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4: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參與式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參與式教學論文

篇(1)

二、中職參與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法的主要燕里論依據是建立在心理學中的內在與外在激勵的相互關系的論斷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論的基礎上。依據心理學的論述,我們的需求分為外在和內在勝需求。其中內在勝需求的動力是激勵和滿足我們自身所從事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我們可通過學習或工作,從完成任務時所表現的一些因素而獲得i茜足。而外在勝需求則是指誘激物或目標,是我們自身無法控制,從而受到外界環境所支配的。與此相反,內在勝需要的滿足和激勵動力則來自當事者所從事的工作和學習本身。

參與式教學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強化學生內在激勵的作用,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勝和自覺性。同時因為內在激勵來源于對學習的興趣、目的,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滿足和提升興趣。在參與式教學法中,通過教師的褒獎和鼓勵,也使相應的外在激勵增強。在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均得到不斷強化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均會得到顯著提高。弗洛姆期望理論也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行為方案的決策者,我們通過對各種供選行為方案進行選擇,以選擇對我們自身最為有利的行為方案。當然,由于我們每個人的認知水平和智力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選擇有利性和自己認知能力范圍內的行為方案。因此可以說參與式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設計,依照自身的興趣拓展知識結構,從而提升自身解決問題和J患考問題的能力。

參與式教學法同樣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前提,學生積極參與是重要學習環節和主要學習過程,教學目的在于大范圍提升教學效果。促成和引導教學的參與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和教學方案,同時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最終主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通過教學設計了一套科學的學習與實踐體系,從而促進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形成相應技能。第二,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三、《計算機應用基礎》中職參與式教學結合參與式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1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計鱷朔刁立用基礎》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課堂組織形式。也就是刻幣在參與式教學z前,首先必須清楚中等職業學校計鱷朔幾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教學中始終把啟發誘導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把學生自醒自晤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充分側獲甲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中等職業教育中,《計鱷朔幾應用基礎》教學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掌握計鱷朔刁立用基礎矢口識,提高學生計鱷朔幾基本操作、辦公應用、網絡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學生初步具有利用計鱷朔幾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能力,逐漸養成獨立思考、主剝才罕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嚴謹的科學務夔和團隊協作意識。

2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翰正、知識、智力水平和先前經驗等來進行參與式課堂教學設計。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對計算機知識了解有限,相關基礎知識薄弱,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學生的學情分析,本著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操作能力的宗旨,制定相關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3根據教學條件和環境因地制宜:參與式教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選擇合適的教學物質條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擁有目前較為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機房,能實現網絡同傳和醫學機能學、醫學信息管理系統教學,確保了運用參與式教學法進行計算機應用教學的物質條件。

4參與式教學過程:要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相關技能,主要是通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操作的途徑來實現。在教師指導學生上機操作練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對每個學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統一而明確操作指示,一方面教學時間不允許,另一方面會使學生覺得這樣的參與學習很麻煩,也很枯燥,從而降低了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同時,計算機應用技術在操作練習上的多樣性,也要求在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我們作為教師不必詳細羅列所有的操作細節。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良好教學方法。例如:我在講授。玉ce辦公系統中的PPT演示文稿軟件時,先用多樣化的示例展示給學生。緊接著講授如何利用演示文稿軟件進行演示文稿的輸人、排版、動作、特效等處理。在講授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首先按照示例進行模擬化操作,然后逐步進行個性化處理,從而讓學生迅速掌握有關演示文稿應用技巧。這種教學方式比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效果要好很多。接著按照學校教學機房設備條件,我校機房是60臺計算機,學生人數在55至60人z間。將學生隨機分組進行實踐練習,一般8至10人為一組,指定每組負責的同學,以確保課堂秩序和對每組學生學習進度的掌控。學生在實踐中可以選取學習、生活中的文字、圖片、表格、音頻、視頻等各種內容作為素材,設計制作多媒體作品。如班級介紹、個人求職、匯報演講等多媒體演示文稿,這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演示文稿不僅可以在投影儀或計算機上進行演示,也可以將打印出來,制作成膠片,同時還可以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中,如上傳到互聯網上進行交流。這些豐富的實際效果展示,必將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習的積極勝。在指導學生完成本節課操作練習后,由每組負責的同學將本組同學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最后分類進行解答和糾正。

四、中職參與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參與式教學班級人數不宜過多,一般以50人為宜,便于分組。在進行教學分組時應掌握每個學生的實踐情之兄,在分組時應采用隨機化的方法,盡量使每組學生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的隋之兄。

篇(2)

