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數學教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3: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前數學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前數學教育論文

篇(1)

1.1引導學生多角度體驗、多維度分析馬蒂斯說過:“創造始于觀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需要一種努力”。在美術教學中,應把觀察作為美術教學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多角度觀察客體、認識客體,尋找不易察覺的關鍵因素。通過視覺觀察后學生會對物體有自身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包括客體初步的形體特征、自身尋求感興趣及表達的角度及主觀上的認識。

1.2鼓勵學生從自身的思想感情出發,將觀察視點表現為思維和感覺不同的觀察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視覺角度,產生了不同的繪畫角度及繪畫表現方式。觀察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觀察的基礎上,避免繪畫的模式化和概念化,需培養學生不斷地主動分析、比較、取舍。把“客觀美”轉化為“藝術美”是一個復雜的創造性過程,提煉主體的主觀認識,之中包含學生們的想象力及智慧,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安排畫面的藝術節奏感和張力。

2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創造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

2.1換種思維方式,打破慣有思維習慣性思維不利創新意識的培養,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打破原有理念,擺脫原有束縛,換種思維模式。如可以簡單先從問題的“點”散射聯想到“面”。

2.2同一命題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繪畫表現,培養學生的變通能力去了解和體驗不同的材料。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能帶來的創意靈感。這種“一題多畫”,圍繞一個問題向不同方向擴散,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從聯想中求異,從觀察中求異,增強思維能力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創新性。

2.3豐富想象,以法作畫,以情作畫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每位學生都擁有一顆充滿幻想與想象的心,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造想象,以推動思維的創新。在藝術表達中,避免依靠現有資源臨摹,啟發學生從自身興趣、與自己密切相關的點出發,引導學生主觀化用色,表現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如分析馬蒂斯的主觀色、強調色。

3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培養思維的積極性

評價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更是一個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1評價形式:互動——開放教師教與學生學是互動的,又是開放式的。放開教學,開放思維,有利于彼此分享交流經驗,提升綜合能力,實現教學助長。傳統的教學評價教師總是一言堂,沒有民主氣氛,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導致學生習慣被動接受知識和評價,長期不敢于發表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要想改變學生狀態,就必須努力營造平等、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經常讓學生上臺講講自己的作品,談談自己的設想,與同學互動,盡情闡述自己多方面的想法。在關注學生畫面特征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心理發展和繪畫的一致性。由此可見“,互動——開放”式評價保護生命的活潑和原創力,能使學生暢所欲言,并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集思廣益、獲得靈感。

篇(2)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正步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專業型人才的場所,其教育目標的核心就是要使學生具備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中職學前教育美術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我國招生的不斷擴大,中職學前美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下降,這成為中職美術專業待解決的難題。通過近幾年課程改革,中職學校都在推進“以學生為本”的辦學思想,在美術教學中實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發揮地方經濟資源與特色,進一步完善中職學前美術專業學生培養策略,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提高美術學生的就業能力,讓中職美術學生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立于不敗之地。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發展不平衡

當前,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我國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人才的主要策略,已經成為中職學校重要辦學模式。但我國具有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闊的特征,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還具有片面性。當前產教結合還不平衡,部分中職學校缺乏主動性。[1]在課程設置上,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忽略了美術職業崗位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使美術學生遠離生產第一線,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理論同實踐相結合,培養出來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生綜合能力還有待探究。

2、我國對美術行業認識的不夠

首先,從社會角度來看,現在社會及家長對美術教育雖然引起注意,但這種注意使擴招后的中職學校都開設了學前教育美術設計課程,在這樣的條件下倉促上馬新課程,必然會使師資力量缺乏,造成學生成才率下降。加上中職學生越來越多,而幼兒園數量有限,可容納的人數有限,學生居多而教學條件不足,教育資源越來越危機。還有,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的學生文化素質不高,美術設計基本功很不扎實。其次,從學校角度來看,在我國中職學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職業技術學校很少,很多中職學校對美術相關的其它方面不引起重視,從而影響了我國美術設計教育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中職教育的急功近利

我國很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資金不足,課程上還重抓文化兒輕專業,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對實訓基地和設施的投入也非常有限。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生很難在實訓情境中得到鍛煉,實施以人為本的培養方式較難。當前,中職教育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對專業課程的設置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中等職業學校竟然大規模削減基礎文化課的學習,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培養人文精神,忽略了陶冶情操課程的學習,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培養策略的探究

