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以真實情景中問題需要為項目來源,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學生們創作出一個體現自己創意的網站。
2.2課程教學資源的設計
“網頁設計”是一門綜合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以在這門課的教學中嘗試了創客教育模式,教室不是傳統的固定座椅的教室而是創客空間,教師不再是主講者而是支持者、引導者,學生不是參與者而是創造者。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師會根據小組的實踐情況,推薦或提供相應的資源,如微視頻、創客空間等。2.3課程教學過程的設計“網頁設計”這門課程需要在掌握基本的理論基礎后,通過進行大量的動手實踐才能制作出好的網站,所以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分配大量的時間在設計和制作這兩部分。首先,好的創意和功能模塊是網站的靈魂,有好的創意理念才能制作出好的網站。其次,制作部分涉及,的實踐有PS界面制作、html+css頁面布局以及后臺數據庫,這些都是要通過反復實踐練習才能充分掌握的。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完善鞏固自己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學生小組合作制做主題網站為例,運用創客教育模式,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造能力。學生小組合作制作網站,不僅鍛煉了學生網站設計與制作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合作。在這部分的課程內容設計具體過程如下:(1)構建創客團隊。由于這門課程的綜合性比較強,所涉及的具體內容有PS設計、html+css頁面布局和數據庫這3個方面,因此首先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這幾塊內容的興趣特長,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3~4人為1組,每一組中的學生都分別具備相關的特長。(2)確定創作的內容主題。教師結合真實問題情景確定主題,如某公司的企業網站、學校的網站或供大家學習交流的網站等,這些網站都是存在于學生周圍,并且比較熟悉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給予的主題自己構思、調查,相互討論將自己的創意想象得以充分發揮。(3)開始創作。創客們通過閱讀書籍,查閱網絡資源,相互交流動手將自己的實踐將創意進行創作,創客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思維,學會將知識融會貫通,從而一步將自己的創意轉變成自己的作品。教師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所需要的資源、創客空間。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具體完成作品的時間,否則學生容易拖拉。(4)評價。在開展創客教學評價時,以過程評價為主,教師將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作品、小組間的互評來進行展開。對于作品的評價首先由小組成員進行展示作品并陳述作品的創意,以及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式方法,然后教師從審美、功能、創新性、完成程度等給予點評。
3結語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以講授為主,學生只是參與者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創客教學中教師僅僅是支持者,學生是主角創造者。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在本次開展創客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收獲同時也遇到了挑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所加強,當然也遇到了一些挑戰。開展創客教學的初衷是以學生學習、思考、實踐為主。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而言,他們很樂意接受;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他們感覺茫然,不知從何處入手。再者由于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所以只有2~3組的同學能主動開展創作,而其他的組采取被動、敷衍了事,甚至抱怨老師的態度。通過引導和轉變觀念,學生的學習情況雖然有好轉,但從最終作品來看仍然不夠理想。
作者:王英彥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第一代(即1G,是thefirstgeneration的縮寫)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擬技術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有多種制式。我國主要采用TACS,其傳輸速率為2.4kbps,由于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游,只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漸顯露出來,如頻譜利用率低、業務種類有限、無高速數據業務、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盜聽和盜號、設備成本高、體積大、重量大。所以,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作為2O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產物已經完成了任務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
第二代(即2G,是thesecondgeneration的縮寫)移動通信系統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目前廣泛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采用的技術主要有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兩種技術,它能夠提供9.6-28.8kbps的傳輸速率。全球主要采用GSM和CDMA兩種制式,我國采用主要是GSM這一標準,主要提供數字化的語音業務級低速數據化業務,克服了模擬系統的弱點。和第一代模擬移動蜂窩移動系統相比,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具有保密性強,頻譜利用率高,能提供豐富的業務,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可以進行省內外漫游。但因為采用的制式不同,移動標準還不統一,用戶只能在同一制式覆蓋的范圍內進行漫游,還無法進行全球漫游,雖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帶寬,但帶寬還是很有限,限制了數據的應用,還無法實現高速率的業務,如移動的多媒體業務。
