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3 07:11: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德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尤其是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教師的愛像秋風,應該掃除每一個干枯的枝葉。對學生我像園丁愛幼苗一樣愛護著他們,但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我決不姑息。因為要想讓學生立世,必須先學會做人。我經常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每次考試前我都三令五申要遵守考風考紀,并用班級量化來加以約束。但總有些學生存有僥幸心理,忍不住以身試法。那次期末考試,以××為首的四個同學在考化學時作弊。我聽說后相當生氣,雖然監考老師沒有報到教導處,但我決不能輕描淡寫,自然免不了對他們進行一番教育。最后按照班上的規定,這些學生不但要在班上作檢查,扣除量化分,該科成績算零分,而且班干部要免除職務?!痢潦腔瘜W科代表,免除她職務時她哭了。我知道她有很強的上進心,并為班級工作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但我決不縱容她。過后我又找她進一步談心,鼓勵她化悲痛為力量,從中吸取教訓,以良好的心態和真才實學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失去了化學科代表的機會,還可以再去爭取它,甚至是更高的職務,只要你好好表現。我通常這樣教育學生:切勿做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要有真才實學。我的座右銘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并以此影響學生,教育他們養成誠實守信的美德。
青春是活潑的,有時有幾分沖動都是可以理解的。“一日為竊,終生為賊”的錯誤思想可能會貽誤一個孩子的一生,對學生“知錯改錯不為錯”,用你的寬容去面對那些有思想和心理障礙的孩子,用你的愛去熔化學生心頭的冰,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是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班級偷竊是件很令人厭惡的事,丟眼鏡的、錢包的、文具的事屢有發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問題集中在XX身上,我分析他家庭條件較好,可能出于好奇才故意為之。我先找他談話:“老師遇到個難題,你能不能幫我解決……”以請他幫忙調查的形式來明確老師是多么器重和信任他,隨后在班上說:誰拿了XX的眼鏡用,請快歸還;或誰開玩笑藏起了某同學的錢包,請盡快給他放回來。對“偷”只字未提,這類問題一般都能盡快得到解決。其實教師比“福爾摩斯”更要講究技巧。
二、審美教育的現狀認識思考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傳統文化也在不斷翻新,而審美教育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越來越重要,人們的審美意識越來越強。對審美教育也日益關注,跟風現象嚴重,這也使得許多人走向了誤區:
(一)審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隨從這種狀況在我國教育的體系中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孔子提出“師教”,從表面看是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而實際就是為儒家思想“忠君愛國”而服務,美育與德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德育有一定標準,教育方式就是傳統的灌溉式,主要就是對錯的判斷,是規范學生行為準則,也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標準,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審美沒有一定的標準,它更主觀,注重培養學生對的審美的觀念與創造力。但是他們又是緊密聯系的:美育可以陶冶情操,預防心理疾病;德育對美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果美育要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也是需要理論性審美對象為載體,美育與德育,他們在擁有共同特征的時候,還存在自己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響。
(二)審美教育=智力教育美術教育是指老師通過審美載體,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引導學生對美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美的思考,使他們成為有審美觀念的人,傳授審美知識,在審美過程里掌握審美知識,并總結出自己的審美觀念,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智力往往是培養理性能力,它是學生從主觀走向客觀,可見,智力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從主觀走向客觀的過程,使其邏輯思維形成。而審美教育更趨向于感性的培養,也就是通過當代審美的觀念,使學生由于理性的知識走向感性的認識,最終美化學生的心靈、語言、行為。所以,審美教育=智力教育的觀點是錯誤的。
審美體驗包括審美的直覺、聯想和想象,而這些情感中又和審美評價互相聯系、互相參透。聯想有一種事物而想起類似的記憶,主要與情感記憶相聯合。而在審美過程里經?;匕l生這樣的聯想,也就使審美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而想象就是以審美直覺和聯想為基礎,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形象,這個全新的形象在客觀上是并不存在的,他是虛擬的,他出現的動力就是人的情感。這個過程是時藝術創造的過程,而個人的審美意識和體驗就在不斷提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座右銘。她說:一個老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好他們。在她的眼中,“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從教生涯,她創造出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隊的奇跡。沒有體罰過一個學生,沒有向一個學生動過氣……她的教育理念在當今時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決德育問題的“良方”;是升華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強化職業情感,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拔疑钪凶钪饕臇|西是什么?”是對孩子的愛。這是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所以,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寶貴的職業情感,是一切優秀教師最為珍惜的一筆精神財富。師德教育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
