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06: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盈利能力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0引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全球化,我國的銀行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盈利能力才能避免淘汰,在競爭中贏取勝利。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盈利、長期發展等問題。上市商業銀行作為通過經營風險來盈利的商業性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資本結構理論,由于存款保險制度、法定準備金、監管資本等方面的嚴格限制使銀行資本結構研究遠比一般企業要復雜。有效的資本結構會促使經營者努力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制定合理的治理結構,進而提高整體的盈利能力。
關于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間的聯系,很多西方學者做了深入的研究。Kareken和Wallace(1978)認為,銀行業是一個壟斷的存款服務提供商,在存在進入障礙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會不斷增加負債,因為此時它們可以憑借提供給存款者的服務來獲取利潤,存款越多(即負債越多),銀行的價值就會越高。
國內關于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和盈利能力關系的研究則較少。趙瑞、楊有振(2009)以10家商業銀行2001至2007年的財務數據為研究資料發現:商業銀行的融資結構與盈利能力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股權性質與盈利能力負相關;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資本利潤率正相關,前五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資本利潤率負相關;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利潤率顯著正相關。
由于盈利能力是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銀行的盈利情況,資本結構與績效的關系一直是財務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很多研究熱衷于將盈利能力指標作為資本結構的解釋變量之一進行研究;對于銀行資本結構與績效的研究通常使用單一的財務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并且集中于對商業銀行的治理、尋求補充資本等方面。隨著我國上市銀行的增多,對銀行業的監管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如何更好地控制上市銀行的資金風險是廣泛關注的問題。因此從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角度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
1樣本與變量選取
1.1樣本選擇本文將以我國10家上市商業銀行為樣本,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南京銀行,選取2004~2008年的年報數據為原始資料。由于有些年份部分數據不全,因此本文共有45組數據。
1.2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指標的確定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結合銀行業的特點,本文選取營業凈利率、營業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凈回報率、總資產報酬率這五個指標作為評價盈利能力的指標。關于資本結構指標的選取,本文采用巴塞爾協議的框架對融資結構進行描述,選擇附屬資本與核心資本的比例這一指標;對股權結構主要選用股權集中度進行度量,此處選用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這一指標;另外選取資產負債率考察總資產中債務資本所占的比重;選取資本充足率反映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
本文借鑒一般企業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關系的研究模型,將盈利能力的考察作為一個整體,得出盈利能力的綜合指標值,試圖構建以盈利能力的綜合值為被解釋變量、資本結構的各指標為解釋變量的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相互關系的函數模型,并利用相關數據對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
2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2.1上市商業銀行綜合盈利能力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將反映盈利能力的5個指標中的公共因子提取出來,用這些公共因子對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再進行綜合評價。
2.1.1是否適合因子分析的檢驗:判斷是否適合運用因子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和KMO檢驗。利用這兩種方法,對營業凈利率、營業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凈回報率、總資產報酬率進行了因子分析適合性的判斷。由檢驗結果可知,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卡方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這就拒絕了相關系數矩陣是一個單位矩陣的假設,證明了研究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KMO值為0.705,略大于0.7,因子分析的效果會比較好。
2.1.2因子變量的提取:設定提取因子的標準是特征值大于l。因此,選取了特征值大于l的作為因子變量,結果顯示有2個變量的特征值大于l,而且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78.274%,解釋了大部分的方差總值,符合構建因子變量的要求。由總方差解釋表的結果來看,本文應該構建2個因子。
2.1.3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根據因子得分系數以及原始變量的標準化值,可計算出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得分數,分數分別為Y1、Y2。其中,因子得分矩陣
Y1=0.329A1+0.260A2-0.074A3+0.239A4+0.327A5;
Y2=0.061A1-0.140A2+0.925A3+0.327A4+0.019A5
由提取公因子所產生的新生變量為Y1、Y2,由Y1、Y2的值可以計算出Y的值,進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綜合因子得分:Y=(58.008Y1+20.266Y2)/78.274。
2.2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的回歸過程在上述分析中已得到盈利能力的綜合值。為進一步分析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之間的依賴關系,使用回歸分析方法。以代表盈利能力的“綜合因子得分”Y為因變量,以附屬資本/核心資本X1、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X2、資產負債率X3、資本充足率X4為自變量建立變量之間的數學模型:Y=a+b*X1+c*X2+d*X3+e*X4+ε,其中,a為常數項,b、c、d、e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采用逐步回歸法,將F檢驗P值大于等于0.1的剔除出回歸方程,小于等于0.05的選入回歸方程,最終選入的變量剩下1個,為資本充足率。沒有進入回歸模型的各個變量的檢驗結果,其P值均大于0.05,無需再進行分析。由相關關系分析可得,相關系數為0.492,說明盈利能力與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由結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常數項為-0.925、系數估計值為0.084,均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此外F=13.748〉F(1,43)說明整個模型通過檢驗。方程為:Y=0.084X4-0.925+ε。
3結論與建議
我國上市銀行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關系實證結果表明: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即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越高,其獲利能力越強。商業銀行經營的本質是盈利,要獲得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
近年來,隨著應試教育的素質教育化的轉化,初中英語教法也在日益改革和創新。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為主的聽說訓練越來越受到教師的普遍關注。教學實踐表明,初中階段英語口語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甚至終生對于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興趣。口語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師生在頻繁的互動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選擇恰當的英語會話能力訓練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做到教學方法新穎得當
1、排除學生心理障礙,激發學生會話訓練的興趣。
七年級的新生面對英語內心既激動興奮又畏懼膽怯。因此,要重視和他們的第一次接觸,以飽滿的情緒讓他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我在新生入學之前總是先做好一件事:讓英語在教室布置中隨處可見。如一張有形有色的字母表,兩三條問候語或名言短句,在學習園地上寫上“Tryyourbest),在宣傳欄上寫上“Havealookatmecarefully),在榮譽欄上寫上“Congratulations!”等等。盡量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親切感。
第一堂課就要鼓勵學生開口。大聲地、流利地、自然親切地、甚至是眼神交流地與學生進行對話。要確保每個人都開了口,需要老師給每個學生足夠的關注,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期待做好。
要善于表揚。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白,語言練習本身就是一個從犯錯、糾錯,到犯錯、糾錯的不斷反復的過程,要放大膽子、厚著臉皮開口說;如教師有錯必糾,其結果常常是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由于怕說錯,而不敢開口。所以教師要暫時容忍學生口語實踐中的小錯誤。除了鼓勵、指導以外,應給予他們較多的鍛煉機會,使他們逐漸由羞怯變為敢說。表揚有多種多樣的形式:課堂上當場表揚、張貼背誦小測一覽表、作業本上寫上贊語等等。
適時地開辦學習講座。在學生剛入門學得正酣時,適時地開辦一些主題講座。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比如李陽瘋狂英語),介紹中西文化差異等。這樣的講座旨在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正確認識,開闊視野,引起他們對了解英語國家新奇感,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如果學生回答正確了,我則用贊揚的語氣和表情說:“Good!/Great!/Welldone!/Excellent!/You’reveryclever!/”.對于膽小不敢開口的學生或者學生在口語交際訓練出現錯誤時,我會用鼓勵的語氣說:“Nevermind.I’msureyoucandoitbetternexttime./Don’tbeshy./Itdoesn’tmatter.Tryitagain.”針對學生個別差異,在每次口語實踐時,我把易說的內容留給自信心不強,成績差的學生,多給他們提供參與機會,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給予肯定,逐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親切而耐心的啟發,熱情而充滿希望的鼓勵,滿意的微笑和點頭會讓學生有一種無聲的力量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3、根據口語內容,拓寬口語交際渠道
