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27: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產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細化栽培
細化栽培技術就是要根據蔬菜病蟲無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長發育的規律、環境調控與產量形成規律,研究無土栽培、設施栽培、節水灌溉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病蟲消長的關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間輪作技術、茬口安排技術、清潔田園技術和引種試驗推廣抗病蟲品種技術的綜合,因地制宜制定(設計)出一套適合當地不同類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種的生產技術規范,供基地生產應用。
3強化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
隨著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的不斷演進,保護、利用天敵,蘇云金桿菌、Bt與病毒復配的復合生物農藥、愛比菌素、農抗120、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的應用,燈光誘殺、氣味誘殺,利用害蟲對顏色趨性進行誘殺及防蟲網、特種性能膜防病蟲等生物、物理防治技術已日益受到重視,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今后要充分應用已有的技術成果,進一步開發、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力爭擴大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面。
4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
優化蔬菜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可大幅度提高農藥藥效,既控制病蟲的為害,又可防止農藥在蔬菜產品上的超標殘留。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絕對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2)加強病蟲測報,掌握防治適期。蔬菜病蟲種類繁多,發生復雜,要抓住主要病蟲和病蟲發生的主要時期開展測報,一般害蟲的低齡階段和病害的發生初期為防治適期。
(3)對癥下藥。據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記載,我國有蔬菜病害1133種、蔬菜蟲害334種,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種類和主要病蟲發生種類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確診后對癥下藥。
(4)講究施藥技術。實施化學防治時必須把農藥施用到目標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蟲的發生、發展,才能保護蔬菜的正常生長,若施藥“脫靶“就會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環境污染。
(5)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控制農藥的使用濃度、使用量、劑型、使用次數、使用方式和依法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機肥,能不斷供給蔬菜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質的提高。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要加入發酵劑經過高溫堆積發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發酵時將新鮮的糞污裝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裝入缸中,加入熱水封口,在15℃以上的環境濕度下自然發酵。農作物秸稈加入速腐劑可直接還田,但將其粉碎后,堆腐發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稈加入速腐劑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嚴,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實踐證明,在相同基肥條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綠色蔬菜生產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純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視化肥的科學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態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應控制在純氮2250kg/hm2以內。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態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層,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層。早施有利于作物早發快長,延長肥效,減少硝酸鹽積累。