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06: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臨床醫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科研能力越來越被重視。以醫學臨床病例分析以及論文寫作的形式,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和科研能力。
選擇怎樣的時機和形式才能更好地開展臨床實踐和科研教學呢?筆者認為,在大三、大四接觸臨床醫學課程的階段開展比較適宜。因為,此時學生已經基本完成了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理論、知識與技能結構基本能滿足開展實踐和科研活動需要。
臨床實習醫生在醫院能真正有機會利用醫院的資源開展科研活動。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校時基本是大班上課,學生很少有機會與教師接觸。而在實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基本上是一對一,并進行同樣的臨床工作,為學生的科研活動打下了基礎。同時,撰寫論文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環節,是醫學生應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科學訓練,提高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重要過程。
一、教學目標
1.達到臨床實踐基本技能訓練的目的
(1)使學生在接觸患者、詢問病史資料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臨床工作的過程。
(2)初步掌握收集和處理臨床資料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3)有機會充分與接觸患者,進行綜合協調溝通能力的訓練,使學會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溝通技巧,獲得第一手臨床訊息。
(4)通過詢問病史患者、判定相關的檢查結果,讓學生分析病例,開展小組討論,使之對專業理論有更為系統、深刻的認識。
(5)學會團隊合作,利于今后臨床會診、醫師、醫護之間的良好溝通。
2.通過撰寫病例討論、專題論文,培養醫學邏輯思維
(1)熟悉和初步掌握科研論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寫過程。
(2)學會查閱文獻,開拓視野,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維模式。
(3)學會利用傳統教科書上未詳細提及的理論和技能,做一名會思考的臨床醫師。
二、實施過程
1.小組合作進行
學生自由組合,通常4~6人為一組,分工合作,各司其職。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負責。各組員分工整理臨床訊息(包括詢問病史、分析實驗結果),綜合分析、得出最后的診斷結果、診斷依據、鑒別診斷以及后續的治療方案。
在論文寫作中,由各組從中自由選擇一個課程論文題目或自行擬定,通過研讀文獻,列出工作思路,需要有自成體系的論點、論據、實驗方法、結論以及參考文獻等。論文寫作進行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與教師聯系,以便及時溝通,加強指導。
2.實踐能力及論文的評定
評定的主要目的在于評價學生通過教學掌握知識、獲得技能、發展能力等方面的情況。評價采取小組學生自評、不同小組之間互評以及結合教師總評的方式進行,這三者的評分比例為3∶4∶3,從而盡量避免教師個人評分的主觀性,又能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多的鍛煉。
評價要體現以下原則:
(1)學生自主性原則。小組的劃分、論文題目的選擇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從而調動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合作學習原則。以小組為單位,4~6個學生自愿組合為一組,促使他們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合作學習,不少學生發現學習資源就在身邊,而且能夠更好地發揮各自的潛能。
(3)發展性原則。注重學生上交的作品(病例分析的表達以及專題論文的撰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表現,如學習的進步、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生個性和價值觀的發展等。在評價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適合他們的要求,利于其健康發展。
通過小組討論,各組員分工協作進行臨床病例分析、撰寫專題論文,能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樹立科學精神,形成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信息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以及成就意識,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終身影響。
參考文獻:
[1]Shen Anding. The enhanced biology education (EBE) program atdrexel univerity[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1,20(05).
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是二級甲等醫院,是金州區的醫療中心,是大連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是金州區的高校畢業就業見習基地。醫院每年承擔大連醫科大學一個班的臨床畢業實習任務。臨床實習的教學是醫學大學學習的繼續,是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必須經過的實踐過程,此階段是醫學生的醫學教育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的最好途徑,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第一步,是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鞏固和提高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臨床知識和基本技能操作的能力。對于從學院課堂走向臨床實習的學生.盡管心理上有準備。但對醫院的工作對象和環境,醫療流程,各項規章制度還是陌生的。如何讓學生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熟悉醫院的流程和了解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為他們實習期間乃至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至關重要。現將醫院的具體做法小結如下:
1領導重視,保障臨床教學工作的順利和實施
