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成本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4: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產成本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產成本論文

篇(1)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JM公司是一家客車制造企業,2000年7月由三家客車生產經驗均在30—50年的國營客車廠重組合并而成。重組后減員約2000人,并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對生產線進行搬遷改造,目前生產能力達到3000輛。就產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國中等規模客車制造廠之列。

自重組以來,JM公司一直關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購招標、要求供應商降價、工時與材料定額管理、費用預算與審批控制甚至裁員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離市場要求還差得很遠。2005年平均單車成本比競爭對手高2萬元以上,產能利用率不夠30%,并出現巨額虧損。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銷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約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設計階段已經基本確定。產品設計中未融入系統的市場分析與成本規劃,且設計與工藝、制造的結合度缺乏,開發職能過于狹隘;產品開發機制和決策機制不能適應快速應對市場的需要,導致產品開發效率低、成功率低。這是導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產線按大批量生產方式設計,生產計劃與材料計劃均按月下達,加上訂單不穩定、生產不均衡,制造過程明顯呈現現場管理亂、組織協調性差、生產周期長、生產線應變能力低、設備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約率低的問題。

3、產品質量一直是JM公司引以自豪的,但從管理理念上,JM公司認為質量需要層層把關,質量的自檢、過程檢、總檢、調試返修是必不可少的職能。為此,JM公司不惜代價配置近50名專人、外加場地與設備,負責層層檢驗與調試返修。但由于員工全面質量管理意識不強,加上生產的極不均衡,在生產批量大時還是會出現層層松檢而導致的質量問題。

4、材料采購上JM公司采取了許多辦法力降材料成本,其中成立招標工作小組,優選供應商是主要舉措。應該說這一辦法在推行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許多配套管理措施(如供應商戰略伙伴關系建立、準時供應理念、市場材料價格分析與預警等)的不到位,目前招標工作實流于形式,材料質次價高及不按時交貨現象仍時有發生。另外,管理人員成本意識淡薄,庫存龐大,浪費嚴重:公司倉庫總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平均存貨約5000萬元,其中在庫一年以上存貨近2000萬元。

5、在JM公司,組織設置仍是等級森嚴的直線職能制(典型的國企組織形式),光公司高層領導有9人,12部6車間中各部門領導均有2-3人,下設主管若干,組長/班長若干。組織結構臃腫、責權與一線崗位分離導致分工過細、責任不清、溝通困難、不增值的協調工作量大,進而導致生產低效率、生產系統缺乏柔性、生產周期長,缺乏快速反應能力。

因此,對于JM公司而言,材料采購成本、人工及其他成本費用高僅僅是JM公司成本高的表面層次或者說是顯在的原因。關注成本問題的表象,而沒有立足于成本發生的現場,沒有從企業價值分析的戰略出發對企業生產系統現存的種種浪費現象加以系統分析并消除,即其對成本概念的理解片面、成本控制手段單一、管理粗放是成本高居不下的根源。成本已經不是一個表象意義上的概念,而是貫穿產品生產周期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管理出效益——這是成本改善的唯一途徑。

二、精益生產方式概念

豐田汽車公司自70年代以來屢創奇跡,豐田神話舉世矚目。80年代開始世界各地的企業界、學術界紛紛展開對豐田經營模式的研究,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位國際汽車組織(IMVP)的專家經過對豐田生產系統(ToyotaProductionSystem或TPS)長達五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在1990年出版的論述精益生產的經典著作《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率先提出了精益生產(LeanProduction)的概念,指出:精益生產方式是“精益”的,因為它與大量生產方式相比,一切投入都大為減少;工廠中的勞動力、生產占用的場地和工裝投資都減半,用一半時間就能開發出的新產品,其所用的工程設計工時也是一半;同時,現場所需存貨還可以大大少于一半,極少量的廢品,且能生產出更多的并不斷變型的產品。精益生產廠家把他們的目光確定在盡善盡美上:不斷地降低成本、無廢品、零庫存與無休止的產品變型。①

通過以上這些描述,可以看出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課題是面對市場需求變化,企業在生產方面(關于成本、質量、交貨期等)如何有效地適應。精益生產方式的目標是消除一切浪費,快速應對市場,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進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企業效益。為了實現降低成本,必須消除生產中伴隨的種種不合理的過剩現象,迅速而靈活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這樣的理想要通過準時生產方式(JustinTime或JIT)來實現,即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數量生產需要的產品。“看板”(kanban)是實現JIT最重要的工具,豐田通過看板將全部生產過程都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并且圓滑地管理各工序生產量的信息資源。而為了將看板方式付諸實施,必須實現均衡生產,使最終裝配線在每個時間域平衡地領取零部件。為了推行這種生產均衡化,必須縮短生產過程時間。這要通過小批量生產和“一個流”的生產和搬運來實現。小批量生產可以通過縮短作業轉換時間來實現,“一個流”生產可以通過在多工序生產線上作業的多工序作業人員來實現。此外,通過標準作業的組合和“自動化”,保證一個單位產品的加工中所有必要的作業在循環時間內完成、保證百分之百是合格品。最后,通過改善活動,修正標準作業、適當地糾正不正常現象,并提高作業人員的工作士氣。精益生產概念體系同樣體現出“拉動”思維方式,目標(需要)拉動(解決方案),將解決方案作為第二層次的目標(需要)拉動該目標的解決方案,如此層層拉動,即形成了一整套環環相扣的圍繞最終目標的系統解決方案。因此,精益生產的實質是管理過程,包括牢固樹立和嚴格執行“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數量生產需要的產品”的準時生產經營理念,消滅制造的過剩;推行生產均衡化、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精簡整個生產系統中一切不產生附加值的工作與崗位,旨在以最優品質、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對市場需求做出最迅速的響應。

綜上所述,“精益生產方式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的結果。”(楊光京)三、精益生產方式的傳播應用及對JM公司的啟示

精益生產方式由豐田汽車公司創立,在豐田歷經全球石油危機而一枝獨秀后開始為人所矚目。在日本,三菱、馬自達、本田等汽車公司迅速全面實施豐田精益生產方式,1980年日本以其1100萬輛的產量全面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汽車制造第一大國。8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車在美歐市場上的熱銷,從驚訝中清醒過來的美歐汽車制造商也開始在本國應用豐田生產方式,以實現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目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德國保時捷汽車公司,這個在1991年夏天被觀察家們斷言即將消失的保時捷公司被精益生產方式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經過五年時間,保時捷把主要的生產率指標提高了一倍,同時使供應商的殘次品零件數減少了90%,廠內一次作業缺陷數減少了55%。到1997年,僅僅經過三年的開發(以前每款新車的開發計劃期一般五年,但實際上都會超過五年),保時捷即可投產兩款制造性能極好的車型,并將所需的生產場地減少一半,將從原材料到成品車所需的的供貨時間,從六周縮短到三天,將零件庫存減少90%。②精益生產方式及其傳播應用對JM公司成本管理的啟示主要表現在:

篇(2)

1成本核算

1.1成本核算的定義

成本核算就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按其性質和發生地點,分類歸集、匯總、核算,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其基本任務是正確、及時地核算產品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提供正確的成本數據,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并借以考核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1.2成本核算的內容

工業的生產過程,既是產品的生產過程,又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消耗過程,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如一月、一季、一年)為進行生產活動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即用貨幣形式表現的生產耗費就是該時期的生產費用。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支出的生產費用總和,就是產品成本。

工業企業產品生產成本(或制造成本)的構成,包括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財務費用、為銷售產品而發生的銷售費用等都作為期間費用,由當期收入中得到補償,不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產品成本是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性指標,企業生產過程中各項耗費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設備利用是否充分,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質量的優劣都可以通過產品成本這一指標表現出來。企業的成本核算過程,也是對產品成本的監督、管理過程,因此,企業的成本核算要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

1.3成本核算的要求

(1)加強對生產費用的審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作為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應加強對生產費用的審核和控制,提供生產費用支出的真實資料。

(2)正確劃分費用支出界限。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企業的一種費用支出,但企業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并不都屬于產品的生產成本。為了正確核算產品的生產成本,必須劃清各項費用支出的界限。

①正確劃清資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②正確劃清產品生產費用支出與期間費用支出界限;