(三)第三代——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
隨著通信業務的迅猛發展和通信量的激增,未來的移動通信系統不僅要有大的系統容量,還要能支持話音、數據、圖像、多媒體等多種業務的有效傳輸。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根本不能滿足這樣的通信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第三代
(即3c,是thethirdgeneration的縮寫)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在國際上統稱為IMT一2000,是國際電信聯盟(1TU)在1985年提出的工作在2000MHz頻段的系統。與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和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相比,第三代的最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動多媒體業務。
二、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概念
4G也稱為廣帶接入和分布網絡.具有超過2Mb/s的非對稱數據傳輸能力.對高速移動用戶能提供150Mb/s的高質量的影像服務.并首次實現三維圖像的高質量傳輸它包括廣帶無線固定接入、廣帶無線局域網.移動廣帶系統和互操作的廣播網絡(基于地面和衛星系統).是集多種無線技術和無線LAN系統為一體的綜合系統.也是寬帶lP接入系統.在這個系統上.移動用戶可以實現全球無縫漫游.為了進一步提高其利用率.滿足高速率、大容量的業務需求.同時克服高速數據在無線信道下的多徑衰落和多徑干擾等眾多優勢。
三、4G的關鍵技術
1.OFDM技術。它實際上是多載波調制MCM的一種.其主要原理是:將待傳輸的高速串行數據經串/并變換,變成在N個子信道上并行傳輸的低速數據流,再用N個相互正交的載波進行調制,然后疊加一起發送。接收端用相干載波進行相干接收,再經并/串變換恢復為原高速數據。
2.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是無線移動通信領域智能天線技術的重大突破。該技術能在不增加帶寬的情況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MIMO系統采用空時處理技術進行信號處理,在豐富的散射環境下,空分復用MIMO系統(如BLAST結構)可以獲得與天線數成正比的容量增長,從而極大地提高頻譜效率,增加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但是當散射程度欠佳時,會引起信道間的空間相關,尤其在室外環境下,由于基站的天線較高,從而角度擴展較小,其空間相關難以避免,在這種情況下MIMO不可能獲得所期望的數據傳輸速率。
3.切換技術。切換技術能夠實現移動終端在不同小區之間跨越和在不同頻率之間通信以及在信號質量降低時如何選擇信道。它是未來移動終端在眾多通信系統、移動小區之間建立可靠通信的基礎。主要劃分為硬切換、軟切換和更軟切換.硬切換發生在不同頻率的基站或不同系統之間。第4代移動通信中的切換技術正朝著軟切換和硬切換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4.軟件無線電技術。軟件無線電是將標準化、模塊化的硬件功能單元經過一個通用硬件平臺,利用軟件加載方式來實現各種類型的無線電通信系統的一種具有開放式結構的新技術。通過下載不同的軟件程序,在硬件平臺上可實現不同功能,用以實現在不同系統中利用單一的終端進行漫游,它是解決移動終端在不同系統中工作的關鍵技術。軟件無線電技術主要涉及數字信號處理硬(DigitalSignalProcessHardware,DSPH)、現場可編程器件(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等。
5.IPv6協議技術。3G網絡采用的主要是蜂窩組網,而4G系統將是一個基于全lP的移動通信網絡,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接入系統和通信網絡之間的無縫連。為了給用戶提供更為廣泛的業務,使運營商管理更加方便、靈活,4G中將取代現有的IPv4協議,采用全分組方式傳送數據的IPv6協議。
四、發展趨勢
目前,4G移動通信還只處于實驗室研究開發階段。具體的設備和技術還沒有完全成型,后續的軟件開發還沒有啟動。這都會給4G的發展帶來很多難題,有待人們深入研究。但未來移動通信必將具有文中描述的這些基本特征:高速率、高質量的數據傳輸,完全集中的服務。無所不在的移動接入,高智能的多樣化的用戶設備。隨著新問題、新要求的不斷出現。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將會相應地調整、完善和進一步發展。我們相信,不遠的將來,人們將會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動網絡獲取和傳遞信息,從而使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發生更深刻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張重陽.數字移動通信技術[M].西安:江西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唐興.移動通信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J].江西通信科技,2008(2).
2移動通訊中移動IP節點技術的實現
2.1移動IP節點的關鍵技術
在移動通訊中,移動IP節點技術實現的需要依靠的技術有很多,其中關鍵的技術就是隧道技術(Tunneling)。隧道技術的種類包括IP的IP封裝、IP的最小封裝和通用路由封裝。RFC2004是這樣定義IP的最小封裝的:IP的最小封裝是一種可以選擇的隧道,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減少實現隧道所需要的額外字節數,這個過程需要去掉IP的IP封裝中的內層IP報頭和外層IP的報頭的冗余部分才能實現。
2.2移動IP節點的工作過程
通常情況下,移動IP的工作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發現、注冊和數據包傳送。在發現階段主要是由本地和外地進行周期性地廣播消息,這樣鏈路上的所有節點才能夠接收到這個消息,并對其進行檢查且決定它的連接方式是本地鏈路還是漫游鏈路。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漫游鏈路,移動節點就可以從廣播消息中得到需要轉交的地址。與此同時,移動節點依據IP報頭來由此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如果原IP地址的網絡前綴和移動節點的本地地址的網絡前綴相同,那么就可以確定移動節點處于本地鏈路上。由此,移動節點可以根據從廣播消息中得到ICMP路由器廣播部分的生存區域,并由這個階段去通知移動節點從同一個處接收到一個廣播的平均時間。
2.3移動IP節點的工作方式
