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04: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天然產物化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根據不同專業,詳解重點以突出其專業特色
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是任課教師經過詳細研討能最終下來的,如何在有限的學時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常需要針對授課專業來確定。《天然產物化學》這門課程涉及化工、食品、藥品、保健品及農藥等好多專業,教師首先應明確課程在該專業構架中的位置及作用,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進行適當的取舍和必要的補充,在講授過程中有所側重,根據具體專業突出其專業特色。
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關鍵的核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介紹與本專業關系密切的部分。針對化工專業,教師授課時應緊緊圍繞教學大綱,交待“提取~分離~鑒定~結構~性質”,這一學習主線,即化學結構決定理化性質,理化性質決定提取分離,結構鑒定運用理化性質,鑒定的結構成分具有藥用活性等進行重點、難點講解。教學內容除了講解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與結構鑒定的一般方法之外,就應該重點對糖和苷、苯丙素類、醌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萜類和揮發油、三萜及其苷類、甾體及其苷類、生物堿類天然產物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結構鑒定以及生理活性的進行系統討論,并結合實例講解生物轉化和全合成在然產物研究中的應用,以突出其專業特點。
針對食品專業則既要講授經典的天然產物,如黃酮、生物堿、皂苷等,又要講授其在食品、藥品、保健品及農藥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學結構。以往的教學內容由于參考植物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的講授,其重點大都集中在介紹具有顯著藥理活性的天然產物的理化性質、結構特點、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方面,沒有體現具體專業特色,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沒有選取講授的核心知識[2-3]。如有些內容在具體專業其他科目中已經學過的,可以刪去不用,例如《天然產物化學》課程中的多糖類、蛋白質類以及氨基酸類的內容與前述的重復,所以可將這些內容刪除。為了彌補分析化學課程相關知識的不足,學校應該提前開設選修課應用光譜解析,以方便學生在講授結構鑒定部分時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
2 用“研究性學習”教育理念來指導和組織教學
用“研究性學習”教育理念來指導和組織本課程的教學,能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具體天然產物化合物的講解來概括總結該大類化合物的共性與特征,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現狀;學完一章后,布置小論文題目,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查閱一定數量的文獻寫出讀書報告并將出色的報告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討論,從而也培養學生閱讀專業書刊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和習慣。同時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3 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授課,加強課堂信息量
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授課,加強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多地學到天然產物化學的基礎知識與研究方法。多媒體教學以生動形象的圖、文、聲、動畫等信息來表現學科教學內容,具有清晰、美觀、生動、信息量大的特點,非常有利于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例如一些中藥材圖、各類化合物的復雜結構、提取分離流程圖、化學反應過程、各種化合物的譜圖較多,通可以用多媒體進行直觀而清晰的演示,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
4 利用不同的化學軟件,形象直觀地呈現天然產物化學結構
《天然產物化學》是基礎有機化學的延伸,《天然產物化學》的發展促進了化學理論、化學實驗方法、化學成分分離鑒定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生命、醫藥、農藥、功能材料學科的進展。《天然產物化學》是有機化學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藥物化學、農藥化學、中藥學、食品科學、林產化學工程、材料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學習本課程有助于學生了解自然界中動物、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的化學奧秘,有助于發現、改造和利用天然產物。對于《天然產物化學》課程來說,所教授的內容涉及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結構、三維立體模型以及圖譜的解析。而目前天然產物化學教材中對于復雜天然化合物的結構以及結構解析僅僅是一般羅列和簡單描述,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容易感到天然產物化學內容復雜枯燥、理解、記憶困難。如何將這些內容清晰、美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天然產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的課程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主要powerpoint幻燈片為載體)正在徹底改變傳統的板書加教案的模式。目前各種化學軟件琳瑯滿目,功能與繪圖效果各異。所以應將多媒體課件與化學軟件有機結合,制作出精美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可徹底改變本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
5 與時俱進,突出教學內容前沿性和新穎性
天然產物化學內容豐富且不斷發展,授課教師在講解本課程時要與科研發展同步,吸納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關注研究動態。授課過程中可以穿插介紹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與研究實例。比如給學生講解我國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已經取得的一些成就,如抗瘧藥物青蒿素、抗老年癡呆癥藥物石杉堿甲的合成等,講解歷年來在天然產物化學領域做出過杰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化學家們的故事,比如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的故事。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天然產物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對該領域的研究動態有所了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從課程授課之初就把學習和專業理想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6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國藥科大學;中國藥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3651
國內刊號:32-1708/R
郵發代號:28-30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551-02
天然藥物化學(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重點講授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結構類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的基本知識,藥學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藥物及其制劑的研究和開發、藥物制劑的生產和質量管理、臨床藥學、藥物分析、醫藥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1,2]。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達到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知識水平,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在保證傳統理論體系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加大教學信息量,提高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質量。我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注重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進
