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教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4: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學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學教育論文

篇(1)

人文素質的培養更多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很多高校對此沒有足夠的認識,更談不上重視,也許是受到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本就薄弱,價值取向更加偏向功利性。因此,大學生所受到的教育更加不均衡,人文知識的缺乏導致人文素質較低,而人文精神也就更加無從說起。當代高校人文素質與高校發展更像是“上半身”與“下半身”分離前進,讓人擔憂,人文素質教育更多是“貼在墻上”,而不是落在實處。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更多地像是一種輔的安排,學時與學分安排明顯不足,甚至安排相關課程只是一種制度安排,流于形式。另外,相關投入少、規劃亂、內容陳舊、形式刻板,大學生更多只接觸理論,無法融入生活,這樣只是一種資源浪費,對素質提高一點作用都沒有。

(三)校園缺乏人文氣息

對大學生而言,除了專業課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也不可或缺,是向學生展示文學藝術魅力的主要途徑,是提升大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方式。然而,很多高校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課余時間便放任自流。在數據化時代,許多大學生都將時間消耗在計算機、手機等網絡平臺,甚至沉溺于其中而無法自拔,中國傳統文化被棄之腦后。在這種形式下,很多高校卻只注重單純提升人文素質,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不創新,相互模仿。校園文化創建應該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積極性與創造力,形成別具一格的人文風格。

二、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一)文學可表現人類的文化性格特征

人類的文化是漫長而瑰麗的,文化典籍浩如煙海,無數的璀璨明珠不斷吸引人們的眼光,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而現代歐美電影的大量涌入,也給東方傳統文化造成不小的沖擊,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爭奪文化陣地,武器便是文學和藝術。因此,文學所特有的深厚影響力不可忽視。

(二)透過文學藝術可以透視人的心靈

優秀的作品總是會被世人傳誦,究其原因,是它們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扎根于生活與歷史,高度傳神,能夠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更深入透視人的心靈。人們的價值觀指導著人們的行動,大學生仍需要被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而這時學校給予正確的指導便有重大意義。

(三)文學教育是延伸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中國歷史延續五千年,在整個世界文化史中都是極為罕見的,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給人以極大的審美體驗。同時,傳統文化包含很多具有積極意義的方面。因此,應將傳統文化中的積極方面展示給大學生并加以引導,提升人文修養。

三、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對策

(一)變革思想,重置課程體系

高校教育者尤其是學校領導應該認識到文學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大素質教育投入,將文化教育課程提升到與專業課程并重的高度,重新設置學時學分。另外,可重新編纂系列教材,尤其是能凸顯人文精神的優秀教材,盡力開展相關課程,讓大學生能意識到學校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在全世界掀起“中國熱”的時候,中國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而國內高校更加不能丟棄,應該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作為神圣的使命,培養大學生繼承民族文化精髓,提升人文素質的責任感,鑄就民族精神。

(二)積極創新,改革教學方法

目前,在很多高校也設置相應的文學教育的課程,最主要的便是大學語文,注重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但這并不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應該是大學階段更加注重的。因此,文學教育不應該僅僅學習文學作品的表面意義,更應該理解它的真正內涵,使學生的欣賞水平和人格魅力等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提高。文學與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把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發揮到極致,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三)改革考核機制

人文素質包括很多方面,人文精神是其核心,而心理素質、創新能力等方面也是其重要內容,對于人文素質的考察若是像傳統的考試那樣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文素質教育成果更多的會體現在平時的生活中。因此,考核機制的變革勢在必行,對于文化教育的檢驗的方式可以更加靈活。例如,觀察學生在平日參加活動時候的表現,也可以在平常教學中舉辦一些活動,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各種考核機制也需要在實踐中檢驗,觀察其可行性,以便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為了實現人文培養的目標,大膽積極地探索都是值得的。

(四)創建良好的文化氛圍

良好的人文氛圍對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有積極作用。文化課程的學時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相反,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培養的。因此,利用課下的時間便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舉辦各種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動。比如,人文講座、文學社活動、開辦漢服社等,延伸文學教育空間,培養大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對文化方面的交流,拓展知識面,塑造思維方式。更重要的,要發揮大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其創造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又推動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升。