(1)創設情景
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情景構思新的形象,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如運用實物、圖片、投影、錄音、多媒體課件等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興趣。如教學(Book1)Unit1Canyouplaytheguitar?(《新課標英語》七年級)這一單元學習Can表達能力和詢問能力及回答。以明星圖片來展示語言點,PresentthepictureofYaoMing.andaskthestudentstoguessandsaysomethingabouthim.Hecanplaybasketball.Heisabasketballplayer.學習運用語言點Whatcanyoudo?Ican…小組開展游戲,鼓勵學生展出才能,拓展才能,培養學生動手動口的能力。
(2)模仿配音
錄音中英美地道的語音語調繪聲繪色,錄像中人物的感情、語言、語言更反映得淋漓盡致,配合錄像中生動逼真的情景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視聽,學生積極模仿,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扮演角色
在培養聽,說能力的過程中,要把對話的課文放在真實的語言情景里,讓學生練習使用,而不要只是照教科書朗讀對話或死背書上一句子,書中的Listen,readandact材料很好,培養學生活用所學的語言材料的內容。教師要指導學生模仿教材內容,自己編寫對話并在班上表演,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在實際活動中使用英語的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導演”的作用,把句型、對話、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使學生得到大量口語訓練機會。如學了購物句型時,我把講臺變“柜臺”,學生用身邊物品為“商品”,“小演員們”踴躍扮演顧客、售貨員等角色,投入到真實自然的交際功能,使機械性訓練過渡到實用性訓練,學生“學以致用”,“學以活用”,大大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4)復述課文
根據所學課文內容靈活自由地表演,強化所學知識。適當的提示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教授課文或對話時,改寫部分的內容,使課文變得更加有趣,再配合圖畫或把對話置于情景中,使枯燥的對話變活了。在聽,說訓練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連貫地對話或敘述的能力。
二、深入生活,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學生學習英語,僅靠課堂上幾十分鐘遠遠不夠。這就需要課外再創情景,進行鞏固。在日常生活中創設說練情境,激勵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英語。我每日讓學生堅持三分鐘FreeTalk,請值日班長用英語報告值日(onduty)等。同時,要求學生在校園內外,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和同學老師打招呼,打電話,借東西,請求幫助等。鼓勵學生學唱英文歌曲,背誦小詩或原版英文片段,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際應用口語的能力活動中,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下自我熏陶、自我欣賞。當學生津津有味地用英語交談有關他們自己、學校、家庭的情況時,一種學習的成功感和學習的興趣動機就會油然而生。
綜上所述,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探索是無止境的,我們不僅要爭取教學成績的提高,還要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著想。所以要特別注意初中英語會話能力的培養,利用情感教育,激活非智力因素,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課內外交際活動,真正為終生學習及將來真實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穿
參考文獻
1、《英語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英語教學策略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關鍵詞】高原訓練/運動能力/機制
高原訓練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將運動員組織到具有適宜海拔高度的地區,進行定期的專項運動訓練的方法[1]。國內外訓練工作者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訓練得到國內外體育界的普遍重視[2],同時高原訓練的方法也不斷改進,并采取了一些新的訓練手段及模擬訓練方法(如:高住低練訓練法、間歇性低氧訓練、低壓氧倉訓練、呼吸低氧混合氣體、模擬高原訓練場館、可調氧分壓式睡倉等)。參與高原訓練的項目已由原來的一些主要耐力運動項目,如中長跑[3]、競走[4]、自行車[5]等,發展到幾乎所有的奧運會項目。因此,高原訓練仍是目前體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熱點。
1高原訓練對運動能力的影響機制
高原訓練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并且存在著不同的適應規律。一般認為,人在高原低氧條件下,紅細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環功能增強是機體在該條件下進行的生理性代償的基本方式,而循環功能的增強是這種代償反應最重要的表現,機體通過神經反射和高層次神經中樞的調節、控制作用使心輸出量和循環血容量增加,補償細胞內降低了的氧含量,從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適應惡劣的低氧環境,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6]。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析,高原訓練對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高原訓練可改善心臟功能及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傳送;同時,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濃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細血管數量和形態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釋放和彌散,從而導致機體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訓練可使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升高,導致機體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綜合作用使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得到提高[1]。
1.1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的影響機制
1.1.1高原訓練使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
由于高原自然環境相對缺氧,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首先缺氧較早的反應是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值增加,以便攜帶和運送更多的氧氣到體內各組織,適應機體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訓練期間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紅蛋白。我國中長跑、游泳、自行車、滑冰等項目多年來高原訓練的實踐表明,高原訓練期間,運動員晨脈下降,血紅蛋白增多,乳酸曲線右移值逐周遞減,筆者跟隨甘肅中長跑、自行車隊高原訓練期間對運動員主要生理指標的探測也證明了這一點。血紅蛋白值的增加,并不是呈直線的,而是呈螺旋狀的,總的趨勢上升,但隨著強度的加大而間或下降[7]。
1.1.2高原訓練影響紅細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導致機體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關于高原訓練期間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并不一致[8]。馮連世[9]等通過系統觀察高原訓練期間優秀中長跑運動員血清EPO、RBC、Hb、網織紅細胞(RC)及血球壓(HCT)的變化規律,探討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生成的作用,為科學地進行高原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1.1.2.1高原訓練缺氧與EPOEPO是一種調節紅系祖細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濃度隨血氧含量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以維持機體在低氧或高氧環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當它的血氧濃度過高或過低時,會引起紅細胞增多或紅細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濃度下降持續4小時以上,就會刺激體內EPO合成的數量增加,繼之血液中EPO濃度增加,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增高[10]。當機體處于缺氧狀態下,血中EPO濃度會急劇上升,甚至超過正常基線1000倍以上,但這種變化只在缺氧時間超過4小時以上時才會發生。
1.1.2.2高原環境與紅細胞生成紅細胞生成增加,通過網織紅細胞(RC)數量的增加,血清鐵和鐵蛋白的減少得以表現[11]。與單純地在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相比,高原訓練似乎更能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研究發現,在中等海拔訓練和久居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之間,前者的RC明顯增加。這表明缺氧和運動這兩種刺激是分別起作用的,紅細胞生成的促進因素不僅只與缺氧程度有關。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過程中Hb濃度會直線上升,當EPO的活性和血氧飽和度降到低于60%時,Hb濃度又顯著降低[12]。
1.1.3高原訓練與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訓練可增加紅細胞的生成,從而提高紅細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紅細胞的數量穩定,由于幼稚紅細胞更易變形,運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細胞更高,所以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會提高,這可部分地歸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濃度在幼稚紅細胞中較高,它使收縮肌存在部分氧壓時,血紅蛋白對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紅蛋白釋放氧的能力,從而使肌體獲得更多的氧。高原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紅細胞中2,3-DPG水平,以彌補紅細胞的破壞對運動能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9]。