1.1緊扣重點、難點:天然藥物化學涉及到有機化學、波譜解析、生藥學等方面的課程內容,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緊密圍繞教學大綱總論部分。總論主要介紹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別和化合物結構測定的一般原理,而后面的各章節主要講解各類天然化學成分的結構性質,提取、分離、鑒別和結構測定的內容。首先, 在課程學習的開始,抓住學生的興趣,循序漸進式教學是關鍵。在天然藥物化學總論部分,應該結合天然藥物的發展歷史和著名的天然產物開發成的上市新藥實例來講解這門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讓學生了解到:天然藥物就在身邊,天然藥物化學是把天然產物開發成新藥的橋梁。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后,對我國科學家在天然產物方面的研究及貢獻、對我國學者近年發表的高水平學術文章都適當地做了一些介紹,授課時還重點介紹一些著名天然藥物如青蒿素、喜樹堿、紫杉醇等的開發過程。使學生充分認識天然藥物化學在藥學中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啟發式教學,自我學習: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啟發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在老師“啟”的引導下自覺積極地要求學習并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在課堂上常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通過有趣的事例、具體的實驗、科學的數據使學生首先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藏紅花為什么在花的初期不紅而越開越紅呢?又如關于鞣質中這個“鞣”字的寫法,即皮革的柔軟,可以說明皮革中的成分,又如在講解皂苷新課時,先提問常用中藥人參有什么生物活性,接著問人參為什么有這樣的生物活性,里面究竟有什么成分呢?這些問題都出自學生身邊,他們熟知的現象,更想知道原理。這樣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促使他們深入思考,激發他們探索問題、主動學習的熱情。
1.3注重教與學的交流:天然藥物化學的一個難點在于對已學課程的綜合應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必須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波譜學知識在天然藥物結構解析中的應用,涉及到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波譜分析等多門課程的內容,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我們從有機立體化學基本理論開始引入,充分調動學生的立體空間想象力,使學生對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不再感到難以理解與想象,在講授三萜化合物、甾體化合物中效果很好。很多教師看來非常簡單的概念如色譜,學生可能感到抽象。因此對于增加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將實驗流程生動地表現出來,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例如在學孔吸附樹脂和凝膠色譜法時,我們做了吸附柱和分子篩的動畫進行演示,將其原理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2強化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
2.1不斷調整實驗內容,提高實驗講義水平:天然藥物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任務是以驗證方式強化理論教學內容,以綜合或設計方式培養學生提取、分離及鑒定天然藥物中有效成分能力。還有很多學生僅觀察現象而不善于深究其中蘊含的原理,如過濾時不知目標成分在沉淀里還是濾液中,分離萃取時不知成分在上層還是下層等。我們適度增加實驗時數,實驗項目類型相互交叉滲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比如在驗證型實驗中安排的是一些重要類型化合物的定性鑒別,要求學生利用不同類型化合物的特有化學性質,通過正確的操作,區別不同類型化合物,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各種類型化合物定性鑒別的方法。重新編寫實驗講義,引人創新性實驗,減少了驗證型實驗,增加了應用性強的綜合型實驗[3]。比如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和微波輔助萃取法所需設備簡單,使用范圍廣、效率高、污染小,可適當引入實驗教學,既可以減少藥材、試劑用量,又可縮短實驗時間,有助于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2.2重視實驗報告,增強實驗科研含量: 在以往的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多采用單一驗證式知識型模式。實驗內容、步驟等在教材上都已列出,學生通過預習,實驗時只要“照方抓藥”就可完成實驗。我們要求學生的實驗報告以科技論文的格式書寫,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創造、表達、綜合等各項能力,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基本素質實踐表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實驗老師在實驗中首先準備大量的有關每步實驗問答題和思考題,在實驗中要求學生回答和解決,老師對每次提問情況做記錄并把它納入學生平時實驗成績。比如在蘆丁的水解過程中,蘆丁在酸水中并加熱的條件下,燒瓶中變化是先混濁的,然后變成了澄清的溶液,溶液沸騰后一段時間,溶液的顏色有黃色變成了鮮黃色,我們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所產生的現象和變化,學生在認真思考后得出蘆丁和槲皮素的溶解度差異是該現象的本質原因;如果有的學生觀察不認真,有的現象就看不到,更不用說解釋了。
2.3開設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實驗能力:近幾年來,我們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中嘗試開設學生設計性實驗。具體辦法是:由教師集體命題并只給出實驗題目,學生必須主動查閱文獻,并加以歸納總結,制訂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供教師審閱,選擇可行性實驗方法,并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對自己所選的工藝路線及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實驗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我們將教師的科研實驗引入到教學實驗中去,給學生提供一個進行部分研究性實驗的機會,從而學到更多實驗技能,同時學生的實驗結果也為教師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資料。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增加了自主設計實驗比例,將科研實驗思維引入到教學實驗中去,給學生提供一個進行部分研究性實驗的機會。例如,我們將“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系統預試驗”的實驗內容設計為“某藥材的提取、初步分離及成分預試”。實驗按照科研實驗的常規方法進行,即先將藥材粗粉用工業甲醇或工業丙酮提取,回收甲醇或丙酮,提取物以適量水溶解,分別以不同極性的有機溶劑(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等)萃取,再分別對各萃取部分進行薄層檢查和定性反應,確定含有哪些種類的化學成分。通過這種訓練,學生掌握了一般天然藥物化學科研實驗的前期處理方法,鍛煉了操作技能,實驗結果也很有意義。將科研帶進課堂,鍛煉了學生的操作技能了,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研素質。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針對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實踐性強的學科特點,應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使學生掌握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和方法,培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目的,為將來運用實驗手段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大會特邀嘉賓:黃璐琦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主任),高文遠教授(天津大學天然藥物研究院主任),劉塔斯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張重義教授(福建農林大學),劉春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韓國東亞大學的Byung-Rae Jin教授,Jung-Kwan Lee教授和 Ho-Won Jung教授等四十余位專家學者蒞臨大會。
時間:9月18-20日
地點:凱賓斯基飯店。
【關鍵詞】 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 創新精神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xperimental education model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were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Methods32 four-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e 2004) were pided into eight groups.Each group consisted of four persons.Each one designed variou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extrac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 of hesperidin. ResultsFinal product of each one was hesperidin.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yield and purity.So students had a perceptual self-acknowledgement and comparison for variou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f hesperidin. ConclusionDesigning experimental mode of different methods at the same experiment mobilizes sufficiently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s the ability for re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 and innovation.Thus,it is worth promoting applying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Key words:Designing experiment for different method and synchnization; Experiment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Innovative spirit