一、愛之源
1.天職使然
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句話:“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后世?!苯處熤挥芯邆淞肆己玫牡赖缕焚|,才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傾注愛心。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梢哉f,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廣義的,是非血緣關系的愛,是對人類的愛,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愛的詮釋。它源于人民教師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源于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釋放和表達??梢哉f,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鏡子,是教師價值觀的具體體現?!皫煹隆笔墙處熉殬I的神圣靈魂,“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學生,寓愛于教育。
2.現實所需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到錯誤育人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教師習慣以“權威”自居,總是要求學生處處無條件地順從自己,一旦他們認為學生有“不聽話”的表現,就禁不住要對學生采取強制手段,從而導致不少學校師生關系比較緊張,產生對抗。所以,當前師德師風建設在實踐中面臨的最重大、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在“愛”的基礎上改變舊的師生關系,改變觀念,注重表達方式,建設新型的師生關系。
二、愛之道
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稱之為教育愛,這種愛,區別于父母子女之愛、兄弟手足之愛、親朋好友之愛,他不是出自任何形式的個人需求,而是體現著社會發展寄予教師的重托。教育愛包容著極為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可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一種親近感,一種理解感,一種期望感以及教師愿意為學生的成長而努力奉獻的熱忱。
有關文獻指出:教育愛是指教育者在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對受教育者的一種自覺、普遍、持久、濃厚、科學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基于親緣策系,不是出自個人需求,而是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
師愛,除了是教師的一種道德素質,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著重體現在教師對愛的理解、對愛的意義的認識以及對愛的把握上。愛,還應注意掌握一些具體的方式與藝術。愛學生,還要會愛學生。愛,不僅僅只是一種付出和給予,它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和靈巧的藝術。
1.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
尊重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理解能沖破師生間的冰封,信任會交融師生心靈,愛護會點燃師生的友誼之火。
在霍懋征老師教育的生涯中有這么一個事例:一個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舉起手要求回答霍老師提的問題,可是當老師問到他時,他卻答不上來。老師后來問他為什么不會也舉手時,這個學生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霍老師由此感到了學生都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訴這個學生,下次提問時,如果會答就舉左手,如果不會就高舉右手。此后,每當看到他舉左手,霍老師都努力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舉右手時則不讓他站起來。一段時間后,這個學生變得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衾蠋熐那牡匕堰@個方法也告訴了班里其他幾個學習不好的學生,結果發現整個班都變了。
霍老師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這件事證明,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處在成長期的學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與脆弱,更需要教師的悉心呵護。在此前提下,學生才會在一種健康、自由、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自覺學習。
2.激勵、賞識、參與、期待
激勵每個學生求進;賞識每個學生的才能;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來自教師的期待是學生積極進步的動力。真誠的愛、熱情的鼓勵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老師要激勵學生們增強自信,勤于努力;要為每一個學生取得的進步而鼓勁加油,使他們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而帶來的喜悅。
原來本班有一男生,文采不錯,寫得一筆好字。大男孩兒一個,卻很靦腆,上臺講話臉紅結巴,平時話也不多。有一次我上公開課,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學生上臺進行才藝展示,輪到他上臺表演書法,寫一個“雅”字,手抖個不停,寫完勿忙跑回座位。我想,這樣下去不是回事,如果不及時激勵他,給機會他鍛煉,對他有更高的期待,他的才能很難好好地發揮出來,也很難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后來,一有機會就把他推出去,練得多,膽量也就有了,上臺講話落落大方,語言流暢,字正腔圓。競選學生會宣傳部長成功,面對全校師生主持國旗下講話及全校性的大會小會,有模有樣,受到好評。
3.真誠公正,嚴愛結合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對學生的愛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沖動的。盲目的愛缺乏是非感,無明確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學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因權勢而愛,因門第而愛,因金錢而愛,這種愛會敗壞社會風氣,污染學生純潔的心靈。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成為有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等行為的真正公民,我們就應當真誠地對待他。