移動IP節點主要有5個方面的基本工作方式,包括搜索、注冊、注銷、接受和發送數據包,接下來將對這五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2.2.1搜索
搜索是指在保證移動節點能夠正常運作的前提下,采用搜索的方式進行移動節點的尋找,從而能夠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移動IP節點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三個功能:首先是分析出自己當前的位置是位于本地鏈路上還是外地鏈路上;其次,檢查自己是否已經切換到了鏈路上;最后,如果自己已經位于外地鏈路上了,就可以獲取外地鏈路上的轉交地址。一般來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由搜索完成兩條簡單的消息,分別是廣播消息和請求消息。通常,本地會通過廣播消息來進行移動節點功能的宣布,即當節點處于鏈路上時,才能夠成為本地的服務器,從而廣播消息,確定鏈路是否存在。這時就會出現兩種結果,當存在,移動節點就可以在廣播消息時獲得本地服務器的地址,相反的,當移動節點不能夠廣播消息時,才可以發送請求消息。由于請求消息希望能夠發送廣播消息,在一定的時間內,移動節點就會通過轉換鏈路來發送廣播。由此,這種請求消息的選擇是十分必要的。
2.2.2注冊、注銷制度
當完成搜索過程之后,才可以進行移動IP的注冊。這時,雖然移動節點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注冊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來說,注冊的時間比較長,移動節點卻不能移動自己的位置,而且當注冊過期時,移動節點需要重新進行注冊。注冊的過程是要先將從外地鏈路上獲得的轉交地址移交給歸屬,使得過期的注冊重新生效,然后等到重新回到本地鏈路上時,就可以進行注銷操作了。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隨著廣播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移動接收成為發展方向之一。廣播電視雖然有很長的歷史,但移動接收的進展卻不盡人意。即使是調頻廣播,在汽車高速行駛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難。電視的移動接收問題要比廣播的移動接收困難得多,所以至今還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引起廣電界的重視。
一、移動電視
移動電視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重要應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在應用需求上要求實現移動和便攜接收的功能,使整個技術系統的要求最高。它具備無線數字系統所共有的優點,較之衛星接收,有實現容易、價格低廉的特點;較之有線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設、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造成的斷網影響。移動和便攜的獨特優勢使該系統能滿足現代信息社會“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無論何人何時在何地均能任意獲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動接收制式
眾所周知,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目前有多種制式,除了國外正在使用的幾種標準外,還有我國自己提出的若干種制式。這些制式總體上可以分為單載波方式和多載波方式兩類,美國用的ATSC是單載波的,歐洲的DVB-T是多載波的。國外主要有三種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歐洲的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美國的ATSC(Advanced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Terrestrial)(綜合業務數字廣播)。
ATSC采用的是單載波調制方式(VSB),抗多徑干擾和抗多譜勒效應能力差,難以建立單頻網和進行移動接收。ISDB-T雖然支持單頻網和移動接收的應用要求,但是該技術應用較少。從世界各地對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的采用情況來看,DVB-T標準較ATSC和ISDB-T更具優勢。DVB-T是歐洲DVB系列標準中較新的一個標準(此外還有有線數字電視標準DVB-C,以及衛星數字電視標準DVB-S),也是最復雜的DVB傳輸系統。此標準是1998年2月批準通過的。DVB-T標準的核心是MPEG-2數字視音頻壓縮編碼,采用編碼正交頻分復用COFDM(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調制方式,適用于大范圍多發射機的8k載波方式。為高清晰度電視(HDTV)信號傳輸提供大于20Mbps的凈荷碼率,支持簡單天線室內固定接收。為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信號傳輸提供大于5Mbps的凈荷碼率,并能在車速移動條件下支持移動接收。具有單頻組網能力。目前采用DVB-T標準的國家和地區有德國、西班牙、挪威等歐洲國家及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其它國家。其中新加坡和德國等國將移動接收和手持設備作為主要方向。歐洲的DVB-T標準最初是為便攜和固定接收而設計,它采用的是COFDM(編碼正交頻分復用)多載波調制方式,其調制參數(如星座圖、編碼率、保護間隔等)可調,可提供120種常規模式和1200種分級模式。隨后,針對DVB-T(Digital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在移動接收中的不足,人們提出了一種DVB-H的制式專門用于移動接收,而原有的數字音頻廣播(DAB)也發展到播出多媒體。DVB-H(Digital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通過地面數字廣播網絡向便攜/手持終端提供多媒體業務所制定的傳輸標準。該標準是歐洲的數字電視標準DVB-T的擴展應用。和DVB-T相比,DVB-H終端具有功耗更低、移動接收和抗干擾性更強的特點,因此該標準適用于移動電話、手持計算機等小型便攜設備通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網絡接收信號。也可以說DVB-H標準依托DVB-T傳輸系統,通過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進技術使手機等手持便攜設備能夠在固定和移動狀態下穩定地接收廣播電視信號。DVB-H采用時分數字多媒體廣播帶寬、以脈沖方式發送各頻道的數據。一般情況下,除接收所需頻道的數據外,調諧器電路在其它時間均處于關閉狀態,因此可有效減少耗電。DVB-H的基本商業要求是用電池供電的小的屏幕移動終端。它應該能夠在手提式的,移動的和室內的環境中,使用單一天線接收多媒體業務。目前看來,數字移動電視非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莫屬。中國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于2006年8月18日頒布(GB20600-2006),并自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標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簡稱為DTMB-Digital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較早時也稱為DMBTH)。DMB-TH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TDS-OFDM)多載波調制技術,這種獨特的先進技術有機地將信號在時域和頻域的傳輸結合起來,在頻域傳送有效載荷,在時域通過擴頻技術傳送控制信號以便進行同步、信道估計,實現快速碼字捕獲和穩健的同步跟蹤性能。DMB-TH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較好地支持移動接收,高清數字電視廣播,單頻組網。