實踐證明,尿素施用前經過一定處理,還可在短期內迅速提高肥效,減少污染。處理方法為:取1份尿素,8~10份干濕適中的田土,混拌均勻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內,下鋪上蓋塑料薄膜,堆悶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與有機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節而異。不同的地質,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節施肥種類,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機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發快長。夏秋季節氣溫高,硝酸鹽還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鹽積累,可適量施用氮肥。
6參考文獻
基本培養基為PP,添加6-BA0.05mg/L、白砂糖20g/L、瓊脂粉4.5g/L,將各種物質混合后定容,pH調節至6.0,分裝到350mL廣口瓶中,每瓶裝50mL,在壓力0.1MPa、溫度121℃下滅菌15min,冷卻后備用。
1.2材料采集和消毒
本試驗取尚未木質化的亳菊莖尖作外植體。選取長2cm左右的嫩芽,去掉外邊葉片后,用洗衣粉水浸洗1~2min,然后用流水沖洗30min。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05%升汞溶液消毒10min,無菌水沖洗6次,用無菌紗布把材料表面水吸干后,置于已消毒的燒杯中備用。
1.3莖尖剝取和培養
在解剖顯微鏡下,左手拿鑷子將芽夾住,右手用解剖針逐層剝取外層葉片,直至留1~2個葉原基。將莖尖迅速切下,接種到莖尖生長培養基PP+6-BA0.05mg/L+2%糖上,每瓶接種1個莖尖。為確保莖尖的成活率,整個剝取過程應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莖尖培養分2個過程,先置于溫度23~25℃下暗培養3d,再在光照強度2200~2500lux的培養室中培養,光照時間12h/d。培養10d后,莖尖開始長大,并逐漸轉綠,30d后長成小植株,每個成活的莖尖單獨建系。
2增殖培養
亳菊組培苗增殖采用2種方式。第1種方式是采用芽繁芽的方式進行增殖,將啟動培養中獲得的小芽接種到培養基PP+6-BA0.1~0.5mg/L+2%糖中,在溫度23~25℃、光照強度2200~2500lux、光照時間12h/d的條件下培養30d,增殖比例達1∶4以上。這種增殖方法使培養基中的細胞分裂素含量相對較高,極易出現弱苗,且玻璃苗的比例較高。第2種增殖方式是通過單株切段的方式進行微扦插,將培養的單株切割成1cm左右的頂芽和莖段,莖段帶1~2片葉,接種到培養基PP+6-BA0.02mg/L+2%糖中,頂芽和莖段分開接種。頂芽接種7d后開始生長,30d后芽生長至5~6cm;莖段接種后10d左右,側芽開始生長,培養30~35d后,側芽生長至4~5cm,然后進行重復微扦插,平均繼代增殖比例可達1∶3.5以上。在實際生產中一般采取第2種增殖方式。
3生根培養
將頂芽或莖段接種到生根培養基PP+IBA0.05mg/L+2%糖中,接種后10d開始陸續長根,同時芽開始生長,培養30d后,長至高度4~5cm、根3~5條、根長2~3cm,生根率可達100%。
4脫毒組培苗移栽
將長好根的試管苗取出,洗掉根部的培養基,再移栽到裝好基質(泥炭和珍珠巖以體積比3∶1拌勻)的50孔穴盤中。組培苗移栽至穴盤后澆透水,苗床應搭小管棚覆膜,保持80%~90%的空氣濕度,并覆蓋防蟲網。7d后逐漸掀開薄膜放風,然后澆1次透水,15d后完全除去薄膜,并視基質的干濕程度澆水。30d左右完成組培苗的馴化過程,使成活率達90%以上。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處理方式對草莓果實硒累積量的影響
處理一從緩苗后開始噴施氨基酸硒葉面肥,果實內硒含量達到48.4微克/千克;處理二使用富硒有機無機復混肥做基肥,果實內硒含量達到36.5微克/千克;處理三使用富硒有機無機復混肥做基肥,從緩苗后開始噴施氨基酸硒葉面肥,果實內硒含量達到61.8微克/千克;三個處理分別是未使用含硒肥料(對照)硒含量(6.8微克/千克)的7.11、5.37、9.09倍,可見溫室草莓使用含硒肥料對提高果實含硒量試驗效果明顯。從試驗結果看,單純使用富硒有機無機復混肥做基肥,能夠提高果實含硒量,但不如單純使用氨基酸硒葉面肥的效果好,說明葉面吸收硒的能力超過根部的吸收能力。而同時使用富硒有機無機復混肥做基肥,從緩苗后開始噴施氨基酸硒葉面肥,成熟時果實內硒含量最高。說明通過根系和葉面同時吸收硒元素,生產出的草莓含硒量最高。
青海省的氣候條件很適合甘藍型優質油菜的生產。生產的油菜產量高,平均產量可達3750kg/hm2,最高產量達到5250kg/hm2;產值高,每生產1kg油菜籽的產值,比生產1kg春小麥的產值高2~3倍;品質優,需用量大。
甘藍型油菜生產全機械化技術包括整地、播種、育苗移栽、植保、收獲、秸稈還田、脫粒等環節,核心內容是機械化播種、育苗移栽和收獲。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的油菜生產技術裝備,是提高油菜生產技術水平,實現甘藍型油菜生產機械化的必由之路。
1栽培技術要求
油菜直播通常采用條播和點播,要求下種均勻,無明顯斷條,行距相同,行向筆直,播種深度2~3cm,播量5.25kg/hm2,行距25~35cm。
2整地技術要求
耕地深度應在20cm左右,深淺一致,翻垡良好,地表植物殘株覆蓋嚴密;整地平整,土壤松碎,墑性好,上虛下實,底肥覆蓋嚴密。
3機械化育苗移栽技術要求
一般采用育苗裝置,將種子播入營養缽內,在一定條件下集中育苗,然后將育好的缽苗用移栽機移栽到大田。育苗移栽的種子必須進行精選,經過包衣處理,制缽機制取營養缽時,需按要求配制好營養土。根據不同品種和耕作制度,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移栽油菜小苗,用土壓實,不產生萎根、傷苗現象。
4油菜機械化直播技術要求
