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03: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推進素質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師家訪
一、正確認識家訪工作的意義
學生心智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校內的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種環境因素對學生的成長亦會產生重大影響。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負責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導好每一個學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學生。家訪是了解學生校外生活狀況的重要途徑,通過家訪并結合學生在校內的表現,班主任才能對學生有一個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通過家訪還可促進學校與社會、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動員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師德是有效家訪的前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培養未來接班人的神圣職責。因此班主任須有百倍的愛心,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投入到教學、家訪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會的支持、家長的信任和學生的愛戴,進而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反之,一個缺乏愛心、缺乏責任感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會去全面了解學生,也就無法教育好學生的。
三、統籌安排,講究方式是家訪實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訪工作,引導和教育好學生,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必須明確目標,做好計劃,講究適當的方式方法。具體為:
1.周密計劃,統籌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較繁重,班上人數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計劃顯得十分必要。開學之初,應做好家訪工作的計劃。明確目的,對家訪的重點、難點、數量、時間等作細致的安排,家訪后,要做好記錄存檔,及時跟蹤反饋,才能不斷提高家訪的質量。
2.有的放矢,注重實效。班上學生多,情況各異。因此,家訪應區分輕重緩急,不可一刀切,應把后進生和特困生作為重點來安排。通過實地訪察,及時了解后進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環境狀況,便于班主任對癥下藥有針對性的對“兩生”給予關愛和教育,對轉變后進生,鼓勵幫助特困生,提高班級的整體水平。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對素質教育開展了相應的研究。語文作為高職學生學習的公共基礎課之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通過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審美,為新時代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一、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素質的高低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是實施高職語文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當今世界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世界,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學生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而當前的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他們都處于應試教育的層面,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他們在思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的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沿襲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從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他們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沒有合格的教師,要想提高高職學生的語文素質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學校就要大力提高語文教師的語文素質,讓教師充分的理解到現代教育的深刻內涵,培養語文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學校要盡可能的為教師創造培訓的條件,制定好相應的培訓計劃,并適時的開展相關培訓。同時,語文教師也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要及時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利用各種有利的條件和機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提高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樹立高尚的情操,樹立高尚的人格。對于學生的語文素質教育,教師要深刻地理解現代教育理論,研究語文教學的規律,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深刻地理解到語文的內在美,利用好現代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學會運用語文的思維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善于建立語文和各個學科之間關系,實施綜合性教學。只有高職語文教師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明確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高職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以人才培養為總原則和總方向的,要明確高職語文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就要做好以下三點:首先要加強對教學計劃的管理。教學計劃是學校教學中心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學校每一年都要制定自己的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學校的工作計劃要為達標創造條件,做好服務的工作;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要為達標做好有序的安排,起到主導的作用。學校的各種計劃明確以后,就要求各個部門和班級結合實際,按照計劃的內容一步步地實施,一個一個的實現目標,為最終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其次,學校要完善教學制度管理。學校要想各個計劃有序的開展,制定和完善制度管理是相當必要的。因此,學校就要針對制定的計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制度管理,規范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行為,讓教職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樹立起對工作的責任意識。最后是要建立起有效的評價機制。評教是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在對教學常規和教學目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質量評價和最終的綜合評價,可以提高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可信度,對教師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并且還可以發揮激勵的作用。
因此,學校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施語文素質教育,就要建立起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估以及教學認證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校為了激勵教師和學生,每一年或者每一學期設立教學創新優秀獎、優秀課程獎、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充分的調動學校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學校還要運用教學評價、教案評價、單元教學評價等,對語文教師的教學進行綜合性的考評。評價工作的開展,是對學校計劃和教學計劃的最終考核,在檢查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各個教職工是否有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有沒有按照計劃進行,這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激勵全體教職工全面競爭具有促進作用。總的來說,高職學校要建立起現代教學管理制度,就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其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結合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在語文中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文言文理解能力。充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記憶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學計劃的制定,有利于這些目標的逐步實施。
三、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語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可以閱讀到大量的文學作品,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學習,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語文作為文學的載體,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了解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高職語文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點,以閱讀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對語文課文的閱讀,結合自己的感受,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自身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對文學語言的運用能力。高職語文中的教材,都是經過教育部門精挑細選出來的,里邊的文章內容,透露出來的都是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因此,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也會受到文章中作者健康向上思想的影響,樹立起健康的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樹立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從而促進高職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注重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實施自主、開放、探究式的教學。因此,高職語文教師也要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師在實施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開展合作式教學,把學生分為幾個組,讓學生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現代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總而言之,高職語文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提高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明確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開放式的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職學生的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蓉.試論高職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培養和提升[J].科技信息,2013,14:30.