(2)不挖苦學生,不體罰學生。挖苦和體罰學生,不僅不能教育好學生,反而是對學生更大地傷害。愛是奉獻,愛也是理解;愛可以通過滿意而傳達,愛同樣也可以通過不滿意而流露;做為教師,就要體察學生心靈的變化,學會附耳細說,學會正面暗示。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其意義對于學生而言,不是終生的,也是短期內難以忘懷的。
(3)嚴愛結合?,F實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丑小鴨”。在我們的青少年中,有一批成績優秀,才華出眾的學生,對這些學生,教師的愛心要特別表現在錘煉其意志、幫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方面。但對待差生,教師應該先找出他們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們身上所存在的閃光點。因為教師的精力有限,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問題學生進行細致的教育和引導。愛一個“問題”學生才是對教師的考驗,而這正是教師的天職。每一個老師心里都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如果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成鋼。作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我們作為一名肩負著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師,應播種愛心,用愛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總之,要采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
三、愛之獲
1.愛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
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崩蠋煂W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所以,教育愛,也指師生之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相互尊重、相互愛戴的感情,是教育教學活動正常而有效開展所必須的保證。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
2.以“愛”收獲愛
在現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無不感受到愛的力量的偉大。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地教育或通過活動的方式傳遞愛的教育。如,我班一學生因意外事故受了重傷,住在醫院里還叮囑去看她的我:“老師,您一定要告訴班上的同學,明天有冷空氣,提醒他們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笔堑?,平時老師就是這樣關心她的,在她受了重傷后,老師和同學又給了她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所以懂事的她更知道如何愛他人了。又如,我所任課的2班有一男同學,平時沉默寡言,上課狀態不佳,老是打瞌睡,為此老師不少提醒他。他在我的印象當中也只不過是一位普普通通學生罷了。前幾天,我正懷抱一大摞資料,右手還提一個裝教學用具的包,這名男同學看見我這副模樣,趕緊走過來“老師!我幫你拿!”當時,我內心有一種羞愧感,在我心目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學生竟讓我如此感動。還有,“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們班學生第一時間自發地舉行哀悼,他們精心組織,莊嚴肅穆地開展了這一活動,使參加活動的孩子感受到了“大愛”的境界。在為災區捐款的活動中,許多同學慷慨地捐出了自己的不舍得多花的零用錢,真的體會到了擔負責任的快樂。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在教學中用“愛”去感化每一位學生,我們會收獲來自于學生更多的愛。
四、愛之悟
關愛學生,也就是關愛自己。作為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難免有情緒的低潮,難免出現情感的失落。由此,也許會滋生一些自由主義消極的思潮,低調地應對工作,這時我們更需要“愛”,愛工作、愛學生更是愛自己,以滿腔激情和高昂斗志投入教學中來。因為這是一種珍惜,是一種生命的表達。
面對工作壓力、面對別人的不理解、面對“清水*門”的經濟窘態,教師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神圣的歷史使命;應該學會忘卻感傷、丟掉失落;面對流動的學生,卻不能流動地失去了愛;送走了長大的孩子,轉身重復面對等待教育的孩子。調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態面對下一個受教育的對象。
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應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對教育愛的熱潮,在愛的教育過程中找到教師的樂趣。
是啊,教育需要愛,愛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喚。愛,是一個教師應有的品德,是寬宏、博大、和諧教育的理念。愛是共榮,為師德教育創建瑰麗的空間。
通過對歌唱曲目在審美活動中反復琢磨、識記、理解,愉悅的情緒就自然會調動學生認知的欲望,產生對演唱技能技巧的追求。所謂從易到難,就是從簡單的音階練習開始一步步進入帶詞練習,最后到聲樂作品完整練習。針對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差的現狀,先解決音準、節奏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再從呼吸、共鳴、發聲、咬字吐字等一系列技術問題上去要求,最后達到準確流暢地演唱。聲樂教學的下一步任務就是認真關注和引導學生對歌曲藝術形象的總體把握和塑造,啟發學生深入領會作品的內涵,感悟歌曲的風格,同時啟發學生能夠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創造性把歌曲內容和審美意境抒發出來。要鼓勵學生大膽演唱創新,不要一味地模仿,找到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審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聲樂課應該充分利用歌曲這種飽含藝術美的情感載體,激活學生的學唱心理,使他們通過歌唱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首先,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如范唱、教唱、藝術處理、伴奏等,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扉,使他們自然投入情感、進入角色。其次,在教唱過程中,要充滿熱情,通過歌聲這一審美媒體,傳遞和交流情感,使聲樂教學能夠融入于生動活潑的審美氛圍之中。實踐證明,凡是成功的歌唱都是飽含深情的內心表達?!奥暻椴⒚笔呛饬柯晿匪囆g水平的基本標準。通過聲樂教師教學投入的情感引導學生進入情感世界,平等互動。尋求聲樂美的開發,感受藝術美的表現,得到應有的審美教育。