播種前3d噴施除草劑,播種機進行播量、行距調整。播種量按5.25~6.00kg/hm2,與22.5kg/hm2尿素、5.25kg/hm2二銨和37.5kg/hm23911顆粒劑混合調勻,使總播量達到97.5~105.0kg/hm2。其調整方法可按不同類型播種機的調整要求進行。
5農藝管理措施
甘藍型油菜種植區的氣候特點表現為苗期氣溫低、蕾薹期干旱、花期以后氣溫升高,進入雨季。往往造成苗期生長緩慢、營養積累量小;蕾薹期以前花芽分化水平低,無效枝和無效果多;花期以后,枝葉徒長,打亂生殖生長過程,造成落花落果、秕粒率高、千粒重小。應根據高原氣候影響狀況,用農藝措施調節和控制。
早期開始爭取獲得較多的田間生長時間,增加油菜對外界水、肥、氣、熱資源的吸收量,播種、松土、間苗、定苗、防治病蟲害、追肥、澆水要提前,實行秋耕、秋施肥和冬灌栽培措施。
重點促根、促葉,前期增水、肥,中期控制水、肥和中耕,減緩生長速度,延長花期分化發育時間,保證后期落花落果少,無效果比率降低,角粒數增加,無倒伏,實現豐產豐收。
6病蟲害防治技術要求
6.1病害防治要求
選用抗病品種,采用休閑輪作制,同時注意種植密度適宜,灌溉恰當,施肥量科學合理。
6.2蟲害防治要求
甘藍型春油菜的苗期害蟲主要是黃條跳甲成蟲和莖龜象幼蟲。一般用22.5kg/hm23911拌種或進行毒土處理,能防治上述2種害蟲。若處理效果不好,可在盛花期前用藥劑噴殺。
6.3草害防治要求
甘藍型春油菜的苗期草荒治理,主要是針對野燕麥、香薷、微孔草、灰綠黎、薺草等雜草,一般用48%的氟樂靈乳劑2250~2550mL/hm2,以尿素或砂土為稀釋劑,進行混合拌勻,于播種前撒于土壤表面,立即用圓盤耙或旋耕機將藥劑帶翻入表土下6~8cm處可以基本防治苗期草害。7油菜收獲技術要求
7.1分段收獲
在油菜80%角果呈黃色時,用割曬機收割鋪放田間,邊割邊捆,即時堆垛,以防裂角落粒。放置7~15d,待油菜后熟干燥后,再用聯合收割機或脫粒機脫粒。用收割機揀拾時,應將聯合收割機割刀部分換成揀拾器,同時更換凹板網篩,調低清選風扇的風速,調小脫粒滾筒與凹板之間的間隙,揀拾脫粒。
7.2聯合收獲
1選用良種
主推皖麥38、煙農19、皖麥50、周麥18、西農979等5個品種。
1.1皖麥38
該品種屬半冬性,抗寒性強,中熟,全生育期230d左右。株高80~85cm,較抗倒伏。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籽粒卵圓形,白粒,角質,千粒重38g。中感條銹病(慢銹)、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紋枯病。蛋白質含量14.2%,濕面筋含量36%,沉降值51.8mL,吸水率60.9%,穩定時間9.7min。
1.2煙農19
該品種屬半冬偏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幼苗半匍匐,葉窄長,葉色深綠,苗壯;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株高85~90cm;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抗寒性好,耐瘠耐漬;后期活力好,熟相好;中抗白粉病、紋枯病;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小穗排列緊,每穗結實30~35粒;籽粒飽滿度好,角質,千粒重40~42g,粗蛋白含量13.8%,濕面筋含量37.5%,屬優質蒸煮類小麥品種。
1.3皖麥50
該品種為半冬性的中筋小麥品種,生育期235d左右,比對照皖麥19早熟2d。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葉片寬厚,抗寒性較強;苗期起身略晚,兩極分化快,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株高83cm左右,莖稈堅硬抗倒,產量三因素協調,落黃性好。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中抗紋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1.4周麥18
該品種為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半匍匐,苗期長勢較壯,葉細長,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半緊湊,葉片上沖,株高80cm,根系活力強,耐旱、耐漬,抗倒伏;長紡錘形穗,小穗排列較密,大穗,結實性好;籽粒均勻、飽滿、有黑胚;成穗數570~600萬穗/hm2,穗粒數35~40粒,千粒重45~50g;豐產性好,抗干熱風,成熟落黃好。高抗葉銹病,中抗白粉病、條銹病和葉枯病,感紋枯病。
1.5西農979
該品種屬半冬性,早熟。幼苗匍匐,葉片較窄,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株高75cm左右,莖稈彈性好,株型略松散,穗層整齊,旗葉窄長、上沖。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較飽滿,色澤光亮,黑胚率低。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弱,抗倒伏能力強,不耐后期高溫,有早衰現象,熟相一般。中抗至高抗條銹病,慢感銹病,中感赤霉病和紋枯病,高感葉銹病和白粉病。田間自然鑒定,高感葉枯病。
2精細整地
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深耕,耕深20~25cm。并耙透耙勻,特別是旋耕的地塊,一定要耙實,做到上虛下實,以利種子萌發和根系生長。同時對于地下害蟲較多的地塊,要采取土壤處理的方法殺滅地下害蟲,可用40%辛硫磷或40%的毒死蜱4.5kg/hm2,拌干細土300kg隨犁撒施。
3種子處理
播前要精選種子和曬種,并進行藥劑拌種。藥劑拌種:每50kg種子可用40%的甲基異柳磷或40%的辛硫磷100mL,對水2.5~3.0kg拌種,拌種后悶3~4h,再拌20%三唑酮乳油75mL,陰干后即可播種。
4平衡施肥
