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生教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4: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特殊學生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特殊學生教育論文

篇(1)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隨著商品經濟的洶涌而上,人們的社會家庭意識與傳統家庭觀念發生了極大的碰撞。其結果是離婚率升高,出國人員劇增,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種社會家庭狀況的改變的直接結果之一,是帶來了相當數量的校園特殊學生。他們或者是單親家庭孩子,或者是留守孩子。

此類學生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很容易成為特殊的一群。由于他們長期缺乏正常的完整的來自家庭的關愛,心理容易發生種種扭曲,與人交流困難,自我封閉;自卑感強烈;學習積極性極低;性格叛逆;情感脆弱;畸形早熟。這類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容易產生障礙。由于難以溝通,不易教育,師生關系也往往惡劣,在對這一類特殊學生群體中,常常出現惡性循環的狀況,即老師越來越反感學生的言行,而學生也反感老師的做法,兩相抵觸,最后導致教育失敗,給學生自己和學校、家庭、社會都帶來極大困擾。

很多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專門開設了心理輔導室,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熱線、郵箱,并有專業老師進行輔導。但是,這一類心理輔導,對于此類學生來說仍然形同虛設。他們或者沒有勇氣與心理輔導老師交流,或者根本對心理輔導不屑一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對待此類學生,必須要采用其他的途徑和方法,以特殊的心理教育來引導他們找回自我,避免在青春期這樣一個人生中的特殊時段出現自我放縱和自我迷失的情況,讓他們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進而達到自我控制、自我調整、自我提高的目標。

那么,如何實現對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教育呢?我認為:

首先,應注重情感教育。如何讓學生把握和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從而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同時體察和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顯得尤為重要。

以某高職院某女生為例,父母離異后,最忌諱別人在其面前提及其父母家庭,也不能容忍別的同學談及分手等事。對別的同學表現出的家庭幸福的情形非常反感,甚至發展到在校門口看到來探望子女的家長都感到嫉妒痛恨。在學校,由于敏感過度,一次作文題為《我的爸爸媽媽》,她竟然撕掉本子和老師發生沖突。在最初接觸到這位女生時,我們盡量避免提及婚姻家庭等她極為敏感的字眼。然后給她播放一些關于同情離異家庭傾向的電影,一起觀看。她一開始很容易被激怒,隨即哭泣不止,后在我們的勸撫下傾訴了她的內心。在內心被壓抑的委屈、憤怒、孤獨得到暫時宣泄之后,我們趁熱打鐵,與其父母聯系,讓他們明白子女的感受,懂得即便婚姻選擇是很個人的事情,也應該在婚姻解散后對孩子擔起應有的責任。在心理輔導老師與家長溝通之后,家長逐漸改變了夫妻離異后斗氣式的對孩子的不聞不問,開始增加與這名女生的接觸,女生的情緒慢慢變得平和。也能平靜地接受父母的新生活方式,甚至鼓動父母開始新的生活。2年后,當這名女生畢業時,她的父母已各自組成新的家庭,而她也從兩年前的敏感、脆弱、憂郁、易怒,變得沉靜寬容,能以己度人,逐漸成熟。

水滿則溢,越是封堵此類學生的情感世界,他們爆發時破壞力越驚人,越容易給人和他們自己造成巨大傷害。因此,及時合理的宣泄,再加以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所謂為川者決使之導,即是此理。

其次,應抓好人際關系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親人、師生、同學關系的本質,并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同學之間的沖突、合作與競爭、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與支持。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某高職院的一男生,來自山區,父母遠在浙江打工,工作非常忙。從小他就缺乏照顧,獨立性很強,但性格過于內向,排斥與人的任何正常交際。他拒絕參加一切校內外活動,上課時拒絕發言回答問題,課余總是躲到一邊發呆或者自習。他學習認真,但成績始終徘徊在中下等,我們從班主任的反映中意識到,長此以往,這個男生走上社會就業將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他將很難在這個外放、交際型社會里找到立足之地。

篇(2)

從我國教育部門所頒布的特屬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特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已經成為了特殊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目標。從《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中的有關規定來看,對聾啞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了特殊教育領域的重要問題。對聾啞兒童的生存發展能力問題的關注,也是由這些特殊兒童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缺乏專門化的教育訓練的情況下,這些特殊學生可能難以對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經驗和技能進行充分了解。對此,在生存發展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特殊教育機構的教育人員首先需要對聾啞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強化。第二,在聾啞學生的培養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向他們講授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識。在聾啞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變化進行了解,以便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時展給他們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優越條件。為了提升聾啞學生的生存發展能力,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過程中也需要對他們的團結互助意識、關愛他人的意識和集體意識進行有效強化。

二、對聾啞兒童的心理素質培養問題進行關注

(一)引導聾啞兒童正確認識對待自身的缺陷。對聾啞兒童的生活信心進行強化,是教師在構建聾啞學生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針對聾啞兒童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會在對殘疾、障礙形成原因有關的書籍進行查閱以后,通過將相關資料傳遞給學生的方式,讓他們對自身的缺陷問題形成正確認識。在讓聾啞學生對身體殘障問題給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不便之處進行了解的同時,教師也需要讓聾啞兒童對自身存在的一些長處進行了解,以便讓聾啞學生在對自己身體狀況這一事實進行客觀了解以后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幫助聾啞兒童構建符合其自身特點的發展目標,并在學生達成目標以后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讓學生在對自身的成就感進行充分滿足的基礎上,對自身的潛能進行充分了解。(二)對聾啞兒童對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進行培養。對于聾啞學生而言,特殊教育與他們的終身發展存在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從聾啞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對聾啞兒童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進行培養,可以讓這一群特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因而這一工作也是聾啞兒童心理素質培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在對聾啞學生的這一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聾啞學生對身邊自然環境的變化進行觀察,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大自然的造化之美進行充分感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社會對殘疾人士的關懷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對人性的善良進行感悟。也可以以聾人大學生周婷婷、殘疾人舞蹈演員邰麗華等殘疾人士的事跡為案例,對聾啞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強化。