三、小結
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作為當前的技術熱點,盡管它的市場前景和受眾分析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它的技術還在發展中。它還有著信號衰落、多普勒效應、覆蓋網的建設,接收機(特別是便攜機)的耗電,接收天線的安裝等問題,所以要說哪一種制式最適合移動接收還為時尚早,因為每種制式都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改進其技術,從而改善其移動接收的性能。
參考文獻:
隨著數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線傳播領域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就在這一兩年間,無線數字媒體的類型驟然豐富,除傳統媒體之外,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樓宇分類電視,多媒體信息亭、地鐵多媒體信息系統等新興媒體紛紛涌現,移動接收是個熱點,尤其是廣播電視的移動接收,成為發展方向之一?,F階段,廣播的移動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但是電視的移動接收問題要比廣播的移動接收困難得多,所以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但我覺得,已經快接近目標。
一、數字電視地面廣播(DTTB)
在現代通信中,通信傳輸手段主要是光纖、衛星、數字微波等,加上地面無線電視廣播電視發射構成信息主體。目前在我國數字電視按信號傳輸方式可以分為地面無線傳輸數字電視、衛星傳輸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數字電視三類。而移動電視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重要應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在應用需求上要求實現移動和便攜接收的功能,使整個技術系統的要求最高。它具備無線數字系統所共有的優點,較之衛星接收,有實現容易、價格低廉的特點;較之有線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設、自然災害戰爭等因素造成的斷網影響;數字電視地面廣播通過電視臺制高點天線發射無線電波,覆蓋電視用戶,用戶通過接收天線和電視機收看電視節目,主要的受眾也是針對本地區的。完善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系統所具備的蜂窩單頻網功能,不僅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而且可應用與寬帶無線接入市場;而移動和便攜的獨特優勢使該系統能滿足現代信息社會"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無論何人何時在何地均能任意獲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動接收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移動接收采用的方式是無線數字信號發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動接收所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衰落,這是所有無線通信系統都會遇到的問題。對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對于移動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顯然不實用,因此衰落問題尤為突出。電波在沿地表傳播中會受到各種阻礙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實際到達收信天線處的電波除了來自發射天線的直接波外,還存在來自各種物體(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線處形成干涉場,此外,在移動通信中,還存在因移動臺(天線)的快速移動而劃過顛簸的波節和波幅的駐播現象及由于多普勒效應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種種原因,就使得實際移動臺接收到的場強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隨時隨地在急驟變化,使信號很不穩定,這就是無線電波的衰落現象。衰落的嚴重程度通常隨頻率或路徑長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還無法對衰落進行精確的預測,但區分繞射衰落和多徑衰落兩種不同類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為慢衰落,短期信號中值電平在長期中的起伏;后者為快衰落,即瞬時信號電平在短期中的起伏。這兩種衰落的表現和影響是不同的。另外,與其他無線通信系統不同的是,移動接收的關鍵點是移動。因此,移動接收還存在一個其他無線通信不會遇到的問題,這就是多普勒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注意到遠處迎面駛來發出警報聲的警車在離你越近時,汽笛聲的音調越高。從警車到達你所在位置開始,音調開始降低,而當警車離開你后,聽到的音調會越來越低,這種現象就稱為多普勒效應。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是這樣解釋這種現象的:朝你駛來的警車發出的聲波對你而言稍微壓縮從而相對集中,這時你聽到的聲音波長短于該聲源靜止時的波,而短波音調是高的。相反,離你而去的聲源的聲波稍微擴散,這時你聽到的波長比該聲源靜止時的波長長,長波音調是低的,這樣的效應對電磁波同樣適用。比如一個趨近我們的天線發出的信號,它的頻率高于該天線相對于我們靜止時的頻率,波長相對變短;相反,一個離我們遠去的天線發出的信號,其頻率則會低于該天線在相對我們靜止時相對于我們的頻率,波長相對變長。同時波長的位移量與天線的運動速度存在正比關系,即速度越快,則波長移動越大。以上現象就是多普勒效應(Doppler)。系統方面,移動接收還要考慮覆蓋網的建設,接收機(特別是便攜機)的耗電,接收天線的安裝等問題。從基本原理考慮,模擬廣播電視信號是不宜實現移動接收的。為了解決移動接收中遇到的問題,廣播電視信號必須首先實現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無線接收,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只要在信號有效覆蓋范圍內,所有移動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設備,都可以接收數字移動電視信號。中國三、移動接收中的關鍵技術--OFDM