[2]劉赤符.高師中文專業教育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對接[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98-101.
手工課作為藝術教育而言,它能潛移默化的發揮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功能。在現行小學實驗教科書《藝術》(新世紀版)中,諸如民間剪紙、民間服飾、民間布藝、建筑裝飾、民間泥塑玩具、木刻、編織、民間刺繡、雕塑、面塑、風箏、民間面具、鄉土手工、紙制建筑模型、機器人玩具、海上交通工具模型、航空交通工具模型等手工教學內容,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審美育人價值。因此,在手工課中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內容,通過合理有效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審美情感得到培養和發展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有效實現藝術教育的輔德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收集各種與手工制作相關的圖片資料及提供實物教具,利用手工教學中的欣賞活動引起學生對手工制作的興趣,并在學生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審美情感的同時有機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如:通過剪紙教學,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剪紙歷史及其發展概況,從中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民間臉譜的設計與制作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戲劇藝術的特點,從中感受傳統京劇臉譜藝術的魅力;通過制作海上交通工具及航空工具,讓學生在制作中發揮創造力,啟蒙學生的國防意識;通過制作各類民間手工藝品,讓學生從藝術實踐中領悟到中國民間藝術體現著民間觀念、內容、風格、標準等的風俗化和生活化,等等。
手工教育對課程的整合功能
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關于課程結構設置情況來看,學校手工課不僅是中小學綜合藝術課程內容之一,還和其它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充分體現了課程結構整合的特征。從知識運用的角度來講,手工課是書法、繪畫、剪貼、雕刻、色彩、透視、編織等造型美術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綜合運用,各種手工制作不僅檢驗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藝術技能水平,同時也是復習、鞏固、發展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如:學習制作“彩球”時,學生首先必須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平面式的立體幾何造型繪圖,然后再利用折、剪、粘、刻等手工技能對紙張進行加工制作,最后裝飾成為各式漂亮實用的彩球;制作“泥塑”作品時要運用所學的美術構圖、色彩、造型等知識技能進行設計與制作;制作“動植物立體紙模型玩具”時,又須學生聯系自然課中所學的關于動物與植物特征的相關知識;制作“宮燈”、“曲軸玩具”、“升空風箏”等手工作品時須學生聯系物理學中的力學、光學、電能的相關知識。再如:在手工作品上書寫字、詞、詩進行裝飾時與文學修養及書法知識及技能相關;有時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教師可有意識地讓學生用文字或圖示把所學的手工作品的制作過程表達出來,從中訓練及鞏固學生的寫作、歸納能力及繪圖能力。由此可見,手工教學能使學生將所學的各科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從而發揮手工教育對課程的整合功能。
手工教育對智力的發展功能
手工教學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即教育活動中始終體現著手腦并用的特點,這對于促使學生智力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1)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現代社會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就藝術創新而言,創造能力的發揮與實現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展示出來。在手工教學中,學生對材料的取用,對工具的使用及對材料的加工制作都需雙手去操作完成。教學中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在操作中熟練地掌握了折、剪、編、刻、纏繞等手工技能,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手部肌肉、骨骼神經的發展,促使學生手與腦的協調配合,變得心靈手巧,最終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2)觀察能力的培養。藝術源于生活,手工是一門綜合的造型藝術,在手工創作中從構思、選材、造型、設計、制作來講均離不開對自然、生活、社會的觀察。就此,在手工藝術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學習在生活中發現有利于進行手工藝術創作的各種美的元素,學會在大自然中觀察發現一切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在生活及大自然中尋找各種美的造型及表達方式,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手工藝術作品的創造。如:教師指導小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無毒材料,觀察發現大自然中的各種花草、樹木、沙石、樹根等自然材料,觀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美和造型美,觀察及感受各類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手工藝術作品。