三、對聾啞兒童的個體差異進行關注

(一)尊重聾啞兒童的獨特性。對特殊兒童的獨特性的尊重,也是新時期特殊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所表現出來的一大特點。最新出臺的《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要求特殊教育學校要從聾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對教學課程進行設置。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的相關要求,教師需要對聾啞學生自身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進行充分尊重,對聾啞學生自身的獨立人格和精神世界進行充分尊重,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所要關注的問題。為每一個聾啞學生都提供一種相對公平的成長發展機會,可以讓聾啞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二)利用個別化的教育教學手段促進聾啞兒童的發展。針對聾啞學生之間個別差異相對較大的問題,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教師也需要對個別化的教育手段進行運用。對此,特教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首先要對兒童的障礙的形成原因(先天性因素或者是與事故、疾病等因素有關的后天性因素)、自身的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狀況進行了解,進而在對學生的長處和不足之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采用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對生命的尊重是特殊教育所標新出來的主要特點,從聾啞學生培養目標的定位來看,在尊重聾啞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發展能力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對聾啞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提升的一種有效方式。

作者:文婕 單位:桃江縣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篇(3)

美術生的考前學習過程往往比較辛苦,繪畫基礎要經過系統的高強度訓練,在通過所報考的高校的美術專業考試后,還要在高考中達到所報考高校的文化課分數要求,這樣方能被錄取。進入大學后,美術生的專業有了很大的拓展,一般分為純美術類專業和設計類專業兩類。純美術類又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設計類專業分為藝術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多媒體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動畫等專業。本文中提到的藝術設計類學生主要是指以上的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群體。

二、藝術設計類學生的特點分析

(一)專業課程學習興趣濃,文化理論課程學習欠缺。

普通的文理科考生面對的只是文化課的學習,因此所有的壓力基本上都來源于高考。而藝術生要同時學習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由于從小就進行專業課程的訓練,許多藝術設計類學生忽視了文化課程的學習,導致文化基礎薄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類的考生,高考成績錄取分數線比普通考生低很多,這使很多藝術生對高考放松了要求。

(二)個性突出,自律性差,不受約束。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要求具備一定的個性化,但不是放任自流。很多藝術設計類學生以專業要求為借口,夸大個性特征,自我意識較強,不愿受約束和控制,忽視對自身道德素質與修養的培養與提高,對學校一些規章制度或約束產生抵觸等情緒,使高校在對其管理時比較困難。

(三)經濟條件好,依賴性強。

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習成本較高,無論是普通學習用具的成本還是學費,都比普通大學生高出一倍甚至更多。這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好,再加上目前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他們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導致獨立自主能力較弱。

(四)積極要求上進,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比較差。

藝術設計類學生善于想象,并有抱負、有理想,積極要求上進。學校大小活動積極參加、熱情參與,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肯定、理解、支持。但一些學生經受不住失敗的考驗,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試成績不合格,就會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出現曠課、遲到、早退、逃學等頹廢現象。

(五)思維活躍,較感性,重感情。

藝術設計類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感官敏銳,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平時生活中注重感受新鮮事物,以高度的敏感性進行學習和創作,普遍比較重感情,喜歡結交朋友。

三、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特點的教育對策

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我有如下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很多高校對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恰當與不完善之處。一些高校老師對藝術類學生存在偏見,認為他們都是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難以管教,因此對他們放松教育,甚至不愿意教他們。其實恰恰相反,對于藝術設計類學生,只要我們努力付出,掌握他們的思維和學習規律,就能夠教育好他們,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其的思想與素質教育。

(二)調整教育模式,加強文化課程的教育投入。

很多高校或藝術院校過于強調學生專業課程的教育和投入,而忽略了理論課程的投入,過于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缺少對學生文化修養和藝術理論修養的教育,甚至有些教師認為,設計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學習理論沒有用處。其實不然,只有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三)改善外部環境,摒棄歧視觀念。

藝術類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都需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環境往往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轉變,不可否認,現如今許多高校對藝術生都抱著一種嫌棄與鄙視的態度,因此各高校應該從學校大環境抓起,積極引導廣大師生對藝術設計類學生持有一個理解與支持的態度,摒棄以前的陳舊觀念。

(四)科學配備專職學生管理教師隊伍,考慮專業對口。

目前很多從事藝術設計類學生專職管理工作的教師(如:輔導員、班主任等)不是藝術類專業出身。學校應該在專職學生管理教師隊伍的配置上適當考慮專業的對口性。盡量挑選思想覺悟較高,政治素質過硬,并有著相同專業背景的教師來擔任學生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使工作更加有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引導學生。

(五)投入真情實感,走進學生內心,進行情感性引導與教育。

藝術設計類學生普遍比較感性,重情重義,以此將其作為藝術設計類學生管理的切入點,進行培養和教育,得到可喜的收獲,這一點我有深刻的體會。

四、結語

以上是我在藝術設計類學生管理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總結,雖然工作還有待于繼續探索和創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個客觀求實的角度,對藝術生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苛求;多一點支持,少一點輕視,那么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篇(4)

 

一位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學生進校門時是各種各樣的形狀,有三角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不規則形的,而走出校門時,全變成了圓形的,棱角被抹平了。教育的最高準則是個性的解放,而現實中的這種教育不僅成了學生的負擔,而且造成了人的畸形發展,甚至束縛和扭曲了人的個性,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悲哀?

