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5: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業務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業務管理論文

篇(1)

1.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檔案管理員

目前兼職檔案員隊伍常不穩定,行政人員實行輪崗制,人員一年半載就會更換。應向各級領導宣傳檔案工作法規,提高員工的法規、責任意識。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綜合檔案室要及時了解人員調動情況,并對新同志進行檔案管理培訓,每年邀請檔案局老師對全院兼職檔案員進行專業培訓,鼓勵檔案員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和外出理論研討交流。職能部門是醫院管理的主要部門、日常事務煩瑣,人員少、工作忙,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綜合檔案室,就不用再管了。檔案員需要不厭其煩地上門指導,有計劃重點幫助整理,從分類、裝訂、整理各個環節進行指導。1.3業務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

醫療業務檔案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制定《醫療業務檔案歸檔制度》,參照文書檔案整理規則,按照年度-問題分類。(1)醫務管理主要有:醫療制度的落實、進修管理、會診協議和記錄、病例討論制度及記錄、學術委員會記錄、技術水平年度考核資料、醫療隊衛生支農工作匯總、下鄉證明、臨床醫療質量與工作效率年度報表、健康教育宣教資料、傳染病報告記錄、醫院內感染管理措施、監測記錄、執業醫師注冊管理,以及藥劑、檢驗、病理、麻醉、放射的管理。質量控制管理主要有:醫療事故爭議登記報告處理、醫療安全報告措施效果評價,安全教育內容會議記錄、服務質量監控組織、病歷書寫質量標準及監控考核方法、年及季度監控匯總。護理管理制度落實檢查記錄、護理查房記錄、護理教學培訓記錄、護士技術操作考核評價記錄、護理書寫質量考核。(2)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檔案的收集整理:為全面反映員工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對每一位專業技術人員建立業務檔案。一人一卷,按照姓名拼音排序建立人名索引。事先向各部門說明要提供的材料范圍,讓他們平時有意識地積累資料。向多部門收集,需要較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各部門提供的材料較瑣碎且數量大,每年由各部門派人一起整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檔案包括四方面主要內容:①基礎材料: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個人簡歷、工作經歷;有關學歷、學位證明、證書;從事專項技術工作的年限證明材料;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學習的證明、證書、鑒定、成績單;參加支農和衛生下鄉等醫療工作情況。②從事衛生技術工作的成果材料:著作專題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專業技術新成果鑒定書;其他具有備案價值的各種技術工作成績的證明。③專業技術任職、技術資格評聘材料: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請表、申報表、考評表、審批表、證書復印件、聘任合同、任命書。④其他材料:三基考核材料、先進工作者證書、獎狀;對外合作攻關成果材料;參加專業學會的證明;工作失誤差錯材料。(3)完善的病歷檔案:病歷檔案對醫院有著特殊意義,它是醫療工作的全面記錄,客觀地反映了疾病診斷、治療及其轉歸的全過程。病歷檔案是醫療活動信息的主要載體,教學的極佳教案,科研的良好素材,而且也是評價醫院醫療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據,同時又是在發生醫療糾紛時醫院舉證的重要依據。特別是近年來,病歷檔案在刑事訴訟、金融保險等服務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病歷檔案保管完好,能及時地收集、整理、歸檔、利用,并且與醫院管理系統數據接口,使用方便,為臨床研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4重視利用,加強編研為臨床服務

根據醫院醫療業務管理的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在各部門調研溝通的基礎上,編輯出:《醫院管理制度匯編》、《各部門崗位職責和人員職責》、《基礎數據匯編》、《病歷書寫指南》、《常用藥物手冊》、《醫學論文匯編》、《疾病病種索引》等十余種匯編材料,為醫務人員在平時工作參考提供方便。其中《病歷書寫指南》、《常用藥物手冊》對每位醫生來說都非常重要。

篇(2)

為什么非訴訟業務如此深受律師的青睞呢?相對于訴訟業務而言,非訴訟業務有如下多方面的優勢:

一、非訴訟業務領域覆蓋面廣,有著寬闊的發展前景。從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出具法律意見書到各種大型的項目合同的簽訂、大型企業的改制等各個方面都存在非訴訟業務資源。

二、經濟利益相對豐厚,律師能從非訴訟業務中掘取到低投入、高回報的經濟利益。

三、非訴訟業務工作程序相對輕松,靈活性大。處理非訴訟業務著重于進行書面工作,能以不同方式和手段解決問題。

四、無須承受辦理訴訟業務那樣多的壓力,如來自當事人、證人、法院、公訴人等各方面的壓力。其中當事人對于案件所寄望的目標是訴訟律師最大的壓力。

五、執業環境優勢,由于非訴訟業務工作很大程度取決于律師自我解決問題的手段,所以執業環境相對良好。

六、其他,如非訴訟律師所處地位、競爭的公平性等方面的優勢。

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之間的差別

“不打官司的律師,不是好律師”,說到律師,人們會立即聯想到法庭上那位身著黑袍、頭戴羊皮假發、滔滔不絕地陳述著自己辯護意見的智者。的確,人們對律師的最初認識是從他們在參與法庭訴訟上所表現出瀟灑的形象,睿智的思想,雄辯的口才開始的。捍衛法律賦予的公正,公平權利離不開訴訟,而訴訟業務要求律師具備更高的素質。

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律師作為提供法律服務的知識階層,無論在法庭內外都必須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律師在法庭上要求著律師袍,帶律師徽章,在法庭外通常要求衣冠整潔、西裝革履。

要具備深厚的法律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是律師工作的根本。法律學科崇高且博大精深,只有具備堅實的理論作為后盾才能,配合豐富的經驗,對法律的運用才能游刃有余。

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分析千絲萬縷、錯綜復雜的案情,從中找尋有利與自己的證據和辯論意見。

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學識表達出來,衡量一名好律師的標準,很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善辯,能否在法庭上滔滔不絕的闡述他的觀點,能否與公訴機關、對方律師對抗,能否激起整個法庭的共鳴。

要具備承受壓力的心理素質,律師在訴訟中要承受來自于當事人、證人、法院、公訴人等各方面的壓力。

其次還要有時間觀念,律師工作時間要與國家司法機關一致,才能確保工作的準確性。

所以,從事訴訟業務對律師自身素質的考驗是極其嚴格的。而從事非訴訟業務卻不相同,解決一項普通非訴訟業務如審閱合同等,一個普通法律本科生完全可以應付,只須按照法律規定在書面材料上進行分析。一名經驗豐富的訴訟律師是絕對有能力處理任何深度的非訴訟案件的,而非訴訟律師則不一定能夠辦好一宗有難度的官司,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特別是在庭審中,由于沒有法庭對陣經驗,難以和公訴人、對方律師對抗,難以表達自己的觀點,結果可想而知。所以,不少律師因對訴訟所產生恐懼感而選擇逃避從事訴訟業務。

訴訟業務的發展前景

非訴訟業務的增長如此迅速,受歡迎的程度如此之大,律師們對非訴訟業務的崇尚如此之深,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將導致傳統的訴訟業務陷入低谷呢?筆者對此持否定看法。筆者認為,訴訟業務才是律師業務的主導。在傳統的訴訟業務中,也存在著很多的機會和潛力。下面拙言對此進行分析:

首先,在現階段,有大量的民事案件,當事人并沒有聘請律師。很多的案件只是由當事人親自參與,但由于當事人對法律的不熟悉,導致其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保護,隨著法律意識和經濟水平進一步的提高、隨著律師在訴訟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當事人在產生訴訟之后,愿意聘請專業的法律人才——律師參與訴訟,享受其提供的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基于訴訟成本等方面的因素所考慮,相當一部分的經濟訴訟市場被本單位法律顧問、職員和其他非律師法律服務人員所瓜分,隨著律師準入制度的嚴格,律師群體的整體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競爭的激烈,收費的合理化,律師群體將逐步以其高水平,低費用搶占訴訟市場。

民事、經濟案件中的風險日趨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訴訟業務量的增長,費的增加。

隨著對人權的重視和保護的意識增強,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態度將逐漸變得積極,刑事辯護擔負著捍衛至高無上的生命權利和自由權利的責任,辯護律師地位提升,律師在辦理刑事案件的收費完全可以提高,通過與當事人的協商,一宗大的刑事案的收費不會亞于在非訴訟業務中為上市公司出具一份法律意見書的收費。

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發展,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和對弱勢個體的保護加重,行政案件特別是國家賠償案件增加,將會進一步擴大訴訟業務市場。

理想化的律師費轉付制度如能夠得到認可,中國的訴訟業務領域將會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訴訟業務的優勢

訴訟業務考驗和鍛煉律師的執業水準,從收集證據、到開庭審理最后到執行,其間的工作量相當之大,每一件案子都是對律師的一次考驗,在辦理形形的案件中,律師的實戰經驗、執業技能都在積累增加。從而增加了律師的業務競爭優勢。

提高律師的知名度,打官司特別是打刑事官司容易出名,成功一宗大的案件能迅速將律師推向市場,提高公眾知名度。歷史上最著名,最受人景仰的律師通常都是辯護律師。

磨練律師的意志,辦理案件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能培養出堅韌的意志力。

篇(3)

采購業務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目標是合理經濟的進行各種采購業務,保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求;支付款項后及時、足額的獲得相應的物品或勞務;嚴格履行審批制度,按合同協議付款,維護企業良好的聲譽。要達到這些目標首先要對不相容的崗位要相互分離、制約與監督。在采購環節不相容的崗位包括請購與審批;詢價與確定供應商;采購合同的訂立與審計;采購與驗收;采購、驗收與相關會計記錄;付款審批與執行;對一些企業特殊物資的采購計量與驗收必須分離。例如以原煤為主要材料的化肥企業,煤炭的消耗與盤存數量不是很準確,如果購進時計量與驗收不相互制約很容易造成煤炭虛入庫,產生管理漏洞。原湖南湘東化肥廠倒閉清算時,煤炭盤虧幾千噸,究其原因是控制監督不嚴日積月累引起的。每個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采購特點,因地制宜建立一套適合自己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是要嚴格授權批準制度。單位明確審批人對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采購、付款業務的職責范圍與工作要求。嚴禁審批人超權限審批。單位對于重要和技術性的采購業務,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防止決策失誤而造成嚴重損失。再次要執行完整的采購登記制度。單位應當按照請購、審批、采購、驗收、付款等規定的程序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并在采購各環節做好相關記錄,填制相應的憑證,建立完整的采購登記制度,加強請購手續、采購訂單(或采購合同)、驗收證明、入庫憑證、采購發票等文件與憑證的相互核對工作。

1.2采購業務的會計控制要點

1.2.1請購環節的控制。

原材料或零配件的請購,一般由生產部門根據生產計劃的需求提出請購要求,材料保管部門根據庫存量核實是否采購;對于大批量生產且產品生產穩定的企業,保管部門應考慮經濟進貨批量,可在庫存材料達到最佳存量時提出請求,經相關授權人員簽字后送交采購部門。采購人員審查請購要求是否合理,并根據市場行情進行采購所需要的資金估算,簽署同意采購的意見后交資金預算部門審批,資金預算部門確認在生產經營項目的資金預算范圍,同意審批,簽字后交采購部門辦理采購手續。對于特殊項目如資本性支出、保險、廣告、法律、審計服務,一般由專門指定人員提出請購,由企業決策層進行聯合審簽或集體商議審批。