通過手工造型藝術實踐,學生在每次創作中就逐漸養成善于觀察和發現的能力,這些觀察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各種知識是具有較強的幫助及互補效應的。(3)思維能力的培養。手工活動是一種手腦并用的造型藝術活動,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就此,在手工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欣賞藝術作品及教師認真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每一件手工作品。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對手工藝術品的用材、造型、色彩、藝術效果及應用效果進行預想和思考,使學生的大腦在藝術實踐中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經過長期的手工藝術實踐訓練,學生在手工課的學習中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有效地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手工作品創作中自然的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及提高。(4)藝術創新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而手工課是一門綜合造型藝術,在每次的手工藝術實踐中,教師均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手工知識及技能技巧,結合自己的制作經驗對生活、社會和大自然中的原始素材進行提煉、加工、想象和構思,從而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特色的作品。在手工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根據各種需要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經過長期的手工藝術造型實踐,最終使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及培養。
手工教育與家事勞動相結合的功能
目前,許多中小學校對手工課不夠重視,特別是小學教育中較為明顯,常常把手工課作為“小三門”來看待,語文課、數學課占用手工課的現象很明顯。教師的這種教育思想及行為,違背了學生好動、求知欲強的年齡特征,阻礙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及提高。加之,現在的中低年級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進行自我服務的勞動較少,對家長的依賴性較強,自我服務勞動能力較差。再者,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意志、決斷、細致耐心等鍛煉較少。而在手工課上進行這些方面的訓練是大有可為的,學生在手工教學中可以通過手工造型藝術實踐,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自我服務勞動的能力。如:通過剪紙教學讓學生學會熟練使用剪刀;通過制作“布玩具”及“刺繡”工藝品,讓學生從中掌握穿針、引線、打結、縫補的勞動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自制小玩具、壁掛、彩球、布貼畫、染紙、樹葉貼畫及各種手工小飾物等皆可用于家庭環境美化中,體現出學生高雅的藝術情趣及靈巧的手藝,實現手工教學與家事勞動的有機結合。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趙作斌.成功素質教育——大學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新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06,(2).
[2]郭文安,王道俊.試論有關青少年學生素質的幾個問題[J].教育研究,1994,(4).
[3]崔相錄.素質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李玉華.大學生素質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葉瀾.中國教育學科年度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國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綠皮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陳佑清.教育活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佟慶偉.秋實.個體素質結構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4.
[3]柳斌.柳斌談素質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朱開軒.“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新局面[J].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1997.
[5]龔珊珊.“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觀念之辨[J].基礎教育研究,2006,(1).
[6]劉海.軍校信息素質教育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7]于靜.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探討[J],情報探索,2008,(8)
[8]成亞夢.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J],素質教育論壇,2008(1O)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張玉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
[2]王雷.淺析小學素質教育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3]潘旭,張勇.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
[4]張方明,陳蕾.金融危機下加強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25-27.