地理學是一門趣味性、科學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不應是被動地吸取知識、反復練習、機械記憶、強化貯存的過程,而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小學教育論文,調動原有知識、經驗貯備,解決新問題,主動同化新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簡單地說,是學生通過積極地思維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教師是無法代替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是老師的主導作用所能代替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如何幫助、促進學生開展思維活動方面。因此,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不惟書、不惟師,努力培養發展學生求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求異思維的培養

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高度自由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不但允許學生對教師、對書提出質疑,而且要允許學生突發奇想、“節外生枝”,打破教師原先的教學設計,突破原有的教學目標,教師要虛心擔當“聽眾”,多發現學生求異思維中的合理因素或閃光點,并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創新心理,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講到如何去欣賞旅游景觀時,有的學生從角度去欣賞,有的從時機把握方面去考慮小學教育論文,有的從情感方面去欣賞,有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欣賞……站。我在點評小結時,首先請各位學生具體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告訴學生這些觀點都是合理的,只是缺少一點系統性,并適時予以鼓勵表揚。這樣既能使學生開動了腦筋,活化了思維,又調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喚起了學生創新的意識。

二、培養求異思維的方法

1、側向思維的培養。要提高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善于從多側面、多渠道搜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善于利用身邊事物或信息進行聯想、類比;善于引導學生從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兩個角度來尋找思維的切入點。

如:高中地理“傳統工業”一節授完后,我展示了一幅我們當地的“工業分布圖”,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當地有哪些主要的傳統工業?分別分布在哪里?這些地方發展傳統工業的區位優勢是什么?有什么不利方面?怎么樣去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前四問相互聯系,層層推進,最后一問打破常規,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聯系前一問,還必須聯系政治、歷史、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才能解決。

2、逆向思維的培養

逆向思維是創新常用的思維方式,有些難點問題,從正面往往很難突破,而“反過來想一想”,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行教材的設計和練習的設計小學教育論文,大多是先結論后分析,我在上課時一般都是先分析后結論,著重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這樣不僅使學生知道“所以然”,而且讓學生理解了“之所以然”,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逆向思維在求異思維中的作用,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開辟了一條新思路。

如在講完高中地理“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后,我有意識地提出如下問題:假設地球自轉與現實相反,我國氣候會有什么變化?會出現什么地理現象?目前,回歸線附邊大陸西岸的氣候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干燥少雨是西亞氣候的一般特征,西亞是否存在相對濕潤地區?這些地方分布在哪里?相對濕潤的原因是什么等,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氣候形成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創新能力。

3、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許多創新正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對問題重新審視,提出多種可能的情形和解決方案,最后獲得成功。教師要善于改變學習材料的呈現形式,創設一定的疑惑情境,引導學生破除常規,對問題進行富有創新的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比如,概念與舉例,局部與整體關系,靜態與動態變化小學教育論文,個性與共性比較,特殊與一般,現象與本質,一題多解等都是發散性思維訓練的常用方法。在發散思維的訓練中,要求學生抓住問題的實質,舉一反三。高中地理教材和現實的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地實際,進行創造性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例如我在講授“城市地圖結構”這節內容后,我安排了一個“暢整2030年”的活動。

暢想2030年

請閉上你的雙眼,用一種舒服的姿勢做好,可以聽一聽窗外的聲音,也可以聽一段舒緩的音樂,讓你的思緒沿著時間隧道,進入2030年。想一想-------

那時,你的年齡多大?

你可能從事什么職業?

你會居住在哪座城市?

那座城市的地域結構將會是怎樣的?

你居住在一所什么樣的房子里?

你房間外的環境如何?

在你的工作、生活環境中,最令你擔憂的事情可能是什么?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又起到了對已學知識進行了聯想、鞏固目的。

三、培養求異思維的途徑

1、主陣地主渠道是課堂站。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人才觀,在課堂教學中要能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新因素,營造創新的氛圍。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知道“是什么”之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還有什么”小學教育論文,不能把學生地思維限制在“一”上,而應努力促使學生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索“多”,為學生創新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

2、拓展和發展地理學科活動。如開展“辯論會”,讓學生在唇槍舌戰中推陳出新;在教室的“地理園地”中開辟“教你思考”“趣題征解”“請你攻擂”等欄目,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樂趣,激發其繼續求異創新的動力。

3、組織開展激活求異思維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展現創新人才的大舞臺。社會實踐中信息的多樣性、復雜性為激活求異思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高中地理選修教材每一節后面都有許多活動題,其中相當一部分活動題是社會實踐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去探索。這既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選擇信息、靈活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展示了學生的創新才能。

篇(5)

1.欄目設置及論文分布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設置欄目22個,全文轉載地理教育論文共計89篇。轉載論文數量較多的欄目有“教學研究”(14篇)、“教學策略” (8篇)、“學科視點”(7篇)、“教材分析”(7篇)、“教學設計”(6篇)、“學法指導”(6篇)、“備考指導”(4篇)等。可以看出,《中學歷史、 地理教與學》轉載的論文更加關注教師如何教學和學生如何學習。值得關注的是,《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在2015年設置了7個與地理教育相關的專題欄目, 包括“地理實驗教學”“問題教學”“2015年高考試卷評析”“高三復習教學”“教學目標確立”“探究教學”和“學科素養培養”。其中,專為地理學科設置 的欄目只有“地理實驗教學”,其他欄目為歷史和地理兩個學科所共有。這些專題欄目反映了近期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  

2.源雜志轉載量分析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全文轉載的地理教育論文來源于23種期刊(見表1)。排前三名的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和《地理教育》,共被轉載論文50篇,占全年論文轉載總數的56.2%。  

 