創新精神與社會發展、教育進步之間關系復雜,縱觀發達國家快速發展的進程,無一不是重視創新的結果[1]。當前,我們的人才培養存在著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不足的弱點,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點是實踐環節教學方法仍為機械式、灌注式教學[2],由教師先講解、再演示,學生按照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實驗的目標。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局面,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可能真正起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達不到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實驗研究能力的目的,體現不了實驗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在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能動的創造性能力。異法同步實驗是指在同一實驗室、同一時間內同步進行兩種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的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本文以橙皮苷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實驗為例,結合兩種實驗方法建立了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模式并在我校本科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其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1 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的教學研究
1.1 實驗內容與安排
1.1.1 基礎階段首先要求學生制訂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法,再選擇儀器并周密分析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擬定好消除或減少這些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最后確定實驗的具體步驟并提出實驗實施中應注意的事項。通過指導教師審核對橙皮苷的提取、分離和鑒定選取了以下4種方法:實驗方法1:溶劑提取法。①陳皮的預處理:將干燥的陳皮粉碎至1~2 mm,稱取30 g,加入0.002 mol/L稀鹽酸,在室溫下攪拌30 min,重復用0.002 mol/L的稀鹽酸洗滌兩次,再用流水洗滌。控干后,置于20倍量的去離子水中,用鹽酸調節pH值為2,在85~90℃下攪拌提取1h,過濾,濾渣作為提取橙皮苷所用。②粗制橙皮苷:將濾渣烘干,加入10倍量的甲醇,在85℃的水浴鍋中浸提4 h(帶回流裝置)后,過濾,除去濾渣,濾液蒸鎦回收甲醇后,調節pH值,靜置過夜,離心分離得粗橙皮苷。③精制橙皮苷:取粗品加入甲醇和0.1%氫氧化鈉使其完全溶解,過濾,濾液中加入鹽酸調節pH,再靜置過夜,過濾得白色晶體,烘干,即得精制橙皮苷。實驗方法2:堿溶酸沉法。①粗制橙皮苷:取100 g陳皮粉,加蒸餾水1 500 ml,再加Na2CO3 75 g,浸泡4 h,離心15 min(5 ×1 000 r/min),得離心液。用濃鹽酸調pH值至5,靜置過夜,得沉淀。沉淀加入5% Na2CO3,使之完全溶解。重復操作重結晶2次。所得結晶用蒸餾水洗滌,除去水溶性雜質。再用少量50%乙醇快速洗滌一次,除去部分色素,揮干溶劑,得粗制橙皮苷。②精制橙皮苷:取粗制橙皮苷用水加熱溶解,上D—101樹脂柱,水洗除雜質,再用50% 乙醇洗脫,洗脫液旋轉減壓濃縮,真空干燥,得精制橙皮苷。實驗方法3:稱取100 g陳皮,粉碎成粗粉,乙醇回流提取2次,1.5 h/次,第一次加乙醇400 ml,第二次300 ml,過濾并合并濾液,回收乙醇至120 ml,放置過夜,抽濾得沉淀。沉淀依次用適量氯仿、乙醇、蒸餾水洗滌,甲醇重結晶,60℃真空干燥并稱重。實驗方法4:①稱取100 g陳皮,粉碎成粗粉,用2%NaOH的65% 乙醇400,300 ml回流提取2次,1.5 h/次,合并濾液,用濃鹽酸調節pH 6~7,回收乙醇至120 ml,放置過夜,抽濾,沉淀依次用適量氯仿、乙醇、蒸餾水洗滌,甲醇重結晶,60℃真空干燥并稱重。 橙皮苷的鑒定方法: 樣品和材料:橙皮苷對照品、硅膠G預制板、定量毛細管;展 開 劑: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顯 色 劑:2%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燈(365 nm)下檢視,樣品和對照品對照觀察。
1.1.2 實施階段這是實驗的關鍵階段,也是主體階段。主要是根據自己“最佳”的設計方案,正確組裝好實驗儀器和準備實驗藥品;根據擬定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準確無誤地記錄實驗數據。實驗方法組合如下:方法1加方法3、方法1加方法4、方法2加方法3、方法2加方法4,每組任選其一,每組兩種實驗方法同時進行。
1.1.3 總結報告階段即實驗結果形成階段。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對獲得的產品、取得的有關數據和資料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或對產品進行純度分析,對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質等進行分析鑒定),獲得設計性實驗的結果。在獲得實驗結果之后,還應該對實驗步驟進行反思、討論。在此階段中,學生應就自己的設計性實驗情況寫出實驗報告,對實驗全過程予以總結,最后寫出實驗論文,論文格式嚴格按照正式論文格式。這是使知識鞏固、方法遷移、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 。8個實驗組都獲得了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達到了預期的實驗目的,4種方法都可用于實驗教學。
1.2 實驗結果及評價
1.2.1 提高學習能力在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認真查閱資料,積極動腦分析,掌握了橙皮苷研究的最新動態和方法。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在各種方案中對比分析,并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創新之處(如節約溶劑、節省時間等一些細節),可以學習到相關的新知識,熟悉使用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增強了學生接納、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步使用不同方法提取分離同一有效成分也有別于以往實驗的單一模式,學生在對提取分離方法比較的同時,激發了學習興趣,從而自然地掌握了黃酮類化合物理化性質和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及測定的基本方法。該實驗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培養創新思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4種工藝是運用不同的提取原理,均能得到橙皮苷。各組采用的提取分離方法不同、設計的提取工藝路線不同,而最終產物卻相同,使學生對幾種橙皮苷的提取分離方法有一個感性的自我認識和比較。從而調動學生的自我創作能力,發揮各自想象空間,開拓其思路,真正的做到理論指導實踐。
1.2.2 培養創新能力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通過查文獻、收集材料、提出藥品試劑和儀器設備計劃、擬定實驗方案,打破以往教師講、照書做、實驗方法單一的驗證性實驗模式,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開拓思維,積極創新的良好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科研的自信心,為以后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創造的空間,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實驗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總結再創造的過程。通過認真地反思,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對實驗提出改進的意見和設想,提高了分析問題能力及論文寫作水平。實驗及論文的寫作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 討論
以前做天然藥物化學實驗,由于實驗原理、步驟、結論等都是已知的,實驗方法也是唯一的,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高,對實驗課應付了事,實驗報告互相抄寫,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完成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項目,學生必須主動地學習、思考、分析才能決定實驗方案,徹底改變以前照抄照搬實驗方法單一的驗證性實驗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操作間歇時間比較長,如回流、煎煮、靜置等實驗操作。學生在這部分時間內大部分空閑,感覺沒有事情做。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要求每組選定兩種實驗方法,并且同時進行。兩種實驗方法的提取分離方法不同、而最終產物卻相同,使學生對橙皮苷的提取分離方法有一個感性的自我認識和比較。從而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了發散式思維,又讓學生鍛煉了更多的基本操作技能,樹立了獨立科研的信心。