OFDM是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縮寫,是在嚴重電磁干擾的通信環境下保證數據穩定完整傳輸的技術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數據流通過串/并變換,分配到速率相對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傳輸,每個子信道中的符號周期相對增加,這樣可減少因無線信道多徑時延擴展所產生的時間彌散性對系統造成的碼間干擾。另外,由于引入保護間隔,在保護間隔大于最大多徑時延擴展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徑帶來的符號間干擾。如果用循環前綴作為保護間隔,還可避免多徑帶來的信道間干擾。OFDM的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擴頻調制后的頻譜可相互重疊,不但減少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還大大提高了頻譜利用率。主要技術特點如下:1)可有效對抗信號波形間的干擾,適用于多徑環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數據傳輸;2)通過各子載波的聯合編碼,具有很強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調制和解調可通過離散傅利葉反變換和離散傅利葉變換實現;OFDM能夠有效地對抗衰落和多普勒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受到干擾的信號能夠可靠地接收。OFDM碼率低,又加入了時間保護間隔,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其多徑時延小于保護間隔,所以系統不受碼間干擾的困擾。在有關移動接收的幾種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都采用OFDM作為其核心技術。
2.1無線數據——生機無限當前移動數據通信發展迅速,被認為是移動通信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近年來出現的移動數據通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路交換型的移動數據業務,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載數據業務以及GSM系統的HSCSD;另外一種是分組交換型的移動數據業務,如摩托羅拉的DataTAC、愛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統的GPRS。
目前,無線數據業務只占GSM網絡全部業務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來的兩年中這種狀況將開始扭轉,并大大改變。1999年以后,隨著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數據解決方案顯露崢嶸,并成為數據應用的新焦點,無線數據將成為運營商經營計劃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它預示著未來大量的商業機遇。
(1)應用驅動市場
無線數據業務的主要驅動力在于用戶的應用。話音是單一的、易于被大眾所接受的業務,然而無線數據則不同,無線數據最初的應用重點放在運輸管理這樣的專業市場。近期無線數據業務的目標市場是銷售人員或現場工程師這樣的用戶群。從這些先發目標的應用中積累無線數據的經驗,并從中受益。
在過去的十年里,傳統的生活方式已經在迅速改變,人們更經常性地移動,職業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人們需要不分時間、地點訪問很重要的信息。發生在用戶身上的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將成為驅動無線數據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2)因特網的影響
和通信的其他領域一樣,無線數據業務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來自Internet。根據最近的研究,未來兩年歐洲的因特網用戶數量將翻一番。在我國,因特網用戶的年增長率將高達300%,顯然用戶在運動中接入因特網的需求將會增長。
為了滿足接入因特網的需求,一個全球性的開放協議——無線應用協議(WAP)應運而生。WAP為將Internet的信息內容以及增值業務傳送到移動終端提供了一種開放的通用標準,實現了IP與GSM網絡的橋接,是一個為廠商提供加速市場增長、避免網絡割接、保護運營商投資的標準,WAP確保任何與WAP兼容的GSM手機都能工作。
(3)數據速率的發展
GSM承載業務所提供的GSM數據速率最高只能達到9.6kbit/s。國際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電路交換數據(HSCSD)技術將實現57kbit/s的數據速率,對要求連續比特率和傳輸時延小的應用是理想的,如會議電視、電子郵件、遠程接入企業的局域網和無線圖像。1999年商用化的GPRS是第一個GSM分組數據應用,將實現超過100kbit/s的數據速率。對較短的“突發”類型業務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認證、遠程測量和遠程事務處理。EDGE(增強數據速率GSM改進模式)使用修改過的GSM調制方式來實現超過300kbit/s的數據速率。EDGE會讓GSM運營商特別受益,他們不但可以贏得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經營執照,還可以提供有競爭力的寬帶數據業務。
2.2個人多媒體通信——網絡演進的方向
對隨時隨地話音通信的追求使早期移動通信走向成功。移動通信的商業價值和用戶市場得到了證明,全球移動市場以超凡的速度增長。移動通信演進的下一階段是向無線數據乃至個人移動多媒體轉移,這一進展已經開始,并將成為未來重要的增長點。個人移動多媒體將根據地點為人們提供無法想像的、完善的個人業務和無線信息,將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在個人多媒體世界里,話音郵件和電子郵件被傳送到移動多媒體信箱中;短信將成為帶有照片和視頻內容的電子明信片;話音呼叫將與實時圖像相結合,產生大量的可視移動電話,還將實現移動因特網和萬維網瀏覽。像無線會議電視這樣的應用將隨處可見,電子商務將蓬勃開展。對于運動中的用戶還有隨時隨地的各種信箱和娛樂服務。
3網絡技術的寬帶化
在電信業歷史上,移動通信可能是技術和市場發展最快的領域。業務、技術、市場三者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伴隨著用戶對數據、多媒體業務需求的增加,網絡業務向數據化、分組化發展,移動網絡必然走向寬帶化。
