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室內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4 15:06: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室內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室內論文

篇(1)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讓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評價標準,高校的教育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教育形式讓學生形成對正確價值觀念的認同并自覺遵守、內化于心才是最終目的。也只有真正構建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模式,才能讓當代大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遇到不良社會現象時才能敢于面對,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思維和行動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的教學內容上,要保證教學理念的科學性,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邏輯思維的推敲,能夠對問題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反應。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真正實現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與學生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了解大學生發展動態,為大學生發展構建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劃。

2.主體性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就是要轉變以往教師灌輸教學的模式,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的內因,而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外因,對學生的學習同樣具有重要作用,要正確引導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客觀性原則。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更不能以簡單的說教作為教學方法,而要客觀的分析當前大學生所認同的價值觀念,積極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做到與時俱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深入了解學生,服務學生,解決學生的客觀困難,堅持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與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培養學生在考慮個人價值的同時不忘自己的社會價值。

4.實踐性原則。當前部分高校忽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育形式,片面注重理論知識的宣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高校大學生知行脫節的現象。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中,就要在進行傳統理論觀念教育的同時,引導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對道德觀念和道德標準進行思考和體驗,通過自我教育培養,樹立自己堅強的意志,以此來增強自己社會生存能力,服務他人。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優化構建

要構建并且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就要充分發揮學生和高校以及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住主體,提高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統一思想,創新教育教學機制,并且嚴格按照規定落實。

(一)增強受教育主體學生的自律及自我教育能力

1.建立學生參與管理的有效機制。大學生群體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群體,他們具有穩定的思維,希望能夠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去。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時,可以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學生部分管理工作中去,一方面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參與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到大學生自身觀念中去。同時,要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模式,就要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優勢,發揮學生組織和社團組織的帶動作用,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密切聯系和團結同學,積極弘揚正能量,將黨和國家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宣傳給學生,并且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2.發動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正確引導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的校園文化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的重要途徑之一。這就需要高校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組織,例如通過學生自己的社團開展相關的藝術活動和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內化正確的思想道德修養;通過學生自己建設和創建“科技創新基地”,培養學生自發的科研能力,引導學生對科學實驗產生積極的興趣。同時,學校還要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供經費支持和人力資源支持,結合網絡科技的發展,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網絡中開展,大力弘揚優良的學風和校風,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3.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是所有道德觀念形成的基礎,對實踐起著指導作用,指導著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和行為的方向,對于自律性教育和學習具有導向性作用。理論知識水平的高低,也決定著自身學習能力和自律行為的水平。高校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教育和傳統的灌輸方式上,而應該將理論知識深入到學生內心,真正成為指導學生行為的方針和指南。通過正確的道德規范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熏陶學生,幫助學生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貫徹和執行,并用其思維規范自己的言行。

(二)深化教育主體高校和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功能

1.在保證內化模式構建的科學性和方向性基礎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式和國際形式,以大學生實際思想變化為依據,結合我國當前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編制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教學方法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變以往傳統的“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同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調動起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實踐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高校教師也要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作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形式與政策的教學。

篇(2)

 

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道德,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則提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誠信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誠信缺失的現象仍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由于升學就業的壓力,造成學校對德育教育重視不夠。在小學、中學,學校和家長關心的是升學率,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的高低評價學校的優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學,學校則關心學生的四、六級過關率、就業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賽獲獎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論灌輸為主,輕視對學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質修養的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善于接納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們世界觀、價值觀不成熟,不穩定,缺乏足夠的道德評價能力,對社會上良莠不齊的現象不能辨別其真偽。常常把觀察到的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誠信觀念。同時,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的優越使他們缺少艱苦生活的磨煉,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為他人著想,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當各種價值觀念發生沖撞時,他們就很容易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所以,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雖然只存在于少數的大學生之中,但它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對于國家的發展和未來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學生誠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為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誠信檔案是大學生向社會證明其誠信度的憑證,是評定大學生誠信度的重要依據,它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圖書館的讀者管理工作,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讀者的種種不良行為,會嚴重破壞圖書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會在校園內形成惡劣影響。圖書資料是圖書館開展工作和提供服務的物質基礎,但高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破損丟失現象卻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較嚴重。畢業論文,檔案。圖書館每年都要開支一部分經費用于破損圖書資料的修補,并對一些無法修補的圖書資料進行剔舊處理,給圖書館和讀者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1]

大學生在圖書館內的誠信缺失現象表現在:

1、破壞性的不良行為

閱讀過程中的批注。特別是一些習題類的圖書,被一些同學寫上了答案,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閱讀。

閱讀過程中的“裁剪”。這種現象是圖書借閱中較常見的圖書損壞現象,給圖書雜志“開天窗”,剪下自己喜歡的內容,在老師不注意時還回圖書,使圖書無法繼續流通,并且在讀者中造成惡劣影響。

閱讀過程中的“肢解”。即將書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將書“還原”。畢業論文,檔案。 使后續讀者閱讀中發現“斷頁”現象。借出時嶄新的圖書等讀者閱畢歸還時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這樣不得不重新裝訂。

故意破壞圖書借閱標識造成重復浪費。在開架書庫里,每本圖書都貼有條形碼,這是借還圖書的標識,然而某些讀者用碳素筆或圓珠筆在條形碼亂劃,使掃描器失去檢驗,導致工作人員不得不更換條形碼,以及相應數據,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2、違規性不良行為

長期占有圖書。有些學生對一些副本少的圖書,采取朋友之間交替借閱的辦法,致使圖書長期在少數幾個人之間流通,其他同學借不到;或者在閱覽室內將自己看的書“藏”到偏僻的書架上,只圖自己閱覽方便,使圖書不在正常架位,別人無法找到,變成死書。

在圖書館內有種種不文明行為。畢業論文,檔案。如大聲交談、接打手機、亂扔雜物等;在圖書館內的自習室占座,在自習室內長期堆放個人用品,因為占座問題自習室內吵架事件時有發生;不遵守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不尊重老師等等。

所以,加強對讀者的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素質,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規范大學生的行為素質,加強圖書館讀者管理工作,在圖書館建立讀者誠信檔案,約束、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是非常必要的。