3.第一作者情況分析  

(1)第一作者所屬單位統計 2015年《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所轉載地理教育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69家單位。其中,東北師范大學的論文轉載量高達8篇,論文涉及地理核心素養、區 域思想、尺度思想、地理空間視角、地理教學邏輯、地理概念體系等主題詞。可見,這些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育研究受到了《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的高度認 可。有3家單位的論文轉載量為3篇,這些單位有華中師范大學、江蘇省灌云高級中學和浙江省春暉中學。還有7家單位論文轉載量為2篇,分別是福建省廈門市第 六中學、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教育發展中心、河北省圍場縣第二中學、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一初中、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人民教育出 版社地理室。從這些單位所屬的系統可看出,普通中學和高等院校的作者所占比例較大,教研機構和出版社的作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第一作者單位所在地區分布 統計第一作者單位所在地區,可以了解地理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間分布特征。從表2可知,江蘇、北京、吉林、福建、浙江等地區的地理教育研究氛圍較濃、活動較活躍。對照2013年、2014年的相關數據發現,江蘇省一直穩居第一。  

 

二、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回顧  

1.地理課程研究  

2015年是我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改革深入探索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高中課程地理標準修訂工作在緊張、有序地推進。地理課程標準修訂中,如何界定和 呈現地理課程性質和地理課程目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地理課程性質的問題,即地理課程是什么的問題。有學者指出,受地理學性質多樣化的影響,目前我國內地 中學地理課程性質是多元的,尚不存在清晰的統一內涵(林培英,第10期)。文中指出的地理課程性質的現狀和困惑,為我們深入認識地理課程提供了參考。立德 樹人是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原點(朱雪梅,第6期)。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各學科都在研討“立什么德,樹什么人”“學科核心素養是什么”等問題。有 論者綜合分析地理學的傳統、地理學者提出的幾大問題和地理學的視角等地理學理論與重要教育文件,得出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觀念、空間能力、區域分析、過程解 釋、尺度關聯、家國情懷和地理表達等構成(張家輝,第9期)。也有研究者基于地理課程目標的嬗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的趨勢、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及地理學學 科特性的視角,認為地理核心素養包含基于地理空間視角的地圖技能、地理信息技術能力、國際理解、全球意識、人地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李家清、常珊珊,第9 期)。由此看來,學界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有著不同的認識,可謂見仁見智。  

2.地理教材研究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 科書和地理圖冊等,地理教科書是地理教材的主體。地理教材研究涉及地理教材的編制研究、呈現研究和使用研究等類型。人教版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編寫時非常關 注探究學習,教科書中的探究性主要體現在體例結構、案例編寫、內容選取等方面(劉健,第1期)。可見,該套教科書在內容的組織和選取方面都注意遵循了“構 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理念。除了教科書內容的組織和選取外,教科書內容的呈現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面。圖像系統作為地理教科書表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 為地理教科書呈現研究的熱點。中國地圖出版社李紅梅不僅總結了中圖版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中圖像系統的特點,還分析了與該套教科書配套的地理圖冊中圖像系統 的特點(第3期)。此類文章為地理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有益參考。  

3.地理教學研究  

(1)基于地理學角度的地理教學研究 ①地理教學邏輯研究。地理教學邏輯是地理教學內容和地理教學程序中內隱的規律、規則,包括學科邏輯、教的邏輯和學的邏輯等。有研究者指出,初中地理學科邏 輯有兩個立足點,一是立足地理學科,探討地理知識之間有怎樣的內在關聯;二是立足地理課堂,追問課堂上的地理知識是否存在內在關聯或教學關聯(張彥順,第 8期)。在大氣環流教學時,應參考科學家所采用的“考慮新要素—提出新理論”的“要素增加”邏輯(朱承熙,第5期)。還有研究者非常重視地理教學邏輯中的 學科邏輯,認為地理教師應整體把握高中地理知識的層級結構和邏輯結構(黃靜,第2期)。王紅梅在分析知識的層級關系和內在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復習課 的教學策略(第11期)。仲小敏經過對高中地理必修內容探究教學適宜性的調查分析,發現地理知識的內在邏輯特點是制約探究性強弱的根本因素(第9期)。地 理教學邏輯是地理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地理教育領域亟待加強地理教學邏輯研究,從而科學地指導地理教學實踐。  

②地理知識教學研究。 地理知識既包括地理名稱、地理分布、地理數據等地理事實知識,也包括地理概念、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識。周慧認為,在地理事實知識學習的設計中,可采用 ATMSTT的教學組件設計法,即辨識目標、編碼圖文、匹配策略、選擇媒體、主題活動和檢測效果(第9期)。蔣亞琴針對學生學習地理概念時存在的前概念干 擾、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和思維定式等心理障礙,提出了注重體驗、強化對比、系統學習和變式學習等教學策略(第3期)。也有研究者在梳理中學地理概念體系的 基礎上,從“地理學的基本問題”“地理學科本質、思想與方法”“地理概念體系構建”等角度探討了如何進行地理概念教學(王向東、高燕,第9期),關注了 “教哪些地理概念”和“教地理概念的哪些方面”等問題。除了地理概念教學外,還有研究者關注地理成因教學,提出了基于支架理論的地理成因教學的一般模式 (龔琳、趙媛,第6期)。  

③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培養研究。閱讀、分析和繪制地圖的能力是一項地理學科的特殊能力。地圖能力的養成途徑包 括熟悉地圖常識、規范讀圖順序、掌握析圖方法、形成地圖意識(丁生軍,第11期)。地理思想包括區域思想、尺度思想、整體性思想等。徐雪和袁孝亭在解讀 “把世界組織為區域”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該思想對地理教學的指向性要求,即引導學生形成“區域思維”方式(第6期)。張家輝梳理了基礎教育階段尺度 思想研究的現狀,分析了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未來走向(第2期)。耿文強認為,地理高考復習時應強化學生的地理時空尺度觀念,并建立不同尺度之間的關聯 體系(第4期)。這實際上強調了尺度思想中的尺度關聯內容要點。地理空間聯系視角是地理視角之一,有研究者從“準確認識空間特征”“逐層深入的分析空間內 部聯系”“空間聯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三方面探討了地理空間聯系的分析方法(黃妍、袁孝亭,第2期)。  