二、調動積累、大膽表現

學生投入生活,從不同角度、不同水平獲得的感受,需要再現,需要交流,這時我遵循從說到寫的規律,并設法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中,自然地講出真實的生活感受。

首先,打破框框,大膽講述。為達到此目的,教師要注意:第一,不要限制太死,更不要限制中心、材料、提綱。第二,要有取舍,引導學生分析豐富多彩的生活,進行選材訓練。第三,在學生口述時,不輕易打斷他們的描述,特別是當學生說得興奮、激動的時候,因為這時正是他們心智開啟,創新意識萌動最激烈的時刻,一定要讓他們說出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閃著智慧光芒的獨特感受。

其次,結合實際,大膽選擇。由于沒有心理壓力,沒有框框,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從最熟悉的生活中擷取自己喜愛的題材。如寫一座建筑物,取材于學校的有“小小傳達室”、“老師的宿舍”等,取材于社會的有“理發店”、“小賣鋪”等;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取材于玩耍中的有“釣魚”、“野炊”、“探險”,取材于勞動中的有“釘紐扣”、“刷鞋”、“大米燜焦以后”等。有時我還鼓勵學生從書報雜志中自選漫畫作為說話寫話的材料,學生自己選詞造句、組句成段,生活中的新鮮事給學生帶來作文的動機和興趣,學生心口一致,說寫一致,用筆說話,樂于作文。

再次,結合教學,大膽作文。當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培養起來時,教師應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揭示出的一些淺顯的組句成段的規律,如總分式、并列式、承結式、因果式、轉折式、遞進式和作文的開頭法、結尾法等,讓學生大膽作文,掌握變口頭語言為書面語言的技巧。

三、開動腦筋,參與評改

要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不但要讓他們投身生活,大膽表現,還必須讓他們積極參與評改自己的習作。

1.學生參與評改作文,強調了學生的獨立自主性,突出了學生作文的自我活動,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篇(3)

1.參與式教學的定義

參與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和學生都置于主體地位上,讓師生雙主體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充分發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主體的作用,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探索參與式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已是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都將面臨的新的課題。

2.語文參與式教學的特點

參與學習的特點參與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2.1 參與式學習中有下列幾項:

2.1.1 平等、互助、合作。

2.1.2 尊重多元、形式多樣。

2.1.3 期望所有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利用已有經驗,主動構建知識。

2.1.4 重視過程,促成變化。

2.1.5 語文課堂的參與式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合作性、互動性,理論聯系實際、具體與抽象相結合。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魯班和魯板》教學時,引導學生模仿鴨子用腳蹼滑水的動作,并將閱讀和美術結合,叫學生畫下魯板,讀讀畫畫,使學生把抽象的語言化為形象的圖畫,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2 語文參與式學習的方法

2.2.1 轉變教師角色觀念是首要條件。參與式學習中,教師是一名組織者、引導者;同時也是一名參與者、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習者及反思者,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在參與式學習中師生地位是平等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參與式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輕松感”、“解放感”,才能有利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集思廣益,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勤于動口、勤于動手、勤于動腦、。

2.2.2 精心設計參與式環節、問題,是重中之重

課堂參與式學習活動操作環節。在大班制的前提下,語文參與式學習仍以班級授課為基礎,以小組參與式為基本形式,參與式教學課堂活動操作的主要環節是:引、讀、議、練、結。

2.2.3 課堂參與式學習活動內容的設計。課堂參與式學習活動內容的設計也可歸結為四點:①教師設計語文參與式內容,確定參與式目標;②指導各參與式小組開展活動;③學生小組匯報與反饋;④師生點評、評價、歸納。

2.2.4 設計參與式學習內容要合理。在參與式學習教學中,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展示參與式學習內容,呈現參與式學習目標。開展小組活動一定要找準時機,針對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的放矢的開展,為了使參與式學習真正富有成效,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需深入理解教材,精心設計適宜于小組參與式的語文問題,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梯度,討論題設計應遵循“難度系數大于個個能力,而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有如下幾點適合用于參與式討論。

①個人操作難以獨立完成的問題;

②實踐題,有多種解題途徑時;

③面對的提問是規律性問題時;

④當學生意見有分歧時;

⑤問題的解決涉及知識點多或開放性問題,答案不唯一或難以獨立分析完成的;

討論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式學習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更好進行。語文教學中,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的問題,必須要有自己一定的語文知識作為基礎。只有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程度再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2.2.5 構建合理參與式小組,是關鍵一環

構建合理的參與式學習小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合理的參與式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取長補短、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探究問題的效果,從而有效解決的問題。因此,一般按照“組內差異性,組間相類似”的原則進行分組,語文基礎較好的同學與語文基礎較弱的同學混搭。同時,也可根據學生興趣傾向、學習能力、守紀情況等進行小組成員合理搭配,組成一個小組。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覺得自己是活動中的一員,真正體驗參與式學習一員。

