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設計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21 01:59: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英語教學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英語教學設計論文

篇(1)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植物在土壤中可以被怎么樣,學生能較為容易地說出被滋養等等回答,這樣學生對于的意思就有所理解了。通過對云圖所具有的可視化特點進行使用,對于以往英語教學活動中將詞匯同語法分離開來的錯誤思想予以改正,在進行語言交際的過程中,所有被輸出的線性序列在包含詞匯的同時也包含了語法。如果對某個詞進行了選定,那么通常同這個詞一同使用的另外的詞也很可能也被選定,進而也選定了與之相關的語法結構。

篇(2)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條件,翻轉課堂應潮流而生,它的出現為高職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為現代課堂構建帶來了新的思路。

一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以獲得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如學情特點、教材內容、教師風格、教學目標等。此外,從宏觀角度講,教學設計不單單是為了實現某一知識點或某一單元的內容講授,它應該被放置于整個教學環節中來,作為一個教學鏈條存在,并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總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手段,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教與學活動的統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英語在職業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除了專業的英語教學,公共英語已經成為提高高職生整體素質的重要學科。公共英語的內容相對基礎,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并能夠應對基本的職業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教學設計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第一,教師仍然牢牢把握著教學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延續著傳統教學中“知識呈現—課堂練習—教學評價”的步驟。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決定講什么、講多少、如何講,而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難以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這樣一來在英語課堂中,語言輸出的主導者就變成了教師,而學生由于缺乏鍛煉的機會,英語應用能力遲遲得不到提高。第二,統一的教學設計導致了教學效果的兩極分化。學自然是要以學生的整體或者平均英語水平作為教學前提,這樣在學生差異性客觀存在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良”的情形,基于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在長期缺乏針對性的教學中,必然會出現負面情緒,并影響學習的積極性。第三,課堂上缺乏互動。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既是教學中常見的現象,也是教師在口語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于高職生來說,英語的應用性更為重要,但是在缺乏互動的課堂中,學生的英語知識無“用武之地”,這樣必然會導致聽、說、讀、寫能力的失衡發展,影響英語學習的整體效果。

二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翻轉課堂。“翻轉”不僅是對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的翻轉,更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與學的活動的翻轉。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授”活動自然要先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容集中壓縮成教學視頻,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利,讓他們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而課堂上則成了教師答疑解難、學生互動討論的環節。這樣的翻轉式教學,不僅充分利用了課堂教學時間,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2.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手段,更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模式。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學視頻的制作與應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切實結合自己的學習基礎來制訂學習計劃;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得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以交流經驗,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三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教學工作者孜孜探索的工作重點。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向。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實現教授活動和學習活動的統一,則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差異化教學原則。人本主義理論不僅強調個體之間的共性,更強調的是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就是體現了學生的差異性,而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利用全新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學習訴求,并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確保個性化教學。第二,有效互動原則。課堂互動是知識輸入與輸出的主要手段,在傳統課堂中,師生的互動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但是在翻轉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從自主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入手,還應該引導學生集思廣益,提高合作意識,同時深挖問題,避免課堂互動交流的表面化。第三,“授人以漁”原則。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局限于一詞一句一堂課的教學,而是應該從學生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其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考能力進行全面培養,為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四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中的應用1.課前分析。在翻轉課堂教學中,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該做好課前分析:第一,課文分析。教師在備課時一方面要從整體出發,對課文的內容和思想情感進行把握,以保證翻轉課堂環節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從細節出發,并對其中的典型字詞句做好知識點分析,以做好教學視頻內容的備選。第二,學情分析。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翻轉課堂上要充分把握高職生的學習情況,如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在一些重點的句型、語法應用上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應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做好教學突破。第三,教學目標分析。在新課程標準下,多重教學目標的實現已經成為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目標確定時應該突出層次,即知識目標要掌握常用單詞、句型的用法,能力目標要能夠根據文章結構做好寫作練習,情感目標則需要從文章中體會作者情感,并用以引導自身的價值觀和職業觀。第四,教學重難點分析。翻轉課堂中的教學視頻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短小精悍、重點突出,因此,教師將教學重難點制作成教學視頻,可以集中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2.課前活動設計。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學視頻是知識的載體,因此,做好教學視頻是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關鍵。在視頻制作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保證視頻內容的簡潔性和集中性,通常教學視頻的時間被限制在6~8分鐘,并且只包含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不會出現注意力轉移的情況。其次,對于高職生而言,教學視頻要符合其職業發展要求,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進行了教學視頻的設計,即教師以作者MichaelJordan的成功經歷為基礎,對文章進行細致分析,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對文中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的用法進行剖析;以Nothingseek,nothingfind為引子,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追求進行初步規劃,并對如何實現職業目標進行探討,而學生通過對這些教學視頻的觀看,不僅可以從知識學習的角度進行文章內容梳理,還可以從職業觀、人生觀的角度進行情感培養。最后,教師在應用視頻的過程中,還應該建立班級交流群,在群里教師可以上傳微視頻,學生可以針對問題進行互動討論,師生之間還可以就重難點進行問答,從而提高翻轉課堂交流的有效性。3.課堂活動設計。翻轉課堂中的活動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問題設置。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后會出現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提問時間,并在師生的共同交流中,完成答疑解難。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從“先天優勢與后天努力”角度提出問題,以引發學生思考。第二,自主探索。在問題探究中,教師應該打破課堂“壟斷”的局面,以合作小組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加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口語交流,而教師這時還應該做好合作指導,以保證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公平的課堂參與機會。第三,成果展示。合作討論的結果是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為每一個小組的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如小組長進行討論結果匯報,組員進行意見補充,這樣不僅能夠在展示中鍛煉口語表達,還能夠完成教學結果的共享。第四,反饋評價。教師不僅要對小組合作結果進行評析,還應該對學生的課下學習情況進行引導,如利用適當的教學延伸,提高學生參與翻轉課堂、開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翻轉課堂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實踐驗證,采用翻轉課堂后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課堂的教學效果,利用微視頻教學不僅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溝通。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托現有的教學條件,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以全面提高高職生的職業素養。