1、更新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觀

職業教育是就業導向的教育,終身教育,以人為本。中職教育不但要使學生在獲取職業技能,還要有在未來適應社會的發展的能力,為將來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首先,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意識觀念。要樹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意識觀,增強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意識觀。其次,要提高美術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靠美術教師來實現,教師對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職學校要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落實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2]

2、轉換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課程設置的適應性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培養在社會職業崗位第一線從事操作、服務或管理的實用型人才為主。筆者通過對職業教育學的學習,認為進一步完善“寬專多能型”學生的培養,整合學科資源,實施模塊教學,實現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課程設置要進行以下幾點改革:首先,要鞏固基礎理論課程設置,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能夠最大限度的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文化基礎。其中,基礎論課課程設置具體科目有公共禮儀與就業指導、法律基礎知識、政治經濟學、公關與應用文寫作、數學、應用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等等。其次,要對基礎知識課程進行合理科學的課時分配。對技能知識模塊與實訓知識模塊進行合理配置。

3、努力提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實效性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必須強調課堂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和教師與學生雙主體性,注重啟發誘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我地發現學習,努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中職美術教師必須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參與實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團結協作的能力。

4、多渠道開發美術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資源

中等職業學校強調學生專業技能的熟練,強調人才能夠快速適應某一具體工作崗位。新時期職業學校要努力加強校企結合,學校積極和幼兒園聯系,和多家幼兒園建立了合作關系。結合學校各專業優勢和各具體幼兒園的特點,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學校本著面向市場的需要,創造性地開展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踐。

作者:趙琳琳 單位:大連計算機學校

篇(3)

二、提高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方法

1、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自身能力素質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少數民族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且積極改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育質量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趣味性,從而有效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調動一切教學手段(包括電化教學手段),采取直觀教學,降低難度,先基礎后深化,先具體后抽象,既要照顧原有基礎,又不能停留在原有思維水平,要使其學會還要使其會學。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使之思維水平上升到高級階段,開發智力,發展能力。

2、增強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音樂聽覺的準確性,培養樂感少數民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唱不準的關鍵是聽不準,唱是外在的表現,聽卻有本質的意義。因此,要想少數民族學生解決音準問題,大多少數民族學生對音樂感訓練造成困難,把許多問題帶到了新階段,形成了許多錯誤,增加了教學困難。教師可借用鋼琴練耳。鍵盤是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都要學習的,正是練耳的好幫手。在樂理視唱的課堂上,要讓少數民族學前教育學生養成正確讀譜的習慣。在教學中要求少數民族學生注意不要看到譜例張嘴就唱,而是先看看調號、拍號,再看看有無難點,這樣對視唱譜有一個總的結構概念,唱起來才不至于心慌,速度也會控制得恰到好處。強調視唱與樂理相結合的原則,多唱、多練習,通過視唱加深對樂理的理解,以樂理指導視唱的練習。唱的時候耳朵要注意聽音準、節奏、速度等是否正確;邊唱邊打拍子,注意拍點的準確性,借助手的動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節拍的強弱。

3、在鍵盤教學中,把音樂知識融入其中教師除了需要教授學前教育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鋼琴演奏技巧外,還需要在教學中將相關的音樂知識慢慢灌輸給學生,使少數民族學生可以從各個角度去理解作品,并加以演繹。聽大量的音樂作品,以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讀大量與音樂相關的書籍,從而對作品的寫作背景,以及作曲家在作品中表達出的情緒有所領悟,,提高整體藝術素養,在鋼琴上的取得更為廣泛的突破和演奏領悟力上的提高。

4、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不但運用聲樂技巧,還要了解音樂形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應用技能的訓練。為此,除了應通過教學使少數民族學生掌握聲樂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的演唱技能與技巧之外,還應讓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兒童嗓音保護常識,了解兒童歌曲演唱的特點,并能運用自己所學的歌唱方法正確地范唱兒童歌曲。要注意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用自己的最佳音域來范唱兒童歌曲的能力,要使之做到歌唱的聲音位置靠前、音色明亮而甜美、表情親切而自然。同時,還要指導少數民族學生能正確地理解兒童歌曲的音樂形象,提高自己歌唱的藝術表現力。

篇(4)