施肥原則:有機無機結合,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平衡配比,氮素化肥在保證總氮量的基礎上,注意落實前氮后移。高產田塊底施有機肥30t/hm2以上,純氮225~240kg/hm2(尿素487.5~525.0kg/hm2,其中70%作基肥施用,30%拔節期追施),五氧化二磷112.5~135.0kg/hm2(普鈣937.5~1125kg/hm2),氧化鉀90~135.0kg/hm2(氯化鉀150~225kg/hm2),硫酸鋅、硫酸錳各15kg/hm2,也可根據各鄉鎮取土化驗結果,確定各鄉鎮肥料配方。
5適期早播,足墑下種
皖麥38、煙農19適播期10月1~20日,皖麥50、周麥18、西農979適播期10月8~20日,在適播期內盡量早播。播種時一定要做到足墑下種,保證一播全苗。
6精細播種
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皖麥38、煙農19播量90~135kg/hm2,皖麥50、周麥18、西農979播量105~150kg/hm2,晚播適當加大播量,行距23~25cm,播深3~5cm,切忌播種過深。
7科學管理
7.1適時灌溉
適時澆好越冬水、起身拔節水和孕穗水。遇到連陰雨天氣田間積水時要及時排澇。
7.2防凍保苗
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采取追施臘肥、灌水等措施,防止越冬期凍害和倒春寒的危害。
7.3控旺防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5%的烯效唑525~600g/hm2,或15%的多效唑750~1050g/hm2對水噴霧,防止旺長和后期倒伏。
7.4化學除草
小麥越冬前或返青至拔節前開展化學除草,藥劑可選用75%杜邦巨星15~18g/hm2、5.8%麥喜150mL/hm2、40%快滅靈30~60g/hm2等,對水450kg噴霧。
7.5防病治蟲
重點防治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穗蚜、麥蜘蛛、吸漿蟲。防治紋枯病,可選用20%的井岡霉素375~750g/hm2或30%戊唑醇懸浮劑150mL/hm2對水噴霧;防治赤霉病,可選用80%的多菌靈超微粉1.125~1.500kg/hm2對水噴霧;防治白粉病、銹病,可選用30%戊唑醇懸浮劑150mL/hm2對水噴霧。防治穗蚜,可選用10%的吡蟲啉225~300g/hm2,或24%的添豐225~300g/hm2對水噴霧;防治麥蜘蛛,可選用40%的氧化樂果1125mL/hm2對水噴霧;防治吸漿蟲,蛹期可用40%的辛硫磷3.00~3.75kg/hm2,或40%的毒死蜱3.00kg/hm2,拌干細土撒施,成蟲期用40%的毒死蜱1.125~1.500kg/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750g/hm2對水噴霧。
7.6追肥保優
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拔節肥尿素150kg/hm2左右。無灌溉條件的,拔節肥應根據雪雨情況,適當提前。
7.7葉面噴肥
2杏仁餅粕的生產技術要求
2.1杏仁餅粕的預處理
取低溫壓榨脫脂杏仁餅粕,用定量上料機給料到濕磨機,邊加料邊加水和堿液,磨料的同時按照1∶8的比例加入50~55℃熱水,將濕粉碎后的料液經過混合器、輸送泵輸送到預浸罐中,將預浸罐中料液的pH值調至7.5~8.0。
2.2杏仁蛋白質的提取
預浸罐杏仁餅粕漿液經離心泵打入浸提罐,55℃下攪拌并浸提20~30min,以轉速4000r/min離心,取上清液。離心重相經螺桿泵轉移到二萃罐,按照1∶4比例加水,用NaOH溶液調節pH值為7.5后,進行重復二次浸提,55℃下保溫攪拌并浸提20~30min,經離心后得上清液。將2次離心的清液管道中混合泵入酸沉罐中,在線用鹽酸調節pH值至4.0~4.5,攪拌15~30min后于4000r/min的轉速下離心,棄去上清液,重相即為杏仁蛋白質。沉淀的杏仁蛋白質加水攪勻洗脫酸,按照1∶4比例加水,再離心得杏仁蛋白質。
2.3中和殺菌
酸沉后的重相用堿液中和,中和使蛋白質結構展開,調節糖度12%±0.5%,pH值7.5~8.0。中和30min后120℃殺菌閃蒸,出料溫度控制在60℃。
2.4酶解
水解條件:底物質量分數10%~15%,酶添加量0.3%~0.5%(以蛋白質物料質量計),水解溫度54~56℃,水解pH值7.5~8.0,水解過程用堿液保持pH值7.5左右,水解時間4~6h,連續攪拌;于85℃條件下10min可滅酶或板式換熱器滅酶。將原料液中的蛋白酶失活。酶解液經過過濾,用板式換熱器對酶解液加熱,進料溫度為酶解時溫度,滅酶溫度105℃,殺菌時間5~10s,即可使水解液中的蛋白酶失活。
2.5膜分離系統
將滅酶中和后的杏仁蛋白酶解液離心得離心液,將離心液選用連續微濾膜微濾,膜孔徑為0.2μm。使用超濾分離的杏仁多肽含量達90%,分子量為10kDa的多肽可達99%以上。
2.6濃縮
杏仁多肽溶液黏度較大且為熱敏性物料,因此選用雙效降膜式濃縮裝置。料液由加熱器頂部加入,液體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內壁成液膜狀向下流動,由于向下加速,克服加速壓頭比升膜式的小,沸點升高也小,加熱蒸汽與料液溫差大,所以傳熱效果較好。氣液進入蒸發分離室進行分離,二次蒸汽由分離室頂部排出,濃縮液則由底部抽出。
2.7噴霧干燥
杏仁多肽溶液經濃縮后選用壓力式噴霧器,壓力式噴霧器動力消耗少,大約每千克溶液消耗4~10W能量,而且產品容量大、溶解性較好。在排風溫度達到85℃時開始噴霧,高壓泵壓力為3~20MPa,噴霧器的噴霧頭轉速15000r/min,水分蒸發量350kg/h,進風溫度180℃,出料溫度80℃。噴霧干燥后可以直接進行包裝。產品需要均勻或有結塊,則添加旋風分離和冷卻過篩工藝對產品進行分級,分級后進行包裝。旋風分離是盡可能除去多肽固體顆粒中所攜帶的氣體,達到氣固分離,風量640~1050m3/h,風速12~20m/s,杏仁多肽粉在底部聚集,較細較輕的塵粒由上部旋渦氣流帶往上部,轉入布袋除塵器中進行粉塵回收。布袋除塵器過濾面積18m2,風速2~4m/min,含塵氣流從進氣口進入下箱體后部分沉淀,輕微粉塵通過濾袋時被濾袋阻留,氣體進入上箱體,從出氣口排出。粉塵積附在濾袋外壁而不斷增加,被壓縮空氣從噴嘴噴出。將旋風分離和布袋除塵回收的多肽粉收集到暫存罐。多肽分子量小、容重低,容易跑粉,干燥系統必須使用布袋除塵器進行截留。