2.2.6 建立實效評價方案,是參與式學習成功發展的關鍵。從評價方式看,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參與式學習的評價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重視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不能只憑語文成績來一味評價學生。

參與式是一種品質,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和長期地訓練;參與式學習是一種形式,需要教師優質地組織和高效的實施,才能使真正的參與式落到實處,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課堂參與式教學的實踐,能大大增強班集體的內聚力,使學生之間團結互助、互相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困難也減少了;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參與式氣氛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交流參與式過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長處,也發現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學生不僅獲得了語文知識和技能、發展了語言文字能力、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品質,為將來步入社會與人參與式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2] 楊九俊,吳永軍.《建設新課程:從理解到行動》案例卷.2003(8).

篇(4)

在課程實踐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師,必然能夠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課程參與中的自由是指學生自主而非強制地學習的一種狀態,它可以分為內在自由與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課程運行中教師允許相互交談,學生可以選擇他們想做的事,能夠按照他們的意愿參與課程實踐;內在自由指學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學生主體參與的課程實踐就必須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內在自由。自由意味著權力與責任,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課程主體,他們應該有自主性參與課程的權力。學生的責任感往往是在他們自主性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同時,學生在課程運行中要主動參與就必須有一定的自,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沒有自,就不會產生主動參與;沒有責任,主動參與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沒有任務,沒有目的,不受教師的指導等。學生的自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主動參與與活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活動是它的目的、對象與內容,離開了活動就談不上主動參與,它昭示著人在活動中的能動性、自為性。活動不會自動地產生在主體面前,正是人的主動參與才使活動成為活動,成為展示人、發展人的重要途徑。主動參與強調學生對活動的親自性、卷入性,它表征著學生個體對課程實踐的一種態度與方式。主動參與是對活動的創造、運演,它決定著活動的方向、性質以及結果,使活動具有較強的建構性。參與是前提,決定著活動的始發:參與是過程,決定著活動的質量。現代課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動參與基礎上的活動,活動基礎上的發展。師生關系民主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重要保證,要使學生在課程運行中主動參與,師生關系必須是民主性的,否則學生的參與就不是主動性參與,而是被動、消極的參與。在課程進行中,教師應當放棄外在性權威,努力形成以知識素養與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藹可親為外部特征的內在性權威,與學生平等相待,這樣才能形成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

1 營造氛圍,激起主動參與的興趣

堅持教學民主、平等、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能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學生在寬松、愉快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激發他們主體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復習教學中,抓住知識間的聯系,充分尊重、相信學生,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合作氛圍,首先提出合作學習方法,即看到一個“短文閱讀”可以就有關知識聯系起來,然后教師運用多媒體逐個講解,先組內互問互答,再讓每一個小組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并提出一個問題給下一組同學回答。這樣小組成員就能積極合作,圓滿完成了復習的任務,激起了學生參與合作的興趣。

2 優化組合,增強主動參與的信心

組建學習小組時,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既要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建組原則,還應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通常4~6人為妥,組長宜實行輪換制,各組間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建組后,要求小組成員相互友好,坦誠相見,民主平等,并適時組織一些小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時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互相關愛的真摯情感,既學會了合作,又增強了參與合作的自信心。

3 精心設計,激發主動參與的動機

動機是內驅力,主體參與需要一種內在激勵的力量。如果學生對自己從事的探索活動具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這種內驅力就能把學生內部的精神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動。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設計既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效應,又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認知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實踐活動題,提高同伴間合作的效率。

4 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用”語文

篇(5)

采用自由組合、抽簽等方式建立學習小組,每組以4~8人為宜,結合組員的性別、能力、個性等情況進行角色分工,包括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確保每個組員均承擔一定的任務。根據實際需要,一段時間后可以對小組進行調整。

2.教師確定討論題目,要求學生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教師提前將學習內容及教學重點和難點以思考題、案例分析等形式分解為教學目標。將思考題、案例分析題以小組分發,每組學生可根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目標,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明確學習目標,了解需要什么樣的教學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教師可根據每組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提出相應的問題,充分了解并記錄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同時提業經濟學習網站的網址、產業經濟學期刊以及相關的參考書目錄。每個學習小組可選擇一類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作為本組的學習目標;課后針對所選內容及問題進行討論,將查閱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在產業結構理論的學習中,可結合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討論我國的產業結構演進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在產業關聯理論的學習中,結合所學的投入產出法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可選取某一地區進行簡單的投入產出分析,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方法。在產業布局理論的學習中,可結合產業布局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分析產業集群的基本構成單位、特征、種類以及我國現階段產業集群的發展情況;在產業組織理論的學習中,可以根據SCP框架的具體內容,即市場結構中的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進入與退出壁壘,市場行為中的價格行為、非價格行為、企業組織調整行為以及市場績效中的各項指標等,選取具體某一產業討論分析產業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發展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見解。

