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一級教師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08 09:07: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教師一級教師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教師一級教師

篇(1)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自我剖析我所存在的問題有:

1、在依法執教方面,盡管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學習和宣傳教育政策不夠深入,有時候還存在消極的教育言論、行動等問題。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準則,我有時候放松了或不注意這個準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方面,偶爾有敷衍塞責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要求學生方面,還不夠嚴格。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4、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團結協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謙虛謹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還不夠理想;我能夠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關心集體,積極維護學校榮譽,但對如何更好地共創文明校風,還缺乏智慧上的協作;我應當通過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

5、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準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夠,律己不夠嚴格,語言規范性有優待加強,缺乏對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二、我就以上存在的問題的改進措施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沂南縣師德修養二十條》《沂南縣師德警戒線》《沂南縣教師應事應語、忌事忌語》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擬定如下4項整改措施:

1、轉變作風,積極工作。

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教育、為人民服務。文

2、加強教學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篇(2)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推進,中小學教師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推進新課程改革,各地教育部門正在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為教師們探討新課程搭建一個平臺,對在職教師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培訓,繼續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這是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而改革與創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學方法,是切實提高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然而,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還僅僅停留在實踐的層面上,對于究竟如何認識繼續教育、如何管理繼續教育、如何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等缺乏足夠的理論研究,特別是由于新課程改革培訓的教學方法陳舊、手段不多,嚴重影響了繼續教育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嘗試談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這個問題。

一、影響繼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因素

1.教學方法研究不夠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職后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受一次教育終生受用思想的影響,人們對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十分重視,而對成人教育和職后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此造成對成人教育的管理、研究嚴重滯后,自然對繼續教育教學方法也就極少關心和研究。

2.師資隊伍

現在承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任務的絕大多數是各地、州、市師專、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等培訓機構,其師資基本上是前幾年進行教師學歷達標培訓時的原班人馬。他們雖能勝任學歷教育的教學,但長期脫離中小學教學,不了解中小學教學的需要,更由于繼續教育的特殊性,再加上缺乏對繼續教育的深刻認識,導致眾多教師雖然承擔繼續教育的課程,但卻不重視它,更不下工夫去研究教學。有的教師甚至只起到將上一級培訓的內容照搬再來復述一遍的作用,對中小學新課程改革知識甚少,更談不上研究了。這是影響繼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3.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傳統教學注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按注入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教師頭腦中根深蒂固,再加上缺乏對現代教育理論的認識,安于現狀,自然不思改革與創新。

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和培訓目標

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必須對其特點和培訓目標有充分的認識。

1.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

終身性特點。終身性是指每個教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應接受多次回歸性的繼續教育,不斷完善、更新教師的素質結構,而不能企望一次性地終結學習任務。實踐證明教師職業生命的活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有不斷自我調節、自我創新的意識。教師只有具備這種意識,才能自覺地反思和總結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才能樂于吸收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嘗試使用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才能創造出新思想及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這種“反思一學習一更新一創新一再反思”的良性循環將伴隨著教師度過教育生涯。二是教師的認識能力要保持與社會的同步發展。社會在改革發展,教育在改革發展,對教師的素質與人格的要求也在相應地提高。事實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通過教師人格的深刻影響產生的。教師通過繼續教育主動、及時吸收社會科學文化成果,改變自己的素質結構,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終身性要求我們在實施繼續教育的教學時,要根據其周期性,妥善安排每個時期、各個階段的教學,并注意各階段之間的銜接,要有側重點,不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全員性特點。全員性是指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三至五年為一個周期,每個教師都有權利、義務接受培訓以保證教師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使學生具有獨立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創新的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使全體教師首先具有上述能力,而且要具有培養學生形成上述能力的能力。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員性要求我們要注意參訓教師隊伍內部的層次性。教師是多層次的,職級不同、水平不同,即使是同職級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素質、能力也會有差異。因此,要妥善合理安排培訓教師,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開放性特點。開放性是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形式是開放的、多樣化的。

開放性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講授的方法,也可以將研討、教研、單位自培、自學、聽學術講座等結合起來,形成開放的教學格局和教學手段、方法多樣化。

先進性特點。先進性是指中小學繼續教育既要保持貼近中小學實際,又要保持教育先進性、學術性。教育內容應及時反映學科教育及教育理論的前沿,應及時反映新理論、新成果、新方法及學科教學改革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先進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示范性的教學方法展示現代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使學員受到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教育,以不斷激發其創新能力。

針對性特點。針對性是要求繼續教育須從中小學實際出發,緊貼中小學教師的需要,急中小學教師之所急,回答和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提出的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學用結合、按需施教的原則。

實效性特點。實效性表現在受教育的內容要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有可行性,要有較大的成功概率,可以在較大的范圍內取得實效,能切實提高效率和質量,使學員感到“管用”、“解渴”。

2.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目標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歸根到底是要提高教學質量。繼續教育不同于普通師范教育,其對象是已經取得教師資格的中小學在職教師,可以說他們基本上已經是一名合格教師,因此,培訓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合格教師,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能力,培養良好的創新素質,使他們能夠更加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創新人才。

什么是創新素質?從心理學角度來研究,它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強烈的創新意識;出眾的創造才能;顯著的創造個性。

為實現上述培養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大力開展創造教育,把創新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基本內容。創新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激發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訓練受教育者的創造才能、培養受教育者的創造個性。其基本方法是:滲透式方法,即把創新教育滲透到繼續教育的每個地方,使教育活動創新化,特別是滲透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專門式方法,即指開展專門的創造力訓練,為此,可通過諸如“發散思維訓練”、

“創造心理學”、“創造技法”等課程來進行。第二,拓寬專業口徑,實現學科交叉,造就受教育者復合型素質。研究表明,復合型素質是人們創造力的源泉,是創新素質的基礎。第三,加大教育改革的外向度,加快繼續教育國際化步伐,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方法。不同的區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滲透和融合,才能達到文化創新的目的。外向型素質有利于人們形成和提高跨文化的溝通能力,從而有利于創新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三、繼續教育的教學理論及其對授課教師素質的要求

搞好繼續教育教學工作,除教育者本身應具備較高素質外,還必須對繼續教育的教學理論進行研究。

1.繼續教育的教學論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作為職后成人教育的一種類型,其教學活動當然與普通教育的教學活動有某些共同之處。然而,這種以成人作為教育對象的教學活動,有沒有特殊性?其教學論有沒有獨特的性格?不少長期從事繼續教育的教師,盡管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這種教育的教學活動不能“普教化”,但缺乏應有的專業理論支撐;還有一部分教師,由于沒有接受成人教育教學論的專業訓練,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素養,加上教學實踐體會不深,因而教學時仍自覺不自覺地沿襲普通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結果,教學質量不好,學員意見紛紛。因此,對繼續教育的教學理論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任何教育均受到兩大基本規律制約:從教育外部而言,教育受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制約;從教育內部而言,教育受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制約。作為成人教育之一的繼續教育也不例外,它要受成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成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從根本上決定著成人教育的教學活動,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學活動就應以成人心理學,特別是以成人學習心理學作為其理論基礎。換言之,成人教育的教學活動,應建立在成人學習心理學的基礎之上。具體地說,它應反映成人的社會屬性、心理成熟水平和認知心理特征。在這三方面,成人明顯區別于未成年人。第一,在人的社會屬性方面,成年人是社會職責和義務的直接承擔者,其社會身份具有多重復雜性,而后者其社會屬性是社會建設的后備力量。第二,在心理發展的成熟水平方面,相對于未成年人,成人顯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具體體現是:豐富多樣個性化的經驗、趨于成熟的道德意識、自我指導型的人格、內外整合一致的自我認識、主觀能動的調控能力等。第三,在認知心理方面,成人具有明顯的特點:首先從認知能力來看,成人的感知能力雖然從整體上不如未成年人,然而感知的精確性、概括性卻超過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思維能力以辯證思維為主要特征;成人學習能力在整體上超過未成年人。其次,從學習心理意向和個性特征來看,一般認為,成人的學習動機具有復合性、職業性、現實性、深刻性等特征;成人的學習情緒具有復雜性、求短性、參與性、畏考性等特征;成人的學習興趣具有指向集中性、實用性等特征;成人的學習意志具有堅韌性、自制性等特征;成人的學習個性具有自主性、自尊性等特征。由此可見,成人教育的教學理論顯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學理論,它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格,成人教育教學理論必須在成人學習心理學的基礎之上構建。