1.2高原訓練與線粒體
1.2.1低氧對線粒體的影響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條件下,可激活黃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黃嘌呤的反應,分子氧單電子還原為超氧自由基,并引發線粒體膜過氧化反應而損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長期高原缺氧導致骨骼肌橫斷面和線粒體明顯下降。通過適宜的高原訓練,促進了氧運輸系統的改善,增加毛細血管分布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高原訓練與蘋果酸脫氧酶(MDH)
MDH是機體有氧代謝途徑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實驗表明,有訓練者MDH活性的提高與SDH(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選用MDH作為有氧氧化途徑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機體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擬不同海拔高度進行1周耐力訓練后,平原效應期間,大鼠腓腸肌有氧代謝能力的變化趨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顯著回升。其中,2000m組MDH活性變化較穩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顯著高于平原訓練的對照組,表明高原訓練有利于提高線粒體的活性。
1.3高原訓練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1.3.1高原訓練對心臟的影響
心電圖對高原訓練運動員心電圖的研究[5]發現,高原訓練期間及返回平原后運動員左右心室電圖壓均較比上高原前顯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環境下訓練負荷使心室容積負荷增加,是心臟代償適應的結果。另外,經高原訓練后,運動員普遍呈竇性心動過緩,這種傾向更為明顯[4]。
心率李樺等對中日競走運動員在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進行一系列生理測試,結果表明:高原訓練后期心率明顯低于高原訓練前期。運動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達到通常公認的極限下負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高原訓練期間,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卻有所下降,說明高原訓練對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訓練可增加心臟的負擔,但可減輕骨骼肌的損傷程度[16]。
1.3.2高原訓練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低氧與肺血管結構重建肺血管結構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癥等損傷因子發生的血管結構改變。肺血管壁的內皮細胞(EC)、平滑肌細胞(SMC)和成纖維細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多與堆積等變化是肺血管結構成分對缺氧刺激的反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減少是肺動脈壁增厚和順應性降低的代償性反應[17]。
肺通氣功能劉海平[18]等通過對9名世居高原的運動員從高原下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測試發現,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處于良好狀態,在通常指標的變化圖上,出現了一個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氣功能有所加強。
最大攝氧量對高原的效應許多學者眾說紛紜,如BuskirER[19]等認為低氧訓練可增加平原時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車運動員在海拔2300米高原訓練后V[,o[,2]max]卻下降。繆素坤等[5]研究發現,高原訓練兩周后,V[,o[,2]max]絕對值和相對值較平原分別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顯提高。
緩沖系統運動員初到高原,緩沖系統偏酸。到了后期脫離了偏酸狀態,說明通過高原訓練緩沖系統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高原訓練對血乳酸的影響
高原訓練后期與前期相比,乳酸代謝明顯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線右移[4]。還表現在以相同強度運動時,高原的乳酸值明顯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訓練后乳酸濃度下降,逐漸接原安靜值。推測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遲;(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強;(3)緩沖系統功能提高[4]。
2小結
高原訓練的效果受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時間長短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關高原訓練的研究結果,會有許多分歧和爭議。在機體對高原訓練的生理適應研究中,EPO的變化規律及其適應機制、紅細胞升高的機理、蛋白質的代謝特點及激素的變化與調節,高原訓練的營養與恢復等問題,仍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馮連世.高原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4):1
[2]付遠揚,等.高原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3]Kijinkim.Effectsofthreeweeksofaltitudetrainingonaerobiccapacityofelitemarathoners.[J].The5thinternationalcourseandconferenceonPhysiologicalChemistryandNutritionofexerciseandTraining.Beijing,China,1995
[4]李樺,等.中日競走運動員高原訓練的生理機能及運動能力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5,15(5):30-39
[5]繆素坤,等.高原訓練對優秀自行車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2,12(1):47-50
[6]衛小紅,等.人體低氧狀態心血管功能代償水平的個體差異[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8,19(1):49-51
[7]韓佐生,等.高原訓練結束至下高原參賽間隔時間的探討[J].體育科學,1998,18(2):52-54
[8]SatinB.Biologicalfindingsondevelopmentalbyaltitudetraining-maindirectionsofactivationandeffectiveapplicationofthemedicineandmasaleresearch[J].IHighAltitudeTrainingConference.Apain,1997
[9]馮連世.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紅細胞生成的作用[J].體育科學,1998,18(4):78-81
[10]李佳音.紅系生成素[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1,14(2):84-86
[11]MairbaurlH,etal.Unchangedinvivop50athighaltitudedespitedecreasedredcellandelevated2,3-DPG[J].J.ApplPhysiol,1990,68(3):1186-1194
[12]MairbaurlH.Red bloodcellfunctioninhypoxiaataltitudeandexercise[J].IntJSportsMed,1994,15:51-63
[13]ZhangY,etal.EffectofacuteexerciseonrespiratoyChinaofmyocardiummitochondriainrats[J].11thInternationalBiophysicsesCongeses,Budapest,Abstracts,1993.204
[14]Cerretlip,etal.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tothestudyoftheeffectsofaltitudeonmusclestructureandfunction.Int.J.SportsMed,1009,11(1):2
[15]王榮輝,等.模擬不同海拔高度低氧訓練對大鼠腓腸肌LDH和MDH活性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5-78
[16]趙中應,等.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0-73
[17]蔡英年.肺血管結構重建在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形成中的作用[J].生物學通報,1996,31(11):1-3
[18]劉海平,等.世居高原競走運動員在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動態觀察[J].體育科學,1994,14(3):68-71
一、功能對等理論概述
功能對等理論是美國語言學家和翻譯家尤金?奈達在1964年出版的《翻譯科學初探》中提出來的,他提出了“形式對等”和“動態對等”兩個翻譯概念。
奈達的對等功能強調的是相對意義的對等,翻譯的本質還是對文本信息內涵的傳遞,通過相對的對等,可以避免翻譯過程中一些過分關注原文而造成譯文難以理解的缺陷。
二、農學類論文界定及其特點
(一)農學專業的定義
農學專業是研究作物生產發育規律、產量形成規律、品質形成規律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并采取恰當的農業技術措施,實現作物的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專業。
(二)農學類論文英譯的文本特色
與其他英語類型相比,農學類翻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其客觀性、精準性、簡明性。
1. 客觀簡明的闡述。
要尊重原文的客觀性,譯文要盡量準確地傳達原文的客觀觀點,符合所涉及的科學技術及其科學領域的專業行文表達;譯者必須要全面理解原文的表述內容,包括原文詞匯、語法、邏輯關系和科學相關內容的理解。
2. 言簡意賅的措辭。
科技英語中頻頻出現大量的專業術語,其詞意比較穩定和單一,在表達上需要簡練的措辭;譯文要簡短精練,一目了然,文理通順,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譯文簡潔明晰,應是專業英語翻譯的理想呈現。
三、常見錯誤類別
本文從《中國農業科學》期刊庫中隨機抽取了20篇農學類期刊論文,從功能對等理論的視角對該類論文的標題、關鍵詞和摘要進行了英譯分析,發現概論論文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錯誤。
(一)標題的翻譯
論文的標題是整篇文章的濃縮和縮影,根據論文的標題,讀者能直接知曉論文大旨。本研究顯示這些篇論文標題的英譯存在以下問題。
1. 選詞錯誤。
農學類論文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客觀性以及科學性,在選擇用詞上要求作者區分出普通詞和專業詞,尤其是英譯成英文標題的對應表述。其中,容易忽略的還有縮寫的規范性錯誤,對于專有名詞的慣用拼寫,還要考慮“同拼異指”的現象,即同一縮寫對應指代兩個不同的專業用語。
例1:原文:轉抗蟲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對家蠶生長發育影響的評價。
譯文:Evaluation of Impact of Pollen Grains of BT,BT/CPTI Transgenic Cotton and BT Cor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lberry Silkworm,Bombyx mori Linnaeus.