院領導對教學工作高度重視,分管領導明確,組織機構健全。院內成立由院長、主管副院長、科教科、護理部、醫務科和各教研室主任、教學秘書、專家組成教學領導小組及教學委員會,負責對全院教學工作的領導、管理和質量監控。教學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科教科),具體負責醫院教學日常事物性工作;執行醫院教學委員會的決議和工作任務;制訂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及各項規章制度,合理安排院內教學活動,組織開展檢查評教工作.促進教學工作任務的落實。
醫院從主管領導到各帶教老師,都有明確的責任,各負其責。學生上崗前,主管部門科教科,組織各有關科室,分工對學生集中進行崗前培訓,使學生盡快適應醫院的規章制度。科教科定期向主管院長匯報教學工作進展情況,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主管院長有針對性地做出部署,以保證臨床教學工作的順利和實施。
2嚴格執行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教學質量
2.1臨床帶教老師是實習生專業實踐的啟蒙者,他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當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后,教師的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對于學生影響十分重要。鑒于此,醫院對帶教老師的挑選嚴格把關.高標準要求。要求帶教老師以嚴謹的作風帶教,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思想影響學生,同時以父母般的溫暖關心學生,使學生在即將走上社會、服務社會時受到好的感染。因此.醫院在帶教老師的選擇上,按照要求,經過多年考核、考查,著重選擇工作能力強,有豐富臨床經驗,醫德醫風好的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擔任教學任務,科教科組織他們認真領會教學大綱的要求帶教。
2.2建立監控機制,競爭上崗
老師的挑選不是一成不變的,帶教過程中,科教科根據教學管理辦法實施動態監控管理考核。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聽取學生對帶教老師的反應及評價,對帶教老師進行監督,擇優選拔優秀臨床醫生帶教,以保證教學質量。
2.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安排教學講座與教學查房。在教學講座方面,醫院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在教學查房方面,科教科定期組織教學查房競賽,請大醫知名教授來作點評,規范了醫院的臨床教學,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這對醫院臨床教學有具體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培養和鍛煉了一批臨床教學骨干,保證了臨床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為學生灌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全面發展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的觀點.抓住主要矛盾分清現象與本質,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幾年,隨著醫療制度的各種改革.醫療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患者就醫有了很大的選擇性,對醫院和醫生乃至診治方案的選擇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人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因此,在日常醫療和教學活動中,醫院和臨床醫生必須尊重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隱私權等一些有關權利,合理處理這些不利因素,提高法律意識,正確處理好醫療與教育的關系,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來積極開展臨床教學,在臨床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醫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007年l0月,大連醫科大學出版了《實習醫師臨床技能與操作指導》一書。這本書的出版,使醫院在規范實習醫師掌握臨床基本技能操作方面有了理論指導,為醫院深入開展臨床實踐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適應臨床實踐教學的要求,醫院在教學硬件方面購買了教學模具:中心靜脈穿刺插管模型、胸腔穿刺引流模型、骨穿刺及股靜脈模型、心肺復蘇術模型,建立了臨床技能實驗室。
在臨床技能實驗室里,醫院主講教師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法,逐漸深入開展臨床實踐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各教研室還根據學生輪轉病房的專業,組織多形式講座,強化學生“三基”訓練,著重做好各種基本技能操作訓練,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醫院還定期與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系,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方法,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更好更有效地做好教學工作。
中醫臨床醫學循證及其證據解讀
中醫臨床行為實踐,從理想情況下均應基于證據而力趨決策科學化;否則,這過程將會淪為決策層面的任意、臆想或權威武斷等。然而,循證醫學最初僅在20世紀后期才作為臨床研究方法引進應用于臨床醫學,并在隨后迅速占據中醫臨床各專科領域,被不少研究者視為當前臨床醫學與實踐標準化最偉大的革命之一。當前冠以“循證”標識的文獻報道幾乎無處不在,盡管他們聲稱采用了循證方法進行研究,然而其結果提示存有相當大的潛在異質性。循證醫學實踐一般可簡化為以下5個步驟,見圖1,其核心內涵在于:臨床實踐過程的醫療決策,必須最大化的基于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依據[16-18];而中醫臨床診治決策過程,應充分考慮當前最佳的研究證據、具體的醫療環境和患者的價值偏好取向,見圖2。在中醫臨床實踐層面,上述循證思維模式特別側重于當前最佳證據、臨床專業知識與經驗、患者需求這三者之間的平衡。中醫臨床實踐循證化的過程,亟需中醫臨床醫師從多層維對疾患進行有針對性的把控,兼統籌協調當前的醫患關系;旨在致力于構建臨床醫師和患者之間和諧的聯盟診治關系,盡可能的讓患者獲取最優化的生命質量及診療結局。圖1循證醫學實踐五步驟分析1.提出擬弄清楚的臨床問題2.全面檢索證據相關的醫學文獻3.對文獻進行有針對性的嚴格評價4.把最佳成果應用于臨床決策5.對決策效應及評價能力進行總結•關鍵詞•期刊檢索系統•電子檢索•手工檢索•其他補充來源•肯定最佳證據:個體化的臨床應用•無效或有害:停止/廢棄•不確定的證據:提供進一步研究計劃•疑難•重要ⅤⅣⅢⅡⅠ•有效性•適用性•重要性•臨床正/負效果•提高臨床水平•繼續教育前后比較、評價自身的臨床能力和水平圖2臨床實踐與醫學循證決策模式ABCDD具體的醫療環境最佳證據循證醫療決策患者價值取向假想上述這過程依次對證據層次進行分級,且與中醫臨床實踐證據推薦強度相銜接,那么,此類治療決策優化多數偏向于系統評價、Meta分析及隨機對照(RCT)試驗。