根據上述觀點,筆者認為,成人教育的教學應當是一種以成人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參與教學并成為教學主體,堅持按需施教、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教學內容充分與學員工作生活情景、教學實際相結合,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方法的模式。

2.繼續教育對授課教師素質的要求

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繼續教育教學質量,對教師素質也有具體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熱愛教育事業,深刻理解教師繼續教育的意義及這項事業對人的特殊要求。第二,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它包括全面發展的教育觀、主體教育觀、創新教育觀、終身教育觀、教育改革與發展觀。第三,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它包括認識能力、設計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交往能力。這些能力能使他們高水平地調控教學活動,高標準地實現教學目標。第四,掌握并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教師學習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目的不僅僅停留在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的水平上,而是迎接信息時代對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挑戰,探索新形勢下繼續教育培訓方式之路。第五,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別是理解學員的能力,真正能夠急學員之所急。

四、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途徑

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要把握成人教育的規律,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樹立創新意識,善于發現問題,選取合理的教學方法。

1.把握成人教育規律 “只要認真學習教育規律,把教與學的規律搞清楚,人人都可有上百種方法把教學搞好。”要改革、創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方法,就必須認真研究成人教育理論,把握成人教育規律。在成人學習心理學基礎之上構建的成人教學理論,既有和其他教學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承擔繼續教育任務的教師,既要學習普通教育理論,又要深入學習和研究成人學習心理,把握成人教育規律。要利用各種條件,通過各種渠道,隨時了解和掌握有關成人教育教學的各種最新信息,關注它的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為改進和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打好基礎。

2.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形勢的要求、時代的必然,但并不能認為一切新的就是好的,更反對把創新作為目的,為創新而創新。創新教學方法要遵循的科學原則:

針對性原則。作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和途徑,改革和創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要遵循針對性原則,這是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在教學中的體現。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法改革與創新的針對性是指:繼續教育的學員是在職中小學教師,其中有城鎮教師,也有偏遠山區教師;有高級職稱的老教師,也有上崗不久的新教師;有的教師已初步掌握了現代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方法,而有的教師對此卻知之不多。這就要求我們在繼續教育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職級、不同水平的學員特點有針對性地施教。其次,要把握成人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成人特點施教。

時效性與實效性原則。時效性是指教學方法要先進,教學內容要新穎,要反映時代的發展。實效性是指通過繼續教育要有利于學員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能的提高、專業知識結構的更新與優化、人文理論修養和科學素質的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繼續教育的學員在學校一般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繼續教育是在職學習,他們的學習時間多半是從工作和生活中擠出來的,因此,吸引他們接受繼續教育的關鍵是培訓的教學內容對他們完善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質量是否有幫助。這就要求在繼續教育的教學中,除注重針對性施教外,還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的時效性和實

效性。

多元化原則。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針對性,應該說不存在適用于任何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學方法,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不高,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把注入式教學法用得太絕對、太簡單。成人教育的特點及以往的教訓告訴我們,創新繼續教育教學法必須遵循多元化原則。

3.樹立創新意識

創新繼續教育教學方法,首先需要教師有創新的主觀意識。因為只有具有創新意識,教師才會有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這種創新意識或源于教學客觀現實的需要,或源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渴望,或出于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從教者要學習創新并勇于創新,只有通過創新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才能為社會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4.善于發現問題

改革與創新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目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發現問題的能力包括教師敢于設疑、善于質疑的能力與教師的教育觀察能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決定新手更為高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反省認知技能,而反省認知能力是個體在學習中隨經驗的增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并要經歷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養成反省的習慣,隨時隨地注意分析研究教學的長處與不足,取其長,棄其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教學創新打好基礎。在繼續教育教學中,要密切關注所用教法產生的影響,及時收集學員反饋的信息,及時研究發現的問題,尋找最適宜的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5.選擇合理方法

盡管繼續教育是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但它和普通教育還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些優秀教法還是可以借鑒的。另外,在繼續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的創新方法,正確運用這些方法,同樣可以推動繼續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善。因此,我們大體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第一,學習他人,在借鑒中創新;第二,博采眾長,匯百家而成一學;第三,查漏補缺,在解決問題中創新。

另外,建構主義的興起則可以說是為師資培訓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首先,由于建構主義提供了關于學習活動本質的一種新的認識,因此,從這樣的角度去分析,我們顯然也就應當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作出新的認識,而后者則又必然會對師資的培訓提出新的不同要求;其次,建構主義事實上也為我們如何具體地去從事師資的培訓提供了新的啟示,這也就是說,教師的培訓同樣應被看成一種主動的建構活動。

總之,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一定要辯證地去看,同時還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邵寶祥,王金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篇(3)

我是xx省xx縣xx鄉xx小學教師韋春臺,男,水族,1986年03月08日出生于xx省xx縣xx鎮xx村三組,XX年06月30日畢業于xxx教育學院法政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全日制專科學歷;XX年01月31日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法學專業,在職本科學歷。

XX年,我通過報名參加xx省xx縣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這一競聘途徑,進行一系列相關的筆試、面試、政審、體檢、公示后,于當年08月15日被受聘于xx縣xx鄉xx小學,光榮地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

通過四年以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歷練,是我各項教育教學綜合素養得到快速成長的歷練。在風雨交錯過來的日子里,我通過刻苦的學習與教授,掌握了與專業知識所未涉及的豐富的觀點、問題、方法和理念,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以求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質量更加充實和豐富了我,不斷健全了自己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成我各項綜合能力素養與先進理念在不斷追求中得到進步。

四年以來,我服從學校給我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安排,均得到了圓滿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四年以來,我接受學校各項校務分工安排,謙虛謹慎,勤勉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所有分配的各項任務指標,贏得了學校全體教師的認可和學校所在地人民群眾的肯定與贊譽。

XX年08月至XX年03月,我接受了本校工作的需要,分管了學校的財經工作,通過了合理的施用與調配,使學校資金均用于教育教學和學校基建安全亟需解決的各個方面,均得到了學校的合力支持和有效的理解。我所承擔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均得到了圓滿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通過四年的施教,所教授的各學科教學目標均得到了穩步推進,效益明顯好轉,學生認可度、滿意度不斷上升;教學任務穩健、充實、有效,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創新能力均得到了提升,自身成就感不斷上升。從始至終,學生們靈性光芒的顯現,而人生的價值就在這轉瞬即逝的時空里得到了升華。

XX年08月至今,我接受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安排,擔任了xx縣xx鄉xx小學教務主任一職。在教務主任這一崗位上,我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以xx縣xx民族學校張仁先校長為中心的xx民族學校核心集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地團結在全校教師周圍,營造和諧的教師團隊。在常規教育教學業務管理工作之中、之余,我均主動協調并適時適地安排好本校各科任教師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校本教研活動等常規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協助學校負責人負責學校的各項工作,與其他科任教師真誠溝通,通力合作,共同搞好平日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接受學校的授權,負責協助并監管學校的財經管理工作;住校的同時,協管學校圖書、教儀、安全、衛生以及涉及現代遠程教育管理工作等;節假日期間適時安排各科任教師深入村組、各校點等進行一定程度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之能夠準確地理解村民的成見及相關問題、需求等并完整地記錄下來,使之擁有了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以便進一步促進和提高日常教育教學效益,在整合資源,創新教育發展理念中進一步充實了自己的綜合業務能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既為人師,言傳身教;愛崗敬業,盡職盡責;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與學生交,真誠動人;知行合一,協力爭先;憧憬未來,為人師表。

四年以來,作為教師,首先,我從嚴治教,以身作則。精雕細琢地實施于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經常向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請教與探究,充實和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學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同行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其次,我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嚴格遵守教師行為準則,尊崇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言傳身教。再次,我在學校工作上細致認真,勤于爭先,樂于考究,施予真誠,樹典范而創效益。最后,我認真地上好每堂課,寓教于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提振學生興趣以使其每天都有所進步,有所快樂,在快樂中健康成長,在快樂中感受學習的幸福。