篇(2)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第一次站在了與工具性同等的地位,這也體現了國家教育部門對語文德育功能的重視,體現了人文性的德育滲透,為語文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和保障。在指明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之后,人文性的重新回歸給語文教育帶來了文化傳承和精神傳承的雙重功能,這也間接保障了德育功能的實現。無論字詞還是詩詞文賦,都包涵了極為豐富的精神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品質和精神精髓,這些都是語文學科最為核心、最為精髓的部分。新課標將這些性質和功能重新發掘出來,無疑是語文的德育功能優勢發揮出來,給德育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語文教學內容展現了德育教育優勢

在我國的古代文學中,大量的文言文與詩詞歌賦以其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著人的情操和修養哲學,傳達了人們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此外,大量的中外現代文學作品繼承了民族精髓,以其多元化的藝術形式體現了多樣化的思想情感,這些思想情感都以人文道德為主線,提升了文學作品藝術境界的同時,也提升了讀者的思想感悟和人生境界。新課標下語文教材及課外延伸納入了更多的文言文及其他優秀文學作品,這些共同構成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展現了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中的優勢。

二、深化語文德育教育改革的建議

(一)正確理解和運用三維目標

要全面實現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教師本身必須正確理解三維目標的意義與其之間的關系。在理解三維目標的深層含義與關系之后才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實現透無聲無痕、巧妙自然地滲德育教育的效果。在語文德育教育的三維目標中,這三個維度相互依存,互為支持,其中知識與能力是語文德育教育的基礎和核心,是其他維度得以實現和發展的依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決定了德育教育的高度,過程與方法保證了德育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做好三者之間的整合工作,才能保證德育教育功能的實現。

(二)強化儒家經典文學的地位和作用

經過新課標的改革,語文教材中的儒家經典文學作品更加豐富,使得基于儒家經典的德育教育重新發揮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和強化儒家經典文學的德育功能與作用,發掘其中的道德修養內涵,讓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產生自然的感悟,在潛移默化間完成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儒家經典作品《論語》現存20篇,492章,集中反映了孔子的主要理論道德思想以及治學思想,使其成為一個道德、修養、治學、求學的體系。但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內容畢竟有限,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將教材中未選入的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選擇較為容易理解以及思想不相背離的內容作為學術課外閱讀的重點,形成一個體系,完成儒家經典文學的德育教育功能。

篇(3)

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揭示了諸多教育問題。傳統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應用資源。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思想政治教育也變得復雜起來。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文學教育作為輔助。通過文學蘊藏的巨大能力獲得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同樣,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滿足當代受教者的需求,需要強大的思想理論支撐文學教育,因此,思想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并實現資源共享,能有效促進文學教育發展。第一,將文學教育積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視野,會增添教育內容的親和力及感染力,使得口頭道德逐漸變成生動的文學形象[1]。第二,通過鑒賞文學作品,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對受教者實行人格、思想、政治以及心理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講,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學教育中的縱深和拓展,能有利于道德教育的滲透和覆蓋。第三,文學作品對現實生活而言是虛擬社會,對受教者有一定的參照作用,能提供獨特的社會體驗。優秀的文學作品中,人物和性格塑造始終圍繞著一種教育氛圍和學習氛圍,激發受教者的感性認知,能通過感悟和思考體會文學教育的思想內涵。文學教育的氛圍要建立在優化育人環境的基礎之上。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旨在于培養受教者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通過文學教育能使得受教者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更多的熏陶和感悟。利用文學教育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適應文學教育的新發展方向。總之,文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發展能使得文學教育環境和途徑更加順暢,實現了教育效益最大化[2]。