作者:唐芳 單位:湖南都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李艾倫.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探析[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5(1)

篇(3)

二盡快引入新知識

學生在進入英語氛圍后要使其較快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引入方法較多,有音樂導入方法、直觀導入方法、背景知識導入方法、游戲導入方法、疑問導入方法,在實際的課堂中,一般需要多種方法的交叉進行。直觀導入的方法,包括實物導入、卡片導入、多媒體導入等,在講解“Whatabeauty…?”這種句型時,省略部分可為:pen、book、house等單詞,一般book和pen這種單詞,因為較為常見,可使用實物導入的方法,而house這類單詞因為不能隨身攜帶,就可采用圖片或多媒體的導入方法。而教師在導入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在實物導入中,可讓學生以品嘗、觸摸等方法來感受,以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和認識。若使用卡片和多媒體的引入方法,可使用藏卡、閃卡和摸卡等游戲來導入。游戲導入的方法屬于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如一些日常用語“Oh,Ilost./Oh,Iwin.”教師可通過掰手腕和跳卡的方法,使其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比賽中,贏了的學生說:“Oh,Iwin.”而輸了的學生則說:“Oh,Ilost.”。這種有目的的游戲或對話,也可使學生練習發散思維,總之,在使用導入法的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的,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針對內容合理設計游戲教學

日常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討論教學法、談話教學法、講讀教學法、講演教學法,小學英語為特殊學科,因此有時還會用到情境教學法、交際教學法、動作教學法,其中游戲教學法效果最顯著。在游戲教學法中會對視覺、觸覺、聽覺和嗅覺進行綜合運用,采用手偶、卡片和PPT等教具,使其理解詞義并可在學習中進行良好的運用,這種詞匯教學方法,簡單易操作。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采用影片、圖片和光碟等方法來學習英語,因此教師在教授句型和單詞時,可選擇卡片、實物、多媒體等方法來展示目標詞匯,采用游戲方法可使學生掌握得更好,并得到傾聽能力的練習。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要在游戲中來使學生記憶句子,如“Therewasariver.”這句話,教師就可安排一些拋球、傳球的游戲來加深句子的記憶。在教學中遵循虛席規律,做到張弛有度,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加強復習和檢驗

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每堂課中講解新知識,還要適當地鞏固復習。首先使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明確,在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使某個學生來扮演老師,具有提問權利,點名學生來回答問題,因為小學生比較喜愛扮演年齡大的角色,還可通過這種方法,練習和復習句子和單詞。在每節課結束時,教師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每個小組有一個小組長來替老師來檢查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達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復習和檢驗環節,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篇(4)

現代多多媒體技術和動畫技術的發展,有許多的三維的立體的儀器設備已能夠完全做到仿真操作,一克服設備不足、環境危險和效率低下的實體實驗操作,攝影課就是比較適合利用虛擬實驗的一門課程。設計攝影課程的虛擬實驗時,要充分考慮的攝影課的特點,做到直觀、簡單。