國內外圖書館進行讀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經逐步展開,一些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將個人利用圖書館的信用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如果讀者在圖書館內有不誠信的行為,則不單單是金錢的損失,,還會使個人信用受損。[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學生誠信檔案,也為圖書館建立大學生讀者誠信檔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高校有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圖書館可與學生處等部門直接聯網,互通信息,完善的網絡系統是建立誠信檔案的前提條件。同時,高校圖書館具備完整的學生讀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齡、班級、學號,還有讀者全部借閱歷史,能查閱讀者的違章行為,如借閱圖書超期、損壞圖書罰款、丟失圖書的賠償等等不良記錄,這就為圖書館建立讀者誠信檔案奠定了良好基礎。再者,高校圖書館都有一套完整的讀者管理工作規章制度,處理學生違紀違規時有理可憑、有法可依,這就為圖書館建立誠信檔案,記錄學生違規行為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高校圖書館在新生入館教育時就要重點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并與新生簽訂誠信協議書,讀者在簽訂協議書時必須認真仔細地閱讀協議書的細則,明白如何遵守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今后四年大學學習生活所作所為有所依據,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圖書館的方法技巧,抑制減少違規行為的產生,維護圖書館的正常工作秩序,讓讀者感覺到做誠實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畢業論文,檔案。[3] 圖書館還要與學校學生處、團委聯合舉辦活動,提倡做誠信大學生,做文明讀者,在圖書館內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誠信氛圍。畢業論文,檔案。在館內學生讀者信息的基礎上,增加幾項內容,分別記載學生的違紀違規行為,如破損圖書情況,超期還書次數,閱覽室內違規行為記錄,圖書館自習室內占座行為統計,在圖書館內有無其他不文明行為等等。畢業論文,檔案。學生如果有違紀行為,都要記錄在案。組成學生讀者代表委員會,讓學生直接參與學生誠信度的評定,以學期為單位進行統計,對全學期沒有違紀行為的讀者在圖書館網頁上公示表揚,并給予增加借閱權限等獎勵;對違紀次數多,性質嚴重的學生公開批評,并給予減少其借閱冊數等相應處罰。

大學生讀者誠信檔案的建立,可以強化圖書館讀者管理工作,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對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文明校園,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福文.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破損的人文因素與對策.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6):132-134.

[2]張培峰.圖書館開展讀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圖苑,2008(7):76-78.

篇(3)

軍事機器人論文參考文獻:

[1] 李建祥.機器人教育的感受和認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9).

[2] 周俊波.機器人教學與大學生創新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1).

[3] 曹宇.獨立學院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搭建特色平臺——以大學生機器人競賽[J].文教資料,2010(16).

[4]阮曉鋼等著.兩輪自平衡機器人的研究與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2).

[5]曹其新,張蕾編著.輪式自主移動機器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6]楊林權主編.機器人足球競賽與設計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0).

軍事機器人論文參考文獻:

[1] 趙明仁.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J].教學理論與實踐,2001(10):25-26.

[2] 董海真.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09):40-45.

[3] 李莉.巧用語言藝術,活躍教學氛圍——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口頭用語藝術[J].考試周刊,2012(89):46-47.

[4] 駱巍.開源平臺在中小學機器人教學中的應用—基于Arduino的機器人學習平臺建構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48-49.

[5] 趙中建.為了創新而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2-6-15.

[6] 李俊港.關于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的思考與分析[J].求知導刊,2016(45):53.

軍事機器人論文參考文獻:

[1] 朱敏,高弘博,肖震,等.WSN中一種基于虛擬錨節點的VA-RSSI定位算法[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3(11):110-114.

[2] 石為人,熊志廣,許磊.一種用于室內人員定位的RSSI定位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17):232-235.

篇(4)

關鍵詞:高校宿舍設計;生長空間設計;模塊化空間設計;收納空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18S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擴招勢頭的持續,高等教育迅猛的發展,國內大規模高校建設形成了一股持續的浪潮,各種規模的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但就目前大量的新建學生公寓實例分析,雖然其在客觀上緩解了高校學生居住的需求,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如居住面積分配不合理,室內家具布置不當,缺少公共空間,空間環境質量差。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宿舍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設計標準低

受經濟條件所限,用于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資金有限,建設用地不足,在這種總體形勢下,我國學生宿舍的面積指標一直偏低,普通本科生的人均面積指標僅為6.5㎡/人,而國外發達國家學生公寓的住宿建筑面積則有24~25 ㎡/人,二者的差距是明顯的。此種定額標準下設計的宿舍自然是十分擁擠,一般情況下每個寢食居住6~12 人,人均居室使用面積不到3 ㎡。

(二)環境質量差

由于宿舍面積小、人數多,使得宿舍中的環境質量較差,居室中的空氣細菌濃度大超標;配套設施少,以致物品雜亂堆放,衣物隨處晾曬;儲物和收納空間過于固定,存在著許多死角并未有效利用,導致公寓空間環境缺少秩序。雜亂的生活環境不利于學生進行健康的學習和生活。

(三)缺乏人性化設計

在以往的學生宿舍設計中,極少考慮私密空間的營造,對公共交流空間也缺乏人性化。傳統的大學生公寓在收納設計這一點上存在著很多不足,公寓內部家具的布置過于呆板,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

二高校大學生宿舍創新性設計的發展方向

正是由于當下國內高校大學生宿舍設計存在著諸多問題,也為該課題創新性概念的提出找到了切入點。因此科學合理的空間劃分、創造更好的自然通風和采光、舒適的空間尺度及合理功能分區成為了我們如何解決好高校宿舍設計的核心問題,下面從空間的利用方法、室內氛圍的渲染及空間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影響等幾個方面探討高校宿舍創新性設計的可能。

