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師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4: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園幼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幼兒園幼師論文

篇(1)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動中,教師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心態與情緒都是很消極的,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教師對教科研活動意義缺乏正確的

認識。認為幼兒園接觸的是3—6歲幼兒,把孩子帶好,用不著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說,幼兒教師畢業于幼兒師范學校,雖專業素質好,但理論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沒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動形式單一,總是業務園長或教研組長說、念、講,教師則一味地記錄、聽講。三是教科研活動內容經常跟著“流行風”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兒園也就跟著模仿照搬,不會在分析別人之長和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搞得教師隨“風”搖擺不定,興趣不大。!

為了調動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園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一、加強思想管理,強化教科研意識。

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能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教育科學研究是新世紀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規范化的需要。作為園長,應把教科研放到幼兒園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優先考慮和安排,樹立“科研興園”的工作指導方針,加強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復宣傳教科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幫助教師從教育發展、自身發展的角度去認識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從而喚起教師投身教科研的自覺性。園領導要身體力行,帶動骨干教師進行示范,結合實際工作,扎實開展教科研工作。如:園領導參與進行了“幼兒一日活動中保教結合思想的滲透”、“如何開展幼兒體育教育活動”、“幼兒珠心算教育”、“幼兒聽讀游戲識字教育”等研究,從而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

二、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研究氛圍。

首先,園領導和教研組長作為教科研活動的管理者,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尊重教師,了解每一個教師的實際水平與需求,允許教師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科研活動中,與教師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導者,又做平等的參與者,與教師共同研討,虛心聽取意見,及時鼓勵和肯定教師的創見,善于提出教師存在的問題,啟發教師思考。在這種寬松、和諧的研究氛圍下,管理者與教師之間心理上的距離縮小了,使教師產生被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樂于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第二,管理者應從實際出發,了解教師研究的需要,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困惑為重點,將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師的需求之中,以教師不斷增長的需要為研究的“突破口”。我園常采用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小組討論法來了解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和對教科研活動內容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確定的教科研活動內容受到了教師的歡迎,因為它切合了教師的實際需要,增強了教師主人翁意識。比如,以前我園的教研觀摩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園領導確定觀摩內容與人選,在調查表中,許多教師認為這樣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園領導根據大家的意見,將指定觀摩與“自報觀摩”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層層競爭選拔,選出優秀教師參加教研觀摩活動;另一方面,對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師也要提供機會,通過個別指導,為她們參與教研觀摩活動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礎。

第三,改變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獨角戲”的教科研活動方式,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教科研活動,注重發揮群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研討,提高活動的質量。我園的教科研活動形式有:

1、運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師學習研究幼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知識等基本理論。!

2、邀請有關幼教專家來園作教科研專題講座或是現場觀摩,就教師存在和提出的問題進行釋疑與指導。

3、教師圍繞一定主題進行輪流主講,主講人事先要做好準備工作,熟悉主講內容,設計出討論題目,組織大家開展討論,最后并進行總結。

4、經常開展教研觀摩活動,并認真進行評析,提出合理建議。

5、有計劃分期分批地組織教師到南京、上海、蘇州等地幼兒園進行觀摩活動,回來向大家傳達他人的經驗和做法,開展研究和討論。

6、向家長或同行開展教科研成果匯報評比活動。

三、鼓勵教師積極實踐、主動學習、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努力發揮自身的潛力。

篇(2)

當下,農村幼兒教師的聘任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缺乏科學的人事聘任制度,特別是農村的民辦幼兒園。許多農村民辦幼兒園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招聘幼兒教師時要求不嚴格,導致農村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同時,多數農村民辦幼兒園為了減少資金的投入,盡量降低幼兒教師的工資。并且幼兒教師無法享有應有的社會保障,導致農村幼兒教師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當下,幼兒教師的聘任制度致使在編與非在編幼兒教師的待遇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工作待遇方面,從整體上看,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遠遠低于城鎮幼兒教師的工資,而在編與非在編幼兒教師之間又存在著差距。根據某項調查顯示,公辦幼兒園在編幼兒教師的月收入與非在編幼兒教師的月收入比為:2.3:1。雖然,在園幼兒教師的工作量沒有差距,但工資待遇卻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會導致幼兒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從而導致農村幼兒教師的流失。此外,農村幼兒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優等方面機會甚少,即使有機會參加評選,她們受到的待遇與城鎮教師也存在差別。因此,農村幼兒教師就會缺少職業成就感,對自己的身份認識不清,從而導致農村幼兒教師流失。

(二)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大

農村幼兒教師隊伍本身相對較小,所以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按國家規定,每個班級應是“三教一保”,但是農村幼兒園大多是一個班級只有一名幼兒教師。筆者曾經對某農村幼兒園進行訪問,發現全園共8個班級,而僅有9名幼兒教師(包括園長),通過與在園幼兒教師的交談發現,每個班級都有幾十名幼兒。據了解,本園有幼兒教師在編名額,而且也有新考入的在編幼兒教師,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多數幼兒教師在工作幾個月后就選擇離開。農村幼兒教師不僅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壓力,還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她們不僅要完成相應的教學活動,還要管理幼兒的日常生活,特別要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幼兒如果受到傷害,家長就會將責任歸于幼兒教師,這就給幼兒教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此外,農村幼兒教師還面臨著重大的生活壓力,在工作之余還要顧及家庭的日常生活。