例如在設計攝影照明中的三點式照明的實驗中,攝影試驗中的儀器和場景要使用三維的軟件設計,實驗者可以任意調整觀看的角度,不但能從相機的機位處觀看整個場景,也可以從主光燈角度、輪廓光的角度來看整個的效果,使實驗者能感到像真正在一個攝影棚中的感覺;對各種燈光的位置要全面可調,包括燈具與主體的距離;燈具的垂直角度、水平角度都要連續可調;對各種燈光的光照強度、燈光的色溫(800k-10000k)、燈具的種類(聚光燈、柔光燈、散光燈等)等也要能調整。另外,被攝的主體也要有多種選擇,比如:人的全身像、半身像、頭部像、不同顏色的標準幾何體、不同顏色的植物、不同的材質等。在攝影課程教學中使用虛擬實驗,可以解決設備不足的問題,比如上個例子中的光照實驗,在實體試驗中,不但包括昂貴的照明設備、攝影器材,更重要的是還要實驗場地,建造一個一百平米燈光實驗室,設備加上房產價格,一個實驗室可能需要幾百萬,因此,一般的普通學校,不可能建設很多燈光實驗室,只能分時分組來做實驗,如果一每個小組8個人,去掉準備時間和老師的講解時間,每個課時真正提供給每個同學具體操作的時間一次可能只有大約五分鐘。

攝影課程教學中,實驗大約安排十幾課時,其中照明實驗的課時也就最多四課時,這樣整個課程下來,照明實驗每個同學真正能夠實際操作的時間也就大約有二十分鐘,這樣短的時間,不要說掌握照明技術,即便是能熟悉燈具的基本使用都不夠。而在虛擬實驗中,就不存在上述的問題,因為在虛擬試驗中,只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提供每個人一套實驗設備,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去做實驗,有了時間的保證,學生就可以充分地對燈光實驗進行練習。并且在虛擬實驗中,設備的種類也遠比實體的實驗室齊全,所以實驗效果要比實體實驗室效果更好。

虛擬試驗比實體實驗更安全,因為在實體試驗中,電視照明設備大都是大功率的設備,一盞燈一般是幾十瓦到幾千瓦的功率,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用電事故,造成失火等危險;虛擬實驗比實體實驗更節約,在實體試驗中,燈光設備都是耗電大戶,一個實驗下來,可能幾十度點就消耗完了;同時,攝影照明中的發光器件都是易耗品,并且價格比較高,在使用中消耗也是比較多的,因此實體實驗成本是比較高的,與實體實驗相比虛擬實驗則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二)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攝影教學中除了講述理論和實驗之外,對學生作業的講評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傳統的學生作業講評中,一般是利用講述理論的空余,拿出一小部分的時間來講評學生的作業,由于時間短,所以效果也就有限。而在現代的網絡技術下,對學生作業的講評完全可以放到網絡平臺上。現在的網絡平臺比較常用的有互聯網上的論壇和慕課平臺。在論壇上,學生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對他的作品進行評價,這樣不但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的優缺點,同時可以看到同學的作業,學習他們的優點和長處,相互取長補短,教學效果自然會好。當然論壇平臺在管理上并不是太方便,如學生的參入度、作業的統計、評價的統計,這些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如果有條件的學校,把攝影課的放到慕課平臺上,效果會更好,在慕課平臺上,對學生的考評、數據的統計、學業考試、學生管理都有著比論壇平臺更大的優勢,慕課平臺可以把老師的講課視頻、PPT課件、各種學習資源都整合在一起,為同學學習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學習資源。

篇(5)

CBI教學模式(內容依托教學法)其核心理念是將語言教學構建于某個學科或某個主題之上,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將學科或專業知識有機融合(Mohan,1986;袁平華、俞理明,2008)。在語言教學中,如果讓學生感覺到語言是思考和獲得新知識和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單純的詞句和固定搭配的話,語言學習的效果會更好。CBI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在于語言的技能訓練和意義的學習相統一,通過對語言的學習,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習新知,有利于學生把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Stryker&Leaver,1997)。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中國后,CBI教學模式逐漸融入國內外語教學環境,在主題式、保護式和輔助式等三種原始模式基礎上不斷按完善發展,已逐漸為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師所接受。國內外大量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了CBI教學模式的獨特優勢。目前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技術和手段被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在外語教學中,而CBI主題依托教學模式因其操作簡單,對學生語言水平要求相對較低,同時又能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緊密結合,受到很多CBI教學者的青睞。在CBI主題依托模式的語言教學中,學生圍繞著事先設定的,和學科或專業相關的主題,進行思考、學習、展示,最終以語言訓練的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被激發,而教師也達到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2.思辨能力研究