(一)內部空間的處理方法

1.“生長空間”設計

一般來說一個高校大學生從第一天入校到大學畢業離開學校需要在一個宿舍空間里生活四個春秋。從第一天入住時帶的物品和一年后或兩年后所增加的物品數量和類型截然不同,就如同植樹一般,每個苗木的坑位的位置都是計算好的,每棵幼苗之間的距離要適合它們長久生長,為它們以后枝葉和根系的生長預留生長空間,這個理念也應該應用于人們的居住環境設計中,同時也適用于高校學生公寓設計中,為高校公寓收納空間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因此對于大學生收納設計不再僅僅限于如何增加或如何在更小的空間有更多的收納的問題上,而要考慮隨著時間的變化,根據時間的推移和使用者對空間的不同時間段的需求,從而使設計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2.公寓的模塊化設計

空間的可變性,又可以稱之為空間的模塊化設計。這一部分主要體現在宿舍內部的家具以及陳設品的模塊化設計。傳統的宿舍家具形式單一,呆板陳舊,不便移動,導致了室內格局的簡單和僵化。模塊化的理念是源于將公寓式家具以合乎人體工程學的模數設計出來,各個家具單體可以組合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單元供一人使用,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將家具單元重新拆分再進行自由組合,可以達到靈活分割空間,強化功能分區,簡潔整體的同時又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潛在的增強了空間的趣味性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塊化設計理念的出現既能滿足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又能滿足人性化時間及空間上的不斷變化。

3. 收納空間設計

高校學生公寓由于空間面積小,人均面積少,在這有限的空間里,必須滿足使用者日常生活的多種功能,所以導致每個功能空間的集約化,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收納空間,收納空間是一個實實在在承載物品的空間,我們只能不斷地探索收納空間設計的可能性,最后達到空間的充分利用,合理利用,科學利用。

在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收納空間的同時,還應主動去考慮它與整體空間的關系,太多的空間序列也會使公寓的整體氛圍雜亂不堪,因此在做這方面設計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完成后整體的視覺感受,盡量的將收納空間隱形處理,充分利用室內現有的空間結構,局部高差,頭頂空間,以及一些不常觸及的空間死角,按照物品的使用頻率進行分類,然后理性的安排布局,進而將其隱藏在家具和室內構造之中,達到空間整體,色彩統一,簡潔有致的裝飾效果,使整體氛圍更加的明亮舒適。

三 總結

現階段國內的高等教育逐步實現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當前以及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國高等教育將呈現出“跨越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將走進大學校園,在這里經歷青春,感悟成長。因此良好的公寓環境不僅是大學生在校的避風港,還是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

隨著時展,傳統的大學生公寓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帶有創新性思維的大學生公寓越來越多的涌現在大學校園中。在此,通過本選題的調研、分析與實踐,對于如何增強大學生公寓的創新性設計做如下總結:

1.豐富空間格局:改變傳統大學生公寓僵化的布局,靈活處理各個功能分區之間的關系,強調空間的可變性,重視私密空間與共享空間的分隔,創造出整體且富于變化的空間格局。

2.靈巧而高效的收納設計:創新性大學生公寓的收納設計應更加靈活而高效,靈活性在于它具有更多的組合形式,高效性在于按照物品不同的使用頻率,合理的進行收納,便于物品存放從而提高使用效率。

3.注重材質的溫馨美感和環保性:由于公寓是大學生生活的平臺和載體,它對大學生的生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公寓內部的色彩,材質,燈光,陳設等都應散發出一種溫馨的美感,給予學生舒適和安全感。

創新性大學生公寓設計在當下中國建設性事業蓬勃發展的潮流下,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它決定了大學生生活的空間層次,心理感受和交往需求,影響著大學生的生理健康,因此良好的公寓環境有助于使他們更好的完成學業,實現人生理想。

四 參考文獻

[1] 王斌.當代高校學生公寓設計與研究. [D] 南京:東南大學碩士論文, 2007.

[2] 謝小萍.高校學生宿舍優化模式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杭州:浙江大學建筑學院,2004.

[3] 魏薇.高校學生宿舍設計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3.

篇(5)

1.1.1初期階段針對中藥學教學規劃和課程設置,此階段在大二下學期選拔成績優異,對科學研究或者中藥企業生產、銷售和研發有濃厚興趣的中藥學學科在校大學生,分別組織申報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新計劃,或組成興趣小組,于大學二年級暑假進駐到中藥學學科平臺,進行中藥學各學科門類的動手實驗能力訓練。此階段主要進行中藥學學科的科學儀器規范使用訓練、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實驗室安全教育、規章制度的適應以及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啟蒙。此階段主要進行中藥學學科的科學儀器規范使用訓練、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實驗室安全教育、規章制度的適應以及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啟蒙。主要考核指標為《科學實驗記錄本》、《跟師記錄本》和《小組活動記錄本》,分別詳細記錄研究日志、與導師交流情況、小組內成員間討論溝通與協作情況;熟悉科研項目的中期檢查、結題、驗收和經費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識性內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藥學課程和實驗的基礎上,在創新計劃課題組和興趣小組中篩選具有敏銳思維、動手能力強和學習優異的在校大學生進行課題設計、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階段貫穿大三年級,并在大三年級的暑假結束。此階段主要在課題設計中訓練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工具、數據庫、圖書資料和與導師、課題組其他成員的溝通交流。能有效的閱讀中外文專業文獻,歸納總結出課題設計方案,并能在課題的進行中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并學會撰寫中文論文及工作總結和課題匯報等內容,能積累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創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養階段此階段主要與畢業實習相結合,通過初中期的訓練與培育,進人此階段的學生能獨立進行一個小課題的設計、進行和完成。此階段的培養,主要集中在課題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通過閱讀文獻,尤其是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達到形成一個獨立思考和解決科研或實踐中問題的能力,并能順利的完成工作總結、匯報和結題,能獨立撰寫專業論文。