(二)提升思想政治感染力重視文學閱讀

經典是通過積淀和時空轉換誕生的。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的智者的明哲和智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價值。如,文化語境和歷史語境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和權威性。文學教育的根本就是以文學經典為核心,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鑒賞和品讀,使得受教者獲得心靈上的震撼和感悟,在心靈的對碰中提升智慧增強情感體會[3]。由于文學作文在人文素養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探知人性的光輝和魅力,也能促進受教者道德情操和高尚品格的形成,促使受教者綜合全面發展。重視文學經典就是在注重自我超越,受教者能從豐富的內涵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感悟,潛移默化的實現自我修養和文學素養的提升。同時,文學經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得受教者心靈與作者心靈實踐激情的對碰和交流,喚醒受教者的追求和渴望。逐步向大智慧、大知識氛圍邁進,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人格陶冶和創造啟迪。同時,在文學教育過程中,加強思想教育力度,使得文學經典逐步向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過渡。讓文學教育成為一種知識、一種經驗、一部人生[4]。

(三)提升教育時效性避免形式化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學教育缺乏層次,直接從教育者角度出發,填鴨式的教育很難讓受教者接受。教育者往往以遙不可及的高大形象拉開與受教者之間的距離,不容易被受教者所接受,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意義。從而導致受教者忽視了人生態度的感知和人文精神形成需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最終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人文素質和文化修養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空間。因此,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文學教育發展。將人文內容以及審美內容傳授給受教者,使之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欣賞水平及認知水平。同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受教者的文學素養,激發人生觀的養成,提升人格素養。為了避免文學教育流于形式化,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通過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給課堂增添活力。使得文學教育不再僵化,在重視主體個性發展的同時,促進教育內容的吸收,擺脫傳統填鴨式傳授模式[5]。

二、重構文學教育

(一)重塑文學教育理念

通過分析文學教育內涵發現,改變文學教育現狀走出困境,首先要從轉變教育理念入手。通過文學即人學的卓識來豐富文學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強化文學教育就是在強調立人和育人教育。要體現出人文教育也要倡導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來陶冶受教者情操,豐富受教者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協作能力。文學教育作為終身教育,必須要圍繞文學教育特性,注重文學教育審美回歸,關注“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現實理想。只有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才能使得受教者做到自我超越、自我反思以及自我磨練,使得人格構建成為文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同時,文學教育的定位是以前瞻性和先導性為主,強調審美教育、人文教育以及文學性為核心的教育原則,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文學教育目標和方向。因此,堅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文學教育的關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推進文學教育的重要因素[6]。

(二)回歸文學教育人文性

新課改以后,強調文學教育的文學性和人文性。追求文學價值就是在追求人文精神,這也是重構文學教育的重要原則。藝術源于生活,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同樣源于生活,是人對環境的體驗也是人對環境的向往和追求。文學教育也是精神文化的重構要素。當有高學歷的人不懂得感悟生命就如同野蠻人聚集的荒野。這句話說得就是文學需要人文性回歸,作為一種精神來陶冶情操慰藉心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讓受教者在接受文學教育過程中充滿靈性與激情、感悟,積極體會生命價值并對未知世界形成一定的向往。文學教育回歸人文性,不是短時間內能形成的,需要不斷的熏陶和滲透。因此,文學教育回歸人文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在提成人的品格修養以及心靈修養后,完善文學教育人文性。文學教育的真是面目是超越功利主義誤區的,是承載著培養人類素養的重任,這也是文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對文學教育有一定的推動型,因為精神教育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渲染出來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也會形成有機結合,并最終成為教學亮點[7]。

(三)改善文學教育模式

傳統文學教育模式過度肢解化,因此要實現文學教育目標必須重構文化教育模式,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文學教育的任務就是通過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并從中感知生命體會生命,了解文學中包藏的愉悅體驗,培養人的情操和品德,并逐步完善人的興趣愛好和文學導向。由于人文性決定了文學教育屬性。因此,改善文學教育模式首先要從理性感悟和感性追求入手,充分發揮文學魅力避免失去文學韻味。構建充滿活力且開放的文學教育體系。使得學生能通過不同的方法和內容拓展視野[8]。第一,文學素養的豐富與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息息相關。因此,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學教育活動,充分尊重教育課題并創造平等的對話環境,使得受教者能在心靈上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悟。第二,尊重文學教育形式,堅持個體理解感悟原則,遵循個體體會和意會規律,從動態教育刺激受教者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得受教者能在文學賞析過程中感受到文學的情韻和風格魅力,做到拋其形而得其神。第三,教無定法卻選擇又發。文學教育過程是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角度出發,在受教者一定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發揮受教者的潛能張揚其個性,提升受教者的思想品位和人生境界,最終增強生命的感悟能力。