二、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

早在1968年,美國就頒布了《援助障礙兒童早期教育法令》,針對學齡前特殊兒童特點,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早期教育的內容、方法、形式、經費等。而1975年11月頒布的《面向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案》,更明確提出3~6歲的特殊幼兒均應接受恰當的、免費的教育及有關的特殊服務,有條件的州可再提前到0~3歲開始實施特殊教育。到了1986年,美國通過了《全體殘疾兒童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各州逐步建立全州范圍的、綜合的、多學科和多部門合作的早期干預計劃,即“殘疾嬰幼兒早期干預計劃”,以滿足3歲以下殘疾嬰幼兒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即1986年以后,從法律上來說美國對特殊嬰幼兒的教育已經覆蓋了整個早期發展階段。接下來的近20年間,美國多次對該法案進行了修訂,需要強調的是,所有修正案都保留了早期干預計劃的條款,而且越來越重視這一條款。

三、多元的經費投入體系

美國學前特殊教育的經費主要靠政府撥款。美國1975年頒布的《全體殘疾兒童教育法》中,提出了3~5歲殘疾幼兒“學前撥款計劃”,1986年頒布的《全體殘疾兒童教育法修正案》,又從根本上加強了“學前撥款計劃”。到1992年,美國所有的州都開始全面實施3~5歲殘疾幼兒的公費學前教育。美國學前特殊教育的經費投入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政府對學前教育機構進行直接經費投入;二是對大型學前教育項目進行直接經費投入或是直接購買服務;三是通過固定或特殊的項目直接補助學前特殊兒童的家庭。除了政府進行撥款之外,美國學前特殊教育的經費還會來源于各種基金會的支持,民間團體的捐贈以及學校的各項經營性收入等。這些靈活多元化的教育經費投入方式保障了美國學前特殊教育的質量,也擴大了美國學前特殊兒童的受益面。

四、嚴謹的兒童評估體系

在美國,特殊兒童的評估,是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確定教育安置形式及相關服務的主要依據。美國法律規定,相關機構在為特殊兒童提供教育與相關服務之前,必須對其進行完整、嚴謹的個別化評估。評估可由學校相關專家提出,也可由兒童家長提出,但是評估一定要征得家長的同意。而且每三年要對兒童進行一次重新評估,重新評估的目的在于確定兒童是否仍存在障礙及其是否需要調整目前的教育。評估的人員由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特殊教育教師等多學科專家以及特殊兒童的家長組成,他們通過合作共同為兒童實施評估。當家長對評估的結果存在異議時,還可以申請重新進行評估。這種嚴謹的做法,不僅保障了兒童受教育的科學性,而且使得家長能參與和監督評估的進行,更有利于促進兒童干預的效果。

五、融合取向的復合型師資培訓體系

美國是融合教育思想的發源地之一,因此在對學前特殊教育的師資進行職前培訓時,許多高等院校將具有融合教育的能力列為一個重要師資培養目標,以滿足不同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在培養方式上,采取多專業整合的雙證制。例如,普通教育專業的學生或者非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選修特殊教育作為第二專業,畢業時授予“教師資格證+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兩種資格證書。在課程設置方面,普通教師教育專業里會開設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相關課程,特殊教育專業課程也注重對融合環境殊兒童教育策略的培養。在師資的職后培養上,普通幼兒園或普通學校的普通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都有專門的特殊教育的內容,或是進行特殊教育的專項培訓。而且無論是職前還是職后培訓,都十分強調與他人合作共事能力的培養。

六、豐富的社會服務和支持體系

除了加強立法、不斷增加資金投入,美國非常鼓勵其他相關機構、民間組織和大眾的共同參與,一起合作關心支持學前特殊教育的發展。由于其博愛、民主思想的盛行,美國大眾對特殊兒童大都持接納的態度,具有良好的支持特殊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除此之外,信息服務機構,為特殊兒童及家庭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詢;科研機構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科學證據;志愿者服務機構無償、靈活的為家長和兒童提供志愿服務,等等。正是有了這么多豐富的社會支持和服務體系,整個美國的學前特殊教育才得以正常、順利的運轉。

篇(5)

教育教學是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依賴更多的是人的情感、興趣、需要和價值。教育教學應該講究藝術,而語文教學更應該講究其藝術性。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而且要調動學生各方面的內在因素,讓學生能夠自覺地使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索、發現和創造,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工具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樂教樂學”這一原則。既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又要教學生“會學”知識,也就是教學生學會一種正確的能夠很好地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的學習方法。為此語文教師必須不斷鉆研教材,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尋找最靈活、最細致、最可行、最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去教學生,讓語文教學更富有藝術性,讓我們熟練而富有情感地駕馭和營造輕松愉快的教育教學情景,使學生的認知、情感、個性及技能等和諧升華。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為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性