[5]段麗華.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的融合[J].安順學院學報,2014,(3):73-74.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說過:“我認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將在舞蹈中獲得滋養、熏陶和鍛煉。”舞蹈教育作為陶冶心靈的藝術,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用舞蹈培養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更深層的意義。
我作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過對舞蹈教學的實踐發現,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意識形態,舞蹈總是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審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賞和娛樂的藝術形式,也具有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如何通過舞蹈教育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動德育教育
我國著名舞蹈家吳曉邦曾經說過:“藝術以它的感染力去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質,鼓舞人們的樂觀主義和進取精神。”舞蹈表演教學,能夠發展大學生對生活情感的客觀體驗,讓他們能夠掌握運用一定的舞蹈藝術形式表達情感。舞蹈創作教學能夠激發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創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動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學中,大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對潛能的全方位開拓與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態的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它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與觀察力,舞者必須進行仔細觀察,才能領悟到其韻律、風格、特點。舞蹈從體裁、主題、表現形式等都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在舞蹈的學習、排練、表演過程中都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想象力和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動體育教育
美國著名舞蹈家沃爾特·特里說:“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舞蹈練習、舞蹈節奏。用于治療,可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舞蹈在這一方面便是一種鍛煉了。”
首先,舞蹈教學訓練可以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體形和姿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育。其次,舞蹈教學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再次,舞蹈教學與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靈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顯而易見的體育教育功能,是因為它不僅可以強健學生體魄、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m而且在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協作精神,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創造沖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想像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四、以舞蹈教育推動美育教育
舞蹈教學是推動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徑。舞蹈藝術審美的過程是經過人的大腦的形象思維方式并伴隨人的情感體驗完成的。在實施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舞蹈韻律的把握產生抒情、聯想與想象,從而喚起美的感覺,美的欲望,美的理解,進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形體美、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學生的外在形體和內心人格形成美的統一。
舞蹈教育的欣賞教學。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并形成審美經驗和審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態的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因而人們稱舞蹈為人體動作的藝術。它集人體動作、音樂、服裝、色彩、舞臺美術、燈光和情節于一體,又是一種表情性的時空藝術。舞蹈中的動態與造型,恰恰證明了“舞蹈是活動的雕塑,流動的畫卷”這一名言。
總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專業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為一種審美教育、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舞蹈欣賞水平,最終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藝術素養。
由于舞蹈藝術教育以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為宗旨而展開,它不僅作用于受教個體,而且作用于全體大學生,它不僅從審美的角度引導大學生,而且從審美的諸多方面培養提高大學生的修養。舞蹈藝術教育能夠調動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使大學生獲得一門專門的藝術技能,并且在體能上得到鍛煉,意志品質上得到磨練,智力上得到發展。同時,豐富情感,提升人格,凈化心靈,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和藝術感悟力。
隨著社會對全面素質人才的高度重視與需求,尤其是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發之后,正確認識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確實具有獨到的、顯著的、無可替代的功效。
參考文獻:
[1]王繼恩,舞蹈培訓中家長心理的探測與引導[j],舞蹈,2006。(06):14。
[2]杜燕,淺談舞蹈藝術培訓與少兒全面發展的關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吳紅,舞蹈的作用與影響[j],今日教育,2007,(06):45。
[4]賈建文,舞蹈人才的培養[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濤,淺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05):58。
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一、論文種類和作用
從論文的內容形式來看,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例如,指出應試教育的缺點;提倡素質教育,論述它的優點及重要意義。又如,批評傳統教學方法的滿堂灌、機械訓練等不足之處,倡導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例如,關于比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
集各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在掌握幾何概念過程中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探討排除思維障礙的方法,提出改進幾何教學的建議。
論文的應用很廣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論文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論文往往影響人們的思想,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文化基礎。