篇(4)

觀念轉換是基礎

第一,要確立終身學習觀念。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知識更新的周期日益縮短,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更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因此作為人類文明傳遞者的教師,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比其他人群顯得更為重要。而小學高級教師走上崗位已經多年,他們在學生時代中習得的知識是有限的,他們原來學的知識很快會過時而不適用,必須不間斷地接受繼續教育,以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作為小學高級教師,要有計劃地、認真地選讀一些教育科學與教學技術方面的理論著作,使自己在加深加厚理論底蘊的過程中逐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以開拓的視野和較高的起點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培養自己的終身學習的毅力和能力,這不僅是學習化社會的要求,更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

第二,要確立由“匠”到“家”的職業理想。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就首先要做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而一個平庸的“教書匠”往往會墨守成規,人云亦云,缺乏個性和創新,在“高原”上迷途忘返。這要求我們不能甘愿做“匠”,而要追求做“家”,做一個教育教學中獨立思考,對理想執著攀登的具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家”。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小學高級教師,應該樹立“教師即研究者”“課堂即研究室”的觀念,在職業生涯中勇于質疑自己、挑戰自己,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批判。追求向科研型轉變,成為“教育家”的職業理想,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和教師喚醒自我價值的需要,也是教師突破“高原現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自主實踐是關鍵

教師要積極參與自主實踐,在行動中積累逐步完成從經驗型向研究型的轉變,成為一名“學有進展”“教有特色”“研有成效”的教師。

1.在研訓中收益。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過去師范院校中的教師技能培養不可能受用終生,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還必須接受各種培訓。教師要發揮協作互助精神,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共同鉆研教材;積極參與“聽、說、上、評”系列研訓活動,在研訓活動中學習同行成功的教育實踐,研究其中所蘊含的先進觀念,學習同行思考、實踐現代教育觀念的思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向同行學習,從某種程度上是充實自己、完善自我的一條捷徑。事實上,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往往是別人曾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學習、借鑒他人實踐經驗,或許會使我們在黑暗中的摸索變得豁然開朗。

2.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或別人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失敗的教訓,都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留心積累,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不僅有助于我們少走彎路,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幫助我們突破“高原現象”的良方。一方面,要反思成功處,對自己教學實踐中恰當的教學設計、敏銳的教學機智、成功的教學個例進行梳理,寫成教后記、案例分析等,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去揚長。另一方面,要反思失敗處,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因而影響教學的動態因素很多,教師很難把握每一個細節,教學中難免會出現疏漏之處。我們要客觀地面對失敗,及時記錄、思考,尋找問題的根源,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補短。反思記錄寫好后,不能束之高閣,要與他人共同探討,在探討中更好地得到提升。

3.在科研中收獲。教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的著力點就是要把教育理論的學術研究回歸到鮮活的教學實踐之中,使教育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得以充分交融。只有積極地參與到課題研究的實踐中,可以比較系統、完整地學習和運用一些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在科研過程中,要把低層的經驗升華為高層的理論,就一定要勤于動筆,把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探索提煉出來,寫教研案例、教學隨筆、教育故事、教學評析、教學反思錄、經驗總結、論文等都是實現這種升華的很好形式。這些寫作看似事小,如果貴在堅持,日積月累就會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獲得不小的收獲。

4.在博客中交流。“博客”這個網絡新興寵兒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教師的生活。借助教育博客,教師可以發表自己的教育文章,傳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它促使教師自覺地進行網絡閱讀,從而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使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自我更新成為現實可能。教師要及時記載下日常教學的感悟、教學心得、教案設計、課堂實錄,并堅持通過教育敘事、教學隨筆、教研論文、課題成果等形式,將教學中的得與失寫下來,在博客中進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進一步思考挖掘、提升自己的教學潛力,形成屬于自己的資源積淀,而這個積淀的過程,也正是專業發展的過程。

機制激勵是保障

1.小學教師職務評審制度急需改革。在我國現行的小學教師職務系列中僅設有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為中級職務,小學一級教師、小學二級教師為初級職務,另外小學教師可以通過評選(小學)中學高級教師(一般稱之為小中高)取得高級職稱。但這種高級職務在小學設置比例少得可憐,如目前我省的小中高的設置比例僅為1.5%,遠遠落后于中學中高級職務的設置比例,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并且評定須由省級層面操作。這種現象對小學教師而言很不公平,也不利于小學高級教師的專業發展。試想一個大專以上的畢業生分配到小學任教,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的話,6年便可評上小學高級,可能因為再向上評高級職稱條件的苛刻而望而卻步。在今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難免會處于得過且過、混日子的狀態,在“高原”上迷失努力的方向。因此改革現行的小學教師職務評審制度刻不容緩,去年上海市把小學高級職稱的比例調整為10%~15%就是一個很好的改革案例。

2.完善學校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和完善機制是激勵教師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是學校為了及時掌握每個教師的思想狀況、業務水平,找出他們的個人優勢與不足,甄別他們的工作效能和個人才能。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規范和強化進入“高原”狀態的小學高級教師的職責行為,增強其責任感,調動他們履行現職職責的積極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學校應以“促進發展,體驗成功”為目的,通過教代會不斷完善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同時運用“發展記錄袋”為每個教師記載一學期來的工作足跡,舉行發展檔案展評,既讓教師看到自己的工作業績,體驗成功的樂趣,又讓他們看到同事的發展進步,激勵自己不斷超越“昨天的自我,身邊的榜樣”,使教師時刻保持專業發展的沖動和欲望。

篇(5)

俗話說:“基石之堅才能建之如固”,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們的小學教育一點也不為過,可以說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所以,小學教育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基礎素質教育的質量。雖然影響小學教育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小學師資隊伍的質量,只有教師具備了相應的素質結構,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相關素質。小學體育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組成之一,學校教育對體育教師的知識水平、技能力水平、業務水平、創新教學等方面綜合素質都作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小學體育師資隊伍的質量和整體素質是促進和提高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素質教育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本文在對國外小學教育師資隊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指標,根據國家和地方各級部門頒布的有關文件對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提出了相關的法律依據并對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

一 小學教師師資情況

1.國外小學體育教師師資發展情況

放眼世界各國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歷程,一般都經歷過由中師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培養這樣一個發展歷程,有的國家甚至達到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世界各國對師范教育進行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逐步把小學教師的任職水準提升到大學水平。例如:法國的體育教師要求必須在大學本科學習三年,再經兩年專業培訓,取得考試合格證書才能任教;英國政府則明文規定要求所有的小學體育教師都必須獲得碩士學位;美國教師學歷普遍較高,美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要求中小學專任體育教師至少是本科學歷;日本早在1949年5月通過的《教育職員資格法案》中規定中小學教師要獲得“教育一級普通資格證書”,必須為本科畢業,具有學士學位;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也已經取消中師。

2.我國小學體育教師師資發展情況

解放初期,我國就設置了初級師范學校,學生學習三年以后從事小學教育。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建立了中等師范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生經培養,三年以后從事小學教育。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培養專科層次小學體育教師的高等專科師范院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推動下,于上個世紀末,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已進入到了過渡與初步發展階段。從我國小學體育教師的演進方式來看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在逐步提高,在學歷提升的同時體育教師素質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是符合我國小學體育教師本科化發展趨勢的。因為我國小學體育教師本科化的實質是培養本科學歷的小學體育教師,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適應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3.我國體育教師的學歷現狀

原國家教委《關于基礎教育師資和師范教育規劃的意見》規定:小學教師為中師畢業。這種要求大致處于發達國家20世紀20~30年代的水平,顯然在當今人類進入21世紀社會發展的嶄新時代,這種學歷標準是不能符合時代要求的。然而就是這樣低水平的學歷要求在城市都還未完全達到,在農村就更難以達到要求。從我國目前小學體育教師的整體學歷來看基本上是偏低的,城市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明顯高于農村小學,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多為在職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學歷,其質量難以保障。目前全國共有體育教師近40萬人,其中中小學37萬,大學3萬,教師的年齡結構從上世紀末開始偏向年輕化,以中青年為主。北京的體育教育、教學、教師待遇等方面是優于全國的一些城市的,在體育師資方面是領先于全國的。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要跟上整體教育發展的要求,學歷要求是整個師資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要達到本科學歷,這與其他科目的教師學歷要求是一致的。體育教師也要實現從知識結構到學歷結構的完美過渡。但就我國目前小學體育教師的現狀來看,一半以上的小學體育教師來自大中專,還有很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從事體育教學,這在農村尤為明顯。由于小學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對于一名小學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比較高的,這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高師體育院、系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必要性和未來發展的必然性。