分析:該論文標題英譯的結構是合理的,其中對于專有名詞的英譯采用的是專業術語直接表述的形式,對于相關專業讀者的理解是沒有偏差的。這也突出了農學類論文專業性、科學性的特征。
2. 句式結構錯誤。
標題通常以短語或短語詞組的形式擬定,多采用并列結構和偏正結構的形式。并列結構即闡述并列關系,偏正結構通常采用中心詞前置、中心詞后置等。由于中英表達的思維慣式的差異,在標題英譯的過程中,需要{整對應語序,達到表達意義上的對應。作者應根據原論文的側重點來選擇相對應的標題組成結構。
例2:原文:非洲農業產量對氣候變化響應與適應研究進展。
譯文: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frica: A Review of Impacts and Adaptations.
分析:該論文的中文標題結構是偏正結構,即農業產量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適應,但英譯標題采用的是并列關系,即非洲的氣候變化和農業產量,缺失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效應。在英譯這類標題時,應將研究的類型前置,以偏正結構或包含結構采用后置說明的表達形式。
3. 曲解原義。
標題英譯過程中,容易出現曲解原義、詞不達意的問題。逐詞逐句英譯,刻板英譯是造成這一錯誤的主要原因。只根據中文標題的字面意義,并未對論文的深意進行深層理解、分析,雖字、詞、句英譯都一一對應,但表達意義相差甚遠。
例3:原文: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肥料問題。
譯文:Fertilizer use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分析:不難看出,該標題的英譯和原標題所表述的研究側重點不一致。究其原因在于,作者未找準該論文的研究問題中心,理解有偏差,以致譯文中并未體現出“保障”之義,使得讀者在讀題時容易產生誤解,有曲解原義之嫌。
(二)關鍵詞的翻譯
關鍵詞是論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文章的檢索。根據關鍵詞能夠更直接、更精準地檢索,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實效性和精準性。在選取關鍵詞時,應少而精,精而準。本研究發現論文的關鍵詞翻譯存在用詞不當、書寫格式不規范兩個典型問題。
1. 用詞不當。
關鍵詞的個數直接限制了用詞的精準度和規范性。這里所指的精準性是其概括性以及實效性,簡而言之,少而精,精而準。關鍵詞應多用實詞,以名詞或名詞詞組為主,少用動詞或動賓結構。
例4:原文:土壤功能性狀。
譯文:soil functionalities.
分析:該原文關鍵詞由三個名詞構成,分別是“土壤”“功能”“性狀”,作者缺失了“性狀”的翻譯。在農學類論文關鍵詞中,絕大多數是專有名詞,而“功能性狀”這一詞,在農學類英文詞匯表述中有“functional traits”專業名詞。因此,對于專業名詞,要選取相對應的慣用詞匯,以免造成讀者的陌生化。
2. 書寫格式。
關鍵詞的英譯書寫格式,應按順序與原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且各英文關鍵詞用分號隔開,除最后一個關鍵詞后無需注標點符號;英文關鍵詞須首字母大寫,專有名詞或名詞詞組各實詞均大寫首字母,關鍵詞中出現的介詞、連詞等虛詞不大寫首字母。
例5:原文:水稻;高產;株型;栽培;技術。
英譯:rice; high yield; plant typ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分析:該篇論文的關鍵詞英譯,首字母均沒有大寫,不符合論文的書寫格式。
(三)摘要的翻譯
論文摘要是對正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它應該簡潔明了,含義明確,表達清楚,不僅可以幫助讀者了解原文的主要內容,而且也為科技情報人員編制摘要型索引提供依據。本次研究發現了以下摘要音譯錯誤。
1. 時態錯誤。
摘要部分的英譯,通常以現在時和過去時為主,少用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等。農學類論文音譯時,應該注重各時態的表現功能。
例6:原文:【目的】建立一種……的高精度非線性多維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方法】耦合支持向量機回歸(SVR)和帶受控項的自回歸模型(CAR),……【結果】3個農業科學實例驗證表明,……【結論】SVR―CAR是一種……序列分析方法,……有廣泛應用前景。
譯文:[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nove1 nonlinear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approach ... [Method] Integrated 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 (CAR)in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 ... [Resul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agricultural sample set showed that ... [Conclusion] As a novel nonlinear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analysis approach integrated CAR into SVR,... SVR-CAR,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prediction area of agriculture,ecology an d economics.
分析:該論文摘要部分,采取的是分點闡述的方式,清晰明了,分為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方面,并且在闡述目的和結論部分時用一般時,闡述方法和研究結果部分用過去時。條理清晰,表達時態與方式正確無誤,為正確的論文摘要撰寫范例。
2. 語法結構錯誤。
中英兩種語言本身就具有其語法、句法結構,因此在摘要英譯過程中要適當地調整句式結構。例如,中英文中的主謂賓位置大w相同,除開起強調作用的偏正、倒裝結構,而定狀補的句法結構則大相徑庭。為了言簡意賅地表達出實意,需適當地調整句式結構。
例7:原文:提高氣候變化對非洲作物產量影響的理解,揭示非洲農業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規律,是及時、正確和有效適應氣候變化的關鍵。
譯文:We ne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frica, and to know the responses of climate change to African agriculture. These are critical key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for agriculture in time.
分析:該句摘要的英譯在翻譯表述上沒有問題,但沒有考慮中英兩種語言表達的習慣差異。漢語表達上,習慣把關鍵詞、關鍵點后置,而英文中則習慣中心詞前置。因此,在英譯摘要的過程中要適當地調整句式結構,以適應英文表述習慣。
四、結束語
本文對相對典型的20篇農學類論文的標題、關鍵詞和摘要進行了相對應的錯誤分析,并總結歸納出了農學類論文英譯中常見的錯誤類型,結合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對其論文的英譯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提高農學類論文漢譯英的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近年來,國內教育界對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給予了極大的關注,2005年召開的全國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語教學研究會明確指出:研究生的英語教學一定要“以需為本”。“應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專業和相關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文字交流能力。”[3]為適應這一新的要求,國內許多高校相繼開設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選修課程,其中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被視為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選修課課時相對較少,大班授課,同班學生專業差異大,教師大多沿用傳統的全堂講解模式,教材較為陳舊,學生無法充分體會授課內容和自己專業的關聯性,因此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大,缺乏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
我們應該看到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現在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很多研究生已經通過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著較為扎實的英語基礎。另一方面,作為高層次學術精英,他們也擁有相當量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如果課堂上仍采用“滿堂灌”的形式,僅僅強調對語言的講解,就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們要尊重研究生的認知特點,探索一種能夠讓學生全程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去觀察、體驗、交流、學習、總結,在實踐中更新知識結構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形下,目前國外較為盛行的“項目驅動教學法”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項目驅動教學及理論基礎
項目驅動式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圍繞某一項目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4]項目驅動教學目前在西方國家頗為流行,不僅用于語言教學,還廣泛地用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中。該模式模擬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注重語言的實用性,讓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相互協作、討論,親自操作,積極探索,主動研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在此過程中主動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并在將來的工作中順利完成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Railsback認為[5],項目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以學生為中心或導向;②有具體的項目起始階段、實行階段和完成階段;③項目內容對學生來說有意義,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能夠進行直接觀測;④項目解決的是真實的問題;⑤學生進行的是第一手調查研究;⑥項目必須尊重當地的文化風俗;⑦項目具有和教學大綱、學校、地區以及國家要求相符的具體目標;⑧有可以分享的具體成果;⑨重視學科知識、生活知識和工作技能的相關性;⑩有反饋和評估的機會;輯訛輥有反省和自我評價的機會;輥輰訛擁有真實的評價體系,如學檔、日記等等。