1.2.2采購環節的控制。

采購部門在正式填制訂單前,對不同供應商的供應物品的價格、質量指標、折扣和付款條件以及供貨時間等資料進行比較,選出商業信譽好、產品質量好、價格優惠的供應商(通常說的貨比三家)。對于大批量采購的原材料或零配件等要做好各種采購數量對成本影響的成本分析。訂單簽好后必須編號并由授權人簽字,正聯送供應部門,副聯送驗收部門,之后應監控訂購單的處理,以確認商品是否收到并及時入賬。

1.2.3驗收環節的控制。

購入商品或勞務的驗收工作應與請購、采購和會計部門的工作相分離。驗收部門根據有效的購貨訂單上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及相關合同、協議,對供應商發運的商品進行驗收:如商品的品名、規格型號、數量、質量要求、到貨時間、商品完好程度等。商品的質量檢驗至關重要,其質量好壞的判斷有些依靠驗收人員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責任心,有些靠相關部門技術人員核定,對于部分特殊的商品鑒定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或經過儀器、實驗的測定。不管質量檢驗過程如何,企業各級管理部門必須嚴格把好這個關,它是企業生產經營好壞的保證。對于有些商品或勞務直接由部門使用(不需經過倉管部門)如:工程物資直接使用、設備、資產的維護建設,勞務支出等,控制程序應根據企業相關管理程序完善請購程序后辦理工程勞務,企業驗收部門根據請購或報批手續、合同進行工程勞務驗收并出具驗收結算報告單,交相關部門負責人審簽。驗收單是確認資產或費用以及與采購有關的負債是否存在和發生的重要保證。會計控制必須定期檢查驗收單的序號、驗收單必須經驗收人員、倉儲人員、材料會計三方簽字才能作為入賬憑據。一些內控管理不完善企業,倉庫管理員兼驗收員利用企業管理混亂,虛開驗收單與發票到財務報賬,一次性經濟損失達40余萬元。

1.2.4存儲環節的控制。

存放商品的倉庫應相對獨立,限制無關人員接近。儲存驗收的商品由獨立部門負責。貨物入庫前倉儲人員應進行點驗和查對,并在驗收單上簽收,倉儲人員將存貨按商品特征填列標簽,分類存放并設置安全措施。

1.2.5退貨與折讓的控制。

采購部門接到驗收報告后,如發現數量或質量不符合訂單的要求,及時電告或函告供應商。對于數量短缺,要求供應商及時補足。對于質量問題,則通知倉庫不得發放該批商品,再決定退貨或者要求供應商給予適當的折扣。當合適的折讓一經確定,采購部門即編制借項憑單,通知會計部門調整應付賬款。對于退貨的商品,采購部門應編制退貨通知單,授權運輸部門退回商品,商品退回后及時通知采購部門和會計部門。

1.2.6應付賬款的控制。

商品或勞務的購進借方反映資產的增加,貸方反映應付賬款的增加或資金減少。應付賬款的記錄應獨立于請購、采購、驗收、付款以保證采購環節的控制有效實施,防止錯誤和欺詐行為的發生。應付賬款的入賬必須取得和審核各種必要的憑證后才能進行,這些憑證包括請購單、驗收報告單、購貨訂單、材料入庫單、稅務監制發票、相關合同與協議等。要求憑證記錄完整、客觀、真實,經授權人簽字。月末核對供應商往來明細,如發現錯誤,及時與供應商取得聯系,查清原因,完善手續,調整差異。

1.2.7付款環節的控制。

對于根據發票直接付款的手續,財務人員復核供應商發票的數量、價格、折扣條件、匯總金額、合法要素等與原始憑證(附件)是否相符,業務是否客觀;對于發票已入賬進行往來賬單付款的,必須填制往來付款審批單,由主管會計核實明細賬戶及付款條件后經相關審批程序后付款。

2加強采購成本管理

采購成本包括進價成本和進價費用,其中:進價成本又稱購置成本是指存貨本身的價值,等于數量與單價的乘積。在一定時期進貨總量即一定條件下,無論企業采購次數如何變動,存貨進價成本通常價格相對穩定(假定物價不變且無采購數量折扣),屬于決策無關成本。進貨費用又稱訂貨成本是指企業為組織進貨而開支的費用,如:辦公費、差旅費、郵資、電話電報費、運輸費、檢驗費、入庫搬運費等支出,進貨費用與進貨次數有關:差旅費、郵資、電話電報費與進貨次數成正比,這類變動性進貨費屬于決策的相關成本,另一部分與進貨次數無關,如:專設采購機構基本開支,這類固定性進貨費用則屬決策無關成本,怎樣合理控制采購成本,以最小成本投入創造最大效益。

2.1采購價格的管理(把價格質量關)

①各生產、經營、服務部門根據生產計劃做好年度、月度物資需求計劃單(必須載明物資規格型號、技術參數、到貨時間),報主管負責人審核后交物資采購部門進行集中采購。②各物資采購部門根據各生產、經營、服務部門審簽后請購單編制一式三聯部門物資采購計劃匯總表,按采購物資類別填列品名、規格型號、采購商家、市場詢價、歷史價格、庫存數量、市場動態、到貨日期、采購模式(集中采購、招標采購、分散采購)等信息報主管領導及預算部門審簽后,一份交財務部門、一份交預算部門、一份留采購部門。三個部門相互牽制與監控,共同把好請購、資金預付及價格審核關,完善事前控制手續。③采購部門根據采購計劃單及采購信息建立采購臺賬、在供應商選擇時做到貨比三家并建立供應商信息檔案,引入供應商信譽評估機制,選擇質量、價格、信譽好的供應商,為企業產品質量管理、成本優化奠定良好基礎,在物資采購管理過程中堅決制止那種只按計劃采購,不論價格高低、質量好壞、中飽私囊的行為。價格是降低成本的途徑,質量是降低成本的基本保證。為控制好采購物資價格與質量,財務部門必須根據驗收入庫單,有法律效應的合同文本、價格申報單辦理入賬付款手續,涉及大的勞務價格的采購物資必須留一定的保證金,等設備運行良好后才能付款。對于大批量購進物資在合同協商時盡量爭取貨物采購折讓和折扣,將采購價格降到最低。

2.2進貨費用的控制

前面講到進貨費用的構成,要降低進貨費用可采取下面兩個途徑。①采購人員應根據經濟合理原則,事先選擇物資運輸路線和運輸方式,努力實現直達運輸和就近采購,開展聯運、代運減少運輸費用。不盲目采購,盡量節省其它采購費用。②物資采購要適時,應樹立經濟進貨批量的觀念。經濟進貨批量是能夠在一定時期存貨達到最低點的進貨數量,決定經濟批量成本因素,主要包括變動性成本進貨費用,變動性固定成本及允許缺貨的缺貨成本,不同成本項目與進貨批量呈現不同變動關系,減少進貨批量,增加進貨次數在影響儲備成本降低的同時也會導致進貨費用與缺貨成本提高,相反增加進貨批量,減少進貨次數,盡量有利于降低進貨費用與缺貨成本,同時會影響儲存成本的提高。因此,如何協調各項成本之間的關系,使其總和保持最低水平,是企業組織進貨過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建立與供應商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形成供應鏈的團隊

傳統的采購管理是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好的商品,但在經濟發展全球化、市場競爭國際化的今天,沒有一個企業能以一只孤舟的方式在大海中航行,它必須與其他企業及供應商、銷售商等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的生存。與供應商松散聯系將會因缺乏信息溝通與利益協調導致成本增高,而相互協作建立利益共同體,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顧客價值。與供應商建立的長期戰略協作關系或戰略伙伴關系,選擇優秀的供應商作為供應鏈的合作伙伴被稱為“反向營銷”,其基本策略是專門為供應商召開周期性會議,讓他們意識到相互之間的競爭關系,幫助他們認識到與企業的依賴關系;與供應商建立信譽與相互參與的關系,建立供應商評估機制并發展為供應鏈團隊成員,對那些樂于降低成本創造更大價值的供應商,采取激勵措施與其分享節省的成本。好的供應商將成為供應鏈團隊的無價之寶。隨著供應商發展,降低成本,提升企業價值的行為將變得越來越有成效。

篇(4)

一、旅游保險還未引起足夠的注視

從需求的角度看,自2002年9月1日起《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開始實施,改強制旅行社為游客投保旅游意外險為強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這一規定的改變使以前倍受冷落的旅行社責任險獲得較大發展,財產險公司在旅游險市場中的份額大幅度提高,如按每個旅行社年交保費2萬元計,旅行社責任保險的市場規模約為1.8億元,占整個旅游險市場的15%以上;與之相反,游客自愿購買保險者寥寥,壽險公司旅游險業務增長緩慢,部分地區和公司甚至出現業務滑坡現象。旅游險市場總的需求狀況并沒有大的改觀。

從供給的角度看,旅游險市場上保險卡的種類有所增加,銷售方式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的問題并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險種少。當前,只有幾家較大的壽險公司經營旅游保險,且可供游客購買的險種只有旅游人身意外傷害險、交通人身意外保險、旅游景點人身意外傷害險、旅游救援保險、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險5種。而且他們大多數都不經營旅游景點人身意外傷害險、旅游救援保險和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險,甚至有的也只經營旅游人身意外保險一種。產險公司除了經營旅行社責任保險外,對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發生的行李、證件丟失和盜搶風險至今尚無“貨”上市,使這一風險處于無保障狀態。整個市場不能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而且,游客要想以中意的價格為自己獲得較為全面的保障,就必須和幾家保險公司接洽,很不方便。

2.保險對象范圍過窄。以前,我國的游客是以團體游客為主。而且,國家旅游局在1997年9月出臺的《旅行社辦理旅游意外保險的暫行規定》強制旅行社為游客辦理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各保險公司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從節約經營成本出發,推出了只以團體游客為保險對象的旅游保險,將自助游游客排除在保險范圍以外。1999年政府為了拉動內需將“五一”、“十一”假期調整為7天。這一舉措帶動了旅游熱,形成了所謂的“黃金周”。但是這股旅游熱主要是受自助游的推動。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自助游已經占到了整個旅游市場份額的80%以上。可是,在很多地區自助游至今仍游離于旅游險市場之外,無法買到合適的旅游保險。

3.保險對象細分不夠。首先,旅游市場狀況的變化和強制旅游意外險的取消,使得自助游在部分地區走進了壽險公司視野。有些公司已經修改了旅游意外傷害保險條款,將自助游游客納入保險對象范圍,但是和團體游客適用相同的費率。少數公司甚至直接將團體旅游險保單向自助游游客銷售。其次,部分公司為了爭搶業務,拓展了保險對象的范圍,推出旅行保險,將公務旅行者和普通游客一同納入保險對象范圍。這兩種變化在提升保險公司業務量的同時也增加了逆選擇的可能性,使保險公司面臨更大的道德風險。因為:第一,團體游客出游時,旅行社派有專業的導游為其提供全程組織和服務工作,這無疑有利于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但是對于自助游游客來說,由于缺乏旅游常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出險的概率要比團體游客大。而且,對于自助游保險來說,由于業務分散,展業費用和其它經營成本明顯高于團體游保險。因此,兩者不應該適用同一費率。第二,對于公務旅行人員和普通游客來說,由于出行目的不同,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往往不一樣,結果在旅行過程中發生風險事故的概率也必然不同,兩者同樣不能適用同一費率。