可什么是中醫實踐醫學循證所涉及的“證據”?對此類證據的確切定義,當前卻很少有研究者提及。加拿大McMaster大學臨床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教授R.BrianHaynes早前曾較詳細地闡述循證醫學證據結構“5S模型”[19],其中,涉及對“某些研究類型的系統觀察”的概述,即針對某一具體臨床問題,全面檢索搜集相關文獻(一次研究證據),并從中篩選出與納排標準相匹配的合格文獻,借助統計學原理及方法,對此類納入文獻作進一步綜合研究而產生的新文獻(二次研究證據)。然而,此類證據怎么對診療決策提供依據,這流程仍有待理清。當前多數中醫臨床研究傾向于對研究效應值進行估算,并把此類估算值相關的“不確定性”范圍以統計術語(如置信區間等)表示。此類中醫臨床實踐聲稱結果“真實”,然而不一定是確切的“事實”,也無法適用推廣至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彼時的證據表明推論,或許隨后便被新發現的證據,替換或取代。上述這些效應量以概率的形式出現,并未能轉化或確保在任何特定情況下均恒定的效應值。從本質而言,上述的中醫臨床實踐涉及的“證據”通常為狹義的定義,對某一特定中醫藥干預行為是否可應用于某臨床語境下等問題進行臨時階段性的判斷。然而,這過程仍存有其他證據成分需要納入作全面綜合評估。對當前系列證據的獲取,并不意味著其適用于醫療衛生保健涉及的所有專業人員的臨床實踐。從倫理合理性層面分析,某些證據類型并不具備科學適用性,如某些研究者提出構想:針對抽煙給人體帶來危害進行RCT試驗以作后效評價,可此類研究被禁止開展,因不符合相關倫理學原則。為此,在當前的臨床實踐仍存有亟需進一步探討的不確定性或研究層面的“灰色區域”。
中醫臨床循證研究與醫學倫理合理性分析
循證醫學方法應用于中醫臨床實踐,從某種程度而言,其本身蘊含著一個道德層面的考慮,即推廣或廢止其應用的倫理合理性。當前既存的觀點多數想當然的認為,應該大力推進中醫臨床實踐循證研究的進程,因醫學循證其證據最優化的基本價值理論是正確的。然而,中醫臨床醫學循證化的過程,在當前陸續出現了不少的質疑;倘若中醫臨床實踐涉及的決策證據其本身既存著固有的問題,是否會在倫理層面對循證決策科學化造成影響?中醫臨床循證研究的過程存有質疑,多數在于其理論片面的認為,中醫臨床實踐只有通過醫學證據循證化的過程,才能讓結論趨向“事實”的潛在可能最大化。然而,在循證醫學證據校正與偏倚/社會因素的影響下,證據循證化過程并非必然導向醫療結局科學決策本身(如有利/不利結局等),見圖3;而此類不確定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對既往醫療決策最優化的理念帶來系列爭議。鑒于中醫臨床循證化過程其初衷在于追求決策科學化,保障患者接受當前最佳治療及健康獲益;可上述此類治療效能(不)確定性的存在,讓中醫臨床實踐循證決策過程是否與相關倫理原則相符備受質疑。在對醫學研究相關證據進行提煉合成過程中,存有不少潛在影響的偏倚因素,通常包括實施測量等技術層面的偏倚、文獻發表偏倚、經費資助來源等所致偏倚,特別涉及開發性試驗、商業利潤導向為主的治療研究。如,針對輕中度抑郁病研究評價,對接受抗抑郁方藥提取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干預研究文獻進行比較分析;其一,從技術偏倚層面分析,這過程更偏向于藥物干預,因試驗藥品本身容易模擬操作、更易接受雙盲等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而心理治療等相對復雜的過程,則幾乎無法符合雙盲等研究條件。其二,從發表偏倚層面分析,這在兩種干預方法研究中均有存在,可其效應更偏向于藥物治療。因藥物的介入與心理干預法相比較,前者治療療程相對較短;而較短的治療療程可讓患者更容易的完成這一項研究,從而增加試驗的統計效能。其三,從經費資助來源所致偏倚層面分析,與心理療法相比,將有更多的試驗研究偏向于新藥的研發;特別涉及到商業利潤獲取、專利權保護等,這將進一步促進著新藥試驗的開展;而對從事心理治療的相關研究者,并未有此類效益導向的心理與激勵機制。在此背景下,藥物研究進度繼續擴大,而心理治療法研究的進度則相對偏緩。隨著時間推進,很可能產生更多的藥物治療相關的研究文獻,且此類研究數據多存有顯性的統計意義;而心理治療法相關的文獻則越趨偏少。上述兩類證據量化的綜合推斷,很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即與抗抑郁方藥提取物治療相比,心理干預法相對無效或效果不顯著。其次,即使對心理治療法的效應量偏低,可通過證據解讀(如當前既存證據不足或其他因素影響)使之合理化。然而,基于循證醫學方法進行科學決策,藥物治療則更偏好地被研究人員推薦應用于各種臨床語境下,因為這抉擇過程更貼近趨向于當前最好的證據(即循證決策)。可藥物治療“真實”作用,或許并未如循證推導出的這般顯性有效,而心理療法干預則可能比當前已獲取的證據效能更優。基于此,上述這類推薦建議或許是患者接受治療的最佳選項,也可能并未能改善患者疾患癥狀、或對患者幸福安康產生獲益效應。因此,循證醫學決策所依據的證據推薦,在臨床實踐過程亟需作進一步嚴格的權衡評價。上述語境下的倫理分析,僅從個體層面闡述中醫循證醫學實踐對患者醫療行為產生的潛在效應。然而,在社會層面,循證醫學同樣對中醫臨床實踐不乏影響。如,當前為眾多臨床研究者所關注的是中醫藥系統衛生決策者或政策制定者,參照或冠以所謂的最佳循證證據推薦建議,間接的剝奪社會公眾某些基本健康保健服務。此外,其他社會效應還包括:中醫實踐循證研究可能會導致某些臨床醫師出于鞏固或維護權威而犧牲特定組群的健康利益;或循證化過程加劇著經費資助所致的偏倚、及其對中醫醫學研究證據的影響等;上述問題尚有待進行廣泛的社會探討。
中醫臨床實踐、循證醫學與醫學倫理的整合思維
參照歐洲、北美的有關模式,開展“標準化病人”項目,培養出60余位標準化病人志愿者,廣泛應用于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的課程與考試。由于標準化病人勝任“病史與體檢提供者”“評估者”和“反饋者”等多重教學角色,對學生臨床思維、知識掌握、臨床技能、職業化程度、人文關懷素養等能力的教學與評估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二)醫學在線考試與輔助教學系統的研發與使用
在交大生命學院的幫助下,設計并形成一套利用網絡終端的考試與教學系統。學生可以利用該系統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測試,并得到反饋。通過對知識掌握的評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對知識盲點的及時提醒。不同學習階段、不同程度的醫學生,均可利用該系統有選擇地進行反饋式學習。
(三)人文類選修課醫療溝通與職業行為等的開設與發展
2006年起,關注醫學生特定能力的人文類課程納入交大醫學院的選修課:醫療溝通與職業行為課程在職業禮儀、醫療情景中的溝通、不同醫療階段的倫理特征、發聲和語言技巧等方面給學生以輔導;形體塑造課程則關注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與理解、日常形體姿勢等內容。這些課程的開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形象,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設置與推廣
隨著標準化病人項目的建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各模塊的出科考試和畢業考試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考試可以根據具體的能力要求設置考站內容與規模,因此,可以對學生進行公平、全面的評估,并且考試結果對學生和教師都起到了積極的反饋作用。
(五)虛擬教學模式的開展和應用