人本主義教育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以及多元智能論為項目驅動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在教學目標上,應該強調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在課程內容上,應該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在教學方法上,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現,自我評價。學校和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和氛圍。教師的職責不應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該是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6,7]。建構主義提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新舊知識之間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學生應該是積極進行意義建構的個體,“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8]。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和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多元智能論認為人的智能不僅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語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還包括身體運動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認知智能[9]。多元智能論認為教師不能只以某一種智能的高低去評價學生,因為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學校應突出“個性化教學”,為學生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項目驅動教學充分體現以上教育理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完成模擬真實情景的特定項目的過程中,相互協作,積極探索,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另一方面,隨著校園網絡化的普及,網絡給我們的學習理念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學習從課堂向課外延伸,由階段性轉向終身性,由教師全程監控逐步轉向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10]。網絡的介入可以最大化地發揮項目驅動教學的優勢,互聯網上的專業數據庫和搜索引擎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豐富的真實語料,便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思考、分析、總結、歸納本專業學術論文在語篇和語言運用等層次上的特征。此外,隨著各高校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和進一步完善,教師可以在網上管理、指導和協助學生學習,為他們提供學習資料、數據庫和詞典庫的鏈接以及學術論文篇章范本,在線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建立電子學檔,學生將作業提交在學檔中,實現網上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論文修訂。總之,網絡和項目驅動教學的結合有利于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學要點
1.體裁分析
最初人們對學術篇章的分析僅僅局限于篇章的表層語言特征,后來人們發現特定篇章中的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是有一定的交際功能和意義的,因而提出了體裁分析的概念,其中代表人物是美國語言學家Swales。體裁分析的優勢在于它能夠超越篇章表層的語言特征去對篇章的宏觀結構及交際功能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探討。體裁分析是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選詞造句的技巧、謀篇布局的機制,而且對語篇的體裁結構有一個宏觀的認知把握,以提高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使他們在將來的學術研究中能夠遵循學術規范并且更得體地運用英語”[11]。學術論文的體裁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學術論文結構層面,包括論文的宏觀結構及論文各部分的語步結構;二是論文語言特征層面,如情態、時態、轉述及措辭等[12]。
(1)語篇結構。學術論文不同于文學作品,它遵循約定俗成的寫作慣例。比方說,實證性研究論文的正文通常包含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和結論幾個部分。Swales曾對學術研究論文各部分的語篇構造和語言特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比方說他曾經將學術論文的引言部分分為三個語步(move),每個語步下面又包含若干具體步驟(step),如圖1所示[13]:很顯然,Swales的以上模式是“通過揭示作者的交際意圖來達到描述引言部分結構的目的[14]。”由于國內研究生缺乏語篇構造的基本知識,有些學生僅僅將論文按照中文模式翻譯成英文,沒有遵循西方學術論文的體裁和交際慣例,很難被國際權威期刊接受。比方說,有些研究生的論文中根本就不談及相關前期研究,殊不知任何一項研究都是相互關聯的,不可能絕對獨立存在。為了使更多的研究生能夠走向世界,有必要將體裁分析融入學術論文寫作課堂。Swales等語言學家詳細地分析了研究論文各部分的體裁篇章結構和邏輯關系,其取得的研究結果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此外,論文中的一些微觀篇章結構,如例證、因果關系、對照對比、定義、分類、描述等也是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授課要點。
(2)語言特征。學術論文的語言分析包括情態、時態、轉述及措辭等方面的內容。情態動詞是模糊限制語的一種形式,合理地使用模糊限制語可以避免把話說得太絕對,讓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陳述的觀點更加嚴謹、周全和客觀[15]。中國學習者由于不懂得正確使用情態動詞,往往把問題論述得較為肯定武斷,從而影響了論文的可信度。
1.畢業論文題目背景、研究意義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1)研究背景
八十年代以利潤和產值為主要的盈利分析,評價分析的方法比較簡單單一,考慮的因素較少;九十年代以后綜合性的盈利能力評價體系開始應用,它對復雜的市場分析更加客觀和真實。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特別是股份制企業的建立,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良好的盈利能力來吸引股東投資,很多公司每年都會進行盈利能力的分析。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企業間面對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而且國外的企業的產品也進入到中國國內,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壯大,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保證企業能夠盈利,持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發展的動力。盈利能力,是企業各個層面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實際上就是對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等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的強弱是通過企業利潤率來體現的。不管對經營者還是投資者來講,進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夠及時發現管理經營和投資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改進對策,促進利潤率的提高,從而獲得高額利潤。不管是企業的債權人還是股東,進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夠防止投資失敗的出現,從而實現投資資本的回收及增值。因此,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是對企業進行客觀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幫助企業對財務數據上的企業收入和利潤分析,量化企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過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企業長期的盈利質量,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成長性以及持續性進行重點描述,從而得出企業在長期的盈利能力的情況,對企業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絕大的幫助。另一方面,
盈利能力是企業外部和內部利益關注的方面,通過對其的分析對公司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本選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本文首先對我國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盈利現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這些信息發現格力電器經營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電器運營政策。可以為其他企業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2)研究意義
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幫助企業對財務數據上的企業收入和利潤分析,量化企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過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企業長期的盈利質量,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成長性以及持續性進行重點描述,從而得出企業在長期的盈利能力的情況,對企業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絕大的幫助。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企業外部和內部利益關注的方面,通過對其的分析對公司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本選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本文首先對我國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盈利現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這些信息發現格力電器經營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電器運營政策。可以為其他企業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3)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盈利能力問題是一個企業管理重要核心之一。這一問題在西方國家較早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國外學者對于盈利能力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對盈利能力進行了研究。
K.