篇(4)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有效開展

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有效開展,可以通過注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等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

(一)注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中滲透審美教育,首先要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正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及認知能力,進行適當的教學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漢語言文學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可以通過將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教學方式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

(二)挖掘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漢語文字本身便是一種美,是眾多文學作家智慧的結晶。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不能僅僅的“照本宣讀”,要注意挖掘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具體的內容和字眼,組織學生體會其中的內涵和延伸意義,觀察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學表現形式以及文學作品內在的結構、所滲透的情感態度等等。比如在李白的千古佳作《行路難》當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句話當中,借助云帆、長風以及滄海等詞匯描述出了李白美好的愿景,云中忽隱忽現的云帆正在他眼中希望的影子。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細節,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三)將漢語言文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發散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漢語言文學作品是作者對內心思想感情的物化和外化。所以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一定的事物或者情境,使學生能夠對漢語言文學產生深刻的理解,并發散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真正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所寫的內容、所塑造的場景進行聯想,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遐想。

篇(5)

二、實用語文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之后,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主要圍繞語文實際教學活動與語文基礎知識完整性是否相矛盾展開的討論。實際上,應當這樣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語文實踐性只是一種方法和手段,掌握系統的語文知識才是最終目的。假如把這兩個方面對立起來,則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內容上存在一些表述模糊不清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語文教學認識混亂的現狀。實際上,系統地學習語文知識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具有莫大的幫助。全面系統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還有利于為今后學習語文打下牢固的基礎。因此,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師應當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掌握牢固的語文基礎知識。

三、學前教育中提高實用語文基礎知識的對策

(一)糾正錯別字,掌握正確的拼音

拼音是漢字的基礎,漢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可見學好拼音是學好語文的關鍵環節,無論是在識字還是閱讀或者是在練習普通話中,拼音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具。在學習拼音時容易出現這幾個問題:第一,平舌音和翹舌音分不清。第二,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因此,在練習平舌音時,記住在zh、z的時候是不送氣的,在ch、c的時候要送氣,在sh、s的時候要摩擦發音,在r的時候要顫動聲帶發音。在學習拼音的時候,鼻韻母是比較困難的部分,主要是學習者不能較好地將前后鼻尾音發好。如果對發鼻尾音的學習有難度的時候,可以將有關漢字的音引進來,讀鼻韻母就行。比如αng這個后鼻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這個“αng”就是雄赳赳、氣昂昂的中“昂”字的發音。學習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歸類分辨。比如在學習前鼻韻的時候,漢字“斤”是一個前鼻韻字,同時可以學習同斤有關的漢字“近”“芹”等等。學習后鼻韻的時候,比如“京”是后鼻韻字,這時候就可以將相近的字“諒”“涼”“景”進行學習。比如在學習αng的時候,可以運用分解法將“楊”的韻母劃分出來。在學習拼音的時候,鼻音和邊音也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知識點。也可以用歸類分辨的方法來學習。比如“奴”字的生母是鼻音,就可以從這個字引申到其他“孥、帑、駑、弩”字。比如在學習“盧”字的時候,知道這個字是邊音,從這個字可以對“瀘、顱、臚、櫨”這些字盡心學習,這些形近字都是邊音。錯別字出現的幾率比較多,識別錯別字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法:第一,強調同音字在字形上的區別和字意的差別。比如說:“過度”和“過渡”讀音相同,但是在具有含義和用法上是不同的。第二,注意字形相似但含義不同的字詞。比如“師徒”寫成“師徙”,這就錯了,因此,要注意這些相似詞的不同發音。