虛擬仿真教學(Virtualreality)近年來已逐漸成為醫學教育領域的新興教學模式,是今后一段時間我國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重點。相較于傳統的模具和在線考試系統,虛擬仿真有其明顯優勢,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實感,計算機系統可以記錄并統計操作中的所有記錄和數據等等。
(六)序貫化教學模式的架構和形成
在原有臨床實習模式基礎上,增設以診斷學和影像診斷學內容(心肺聽診、影像學讀片、心電圖閱讀、化驗單閱讀)為主的實習前培訓,并實施實習前考核;同時,在入科培訓后增設實習入科考核。
二、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效果
(一)評估模式的改變,為醫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供了有效的評價和測量手段
用“結果性評價(OutcomeEvaluation)”逐漸取代“過程性評價(ProcessEvaluation)”成為醫學教育評鑒的主流,關注醫學教育“產出”的趨勢也進一步導向著對環節質量(即醫學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實施意見也指出,要“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樣突出了加強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由此,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是臨床教學單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貫化實踐教學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符合臨床醫學教學規律
根據正常的學習遺忘規律和以往教學實踐的經驗,完成臨床課程的醫學生在進入實習階段時,許多在一年多前學習的臨床必須的基本知識已經生疏,直接進入病區工作會因無法迅速有效進入角色,從而減少了有效實習時間,也會對臨床醫療安全形成一定的隱患。同時,對帶教老師而言,只有學生的“基本功”扎實,才能向其傳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識和能力,否則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簡單重復,影響到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在臨床期間的學習效果。因此,提升實習醫師基本能力是提高實習質量的重要途徑,進入實習前進行集中培訓,符合教學規律中的重復原則;也使學生臨床技能明顯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開始實習,也必然會實現更迅速、更顯著的成長,從而達到更高的程度,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1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辦公室組成及職能
(1)組成:臨床實驗中心主任由醫學工程處副處長擔任,另設副主任1名,負責運行和管理該中心所有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相關內容,對中心進行全面管理;具體日常管理工作由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辦公室負責,辦公室人員由醫院管理、臨床醫學、循證醫學、醫療器械專業人員等組成,分別對人員、項目承接審核、質量控制、醫療器械(包括醫用設備和醫用耗材)管理、檔案、資料、財務等工作進行協調管理。
(2)職能:①制定并不斷完善機構的各種管理制度、標準操作規程、技術性文件等;②對外洽談醫療器械試驗工作,對臨床試驗相關資源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接受該臨床試驗;③負責各專業科室試驗設施、搶救設備的統籌調配,并與各專業技術組協調溝通,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④對臨床試驗的各項任務,在試驗前、中、后各階段均按照方案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及監督;⑤妥善保存臨床試驗記錄和基本文件;⑥組織院內專業人員培訓,開展臨床研究咨詢及交流;⑦臨床試驗中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時,中心辦公室和研究者立即對受試者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及時報告倫理委員會、通報申辦者;⑧監督各專業科室完成日常任務,迎接資質認定、復核評審及相關的檢查。
1.2專業技術組組成及職能
(1)組成:為了保證臨床試驗申報的專業科室達到資質認定水平,中心辦公室對申報的專業科室的發展狀況和人員配備等情況進行綜合考察,最終決定將肝膽外科、骨科等11個在自治區處于領先水平的重點學科作為專業技術小組開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工作。
(2)職能:①試驗開始前,配合申辦者向倫理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按規定遞交相關材料;②確保足夠數量的受試者進入臨床試驗,并在合同約定的試用期內,合規和安全地完成試驗;③負責招募受試者,與受試者或其家屬、監護人、法定人談話,告知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預見的風險及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簽訂《知情同意書》;④確保將臨床實驗中任何觀察與發現均正確完整地予以記錄,并認真填寫病歷報告等。
1.3突發事件應急小組組成及職能
(1)組成:包括醫學工程處應急調配中心人員、各相關科室責任工程師、項目研究者等。能夠積極有效地預防或及時控制和處理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受試者可能出現的各種損害和突發事件。
(2)職能:①保障突發事件中醫用設備于完好待用狀態;②應急醫用設備的安裝、調試和驗收;③應急醫用設備的維修與技術指導;④統計匯總醫用設備狀態、使用情況等信息。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對突發事件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和參加人員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2倫理委員會組成及職能倫理委員會與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
從不同角度保護受試者,二者既是協作關系又是監督與被監督關系。
(1)組成:獨立的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由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8名委員參加,委員中有醫學專業人員,法律工作者,醫療器械專家及1名臨床試驗機構以外的代表。
(2)職責:①審議試驗方案及相關文件,提供公眾保證,確保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②建立工作秩序并履行職責,遵守政府管理部門要求;③監督臨床試驗項目是否按照已批準的臨床試驗方案進行實施和操作;④試驗完成后的全部有關記錄至少保留5年。
3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的硬件設施建設
(1)中心辦公室:現有中心辦公室、檔案室、質控室、器械庫房各1間。配備了辦公桌、電腦、電話、傳真機、會議桌、文件柜、儲藏架等,并指派專人管理。