在實施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時,要求學生必須進行反復認真地獨立思考,按照實驗方案實施,靈活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獨立科研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實驗方案是學生自行設計提出的,為了做好實驗,學生積極思考實驗中的操作細節,創造條件爭取實驗成功,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 結語
開展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和試劑、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最后提交論文報告,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和實驗知識,分析歸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創新源于實踐,沒有實踐,創新則無從談起。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實驗設計的自主性,從而加強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它作為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實驗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充實完善異法同步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以達到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的實驗教學目的。
[關鍵詞] 科研項目;中藥學;“階梯式”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11(b)-0155-03
Eff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dder model" practice
KANG Wenyi KONG Xiangmi GUAN Aimin WEI Jinfe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ses Medicine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Kaifeng 475004, China
[Abstrac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re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develop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is the key for competition during TCM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sustainable power f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 in the future. Developement of new drugs need the funds to sup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 paper elucidated the innovative fea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for training methods. The system of "ladder model" of TCM innovative and practice training pattern is established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problem, including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practice ability and ques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dder model" practice
[基金項目] 河南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編號122102310170);河南大學第十二批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作者簡介] 康文藝(1971.1-),男,漢族,黑龍江尚志人,博士后,教授,中藥學和藥理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藥用、食用植物化學及活性研究。擔任河南省中藥學博士后創新團隊副主任;河南省生物醫藥技改專家;首批河南省科技特派員;發表研究論文近300篇,40余篇SCI收錄,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9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科技廳重點攻關項目等12項。
中藥學繼承和發展了古代本草學,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藥材飲片、中成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等知識。近年來我國中藥科學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醫藥經濟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對中藥的開發研究成為現在緊迫的任務。中藥走向世界的基礎是中藥現代化,其關鍵是學術指導思想的現代化;其核心是提高新藥的科研能力和技術。
新藥的開發需要大量科研項目的經費支持,國家在推動技術創新、增強綜合國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高校也承擔了一大批各類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總量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研項目的實施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階梯式”教學是根據中藥學學科的特點,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在一個循環式的培養模式下,引導學生漸進式的從了解、熟悉到掌握中藥學學科的精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1],其培養模式主要特點是目標具體升級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有成就感。在以往的教學改革研究基礎上[2-3],本研究提出中藥學“階梯式”實踐與創新培養模式與科研項目實施相結合,為中藥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為社會培養了人才。
1 科研項目基本過程及取得的成績
1.1 基本過程
1.1.1 培養人才選擇基本原則 科研項目的實施中需要選擇一定的專業人才進行培養,參加項目成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對學術思想、技術路線的制訂與理論分析及對項目的完成目的熟悉。承擔項目的人才培養選擇一般為大學高年級的藥學專業人才,大四年級學生及在校研究生作為主要培養對象,在此階段,學生必須熟悉本專業的知識以及掌握本專業的實驗技能,主要培養這些學生的科研思維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并且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逐漸熟悉科研項目的中期檢查、結題、驗收和經費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識性內容[4]。
因此,在中藥學“階梯式”實踐和創新性培養中培養對象的選擇需要針對科研項目的內容進行,項目執行的時間也是選擇的一個條件。
1.1.2 研發實施階段的培養 科研項目的研發實施階段是科研項目全過程的重點和核心。在這一階段包括科研項目的開展和控制兩個方面。項目負責人需要依據立項的內容和執行時間,指導項目參與學生按照項目任務書進行實施。該階段需要指導文獻的搜集、整理和方案的制定,參與項目的學生們能從中訓練出有效閱讀中外文專業文獻的能力,如何通過閱讀文獻,有助于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形成了一種獨立思考和解決科研或實踐中問題的能力,并能積累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此階段是中藥學階梯式實踐與創新中的創新環節,也是一個系統和基礎的工程,對初次接觸科研項目的學生而言,是科研思路的初步形成階段。
研究方案的執行階段是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性能力的建立的關鍵環節。此階段有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鼓勵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文獻分析能力解決課題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實驗數據和總結課題進展。
科研項目的結題和驗收是科研項目過程的后期階段,也是科研項目過程的重要環節。在該階段對學生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原始資料的保存、原始數據與成果的之間的核查與重復,體現了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客觀性,并初步掌握科研項目全過程、結果和應用、突破關鍵技術等的總結。
1.2 取得的成績
本研究通過科研項目建立了中藥學“階梯式”教學與實踐培養模式,對大四本科生及在讀研究生進行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思維方式的培育,我們課題組相繼完成的科研項目有河南省科技廳基礎前沿計劃、河南省科技重點攻關項目、河南省衛生廳醫學科技攻關計劃和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資助計劃項目等12項。
科研項目中培養的研究生王金梅在連翹成分研究中3篇[5-7],在其他科研項目中發表英文文章3篇[8-10],本課題組在茜草研究中論文5篇[11-15]。在實施科研項目過程中,本課題組授權專利為一種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應用同時發表了相關論文[16],一種連翹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備方法的應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應用以及穗花衫雙黃酮的提取方法。培養的本科生邢晗、郭貝貝等同學在河南省科技廳項目中《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17-21],并分別于2013年考取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浙江大學研究生。