(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讀懂文章并且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之上能夠從中獲得營養,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比如在學習《小木船》這篇文章,教會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加強和維護同學之間的友誼,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不僅是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三)作文教學要求學生發表真實情感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講真話,流露出真實情感。只有真實的寫作,才能提高學生表達自己真實意圖的水平,才能有益于學生的成長,才能充實學生的內心情感。對于學生今后誠實的寫作文風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會讓學生受益一生。

篇(6)

(二)教育方式語文是靈活多變的,而且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著多樣性,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即使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對小學生進行教育。例如說,同學之間發生了一點小矛盾,教師應及時進行調解,并告訴學生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三)教師的自身魅力在每一位學生眼中,對教師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一位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是不一樣的,但總的來說,教師的形象分為內在和外在。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多才多藝,有童心,有幽默感,有熱情,有愛心;而且一位優秀的教師也應該是無所不知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曉古往今來,對大自然有很多的認識。教師應該把這些通過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而不是直接把理論知識告訴學生,否則學生無法理解。小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而且非常具有想象力,直觀、具體的實物(形狀、顏色、聲音等)易于引起他們的興趣。兒童文學中的故事、童話、科學小品等很能引起兒童的強烈吸引力,當這些源源不斷地從教師口中說出來時,自然而然在學生的心中形成較強烈的形象魅力。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分為幼兒文學、兒童文學和少年文學,其中小學生閱讀的是兒童文學,小學生區別于幼兒和少年,他們可以自己閱讀,有自己的理解,他們不像幼兒,沒有閱讀能力,需要大人的輔助,也不像少年,閱讀范圍那么廣。

(一)認識作用豐富、生動的兒童文學藝術形象,既順應了兒童的心理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質。

(二)教育作用兒童需要兒童文學的陪伴,兒童文學不僅可以豐富兒童的感情世界,也可以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兒童文學作品中描繪的故事,給他們帶來無盡的想象,讓他們在想象中發現其中的樂趣,能讓他們得到滿足。閱讀兒童文學作品,豐富了兒童的知識,開闊了視野,讓他們在作品中發揮自己的想象,讓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兒童文學在各方面具有特別的優勢,具體表現在:1.兒童詩可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還有豐富的語感,利于寫作。在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自然美,誘發他們的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例如:在一年級上冊語文(北師版)中的《成長》,它簡單易懂,而且以詩的形式出現,學生讀的時候簡單明了,明白隨著自己的長大,不應該做的事情就不能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應該積極去做。2.童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愛幻想,想象奇特豐富,他們身上蘊藏著無窮的想象力、創造力,童話、寓言、科幻小說的創造性是其他文學無法比擬的,它們對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創新思維和探索欲望有很大作用。3.兒童故事、敘事故事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審美作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豐富兒童的情感世界,使他們在精神上獲得滿足感,同時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也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例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北師版)中,《女媧補天》中的女媧集美麗與智慧于一身,用七彩石補天,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領略了古代神話的美麗,也知道運用智慧做事情,救民于水火之中。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丑而傷心,相貌上的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心靈上的美,告訴學生,要培養自己的內在美。

篇(7)

二、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拓展思路

(一)發展遠程華文教育

近年來,“華文熱”在全球盛行,海外華文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漢語正成為全球性的世界各國與中國交流的語言工具。華文教育也具有在海外華僑華人中薪傳中華文化的意義,在海外其他民族中,還具有光大人類文明的開拓性工作價值。加強海外華文教育與文化交流,對于促進海外華僑之間、華人與祖籍國之間的聯系與交流,以及在不同民族之間加強理解與認識,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文明成果,進行更廣泛的傳播,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等方面也有著積極深遠的作用和意義。在僑鄉福建開展東南亞華裔遠程華文教育,將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向東南亞地區延伸,不僅有利于推動我省僑務工作的發展,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步伐。以遠程教育手段向東南亞新生代的華裔和非華裔人士進行漢語言文學及閩臺文化教育,符合順應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前瞻性和實踐可操作性的人才培養教育理念。我們思考東南亞華裔漢語言文學遠程教育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為:1.突出對“人”素質的全方位培養,將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以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的形式影響華裔新生代,培養出具有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人格健全、心理品質良好和綜合素質優秀的本科生以及非學歷生。為進一步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傳承民族文明歷史,形成對中國文化文明的認同感、對中國社會歷史的認同做出貢獻。2.突出教學活動的開放性、規范性、探索性。我校目前已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支持模式,既強調網絡環境的師生互動,也注重面授輔導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3]規范制作的大量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形成了教學雙向視頻交互、“直播課堂+網絡視頻點播+微課程+網絡課件”多種教學信息交叉應用的混合型學習框架。3.華文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培養面向21世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健全人格、良好心理品質、優秀綜合素質和突出的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具有較廣博的社會科學知識,具有獨立進行社會調查,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能力,能勝任新聞寫作、采編,文獻整理、編輯,文秘公關事務、教師等多類應用、管理工作。[3]培養具有扎實漢英兩種語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對中華文化和閩臺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能夠熟練運用雙語在海內外進行漢語教學和涉外交流的應用型漢語人才。