(三)農村幼兒園缺乏科學的管理

多數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學歷偏低,而且多數是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缺乏幼兒教育的專業知識,缺少幼兒教育管理的經驗,園長缺少科學的管理理念。多數農村幼兒園采取非民主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傳達工作任務,幼兒教師完成工作任務,無法體現幼兒教師的主體性。管理者對工作之外的事情不予關心,對幼兒教師缺乏關心,更有甚者不理會幼兒教師的意見,不尊重幼兒教師,致使幼兒教師流失。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對幼兒教師的認識不到位。有的農村幼兒園管理者認為幼兒教師只要有耐心就可以,不需要多高的學歷。并且認為幼兒教師是以打工者的身份為園方服務,辦園者和教師是一種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非常不尊重幼兒教師。這就會漸漸增加幼兒教師的不滿,使幼兒教師喪失教師應有的成就感,從而導致農村幼兒教師的流失。此外,農村幼兒園的工作環境差,不論是物質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要遠遠低于城鎮幼兒園,這會阻礙幼兒教師的發展,所以多數農村幼兒教師會選擇調動工作。而且,農村幼兒園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無法調動幼兒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使幼兒教師會出現職業倦怠。

二、穩定農村幼兒師資隊伍的策略

(一)完善農村幼兒園的聘任制度,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要制定嚴格的聘任制度,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聘任標準,豐富幼兒園的招聘內容。農村幼兒園不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引導幼兒教師合理流動,還要采用相應的方式制約非在編幼兒教師的任意流動,促進農村幼兒教師聘任制度的規范化與合理化。在完善農村幼兒園聘任制度的同時,要改善農村幼兒教師,特別是非在編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增加農村幼兒教師在編名額,同時縮小在編與非在編幼兒教師之間的工資及其他社會福利之間的差距。增加農村幼兒教師參與評定職稱的機會,公平地對待農村幼兒教師,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二)改善農村幼兒園工作環境,減輕幼兒教師工作壓力

由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農村幼兒園的工作環境相對較差,這不僅會阻礙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也會阻礙幼兒教師的發展。所以,農村幼兒園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增加幼兒園的財政收入,并適當改善農村幼兒園的物質條件,增加幼兒園的教育資源,為農村幼兒教師創設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幼兒教師的能力,為幼兒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農村幼兒園要增加園內的工作崗位,招聘更多的幼兒教師,保障園內班級配班的最基本名額。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提高工作效率,盡量減少幼兒教師的工作量。還要減少每個班級的幼兒名額,適當調整師生的比例,保障幼兒教師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幼兒。此外,幼兒園要組織適當的集體活動,便于幼兒教師抒發自己的情緒,減輕幼兒教師的工作及心理壓力。同時,增加幼兒教師之間交流的機會,增進幼兒教師之間的情感,便于幼兒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環境,以便預防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倦怠。

(三)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

幼兒園的管理者不僅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還要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所以,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可以通過參加培訓,不斷豐富自身知識,不斷掌握全新的幼兒園管理理念。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關于幼兒園的事務要多聽取幼兒教師的意見,根據多方面的建議改善幼兒園的辦園環境。穩定幼兒園教師隊伍,還應該進行人性化管理,要將“以人為本”作為根本理念,對教師團隊進行人性化管理。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要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尊重幼兒教師,多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幼兒教師的真實想法,幫助幼兒教師解決教學及生活中的困難,為農村幼兒教師創造舒心的工作環境,給予幼兒教師安全感與歸屬感。農村幼兒園要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實行合理的工資分配制度,給予幼兒教師適當的物質獎勵,解決農村幼兒教師的日常生活問題。同時,國家要多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參加培訓的機會,為農村幼兒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篇(3)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教育;現狀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對于幼兒園游戲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游戲是兒童自我表現的重要方式,幼兒教育中需要這種游戲精神。因為幼兒天真燦爛,他們只想追求當下自由的生活,對于游戲有一種天生的目的性。游戲是兒童天真燦爛、追求自由天性以及潛在能力的代表,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種措施,是挖掘智力的一種強有力工具;同時,推進兒童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及個性品格的培養。兒童在游戲中不僅能發揮本身的創造能力,還能推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力,并且還能鍛煉個人的意志力。所以,幼兒園游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一種特殊實踐活動。幼兒園游戲教育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改革幼兒園游戲教育的現狀,堅持科學的教育信念,帶動兒童的自主性,讓兒童在幼兒園游戲中能有效激發創造性思維、創新精神以及創新技能,從而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

一、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獲得的價值

1.促進兒童身體的發育過程

小孩在幼兒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但游戲是自由獨立的,是每時每刻都能進行的,比如在餐前的數字游戲;戶外的身體接觸游戲;口語游戲等等。這些游戲的內容、過程、空間、難度等都是可以隨時改變的,非常適合幼兒生理活動的需求。

2.促進兒童認知的開展

在游戲過程中,兒童與他人、物體、環境相互作用,借助語言的互動交流,自由地進行各種模仿、探索和實施,滿足他們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們獲得社會經驗的一種特殊方式。3.推進兒童社會性的開展在幼兒園游戲的情境中,兒童需要和伙伴互動交流、互相協作、一同選擇、組織協調、共同制定游戲規則,并且嚴格遵守游戲規則,要不斷監督、評價自己以及同伴的游戲行為。游戲過程其實就是兒童自我意識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二、創新游戲內容

1.加強兒童的生活體驗,創新游戲內容

兒童想象力是對于記憶表象所進行轉化來的過程,而記憶的表象則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加強兒童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需要對游戲的創新和實踐不斷改革。比如,在“小熊造房子”游戲活動中,要多組織兒童去搭建各類建筑物,也可以讓兒童自行去搜索和房子相關的圖片資料,加深兒童的表象記憶,在熟悉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幼兒游戲活動,這樣一定能起到有效的成果。