2 科研項目在中藥學階梯式實踐和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大學生科研研究課題存在的問題
本科教育存在重教學、輕科研,教學和科研相脫離的現象,確定科研課題的來源和形式進一步做理論和實踐的分析,豐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科研研究課題存在以下問題:①項目覆蓋范圍不廣。不同課題組研究方向較為集中,獲得資助的課題研究內容主要為課題組長期從事的領域。②項目形式較單一。目前科研選題大部分在本專業和本學科內部實施,學科間滲透性和交叉性較差。科研項目應涉及各個學科,有利用提高學生多思維分散型的培養,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發展潛力的人才。③項目的開發性不夠。
2.2 學生對科研的認識模糊
大部分學生將科研等同于社會調查或讀書報告,對科研的認識高度不夠。沒有認識到科研中的精髓即探索精神,這種認識層面會導致大部分學生對科研項目的投入不夠,科研素質中探索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得不到鍛煉。
2.3 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
現在部分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多數為了在找工作中增加一個就業砝碼,只是為了一張科研證書,抱著這樣的態度,導致學生不能夠完全投入到科研項目中去。科研素養包括與科研相關的知識、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研究習慣、研究態度及研究意識等等。提高學生科研素養必須讓學生認識科研,了解科研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并灌輸科研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既要認識到科研創新的艱苦性又需要學生樹立科研探索的精神。
3 小結
科研項目的實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平臺,能夠培養本科生提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本科生科研的培養,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研究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的能力,增強研究生對專業深度的理解及學生的競爭力。中藥學“階梯式”實踐與創新培養模式與科研項目實施相結合,為中藥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科研項目為中藥新藥的開發提供了經費支持,有助于中藥的發展,同時為社會培養了人才。
[參考文獻]
[1] 魏金鳳,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藥學“階梯式”實踐與創新培養模式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2,39(9):49.
[2] 康文藝.研究性學習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咨訊,2010,(22):182-183.
[3] 康文藝,王金梅,馮文平,等.自主設計法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1,27(3):55-57.
[4]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學生創新性計劃在中藥學“階梯式”實踐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3(3):144-145.
[5] 康文藝,王金梅,張麗.河南產連翹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9):1156-1159.
[6] 王金梅,姬志強,康文藝.連翹花蕾與花的揮發性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1,23(6):458-463.
[7] 孫建勛,楊飛,王金梅,等.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法分析貴州產貫葉連翹葉揮發性成分[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 17(11):96-99.
[8] 王金梅,康文藝.貼梗海棠揮發性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0,22(2):248-252.
[9] 康文藝,王金梅.四個桂花品種揮發油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0,22(5):807-811.
[10] 康文藝,王金梅.白碧桃揮發性成分的快速分析[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0,22(3),442-444,454.
[11] 康文藝,臧鑫炎,李黎.茜草抗氧化成分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2006,25(3):6.
[12] 康文藝,郅妙利,王金梅,等.RP-HPLC法測定茜草中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的含量[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8,20(2):295.
[13] 康文藝,張麗,宋艷麗.茜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9):1104-1107.
[14] 楊宇婷,康文藝.HPLC法測定茜草及不同炮制品種大葉茜草素[J].中成藥,2011,33(12):2125-2127.
[15] 康文藝,賀光東,郅妙利.RP-HPLC測定不同產地茜草中大葉茜草素含量[J].中成藥,2009,31(12):1960-1962.
[16] 康文藝,王二輝.三種中草藥揮發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2007,26(3):7-8.
[17] 王佳佳,邢晗,康文藝,等.HS-SPME-GC-MS法分析樹莓飲品中揮發性成分[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1(3):223-224.
[18] 王佳佳,邢晗,康文藝,等.HS-SPME/GC-MS法分析紅樹莓哈瑞特斯果實中揮發性成分[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1(3):227-228,232.
[19] 邢晗,李昌勤,康文藝,等.6種南瓜栽培品種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2,33(15):90-92.
傳統的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多為化學模式,即主要講授結構、理化性質、構效關系及藥物合成路線等,內容枯燥,學生興趣不高。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夠對所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為了提高學生對藥物化學的興趣,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手段。為了設計、發現及發明新藥,必須了解和研究藥物的構效關系、藥物分子在生物體中作用的靶點和藥物與靶點結合的方式。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僅靠板書和普通幻燈片很難闡明這些問題。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表現化合物和蛋白質靶點的真實立體結構。但是,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相關軟件(例如Autodock),可以將藥物配體和生物大分子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三維形象表達,直觀地表現了藥物的立體結構,以及藥物配體和生物大分子受體之間結合部位的結構性質,使藥物的化學結構不再枯燥、抽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改進教學方法。在美國,案例式教學方法已經普遍應用在經濟、法律和醫學等領域。案例式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討論過程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推理,老師不再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藥物化學知識,而是通過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在課堂上以討論為主,講授為輔,提高教學效果[3]。例如第一個磺胺類藥物“百浪多息”原是一種橘紅色的染料,在體外并沒有抗菌活性,因而并沒有被科學家重視,但是德國的多馬克沒有因為這個陰性結果而放棄,他通過動物實驗篩選出這個藥物。后經巴斯德研究所科學家的共同研究發現:“原來‘百浪多息’在體內能分解出磺胺基因———對氨基苯磺胺,這才是抑菌的有效基團”。此后,磺胺類藥物的研究工作發展極為迅速,共合成了5500余種磺胺類藥物,并有20余種在臨床上使用,開創了化學治療藥的新紀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細菌傳染性疾病得到控制。隨后,這類藥物作用機制得以闡明,更開辟了一條從代謝拮抗尋找新藥的途徑,對藥物化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一氧化氮曾被Science評為年度明星分子、反應停事件等。很多經典的藥物都是科學家不斷探索和思考的結果。通過案例式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學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喚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效果較好。
1.2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
例如在講授鎮痛藥這一章時,最初從天然產物中提取的嗎啡是一個五元環稠合的剛性結構,雖然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但具有成癮性大、易產生呼吸抑制、結構復雜、全合成困難等缺點[6]。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結構改造,在藥物化學課本上,通常采用的思路為:五環稠合的嗎啡生物堿類:可待因;四環稠合的嗎啡喃類:左啡諾;三環稠合的苯嗎喃類:噴他佐辛;兩環非稠合的苯基哌啶類:哌替啶;兩個不稠合的苯環氨基酮類:美沙酮。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將這個典型的結構改造設計為開放性作業,首先幫助學生分析嗎啡的不足和缺點,啟發學生進行相應的結構改造。例如增加化合物的脂溶性,使其易于透過血腦屏障,或者簡化結構,縮短合成步驟。學生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后,將學生的設計用計算機軟件展示藥物受體和生物大分子配體在空間上的結合情況,給予適當點評。其中,對于切實可行的方案,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進一步深入研究。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更加拓展學生的科研思維。