以培養合格中小學音樂教師為主要目標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課,一般要求學好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還必須具備到中小學從事音樂教學和指導課外活動的能力,并按照中小學音樂課的基本性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會學生掌握從事普通中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能力。中小學音樂審美教育涉及到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大領域,知識技能面廣,綜合性強。音樂課必須以科學合理地進行歌曲演唱教學來培養學生審美教育能力。
1.學習掌握歌唱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愛好唱歌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歌唱自然成為進行審美教育最好的方式。所謂科學方法,就是根據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在不同年齡階段,根據音樂審美的規律進行歌唱教學。少年兒童的嗓音音域、變聲期嗓音保健、各種音樂教學法的常識及音樂欣賞的內容等等都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2.教育理念與時代要求不完全契合如今,大多數大專院校在新形勢面前,美術教學還停留在以教師講授為主。在美術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極為關鍵,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如果采用“填鴨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只能是紙上談兵。
二、大專美術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
1.開設靈活多樣的選修課大專院??梢栽诿佬g教學中開設靈活多樣的選修課,并在美術教學中加強針對性,有利于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如,在學繪畫和書法的人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裝裱這一美術行業開始走俏。以這一市場經濟現象為依據,通過增設字畫裝裱選修課,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掌握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
3.營造開放式學習環境面對時代的新要求,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不適應性日益凸顯,營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是滿足時代要求的必然之舉。如,教師可以舉辦書畫、攝影比賽,帶領學生外出寫生,等等。這些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101-01
1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師生雙向互動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育、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即使是凱洛夫的五段教學論(激發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雖然用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
新《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將語文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闭Z文,作為一門人文性術強的學科,它要強調的是一種“交際”,而這種“交際”實際上正是人與人之間一種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便體現為師生間的互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學生如果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那么,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改變這一弊端,實現師生間真正的教學互動呢?
首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角色轉變。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即以引導為軸線,以知識傳授為內容,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作用可以從提供者的傳授者逐步過渡為知識的導航者。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查閱和掌握有關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獲得一些教師也不曾掌握的知識,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與遠在天邊的人進行特定內容的交流,獲取對學習的有益指導;通過網絡,學生可以主動地摸索未知空間,豐富自己的知識,訓練出良好的信息素質??偠灾诰W絡媒體提供的條件下,有效的客觀資源更為豐富,學生自身資源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減少。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與傳統教學相比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與灌輸,教師的角色主要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表現主要是從前臺走到了后臺。
第二,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的BBS、社區論壇、聊天室、在線QQ等渠道或者發Email與學生進行同步或異步溝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某問題進行網上討論,可以與學生進行情感與思想的溝通,也可以在網上進行教學(在學校具備網絡教室的條件下),或者進行網上“故事接龍”等等。學生也可以通過QQ、Email等方式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動態,及對調整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從而實現師生間真正的雙向互動,而借助傳統媒體實現的師生溝通大多數是單向交互的,是教師到學生的,學生的反饋行為一般并不通過傳統媒體來實現,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借助網絡可以實現師生間的雙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實現學生與校園圍墻以外世界的雙向交流。
2 利用信息技術,強化閱讀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這一現狀將會有圈套的改變。在網絡上,存在著遠遠超出人們需求的信息,只要上網鼠標輕輕一點,古今中外各類文學著作,便盡收眼底。這將給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帶給革命性的改變。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閱讀教學呢?