2.需要延長游戲教學鏈條

普通的游戲活動一般都只出現在校園內,幼兒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比較嚴重,在游戲中的知識性和技巧性收益較少,所以,需要在兒童游戲任務的驅動下,不斷創新游戲內容、拓展游戲的縱向、橫向空間,這樣才能使幼兒園游戲更加有趣,更能提高游戲的效果。比如,可以為幼兒設計《我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戲題目,讓幼兒回家后收集家里的聲音、照片和物品等資源,然后在班級內進行展覽,讓幼兒在課堂上講講我和哥哥姐姐的故事,評比一下哪位小朋友收集的資料最全、故事講得最好,過后可以對學生展開親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擴充了游戲的實踐容量和空間,加強兒童的情感體驗,從而能有效達到幼兒園游戲的活動目標。

三、對于幼兒園游戲的指導策略

1.幼兒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注重觀察

老師可以通過制訂教學計劃,有方向、目的和步驟地指導兒童開展幼兒園游戲,利用游戲教育的作用,明確指導的方向性。

2.游戲中發揮兒童的主動性

幼兒在游戲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的游戲伙伴,決定游戲活動材料的技巧和方法,即自己能夠決定游戲玩法、和誰玩以及怎么玩。老師適當地給幼兒提供幫助和指導,不但能增進老師和兒童之間的感情以及擴展幼兒語言,還能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根據幼兒年齡段指導游戲

幼兒的年齡不同,使游戲的方式種類也有所不同,對于老師的指導態度也是有所區別的。老師在組織游戲時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段和身心發展的特點來區別對待,不能忽視幼兒的個體差異,要針對每個兒童的具體情況施教。總之,幼兒園游戲是一種愉快且有益的自由活動,不但能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又能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幼兒園游戲可以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學習契機,有趣的游戲活動能讓小孩全身心投入,游戲是一種能表現和肯定幼兒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主體活動,有利于幼兒主體發展和培養的教育價值。在游戲過程中出現以幼兒主動性學習的各種類型的學習和教育活動。所以,老師應當把幼兒園游戲當成基本教育活動,關注幼兒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幼兒都富有個性地發展。

篇(4)

二、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教育遇到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工作中,由于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

(一)幼兒教學中賞識的根本目的不明確

賞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狹義地講,教師每一次的賞識目的都應該有所區別。而現在某些教師一味推崇作為一種手段的賞識教育,而非作為理念的賞識教育,勢必導致賞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明確。

(二)教師賞識脫離幼兒的實際情況

賞識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而教師對賞識的認識及運用決定了學校教育能夠有效發揮賞識教育的作用。所以當賞識教育在實踐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因素不得不被列在首位。在實際教學中,某些教師往往一味強調“賞識”而忽略這一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忽視兒童對賞識的認識,忽視兒童對教師的所謂“賞識”接受與否。[2]這并不是說要將賞識藏著不讓幼兒發現,也不是說否認教師對孩子的夸贊,只是在利用賞識這樣一種教育方法時要從孩子的心理和認識發展水平出發,想他們所想,給予他們真正能接受并達到教育效果的賞識。

(三)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方法單一

賞識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理念依靠各種賞識手段發揮最大的作用。賞識教育在方法上既存在質的難題,又存在量的缺失。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不乏賞識教育的實踐者,某些一線教師將賞識簡單地等同于機械表揚。賞識方法的機械性是賞識教育只重“技”不重“道”的表現,一味以“真乖”、“真好”、“真聰明”贊個不停,簡單的重復表揚成為教師的口頭禪。[3]

三、賞識教育中問題解決的策略

賞識教育首先作為一種理念而存在,所以幼兒教育中賞識教育問題的解決,首先應著手于幼兒教師教育思想理念的準確樹立。

(一)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的發展是賞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賞識教育應該緊緊圍繞幼兒開展。要明確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切從孩子出發,想他們所想,感他們所感,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發揮每個幼兒的聰明才智。

(二)提高幼兒教師賞識教育水平

賞識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賞識者的聰明才智、科學方法及充滿藝術的感召力。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要實施賞識教育,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素質。

1.豐富教學活動,充實賞識內容。首先,要明確教師賞識的應該是孩子在取得成績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成績本身。每個孩子都有特質,如相貌、力氣、智商等,許多人都喜歡夸耀孩子聰明、漂亮,但北歐一位教授卻要求中國學者向她女兒道歉。教授認為中國學者的夸獎傷害了她的女兒:“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夸獎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于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系。你夸獎了她,孩子很小,不會分辨,她就會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一旦認為天生的美麗是驕傲的資本,她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4]可見,教師更應該明確賞識針對的是孩子的努力而非天生的特質。在幼兒園手工教學中,不僅要看孩子優秀的作品,還要看他們各自的努力,更應贊賞孩子努力認真的態度。其次,教師要獨具慧眼,賞識的內容不能總停留在孩子習以為常的優點上,而要挖掘甚至搜索他們身上一些鮮為人知的優點,表現出教師的獨到眼光,讓孩子得到一些新的肯定,便于孩子全面發展。

2.積累幼兒教學經驗,靈活運用賞識方法。教師的教育水平離不開教學經驗的長期積累,在工作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豐富賞識方法,并靈活運用。

篇(5)

新疆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新任教師專業技能研修班學員63名。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收回問卷數據均用Excel進行處理。共發問卷63份,回收有效問卷59份,有效率為93.65%,問卷信度9.182。

