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05: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規模經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和工業經濟的交匯必然會帶來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必然會給傳統工業帶來較大的沖擊,也必然帶來高新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以及傳統產業之間的激烈競爭。新興產業如何發展?傳統產業如何適應知識經濟?如何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20世紀末我國已經擺脫了短缺經濟,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木合理性卻日益明顯,一般產品生產能力嚴重過剩,高新產品開發和生產嚴重不足,產業升級和產品升級換代緩慢,大多數產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企業發展嚴重受挫。為面對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入世”后的各種挑戰,使國有企業盡快擺脫困境,我國正進行“以發展為主題”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將面臨一系列的重組和變革,規模化、專業協作化將是企業發展的方向。面對國際和國內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如何創造競爭優勢?如何提高競爭能力?——這將是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普遍面臨的抉擇。
二、國有企業戰略選擇與規模經濟
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者邁克爾·波特在著名論著《競爭優勢》和《競爭戰略》中就企業競爭優勢、競爭戰略等相關問題作出精辟的論述,他認為:競爭戰略的實質就是將一個企業與其環境建立關系,其關鍵在于企業對外部的應變能力。戰略選擇的意圖是針對行業的各種競爭力的影響,在一個行業里尋求長期的、有利的競爭地位和競爭優勢。取得競爭優勢的基本競爭戰略可以概括為成本領先戰略和差別化戰略。在企業經營實踐中,競爭戰略很少有單一的成本領先或差別化形式。企業競爭戰略通常采取以成本領先為主,兼以差別化戰略;或者以差別化為主,兼以成本領先。當然企業的競爭戰略不同,取得競爭優勢的途徑也不相同。就我國實際情況而言,大多數國有企業采取的戰略對策是:一方面,通過加大技術創新、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企業的戰略重組和資本經營的方式,實現其規模的擴張,達到行業內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本文主要討論戰略重組和資本經營過程中的規模擴張問題。
(一)產業結構與規模經濟
我國國有企業的組織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據統計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90%),這種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面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存在諸多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效益差是我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不少工業產品總產量名列世界前茅,這說明我國產業具有相當的生產總規模。但由于產業集中度低,產業組織過于分散,企業規模偏小,尤其是缺乏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超大型企業,這一點從我國最大企業與世界最大企業相比就可以得到證明。造成產業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投資體制和分配體制,使國有企業創造利潤的絕大多數被國家抽走,而國家對企業資金注入極少,銀行融資有限,又缺乏直接融資渠道,企業規模偏??;我國的產業結構中,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重復建設和重復投資,也造成企業規模偏小。企業規模偏小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和規模不經濟。
2.產業的供給規模超過市場的需求規模,導致市場的過度競爭,這是我國經濟的又一個突出問題由于經濟體制上的“條塊分割”,造成產業同構。重復建設,產業的供給規模超過市場的需求規模;同時由于政府的作用,使得產業進入障礙比較低,而退出障礙比較高,造成產業供給規模膨脹。我國市場機制還存在很多缺陷,尚未形成規范的市場競爭規則,致使規模偏小、布局分散的眾多小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展開無序的競爭,經常使用不公平和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來謀取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其結果是全行業利潤水平下降,缺乏與國外競爭對手的競爭,也影響整個產業的穩定發展。
3.我國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尚未形成,創新意識不強,技術創新投入不夠,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由于追求產業規模,大量的重復建設和重復生產,必然缺乏技術創新的意識,很多企業只是單純地以模仿創新為主,不愿花大精力進行自主創新。正是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夠,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緩慢,企業發展缺乏后勁,很難與發達國家相競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處于劣勢地位。在產業規模膨脹,而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導致了很多企業經營難以維持,甚至出現一批企業破產倒閉。