④區域地理教學研究。有作者探討 了國家地理內容教學目標的設計步驟(何平,第1期)。張彥順認為,“圖解、體驗和建構”是區域地理教學的基本要素,這三個要素都有其相應的教學策略(第5 期)。王邦柱針對高中地理必修3中“區域可持續發展”內容的教學偏差,提出了教學對策(第12期)。  

(2)基于教育學角度的地理教學研 究 隨著地理課程資源的不斷開發,地理教學環境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趙才欣認為,在信息革命、生態文明等外部因素、地理科學發展的內部因素影響下,地理課堂有 必要轉向新型“地理大課堂”(第1期)。在“地理大課堂”中應重視地理實驗教學。有研究者較為系統地梳理了我國地理實驗教學的發展歷程和研究脈絡,并指出 了地理實驗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張海、馬建寧、牛科強,第7期)。也有作者探討了地理實驗類型中地理組合實驗的設計及教學價值。關于地理案例教學,需要選 擇典型的案例,而能充分演繹一般法則的案例則是典型案例的體現。陳慶軍基于一般法則與特殊描述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地理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選編策略(第7 期)。  

4.地理教育測評研究  

地理教育測評包括地理教學評價、地理教育測量等。地理教學評價研究應當突出學科特色和基 于大量證據,朱雪梅所構建的“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體系符合這一研究趨勢。該體系以學生地理素養和地理教學行為為評價標準,以數字化教學觀察平臺和教學觀 察手冊為工具,以多元主體交互共建的全程性學業成績評價和循環跟進式課堂教學評價為路徑(朱雪梅,第3期)。地理課程標準中有大量需要學生表現的任務,對 此,有作者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表現性評價的操作方式,即在學科育人價值的統攝下,基于課程標準設計評價目標,基于目標設計表現任務和評分規則(佟 檸,第12期)。關于高考地理試題研究,相煒地理工作室分析了2015年高考地理試題的整體特點、突出亮點及各卷特點(劉振峰等,第10期)。除了著眼總 體的研究外,也有研究者對某一類型的試題進行了專題分析和總結。張文軍分析了近十年高考地理試題中觀點方案類地理綜合題的演變特點及應對策略(第2期)。  

三、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走向  

1.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學研究  

突出學科特色的地理教學研究選題,可圍繞地理素養構成要素、地理內容專題等來確定。[1]地理素養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 質等要素。圍繞地理素養構成要素開展的研究,要求圍繞這些構成要素乃至要素細化后的成分進行選題。例如,尺度思想是地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界應當重視 地理教育中尺度思想的基本內容及教學價值,以及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尺度思想的策略等研究。圍繞地理內容專題開展的研究,要求圍繞地理要素或地理教學內容中 的某一點進行選題。例如,區域地理教學中核心內容的教學策略、體現學科獨特價值的人文地理教學、體現學科本質的地理學史教學模式等。  

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  

培養具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人是中學地理課程目標的核心訴求。[2]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地理教育研究的熱點。筆者曾提出,地理核心概念是地理學 科核心素養體系中的基礎部分,如何篩選、確定地理核心概念以及如何發揮地理核心概念的作用,是亟待解決的前沿課題。[3]對于“如何發揮地理核心概念的作 用”,就需要思考如何運用地理核心概念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此外,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需要繼續厘清的問題有:初中和高中不同學段地理學科核心素 養的構成有何區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編制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科書?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策 略、方法都有哪些?在培養學生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時如何做到銜接?怎樣測評不同學段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3.高考地理試題研究  

篇(6)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陳樹民《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新》[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馬長燕《語文教學基礎-實踐取向小學教師教育教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

[3]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

[4]劉麗霞.讓小學生識字充滿情趣[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小學專輯),2005(04).

[5]楊自敏.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5(12).

[6]童偉勤,秦小華.新教材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02):28-29.

[7]謝廣田.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蘇志霞.趣味識字教學舉隅[J].教學與管理,2005(03):52-53.

[9]祿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張入場券[J].甘肅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課程背景下的識字教學改革[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0(07)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榮.寫字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科教育理論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現代小學識字寫字教學[M].語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潛,赫家杰.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張輝.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7)

[6]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09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黃小梅.對識字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09,(06).

[2]何鳳娟.創新識字教學四法[J].西江教育論叢,2007,(02).

[3]張永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

[4]張茜.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語文天地,2009,(01).

[5]魏長青.新課改背景下的識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6]蘇金祿.識字教學的新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09,(03).

[7]吳耀堂.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科學教育,2009,(01).

篇(7)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相對原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創建一種以實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創建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教改后的教育方針倡導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然后通過與別人的交流、合作學習,解決遇到的難題,最后經教師點撥,進一步發展探究式學習能力,高中化學的學習尤其如此,然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效課堂的基礎之上。高效課堂的特點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知識較多,教學氛圍民主活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如何才能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實施高效課堂呢?我有以下一些感悟與大家共享。

一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是否有高質量的教育取決于是否有高素質的教師。首先,只有具有現代教育觀和教育科學發展觀的老師,才能真正實現“以生為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與尊重學生,在每一個教育環節中都能給予學生人文主義關懷。其次,作為教師要愛崗敬業,樂于奉獻,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若教師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先親其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然后信其道,學生因愛而學,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習變成一種享受,并在學習中不斷豐富他的精神世界教育論文,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實現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教學目標。最后,教師自身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能旁征博引,詼諧幽默,講課深入淺出,游刃有余,自然能打破沉悶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課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利用率,收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二 教師要明確教育目標,備好課

