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05: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大會計本科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視大學作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開拓者與實施者,其突出特點是:教育真正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受教育的對象擴展到社會大眾;既可提供學歷教育,又可提供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同時有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更多選擇,學習方式更為方便靈活,所以電大遠程開放教育能為廣大社會成員所接受,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普及,遠程網絡教育的形式對邊遠貧困山區高等教育大眾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使電大成人教育領域產生了深刻變革。教學模式由原來比較注重理論教學轉化為注重應用實踐,轉變過去學識考試測評向注重學員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測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轉變,因此電大教師的素質面臨著全方位的挑戰,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具有了全新的內容。作為電大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既是實踐者,更是研究者,應在教學模式改革探索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經過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為學員廣為接受乃至喜歡的教學模式。下面就對《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電大《基礎會計學》課程性質與要求
《基礎會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專業課程,其教學目的是使學員了解會計的基本理論,初步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時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今后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從《基礎會計學》知識結構體系來看,其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基本理論及技能、會計業務、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核算、會計報表等。實踐教學包括:會計模擬實習與形成性考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使學員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基本理論能力,熟悉會計學基本理論和操作流程,為后續專業學習打下基礎;(2)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是個別化學習能力,掌握自主學習后續專業知識的方法與手段;(3)專業實操能力,掌握會計業務實操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基本勝任會計實際工作,為后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拓展與延伸做好準備。
自1997年春開始,筆者就《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總結,在遵循遠程教學理論和傳統的教育規律的前提下,結合課程特點和學員實際情況,突出“以學員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導學為輔”的新型教學關系,以學員的能力提高為目標,以學員的學習效果為切入點,全面優化教學環節,不斷總結提煉課程實踐,歸納課程教學模式,并在課程教學輔導中予以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基礎會計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問題
在《基礎會計學》教學實踐中,發現該課程實際教學輔導經常與教學目的要求相背離,主要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考評體系不盡合理;不重視實操能力的培養等問題,因而不能滿足培養實際會計人才的需要和經濟管理人才綜合素質提高的要求。因此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法等進行改革,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和增強學員的專業技能能力、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目的。
(一)傳統教學模式忽略學員的群體差異
由于電大開放教育的學員來自社會各個層面,方方面面的差異是這一群體的主要特征。在學習《基礎會計學》的過程中,由學員的群體差異導致的學習效果上的差異表現的更加突出。因為《基礎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課程,也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它集教學理論與實踐于一身,是會計學專業的入門課程,因此其重要地位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是不言而喻的。而據新生入學調查:入學前接受過中等教育會計學基本知識與原理的學員約占10%,但一些中專技校或職業中學的學員所學的會計學基本知識與原理并不系統、不扎實,沒有經常接觸實操,操作方法遺忘得差不多。從總體上看約占90%新生都沒有接觸過會計學基本知識與原理,更談不上會計操作實踐,可見學員學習起點這一群體差異非常明顯和突出,而傳統教學模式忽略這一差異,針對性不強,勢必導致學習效果的差異突出。因此在現代開放教育中對《基礎會計學》的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圍繞構建起學員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模式是課程改革探索的關鍵。
(二)課程傳統考核方式不利于專業技能的提高
不可否認,傳統的課程考試方式曾經為篩選人才發揮過應有的作用。過去傳統考試內容始終停留在較低的學識層次(理解、記憶),忽略對學員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已知知識轉化為技能能力不理想,測評考試的效果差。但在目前形勢下傳統的教育觀念和考核模式顯示出較大局限性:考試主要考察學員對知識的記憶而不是運用知識的能力;考試題類也多是只有一個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訓練學員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考試不注重考察學員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學員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既不符合現代信息時代的能力要求,也不利于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受傳統考試方式這一“指揮棒”的影響,教學方式多以“應試”為核心,目前許多電大多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員主動性,也不利于提高專業技能和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對于《基礎會計學》這門課,由于會計改革的深入變化,對課本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要深化理解,這更需要老師與學員共同去探討、去發展,因此應采用更為開放的教學模式,而不應一味遵循這種單向灌輸的封閉式教學方式。
(三)對模擬實習不重視,形成性考核過程不理想