1.2.2座談、訪談法

定期開展與項目首席專家、項目負責人、學科專家及國培學員的座談與訪談,主要針對國培學科課程設計、學科體系構建、團隊管理、學員培訓過程實效等問題進行集中與個體討論。

2調查結果與結論

2.1培訓需求

在培訓需求方面學員期望獲得學歷提升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3.1%;期望獲得教學理念提升的有1人,占總人數的1.5%;想要獲得教學技能和策略提升的有43人,占總人數的68.3%;希望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能力13人,占總人數的20.6%。

2.2培訓效果

培訓效果調查中,6.78%的被調查者對本次培訓不滿意;認為本次培訓一般的被調查者有27.12%;但仍有66.10%的被調查者對本次培訓持滿意態度。深入訪談中發現,培訓者對培訓中專家團隊及領導團隊比較滿意,半數以上學員認為食宿網絡等硬件服務方面有待于提高。在課程安排方面,有8.47%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滿意;33.90%的被調查者認為課程安排一般;持滿意態度的被調查者有40.68%。通過座談與訪談會了解到不滿意態度主要原因是被調查者認為課程計劃安排過多,影響了休息時間。希望能多一些靈活機動的時間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據統計,此次培訓中有59.80%的被調查者認為對其遇到的問題解決方面的幫助很大;尤其是在實操技能、專業知識、專業理念、教學研究能力的提升等收貨不小,30.2%的被調查者認為此次培訓的內容對其在遇到的問題解決方面應該更有針對性一些。比如,每個學員特點、興趣愛好不一樣,希望專家可以有根據學員的特殊情況量身定制課程。據統計發現,認為指導教師對學員沒有幫助的被調查者占總人數的5.08%,有32.20%的被調查者認為指導教師對學員的幫助效果一般,有62.71%的被調查者覺得指導教師對學員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座談與訪談中了解到學員希望與課程專家、項目專家、“影子教師”實踐指導教師等能有更深入,更長時間的溝通與學習。在討論交流的機會與時間方面,有1.69%的被調查者認為討論交流的機會與時間非常少;33.90%的被調查者認為討論交流的機會與時間比較少;認為討論交流的機會與時間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的被調查者有64.41%。訪談中一名學員說:“我們上課的時候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就向老師提出來,只要有問題老師就會讓我們相互交流討論,很快就能夠明白了。”

2.3后勤食宿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問題反映最多的是后勤食宿需求方面。在食宿需求上,有44.07%的被調查者不滿意培訓負責單位的安排;有32.20%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是很滿意;僅有23.73%的被調查者覺得比較滿意。在配套實施方面,11.86%的被調查者認為培訓負責單位并沒有提供較好的配套設施;32.20%的被調查者認為培訓負責單位提供的配套設施一般;有47.46%的被調查者對培訓負責單位提供的配套設施比較滿意。

3對策與建議

3.1基于需求分析的課程設置與調整

合理設置課程是課程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如何設置課程,設置什么模塊的課程、采用什么類型的課程實施方法,是課程設置相關專家需要全面設計的。怎么樣去設置一個好的課程,除了對該課程做深度調查分析以外,還需要考慮課程設計的需求,其中包括原則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課程設置既要體現以學習者(參訓學員)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又要給定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習者應掌握的課程目標需求。此外,還應照顧教師當前的學習環境、個人愿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

3.2研修方式多樣化、人性化

網絡是現在社會一個重要的資源,要學會充分地利用互聯網。自主研修班主任建立網絡個人空間,撰寫教研博客,收集學員實際教學成功案例、教學成果以供其他學員學習;收集學員教學科研常見問題,供學員分組討論,專家班主任組織總結。研修方式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結合法,專題報告、參與式培訓、案例評析、現場觀摩、教育實踐、網絡研修等。混合研修如幼兒園小課題研修:①在線調研,學員自選或自擬主題;②在線立項,完成開題設計;③在線互相交流討論;④幼兒園實踐研修,補充設計;⑤上傳小課題研修設計,各學員網上繼續討論,專家在線答疑。

篇(6)

2提升專業水平,打造研究團隊

2.1將教師培訓作為質量之本

第一,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綱要》的相關理念和國內外教改的前沿信息,在轉變觀念上下功夫,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第二,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使幼兒園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學習研討,從而提高他們的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第三,形成在研究狀態下的工作方式。定期的自由對話與案例分享等措施,讓教師在互助合作中實現了個人和團體的成長跨越,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提高了課程開發能力,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第四,走出園外,拓展視野。近三年,我們不惜拿出保教費用的13%~15%不斷組織教師到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珠海、海口、成都、西安等發達地區提高培訓,市區內的學習更是常年不斷,一大批青年教師通過各種培訓很快成為業務骨干和團隊核心成員。

2.2重視專家的專業引領

幼兒園應經常聘請國內知名幼教專家及市區學科帶頭人、科研項目骨干研究成員等多層次的專家團隊,對保教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和交流。與專家的一次次碰撞和活動研討,讓保教人員在專業知識與實際保教工作之間找到了契合點,在學習與探討中不斷成長。

2.3建立教師專業化成長檔案

檔案具有忠實記錄歷史的功能,同時又是比較鑒別和評價的依據。為此,我們為每位教師設立了專業化成長檔案,將他們的各種理論學習、學歷提高、技能培訓、業務競賽、觀摩教學、、教學反思、骨干示范作用等內容及時存入其中,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依據。在此基礎上,每學期組織教職工相互觀摩,促進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優化課程結構,拓展教育內涵