2在實踐環節中滲透創新思維
2.1合理的實驗設計
與理論課程不同的是,實驗課程不再以老師的講授為主,而是更加以學生為主體。藥物化學實驗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熟悉某個反應,學會某個實驗操作,更著重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實驗課之前做好實驗預習工作,查清楚反應所需試劑的理化性質、反應機理,可能生成的主產物、副產物以及注意事項,將實驗內容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在實驗前的講解環節中,應把反應的原理、儀器的基本操作講解清楚,正確示范,強調實驗所注意的事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保證學生的安全,并且詳細記錄實驗過程和反應結果,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主解決困難;實驗結束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和實驗觀察的現象分析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并試著提出改進方案。通過合理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對實驗研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小學期制集中實驗課教學
藥物化學課程中安排的實驗由于時間、場地和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限制,一般為經典的、驗證性的實驗,旨在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遠不能達到培養創新型藥學人才的要求。因此本院在藥學本科學生教學中組織實施小學期制實驗課教學,在大四上學期,集中安排一周時間進行1-2個藥物的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查閱相關文獻,設計合理的合成路線,與教師討論合成路線,預測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及問題并提出對策,然后強調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繼而進行實驗的實施及實驗過程中問題的分析解決,最后形成實驗論文。通過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查閱文獻的能力及藥物合成和設計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3利用考核方式促進創新思維培養
成績評定的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要制定客觀有效的成績評定方式,才能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非常重要[7]。傳統的藥物化學成績評定以“一卷定優劣”,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部分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往往死記硬背,考前臨時抱佛腳,考后不久就遺忘了,沒有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通過教學實踐,藥物化學課程的成績評定可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期末測試和平時測試,二者的所占比重分別為60%和40%。其中平時測試包括課堂提問、隨堂測驗和開放式作業。課堂作業和隨堂測驗主要考查學生對一些重要藥物的結構式、性質和合成路線的記憶。開放式作業要求同學們分組查閱相關文獻,形成合理的藥物設計方案,將小組的創新設計以PPT的形式做匯報,再以小組的成果和成員貢獻打分。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保證了考核的客觀性、全面性,同時學生對藥物化學的學習興趣也濃厚起來,能夠很好地利用平時的課余時間,不再把學習時間僅僅放在期末考試的備考階段。
蔡國平,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生物學和海洋生物學博士生導師。196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化學專業,1981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生化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并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85年6月起,在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3年派往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任職至今。曾任生命學部主任、深圳市健康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市超級水稻研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深圳市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生物技術與創新藥物聯合實驗室副主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北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干細胞研究聯合實驗室常任理事。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學部努力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加強與院外科技力量的合作,發揮官產學研結合的優勢,聘任姚新生、袁隆平、孔祥復、辛世文等院士為雙聘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美國若干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發揮雙方的優勢,在健康科學與技術領域,辛勤耕耘,努力創新,積極推動科學研究與應用相結合,建立若干聯合實驗室和技術中心。團隊技術、人才實力,中國生命健康研究領域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廣泛研究 成果豐碩
最新求職簡歷表格(一)基本信息姓名: xxx 先生身份證: 610104197612313***照片民族: 漢目前所在地: 成都年齡: 30 歲戶口所在地: 成都
婚姻狀況: 未婚 求職意向及工作經歷人才類型: 全職應聘職位:化學工程類、理科類、生物工程類
工作年限: 3職稱: 中級求職類型: 全職 可到職日期:一個星期 月薪要求: 面議希望工作地區: 北京市上海市成都 個人工作經歷:1996-XX,西北大學化學學院
1997-1999擔任過院報編輯,校學生會學習小組干事。
1998.10-1999.5從槐米和蕎麥皮中提取蘆丁工藝研究
1999.2~XX.6從蕎麥皮中提取纖維素,對纖維素與馬來酸等接支反應,合成纖維素的衍生物
1999.9~1999.10河南洛陽中原油田分析測試中心實習
XX.9-XX.12四川自貢(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XX.9~XX.12四川自貢(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環氧樹脂車間實習工作
XX.1~XX.7四川自貢(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環氧樹脂車間實驗室擔任技術員,負責車間生產中間體的檢測,車間生產問題解決和部分應用產品開發(環氧樹脂稀釋劑,環氧樹脂灌封料和環氧樹脂模具)
XX.8~XX.12四川自貢(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工程中心環氧樹脂研究組,參與開發一種電子級酚醛環氧樹脂和新建車間的設計,申報材料的整理,前期實驗的總結等工作,并成功進行了中試。
XX.1~XX.8西安新興絕緣材料廠擔任技術研發和廠長助理工作,主要負責車間生產,新產品的開發和產品報批等工作。。 教育背景畢業院校: sichaun daxue最高學歷: 碩士畢業日期: XX-7所學專業一: 生物學類 所學專業二:受教育培訓經歷:本科 XX 年畢業于 西北大學化學系有機合成 專業
主要從事植物有效成分的分離和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碩士 XX 年畢業于 四川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專業 主要從事植物蛋白的功能研究 語言能力外語: 英語外語水平: 熟練國語水平: 精通 粵語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本人具有較強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化工和生物制劑等工作經歷。參與完成多項國家和省市研究項目,并完成多篇科技論文,得到同事和領導老師的好評。
在化學方面,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有機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應用比較熟悉。
在生物學方面,生物化學的基本操作技能(蛋白提取、分離、檢測(如:Western檢測,熒光分析檢測,蛋白基本性質的檢測等);植物體功能蛋白的分離和提取,多克隆抗體的制備),基本分子實驗技能(PCR,DNA/RNA的提取和大腸桿菌表達等)。對生物藥學相關的實驗設計和要求較為熟悉。
在儀器的使用方面,能夠使用多種儀器( 紫外光譜UV, 紅外光譜IR,原二色譜 CD, 熒光光譜FL,快速液相色譜FPLC, PAM2100葉綠素熒光,高效液相色譜HPLC等),并對主要分析儀器(核磁NMR,紫外光譜UV, 紅外光譜IR,原二色譜 CD, 熒光光譜FL等)的結果能夠準確分析。