③正確劃清各月份的費用界限;

④正確劃清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④正確劃清完工產品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3)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產品成本核算工作較復雜,為了保證成本核算的及時和準確,必須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①建立和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②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包括在產品盤點制度);

③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

④正確確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組織方式。

1.4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產成本的核算是對生產費用支出和產品成本形成情況的核算。因此,生產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①生產費用的核算;②生產成本的計算。

生產費用核算,是根據經過審核的各項原始憑證匯集生產費用,進行生產費用的總分類核算和明細分類核算。然后,將匯集在有關費用賬戶中的費用再進行分配,分別分配給各成本核算對象。

生產成本的計算,是將通過生產費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計算對象上的費用進行整理,按成本項目歸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成本計算。如本期投產的產品本期全部完工,則所歸集的費用總數即為完工產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產品,則需采用適當方法將按成本項目歸集起來的各項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競爭水平。成本領先是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戰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管理課題。企業無論采取何種改革、激勵措施都代替不了強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這一工作,它是企業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重視的問題,抓住它就可以帶動全局。

成本控制管理目標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標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著降低。

2.2成本控制管理的內容

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的分配與成本控制兩大環節。成本分配解決如何歸集、分配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問題,其核心內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企業達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業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

(1)成本分配。成本分配,即是將間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聯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門、工序或產品中。

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驟:

①確定成本對象。企業必須確定向什么部門、產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對象常常是企業中的分部。如果企業中的一個分部被授予一些決策權,并成為成本對象,那么會計系統將對該分部進行業績評價;②歸集共同成本并分配到成本對象中;③選擇成本分配基礎。成本分配基礎是與將要分配計人成本對象的共同成本有關的作業指標。共同成本通常是通過成本分配基礎分配計入成本對象。成本分配基礎能夠大致反映成本對象對共同資源的消耗方式。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運用以成本會計為主的各種方法,預定成本限額,按限額開支成本費用,以實際成本和成本限額比較,衡量經營活動的業績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乃至超過預期的成本限額。

據此,我們用下表說明成本控制的原理。

從圖表看出:上級經理,通過計劃職能為下級或成本中心經理制定“成本(業績)標準”,然后由成本中心經理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上級經理或其委托人(比如會計)對成本中心經理執行標準的進度或結果進行計量即“實際成本(業績)的計量”;最后將實際成本與成本標準比較,編制反饋報告送達上級經理,上級經理根據按例外管理的原則,決定是通過成本中心經理整改還是允許其繼續運行。

3當前企業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

3.1注重成本效益觀,樹立“降本”新理念

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也應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向現代效益觀念的轉變。若一種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最終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那么這種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觀念。

3.2改進成本核算辦法,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

基層車間、班組直接影響產品制造成本的大小,為充分發揮其成本控制的職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須結合實際,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辦法。如齊魯石化公司采用的基層成本貨幣化核算,該辦法使車間由對生產過程物料流統計向價值流統計轉變;由原來僅對產品主要消耗成本核算向產品全部成本核算轉變;由廠部每月成本核算向基層每13、每班成本核算轉變;由廠級一級成本核算向廠、車間、班組三級成本核算轉變。這樣,車間工人可通過自己每天每班的車間成本核算,了解產品成本的構成變動實際情況,使職工能清楚看到通過自己優化操作取得的成果,增強了職工“降本”增效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3.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潛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在生產力這一系統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1)企業可通過教育、學習、訓練的途徑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養,開發勞動者的智慧,為技術革新獻計獻策。(2)加大經營者激勵約束力度。通過股票期權、激勵股等措施,鼓勵經營者注重長期的降本增效,通過加大外部審計力度,確保報表內成本費用數據真實準確。

3.4開發并應用新技術,實現成本新突破

技術開發應用,是提高設備效率、優化工藝和優化操作、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各種制約、消除節能降耗“瓶頸”、挖潛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因此,一方面企業可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選擇一些影響重大的項目進行重點管理,分解目標、責任到人,組織技術攻關,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另一方面積極開發現代化成本控制系統,實施生產成本的全天候監控,實現節能降耗和信息流的科學管理,為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為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周保海.財會通訊[J].湖北:湖北省會計學會,2005,(05).

篇(3)

一、成本會計的產生

成本會計是隨著商品經濟的形成而產生的。生產成本產生于資本主義的簡單協作和工場手工業時期,完善于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生產階段。隨著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發展,引起了工場手工業的產生,這時各種勞動的結合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完善,對生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對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和支出更加注意核算,因此生產成本核算提上議事日程。

二、成本會計的發展狀況

成本會計是隨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20世紀初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許多企業推行泰勒制度,不僅推動了生產的發展,也促進了管理和成本會計的發展,產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標準成本法,使成本會計的職能從成本計算進而擴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能力高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促使企業成本會計不僅要精打細算,還要為降低產品成本而獻計獻策。

三、成本會計發展的階段

第一階段(1880-1920):原始的成本會計

原始的成本會計,起源于英國,當時認為成本會計就是匯集生產成本的一種制度,主要是用來計算和確定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在這期間,英國會計學家已經設計出定單成本計算和分步成本計算的方法(當時應用的范圍只限用工業企業),后來傳往美國及其他國家。

第二階段(1921-1950):近代的成本會計

近代的成本會計,主要是美國會計學家提出了標準成本會計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積聚的基礎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與分析”的新職能。在這種情況下,成本會計就不僅是計算和確定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還要事先制訂成本標準,并據以進行日常的成本控制與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為成本會計擴大了管理職能,于是應用的范圍也從原來的工業企業擴大到商業企業、公用事業、以及其他服務性行業。

第三階段(1951年以后):現代成本會計

今天對于成本的定義已不再僅僅局限于產品成本的范疇,例如美國會計學會與標準委員會就如此定義成本:成本是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貨幣測定的價值犧牲。從這一定義看,成本的外延除了產品成本的概念與內容,它還可以包括:勞務成本、工程成本、開發成本、資產成本、資金成本、質量成本、環保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的不同目的,則形成對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使成本有各種各樣的組合。同時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是日趨深化的。于是,目標成本、可控成本、責任成本、相關成本、可避免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源源不斷地涌現,形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體系。

四、成本會計的內容、特征和職能

1、成本會計的內容

現代成本會計拓寬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內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內容廣泛,以我國會計界目前的共識來看,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

2、成本會計的特征

(1)計算產品成本。

(2)有助于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利用。

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這就需要細致地觀察分析企業周圍的環境和企業內部的狀況,充分掌握正確的信息,完善情報體系是制定成本計劃的基礎。同時改善企業素質,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是改善企業成本計劃的重要條件。要提高素質、改善環境,必須深化改革,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項目以及按生產經營期限,分別制定出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和分期的費用預算及成本計劃,組成有機的成本計劃體系。

3、成本會計的職能

成本會計的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斷地擴大。

(1)反映職能:最初、最基本的職能。反映職能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耗費,運用專門的會計方法進行計量、記錄、歸集、分配、匯總,計算出各成本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通俗地講,這項職能就是進行實際成本的計算,把生產經營過程的實際消耗如實地反映出來,達到積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積累的成本資料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耗費和補償價值的情況,從而判斷企業經營效果的好壞。超級秘書網

(2)計劃與預算職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產品的成本計劃、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生產費用預算。

(3)控制職能:包括投產前的成本控制和投產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評價職能。賬面調整,以保證庫存材料物資的真實性,確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費用更加準確。

(5)定額管理職能。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規定的數量標準。科學先進的定額,是對產品成本進行預測、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據。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消耗定額,主要包括:工時定額、產量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額,有關費用的定額如制造費用的預算等。消耗定額的制定是作為企業產品生產發生耗費應該掌握的標準。但由于消耗定額服務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現為不同的消耗水平。當企業編制成本計劃時,是根據計劃期內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額;當定額作為分配實際成本標準時,是以能體現現行消耗水平的定額為依據來衡量的;當企業為實現預期利潤而控制成本時,是根據企業實現預期利潤必須達到的消耗水平作為衡量的尺度。定額制定后,為了保持它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還必須根據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行不斷的修訂,使它為成本管理與核算提供客觀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劉健民、胡海坤.論新經濟環境下成本會計的職能.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03年,第2期.