二 政策、法律依據

我國關于教師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對于教師隊伍的發展起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從1986年開始,國家先后頒布了若干法律對教師地位、權利和義務等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此外還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文件。為了更加完善和貫徹國務院和教育部門頒布的這些文件精神,全國若干發達地區的教育部門又制定了相關的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戰略規定,使其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就對我國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也為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最初的參考依據。

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十五”計劃》也把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求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起點,這無疑對我們體育教師自身的學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就曾明確提出要提高教育質量,政協委員在“十一五”座談上就提出到2010年,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隊伍學歷水平相對以前要有顯著提高,這為教師學歷的發展立下了一個目標,也為實現小學體育教師本科化提供了一個臺階。黨的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中提出了“要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具體指出了要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只有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才能從根本上得以保證。目前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培養基地的中師教育來說,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對小學體育教師的需求,因此全面培養高學歷、高素質、高業務水平的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已迫在眉睫。 此外,一些地方性的文件為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參考依據,如:北京就曾提出2010年要在全國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要求教育總體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首都的教育水平,并要求初任的小學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南京從2007年就開始對新進的小學教師要求必須具有本科學歷;深圳市在《深圳市教育發展十年規劃》中就曾提出2005年要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2010年要實現教育現代化;浙江省提出到2010年左右,全省師范教育由兩級過渡到一級并在頒布的《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2000—2020年)》中提出在2010年前后,要小學教師學歷本科化;海南省要求在2010年前后,小學教師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初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分別達到70%以上。根據國務院最新的教師教育發展目標,到2015年,城市和縣鎮新增小學和初中教師基本實現本科化;小學教師本科化率在城市達到80%、市鎮達到40%、農村達到10%。

三 高師體育院、系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高師院體育院、系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合理性

師范教育體系逐步推進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最終向一級師范過渡,是我國師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便進行了由三級師范教育向二級師范教育的過渡。為了更好地適應21世紀現代社會和教育發展對高學歷、高素質的基礎教育師資,特別是本科學歷小學教育師資的需求,90年代后期又開始了由二級師范教育向一級師范教育過渡的研究與實踐。對于高師體育院、系而言,從其專業特性出發,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優勢,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底和綜合素質較強的本科師范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基礎教育對體育教師的專業要求。由此可見高師院體育院、系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是完全合理的。

2.目前我國專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模式為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部分高師院校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專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90年代末期國家師范教育司就召開了“培養高學歷小學師資專業建設研討會”,提出了應該以本科學歷小學師資的專業建設作為制高點,在總結培養專科層次小學教師經驗的基礎上,盡快開始培養本科程度小學教師的實驗工作。此項工作在上海最先展開,上海師范大學于1999年最先開始培養本科學歷小學教師。

3.教師競爭上崗加速了高師體育院、系培養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的進程

隨著近年來教師競爭上崗、逢進必考制度的不斷完善,對于同一個體育教師崗位,“高學歷、高水平者留用”將成為選擇和聘用小學體育教師的重要原則,而這種競爭必然會促進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本科化的進程。

4.培養本科學歷的小學體育教師是我國師范教育改革的需要

長期以來,一直由中師培養小學教師,中師學歷的小學體育教師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立下了不可埋沒的功勞。但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本科學歷的小學體育教師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適應21世紀對小學體育教師的要求、將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逐步提高到大學本科水平,是近些年來我國以中師為主體培養專科學歷小學教師改革的深化,其意義深遠。

5.培養本科學歷的小學體育教師是符合世界小學教師培養發展趨勢的

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小學教師的培養,因此我國小學教師的培養要納入高等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師范教育發展的一個現實。我國師范教育發展的總體趨勢是逐步推進三級師范教育(高師本科、高師專科、中等師范)向二級師范教育(高師本科、高師專科)的轉變,這也是符合世界小學教師培養發展趨勢的。小學體育教師作為小學教師的一分子,在基礎教育不斷發展與提高的今天,社會對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師體育院、系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高素質、扎實專業基礎和全面知識體系的大學本科生的任務,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人才是符合時展需求的,高師體育院、系培養小學本科學歷體育教師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培養出適合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熱心體育教學、精通體育教學方法的高質量的本科學歷小學體育教師,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求的必然產物,它在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前景中是有據可循的。高師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在已有的成功經驗上,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新時期高水平的現代化本科小學體育教師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桂英.北京培養具有學士學位小學教師問題研究[J].北京教科院學會論文,1999.6:45

篇(6)

關鍵詞:培訓;必要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G527.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6959(Z007)07―0170―07

為進一步加強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加快提高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及《2003―2007年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計劃》的有關精神和要求,在實施2000―2003年“教育部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工作的基礎上,教育部決定啟動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暨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這對于提高六盤水市乃至整個貴州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素質,加快民族教育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良好機遇。

一、現狀與要求

實施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是六盤水市中小學教育特別是民族中小學教育現狀的內在要求。六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部,地處長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嶺,屬貴州省省轄市,市轄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和鐘山區四個縣級行政區及鐘山、紅果兩個經濟開發區。全市面積9914平方公里,總人口298萬。改革開放以來,六盤水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進了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基本情況統計如表一:

十五期間,六盤水市的初等義務教育和“兩基”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績,2005年底,小學毛入學率高于全國2004年98.9%的平均水平,但初中階段的毛入學率低于全國2004年98.1%的平均水平和全省98%的平均水平。2005年底,六盤水市高中在校生40,482人,比2004年增加4647人。2004年,六盤水市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比同年全國的平均水平62.9%低了35個百分點。雖然經過2005年一年的努力,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已接近40%,但與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六盤水市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區,境內主要居住著苗、布依、彝、回、仡佬等37個少數民族,全市少數民族人口75.6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7%。全市98個鄉、鎮中,有50個民族鄉。六盤水市民族地區共有中小學校798所,教學點231個,在校生190,998人。六盤水市政府重視加快民族教育的發展,2004年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少數民族在校生162,832人,比2000年增加了29,855人,少數民族兒童入學率比2000年提高了1.19個百分點,但僅占適齡入學兒童的24.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5年底,六盤水市民族中小學辦學基本情況如表二:

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中,少數民族學生的毛入學率均低下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輟學率中,少數民族學生的輟學率已經有所降低,鞏固率逐步提高。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要鞏固民族中小學生的入學率,大幅度降低輟學率,必須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培訓,提高師資隊伍的質量。為提高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應當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適時啟動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使培訓、研修、教學統一在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和學生入學率不斷鞏固的過程中來開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教育的對象。要提高中小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除了必須認真貫徹教育部“兩免一補”及相關的義務教育優惠政策外,關鍵在于要認真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中小學師資隊伍。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復雜過程,教師對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十分重要。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方法直接與課堂教學效果相聯系,影響學生的學習實效和積極性。近年來,六盤水市政府加快了對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民族教育的發展,但與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的要求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其中,各級教師的合格率仍然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為,教師學歷合格率的提高,是提高教師隊伍基本素質的基礎。

從(表三)可以看出,除初中教師外,六盤水市小學、高中教師的合格率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初中教師合格率與全國初中教師合格率相比,還低0.16個百分點。因此,啟動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提高教師的合格率,鞏固“兩基”工作的成果,已成為全市中小學教育的當務之急。

比學歷合格率更為重要的是中小學教師的知識能力,我們認為,一位能勝任教育教學的教師主要應具備三方面的知識:學科知識,即教師所具備的特定學科的知識;條件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即教育教學中所運用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實踐性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即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詳見林崇德、申繼亮、辛濤,1996)。在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啟動的過程中,教育部終始把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及對教育學、心理學的掌握作為關注的重點之一。在培訓方式上,新一輪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強調以校本研修為主,即以教師任職學校為主陣地,在不離崗、不離職的條件下開展的一種教師專業研究和自主進修的活動。這是一種基于教師教育實踐,來自于教師,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具有實踐性特點,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滿足教育需要。