教師備課是實施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備好課,化學老師們可以在一起集體備課,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所選用的教材,把教學目標細分解到每節課當中。然后大家就如何設計這堂課,以及為什么如此設計等問題展開談論,交流心得體會,最后按照新課改要求并結合授課和學生實際課制定出合理的授課方案。因為“化學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故對于化學老師而言,更要制定出學生的基本能力目標論文怎么寫。這種做法,不僅可以使老師之間互相培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更重要的是制定出了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讓教師有備而來,更好的主導課堂,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使課堂變得緊湊,讓學生積極參與,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做最好的準備。當然要做到這些,事先必須對學生的基礎進行調查,明白學生的問題在哪里,對癥下藥,才能實現高效。

三 合理的課堂調控

合理的課堂調控教師首先要能做到合理的安排上課的時間。要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高效的學習,就要求教師把課堂時間做科學合理的分配,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把不同的任務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這樣他們才能消除懶散,有緊迫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與學生互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互動策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強化效果。再次,教師還要做好應對課堂突發狀況的準備,對一些意外情況,要能及時采取措施,機智靈活處理,維持正常的上課秩序,這是實施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只有這樣,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四 采取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打破傳統那種填鴨式、教師占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要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要給學生讓出一些自主學習的天地,讓學生自己制定目標,控制進程,實現目標,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前所說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在化學課堂上定然少不了實驗。因此根據化學這門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組,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教課,例如教育論文,我曾讓班上各小組設計一個如何驗證溶液酸堿性的實驗,經過各組討論之后,大家總共設計出了七種不同的方案,有的直接用PH試紙,有的用酸堿指示劑,有的是把鐵放進去看是否有氣體放出等等,最后再讓各組動手操作用實驗進行驗證。這種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很樂于思考,并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為所欲為,而是要老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的加以引導,促使學生高效學習。

五 組建課外學習小組

將學生按基礎條件,學習程度,性格特點,科學合理的安排成幾個課外興趣學習小組,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消化吸收的知識點,通過課外的學習來解決。另外,程度不一樣的同學在一起,大家可以共同討論學習,達到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目的,這反過來又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性。

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科學評價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證實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通過評價來提升下一次教學過程的設計效果,同時也激勵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以上這些都是我自身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幾點,并且持之以恒,一定會對實現高中化學的高效課堂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祖浩.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6–79

【2】王桐.《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書臣等.《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4】史薇.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管理策略芻議【J】,新課程教育(基礎教育),2007,(03)

篇(8)

擔起家長和孩子的希望

1995年9月,曾蘭到南寧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當特教老師,她是康復中心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特殊教育的對象基本是聾啞癡癱兒童,對這個特殊的職業,許多大學畢業生敬而遠之,甚至連曾蘭的父母也不愿在街坊鄰居面前提及女兒的工作。

“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有自己的價值。”從到康復中心工作的那天起,曾蘭就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對每一個前來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她總是盡心盡力地去引導訓練他們。孤獨癥孩子最明顯的特征是存在語言障礙,因而對他們的教育訓練就異常艱難,一個字、一個簡單動作往往要重復訓練數百次。

大部分孤獨癥孩子的家庭都是支離破碎,許多單親媽媽白天陪護孩子一起上課,晚上還要去兼職謀生,擔子很沉重,可她們看到孩子在曾蘭的愛護下一點點發生改變,都欣喜不已。“在孩子父母的眼里,我的形象是高大的,是他們眼中那殷切期望支撐著我,再苦再累都沒關系。”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曾蘭耐心艱苦的訓練,曾經“金口難開”的孤獨癥孩子們漸漸都會開口說話了。

無私奉獻收獲滿滿感動

2005年,曾蘭通過競爭上崗,擔任中心孤獨癥康復訓練科科長,從此她既要抓好教學又要抓好科室管理。為此,她很少有時間顧及自己的小家庭,即便周末也經常加班到很晚。

每天早出晚歸,下班到家后也不輕松,家長們有事打電話找到家里來,她總是不厭其煩一一解答。她年幼的女兒生病需要去醫院打針或住院,在旁邊陪護女兒的基本是姨媽或舅媽,女兒學校開家長會或開展活動,則由孩子爸爸出面……每每提及家庭,曾蘭總覺得有愧于丈夫和女兒,但為了讓孤獨癥孩子早日康復,她把對丈夫和孩子的愧疚埋在心里,一如既往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一名學生的父親早逝,母親精神失常,家里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已下崗的姨媽資助。曾蘭了解情況后,及時幫助這名學生申請到“兩免一補”和“彩票資助公益金”兩項資助,隨后又為其減免一定的訓練費,同時發動科室員工給他捐錢捐物,曾蘭自己也時常給他贈送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在曾蘭悉心的關愛和照顧下,孩子進步很快,孩子姨媽在孩子出院時激動地給曾蘭送來了3雙自己親手用毛線鉤織的拖鞋,表示感激。

一位從外地來陪孩子訓練的老人,初到南寧時因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曾蘭像照顧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老人,親自帶老人去看病,天氣轉涼時還抽空帶老人上街買衣服。老人家喜歡找她敘家常,逢人都稱贊她。曾蘭就是這樣對待學生和家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虛心鉆研碩果累累

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曾蘭還結合教學實踐編寫教材,撰寫了多篇教學論文。其中《淺談中度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訓練》和《淺談孤獨癥兒童的口語誘發》等2篇論文,參加2008年南寧特殊教育論文評比,均獲一等獎;《堅持家長與老師“互動”是訓練孤獨癥孩子的最佳途徑》論文,被摘要入選《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四屆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并受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邀請赴北京參加學術理論研討會。

篇(9)

指導青年教師工作是中、高級教師的任職條件之一,需要呈報相關支撐材料。實事求是地說,有相當比例的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教師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指導青年教師的材料很是單薄,能力也不敢恭維。為此,學校不妨將培養重點轉向本年度參加中、高級職評的摸底教師,重點提高他們指導青年教師的能力和水平。 