Krausa(2017)在《跨國公司財務控制系統一實證調查》中出現了評價企業經營狀況的指標,即投資報酬率。他通過分析美國30多家跨國大型公司的業績狀況,總結出了企業績效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投資報酬率[1]。
Jun
Ye(2017)提出了企業可持續增長的觀點,即給可持續增長率下的定義為“公司銷售在不耗盡財務資源情況下能夠增長的最大比率”,該觀點的出發點是基于財務管理的角度[2]。
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不少學者在吸收和學習國外盈利能力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孫語諾(2018)提出了“超額利潤增長率”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實力、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創新與發展能力進行評價[3]。每一個評價內容由若干個指標構成。這些指標最終反映的經營成果體現在“超額利潤增長率”上。
李明明(2018)選出4個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利用主成分法對其進行綜合得分評價[4]。
王海林(2018)中提出:將企業周期與盈利能力結合起來,以中小企業(奇瑞)、房地產行業、資產重組作為研究對象,選取與研究對象盈利能力及生命周期判斷有關的不同指標,建立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5]。通過財務、非財務指標最終能夠判斷企業處于哪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老化期。
俞旭芬(2018)從電力上市公司的市場背景和盈利現狀出發,依據盈利能力分析基礎理論,設計了一套適合電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體系,包括利潤水平、現金流量和成長性三方面[6]。
王玉倫(2018)認為,“在企業的財務評價體系中,盈利能力是核心。盈利分析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活力和發展前途的重要內容[7]。”由此可見,盈利能力分析在企業財務分析體系中具有關鍵重要的地位。
易文學(2018)認為盈利能力分析主要目的有三:從企業的角度看,經理人員可以利用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債權人的角度看,投資者可以通過盈利能力分析判斷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從股東的角度看,股息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密切相關,盈利能力提升使股東們獲得更多的資本回報[8]。
李慧玲(2018)闡述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不論是所有者、債權人,還是企業的經營者,都非常重視和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因為利潤是所有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業績的集中體現,也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來源[9]。
蘇欣(2018)運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其資產負債率和短期負債率均表現出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10]。
田宇(2018)采用凈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為公司業績的指標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企業盈利能力越強,負債水平越高,但其與行業并無明顯的關系
[11]。
以上國內外學者對盈利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國內中小型公司的財務狀況,通過分析盈利能力的形成原因,從而制定有利于改善這一現象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對盈利能力這一環節的科學管理,從而持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實際經營利潤,以此來穩定甚至擴大公司自身的市場份額。
2.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驟及進度安排
(1)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以杜邦分析體系理論和盈利能力理論為指導,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對盈利能力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研究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管理現狀及問題,進而對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改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管理的主要對策。
(2)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驟
文獻資料法:查閱的文獻資料,收集有關資料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的現狀。
分析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分析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
總結歸納法:根據論文的整體資料,提出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問題對應的對策。
(3)進度安排
2018年11月25日前:師生見面、確定論文選題;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2月05日: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
2018年12月06日—2018年12月25日:文獻資料查閱,提交開題報告;
2018年12月26日—2019年03月31日:畢業論文初稿撰寫,畢業論文中期檢查;
2019年04月01日—2016年09月10日:畢業論文修改、定稿;
2019年05月11日—2016年09月01日:畢業論文重復率檢測,畢業生答辯資格審核;
20196年06月04日:畢業論文答辯;
2019年06月05日—2016年06月10日:成績評定及優秀論文評選,根據答辯意見修改畢業論文,形成終稿,完善相關資料、存檔。
3.本課題的重點、難點,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課題的重點:
1.基于杜邦分析體系的盈利能力的相關理論基礎;
2.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的現狀;
3.格力電器盈利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4.完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研究難點:對格力電器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以及完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形成“杜邦分析體系下的盈利能力分析-以格力電器為例”的論文。
4.指導教師意見(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5.所在院(系部)審查意見
院(系部)主管領導:
一、簡介
1.文獻回顧
Nix和Peters(1988)做過問卷調查顯示,在200名被調查詢問的研發投入(R&D)主管中,約有一半的主管認為,當期企業用于研發投入(R&D)的活動經費,在很大程度上,受當期企業營業利潤的影響;50%以上的主管表明,如果當期經營收益達不到預期目標,短期內較為直接的反映,便是削減研發活動經費。將近70%的主管認為,會計準則中關于研發費用支出的會計處理,對公司的研發投入(R&D)有很大影響。如企業研發投入(R&D)費用化的會計處理,對企業研發活動的開展具有消極影響。Lev(2003)認為,在公司年度報告中,關于研究與開發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資金、技術以及人員投入等相關的數據披露不充分、不及時等問題,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傳遞無效。
國內學者研究的結論是:
(龍淑華,2008.梁萊歆,2009)深入剖析了新準則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得出:有條件的資本化可以通過,改善企業經營績效、利于企業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增強企業的外部融資能力以及促使研發管理的進一步規范化等途徑,有效地引導與激勵企業的研發投入積極性。
(付麗娜,2008.袁艷紅,2009.)等人認為,新R&D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會計實務操作難度大、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成本可能存在差異以及容易促使新的利潤操縱手段的滋生。國內研究都是規范性研究,缺少實證數據檢驗的支持。
2.研究假設與檢驗設計
本文選取了在中小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在對全樣本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子樣本做進一步檢驗分析。分別對兩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和OLS回歸分析。
通過分析我們可知,R&D會計準則變更最終會影響到企業R&D活動的經營投資決策,那么企業的R&D投入績效將有所改變。由此,提出本文的總體研究假設:
H1:R&D會計準則變更后,企業R&D投入績效有所改變。
同時,會計實務中R&D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直接對企業的盈利指標的賬面價值產生較大影響。一般而言,企業好的盈利能力可以保持與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等,顯然這將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成長空間。但是企業成長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市場反應過程,所以R&D會計準則變更,企業成長能力的提高可能較盈利能力的提高要晚。
H2:新R&D會計準則對R&D盈利性績效指標具有改善功能。
H3:新R&D會計準則對R&D成長性績效指標具有改善功能。
二、數據與檢驗
1.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鑒于中小企業的研發活動較為活躍,本文從2004年-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中選擇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公司為研究樣本。①在2004年-2007年已經在中小板上市并且對外公布了相應的2006-2008年3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②在2006-2008年3個會計年度財務報告中可以查到公司在這三年連續的研發投入支出總額。
自中小板2004年創立截止到2007年,共有202家企業成功在中小板招股發行上市,但是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只有94家,以此作為本文研究的全樣本。同時筆者考慮到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其2006年的財務報告可能受到“上市”因素的干擾而存在“盈余管理”的行為。所以本文將全樣本中2007年上市的公司剔除,保留從2004年到2006年上市的公司,共計44家作為本文研究的子樣本做進一步的檢驗。本文所涉及的數據來源于,樣本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公司年度報告和CSMAR數據庫等。
2.模型構建
具體而言,本文的OLS回歸模型包括:盈利能力回歸模型和成長能力回歸模型。在數據回歸處理過程中,本文分別用2006年和2007年的混合截面數據、2006年和2008年的混合截面數據以及2007年2008年兩年各項指標的平均值與2006年的混合截面數據,進行了OLS回歸處理。本論文中所涉及的回歸模型如下:
(1)盈利能力指標回歸分析模型:
從上表中交互變量DUM*RD與各盈利指標的回歸系數看:①總樣本中R&D會計準則與R&D盈利性績效指標不相關(2006年、2008年混合截面數據的回歸結果也與此類似)。②交互變量DUM*RD與ROEA、ROIG指標都不相關,這與本文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結果是相吻合的。
4.進一步檢驗:子樣本回歸分析
從上表結果,我們發現:①盈利能力方面,新R&D會計準則對企業R&D盈利能力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減弱趨勢(2007年、2008年兩年的均值與2006年的混合截面數據回歸結果也支持這一結論)。②成長能力方面,新R&D會計準則對企業R&D成長能力的影響表現為正向相關,但不顯著,這與本文描述性統計結果和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
三、結論
根據上文分析,筆者認為子樣本的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本文以子樣本研究結果為主總結本文的研究結論如下:
(1)假設(一)結果:新R&D會計準則實施,企業R&D投入績效有所改變。根據總樣本和子樣本所做的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以及OLS回歸分析,三者的結論是趨于一致的,即新R&D會計準則實施后,交互變量(DUM*RD)與多數績效考核指標顯著相關。
(2)假設(二)結果:新R&D會計準則實施,對R&D盈利能力有短期改善功能。新R&D會計準則實施后,交互變量DUM*R&D與盈利績效指標,如ROE、ROI、EPS等在2007年顯示正向相關,且通過了顯著性水平檢驗,但是到2008年,這種關系有所變化,盈利績效指標改善不顯著并且有下滑趨勢。
(3)假設(三)結果:無法判斷新R&D會計準則,對R&D成長能力的影響。從總樣本和子樣本公司的實證檢驗結果來看,交互變量DUM*RD與成長能力績效指標的回歸系數均不能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
所以,最后本文研究結論支持的觀點是:我國2007年實施的新R&D會計準則取得了較大改善,對R&D盈利能力的提高短期內表現顯著,同時新R&D會計準則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薛云奎,王志臺.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進[J].北京:會計研究,2001(3):20-27.
[2]袁艷紅.現行會計準則下研發費用的信息披露[J].會計之友,2009(8).