3.在師生相互討論溝通的基礎上形成教學方案初稿

通過師生討論、建議書或頭腦風暴等方法,學生和教師均可通過相互取長補短來修改完善個人的見解。教師需要同等看待每位學生提出的見解,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闡述想法的機會。通過深入學習討論,各小組形成解決問題的初步設想;根據設想由學習小組拿出教學方案初稿,教師對學生設計的教學方案初稿提出意見與建議,學生根據教師的意見進一步修改教學方案,并形成教學方案定稿。這一階段要求師生間的通力協作,所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應切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遵循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比如,在學習“產業結構演進模式之雁行發展模式”時,學習小組可以首先以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為例介紹“雁行模式”;再聯系中國實際,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類似于早期日本推行“雁行模式”時東亞各國經濟發展狀況“;雁行模式”在中國可以有一個創新性發展,介紹并引導學生思考“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長三角”的產業轉移中,河南正面臨的眾多機遇和挑戰。

4.要求學生登臺匯報講解,引導全體學生獨立自主思考

每組派一名代表將本組的教學方案進行匯報,并對疑難問題進行著重分析講解,啟發全體學生對該組內容的思考,全體學生亦可作補充或質疑提問。教師需對關鍵問題及時提示,引導全體學生自主思考。各組匯報后,對于學生有價值的見解和看法,指導教師應給予相應的肯定;對于有新意但尚欠成熟的認識,教師應給予一定的鼓勵與幫助;對于一些不恰當的想法,不要急于評判,更不能輕率否定,應予以尊重的基礎上分析引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自我矯正。

5.進行考核評價與歸納總結

最后,由教師對每組的匯報內容進行點評,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完善建議。當然,他組同學也可以向匯報的同學提出問題,自由討論等。最終由教師根據公平公正原則對該組匯報的內容打分,所打分數即是該組每位同學的分數。在此過程中,學生各方面能力,如團隊協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均得到有效鍛煉與提升,更重要的是對學習知識的把握與理解更為牢固。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對教師的要求

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應用,對授課教師的知識儲備水平、課堂調控與組織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好參與式教學的應用設計,需要教師進行積極進行角色轉換和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即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參與者;同時還應以職業和專業的敏感,不斷拓寬自身知識面,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了解和研究本學科發展前沿和社會熱點,以保持教學內容的鮮活性。

1.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為一種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理念與模式,參與式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自覺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節和優化師生關系,形成“教”“學”共振,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教師在具體設計與實施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應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真正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思考與學習的討論。

2.具備調控課堂節奏的能力,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參與式教學過程雖以學生為主體,但并不是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不是不需要備課,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確定具體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提供適合教學活動的材料案例;教師在課中要恰當引導,調控教學圍繞目標開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參與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在課前設計好教學過程的時間,在課中調控好課堂匯報的節奏,保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3.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參與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做好教學的“引導者”和“協助者”,給予學生適時恰當的鼓勵,同他們相互討論、分享觀點,認可他們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結論,這將給予他們極大的自信。特別是當好學生討論在最激烈、最高漲的時候,要關注學困生、不善表達和發言的學生,在保護自尊心的前提下,鼓勵他們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中。通過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居高臨下”式的空洞說教,選擇恰當有效的活動形式,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和方式,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有效引導參與式教學模式深入實施和應用,還必須在政策上給予教師進行參與式教學模式實施的空間,進行考試方式的配套改革,建立新型考評體系,即打破傳統機械記憶、閉卷考試的單一形式,變“終結性考核”為“形成型考核”。

篇(6)

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目標,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大趨勢。初中語文是參與性極強的課程,但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相對較小。首先,受升學壓力的影響,“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和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導致教學價值觀主體性缺失和學生主體性缺失。其次,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常常壓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個性發展,學生缺乏參與性,難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參與式教學法正好為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新理念找到了實踐突破口。