二、目標和任務

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量不足,二是結構不合理,三是質量不高。因此,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來開展。

首先,要著力解決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的問題。就六盤水市而言,近幾年,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采取公開招考,擇優錄用等方式,吸引了大批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取得了較好效果。但無論小學、初中,還是普通高中,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且發展不平衡,縣際之間、城鄉之間師資力量的布局不盡合理。與本省和周邊省區相比,近年來,六盤水市中小學師生比已得到提高,但這種比率是專任教師與學生毛入學數的比較,并不客觀反映真實情況。

2005年,六盤水市小學在校生數414,051人,教師占學生總數的29%;初中在校生數169,521人,專任教師7692人,教師占學生總數的22%;高中在校生數40,482人,專任教師1867人,教師占學生總數的21%。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六盤水市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師生比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與周邊省區相比,也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從全市范圍看,中小學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存在,還不能滿足教育全面發展的需要。為解決好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的問題,在十一五期 間,六盤水市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教師。設立教師崗位專項資金,吸引高校畢業生和其他優秀人才到邊遠地區,從事一定時期的教師工作。設立“獎教金”,對在艱苦、貧困地區鄉村長期作任教且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通過進一步實施“西部助學工程”、“大中城市學校對口支援本省貧困地區學校工程”、“東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工程”等教育發展工程,獲得必要的資金和師資支持。二是改革師資培養模式,構建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協調發展的師資培訓方式。實現職前職后教育互相勾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的形成。三是實施動態補充教師編制,市、縣(區、特區)各級編制辦公室要根據各類學生數適時給學校補充教師編制。各級人事部門要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適時給學校補足教師缺額。四是要高度重視高中優秀教師和緊缺教師的培養、培訓和選拔工作,盡快解決高中學校教師嚴重不足、結構性短缺和超負荷運轉的現狀。五是要抓好全市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崗位,實行“資格準人、競爭上崗、全員聘任”的制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推行中小學校長公開聘任制度,把教師隊伍和干部管理隊伍素質的提高與綜合素質培訓工作聯系起來。

其次,努力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結構。結構問題首先是教師隊伍的合格率問題。所謂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是指具有中師和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數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重,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則是指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數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重。從(表三)可以看出,六盤水市中小學教師的合格率整體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教師的素質有待于進步提高。

從長遠看,中小學教師合格率不僅是“兩基”攻堅的重要指標,更是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證。從全國范圍來看,十五期間,教師學歷合格率已進一步提高,城鄉間、地區間差距較小,2002至2004年,全國農村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從96.7%提高到97.8%,城鄉差距從2.2個百分點縮小為1.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從95.4%提高97.0%,與東部地區的差距由3個百分點縮小到2個百分點;中部與東部地區縮小到1個百分點左右。同期,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的城鄉間、地區間差距也呈縮小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間,全國省域內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的城鄉差距和縣際差距雖已經較小,初中教師的城鄉差距也較小,但縣際差距較為明顯。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國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的縣際差距也在縮小。其中廣東、廣西、山西等15個省縮小了5個百分點以上,陜西、貴州和青海尤為明顯,縮小9個百分點左右。2004年,有13個省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的縣際差距較小,在10個百分點以下。其中,上海和北京縣際差距最小,均在3個百分點之內。

在中小學教師合格率省域差距、地區差距縮小的同時,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義務教育學校的中級及以上職務教師比例,城鄉間、地區間差距仍然較大,而這一比例是反映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2004年,全國農村小學高級教師的比例為35.9%,農村初中一級及以上職務教師的比例為32.3%,分別比城市低8.9和14.5個百分點。小學高級教師的比例、初中一級及以上職務教師的比例,東、西部地區都相差12個百分點。目前部分地區農村學校教師不足,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嚴重,校際之間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比較突出。因此,要提高西部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必須盡快實施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程。

六盤水市政府已經啟動“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小組,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和管理措施,圍繞下一輪中小學繼教“三新一德”主題開展“貴州省六盤水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我們認為,這一研究的目的應與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其主要任務就是提高民族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措施及途徑

實施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解決中小學教師質量不高的問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組織開展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的培訓,積極探索和努力開展教師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促進農村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它對于改變我國民族、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狀況,提高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是根據我國民族、貧困地區“普九”之后,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而啟動的。“普九”實現后,占人口50%左右的廣大農村地區面臨著鞏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問題,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鞏固提高和實現“普九”目標的根本。大部分民族、貧困地區嚴重缺少師資,有些農村中小學一人兼任幾個班級的全部課程,周學時平均17節左右。教師因教學任務繁重而難以脫產培訓。

為開展好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結合六盤水市中小學教育實際,我們認為,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培訓原則上,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以“三新一德”為培訓目標,把開展“貴州省六盤水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與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加強師德教育,增強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增強教師的光榮感和使命感,促進職業道德水平顯著提高。

第二、在培訓目標上,堅持校本教研、校本研修,自學為主。堅持以在校為主的培訓方式,主要原因在于西部民族、貧困地區因教育經費困難,無力送教師外出培訓或組織集中培訓。從培訓目標上看,新一輪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所建立共同愿景是促進教師從“適應型學習”進入更高層次的“自主型學習”,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團隊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從一個現實人向理想目標不斷逼進,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我超越”。創建學習型學校,為教師創造和提供民主、平等、雙向溝通的良好學習氛圍,為教師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即“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學習型學校,做發展型、反思型、學習型教師”的培訓目標。從“項目”的實施途徑看,主要體現為開展校本教研及校本研修,即所謂培訓的目的和方式,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校本培訓就是在學校這個教育實體內部進行的培訓。它是以學校為基本單位,基于并為了學校的發展,學校有充分的自。因此,本項目的培訓要強調以校本為主的教師研修,是一種“從學校中來,到學校中去”、“以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的培訓,學校和教師存在和出現的問題是培訓的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培訓的歸宿。教師以“自修一反思 一實踐”和合作、互助、互動、集體分享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自學的基礎上,強調反思,適時輔導,在合作中分享、升華。

第三、在培訓過程中,使中小學教師成為新課程改革的自覺主體,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提高自身素質。使全體教師能認識并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觀念及改革的具體目標、相關的政策措施,明確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中小學教師應樹立的教育觀念;使全體教師都能理解并掌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及內容、結構、評價、管理的重大變化,明確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中小學教師的角色和工作方法的轉變;使全體教師都能掌握并運用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解讀,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及教學實施建議,明確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更新和教學策略的變化;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切切實實地幫助教師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教師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和有效運行;使教師不斷地檢驗、完善和發展新課程,并根據新課程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第四、在培訓資源上,要選用科學的新課程改革參考教材。在新課改中,首先要解決的是觀念問題,傳統觀念的更新,新課改觀念的確立,將是伴隨著新課改推進的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而觀念的轉變與更新,關系到新課改能否健康發展與取得成效。根據其他省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成功經驗,可選用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新課程師資培訓資源包研發工作組”組編,教育部師范司組織評審的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教材中的《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些什么》、《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為教材,對全市的中小學教師開展全員培訓,重點解決課程觀、教學觀、教材觀、評價觀問題。

第五、在培訓方式上,堅持“自修――反思――實踐”的培訓方式。“自修――反思――實踐”,實質上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指中小學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一種培訓方式。在“自修――反思”培訓方式的基礎上,提倡多種培訓方式的有機結合。一是“自修――反思”培訓模式,二是“參與式”培訓模式;三是案例教學法;四是教學診斷式培訓模式;五是研訓一體培訓模式。同時,要充分運用教育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培訓質量、效益,可考慮建立“六盤水市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網”,開辟在線培訓、問題探討、專家點評、經驗交流、結對互助,各地動態、成果展示等欄目,提供培訓、輔導與交流、研討的綜合服務平臺,使網絡平臺成為構建全市教育系統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會的一種載體形式。