由于《基礎會計學》是電大會計專業的必修基礎課,很多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卻表現出極大興趣,他們通過刻苦的自學,認真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作業,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向老師提出這樣那樣的專業問題,逐漸成為開放教育學習中最適合自主學習的主體。但是也有相當大比例的學員,由于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為文憑而“學習”,滿足于60分。因此對模擬實習與形成性考核等過程學習采取消極應對辦法,沒有意識到模擬實習、形成性作業是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的學習過程,抄襲形成性考核的作業現象嚴重,不參加會計模擬實習這樣的實訓機會,期末考試不嚴肅,甚至考試作弊。
(四)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足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適應新形勢課改的實踐要求,現在電大許多專業教材都配備了相應的CAI課件。但現在許多教師自己制作的課件都比較簡單,有的只會用PowerPoint作一些簡單的幻燈片,有的教師制作的課件只是把書上的圖片、文本簡單地轉化到計算機上演示,有的課件只是一些簡單的題目,這樣的課件與傳統的小黑板無異。而真正起到解決難點又反映多媒體特點的課件很少,不能真正體現計算機多媒體的優勢,主要問題有:
1.課件系統性差。沒有體現《基礎會計學》知識體系與章節關系;內容簡單,材料不完善,沒有突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會計工作實操流程缺乏系統展現。眾所周知,現有的《基礎會計學》教學課件往往就是照搬書上的內容,照本宣科,只不過搬上了計算機,配上了聲音圖像罷了,成了“電子書”。
2.針對性差,交互性不強。教學面對的是學員,由于不同群體、不同的學員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各有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不同,各有特色。但是課件開發難于突破差異教學這一屏障,課件不一定能適合每位學員學習。而且許多課件的呈現的方式單一,交互性不強,這樣使學員容易被課件牽者鼻子走,影響教學效果。
3.課件的開發與教學內容不協調。目前電大教師普遍缺乏課件設計開發能力,只能依靠計算機技術人員進行課件開發設計,而開發設計人員又缺乏專業教學能力,沒有課堂實踐經驗,所以制作的教學配套課件往往不能和有多年的教學工作經驗教師的課堂教學真正配套起來,專業知識與計算機技術很難配合使用,甚至有的課件上出現了錯誤的情況。
(五)傳統教學模式中培養目標不明確
電大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專門人才”而不是“理論研究人才”,基于專業培養目標,對于開放教育“寬進”的學員的實際水平,如何設法為他們開辟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是電大老師應盡的責任。對于《基礎會計學》的教學,應當立足于現實,針對《基礎會計學》的學科特點,科學地引導學員自主學習。就目前《基礎會計學》多媒體一體化教材十分便于學員自學的特點來看,如果教師將少而精、系統而又適用的知識融入《基礎會計學》教學實踐,可為大量的學員在短時間內創設自主學習的起碼條件,從而擴大《基礎會計學》的適用群體,有效地避免生源流失。
三、對《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思考
(一)轉變傳統觀念,樹立“能力培養”為中心教學模式
結合電大《基礎會計學》課程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根據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對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分析細化,然后根據這些特征確定教和學的方法,提高學員的知識運用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心理素質、協作精神、職業道德等。電大教育應重視學員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這就要求電大老師必須樹立現代教育觀、人才觀和考試觀,轉變那種妨礙學員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不要單純以課程和教材知識的難度、深度和考試的分數來衡量學員。
1.利用“學識層次分類法”,確立能力考核評價導向。課程考核內容應該能夠反映學員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多給學員提供探索的機會,鼓勵學員獨立思考,有意識地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考試真正能夠對學員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測試評價。“學識層次分類法”主要根據認知進行分類。而且這種方法仍被廣泛地用來指導如何改進教學。學識層次分類法由于認知意味著獲得、儲存知識和開發智力,掌握與某學科有關的知識主要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因而也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該方法將認知行為分為以下六個層次:①理解;②應用;③知曉;④分析;⑤綜合;⑥評價。根據認知行為的六個層次,在教學設計時涉及的兩個方面分別是教學內容和學識層次。這個方格可以作為一個衡量標準,包括學識層次和教學內容間的平衡、以及不同學識層次的分配等。通過教學實踐操作,學員不僅在教學中掌握了賬務處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會計準則,同時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
2.教學輔導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電大開放教育學員大部分為業余學習,要想在有限的教學輔導課時里,使學員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又不增加學員的負擔,就必須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對豐富的材料進行去繁就簡,把最有價值、最精華的內容傳授給學員,做到“厚積薄發”、“畫龍點睛”。同時注意把課堂教學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能力的訓練,著重分析解題的思路以及探索專業實踐操作,讓學員思考、討論,最后再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和規律。使學員掌握“看現象,找規律,抓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對一些章節內容則少講或不講,讓學員自學和閱讀。
(二)注重學員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
《基礎會計學》課程必須貫徹專業系統性、應用性原則,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對會計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加深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1.構建多種形式的課程輔導模式,側重理論聯系實際。應該根據《基礎會計學》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學員將來就業崗位時的要求,把學員分成若干組,每一組負責對財務部門的某一個崗位的業務范圍、崗位特點、流程以及內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進行輔導,小組成員的工作由每一小組組長來分工協調,調查可以采取走訪、互聯網、電話等多種形式,最后形成書面報告。這種輔導與小組學習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員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員的學習個性能力得到極大發揮和張揚,真正形成“以學員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學輔導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能只限于筆試,還應采取口試、實驗、參與實操、實地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課堂評價也是重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員的表現,還可以通過面談、正式作業、項目調查、書面報告、討論問題和寫論文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員。側重學員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輔導中,突出學員收斂思維的同時,注重學員的發散思維培養,同一個問題可能有很多答案。