2.8冷卻過篩
旋風分離后的多肽粉進行流化床設備冷卻,暫儲罐下粉后,在流化床視孔中觀察粉的運動情況,及時調整各段的溫度,使分子以懸浮狀態均勻向前移動,流化床進風溫度70℃,出風溫度40℃。冷卻后,過100目的振動篩,對產品進行篩選包裝。若不需要流化床冷卻設備,則需延長管路,使噴霧干燥后的粉充分冷卻,之后進行包裝。
2.9包裝
包裝采用粉體包裝機,根據所需要的包裝要求,設置包裝機的參數,定量包裝。
2細化栽培
細化栽培技術就是要根據蔬菜病蟲無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長發育的規律、環境調控與產量形成規律,研究無土栽培、設施栽培、節水灌溉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病蟲消長的關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間輪作技術、茬口安排技術、清潔田園技術和引種試驗推廣抗病蟲品種技術的綜合,因地制宜制定(設計)出一套適合當地不同類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種的生產技術規范,供基地生產應用。
3強化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
隨著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的不斷演進,保護、利用天敵,蘇云金桿菌、Bt與病毒復配的復合生物農藥、愛比菌素、農抗120、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的應用,燈光誘殺、氣味誘殺,利用害蟲對顏色趨性進行誘殺及防蟲網、特種性能膜防病蟲等生物、物理防治技術已日益受到重視,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今后要充分應用已有的技術成果,進一步開發、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力爭擴大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面。
4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
優化蔬菜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可大幅度提高農藥藥效,既控制病蟲的為害,又可防止農藥在蔬菜產品上的超標殘留。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絕對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2)加強病蟲測報,掌握防治適期。蔬菜病蟲種類繁多,發生復雜,要抓住主要病蟲和病蟲發生的主要時期開展測報,一般害蟲的低齡階段和病害的發生初期為防治適期。
(3)對癥下藥。據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記載,我國有蔬菜病害1133種、蔬菜蟲害334種,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種類和主要病蟲發生種類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確診后對癥下藥。
(4)講究施藥技術。實施化學防治時必須把農藥施用到目標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蟲的發生、發展,才能保護蔬菜的正常生長,若施藥“脫靶“就會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環境污染。
(5)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控制農藥的使用濃度、使用量、劑型、使用次數、使用方式和依法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5施肥措施
(1)重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機肥,能不斷供給蔬菜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質的提高。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要加入發酵劑經過高溫堆積發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發酵時將新鮮的糞污裝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裝入缸中,加入熱水封口,在15℃以上的環境濕度下自然發酵。農作物秸稈加入速腐劑可直接還田,但將其粉碎后,堆腐發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稈加入速腐劑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嚴,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實踐證明,在相同基肥條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綠色蔬菜生產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純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視化肥的科學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態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應控制在純氮2250kg/hm2以內。