第二,論文是以文字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經過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綜合、理論論證等,得出一個結論或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便解決一個實際或理論問題。而這些必須要以文字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來,讓讀者評判、借鑒或運用之解決問題。
第三,論文是測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論文的水平能反應作者的知識理論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論文是培養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徑。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作者學習、研究的過程,也是能力得到鍛煉、提高的途徑。
二、選擇論文的課題
(一)選擇課題(簡稱選題)的含義
從教育科研所探討的問題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課題。
第一類是基礎理論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什么是教育的問
題。如:“教育應當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類是應用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怎樣教育的問題。如:“教學什么樣的內容”、“選用什么樣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這兩類研究課題都非常重要,并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但是,作為小學教師和教研人員,我們一般應當把自己研究的重點放在應用性研究的課題上。
從課題選擇本身的含義來看有兩種。
第一種是廣義的含義。研究課題的選擇,即選擇、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選擇教育基礎理論方面的課題,還是選擇應用性方面的課題。
第二種是狹義的含義。在自己的研究范圍內,確定論文的中心論題。也就是在小學教育、教學的范圍內,確定研究什么問題。我們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種含義。
(二)選題的最佳考慮
現實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論文研究的課題。有些問題的指向非常廣泛,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問題的解決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對于普通的研究者來說,限于自身的素養和客觀的研究條件,并無能力來承擔。有的又太過具體,缺乏普遍價值。所以,我們必須兼顧各種條件,發現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問題。
課題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符合時展的要求,適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選題要著眼于社會效能和價值,要研究能解決教育實踐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作者應密切關注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和動向。面向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研究的重點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科研人員應重點研究如何改革現行的數學課程、教材及教學方法,建立面向21世紀的素質教育的數學課程、教材、教學體系。對于教研人員和廣大的教師來說,一般應從素質教育的觀念出發,側重研究數學教學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2、選擇自己有濃厚研究興趣的題目。
對研究課題有濃厚的興趣,會表現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觀能動性。興趣會產生熱情,使人克服困難,集中精力去研究。
3、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題目。
研究者應從個人的條件、能力出發來選擇和確立論題。有些題目值得寫,但自己能否寫好卻是另一回事。在選題時,自己要考慮一下,你對本專業領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選擇哪個論題。
4、選擇自己占有資料較為充分的的題目。
從外因方面來說,資料是研究的基礎,要充分掌握在題目限定范圍內的材料,盡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鮮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選擇自己已占有較為充分資料的論題,會使工作的難度降低一些。
(三)選擇課題的失當
選擇課題的恰當與否,常常關系到整個研究的成功與否。在廣大教研人員和教師的來稿中,常常會碰到一些論文由于選題的失當而無法發表。選題的失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選題過大。
題目過大,是普通作者在選題時常常出現的問題。例如,題目“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它的定義、構成、作用、測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作深入的探討。這樣的課題往往是一種研究方向,而對于一般的個體作者來說,把它當作為一個具體論題是不合適的。2、選題過難。
影視教育是高等院校文理科各專業都適合的選修科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它為嘗試跨學科教學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其有利于多學科整合,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而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最為強調的即是培養學生這樣的綜合素質,從標準概念來界定素質教育,指的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1]
一、貴州高校影視教育在當今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實施
(一)影視課程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功用
在電視電影普及化發展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已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格局,影視藝術教育成為了一種被廣泛普及的教育形式,為當代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工作提供的良好手段與途徑,集中體現了大教育的觀念。在傳統學科教育中,各學科大多是少有交界,幾乎是相互畫地為牢,這樣的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社會需求。在迫切需要開展跨學科綜合知識教育的背景下,開設影視文化課程,為我們提供了跨越的可能。其原因在于影視文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影視是一種新興化、年輕化、復雜化的文化,且充分利用了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具有十分強的現代性與科技性。影視的這一系列特性注定了影視教育的綜合性。
(二)當今貴州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
在當今貴州的各大高校中,素質教育強調的是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法律素質、道德素質這幾大方面。從大的背景來看,全國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課程結構改革,逐漸實現了各個學科的綜合叉,促進了文化素質教育。貴州的高校顯然也是跟進全國的這種整體步伐的,例如在一些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增設了人文社會學科,而許多文科院校也增設了一系列理工商貿的課程,在貴州綜合性大學中,利用了多學科的優勢,更加著力于推進文化素質教育。隨著教學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貴州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結合,廣泛開展了各類社團實踐及活動,包括文藝會演、文藝創作、社會各類文化展示活動及新媒體藝術交流。充分激發了學生在大學文化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文化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了文化修養及素質。