篇(4)

2現有的成本核算方法

2.1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只是將生產中涉及的人工、材料以及變動制造費用等列入產品的成本,固定制造費用計入期間費用的核算方法。采用變動成本法核算時,產品的成本因生產而發生、隨產量而變動,固定制造費用則不考慮實際的利用情況,與企業是否生產沒有直接聯系,其效益則隨著會計期間推移而逐漸消逝,且不能延續至下個會計期間,只能列入期間費用,不計入產品的成本。變動成本法的產品成本核算,因為不考慮固定制造費用,單位產品的成本不再受生產量的影響,而只由成本管理的水平來決定。在成本管理水平和產品售價固定的前提下,增加產品的銷量是企業提高經營利潤的唯一方法,消除了以往單純增加產量確保賬面利潤的弊端,從而使企業回到注重產品的銷售量,并保持產銷一致的正確軌道。但是,科技時代的發展,引領了企業制造環境的巨大的變革,生產過程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人工費用降低,隨產量而增加的變動成本僅包含直接材料消耗,其他部分變動成本也逐漸轉變為固定成本;設備折舊費等固定制造費用,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而大幅上升,成為制造成本的主要構成。由于變動成本法對產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費的計算方式是按期間歸集,所以該法無法徹底反映出現代制造產品的耗費面貌和產出情況,也無法提供出關于固定制造費控制措施的有用信息。

2.2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將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制造費用全部列入產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此方法的成本核算要按照經濟用途分類,在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機器設備和廠房折舊費、管理部門的人員工資等組成固定制造費用。企業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計入期間費用。采用完全成本法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出產品的生產成本,特別適用于多種產品的同時制造。該方法將固定制造費用分攤后,再列入各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客觀地反映出各產品的生產耗費,便于產品價格的制定和盈利情況的分析。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處理制造成本的計算,固定制造費用全部列入當期的產品成本,并不需要考慮生產能力能否被當期的生產所利用,因此,在物質短缺的情況下,該方法非常適用于只注重提高產量的管理需求,對企業鼓勵產品生產有利。完全成本法的全面預算和適時生產的管理方法,雖然可以確保企業能夠以銷定產,避免企業盲目生產而為賬面利潤的弊病,但在現如今的競爭性和買方市場,各期產品銷售量的波動都很大,即便在產品處于成長期或穩定期,也很難確保生產能力被完全利用。而完全成本法將固定制造費用全部的歸屬本期制造成本,不考慮特定產量的實際生產消耗,歪曲了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真正耗費。

3新生產環境下的成本核算制度

3.1新成本模式的計算方法

在新生產環境下,為了能夠切實反映生產制造過程對資源的消耗,產品成本的核算模式應依據完全成本法的觀點,但對制造費用中具有約束性的固定制造費用要單獨歸集,期末要按照實際生產能力的正常作業量為基數來計算分配率,受益對象則按照實際所消耗的作業數量來計算受益金額。剩余生產能力的成本,作為期間費用單獨列出,不再列入產品的成本。一般情況下,酌量性的固定制造費用的數額較少,且幾乎都是非約束性的成本,在生產過程中,其發生額度可隨著經營的情況做出調整,所以此費用可按傳統的方式計量分配。上述成本核算方法是根據在新生產環境下,設備、廠房等是產品得以制造的基本條件,其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折舊費等固定制造費用,應劃入產品成本的構成部分,并與原材料成本相同,只有在當期生產所消耗的費用才能計入本期的產品成本中,剩余的生產能力成本應計入期間費用。

3.2加強對剩余生產能力的管理

企業產品的銷售量不可能始終處于一個固定的水平,其生產能力出現剩余現象十分正常,但是過多就會給企業造成額外的成本負擔。現有的成本核算方式,無論是將固定制造費用列入期間費用,或是計入產品成本,都不能得出各期生產能力剩余的詳細資料,不利于管理。因此,在新成本的計算模式下,應增設與期間相關的閑置生產能力成本,并對其單獨歸集。例如:采用多動因成本法對約束性的固定制造費用進行分配,便可得出詳細的約束性資源的閑置情況,從而消除企業資源的長期閑置,強化對資源的合理配置。

篇(5)

成本作為一個經濟價值的范疇,在市場經濟中是客觀存在的,加強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無論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是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經濟效益都是極為重要的,而要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就必須充分認識成本的經濟實質。

成本的經濟實質是: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消耗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總額。

成本的經濟實質決定成本在經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現在:(1)成本是劃分生產經營耗費和企業純收入的依據,在一定的銷售收入中,成本越低企業純收入就越多;(2)成本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指標,企業經營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業績,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來;(3)成本是制定價格的一項重要因素;(4)成本還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進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實、有用的核算資料,是成本會計的基本任務和中心環節,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

因此,成本的經濟實質也決定了成本會計反映的首要職能,也就是從經濟價值補償的角度出發,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各種費用的支出,提供實際的成本核算資料。

二、煤礦企業的成本費用支出特點

目前,煤炭行業成本核算是依據1991年能源部制度的成本核算辦法,1993年取消了行業會計制度,但是,煤炭成本核算基本框架沒有變,還是按照計劃經濟和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它僅核算煤礦的直接生產成本,導致長期以來煤炭企業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通過制造成本來反映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的不足

1.隨著礦山開采時間的延續,開采條件在逐步惡化。如開采水平逐年延深,排水、提升系統越來越復雜,地溫增高導致通風費用加大等等,使得煤礦企業產量逐年遞減,成本卻逐年上升。

2.煤炭開采過程中,其作業人員不可避免地受到粉塵的傷害,這一傷害是逐漸的,不可逆轉的,這些作業人員的傷害補償,如果未能在傷害當時進入成本進行核算,將給行業的發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3.煤礦職工收入低,絕大多數沒有能力購買住房,回原籍安置也比較困難,所以退休后職工留在礦山的不少。煤礦企業多在深山和邊遠,其所蓋的職工住房隨著礦井開采的結束將變得一文不值。因此對煤礦職工的老有所養、安居樂業,這一最基本福利待遇,也應進行核算,作為當期費用進入生產成本。

4.煤礦開采屬資源性的開發,80年代后煤炭資源取得必須有償使用,存在前期勘探費用,而我們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并未計入這一費用。

5.煤礦資源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煤炭資源必將枯竭,因而企業也將報廢關閉,企業需要大量資金用于轉產和安置人員,因而存在退出成本,而這些成本企業卻不能預提。

6.煤礦存在特困群體救助成本。邵武煤礦經過48年的開采,現有離退休人員、內退人員2000多人,另有傷病亡遺屬等困難職工多,生活貧困。作為國有企業,我們積極對困難職工展開困難救助活動,給予發放救助金和慰問金,僅靠提取的福利費根本無法解決,而不足部分也沒有在當期成本費用中體現,僅近幾年,礦上支付春節慰問金平均每年就達100多萬元。

7.煤礦企業存在改制成本。煤礦企業要走向市場競爭,但企業背負的歷史包袱比較沉重,要卸掉包袱輕裝上陣,就必須對擔負的社會職能多的礦山學校、礦山醫院和礦山公安分局進行剝離,對礦辦企業進行改制。僅2004年一年,礦上對相關單位進行資產剝離和改制成本就開銷2000多萬元。

以上特點是煤礦企業不同于一般的工業企業,按照目前的成本會計核算辦法,以上內容有些并沒有進入當期成本核算范圍,而是直接進入費用,這與會計核算的謹慎性、配比性原則明顯是不相符的,不利于行業的科學發展。

邵武煤礦是經過了48年開采歷史的老礦,欠職工的歷史老賬太多,尚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還在逐項解決,特別是不可避免的、逐漸的、不可逆轉的粉塵傷害造成的職業病問題,還有一次性工傷補償問題等,都在困擾著礦山企業,而這些歷史問題,從開礦以來實際就已經形成一種或有負債,而我們所執行的會計制度卻未能在噸煤成本中提取這些支出,難以進入當期成本,無法準確體現煤炭生產成本,現在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支出巨大,費用達8000多萬元,企業無法承受。

(二)邵武煤礦在閉坑時發生的具體費用(不考慮閉坑預留費用)