篇(8)

本文作者:張存霞作者單位:寧夏師范學院

厘清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的關系

寧夏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比較文學課程作為選修課是伴隨著第一屆本科專業的招生而開設的。從理論上講,外國文學是比較文學的基礎,比較文學是學好外國文學的理論指導。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相輔相成的。但又是兩門不同的課程,不能混為一談或顛倒主次。所以厘清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的關系也是促進外國文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F在的狀況是學生還沒有徹底厘清兩門課的關系,感覺兩門課有交叉重復的內容,但又對比較文學中一些理論陌生,甚至不能和外國文學中的某些現象聯系起來,只是就理論而學理論,不能將其作為分析指導外國文學有力的理論工具。這種模糊感在于根本沒有搞清兩門課的關系,沒有認識到學習兩門課程的意義。厘清二者的關系關鍵在于授課教師的正確引導及耐心解釋。在外國文學教學實踐中不可回避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時時會將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做比較,這恰好說明外國文學的教學要具備“比較”的視野,有比較才有區別,只有在比較中我們才能感受中國文學的古老和深邃,才能體會外國文學的經典和不朽。楊義先生曾說:“……想在世界文化對話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可脫離這種優勢,要看出西方理論的所謂世界性是‘有缺陷的世界性’,也不可不依憑這種優勢……回到自己的文化立足點,是為了認識‘我們是誰’,但是‘我們是誰’的認識,必須在與文化他者的異同比較中才能看得清楚,甚至必須借用文化他者的眼光才能激發我們的對話的欲望,啟發創造性學理的潛能?!保?]既然如此,“比較”的意識是一開始就伴隨于外國文學課程的,比較文學課程的開設自然有其必要性,是指導和引導學生“比較”思維的工具箱。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中一方面強調比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對兩門課的性質和關系做明確區別,對于學生易混淆的、理解不透的內容多做解釋?;谖覀儗W生基礎差,分析水平薄弱的現狀,教師的多引導和多解釋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環節,甚至也是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方向的關鍵?,F在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外國文學課程興趣較濃厚了,也有相當學生決定考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碩士研究生,這說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教學思路方法的調整對學生的興趣培養、選擇方向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加強外國文學師資隊伍建設