4.保險責任確定不合理。當前我國旅游險在保險責任的確定上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保險責任過寬。很多保險公司在旅游意外傷害保險中將死亡給付、傷殘給付、意外醫療和急性病醫療列為主險責任。對于每個游客來說,只有選擇是否投保的權利,沒有選擇不同保險責任的余地,不能以合適的價格獲得需要的保障。殊不知其結果同樣是低風險客戶退出保險,而高風險客戶都留了下來,產生逆選擇。另一種傾向是保險責任過窄。目前,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將游客的潛水、滑雪、探險等活動列為旅游險的除外責任,而又不提供此類專項旅游保險。而且,有些保險公司在經營旅游意外傷害保險的過程中發現醫療責任,尤其是急性病醫療責任的道德風險過大,部分地區發生經營虧損現象。于是修改條款,將急性病醫療甚至意外醫療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以外。這樣的確能夠較好地控制風險,但是與此同時也必然將大量有著較大風險保障需求的優良客戶拒之門外。這顯然有悖保險經營“保障客戶,分散風險,獲得利潤”的初衷。

5.費率厘訂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旅游險費率的厘訂不是依靠精算技術,而是由條款制訂人員憑經驗來確定的。有的公司甚至模仿其他公司的條款,然后臆斷地調整費率變動期間和費率大小。這樣,在缺乏精算技術的支持下,為了保證經營的穩定性,保險公司的唯一辦法就是將費率偏高確定。這種不科學的定價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抑制了保險需求,影響保險公司業務的增長。

6.投保渠道不暢。目前,旅游險的銷售渠道沒有大的改觀。旅行社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主要銷售團體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和旅游救援保險;旅游景點主要銷售旅游景點意外傷害保險;機票銷售點主要銷售航空意外險;適宜網上銷售的險種相對較多,但是目前開通網上投保服務的只有泰康人壽、平安和友邦等少數幾家公司;銀行柜臺銷售尚處于嘗試階段。對于大多數自助游游客來說,投保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7.售后服務質量不高。旅游者的流動性較大,在短時間內,游客可能在一個地方投保而在另一個地方出險,甚至可能跨國出險,這對保險公司的核保、定損及理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跟不上,不僅對旅游者造成損失,也影響保險公司的聲譽。

二、游客保險意識淡薄,保險險種單一,制約了旅游保險的發展

我國的旅游險市場所存在的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游客保險意識淡薄。雖然說風險的存在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保險需求產生的必備條件,但是這兩個條件所形成的只是保險的潛在需求。要想把這種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需求,必須依賴于人們防范風險意識的增強,保險意識的提高。當前,我國民眾的保險意識普遍較差,很多游客存在僥幸心理,不愿意花錢買旅游險。因此,旅游險的市場需求一直不旺。

2.保險經驗缺乏,保險技術落后。在現有的經驗水平和技術條件下,我國很多壽險公司的旅游險的核保在很多地方還存在不足,尤其是急性病責任部分存在較為嚴重的逆選擇現象。承保之后對醫療責任和自助游的風險控制更是束手無策。一方面,為了防范逆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急性病醫療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之外。另一方面,他們只能通過對團體的選擇來代替對個人的選擇,通過簡單的承保程序達到為大量具有相同風險因素的人群提供保障的目的。旅行社在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之間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保險公司控制風險的一個“關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被迫只經營團體旅游險,而將自助游保戶拒之門外。

3.相關數據資料短缺。由于旅游險的經營時間短,我國的保險公司手中還缺乏與旅游險相關的各類資料。與其它壽險業務不同的是旅游險的發生概率與一個國家的社會、自然、地理狀況、游客的風險防范意識等關系密切,國外資料缺少參考價值。另外,據業內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公司的旅游險在展業、核保、定損、理賠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單證管理混亂。這樣,即使收集了一定量的資料,這些資料也缺乏可靠性。這使得旅游險費率的厘訂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持。

4.對風險和保險的相互關系認識不夠。保險公司對保險對象劃分不清和保險責任確定不合理,實際上是其對風險和保險的相互關系認識不夠的反映。對自助游游客和團體游客、公務旅行者和普通旅游者在相同的費率水平下提供同等保障和將醫療責任列入主險條款,是保險人過分追求保險業務量而忽視風險防范的表現;而將游客的潛水、滑雪、探險等活動列為除外責任,將醫療責任從保險責任中剔除,是保險人過分強調風險防范而忽視業務增長需要的表現。

5.保險市場發育不充分和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體制落后。2001年我國的保險深度僅為2.2%,保險密度僅為168.8元,遠低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保險市場的發育還很不充分。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現階段,為了搶占先機各家保險公司忙于市場拓荒,比拼保費收入規模。而相對于其它險種來說,旅游險屬于小險種,年保費收入占保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比重較低。另外,目前在我國保險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幾家保險公司要么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要么是國有企業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這種所有制所決定的經營管理體制是公司高層領導由政府選派,采用任期制,以公司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指針。高層管理者權責不對等,廣人員工的付出和收入不對稱。這必然會引起企業追求保費規模最大化的短期行為,因為有保費規模就有費用規模,而費用規模與包括老總在內的員工利益攸關。結果,雖然旅游險在很多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中被列為A類險種,賠付率一般低于35%,但是仍然不能引起公司高層管理者的重視和激發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舊產品的改造和新產品的開發進展緩慢,難以適應市場需要。

三、培育市場主體,開發新險種,大力發展旅游保險

解決我國旅游險市場的現有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一方面,民眾保險意識的培育是一個過程。這既需要保險經營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又需要通過大量的風險事故來教育國民,強化其保險意識。這絕不是短期內所能達到的。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需求能夠創造供給,而潛在的保險需求向現實的保險需求的轉化是以民眾保險意識的提高為條件的。因此,在短期內我國的旅游保險需求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另一方面,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是我國現階段金融體制改革的難點,而這一點恰恰是導致我國旅游險市場供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的關鍵性因素。因為分業經營體制可以通過修改法律來改變;保險經驗不足,保險技術落后可以通過學習來快速提高;而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涉及各方利益的分配格局、保險經營的性質和國家的經濟安全,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完成。這樣,對于風險與保險的關系的認識也就難有突破;重視保費規模,忽視經營利潤的狀況也就難以改變,旅游險就很難得到保險公司的青睞,供給狀況也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觀。結果,整個旅游險市場也就不可能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從長遠著眼,我們應該大力推進民眾保險意識的培育和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

此外,還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加速市場主體的培育,提高旅游保險市場的競爭程度,促使保險公司由拓荒式的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2.加大新險種的開發力度,把旅游保險服務延伸到吃、住、行、游各個環節,并為特定旅游項目提供專項保險,如峽谷探險保險、水流漂流保險、驚險游保險等,使游客在旅游全程都能夠獲得需要的保障。

3.對旅游險市場和旅游險條款進行細分,針對團體游、自助游及公務旅行的不同特點制訂出不同的保險條款,確定不同的費率,加強風險防范。

4.將風險較大的醫療責任部分制定為特約條款或者附加險,厘訂專項費率。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又可以有效防范逆選擇風險,全面提升旅游險的業務質量。

篇(5)

一、跨境保險業務經營活動的監管原則

為了指導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監管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的國外業務經營時進行有效合作,以增強保險監管的有效性,讓投保人和潛在投保人了解保險機構的財務狀況和償付能力,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于1999年12月頒布了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跨國業務的監管原則。

(一)任何外國保險機構都不得逃避監管。各國保險監管機構之間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沒有任何保險機構逃避監管。在注意避免重復監管的同時,每一個監管機構都有義務確保其轄區內所有的外國保險機構均受到有效監管。

對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監管是有不同之處的,子公司一般應由東道國轄區監管,并受到東道國對資本充足性和償付能力規章的約束。分支機構通常也由東道國轄區實施日常監管,但分支機構的償付能力既可由母國轄區,也可由東道國轄區適用的條款來評估,東道國轄區的監管當局也可以借助母國轄區監管當局的評估結果得出自己的判斷。

(二)所有國際保險集團和國際保險機構都應受到有效監管。在決定是否給轄區內外國保險機構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授予許可證或延長許可證時,東道國轄區監管當局需要對國外保險機構在母國轄區被監管的有效性進行仔細評估,必要時須向母國監管當局咨詢。這種評估應考慮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一般監管原則和標準以及母國監管當局應用處罰條款限制與有效監管沖突的保險機構的能力。

傳統的保險監管方式一般把重點放在對每個保險公司的單獨監管上,因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比,保險機構不那么容易受到傳染性連鎖風險的危害,它們也不那么容易對大范圍的金融體系造成系統風險,保險監管當局盡量對其轄區內設立的單個保險公司筑起一道“籬笆”,以便把它與同一集團的其它機構隔離開來。然而,當保險機構的母公司對其他保險機構或金融機構有實質性的參股時,在評估母公司和整個集團的財務能力時,把由于集團的存在而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考慮進去顯得非常重要,如對償付能力的可能影響、集團內關聯交易、以及大額風險等。關于如何謹慎對待這種情況的討論一直在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監管委員會以及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等論壇上進行著。

(三)設立跨國界保險機構應由東道國和母國監管者協商決定。當某一保險機構提出在國外建立新機構的申請時,東道國和母國監管當局之間進行的最初合作就開始了。批準許可證的過程為東道國和母國國監管當局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機會,也為他們未來進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東道國監管當局需要就許可證申請的某些方面向母國監管當局咨詢,它在授予許可證之前應該進行必要的核實工作,以確保申請者的總部或母公司所在國的監管當局沒有不同意見。這一過程為母國監管當局提供一個機會,使它能夠把不同意其所監管的保險機構跨境設立子公司或分支機構的理由告知東道國監管當局,并可以建議東道國監管當局拒絕頒發許可證。東道國監管當局在沒有得到母國監管當局的肯定答復,或在收到有保留的答復時,應考慮選擇拒絕許可證申請、加大監管力度、或對授予許可證提出附加條件等,東道國監管當局應該將自己所采取的措施通報給母國監管當局。

東道國監管當局在對那些償付能力在母國轄區沒有受到謹慎管理的國外保險機構,或者沒有明確的母公司對其負責的合資公司進行許可審查時,應特別謹慎。是否授予許可證的最終決定,應由東道國監管當局根據非歧視性標準作出。同時,母國監管當局也應當掌握它們的保險機構所屬的所有跨境機構的情況。

(四)提供跨境保險服務的國外保險機構應該受到有效監管。是否允許國外保險機構在某一轄區提供跨境保險服務,通常涉及該轄區的法律問題。當消費者能不受任何約束,自愿尋求國外保險服務時,一般認為他們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然而,當允許積極推銷跨境保險產品時,東道國監管當局通常需要了解該國外保險機構在其轄區內推銷保險產品的真實動機,并進行核實,以確保該保險機構的償付能力在母國轄區受到了謹慎的監管。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專門的許可證審核程序,或采用具體的安全措施,來保護本國投保人的利益。