(2)專業技術組:臨床試驗受試者接待室是研究者和受試者討論臨床試驗相關問題的重要場所,考慮空間私密性,各臨床專業組從實際情況出發,將科室內的小會議室改造成受試者接待室,配備了開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所需的設施,還配置了心電圖機、呼吸機等搶救設施及與各專業相符合的急救藥物,并指派各科室器械護士為試驗器械管理員。
4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制度與標準操作規程的建設
我院中心辦公室成立了管理制度、設計規范、標準操作規程編寫小組,實際工作由中心辦公室負責統一管理。涵蓋了準備實施到總結報告過程的各個環節。根據每項試驗活動的不同特點與性質,制訂了《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工作管理制度》、《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運行管理制度》、《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用器械管理制度》、《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人員培訓制度》等。根據現行規定制定相關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從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方案設計、急救預案和急救、質量控制管理、資料保存和檔案管理、不良事件及嚴重不良事件處理等不同方面建立了具有專業特色的操作規程。
5人員培訓醫院通過各種途徑
有針對性地為相關人員創造培訓條件,同時,制定完備的培訓制度及長、短期培訓計劃,定期組織機構人員、專業科室、倫理委員會及相關輔助科室人員參加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注重人員的基礎理論學習和循環教育,又注重實施操作過程的專業技術培訓,采取考試考核的方式檢查培訓效果,從而保證每個臨床實驗參與者都能正確執行有關規程。
6臨床試驗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
我院建立了專業科室、項目質控員和中心辦公室的三級質量保障體系明確了各級質量控制人員的資質要求和工作內容,同時,配合申辦者選派監查員的監查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與核查,將質量控制工作貫穿于臨床試驗全過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管理部門制定完整并符合相關要求的質控計劃,對試驗前、試驗中、試驗后的醫療器械均進行相應的質量控制,同時對部門質量管理人員的數量、專業知識與經驗、工作態度、持續改進等進行質量管理。
7我院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現承接項目
我院現承接了RHQ系列椎間融合器、可吸收性外科縫線、負壓傷口敷料3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項目,分別在骨脊柱科、肝膽外科、甲乳疝血管外科進行,對試驗產品的有效性、安全性進行評價。從計劃安排、臨床試驗方案的設計、中國臨床試驗病例報告表(CRF)的填寫到試驗過程的質量控制,都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目前進展順利。
選題就是想研究或準備解決的問題,如某一疾病尚未解決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治療、預防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選定要研究的問題后,才能確立研究的題目,進行設計,制定計劃。立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臨床醫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針對疾病,特別是危害人類最多見,造成后果最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也可研究國內外新出現的疾病。研究內容包括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危險因素,闡明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機理,解釋某些臨床現象以及在診斷和判斷預后上的意義,探索或評價新的診斷方法、技術,觀察新的治療措施的效果、毒副作用或探討影響疾病的預后或病死率的因素等,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對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改進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以提高醫療質量和防治水平,總之,研究的題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課題要有創新性、科學性和應用性,要有保證完成的手段。用最簡潔明確的文字寫成題目,立出的題目基本上就是后來研究論文的題目。必須全面考慮,作出決定。
一個既有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醫師,應在臨床醫療工作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臨床科學研究,為實現上述研究目的,發展醫學事業,為保護和增進人類健康作出自己的貢獻。
題目來源:供研究的題目很多,從疾病的發生到防治有許多環節,各環節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值得研究探索。在過去,這些題目可以由研究者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條件選題、立題上報、申請資助,也有很多是上級下達任務給以條件、單位或協作進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開展了科研招標,招標的題目也就是疾病防治中的各方面問題,以決定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為主,國家、衛生部、各省每年都有各自的招標項目,如2000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指南”招標,可以在“項目指南”上選自己欲研究的題目,寫科研設計與進行投標,一旦中標,可獲可觀的研究經費,確保研究任務的完成。
二查找醫學文獻
臨床醫生為了更好的認識和處理疾病,需要學習前人及當代專家學者的經驗教訓,就須要查閱醫學文獻,臨床研究人員在進行某一臨床課題研究時,在立題之前,為了少走彎路,出高質量成果,不去重復旁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也須要查閱醫學文獻,了解國內外對該題目已作過的研究工作的成就,現狀、動態及其方法學,進行比較選擇和借鑒,改進或創新,在研究過程、資料總結和撰寫論文時還須要查閱最新醫學文獻,以利自己研究工作的提高。總之必須查閱文獻資料,特別是有代表性的各主要刊物上的有關資料。要認認真真的查閱,不能草率從事。查找醫學文獻是研究者應熟練掌握的經常性工作,如何能花較少時間,較快的找出所需要的文獻也是研究人員應具有的基本功。
傳統的醫學文獻形式是以文字形式記錄的醫學資料,仍以印刷出版物為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計算機儲存閱讀形式,以及縮微膠片、幻燈片、投影膠片、錄音帶、錄像帶、電影等聲相資料。