對于思辨能力(criticalthinkingskills)的定義,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多種界定。在國際教育領域,影響力較大的應是“德爾斐”項目組在《德爾斐報告》中提出的包含認知技能和情感傾向兩個維度的雙維結構批判性思維能力模型(Facione,1990)、Anderson,Krathwohl&Bloom(2001)的六層能力模型以及Paul&Elder(2005)三元結構模型能力模型(即思維元素、標準和智力特征)。其中《德爾斐報告》的重要意義在于促使人們認識到了好奇心、自信、誠實等性格和情感因素在思辨能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Anderson,Krathwohl&Bloom能力模型中,創造能力成為思辨的最高層級,顯示出思辨與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而在Paul&Elder三元結構模型能力模型中,創造性的提出了智力標準的10個要素,綜合以上各類思辨能力模型,可以歸納出思辨能力的內涵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任何形式的思辨行為都包含認知技能和情感兩個維度,兩者互為作用,密不可分;第二,思辨能力有一定的質量標準,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應有足夠的個人意愿來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完成思辨行為的整個過程;第三思辨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當認知技能、情感素質等發展到一定水平,會為形成創新能力打下基礎。對于國內大學生尤其是外語專業學生,學術界普遍的聲音是整體上思辨能力較弱,甚至是“缺席”狀態(黃源深,2010;文秋芳等,2006)。導致這種現狀的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影響的因素,也跟外語專業本身課程設置和學習方式有一定的關系。不過近幾年來,思辨能力的培養已經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重視,在外語專業方面,文秋芳等(2010)對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客觀性量具構建進行了探索,而在將英語教學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的結合方面,也有著很多成功的先例:例如“英語寫作”(李莉文,2011)、“英語辯論”(林巖,2012)、“英語演講”(任文,2013)等;商務英語專業典型的CBI課程“國際貿易實務”也被用來嘗試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楊德祥、趙永平,2011)。在過往的研究案例中,尚未有針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將依托CBI教學模式的口語教學和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具體教學設計。因此,本文將根據廣東某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教學案例來就上述教學和測評模式做一個歸納和探討。

二、融入思辨能力培養的商務英語口語CBI教學與評測模式

1.教學設計

該教學設計以16個教學周為一個周期,每周2課時,4個課時完成一個主題的教學,一個周期完成八個主題的訓練。在整個教學周期開始之前根據商務英語口語教學安排和學生學習意愿選取了8個主題作為教學內容。每兩周完成一個主題的學習和訓練。根據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將Stoller&Graber(1997)提出的“6-T”教學法應用到各個單元的教學中。具體設計如下:以theme(主題)貫穿每個單元的設置和教學訓練,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以text(課文)作為學習素材和信息來源,既包括視聽資源,也包括每單元開始前下發給學生的以商務文化和背景知識為主的閱讀資料;以topic(話題)為手段進行基于內容之上的思考、表達和討論;以thread(線索)為指引梳理和話題相關的資料,將其有機、緊密地串聯,從而實現話題的完整性;以task(任務)為目標和驅動,來鞏固和反思學習效果;以合適的transition(過渡)手段來對同一主題下的不同話題進行自然的轉換,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六個要素在CBI主題教學中緊密聯系,又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得整個CBI口語教學結構完整,思路清晰,為完成思辨能力的訓練打下基礎。下面以學生較為感興趣的Marketing單元為例,來具體介紹單元教學的設計。首先,圍繞Marketing這個主題,根據教材、相關聽說資源和擴展資料的內容,確定下幾個與主題密切聯系的重要概念,例如targetcustomer、advertisingcampaign等,所有聽說活動的安排按照主題的需要,圍繞著重要幾個概念展開話題。參照BEC中級口語考試的題型和模式,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英語表達水平,為每個主題設計的任務為minipresentation。每個單元任務共分兩輪完成。在Marketing單元可以安排這樣兩道題作為單元任務:每個問題預設了兩個論點作為第一輪任務的“規定動作”,學生能夠必須要就這兩個論點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可以自己再增加論點,數量不限。在每個主題單元全部4個課時結束前,給學生15分鐘時間,按2人一組完成第一輪任務。現場給題,兩個問題任選其一,5分鐘準備,一個學生完成論述后,另一名學生必須根據前者的內容提出至少一個問題,而論述者必須給予回答,然后再互換角色。根據需要,聽說類課程被安排在語音室進行,這樣每一位學生的論述和提問會被現場錄音,學生可以在課后下載、保存,以便反復回聽。每一個學生要在單元結束后完成一份自評表和一份互評表。這樣第一輪任務才算全部完成。第二輪任務內容與第一輪一樣,同樣是這兩個問題,取消了提問環節,論點在內容上沒有強制要求,數量上則要求必須達到3個或以上。時間上安排在下一個主題單元教學開始前5分鐘,同樣是在語音室完成,進行錄音,由教師進行打分。到這里為止,一個主題單元的課堂教學和訓練全部完成。整個教學設計體現了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完整性,話題明確,線索清晰,任務扣題。同時又體現出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征:第一點在于同一個任務共分兩輪完成;第二為了讓學生的興奮感保持在一個相對一致和較高的狀態,兩輪任務全部在教學現場進行。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目的實際是與其評測設計密切相關的,下一節將對此進行詳細描述。