通過使用電話交換技術和蜂窩無線電技術,70年代末誕生了第一代模擬移動電話。AMPS(北美蜂窩系統)、NMT(北歐移動電話)和TACS(全向通信系統)是三種主要的窄帶模擬標準。第一代無線網絡技術的一大成就就是去掉了將電話連接到網絡的用戶線。用戶第一次能夠在他們所在的任何地方無線接收和撥打電話。
第二代系統引入了數字無線電技術,它提供更高的網絡容量,改善了話音質量和保密性,并為用戶引入了無縫的國際漫游。今天世界市場的第二代數字無線標準,包括GSM、MMPS、PDC(日本數字蜂窩系統)和IS95CDMA等,均仍為窄帶系統。
第三代移動系統,即IMT-2000,是一種真正的寬帶多媒體系統,它能夠提供高質量寬帶綜合業務并實現全球無縫覆蓋。2000年以后,窄帶移動電話業務需求將依然很大,但隨著Internet等高速數據通信及多媒體通信需求的驅動,寬帶多媒體綜合業務將逐步增長,而且就未來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無縫覆蓋而言,寬帶移動通信作為整個移動市場份額的子集將顯得愈來愈重要。
第三代系統預計在2002年投入商用。
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系統的變化并不像從第一代模擬網絡到第二代數字網絡那樣存在重大的技術變遷。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來講,第二代系統將逐步子滑過渡到第三代系統,在此演進過程中,移動網絡所能實現的數據速率逐步升級:GSM承載業務所能提供的數據速率為9.6kbit/s,1998年商用的HSCSD技術實現了57kbit/s的數據速率,1999年引入的GPRS將實現超過100kbit/s的數據速率,將在2000年引入的EDGE技術可實現超過300kbit/s的數據速率。2001年后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統將能夠在廣域網上實現384kbit/s的數據速率,在辦公室和家中還可以達到2Mbit/s。
4網絡技術的智能化
移動通信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新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廣泛應用,促使移動網絡得到了迅速發展。移動網絡由單純地傳遞和交換信息,逐步向存儲和處理信息的智能化發展,移動智能網由此而生。移動智能網是在移動網絡中引人智能網功能實體,以完成對移動呼叫的智能控制的一種網絡,是一種開放性的智能平臺,它使電信業務經營者能夠方便、快速、經濟、有效地提供客戶所需的各類電信新業務,使客戶對網絡有更強的控制功能,能夠方便靈活地獲取所需的信息。移動智能網通過把交換與業務分離,建立集中的業務控制點和數據庫,進而進一步建立集中的業務管理系統和業務生成環境來達到上述目標。通過智能網,運營公司可以最優地利用其網絡,加快新業務的生成;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來設計業務,向其他業務提供者開放網絡,增加收益。
關于移動智能網的研究,早在1995年就已開始,剛開始并沒有具體的標準協議出現,各廠商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標準,并且據此進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如Alcatel、Nortel、Ericsson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初期產品。這些工作為最終移動智能網標準的形成積累了經驗。
1997年末,美國蜂窩電信工業協會(CTIA)制定了移動智能網的第一個標準協議——IS-41D協議。1998年1月,歐洲電信標準研究所(ETSI)在GSMphase2+階段引入了CAMEL協議(移動通信高級邏輯的客戶化應用程序),當時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在新推出的智能網能力集一2標準中描述了移動接入的功能實體,稱為CAMELphase2標準。
伴隨著移動網絡向第三代系統的演進,網絡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升。智能網及其智能業務是構成未來個人通信的基本條件。
5更高的頻段
從第一代的模擬移動電話,到第二代的數字移動網絡,再到將來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網絡使用的無線頻段遵循一種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1981年誕生的第一個具有國際漫游功能的模擬系統NMT的使用頻段為450MHz,1986年NMT變遷到900MHz頻段。我國目前的模擬TACS系統的使用頻段也為900MHz。在第二代網絡中,GSM系統的開始使用頻段為900MHz,IS-95CDMA系統為800MHz。為了從根本上提高GSM系統的容量,1997年出現了1800MHz系統,GSM900/1800雙頻網絡迅速普及。2002年將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統IMT-2000則定位在2GHz頻段。
6更有效利用頻率
無線電頻率是一種寶貴資源。隨著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頻譜資源有限和移動用戶急劇增加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出現了“頻率嚴重短缺”的現象。解決頻率擁擠問題的出路是采用各種頻率有效利用技術和開發新頻段。
模擬制的早期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采用頻分多址方式,主要通過多信道共用、頻率復用和波道窄帶化等技術實現頻率的有效利用。隨著業務的發展,模擬系統已遠不能滿足用戶發展的需求。數字移動通信比模擬移動通信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樣的頻分多址技術,數字系統要求的載干比較小,因而頻率復用距離可以小一些,系統的容量可以大一些。而且,數字移動通信還可采用時分多址或碼分多址技術,它比模擬的頻分多址制在系統容量上大4-20倍。
GSM作為最具代表性和最為成熟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其發展歷程就是一部頻率有效利用技術的演進史。GSM采用時分多址制式,其對頻率的有效利用主要是通過頻率復用技術的不斷升級實現的。從傳統的4×3方式,到3×3、1×3、MRP、2×6等新的復用技術,頻率復用的密集度逐步提升,頻譜效率快速提高,GSM系統的容量得到逐步釋放。1995年開始投入商用的IS-95CDMA(窄帶)系統,以無線技術的先進性和大容量等特點著稱。它以擴頻技術為基礎,不同用戶的信號靠不同的編碼序列來區分,如果從頻域或時域來觀察,多個CDMA信號是相互重疊的,故理論上CDMA系統的頻譜利用率比GSM系統更高,網絡容量更大。同時CDMA系統具有一定的過載能力,即系統具備軟容量。作為未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主流無線接入技術的WCDMA(寬帶碼分多址)能夠更高效地利用無線電頻率。它利用分層小區結構、自適應天線陣和相干解調(雙向)等技術,網絡容量可得到大幅提高,可以更好地滿足未來移動通信的發展要求。
7網絡趨于融合,走向統一