第六、在實施步驟上,分步開展,分類指導。市教育局主要組織開展縣、(區、特區)一級的培訓。培訓對象為縣、區兩級項目實施管理人員、專家組成員、培訓者。縣、(區、特區)級開展二級培訓。培訓對象為鄉鎮繼教站、中心完小、中學項目實施管理人員,專家指導組成員。主要負責對縣、(區、特區)的培訓工作實施統一規劃、宏觀管理和督導評估;成立由教研室、電教以及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等相關部門組成的縣級專家指導小組,負責為教育行政部門當參謀,設計培訓工作的實施方案,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同時對培訓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及時巡回指導。

學校開展三級培訓,培訓對象為全體教師,學校可編制《六盤水市教師綜合素質發展和繼續教育登記報告冊》,并組織、指導《報告冊》的使用。每個培訓專題完成后,要完成本專題《報告冊》的填寫任務,作為檢查評估的依據。要充分認識《報告冊》的導向、激勵、管理、調節、評價的作用。學校是實施校本研修的主陣地,學校要加強與社區和學生家長的聯系與溝通,廣泛征詢社區和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發展的意見,并對這些意見進行整理分析,結合培訓,思考、改進學校和教師的培訓計劃和考核方式。充分調動社區、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各方面工作參與的積極性。逐年增加教師培訓經費,支持教師參加提高學歷培訓和集中培訓;使學校真正成為教師培訓的場所。

教師是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主體,所有教師都要自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尋找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途徑與方法,確定不同階段的發展計劃。學校要根據教師情況指導教師自定切實可行的專業發展計劃,如根據工作和興趣確定自修內容,規定學習時間,學習方式,不離崗、不離職,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和學習的對象,從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人手確立課題,制定計劃等。在學習中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反饋、自我評價。邊學習邊實踐;邊實踐邊反思;邊反思邊改進;邊改進邊提高。不斷調整、不斷充實和發展。

教研不能只是少數教師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利,而是廣大教師的權力和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新課程實踐和從事的工作,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篇(7)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都在踐行改革的路線,這一舉措的落實,一方面提高了小學生的體能素質,另一方面彰顯了小學體育課程的實用性,與此同時,提升了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本文筆者首先淺談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缺陷,繼而探究教學改革實現的路線,并闡述教育改革發揮的現實意義。

一、解析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體育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化

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教學理念在小學體育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被頻繁地使用,而在這樣的體育課堂上,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利用大于80%的課時去就進行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工作。此外,教學手段的單一化還表現在教師不能以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設計。

(二)對體育技能基本功的訓練工作不夠重視

小學生的體能相對較差,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體育教師卻在這種情況下安排大量的課時去進行理論知識傳授,沒有有效開展體育基本功的訓練工作,在這樣的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上,小學生的體能素質得不到鍛煉與提高,大大削減了小學生參與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熱情,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教師為什么不重視對學生體育基本功訓練呢?有些教師認為這一訓練活動的開展浪費時間,部分教師認為體育基本功的訓練與強化工作可以由小學生在課余時間自行完成。總之,體育教師對體育技能基本功的訓練工作缺乏重視,這是使小學體育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因素。

二、探究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舉措與發揮的意義

(一)充實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基礎

例如,在“立定跳遠”的體育課堂上,教師為了使學生扎實地掌握“一擺二蹲三起跳”的基本動作要領,為了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小青蛙在荷葉上跳動的視頻,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引進與應用,給教學內容做了補充,在內容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勢必會被調動起來,有利于營造活躍向上的課堂氣氛。課堂上,教師不僅僅運用了示范教學的教學手段,還積極應用游戲競技這一教學方法,主題是“看看誰跳得最遠?”筆者認為,游戲競技教學方法的應用,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貪玩求勝的心理特征,在教師以“獲勝者有小彩旗獎勵”這一誘餌的引誘下,小學生參與跳遠訓練活動的興致很高。當然,除了游戲競技法之外,還有小組合作等教學形式。總之,小學體育教育若想落實改革的目標,就必須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創新,這是最為基本的實踐路線。

(二)將人文文化滲透于體育教學中,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關鍵

所謂人文文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其實質就是將德育與美育的思想融入教學體系中,盡最大努力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綜合發展的目標。例如,在“跑”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與“跑”相關的優美姿勢,或極速快跑,或緩速前行,以這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從視覺感官上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柔美。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世界上最快的男人”博爾特的跑步經歷,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要想將一件事做得完美,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總之,人文文化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入,能使學生的心智以及體能在小學期間的發展更具一致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增加了對體育的熱愛程度。此外,還有利于小學生健康思想道德模式的建立健全,這是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大性突破,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

(三)完善小學體育教學環境

通俗地說,就是加大對體育器械投資力度。先進體育教學器材的采購與應用、塑型跑道的鋪置,這都是對小學體育教學環境的改造與完善手段。與此同時,學校應該廣納社會資源,將小學體育教育從資源短缺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這是落實教育改革的基礎性策略,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四)建立并健全體育評價機制

筆者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評價考核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在考核評價工作的配合下,教師能準確把握體育教學的重難點,這是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得以實踐的必要的工作環節。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學生獲得成就感,有利于培養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換句話說,就是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參與體育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在此,筆者建議教師在開展評價考核工作時,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特殊同學特殊對待,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尊重。此外,評價工作應該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類型,這樣才會使評價機制的優越性在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彰顯出來。

三、結語

小學體育教學積極踐行改革的路線,是對素質教育的響應,有助于學生體能的發展,樹立健康的體育價值觀念,為小學生身心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盡管現階段我國有些小學的體育教育現狀并不樂觀,但是只要體育教師樹立改革創新的信念,在現有教學資源的輔助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那么必然會落實素質教育的方針,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篇(8)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識字的能力,提高對漢字的識字的能力,在識字的過程中又要重視寫字的指導。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的過程來進行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的教學,就顯得死板單調。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扶不放,學生只記不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的主體作用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要掌握漢字,還得死記硬背,反復抄寫,且得不到鞏固。識字教學的效率低下。陳舊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不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然而,在CAI狀態下的識字教學與傳統的識字教學過程相比較, 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計算機有其特殊的功能,師生在運行這套CAI

軟件時,具有漢字的動態顯示功能,筆畫的重寫功能和重點部分的閃爍提示功能,還有學寫字練寫字的功能,它替代了教師的全部教學功能。計算機和其他電教媒體的綜合應用,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學生面對計算機實現雙向交互式學習,通過操作演練達到理解、鞏固知識的目的,這樣,學生占據了CAI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由于現代教學媒體的介入和CAI的實驗研究,

促使教師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變革,教師的識字教學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結構,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這對于語文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和極大的推動。

二、計算機輔助識字教學的可行性

計算機輔助識字教學的實施,必須要求師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操作方法和軟件的使用。我校教師中25% 的教師已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學生也通過計算機學科的學習,初步學會了簡單操作。這些條件的成熟為CAI教學打下了基礎。

從學生生理心理特征來看,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長時間的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缺乏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它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認知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漢字筆畫、部首的動態顯示、閃爍、重寫等形象實體,并能通過鍵盤操作,顯示出所寫的字,就會產生饒有興趣的感受,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活躍,記憶也就深刻。他們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發出來。

由于CAI識字教學軟件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教師的演示講解和學生的操作演練,促使學生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的綜合利用,他們邊聽、邊看、邊動手、邊思考記憶,對漢字的識記能力和書寫能力都有極大的提高。

從現代教學理論觀點來看,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起主導作用,來教會學生獨立獲取知識。CAI 識字教學,有利于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加以突破,使整個教學過程做到有“扶”有“放”,“扶”是為了“放”。學生通過計算機演練,自己學會識記的方法,學會正確規范的書寫,獨立掌握漢字,達到自學的目的,避免了重復抄寫,減輕了學生過重負擔。教師的課堂教學容量增大,節省了教學時間。

三、計算機輔助識字教學實驗過程

CAI識字教學的實驗研究,我們是分三步進行的:

其一、設計編制的軟件。開展CAI實驗,建立計算機房后,

必須考慮硬件保障對軟件支持的依賴。開發教學軟件僅僅依靠校內的力量是不夠的,于是我們與兩位專家合作開發義務制語文教材一至四冊的識字教學軟件。語文教師承擔軟件設計要求(稿本),專家負責軟件的編制,使軟件符合教學要求。