如果允許積極推銷跨境保險產品,母國監管當局對確保保險機構的償付能力負有主要責任,而東道國監管當局則應非常認真地考慮母國監管當局對保險機構擬開展的跨境經營活動提出的保留或反對意見。母國監管當局如果認為其轄區內的保險機構沒有充足的財務能力、或者沒有對其業務進行有效管理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它就應該阻止該保險機構到境外推銷其保險產品。

二、跨境保險活動相關國家保險監管當局之間的監管信息交流

如果監管當局之間相互信任,監管信息就可以在大致對等的基礎上實現雙向流動。在不斷改進對國際保險機構和國際保險集團的監管的同時,還必須加強保險機構和監管當局之間、以及監管當局之間的信息交流。這樣做的目的是針對實質性的監管措施,而不僅僅是交流一般的日常信息,所以母國和東道國監管當局對監管信息的需求也是各有側重的。

(一)母國監管當局的信息需求。母國監管當局主要希望能夠及時、充分地得到保險機構總部或母公司的有關信息。為此,需要建立一個完善而又可以核實的報告體系,要求任何一個境外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都應向其總部或母公司報告,而且還必須有滿足特別信息需求的可行辦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母國監管當局應要求保險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設在國外的機構應向總部或母公司定期提交綜合性的報告,從而使得母國監管當局能夠對該保險機構的總體財務狀況及其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進行比較準確的評估。

如果東道國監管當局有理由懷疑某一外國保險機構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應主動通報母國監管當局,母國監管當局也應向東道國監管當局通報這些問題嚴重程度的詳細情況,以引起它們必要的關注。然而,東道國監管者通常處于發現問題的最佳位置,因此應該主動采取措施。母國監管當局有可能希望對其國外保險機構上報的資料進行獨立核實,當母國監管當局需要跨境檢查時,東道國監管當局應當允許,并持歡迎態度。如果母國監管當局暫時不能進行跨境檢查或者不擬啟動跨境檢查程序,它可以向東道國監管當局提出咨詢,請求東道國監管當局對該保險機構跨境活動的情況進行核實或做出評價。東道國和母國監管當局最好都能得到彼此所獲得的信息。

一旦國外保險機構出現嚴重問題,東道國監管當局可以向其總部或母公司查詢,也可以尋求母國監管當局的支持,以便提出可行的補救方案。當東道國監管當局決定撤消某國外保險機構的許可證或采取類似行動時,它應在可能的和適當的時候事先向該機構的母國監管當局發出預警。東道國監管當局在征得母國監管當局同意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分擔監管責任,并協調各自的監管活動。東道國監管當局應該向母國監管當局通報任何由于提供跨境保險業務活動引起的問題。

(二)東道國監管當局的信息需求。如果對母國監管當局對母公司或整個集團的審慎監管能力和政策措施有充分了解,那么東道國在對國外保險機構實施監管的效果就會更好。為此,母國監管當局應向東道國監管當局通報對其保險機構跨境經營活動有重大影響的監管措施,讓東道國監管當局根據自己的判斷行事。母國監管當局應積極回復東道國監管當局提出的各種信息要求,如當地機構的業務活動范圍、在集團內的作用和內部控制情況,以及東道國監管當局進行有效監管的其他相關信息要求。

當母國監管當局對某一特定轄區的監管標準有疑問,并因此而準備采取可能對該轄區國外保險機構產生重要影響的措施時,它應事先與東道國監管當局溝通和協商。一般來講,母國監管當局應盡可能地讓東道國監管當局對跨境保險機構保持信心。即使在敏感時期,如某一保險機構將發生產權變化或面臨問題時,母國監管當局與東道國監管當局之間的充分溝通也會對雙方都有利。母國監管當局應積極回復東道國監管當局提出的有關在東道國提供跨境保險服務的保險機構的各種信息要求。

(三)信息交流的保密。能自由地進行監管信息的交流可以增強監管者之間的有效合作。當然,這種自由要受到一些旨在保護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的條件限制。不同轄區有不同程度的保密規則,這對監管信息的傳遞可能造成一定障礙。如果轄區的保密要求限制了不同保險監管當局之間的信息共享,或者有的監管當局不能對其他監管當局提供的信息予以保密,那么這些轄區的監管當局則應考慮著手審查其保密要求,總的原則是獲得的信息只能用于與監管金融機構有關的目的;應允許信息雙向流動,但不能要求信息的形式和詳細特點嚴格對等;所傳遞信息的秘密性應受到法律保護。當然,所有保險監管當局都應該遵守職業保密制度,對其活動過程中,包括進行現場檢查時所獲得的信息保密。

獲得信息的監管當局如果準備根據所獲得的信息采取行動,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與提供信息的監管當局協商。至于被監管機構的信息被監管當局之間交流以后,是否應把監管當局之間溝通的情況通報給被監管機構,目前仍是討論之中的問題,在監管實踐中往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金融集團模式下對被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和重要股東的資格考察

在金融集團模式下,對被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和重要股東的資格考察的目的在于確保金融集團內部有關機構的監管當局能夠有效行使他們的職責,對這些機構是否得到審慎的監督和指導,以及主要股東是否對這些實體構成損害等問題做出評估。同時也可以促進不同監管機構之間的磋商和信息交流,從而實現有效監管。

(一)金融集團模式下對被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和重要股東的資格考察的目的和主要內容

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高層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是審慎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確保被監管機構得到審慎穩妥的管理和指導的責任根本上屬于被監管機構自身,監管當局期望這些機構采取必要措施,確保經理、董事以及持股超過一定數額或者對業務有重大影響的股東能夠達到監管當局提出的稱職、適當以及其它要求。

一個有效和完整的機構運作機制應包括各種控制措施,以促進這些機構持續滿足監管當局提出的稱職、適當和其它方面的要求,并使得監管當局在必要情況下進行干預。對經理、董事和主要股東在這些方面進行考察是監管當局為了確保被監管機構能夠以穩妥和審慎的方式進行經營的常用監管機制。如果經理、董事和主要股東不能達到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方面的標準,監管當局一般可以動用各種制裁手段,促使其采取補救措施。

金融集團所屬的不同機構,往往要分別接受不同監管機構的監管,各監管機構分別依據相應的法律和規定對管轄范圍內的機構進行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方面的考察。在行使他們的法律職責時,不同監管機構之間應當進行積極的協調與溝通。監管當局在試圖考察被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的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時,金融集團不同的組織和管理結構可能會給他們的工作增加復雜因素,特別是當這些機構受監管范圍之外的實體或個人影響較大時,問題更為突出。

稱職性考察通常要評估經理和董事的才能以及他們完成崗位職責的能力,而適當性考察則主要是評估他們的品行操守。在確認能力方面,監管機構通常審核其正式的資格證書、以往經歷和一貫表現。在評估品行和操守時,重點是犯罪記錄、經濟狀況、因債務引起的民事訴訟、拒絕加入專業組織或被專業組織開除,其它相似行業監管當局的處罰,以及過去的不良商業行為。有關評估主要股東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的因素包括商譽、財務狀況,以及他們的權益是否會對被監管機構構成負面影響。金融集團內處于監管范圍之外的機構(通常處在被監管機構的上層)的經理和董事可以對被監管機構的許多方面造成重大影響,而且可以在控制整個集團內不同機構的風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上述因素導致了監管權限的一些問題,因為某一監管當局的權限往往不能延伸到集團內受其它監管機構監管的范圍,或者集團內不受監管的機構。這個因素還引起了不同監管者之間分享有關某些個人的信息的困難,而且涉及到監管當局通常應該遵守的職業保密規定。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保護個人隱私權的法律,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監管機構之間自由交換信息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二)對金融集團中有關機構高層管理人員以及重要股東的稱職和適當性考察的基本原則

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則,有關監管當局可以參考:

1.為了確保金融集團內的被監管機構能夠審慎穩妥地經營,如果集團內其它機構的經理和董事能夠對被監管機構的經營活動行使重大或控制性的影響,就應該對他們進行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的考察。

2.持股超過規定數額,并可能對被監管機構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應該滿足監管當局提出的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方面的要求。

3.稱職及適當或其它資格考察應該在委任階段進行,以后發生變化還需要重新考察。

4.監管當局期望被監管機構采取必要措施,以確保持續達到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方面的要求。根據經理、董事和主要股東對被監管機構的影響程度和他們職責的不同,對他們的稱職、適當或其它資格的考察也有所不同。

5.如果一個經理或董事被認為對一個被監管機構經營能夠實施重大影響,而且他曾經在集團內部另外一個被監管機構擔任過經理或董事,那么監管當局應該在評估過程中咨詢另外一個機構的監管者。

篇(6)

防疫業務檔案兩級管理是指在衛生防疫站檔案工作管理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將防疫業務形成的技術檔案實行分別站級、科級兩級管理。其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1將衛生防疫業務檔案納入站檔案工作管理體系:同其他門類的檔案一樣,業務檔案的管理也應在接受站檔案工作管理委員會的統一領導,由站檔案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2將業務檔案分為站科兩級:對業務活動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衛生監督監測檔案分別為站級業務檔案和科級業務檔案兩個層次。

3站級業務檔案管理:凡劃歸的站級管理的業務檔案,由各科兼職檔案員負責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檔案室歸檔,交由站檔案室統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級業務檔案管理:凡劃歸為科級管理的業務檔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積檔案員負責收庥、整理、立卷,并負責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兩級檔案范圍的確定

(一)站級業務檔案的劃分及范圍

在確定站級業務檔案的范圍時,應本著總體性、綜合性、分析性及學術性的原則對檔案進行劃分。即要將那些反映主要業務工作的總體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礎監督監測上形成的綜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學術價值且保管期限長的材料確定為站級檔案,以確保站存業務檔案能夠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機構業務活動及工作水平。總體來看,站級業務檔案的范圍有以下幾個方面:

1業務工作法規、標準及技術方法的研究檔案。包括有關證書、研究報告、編制說明及驗證報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傳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學生常見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總結、疫情流行病學分析、疫情流行趨勢預測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衛生監督、監測的總結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發、中毒調查處理的有關材料包括調查報告及現場調查記錄及有關的行政行政處罰材料等或年度綜合性分析總結。

5專題調查。包括調查設計、調查報告或總結,統計匯總等材料。

6各項業務工作的統計月報、年報。

7省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的業務論文。

(二)科級業務檔案的劃分及范圍我國各級防疫站在日常業務活動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務對象檔案,即在對其所轄區內或對被劃定為本站管理的單位所提供的經常性的疾病控制、衛生監督監測服務中所形成的材料。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確定,需隨所服務的企業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還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補充,因此存科保管更為便利。此外,衛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長,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規律得自于長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監督監測材料的積累。這些常規性監督監測材料不僅對當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從中發現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規律。因此,這些一般性、經常性業務活動形成的材料不能因為有了綜合性或總結性報告,就可以隨意處置,而應做為科級業務檔案存科保管。科級業務檔案的范圍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衛生監督材料