[3]付麗娜.論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4]龍淑華.企業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會計問題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論文要:文章從資產質量定義、資產質量特征分析入手,結合融資結構定義和理論,就資產質量對融資結構影響進行理論分析。
一、資產質量定義
資產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備條件,資產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經營活動的興衰和成敗。截至目前為止,資產質量還沒有確切定義。王生兵、謝靜(2000)提出資產質量是企業資產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綜合水平。資產的盈利性是指資產獲取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大小。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的周轉能力,其核心是變現能力。資產的安全性是指資產盈利和流動的不確定程度。李樹華、陳征宇(2000)提出,資產的實質是可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這一特征是確認資產的最重要標準。從理論上講,三年以上應收賬款、待處理財產凈損失、待攤費用及遞延資產的經濟實質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不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或者其效用潛力已經消失,應將其作為調整項目。張新民等(2003)指出,資產質量是特定資產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發揮作用的質量,具體表現為變現質量、被利用質量、與其他資產組合增值的質量,以及為企業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的質量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觀點關注的角度不同,王生兵關注資產的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和安全能力,李樹華關注資產的未來經濟效益,張新民關注資產的變現能力、利用效率和與其他組合增值的能力等。每個觀點各有側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資產質量,因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業的資產不但具有單一資產的物理特性,同時也具有作為企業整體資產的系統特性,因此,資產質量包括資產的物理質量和資產的系統質量,資產的物理質量是通過資產的質地、結構、性能、耐用性、新舊程度等表現出來。在描述一項具體資產的質量時,資產的物理質量尤為重要。資產的系統質量是指在企業整體系統中發揮的質量,具體表現為變現質量、先進質量和盈利質量(現在盈利質量和未來盈利質量、單一盈利質量和與其他資產組合的盈利質量)等方面。從財務角度考察資產質量,更關注后者,即資產的系統質量。
二、資產質量特征
根據資產質量的定義,可以看出資產質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性、先進性、收益性和變現性四大特征。
資產的存在性是指符合資產定義的資產是否真實客觀的存在。因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資產的會計存在屬性和實際存在屬性有差別。例如,變質的存貨,企業的會計賬目上還反映其存在,而實質上對企業的經營已經不存在。從財務角度考慮,只有存在的資產才有意義。
資產的先進性是指存在資產的更新度和周轉度。主要指固定資產的更新狀況和流動資產的周轉情況。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技術的發展,企業的資產也面臨著快節奏的更新,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流動資產則面臨著周轉速度問題,流動過緩的資產則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因此,資產的先進性特征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的更新度和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更新度高和周轉速度快的資產則代表資產的先進性好。
資產的收益性是指資產的收益能力特征,包括現在的收益能力和未來的收益能力,以及和其他資產組合的收益能力。資產的收益性即盈利能力要從資產的整體來看,不僅面對現在,更要面向未來;不單考察單一資產,還要考察企業整體資產的盈利能力,才能綜合判斷企業的價值和未來發展潛力。
資產的變現性是指具有物理形態的資產通過交換能夠直接轉換為現金的屬性。
資產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聯系。資產的存在性是先進性、盈利性和變現性的前提,先進性是盈利能力的前提,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資產的變現能力。因此,衡量企業資產質量,要進行綜合分析,從多角度進行衡量。
三、融資結構定義和理論
融資結構主要也稱資本結構,指的是企業的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不同比例的組合。債務融資主要包括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券等融資渠道;權益融資包括留存利潤融資和股權融資,而股權融資主要是指股票的初次發行、配股和增發。
關于融資結構的理論,主要有舊資本結構理論和新資本結構理論。舊資本結構理論包括傳統資本結構理論和現代企業資本結構理論。傳統資本結構理論包括凈收益理論、凈經營收益理論和傳統理論。現代企業資本結構理論包括MM理論和權衡理論。新資本結構理論包括激勵理論、信號理論和控制理論。
四、資產質量對融資結構影響的理論分析
1.資產收益性對融資結構影響的理論分析。資產收益性對融資結構影響的理論主要依據權衡理論和融資優序理論。融資結構權衡理論放松了MM理論關于無破產風險的假設,在考慮負債帶來的減稅利益的同時,引入了財務拮據成本和成本對資本結構形成的影響。該理論認為在負債的稅收利益和財務拮據成本之間存在著一種權衡(trade-off),當兩者之間的權衡使總成本最低時,就是最優資本結構。根據權衡理論分析,可以看出資產收益性大,則公司破產風險就小,財務拮據成本就小,進而可以使得企業負債的承受力向右延伸,即可以承受較大的資產負債率,預期資產收益性與資產負債率是正的相關關系。
融資優序理論是Myers和Majluf于1984年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企業在融資時首先偏好內部融資,因為籌集這些資金不會傳送任何可能降低股票價格的逆向信號;當企業需要外部資金時首先會發行債券,股票發行只是放在最后關頭,這個優先次序的產生是因為債券的發行不可能被投資者理解為一種壞預兆。如果企業內部人比投資者擁有較多的企業資產價值的相關信息,則股東權益被低估時,經理是不愿意發行股票進行項目籌資的(假設經理的行為是為了滿足現有股東價值最大化),只有在股票價格高估時才愿意發行股票。投資者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存在,因此,認為股權融資是不好的信息,將會降低股票的價格,這是經理不愿看到的。因此,在面臨項目融資問題時,企業更喜歡采取內部融資或無風險舉債融資或非高風險債券融資,而不采取發行股票融資,即融資優序理論。根據該理論,企業再融資時,首先考慮內部融資即保留盈余,然后才采用外源融資。對于盈利能力強的企業而言,會存在更多的保留盈余,相應它的外源融資需求就少。由此可以看出,資產收益性強的企業,其負債比率較低,除非在其項目需求的融資很大時,內源融資不夠,需要進行外源融資,首先是負債融資,負債比率有所提高。即資產收益性與企業負債比率是負相關關系。
由上述分析知道,如果資產收益性與企業負債比率是正相關關系,則支持權衡理論,否則支持融資優序理論。在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實證研究中,陸正飛、辛宇(1998)、呂長江、韓慧博(2001)研究發現,企業的獲利能力與負債率負相關;馮根福、吳林江、劉世彥(2000)等運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資本結構形成的可能因素加以實證檢驗和分析,研究發現企業盈利能力對與其資產負債率和短期負債與資產負債是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洪錫熙、沈藝峰(2000)以1995年-199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業類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盈利能力與企業負債比例存在正相關關系。可見,在我國資產收益性對負債比率的影響并不存在一致的結果。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不同的學者采用的樣本不同;二是盈利能力對杠桿的影響不是單獨作用,還要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許多學者并沒有對樣本進行細分,以區別不同盈利能力、不同規模等進行分析;三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還不成熟,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在不斷完善,特別是債券市場不發達,導致許多企業融資偏向于股權融資。
1 引言
很多學者都對油價波動對石油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資產盈利能力作為石油企業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標,受油價波動的影響十分敏感。為了將這種影響作用數量化,對這種影響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本文根據國際原油市場以及中石油公布的相關數據,運用回歸分析建立了國際油價波動對資產盈利能力的數量模型,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提高中石油應對油價波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
2 相關理論分析
2.1 油價波動理論
油價的波動由來已久,每次波動引起的石油危機對全球的影響都逐步加大。每次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的原因都不同。2000年以來,由于伊拉克戰爭,美元貶值等因素共同作用,油價一再攀升,2008年更是創下了147美元/桶的新高。此后由于危機爆發,油價下滑,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總體回落。
一般而言,影響油價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1)供求關系;(2)世界經濟發展水平;(3)OPEC國家的政策;(4)投機因素;(5)美元匯率;
此外,氣候因素、政治原因、替代能源的發展等都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
2.2 資產盈利能力概述
資產盈利能力可以用總資產盈利率和各種具體資產盈利率表示,由于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分析各種具體資產盈利率的重要性已經降低,故只需重點討論總資產盈利能力。總資產盈利能力由總資產報酬率指標來表示。總資產報酬率又稱總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3 油價波動對資產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
在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時,運用油價和資產報酬率的環比數據做分析,即:
RPWTI=PWTIt+1/PWTIt
RROA=ROAt+1/ROAt
本文擬以ROA作為因變量,以PWTI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
表1 擬合優度檢驗表Model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1