怎樣操作?要明確牽頭部門,與相關部門聯動,印制《指導教師手冊》(包含職責、聘書、計劃、活動記載、檢查評估、指導成效、工作總結等冊頁),舉辦師徒結對儀式,期中檢查,期末評估,注重實效,讓《指導教師手冊》成為評委權衡參評教師的鮮活材料。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凸顯過程管理,將此作為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抓手。 

在實施績效工資的背景下,啟動經濟杠桿給予指導教師適當的津貼未嘗不可,充分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即便單憑行政手段推進也不會有難度,因為提升參加職評教師的指導能力和水平,利己、利他,也有利于學校的持續發展,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二、問卷調查課堂教學滿意度,恰當發揮其“指揮棒”作用 

有人說,名醫一把刀,名角一臺戲,名師一堂課。可見,教師的功力應該彰顯在課堂上,教師的價值應當體現在課堂里。江蘇省、市、區(縣)各級職評文件對學生評教(課堂教學滿意度測評)的要求,幾乎是一年一個新臺階,滿意度要求從無到有,從80%提檔到85%。頂層制度設計已體現剛性要求。職評《申報表》還新增了任現職以來“課堂教學滿意度”欄目,并要求將近三學年度的滿意度對應地填寫到過去不被看重的教師《業務考核表》相關欄目,將職評文件具體化為評委評判的工作環節和要點,可謂用心良苦。 

課堂教學滿意度從何而來?通常的做法是學校,成立滿意度測評工作小組,在學期期中、期末各組織一次,問卷調查項目刪繁就簡,測評后迅速統計、匯總、分析。這不僅僅是為職評工作積累第一手數據情報,也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受崗位設計的限制,人事、教育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限的高一級職稱指標與學校教師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旺盛需求之間的矛盾日顯突出。在職評工作中怎樣發揮課堂教學滿意度的指揮棒作用?譬如學校可根據校情對課堂教學滿意度設定符合文件規定的下線門檻,對不達標者實行“一票否決”;將教師本年度課堂教學滿意度作為基本信息列入《民意測評表》;公開述職須向教職工面對面告知任現職以來的課堂教學滿意度等。其實,學生對任課教師知根知底,更有發言權,他們會在綜合考量教師的職業態度、課堂效率、作業批改、課外輔導等方面的基礎上,對教師的工作做出公允的判斷。好教師,之所以課堂教學滿意度高,因為他們工作認真,備課充分,課堂效率高,作業批改、反饋及時。沒有評價診斷,缺少藥方,必將害人害己,遺患無窮。 

三、組織專業論文評選,擇優向認可的教育期刊推薦 

職稱評審的論文要求遭社會詬病已久,“取消”“鏟除”論文條件一說常見諸報端。毋庸諱言,論文是教師工作的重要教科研成果。一位教師有了5—10年工作的歷練,應該對教育教學工作某幾方面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雖不一定是原創性、前瞻性的),整理成文,以期發表,對自己是“鳳凰涅槃”,對同行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教育職業本質的回歸和論文要求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教育論文是教育文化傳承的有效載體,不能因為存在只會“教書育人”不會寫篇文章的極端個案,而全盤抹殺教育論文的普遍價值。所以,在職稱評審的論文要求方面,2016年江蘇新出臺的職評文件除對鄉村教師“不作硬性要求”外,對其他教師在論文數量和質量要求方面,仍是不折不扣的。 

遺憾的是,個別教師的學歷、資歷已經符合申報高一級教師職稱條件,手頭除幾篇市、區(縣)級三等獎論文外,居然還擁有冠之以“中國×××”機構的多篇高規格等次的論文獲獎證書。外行對這樣的“高規格”論文肅然起敬,內行人則嗤之以鼻,因為用這樣的論文申報高一級職稱,無異于買彩票、撞運氣。 

為滿足教師在省級以上有關部門主辦的公開出版專業刊物(標注ISSN和CN號)上的迫切要求,學校不妨每年精心組織一次校級專業論文評選,擇優向被認可的教育期刊推薦,聯系發表。此舉不僅能為教師職評添加砝碼,也能為今后各級各類骨干教師評選積累豐富的素材,學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四、對于女教師群體,需創設條件體現公平競爭 

近幾年,一些學校符合中、高級職稱申報條件的教師呈“井噴”的態勢。但受職評指標數的影響,半數以上的教師要經歷2—3次的登臺述職“機會”,盡管述職內容不斷刷新,但“屢戰屢敗”。其中女教師占比接近60%。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資歷相同的教師中,男教師擔任班主任等工作的概率大,工作業績體現得更全面,導致每年落選的部分女教師積壓過多,這是主要的;其二,多數教師在入職的1—3年內,工作還處于適應期,在之后成長的5—8年內,女教師因孕期、產期等特殊原因,教學一般要耽誤1—2年,與其他教師相比,教學工作終端顯示不那么硬朗。在職評指標偏緊的情況下,部分女教師的民意測評票數略遜一籌。 

篇(10)

 

案例教學(Case-study 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學模式,屬于喬伊斯和韋爾(Joyce &Well)的“概念獲得”教學模式,目的是通過實例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新概念。案例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描述一個具體的教育情境,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對這些特殊情境(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探討處理方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從學習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模式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就是一種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是以討論為基礎的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的。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技能和心智,從而完善所學知識結構,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倡導探究學習的重要性。