1.邵武煤礦閉坑時(2005年2月)對離退休人員進行“三項補貼”參加保險的共有1800多人,僅支付保險費3400多萬元。

2.職業病職工1200多人,約占全省煤炭系統四分之一多,新的《工傷法》出臺后,要對以上職業病人員進行一次性補償,2005年已支出1800多萬元。

3.職業病的醫療費問題,僅2005年支付工亡家屬的撫恤金為120萬元及醫療費150萬元。

4.職工福利欠賬多,建房成本及房補成本大。煤礦企業絕大多數位于偏僻山區,交通極為不便,早年職工福利建房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隨著資源的枯竭,礦井閉坑,這些職工住宅將一文不值,為此企業還將付出職工住房補貼的代價。邵武煤礦雖地處市郊、交通非常便利,但在如此相對優越的地理位置上,2005年支付職工住房補貼900多萬元。

5.企業負擔的社會費用加大。隨著醫保政策的出臺,礦山離退休人員多,目前國家財政無力承擔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醫保費用,而是由企業自己負擔,僅我礦為社會負擔的離退休人員醫保費用就達到1300多萬元。

6.人員安置1000多人,支付安置費用達800多萬元。

7.離退人員社會化管理費用165萬元。

8.環境的恢復費用280萬元。

以上這些問題,按《會計法》核算辦法都屬于當期費用,構成不了企業直接生產成本,而從會計配比性、歷史性、可比性原則來說,這些費用應該從企業經營之日起就將要發生的,是構成生產成本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煤炭企業成本核算的范圍過窄。

三、對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項目構成的設想

正是煤炭企業成本核算的不科學,使得現有的煤炭成本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煤炭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耗費,故提出應增加如下成本核算項目設想:

(一)增加煤炭企業的資源成本,用于分攤取得的采礦權、探礦權、煤田勘探費、資源稅及與煤炭資源取得有關的費用。

(二)增加社會福利成本,用于困難救助、困難職工住房支出和礦區醫院經費等。醫院地處山區,效益不佳,而醫院為煤礦職工救死扶傷,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維持其生存。

(三)積極爭取政策,在噸煤成本中提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四)計提礦井建設基金,過去礦井的基本建設都由國家投資,企業無償使用國家的探礦權和資源權,目前政府已取消這一政策,全部實施有償使用,礦井的投資基本上靠企業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解決。礦井的建設投入需要巨額資金,為了使礦井能夠維持簡單的再生產及今后的生產接替,必須按噸煤提取礦井建設基金。

篇(6)

一、農業環境成本的內容

農業環境成本與企業環境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顧問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文件《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見,企業環境成本是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的一個方面,是企業的實際成本支出,屬于會計范疇;農業環境成本不僅包括預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農業生產行為實際對環境造成損害,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環境代價,屬于公共環境經濟問題。農業環境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農業生產本身所產生的環境成本,間接成本是指上游與下游產業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化肥、農藥的生產,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稈造紙等。根據不同的生產部門,農業環境成本還可以分為種植業環境成本、畜牧業環境成本、水產業環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農業環境成本是指種植業部門的直接環境成本,包括動植物資源成本、土壤資源成本、水資源成本、大氣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二、農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環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預防費用法、恢復費用法、生產率變動法、機會成本法、間接替代法、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等。不同的環境成本,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核算。

2.1動植物資源成本核算

動植物資源的減少,其造成的損失是無價的同樣,各種動植物資源的恢復和保護也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核算動植物資源的環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復費用法和維護成本法。

恢復成本取決于恢復的面積和單位面積恢復的費用,恢復費用的具體費用包括土地費用、勞動力費用、動植物資源引進培育費用和相關的技術費用等。其中動植物資源的引進培育費用是關鍵,對植物的稀有程度越高,費用就越大,一般常見的資源引進,費用很低,甚至不需要具體的費用。恢復成本既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長期的,但保護成本是長期的,同樣道理,動植物資源的稀有程度越高,保護的費用就越高,常見的動植物資源只需保證其生產空間,一般不需要額外的保護費用。相反,如果需要對野生動植物生長進行控制,費用另當別論。

2.2土壤資源成本核算

土壤資源成本的核算方法常用的有兩種,一是恢復費用法,即將土壤的自然生產能力恢復到一定水平的費用;二是生產率變動法,選擇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不同年份,核算由于土壤自然肥力不同或變動而引起生產率變動所產生的凈收益差異。

式中,P為產品價格;Q為產量;C為單位成本;i為產品種類。

使用恢復費用法計算土壤資源成本,關鍵在于選擇恢復土壤自然生產能力的方法和要求達到的技術指標。如果采用休耕的方法,其成本就是正常耕種的凈收益,如果采用種植綠肥等方法,在以上基礎上,其成本還應該包括種植綠肥或其他方法所產生的凈費用。

由于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干擾,采用生產率變動法很難直接測定由土壤肥力下降所引起的單位面積凈收益的變化。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因此可以通過單獨測量化肥的超正常施用量,判定土壤資源的環境成本。首先是確定在現有技術水平條件下,單位面積凈產值最大時化肥的最小施用量,然后計算化肥實際施用量與最小施用量之間的差額和相應的價值,最后將差價扣除因減少化肥施用而采取的其他環保手段的費用,就是使用化肥而產生的土壤資源成本。

如果替代費用超過減少化肥施用節省的成本,就會出現替代不經濟,所以替代品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同等重要。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核算農藥投入對土壤所造成的環境成本。事實上,無論化肥和農藥的投入量如何減少,都不可避免地會對土壤造成一定的損害,關鍵是把這種損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是可以由土壤自身進行修復,二是可以通過其他比較經濟的技術手段實現修復。

2.3水資源成本核算

水資源環境成本有三項內容,核算也分三個方面。

核算水資源的浪費成本,關鍵在于確定水資源的價格、節水灌溉的用水標準以及相應所增加的灌溉設備費用,如果價格較低,水資源的浪費就是經濟的。提高水價,水資源的環境成本就會由外部成本轉化為內部成本,節水灌溉的經濟性就會增強。

2.3.2地質災害損失的核算

在我國北部平原地區,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來自于淺層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嚴重超采,目前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9個省區共形成了59個漏斗區。并引發了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如地陷、裂縫等,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地質災害損失的核算,一是通過調查統計計算已經造成的經濟損失,二是預測災害發生的概率和將來可能造成的損失。

2.3.3水污染環境成本的核算

農業生產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主要來自化肥、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因此水污染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與土壤資源的環境成本核算方法類似。二者的差別在于水的流動性較強,水資源的污染會進一步對動植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和損害的核算,可以分別參考動植物資源的環境成本核算和生命與健康成本核算。

2.4大氣污染環境成本核算

2.4.1溫室效應的成本核算

農業生產的溫室效應損失=溫室效應造成的凈損失×農業生產對溫室效應的負責系數

農業生產對溫室效應的負責系數=農業生產N[,2]O排放量占N[,2]O總排放量的比例×N[,2]O對溫室效應的負責系數

2.4.2秸稈燃燒的環境成本核算

首先確定秸稈燃燒所造成的損失項目,如交通事故、高速公路關閉、飛機停飛、火災等,其次統計和計算相關項目的實際經濟損失,最后將這些損失合計就是秸稈燃燒的環境成本。其中涉及生命與健康方面的損失,核算方法參見關于生命與健康成本的核算。

2.5生命與健康成本核算

在生產中與農藥的接觸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以致病、致殘甚至致亡,相應發生的醫療費、誤工費,以及由于勞動能力的部分或全部損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屬于生命與健康成本核算的內容。與農業生產不相關的行為,如服藥自殺所造成的損失不是環境成本核算的內容,精神損失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且難以衡量,也不在核算的范圍。通常使用人力資本法核算生命與健康成本。

人力資本法也叫工資損失法,它是通過市場價格和工資多少來確定個人對社會的潛在貢獻,并以此來估算生態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損益。

進一步計算疾病成本和勞動能力喪失成本:

式中,R[,j]為農藥對傷殘的負責系數;Y[,0]為期望壽命(參考“WHO推薦的標準期望壽命表”);Y[,j]為第j人的實際年齡;E[,j]為勞動能力損失系數(死亡者系數為1,傷殘者根據傷殘輕重確定,具體可參照GBD傷殘等級分類);W[,y]為年人均收入;D[,j]為年陪護費用。