教學藝術是運用情感,飽含熱情,以情感人,激起共鳴。情感,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標。無情不能成藝術,之所以教學藝術能夠活化知識,陶冶性格,能化險為夷、變尷尬為歡樂;能在艱澀中求得簡明,在艱難中突得竅門,就在于教師和學生充滿了情感,并且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融洽和諧、有利發展的情感氣氛。師生熱情、樂觀、、合作,總比冷漠、憂郁、不和諧情況下教學效果好得多。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在教師富有情感的教學刺激帶動下,會很快激活起來,活躍起來,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2.創造性

語文教學切忌單調的“照本宣科”,提倡藝術的創造性。教師要精心地、創造性地選擇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組織,技巧的靈活運用,只有這樣,語文教學的藝術性之花才會開得鮮艷無比,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才會真正的提高。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提出了一個題目給學生然后不管學生對題目理解與否,便讓學生埋頭作文;或者教師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一番,做一些框框套套給學生套上,便讓學生去作文,結果是學生的作文水平老是提不高,導致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講作文,原因是教師沒有認真地指導學生去觀察思考而致“無話可說”,就算有話可說也只是說一些“框框套套”里的枯燥無味的話。而一位教師充滿創造性的作文課卻給我們許多啟示。那是一堂公開課,上課鈴已響,聽課的教師早已在教室里坐齊,然而上課教師卻還沒有到,學生們皆側目扭頭,焦急萬分地等待,聽課教師也感到十分奇怪。十分鐘后,上課教師才大步走進教室,微笑著對學生說:“對不起,我遲到了,今天這堂課請大家寫一段你們的心理活動,題目就是《當老師遲到十分鐘之時》”然后老師便讓學生立即作文。結果全班作文成績較好,言之有物,細致入微,合情合理,把各自的心理活動寫得跌宕起伏而又有條不紊。這便是創造性教學開出的燦爛花朵。

3.表演性

這是指教師教學中表演的藝術性。教師要能夠把三尺講臺當做必表演的舞臺,不斷創設情境,把知識融入到各種體態,各種眼神,各種手勢,各種語調,乃至一顰一笑、一喜一怒、一哀一樂。像相聲小品演員一樣藝術地加以表現,讓學生從表演的精彩細節中獲取知識,悟出道理,提高能力。如教師在教學《看戲》一文,先繪聲繪色地用精彩的語言描述天氣的悶熱,看戲人如海水般涌動的情景,當講到演員們踩著節拍走上舞臺,梅蘭芳出場唱戲的細節時,教師便清了清喉嚨,輕輕甩動衣袖,踩著舞步,模仿梅蘭芳唱了一段京戲,學生們便被吸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接著教師講道:“梅蘭芳大師唱的戲比我唱的好千倍,他的歌聲清純圓潤,歌詞像珠子似的從他的一顰一笑中,從他優雅的水袖中,從他婀娜多姿的身段中、一粒一粒滾落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盡每一個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這時,教師就在這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學會去領會梅蘭芳歌聲的柔和與鏗鏘。在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演員的“角色”進入到導演的“角色”,指導學生去表演,在表演中去感悟知識,獲取知識。當然,有的課文不便發揮表演性,但是教師可以當好“導演”,用不同的語調,不同的感彩創設情境,去暗示、啟發、誘導學生獲取知識。

4.審美性

教育教學藝術的美表現在教學設計的美,教學過程的美,教育語言的美,教態的美,板書的美,教學情景的美等等方面。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流暢自然,環環相扣,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師生情感密切交流,不時共振共鳴。美在本質上是自由的、和諧的,教學藝術使師生擺脫了功利、理性的約束,進入了自由和諧的審美過程。審美往往是從形式入手的,所以教學藝術具有形象特征。形象的語言,形象的動作,繪畫、電視、多媒體的運用,是教學審美必須借助和依賴的手段,也是教學藝術必然的形式。

教學藝術總是在歡樂中給人以啟示和教育,寓教于樂。成功的教學必須是美的教學。語文教學比其他學科的教學更注重審美性。要求教師用美的觀念、情趣、語言、行為、教態、板書、教學情景等去調動學生對美的感知、理解和注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審美包括:語言美、儀態美、創造美、科學美、藝術美。這就要求教師要為美而教,學生為美而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清新、幽默詼諧,具有人情味;儀態整潔而端莊大方。多角度創設情境,科學性藝術性地傳授知識。