(二)國有企業戰略重組與規模經濟
由于我國產業布局的不合理而帶來的產業規模的不經濟和組織結構的不合理,如果想仍在原有的格局下搞好國有經濟,是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和取得較好的成效的,因此改變國有企業現有狀況,必須對整個國有經濟實施戰略性改組。一方面可以達到調整國有經濟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實現資產重組,調整集團內部產品結構,進而促進功能優化,從而實現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的目標。因此,我們把國有企業戰略重組作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總體戰略選擇,而把實現規模經濟作為國有企業戰略重組主要任務之一。
從微觀層面,規模經濟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目前產業供給規模偏大,而企業在資本投入、技術投入、人力投入、市場容量等各種資源有限,企業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實力來擴大生產規模。通過國有企業戰略重組而體現的規模經濟的意義就在于:l)規模經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具有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支配能力。2)規模經濟有利于有效利用、組合社會各種資源,發揮各自資源的使用優勢,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也是國有企業戰略改組的目的所在。
從中觀層面,產業中有規模經濟企業的存在,能夠增強企業整合幣場的能力,減少產業內過度競爭,減少由于資源過度使用而造成資源浪費。而企業能否實現規模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產業供給規模是否與市場規模相適應,市場規模大而產業供給規模小,或者市場規模小而產業供給規模大,都不利于行業內企業的規模經濟。產業內存在規模經濟的企業,容易對產量、價格等達成協議,對市場具有較強的支配能力,易于形成成本優勢,有利于阻止新的競爭對手進入,特別是境外競爭對手的介入。實現規模經濟,有利于我國從根本上改變主要產業重復建設和重復生產,以及由此造成的過度競爭狀況,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和行業的資源配置。
從宏觀層面,企業規模經濟有利于增強企業。行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從而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能力。國際競爭也是不同國家經濟實力的競爭,表現為不同國家同類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我國要想進入世界強國之林,就必須發展經濟,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不僅要走向國際市場,而且要在國際經濟舞臺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要迎接“競爭國際化”挑戰,更需要樹立有強大實力和競爭能力的世界級的企業和企業集團。
(三)資本運營與規模經濟
資本經營是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國有企業競爭戰略選擇的有效形式。資本經營有多種含義,這里所指的資本經營是企業本身或者其部分資產作為一種“商品”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買賣的活動,包括投資銀行的策劃、融資,企業的兼并、收購,產權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流動等一系列的活動。資本經營是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決定的,由市場配置資源就是要求各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和企業之間進行流動,從而達成資源有效配置的動態優化。資本經營作為競爭戰略實施的有效途徑,其意義在于:
1.從微觀層面,通過資本經營是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迅速擴張企業規模,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國有企業發展過程的問題之一就是規模過小,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優勢企業進行規模擴張。企業擴張離不開資本,如果完全依靠企業自身的積累進行規模擴張,一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分配體制以及近年來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企業自身的積累極為有限,要想通過這種辦法進行擴張是非常困難的。二來是全世界大集團都不是通過自身積累來進行擴張的。目前國有企業負債普遍偏高,通過銀行的借貸資金來進行規模擴張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解決問題的辦法應是推動大中型企業的資本經營,通過重組別的企業來擴大規模,實現低成本的擴張。
通過資本經營的方式,重新構建企業的產權結構或所有權結構,盤活企業存量資本,以彌補增量資本的不足。實際上就是通過資本經營的方式籌集擴張所需的資金,以重組存量而推進增量的擴張。比如可以通過出售企業現有的部分產權,所集資金可以進行新建規模的擴充或者收購其它企業,也可以利用企業現有資本優勢、產品優勢、技術優勢以及市場優勢對其它企業實施購買、兼并等資本經營活動。