三、農業環境成本的控制

3.1維護土地的多樣性

目前,農村土地耕地化現象非常嚴重,不僅邊邊角角都被利用,就是原來的河道、林地、草灘甚至墳地也被開墾變成了耕地。土地的過度利用將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一是使許多動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間,農作物一統天下,不利于生物間的競爭與進化;二是土地耕地化使水土流失問題更趨嚴重,農作物的耕種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在春播與秋播期間,地面沒有任何植被覆蓋;三是提高了旱災與澇災的成災率,因為大量的水塘、溝渠甚至河道都被平整開墾為耕地,排澇蓄水以及灌溉的能力大大減弱。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在保護耕地的同時,一定要保護農村土地的多樣性,林地、草地甚至荒地也要得到一定的保護,對池塘、河道、溝渠進行全面規劃,禁止耕地對其侵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應該主要依靠技術與資金投入,而不是耕地面積的無限制擴張。:

3.2科學施肥,減少無機肥施用量

全面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化肥的盲目使用。發展復合肥、生物有機肥,壓縮無機肥的施用量。生物有機肥技術是以畜禽糞便為原料,以秸稈、豆粕等有機廢棄物為輔料,配以多功能發酵菌種劑,通過連續池式好氧發酵,使之在5~7天內除臭、腐熟、脫水,最終成為高效活性生物有機肥。有機肥內含有多種有益微生物,能不斷釋放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和多種植物生長刺激素。肥中除含有氮、磷、鉀三大元素外,還附有含鈣、鎂、硫、硅、錳、鋅、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能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溫能力,減少病蟲害,改善作物品質。施用有機肥料的土地比施用傳統化肥的土地一般增產10%以上。現在,生物有機肥的生產技術比較成熟,市場供不應求,發展生物有機肥,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3.3發展生物農藥和物理捕蟲技術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資源開發的農藥,包括植物農藥、微生物農藥和抗生素等,生物農藥具有對人畜的毒性較小不污染環境以及病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由于技術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生物農藥在我國的推廣和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許多生物農藥的有效成分為活體微生物,其產品制劑化技術要求高,而我國生物制劑的劑型及其工藝水平落后,致使活體微生物農藥的制劑化成為生物農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要加強技術攻關,使生物農藥產業不斷取代化學農藥,成為農藥的主體。同時,應重視物理捕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如使用燈光、振頻等物理方法誘蟲、殺蟲。根據昆蟲趨光的天性,在其成蛾期間,在田間布置具有誘蟲和殺蟲功能的頻振殺蟲燈,殺蟲效果不亞于使用農藥,并且沒有污染,還可以大大節約成本。山東龍口市在果樹和蔬菜生產中推廣頻振式殺蟲燈技術,全市目前已應用頻振式殺蟲燈3000多盞,控制果蔬面積6000多hm,每年可減少農藥使用150t,節約成本上百萬元。

3.4推廣與普及節水灌溉

根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農業用水將短缺600億~700億m,推廣和普及節水灌溉勢在必行。截止到2002年,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只有2000萬hm,約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的36%。其中防滲渠灌溉的面積1000萬hm,管道輸水灌溉面積150多萬hm,噴灌面積230萬hm,微灌面積30萬hm。節水效果越好的方式,其應用面積越小。發展節水灌溉,一要解決技術問題,開發和推廣適合不同地區使用的節水灌溉設備與技術,在華北平原地區,應推廣和普及管道輸水灌溉技術,在城市郊區,發展噴灌和滴灌技術等。二要解決制度問題,建立農業用水的市場機制,有償用水,利用價格杠桿,使農民自覺使用各種節水設備。

篇(7)

現代項目管理的基本點是項目經理負責制,是由項目經理一個人對整個項目工程的成本、進度、質量,做出決策、承擔責任。但項目經理又要把參建人員組織起來;把職權分解下去、一層層地交付下去、明確分工、各司所職、獎罰分明。使每一個負責人都有一定的權利和責任,使每一個人抱著對企業和集體負責的主人翁意識為降低成本精打細算,作到從實際出發,用事實和數據說話,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說在項目管理中建立一個嚴密的成本控制體系,用統一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和指導每一個參建人員的工作,力爭在施工過程中為企業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2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嚴格把關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約定的工作范圍、技術規范、圖紙要求,詳細的編制施工圖預算及施工組織設計,并以此作為制定計劃成本的基礎。在施工圖紙中出現的設計問題應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盡快給予答復,以免出現怠工、窩工的現象。對于圖紙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時的作好施工簽證并申報、簽字。用合同賦予的權利合理的盡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減少開支。

2.2技術組織方面

落實技術組織措施,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道路,依技術優勢來取得經濟效益。工程應在開工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技術組織措施并列入施工組織計劃,詳細合理的繪制施工現場布置圖以達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減少浪費節約開支的目的,根據執行情況和節約效果對有關人員進行獎懲防止“理論上節約、實際上超用”的情況發生。

2.3安全方面

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辦事,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護施工現場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不允許有任何細小的疏忽。否則,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必須從現場標準化管理著手,切實做好預防工作,把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2.4質量方面

嚴格按照規范的規定和圖紙的要求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對每道工序事先進行質量技術交底,設置施工隊技監點、負責對每道工序進行質量復監和驗收,降低返工、停工損失;根據要求和質量標準,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減少質量過剩支出。

2.5勞動力方面

在實行管理層和作業層兩層分離的情況下,項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費,由項目經理部與施工隊簽定勞務承包合同,明確承包范圍、承包金額和雙方的權利、義務。當實物工程量發生變化時要及時的調整人工和人工費,對在進度、質量、節約、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貢獻的應給予適當的獎勵。反之要進行罰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購實行“質量好、價格低、運距近"的原則,進場材料要專人嚴格計量。采取“量價分離"的方法進行費用計算,密切關注市場指導價,如遇價格大幅上漲,可向甲方爭取按實補貼。材料的領取可采用“限額領料單”的辦法,定期盤點,嚴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數量。隨時掌握工程進度的材料實際用量與計劃用量的比值。對于周轉性材料要及時的回收、整理使用完畢及時退出現場,盡量的減少租賃費用,從而降低成本。

2.7機械管理方面

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合理的選用機械設備,作到既實用又經濟;作好工序、工種機械施工的組織工作,最大限度的發揮機械效能;同時,對機械的操作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防止操作不當影響正常的施工從而增加成本;做好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始終處于完好狀態,隨時都能正常運轉,保持其完好的整體性。對于必須外租的機械設備,要對其性能和價格進行市場調查、摸底。

2.8財務會計方面

財務部門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審核各項費用的支出并對各部門成本招待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對工程進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減少不必要的工資支出,控制非生產性開支的數量,把好花錢關。

3工程項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據統計審核、業務考核和會計核算提供的資料,對項目成本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進行分析。工程項目成本分析要隨著項目施工的進展,動態的、多形式的開展,而且要與生產諸要素的經營管理相結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時效又要為生產經營服務,通過成本分析,及時的發現矛盾,及時解決矛盾,避免造成問題成堆,積重難返,發生難以挽回的損失,而且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積極有效的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從而改善生產經營、降低成本,提高項目經濟效益。

(1)分部分項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礎。分析的方法是:通過施工圖預算確定預算成本。施工預算計劃成本和實耗人工、材料確定的實際成本進行“三算”對比,分別計算實際偏差和目標偏差,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尋求今后的分部分項工程成本的節約途徑,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項目定期的、經常性的中間成本分析。通過對各成本項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總量的構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環節。例如:在成本分析中,發現人工費、機械費和間接費等項目大幅度超支,就應對這些費用的收支配比關系認真研究,并采取對應的增收節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屬于預算定額規定的“政策性”虧損,則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額壓縮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項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較長,除了要進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還要進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這不僅為了滿足企業匯編年度成本報表的需要更可以總結一年來成本管理的成績和不足,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經驗和教訓,從而可以對項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綜合分析:凡是有幾個單位工程而是單獨進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項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應以各單位工程竣工分析資料為基礎,再加上項目經理部的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施工項目只有一個成本核算單位工程對象,就以該成本核算對象的竣工成本資料作為成本分析的依據,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資料節超對比分析、主要技術節約措施及經濟效果分析。這樣可以全面了解單位工程的成本構成和降低成本的來源,對今后同類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參考價值。