同時,在一些方面貴州高校還迫切需要加強,不足之處表現在心理素質培養的缺乏、創新能力教育不夠、競爭意識培養力度有待提高。需要各高校從行動上切實重視素質教育工作,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素質教育教師隊伍,并切實加大教育資金投入,貴州素質教育工作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三)影視課程與素質教育相接軌
從理論上來說美育中的影視藝術,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改善當代大學生知識單一、狹窄,拓寬其知識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影視作為以活動畫面構成的影像語言系統,其場面調度、光影構圖、鏡頭運動、色彩構成及機位、景別等組合形式和表現手法,如同語言文字一般具有獨特的表意功能和語法結構,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地視聽語言技能。視聽媒介語言隨時代地發展將成為未來大學掌握地必備技能,是素質教育十分強調的。在提高視聽語言技能的同時,影視教育也同時能夠提高大學生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面對影視,大學生不但能從光線、色彩、線條、畫面、構圖、音響、音樂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還能從主題、環境、情節、人物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影視傳媒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和觀念,陶冶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切實地落實了教育部強調的以美育推進素質教育中之處的“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還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2]另外,影視審美教育作為一種情感教育,還有著塑造大學生人格的作用,是培養大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進行影視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優美的色澤聲音畫面中領略美好的情感,營造良好的環境與心境,這是最高層次的素質教育。
二、貴州高校影視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需進行的調整與改善
(一)貴州高校影視教育近況
貴州高校影視教育在素質教育的運用中呈現出了鮮明的兩面性,實踐得良好之處首先表現在交流性的顯著提高,貴州高校影視教育的相互交流與十幾年前比較,無論是同國外同業、同行的交流還是貴州省內各高校之間的交流都有很大的進步。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在素質教育的指引下,社會構架日益開放給大學生影視作品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題材與內容,注入了新興意識的觀念,當代大學生的影視創作觀念與當代媒體的影視創作觀念趨于同步,大學生們毫無障礙地汲取最新的創作觀念與手法,因此形成了從過去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逐漸轉變為主動創造的良好態勢。近年來,貴州高校影視教育最大的進步無疑還在與硬件上的改善,即影視攝錄設備的更新。影視攝錄設備的小型化、輕型化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在設備上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小。最后高校和學生家長對大學生影視創作提供了大量技術方面、資金方面及精神層面的鼓勵和支持,也十分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面學習影視課程。
另一方面,貴州高校影視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由于擴招所帶來的大量的生源,過去培養影視專業學生的“精英化”教學方案已無法適應“大眾化教育”的實際要求,專業師資機器設備的不足,學生入學藝術素質參差不齊等都成為了制約貴州高校影視教育的重要原因。同時由于學習人數的劇增,學習質量無法得以保證,在影視教育這一對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十分重要的學科中,教學實踐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也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良好初衷。最后貴州高校影視教育最尷尬的問題還在于學生的結業問題,由于高校輸出人才的質量與用人單位輸入人才的標準的脫節,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與相對滯后發展的影視類專業設置之間的矛盾等,貴州高校影視類學生的就業狀況不盡理想。
(二)貴州影視教育發展問題的解決與趨勢預測
1.提高影視教育質量的途徑
首先,面對高校擴招所帶來的影視類招生的熱潮,要切實提高貴州高校影視教育的質量,增強影視教育在素質教育中運作的功效,我們必須保證數量的同時也保證質量。有專家指出“本科是通識教育,而碩士層次才是專業教育”[3],也就是說本科階段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知識和認識問題的思考方式,而到了碩士階段,才會就影視教育某一個理念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學習與實踐,這或許是解決“精英化”教育與“大眾化”教育矛盾的途徑之一。其次,營造良好的影視教育氛圍,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來說,需要貴州政府與教育機構支持聯合舉辦大學生電影藝術界,大學影視教育高層論壇,聯合全省高校從事影視教育的教師,成立貴州省高校影視教育研究會。為學生們的理論學習提供實踐的平臺的同時,也加強了高校影視教學研究人員和相關傳播學、電影學、文學教學研究人員的交流溝通,以此才能不斷提高貴州省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促進我省高校影視教育隊伍的成長。
另外,與實際社會需求相結合地制定可行地影視教育目標是提高我省影視教育質量及有助于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對策之一,要充分開展影視藝術教育的實踐,讓學生的學習走出校園,與貴州電影制片廠、貴州電視臺以及一些民營性質的文化傳播企業合作,強化學生學習實踐的環境,使學生們得以適應影視藝術學科發展迅速的特性,以此培養我省的影視人才才能夠具有素質教育強調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競爭力。
2.素質教育實施中影視教育的發展趨勢
針對以上提及的貴州省影視教育的諸多優勢、劣勢及解決方法,可以看到針對影視教育在素質教育實施中所強調的聯系實際,全面發展,“精英化”教學與“大眾化”教育之間矛盾的彌合是將來幾年內還有待許多研究者提出各種不同解決方法來探索的問題之一,即是探討出高校影視教育未來發展模式的問題。另外,加大貴州各高校各科研部門對于影視教育的探討與研究,舉辦各類影視類的社會活動,以此促進學生更多地參與社會、參與市場,更好的將理論知識得以實踐運用,是高校影視教育的另一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得以貫徹實施的必然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徐宏.文化素質教育與人才成長: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論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01
[2]俞國新.高校素質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科研成果集.2000-01-01
[3]黃會林.廣播電視教育與管理文集[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06
[4]姜敏.影視藝術教育:影視藝術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01-01
[5]賀熊飛.世界教育藝術大觀:透視教育的第三只眼[M].遠方出版社
[6]金冠軍.影視傳播教育:品學、藝理、技能的通境[M].上海三聯書店,2010-06
[7]王志敏.中國影視專業教育現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1
此論文為2011年貴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成果之一,項目編號為校研人文2011008
項目名稱:貴州高校影視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注解:
一、健全工作機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議事日程,健全機構,制定計劃,強化指導,抓好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長任組長、教研室、普教科等職能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為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扎實開展,依托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在局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搞好統籌協調,精心組織實施。各縣(市、區)教體局均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指導中心,各中小學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縣―校三級工作網絡。
(二)制定發展規劃
圍繞貫徹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要求,堅持“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發展”工作方針,制定了《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突出重點關鍵,強化業務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清、思路明、措施實。同時,指導各縣(市、區)和中小學分別制定了各自發展規劃,并將發展規劃細化到學年、工作任務量化到學校、工作責任落實到個人,做到有規劃目標、有工作機構、有專項考核、有責任人。
(三)加強業務指導
圍繞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進班組、進家庭的“三進”,先后制定下發了《平頂山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見》《關于開展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活動的通知》《關于做好平頂山市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活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個,對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統籌指導。同時,實行基層教研員聯系學校、定期聽課指導制度,指導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定期深入基層聯系學校,進行聽評課活動,督促各學校明晰思路,提高認識,開展工作。
二、發揮課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為
堅持以心育人、全員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發揮課堂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開足開好健康教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加強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不斷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課
結合學校實際,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中小學課程計劃,小學每年不少于12節,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節,督促學校按照要求配備教材,細化課時。為確保健康教育課時落實到位,市教育局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檢查,利用開學、教育督導、綜合檢查等契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考核指導,查課時、查教材、查檔案、查活動記錄,確保全部開設、不留空白。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中和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督促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計劃,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二)實行全員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倡導“每一個教師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與班級管理相結合,與校園文體活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大力營造“人人都是心育責任人、處處都是心育責任點、時時都是心育全過程”的良好氛圍。根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制定了《關于開展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機制,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和宣傳活動,每年一個主題,及時回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結,健康成長。
(三)開展心育教研
發揮心理健康教學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領作用,通過課題研究、優質課評選、學術交流等活動,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專業化、科學化。市教育局基礎教研室,圍繞省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發放調查問卷3000多份,圓滿完成“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中學生學業情緒常見表現及有效干預策略研究”等科研課題8項,分別獲得省、市獎項。同時,加強校本研修,先后編印《小學生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讀本》《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集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學案例》等心育書籍二十余冊。新華區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通過國家級課題鑒定。近年來共評出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畫兩百多個,教學設計三百多個。
三、加強教師配備,心育工作有隊伍
高等學校考試制度的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等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大學生經過應試教育后,繼續接受應試教育的培養,從而限制了知識在主體接受過程中的運用、創造、更新和發展,這是制約我國大學生素質提高和創新能力關鍵所在,完全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傳統的考試制度常見問題表現在
(一)考試內容和形式單一。一般以統一的課程或教材為基礎考試。考試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考試內容陳腐,抑制學生創造力的發揮。考試內容偏窄,側重教材和課堂筆記,只考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力。命題原則和方法簡單,考試方式使得學生學習單調、懼考,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導致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過關,而不注重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過分夸大考試的功能和作用。標準型、規范性的試卷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品德、智能、個性等方面的水平,沒有考核能力。由于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升級、畢業、獲得學位,而且是學生獲得獎學金、評優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據,這種只以分數為依據的做法夸大了考試成績的作用,使學生只重分數不重能力。關鍵的是一些課程的考試計分方式也存在很多不科學之處。考試成績與獎金掛鉤,與評優掛鉤,加劇了學生功利化傾向,低層次上滿足了學生虛榮心理。
一般高校課程考試都集中在學期末進行,并且拖延時間較長,使學生平時不學,只要短時間的集中復習就能應付,甚至得高分,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的積極性,助長了一些學生的投機行為。