7.1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結構
2、4G移動通信技術的安全缺陷繼解決措施
病毒,一般來說,是有些計算機操作人員惡意制造的一些計算機操作指令,載入在一些人們常用的軟件和網頁當中傳播,破壞計算機的信息安全。病毒對網絡通信的破壞是猝不及防的,而且其傳播速度很快,在很短的時間內能讓成千上萬的文件或者程序受到攻擊。而且病毒自身繁殖性也很強,一旦遭到病毒侵害的程序就會自身復制,能夠像生物病毒一樣繁殖下去,對通信安全將造成巨大的危害。黑客,一般都擁有大量的計算機相關的技能,能夠輕易侵入別人的電腦或者拿別人的電腦當跳板再入侵其他的電腦來竊取用戶信息,或者破壞通信信息安全。黑客非法地對國家政府、軍事情報機關的網絡、軍事指揮系統、公司企業的計算機系統進行竊聽、篡改,以達到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致使企業造成損失,這將對用戶的通信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網絡服務器或者瀏覽器本身存在的安全缺陷,極易被一些惡意軟件攜帶的病毒攻擊,而這些病毒經常不容易被發現,最終對通信和信息交換造成破壞??萍疾粩嗟匕l展,我們有信心解決以上提出的安全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我們在4G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和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嚴密把控各方面的環節,確保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對于用戶數據的信息安全。采取增加網絡防火墻,使用更加復雜的秘鑰等措施,提高系統的抗攻擊能力,在不影響數據安全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同時提高系統的恢復能力。同時,各國政府也要成立專門的機構,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加對網絡安全管理人員的培養,普及安全知識,同時加大對安全保護措施的投資力度,對危害通信安全和網絡安全的不法分子嚴懲不貸。
近年來,4G通信技術在國外發展迅速。全球名氣較大的的移動手機制造商大多來自于歐洲,他們以強大的通信技術水平,壟斷了一大半的移動通信市場。2009年,瑞典首先推出了4G網絡,到目前為止,瑞典仍然是全球4G網絡速度最快的國家,它的通信技術依然保持在全球的領先行列。美國作為科技大國,近年來也比較重視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目前,美國的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一半以上。但是,由于美國使用的頻譜資源與大部分的運營商使用的并不相同,這大大影響了美國網絡的下載速度,使其與下載速度較快的國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2國內發展現狀
與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韓國相比,我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要慢得多。其中,我國香港地區的4G通信技術發展迅速,網絡速度排名全球第二。同時,在香港地區,大多數網絡都具有了4G服務功能。在大陸地區,4G通信技術主要被三家電信運營商所使用。隨著我國政府對4G技術的不斷關注,4G逐漸走進了我國人民的生活。由于4G技術具有極快的訪問速度,吸引了各大運營商的關注。但是近兩年,微信業務的推出給各大運營商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通信技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而傳統技術帶來的利潤也隨之有所下降。因此,各大運營商在爭先恐后的使用4G通信技術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這些挑戰所帶來的問題。所謂挑戰即為機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絡,各個運營商為了提高流量帶來的收入,必將加快4G技術使用的腳步。
24G移動通信技術的特點
2.1具有較快的數據傳輸速度
隨著生活頻率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因此,在進行網絡數據傳輸的過程中,人們也不斷的追求著高速度,力求節約不必要的傳輸時間。與3G通信技術相比,4G技術具有的比較明顯的特征是具有較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它的無線訪問速度較快,大約為100Mbbit/s。從理論上講,它的傳輸速度比3G技術快了20倍,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需求,為使用網絡了人們節省了網絡訪問的時間,使得人們能夠更加及時的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2.2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一般來講,4G通信技術都是使用正交分頻多任務技術。這個技術的優勢在于,在保存傳統通信技術原有的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多種服務,使得通信技術的服務范圍大幅度增加。同時,在進行大范圍服務的同時,可以使得系統的性能表現為最佳狀態,更好地投入到使用中去。此外,4G通信技術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極大程度上阻擋了信號的干擾,具有很好的降噪能力。
2.3具有較高的智能性
通常來說,信號在傳輸過程會遇到不同的環境,有些傳輸的環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就需要較好的通信技術,將信號良好的傳輸出去。4G移動通信技術具有較高的智能性,能夠極大程度上保證信號的傳送和接收。同時,在操作傳輸上,4G通信技術也具有較高的智能性。此外,4G技術具有較好的覆蓋功能,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高速變頻數據的輸出。
34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3.1交互性干擾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
交互性干擾有效控制技術是4G移動通信技術中的關鍵技術,在4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使用交互的方式,有效的將通信設備之間的相互干擾降到最低。在傳輸過程中,當不存在其他信息的情況下,保證了通信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同時,使移動信號的傳輸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此,基于交互性干擾控制技術的優勢,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得到更好的利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特點,不斷提高與改進,從而使得4G通信技術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3.2多用戶自由檢測和識別技術得到廣泛利用