醫學文獻按性質可分為1、原始文獻(一次文獻)來源于各種醫學雜志,學報及學術會議論文等。2、文獻索引(二次文獻)將分散的文獻加工、整理、編排、形成具有系統性的文獻目錄,即檢索工具,如目錄、索引等,便于讀者查找和利用,通過它可以找出原文的出處。3、綜述、專著、進展、指南、手冊等屬三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的系統整理,有選擇地加以概述并進行分析綜合,使之更具有條理性,對問題闡明更為詳盡深刻。4、由光盤記錄的書目、刊物索引,由計算機進行檢索,屬四次文獻。
若按醫學文獻的種類分為教科書、參考書、專著、雜志、學報、文摘、綜述、學術會議論文匯編等。
查找醫學文獻的方法:可以用手工檢索,條件許可亦可用計算機進行檢索。
1、查找引用原文的出處:從論文、專著、綜述教科書等參考文獻中追朔,查找引用原文出處,可先國內后國外,由近及遠,查有權威性,有代表性刊物。
2、查閱期刊索引,大多數期刊為每年一卷,全年原始文獻一查即得。
3、查文摘有分類,查閱較方便,查到線索后再選所需要的進一步查原文,如〈〈中國醫學文摘〉〉現有15個分冊,它們是中醫學、內、外、兒、計劃生育婦產、耳鼻咽喉、眼、皮膚、口腔等學科及衛生學、腫瘤等,基礎醫學、放射診斷學、護理學和檢驗與臨床等分冊。〈〈國外醫學〉〉現有46個分冊,該刊采用綜述、譯文、文摘三種形式,全面介紹國外醫學各領域中新成就、新技術、新進展,是學習國外醫學經驗重要情報刊物體系。
4、利用檢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學)〉〉〈〈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學)〉〉,用手工檢索亦可用計算機檢索。
隨著“二胎時代”來臨,兒科醫師作為兒童健康的重要守護者,顯得尤其重要。而兒科醫師缺乏則是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兒科醫療服務能力,緩解兒科專業醫師短缺問題,國家衛生部門進行了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為保證培訓質量,培養具有良好執業道德、扎實醫學理論、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能獨立承擔兒科常見疾病診治工作的臨床醫師,推行了輪轉培訓制度,對于提高兒科轉崗醫師整體素質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可為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一、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目的
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時間基本為一年,培訓結束后回到單位即開展兒科臨床工作。因此培訓目的力求實際實用。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掌握兒科最常見疾病的診療,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腹瀉等;二是熟悉兒科常見疾病的分類、診斷及基本處理原則,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正確推薦患者到相應亞專科進一步治療;三是學習識別兒科急危重癥,如感染性休克、重癥手足口病等,了解緊急處理方法,為轉診爭取時間。
二、目前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轉崗醫師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基礎薄弱:兒科轉崗醫師大多為基層有一定年資的其他科室醫生,多來自縣級以下單位,理論基礎及實踐能力差異較大,多數人從未接觸過兒科專科實踐,其兒科基礎知識及臨床經驗均較薄弱,給培訓帶來很大難度。
2、輪轉時間短,學習內容多:轉崗培訓時間基本為一年,而兒科學習內容多、難度大,在短時間內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培訓有相當難度。
3、對轉崗醫師輪轉培訓重視不足:由于每個科室輪轉時間短,考核機制不完善,轉崗醫師不易受到科室重視,降低了學習積極性;一些轉崗醫師對自身要求不嚴格,使培訓流于形式,均影響培訓效果。
三、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的改進方法
在兒科轉崗培訓中,在短時間內要掌握兒科基本理論及臨床技能,亟需尋求有效的培訓手段。其中,師資水平、培訓方法和細節管理等在培訓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可從以上方面進行改進。
1、制定輪轉計劃,合理安排實踐時間:輪轉培訓時間短,學習任務多,必須有完善的培訓計劃并形成書面的制度,合理的安排臨床實踐時間。從入科教育、臨床培訓到出科考核均制定配套的培訓制度。
2、培養高素質教師,實行導師指導制:轉崗醫師帶教隊伍建設是保證轉崗培訓的關鍵,帶教教師應系統地接受轉崗師資培訓,明確培訓目的,制定培訓方案,研究培訓方法。每位帶教老師管理1-2名轉崗醫師,實行導師指導制。
3、豐富培訓手段,保證教學效果:(1)入科教育: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開端。讓轉崗醫師意識到科室的重視,增強其自律性。同時了解本科室培訓重點、培訓方案、學習技巧,做到有的放矢的學習。(2)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培訓:第一,理論知識學習需主次分明,重點要求掌握常見兒科疾病的基礎知識,熟悉各系統常見疾病以及基本操作,了解其他常見兒科疾病的診療原則。第二,收治新病人是系統的實踐過程。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采集病史、專科查體、初步診斷與處理、書寫病歷,可極大的鍛煉啟發思維。合理分配病房、門診的學習實踐。病房做相對系統、規范的培訓。門診可學習更多種類的常見兒科疾病及處理原則,能在短時間內豐富臨床知識。第三,積極參與科室舉辦的專題講座,涉及兒科常見疾病、兒科常用藥物、常見兒科急診的處理、基本操作規范等。第四,運用多樣培訓方法:將“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引入兒科臨床教學中,以典型臨床問題為導向,分析討論,啟迪思維,引導思路。此外,“以病例為引導教學”(Case Based Study,CBS)教學法對于有一定臨床工作基礎的轉崗醫師更為適宜。把真實、典型住院病例用于實踐教學中,通過分析討論病例,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激發轉崗醫師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分析、歸納能力。比如:“感染性休克”章節,選取典型住院病例,轉崗醫師分組討論,給出診斷及治療原則,快速掌握兒科急、危、重癥的診治。第五,參加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鍛煉臨床思維能力,學習專家教授嚴謹求實的風格。總之,要從實用角度出發,加深對兒科臨床知識技能的學習。(3)醫患溝通能力培訓:兒科是一門“啞科”,多數時候我們溝通的對象為處于焦慮狀態的患兒家屬。因此,必須使兒科轉崗醫師掌握良好的解釋教育技能、說服技能和溝通技能。帶教老師需言傳身教,還可通過醫患溝通經典案例學習討論等方式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溝通技巧,學以致用。(4)轉崗醫師科研能力培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轉崗醫師進行可持續學習及科研能力的培訓非常重要。舉辦文獻檢索、科研課題申報、論文撰寫要點等講座,鼓勵轉崗醫師與帶教老師共同進行科研活動,調動其科研興趣。(5)醫德醫風教育:兒科醫師的培養既要有技術上的指導,更要有醫德醫風的教育。轉崗醫師應受到優秀的醫學人文知識的熏陶。通過醫德醫風教育,使其意識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在診療每一個環節中都要體現出人文關懷。(6)實行多層次、多階段考核制度:考核不僅局限于理論知識,應更加注重理論知識與臨床能力的結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要考核方式,實踐運用為考核重點,以考核促進學習。科室培訓結束前均需考核,季度或半年再次考核,包括基本理論知識、大病例書寫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等。多層次、多階段考核保證整個轉崗培訓的質量。