通過資本經營,實現企業間優勢互補,促進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產品的升級,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傳統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投資是以條塊分割為特征的,行業內各企業的優勢比較分散,如有的企業有品牌優勢,也有市場優勢,但沒有形成規模,也缺乏技術的發展后勁,這種品牌的優勢也只能維持暫時的品牌優勢,最后也很難發展。有的企業有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但苦于規模太小,要擴張缺乏資金、缺乏技術,而且時間也比較緊,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品牌的影響。也有的企業有規模優勢,也有先進的技術優勢,但沒有品牌和市場優勢,其結果也很難使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得以發揮。通過資本經營,實現企業間優勢互補,通過資產重組,在保證品牌和市場的優勢的同時,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實現了在產品結構重組和優化基礎上的規模擴張。因為有優勢品牌,在行業中形成了差別化;因為有一定的規模,必然會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兩種優勢雙管齊下,必然會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
2.從中觀(產業)層面,通過資本經營可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效應從我國的產業結構看,因為我國企業的組織結構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大企業只占全國企業總數的0.5%,而且大企業的規模也偏小。由于我國知名企業集團規模太小、產品單一,一旦中國進入世貿組織,便無法同世界大企業相抗衡。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途徑就是依靠推進資本經營,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組織結構,轉變為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組織結構。
通過資本經營優化產業結構,改變過去企業產品結構單一,促進龍頭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組合;擴大龍頭企業的規模,提高市場占有份額,擴大市場的影響力;促進不同優勢企業(尤其是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企業)之間的互補,使重組后的企業既有市場,又有領先技術和發展后勁,提高規模效應,以增強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的經濟實力,逐步培養企業的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帶動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總之,通過資本經營的形式,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使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結構有充分的實力和靈活可變的應變能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面對“入世”后的激烈競爭)。
3.從宏觀層面,通過資本經營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有效配置,促進存量資本的流動,實現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與地區之間的投資合理化同時還可以促進產權結構的合理化,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以使經濟改革的全面推進和進一步深化。
通過資本經營,使一元化的產權結構轉變為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有利于推進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企業的行政干預,以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促進國有經濟改革的深化。通過資本經營,促進存量資本在木同企業及不同所有制企業間、不同行業間、以及不同地區間的流動,使龍頭企業的增量資本得以擴充,也促使企業資源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以資本經營的形式,通過流動不斷達到優化配置,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的平衡和協調發展。
三、資本經營與實現規模經濟的幾點思考
(一)規模經濟的評價標準
1.規模經濟分析的前提西方經濟學關于規模經濟的定量分析主要是針對某特定商品,以單一工廠制企業為前提進行研究的。而現實經濟中,通過資本經營重組的企業包括同類(產品同類)、相關(產品之間是相關的)以及不相關(產品之間不相關)多個工廠組合的一體化企業,或多個企業組合的企業集團。因此,在一個現實的企業戰略下來研究規模經濟定量分析,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西方經濟學關于規模經濟問題的另一個前提就是所有要素按相同比例增長,所體現的要素增加的倍數與產出增加的倍數的比例關系。當產出增加的倍數大于要素增加的倍數,生產效率是增加的。也就是各種要素的投入要遵從生產經營的活動規律,即遵從比例性和協調性。而在資本經營過程中,很難做到絕對意義上的比例性和協調性。
2.規模經濟分析的評價標準西方經濟學關于規模經濟的標準: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會帶來生產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生產效率可以表示為產量增加的倍數與要素投入增加的倍數的比值,即改變前后產量的比值(Q’/Q,其中Q’為規模擴大后的產量力為規模擴大前的產量)。實際上,生產效率也是較難確定的,企業或企業集團中產品大多相似或不相似,產品產量不具有可比性,自然也不能簡單相加,這使從數量上來確定規模經濟標準變得比較困難,而使從技術經濟和經驗估計規模經濟標準變得越來越重要。