作者:馬超 蔣一婷 徐桂娟 鄭彩霞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形成了“一主兩翼,兩渠相融,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素質養成”為主線,以理論與實踐為兩翼,以第1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實現第1課堂與第2課堂2個渠道的融合,以及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綜合教育3個層次為一體。目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每年招生2個班,在校生人數維持在每年260人左右;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尤其是在生物技術專業招生質量逐漸下滑、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大環境下,仍然保持了招生錄取分數位居全校前3名和95%以上的就業率。但是,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化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突出人才培養的專業特色和行業特色,增加所培養專業人才的競爭力,仍應成為生物技術專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之一。因此,筆者在與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社會用人單位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體會,提出以下建議,以期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有所幫助。進一步明確、細化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大學的辦學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大學的比較優勢和核心價值的體現[2]。加強辦學特色建設是林業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林業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大學的學科建設是大學工作的龍頭,是最能體現辦學特色的因素,建設特色學科是林業高等院校加強辦學特色建設的關鍵;而建設有林業特色的學科就要突出重點,整合資源,搶占學科制高點,注重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群[3]。目前,全國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的高等院校有幾百所,如果各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缺乏自己的特色、人才培養沒有自己的側重點,那么所培養的畢業生就難以在眾多的相同的專業人才中占得就業先機。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設置的專業課程主要以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為主,另外還設置了一些專業選修課。這種課程設置模式基本上是全國各高校生物技術專業普遍采用的模式,沒有體現出林業行業高校自己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特點。同時,北京林業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與學校的生物科學專業相比,在課程體系、教學計劃、教學環節等方面,均大同小異,差異不超過15%。因此,建設體現林業行業特色和專業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應是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重點之一。目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林木花卉遺傳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樹木花卉育種生物工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北京林業大學毛白楊研究所、林木花卉良種繁育研究中心和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地資源利用研究中心;同時還擁有植物學、林木遺傳育種、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以及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和細胞生物學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可見,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領域具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和學科優勢,并有多年的科研積累和人才培養經驗。因此,把“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作為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和專業培養方向能夠充分反映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科研特色和行業特色。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將生物技術專業細分為“林地資源培育”和“林地資源開發與利用”2個專業方向,其中“林地資源培育”專業方向開設的課程以與遺傳育種相關的課程為主,側重于培養具有林地資源培育實用技術的專門人才;“林地資源開發和利用”專業方向開設的課程以與林地食用和藥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相關的課程為主,如開設藥用植物學、天然產物化學、生物藥劑學、生物藥物學、中藥新藥的研究與開發、藥物分析化學等,側重于培養具有林地資源開發實用技術的專門人才。在此基礎上,再圍繞特色人才培養的要求開設選修課程,并盡可能使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系統化,切實體現行業特色,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例如,可以借鑒復旦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選修課體系,其系統地開設了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制藥、藥物分析方法與應用、新藥研發概論、藥物遺傳學、藥事管理學、藥學文獻檢索、藥用微生物學等30多門與藥學相關的選修課,充分體現了其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藥學”特色。
精簡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突出重點課程目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人文社科類基礎課、自然科學類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4部分。人文社科類基礎課、自然科學類基礎課、專業必修課主要是依據教育部的生物技術專業規范而設定的,各個高校基本大同小異,所以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成為體現專業培養特色的重要環節。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由于沒有確立明確的特色培養方向,所以在課程設置過程中一度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專業培養方向,且不斷地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希望課程體系能夠涵蓋本科畢業生就業、考研可能需要的所有專業課程。例如,由于生物制藥領域就業前景較為樂觀,所以為學生開設了生物制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化學分析技術、藥政學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大綱主要參考藥學院開設的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對“如何與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知識背景相融合”“如何體現出與藥學院本科畢業生的專業區別”等問題缺乏深入的思考。顯然,單純地開設生物制藥方面的課程,尤其是完全照搬藥學院等其他院校相同課程的教學大綱,是不可取的,也無法體現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特色。目前,林業系統,尤其是林業基層單位,對林地藥用資源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巨大,尤其缺乏具有林業知識背景、熟悉林地藥用資源、具有林地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和制藥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將生物制藥技術方面的課程,如生物技術制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化學等課程,與“林地資源開發和利用”這一專業方向緊密結合,將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領域所具有的資源優勢和學科優勢與生物制藥技術相結合,才能使生物制藥技術落到實處,并使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充分體現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除了精簡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之外,還要突出重點課程。選修課程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而思考和創新的空間被壓縮。以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為例,大學3年級上學期的必修課學時就達414學時,再加上選修課的學時,總學時可達500學時。這意味著1個學期的開課數量超過10門,學生每天至少要進行6學時的課程學習,由此學生的學習壓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所開課程往往存在內容重復或相互重疊的現象。例如,生物制藥課程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等課程就存在部分內容的重復,基因工程課程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細胞工程課程與細胞生物學課程之間也存在部分內容的重復。因此,筆者建議,要精簡課程體系,協調各門課程的授課內容,突出重點課程和課程重點內容,強調課程特色,以降低課時總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提供空間和創造條件。