4小結

以上論述認為應從以下幾點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成本控制體系。

篇(8)

1.2汽車物流工作缺乏標準性汽車物流作為新興的產業,但行業通行標準制定工作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物流運輸工具和物流服務無法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從而導致汽車生產企業的物流設備出現嚴重沖突,無法充分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導致物流成本逐漸增加。例如:在汽車零部件的物流工作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在早期就制定了標準的物料容器具,實現了自動化的搬運與倉儲工作,合理減少了運輸裝卸的時間,且保證了物流中產品質量。但是國內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汽車物流工作程序相當混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難以從根本上降低各企業的物流成本。

1.3汽車企業缺乏物流專業人才作為汽車物流工作主要環節包括:運輸、倉儲、保管、搬運、包裝、產品流通及信息共享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物流工作具有明顯的技術性特征,但是企業的物流一線工作人員大部分缺乏充足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培訓比較少,導致專業操作容易出現偏差,嚴重降低了工作的時效性,難以消除返工現象,不斷增加了物流的成本。汽車物流企業缺乏高級物流管理人才,難以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物流成本整體控制水平。

1.4難以完善網絡物流信息平臺現階段,國內部分企業可能還是沿襲落后的物流信息交換方式,在管理過程中無法構建現代化的網絡信息平臺。在物流信息的交流中單純依靠手機溝通等人工手段,導致無法接通各個點,可能會造成物流信息鏈處于斷裂狀態,因此,嚴重影響到了物流信息傳遞的精確性,難以確保較高的企業生產效率,卻不斷增加了企業運行中所需的物流成本。

2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2.1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是汽車物流發展障礙的重要因素,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為了實現汽車物流市場的完善化,企業必須不斷打破各區域的物流服務限制,進行拓展汽車物流服務大市場。我國各大汽車企業必須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通過銷售時企業間運輸的對流,共同降低企業所需的物流成本,從根本上保障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將物流服務外包的汽車生產企業,在實際的招投標過程中,必須堅持公平、透明的原則,將招標的范圍拓展至全國各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時,通過服務外包方式,以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2.2制定汽車物流工作相關標準汽車生產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關鍵問題在于實現汽車物流企業的標準化發展,因此,汽車和物流的行業協會必須加強此方面的合作,共同降低企業整體成本。汽車生產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應該根據發達國家汽車物流工作的標準,并結合國內的基本國情,切實推動汽車物流標準化的建設。汽車物流工作標準化涉及到物流體系、汽車物流技術、計量、專業術語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在汽車生產企業管理過程中,必須建立統一的汽車物流標準,以實現各汽車生產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

2.3提高汽車物流專業人才整體綜合素質在汽車企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可進行制定完善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生產企業必須立足于自身的發展中,進行培養各方面專業的人才。在培養專業人才中,應該不斷結合長期培養和短期集訓的模式,加強高校系統培養和企業在職培訓的相關性,相結合高級物流管理人才與物流一線工作人員的培訓等。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加強對未來國際化競爭需要的關注,全面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不斷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

2.4構建汽車物流網絡信息平臺汽車生產企業物流業務量逐漸擴大,對專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物流工作流程繁瑣復雜,物流信息傳遞時效性的低下,將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不斷增加物流信息傳導中存在的風險。因此,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應該不斷加強自主汽車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使運輸、倉儲、保管、搬運、包裝、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緊密銜接。構建汽車物流網絡信息平臺后,將有效提高企業的物流工作效率,降低總體物流成本,減少物流損失。

篇(9)

1農業環境成本的內容

農業環境成本與企業環境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顧問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文件《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見,企業環境成本是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的一個方面,是企業的實際成本支出,屬于會計范疇;農業環境成本不僅包括預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農業生產行為實際對環境造成損害,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環境代價,屬于公共環境經濟問題。農業環境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農業生產本身所產生的環境成本,間接成本是指上游與下游產業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化肥、農藥的生產,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稈造紙等。根據不同的生產部門,農業環境成本還可以分為種植業環境成本、畜牧業環境成本、水產業環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農業環境成本是指種植業部門的直接環境成本,包括動植物資源成本、土壤資源成本、水資源成本、大氣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2農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環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預防費用法、恢復費用法、生產率變動法、機會成本法、間接替代法、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等。不同的環境成本,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核算。

2.1動植物資源成本核算

動植物資源的減少,其造成的損失是無價的,同樣,各種動植物資源的恢復和保護也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核算動植物資源的環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復費用法和維護成本法。

恢復成本取決于恢復的面積和單位面積恢復的費用,恢復費用的具體費用包括土地費用、勞動力費用、動植物資源引進培育費用和相關的技術費用等。其中動植物資源的引進培育費用是關鍵,對植物的稀有程度越高,費用就越大,一般常見的資源引進,費用很低,甚至不需要具體的費用。恢復成本既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長期的,但保護成本是長期的,同樣道理,動植物資源的稀有程度越高,保護的費用就越高,常見的動植物資源只需保證其生產空間,一般不需要額外的保護費用。相反,如果需要對野生動植物生長進行控制,費用另當別論。

2.2土壤資源成本核算

土壤資源成本的核算方法常用的有兩種,一是恢復費用法,即將土壤的自然生產能力恢復到一定水平的費用;二是生產率變動法,選擇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不同年份,核算由于土壤自然肥力不同或變動而引起生產率變動所產生的凈收益差異(E)。

式中,P為產品價格;Q為產量;C為單位成本;i為產品種類。

使用恢復費用法計算土壤資源成本,關鍵在于選擇恢復土壤自然生產能力的方法和要求達到的技術指標。如果采用休耕的方法,其成本就是正常耕種的凈收益,如果采用種植綠肥等方法,在以上基礎上,其成本還應該包括種植綠肥或其他方法所產生的凈費用。

由于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干擾,采用生產率變動法很難直接測定由土壤肥力下降所引起的單位面積凈收益的變化。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因此可以通過單獨測量化肥的超正常施用量,判定土壤資源的環境成本。首先是確定在現有技術水平條件下,單位面積凈產值最大時化肥的最小施用量,然后計算化肥實際施用量與最小施用量之間的差額和相應的價值,最后將差價扣除因減少化肥施用而采取的其他環保手段的費用,就是使用化肥而產生的土壤資源成本。

如果替代費用超過減少化肥施用節省的成本,就會出現替代不經濟,所以替代品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同等重要。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核算農藥投入對土壤所造成的環境成本。事實上,無論化肥和農藥的投入量如何減少,都不可避免地會對土壤造成一定的損害,關鍵是把這種損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是可以由土壤自身進行修復,二是可以通過其他比較經濟的技術手段實現修復。

2.3水資源成本核算

水資源環境成本有三項內容,核算也分三個方面。

核算水資源的浪費成本,關鍵在于確定水資源的價格、節水灌溉的用水標準以及相應所增加的灌溉設備費用,如果價格較低,水資源的浪費就是經濟的。提高水價,水資源的環境成本就會由外部成本轉化為內部成本,節水灌溉的經濟性就會增強。

2.3.2地質災害損失的核算

在我國北部平原地區,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來自于淺層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嚴重超采,目前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9個省區共形成了59個漏斗區。并引發了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如地陷、裂縫等,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地質災害損失的核算,一是通過調查統計計算已經造成的經濟損失,二是預測災害發生的概率和將來可能造成的損失。

2.3.3水污染環境成本的核算

農業生產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主要來自化肥、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因此水污染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與土壤資源的環境成本核算方法類似。二者的差別在于水的流動性較強,水資源的污染會進一步對動植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和損害的核算,可以分別參考動植物資源的環境成本核算和生命與健康成本核算。

2.4大氣污染環境成本核算

2.4.1溫室效應的成本核算

農業生產的溫室效應損失=溫室效應造成的凈損失×農業生產對溫室效應的負責系數

農業生產對溫室效應的負責系數=農業生產N[,2]O排放量占N[,2]O總排放量的比例×N[,2]O對溫室效應的負責系數

2.4.2秸稈燃燒的環境成本核算

首先確定秸稈燃燒所造成的損失項目,如交通事故、高速公路關閉、飛機停飛、火災等,其次統計和計算相關項目的實際經濟損失,最后將這些損失合計就是秸稈燃燒的環境成本。其中涉及生命與健康方面的損失,核算方法參見關于生命與健康成本的核算。