1.2取得的成績

從2009、2010、2011和2012年接受了4批共計15人次的學生參加的創新性計劃。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大部分同學能夠按照設計完成一個科研計劃。同時,創新性計劃也為他們的職業生涯的設計提供了新的視野。如2009年崔維恒等同學在實施《單味中藥。一葡萄糖昔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創新性計劃中,發表國內核心論文5篇「3一7]。20n年邢晗等「8一,2]同學《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2010年趙輝等[l3]同學參加了河南省“挑戰杯”論文大賽,完成的論文獲得了一等獎。邢晗等同學以創新計劃為基礎,在2012年“挑戰杯”創業大賽中獲得了河南大學銀獎。以上創新性計劃的實施,在大學基礎課程結束與專業課程學習開始的節點上,通過創新計劃激發了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培養了對中藥學學習的思維模式,直觀的認識了實驗室內的儀器、操作和管理,推動了參與同學的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并逐漸依據自己的能力進行了人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如參加創新性計劃的同學分別有1人2009年保送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同年考取碩士研究生3人;2010年保送北京大學醫學部1人;2011年有1人保送到浙江大學。通過參加大學生創新性計劃,提高了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2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的推行提高了部分中藥學本科生實踐動手能力,但在項目的實施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2.1如何發現自身對實驗性學科的興趣愛好

參與項目的學生處于大學基礎課程結束和專業課程開始的節點,如何能發現自身對實驗性學科的興趣愛好是首要問題。計劃實施初期,興趣愛好能激發參與者的積極性;同時,指導教師的責任重大,需要和參與者不斷交流、鼓勵和引導他們對中藥學的研究方法、目的和前景有著探尋的渴望。

2.2是否能夠持之以恒將計劃項目完整進行

參與項目的學生是否能夠持之以恒將計劃項目完整進行是實現中藥學“階梯式”培養的關鍵。團隊的作用要充分體現,項目參與者之間能互相鼓勵在課題的選擇、整理和進行中發現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得到研究的快樂。2乃團隊的合作與集體意識創新性計劃是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初始,中藥學研究涉及到的領域多,內容豐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難達到全面訓練和培養的目的,所以團隊的合作與集體意識特別重要。在創新計劃的實施中分工協作、討論和總結是參與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篇(6)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和研究在校大學生在室內學習和思考時受到室內環境的影響情況,希望通過實證的方法獲得一些學生學習效率與周圍物理環境關系的資料,并根據這些資料和學生的要求對大學自修室提出一些建議,使得在室內學習的學生能夠更高效地學習。

二、問卷編制步驟

(一)問卷初步編制

根據學習效率的相關文獻研究及對學習環境的探索,通過隨機對學校的6名本科生進行訪談,整理并編制了調查問卷。編制的初始問卷一共5題。前四題采用數值型的等級量表,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予1、2、3、4、5分,用于量化每一位被試者的效率。

(二)問卷的小樣本試測

為測試調查問卷的可行性及對題目的表述進行修改和確定,我們進行了小范圍預測試。選取5個不同的物理環境,發放25份問卷,對25名本科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13人,女生12人。具體步驟為在沒有時間及環境限制的前提下由被試者自行完成問卷,對問卷中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做出標記,隨后對部分被試者進行訪談,看題目是否有不確切或窘迫的問題,選項是否互斥及覆蓋面是否廣,排版是否清晰等,最后根據訪談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

(三)問卷的正式施測

選取22個不同的物理環境,發放110份問卷,對110名本科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58人,女生52人。由施測人員說明注意事項,被試者當場獨立完成問卷。

三、問卷分析

(一)溫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1.結果

2.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溫度的高低會影響學習效率。整個折線段有較多波動,但當溫度介于27℃與27.5℃之間時,是學習效率相對較高的溫度段,當溫度低于27℃時,折線段呈上升趨勢,當溫度高于27.5℃時,折線段呈下降趨勢。

(二)濕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1.結果

2.分析。從圖2可以看出,濕度的高低會影響學習效率。當濕度介于60%與65%之間時,學習效率相對較高,當濕度低于60%時,學習效率隨濕度的升高而增加,當濕度高于65%時,折線段雖有較大的波動,當整體呈下降趨勢。

(三)學習環境的偏好調查

1.結果

2.分析。從圖3~圖7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偏愛在通風弱,溫度低,無噪音干擾的學習環境下學習,對采光、濕度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

四、結論

篇(7)

根據環境科學學科的特點、發展趨勢,特別是社會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要求我們必須培養高素質的環境科學創新人才及高級專業人才.創新人才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科研技能和創新能力,畢業后主要從事環境科學教學科研和高層管理等;高級專業人才,應具有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很強的實踐技能,主要從事環境咨詢服務、工程實施、環境管理等工作。

重慶文理學院于2000年開設了應用分析與環境監測專科專業,在此基礎上,根據21世紀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以及西部大開發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報本科4年制環境科學專業,并得到重慶市教委批準,2003年開始招生.2007年環境科學成為重慶文理學院的重點學科,2008年成為重慶市的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該專業具有環境監測與評價和環境治理工程兩個專業方向.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專業技能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良好,在企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從事環境規劃、環境管理、資源管理、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根據環境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近幾年,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在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與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應用型實踐教學模式。

2多模塊、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改革

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在培養高素質環境專業人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課程實驗、課程/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實踐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近年來,重慶文理學院在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目前,重慶文理學院的環境科學專業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塊、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由實驗教學、專業實習、科研訓練3個模塊組成,包含基本訓練、提高型訓練、研究創新型訓練3個層次.實驗教學模塊由基礎型、綜合型、設計型實驗組成,重在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初步訓練;專業實習模塊由認知實習、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組成,強化學生的社會實踐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訓練模塊由創新實踐、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參加教師科研項目或工程項目等組成,使學生得到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2.1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

重慶文理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利用學校自籌資金、日元貸款項目和中地共建項目等,建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和“分析技術實驗中心”,總面積約為3500m2,儀器設備價值1200余萬元.開設的學科基礎實驗包括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包括化工原理實驗、環境化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微生物實驗、環境生態學實驗,專業方向實驗包括室內環境監測實驗、土壤與農化分析實驗、環境工程學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實驗、環境科學綜合實驗、環境治理綜合實驗.目前的教學平臺已能滿足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基礎實驗教學和專業實驗教學的需要。