(1)預防性衛生監督材料:包括所轄區內或直管單位許可證審批、復驗材料;新、改、擴建項目審查材料。

(2)常規性衛生監督監測材料:包括對所轄地區或監測點或直管單位公共衛生監測材料,包括監測記錄、記事,監測小結,控制結果,監測報告以及經常性衛生監督檢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違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調查處理材料,包括個案調查表,現場調查記錄(筆錄),人員尋訪記錄,檢驗結果及處理報告等。

3行政處罰材料,包括監督筆錄、檢驗報告、合議記錄、聽證記錄、處罰決定書、結案單及送達回執等。

4各類所轄產品鑒定及出具證明材料;廣告登記管理材料。

5從業人員健康體檢、衛生知識培訓材料,包括體檢表、檢驗單、統計表;培訓計劃、教材及小結等。

6咨詢工作材料,包括咨詢登記、記錄及小結等。

7各種毒理檢驗、化驗材料。

三、實行兩級管理的意義

1兩級管理有利于解決檔案儲藏空間與業務檔案數量間的矛盾

我國各級防疫機構中,檔案室檔案庫房大多狹小,根本無法容納全部的業務檔案,因此,只能將那些保存價值更大、保存期更長的檔案集中到站檔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礎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這種分散管理也是納入全站檔案工作統一布署和指導下進行的。

2站級管理有利于防疫業務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級業務檔案管理可使站檔案能夠反映業務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對于站領導及時把握全局,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其次,由于站級業務歸檔范圍明確將具有總結分析性、學術性的材料交站歸檔,從而要求各科業務人員不能再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結,而是要在大量的監督監測材料上做進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報告,從而促進了業務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檔案室人員針對業務檔案開展信息加工,通過各種編研材料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務,有利于防疫機構科研工作的開展。第四,站級檔案管理便于開展站際防疫信息的交流,為全市甚至全國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級管理是有利于滿足防疫業務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業務有延續性,在對監測點、直管單位的監督監測中,要經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幾年形成的監督監測檔案;特別是隨著生產經營單位的變化,有些檔案還要不斷進行補充或注銷。如直管單位許可證檔案、建設項目檔案等就屬這種情況。因此科級管理就可以及時滿足衛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兩級管理的實施

1建立健全檔案工作網絡

兩級管理是通過檔案工作網絡層層的管理而實現有序的實施。因此,建立健全檔案工作網絡是這產行衛生防疫檔案兩級管理的組織保障。

建立檔案工作網絡即在站一級設立由主管站長牽頭、各科主任參加的全站檔案工作管理委員會,負責全站包括業務檔案在內的檔案工作的領導、規劃,提出業務檔案工作的總體要求,并協調解決在實行兩級管理中的各種困難。站綜合檔案室則依據站檔案管理委員對業務檔案的總體要求,具體制定業務檔案的各項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級業務檔案外,還要對科級業務檔案管理進行督促指導。各

科設兼職檔案員,在站檔案室的指導下進行站級業務檔案的歸檔及科級業務檔案的管理。這樣的檔案工作網絡使業務檔案由無序變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實際的業務檔案管理制度

對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業務檔案,要實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就必須建立切合實際的業務檔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業務檔案歸檔范圍和歸檔制度時,站檔案室人員應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業務活動,再結合衛生部“全國衛生防疫工作規范”關于業務活動形成材料范圍的規定,經與各科密切協商,具體確定符合業務實際的各科站級和科級業務檔案的歸檔范圍。其次,對于各科的科級業務檔案也要同站級業務檔案一樣,提出統一的立卷要求,以確保科級檔案立卷的規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區分;第三,嚴格科級秋檔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將檔案據為已有。

3加強對兼職檔案員的培訓和指導

各科兼職檔案員大多熟悉本科室的業務,檔案知識相對貧乏。因此,要做好業務檔案的立卷歸檔,就必須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指導。檔案室可定期舉辦檔案業務培訓班,并將檔案業務學習列入兼職檔案員繼續教育的學習內容,進行學分評定,以提高他們學習檔案業務的積極性。同時,檔案室人員也要主動指導科室立卷和編目。

篇(7)

 

一、事業單位:

是指主要通過生產精神產品和提供各種勞務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為上層建筑、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的接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的單位。如,工業、商業、交通事業單位;農業事業單位;文化、科學、衛生等事業單位;社會福利、社會救濟事業單位等。

二、事業單位會計

是指核算和監督事業單位資金的增減變化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

三、事業單位對外投資

是指事業單位利用閑置的貨幣資金、利用實物、無形資產等方式向其他單位的投資,以獲得經濟利益的行為。按照投資對象分為:

1、債券投資

是指事業單位購入其他單位發行的各種債券(如,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等)

2、經營投資(相當于企業的其他投資)

是指事業單位與其他單位共同出資,組成合資(或者聯營)實體的對外投資。

需要指出的是,在《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中,沒有對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按期限劃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是因為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主要從事的是非盈利性活動。

四、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科目設置

1、設置“對外投資”科目

該科目屬于資產類科目論文提綱格式。借方登記對外投資的增加額;貸方登記對外投資的減少額;余額在借方財務管理論文,表示對外投資的期末結存額。

2、設置“事業基金”科目

這個科目的設置體現了事業單位會計在處理投資業務時的自身特點。

該科目屬于凈資產類科目。事業基金是事業單位擁有的、非限定用途、由事業單位自行支配的給余資金。它起著蓄水池的作用,以后年度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則繼續轉入增加事業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則用以前年度的事業基金彌補其差額。

該科目貸方登記事業基金的增加額,借方登記事業基金的減少額;余額在貸方,表示事業基金凈結余額。

“事業基金”科目下設“一般基金”和“投資基金”兩個明細科目。

(1)“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明細科目核算歷年滾存結余資金、接受捐贈等。

我個人在工作中的體會是:事業單位在動用資產類的貨幣資金、存貨、無形資產等投資時,也要同時動用凈資產類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2)“事業基金—— 投資基金”明細科目核算對外投資部分的基金。

我個人在工作的體會是: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這項資產,所占用的是“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3、設置“固定基金”科目

該科目屬于凈資產類,核算事業單位掌管的固定資產所占用的基金。貸方登記因固定資產增加所形成的固定基金增加額;借方登記因固定資產減少所引起的固定基金減少額;余額在貸方,反映事業單位掌管的固定資產所占用的基金。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所以“固定基金”余額反應的不是固定資產的凈值,而是固定資產原

五、事業單位投資業務賬務處理

(一)債權性投資

【例1】 2007年3月1日,G大學開出轉賬支票203 000元,購入利隆公司發行的3年期債券,債券面值為200 000,年利率為9%,每年年末付息1次。2008年4月1日,將持有利隆公司的債券全部轉讓給其他單位財務管理論文,實際取得價款為205 000元,款項存入銀行論文提綱格式。

⑴C大學購入債券時:

借:對外投資——白云公司債券203 000

貸:銀行存款203 00

同時,調整事業基金明細賬:

借: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203 000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203 000

⑵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時:

利息額=200000×(9%÷12)×10個月=15 000(元)

借:銀行存款15 000

貸:其他收入——債券利息15 000

⑶2008年4月1日將債券轉讓轉讓時:

借:銀行存款205 000

貸:對外投資——白云公司債券203 000

其他收入——投資收益2 000

(二)經營性投資

事業單位的經營投資(即其他投資)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期末對外投資的賬面價值按投資時的原始成本反映。

對外投資時,應區分不同的投資方式進行賬務處理:

1、 以貨幣資金對外投資時:

借:對外投資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2、 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時:

借:對外投資 (按評估、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按評估、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

同時,

借:固定基金(按賬面原價)

貸:固定資產(按賬面原價)

【例2】D大學像秀華聯營公司投入1臺舊設備,賬面原價值20 000元(未提折舊)經投資各方協議確認的價值19 000元。

借:對外投資19 000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19 000

同時,

借:固定基金20000

貸:固定資產 20 000

3、 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時:

⑴借:對外投資(評估、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

貸:無形資產(賬面原價值)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評估、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賬面原價值)的差額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無形資產賬面原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無形資產賬面原價值)

⑵借:對外投資(評估、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評估、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賬面原價值)的差額

貸:無形資產(賬面原價值)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無形資產賬面原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無形資產賬面原價值)

【例3】E大學以場地使用權向宏利聯營公司投資,該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為80000元,各方協議確認的價值為90000元。

借:對外投資90 000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80 000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10 000

同時,

借: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80 000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80 000

4、以材料對外投資時,應區分一般納稅人的事業單位和小規模納稅人的事業單位來處理:

⑴一般納稅人的事業單位對外投出已作增值稅進項稅額處理的材料時:

1)借: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

貸:材料(不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材料(不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差額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賬面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材料的賬面價值)

2)借: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材料(不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差額

貸:材料(不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的賬面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材料的賬面價值)

【例4】F大學向金利聯營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經營用材料財務管理論文,賬面成本10 000元,原已入賬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 700元。協議確認價值15 000元,增值稅銷項2 179.49元[15 000÷(1+17%)×17%]。該大學為一般納稅人。

借:對外投資 15000

貸:材料10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 179.49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2 820.51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 10 000

事業基金—— 投資基金 10 000

⑵小規模納稅人的事業單位對外投出材料(已含增值稅)時:

借: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

貸: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差額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價值)

2)借: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對外投資(合同、評估、協議確認的價值)<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差額

貸: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金額)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價值)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材料含增值稅的賬面價值)

【例5】G中學(為小規模納稅人)向金鑫聯營公司投入一批多余的經營用材料,賬面成本10 300元(含增值稅)。協議確認價值15 000元。

借:對外投資 15000

貸:材料10 3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4.37 [15 000÷(1+3%)×3%]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4695.63

同時,

借:事業基金—— 一般基金 10 300

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10 300

(三)投資期內收到分派來的紅利時,按實際收到的金額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入

(四)收回投資的賬務處理

1、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回額)

貸:對外投資(賬面投資成本)

其他收入(實際收回額>賬面投資成本)的差額

同時,

借:事業基金——投資基金(賬面投資成本)

貸:事業基金——一般基金(賬面投資成本)

2、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回額)

其他收入(實際收回額<賬面投資成本)的差額

貸:對外投資(賬面投資成本)

同時,

借:事業基金——投資基金(賬面投資成本)

貸:事業基金——一般基金(賬面投資成本)

限于篇幅,舉例從略。

參考文獻:

篇(8)

國外證券經紀業務的類型化十分明顯。一是交易方式上的差別,是網上交易還是現場交易。二是服務質量上的差異,是只提供交易手段,還是附加高質量的咨詢服務;三是經紀業務種類上的差異,是提供單一的證券經紀服務,還是提供綜合理財業務。每一類券商(投資銀行)重點發展一類到兩類經紀業務,占據優勢,形成特色和品牌,不可能在所有類型上都占盡優勢。

近年來,國內券商甚至每家營業部都在努力尋求差異化服務,也采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最終結果的差異不大,效果不明顯。一些營業部為追求硬件上的差異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反而套了進去。核心原因是在固定傭金制下,差異化服務沒有和差別化傭金結合起來,這樣無論對券商還是對客戶,驅動性都不強。