2.5生命與健康成本核算

在生產中與農藥的接觸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以致病、致殘甚至致亡,相應發生的醫療費、誤工費,以及由于勞動能力的部分或全部損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屬于生命與健康成本核算的內容。與農業生產不相關的行為,如服藥自殺所造成的損失不是環境成本核算的內容,精神損失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且難以衡量,也不在核算的范圍。通常使用人力資本法核算生命與健康成本。

人力資本法也叫工資損失法,它是通過市場價格和工資多少來確定個人對社會的潛在貢獻,并以此來估算生態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損益。

進一步計算疾病成本和勞動能力喪失成本:

式中,R[,j]為農藥對傷殘的負責系數;Y[,0]為期望壽命(參考“WHO推薦的標準期望壽命表”);Y[,j]為第j人的實際年齡;E[,j]為勞動能力損失系數(死亡者系數為1,傷殘者根據傷殘輕重確定,具體可參照GBD傷殘等級分類);W[,y]為年人均收入;D[,j]為年陪護費用。

3農業環境成本的控制

3.1維護土地的多樣性

目前,農村土地耕地化現象非常嚴重,不僅邊邊角角都被利用,就是原來的河道、林地、草灘甚至墳地也被開墾變成了耕地。土地的過度利用將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一是使許多動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間,農作物一統天下,不利于生物間的競爭與進化;二是土地耕地化使水土流失問題更趨嚴重,農作物的耕種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在春播與秋播期間,地面沒有任何植被覆蓋;三是提高了旱災與澇災的成災率,因為大量的水塘、溝渠甚至河道都被平整開墾為耕地,排澇蓄水以及灌溉的能力大大減弱。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在保護耕地的同時,一定要保護農村土地的多樣性,林地、草地甚至荒地也要得到一定的保護,對池塘、河道、溝渠進行全面規劃,禁止耕地對其侵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應該主要依靠技術與資金投入,而不是耕地面積的無限制擴張。

3.2科學施肥,減少無機肥施用量

全面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化肥的盲目使用。發展復合肥、生物有機肥,壓縮無機肥的施用量。生物有機肥技術是以畜禽糞便為原料,以秸稈、豆粕等有機廢棄物為輔料,配以多功能發酵菌種劑,通過連續池式好氧發酵,使之在5~7天內除臭、腐熟、脫水,最終成為高效活性生物有機肥。有機肥內含有多種有益微生物,能不斷釋放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和多種植物生長刺激素。肥中除含有氮、磷、鉀三大元素外,還附有含鈣、鎂、硫、硅、錳、鋅、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能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溫能力,減少病蟲害,改善作物品質。施用有機肥料的土地比施用傳統化肥的土地一般增產10%以上。現在,生物有機肥的生產技術比較成熟,市場供不應求,發展生物有機肥,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3.3發展生物農藥和物理捕蟲技術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資源開發的農藥,包括植物農藥、微生物農藥和抗生素等,生物農藥具有對人畜的毒性較小不污染環境以及病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由于技術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生物農藥在我國的推廣和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許多生物農藥的有效成分為活體微生物,其產品制劑化技術要求高,而我國生物制劑的劑型及其工藝水平落后,致使活體微生物農藥的制劑化成為生物農藥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要加強技術攻關,使生物農藥產業不斷取代化學農藥,成為農藥的主體。同時,應重視物理捕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如使用燈光、振頻等物理方法誘蟲、殺蟲。根據昆蟲趨光的天性,在其成蛾期間,在田間布置具有誘蟲和殺蟲功能的頻振殺蟲燈,殺蟲效果不亞于使用農藥,并且沒有污染,還可以大大節約成本。山東龍口市在果樹和蔬菜生產中推廣頻振式殺蟲燈技術,全市目前已應用頻振式殺蟲燈3000多盞,控制果蔬面積6000多hm[2],每年可減少農藥使用150t,節約成本上百萬元。

3.4推廣與普及節水灌溉

根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農業用水將短缺600億~700億m[3],推廣和普及節水灌溉勢在必行。截止到2002年,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只有2000萬hm[2],約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的36%。其中防滲渠灌溉的面積1000萬hm[2],管道輸水灌溉面積150多萬hm[2],噴灌面積230萬hm[2],微灌面積30萬hm[2]。節水效果越好的方式,其應用面積越小。發展節水灌溉,一要解決技術問題,開發和推廣適合不同地區使用的節水灌溉設備與技術,在華北平原地區,應推廣和普及管道輸水灌溉技術,在城市郊區,發展噴灌和滴灌技術等。二要解決制度問題,建立農業用水的市場機制,有償用水,利用價格杠桿,使農民自覺使用各種節水設備。

篇(10)

關鍵詞:價格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一、引言

生產者價格與消費者價格之間的傳導機制問題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衡量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CPI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生產者價格指數則反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根據經濟理論,一般把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作為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先導指標,而CPI對PPI也有反饋機制。究竟這種傳導機制是如何作用的,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結論不盡相同。

Cushing和McGarvey[1]對美國的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表明,從生產者價格到消費者價格的傳導機制比從消費者價格到生產者價格的傳導機制更重要。ToddE.Clark[2]全面分析了生產者價格對消費者價格的傳導機制的各種可能原因,并且運用回歸分析和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對美國數據做了實證分析,得出從生產者價格到消費者價格的傳導機制比較微弱的結論。Caporale等[3]對G7國家的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傳導機制進行研究,考慮了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transmissionofmonetarypolicy)引起的因果關系,使用了Toda和Yamamoto(1995)介紹的適用于不穩定系統的因果關系檢驗方法檢驗CPI和PPI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得到有效的檢驗結果。

從近期國內文獻看,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選擇了以下幾個角度:

第一種是從價格傳導機制是否發生變異的角度分析。劉敏等[4]利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從多個角度對山東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包括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生活資料出廠價格指數)與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之間的關系做了分析,其結果表明,PPI和CPI間具有較高的線性相關關系;PPI對CPI的影響有明顯的滯后期,但是PPI的上漲最終勢必會傳遞到CPI上;從長期來看,PPI的波動幅度一般大于CPI的波動幅度,但是兩者總的變動方向往往是一致的或接近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價格傳導機制變異從數據上得不到證實。何新華[5]分析了不同價格指數間的區別及聯系,通過仔細觀察各價格指數的變化情況以及使用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China_QEM)建立了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間的誤差修正模型,得出上下游工業的價格傳導規律并未發生變異的有益結論。

第二種是研究價格傳導機制的長短期動態關系。張延群[6]采用二階單整協整向量自回歸模型構造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間的長期動態關系。該模型的分析表明,從長期看,CPI決定了系統中價格指數的長期趨勢;并且建立了各指數間的一階單整協整向量自回歸(I(1)CVAR)模型分析指數間的短期關系。從短期來看,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的變動是其他價格指數發生變動的推動力量。

此外,程建華等[7]運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K-L信息量、時差相關分析等技術,分析了各宏觀經濟變量對價格水平的影響以及指標間的先行關系;并對我國物價傳導機制做了較深入的探討,分別分析了上游價格向消費價格的傳導機制和生產資料價格向分類消費物價的傳導機制。分析表明,在市場化較為完善的行業或領域,價格傳導機制暢通;而一些由政府控制或存在壟斷的行業,價格傳導發生阻塞。這些結論為政府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賀力平、樊綱、胡嘉妮[8]利用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的CPI、PPI數據分析兩指數間的帶動關系,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得出消費者價格指數是生產者價格指數變動的Granger原因,兩者之間僅存在單向因果關系。據此得出結論:在所考察的時期內,在影響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來衡量的國內通貨膨脹中,需求方面的因素相對大于供給方面的因素。

國內學者從各個不同角度對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傳導機制進行研究,得出很多有益于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結論。但是上述研究都沒有考慮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對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傳導機制的影響,同時,Caporale和Pittis(1997)指出,利用兩變量向量自回歸模型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會受到系統之外第三個變量zt的影響。他們檢驗了一個包含xt和yt的兩變量VAR系統是如何受到系統之外的第三個變量的影響的。當zt會Granger引起其中的變量時,利用不完整的兩變量VAR系統檢驗因果關系將不能得出有效的結論。