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基地建設的成效將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H.為便于學生實習、見習,經過幾年的努力,重慶文理學院已在市內各區縣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在永川區環保局、永川僑立水務有限公司、渝北肖家灣污水處理廠、重慶市環境科學院、江津污水處理廠建立了穩定的見習基地,基本能滿足學生實習、見習的需要,較好地為學生提供了拓展視野、親身體驗的場所.在學生見習或實習期間,還請有經驗的環保技術專家指導學生實習,進行現場教育.通過見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過程訓練,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習的動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2.2實踐教學內容的建設與改革

—般來說,高校本科生畢業至少要修完160學分,其中實驗課程、教學實習及畢業論文等約為30學分.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加大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本科生畢業需修完186學分(其中第二課堂素質拓展10學分),實驗課程環節為26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軍事理論與訓練、見習/社會實踐、學年論文、專業實習、技能訓練及證書、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35學分,顯著增加了實踐環節的時間,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2.2.1實驗教學的建設與改革

近年來,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力地促進了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促進了學科專業的課程建設5.學院現有重慶市精品課程《無機化學》,校級精品課程《有機化學》,校級重點課程《分析化學》、《環境學導論》、《環境監測》、《環境化學》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門基礎學科和專業課程.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結合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術,于2009年自編了實驗教材《環境科學綜合實驗》和《環境治理綜合實驗》,并于2010年試用于2007級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實驗課程體系的科學化

環境監測與評價方向:目前,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只重視環境科學專業教學,而忽視環境工程教學.學生對環境工程知識了解少,實際中的應用能力差63,且普遍重視水體和大氣污染物質的測定,而弱化甚至忽視室內污染物質、土壤污染物質的監測67,不利于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應用型環境監測和評價人才的需求,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監測與評價方向在專業課程別設置了環境工程學(實驗)、室內環境監測(實驗)、土壤與農化分析(實驗)、環境科學綜合實驗。

環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這方面的專業課程設置尚無統一的標準,主要根據各校的辦學情況或所依托的學科專業自行設置68.—般開設的實驗課程主要為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實驗.但是,僅開設這些實驗課程,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要求,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無法得到保證.為了適應社會對環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慶文理學院在這個方向的專業理論課程上增設了工程力學、測量學,實驗課程增設了測量學實驗和環境治理綜合實驗。

(2)實驗教學課程內容改革的深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解決的環境問題愈來愈復雜,因此環境科學專業教學必須與時俱進.但目前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主要以滿足各課程的基本要求為目的,多數高校的實驗教學內容相對穩定,一些實驗內容陳舊,課程實驗基本以單一實驗為主,很少開展現場實驗和集成實驗,缺少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既不能體現實驗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也難以培養高素質的環境科學創新人才和高級專業人才。

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結合實驗室的建設,逐年改進、更新了部分實驗內容,加大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適應國家環境保護和實驗先進性的需求,將教師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術改編成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和創新性能力.如將“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處理含鉻廢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納米TiO2微球處理含鉻廢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編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廢水中的鉻(VI)”實驗,將“粉煤灰絮凝劑處理實驗室廢水實驗研究”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改編為“粉煤灰絮凝劑的制備及其實驗室廢水處理”實驗.另外,還根據學校所在的環境條件,設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實驗項目,如“星湖校區空氣質量評價“胡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變化”、“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評價”、“富營養化湖中藻類的測定”等,不但提高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專業研究的興趣.。

2.2.2教學實習的建設與改革

教學實習是大學生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環節;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與創業意識&0,學以致用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職業意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途徑.雖然,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的實習、見習基地已能滿足學生的實習、見習需要,但是也存在著顯著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基地單位的性質較為單主要為各區縣的環保局和污水處理廠,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專業的發展和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有必要加強與具有良好環境行為和環境績效的研究機構、企業集團、社會團體等組織,以雙蠃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實習教學基地.前期的調查表明,眾多的企事業單位愿意與高校通過科研紐帶建立長期的互惠合作關系,多元化的實習基地建設應是可行的,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開展。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特色,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建立了分年級、分階段、分層次組織實習教學的機制.但是,隨著我校應用型高校的定位,實習時間過短、時間段不合理的問題曰益凸顯,特別集中體現在畢業實習上.經認真的調查研究后,我校環境科學專業畢業實習由原來的9周調整為26周,時間由原來的第7學期1~9周調為第7學期第8周后(即畢業論文之后),從而在時間上為學生的實習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時間過短的不滿,有利于加強與實習單位的長期合作。

2.2.3科學實踐的建設與改革

科學實踐是培養高素質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科研申請、畢業論文/設計等.以往,由于教師擔心學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課題,即使有,也僅限于個別的高年級學生.但是,這種狀況是極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而且也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逐步建立、完善了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的激勵機制,每年均選擇部分低年級(主要為二年級)的優秀學生(約為學生總數的10%~20%)補充進入教師的課題組從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學校校級科研課題的申報、立項課題的完成.近3年學生校級科研立項達25項,涉及學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別是2008級學生科研課題達14項,涉及學生近半.無論是教師科研還是學生課題,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的原則.經過2~3年的培養,這些學生畢業時均初步具備了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整體素質較高.目前,環境科學專業逐步形成了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梯級機制,高年級學生逐漸成為教師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夠有效地協助教師完成對低年級同學的輔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的激情.近年來,學生在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1人次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全國三等獎,1人次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3人次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重慶賽區二等獎,2人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重慶賽區金、銀獎,3人次獲重慶市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一等獎,2人獲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活動之“我型我塑”環保服飾設計大賽及環保工藝品展二等獎,1人獲重慶市大學生校園之春”社團之光“攝影展”之“我在社團”攝影大賽三等獎等。

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生在校期間創新性科研實踐的最重要環節,畢業論文體現了學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學校實踐教學的水平M.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狠抓學生畢業論文各教學環節,在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并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水平.2006~2010屆學生畢業論文經專家評審論文合格率均為100%,獲得學校優秀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占畢業生總數的10%,優良論文占50%.