2.評測設計

每一個主題單元的任務都會有一個由三個部分構成的最終得分,分別是:自我評估分值(20%),同伴評估分值(20%)和教師評估分值(60%)。因為課程本身是以培養思辨能力為導向的,因而對學生口語水平的一個總體評價標準借鑒了文秋芳教授等“思辨能力模型”(2009)中對于思辨能力的五個標準,即清晰性(觀點清楚)、相關性(切題、層次分明)、邏輯性(例證充分、合乎邏輯、條理清楚)、深刻性(深度和廣度)、靈活性(多視角思考)。類似minipresentation這樣的口語論述,雖然在表達時間上要求不高,但卻是一個完整的、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在明確任務之后,首先要將課堂上有關問題和論點的資料進行快速整理和篩選,從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因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論點,因此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體現思維層次性、條理化的過程,同時也幫助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提問環節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靈活性,一個出色的問題需要提問者具有很強的理解、質疑和分析能力,同時也讓論述者有機會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論述。第二輪的任務完成實際是一個自我反思、質疑、完善的過程,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角度出發,這個環節其實是整個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一步。“我們并非通過體驗來學習,而是通過對體驗的反思來學習”(Dowey,1933)。借鑒了李莉文博士在英語專業寫作評測模式中的設計(2011),在進行第二輪任務之前,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先完成兩份評估。同伴評估表全部是描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要完成這份評估表,需要學生認真傾聽同伴的論述,仔細甄別、分析、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評估,這對于學生思辨能力有極大的提升。而自我評估表全部由封閉式問題構成,重點是在讓學生對自己的語言形式進行完善和糾正,借助自我反思的形式提升語言訓練的效果。學生要同時在論述者和傾聽者兩種角色間轉換,只有保持一定的好奇心、開放性和自信心才能完成任務。基于CBI主題教學模式設計的課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連續八個不同主題單元任務的完成,讓學生不斷進行換位思考,溝通技巧、責任感、堅韌性等也會隨之得到發展,繼而使得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元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3.效果反饋

以上教學和評測模式經過16個教學周的實踐,從教學反饋的幾個數據來看還是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以兩份評估表和第二輪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數據來源,經統計,學生的論點完成度(1個論點有2-3句完整的論述支撐,完成度即為1)從1.1上升到了2.4;論述平均時長從46秒上升到了1分32秒;學生提問的個數從0.4個上升到了1.2個;回答問題的滿意率從33%上升到了75%;正確使用連接詞的人數比例從47%增加到了95%。這些數據反映出學生在英語表達方面比課程開始之前有了明顯的進步。在全部八個主題教學結束之后所做的訪談中,學生普遍反映課程的學習使他們比以前更喜歡深入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同時能夠習慣別人對于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而在面對質疑時,也會更加自信和從容。

篇(6)

二、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活動設計

學前教育高職專業英語課堂普遍以兩小節為單位,設計第一小節講授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技巧,第二小節以活動為主,講授為輔,設計課堂活動,協助學生完成活動,及時進行課堂點評,并做以形成性評價。

1、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

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教授在學前教育高職專業英語課堂上占有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是培養幼兒英語教學能力的基礎。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針對高職學生普遍語音較差的學習特點,著重語音的訓練,側重于元音、輔音、破擦音的練習,首先教師對語音進行示范,再進行詞語發音練習,學生熟悉糾正過語音后再引入英文詩歌兒歌繞口令的練習。現如今英語課堂還是班級授課制,教師一對多,目前班級人數以四十人居多,教師一對多很難做到對學生逐一糾音,只能分小組進行小組指導、小組練習,另外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效果評價。詞匯方面主要鞏固學生的幼兒園常用詞匯,從動物類、植物類、和人體部位、數字等方面著手鞏固學生的詞匯量,并且在鞏固詞匯量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幼兒園英語詞匯教學能力進行培養。幼兒園詞匯教學方法以游戲為主,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樂趣當中,并且教學內容要盡量少而精,簡單有趣,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就需要培養學前教育高職專業的學生組織幼兒學習詞匯游戲活動的能力,同樣通過教師課堂示范,學生實際操練來達到教學目標。語法主要涉及英語時態、語態的知識,實際教學中無需對幼兒過多解釋說明語法知識,需要鞏固幼兒教師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并且傳授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語法的教學方法,幼兒可通過活動、歌曲、游戲能感知語法即可,作為學前教育高職專業的學生首先自己要清晰掌握這一部分語法知識,另外還要掌握組織語法活動的能力,能夠讓幼兒沉浸在正確的語法環境中,逐漸能夠習得正確的句法表達和正確的語法。