5.情趣性

教學的整個過程不能平淡單調,味同嚼蠟,而要如嚼橄欖,回味無窮。教師要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去吸引學生,用強烈的情感去感化學生,用幽默詼諧而哲理閃爍的語言去啟迪學生,用充滿機智而結構嚴謹的方法去征服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優秀的品質去陶冶學生。教師的教育有時如清風拂面,有時如薄霧繞山,有時如江海波瀾,有時如山澗泉水。或優美,或朦朧,或壯美,或清新,都會讓人心曠神怡,怡然自得。

篇(6)

二、培養分析和評價兒童作品的能力

學前幼兒美術作品主要是再現性的,情緒、情感更多起到動力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會對美產生追求,作品中體現出簡單的形式美規律,如畫面的完整、均衡、重復和色彩的明快、鮮艷等。學前教育階段屬于幼兒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不能及時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鼓勵和引導,將會打擊他們的繪畫熱情,影響其自信心的形成。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情緒,認真聽取他們的想法。正確引導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幼兒的天賦。由于幼兒的好奇心很強,對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活動時不妨從教育環境入手,為幼兒創造優美的美術教育環境,以此幫助其學習美術。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抓住不同的黃金期輔導幼兒的繪畫,但是要注意不能拔苗助長。教師要以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為主,不要過分強調繪畫形象的真實性。在指導幼兒繪畫時,教師既要給予關心和指導,又要少加干涉,在尊重幼兒和保護幼兒天賦的基礎上,讓幼兒無拘無束地創造,發揮幼兒的內在潛力,在幼兒創作感到困難時適時進行啟發建議。

篇(7)

2.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工作的具體措施

美術手工教學想要保證高效的教學質量,達到鍛煉兒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確的教學舉措。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具體有效的教學措施,做好學前教育的美術手工教學工作。

第一,構造情景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手工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只是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任務,還要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來對課本上的知識以兒童能夠接受的形式進行傳授。這樣不僅只是傳授了課本的知識,更吸引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起來,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在畫動物的教學過程中,給他們講一些動物的寓言故事,《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種很能打動學生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生動的了解善惡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諦。使得美術教學不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較內涵的東西。

篇(8)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于教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優化教學。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要適合時宜,貼近教材與教學實際,絕不可“為賦新詞強說愁”,勉強為之。只有從教學實際出發,科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所提供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乃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充實、豐富教學內容,幫助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使教學內容呈現更加豐滿、形象,以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2.實效性原則

優化教學不止是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也是要實現的目標之一。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存在認識誤區,流于形式,一節課下來盲目疊加使用多種技術手段,課堂教學眼花繚亂,反而使學生陷入認識上的混亂,不知道教學重點所在,這種本末倒置的教學方式,不但無助于優化教學過程,反而費時費力,事倍功半。因此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教學目標,靈活選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保證教學的實效性。

3.最優化原

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多種多樣,如上文所述,李克東教授指出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就有七種之多,要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教師就要做到對諸多技術手段特性的全面了解,包括構成特點、表現形式、呈現特點、教學優勢等等,以便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對各種技術手段加以對比,從而選擇最適合的輔助方式。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枯燥、缺乏趣味性、需要反復訓練的特點,極易導致很多學生形成畏學心理。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更加形象的演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內在聯系,更具趣味性的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形象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內在聯系

篇(9)

    1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基本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技術,要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有關知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 

    1.1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大量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取代了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模式,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系統進入教學領域,使教學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實行個別化學習。而且通過CAI課件教學,可以通過仿真和模擬所創造的情境進行仿真學習,使學生在人機交互過程中形成一種真實感,從而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改變了教育一人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個別化學習,可以對提供的問題,練習題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同時,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教師將從課堂上的主角變為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學生成為知識的獲得者與建構者。 

    1.3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現代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教科書將被視聽教材及各種學習軟件所代替,“教材”應改名為“學材”,要教東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須課堂講授的東西,已逐步轉為由學生參與或自主學習中獲得,課堂上以培養學 

    生的學習能力和感悟能力為主。 

    2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基本模式 

    2.1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與其他教學媒體有機組合起來進行教學的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投影、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的演示來配合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新穎,易于師生感情交流,及時反饋、引導,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多媒體課堂演示教學既使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得以發揚,又彌補了傳統教學媒體的不足,使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現代教學媒體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時,要認真研究如下問題:怎樣設計教師的課堂活動,使教師真正發揮“主導”作用;怎樣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設計學生的參與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真正的“主體”;如何根據多媒體的特點,設計有助于學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課件和電子教案。 