首先,要培養學生網上閱讀篩選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科學中,過量的信息獲取被稱為“信息過載”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獲取的信息沒有好好組織,混亂地堆在腦海中,未經形成知識的信息,從而白白占據大腦空間。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準確尋找信息,正確評價信息,并把凌亂的信息組織成結構良好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素質。
第二,要利用網絡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教學活動。如在網上開展主題性研讀活動,選擇性閱讀活動和閱讀經驗交流活動。其次,主題性研讀活動是讓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文本,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從在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論壇交流心得,選擇性閱讀是讓學生在網上快速閱讀,然后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這是一種由“面”及“點”的信息輸入方式。
3 利用信息技術,改革作文教學模式
本文作者:沈嘩工作單位:長寧區少年科技指導站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強化美育的作用和方法
1、建立和諧的,富有情感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態度。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健康的形成。如何來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呢?(1)青少年科技教師要熱愛學生,誨人不倦。這是教師美德的基本原則,是建立良好師生感情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與交流的行為是人的天性中的重要一維。與人愛的天性相對的是怯懦,然而怯弱恰恰助長他人對自己的控制,人的良知和在良心規則之下的愛與交流是逐漸減少怯懦的重要途徑。青少年科技教師應警惕最極端的傾向,即控制變成了教師對學生行為的約束而使科技教育的愛落空。(2)教師要有民主作風。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相待,經常聽取學生的意見,形成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教師要關注到只有被靈魂所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瑰寶。(3)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就能把學生吸引在自己身邊。保持內心的寧靜平和平等性,是在高境界上接受穎悟知識的前提。使外在的知識和內在人格、思維模式、日常行為融為一體。一言一行無一不美,對學生自然而然產生強烈美的吸引力,向心力??陀^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范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2、發掘科技教育內容的審美價值青少年科技教育是教師指導學生對人類以往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論的學習探索過程,是引發青少年對真理有所企慕的一種途徑。青少年科技教育要努力通過教學使學生真實地感知到科學真理的無限性和開放性,獲得思想和心靈的自由。心靈美的核心是美的崇高感,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包含著豐富的審美教學內容,它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理性之美、大自然永恒和諧之美的教學,是漸進培養學生誠實、正直、勇敢、無私、忘我、耐心、堅忍、自主各種品質的有效手段。要加強對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更要加強學生的文明規范教育,引導學生把心靈美和外在美統一起來,做到行為美、語言美、儀表美和環境美。3、努力提高科技教育教學藝術水平沒有教學藝術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不會應用教學藝術的教師不會是受崇敬的教師。因此,掌握教學藝術,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藝術水平,應該成為每一位青少年科技教師終生追求的目標。親切的教學態度。教師的教態美,是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儀表、表情、姿態、動作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形象性是美育的重要特點。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要盡量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如教具、掛圖、錄音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論,也得到美的教育。生動的教學語言。教師的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構成教學藝術的重要形式。變化的教學節奏。在科技教育中也要講究節奏。要努力做到講課速度快慢適度,講課聲調高低有別,解決問題跌宕有序,力求青少年科技教育整體和諧。巧妙的教學情境。教師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要注意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視科學社會實踐,在科學社會實踐中美化學生心靈
科學社會實踐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具體、生動、豐富的特點,是我們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重要途徑,也為我們強化美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多年來我們曾和本區內外多所大學、科研機構、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社區街道等單位開展廣泛而密切的各種形式的青少年科學實踐活動。例如本區基層中小學的師生通過“走進科學殿堂”青少年科研課題研究活動這個媒介與大學教師、科研院所的專家面對面真實地交流、互動前行,體驗發現之美。亦師亦友。學師風范,獲得的絕不僅僅是具體問題的解答,而是啟發了師生的科學思維方法,了解到當今世界科技前沿的種種情狀,以及親眼目睹科研人員嚴謹的工作作風,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更體會到科學研究本身體現在發現自然、社會、生活法則中所具有的莊嚴肅穆的美學意義。
1.教與學的協調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運用自己所熟練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展示體育教師的“美”,引導學生追求“美”;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特色,合理的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做到“教”與“學”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發揮美育作用。
2.講與練的平衡
講與練的平衡包括兩個方面: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平衡;學生的“學”與學生的“練”的平衡。適當的講解要體現出老師的形體美、語言美,既可以吸引學生欣賞美,還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體會教學意圖和練習要領,有展示“美”的欲望。講解清楚,練習勤奮是完成教學內容的重要條件,從教學的目的和培養人才的目標來看,知識只有轉化成能力才有意義。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動作(教學內容),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要掌握該動作的初級理論要領,要能夠講述其“所以然”,這是全面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的必然要求。必須指出:講與練的平衡,不是平分、均等、平等,而是教學最佳效果的恰當比例;“教”是學生欣賞美的過程,而“學”是學生展示美的過程。