目前的證券經紀業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大券商提供的,將現場交易和非現場交易結合起來,同時附加咨詢服務;第二類是網絡經紀商(新型券商)提供的以網絡交易為核心的非現場交易經紀業務;第三類是中小券商或落后地區營業部提供的以現場交易為核心的低附加值經紀業務。這三類跟西方相比都有很大差異。如國內大券商都想跟美林靠攏,在經紀業務中以優質咨詢取得優勢。但是美林提供的是綜合理財咨詢和服務,國內券商只能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兩者的附加值有很大區別。綜合理財業務的開展要與金融混業化結合在一起,目前國內做不到。國外的網絡經紀商主要提供互聯網式經紀交易服務;國內互聯網交易比重低,電話委托等其他通信手段實現的交易比重大。國內網絡經紀商也不想發展成單純的互聯網交易商,而想發展成集各種非現場交易手段于一身的服務中心。部分中小券商、落后地區或中小城市營業部,既沒有能力提供高質量的咨詢服務,也沒有技術條件擴展非現場交易,適合當地市場狀況的方式仍然是傳統的低附加值現場交易。這三類證券經紀業務,在特定市場環境下都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短期內很難說孰優孰劣。

目前對券商來說,一要準確定位,二要采取行動。現在不在于你標榜如何定位,而在于你為這種定位實際做了什么。你怎樣把自己跟別人區別開來。大券商都聲稱要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咨詢服務,有的聲稱要提供綜合理財服務,要推行經紀人戰略。但是在如何提供高質量的咨詢服務,如何改革對營業部的咨詢服務模式,如何將經紀人制度和研究咨詢平臺結合起來等方面并沒有實質性舉措。目前還很難看出大券商與中小券商有什么本質區別。網絡經紀商在如何以非現場交易替代現場交易的同時又不降低服務質量,如何將各種通信手段有機配合起來,如何提供有效的非現場交易咨詢服務等方面,也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很多網絡經紀商仍然停留在對大好形勢和美好前程的展望上。中小券商和落后地區營業部,在如何充分利用區域壟斷優勢,如何提供地方性特色化服務,如何利用采購的咨詢產品對客戶提供服務,如何在以現場交易為主、中小散戶為主的市場環境下有效控制成本等方面,也沒有實質性舉措。

準確定位是為了取得某方面的競爭優勢:或成本優勢、或技術優勢、或咨詢優勢。什么優勢都沒有,那就只能被淘汰。

2如何形成以客戶資源開發和管理為核心的業務流程?

實施浮動傭金制后,營業部有一點變化很明顯,大家都認識到爭奪和占有客戶資源最重要。爭奪的目標不再是中小散戶,而是大客戶特別是機構客戶。有的營業部適應不了這種變革,不但增量客戶來不了,存量客戶也被挖走。這意味著營業部的核心職能變了,由經紀業務的經營場所,轉變為客戶資源開發、服務和管理中心。過去營業部的崗位設置和人員安排都是按照經紀業務的流水線來確定的,柜臺、財務和電腦是核心崗位,現在要轉變為客戶開發和管理中心,就必須要進行業務流程再造。

業務流程改造的首要環節是員工思想觀念的改造,要在員工中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客戶為中心,這類口號并不新鮮,但是要真正轉變為員工的工作理念,時時刻刻體現在各項具體業務中,就并不那么容易了。長期以來,營業部員工都是以經紀業務鏈條中的某項業務為中心,業務流程和崗位劃分得相當細。一個員工只要做好崗位業務就符合要求了。對員工來說,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至于本職工作以外的客戶資源開發和維護,那就與己無干了。客戶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是一項彈性極大的工作,很難標準化,員工必須時時刻刻盯住客戶、關注客戶、主動了解需求并及時調整工作。目前之所以普遍采取經紀人來承擔這項工作,就在于這項工作有很大的彈性。

以客戶為中心,還要牽涉到以什么樣的客戶為中心。客戶的種類多種多樣,必須要根據客戶對經營的貢獻度,以及客戶類型提供差別。服務資源也是有限的,必須要優化配置。

以客戶為中心,還要關注以客戶的什么方面為中心。營業部的客戶是從事證券投資活動的客戶,客戶的最終目的是資產保值和增值。這是客戶的核心需求。一切服務必須以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為核心。一些營業部將大量資金用在硬件設備上,有的過多關注對客戶的生活服務。這雖然也是以客戶為中心,但是服務的重點抓偏了。

要進行營業部業務流程再造必須要理清新業務流程的核心環節。營業部新的業務流程起碼要包括四個層面的工作:第一層面是最前端的市場營銷和客戶開發工作,核心職能是引來增量客戶。這是直接面對市場、爭奪客戶資源的工作,是營業部能否取勝的關鍵;第二層面是對客戶資源的維護和管理工作,核心任務是對存量客戶的服務,這是業務流程中的核心環節;第三層面是客戶資源管理系統和咨詢信息平臺的維護工作。系統的總體維護需要依靠總公司和有關職能部門,但是營業部要做好銜接工作。這個層面工作的核心職能是為經紀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工作平臺;第四層面是經紀業務的具體操作環節。這是傳統層面的工作,要盡量壓縮。四個層面的工作流程要相互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客戶資源開發和管理業務流程。

為適應業務流程再造,營業部要進行人員的重新配置。這點難度最大。按照新的業務流程,營業部原有人員要進行重新配置,大量從事具體業務的員工要轉變成客戶開發和服務人員。這種轉變對很多員工來說是脫胎換骨式的。部分員工難以適應這種轉變,將最終被淘汰。

業務流程再造是營業部職能轉變的關鍵。沒有業務流程的再造,一切其他改革的制度構架就不存在。業務流程再造一定要和人員觀念更新以及崗位職能調整結合在一起,否則一切流程再造都只能流于形式。

3如何合理使用定價策略?

實行浮動傭金制,意味著經紀業務的價格放開。只要放開了價格,定價就必然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打不打價格戰都只是相對的。長期以來,營業部習慣于固定傭金制度,現在被授予定價權,反倒不知道該怎樣使用了。在定價策略的制定上總體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要根據營銷目標,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吸納增量客戶和維護存量客戶所運用的定價策略應有所區別。

第二,要根據營業部所處的市場環境實行不同的定價策略。市場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因素:一是區域經濟和文化特征所決定的投資者素質和行為特征;二是區域內市場競爭的狀況。不同市場環境下,營業部交易量、收入和成本總額、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客戶結構差別很大,必須針對區域市場競爭格局和投資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實行差別定價。例如,一些中小城鎮就那么一兩家營業部,或獨家壟斷,或寡頭壟斷,價格競爭不那么激烈,定價就可以適度高一些。

第三,要對附加服務的質量實行差別定價。浮動傭金制實施以后,咨詢業務和經紀業務分離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單純的經紀業務收費和咨詢服務業務的收費要區別開來。從發展趨勢看,經紀業務的傭金收入將逐步轉化各種費用收入。傭金收入受市場交投活躍程度影響太大,收入極不穩定。美國證券公司都強調經紀業務以費用收入為主,包括股票投資咨詢費用、綜合理財費用等。我們也要開始將傭金和費用分開,不要打包在一起,要讓客戶養成享受服務必須要付費的習慣。

第四,要根據交易額度和交易量實行差別定價。大宗交易和小額交易,機構和散戶應該區別開來。還可以實行交易量積分制,對達到一定交易量的客戶給予對應的傭金優惠。

4如何選擇合適的經紀人制度?

營業部為什么要實行經紀人制度?因為經紀人制度是適應客戶資源最大化經營目標的一種有效制度安排。營業部的職能要轉變為客戶資源服務和管理中心,就必須要實行經紀人制度。

各家券商對經紀人模式都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但是落到實處的東西并不多。一些營業部對經紀人制度的效果表示懷疑,總覺得現在這種方式還能維持,用不著進行傷筋動骨式的改革。當然目前的核心問題在于全面實行經紀人制度,必然要進行大范圍的人事調整,很大一部分現職人員要轉變成不吃皇糧的經紀人。營業部現有的員工在營業部的發展和建設上立有功勞,在業務上并無差錯。人員大范圍調整,在工作和感情上總難過得去。

經紀人隊伍的建設,應該在營業部現職人員分流和改造的基礎上,再吸納部分優質人才來解決。關鍵是要做好現職人員的調整工作,并根據調整后的隊伍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新人。老員工的利益要考慮,能改造的盡量改造。當然肯定會有部分員工在素質、能力和觀念上難以適應轉變,被淘汰。這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分配制度是經紀人制度的核心。經紀人所從事的是一項彈性極大的工作,靠日常的考核難以解決問題,必須要在分配制度上下工夫,做到激勵機制最大化。一些公司在經紀人制度上作了很好的設計,但是在分配制度上改革不徹底。這只能使這種制度有形無神,難以發揮作用。分配上突破難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經紀人由原營業部員工轉化而來,怕擔風險,總希望固定收入部分大一些,彈性收入部分小一些。二是部分券商擔心客戶資源和經紀人收入掛鉤太密切,經紀人收入差距太大,部分經紀人收入會太高。經紀人制度的效應就是要使一部分經紀人能通過其發掘客戶資源的非凡才能而富裕起來,這才能形成示范效應,提高經紀人在公司中的地位,體現這個職業的魅力。

對什么樣的人可以從事經紀人工作,目前不宜帶有色眼鏡去看問題。很多營業部大量充實應屆大學生和研究生,這種思路未必正確。經紀人所從事的是客戶關系的管理工作,重在開發、掌握和維持客戶資源。不管你過去從事什么工作,只要在這方面有能力,又具有起碼的咨詢服務能力,就可以從事這項業務。經紀人的學歷層次未必越高越好。誰擁有客戶資源,誰就能當經紀人。這雖然有片面之處,但在經紀人發展初期,這種理念還是值得提倡的。

證券經紀人是一個新興行當,跟國內已經有了一定發展歷程的保險和房產經紀人差別還很大。因此,對證券經紀人進行培訓十分重要。目前券商雖然也重視對經紀人的培訓,但是在培訓思路上有問題,把培訓定位為證券分析師的要求,并把培訓中心放在如何提高經紀人的證券分析能力上。經紀人當然應該具備基本的證券分析能力,但是其核心職責是如何利用現有的咨詢產品進行客戶營銷和服務。經紀人的培訓重點應該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進行市場營銷、客戶資源開發和管理工作;二是如何利用研究部門提供的咨詢平臺,結合自己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顧問式咨詢服務,將咨詢平臺上共性化的咨詢產品,轉化為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

5如何建設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建設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是營業部職能轉型的需要,也是推行經紀人戰略的需要。營業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是按照客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業務流程來構造的技術支持系統。目前大券商都熱衷于開發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但是對于應該開發一個什么樣的系統,分歧很大。

首先,這個系統應該能滿足經紀人層次的需求,作為一個經紀人的工作平臺,具有客戶資源基礎管理的職能。經紀人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客戶的各項信息資料進行查詢和檢索的功能,建立起客戶與經紀人交流的直通道。經紀人在了解客戶需求、行為特征、偏好等的基礎上,利用這個系統可以對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咨詢服務。

其次,這個系統應該能滿足營業部經營管理層次的需求。營業部可以根據客戶的資料和交易數據,按照資產、交易和對傭金的貢獻率等指標進行合理分類,并對客戶的交易行為進行跟蹤分析,幫助營業部找到核心客戶,調整營銷策略。通過這個系統,營業部還能對經營成本和收益進行預算管理,并可設置多樣化的傭金收取標準,自動完成計算各種情況下的傭金收入。

再次,能在這個系統中嵌入咨詢平臺。經紀人制度的實施必須要咨詢平臺作為后臺支撐。既然建立了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就應該將咨詢平臺嵌入進去。經紀人利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追蹤客戶需求,分辨客戶的行為特征,再根據咨詢平臺提供的咨詢信息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對客戶如何使用咨詢產品進行必要的指導。

另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也應該成為對經紀人工作的監管和管理平臺。經紀人的工作業績體現在所提供咨詢服務的實際效果和客戶資源開發上,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及時反映出經紀人的工作績效,并加以監督、提醒和指導。

必須明確的是,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不僅僅是一個軟件系統,而且是一個管理系統,一套管理理念。軟件系統只是其技術載體,其核心是營業部在理念上的轉變和業務流程的再造。沒有理念的轉變,光開發一個系統沒有用。

6如何對營業部提供咨詢服務?