加強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內容的銜接為了強調化學、數學、物理、計算機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對生物技術專業的重要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生物技術專業規范》對這類課程的修讀學分做了硬性規定,如化學類課程不少于13學分,數學、物理不少于8學分,計算機類不少于6學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各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對自然基礎學科尤其是化學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例如,北京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規定學生需修讀20學分的化學類課程(含實驗)、8學分的數學類課程;清華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規定學生需修讀14學分的化學類課程、12學分的數學類課程。而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規定學生需修讀18學分的化學類課程、11.5學分的數學類課程,且學生修讀數理化和計算機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的全部學分需達到37.5分,占全部培養計劃總學分的24%。這使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大學第1、2學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課程學習了。但是,遺憾的是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似乎正成為專業課程改革的死角。由于這部分課程均由理學院等外院教師負責講授,而授課教師對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的需求缺乏了解,教學內容大多拘泥于講“試題”和“公式推導”,側重于推理、原理講解和邏輯分析,缺乏案例分析和應用,更缺乏與生物技術專業相關的案例分析和實際應用。例如,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開設了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學課程(共計11.5學分),學習時間分別安排在3個學期,但最后的結果是當在專業試驗課程中面對簡單的試驗數據時,卻鮮有學生有意識地運用統計學知識;有的學生甚至連起碼的t檢驗和F檢驗都不知如何運用。因此,筆者認為,生物技術專業應該加強數理化和計算機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的改革,特別是要加強這些課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內容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將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進一步優化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布局由于人文社科類課程和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的修讀學分占本科人才培養計劃全部學分的一半左右,所以很多高校將這2類課程放在大學第1、2學年集中開設,而把專業課主要安排在大學第3、4學年。然而,在大學第3、4學年,學生面臨著來自考研、出國深造、英語等級考試以及就業、畢業設計和科研實踐等方面的壓力,難以把全部精力放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因此,筆者建議,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要打破目前的這種條塊化課程分配格局,將人文社科類課程適當分散安排在大學的4個學年里;將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以及專業引導性課程盡可能安排在大學的第1學年,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程盡可能安排在大學第2學年;同時將免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課程盡可能安排在其他選修課之前。這樣,學生既可以盡早接觸專業課程、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可以提高學習基礎課程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能有效地緩解大學第3學年專業課學習的壓力,提高對專業知識尤其是其他選修課程內容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此外,在課程安排的細節上,應該認真考慮專業課程之間知識的銜接性。例如,目前生物技術專業將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課程安排在同一學期就有些不妥,應予以適當調整。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工程類課程的“工”科內容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是以理科為主、工科為輔的理工科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研究型人才。為此,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開設了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等工程類必修課以及蛋白質與酶工程、生物制藥等選修課程。然而從課程教學大綱來看,這些課程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適當搭配了一定課時的實驗教學,但幾乎沒有工科方面的教學內容。這勢必造成學生對生產設備缺乏必要的了解,在中試和生產車間實際操作環節中缺乏相應的生產設備維護、維修的基本知識。因此,筆者建議,對現有的工程類課程,要適當調整課程教學大綱,增加工藝學、設備、化工原理等方面教學內容的講授比例;同時開設1~2門工科類基礎課程,讓學生了解一些工科基礎知識。
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規范學術道德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新形勢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因此,在傳授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文獻檢索、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論文寫作等科研素質是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現在,很多課程的考核均采用撰寫論文或者綜述的方式,相對于傳統的閉卷考試來說,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是,如何查閱文獻、引用文獻、撰寫論文,有些學生到畢業都沒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在很多學生頭腦里,撰寫論文似乎就是百度、谷歌搜索外加復制、粘貼的過程;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只要不是全文照搬,經過適當拼湊加工就不算論文抄襲,更談不上對論文所引用、參考的文獻進行認真的選擇和甄別了。因此,筆者認為,在大學生入校之初,高校就應該開設“文獻檢索”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查閱中英文專業文獻的方法、了解文獻的引用規則以及撰寫科技論文的專業規范和學術道德。例如,浙江大學開設的“生物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復旦大學開設的“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都頗有實用價值,值得借鑒。這些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培養查閱文獻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術道德的認識。為此,筆者建議,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可以嘗試將文獻檢索、實驗設計、生物統計、科技論文寫作等課程集合為一個模塊,作為學生的選修課,在大學第2學年開設。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學術道德。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合并、聯合辦學、共建等已成為高校體制改革的主題。過去條塊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正在被條塊結合的體制所取代,高等教育綜合化趨勢日益明顯。作為林業行業性高校,做好行業性與綜合性的融合工作將有利于豐富林業高等院校的內涵、增強學校的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學校對社會的貢獻力、提高林業院校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4]。2010年,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應屆畢業生(2006級)考研率達41.82%、就業率達94.55%,應該說又是成績卓著的一年。但是,挑戰依然存在,形勢依舊嚴峻。因此,加強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改革仍不容忽視。通過明確、細化專業培養特色,調整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布局,加強課程間的銜接,適度調整理科、工科類課程的比例,以及加強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和學術道德的規范,可以使現有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更為科學、特色更為突出;可以進一步突出北京林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在“林地資源的培育、開發和利用”領域的專業特色,增強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從而為我國林業領域培養一批既具有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又具有較強的生物技術實踐技能的林業生物技術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