其二、軟件的試用、鑒定。在近兩年的試用中,學校領導和專家親自聽課、評課,發現軟件的缺陷。教師在實際使用中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見。經過多次的修改,使軟件基本符合教育目標要求、教育認知學、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使用操作的簡單性。

其三、制定實驗方案,開展實驗研究。我校是省是教示范學校,十多年來堅持開展多種媒體的電化教育,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從九四年九月起,我們選擇了一年級(3)班進行題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提高識字教學效益”的CAI實驗研究。實驗的預定目標是:利用《漢字筆順、筆畫和漢字結構教學》四套軟件,進行計算機輔助識字教學,結合多種是教媒體的結合運用,有利于教師創設學字的語言環境,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提高自學能力。使學生牢固掌握漢字識記的基本規律和書寫規則。

此項實驗采用對比法,時間為兩年。選用義務教材四冊中的1150個生字為實驗內容,通過四階段的實驗進行四項測試:a.漢字筆順、筆畫、偏旁部首的識記能力。b.多筆畫難書寫的重難點漢字的掌握情況。c.獨立識記、自學漢字的能力提高。d.漢字書寫規范程序。

四、計算機輔助識字教學的效益分析

我校計算機輔助識字教學實驗已進入第三階段,從教學實效和初步測試分析,以有下幾方面的優勢。

1、學習環境和教學模式的根本改變。CAI

識字教學是在微機室進行,學生的學習環境起了變化,外部環境促使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提高,有了興趣,學生注意力才集中,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得到發揮。傳統教學,教師只重視教學目標分析和學習者特征,但輔助教學還能很好地體現師生之間、人機之間的交互作用。我們根據制定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學、助有結合,教為學服務,教又借助計算機的輔助作用(演示),達到有效服務,這樣課堂教學的模式根本上起了變化,動靜搭配合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互相協調。教師不是直接灌輸知識,而是依靠良好的學習環境的理想交互作用,促使識字效率的提高。

2、現代教學技術的優勢,彌補了一般直觀教學的不足。由于計算機的特定功能,它給識字教學的直觀性方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先進的直觀教學,使教師實現了圖像、文字和語言的互補,又提高了學生感知、認知、確知和反饋的程度。計算機所顯示出的每個漢字的一筆一畫,筆順規律,筆畫數,每一筆,每一字的書寫方法、位置都是動態的,且有提示、重寫等特點,因此直觀性更強。教師利用直觀材料,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定向、定位觀察,使學生充分地感知所學的每一個漢字。學生通過操作,再現漢字整體形象和部分筆畫、部首的形象,確認已知、鞏固學字成果,反饋學習效果,確立正確的感知。因此現代直觀教學是對傳統識字直觀教學和其他電教的直觀教學的繼承和發展。當然,它的識字和教學效率是明顯的。

3、增加教學容量,加快教學節奏,突破重難點。教學模式的改變,直觀手段的更新,學生興趣的激發,自學能力的提高,使每節課的教學進程隨之加快,平均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比一般的教學進程增加了30%

到40%。有些教材共有十多個生字,一般的教學方法很難教完, 但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學生一節課便可識記全部的生字,既不增加負擔,鞏固率也較高。識字教學的重難點,主要是某些基本筆畫、某些字的筆順及特殊的偏旁部首。由于軟件的明顯特點是筆順筆畫寫錯,屏幕就不顯示這個字,這就保證學后認識和書寫的正確性。對難寫難記的筆畫,通過反復閃爍,可引起學生注意和重視。有些基本筆畫,如“ @@@@@@”看上去是由幾筆組成,但學生操作時,只需擊一次鍵,就顯示出來,學生就領悟了是一筆寫成的。對于有些字作為部首偏旁時,需改變某一筆畫,這也是教學的重難點,計算機可閃爍提示、重寫,提醒學生注意變化。總之,突破識字教學重難點的力度都比較方法和手段強得多。從第二冊教材中的部分生字的筆順\筆畫識記測試中看出,筆畫正確率實驗班為96.7%,對照班為88.4%;筆順的正確率,實驗班為94.3%,對照班為73.5%;多筆畫難書寫的字測試結果是實驗正確率為99.5%,對照班為96.16%; 獨立識字的漢字,實驗班正確率為99.5%,對照班為94.5%,這說明CAI識字教學的效益是明顯的。另外從學生書寫的規范上看,實驗班學生都勝過對照班的學生。

篇(9)

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正規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制作上一定有著學生自己的創造思維、想象能力、技法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的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并能用英語表示各種色彩,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發表體驗感受。

3、欣賞感受剪紙、撕紙、折紙藝術之美,學習剪紙、撕紙、折紙造型表現的方法。

4、探索用線描的形式表現各種物體。

5、引導學生感知并發現食物之美,在教學中穿插雙語教學,激發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

(二)難點:

1、學生對感受物體的發表,并用簡單的英語口語來表示。

2、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充分學生對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學習活動中能舉一反三進行探究。

4、領會自然界中的事物與美術作品中的區別,讓小朋友們學習觀察藝術作品,對作品的造型、色彩、情節予以描述,說出自己的感受。

5、怎樣使雙語教學在美術課堂中更好的發揮作用。

四、措施:

1、教師聯系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采用生動活潑的游戲教學形式并滲透英語美術術語,在學生不知不覺游戲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松,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全冊課時安排:

第一周: 大家一起畫 第二周: 花花綠綠的糖紙

第三周: 繞繞涂涂 第四周: 有趣的拓印

第五周: 我的太陽 第六周: 奇妙的撕紙添畫

第七周: 做拼音卡片 第八周: 小鳥找家

第九周: 鳥語花香 第十周: 小動物蓋房子

第十一周: 數字變變變 第十二周:會飛的娃娃

第十三周:猜猜我是誰 第十四周: 變臉

篇(10)

一、校本培訓的重要意義

1.校本培訓是在教師繼續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和指導下,由學校組織實施,著眼于滿足學校與教師發展需要,由學校自主確立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解決學校、教師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

2.校本培訓是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有效開展繼續教育的基本途徑,在建設教師基層學習型組織、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中小學校是校本培訓的主體,校本培訓貼近學校實際,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針對性強,有利于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二、校本培訓的目的要求

1.校本培訓要以學校和教師為本。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場所,也是教師發展的基地。校本培訓要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辦學目標、特色和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需要來安排。

2.校本培訓要與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要以新課程培訓、班主任培訓作為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堅持邊實踐、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讓教師更好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疑惑和問題,讓班主任更好解決班主任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3.校本培訓要與高校、教科研、培訓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優質資源的建設,加強培訓過程的專業引領和指導。充分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在校本培訓中的示范、輻射和帶頭作用。

4.校本培訓既要有規范的要求,又要有靈活的安排。中小學校為校本培訓實施工作的主體,學校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形式、時間等,充分調動學校、教師、班主任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

三、校本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1.校本培訓要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班主任專業能力為主要內容,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學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提高班主任專業能力以及體現學校辦學思想、辦學特色的各項培訓。

2.培訓項目主要有:⑴新教師培訓;⑵青年教師培訓;⑶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培訓;⑷班主任工作培訓;⑸教師學歷提高培訓;⑹學校中層干部培訓;⑺新教材培訓;⑻信息技術培訓;⑼中老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培訓等。

3.校本培訓的形式要根據學校的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處理好集中培訓與教師自我學習、專題培訓與系統培訓、校內培訓與校外學習考察等之間的關系,積極探索與設計校本培訓的有效形式。校本培訓的基本形式可采取專題學習、讀書自學、案例反思、交流研討、考察觀摩、課題研究、教師論壇、班主任論壇、網上學習、教學行動研究、合作探究等。

四、校本培訓實施步驟

1.制定計劃階段: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及教師的專業化需求作考察調研分析。在考察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制訂詳細的校本培訓學年計劃,并上報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備案。

2.評議計劃階段: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要組織人員評議校本培訓計劃,評議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報學校,并把校本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

3.實施計劃階段:各校按計劃實施校本培訓,學校要抓好校本培訓的考勤、記錄、考核、書面總結等過程管理工作;并及時收集整理校本培訓的計劃書、培訓記錄、學員成果、學員成績、書面總結等資料檔案管理工作。