    2.2多媒體自主化學習教學模式是指多媒體網絡教室或者開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統的多媒體CAI課件個別地、通過人機交互方式進行系統學習的形式。這種方式的學習過程具有如下特點:學生接受多媒體信息的刺激;學生以人機交互方式參與學習;學生在超媒體結構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學生主要依賴教學系統本身的指導和導航系統進行學習。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工作主要體現在為學生編制學習軟件,或者通過教學軟件的設計來間接控制教學過程。 

    3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3.1對于“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的應用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投影儀的作用。上課前,認真備好課,將每堂課要檢查的注音釋詞或要討論的問題等先打印出來,再修飾一番,有的還涂上一顏色。上課講到這些內容時,就用投影儀投射出來,一是節省了上課很多板書時間,無形中擴大了一堂課的教學時間;二是因為是打印在電腦上而不是手寫,投射出來后,效果極佳,規范端正、整齊清楚,學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樣,很受歡迎。學生的注意力極易不集中,上課時一味地講,難于將學生吸引住。我抓住學生對VCD光盤表現出極大興趣這種情況,在教學時,講解完一個內容后,就放與這個內容相關或相同的VCD光盤給學生看,加深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時學習完文中蘊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盤,在聲、形、色為一體的畫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當然,播放VCD光盤時我特別注意時間的控制,因為如果時間太長,學生興趣點轉移,容易疲勞,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一般采用“講、放”結合的方法,講一段,放一段,有張有弛,充分激發學生的興奮點。 

    3.2對于“多媒體個別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我采用內容——目標——媒體三維選擇模型,設計好[目錄]、[讀書筆記]、[錄音]、[資料檢索]、[學習導航]、[操作指南]、[媒體庫]、[退出]、[學習指導]等項內容,又設計了[導語]、[朗讀]、[作者]、[小結]、[擴展]、[訓練]等子項內容,讓學生自己操作,自主學習。 

    3.3對于“計算機情境虛擬教學模式”的應用如講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我設計情境虛擬教學課件,將夏秋的景物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讓學生進入魯迅筆下的“我”的樂園,接著顯示冬天百草園的景致,讓學生自己設計出拍雪人和捕鳥的情景場面,這樣在情景虛擬中進行了個別化學習,其樂無窮,學生越做越有意思。整個教學過程都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進行。 

篇(10)

創新就是任何事情都需求保持持續的發展,繼續存在的必要手段;創新也是一個國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創新更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在文章《大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主要說的是創新的靈魂,若是不可以進行創造性革新的,則避免不了滅亡,不可以進行創新的民族,就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民族,舉個例子,中國在清朝時期是個閉關的國家,以至于最后國家面臨衰敗,更讓中華民族有著亡國滅種的險境!再說個例子,一個人總是墨守成規,思想固執僵化,也不上進,那么就注定他一生不會有什么大的成就,縱觀以前的歷史,這樣的例子到處可見!最大可以談及一個國家,最小可以說到一個組織,個人也是這樣!從而知道創新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以及知識的傳播,包括小學數學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如果時間跳轉到21世紀的信息時代,而教師們的教育概念還滯留在古代,其中包括講座的方法;并且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溝通方法,仍然止步不前,或是抱著: 老師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決定一切,的態度,當然是不可行的!因此一定要要求老師能不斷推進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學方法。在日益發展的今天,思想教育觀念等各個方面都要不斷的改善。

簡而言之,就是在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的創新,這樣做的目標就是一個,即:為適應學生而完成自身教學任務,讓這門學科能夠受到同學們的青睞,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的,獨立的思維方式,為日后的學業留下過硬的基礎。

二 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

1.誘發靈感

靈感其實是一種直覺思維。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會突然產生富有創造性的點子,這就稱之為靈感。在認識上它是質的飛躍。它的發生通常都帶有突破和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捉到和引發學生學習中閃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巧妙的構思,突破常理的回答,哪怕是一點點的奇想,要及時給予肯定。此外,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產生靈感,這樣就可以越過邏輯推理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相關的數學問題,有效的進行引伸

在數學的解答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舉一反三,來進行反復的練習和總結。這是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因為我們并不是要求學生簡單的通過某種方法或是某種途徑來解答難題,而是通過數學的教育,遇到相似問題,能靈活的去解決相關的問題。教師在這一點上應相當重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思維培養要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拘泥的,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上一篇: 海洋論文 下一篇: 審計學習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级特级欧美aⅴ在线 |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看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日本丝袜综合久久 |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