活動課程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不斷優化課程結構,沉下心走內涵發展之路。除了教委推薦的主體教材外,幼兒園還可精心選擇和引進富有特色的園本活動課程,使之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綜合作用、優質高效的課程內容體系,從不同方面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創意美術可對幼兒進行繪畫方面的藝術培養;《幼兒美文》里邊的每一首詩歌,每一個優美的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使之受到了很好的文學熏陶。《閱讀樹》中生動新穎的電子課本活潑有趣,對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和閱讀興趣的激發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繪本》閱讀能開闊師生的視野,增加許多自然、社會方面的知識。此外,幼兒園引進男老師每天對幼兒開展運動拓展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可以充實和保證戶外活動的質量,增強全園幼兒的體質,還能大大提高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同時也改變了幼兒園清一色女教師的傳統,形成園本特色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4注重安全教育,促進健康成長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我們著力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使全園教職工牢固樹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識,時時、處處、事事講安全,把安全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前提和根本,為幼兒創設安全、和諧、溫馨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成長環境,使幼兒得到身體及心理上的安全保護。同時保證接送卡的有效使用,門衛制度的認真推行,設施設備的例行檢查,進貨檢驗的扎實落實,清洗、消毒程序的逐一遵守,食品加工和留樣的嚴格執行等不能有任何閃失。為了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使其避免受到傷害,我們將幼兒安全教育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計劃中,將安全教育活動融入幼兒游戲及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針對幼兒認知具有直觀行動和具體形象的特點,我們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如加強幼兒的防火、防恐意識,我們采用觀看錄像和進行防火、防恐演練等形式完成;認識安全標志時,我們先帶幼兒以游戲形式與各種標志見面,觀察認識標志,然后帶幼兒在教室、走廊、操場等處粘貼相應的標志等等,帶動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去體驗,以此加深對安全常識的理解和印象。

篇(7)

多元文化是人類發展的重要背景與主題,我國多元文化社會奠定了幼兒的多元文化背景,教育向多元文化轉向是人、教育與社會共同發展的訴求。0-5歲是人一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可塑性強,是進行文化根基教育的最佳時期,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應是幼兒、幼兒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幼兒園多元文化教學是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明確其特點對優化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是十分必需的。

一、關注主體間性的教學關系

在西方現代哲學中,隨著二元論思維范式的瓦解,福柯宣稱“作為主體的人死了”,[1]胡塞爾的“交互主體現象學”、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羅蒂的“終極境遇”、 尤爾根?哈貝馬斯的“社會交互理論”等都直接催生了主體間性理論,主體間性否認存在超越諸個體之上的抽象力量,諸個體的自屬于諸個體自身,主體間是平等的、獨立的,這也是主體間相互作用、相互統一的基礎,主體間的交往使主體間相互認識、理解并達成共識,關注主體間的共通性與共同性。主體間性理論奠基了主體間性教學關系的探討,幼兒園多元文化教學活動中主體間性關系體現在教師主體、幼兒主體、課程設計主體、環境主體等幾個方面,教師主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課程文體、環境的交往關系,幼兒主體體現了幼兒與教師、課程設計、環境的交往關系,課程設計主體體現了與其他幾方面的交往關系,環境主體也體現了與其他幾方面的交往關系。主體間性關系是一種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關系,主體之間平等互惠,不存在一方控制一方,或一方占有一方的現象,雙方或多方的能動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與重視。主體間性教學關系存在明顯的優越性:教師方面,教師的主體性得到加強,強化了教師的角色意識,教師對知識的創新得到肯定,教師的價值得到尊重,有利于教師努力完成或實現其職業使命,有利于教師與幼兒的合作與交流,有利于相互尊重和關懷及平等關系的形成。幼兒方面,幼兒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增強了教師與幼兒的相互理解和互動,得到教師的尊重與關懷,有利于幼兒主動積極的探索與建構、生成新的意義,有利于獨立意識的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等。

二、注重感性體驗的教學方式

“感性”可以說是與理性相對的概念和領域,“感性”最初作為一個哲學術語從日語中發展而來,感性在日語中既是一個靜態概念,也是一個動態過程。靜態概念指人的感情及獲得的某種直觀、形象、情感化的印象;動態過程是指人內部的心理認識活動,關注對事物的感受能力,是信息從直覺到判斷的心理過程,從本質上可理解為人對事物在心理上的期待和感受。哲學范疇中的感性是指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過程及其低級階段,指人在實踐中通過自身各種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而具體的反映,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的特點。心理學范疇中的感性是指感覺、知覺、認知的連續過程。總之,“感性”奠基于人的各種感覺及心理活動并以其為中心。對于“體驗”,存在多種看法:即一種認識方式、一種認識活動、一種活動的結果等幾個方面。哲學認識論對體驗進行了研究,認為體驗是一種存在和生存方式,強調內部感受,是一種由內向外的認識和理解。心理學范疇認為體驗常常與情感有著緊密聯系,情緒心理學則認為感受和體驗是同一心理現象,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感性體驗是一種心理活動,感性體驗既包括由各種感官的外部感受而引起的情緒、情感體驗,還包括因外部感受而引起的內部心理活動。

感性體驗的教學方式是指通過外部鮮活的事物,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發揮幼兒感官功能,產生外部感受和內部心理活動的方式。感性體驗的教學方式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操作性、靈活性等多種特點,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式包括:操作法、演示法、表演法、觀察法、發現法、游戲法等。幼兒在學前期的思維主要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其經驗直接來源于各種感官對外界的體驗,因此,感性體驗的教學方式切合幼兒的認知需要。