4.檢查反饋階段:區教師進修學校要定期到中小學校檢查校本培訓的開展情況,了解學校在開展校本培訓所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指導中小學學校落實校本培訓計劃,提高校本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五、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

1.教師進修學校應把校本培訓納入日常工作計劃,加強校本培訓的組織協調和業務指導工作,幫助不同類型的學校設計符合自身特點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組織經驗交流,開展校本培訓的實踐和理論研究。

2.中小學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要將校本培訓工作納入校長的任期目標。中小學校要成立校本培訓的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合理安排經費,建立校本培訓的管理制度。

六、校本培訓的考核與評價

1.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不斷完善校本培訓的考核評價制度。將校本培訓工作納入規范化學校建設的教育評估體系,納入學校考核的范疇,納入校長的目標管理。

2.區教育局每學年對各校的校本培訓進行考核和專項檢查。

3.開展校本培訓實驗和示范學校的創建活動,發揮校本培訓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以點帶面,推動全區中小學校開展高質量、高效益的校本培訓活動。

4.對于開展校本培訓工作成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于不重視校本培訓工作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批評教育和幫助,

七、校本培訓的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推進校本培訓是構建靈活開放的現代教師培訓體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舉措。各中小學校要重視校本培訓工作,把校本培訓列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籌協調、規范管理。

2.完善制度,建立工作規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開展校本培訓的管理機制,將校本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體系,建立校本培訓的學時學分管理檔案,完善校本培訓檔案登記制度和工作監管制度。

3.設置專項經費,保證校本培訓的經費投入。各校要在教育經費中設立校本培訓專項經費,專款專用,以保證學校校本培訓費用。

4.創設條件,保障實施。各中小學校要加強校本培訓的學習環境建設,為教師學習提供時間、信息和其它資源保障,切實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終身學習的基層學習型組織。

八、加強教研組的建設

校本培訓的工作重點應是加強教研組的建設。學校教研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進學科教學為目的,在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近年來,中小學教研組活動、教師研修實踐表現出明顯的超學科性質的空泛傾向:一些課改培訓模糊學科邊界,忽視學科教學的基本性質與任務,僅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識理念的講解上,包括一些名師在內的公開課,數學課不講邏輯,語文課少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小學教科研活動越來越強調以課題為核心,按專門化的科研之路展開,在課題設計、開題論證、中期檢查與結題鑒定上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而對教師的日常備課、上課、作業設計、個別輔導中的創造性勞動很少關注,考試命題被視為“應試教育”的代名詞,很少納入正規的教科研活動的視野;等等。

2007年暑假,江蘇省海安縣教育局組織4500多名中小學在職教師(主要是青年教師)進行學科專業素養統一考試(考試內容主要為課標所規定的知識點、能力點),其中暴露出不少問題:部分中學語文教師文言文翻譯能力不強,與“字字落實、文從字順”的要求有明顯差距;數學教師思維方式單一,運算粗心;英語教師詞匯量明顯偏少;物理教師動手能力差,實驗題得分率僅40%。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在教師身上普遍暴露出來,兩者具有驚人的相似性。這些問題的出現既與近年來師范畢業生素質不高、高等師范院校并沒有真正幫助師范學生過好學科素養關有關,也與教師在職研修活動的偏頗有一定的聯系。現場獨立教學設計測驗同樣暴露出不少問題。以高中歷史為例,讓教師就“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這一專題進行單元復習課的設計。在45個教師中,約49%的教師沒有導入設計;70%的教師雖考慮到復習教學的重點、難點,卻沒有如何突破的具體方法、措施,沒有學生活動的預設與學法指導;約89%的教師有“練習”這一環節的標題,卻無針對單元內容的具體的練習設計。工作若干年的教師對教學設計的基本規范要求是清楚的,甚至也能說出教學方式變革的主導理念,但由于平時一味依賴現成的教學參考書、習題集,自身缺乏對學科教學內容的通透理解與把握,因此在獨立備課的情況下設計不出具體的學生活動的內容、要求與方式。教師離開了教學參考書就不會備課、上課;離開了參考答案,就不會解題;離開了標準化習題集,就不會設計練習、出試卷,其所謂的創造性勞動、研究性實踐從何談起?不能獨立教學,又何來專業自主?

學校教研組的活動應當關注哪些問題?

1.課程標準與教科書。教師要認真學習并深人理解課標理念與學科教學要點,更要進一步關注教科書是如何呈現課程標準的,包括具體的呈現內容與方式,要進行不同教科書呈現內容與方式的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根據校情與學情,對教學內容作必要的規劃、充實與完善,既要走進文本,走進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開發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課程。將課標與教材聯系起來研讀,將不同版的教材進行比較閱讀,對呈現內容與方式進行必要的重組,這應當是學科教研組進行備課研討活動的重要話題。

2.教學內容的深度闡釋。對教材的鉆研絕不能止于把握它與課標的關聯,還要進一步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詮釋蘊含在文字、符號、圖表中的意義。衡量教師對特定教學內容的鉆研是否達到一定的深度,有幾個重要指標: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學內容在橫向與縱向上的結構關聯,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及其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舉出日常生活中的恰當的事例對概念、原理、定律的實質作說明;三是是否把握其中所滲透的學科基本思想與方法論準則,尤其是是否把握一門學科的統領性觀念在特定單元、特定模塊的教學內容中的滲透與挖掘。

3.教學任務的分析。側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陳述學生應當學什么,做什么,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結果(這里有一個教學目標的表述問題),并揭示教學目標規定的學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傾向的構成成分及層次關系。也就是從預期的終結性學習結果開始,運用逆向設問法,反復提問并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要達到這一目標,完成這一學習任務,需要預先獲得哪些必備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必須經歷哪幾個階段?關鍵環節是什么?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會引起怎樣的誤解?在教學任務分析中,教師對學情的把握,已有的實踐經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好教師總是在關鍵環節重點)上花力氣.在容易誤解的地方(難點)下工夫。

4.學習內容的呈現。用什么程序與方式將特定的學習內容呈現給學生?師生在教學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呈現出的行為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3類:一是講授教學。教師將現成的知識、經驗、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并作必要的舉例、闡釋、板書,學生主要通過聆聽、觀察、記錄進行接受式學習,整個交往過程主要是由教師直接控制的。二是對話教學。問題引導,雙向互動,和而不同,師生在教學交往中平等參與,共同活動。在對話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相當重要,而教師在對話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動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視為一定情境下的任務驅動、全身心參與的自主性活動過程。教師作為引導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幫助;學生成了互動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教學交往的內容、進程與方式。教師在進行備課研討活動時,需從中作出明智的選擇與優化組合。

5.課堂教學的組織。包括為學生主動參與和深度參與提供機會,引導學生合作,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關注學生的差異,作分層教學與個別輔導;對學生獨特感悟與個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學生導向的課堂教學秩序;等等。

6.學生的練習、測驗與評價。這涉及對課標中關于不同學習要求的準確理解把握(如關于認知學習中的知道、辨認、說明、應用;體驗學習中的經歷、感受、認同、形成等等)圍繞不同層級的學習要求設計相應的練習與測驗題目(不僅僅是紙筆測驗),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進行準確的觀察、記錄與診斷分析,并據此設計后續的教學活動。

上述每個專題的研究與解決都必須建立在有關學科知識的通透理解與把握的基礎上,同時又不同于學科專家的專門探究,而側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教學的加工。它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融為一體,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的轉化與生成,而不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之外開展專門化的課題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現為具體的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方案、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針對性強的精練題等。尤其不要片面地將編精練題與“應試教育”直接掛鉤。試題的研制既要吃透課標、考綱與教材,又要了解學情,善于從學生生活經驗中取材、設問;要站在能力立意的高度,體現課改的基本理念,給日常教學以正確的導向。學會命題同學會上課一樣,同樣是教師的真功夫。現在需要的是將原本屬于教師的考試命題、學業成績評定的權利還給教師。

上一篇: 脫貧攻堅幫扶計劃 下一篇: 銀行接聽客服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 香蕉对碰碰97级久久久 |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亚洲国产va午夜在线电影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