3.人的美包括“內在美”和“外在美”兩個方面
二者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體育環境的美育價值在于激發學生內心世界的美即“心靈美”。美學家庫申說過:“心靈美就是精神的美與道德的美”。心靈美是人美的核心,是人美的靈魂之所在。只有心靈美才能孕育出毫無矯揉造作的語言美,才能孕育出禮貌文明的行為美。因此,體育教學環境對學生的美育作用不可忽視??茖W研究表明:各種不同的色彩不僅能構成體育環境的絢麗畫面,而且能夠影響人的興趣,陶冶人的情操,調節人的情緒。在體育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中學生對色彩的審美特性,并加以引導,不僅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而且還可以豐富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情感體驗,達到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學習興趣的目的。恩格斯指出,未來的人們“不僅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與自然界的一致?!辈⒄f:“人類偉大的天賦———對自然界的審美感,無疑能幫助人類實現這個統一”這種對自然界的審美感是在一些看來是尋常的現象直接影響下形成。所以,利用體育環境進行美育的任務之一,就是揭示自然美的規律的普遍適用性,力求使自然美成為美育的教材,人們心靈美的催化劑,投合人們的體育審美需要,激發人們體育的審美情感,使他們有愉悅的感受,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在體能、技術、智能、品德等方面都有所裨益。
審美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文學審美教育是以塑造全面發展、健全個性為最終指向的情感教育,它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內在潛能的發揮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學者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曾對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論述,他認為培養“完全人物”―體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發展的人,必須重視并實施美育,因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城,一面又關德育和智育手段”。
一、研讀
研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自閱讀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要重視學生的初讀感受,要求學生直接閱讀原文,不使用參考資料。在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再結合必要的參考資料,以啟發思考。閱讀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比如詩歌教學中的閱讀一般要以誦讀的方式進行,詩歌的抒情性和獨特的節奏韻律決定了詩歌的詠歌特征。誦讀可以營造氣氛,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氣勢、韻味、風格以及情感表達,更好地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中去。小說的閱讀方式可以選擇默讀,這樣有利于學生邊讀邊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默讀時可以指導學生自己提出思考問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戲劇的閱讀原則上可以由學生分角色朗讀,角色的分配由學生在課前自己選擇、自由結組。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保證課上朗讀的效果。散文的閱讀要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古典散文的閱讀可以像詩歌一樣誦讀,現代散文則要根據文體風格加以區別對待,抒情性的散文也可以以朗誦的方式進行。像一些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體,具有平和恬淡風格的言志散文則必須注重靜默品讀。當然課堂閱讀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使用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單一的刺激易產生疲勞,如果對于同一種文體采取同一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勢必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根據教學方法設計多樣性的原則,即使是同一種文體,也要變換閱讀的方式。比如同是話劇,古典戲曲就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現代話劇就可以先播放相關的錄像片段,吸引學生通讀原文。而小說的閱讀,則可以根據選文的實際情況提示學生將精讀、略讀有機結合,以提高閱讀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整體感知選文的主旨。
二、討論
因為學生的氣質、個性、經歷、美學興趣等方面因素的不同,故他們在審美接受中的領悟效果也因人而異難求統一。學生這種帶有較多主觀成分的審美見解,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正如高考作文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因此,他們需要把自己對美的理解通過討論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開展討論交流時,教師應就討論內容首先給學生適當作一些補充介紹,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有助于討論的進行。教師可根據課文特點,選好專題,啟發學生用審美的視角,在同一審美范圍內展開討論,相互切磋。文學審美教育除了品詞析句式的重點賞析外,還應以文學的形象性為出發點,重視聯想對比,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美的內容與形式,感悟美的本質與價值。審美教育離不開形象性、感染性,而文學作品的特征正是形象性和感染性。審美感知僅有零碎的片斷是很不夠的,還要從整體上去把握,使語言所描繪的形象得到深層理解。聯想對比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想象方式,有利于學生從整體去感知美的形象,領略美的意蘊。當學生對作品中的美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將零碎、片斷的審美直覺通過聯想對比連綴成完整的藝術形象。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適時點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美、表現美。
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加以篩選,選擇那些關乎課文主旨的,對學生學習知識有較大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將思考的過程有條理地表述出來。討論要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也要引導學生學會接受異己的聲音,比較鑒別,修正完善自己的見解。討論,不僅是思維的訓練,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思索,而且通過討論,相互借鑒、互相接受,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實現發展個性的目標。熱烈的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索興趣,各種觀點在碰撞中也時時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當然,這一活動要在教師的啟發、帶動下才能有序進行。
三、展示