一、構建和諧課堂,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一定程度的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和發展自身主動性的過程。它確立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皇帝的新裝》時,為避免“學生說說笑笑,課堂熱熱鬧鬧,要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則茫茫然”的現象,我事先在學生中組織了兩個備課小組,不給任何資料,完全由學生去理解;為把握課堂真實情況,確保課堂紀律,還安排了4個學生進行記錄(其中包括兩個好動的學生)。從同學的記錄、課后作業、學生“老師”的反映以及學習心得交流的情況來看,這一堂課非常成功,學生們不僅自主解決了字詞,正確理解了課文的主題(做人不能虛偽,要誠實),了解了安徒生的一生,而且對課文進行了延伸,由文本走入了現實,就“騙子為何能行騙成功”“皇帝為什么要穿‘衣服’游行”“當時你若在場,你會怎么辦”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并講了歷史上的一些以假為真的故事。

二、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以己為尊,先入為主地引導學生被動接受預設中對課文的確定解釋。這種“以己為尊”的教學導向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必然會禁錮學生的思維,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潛能。

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交還給學生,營造生機勃勃的教學氛圍,就能提高教學效率。語文合作學習能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的學習;語文合作學習以寬容的心態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身心愉悅,主動、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語文合作學習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習都能得到發展;語文合作學習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互相激勵,集思廣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形成認知沖突,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矛盾是激發一個人興趣的最好載體,有了矛盾就有了明確的辨別方向,也就有了思考的明確目標。教師在課堂中要好好利用學生觀點的矛盾之處,提出引起學生爭論的問題,就能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這樣既可以“迫使”學生熟悉課文,形成看法,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又利于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行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及獨立地發現問題、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資料、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來獲得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在探究學習中,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研讀教材,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研究學習,提出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入社會,調查研究,學會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如學生可結合生活實際,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深入調查,搜集資料,開展調查研究。

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更好、更有效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學生自己親身參與和實踐,獲得豐富的體驗,形成正確、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篇(7)

一場好的電影必須是主配角各司其職,課堂教學也是這樣。要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就必須首先明確學生課堂主人公的地位。

教師必須在思想上提高認識,摒棄原有的“控制課堂”的做法,確立“引導課堂”的教學觀念。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教育學生樹立主人公意識,使其成為自覺的學習主體。只有師生統一認識,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師應該合理運用課堂導入藝術,在一堂課的開端就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先入為主。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出疑問、自己解決問題收獲新知。

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供條件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在人類的認知活動中,認知結構是通過主體、客體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構起來的,活動是主客體之間的聯系點。要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完成課堂教學的認知要求,就必須積極組建活動這一聯系點。

課堂討論是構建主客體聯系的常用手段之一。安排學生分組討論,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而且能夠使其獲得對知識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在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被激發出來,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辟多元渠道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作為語文教師,其任務不單單是教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指導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去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取具體的學習情境,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在多年的實踐中,筆者逐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

1.充分利用課本,創新閱讀教學

課本是課堂學習和教學最重要的工具,怎樣能使這個工具發揮最大的作用,許多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亦是不斷摸索。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提醒教師不僅要摒棄將課本單純作為習題集使用的錯誤觀念,而且要有“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理念。要指導學生讀好課本,充分掌握知識,更要充分利用課本,完成閱讀能力教學。比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標注課本,指導學生查閱工具書,教導學生完善讀書筆記等,使學生在課前充分預習。這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勤于發問,從而融入到教學互動中。

2.加強動手鍛煉,強化直觀教學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很好地形成,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多利用一些直觀的教具,強化直觀教學,從而使得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

3.尊重科學規律,倡導理解記憶

語文學習需要背誦和記憶,但是,依靠死記硬背讓學生掌握知識是一種錯誤的教學理念,這在今天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記憶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尊重科學規律,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活學活用。

四、延伸課堂,給學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間

篇(8)