3.規模經濟分析的評價指標規模經濟不僅是企業資本經營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行業結構優化和行業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一個目標。因此,我們在規模經濟的效果時,應從企業的微觀標準、行業的中觀標準和宏觀的社會經濟標準進行評價,其中主要是企業的評價標準和行業評價標準。從企業方面,其評價標準應包括:資產報酬率、資本成本、生產成本、市場占有率等指標;從行業方面,其評價標準應包括:行業集中度(行業中大中型企業的數量、資產總額、在世界同行業的排名)、新產品和技術創新在同行業的領先程度、大中型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等。
這些指標中,有些指標是可以量化的,而有些指標是很難量化的,這就需要在合理的指標體系下,運用技術經濟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比如要素變化過程中實際上由于技術進步因素的作用,使各種要素的構成關系發生變化(即要素的比例性和協調性發生變化),也可能因外部環境使各種現實因素發生變化,如要素價格、稅收等因素。因此在采用規模的比較分析時,應該剔除相關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二)規模經濟實現中的幾種關系
資本經營對我國企業的競爭戰略的實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認識到,我國企業在以資本經營的形式實現規模經濟,最終實現企業競爭優勢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實務資本與人力資本的構成關系我國經濟已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集約經營實際上就是以效率為中心的經營思想,而這正是規模經濟實現的前提。資本經營中,對資源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應體現集約經營的思想。
在西方經濟學的生產函數中,技術一定情況下的最大產出量不僅取決于資本、勞動投入的數量,而且取決于資本之間、勞動之間和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結構和比例關系,這里的資本是指實物資本(或稱資本品或投資品,可以表現為實物形態或貨幣形態)。在現實中,通常所說的資本是由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構成,因為人是企業中最活躍的因素,尤其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人的因素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因此,企業的戰略重組不僅是實物資產的重組,也是人力資源的重組,而且還應該是實物資產與人力資源的重組。這樣才能保證規模擴張中資產與資產、人員與人員、資產與人員的比例性、協調性,如在企業購并中,往往重視土地、廠房、機器、專利等實物資本,而忽視實物資本與人力資本的結構關系,如優化人員結構的投入,人員在職培訓的投入,勞動人事改革成本和機會投入等。實物資本與人力資本比例失調,會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影響企業文化和精神,最終影響企業的發展后勁。人力資本決定實物資本是否發揮其應有作用,影響企業的未來收益,自然影響到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構成關系資本經營是對企業資產的重組,其中應該包括有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與無形資產以及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重組。有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發揮作用且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發揮作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無形資產中的商譽包含著企業家及企業員工的創造力、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的凝結、企業品牌和形象在過去和現在給企業帶來的高于正常投資報酬的價值,或未來可能給企業帶來發展的潛力或未來會給企業帶來高于正常情況下的投資報酬。有效的資本經營,應該能夠體現市場機制對企業乃至社會資源配置的基本要求,其無形資產在資本經營中起的作用是有利于有形資產發揮更大的效率,形成規模效應,并使重組后的生產效率大于單個企業生產效率的總和。
然而在實際的企業購并中,企業比較重視被購買方或被兼并方的有形資產,而對無形資產以及與有形資產有效組合不夠重視,特別是重組后企業整體的無形資產重組、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的重組重視不夠,比如對于重組的企業,如何重塑企業形象。如何重組企業品牌,以真正發揮規模優勢,體現規模經濟;如何融合重組各方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使重組后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運行機制盡快融合,能夠體現較高的生產效率的管理效率,以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的作用,這些方面都缺乏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也影響了資本經營的效果,影響規模經濟的實現。
規?;翀鲆欢〞鋫鋵I的畜牧人才,根據奶牛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進行合理的飼料搭配,在飼料的供給上,規模化的牧場飼料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為了節省飼料費用,需要專業人員選擇、利用、開發優質飼料,同時我們也可以像散養戶學習,自己制作飼料,這就需要經營者去購買飼料加工設備,并且購買或者種植原材料,自行配制飼料,這樣就會降低飼料成本且保證了飼料的安全性。
1.2保持奶牛的繁育狀況
如果使用國內的種公牛凍精,有可能出現假數據,沒有通過后裔測定,從而導致牧場下一年的經濟效益差的問題,據了解,我國使用的種公牛主要依賴進口,加上中間商的炒作導致種公牛的價格一路攀升,因而我們只有培育自己的種源,才能真正提高規模化牧場的經濟效益。另外在奶牛的繁育上來講要注意把握奶牛的繁殖特征,挑選最適合繁育的種來提高受孕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1.3進行分欄分群飼養