三、融合生活性和藝術性的教學過程

幼兒園多元文化教學過程本身是一種生活過程,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過程,這個生活過程不是僅對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物質文化層面的關注,也不是對零散的精神和制度文化層面的關注,而是一種界于組織與非組織、結構與非結構、繼承與創新、平淡與超越之中的特殊生活過程。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具有知識教化、情感渲染、審美體驗等方面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藝術手法,能夠引起幼兒的愉悅體驗,發揮更好的教育功能。如:教師語言的組織、教具和學具的選用、色彩的搭配、與教學環境的聯結、教學氛圍的營造等都與藝術密不可分,而不僅僅是日常的生活狀態。因而人們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手段,創設教學活動情境,建立教師與幼兒的相互平等、友愛的關系,并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將經驗與審美綜合起來,使幼兒在愉悅中習得經驗的教學技能技巧等稱為教學藝術。教學是一種藝術,缺乏藝術高度的教學是平淡的、低效的、枯燥的教學,不立足于生活的教學是喪失了原動力的教學,是背離幼兒世界的教學。教學既應源于生活,也應高于生活,是生活的藝術性提升,這才是教學不斷得以勃發的生機。所以,教學過程是生活過程,藝術源自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藝術的因子,教學活動是教學藝術展現的過程,教學過程具有生活性和藝術性的特征,是生活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幼兒園 滲透 藝術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這意味著幼兒園課程不僅要關注領域,還要關注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領域與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是領域課程發展的趨勢,也是領域課程發展的高級階段。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如何正確地實施其與各領域以及其他活動之間相滲透的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是藝術這一領域無法回避的話題。

筆者認為,幼兒園的滲透式藝術教育主要是指滲透于其他領域以及幼兒園其他活動之中的藝術教育。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應主要包括四種類型:一是滲透于其他各領域活動中的藝術教育;二是滲透于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教育;三是滲透于游戲活動中的藝術教育;四是滲透于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同時由于藝術教育自身的某些特點使其在不同領域交叉和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這種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領域所不能比擬的,這樣的中介作用也使得藝術教育與其他各領域之間存在著更多的滲透。本文試結合幼兒園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來探討我們應如何正確實施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

一、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

要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首先是要理解滲透不是指無關內容的簡單堆砌,而是把相關聯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間沒有一定關聯的內容是不能實現滲透的。因此,滲透到各領域活動中的藝術教育在內容上應與各領域活動的內容相關聯。

其次,我們要理解相關聯的內容的融合并不是指相關聯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某些恰當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語言活動《春姑娘》(散文詩)中,我們可以融入畫“春姑娘”、唱或欣賞春天的歌等藝術領域的內容。但如果在欣賞完散文詩后,先讓幼兒畫“春姑娘”,然后唱或欣賞春天的歌,這使活動看起來像個大拼盤,顯得生硬、不自然,且由于內容過多,很容易導致目標變得不明確,無法很好地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如果在教師朗誦散文詩《春姑娘》時以春天的歌作為背景音樂,在活動最后讓幼兒演唱背景音樂中的春天的歌來結束活動;或是在欣賞完散文詩后,讓幼兒在畫“春姑娘”時以春天的歌作為背景音樂,都會使活動看起來顯得流暢、自然且目標明確。

再次,是要避免藝術領域內容與其他領域內容表面融合、實質分離的現象存在。仍以上述語言活動《春姑娘》為例,欣賞散文詩《春姑娘》與畫“春姑娘”在內容上是關聯的,但如果教師在引導幼兒畫“春姑娘”時沒有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即“繪畫的內容應對散文詩的內容有一定的反映”,那么也許幼兒是在畫與春天相關的內容,但與散文詩所描繪的“春姑娘”的內容幾乎不相關聯,這在一定意義上說不是可以把這個活動看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活動嗎?在這個活動中的畫“春姑娘”是為了能讓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和意境,同時也是讓幼兒通過繪畫感受到“春姑娘”的美,在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得到審美的體驗,如果繪畫內容與散文詩不相關聯,是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的。因此,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時,我們應重視教師的正確引導,應對幼兒提出適當的要求與指導,努力使藝術領域與其他領域實現實質上的滲透與融合。

二、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

滲透領域課程雖然強調領域間的相互滲透,但各領域仍然有相對獨立的體系與目標,這是為了保障知識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保障幼兒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因此,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在藝術活動滲透到其他領域的活動中時,首先要弄清楚活動的類型和目標。藝術活動內容的滲透能更好地實現其他領域活動目標,與此同時,也能實現自身的某些日標,但這應以實現其他領域活動日標作為前提和基礎,否則,很容易把活動變成綜合活動,仍不利于幼兒知識的系統學習,甚至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藝術活動上,而忽視了其他領域活動的目標和內容。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點,切不可“喧賓奪主”。以《神奇的電線》為例,這個活動可以滲透兩個領域的目標和內容,一個是“科學”,一個是“藝術”。作為科學活動,活動目標就應該強調幼兒的大膽探究,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類型的作品。當然在實現此目標的同時可以滲透藝術領域的目標與內容,在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時,與幼兒共同探討什么樣的造型更具美感,但這應是在實現科學活動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