二、關注課改動態,了解學術前沿

積極參與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因為基層教研活動不僅有優秀教師的課堂展示,還有優秀教師和教研員的點評,這些都是我們檢驗自己課堂有效性的對照點。同時我們應通過現有的網絡資源、教學雜志等了解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如非常貼近我們一線教師教學工作的《體育教學》雜志論壇、《中國學校體育》BBS、體育教師QQ群等,這些都集聚了全國各地的權威專家及優秀體育教師,他們會將最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及方法與大家分享,同時我們可以提出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疑惑與見解,得到專家和老師們的指點和認可。《中國學校體育》的“草根爭鳴”論壇,切實解決中小學一線體育教學的疑難問題,依靠專家引領,匯聚眾人智慧,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一線教師更好地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我們在參加論壇提出自己見解的同時又能學到其他一線教師的一些經驗。如:總57期“怎樣確定體育課的觀課指標?”、第62期“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等話題對于我們上好一堂公開課都有很大的幫助。筆者在上水平二《跪跳起》公開課時,針對該水平段學生運動覺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對簡單的動作有所控制,動作的精確性、靈巧性逐漸增強的特點,如何更好地完成設計跪跳起動作教學環節,在中國學校體育讀者群中拋出問題,在專家和一線教師的群策群力下,采用圖片與示范相結合,幫助與輔助相結合的方法完美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理論聯系實際,有效落實理念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不光如此,我們還要注意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因為學習理論知識是提高體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在正確理念的指導下才能上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課。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用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實踐的策略是:首先,我們要明確新課標理念下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和課時要求,讓自己的課堂行走在正確的航線上。處理教材時,要從整體上把握,進行立體化教學。教師只有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充實自己,才有可能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同時確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將教與學有機結合,確保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加強實踐性教學。有了新理念,就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加以實施,否則就變成紙上談兵了,因此,學習新觀念是基礎,落實觀念才是根本。第三,善于總結教學創新性實踐經驗。教學的發展在于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因此,要不斷總結自身的創新教學經驗,同時還要借鑒與學習他人的創新性教學經驗。第四,經常總結與反思。在理論運用實踐過程中,有的是成功的經驗,有的是失敗的教訓,因此,我們要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成功的經驗要發揚光大,失敗的教訓更要認真反思。第五,做好體育課堂“育人”的工作。在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培養學生社會適應領域目標,就是要求在運動技術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筆者在上《平衡游戲》公開課的單腳平衡站立游戲中提出游戲規則,在十秒鐘內單腳站立,如未到十秒就兩腳落地的,即為挑戰失敗。游戲過程中老師發現有些同學兩腳落地后又將腳抬起來,游戲結束時,教師表揚了失敗的同學,理由是失敗的同學具有誠實的精神。這種評價方式使同學們明白了誠實的可貴,從而達到社會適應領域目標要求。

四、同行虛心求教,反復評課磨課

備好課是上課的前提,但它只是停留在理論的基礎上。是否安全、有創新、易操作、有實效上還必須通過教學實踐的檢驗,所以備好課后要進行磨課,并請組內老師、校外老師、教研員、校外專家聽課指導。磨課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中常用的方式之一,是為了達成更佳的教學效果,圍繞某個教學主題,在特定時期內通過多種教學研究形式,借個人或集團隊之力反復推敲,打磨而形成好的教學方案的過程。磨課的好處主要是:首先,磨課能指導教師深刻理解教材。其次,磨課能指導教師精選教材。第三,磨課能指導教師豐富教學手段。第四,磨課能指導教師學會精益求精。“寶劍鋒從磨礪出”,只要好好磨課、多次磨課,我們課堂中的疑難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如上小學靈敏素質教材的公開課,筆者在設計靈敏梯創新游戲“鉆山洞”的時候,認為利用靈敏梯作為“山洞”,學生從底下穿過,是一個鍛煉學生靈敏素質和合作能力很好的游戲,但由于小學生對事物好奇、好動、自控力相對較差,在實踐過程發現,學生很難從靈敏梯底下穿過,學生間容易碰撞,所以利用靈敏梯游戲“鉆山洞”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可行的。當然,這里的“磨”要把握好“度”,有些老師為了讓公開課教學結果“如愿”,避免出現冷場或難于處理的教學環節,事先在要上課的班級里反復試教,不但使課堂失去真實性而且也磨失了學生的興趣。

篇(9)

1 基礎英語教學在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重要性

2003年國家教育部批準實施了新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大綱明確指出,基礎階段(一、二年級)基礎英語(即綜合英語)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認為這其中的基礎知識不僅僅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篇章結構、語言功能/意念等,還應包括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了解。廣大一線教師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還應該注重文化因素的滲透。基礎英語的后修課程高級英語教師反映,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知之甚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語言的學習。根據幾年的基礎英語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文化知識的滲透應從基礎階段即基礎英語教學開始。

基礎英語課在一、二年級中所占比重相當大。在筆者所在的學校,一、二年級基礎英語課每周6學時,周學時占基礎階段英語課46%。這個數字足以說明基礎英語教學在整個基礎階段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對學生基礎英語學習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學習意識非常強烈,迫切希望了解他們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等文化。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文化因素滲透的越多,學生對所學課文的了解就越深刻。

2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中心概念提出來,并且將它的含義系統地表述為:“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后來,美國一些社會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修正了泰勒的定義,補充為“實物”的文化現象,把泰勒的定義修正為:“文化是復雜體,包括實物、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林紀誠,2002)

關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中外學者紛紛對其進行闡釋。Claire Kramsch (1993:1) 在關于語言和文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在語言學習中不是可有可無的第五種技能,排在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之后。文化從學習者開始學習外國語的第一天起就始終滲透其整個學習過程中,一不注意,它就會使他們心神不寧,使他們在交際技能方面的缺陷暴露無遺,向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戰。”