寧夏師范學院外國文學教師隊伍薄弱,多年來基本上都是一兩個教師在支撐。由于學生多、班級多,教師周課時達14節,甚至更多。這樣教師大部分時間、精力疲于應付上課,對教師個人和學生其實都有負面影響。所謂的教學團隊、學科帶頭人等幾乎不可能形成。沒有同行教師可以交流教學經驗、探討教學心得,都是教師一個人摸索,這樣的現狀勢必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首先,一直都是一個人摸爬滾打,教師個人發展緩慢,有閉門造車之孤陋。其次,教學效果很受影響,教師多年的教學方法需更新,教學思路需拓展,專業知識也需提升,如不加強這些方面的打造,教師僅靠自己的老本,會越來越不適應學生的需求,也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這就要求至少要有一支較健全的教師隊伍,能抽出人力去學習和補充,而且還能使教學不受影響。最后,與學科建設大不相符。寧夏師范學院目前外國文學教師隊伍現狀還與學科建設尚有很大距離。教師只有2人,平均年齡30歲,均為碩士,最高職稱講師,這種低職稱、低學歷、人員少的現狀急需改變。只有不斷引進拔尖人才,提高教師的學歷學位,注重青年教師培訓,建設成形的外國文學教師梯隊,才能與學科的建設相同步,盡快使外國文學這門歷史悠久且較為重要的課程逐漸形成為重要學科。多年來人文學院也注意教師隊伍的建設,但從補充師資的過程看,引進拔尖人才和建設團隊還是比較困難。第一,外國文學方面的碩士、博士相對較搶手,畢業生大都流向條件較好的高校,對于地處偏僻、經濟不太發達的寧夏師范學院來講愿意來的的確不多。第二,學院自己培養打造。多年來人文學院也動員部分教師選擇外國文學方向,但許多教師不愿選擇,覺得它難以出成果,且容量大,需要花很大力氣才能勝任,因而大多教師都不愿承擔。所以目前人文學院外國文學專業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急需補充。外國文學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對此問題的探索仍需不斷堅持,因為外國文學教學環境的良好與否,不僅能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作用,而且也能凸顯它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篇(9)

二、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討

針對當前中國對古代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作者生平簡介、個體文學的講授和介紹、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講解等,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拘于形式,沒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當今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情緒調適、意志培養、認知糾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在課外學習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外任務以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和閱讀、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撰寫論文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或是以心理健康為題讓學生思考并創作論文,從而達到在課外學習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

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發展,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會成為中小學教師,這關系到中國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因此,一名教師應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

4.正確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雖然很值得研究和學習,但也有其消極的內容。每個人在研究其內容時,對其理解和感悟不盡相同。古代文學作品的主題大多是憂愁傷感、憂國憂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無意中開始模仿并形成這種憂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教學思路,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來學習古代文學,客觀了解古代文人的寫作思想。

篇(10)

(二)產生的原因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活環境教育有缺失。初一1、2班的學生85%以上來自農村,社會群體的文化相對落后,學生周圍的學習氛圍,特別是能夠引導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外部環境,相對縣城明顯不足。二是個人家庭教育有缺失。很多學生的父母不是外出務工就業就是工作繁重,使得這些學生與祖輩長時間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學習上的幫助和指導。三是既往小學教育有缺失。學生所在小學有些教師在觀念上存在偏差,應試教育多于素質教育,分數高于一切,只重視成績,不重視習慣培養。

二、強化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和途徑

(一)分階段確定目標我們應按照語文教學過程分階段設定目標。如在“課前”階段:引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的預習,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思考文中的重點字詞句段,體會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在“課內”階段:訓練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做好筆記,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在“課后”階段:要求學生作業整潔、無差錯,按時完成,書寫工整。在“課外”階段: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每周組織“名作品讀課”,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心理、性格、認知結構的健康有益的讀物,培養他們健康閱讀、不斷積累的習慣。

(二)分類別嚴格訓練一是訓練養成持續注意的習慣。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我們在講課時要用手勢、眼神等肢體語言進行指揮,反復訓練,提高他們的有意注意力。二是訓練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我們應采取突擊提問的辦法,請學生重復剛才教師或是同學的話,也可以請學生對剛才的發言做簡單的點評,或歸納前面幾位同學的發言。三是訓練養成口語表達的習慣。我們應引導學生克服當眾說話時的怯懦心理,做到聲音響亮,表達清晰。平時,我們要在班級內利用班會、課外活動、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等,多提供機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訓練養成良好書寫的習慣。我們應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書面作業,做到一絲不茍,書寫認真,字跡清楚,整潔大方,組詞、造句、答題、作文等準確、符合要求,句子通順,敘述清楚。五是訓練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我們應經常性地開展作業展評,成立學習“興趣小組”,讓學生相互檢查問題,逐步使學生養成主動檢查、善于分析、自覺訂正的良好習慣。

上一篇: 詩歌翻譯論文 下一篇: 情境教學法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原创 | 日本一特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