2、教學方法

目前,對于學前教育高職專業的英語課堂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傳授給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歌曲感知法、浸入式教學、全身反應法這些在幼兒園應用最為廣泛,也是最為實用的幼兒教學方法。針對幼兒學習與生活的天性,游戲是他們最喜歡也最能接受的活動形式,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園開展英語游戲教學是最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比如擊鼓傳花游戲(passingdown)、木頭人等游戲都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既學習鞏固了語言知識又鍛煉了幼兒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歌曲感知法運用音樂輔助,幼兒學習兒歌,在兒歌音樂中感知語法,感知句型的使用。浸入式教學是指讓兒童浸入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從而自然習得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在幼兒階段,這一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全身反應法是廣泛應用于低齡外語學習者的教學方法,通過語言和行為的協調來進行語言教學,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對動作、表情和肢體語言做出反應,接受信息,再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學校的硬件設施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課堂,大部分學校只是配備了多媒體設備,而學前教育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的課堂活動應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與學生的未來崗位需求接軌,在傳統教室,桌椅固定,設講臺黑板,能夠滿足一般的班級授課制的需求。但是學前教育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所要求的多種形式的活動就很難展開,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展開活動。所以合適的活動室就非常需要,最好是能夠在學校建立一個仿真的實訓幼兒園課堂環境,給學生空間和機會來進行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利于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更快地適應崗位角色,提高學校的專業競爭力。

篇(7)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于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采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采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采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附SEFCBookIALesson26&Lesson27閱讀理解問答題:

1)WhichwastheUSA''''sstrongestearthquakes?

2)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andhowmanypeoplelosttheir

homesinthe1906earthquake?

3)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inthe1989earthquake?

4)Whenthe1906earthquakehappened,howmanymetresdidthePacific

platejumptothenorth?

5)Howmanymeasures(措施)canwetakeinordertodealwith

earthquakes?

6)Whatis"TheBigOne"?

經過一讀課文及完成表層信息捕捉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膚淺的認識,閱讀速度也得到訓練。然而,閱讀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辨認文字符號的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創造性思維譯碼的理性認識階段。因此,二讀課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側重培養閱讀理解綜合能力

語言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通過視覺器官接受以文字符號形式輸入的外部代碼,再結合大腦中的內部代碼(即圖式)進行編解碼認知加工,從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過程。根據魯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即是讀者大腦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認知加工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作用模式(theinteractivemodel)也可稱為圖式理論模式(theschematheorymodel)。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層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綜合能力能起關鍵的作用。借助形式圖式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文體思路,了解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的結構特點。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文體思路是accidents---causes---solutions----prediction。借助文章體裁結構幫助理解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策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下一階段完成重建語篇的表達訓練。借助內容圖式,教師可啟發學生尋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線索去激活自己大腦中相應的背景知識內容圖式。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回憶“板塊學說”(platetectonics)相關內容,將文章內容與大腦中的相關信息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細節內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態度、寫作意圖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語言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揮不了作用。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高學生識別文章中詞、短語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理解“shook”、“jumped”、“stay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做,學生讀懂文章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下一階段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會有基礎。總之,綜合利用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來指導二讀課文,對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可采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

2、檢測理解。可采用問答題、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

3、閱讀析評。可采用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閱讀理解問答題:

1)Whatdothefirstthreeparagraphstalkabout?

2)WhatdoesthewritertrytoexplaininthelastparagraphofLesson26?

3)WhatdoesthewriterintendtodointhefirstparagraphofLesson27?

4)Whydoesthewritermention"TheBigOne"?

5)Ifwecomparethe1986earthquakewiththe1989earthquake,whatcanwefind?

6)Ifthe1989earthquakehadhappenedinthecentreoftown,whatwouldhavehappened?

7)Whycan''''twestopearthquakes?

8)DoyouthinkthatSanFranciscoisnowindanger?Why?

9)Howdoesthewritermakeeachparagraphofthetwolessonscoherent(連貫的)?

10)Whathaveyoulearnedfromthelessons?

經過二讀課文及完成一些深層閱讀理解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獲得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閱讀吸收信息,吸收是為了表達。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應只停留在輸入的層次上,應該使語言輸入(聽與讀)和語言輸出(說與寫)之間產生一種平衡。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以及題材信息重建語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

三、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側重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單詞(從底或下層)識別開始,逐步弄懂(在頂或上層)較大的語言單位——短語、分句、句子和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

由此看來,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在完成二讀課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然要求。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內容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采用命題發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采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讀后重建語篇訓練題:

1)WhydoyouthinkSanFranciscoareeasilyshakenbyearthquakes?

2)Giveaspeechonwhatweshoulddoinordertodealwithearthquakes.

3)Writeapassagetoreportthe1989earthquakeinSanFrancisco.