.799a
.639
.621
表2 回歸分析Model
Unstan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Error
Beta
1
(Constant)
-0.14652
5.225
.860
-2.804
5.577
.017
.000
RWTI
1.009
.197
得出模型如下:
RROA=1.009*RWTI-0.14652
需要說明的是,擬合優度R2僅有0.639,擬合度不高,模型的綜合解釋能力不強。這可能由以下幾點原因所致:
(1)資產報酬率在經營過程中所取得的各項數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呈現不規則分布。(2)在回歸模型中僅僅考慮到影響資產報酬率的一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型的整體解釋能力。
4 提出的對策和建議
面對今后幾年出現的經濟形勢,針對我國石油企業的現實狀況以及前文在油價劇烈波動背景下對我國石油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就如何建立我國石油企業競爭優勢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我國石油企業以后的發展有所啟示。
加快國內油勘探
我國的石油勘探屬于中等成熟階段,待勘探的石油資源潛力巨大。但是,勘探的難度越來越大,開采環境越來越復雜。隨著中石油的幾大主力油田開采年限的不斷延長,各大油田都進入了開采后期,儲采比降低、開采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石油的發展。面對后備資源不足、開采開采成本不斷升高的現實環境,今后,中石油應繼續推進西部油田的開發、深入挖掘東中部老油田的勘探潛力。
第二,利用期貨交易規避原油價格風險
我國每年的石油交易量巨大,但是并沒有成為國際油價的定價基礎,有資料顯示,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6%,但其在影響石油定價權的權重卻不到1%,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反映自己國內石油供需情況的石油期貨市場[1]。如果我國的石油企業和國家合作,構建東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并使中國的原油期貨價格成為國際原油價格的參考之一,中石油就能擺脫國際資本的控制,加強中石油對油價的影響力,規避油價波動給中石油帶來的風險。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
近幾年,中石油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卻落后于跨國石油公司。今后中石油的技術改革和技術創新應該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需要相結合,把石油企業的技術創新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相結合,培育持久高效的企業創新能力。
0 引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全球化,我國的銀行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盈利能力才能避免淘汰,在競爭中贏取勝利。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盈利、長期發展等問題。上市商業銀行作為通過經營風險來盈利的商業性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資本結構理論,由于存款保險制度、法定準備金、監管資本等方面的嚴格限制使銀行資本結構研究遠比一般企業要復雜。有效的資本結構會促使經營者努力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制定合理的治理結構,進而提高整體的盈利能力。
關于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間的聯系,很多西方學者做了深入的研究。Kareken和Wallace(1978)認為,銀行業是一個壟斷的存款服務提供商,在存在進入障礙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會不斷增加負債,因為此時它們可以憑借提供給存款者的服務來獲取利潤,存款越多(即負債越多),銀行的價值就會越高。
國內關于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和盈利能力關系的研究則較少。趙瑞、楊有振(2009)以10家商業銀行2001至2007年的財務數據為研究資料發現:商業銀行的融資結構與盈利能力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股權性質與盈利能力負相關;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資本利潤率正相關,前五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資本利潤率負相關;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利潤率顯著正相關。
由于盈利能力是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銀行的盈利情況,資本結構與績效的關系一直是財務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很多研究熱衷于將盈利能力指標作為資本結構的解釋變量之一進行研究;對于銀行資本結構與績效的研究通常使用單一的財務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并且集中于對商業銀行的治理、尋求補充資本等方面。隨著我國上市銀行的增多,對銀行業的監管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如何更好地控制上市銀行的資金風險是廣泛關注的問題。因此從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角度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
1 樣本與變量選取
1.1 樣本選擇 本文將以我國10家上市商業銀行為樣本,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南京銀行,選取2004~2008年的年報數據為原始資料。由于有些年份部分數據不全,因此本文共有45組數據。
1.2 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指標的確定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結合銀行業的特點,本文選取營業凈利率、營業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凈回報率、總資產報酬率這五個指標作為評價盈利能力的指標。關于資本結構指標的選取,本文采用巴塞爾協議的框架對融資結構進行描述,選擇附屬資本與核心資本的比例這一指標;對股權結構主要選用股權集中度進行度量,此處選用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這一指標;另外選取資產負債率考察總資產中債務資本所占的比重;選取資本充足率反映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
本文借鑒一般企業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關系的研究模型,將盈利能力的考察作為一個整體,得出盈利能力的綜合指標值,試圖構建以盈利能力的綜合值為被解釋變量、資本結構的各指標為解釋變量的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相互關系的函數模型,并利用相關數據對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
2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2.1 上市商業銀行綜合盈利能力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法將反映盈利能力的5個指標中的公共因子提取出來,用這些公共因子對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再進行綜合評價。
2.1.1 是否適合因子分析的檢驗:判斷是否適合運用因子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和KMO檢驗。利用這兩種方法,對營業凈利率、營業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凈回報率、總資產報酬率進行了因子分析適合性的判斷。由檢驗結果可知,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卡方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這就拒絕了相關系數矩陣是一個單位矩陣的假設,證明了研究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KMO值為0.705,略大于0.7,因子分析的效果會比較好。
2.1.2 因子變量的提取:設定提取因子的標準是特征值大于l。因此,選取了特征值大于l的作為因子變量,結果顯示有2個變量的特征值大于l,而且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78.274%,解釋了大部分的方差總值,符合構建因子變量的要求。由總方差解釋表的結果來看,本文應該構建2個因子。
2.1.3 盈利能力的綜合得分:根據因子得分系數以及原始變量的標準化值,可計算出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得分數,分數分別為Y1、Y2。其中,因子得分矩陣
Y1=0.329A1+0.260A2-0.074A3+0.239A4+0.327A5;
Y2=0.061A1-0.140A2+0.925A3+0.327A4+0.019A5
由提取公因子所產生的新生變量為Y1、Y2,由Y1、Y2的值可以計算出Y的值,進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綜合因子得分:Y=(58.008Y1+20.266Y2)/78.274。
2.2 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的回歸過程 在上述分析中已得到盈利能力的綜合值。為進一步分析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之間的依賴關系,使用回歸分析方法。以代表盈利能力的“綜合因子得分”Y為因變量,以附屬資本/核心資本X1、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X2、資產負債率X3、資本充足率X4為自變量建立變量之間的數學模型:Y=a+b*X1+c*X2+d*X3+e*X4+ε,其中,a為常數項,b、c、d、e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采用逐步回歸法,將F檢驗P值大于等于0.1的剔除出回歸方程,小于等于0.05的選入回歸方程,最終選入的變量剩下1個,為資本充足率。沒有進入回歸模型的各個變量的檢驗結果,其P值均大于0.05,無需再進行分析。由相關關系分析可得,相關系數為0.492,說明盈利能力與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由結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常數項為-0.925、系數估計值為0.084,均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此外F=13.748〉F(1,43)說明整個模型通過檢驗。方程為:Y=0.084X4-0.925+ε。
3 結論與建議
我國上市銀行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關系實證結果表明: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即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越高,其獲利能力越強。商業銀行經營的本質是盈利,要獲得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