按照奶牛的不同用途和不同生長狀態進行飼養,保證進行分欄分群飼養。這就需要牧場的工作人員注意觀察奶牛的狀態,隨時做好分欄分群的準備,對于妊娠期間的奶牛注意好飼料的搭配,保證母體的營養,同時也要注意觀察母體的體重等問題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1.4注意犢牛的飼養
犢牛在生下來后要注意健康護理,保證每天兩次的臍帶消毒;剛生下來的自主呼吸,注意體重等,關鍵要注意犢牛的體溫,鋪設墊草等方式為犢牛保暖,確保新生犢牛的存活率。當然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專業的畜牧人才進行研究。
1.5注意季節問題
奶牛和人一樣對外界的溫度是能夠感知的,這就需要牧場工作人員在冬春季節注意保暖,在傳染病多發的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同時保證衛生環境的安全以及飲用水的干凈和足量供給。只有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才能提高奶牛的成活率從而保證規?;翀龅慕洕б?。
2選用優良品種,保證奶牛品質
只有品種優良才會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這是市場經濟不變的原則,因而要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就要規?;翀龅呐浞N奶牛具有優良的品種。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規模化牧場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繁育群,走自繁自養的道路。如果一直依靠從市場收購犢牛,一方面會出現成本加大的問題,另一方面所購犢牛的品種難以保證,防疫沒有保障,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出欄時間又集中,一旦出欄時價格大幅度下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只有規?;翀霾捎米苑弊责B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3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規模化牧場由于養殖的奶牛集中,一旦發生疫情將會造成難以估計的后果,因而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成為保證牧場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第一,做好防范工作,減少疾病的發生。牧場不僅要配備專業的畜牧人才,還要配備專職獸醫,不要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同時牧場的疾病防控要以預防為主,這就需要牧場工作人員通過物理或者化學方法來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再者還需要專職獸醫為牧場奶牛注射疫苗,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第二,做好環境的管理。疫苗注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疾病的發生,但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適宜的環境和衛生情況也是疾病防控的一大助力,嚴格做好消毒制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第三,加強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不同的地區流行的疫病不同,因而獸醫不能故步自封,對發生的疫病要認真分析,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診斷,最后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選擇最佳的方案控制疫病的發生與流行。同時我們也要發現疫病總是會進化,有的疫病現在沒有疫苗或者免疫效果不理想,對于這類疾病,就需要獸醫及時采用藥物防治的辦法加以有效控制,而后致力于發明創造出適合的疫苗。第四,做好人員培訓。規?;翀鱿胍_到最好的生產水平,就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這就需要牧場工作人員嚴格遵守牧場規程。同樣地,牧場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這就需要經營者做好對工作人員的多次上崗培訓,同時對于飼養員,不僅需要畜牧獸醫理論基礎知識,還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牧場管理者就需要保證飼養員隊伍的穩定性。第五,調動人員積極性。要調動牧場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首先需要制定一項明確的獎懲措施,明確目標;然后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環境,樹立團結協作的牧場文化,培養團隊精神,只有這樣才能讓牧場的工作人員真正的融入牧場生活,從而提高牧場工人員的積極性。第六,多種經營,變廢為寶。規?;翀稣嫉孛娣e大,如果僅僅只是養殖奶牛就會造成大量的浪費,牧場管理者應配合魚塘、果菜田、農田,可以自己進行種植,將干濕糞進行灌溉或者與周圍的農莊進行合作,糞尿水養魚,種果樹蔬菜,既增加收入,又減少環境污染。
一、學校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1、學校規模的擴大是需要增加人數來實現的,而人數的增加必然導致管理難度的增加。規模擴張——人數增加——管理層次增加或幅度增加——難度增加。具體表現為管理層次的增多導致傳遞信息的不對稱性增加,管理幅度的增加導致管理效率的降低,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同時思考兩個以上的問題時,思維效率將大大降低。