4、充分發揮管理部門的作用:管理部門與臨床科室應做到有效溝通,為轉崗醫師培訓提供質量保證。(1)一般轉崗培訓基地同時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管理部門可充分協調資源,共享培訓基地硬件設施等。(2)提高轉崗醫師師資培訓質量,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充分掌握轉崗醫師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3)發揮管理部門作用,建立健全各級培訓負責人工作制度、經費保障制度、帶教老師工作制度、轉崗醫師考核制度等。建立培訓檔案,定期反饋培訓情況,可通過調查表量化學習情況,通過信息反饋及時補充培訓。定期組織學員座談會,轉崗醫師匯報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補充強化。
四、對兒科轉崗醫師培訓未來展望
2治療方法
所選患者入院明確病史,完善三大常規、生化全套、B超及X線等檢查,明確結石的部位、具體大小,選擇治療方法。不同部位結石中醫中藥排石法方法為:
2.1膽結石膽結石的中醫辨證施治主要是疏肝利膽,消融結石及行氣止痛,達到內外兼治,一般應用清膽化石湯治療。該清膽化石湯方藥主要包含山梔子、金錢草、白芍、黃芩、炒元胡、茵陳、雞內金、海金沙、青皮以及海浮石等,此類藥物主理氣化瘀,應用在結石病臨床療效較好。此外,針對患者出現的臨床癥狀,進行對癥處理。例如腎絞痛或者膽絞痛,可在服湯藥的同時輔以電針或針灸治療,主要實施穴位包括足三里穴、腰腹痛穴、三陰交穴及委中穴。
2.2泌尿系結石泌尿系結石的中醫辨證施治主要是以排石通淋、清熱利濕為主,一般應用清化濕熱化濕湯。該清化濕熱化濕湯方藥主要包含山藥、滑石、石葦、女貞子、竹葉、海金沙、瞿麥及山萸肉等,此類藥物主清熱通淋,在結石病有較好的化石效果。該藥能促進結石溶解進而排出,阻止已有結石變大,預防結石復發。
2.3評估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判定標準,評估結石治療效果為:顯效,結石排出,患者癥狀消失,B超及X線片陰影消失;有效,多發結石部分排出,患者癥狀有所緩解,B超或X線片影像學表現為陰影減小,或出現結石溶碎裂解現象;無效,B超或X線片上顯示結石無異常變化,患者癥狀未見明顯改善。
3結果
所有64例患者經過中醫中藥治療后,顯效36例(56.3%),有效25例(39.1%),無效3例(4.7%),總有效率為95.3%,結果表明中醫中藥治療結石病效果確切。
4討論
結石病是是臨床上較為普遍的疾病。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水質污染較為嚴重,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諸多因素導致人們患結石病的幾率逐年上升,加之其易于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臨床上,針對結石病治療的研究較多,長期以來手術、微創及中醫療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有開放性手術、微創治療及中醫內科療法[2]。
由于原有的臨床醫學實驗室在軟、硬件上都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2臨床醫學實驗室的資源整合
2.1實驗室空間的綜合利用
根據學科特點進行調整,將內科、兒科及檢驗實驗室調整到實驗樓一樓,外科和婦產科實驗室調整到二樓,基礎護理實驗室仍在三樓。使相關學科實驗室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例如,外科和婦產科都是手術科室,除設有獨立的手術室、換藥室、產房、圍產期保健室、母嬰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體教室、示教室、庫房、準備間、高壓滅菌室、更衣室、洗手間和模擬病房、護士站等。這使得各個學科實驗室使用面積擴大,可同時進行2組實驗,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2.2實驗室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臨床醫學實驗室的整體優勢實現資源共享,除專業性強的設備和儀器由各專業負責申請購置和使用外,對外科、婦產科、基礎護理等實驗室的巾類、一般醫療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擬病房的常用設備等,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
2.3實驗時間的合理安排
根據教學計劃,內科學、健康評估、外科學實驗安排在第五學期,婦產科及兒科實驗安排在第六學期,這樣相關的實驗室既可共享空間和資源,又互不干擾,同時避免了實驗室閑置。
3臨床醫學實驗室的綜合管理
3.1改變管理模式,統籌安排各學科實驗內容,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我院過去的管理體制主要是按學科建立實驗室,在教務科的領導下進行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實驗室小而全,每個學科各自為政,不能達到一定規模,而且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基礎護理等臨床實驗通常在一個學期內完成,這就造成實驗室的閑置,降低了實驗室的使用率,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我院根據實際情況,對舊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成立了實驗中心,負責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據學科特點,修訂教學計劃,然后重新整合實驗資源,統籌安排實驗科目和內容,使相關專業之間既能資源共享,又不互相影響;既能擴大實驗室的規模,改善教學條件,又能避免重復建設,減少實驗室閑置。
3.2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浪費
在舊的管理體制下,各學科實驗室往往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安排,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貴重設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由于教學經費的分散使用,造成經費的相對短缺,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這些都給教學和科研帶來許多困難。通過改革,把原來各學科的儀器設備、實驗用品集中起來,統一管理,使實驗資源由分散變為集中,互補遺缺,避免儀器設備的重復購置,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為學院節約財力、物力[3]。實驗中心對于大型精密貴重設備、專用設備以及電教儀器設備,進行統一管理,每學期期末對儀器設備進行統計、保養和檢修,并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為制訂新學期的實驗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3.3統一培訓師資,保證實驗教學質量