實施浮動傭金制以后,各家券商都強調要加強對營業部的咨詢服務,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競爭策略上,大券商都在打咨詢牌,以高質量的咨詢服務作為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但是都沒能打出像樣的牌。對營業部提供咨詢服務,這項工作國內券商和投資咨詢機構早就在做,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務模式。問題的關鍵點可能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證券公司研究機構原有的咨詢產品,主要是針對機構客戶設計的基本面研究產品,與客戶操作需求脫節,層次太高。一些研究機構也有對營業部的咨詢服務部門,提供的是市場盤面分析產品,與基本面產品脫節,層次又太低。

第二,隨著營業部核心職能的轉變和普遍推行經紀人制度,對營業部的咨詢服務方式要作新的探索。過去是研究機構直接面對客戶做咨詢,現在要轉化為首先為經紀人提供一個咨詢平臺(隨著業務的深化,這個咨詢平臺可以逐步轉化為針對客戶的新產品設計平臺),再由經紀人利用咨詢平臺對客戶做咨詢。

第三,對營業部的咨詢服務要分層次進行。目前起碼要分成對經紀人、一般客戶和機構客戶三個層次。要根據三個層次服務對象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的咨詢產品和服務方式。

第四,要解決對營業部提供咨詢服務的傳輸渠道問題。目前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網絡傳播。這是當前發展最快的一種咨詢方式。網絡傳播速度快,容量大,能將咨詢產品、分析系統和數據服務結合起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還能逐步實現雙向互動式咨詢;并能將網上交易和網上咨詢結合起來,這是證券咨詢發展的主要趨勢。二是電話咨詢。電話咨詢形式簡單,成本低,傳輸速度快,能夠實現互動交流,在電話委托交易方式所占比重較大的市場環境下很有發展前景。三是內部電視咨詢。電視咨詢覆蓋面廣,形式活潑多樣,能將圖、文、聲和咨詢人員的表情結合起來,是一種符合現代人接受習慣的咨詢方式。在對中小投資者進行面上咨詢時,是一種有效方式。四是嵌入行情顯示系統,如嵌入錢龍和分析家系統等。這種方式便于客戶在盯盤時隨時獲得咨詢信息。各種傳輸渠道都有特定優勢,必須根據咨詢產品的特點和服務對象有機搭配。

第五,要提高經紀人利用咨詢產品對客戶服務的能力。現在各家券商的研究部門都為營業部設計了一些咨詢產品,但是真正發揮效用的部分不多。核心原因是經紀人缺乏消化咨詢產品并轉化為對客戶服務的能力。一些經紀人把能得到的咨詢產品一股腦傳給客戶,造成了咨詢資源的浪費和污染。經紀人必須要做好兩個層面的工作,一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客戶在投資策略上的需求;二是十分了解自己可以掌握的咨詢產品。在兩個"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客戶需求有針對性地篩選咨詢產品,并經常對客戶加以提示。這樣共性化的咨詢產品,通過經紀人的轉化,就變成了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如果最后一個環節沒有解決好,對營業部提供咨詢的產品再多也難以發揮實效。

7如何有效降低營業部的經營成本?

成本競爭和價格競爭是對應的。價格競爭的結果是傭金的普遍下調,成本必然要降下來。過去,不成熟市場的高換手率和固定傭金制,支撐了營業部進行過度投資,經紀業務運行成本太高。現在營業部一方面要爭奪客戶資源,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誰能有效控制成本,誰就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在降低成本上有下面幾點值得關注:第一,要將降低成本跟業務流程的再造結合起來,不能只是簡單地補補漏洞,減少幾項支出就了事。成本控制和業務運作模式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降低成本的關鍵是提高支出的效用性。第二,控制人力資源成本不能采取簡單的裁人或減薪的方法,關鍵是通過實施經紀人制度,將大部分二線人員變成一線人員;同時進行分配制度的改革,讓大部分員工收入跟客戶資源的開發結合起來,通過分配制度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第三,要適度清理過去為客戶提供的不切實際的、與證券投資沒有實質意義的生活。第四,要將在過去價格戰中對客戶提供的各種實物性補貼,轉變為明補,體現在傭金定價中。第五,營業部固定成本特別是場地費,一時間難以降下來,要通過科學測算散戶大廳、中戶室和大戶室等各類場地支出對利潤的貢獻度,并根據測算結果,對場地功能進行調整。

8如何將現場和非現場交易的優勢結合起來?

傭金自由化為網絡經紀商帶來了發展契機,大券商也在加速推進非現場交易的發展。

互聯網交易盡管具有很多優勢,但是目前最得到券商重視的是包含互聯網交易在內的非現場交易,而不是單純的互聯網交易。非現場交易是利用各種現代通信手段實現證券交易方式的復合交易方式,包括互聯網、電話、手機炒股、營業部遠程終端等形式,其中電話委托所占比重最大。非現場交易發展的核心思路是,替代營業部的現場交易而又不降低服務標準。一些券商已經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非現場交易對有形網點的依賴性仍然很大。互聯網交易基本可以脫離營業部,但由于受到我國互聯網本身發展的限制,普及率還很低。電話委托、遠程服務站這類非現場交易方式,對有形網點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盡管一些券商也在設法解決跨區域電話委托中長途電話費用過高的問題,但是目前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在開戶方式上,完全依靠互聯網實現自動開戶還難以做到。很多網絡經紀商是通過與銀行合作的方式,由銀行代客戶開設帳戶。

根據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的交易方式來劃分,目前的券商基本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以現場交易為主的中小券商;一類是以非現場交易為主的網絡經紀商(或稱新型券商);一類是強調現場和非現場同步發展的大券商。從發展趨勢看,強調現場交易和非現場交易同步發展,實現現場交易和非現場交易功能互補的經紀業務仍然是經紀業務的主流方式。美國多年的競爭過程及結果表明,采用實體加網絡形式的交易商,無論在市場占有、資產總額和交易量上,都較單純的網上券商占有優勢,當然也超過純粹的實體交易商。其中,發展網上交易較成功的美國嘉信理財也是同時以店面、電話、WEB向投資者提供服務的。

篇(9)

二、設計單位的選擇

傳統施工總承包企業一般沒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其承接的EPC業務設計工作主要通過與設計院合作完成。設計院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設計管理的質量,因此選擇一家技術能力強、管理優秀、服務到位的設計院非常重要。為了客觀合理地對設計院做出評價和選擇,采用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非常關鍵。通過對國內外管理文獻中對EPC總承包中對分包商的選擇考核指標的研究結論進行分析,設計單位的選擇主要從設計單位的項目組織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合同管理、項目HSE管理、項目資料管理和項目溝通管理等17個考評指標進行評判。筆者在上述已有的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內轉型開展EPC業務的施工總承包企業開展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評價指標進行了修正,增加了服務態度的評價指標,并得出操作性較強的設計單位合作評價表(見表1所列)。在選擇設計合作單位時,建議選擇3家左右的備選單位進行評價。該評價表可以由公司相關部門分別填寫或請與該單位合作過的承包商填寫,取其平均值作為評價得分,根據得分情況選擇合適的合作單位。

三、設計管理組織架構的確定

EPC項目通常情況下建設規模較大,而此類項目的設計管理工作貫穿于從項目投標階段開始至項目實施完成的整個建設周期,管理協調工作量大、專業性強,通常需要具有豐富設計管理經驗的人才來完成。因此,典型的EPC項目設計管理組織架構中,設計管理工作主要由項目專設的設計經理主導完成。由設計單位承接的EPC總承包的典型設計管理組織架構如圖1所示。此類組織架構一般在設計院主導的EPC項目中采用。由于設計院中具有較專業的設計管理人才,因而對各專業設計工作具有較全面的把控能力。對于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的EPC總承包設計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與設計單位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種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缺陷有兩點。一是盡管設計過程管理主要是由設計合作單位來完成,但是實際運作還是以總承包單位為主體,設計院主要是從中收取設計費,設計小組是否嚴格執行設計院的質量管理體系、設計小組人才是否嚴格按照總承包部要求配置、設計小組是否嚴格把控設計工作每個環節等問題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另外,設計院在通過設計優化、限額設計來提升產品功能價值、降低工程費用上主動性不足,EPC設計管理目標的實現會受到一定的阻礙。二是由于傳統的施工總承包企業的管理人員本身對設計規范和設計標準等了解較少,因此在設計管理過程中,對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規范性無法做出準確判斷,這對管理人員做決策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但對于施工企業,除了存在上述缺陷之外,也有其明顯的管理優勢:一是施工企業具有專業的大型項目現場管理人才,對施工和采購有較豐富的經驗,對設計方案存在的可施工性和方案經濟性具有較好的判斷能力,因此可以在設計階段及時開展設計、施工和采購三方的聯動工作,提早確定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施工過程中避免出現大量方案性變更,有利于項目進度、投資和質量管理,是EPC總承包模式的主要優點。二是為了加快工程進度,EPC總承包在很多情況下存在邊設計、邊施工、邊采購的“三邊”管理模式,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而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在項目現場管理的實踐中積累了與設計單位、采購單位協調工作的豐富經驗,這對發揮EPC總承包的優勢具有重大作用。通過對以上優缺點分析可見,施工總承包企業開展EPC設計管理工作時必須采用有別于傳統的設計管理架構,發揮其大型項目現場管理經驗的特長,揚長避短。筆者總結某些大型國有企業EPC項目設計管理模式,提出以下管理架構(如圖2所示)。采用上述管理架構時,項目總工對設計管理工作負總體責任;公司技術管理部門為項目總工提供業務支持服務;咨詢單位為項目總工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以彌補項目總工設計管理經驗不足和對設計規范理解不透徹等缺陷;設計過程管理主要由設計合作單位指定的設計項目經理來完成,而設計與施工和采購部門的協調聯動工作主要由項目總工完成。這樣既利用了設計院的設計管理能力,同時充分發揮了項目總工高效組織設計、施工和采購聯動的優勢,實現EPC承包方式的價值。