三、遵循藝術“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

藝術能給人以審美與愉悅的感受,這是藝術最本質、最典型的特征。藝術教育應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藝術教育思想,變革輕審美的藝術教育模式。幼兒園藝術教育應讓幼兒在獲得愉悅感受的同時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滲透式藝術教育同樣應該遵循這一點。然而在實踐中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滲透于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活動中,把藝術活動作為常規訓練的手段在幼兒園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的。有些教師似乎覺得音樂、歌曲、兒歌、童謠等藝術形式能成為有效訓練常規的一種手段。如在要求幼兒保持安靜的過渡環節教師經常念著兒歌(森林里,靜悄悄,小動物,要睡覺。貓頭鷹,去放哨,大灰狼,四處瞧)邊訓練幼兒安靜下來不出聲;或是在排隊早操時用歌曲《學做解放軍》來訓練幼兒快速排好隊等等。試想:音樂、兒歌、童謠等本來是能給幼兒帶來愉悅和美的感受的,卻被教師作為了常規訓練的手段,在這樣的情景下,這些還能帶給幼兒愉悅與美的感受嗎?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活動本應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審美與愉悅的感受,但在很多幼兒園,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活動卻被很多功利性的目的(如:把節日活動中的藝術類節目的效果作為評價班級藝術教育好壞的標準;把藝術類節目作為向家長展示的成果等)所掩蓋,失去了其應有的美與樂趣,這難道不發人深省嗎?應該說,把藝術活動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以及節日活動中,正是我們所提倡的一種滲透式藝術教育,但如果忽視藝術活動“審美”與“愉悅”的原則,僅僅把其當作一種常規訓練的手段或是附上功利的色彩,則是大大違背了藝術教育的真諦的。又如,有些教師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環節(如入園時、早操前、進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等)穿插一些藝術活動,如聽音樂、唱歌、律動、念兒歌等,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但如果教師僅僅把這些活動當作一種過渡,不作為藝術活動來看待,就不會關注幼兒是否有美的體驗和感受。這樣的藝術活動滲透不僅對幼兒無益,還會導致幼兒對藝術產生不好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在滲透式藝術教育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絕不能忽視幼兒審美與愉悅的體驗和感受。

篇(9)

二、市場調研方法

我們對陜西省各類幼兒園園長及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8份。調研過程中運用了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搜集網絡信息,了解和查閱了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趨勢,以及各類課程的特色。在掌握一些課程方面的理論知識情況下,設計出調查問卷,通過指導老師的介紹,將調查問卷發放給在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老校區進行學習的部分幼兒園園長及教師。同時,我們利用寒假對陜北、陜南、關中地區個別幼兒園進行調查,收集數據。利用在校的見習機會,主動請園長和教師填寫問卷。問卷回收完成后,將調查問卷分為陜北、關中、陜南、西安四個地區進行了詳細地分析。陜北地區園長23人,教師3人;關中地區園長19人,教師10人;陜南地區園長26人;西安地區園長14人,教師23人。

三、市場調研結果與分析

依據表1信息可知:園長教齡大部分在10年以內,學歷以本科為主,學歷較低;教師教齡低于園長,教齡較短,學歷以專科為主,學歷較低。園長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同,對幼兒園的課程理解也不同。依據表2信息可知:在每學期制定主題數這個問題上,陜北地區、陜南地區、關中地區大多數的園長和教師都普遍認為,每學期應制定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主題,其中教師多數認為每學期三個,而園長大多數認為四個以上,園長和教師存在差異,在對西安的教師和園長共37人的調查中,認為每學期制定主題數為三個的教師接近一半,園長與教師沒有很大的差異,但一半的園長認為每學期制定主題數為四個以上,而教師僅有四分之一,兩者存在很大的差異,也反映出了一些情況,由于幼兒園中園長與教師的代課情況不同,在一線的始終是教師,所以每學期制定主題數為三個是比較合理的。在每個主題完成需要的時間方面,園長和教師都普遍認為1-2個月,所以幼兒園每學期大概需要3-4個主題,教師在要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情況下還要去制定這些主題,對于教師來說壓力很大,而“主題式”(立體化)課程擁有480個主題,查詢、調用均很方便。資源庫所含資源極富彈性,可自由選擇與組合,方便教師自主生成主題或活動,滿足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需求。在無形之中為教師解決了很多問題,也在一定方面提高了幼兒園的教學水平。依據表3信息可知: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的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幼兒園和當地教育部門對“主題式”(立體化)課程是不了解的,這反映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研究者的宣傳力度太小,他們對這個課程都不了解何談去運用,當然西安的園長和教師對“主題式”(立體化)課程的了解相對來說多一點,就我國當前的現狀來看,農村人口居多,所以想把課程推廣出去,應從底層做起,加大基層的推廣力度。使更多的人認識此課程的優勢,幾乎一半的教師和園長認為課程應傾向道德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主題活動的制定中應注重于這些方面。依據表4信息可知:陜西省各個地區教師和園長認為“主題式”(立體化)課程較好,好和很好占絕大多數,一半以上的有采用意向。依據表5信息可知:陜西省在是否認為有必要進行“主題式”(立體化)課程的推廣方面,絕大多數教師普遍認為有必要進行推廣,而陜南和陜北地區的園長則認為推廣意義一般;在推廣班級方面,園長和教師均更傾向于在大班和中班使用此課程;在教育主管對比課程態度推廣的困難方面允許和支持的占多數;在推廣的困難方面,園長和教師少部分人認為是由于教師不適應,極少部分人認為是由于家長的原因,教師和園長都認為難以推廣還有設施不齊全,太過多元化,缺乏人力財力這三方面的原因。