多用戶問題是移動通信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對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多用戶的存在,大量的干擾信號也會不斷產生,從而使得原本傳輸的信號受到極大的影響,降低了整個信號傳輸的質量。因此,在未來4G通信技術的發展中,必須引進多用戶自由檢測和識別技術,增加基站的信息容量。同時,運用多用戶識別技術,還能夠擴大原來的信息覆蓋范圍,減少通信設施的建設。多用戶識別技術的廣泛利用,將會不斷提高信號傳輸的質量,確保通信信號的正常輸入與輸出。
3.3自我愈合型網絡技術的興起
一般來講,4G移動通信技術中都存在著智能處理器。通過智能處理器中的智能化設備,能夠有效地發現通信系統中出現的故障,及時的處理問題。引進具有重構功能的自我愈合型網絡技術,可以在4G通信技術中加入特殊的問答裝備,通過問答方式,可以將智能處理器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將錯誤的問題篩選出來,及時進行改正。通過這種技術,網絡中的各種不正常狀況都可以及時得到排除,從而確保了移動通信的正常運行,維護了網絡的穩定性。
3.4無線功能的逐步穩定化
無線功能的穩定性,是衡量通信技術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為了4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進步,必須做好移動設備的節能工作。同時,必須引進無線電自動接收技術,將移動通信技術的損耗降到最低。此外,損耗的降低也減少了能源的使用,與可持續發展相呼應,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目的,更好地適應了綠色發展的全球趨勢。
一、上海交通大學的AD丁B一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
ADTB一T是一種“單載波”方案,其采用偏置正交幅度調制(OffsetQuadrateAm-plitudeModulationOQAM)采用4位或16位及32位OQAM變調方式,并在其中融入了獨特的平均化技術,使用8MHz帶寬,擁有SMbit/s.lOMbitls,20Mbit/s三種傳輸模式。ADTB方案的工作過程大致為:各種數據碼流進入數據緩沖器,經過擾碼、外編碼(RS編碼)、交織、內編碼后,經過同步信號插入、導頻插入、OQAM調制后形成基帶信號,再經上變頻為射頻信號。圖1為ADT’B-T方案流程框圖。
其主要的技術組成和特點包括:有效的數據結構:滿足靈活的綜合數字業務和抗干擾要求,雙導頻輔助同步技術:穩健的上下導頻輔助同步系統,載波恢復和時鐘恢復更穩健、可靠。采用級聯的交織內外碼信道編解碼技術。由于采用單載波調制技術,信號的峰均比低,載噪比門限低,.有利于頻譜規劃,做到更好的信號覆蓋,對抗相位噪聲的能力強,跟蹤快速變化信道的能力強。強大的對抗信道衰落的均衡技術:多經和前、后向回波。更多高效的接收處理技術:普通高頻頭復雜的數字信號處理。大容量移動接收:移動條件下最高速率可達12Mbps。
二、清華大學。MB一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
清華大學DMB一T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TDS一OFDM)多載波調制技術,有機地將信號在時域和頻域的傳輸結合起來,控制信號以便進行同步、育旨。在頻域傳送有效載荷,在時域通過擴頻技術傳送信道估計,實現快速碼字捕獲和穩健的同步跟蹤性能。
在技術上,針對插人強功率同步導頻的傳統OFDM調制方式,在傳輸系統的有效性、可靠性都受損失的缺陷,發明了基于PN序列擴頻技術的高保護同步傳輸技術和巧妙利用OFDM保護間隔的填充技術,同時提高了傳輸系統的頻譜利用效率和抗噪聲干擾性能。針對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現有傳輸標準的信道估計迭代過程較長的不足,發明了新的TDS-OFDM信道估計技術(利用PN序列在接收端進行信道估計),提高了系統移動接收性能。應用一種新的糾錯編解碼(FEC)(由格狀碼、卷積交織碼和R一S分組碼構成的級聯碼)技術,有效地改善了采用多載波OFDM技術系統誤碼門限差的現實,DMB-T還采用了不同于已有數字電視技術標準的與自然時間同步的分層復幀結構,來支持單頻網。單頻網不但能夠更好的支持移動數字電視服務,而且能夠解決由單個發射機無法覆蓋的盲區問題。
三、兩種方案性能及特點分析
土海交通大學的ADTB一T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是一種“單載波”方案,清華大學的DMB一T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案為多載波方式。本節從單載波與多載波角度對兩種方案性能及特點進行分析。
(1)誕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在自然災害救援以及戰術信息網中伴隨著應急通信需求不斷增長。后者是為了滿足無線通信迅速增長的數據業務以及更高覆蓋質量的需求。
(2)技術要求差異。異構蜂窩網中微蜂窩基站、家庭基站等節點是為了縮短基站和用戶間的距離,提高局部地區覆蓋效果。移動式基站主要服務集群移動性的室外用戶。
(3)小區間干擾模型不同?;镜囊苿邮沟绵従訑盗亢臀恢米兓?,產生了復雜的干擾。而異構蜂窩網中,家庭基站等節點隨機打開和關閉導致家庭基站以及宏基站的鄰居變化,這是干擾復雜的原因。
(4)基站覆蓋面積不同。異構蜂窩網中的節點主要覆蓋小范圍的熱點區域。移動式基站網絡一般用于無固定蜂窩覆蓋或固定蜂窩網損壞的較大面積區域。
2移動式基站網絡在技術實施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移動式基站網絡和固定部署的蜂窩網絡在技術設計上有很多相同之處。例如,家庭基站的隨機開關,導致家庭基站數量和位置不確定;在移動式基站網絡中,基站的移動導致鄰居的數量和位置也存在不確定性,所以他們都需要實時進行自配置和自優化。兩者在技術實施的方法上也存在如下的問題:
(1)無線backhaul的可靠性。移動式基站必須使用無線的backhaul,相對于傳統的異構蜂窩網絡,要在低成本、高可靠的同時保證大帶寬。
(2)動態配置物理小區標識(PCI)。在異構蜂窩網中的家庭基站,當它們開機時必須動態配置PCIs,由于PCI數量有限,因而PCI也不可避免要進行復用。在移動式基站網絡中,基站鄰居的變化比異構網更大,對PCI的動態配合要求更高。
(3)鄰居基站發現機制。在異構蜂窩網以及移動式基站網絡中,都需要一個時效性強的鄰居發現機制來不斷更新大容量的鄰居列表。在設計鄰居發現機制時,可以借鑒異構網中的相關技術,例如基站間通過backhaul的信令交互或者通過認知無線電設備來感知,但是要有更高的更新頻率。
(4)無線資源分配。異構網中的家庭基站開機后工作狀態相對穩定、位置固定,可以采用集中式的方法進行配置。在移動式基站網絡中,鄰居基站會大幅變化,拓撲結構高度動態,資源分配方法必須要求分布式。
(5)基站移動路徑規劃。如何合理的設計基站的運動路線來應對不同的任務需求和動態變化的用戶分布是關系到移動式基站網絡效能的關鍵問題。
(6)用戶關聯與接入控制。移動中的基站對于某一個區域往往只會臨時存在,要優化用戶關聯策略,合理在移動式基站間分配用戶來減少用戶掉話的概率以及均衡負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