審美教育中的接觸美、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都是審美接受的中間環節、途徑和方法,它們的最終導向是審美創造和審美表現。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中,不能忘記聯系現實生活,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啟迪智慧,挖掘潛力,讓學生把在審美教育中獲取的知識與技巧運用到學習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去,使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自由作文,展示才藝,鼓勵學生在開放的狀態下創造美、表現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6-0139-02
一、小學語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是一種職業,現代化教師必須是專業化的,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社會要求。教師現代化的含義涵蓋了各個方面,例如學歷、師德、知識等等。隨著教育改革與發展,國家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具有高學歷、豐富的知識,還要有高水準的師德。在學生接受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僅僅學會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叫教學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一種比較廣義的成功,除了讓學生學會知識之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1)教師要有科學的教學設計能力。要在語文這種博大精深的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做人以及做事。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個語文課程的教育設計上有著全面的考慮和統籌。其一,要以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為根據來進行語文教學內容的設計,使課程教學具有科學和合理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教育理論以及較高的人文素養,還要懂得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其二,在對課程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有策略性。就是說要有應對問題的自如能力。(2)教師要有精湛的研究能力。對于小學教師而言,他們屬于應用型的人才,主要從事的研究是應用型的研究,要研究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學生。對于教師而言,其教育任務就是使自己的學生能夠學會立足于社會的本領。所以教師要有比較強的研究能力,即以能夠清楚研究自己的學生為目的,能夠對學生的整體性和個體性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導和引導。(3)教師要有高度的自主意識。對于現在的教學,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作為教師應該摒棄那些傳統的呆板的方式,加強自己的自利和意識,這需要教師不停地為自己充電,保持積極向上的教學和學習態度,使自己得到全面提升。如果教師只是為了應付政策而去學習,那結果只能是教師流于表面化,影響自身的主動性發展。[1-3]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
第一,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要做到聯系實際,將封閉的課程走向開放。語文課程的改革就要使其教學理論在豐富的、動態的教學世界中得到解放,而不是被束縛在一種理論形態里面。語文教學只有孤立的字、詞、句、篇和機械的做題訓練,便失去了生機和活力。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曾經說過,在語文教學的園地里存在著“兩座山”,問答式的分析和習題式的訓練。其中后者的特點就是量大、名目多、毫無意義。這樣的方式出現的后果只能是遏制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抹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分析力。[4-5]
第二,重視和加強學生的主體性。首先,教師要懂得,知識應該是“傳遞”給學生,而不是“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真正從內心感覺到對語文知識的需要。其次,教師要及時強化和更新自身的語文教學基本能力。這些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教學設計能力,教材分析能力,以及對學生使用各種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引導。最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的形式從獨自處理變為合作解決,學習的內容則由封閉的改為開放的,逐漸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背景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鼓勵懷疑精神和創新意識。
第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學習狀況的考察,往往是通過封閉式的考試進行的,這種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應該完善評價體系。首先,對于評價的內容,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而不是僅僅評價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此同時,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態度以及投入程度、完成學習和實踐任務的質量也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其次,要學會將教學評價體系多樣化,各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三、加強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意識
對于小學語文學科,從審美教育的層次來看,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著其特殊性。一方面,語文和審美教育有著天然的聯系,比如都具有形象的、直覺的、情感的、體悟的等各個方面的特點,即語文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另一方面,語文有著很強的實用性。眾所周知,對于語文來說,其作為一種語言性的文字,主要是人們用來表達情意的一種工具,是人們生活、工作以及學習離不開的工具,具有功利性。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體,例如應用文;還有一些其他的體裁,如散文、寓言、詩歌等;除此之外,可以說語文教材本身也是一種文學的體裁。所以說對于語文的教學,既是在進行審美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又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提高交流能力的一種教學。只有在語文的學習中融進美的因素,利用審美教育,才會給予語文課程豐富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讓其鮮活生動起來。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審美教育,就要注重對教師的要求,以及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非審美化的傾向,學生在對語文的學習中,并不是歡樂的進行暢游,而是行走在布滿荊棘的小路上。所以說要想將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真正的落實,就要做到以上幾點,唯有此才會使語文教學出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邊霞.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J].南京師范大學報,2001,(2).
[2]孫建龍,王云峰.“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