四、討論

1、課程推廣面臨的問題

(1)陜北地區: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對此課程了解不深,部分園長的教齡較短,學歷較低,專業知識缺乏。園長和教師普遍認為推廣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多媒體設施不齊全,內容太過多元化。(2)關中地區:教師、園長及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基本不了解該課程;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幼兒園所選課程基本處于默許和支持態度;園長和教師采用主題式課程意向所占比例不足50%。(3)陜南地區:多數園長認為每學期制定三個或三個以上主題較合適。園長認為推廣主題式立體化課程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是,園長及教師對其了解和認識不足;教育部門對其推廣態度所占比例為75%,說明在該課程推廣過程中教育部門持支持態度;幼兒園園長普遍對主題式立體化課程評價較好;推廣難度主要集中于人力、物力、財力。(4)西安市:幼兒園課程種類豐富,“主題式”(立體化)課程的推廣力度不夠,大多數對此課程不了解;部分了解該課程的幼兒園,存在制定主題數偏多的問題;園長與教師在推廣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教師認為是領導不支持,園長認為是教師不適應;教師普遍持支持態度,而園長考慮各方面因素,支持率較低。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主題式課程推廣的潛在市場巨大,面臨的問題也十分嚴峻。陜北地區相對關中和陜南地區經濟發達,主題式課程推廣的難度主要集中于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對此課程了解不深;部分園長學歷較低,專業知識缺乏是影響陜北地區主題式課程推廣的一大因素;關中地區的園長和教師對主題式課程的認可度較高,主題式課程在關中地區面臨的目標群體心理上占優勢,教師隊伍以青年為主,學歷普遍偏低,在對主題式課程的理解和實際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陜南地區地處山區,經濟較為落后,幼兒園園長的學歷較低,對主題式課程的了解不夠深入,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不明確,主題式課程在陜南地區的推廣面臨較大的困難;西安市作為陜西省省會城市,其幼教理念引領全省幼教事業的進步與發展,西安市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對主題式課程相對陜北、陜南、關中地區較為了解,教師積極性較高,西安市幼兒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度較高,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主題式課程的市場開拓,在西安市,主題式課程市場的打開要突破園長的課程理念。

篇(10)

2.結合幼兒飲食特點的原則。結合幼兒飲食特點的原則就是要立足中華飲食文化相關知識,并充分結合兒童興趣點、認知水平和飲食需求等對幼兒進行教育。在幼兒園開展中華飲食文化啟蒙教育,無論是“傳統菜系”的講解,還是“地方名吃”的滲透,都應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幼兒園開展中華飲食文化啟蒙教育時,應充分立足幼兒對飲食口味的偏好和飲食造型的興趣,借助多樣的主題活動將中華飲食文化教育滲透其中。像造型奇特、口味香甜的糖葫蘆將勞動人民巧用大自然食材的智慧展現給幼兒;造型夸張的陜北面花、膠東大饃呈現給幼兒的則是勞動人民在飲食制作上的精美細致。食材的碰撞把飲食的韻味渲染得分外濃郁,相信幼兒在這種渲染中對中華飲食、中華飲食文化的情感也會更加深厚。幼兒園結合幼兒飲食特點開展中華飲食文化啟蒙教育有利于充分調動幼兒興趣,提高幼兒參與度,從而增強幼兒對本民族飲食文化的認知和情感,也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培養鋪平道路。

二、幼兒園中華飲食文化啟蒙教育的途徑

1.欣賞中華飲食菜品。幼兒園在進行中華飲食文化啟蒙教育時,可以通過圖片、實物展示等方式,選擇刀工精湛、色彩鮮明、形狀奇特的菜品向幼兒展示中華飲食的外在形象美,給幼兒視覺上的沖擊。制作精細的川菜夫妻肺片、多而不雜的粵菜及第粥,展現的是工藝美;乳白清雅的魯菜奶湯蒲菜、色澤紅亮湘菜辣子雞等展現了色澤美。中華飲食文化的外在美,可以讓幼兒通過視覺切實感受到,而中華飲食文化的意境美則從聽覺、嗅覺和心靈上影響著幼兒對中華飲食文化的認知和情感,還有飲食禮儀之美、飲食環境之美等,都把幼兒的美感引向新的境界,提升了幼兒對中華文化的審美認知。幼兒園還可以借助一些關于中華飲食的名人軼事、喜聞樂見的飲食習俗,進一步加深幼兒對中華飲食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將抽象的中華飲食文化,轉變為形象、具體的事物,引導幼兒將飲食美味與飲食的內在精神追求結合起來,真正去欣賞和享用中華飲食帶給他們的視覺盛宴。

2.體驗中華飲食制作。中華飲食的制作手藝是撰寫人類味覺記憶史、民族文明的通用語言。幼兒園在中華文化飲食啟蒙教育活動中通過圖片的展示、故事的講解,可以激發幼兒直接參與飲食制作,有利于幼兒感受飲食制作帶來的快樂,享受中華飲食帶給他們的酣暢淋漓的美感。中華飲食的制作過程展現了勞動者對自然饋贈食材的靈活運用,其中滲透著勞動者的智慧美和勞動美。一是選料豐富廣闊“,我們中國人便從樹上吃到陸地,從植物吃到動物,從螞蟻吃到大象,吃遍了整個生物界”;二是調料復雜精細,常見的調味品像醬油、豆豉、味精、醋、酒、生姜、麻油等足足有幾十種;三是烹調手法精湛深奧,像涼拌、炒、蒸、煮、煎、炸、燜、焗、燉、煨、燒等有幾十種;四是刀工嚴謹講究,食材可切成片、絲、條、塊、丁、粒、米茸等大小均勻、厚薄適中的各種形狀。正是這種靈活而非機械的飲食制作技術,使中華飲食文化完成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超越,使中華飲食文化充溢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創造力,而幼兒置身其中,必定會受其熏陶,潛移默化中培養起對中華飲食文化的熱愛之情。在體驗制作時,幼兒園可以利用幼兒好動的特點,借助各種炊具喚起幼兒動手的欲望,提高幼兒的參與度。讓幼兒扮演小廚師為大家制作各種美食,啟發幼兒團、捏、搓出元宵、月餅、餃子、麻花、燒餅、面條等,讓幼兒置身其中,為他們提供更多體驗中華飲食文化的機會。

上一篇: 公立醫院管理論文 下一篇: 勤工儉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在线精品播放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 亚洲国产一线播放 | 日本野花视频在线看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喷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