2.3實踐教學管理的建設與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證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重慶文理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以教學副院長為責任人,教研室主任為組織人,教師為執行人,建立了實踐教學的管理與考核機制和制度,并將學生的社會實踐納入正常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和完善了實踐教學成績評定方法.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壓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級學生不能安心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環節,既影響了學生潛能的發揮,也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自2007級學生開始,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時間由第8學期的第1~8周調到第7學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完成時間段與學生就業時間段的沖突,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同時,學生的畢業實習時間由第7學期的1~9周調為第7學期第8周后,實習時間也由9周延長為26周,不僅確保了學生能專心實習,有利于學生就業,也進一步增強了實習單位對學生的接受度。

3實踐教學的成效

重慶文理學院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正逐步建立,已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環境科學專業高級人才.從2007年第一屆學生畢業至2010年,環境科學專業已經有4屆畢業生,80%以上的學生取得了1~2個高級職業資格證書,且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均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各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0%以上,最終就業率達100%,主要在區縣環保局、企業、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環境咨詢機構等生產第一線從事環境監測、水質監測、室內污染物監測、環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處理和環境評價等工作.從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表明,學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獨立地開展工作,并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了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

當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復雜化,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趨勢,對環境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于我校環境專業的發展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如能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準確把握發展的方向和機遇,進一步構建更完善的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將極大地有利于我校環境科學市級特色專業的建設,有利于我校環境科學專業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團結、拼搏和奉獻精神的教學、科研隊伍,促進學術梯隊的形成.如在實驗教學改革嘗試中,許多實驗內容是當代比較前沿或前沿的技術和方向,涉及的知識面廣,教師不但要有本學科扎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實驗技能,還要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夠勝任實驗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實驗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

篇(8)

中圖分類號:S718.51+2.2文獻標識碼:A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新校區的建設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景象,高校新校區的建設一方面帶動了所在地區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難免對其所在地區的生態產生影響。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大力提倡的今天,高校新校區生態方面的規劃和設計受到了專家學者的關注。

大學校園建設規模加大,教育建筑作為公共建筑中建造量較大的一個類型,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復雜性以及設計的多樣性,使得能源消耗巨大,建筑單位面積對能源和環境的影響也很大。現階段,在高校校園建筑新建或改造項目中,建筑方案設計與建筑節能新技術的結合還很不夠,建筑設計還主要集中于建筑形式的創新和建筑空間的塑造方面。建筑節能工作還僅限于進入擴初階段以后通過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應用來保證建筑的相關性能,而很少在概念設計或方案設計階段就加以綜合考慮。探求適應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反映學生心理與環境行為的學校建筑風格成為校園建筑設計的關鍵,建筑設計應兼顧對使用者的關懷和對建筑美學的追求。

一、山東省高校近年來校園建設現狀

近年來,處于華東地區中部的山東,隨著國家教育產業化政策的實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校園建設。在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華東地區校園建筑創作在與世界各種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自身鮮明特點并創造舒適的室內物理環境。目前,山東的大學校園建設主要包括山東濟南大學城、日照大學城、威海大學城和原有學校的新樓建設如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等。

除了大學城,山東省內很多原有高校也出現了不同規模的新建、擴建、改建的校園建筑。這些建筑不僅造型新穎,功能合理,而且在建筑節能和提高室內舒適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山東省交通學院圖書館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節能措施,力求建筑設計與周圍環境的有機結合。通過遮陽、自然采光、中庭和邊庭自然通風、圍護結構高性能保溫、水池替代冷卻塔、地道風等各種節能技術的運用,為山東交通學院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健康、美觀、高效的學習工作環境,并充分體現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山東建筑大學的1#生態學生公寓也采用了多種生態節能措施,如采用需求控制通風系統來改善空氣品質;采用隔熱、密氣、高效窗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空氣采暖、制冷及其熱水系統等。

二、山東高校教學樓設計方法

為推進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等工作,山東省率先編制了《山東省建筑能源審計導則》、《公共建筑節能監測系統技術規范》,出臺了《山東省建筑能源審計管理暫行辦法》。而高等學校的節能監管建設工作暫時依據公共建筑的相關條文執行。山東省西部地區氣候屬寒冷地區,因此大學校園的建設不僅要考慮校園規劃、建筑設計,還要考慮如何適應夏熱冬冷的氣候。因此在進行自然通風教學樓設計的時候,要著重解決建筑通風、隔熱、保溫的問題。目前山東高校教學樓的設計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建筑總平面布置和平面設計。建筑朝向選擇的原則是冬季能獲得足夠的日照并避開主導風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風并防止太陽輻射。建筑主體朝向多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間盡量避開北向、東北向和西向。

屋頂保溫隔熱。因山東西部地區夏季常是天氣晴朗、高溫而潮濕,太陽輻射比較強,教學樓頂層受太陽輻射影響比較大;冬季氣候寒冷而干燥,屋頂要考慮防寒保溫。所以屋頂隔熱和保溫措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頂層室內的熱環境狀況。山東地區常用的屋頂隔熱措施是通風屋面、架空屋面,保溫措施采用鋪設擠塑聚苯板、現場發泡聚氨酯保溫等。

采用各種措施增加建筑室內外通風,如建筑群規劃布局、中庭拔風、底層架空等。設計初期考慮教學樓樓群的布局,提高建筑間的室外風環境質量;中庭的設置,不僅豐富了建筑室內空間,增加建筑室內采光度,同時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內的通風效果;底層架空不僅為大學校園提供了學生休息交流空間,也有利于建筑間的熱壓和風壓通風,可改善建筑間及建筑內的風環境狀況。

三、山東地區高校校園建筑自身的特點

高校教學樓建筑作為教師傳道授業、學生課堂學習及自修的場所,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點。又由于學校學科的多樣性以及各學科自身的特點,從適應其功能的要求出發,合理安排交通流線,結合審美、技術等多方面要求,教育建筑呈現出形式和空間組合上的多樣性。其在空間組合上有以下幾類:①外廊式教學樓;②內廊式教學樓;③帶內院的教學樓;④圍繞中庭的教學樓。

因此,校園教學樓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建筑的使用功能、美學特征和物理性能,針對性地進行設計,設計時主要應考慮以下方面:

(一)一年中有寒、暑兩個假期,在最冷月以及最熱月基本無人使用。

(二)工作日的使用時間較長,包括學生上課時間以及自修時間,因此一般考慮早晨8點~晚上10點都有人在室內。

(三)人員熱擾大。與建筑類型相似的辦公建筑相比,教學建筑使用期間人員密度較大,建筑的內部人員熱擾大很多,這會導致建筑內部溫度上升幅度較大,增大空調的冷負荷。

(四)對光環境質量要求高。教室內要求有足夠的天然采光,但要避免因為陽光直射而產生的眩光;《教育建筑設計規范》對教室窗間墻有明確規定:教室、實驗室窗間墻寬度不大于1200mm,而由于絕大部分的教學建筑不會采用昂貴的玻璃幕墻和特殊玻璃(如鍍膜玻璃、鏡面反射玻璃等)作為建筑外墻,其窗墻面積比一般不超過0.5。

(五)教育建筑現在普遍采用的內廊式布局教學樓,因為具有較大的進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機械通風和人工照明,在非自然的環境下看似營造出舒適的環境,實則正在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也與我們提倡的生態節能理念相駁。因此設計中強化自然通風也是關鍵。

(六)教學樓的使用功能較為單一,為傳道授業之用,同時班級設置比較統一。這樣,就使得空間設置具有相同的尺度,因此可以大量使用預制構件,方便拆卸,有利于今后的回收利用。考慮到大學生人流量和對于交往空間的要求,往往在教學樓中設置寬敞明亮的樞紐空間。而這種空間通常又是低能耗設計的薄弱環節。鑒于我國國情,應運用被動式節能設計來解決該問題。

四、結論

本論文通過對山東地區典型教學樓的設計手法、問卷調查以及室內熱環境、光環境現場實測和相關建筑設計策略進行計算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問卷調查及測試結論

1、教學樓過渡季熱環境狀況良好,學生對過渡季室內環境的舒適滿意度較高,熱可接受程度達95%以上。室內空氣溫度、室內風速對學生熱舒適感覺的影響較大。大部分學生希望增加室內風速。

2、教學樓夏季氣溫較高,學生對室內環境的舒適滿意度較低,根據過渡季問卷調查結果推算,學生夏季熱舒適滿意度約在60%以下。

(二)熱環境分析結論

1、合適的外遮陽構件既可以減少室內工作面的輻射得熱,又可以增加采光均勻度和減少眩光,對改善室內光熱環境的作用不容忽視。

2、屋頂偏角遮陽板,可使得屋頂表面的全年太陽輻射得熱量降低65%,而且達到夏季可遮擋大量太陽光,冬季可透過大量太陽光線的目的,從而更大程度地改善頂層室內熱環境。

3、自然通風對室內熱環境的影響巨大。對于無空調教學樓,應盡量加大自然通風。底層架空、中間層架空、所有樓梯間和廊道的開敞通透,都可以將室外自然風引入室內,增大教室室內的風速。室內風場的改善,可將加快夏季室內熱量散發,降低室內溫度,從而改善室內熱環境,提高室內學生的熱舒適感覺。

(三)注重建筑保溫節能設計

1、降低窗戶遮陽系數,會改善室內熱環境或降低建筑能耗。選擇何種遮陽方式既要兼顧夏季隔熱又不能忽視冬季得熱。

2、采用傳熱系數較小的窗框和玻璃,可降低室內基礎室溫,有利于建筑節能。窗口面積大小對建筑室內光環境和建筑能耗的影響巨大。設計時選擇適當的窗墻比,既要考慮提高光環境質量,又要降低建筑能耗。

3、選擇墻體材料時,不僅要看導熱系數,也要其材料密度等參數。導熱系數直接影響墻體的傳熱系數,而材料密度也會影響墻體的熱惰性指標。并不是導熱系數越低的墻體材越好,各種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篇(9)

1、參訓人員必須準時參加院團委、學生會組織的培訓。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參加培訓,須向團委書記請假。

2、參訓人員應充分認識開辦培訓班的目的和重要性,積極參加院團委、學生會安排的各項課程,。

3、培訓期間,學員需佩戴校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培訓,為培訓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團隊訓練和實踐鍛煉活動時須聽從指揮,服從安排,做好安全預防,確保自身與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4、參訓人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以《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標桿,維護自身形象,以身作則,在同學中起帶頭模范作用。

二、課堂紀律

1、遵守培訓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履行請假手續。

2、參訓人員進入教室后需按規定簽到、不得代簽。

3、保持教室及周圍環境的安靜,嚴禁大聲喧嘩,上課時不得隨意交談,隨意進出教室,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4、上課期間請將手機等通訊工具關閉或調成靜音狀態,嚴禁在課堂上接打電話。

5、參訓人員不得在課堂上私下討論問題,如對課程安排或授課內容有意見或建議,可在課間與老師溝通,不得隨意打斷老師授課。

6、參訓人員上課要認真聽講,討論時踴躍發言,積極參加各項課程培訓,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并結合自身實際,撰寫2000字以上心得體會(或學習論文),于培訓結束后一周內交至院兩委辦公室。

三、獎懲制度

1、學員若無故曠課一次或事假病假三次,遲到早退和違反課堂紀律三次給予批評,無故曠課二次取消培訓資格。

2、參訓人員在培訓期間受到學院行政處分的,一律取消培訓資格。

3、培訓期間,參訓人員出勤、學習等情況,將作為評優評先和推薦入黨的重要依據。

4、經考核合格,表現優秀者,頒發結業證書。

四、培訓環境管理

1、愛護教室內的課桌椅、黑板等教學設施。

2、未經允許請勿動用教室內的音響、投影、電腦等教學設備。

3、教室內禁止吸煙、吃零食。

4、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自覺維護教室和公共環境的清潔整齊。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3-0049-02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國家今后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靠大量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無疑是培養這類人才的主陣地。但從近年來看,大規模擴招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嚴峻挑戰,加之我國大學生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強甚至缺乏等不足。因此,如何鼓勵和引導在校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是當前我國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生物技術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專業,在醫藥學、農牧學、園林學、環境科學、食品科學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工作崗位青睞于具有一定科技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這就迫使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應該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計劃除了在相關理論和實驗教學環節中要求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外,還專門在大學二年級學完專業基礎課程后,結合專業實踐教學,鼓勵和引導學生以組團形式積極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或自主申報各類科技創新項目。筆者作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教師之一,全方位地參與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組建和培養工作,頗有一些體會,本文就談談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和初步培養實踐效果。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