2.根據專業勝任能力,選擇教學內容。基礎會計學對于學員來講,是一門極為抽象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員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識要點。在教學時,應本著“先易后難、先原理后實務、先基礎后專業、先核算后分析”的原則進行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員感受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會計如何為企業的分析、管理和決策服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在教學中加入大量鮮活而貼切的事例,力求講課深入淺出,對于教材上的內容做出區分,大量陳述性的知識少講或是不講,而側重去展現思考的程序,講授程序性知識。
3.注重會計案例的使用,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在教學中應注重會計案例的使用,培養學員主動思考和決策的能力,幫助學員成為決策者,這種思想貫穿教學的始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了一些企業的實例,模擬了現實環境,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使學員感覺到,學習會計并不枯燥,會計活動就在我們的周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課堂講解和練習題中還引用了一些真實公司的數據資料,這些為大多數人所熟悉的公司名稱可以使課程更加生動,并且能更方便地說明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
4. 注重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統合。適當和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保證教育成功的基礎,不適當和不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可能會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甚至會導致教育的失敗。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原則應是:一要結合專業教育的特點,二要結合教學內容,三要結合教學對象,四要結合教學目的。筆者認為,多樣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想發揮其功效,關鍵在于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統合”。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統合過程中,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選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缺點及適應范圍,還要熟知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程序和所需的約束條件。基礎會計學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包括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五講教學法)、實驗法、案例法和討論法、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其中講授法具有系統性、條理性、重點性、信息量大、啟發性強等特點,適合集中講述大量重點、難點問題;討論法具有主體性、發散性、探究性的特點,適合學習爭議性較大的知識點;自學指導法具有獨立性、廣泛性與經典性,適合應用于學員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總而言之,在批判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條件下,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多種教學方法。
(三)教學中加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在電大教學中越來越廣泛。在會計學的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教學,特別是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可以把教師從簡單、重復的教學環節當中解放出來。如利用PowerPoint軟件設計《基礎會計學》課程的電子教案,不僅在設計方面更加靈活,而且在文字及圖表的處理上更加豐富,還避免了教師在授課時低效、重復的板書過程。教師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與學員展開更加靈活的討論,對學員進行啟發式教育,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員錄的被動局面。通過精心制作電子教案,選擇適當的教案播放方式和節奏控制,留出一定的時間供學員思考提問,使整個授課方式交互式進行,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許多學員并不滿足于輔導時間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他們還希望在課外能與老師隨時聯系,以得到在學習上的幫助。為此在網上設立了課程教學論壇、E-mail答疑、電話答疑,供師生發表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并隨時答疑。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開拓了學員的視野,又培養了學員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還加強了教與學的交流。
(四)加強專業模擬實習與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電大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了加強對學員學習過程的管理和評價,根據中央電大《關于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統設必修課程形成性考核的實施意見》,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按階段安排學員完成相應作業,及時對作業里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評。使形成性考核與自主學習、面授輔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通過《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使學員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并能夠用會計的理論與方法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培養應用型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宮興國.本科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會計之友,2008,1:68-70.
[2]程淮中.基礎會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羅其安.基礎會計學[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