外語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文化在外語教學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語言也是一種文化,是廣義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講的文化知識既包括講英語國家的同一時代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時代的文化。

3 如何將文化因素導入基礎英語的教學中

全國許多高校的基礎英語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李觀儀教授編寫的《新編英語教程》。《新編英語教程》是一套綜合性訓練的英語教材,是供外語學院和其他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基礎階段使用的教材,該教材側重于聽、說、讀、寫四項語言能力的培養,并附有一定的翻譯練習,再加上配套的練習冊,突出了基礎訓練的比例。教材的編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揉綜合性與靈活性于一體,既便于學生的學習訓練、又便于教師的教學指導(郭文海,2003,9)。筆者根據自己在實踐教學中的經驗,以《新編英語教程》第三、四冊為例來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有意識地將文化因素導入基礎英語教學中。

3.1 政治歷史參照

政治文化因各國而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背景。我們以《新編英語教程》(以下稱教程)第三冊的第五單元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Chunnel為例來說明政治文化對我們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本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描寫英吉利海峽在開通前英法兩國人民對其的態度;第二部分簡要地介紹了當時工程的進展。如果學生對兩國關系的背景不了解的話,很難理解英法兩國居民對英吉利海底隧道開鑿的抵觸情緒。對相當簡單的一句話如果沒有歷史背景,學生很難理解。一位退休公務員說,“I’d rather England become the 51st state of the U. S. A, than get tied up to there.”為什么講話人寧愿讓英格蘭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個州,而不愿與法國連接起來。一個法國農民說,“I went to English once. Never again. All they eat is ketchup.”我去過英國一次,再也不去了。他們吃的都是番茄醬。如果我們對英法兩國的歷史關系作一概要的了解,就不難發現為什么兩國人民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英國與法國之間的矛盾沖突由來已久。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國成為威廉一世,之后,法國文化與禮儀在英國貴族中占統治地位。1154年,亨利二世奪回英國王位。1337年,英國的愛德華三世奪取了法國王位,導致了百年戰爭的爆發,百年戰爭時斷時續,一直打到1453年。兩國的戰爭在14、15世紀繼續進行。1689-1815年英法之間為爭奪在北美大陸的控制權不斷產生矛盾,英法兩國的矛盾一直持續到1818年拿破侖在滑鐵盧慘敗,這也是英法長期爭斗的結束。了解政治文化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至關重要,倘若沒有涉及這部分內容,整篇文章無法下手。

3.2 文學作品欣賞

篇(10)

在目前開放式教學難以完全取代傳統教學的情況下,課堂即興討論既不需要擠占理論教學過多的時間,也不受學生人數的限制,可以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始終,是參與式教學的一種很好的常規實施方式。

2.專題討論。

專題討論與課堂即興討論不同,需要有相對完整的一段時間加以保證,一般一個專題的討論至少需要1節課或者更長的時間。專題討論一般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合同法》相關的熱點問題或者典型案例,要求學生圍繞該問題在課后完成資料收集,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小組代表闡述己方觀點并接受其他組同學的提問,由小組成員進行回答。相比于短時間的課堂即興討論,專題討論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參與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不僅授予學生理論知識,更教會其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是專題討論的重要意義。

3.課堂辯論。

課堂辯論可以以多種方式展開,模擬法庭、角色扮演都是可供選擇的方法。辯論是法學學科的特色所在,法學的魅力可以在辯論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合同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設置幾次課堂辯論,允許學生自由表達意志。教師同樣可以通過分小組的形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成員根據老師給定的案例,課后查閱資料、查找論據。課堂上可以分飾各個角色,進行辯論。與專題討論不同,在課堂辯論中,學生主要通過對抗式的交流方式力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通過辯論,使模糊的問題清晰化,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參與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瓶頸問題