(一)科技興趣小組

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因為志趣相投而組建成科技小組,在業余時間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如海洋興趣小組,曾經得到了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每年展開海洋知識競賽等活動;插花花藝興趣小組得到了青海省花卉協會的大力支持,多次主辦了省、校級大學生插花花藝比賽,參與了2013年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室內插花花藝比賽和2014年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室內)比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此外,還有環保興趣小組、網絡興趣小組。在這些科技興趣小組中,既沒有老師的嚴格監管,也沒有絕對的學術權威,唯有的是成員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和自由平等的氛圍,這是團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優勢,在提高大學生科技文化素養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創新社團

本著“共同締造校園文化,攜手保護自然環境”的服務宗旨和“讓我們的‘藍眼睛’,藍色而不再憂傷,美麗而不失和諧”的服務理念,我院于2002年9月成立了大學生“藍眼睛”協會。該社團以國家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相關文件精神為指導,結合青海省生態環境現狀,立足于服務青海省“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致力于“青海湖濕地保護”、“母親河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各項公益環保活動,用大學生飽滿的熱情,成為新時代的“綠色生力軍”。經過十多年的風雨拼搏,現已成為國內高校知名學生社團,曾先后被評為“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中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單位”、“省級優秀學生社團”、“省級優秀社會實踐服務團”、“青海省保護野生動物先進社團”等。

(三)科技項目團隊

青海師范大學自2012年實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制度以來,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積極組團申報項目。截止目前,已成功申報了近30項科技創新項目,其中“藥用植物獨一味的植物組織培養”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一種大小鼠固體制劑的灌胃器”獲青海省2015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二等獎,“湟水河水質分析與檢測”項目于2012年獲資助10萬元,這是我校獲資助的首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此外,學院以生物技術專業老師的科研項目為平臺,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同時,也鼓勵每個老師圍繞科研項目組建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團隊成員主要涵蓋研究生、高年級大學生。充分利用老師的科研項目平臺和研究生及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作用,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科技項目團隊。這些團隊的構建有力促進了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

(四)校企所合作團隊

以育人為本,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協調發展是當今高校的發展方向。近3年來,學院在“校企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大框架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互利共贏為目的,與青海清華博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十余家企業及研究所簽訂了合作協議,依托企業、研究所資源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圍繞企業或研究所的特定研發項目,“教師+學生”組成技術團隊進入企業、研究所,幫助其提高產出效益。此外,學院正在與西寧市城南某社區協商籌建“教學―科研―社區”三位一體的科創團隊,如果該團隊能成功組建,則會進一步提升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服務功能。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培養

(一)實施導師制

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與熱情,學院經常邀請校內外知名教授、專家以及專業負責人進行不定期的講座,介紹生物技術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除此之外,學院還專門設立本科生科創導師制,對學院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實行了本科生科創導師聘任制度,每5年為一聘期,導師的指導工作納入年終工作量量化考核中,激發了導師的積極性。在科創活動中,實行“本科生――導師”雙向選擇制,導師可以選擇學生,組成科創團隊,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或指導學生申請科創項目,從專業思想引導、科學作風養成、科學技術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科創導師,主動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在導師的點撥下自主申報科創課題。自2013年學院實行科創導師制以來,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先后有20余名教師擔任本科生科創導師,100多名學生直接參與導師科研項目,30余人在導師指導下自主申請了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團隊目標

團隊目標是團隊成員共同努力的方向,它能使團隊成員在心理上彼此認同,產生一體感,增強集體意識,從而產生團隊精神。學院根據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特點,在導師和學生工作組老師的共同指導下,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和能力等,制定能鼓舞人心的切實奮斗目標,并把目標具體分解給每位團隊成員,使每位團隊成員都清楚自己應承擔的任務和工作,并迸發出行動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為團隊目標而努力。

(三)提供基本物質保障和資金支持

生物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培養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必須以一定的物質和資金為保障。學院通過以下途徑以盡量滿足大學生科創所需物質和資金:開放實驗室。學院目前有青藏高原環境與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動植物資源省級重點實驗室、青海省濕地生態系統省級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中韓野生花卉資源研究所和青海省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大部分實驗室實行開放制度,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可以隨時進行使用。依托青海教育廳、青海師范大學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大學生科創團隊成功申報科創項目后,獲得相應經費資助。學院引入了各種類型的創新基金,如設立校企合作基金。導師科研項目經費資助。近3年來,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科創團隊已獲各類資助達20多萬。

(四)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

規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是科創團隊維系的內在動力。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否要立項,如何資助,如何考核,怎樣獎懲等一系列事宜都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使其有條不紊、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學院在學校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對相關規定進行了細化,有效促進了大學生科創團隊的良性發展。此外,學校、學院設置了良好的獎勵機制,既有團隊獎也有個人獎,既有精神獎勵也有物質獎勵,譬如:學院將參與科創團隊的成員按其貢獻大小,在年終操行評定中加一定分值;獲得科創獎勵的同學優先推薦攻讀免試碩士研究生;的按照論文級別的不同給予不同的獎金等。這些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大學生參與科研團隊的積極性和競爭性,使我院本科生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申報與獲批的數量每年位居學校前列,獲獎人次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有近30個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獲得學校資助,有12篇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參與發表的研究論文。

參考文獻:

[1]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組建及培養發展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鄭明濤,劉應亮,羅穎,盧其明.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材料化學專業為例[J].廣東化工,2014,41(24):153-154.

[3]韋原蓮,楊振德,廖秋玲,彭瓊,黃秀英.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團隊精神的培養[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1(6):85-88.

上一篇: 小學誠信教育論文 下一篇: 化學與材料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线影院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