4)Writeashortarticleonthe1999earthquakeinTaiwan.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采用不同閱讀理論模式以實現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種做法有以下主要特點:

1、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在認知能力方面,快速閱讀理解訓練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高度集中;深層閱讀理解訓練使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發展。在語言能力方面,各個階段中閱讀理解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發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學們在老師引導下,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最后得出認識比較統一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相互溝通能力、協調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養。另外,通過重建語篇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將得到培養。

篇(8)

(2)學習跟蹤記錄功能,Moodle平臺具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和記錄的功能,在網站管理中設有日志和統計兩項功能。老師可以通過這兩項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習的時間、次數、課程等繼續隨時的查閱,同時還可以通過統計表的形式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另外,該平臺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包括學生在討論中的發言情況、小組其他成員對學生的評價情況、學生的作業和自測情況等,所有這些通過量化和非量化的形式為日后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3)協作小組的功能,交互學習的一個關鍵就是合理的分組以及小組內部學員之間有效的協作。Moodle能夠通過設定分隔和可視兩種功能實現小組內部以及小組之間的有效寫作。其中分隔功能實現只對本小組成員開放,其他小組是無法看見的,以便組內成員間的協作;可視功能是實現整體開放,小組之間能夠相互看見,以便組間的協作。

(4)學習評價功能,Moodle平臺對于學習效果的評價模式包括分數制和等級制兩種,老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靈活選用評價方式,制定多種多樣的評價策略,確保評價的客觀和公正,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通常在英語教學中采用的評價機制為評分和評級相結合的綜合機制。

二、基于Moodle平臺的大學英語交互學習模式的構建

2.1“情景—會話交流”英語學習交互模式

會話交流是進行大學英語學習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其對于實現培養大學生使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景—會話交流的交互英語學習模式,是建立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賴格斯的會話含義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學習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以及交際能力。情景—會話交流學習學習模式是主要的教學步驟為:

(1)營造會話的情景,情景對于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Moodle平臺可以通過使用網絡以及多媒體等一種或者多種技術,為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創造一個真實的情景會話環境,通過口語和書面文字兩組方式實現學生之間實時和非實時的對話交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營造的情景環境通常包括學習類、工作類和生活類三種。

(2)實施會話交流,在構建了相應的情景環境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Moodle平臺進行實時聊天,發送即時信息或者是開展非實時討論區討論等一種或者多種方式。在對話過程中老師可以對發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更正和引導,不斷地提高學生參與溝通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和交際能力。

(3)會話的評價和改善,Moodle平臺會對學生交流和學習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全面的記錄,老師可以通過查閱交流社區內的記錄,分析學生在詞法以及語法中的錯誤、發言次數和內容等對學生做出綜合的評價。同時給學生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指導其不斷的改善自己,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2.2“任務驅動—小組協作”的英語交互學習模式

“任務驅動—小組協作”的英語教學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是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和認知分享理論,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與人進行協作的能力。其主要的教學步驟為:

(1)創設任務情境,在這個環節老師應該根據要學習的具體知識點,設定以知識點為主題的學習任務,并且用詳細的資源對任務進行說明。任務的設計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應該以教學大綱作為依托和大學英語課程的具體內容相聯系。其次,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不斷的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后,以實際的交際活動作為參考,通過運用Moodle平臺中的資料、工具等獲取、處理和運用相關的信息,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交際的能力。

(2)組成協作小組,小組的形式可以分為分隔小組和顯示小組兩種,對于分隔小組而言,學習交流過程不會受到小組間因素的影響,組內的學習和交流情況不能夠別其他小組看到。對于顯示小組,不同小組之間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的進行更多隱性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3)明確和分配任務,在情景和小組創設完成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明確學習任務,其主要是根據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根據Moodle平臺可以提供的方式進行確定。任務確定之后,就需要根據不同小組以及學生個體的具體特征進行任務的分配。

(4)小組內協作學習,該環節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對個人自主學習和探究給予支持,Moodle平臺根據需要不斷的進行多媒體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添加。例如,在平臺中不斷地對詞匯表進行添加,以方便學生進行生詞的查詢,輔助學生協作學習、討論和聊天等。

(5)學結和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一定時間進行一次總結和評價,評價過程中的主要參考依據包括討論區以及聊天社區的發言次數和內容,對小組資料貢獻得到多少等,這些參考依據都可以從Moodle平臺的跟蹤記錄中獲得。兩外對于小組整體的評價還可以依據小組完成任務的時間、協作的效果、提高成果的質量等。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所有評價過程都是有小組成員和老師一起完成。

三、Moodle課程設計下的英語學習互動評價機制

篇(9)