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態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層,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層。早施有利于作物早發快長,延長肥效,減少硝酸鹽積累。實踐證明,尿素施用前經過一定處理,還可在短期內迅速提高肥效,減少污染。處理方法為:取1份尿素,8~10份干濕適中的田土,混拌均勻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內,下鋪上蓋塑料薄膜,堆悶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與有機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4)施肥因地、因苗、因季節而異。不同的地質,不同的苗情,不同的季節施肥種類,施肥方法要有所不同,低肥菜地,可施氮肥和有機肥以培肥地力。蔬菜苗期施氮肥利于蔬菜早發快長。夏秋季節氣溫高,硝酸鹽還原酶活性高,不利于硝酸鹽積累,可適量施用氮肥。
6參考文獻
在煤礦機電技術的創新與安全管理中,要結合傳統管理理念與安全模式的應用基礎上,創新機電技術的綜合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機電技術與實際運營的結合中,打破傳統的高風險管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并注重機電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綜合作用,對于提升煤礦的綜合管理都將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1煤礦機電技術管理應用存在的相關問題
1.1機電技術管理體系有待加強
在煤礦機電技術的綜合管理中,通過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并在嚴格執行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因此,在綜合管理的過程中,對于整體運行都有很大的推動性。其中,在當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機電設備管理體系不健全,煤礦安全運行與管理機制不科學,沒有制定出現場安全管理的綜合模式,也沒有形成現場管理的綜合管理機制,在機電管理體系的運行中,沒有全面落實到實際安全生產之中,從而導致機電技術與煤礦安全生產運行秩序上的混亂[1]。
1.2機電設備綜合管理不到位
在機電設備的綜合管理中,沒有充分考慮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每一個因素,尤其是在礦井的安全生產過程中,對于機電設備管理的綜合措施沒有嚴格執行,機電基礎管理的效率也相對較差,在注重煤礦地下采掘現場的設備管理中,沒有形成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因此,由于機電設備運行不規范、安全措施不到位產生的事故相對比較多,其中,在運輸設備的安裝、運行以及檢修與調試的過程中出現相應的人員觸電事故,因為沒有嚴格進行設備的檢修,也沒有做到詳細的綜合管理。
1.3機電管理技術人員素質不到位
機電安全技術管理是一項綜合技術的運用過程,因此,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煤礦企業要注重對人員素質的整體培育。但是,有一些機電技術人員綜合素質不全面,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煤礦企業也沒有組織專門的培訓,因此,在整個技術管理與運用中就會出現與實際管理相脫節的現象。同時,在堅持相應的考察抽查管理中,也沒有對整個管理形成科學化的模式,因此,在機電設備操作路徑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與綜合能力對于整個管理都將有很大的反作用。在多種機械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有技術人員責任心不強、操作技能不強等影響,就會給整個安全事故的發生帶來不同程度的誤差,不利于煤礦的安全生產[2]。
2構建機電技術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運用方式
2.1加強管理,突出機電設備的綜合運用效果
在機電設備的綜合管理中,要形成多樣化的管理方式,在全面構建規范化的管理路徑中,嚴格執行相應的法律條文,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相關政策,在機電設備的管理中全面落實管理機制的相關責任,解決現場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相關問題。一是要落實責任。將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員工身上,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基礎上,形成獎懲分明的管理機制,煤礦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機制,通過獎罰等機制,對于安全意識強、機電技術強、責任心強的員工,要給予積極的獎勵。二是要加大對設備的綜合投入。在不斷加大對機電設備的投入過程中,形成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等方面的費用開支,對于機電設備的主要維修以及相應的改造,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形成設備更新管理模式,并適應煤礦安全生產的需要。三是要結合實際需要更新設備。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要注重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并加強對新技術的管理,增強機電設備的綜合管理能力,從而有效提升煤礦安全生產的綜合效益。