長期以來,雖然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教學方式的改革,但是,傳統教學方式的主導地位還是未曾改變。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教學計劃、教學資料、教學場地、課堂規模以及師資力量都限制了參與式教學的真正全面開展。清華大學過增元教授曾將參與式教學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四點:(1)開放式的教學內容;(2)提問式的授課方法;(3)無標準答案的習題;(4)論文形式的考試。以此為標準,反觀我們現行的教學,教學內容受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限制,內容與過程基本固定化。授課方式受課時安排、課堂規模的限制,傳授式的教學還是占有主導地位。在評價標準方面,基本還是采取傳統的卷面考試為主,期末成績在整個評分體系中還是占了過半的比例。筆者在《合同法》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標準等各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受主客觀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離參與式教學的全面實現還有一定的距離。其次,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缺乏學習的參與熱情。筆者在《合同法》的講課過程中,經常穿插相關案例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真正能熱情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部分學生只是靜等老師公布答案。另外,筆者也發現在參與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搭便車”的現象比較常見。參與式教學對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要求比較高,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往往由學生分組自主學習,查找整理相關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最后的成果,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種方式就給部分自主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付出努力,最后卻分享了其他小組成員努力的成果。不僅自己學不到相關知識,也造成了評價結果的不公。最后,開展參與式教學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參與式教學中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扮演了學習管理者、課堂組織者和知識創新者的角色。通過參與式教學方式在《合同法》課程中的運用實施,筆者認為,要組織一個成功的課堂,教師應具有以下能力:較強的管理能力和嫻熟的管理技巧,這是組織一個成功的參與式教學課堂的基礎;良好的溝通技能和應變能力。教師作為課堂的管理者和組織者,需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包括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應變分析能力;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設計能力。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如何設計一個高效、知情意和諧統一的課堂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個很大挑戰。

三、提高參與式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1.學校應該賦予教師更廣泛的自,營造開放式的教學氛圍。

每一門課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性,教師在開放式課堂的建設過程中往往受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等限制,無法真正根據其意志來實現課堂的建設。以《合同法》為例,合同的案例往往來源于實際生活,隨著生活的不斷發展,案例也在不斷更新,因此教學內容的設定及各部分內容需要的時間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但是由于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的限制,教師的調整權限很小。在評價機制上,雖然學校也在逐步調整平時和期末的評分比例,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但多數課程還是以期末成績為主。筆者認為,學校應該在教學與評價方面賦予教師更廣泛的自,這將有助于更好地營造一個開放式的教學氛圍。當然,筆者所主張的自的放開并非完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放開,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限、逐步的放開。

2.教師應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明晰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參與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和學習策略,主要貢獻在于把教學的中心從教師向學生轉變。參與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在明確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與教學能力。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是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是教學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最親密的伙伴與朋友。教師應該將課堂設置成為一個開放、寬容的討論場所,以引導的方式代替布道式的教學,以平等友好的交流代替說教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定要以一個研究者、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慢慢探索,慢慢發現。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要不惜贊美之詞,當學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時候,不論結論是否正確,均要發掘其觀點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與贊揚,這種肯定和贊美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3.課堂主題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設置一個開放、寬容的討論環境是參與式教學成功開展的基礎。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主題則是其開展的關鍵。教師設計的主題既要緊扣課程內容,又要結合于實踐,同時具有一定的可探討性。如筆者在《合同法》的教學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大意為某家電商店售貨員由于粗心大意漏看數字,將價值2897元的商品錯標成了897元,購買者見價格便宜,購買兩臺,導致商場損失4000元。由于買方是信用卡付款的,商店找到買方后要求其補交4000元或者退貨。但買方認為買賣關系已經成立,而且錯標價格是商店的行為,自己沒有過錯,所以堅持合同成立并生效,商店不能反悔。對于這個案例,既緊扣了合同效力部分的理論內容,又來源于實際,一開始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筆者把學生分成兩方,一方代表賣家利益,一方代表買家利益,雙方展開了爭論。當時,多數學生傾向于買方的觀點,認為是商店營業員標錯價格,與買方無關,因此賣方不能反悔。但是隨著辯論的展開,加上老師適時的引導,最后學生明白了這是一個由于賣方營業員對自己的行為發生重大誤解而產生的合同,重大誤解在我國合同法中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因此,商場主張買方補交4000元或者退貨是能夠得到法律支持的。案例最后的結論改變了學生對該類事項慣常的認識,學生普遍反映這次的課堂討論非常有意思,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在這個案例的講解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多數學生接受了筆者對該案例的分析結果時,有一位學生卻始終堅持“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單方面的過錯承擔責任”的觀點。認為既然損失是由于賣方營業員錯標價格所致,那么損失理應由賣方(最終由賣方營業員)承擔,與買方無關。對此,筆者沒有以教師的身份,以“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要論來壓制學生。而是首先贊賞了學生的質疑精神,承認了他觀點中的合理部分,但同時也分析了我國法律之所以如此規定的理由:假設我們把案例的金額放大,這次錯標價格的損失不是4000元,而是4萬元甚至更多,那么營業員是否就應該為自己的一個疏忽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呢?這樣的結果是否公平呢?這位學生在認真思考了筆者的提問后,意識到了是自己考慮不周,接受了筆者的解釋。

上一篇: 營造技術論文 下一篇: 企業會計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激情五月天综合 |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