二、高校考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考試對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也是評價和改進教學使之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引導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檢測和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高校推行考試制度改革是教學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未來社會競爭的成敗取決于人才的競爭。高校作為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的培訓基地也就成了這種競爭的關鍵。所以如何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是高校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只有在進行教學體制改革的同時側面地推行考試制度的改革,才能確保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效果。科學合理的、鼓勵創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試制度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創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考試制度的落后和改革上出現的問題,使得高校培養的人才往往缺乏創造、創新的素質與能力,考試制度上抑制人才、培養庸才的現象十分嚴重,令人擔憂。
要改變這一局勢就需要改革高等教育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通過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改革帶動與影響教育教學方式改革,以考試理念端正促進教育理念與學習理念端正,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因為,科學的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意識,清除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制度阻力,營造創新的育才環境,穩步、高效地提高高校教育與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新型考試制度的改革途徑
1.正確認識科學的考試理念 ,提高人才素質教育
科學的考試觀念要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著重強調人才培養效果。同時也要正確認識考試功能,才能科學設計考試量化體系、正確使用考試評價方式、合理設定考試評價時間、有效實現考試應有功能。高等教育考試功能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主要有檢查功能、評價功能、制約功能、激勵功能、保障功能、創新功能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偽科學的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的素質教育模式,讓學生樹立考試并不是標志著一門學科,或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束,而是對上一個階段學習效果的一種互動式總結的觀念。同時要科學地創建考試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考試本身的權威性、公平性、公認性原則,以確保人才培養的效果。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明確考試目的。所以考試改革,必須 要明確其為教學服務的原則,考試目標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考試目標應以教學目標所規定的知識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監控,通過考試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饋教學信息,檢測教學效果。
2.開展豐富的、多樣的考試形式
目前一般高校的考試形式還以單一的書面考試為主,在考試的評價上過分依賴考試成績,不能夠全面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際能力,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從改革考試形式入手,采取多種考試形式相結合的措施,將單一的考試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轉變。
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考試形式。如:理科可以筆試和實驗環節的考試結合起來;文科可以把筆試與論文、口試、作品、設計、調查報告等形式結合起來。
不同的課程可以選擇不同的考試形式。如:比較重要的基礎課、專業課可以采取閉卷和一頁紙開卷的考試形式,通過強化學生記憶或強化學生的歸納與綜合能力,更扎實地掌握專業知識。
3. 建立考試后的信息反饋機制。
樹立考試不是一門課程的教學結束,而是師生對課程教學的一種互動方式的觀念,應建立考試后的信息反饋機制。考試管理部門要對試卷中反映出來的情況和問題加以研究,并將有關的信息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促進以后教學活動的發展,同時在制度上制定相應的政策,積極鼓勵教師開展考后的試卷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綜上所述,我們全面而有計劃地改革高校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推動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推進考試改革的健康發展,通過考試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達到教、學、考的和諧統一。
通過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促進我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對基礎教育課程教研向縱深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省級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我校數學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二、研修目標
1、提升我的教師職業道德水準,形成健康的教師心理,培養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與分享的意識與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師職業幸福感。
2、規范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教研活動,使自己由學習型向研究型轉變,進而使自己成為新課程實施及推廣的引領者,配合全市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活動,逐步提高我校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及水平。
3、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4、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迅速提高新任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5、迅速解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和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推進我校課改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增長點放在促進學校、師生的共同發展上,使教育從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發展為本,以自主學習為本)的轉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使自己及老師們轉變成素質優良、能適應社會需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教師。
四、研修形式
第一階段理論培訓。集中在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進行理論學習,理論更新和專業技能訓練。
第二階段跟崗學習。進入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采用師帶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進行傳、幫、帶。與主持人一同備課、上課、評課,一同開展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