有鑒于此,本文擬將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納入我國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傳導機制研究,以期得到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結論。以下內容的結構安排:第二部分分析價格傳導機制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關經濟理論;第三部分介紹變量選擇,數據來源、處理以及使用的模型;第四部分是實證研究;最后給出主要結論。

二、關于價格傳導機制的有關經濟理論

1.生產者價格到消費者價格的傳導理論

首先,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通常被看作處于一個生產鏈條上的不同產品的價格[2],生產者價格被視為投入品的價格,用于生產最終產品,消費者價格則是消費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其次,根據一般經濟學理論,廠商在產品定價時是按照在產品的邊際成本上的一個加成定價。因此,根據加成定價的原理,當廠商生產產品的成本提高時,必然會傳導到消費者價格上。

2.消費者價格到生產者價格的反饋機制

首先,按照馬歇爾的派生需求理論,預期消費者價格到生產者價格會有一個反饋機制。因為對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決定了廠商對投入的需求。因此,生產的成本反映了資源和中間產品的機會成本,這將會反映到對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上。其次,如果在零售部門的勞動者致力于保持他們的購買力不變,那么消費者價格也可能影響到生產者價格。這種效應發生的時間將取決于工資的設定過程和預期形成機制。

3.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中央銀行根據貨幣政策目標,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通過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和金融市場傳導至企業和居民,對其生產、投資和消費等行為產生影響的過程。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的傳導是通過信貸、利率、匯率、資產價格等渠道進行的。從我國的實踐看,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是形成貨幣傳導機制的起點,其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對基礎貨幣、利率和信貸政策導向等方面。

貨幣政策操作通過金融工具影響中間目標繼而影響金融市場的相對價格和融資條件(如利率、匯率、信貸、資產價格等)以及金融機構的放款行為,并通過它們的變動影響到實體經濟領域,即引起企業和居民資產結構的調整以及投資和消費的變化,對總需求的各個組成部分產生影響,從而改變整個社會的產出和價格水平。貨幣政策對價格變動的傳導機制見圖1。

三、變量選擇及模型介紹

要準確地分析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間的傳導機制必須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予以考慮[3]。同時由于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本文的實證分析僅選用貨幣供應量M1和實際GDP作為反映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主要變量。

從2008年《中國統計年鑒》上采集到上述變量數據,樣本期為1978—2007年。生產者價格指數以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代替。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其他經濟變量取自然對數后的差分表示的是環比序列,因此,PPI和CPI均采用年度環比數據,這樣才能保持數據內部的一致性[9]。對GDP通過價格調整得到實際GDP值。對水平變量取自然對數可以有效地削弱數據的異方差性,因此,對所有水平變量取自然對數,分別記為lnPPI、lnCPI、lnGDP和lnM1。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是基于系統的向量自回歸(VAR)模型來定義的。為了表述方便,僅以兩變量的VAR模型為例予以說明,多變量的情形可依此類推。假設二元變量的VAR(p)過程如下:

xt=a0+a1xt-1+K+apxt-p+b1yt-1+K+bpyt-p

若接受H01:b=b2=K=bp=0,則yt不是xt的Granger原因;而若接受H02:d1=d2=K=dp=0,則xt不是yt的Granger原因。

構造F檢驗統計量即可實現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F=(RSSR-RSSu)/JRSSu/(T-K)~F(J,T-K)(2)

其中,RSSR和RSSu分別表示在H01(或H02)之下的約束和無約束的殘差平方和,T為樣本容量,J和K分別表示約束個數和回歸因子個數。若接受H01同時也接受H02,則表示變量xt和yt之間不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

或者構造如下漸近等價檢驗。

x2=J•Fx2(J)(3)

實施上述因果關系檢驗的步驟為:第一步,檢驗各變量的平穩性,即確定單整階數。第二步,如果確定各變量為非平穩序列,假設各變量的單整階數一致,那么進行協整檢驗,判斷各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第三步,在確定各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的前提下,建立VAR模型。第四步,對最終估計的VAR模型進行參數約束檢驗,由此確定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四、實證研究

1.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為了正確判定各變量間的因果關系,首先必須檢驗變量的平穩性。第一步,分析變量的水平序列的平穩性,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各個變量的水平序列都不是平穩序列。第二步,檢驗各變量一階差分序列的平穩性。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分別記為ΔlnPPI、ΔlnCPI、ΔlnGDP和ΔlnM1,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均為平穩序列,即原變量為1階單整序列。

2.價格傳導機制研究

首先考慮兩變量模型,即僅考慮lnPPI、lnCPI之間的因果關系。按照檢驗因果關系的一般步驟,先對兩變量進行協整檢驗,以判斷兩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協整檢驗的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兩變量之間存在一個協整方程。因此,可以運用lnPPI、lnCPI兩變量繼續建立VAR模型。

其次估計VAR模型,經過不斷地嘗試和修正,最后得到兩變量間的模型。表4中列出最后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對模型的具體形式感興趣的讀者可直接與作者聯系。

由表4得知,CPI和PPI間的傳導機制不明顯。lnPPI和lnCPI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下面的分析將考慮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影響,以真實、準確地分析生產者價格與消費者價格間的傳導機制。

考慮加入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變量的四變量模型,按照檢驗因果關系的一般步驟,先對四變量進行協整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4個變量間存在1個協整方程。

再次估計四變量的VAR模型,最終得到VAR(5)模型。本文表6中只列出最后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由表6得知,在考慮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后,因果關系檢驗結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符合Caporale和Pittis(1997)的結論。

從長期來看,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lnPPI、lnGDP和lnM1同時構成lnCPI的Granger原因,而lnCPI則不是lnPPI的Granger原因。這說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變量對生產者價格和消費者價格間的傳導機制有顯著影響,只有加入貨幣政策的傳導作用,才能真實地反映生產者價格與消費者價格之間的傳導機制。

3.對消費者價格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在獲得變量間的VAR模型之后,繼續運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其他變量對消費者價格水平(CPI)的沖擊關系,結果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圖1顯示,生產者價格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比較大。在當年給lnPPI一個正向沖擊后,lnCPI呈現急劇上升趨勢,在第4年達到最高點,在第5.5年之后,這種影響趨于平穩。這表明,生產者價格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很大,也就是說,PPI通過生產鏈條的傳導影響CPI的渠道通暢。

圖2顯示,在當年給lnGDP一個正向沖擊后,短期內會引起lnCPI上漲。這種效果在第2年達到最大值,在第3年之后,其影響趨于平穩。總之,實際GDP的沖擊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也較大。

圖3顯示,在當年給lnM1一個正向沖擊后,短期內lnCPI并沒有顯著變化,即反應較慢。其后才緩慢出現小幅度上升,但是影響的持續時間較長。

綜合分析,從長期看,在影響消費者價格(CPI)的諸多因素中,影響持續時間最長的最重要的是生產者價格,而實際GDP、貨幣供應量M1對消費者價格也有較為顯著的影響。

4.貨幣供給沖擊效應的再檢驗

進一步用獲得的VAR系統對GregoryChow等[10]的關于貨幣供給沖擊的效應進行再檢驗,即貨幣供給沖擊對價格水平以及產出(GDP)的不同效應。比較圖3和圖4,在當年給貨幣供給(M1)一個沖擊后,GDP較快地做出反應,但反應強度不大,并且大致在第3年后這種效應就立即趨向于0;然而,價格水平的反應較慢,大致在第2年才開始做出反應,但是反應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這種效應在第6年之后才大致趨向于0。因此,可以表明,產出(GDP)對貨幣供給沖擊先做出反應,價格水平后做出反應,但是對價格水平的沖擊效應將持續更長時間,波動幅度也更大。這表明,依據我國1978—2007年的數據,從本文建立的VAR系統出發對GregoryChow等[10]關于貨幣供給沖擊效應進行再檢驗,得出了與其一致的結論。

上一篇: 特殊學生教育論文 下一篇: 教師專業發展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资源在线精品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日韩AV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 天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