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是建設好實驗室的關鍵,實驗人員的素質高低,將決定實驗水平及
實驗教學質量高低。因此,實驗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尤為重要[3]。我院實驗課教學主要由各科任課教師、專職實驗員負責,每學期開始前,各科分別將新學期的實驗計劃上報實驗中心,實驗中心負責協調實驗時間,并進行師資培訓,相關專業教師及實驗員集體備課,每位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專業的實驗內容和方法,對于相關學科的實驗內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個實驗人員都要一專多能,以彌補某學科實驗教師和專職實驗員的不足,提高實驗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保證實驗教學質量。此外,實驗人員還應具備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以促進實驗教學改革。因此,我院積極選派實驗人員到實驗力量雄厚的高校進修和參觀,并組織實驗人員參加大型科研課題,開闊視野,了解學科動向。
3.4促進相關學科間的合作,開展創新教育,鼓勵進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目前我們的實驗多以驗證性和操作技能訓練為主,這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和能力的培養。在保障教學和科研順利進行的條件下,鼓勵實驗教師集思廣義,各實驗室互相幫助、團結協作,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教師指定范圍內,由學生自行設計和完成一些實驗,如讓學生為一個宮縮乏力產婦進行接生的實驗,涉及外科的消毒、鋪巾,基礎護理的導尿、灌腸、靜滴催產素的觀察、測血壓、生命體征的觀察,產科的產程觀察和處理、加強宮縮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兒的護理等,讓學生根據具體病例進行設計和分析,并完成相關操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體會
高校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辦好高校的基本條件,實驗室管理水平能夠反映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實驗室的建設是一個牽動全局的綜合性工作[3]。實驗教學涉及的因素眾多,不進行統籌規劃、系統管理,實驗教學的某些環節就可能出問題、出故障,影響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4]。通過3年來的研究與實踐,我院實現了實驗教學資源共享,減少了重復建設,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實驗開出率達100%,實驗課滿意率也明顯提高。
摘要:介紹我院臨床醫學實驗室的建設及管理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和綜合管理,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減少資源浪費。
關鍵詞:臨床醫學;實驗室;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宏,熊夢輝.醫科院校教學實驗的建設與管理[J].中國醫學裝備,2007,4(12):22~23.
2師生統一認識是臨床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
臨床教學醫院擔負著救死扶傷和教書育人兩項重要職責。所以,臨床教師與基礎學院教師不同,他們除了完成臨床醫療工作,還要完成規定的臨床理論教學、臨床實踐教學任務。因此,要在臨床醫療實踐活動中強化教學觀念,收集教學病例和教學資料,以有利于教學為原則,在保證患者診療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實施床旁教學,親自帶教,因為典型體征很難遇到。如動脈導管未閉特有的胸骨左緣第3、4肋間連續性機器樣雜音,這類患者大多病情較輕,可以讓學生親自實踐體會。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要以身作則,向學生示范良好醫德風范,言語溫和流暢,體現出臨床醫生日常工作中溫馨關愛的風范。
3加強人文教育,尊重患者
臨床實踐教學包括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病例示教、床旁教學、病史采集以及患者體檢等,其中很多教學方法需要在醫療實踐過程中進行。這樣會造成教師和學生忽視對患者知情同意權和隱私權的尊重,甚至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有些患者在非知情同意情況下被示教,病情被討論分析,招致其及家屬的不滿或反感。如果提前告知患者有可能被拒絕示教,這就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亦會受到影響。所以,帶教教師應提前做好準備,選擇性格開朗、豁達、病情穩定、心理素質較好的患者作為示教病例,并先與其溝通,獲得理解和配合。在示教過程中,加強學生人文教育,培養其關心、愛護、尊重患者意識,學會感恩,感謝患者給予的寶貴學習機會。
4加強入科前宣教,強調人文教育與醫學實踐相結合
臨床實踐教學必須適應時展需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學生入科前宣教中加強人文教育,強調人文教育與醫學實踐相結合。教育學生從接觸臨床第一天起,就樹立良好醫德醫風,不論是在床邊還是臨床技能室教學,不論是針對患者還是針對模型,師生都應按照真實患者認真對待。目前我國醫學人文教育滯后于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教學,畢業生在臨床學習期間缺乏人文關懷意識,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忽視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理解,個別學生甚至認為只有在患者身上親自檢查、操作、治療,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掌握臨床技能。我院外科在臨床帶教和實習時將患者與模型相結合,因材施教,靈活運用,臨床技能操作盡可能在模型上進行,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典型臨床表現和體征盡可能通過床旁示教或多媒體演示,增強學生感性認識,著重培養學生分析、思考、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引導學生逐步實現由醫學生向實習醫生的角色轉變。通過臨床實踐鞏固醫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臨床技能與臨床思維,熟悉醫院的學習、工作、人際環境,為成為臨床醫生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