2、隨著人數的增加,人際關系日益復雜。法國管理顧問V.A.Graicunas在1933年提出了一個在任何管理寬度下計算人際關系數目的經驗公式:C=N{2n-1+(N-1)},式中C表示可能存在的人際關系數;N表示管理寬度。由此,隨著管理寬度的增加,上下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數量急劇上升。人際關系的復雜化使得溝通發生困難,在溝通的過程中任何環節都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從而影響溝通的有效性。溝通過程如圖(圖1)所示。
“發送者”進行“編碼”和“接收者”進行“譯碼”時都要受到個人的知識、經濟、文化背景和社會系統的影響。溝通可以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所謂正式溝通即按照正式的組織系統與層次來溝通,代表組織,較為正式和慎重。非正式溝通指通過私人的接觸來溝通,代表個人,通常表現為私下交換意見和傳播小道消息。單位組織中非正式群體越多能量越大,非正式溝通的影響力越大,而傳遞的信息往往被扭曲,且會破壞正式溝通,這給管理者在處理人時帶來很大的難度。
3、學校規模擴大必然導致專業增多。專業越多,專業的相關性越小,需要投入的教學管理成本越大(如:課程設置、實踐安排、教師備課、實習安排、畢業安排等成本增加),同時專業增加之后會導致專業管理的技術要求提高,給教學管理帶來難度。如果為了保持成本不變,只有降低教學管理精度,使教學變得粗放,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以上三點最終都可以表現在管理成本的增加上,圖2說明了規模和成本之間的關系。
隨著規模的擴大,教學成本會下降,管理成本會上升,致使學校總成本增加,也就是說規模擴大帶來的好處會被管理的難度增加所抵消,如果管理難度增加帶來的影響超過了規模擴大的好處,就會導致規模不經濟。在這里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1、規模不經濟是由管理造成的。
2、對每一所學校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一個最佳規模點,管理好的學校這個點可以往右移。
3、管理不好,規模大不了。
二、怎樣避免規模不經濟
首先需要學校的決策者從觀念上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自己的學校處于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現代管理的哪一個管理階段。根據不同階段建立一套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組織結構。
松下幸之助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適當的時候采用了適當的組織結構。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簡單分工,30年代的企業規模擴張(1600名員工),采用分層負責的組織結構;而到50年代企業規模擴張員工數逾萬名,采用了“矩陣式”組織的原始形態。這種管理方式在美國的出現是在10年之后的事。松下的整個管理思想、策略、方法都是伴隨著他的企業成長而變化的,而這些變化暗合了現代管理學發展的三個階段:經濟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
“權變理論”在管理中要根據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因此管理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景及其變量決定采取何種行動和方法,它試圖尋求最為有效的方式來處理一個特定的情景問題,在管理對象和環境之間取得平衡。
春秋戰國時期軍事家孫武在他的兵法中已包含了動態管理的思想?!秾O子兵法》之《虛實篇》云:“夫兵形像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其次,適度的授權。通過授權,可以使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從被動服從到主動支持,可以減輕高層管理人員的負擔,發揮下屬專長,培養人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管理后備力量。
第三,一所學校在規模擴張的時候,影響學校規模是否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因素。因此學校的擴張必須考慮社會需求的變化,必須對擴張后的社會需求作出預測。
不僅需預測這一教育層次的教育需求情況,而且還要了解同一層次中不同專業的需求情況,不僅要考察社會對這類教育的需求情況,而且還要考察、分析產業結構的調整、行業的興衰變化等引起人才需求變化的因素,因為教育是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服務的。
如果一所學校在規模擴張的時候正好趕上社會對這類教育需求的增加,那么,就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外部環境,不僅可以緩解管理上的難度,而且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關系是組織面臨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決可以使系統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有較大的余地,而仍保持平衡。如果一所學校的擴張正好與社會需求相背,那么對學校的考驗是嚴峻的,對學校的管理要求將是非常的高,管理粗放的空間將是非常小,不合理管理行為的存在空間也非常的小。這往往會成為學校管理變革的一個重要契機。
在影響學校生存的諸多變量中,往往會由于一個關鍵性的變量的變化而導致其他問題迎刃而解,在良好的空間中逐步地提升管理層次。一所學校的每況愈下,往往是諸多因素長期共同作用而導致的積重難返。而一所聲譽很好的學校并不一定是事事如意,很可能優勢中潛伏著種種危機,也可能外部的機遇掩蓋了管理上的瑕疵,還可能是良好的管理彌補了困境的折磨。
簡而言之,學校擴張規模經濟或不經濟是由學校內部管理強或不強和外部環境機遇或威脅之間的不同組合而產生的。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求學網為您編輯了“中國經濟論文基于指標分析的我國國債規模風險”
中國經濟論文基于指標分析的我國國債規模風險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中國經濟論文基于指標分析的我國國債規模風險”,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