四、設計管理辦法

施工企業和設計單位承接EPC業務的設計管理有著明顯的不同,設計單位的設計管理采用本單位的作業程序和管理制度,管理上較為全面深入;而施工企業的設計管理主要與設計單位共同完成,其設計過程管理主要由設計合作單位完成,施工企業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設計合作單位的管理來完成設計管理工作。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建立適合自己的設計管理辦法。筆者建議施工企業的設計管理辦法重點放在設計與施工和采購聯動、設計審查和設計變更管理辦法上。而在設計過程中,施工企業主要監督設計單位嚴格執行該單位的作業程序和管理辦法,充分發揮EPC管理模式的優勢,讓設計管理真正達到為項目增值的目標。

篇(10)

一、旅游保險還未引起足夠的注視

從需求的角度看,自2002年9月1日起《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開始實施,改強制旅行社為游客投保旅游意外險為強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這一規定的改變使以前倍受冷落的旅行社責任險獲得較大發展,財產險公司在旅游險市場中的份額大幅度提高,如按每個旅行社年交保費2萬元計,旅行社責任保險的市場規模約為1.8億元,占整個旅游險市場的15%以上;與之相反,游客自愿購買保險者寥寥,壽險公司旅游險業務增長緩慢,部分地區和公司甚至出現業務滑坡現象。旅游險市場總的需求狀況并沒有大的改觀。

從供給的角度看,旅游險市場上保險卡的種類有所增加,銷售方式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的問題并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險種少。當前,只有幾家較大的壽險公司經營旅游保險,且可供游客購買的險種只有旅游人身意外傷害險、交通人身意外保險、旅游景點人身意外傷害險、旅游救援保險、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險5種。而且他們大多數都不經營旅游景點人身意外傷害險、旅游救援保險和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險,甚至有的也只經營旅游人身意外保險一種。產險公司除了經營旅行社責任保險外,對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發生的行李、證件丟失和盜搶風險至今尚無“貨”上市,使這一風險處于無保障狀態。整個市場不能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而且,游客要想以中意的價格為自己獲得較為全面的保障,就必須和幾家保險公司接洽,很不方便。

2.保險對象范圍過窄。以前,我國的游客是以團體游客為主。而且,國家旅游局在1997年9月出臺的《旅行社辦理旅游意外保險的暫行規定》強制旅行社為游客辦理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各保險公司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從節約經營成本出發,推出了只以團體游客為保險對象的旅游保險,將自助游游客排除在保險范圍以外。1999年政府為了拉動內需將“五一”、“十一”假期調整為7天。這一舉措帶動了旅游熱,形成了所謂的“黃金周”。但是這股旅游熱主要是受自助游的推動。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自助游已經占到了整個旅游市場份額的80%以上。可是,在很多地區自助游至今仍游離于旅游險市場之外,無法買到合適的旅游保險。

3.保險對象細分不夠。首先,旅游市場狀況的變化和強制旅游意外險的取消,使得自助游在部分地區走進了壽險公司視野。有些公司已經修改了旅游意外傷害保險條款,將自助游游客納入保險對象范圍,但是和團體游客適用相同的費率。少數公司甚至直接將團體旅游險保單向自助游游客銷售。其次,部分公司為了爭搶業務,拓展了保險對象的范圍,推出旅行保險,將公務旅行者和普通游客一同納入保險對象范圍。這兩種變化在提升保險公司業務量的同時也增加了逆選擇的可能性,使保險公司面臨更大的道德風險。因為:第一,團體游客出游時,旅行社派有專業的導游為其提供全程組織和服務工作,這無疑有利于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但是對于自助游游客來說,由于缺乏旅游常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出險的概率要比團體游客大。而且,對于自助游保險來說,由于業務分散,展業費用和其它經營成本明顯高于團體游保險。因此,兩者不應該適用同一費率。第二,對于公務旅行人員和普通游客來說,由于出行目的不同,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往往不一樣,結果在旅行過程中發生風險事故的概率也必然不同,兩者同樣不能適用同一費率。

4.保險責任確定不合理。當前我國旅游險在保險責任的確定上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保險責任過寬。很多保險公司在旅游意外傷害保險中將死亡給付、傷殘給付、意外醫療和急性病醫療列為主險責任。對于每個游客來說,只有選擇是否投保的權利,沒有選擇不同保險責任的余地,不能以合適的價格獲得需要的保障。殊不知其結果同樣是低風險客戶退出保險,而高風險客戶都留了下來,產生逆選擇。另一種傾向是保險責任過窄。目前,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將游客的潛水、滑雪、探險等活動列為旅游險的除外責任,而又不提供此類專項旅游保險。而且,有些保險公司在經營旅游意外傷害保險的過程中發現醫療責任,尤其是急性病醫療責任的道德風險過大,部分地區發生經營虧損現象。于是修改條款,將急性病醫療甚至意外醫療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以外。這樣的確能夠較好地控制風險,但是與此同時也必然將大量有著較大風險保障需求的優良客戶拒之門外。這顯然有悖保險經營“保障客戶,分散風險,獲得利潤”的初衷。

5.費率厘訂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旅游險費率的厘訂不是依靠精算技術,而是由條款制訂人員憑經驗來確定的。有的公司甚至模仿其他公司的條款,然后臆斷地調整費率變動期間和費率大小。這樣,在缺乏精算技術的支持下,為了保證經營的穩定性,保險公司的唯一辦法就是將費率偏高確定。這種不科學的定價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抑制了保險需求,影響保險公司業務的增長。

6.投保渠道不暢。目前,旅游險的銷售渠道沒有大的改觀。旅行社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主要銷售團體旅游意外傷害保險和旅游救援保險;旅游景點主要銷售旅游景點意外傷害保險;機票銷售點主要銷售航空意外險;適宜網上銷售的險種相對較多,但是目前開通網上投保服務的只有泰康人壽、平安和友邦等少數幾家公司;銀行柜臺銷售尚處于嘗試階段。對于大多數自助游游客來說,投保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7.售后服務質量不高。旅游者的流動性較大,在短時間內,游客可能在一個地方投保而在另一個地方出險,甚至可能跨國出險,這對保險公司的核保、定損及理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跟不上,不僅對旅游者造成損失,也影響保險公司的聲譽。

二、游客保險意識淡薄,保險險種單一,制約了旅游保險的發展

我國的旅游險市場所存在的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游客保險意識淡薄。雖然說風險的存在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保險需求產生的必備條件,但是這兩個條件所形成的只是保險的潛在需求。要想把這種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需求,必須依賴于人們防范風險意識的增強,保險意識的提高。當前,我國民眾的保險意識普遍較差,很多游客存在僥幸心理,不愿意花錢買旅游險。因此,旅游險的市場需求一直不旺。

2.保險經驗缺乏,保險技術落后。在現有的經驗水平和技術條件下,我國很多壽險公司的旅游險的核保在很多地方還存在不足,尤其是急性病責任部分存在較為嚴重的逆選擇現象。承保之后對醫療責任和自助游的風險控制更是束手無策。一方面,為了防范逆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急性病醫療排除在保險責任范圍之外。另一方面,他們只能通過對團體的選擇來代替對個人的選擇,通過簡單的承保程序達到為大量具有相同風險因素的人群提供保障的目的。旅行社在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之間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保險公司控制風險的一個“關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被迫只經營團體旅游險,而將自助游保戶拒之門外。

3.相關數據資料短缺。由于旅游險的經營時間短,我國的保險公司手中還缺乏與旅游險相關的各類資料。與其它壽險業務不同的是旅游險的發生概率與一個國家的社會、自然、地理狀況、游客的風險防范意識等關系密切,國外資料缺少參考價值。另外,據業內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公司的旅游險在展業、核保、定損、理賠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單證管理混亂。這樣,即使收集了一定量的資料,這些資料也缺乏可靠性。這使得旅游險費率的厘訂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持。

4.對風險和保險的相互關系認識不夠。保險公司對保險對象劃分不清和保險責任確定不合理,實際上是其對風險和保險的相互關系認識不夠的反映。對自助游游客和團體游客、公務旅行者和普通旅游者在相同的費率水平下提供同等保障和將醫療責任列入主險條款,是保險人過分追求保險業務量而忽視風險防范的表現;而將游客的潛水、滑雪、探險等活動列為除外責任,將醫療責任從保險責任中剔除,是保險人過分強調風險防范而忽視業務增長需要的表現。

5.保險市場發育不充分和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體制落后。2001年我國的保險深度僅為2.2%,保險密度僅為168.8元,遠低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保險市場的發育還很不充分。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現階段,為了搶占先機各家保險公司忙于市場拓荒,比拼保費收入規模。而相對于其它險種來說,旅游險屬于小險種,年保費收入占保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比重較低。另外,目前在我國保險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幾家保險公司要么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要么是國有企業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這種所有制所決定的經營管理體制是公司高層領導由政府選派,采用任期制,以公司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指針。高層管理者權責不對等,廣人員工的付出和收入不對稱。這必然會引起企業追求保費規模最大化的短期行為,因為有保費規模就有費用規模,而費用規模與包括老總在內的員工利益攸關。結果,雖然旅游險在很多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中被列為A類險種,賠付率一般低于35%,但是仍然不能引起公司高層管理者的重視和激發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舊產品的改造和新產品的開發進展緩慢,難以適應市場需要。

三、培育市場主體,開發新險種,大力發展旅游保險

解決我國旅游險市場的現有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一方面,民眾保險意識的培育是一個過程。這既需要保險經營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又需要通過大量的風險事故來教育國民,強化其保險意識。這絕不是短期內所能達到的。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需求能夠創造供給,而潛在的保險需求向現實的保險需求的轉化是以民眾保險意識的提高為條件的。因此,在短期內我國的旅游保險需求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另一方面,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是我國現階段金融體制改革的難點,而這一點恰恰是導致我國旅游險市場供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的關鍵性因素。因為分業經營體制可以通過修改法律來改變;保險經驗不足,保險技術落后可以通過學習來快速提高;而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涉及各方利益的分配格局、保險經營的性質和國家的經濟安全,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完成。這樣,對于風險與保險的關系的認識也就難有突破;重視保費規模,忽視經營利潤的狀況也就難以改變,旅游險就很難得到保險公司的青睞,供給狀況也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觀。結果,整個旅游險市場也就不可能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從長遠著眼,我們應該大力推進民眾保險意識的培育和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的轉換。

此外,還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加速市場主體的培育,提高旅游保險市場的競爭程度,促使保險公司由拓荒式的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2.加大新險種的開發力度,把旅游保險服務延伸到吃、住、行、游各個環節,并為特定旅游項目提供專項保險,如峽谷探險保險、水流漂流保險、驚險游保險等,使游客在旅游全程都能夠獲得需要的保障。

3.對旅游險市場和旅游險條款進行細分,針對團體游、自助游及公務旅行的不同特點制訂出不同的保險條款,確定不同的費率,加強風險防范。

4.將風險較大的醫療責任部分制定為特約條款或者附加險,厘訂專項費率。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又可以有效防范逆選擇風險,全面提升旅游險的業務質量。

上一篇: 衛生間設計論文 下一篇: 六步教學法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另类图片区综合区 | 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