盡管“任務”在語言教學文獻中經常可見,但不同的專家學者對其理解又各有不同。Prabhu認為:“任務是給學習者信息信號,學習者經過思考再得出結果的過程,而在信號運行過程中即在完成任務時,學習者可以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把控”。在國外較早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學者是Nunan.他對任務的定義是:任務是課堂的一種活動。學習者通過理解、控制、表達等來完成任務,習得語言知識。其中,他著重強調學習者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義上,而非在語言形式上。skehan則認為任務中表達意義是首要目的;學習者學習語言的目的需要解決交際問題;所習得的知識要與現實交際相聯系。以上所述,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對任務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界定。而本研究中的“任務”是指在教學中,以語言教學為媒介,行動參與者參與活動時的一種交際互動活動。其最終目的是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語言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本質。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就是一種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語言用來表達思想,對于學習者語言的習得不是通過形式為中心的機械訓練達成的,而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獲得語言的一種教學法。該教學法所倡導的是:學習者語言學習的目的不是要掌握語言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而是學會用語言來做事情。這也是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在外語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該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學生不是逐一學習各個語言目標,而是通過多種語言活動完成不同的交際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根據需要可以使用己經很熟悉的語言目標,也可以嘗試使用一些不太熟悉的語言目標,另外還可以從對方那里學習一些新的語言目標。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筆者所在的單位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是重慶大學城14所高校中唯一一所民辦高校,學院占地面積950畝,現有在校學生9127余人,教職工人數602人,其中英語教師20多名;英語教學班有30個;每個英語教師擔任2個以上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本文以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13級學生使用的《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第六單元的任務設計為例,闡述我們在配合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對目標語言結構進行的任務型教學實踐。教學內容:Followyourpassionstoacareer。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能夠回答有關問題并能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作簡要復述;(2)培養概括分析能力學習記筆記;(3)活化教材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培養發散思維能力;(4)學會從各種媒體獲取所需信息的技能引導學生欣賞英語詩歌的魅力。教學步驟:Pre-task:引出話題“Career”,說明“任務”的設計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Question:Inthetitleofthetext,whatistheexpression“passionstoacareer”means?分析:這是進入新課前的一個導入步驟,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任務的具體認知。使學生能夠對這一階段的任務感興趣。在此階段教師要有目的地設計任務板塊。在此教學實踐過程中,為激發生的興趣,教師將各個任務板塊分配給每個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到任務活動中。學生正式進入課文學習時,老師利用學生對“Career”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完成任務時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Eachgroupreporttheresultofdiscussiontothewholeclass.通過討論結果,學生既完成了任務,又習得了知識。但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人的因素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習者外語習得的條件使學生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際運用語言并掌握語言。

篇(10)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理論

自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引導者,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并不是通過別人傳授而來,而是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別人的幫助,在人和人之間的合作中實現知識的建構過程。我國自古以來也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說法,都是早期的自主學習理論。現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理論已經成為了時展的必然需求,但是,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應用自主學習理論的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因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自主學習理論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之間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在教學環境內,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進行組織并加以指導,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只是學會知識,更要變得會學習。在教學設計中,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細致的安排和巧妙的設計,從而完成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效果。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初中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1]。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于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評價方面都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

二、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構建自主學習計劃和目標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自主學習理論的主要目的。在教學設計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學習計劃和目標,學習計劃要有時效性,分為短期計劃、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而學習目標一般分為課時目標、單元目標和學期目標三類[2]。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不同個性、不同能力、不同態度、不同智商和不同基礎的一群學生,所以在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的時候,不能一概而論,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計劃,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彌補不足。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有些學生在寫文章時對人物的細節描寫不到位,而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對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刻畫非常生動細致,這篇文章的這一特點就可以成為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有些學生對文章用意把握不清,可以將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用意方面作為學習的目標,文章通過對孔乙己悲慘遭遇的敘述,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會,孔乙己是當時社會的弱者,卻被眾人哄笑,從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可以看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因人而異的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收獲不同的知識,滿足自己的需要,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饋

反饋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通過反饋能夠發現自身的缺點,可以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進而增強學習效果。反饋包括內部反饋和外部反饋,因此,教師給學生的評價要注重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以及學生間的互評相結合,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填寫自我評價表,學生通過回答表上的問題,給予自己反饋,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熱情。

(三)發展學生自我調節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學生想要進步,必須要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自己的學習進程,并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來更好地為學習服務,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調節和自我監控能力[3]。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真正達到自我調節的目的,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多加引導和啟發,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克服困難。與此同時,對于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做的首先是以身作則,俗話說“言傳身教”,僅僅依靠語言上的教育是不夠的,老師要起到榜樣的作用,通過自身的行為,感染學生,潛移默化的做到自我控制。此外,在課堂中老師可以使用手勢、語調、目光和表情上的變化,來警示學生,約束他們進行自我監控。學生做好自我調節和自我監控,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結 語】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它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性、主動性和探索性,真正地實現了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在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要以自主學習理論為基礎來組織課堂教學,但是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老師和學生要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慢慢實踐,將自主學習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消息二則教案 下一篇: 保險新人培訓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耥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