2.2提升素質,加強對人員的綜合培養
在機電技術的綜合管理過程中,要進行定期培訓之外,還要進行相應的技術培養。因此,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要全面實現機電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在進行崗前培訓、崗中培訓的基礎上,更好的為機電設備技術的安全運行提供有力的幫助。因此,煤礦企業要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培訓方案,在注重綜合培訓的基礎上,定期選拔優秀的人次進行技術培訓,在全面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的基礎上,圍繞整個專業技能以及基本業務素質訓練,在安全生產的過程中,構建多樣化的培訓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將操作人員的理論知識不斷轉化為成果的運用。在加強專業技術培訓的路徑中,強調實踐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時,為了更好的拓展整個技術工作思路,在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與指導的基礎上,形成講座、現場指導等培訓模式,并加強與高校專業技術人才之間的溝通,注重人才的全面培養,注重好宣傳,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采取積極有效的績效評定方式,形成相應的獎勵管理機制,更好的調動操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培養出更多的技術骨干人才,更加有利于提升煤礦機電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綜合作用[3]。
2.3落實制度,形成全程跟蹤管理模式
首先,煤礦企業要制定出技術管理針對性考核文件,并嚴格落實該考核文件中所規定內容,使機電技術管理操作更具規范性,從而提升整體管理質量,降低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針對機電設備相關檢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崗檢查制,將煤礦機電技術管理重點定位于各關鍵崗點及要害場所,當崗位輪換之后,需實施全方位檢查,確保設備始終處于完好狀態。此外,煤礦企業還需制定嚴密的管理計劃,對于煤礦安全生產的所有工序均要編寫安全管理計劃與具體管理流程,并指派專業管理人員對生產現場實施跟蹤全程管理,而對于部分重點生產區域,還應由相關領導深入到現場進行指導與監督,確保所有的生產工序都與相關流程標準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礦機電技術管理整體質量水平[4]。
3結語
在煤礦安全管理的路徑中,要注重對煤礦綜合管理效能的全面運用,在注重機電設備綜合效能的基礎上,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注重將安全文化注入到每一個管理之中,同時,對于整個管理的綜合應用,要搭建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動煤礦生產的安全運行。
作者:蘇飛 單位:山西蘭花同寶煤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帥彪.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4,(03):237.
橡膠樹的生長對溫度、光、水和肥等都有一定要求,但我縣民營橡膠園開發種植沒有按照膠樹生態學的要求及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標準化、科學化開發。主要表現在不按要求進行等高開墾、修筑平臺、營造防護林和修筑林間道路等,造成后期橡膠園中耕管理、割膠都十分不便。許多民營膠園在海拔900米以上或者坡度25度以上的地塊,超界限種植;行距在5米左右,大部分株距2米左右,隨意擴大種植密度,每畝在40株以上。盲目開發,重種輕管,沒有統一規范的種植技術標準。
(二)橡膠園的管理問題
橡膠園種植中耕管理的好壞,是膠樹能否迅速成長、按時開割的關鍵。目前,我縣民營橡膠種植農戶重種輕管,不按膠樹生長要求開穴施肥,導致成活率低,膠樹長勢不整齊。少數施肥的農民也沒有正確掌握施肥時間,肥料單一,致使膠樹生長緩慢。
(三)割膠問題
割膠技術是橡膠生產的核心技術,割膠技術的差異,可以導致膠乳產量差異20%~30%以上,可以導致橡膠樹有效割膠年限從10多年到30多年的巨大差別,還可以導致割面病害等病蟲害發生危害率的極大差異。因此,割膠技術是直接影響橡膠樹膠乳高產、穩產、經濟壽命長短的關鍵。我縣割膠技術采用“減刀、淺割、增肥”的生產方法。由于我縣膠農文化水平普遍低,膠園分散不集中,有效的新成果難以推廣普及,新的栽培管理技術、新的割膠制度推廣較慢。低頻割膠制度d3、d4等已全面推廣,而我縣民營膠農還是采取d2的割膠制度(膠價好時一天割兩刀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橡膠園重割輕管,投入不足,單位面積產量偏低,經濟壽命短。近幾年我縣孟定農場橡膠畝產量120.1公斤、單株產量3.6公斤,而民營橡膠畝產只有80.2公斤、單株產量僅有1.8公斤,橡膠畝產相差39.9公斤,單株相差1.8公斤;孟定農場橡膠樹經濟壽命長達30~35年,而民營膠樹則為10~15年,經濟壽命相差20年。其主要原因:一是民營橡膠隨意降低開割標準(膠樹平均圍徑達不到40厘米就開割)。二是民營橡膠對開割膠樹肥料投入不足,或不按需施肥。三是民營橡膠無預防和防治意識,難以做到聯防聯治、群防群治和統防統治,錯過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四是膠農割膠大多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水平低。割面規劃不合理,亂開或不開割線;新割制應用滯后,割膠頻率高,耗皮多;操作技術差,致使割面受損嚴重,誘發橡膠潰瘍,造成有效割膠株數少,單位面積產量低。五是民營膠園面積大而散,割膠工嚴重緊缺,勞務費高,特別是種植大戶,勞務費從前2年利潤的3∶7分成,漲到了近2年的4∶6和5∶5分成。六是由于近2年橡膠價格低,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縣民營橡膠停割面積已達3100畝。由于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縣民營橡膠的發展。或產量低,或經濟壽命短,不利于民營橡膠的可持續發展。