1. 利用真實案例情境,促進學習者積極參與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論講解模式,學生被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學習興趣很難被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學法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積極的參與教育論文,課堂互動應該是多維度的,教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師應該設計和組織課堂案例分析與討論,反思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聯系,來指導實際的教學活動。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用適合的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真實、具體的案例情境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與熱情,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些生動的案例材料,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問題的案例教學模式,利于培養探究性學習方式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探究學習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也稱發現學習,它的整個過程可以概括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免費論文。案例教學模式是以布魯納(Bruner)的知識構造觀點和皮亞杰(Piaget)的認知發展作為理論基礎,以信息加工為主要策略,通過“教師呈現范例”,“學生分析范例”和“學生創造范例”三個不同階段,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知識建構,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案例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遷移的規律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學模式對《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的意義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師范院校和培訓機構應根據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法》是英語專業師范學生的專業必修課,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增強對英語教學的認識,能用正確的理論知識去指導、評價和進行英語教學實踐,并能根據中國英語教學的實際科學地進行制訂教學計劃、實施教學計劃、評價教學效果諸方面的工作。為了適應中學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英語教學法》課程應調整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深化對教學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語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及素養。

1. 在教法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搭建平臺,實現知識與技能之間的轉化

《英語教學法》課程本身依托于實踐研究成果,如果脫離實際的教學情境,單純拘泥于教法理論的講授,即便教師把教法理論講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變成干巴巴的教條。而很多教師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論框架大體相同,理論性過強,有效的教學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學模式注重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環境,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探究與反思教育論文,促使他們將自己的專業意識、知識、技能進行整合,實現教學理念的自主構建。應用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在體驗真實的課堂教學環境過程中,有效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結合起來,進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論知識。所以案例教學模式能夠體現《英語教學法》 “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雙重學科特點,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英語教學法》實現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教師的教學目標。

2.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實踐,培養師范生的反思及創新能力

《英語教學法》是一門不斷發展的介于理論和實踐的課程,既強調理論又重視實踐,它通過理論指導實踐進而達成實踐經驗的形式化、理論化。然而,《英語教學法》教學中教師多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忽視教學能力培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機械地灌輸教法理論,缺乏情景設置與活動安排,學生沒有積極性,被動地參與回答,師生間的互動單一,學生對教法理論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張通過“反思模式”中的語言發展、知識學習、實踐、反思等階段實現專業能力發展的目標。這種模式從根本上突出了知識學習和實踐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案例教學中,對教學具體情境分析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發展反思能力,進?促進感性經驗向理性知識轉變。學生完成對案例的理論分析之后,需要制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實踐檢驗,評價該理論的實際教學效果,最后綜合加工各種信息,在大腦中構建教學理論框架,形成創新型教學理念的最終目的。所以,這種案例教學模式不僅僅使學生停留在獲得固定的原理、規則,而是ü探索、研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Α?

三、案例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法》教學中的實施環節

案例教學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學理論、原則,并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和創新,切實地提高教學能力。在《英語教學法》課上,教師呈現具體的教學案例,讓學生植根于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之中,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實踐來學習新的概念。案例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法》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下面幾個環節:

1. 課前精選案例,設計教學過程

精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起點,教師在課前應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精心選擇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確保所選擇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創造探究問題的情境,學生通過該案例的學習能夠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法教師還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識教育論文,設計適合討論的問題及相應的拓展練習。另外,根據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選取能夠反映當下中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優秀教學案例,便于學生感受實際教學情境,了解教學的前沿動態。例如,在學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之前,教師課前可準備一堂任務型英語教學的示范課及相關背景信息,并設計討論的問題及探究問題的方法等。

2. 課堂呈現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現案例時,教師可以簡單介紹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讓學生閱讀或是觀看案例材料。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需要講解或示范探究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案例中獲得的某種體會和感悟進行思考、分析、爭辯和決策,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甄別各種信息,分清主次,抓住關鍵,層層推進,挖掘出現象背后的理論原則免費論文。由于選取的案例一般比較復雜,蘊含許多問題,教師必須指定某一具體問題,要求依據當時的具體情形作有針對性的分析,探尋特定案例背后所隱含的各種背景因素。所以,教學法教師要具備分析案例的能力,將蘊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論呈現給學生,并且幫助學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系,指導學生將獲得的感性體驗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3. 小組討論案例,探究教法理論

案例教學本質是一種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式學習,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個體如何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經驗、鞏固理論知識。小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節,教師要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組織和引導小組思考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從執教者的角度,設身處地地體會實際的教學處境,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展開討論。案例討論往往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要求學生合作探究,用觀察、傾聽、交流、決定以多種方式參與討論,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推斷等認知能力,同時也提高表達能力、辯論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等能力。在小組報告結束后,教師需要及時點評各組案例討論的成果,總結案例蘊含的問題與解決方案,重申教法理論的要點與適用性,并安排課后教學實踐任務,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在類似的教學情境下教育論文,運用何種教法理論,采取何種教學策略等。

4. 小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能力

案例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就是學生運用教學理論指導具體實踐教學。通過案例教學實踐活動,學生既能應用理論知識去解釋和指導教學實踐,又能在實踐基礎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為了能夠深入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學生應該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案例教學活動,培養小組合作意識,首先根據案例設計教學計劃,然后合作演練,最后對自身、對同學的教學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教師在案例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始終指導學生把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環境緊密結合,創新運用所學教法理論,不斷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需要對自身及其他同學在案例演練過程中的表現作出適當的反饋和客觀的評價,實現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最優化,進而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案例教學在《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的應用,學生通過對教學案例分析、討論與實踐,能夠內化所學教法知識,形成教學理念,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獨立反思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帶動英語師范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切實提高師范生的學科教學能力。當然,在實際課堂操作中還存在許多不定因素,這些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總結,對案例教學具體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民杰,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連江,張作功,以案例教學模式培養實用型英語人才[J].外語界, 2001(6).

[3]刑志,案例教學模式探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貉ПJ].2007(4).

上一篇: 保險公司論文 下一篇: 生產成本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色精品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 台湾国产1区2区 |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免费VA不卡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