二、整體提高耿馬縣民營橡膠園管理技術的措施
(一)統一思想,精心組織,建立行之有效的橡膠園管理制度
首先是對橡膠管理技術人員(各植膠村輔導員)進行分期、分批系統的業務培訓,更新橡膠園管理理念,使技術員能夠勝任橡膠管理工作。其次是組織技術員對各自村寨的橡膠園建立生產管理檔案,定期檢查橡膠園病蟲害發生情況、三保一護工程(保土、保水、保肥、護根)、割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施肥技術等,并及時糾正。改變過去舊的傳統觀念,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發展、擴散蔓延,提高防治效果,減少投入成本。
(二)加強橡膠園管理,退膠還林,提高膠農經濟收入
對沒有按照橡膠樹的生物學特性要求種植的橡膠園,海拔在900米以上、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橡膠園,要退膠還林或者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種植密度不合理的要留長勢較好的橡膠樹,砍去長勢較弱的橡膠樹;修環形路,營造防護林。按時開展中耕管理,搞好橡膠園“三保一護”工程。對全縣的膠園土壤肥力進行監測,根據橡膠園土壤肥力情況監測結果進行科學測土配方施肥。
針對全縣幼齡茶園面積大,修剪不到位、修剪不合實際,竹山縣分別在九里崗和大觀山茶區開展定型修剪技術示范,通過疏苗間苗和三次規范的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當苗高達到25~30cm,有1~2個分枝,在一塊茶園內達到標準的茶苗占75%時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方法:在離地面15cm處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次年,樹高達到35~40cm,剪口高度25~30cm。如茶苗達不到此高度,則推遲修剪。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高度上提高10cm,剪口高度35~40cm),加快了茶樹分枝和茶蓬形成,提高了茶園投產速度,使全縣投產茶園每年以一萬畝的速度遞增。
1.2示范推廣重修剪和臺刈生產技術
老茶園面積較大,是制約竹山茶葉產業效益的瓶頸問題。從2007年開始,竹山縣以大觀山茶區和九華山茶區為中心堅持開展茶園茶蓬標準化改造,在春茶采摘結束后對茶園茶蓬進行統一的的重修剪,修剪后的茶蓬高度控制在50cm、幅寬30cm。對衰老茶園實行臺刈和茶園土壤土質改造,臺刈后的茶園每畝投入餅肥75kg,茶葉專用配方肥每畝75kg(分兩次施入),同時將修剪下的茶樹枝條經過腐熟殺毒后施入茶園,以節省改造成本。通過實施茶園重修剪,使一部分低老茶園重換生機,茶葉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茶園效益由原來的畝產值920元提高到3400元以上。
1.3開展綠色防控生產技術示范推廣
根據全縣茶園分布狀況與病蟲害發生特點,重點加強生物防控能力建設。一是利用農業防治技術,通過加強茶園管理,增施肥料,提高茶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二是利用物理防治技術,在大觀山、大泉山、九里崗等主要茶區安裝太陽能滅蟲燈、殺蟲黃板,控制蟲害的發生和蔓延;三是規范化學防治技術使用,按國家農藥使用規定,推廣應用高效、低殘留農藥。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大觀山、霍河、圣水、大泉山等茶園獲得了中農有機茶認證,認證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
2開展平衡施肥生產技術示范推廣
平衡施肥的前提是測土。竹山縣對全縣已建的18.5萬畝茶園和計劃興建的茶園進行了全面的土壤調查,取回土樣3000個,通過檢測,系統掌握土壤所缺營養元素,根據檢測結果實行配方施肥。其次是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三要素配合施用,重視基肥,分期追肥。在肥料品種上,以速效氮肥和茶葉專用肥為主。嚴格把握追肥時間及次數,成齡茶園每年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又叫“催芽”肥),第二次在5月下旬,第三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多后少”,第一次占全年追肥總量2/3,第二次占1/3。施肥方法:沿樹冠垂直向下開溝或打穴,深10~15cm,追肥時隨施隨蓋土。再者是套種綠肥。秋季在茶園套種紅花草籽,開花以后進行綠肥壓青,改良茶園土壤,增加茶園有機質,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通過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茶園偏施氮肥現象得到了有效糾正,茶葉產出率大幅度提高,由此竹山縣獲得了“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中國產茶大縣”和“優質茶板塊建設示范縣”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